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2024-04-13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通用9篇)

篇1: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学化学易耗品多,耗时多等特点,利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了有关材料考察问题和仪器组装的网络硬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化学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和科技问题较多,为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先进的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将与化学有关的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利用Frontpage 制作网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先进的知识,并将自己所想与老师、同学在网上进行交流,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达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的目。我国正在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中小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的一个重要表示。在基础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中学化学是联系实际,考察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自然学科之一。因此根据目前的要求和实际教学中的体会,我在教育改革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从开始的幻灯片的制作,到教学课件的制作,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新软件的出现,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机会。我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全国实验校,在这个前提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购买大量的硬件,在整合这一新兴技术做了些尝试。下面仅将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和做法提供给大家:

一、信息技术为我们创造了条件,将它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可行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之一,重视实验是每个老师和同学的共识。目的是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有能短时高效,体现教学三高(即高质量、高效率、高密度)。因此,我根据学科特点,利用Authorware软件的功能制作了有关化学实验的整合课件。课件主要分为实验问题、实验仪器组装、过程分析、合理组装及留言簿等几部分。实验问题部 分概念的检验多是通过客观题来考察的。根据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多个选项,学生必须掌握非常严密的知识,认真做答才能通过,在这种题的解答中使学生了解科学的严密性,让学生周密思考之后填上所选的选项,若正确就能得到相应的提示并给以肯定,继续下一题,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若不正确则给以鼓励,要继续努力,若是还不行,可双击相关内容,看有关的提示或者可以看以下合理答案,使学生达到自学目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课件考察学生严密的思维方式,使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仪器组装部分 实验事端连动手动脑能力的最佳途径。仪器组装应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在实验室中操作,作为一个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在组装中可能将不正确的认为是正确的,若是想要同学们看下一他的组装是否正确,有时其他同学无法看清,无法为其找出错误,而且在实验室中仪器易碎,这也是一个浪费,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任意组装,若不正确可随时重装,其他同学还可以为其找出错误的原因,与其进行交流、讨论。若是自学还可以看到正确的答案和合理的结实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合理解释部分 自主学习需要相关的资源和产找知识的能力。本部分是为使用本软件自学的同学设计的。在自学中,不能将仪器拖于正确的位置时,可以使用合理答案,本软件中有详细答案或详尽的分析。通过本课件的制作,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查找学习资源和合理利用学习资源能力,对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真正做到人机互动,增强我要学的思想意识。知识反馈部分 知识反馈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既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的情况,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给予回答。本课件最后一部分为同学设计了留言簿,让每个同学将自己的想法留给教师,将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件的制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时空。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件的制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与批判力、动用信息、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明显突出了教师是课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设计者和评价者,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摆脱传统教学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角色变了,才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起点找对了。根据教学中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的教学课件。在课程整合中,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了网页,主要内容是有关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课本中不太常见或解释不多的内容,制作网页是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本学科的知识,达到了教学大纲中“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中去”的要求。搜集资料是课件制作过程的重点 知识的获得需要量的积累,课件制作也是如此。本网络课件的素材是以《中学生理化报》中化学版中的第四版“高中化学科普内容”为主要素材,将内容按类别分类制成网页。平时我将每期相关的内容分门别类的输入计算机。另一个参考素材是以《高中双综合-能力培养与测试》--(化学)。由于课件是处于制作初期,目前课件的制作还只有“环境及环境问题”方面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其他污染、环境监测及环境的治理等。在以后的课件制作过程中。我将陆续把“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化学与生命及人体健康”;“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战争”等融入其中。在这些内容中分别有相关的“背景资料”、“综合分析”、“典型例题解析”等等。制作合适于高中学生学习的网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获取知识的地方,但网络资源是比较专业的知识,学生无法直接系统地获取知识,需要进一步归纳总结,但目前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相对不足,需要教师的知道。因此,我们制作网页还可以根据内容适当做一些解释,并可以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比较而言相关网站的资料范围太广,不利于学生查找,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力求达到如下几点要求: 课程教学要任务化。任务化就是在教学设计中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完成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以试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查找所需要的内容。在最短时间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出现。课程教学中力求探讨化。探讨化是组织学生对学习资源进行分组讨论,找出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式意义构建的一种模式。在此课件制作过程中,将学生搜集的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公布给学生,并在教学网上进行讨论,让他们发生自己的看法和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制作过程中特意特作了对相关知识的聊天室,如水污染应如何预防、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质的检测等问题。研究化是目前学习的趋势、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给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也就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事例的教学中要有层次性,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网络的课件制作中,将同一部分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材料写出相关的小论文,并将写作背景和研究的前景及探讨的方法,在网络上全部公布,让同学评价论文的质量,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进行多个体交流。另外在制作课件时与相关 的网站都有超链接,学生可以直接上网学习和查找,并将下载内容分类保存待用,为以后制作相关的网页打下基础。网络整合课件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理念的改变,需要教学模式的改变来实现。事实上现在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全的实践研究成果,都是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取得的。因此这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由于专业教师对信息的理解和对软件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不够精通,因此还需要加强学习和交流,也望爱好新生事物的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篇2: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作者

