巧实力

2024-05-22

巧实力(精选九篇)

巧实力 篇1

巧实力 (Smart Power) 是中国学者的译法, 大概是取其灵巧的含义, 支持巧实力观点的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与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在2007年合作发表了一篇名为“巧实力战略”的研究报告, 把巧实力定义为巧妙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即运用外交、军事、法律和文化等各种手段的组合来维护本国利益的能力。

有的中国学者认为这是个模糊概念, 没有明确在实施过程中“软”“硬”实力的比例是多少。其实美国人远没有这么认真, 他们的价值体系只支持利益最大化。早在今年2月希拉里打破惯例率先出访亚洲四国, 并提出“重返亚洲”的口号时, 我们就不难看出, 亚洲的崛起、中国的强大所形成的巨大市场, 是促成美国快速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动力。再直白点说, 购买美国国债的国家可都在亚洲。因此, 所谓奥巴马新政, 其实与布什时期提出的利益攸关者 (Stakeholder) 仍出一辙。透视这种政策反映出的价值观, 我们从文化层面也常能看到似曾相识的作品, 如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

约瑟夫·奈在新近发表的文章中说:在信息化时代, 具有说服力的国家就是拥有力量的国家。希拉里把首访亚洲四国作为“倾听之旅”, 强调有效沟通。倾听、沟通、说服, 这应该是在金融危机下帮助美国渡过难关的好办法。

今年10月, 国际公共关系组织 (IPRA) 在伦敦召开了年度全球峰会, 其主要议题是“S m a r t Communications”, 我们比照巧实力的译法, 似可译成为“巧沟通”或“巧传播”。结合巧实力的定义看, 如果把巧实力作为一种战略, 那么巧传播就是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与会代表就新危机的大环境下, 公关界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有限的预算下产生出最佳的效果展开讨论。国际公关专家得出的结论就是充分运用新科技和社会媒体 (Social Media) 来做公关, 即巧传播。

在这一方面, 中国公关业的同行, 应该没有落在后面, 近两年不少公关公司创造出了低成本、传播效果好的网络公关案例。但巧传播的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重视, 给了我们两条重要启示:一是持续的经济不景气使公关界再一次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拓展市场疆界;二是一些新兴的社会媒体, 如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等新的传播方式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 对企业传播和政府事务的影响不可小视, 而3G市场的发展还会进一步增大这种影响力。因此, 巧传播提醒我们, 在当前不仅传播者要“Smart”, 选用的手段也要“Smart”。

巧实力听课总结 篇2

大道至简,简是简单,真实,真诚,大道无形,无是无形,自然,随缘,吸星大法,就是简单自然的对待他人,达到直指人心,心心相引,事业和生活也就美好了。此次课程分为四个模块:阳光文化,创新思维,价值沟通,战略执行。

首先,阳光文话分为文化,价值观,愿景。企业要做长久,需要的文化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阳光的文化,这就要求文化可以让员工和企业一起追求神圣的目的,任何人从内心深处都是追求真善美的东西,只有真善美的东西才能使内心足够强大,并为它倾出所有。因此,陈教授推崇在企业内部实施孝道文化,感恩文化,欣赏文化,分享文化,这些都是我们社会认同和追求的。在价值观方面,企业应树立“不让雷锋吃亏”,即不让老实人吃亏,让好心人一生平安的理念,只有领导看重什么,关注什么,注意力在什么地方,员工就会看重什么,关注什么,注意力在什么地方,价值观也会朝它倾斜。愿景也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追求,内心意愿的表达,未来的蓝图,我自己期望成什么样子。在这里教授讲到对幸福的理解,企业要了解员工幸福感在哪,将企业发展前景与个人生涯规划圆满结合,让员工安顿,安逸,安心。

其次是创新思维,其实学习的本质就是培养自己在面对事情的思维和心态的转变,而这个转变要三步走,简单的说,先是放空自己,然后再创和整合资源,最后接受多元的建议。水杯的水满了再倒水就会溢出来,办企业管团队也是这样放空自己才能接受创新思维的进入。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意志化的,不是同质的一元的,它是可以同时亦此亦彼的,这也要求我们要学会聆听认可别人的意见,因为一个人看问题总是会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要做到多角度,全方位的看问题,就得跳出画框看画,才会收获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

再者,价值沟通,教授提到,沟通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怎样沟通会带来价值便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与顾客沟通时,我们要知道对方需要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给对方哪些好处,你可以维护对方哪些利益,并给对方带来多少价值,提供给对方怎样的服务,给顾客更多的理由和根据来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和上级沟通时让对方觉得你在乎他,在意他,尊重他,不仅考虑对方说了什么,还理解了对方为什么这么说。和员工沟通时,要保证对方愿意听,听得进,而且要听得懂,记得住,然后才能用得上。

最后一个模块是战略执行,就是就是企业如何发挥竞争优势,通过合理盈利的战略模式,加入充满激情的团队,使目标得到彻底执行。这里教授用了很通俗的说法解释竞争优势,丢弃面面俱到,与对手企业不断比较的老套定义,竞争优

势就是要做到舍得,放下,它就是顾客所需要的,我们的竞争对手想不到、不愿做、做不好,而我们能够做得到、愿意做、做得更有特色,从要什么到不要什么的转变。在教授的理解下,战略模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让顾客得利,让终端得利,只有他们得利了企业自己才会得利,就像一棵树要茁壮成长,不是一味追求向上生长,而是将根牢牢地扎进土壤里。

在有效执行板块,教授让我们看了一段《穿普拉达的女王》视频来理解,让我记忆深刻。短片讲述一个刚毕业女孩子Andrea Sachs进了一家顶级时装杂志Runway给他们的总编当助手,总编向Andrea Sachs表示想要吃一家特定店得牛排,同时她的两个女儿想要知道哈利波特的续集(可当时还没出版),时间只有4个小时。Andrea Sachs一边赶去买牛排,一边通过电话找到朋友的朋友,这个朋友正好接受这本书的封面装订,展转复展转终于拿到了哈利波特的手稿。Andrea Sachs在限定的时间赶到办公室,考虑吃完牛排后的需要,给主编送上香甜的咖啡,并递上还未出版的哈利波特的备份,而此时总编的女儿已经在火车上捧着包装精美的哈利波特续集了。Andrea Sachs不仅完成了领导的要求,还看到了领导命令的目的,我们听人说话时不仅要考虑到对方说什么,还要想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目的比目标更重要。大道至简也是这个道理,领导只要做简单的事,他要的只是结果,至于怎么执行这就是员工思考的事情,但不折不扣的执行只是60分,创造性地不折不扣的执行才是100分,才是有效的执行。

“巧实力”营销 篇3

去年12月27日,在我们公司举办的“危机下中国企业与自主品牌的出路——改革开放三周年与未来发展论坛”上,我提出了“家化要靠‘巧实力’来应对危机和赢得竞争”的观点。巧合的是,今年1月13日,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时任纽约州参议员的希扛里大谈特谈美国新政府将依靠“巧实力”来积极处理国际事务。2月底访华时,希拉里也谈到了美国的“巧实力外交”问题。

其实,“巧实力”的概念是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提出来的,英文是Smart Power。就是这位奈教授在1990年提出过另一个震撼人心的名词:Soft Power(即软实力),而巧实力就是在软实力基础上提出来的。

虽然软实力和巧实力都是针对国际政治提出来的,但是在这里我想借此谈一谈巧实力对于中国企业和营销工作的启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可以说,中国企业着重进行的是硬实力建设,忽视了软实力建设,很少谈得上巧实力的思考和运用。

有一家美国的管理咨询公司认为,企业的软实力有四个维度:(1)成为技术和创新的领导者,并让这一点广为人知;(2)建立独具魅力的管理和领导体制;(3)成为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企业公民;(4)抓住客户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渴望,同全世界的顾客建立感情,让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产品。对比一下,我们中国的企业在这四个维度上确实表现欠佳。

在我看来,营销巧实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营销巧实力是一种眼力。这种眼力能够为一个品牌或一个企业寻找到一个既有现实竞争力又有长远生命力的定位。我们公司的六神和佰草集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具备了这种眼力,找到了这样一个定位。这是一件看似容易的事情,其实很难,必须建立在对市场上的现实和潜在需求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上。

其次,营销巧实力是一种合力。我主张把品牌力分解为产品力、分销力和传播力,产品、分销和传播之间要尽量相互匹配,匹配的原则是与品牌定位的吻合度以及对品牌定位的支持度。营销合力的问题比较复杂,这三种力都可以分为硬的方面和软的方面,如果我们在硬的方面不如人的话,我们就应该在必要地补充硬实力的同时着力发展软实力,在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不如人但都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则要强化“巧实力”。

最后,营销巧实力是一种定力。企业——旦制定了品牌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只要不与后来的情况太不相符,就要尽量坚持这一定位和方向,不要轻易改变。如果朝令夕改,反反复复,来回折腾,再好的“眼力”和“合力”也会付诸东流,无法形成清晰的品牌形象,无法累计有价值的品牌资产。其实,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市场变化面前保持定力是一种境界,是不怕寂寞、不怕落伍的境界,一种大智若愚、“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从速个意义上讲,营销巧实力是一种“笨实力”。当然,品牌外显的、非核心层面的东西,是可以变化、应该变化的,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品牌才可以永葆活力和青春。

巧实力 篇4

今年10月, 刚刚庆祝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后, 相继有两件大事发生, 一件是10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媒体峰会, 一件是10月9日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两件事, 一件与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相关, 一件与巧实力相关。由新华社承办的首届世界媒体峰会, 既展示了中国开放的国际形象, 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正如外国媒体所指出的那样:“这次大会是世界透过媒体看中国的契机, 反映并代表着中国社会主流形态的中国媒体向外国同行展示中国社会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与媒体互动发展的生动注脚。”

10月9日,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 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 认为奥巴马“对加强国际外交和各族人民之间的合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实际是对奥巴马上台后奉行“巧实力”外交政策的最大肯定, 换句话说, 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巧实力”的胜利。

诺贝尔委员会说:“作为总统, 奥巴马开创了国际政治的新氛围, 多边外交再次成为主流, 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软实力 (SOFT POWER) 的概念是由曾任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现为哈佛大学教授的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9年, 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 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中译名〈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 一书, 提出了“软实力”概念。指出,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在谈到软实力对中国的重要性时, 约瑟夫·奈认为, 中国可以从“软实力”中得到许多益处。“目前, 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明显上升。当一个国家处于崛起的阶段, 往往会引起邻国的恐慌, 并可能导致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扼制这个国家的崛起。但如果这个崛起的国家同时拥有‘软实力’, 它就能让自己具有吸引力, 并减少其他国家的恐惧和试图扼制其崛起的可能性。所以我认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以提高中国“软实力”作为国家战略任务的举措是很明智的, 因为它会使其它国家更容易接受中国的崛起。” (《南风窗》:约瑟夫·奈:从“软实力”到“巧实力”) 。

“巧实力” (SMART POWER) 是约瑟夫·奈在2003年提出的一个名词, 以反驳只要有软实力就能产生有效的外交政策这一错误看法。他认为, 实力是一个人影响他人的行为以获得自己所需的能力。“有三个基本的实现手段:强制、酬劳和吸引力。硬实力是使用强制和酬劳的手段。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力获得期望结果的能力。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替他国制定议程, 那么这个国家就能省去许多的胡萝卜和大棒。可是, 很少能做到完全包办。因此, 需要把硬实力手段和软实力手段结合起来的高明策略。” (美国《外交》2009年7-8月号〈变高明〉) 。

2007年12月9日, 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和约瑟夫·奈在《华盛顿邮报》网站上发表题为“为什么愤怒, 美国?”的文章, 明确指出:“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 美国必须通过投资世界的善事来变成一个更聪明的国家———通过提供他国人民和政府需要、但没有美国的领导就无法得到的东西。在软实力上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为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提供辅助能让华盛顿建立某种机制来应付棘手的全球挑战。我们把它称为“巧实力”。

这种“巧实力”并不是指博得他国的喜爱, 而是指发展一种战略来平衡硬实力和软实力。奥巴马上任后, 把“巧实力”作为新政府的外交战略, 既团结朋友, 也接触对手, 巩固原有联盟, 形成新的联盟, 以便打开美国外交的新局面。而改善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便成为了奥巴马推广“巧实力”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 中国的“乒乓外交”其实就有“软实力”的影子, 其表现出的弹性空间和产生的打破坚冰的实质效果令人称道。要打开新局面, 必须动用“巧实力”。传媒在体现“软实力”和“硬实力”方面也要有过渡, 既要坚持自己的主张, 同时面对某些批评时也不必过度反应, 但需有意识地逐步清除有损中国形象的标识。

1.1 在国际舆论环境中提升传媒的背景才智

约瑟夫·奈在《领导的实力》一书中曾提出“背景才智”的概念, 他指出, 在外交政策上, 背景才智是一种天生的判断能力, 能帮助决策者把手段与目标结合起来, 制定高明的策略。这种背景才智也是传媒领导者所必需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各国的政治、经济力量处在此消彼长的微妙变化之中, 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在迅速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 巧妙运用软实力有效减少敌意、在情感上赢得支持, 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展示我们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 并强调中国在全球化问题上的使命感和大国担当, 这是中国传媒战略中的“巧实力之道“。

1.2 突出传媒在软实力发生器中的作用

传媒本身也是软实力的一部分, 在软实力发生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比如作为美国软实力发生器的好莱坞, 之所以能在过去几十年内在全球范围内让美国文化深入人心, 一方面是好莱坞电影本身的魅力, 另一方面也与传媒的推波助澜密不可分。所以, 如何在塑造和传播中国软实力发生器的影响力中充分发挥传媒的作用, 也是需要精心谋划的。

1.3 发挥审时度势的东方智慧的魅力

东方智慧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 善于把策略与目标结合起来, 在不同的局面下提出巧妙的策略。在传媒战略中, 一旦危机出现, 需要审时度势, 权衡利弊, 也需要针锋相对, 短兵相接。巧实力很像中国围棋中的攻略:初战布局谋篇, 有人取实地, 有人取势;中盘经过搏杀, 短兵相接, 高手将先前布局好的“势”变成实地;尾盘收官, 落袋为安。软实力相当于取势, 大手笔铺垫, 意在谋取更大范围内的潜在实地;硬实力相当于直接谋取实地, 当仁不让;中间的交界地带就是巧实力发挥作用的空间, 需要借势发力, 顺势发展, 因势利导, 才能决胜全局。西方人称围棋为“谋略棋”, 正是看到了围棋中寓意丰富的东方智慧。而东方智慧的核心内容之一, 就是审时度势, 把策略与目标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2008年11月初接受记者采访谈到金融危机时也说过:“如果中国能比发达国家状态良好地渡过金融危机, 人们会说中国模式更好……‘不管白猫黑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现在西方经济已经抓不住老鼠了。”可见, 在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智慧不仅玄妙、神秘, 而且实用、精辟、切中要害。

2 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发达国家的媒体已经进入了全球发展的阶段,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信息流动将更频繁。其中, 信息流动不均衡、文化侵略、商业化娱乐化浪潮冲击等问题不可回避。在胡鞍钢等国情专家对国际传媒实力的量化分析中, 美国排名第一, 欧盟国家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传播实力分居第二、三、五、七、八位。中国依然处在英语霸权和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中, 如何通过国际舆论服务于国家利益, 在硬实力提升的同时, 实现软实力+巧实力的同步提升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2.1 国际论环境格局依然“西强东弱”报道中国呈现“立体图景”

舆论环境就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评论, 大多数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形成对该国的舆论并产生影响, 这就是舆论环境。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新形势下, 国际舆论环境对国家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垄断地位没有改变, 全世界重要的国际新闻57%以上是发达国家的几个大通讯社提供的。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流向非西方国家的信息量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100倍。

回顾近年来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 2008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典型年份。从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到拉萨“三一四事件”, 从奥运圣火在欧美传递中的风波到5月的汶川大地震, 以及随之而来的北京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以及年终全球金融危机, 融合了太多的大悲大喜的2008年带给国人的感受是复杂的, 国际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从平面图景到更趋“立体”。

2.2 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相互渗透

当前, 国际形势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 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导致世界传媒格局步入深度调整等和加速整合时期,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将在竞争与融合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的共同发展。

据统计, 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输出流量中, 中国目前仅占0.1%和0.05%, 现在全球89%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在国内, 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也正在着力推动有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体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又立足国内为主向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 大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 把新华社打造成为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

2.3 构建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

大力构建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 是当下面临着严峻挑战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积极的姿态妥善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情况的关注;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搞好借助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传媒的对外宣传, 有利于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发展。

为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应加强驻外记者站的建设, 建立遍布全球的信息采编系统, 为国内外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重大国际突发事件的报道特别是涉华事件的报道, 要讲求时效。先发制人。对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报道, 要讲究质量, 深度分析, 以此掌握对外宣传的主动权。

3 中国对外传播的路径选择

在英语霸权和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中, 通过国际舆论服务于国家利益, 在硬实力提升的同时实现软实力的同步提升已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专家建议, 中国应该实施中国媒体“走出去”战略, 同时通过媒介外交提升国家形象。

此外, 中国还应该广泛参与国际舆论, 避免再投舆论“弃权票”;缓解与西方舆论的冲突, 理性看待西方舆论的客观性和舆论分化;引导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舆论, 疏导不利于国家形象的负面舆论。重点加强境外媒体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 同时扶持汉语媒体走向海外。

3.1 通过“媒介外交”实施国家形象战略

媒体是国家权力的重要资源, 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 高度重视舆论环境, 甚至事关国家安危。“媒介外交”或“媒体外交”的定义就是运用媒体阐述和推进外交政策。