陈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者能够愉快、高效地获取知识。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整合的一些方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整合;互动性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已逐步为广大中小学所采用。初中化学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教学,让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分析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应用化学知识发现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教师要合理正确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入课堂教学,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三方面: 1:加强备课,分析教材,合理整合 在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只顾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产生电脑取代教师、黑板、粉笔的“电脑万能观”,也不能误认为只要采用了电脑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教师必须大力加强课前的备课工作。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下的备课不应只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查看国内外的教学信息,或者选用市场上出售的教学软件,而更应注重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充分优化教学的过程,创设情景,剖析机理与难点,做到信息技术运用的有的放矢,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我在今年制作《让胃酸不再成为困惑》多媒体课件前,对教材内容中“酸碱盐的分类”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自创了建模块分类别的设计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象等多种信息集成为整体风格简洁的流程图式分类模块,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践证明,正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教学质量相应得到提高。

2:注重灵活、加强互动,优化设计

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主流课件都是使用微软公司的power point软件,虽然此软件具有易于掌握、操作简单、便于创作等优点,但用久之后会感到,仅使用PowerPoint本身所具有的操作功能,制作出的课件,就象用横具铸造工件一样,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只能按照既定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无法应对教学中的突发情况,在师生交流中缺乏互动性,教师成了“放映员”,失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

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学设计软件的潜力,扩大课件的应用范围,比如在课件制作上可以避免采用剧本式的单线流程设计;也可以充分利用PowerPoint在编辑模式中可以将编辑对象自由拖动的特点,加入一些教学互动设计,如在我制作的《实验装置模块化搭建》、《千变万化的铜》的课件中,我充分发掘了PowerPoint的潜力,在课件制作中设计了多个分支流程,用来对应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对一些找规律,分类别的知识点的教学,加入一些教学互动小游戏,采用灵活切换于幻灯片模式与编辑模式的方法,让学生上台进行拖动图表,进行一些分类别、找规律、连线相互配对的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课件的设计制作充分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剖析机理与难点,做到信息技术的运用有的放矢,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

此外,也可以尝试利用Flash,Front page等不同的软件,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需要制作出多元化,具有不同功能的教学课件。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望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做用和意义。3:重视参与,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经过多年来众多教学设计专家的努力,传统教学设计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完整、严密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很强操作性的独立学科,并且已有大量的专著及教材问世。传统教学设计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而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往往也会退到传统教学设计的老套路,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既是学生的认知场所,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场所,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受到充分的尊重。新课程标准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调控下进行而逐步走向自主学习的学习活动。信息技术与化学自主学习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正是针对学生认知活动的这一特点,在教师指导之下,借助各种直观、具体、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体验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主体意识,实现主体地位。对教师来说,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优势,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自主学习,如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利用“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与预习工作,由此萌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习对象的主体作用。学习从属于发展。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而且这种新的图式是创造性的。

篇3: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一、技术本身的层面

1. 计算机硬件设施极度缺乏。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机整合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设施提供支持, 但是很多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严重缺乏, 有些乡村学校整个校园甚至连一台电脑都没有;有的学校虽然装上了电脑但也只是形同虚设, 缺乏相应的整合资源, 使得设备成为了摆设, 因此教学的整合也就无从谈起。