国家形象一般是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认知与评价。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为一国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带来巨大的利益;负面的国家形象则有可能使国家面临重重阻力, 最终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正因为如此, 世界各国,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修复方面不惜巨资, 不遗余力, 并将它作为政府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中国三大外宣阵地, 新华社以7种文字发稿, 国内有五个专门的英语电视频道,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43种语言广播, 对外传播体系已经建成。但直至目前, 中国外宣媒体总体传播效果较差, 无法打入西方媒体市场并影响国际舆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对外传播是一把“双刃剑”, 传播得当能给国家形象加分, 反之则会减分, 甚至造成国家形象危机。

专家建议, 树立正确的对外传播观念首先应该树立危机传播意识, 同时应尊重国际传播规则。国际传播与国内传播最大的不同, 是它的“二次编码”过程, 即对所传信息进行必要的语言转换和文化对接。这就要求传播者不但要将一种文字转化为另一种文字, 并以传播对象国受众所能接受的话语方式和表现形式进行传播, 还要与国际通行的认知、规范体系对接, 与对象国的社会文化习俗对接。

3.2 创建中国自己的全球传播网络

中国在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 应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全球新闻传播网络, 只要有合适的时机, 中国的声音通过自己的新闻传播网络传达给世界, 会有效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广义的对外传播, 其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按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至少有包括对外新闻、国际广播、卫星电视、网络传播、对外书刊出版、对外汉语教学、互派留学生、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学术交流等十八个门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认为, 尽管中国媒体在传播科技的掌握和使用方面已经不输于任何发达国家, 但是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并不全面, 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思维定格中。为了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 使它的语言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发展模式为更多的人所认识, 形成于我有力的国际舆论环境, 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对外传播策略。

专家建议:

·建立一个涵盖面更广的对外宣传机制。目前从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建立了由中央统一领导的对外宣传机制, 但现有机构的功能还不能统筹文化软实力运用的全局, 应该建立一个涵盖面更广并长期有效的机制。程曼丽认为, 应由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部署作出整体性的考虑。在这方面, 韩国的文化传统机制可以提供参考。

·形成有利于信息传播的语言环境。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在“汉语热”不断升温的今天, 在促进汉语言的国际声望, 实现中文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与分享方面, 中国政府有必要进行长远规划, 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对外传播中体现中国的价值观念。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和平发展”是它的主旋律, 在中国的对外传播中, 我们应当突出这些观念或理念, 将其纳入国家建构的整体战略中, 一以贯之, 求累积效果。

·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灵活运用对外宣传策略。策略包括:树立双向传播概念。针对对中国的“误会”, 给予那些能够客观公正报道中国的外国观察家和记者以采访便利;针对“诋毁”, 外交上采取“针锋相对”、“有理有力”的原则。

3.3 对外传播诉求点务须与国际接轨

进行对外传播或加入国际传播的前提条件, 是遵循人类共同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与规则行事。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必须讲究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囊括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力求给国际社会以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让世界了解中国。

对外传播的话语应努力与国际接轨, 关注和重视与现代文明发展、科技进步相伴而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资源短缺、毒品泛滥、疾病流行等。这些问题大都具有跨地域、跨国界的特点, 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 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

3.4 完善文化管理, 建设全社会文化事业的网络体系

中国文化管理应该建立由政府-民间组织-行业组织的三级管理体制。第一级是政府层面, 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及所属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第二级是与各级政府对应的、作为准自治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艺术理事会;第三级是各种行业性的文化联合组织, 如电影协会、旅游委员会、广播标准理事会等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 中国的基础本身已经是利益多元化, 文化多元化, 千人一面的宣传口径不能体现目前社会的多元化。和谐的前提就是利益不一样、想法不一样, 允许在一个大框架下和而不同。

3.5 发展传播技术提高信息传播者素质

人才和技术一直是对外传播的关键所在。国际传播的顺利进行需要以能够长距离传递信息的技术为依托, 因此需要最先进的传播器材, 如通信卫星、网络、微波通信设备等, 以便使信息准确传递给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依靠包括互联网、广播、电视、电影、书报、音像在内的传播媒介, 通过培植或影响国际公共舆论, 减少国外公众对本国产生错误观念。而拓展国际传播的范围和领域, 其传播的对象或受体, 不只限于国家政府, 还包括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或个人, 甚至直接面向他国公众。

3.6 充分利用好海外侨源, 打造海外华文媒体的航空母舰

利用好海外侨源, 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专家建议, 在扶持华文教育和华侨华人出版华文报刊的同时, 打造自己的海外华文媒体航空母舰, 为提升中国影响力发挥独特作用。

当前, 海外侨胞中一支素质高、实力强、规模宏大的对我友好力量正在崛起。在欧美一些国家, 新华侨华人经济对当地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华侨华人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增进了所在国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与合作, 加快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

4 结论

从1949年~2009年, 新中国走过60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经济腾飞已成为令全世界瞩目的现实。“中国”成为世界争相谈论的关键词, 中国的影响力日升。在这样的时候, 有必要对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进行一番梳理。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 经济基础改了, 上层建筑也要跟着改。中国必须制定一套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国家传媒战略。

“强国梦”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 此番经济崛起再度唤起了中国人久违的热情。如何通过软实力与巧实力的协同作用, 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至关重要。

摘要: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率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 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重视, 许多国家将其视为一国崛起的国家战略, 通过分析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即可知其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重要性。根据约瑟夫·奈的表述, 可将软实力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 最终, 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表现出来, 并最终落实到国家形象的提升上。这其中, 文化代表着国家地位、品质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 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 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但是,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 只提升软实力显然是不够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同样由约瑟夫·奈提出的“巧实力”的概念, 自被奥巴马政府运用于外交政策上之后, 在国际社会备受关注。所谓“巧实力”就是把硬实力和软实力巧妙结合起来的高明策略, 是应对全球严峻挑战所构建的崭新框架。本文将结合海内外传媒现状, 通过深入调研和对权威专家的采访, 有针对性地论证并提出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传媒战略的专家建议。

攻关文言实词的“巧实力” 篇5

例1 请解释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①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②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③陈友谅屡胁之,不应。④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⑤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节选自2011年全国卷Ⅰ)

方法一 巧借语境明事理。通常句内语境、句间语境

能为我们判断词义提供必要的事理依据。我们在阅读时要将文言实词放在原文中,在理解语段大意的基础上,依据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情的前因后果,反复研读、揣摩、推敲,以合情合理为准则。

解析 以例1中“长”“结”“赞”三个词来看。第①句中,先说熊鼎在乡试中考中举人,有了这样的学识,他到书院(学校)里当然可以为“长”,“长”应为“执掌”;第②句先说有匪寇作乱,熊鼎自然要“聚集”乡兵来保卫家园,“结”应为“聚集”;第⑤句承上句来,熊鼎辞官不就,就留在邓愈的幕府里,我们知道幕府是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熊鼎是“辅佐”邓愈处理军务,“赞”应为“辅佐”。

在语境把握中,容易出现断章取义、似是而非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以整体阅读为前提,从整篇到语段再到具体事件及细节,不要急于在有限的语言背景下盲目地推断词义。

方法二 巧借语法析功用。文言实词的用法比较灵活多变,尤其是

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可通过语法分析的方法来明确其语法功能,确定其词性,便于我们作出准确判断和解释。从某种角度上说,句内、句间的语法关系其实也是重要的语境,是更具严密逻辑结构的语境。

解析 第①句中的“长”也可以通过语法分析来析义,“长龙溪书院”是动宾结构,“长”应是动词,排除名词、形容词,可以看作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第④句中“奇其才”也是动宾结构,“奇”应该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第⑤句中“太祖欲官之”的“官”很明显也是充当谓语动词,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我们不仅要运用好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还要熟练掌握文言文的一些特殊语法规则,如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等。在有些情况下,遵循文言文特有的语法规律才能正确地理解文言实词,才能避免简单地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曲解词义。

方法三 巧借旧知善类比。高考的内容来自课外又源于课内,万变不离课内知识技能这个“宗”。

任何文言实词的理解、落实都可以联系到我们已有的旧知,关键在于

我们要善于调动积累,通过联想类比来解决未知的问题。

解析 第③句中的“不应”,用在表示对他人行为方式的态度上,我们可以联想到《鸿门宴》中的“项王默然不应”,都是“答应”的意思;第④句可以倒过来看,邓愈推荐熊鼎,是赞赏他的才干,知晓他的为人,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是“邀请”的意思,用在这里也

比较贴切;第⑤句中“以亲老辞”的“辞”,同样是面对官禄,我们可以联想到《〈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的“辞”,是“推辞”的意思。

在复习时我们注意分门别类地整理120个常用实词,课内文言文文本,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称谓等。

可见,读通、读顺上下文,准确地还原人物、事件的合理情境,并运用语法分析

语言结构,再恰当地调动知识积累,联系旧知,代入验证,不生解,不硬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落实实词词义。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解释加点词语,翻译画线句子。

(章棨)选调单县知县。单濒河,而地洼下。每岁桃花水发,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君至,适盗决者水将泛,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卒以无虞。少年为胥卒,趋走县庭,候伺短长,规为不法。或以为言,君曰:“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抚以恩信,皆感激思为用。山东盗贼,多逃入单县界中,单人为囊橐,积不能得。于是诸少年为君耳目,尽获之。院司所下逐盗文符,无虑百数,君一日条具申报,上官以为能。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齐鲁间皆推用其法。

(选自《震川先生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单濒河,而地洼下( )

(2) 卒以无虞( )

(3) 规为不法( )

(4) 积不能得( )

(5) 齐鲁间皆推用其法(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

(2) 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

(3) 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

【参考答案】

1. (1) 靠近

(2) 忧患

(3) 按照法则

(4) 抓获

(5) 推行

2. (1) 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非常憎恨。

(2) 这种事情(情况)对于我还没有明显的(不法)迹象,不应该事先惩治他们。

(3) 当时的田赋法有弊端,(章君)于是征求百姓的意见,采取了计算田亩数量征收货币的办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很多。

【参考译文】

(章棨)后来被候补迁调到单县任知县。单县靠近黄河,而地势低洼。每年桃花开放时节黄河涨水,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非常憎恨。章君到任后,恰逢堤防被偷偷挖开,大水即将泛滥,章君率丁夫砍伐树木增加柱桩,昼夜防卫,最终解除了忧患。有些少年身为狱卒,却喜好奔走于县庭之中,窥探打听上级的长短,按照法则属于不守法纪。有人对此很有怨言,章君却说:“这种事情(情况)对于我还没有明显的(不法)迹象,不应该事先惩治他们。”(对这些狱卒)章君以恩德和诚信安抚他们,他们都很感激章君,并想着能为章君出力。山东的盗贼,很多逃到了单县,有些单县人窝藏、包庇他们,(致使)长时间不能捉拿盗贼。于是这些少年主动成为了章君耳目,(最终)把盗贼全部捉获。院司下达的逐赶盗贼的文书,大约有一百多条,章君一天之内就能够(按照文书要求)分条陈述并逐一向上呈报,上级官员认为章君能力出众。当时的田赋法有弊端,(章君)于是征求百姓的意见,采取了计算田亩数量征收货币的办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后来齐鲁之地都推行了这种办法。

(作者:胡鹤毅,江苏省淮安中学)

企业巧实力策略措施的探讨 篇6

企业的硬实力是企业外在的、有形的、物质的力量, 主要包括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 可以说是企业的“外功”。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内在的、无形的、精神的力量, 主要包括品牌、文化、管理等, 可以说是企业的“内功”, 表现为经营谋略、创新能力、领导才干艺术、员工士气、企业文化凝聚力、抗风险能力、用人之道、管理水平等。

硬实力与软实力在企业竞争中犹如飞鸟的两翼, 要使企业这只鸟在市场竞争中破风前行, 两翼缺一不可。但有了两翼并不能保证飞行会成功到达目的地。巧实力起着飞鸟大脑的作用, 用以判断航向、确定航线、平衡双翼、处理应急等, 这就是巧实力所发挥的作用。

“巧实力”, 英文“Smart Power”, 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提出的美国外交策略, 直译为“聪明的力量”,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引申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是一种更聪明、更巧妙的战略战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企业由小到大, 有些企业或者奔波于生死之间, 或者做大做强了硬实力, 但都忽视软实力的建设, 更少谈巧实力的应用。有些企业有了一定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但不懂得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这些实力从静态到动态, 从分割到联动, 使它们发挥出最有力的作用。

正如阿基米得所言: “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可以把地球撬动! ”本文研究巧实力, 旨在分析如何应用巧实力, 灵活巧妙地组合运用五大实力要素, 促进企业实力五大实力要素的提升改进, 探讨企业如何在合适时机、合适场合、针对合适任务, 实施“软硬兼施”, “双轮驱动”, 利用非凡的经营智慧和创新的竞争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从而打造成为不败企业, 胜算企业, 长寿企业。

2 企业实力的五大要素

企业实力构成要素一般有五个, 分别是理念文化、生产科技、营销策略、管理体系和资源人力。

理念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具体表现在企业愿景目标、核心价值观、战略策划、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企业活力、品牌内涵、团队精神、行为规范等多方面。

生产科技是指企业的制造能力, 包括厂房、设备、场地等硬件, 以及工艺设计、专利技术、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物流仓储等条件。

营销策略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企业的市场策划、销售体系、销售团队、经销关系、市场网点、渠道通路, 以及发展诸如媒体、协会、政府等各种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

管理体系是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总称, 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治理结构或组织结构体系。具体表现为战略规划、经营服务模式、制度规定、内部信息流通、融资、流程、组织架构、岗位职责、考核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完善等。

资源人力。资金、客户、员工、原料是企业资源人力的主体。资金包括运营资金以及获取资金的能力、资金周转灵活便利。生产原料和客户取决于企业所在地区和市场状况。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包括受教育培训、工艺技能、团队合作等。

企业战略就是在正确认识五大实力构成因素的基础上, 灵活巧妙地加以运用。首先, 就是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各个实力构成要素中, 确定那些超越对手的、独一无二的关键要素加以强化延伸。其次, 确保各种企业实力构成因素的均衡协调发展, 促成企业可持续增长。再次, 企业还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等变化差异, 巧妙灵活依据企业实力进行策划, 将各种实力构成因素按照强弱比例、先后顺序进行有机组合运用。这就是企业之间巧实力的博弈。很多企业尽管在品牌、技术、管理、文化、资金等方面没有全面很强的实力, 但它在某些领域一定很强, 如果它能在这些领域通过创新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就是巧胜。

3 巧实力策略措施

3. 1 理念文化

巧实力在理念文化中的应用, 要求企业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及创新进取的实力, 要求企业在宽广胸怀和广阔视野的前提下保持创新的思维。《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七十二变, 也可以万变不离其宗。营销工作常常提到“世界上最大的不变就是敢于变化、善于变化”。以变应变, 在变化过程中顺应时势、适应变化、调整策略, 把握动态平衡和前进节奏, 必能永葆青春, 长盛不衰。创新思维应该广泛深入地应用到产品、管理、销售等各方面。

企业还要有“合作共赢”的巧实力思维, 改变单打独斗的方式, 实施联盟合作, 关注同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整合, 甚至是竞争对手, 将竞争策略转化为合作或者竞合策略, 运用硬实力、软实力两种力量“软硬兼施”。例如“抱团取暖”, 借力而行, 有些企业往往没品牌、没实力, 有些企业没资金、没人才, 但在一起有发展前景很好的合作业务模式, 大家抱团起来就可以共享市场、共享产品、共享技术、共享人才。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二流的企业做品牌。如何结合软硬件进行行业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创新和改革, 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定标准就是定未来, 企业要千方百计依托优势因素, 用发展的眼光来检视今天的标准规则, 建立一套有利于自己的评价体系。设法自创价值评判标准可使新兴企业摆脱羁绊, 可使外贸企业规避技术壁垒, 可使大型企业夺取市场话语权和主导地位。中小企业则可以从产品中提炼独特的销售主张, 成为市场营销宣传推广的妙计绝招。

3. 2 生产科技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全面领先, 十全十美。企业需要发现和培育企业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确定超越对手、独一无二的技术要素, 重点加以延伸和强化。

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时期, 企业要学会应用“做减法”、“简单主义”。例如产品组合和开发策略, 就是在确保产品核心功能的基础上, 将非核心功能去掉, 开发出价格最低、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随着市场竞争的演变, 以降低产品价格来获取市场份额往往是企业不可避免的策略。这时, 产品线可以按照金字塔式的策略, 形成高、中、低端的产品或品牌, 面向不同消费层次的群体, 通过技术创新加速淘汰旧产品再逐渐降价, 而高端产品又通过技术、设计的不断创新实现高利润, 不断推出精品, 创造新价值。但是不管价格高还是低, 性价比都要很高, 这样产品才能有生命力, 市场份额才能不断发展。

3. 3 营销策略

企业要在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基础上, 梳理产品的价值主张, 更加明确产品的核心价值和自己的品牌。

要避免和传统巨头竞争, 利用互联网来打造品牌, 实现无店铺销售。例如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把握, 将销售渠道创新, 改变陈旧、单一的传统渠道模式, 省去了中间环节, 建立了网络直销平台, 通过电子商务扩大销售渠道, 用网络营销、电视购物、电话购物、团购等新兴渠道来赢得消费者。网络渠道发展到一定程度, 可以选择和实体结合, 在B2B和B2C之上发展O2O等电子商务模式。

巧实力在营销策略方面有多种具体应用, 例如通过客户服务创造价值, 快速满足客户要求; 坚持市场导向, 有效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 拓展新市场, 实施蓝海战略; 避免恶性竞争, 走差异化道路等。

3. 4 管理体系

当前, 市场环境变数极大, 如果没有强大而灵活的管理和执行力, 企业将难以生存发展。管理者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 既要保持公司的规范制度顺利实施, 还要保持一定的变通和灵活性, 这样企业才能充满活力。企业不但要以变应变、能变善变, 还要先变快变, 这就是应用巧实力。

此外, 无论国有大型企业, 还是民营中小企业, 都需要重视危机管理。危机是面镜子, 能够反映出企业表面和潜在问题。经营向好时, 企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危机氛围, 也能激发活力, 催生意想不到的巧实力。在处理危机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否则不但没生出巧来, 反而弄巧成拙。企业应用巧实力就是要在纷繁复杂中分清主次矛盾、先后顺序, 以点带面, 四两拨千斤。

3. 5 资源人力

全球资源包括资金、技术、品牌、人才、渠道。企业高层需要具备全球视野, 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开启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战略产业链, 实施国际化战略。企业可以或者寻求廉价优质资产, 借机抄底并购, 扩大市场版图;或者利用海外经销商的销售渠道, 采用差异化营销策略, 同时销售外商和自有两个品牌, 获取合作方的渠道与客户资源, 使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速。除欧美市场外, 很多经济没有下滑的新兴市场都有很好的机会。

博采众人的智慧、善借众人的才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一流企业管心, 二流企业管人, 三流企业管事。管事则僵硬, 管人则强硬, 唯有管心, 和而不同, 才能迸发巧实力。企业的巧实力表现在员工身上, 就是为员工创造快乐, 人获得成长的快乐, 就能持续迸发价值冲动和创新热情。员工巧实力重点在于激发和学习, 创新型企业就是要采取一系列激励制度激发创新欲望, 促进创新进程。

4 总 结

企业巧实力的应用, 就是通过认清周围的环境变化, 根据自己硬实力、软实力, 抓住有利时机, 激活硬软实力, 发挥硬软实力, 获取最佳效果。软硬实力可以彼此依存、互相转化。硬实力因为软化而更具有活力, 软实力因为硬化而发挥作用。企业要增强提升以上五大实力, 就要善于将软硬实力互相支撑、互相补充、互相交融、互相转化。企业的软硬实力发挥“双轮驱动”的效应, 则是完美演绎巧实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邓正红.巧实力, 竞争环境下的聪明策略[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0.

[2]李宏勋, 谢芹.打造我国企业巧实力的研究[J].理论探讨, 2011 (3) .

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战略评析 篇7

一、“巧实力”外交战略的来源、发展及含义

“巧实力” (Smart Power) 一词最早由苏珊尼·诺瑟 (Suzanne Nossel) 在2004年的《外交》杂志中发表的题为《巧实力》的论文中提出。诺瑟认为, 美国国际地位下降与小布什政府过于笃信武力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有关。美国“必须实行这样一种外交政策, 不仅能更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 而且能走得更远, 通过灵活地运用各种力量, 在一个稳定的盟友、机构和框架中促进美国利益”。[1]对一向重实力轻外交的美国来说, “巧实力”战略无疑为美国外交注入了新的理念, 同时也为陷入反恐泥潭和伊拉克苦战的美国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因此, 该战略很快引起美国学者、智库和政界的关注。

2006年1月,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 (Joseph S.Nye Jr) 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重新思考软实力》一文, 指出“单独依靠硬实力或软实力都是错误的。将它们有效结合起来可以称做‘巧实力’”[2]。同年,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CSIS) 专门成立常设机构“巧实力委员会”, 致力于研究这一战略。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 (Richard L.Armitage) 和约瑟夫·奈担任该委员会共同主席。2007年11月CSIS发表题为《一个更灵巧、更安全的美国》的最终报告, 全面阐释“巧实力”战略。报告建议, 新一届美国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通过“巧实力”的正确运用, 构建一个能够应对全球挑战的框架, 以期延长和保持美优势, 使美成为一个更加聪明的大国[3]。与此同时, 美国全球接触中心、兰德公司、9·11委员会等智囊团也相继地建议美国新领导人把“巧实力”作为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一时间, “巧实力”成了美国战略界的共识。

那么, “巧实力”战略究竟是指什么呢?从构成上看, “巧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要明确“巧实力”的发展过程, 首先要区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具体含义。权力是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核心要素, 而首先将权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他认为, 硬实力是指能够迫使他国遵从特定行为的军事和经济力。与此相对, 软实力指文化力、榜样力、理念和理想等力量的巧妙发挥, 是使别国做你想做的[4]。奈指出, 在实现国家目标的过程中, 硬实力和软实力各有优势, 也各有局限性, 正确的国家战略应该是把硬实力和软实力结合起来使用, 这种战略就是“巧实力”战略。[5]CSIS把“巧实力”的内涵界定为:为实现美国的目标, 巧妙地利用硬实力和软实力, 形成一个融合各种资源和手段的综合战略, 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 也要加大在建立联盟、伙伴和所有层次的国际制度上的投入, 以扩大美国的影响, 确立美国行为的合法性[6]。实际上, “巧实力”还远未成为清晰和具有操作性的概念, 在很多情形中, “巧”的意义不是很明确, 但大体意思是指, 为了实现美国的利益, 美国在对外政策中要软硬兼施、文武并用, 将硬实力与软实力两者巧妙结合, 不能顾此失彼。

二、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

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巧实力”外交战略有其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 是基于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综合考虑。

首先, “巧实力”外交战略是对小布什政府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反思的结果。众所周知, 布什政府时期, 无论是其盟国还是敌对国家对其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极为不满, 纷纷指责美国的对外政策。美国本土学者也普遍认为, 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和外交政策是不明智的, 已经损坏了美国的外交和安全利益, 引发了世界对美国的空前怨恨, 极大地贬低了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7]。有美国学者专门撰文指出了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力量特别是软实力的下降。[8]同时, 一个又一个民意调查显示, 美国的声望、地位和影响在布什时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如:2007年1月, BBC调查了25个国家的2 600人, 其中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在世界上扮演了负面角色;2006年末加拿大、英国和墨西哥的报纸联合调查了3 000人, 大多数的受访者把布什总统与伊朗的艾哈迈德、朝鲜的金正日一起视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全球态度工程在2006年的研究表明, 自2002年以来, 外国人对美国人的评价有实质性的下降, 特别是在欧洲[9]。这是布什执政8年外交政策留下来的负面遗产。为了修复受损的美国外交, 奥巴马上台后果断地与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划清界线, 推出了以“巧实力”为核心理念的外交新战略。

其次, “巧实力”外交战略是应对诸层次各种国际挑战的需要。进入21世纪, 特别是在国际社会相互依赖日益紧密的情况下, 美国决策者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这些挑战存在于国家间、跨国和全球3个层次。在国家间层次,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但其国力呈下降的趋势则是不争的事实。在美国霸权衰退的背景下, 其传统盟友的独立倾向日益强烈, 新兴大国异军突起, 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此起彼伏。这需要美国决策者在维持现行国际秩序可持续的同时, 又不能忽视新兴大国变革国际秩序的诉求。在跨国层次, 虽然全球化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但随之而来是各种难以控制的跨国问题, 如毒品贸易、武器扩散、跨国恐怖主义等, 国家边界和军事力量都无法应对。这些都使美国政府认识到, 没有国际合作, 美国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在全球层次, 近年来, 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国际形势总体趋稳, 另一方面动荡不测因素增多,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交集, 各种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等层出不穷, 对世界各国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更是首当其冲。面对诸多危机, 美国独力难支, 这是奥巴马政府舍弃单边主义, 谋求与更多国家建立伙伴合作关系的主要动因。

再次, “巧实力”外交战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支持和理论基础。针对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软实力下降和国际形象受损的状况, 美国学术界和战略界早已密切关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积极应对这一挑战。2006年, 思想库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CSIS) 专门成立“巧实力”委员会, 致力于研究这一战略。2007年, 约瑟夫·奈与阿米蒂奇发表了题为《一个更加灵巧、更加安全的美国》的报告。该报告强调, 美国应该加大对软实力的投资, 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相得益彰, 这样才能应对全球挑战。具体地, 美国应关注五个关键领域:同盟、伙伴与国际组织;全球发展;公共外交;经济一体化;技术和创新[10]。2008年4月, 约瑟夫·奈在美国参议员外交关系委员会上就“巧实力”战略进行详细陈述, 题目为《实施“巧实力”:为国家安全政策设定议程》, 该议程为下一届政府一共提出了10条建议。[11]甚至保守主义思想的堡垒卡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泰德·伽壬·卡彭特 (Ted Galen Carpenter) 在2008年3月也发表了名为《巧实力:美国的谨慎外交政策》的著作。一时间, “巧实力”似乎成了美国战略界的共识, 并得到美国军政界的认可[12]。所有的这些政策建议对奥巴马外交战略具有理论和政策的双重意义, 奥巴马政府所需要做的就是采纳这些意见并积极加以运用。

最后, “巧实力”外交战略是对美国国际自由主义外交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巧实力”虽然是一个新概念, 但不是一个新战略, 它是在总结美国传统外交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一点在苏珊尼·诺瑟研究的一战以来美国自由国际主义外交传统中得到验证。一战后, 威尔逊总统就曾试图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 但失败了。20年之后, 威尔逊的自由国际主义思想帮助罗斯福总统重整旗鼓, 并与盟国一起战胜了法西斯主义。二战之后, 杜鲁门总统把实用主义与威尔逊的理想主义相融合, 创立了全球的自由贸易体系, 重建了欧洲和日本。冷战后, 美国面临着苏联的竞争和重建被重创的欧洲等挑战, 当时, 美国没有试图独自承担这样的重任, 而是创建了包括联合国和北约在内的同盟和国际组织网络。美国居于该国际秩序的中心, 同时通过任务共担加以维系。经济、政治和道德是美国力量的三方面来源, 三者相互补充。国际制度有利于扩展美国的价值观, 反过来又培养了世界对美国产品的依赖。贸易提升了美国的政治影响, 而政治影响帮助美国进一步扩展价值观。自由国际主义从越南战争开始衰落。克林顿总统试图加以复兴, 但布什政府却引发了美国力量削弱的恶性循环[13]。可以看出, “巧实力”是威尔逊、罗斯福、杜鲁门和克林顿奉行的自由国际主义理论的延伸, 是美国自由主义外交传统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也是对小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修正。

三、“巧实力”外交战略指导下的奥巴马新外交

高举“变革”大旗的奥巴马新政府, 上台后迅速地将“巧实力”理念融入其外交新政中, 逐步形成具有奥巴马特色的外交观。与小布什的“单边主义”相比, 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战略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 修复受损的国际形象, 用接触对话代替对立对抗。为了扭转美国声望和影响力下降的趋势, 开展“疗伤外交”是奥巴马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疗伤外交”的重点是如何处理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以及解决好中东问题。

“9·11”之后, 小布什政府发动的反恐战争带有明显的反伊斯兰色彩, 如公开把恐怖主义称为“伊斯兰法西斯主义”, 把反恐战争称之为“反伊斯兰法西斯的战争”, 激起了伊斯兰民众强烈的反美情绪。奥巴马入住白宫表示, 将在任期内致力于修复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彻底抛弃前总统小布什在对外战略中推行的“非黑即白”、“非敌即友”的价值观, 愿意成为每一个国家的朋友[14]。希拉里任国务卿后的首次出访目的地, 就包括了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其意义是向伊斯兰世界表明, 奥巴马政府非常重视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愿意采取主动行动来消除小布什任内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紧张对立关系。2009年6月, 奥巴马在开罗大学演讲中又重申了美国不会与伊斯兰世界发生战争, 并以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对待伊斯兰世界[15]。

在中东问题上, 美国新一届政府极力重启中东和平进程, 推动巴以和谈。奥巴马认识到, 推动巴以和平进程对反恐、改善美国与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关系、提高美国在国外的形象、甚至对美国的战略态势都事关重大。但长期以来, 由于美国一味地偏袒以色列, 导致中东和平进程难以实质推进。奥巴马上台以后, 改变以往过分偏袒以色列的立场, 试图在巴以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 以更加客观、公正的态度推动巴以和平进程。

同时, 对布什政府一贯加以敌视的所谓“无赖国家”也与之松动关系, 进行接触、对话。如在朝核、伊核问题上, 强调以多边合作与直接对话方式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寻求发展双边关系的新途径。在对缅甸、古巴等所谓“独裁”国家问题上, 包括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 美国也不再是一味示强, 而是调整僵硬的施压制裁政策, 逐步加强接触和对话, 制定更为实用和有效的策略, 切实增强对有关国家事务的影响力。

其次, 重返多边主义, 主张合作外交, 以摆脱外交困境。布什为了谋求美国的绝对军事优势和绝对霸权, 将美国凌驾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之上, 大搞单边主义, 在处理与别国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上恣意妄为。如在美俄关系上, 由于小布什强力推行北约东扩和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 致使美俄关系陷入冷战以来的最低点。再加上漠视其传统盟友的利益和意见, 美欧、美日关系也出现了严重倒退, 由此导致了美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陷入了战略被动。

奥巴马上台伊始果断舍弃布什声名狼藉的单边主义, 重返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舞台。他在联合国讲坛上批评单边主义, 说“如果让某一个国家或一群人凌驾于其他国家或人群之上, 世界秩序将难以为继, 并强调处理重大国际问题要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16]。美国国务院主管国际组织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布里默表示, “美国应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联合国系统内许多不同的部门在积极从事人权活动, 美国需要参与联合国所有重要的论坛, 包括人权理事会[17]。美国智库也提出, 美国仍需要联合国, 联合国也需要美国。联合国是美国“巧实力”的一个工具[18]。

对于美国的传统盟友, 奥巴马上台之初就予以高度重视。在对日关系上, 和以往新任国务卿首访欧洲或中东不同, 希拉里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亚洲的日本, 在强调美日同盟关系的核心地位, 使日本对奥巴马亚洲政策放心的同时, 又签署了有关驻冲绳美国海军陆战队迁移到关岛的协定, 加快驻日美军整编进程, 将美国驻军日本的协定法律化, 强化了美日安保同盟。在美欧关系上, 2009年4月, 奥巴马首次以美国总统身份参加北约首脑会议。他在发表演讲时表示, 美欧关系在过去几年迷失了方向, 美国没有认识到欧洲可以在许多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这是不明智的。他的首次欧洲之行就是为了重振美欧关系, 表示美国应倾听欧洲盟友的想法并向他们学习, 欧洲盟友应该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奥巴马说, 美国不能独立面对21世纪的挑战, 欧洲离开美国同样也不能面对这些挑战。美欧应该一起为共同面对的问题, 如反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气候变化、当前的经济危机寻找解决之道。[19]

美俄关系, 在小布什执政后期显得异常紧张。奥巴马上台后, 为改善美俄关系, 频频向俄伸出“橄榄枝”, 强调要重启美俄关系。2009年2月, 美国副总统拜登在第4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 美俄必须“重新按下复原按钮”, 北约与俄罗斯能够并应该合作战胜共同的敌人 (“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武装) , 防止核武器扩散[20]。4月, 美俄两国总统借伦敦20国金融峰会的舞台举行了首次会晤。奥巴马表示, 不会任由两国关系像过去那样继续“漂移”下去, 这次会晤是重启美俄关系新的开端。7月, 奥巴马上任后首次正式出访俄罗斯, 这是奥巴马为“重启”美俄关系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外交举措, 是美俄关系总体趋暖的重要标志。9月, 奥巴马宣布对小布什政府在东欧反导计划作出重大调整, 放弃在波兰、捷克部署导弹拦截系统的计划, 改为在欧洲分阶段实施灵活的反导计划。这些都显示了美俄关系走出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的阴霾, 步入恢复发展时期。

最后, 提高美国软实力, 抢占全球热点问题的主导权。外界在评价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时普遍认为, 过去几年, 美国最可怕的对手不是基地组织、朝鲜或伊朗, 对美国强权的战略威胁来自日益高涨的反美情绪。奥巴马当选, 展现了美国重拾理想主义, 重树自身形象的无限能力。奥巴马在其竞选政纲中, 也明确提出要把“重塑美国领导力”、“恢复美国世界领导地位”、“拥抱美国价值观”作为未来的施政方向[21]。因此, 奥巴马一上台就改弦更张, 积极应对核裁军、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 抢占道义制高点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主导权。

2009年4月, 奥巴马在布拉格发表演讲, 称美国政府将致力于推动建立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22]。奥巴马上述表态, 顺应了全球“无核化”运动的趋势, 有利于赢得欧洲民众的支持, 同时在这个事关全球和平的重大话题上率先出牌, 也有利于改变美国的军事霸权形象, 重树美国的道德影响力和国际领导力。

奥巴马政府重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2008年11月, 奥巴马刚当选便通过视频向在洛杉矶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发表演讲, 明确表示, “我的总统任期将标志着美国在气候变化方面担当领导的新篇章”[23]。国际舆论普遍认为,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 奥巴马上述谈话标志着小布什时期的结束和奥巴马时期的开始。奥巴马政府积极倡导绿色能源, 多次明确提出通过积极发展替代能源来减缓气候变化, 实现能源独立的立场和主张。奥巴马政府强调, 美国必须重回联合国气候谈判的轨道, 与国际社会紧密合作, 以便恢复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领导地位, 特别是恢复美国在绿色能源技术领域的领导作用。2009年9月, 奥巴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说, 发达国家应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作表率。

此外, 为改善形象, 奥巴马上台后, 下令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基地, 禁用酷刑, 努力改进抓捕和审讯嫌犯的方法。奥巴马政府还改变了小布什时期把在全世界传播民主作为美国外交政策主要目标的作法, 降低了推行民主的声调。奥巴马在2009年9月联大发言中表示, “民主不能从外部强加给一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应当寻找自己的道路, 没有一条路是尽善尽美的。”[24]

结束语

“巧实力”外交战略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展美国的霸权, 重整美国全球领导地位, 其战略目标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巧实力”的提出, 仅仅意味着美国维持全球霸权方式和手段的调整而已。但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战略目前只能说是初见端倪, 尚未定型, 今后如何发展还取决于诸多因素。一是“巧实力”外交战略无法改变美国霸权衰落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二是“巧实力”外交战略受到国内保守势力的挑战。三是“巧实力”外交战略能否成功实施, 还取决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势力的态度。美国能否在国际社会的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借助“巧实力”外交战略帮助其摆脱当前困境, 实行对外战略转型, 继续维护其霸权地位, 我们惟有拭目以待。

摘要:奥巴马上台后在对外政策中推出了“巧实力”外交战略。“巧实力”外交战略既是出于对小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反思, 也是对美国国内状况和国际形势的综合考量。从目前来看, 修复受损的国际形象, 重返多边主义, 主张合作外交, 提高美国软实力, 是“巧实力”外交战略主要内容。“巧实力”外交战略目前只能说是初见端倪, 尚未定型, 今后如何发展, 还取决于诸多因素。

巧实力 篇8

培养大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性

就业力是指个人经过学习过程, 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及做好工作的能力。就业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竞争力、就业水平的高低。大众化与市场化经济环境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两个主要背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及择业自由度的增加, 大学生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供求失调、择业偏见、人才培养力不足、就业待遇差等难题。在此背景下, 培养、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 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个人生来都几乎具有巨大的潜能, 但是不经过后天的锻炼、培养, 这些能力有可能一直处于潜伏状态。而在后天锻造过程中, 学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说初等和中等教育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 高等教育则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升华。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的职能, 但职能也有优劣之分, 而人们对优劣的评价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改变。在当代,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几乎是整个世界对教育的共性评价标准。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大学生能力的具体化, 两者不能等同, 但是也不能割裂开来, 其关系也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首先要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还要将培养的能力进行整合, 最后将整合的能力巧妙地运用到就业中去。因此,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 无疑也要强调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

(二) 可增加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契合度

很长时间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面临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培养的专门人才非用人单位所需;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非培养的人才所需。两者的契合度低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而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 旨在解决这种尴尬局面, 增加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契合度。

巧实力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力分析

(一) 巧实力的涵义

所谓巧实力, 即善于综合运用软、硬实力的能力。该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针对美国外交策略提出。美国著名学者、政治家约瑟夫·奈针对美国政府在外交策略上出现软、硬实力失调的情形, 专门撰写了《软实力》、《巧实力》等著作, 多次论述并强调了软实力的重要性, 但也并不忽视硬实力的作用, 而是重视软、硬实力灵活巧妙地运用, 从而达成一种合力, 即所谓“巧实力”。

硬实力是一种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威胁性力量, 包括物质、经济、军事、科技、制度等等。与之相对, 软实力则是一种无形的、无法感触的吸引性力量, 包括文化、形象、价值观等等。两者都是通过影响他人行为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 区别在于硬实力一般通过强迫或利诱为手段, 而软实力则通过影响并塑造他人意愿为手段。两者的作用无轻重之分, 巧实力也并非两者的简单相加, 而是将两者巧妙结合运用, 且结合的作用往往比单独运用其中任何一种力量所取得的效果都要好。在《巧实力》中, 约瑟夫·奈举了这样一个实例:在美国优秀的海军军官里科弗的领导下, 美国建立了高效无事故的核潜艇舰队, 并塑造了海军的成功形象, 其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他成功地赢得了国会的支持;二是他以严格的纪律性不允许下级军官犯错误。可以说, 他的成功就在于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巧妙结合。

(二) 大学生就业力分析

在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上, 通过巧实力的映射可知,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就是培养其在就业过程中将软实力与硬实力巧妙结合加以运用的能力。

根据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涵义, 笔者认为,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拥有的硬实力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所具有或能够培养的主观硬实力, 如身心素质、外貌、文凭、证书等;另一方面是时代、国家、家庭赋予的客观硬实力, 如大学生所处时代的国家政策、社会教育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家庭背景及经济实力等。相应的, 软实力也体现为主观方面的软实力和客观方面的软实力。主观方面的软实力包括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一般技能、价值观、个性特征、个人品质等;客观方面的软实力包括大学生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主流思潮、道德水平等。

下面就以巧实力为视角, 重点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

巧实力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力培养路径

学者们关于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的研究多将重点放在要培养的各项能力上, 多在探讨要培养什么能力、什么能力最重要, 而往往忽视了各项能力之间的联系, 以及综合运用各种能力的合力效应。笔者认为, 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 应从大学生的就业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着手, 并着重研究如何使两者巧妙结合。

(一) 大学生就业硬实力的培养

根据前文提到的大学生就业硬实力所包括的两个方面, 在培养路径上也要将此作为切入点。

首先是主观方面就业硬实力的培养。

一是大学生自身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训练。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自认为身心素质好, 或者认为身心素质在其就业所需的条件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忽略了对其的培养锻炼, 甚至大部分高校不注重打造、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导致很多学生即使因为软实力强找到一份好工作, 但却因为身体或心理的原因未能保持此工作。这其实也是就业力低下的表现之一。因此, 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 高校及大学生本人都应该注意在大学期间不能忽视身体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对高校而言, 可以开设相关的体育与心理健康课程;大力宣传体能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多方面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 如为学生锻炼身体提供运动场所, 为预防学生心理问题招聘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设立心理咨询室等。 (2) 对大学生而言, 要树立锻炼身心素质的意识, 认识到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从多方面汲取与身心健康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人力物力资源, 全面锻造自己的身心条件, 如多到学校提供的运动场所锻炼身体, 遇到心理困扰时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 寻找积极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等。

二是外在形象的改变。这里不单纯是指外貌形象, 而更多地是指言语、行为举止。相关研究成果显示, 大学生的外在形象是其就业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之一, 有学者甚至认为“外在形象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名片……一个人外在形象的好坏甚至会关系到其成败”。大学生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外在形象呢? (1) 衣着得体, 外表干净、整洁。这是人最起码的礼仪, 也是就业过程中尤应注意的一点。同样注重自身形象的应聘者, 往往更具有竞争力。 (2) 言行礼貌、得体、自然、大方。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礼仪、社交的相关课程;一个人的言行很多时候是思想的反映, 思想往往也能决定一个人的言行。因此, 要多读书, 用书本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多实践, 如多参加社交活动,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从而懂得如何改善自身的言行。

三是文凭与证书的获取。虽然很多人批判“重文凭、轻能力”的现象, 但在人才选拔过程中, 文凭与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往往能反映出一定的能力。人们对大学生文凭与证书的否定态度来自相关部门以及学生本人对待证书的态度不严谨、不认真, 导致其“含金量”不高而不被认可。因此,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端正态度, 自觉打消通过买卖骗取等方式获取文凭、证书的念头, 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更多的文凭、证书。

其次是客观方面就业硬实力的培养。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社会背景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社会背景、环境、法律法规等都是人创造的, 因此, 在这方面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及学生家长共同努力。

一是国家方面。要制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工作的政策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批学子的就业问题, 还可以针对各种专业、各生源地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 如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资助、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等。大学生就业存在困难与国家法制不完善不无关系, 尤其是相关的保障政策。

二是社会方面。用人单位未能及时有效地对其招聘信息进行宣传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因此需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与高校的联系、沟通。很多用人单位抱着等学生上门的被动态度, 孰不知加强联系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吸纳更多未毕业的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 一方面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也能为用人单位带来效益。

三是高校方面。既要开设通识课程, 也要开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专业课程, 要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设施, 建立实习培训基地, 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四是家长方面。家长的社会背景关系、经济实力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子女就业状况, 有家庭背景者往往可根据其家庭经济及社会关系状况不同而找到不同层次的工作, 但仅凭关系往往无法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表现, 这是大学生就业力低下的又一个原因。因此, 无论富裕还是贫困, 不管有无关系, 家长都不应该让自己的子女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此, 而应引导子女学会自力更生, 自谋出路。

(二) 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

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研究很多, 足见人们重视软实力的作用。

首先是主观方面就业软实力的培养。

一要丰富头脑。要掌握文化知识,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 还包括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常识、近期国家政策、社会新闻等等, 大学生要重视一般文化知识的掌握, 有些平时看似无用的知识能对人的思想产生无形的深远影响, 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高度。要培养各项技能, 包括专业技能和一般技能。专业技能即通常所说的“饭碗”, 它决定了专业人才与非专业人士的差别;一般技能指与人沟通的技能、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重视这方面的技能, 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和一般技能的人往往更有竞争力。

二要完善个性。人格不完善是很多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地调整、完善自身的个性特征,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拓展视野, 培养开阔的心胸, 减少对人对事的偏见;多反省、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学会全面看问题、分析问题;多与人交流、沟通, 学会与人相处, 并了解各类人的品性、脾气,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等等。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会分析自身的价值以及社会的需要,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也是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 大学生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

三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当代, 良好的道德品质似乎是稀缺物, 在大学生身上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良好的道德品质往往能得到别人至高的评价, 包括用人单位。因此, 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注意对自身道德品质的锻造。要了解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等内容, 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这些规范与标准, 要学会监督、检查自己的言行, 自觉抵制不良道德行为。

其次是客观方面就业软实力的培养。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学校, 其文化环境、价值观、思想道德水平等等会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无形的深远影响, 良好的文化氛围固然会积极地影响大学生各方面的思想, 间接提高大学生的软实力。

就国家和社会而言, 要形成良好的文化背景, 宣扬积极的思想文化、价值观, 提高道德水平, 净化网络, 消除贪污、腐败等污浊现象, 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使大学生能够形成自力更生的意识与行为。就学校而言, 要重视文化建设、文化育人, 通过校园文化、理念、物质、制度、精神等渗透作用影响大学生, 提升其软实力。就家庭而言, 家庭教育的影响有时远远大于其他主体所带来的影响。首先, 家长要有培养自身软实力的意识, 以德服人;其次, 要注重言传身教, 只说不做不如不说;再次, 要多与子女沟通, 一个懂得与子女沟通的家长往往是民主的家长, 其所培养出来的子女个性一般也比较完善, 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也是长期的, 好的父母是子女难得的财富。

(三) 大学生就业力的巧妙结合

如果说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责任的话, 那么如何将这些能力巧妙运用则要看大学生自身的表现。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学会分析自身的实力状况。

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卑者挖掘不到自身优点, 自负者看不到自身缺点, 在能力方面也是如此。大学生在校期间确实要尽力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尽管这样, 仍然会出现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 大学生要学会分析上述四项实力的构成, 并学会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比如, 有的人无论怎样努力, 身体素质就是差, 在主观硬实力上存在这点不足, 并不代表其主观硬实力就差, 还要看他外在形象力及文凭、证书的获取情况, 如果这两方面都较弱, 再以同样的方式分析自身的主观软实力和客观软实力, 最后根据对自身情况的总结找出自己优势和劣势。在这个分析过程中要注意, 优劣不仅仅是与别人比较, 也要跟自己比较, 比如有些人会发现与别人相比自己缺乏优势, 这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参考对象了。 (如图1所示)

其次要了解国家政策、社会需求, 结合自身各方面能力进行匹配。

面临大学生就业难与单位招不到人的尴尬局面, 作为主体的大学生要主动出击, 主动了解国家政策、社会需求。

一要了解国家政策。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很多, 但是真正了解并能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的人很少。事实上, 若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很多大学生往往真正了解政策时, 政策已经过时了, 因此大学生对此要引起重视。

二要了解社会需求。要学会分析自身优劣实力, 也要学会分析社会, 更具体地说是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 了解其所需能力是否为自己的优势所在。比如, 有些监狱招聘警察, 对应聘人员的视力有较高要求, 有些近视眼的毕业生抱着做手术或其他侥幸心理, 硬是报名参加了笔试面试, 好不容易通过了几轮测试, 结果去医院做手术时, 医生告诉他无法做手术, 最终与这份工作无缘, 这位毕业生在时间、金钱和精力上的投入都白费了。其实他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但是没有衡量自身的条件是否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一致。在就业过程中, 一般而言, 用人单位既要看应聘者的主观硬实力, 也要看其主观软实力, 因此, 大学生对这两方面都不能忽视。

三要结合自身各方面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匹配。比如, 如果没有“短板”实力, 大部分优势实力都与用人单位所需一致, 或者全部优势实力都为用人单位所需, 那么就可以充满自信地竞争这个岗位。如果发现用人单位的需求恰是自己的劣势所在, 即使其他实力再优秀、再符合用人单位另外的需求, 也要理智地放弃。

再次要灵活、机智地展现自己的就业力。

一是就业力的巧妙结合。上述提到的四种实力, 每一种都可以为大学生所利用。当然, 这种利用不是将各项实力简单相加, 而是将各项实力巧妙结合, 且这种结合没有比例多少之分, 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 对于某位毕业生而言, 在其他能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 他可以利用客观硬实力中国家对到偏远山村就业者的优惠政策选择就业岗位。因为一般很有能力者不会选择到偏远地区就业;当发现竞争仍然比较激烈时, 此时就要分析岗位需求, 假如有可能的话, 还有必要分析竞争者的实力强弱, 若发现自身实力强于对方, 就可以自信地去竞争。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出现, 很多人称之为“运气”, 实际上是运用策略的结果。总之, 在就业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需要综合运用、巧妙运用各种实力的情况, 而且实力强弱有时候是相对的, 正如出国留学生会讲英语, 而在国外并不能算是一项优势, 但是回国后却能利用这个实力帮助其获取英语教师的岗位。总之, 既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客观软、硬实力, 也要综合运用自身各方面的主观软、硬实力,

二是灵活、机智地展现实力。就业力不仅仅是获得工作的能力, 还包括保有工作、做好工作的能力。因此, 在取得工作后, 毕业生仍然不能忘记灵活、机智地展现自身各方面的实力, 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取长补短。不可固步自封, 也不可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去硬碰硬, 当然有时要选择参照物。工作情况是很复杂的, 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可供每个人、每份工作运用, 只有自身在工作中灵活展现实力, 才能保有工作、做好工作,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 可用约瑟夫·奈的一句话作为总结:“人不能控制海浪, 但能与浪共舞。人不能控制事件或结构, 但能做出预见, 让事件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自身的目标。”在就业过程中也是如此, 要接受不能改变的客观环境, 并利用这些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 同时要改变可以改变的, 使自身各方面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就业力[EB/OL]. (2013-05-08) .[2014-01-05].http://baike.baidu.com/view/2281052.htm.

[2] (美) 约瑟夫·奈.软实力[M].马娟娟,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11.

[3]吕维刚.初战职场[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10:36.

[4]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EB/OL]. (2011-10-08) .[2014-01-06].http://wenku.baidu.com/link?url=1T2JCiUJvFEsuD1LjBbudATqyrGW-lyOeU4WGx2VieI pytWpbYYVA_NIaU38d2kafOlSLR4U15p0_1UZ3uLWcQWgrwJAHLrldkMm0Ugby.

物联网创新的巧实力 篇9

达董事长林百里在5月法说会时曾表示,他感觉在5年内物联网是一件大事,但是“联网物”是小事情。大陆甚至提出“网联物”的发展策略,它究竟是什么?如果问10个人,有可能得到11种答案。每个人在视野所及的角度内,都试图抓住物联网的某个面,但要看你将自己放在哪个位置去理解。然而,林百里的一席话,倒是直接点破过去几年外界在谈论物联网时容易陷入的迷局。

苏宇庭发表的物联网应用起飞的文章,再次印证了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是物联网起飞的关键翅膀。我们应该怎么看待物联网,才能避免把它做成“联网物”?为什么大数据加上机器学习系统(AI),会是物联网应用起飞的关键?Amazon Echo在这一年火速窜起,它的成功能带给硬件创新哪些启示?又创造了哪些新的物联网体验?

想要取得真经,就得拜到真佛。有的企业创新,起了早,却赶了个晚。硬实力或软实力,还不如“巧实力”。即便关于物联网的答案众说纷纭,不过有一件事却是肯定的,即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物联网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既不在“物”,也未必是“网”,而是背后串连的“服务”。IoS(互联网操作系统)比IoT(物联网)更重要,在布局物联网应用时,请谨记没有服务思维的产品,只是空壳而已。谁能掌握消费者终端的服务需求,谁就是物联网的赢家,这是属于最后一里的“服务战争”。

Google台湾董事总经理简立峰曾举例,衣服连上网络的概念不稀奇,技术上也能做到,但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产品,其服务核心是什么?“只要有人知道为什么衣服要上网,这个应用商机就会爆发,我希望想到的那个人是华人。”

如何才能大幅度提高物联网创新的成功机率呢?藉由IBM的大数据导入方法论演化为物联网创新实战的五大步骤,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步:辨识创新机会(Align):全面收集、整合。随着物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加,辨识出有商业价值的独特商业机会。

第二步:获悉洞察(Anticipate):提取洞察并预测分析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式及风险。

第三步:采取行动(Act):整合物联网软硬件技术方案,建立新的或依托于既有的生态系统。通过掌握的信息分析获取洞察,用于决策平台或决策流程中。

第四步:做中学(Lesson learn):从每一次测试验证中获得学习和回馈,改善基于信息的决策流程。以IBM Watson为例,从信息证据和行动结果中进行学习,在每次迭代中获取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第五步:转型升级(Transform):制定清晰的分析战略,结合行业经验和既有案例,缔造突破性业务成果。通过确定业务的优先级分析目标,以及清晰一致的策略,找到新的方法、业务创新模式;通过已经有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其他客户的最佳实践,不断识别出新的业务机会和价值。

基于上述五大步骤及服务的理想创新,很快就能找到并实践独特的创新机会突破点。那些很快就能形成个人观点,精准剖析问题并有效做出决定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而是懂得思考的方法。满足服务需求就是发挥以终为始的巧实力。

上一篇:大庆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下一篇:重要性-满意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