2. 辅助化学教学的软件不够系统, 精品软件依然缺乏。

虽然目前辅助教学的软件层出不穷, 特别是网上的资源丰富多样, 但是能够适合化学教学的软件却屈指可数。同时其中的一些软件也不够系统, 更谈不上精品。所以软件上的缺失, 就造成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二、教师的层面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离不开化学教师的合作与支持,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状况, 决定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顺利进行, 所以说教师是影响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重要因素, 也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有效开展的决定因素。

1. 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够, 不能较好地制作更加精良的教学课件。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化学专业知识, 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虽然许多化学教学软件已经出现, 但是在学校的教学应用中却极难推进,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化学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意识比较淡薄, 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不足, 而且他们也不愿意去深入钻研相关的知识, 为了图方便应付差事, 许多教师利用网络直接下载现成的课件进行使用, 殊不知别人的课件是否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及本校的学生状况。

2.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不确定性与过分依赖性的两种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教师在对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心态, 一种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使用中的不确定性态度;另一种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使用中的依赖性态度。一方面教师不确定信息技术的使用会给化学教学带来多么大的帮助, 他们对此持怀疑的态度。另一方面教师过分地依赖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他们用屏幕取代了黑板, 利用信息技术省时、承载容量大的特点, 将过去两三节课才能完成的内容全部并入一堂课之中, 快节奏的播放模式最终造成了“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烦意乱”这种“三乱”的局面。

3. 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即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仿真等功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这就是说并不是要求必须每节课都要利用信息技术。有些教师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存在认识偏差, 认为信息技术好, 因此无论这节课是否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支持, 都在每节课中加上一些多媒体效果, 使原本融入教学的信息技术成为了刻意的教学手段, 在授课时过多关注多媒体的演示作用, 从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学生的层面

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同时学生也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受益者, 有了他们的积极配合和协作,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 因此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为化学学习服务, 成为了影响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由于学生自持能力的缺乏, 导致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另一方面, 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对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综上所述, 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 存在着技术、教师、学生等许多层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与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努力和改进的方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 相信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能够真正的实现其对化学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方面所出现的相关问题, 希望通过问题的阐述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效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问题

参考文献

[1]文蕊, 张世勇, 肖红.软件导刊.教育技术[J].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2008, (5) .

篇4: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关键词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结构、改变教学方法,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教育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既与传统的教育有密切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对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整合的内涵

所谓“整合”不是二者简单“相加”,不是综合,而是融合,“整”为调整、重整、整改;“合”则为融合、合二为一。以化学课程为出发点,把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进行整合,集二者之长,使之成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化学教学,使“教”与“学”趋于一致,通过“整合”以达到把信息技术的完美手段恰当地融入到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学得轻松,让老师教得顺心。

二、整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使学生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

1.通过整合,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信息技术的flash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耳目一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同学们潜在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教学“绪言”时,让学生观看课件录像:“高山流水”、“汽车奔驰”、“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空气污染”时,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让学生感受到空气受到污染的严重性。通过这种 “视频导入”方式,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整合有利于缩放演示效果,突破实验难点

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感官刺激不强,对于这种类型的教学,如果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作辅助手段,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模拟实验,可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化学情景。如在“稀释浓硫酸实验”中,错误地把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后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用flash动画方式模拟其过程及现象并伴随音效,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该知识。再如在教学“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实验时,由于产物SO2,污染空气,不太适合做课堂演示实验,通过采用录像播放的形式,在课堂上通过计算机展示给同学们观看,现象既明显,又能解决了污染问题。

3.通过整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成功的乐趣

如,在对学生讲解红磷燃烧的反应原理时,通过动画模拟 “氧分子”分解为原子,再与磷原子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以及通过演示钠原子与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两者再重新组合形成氯化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4.通过整合,实现化学教学由抽象向直观的转换

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及原理以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微观结构,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难以理解。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比如:在教学中通过用动画形式模拟出“水分子”拆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过程来解释化学反应。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通过整合,使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知识内容融入到社会生产活动和学生实际生活之中,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体系,采用“学科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方式,既注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化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就是与自己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自己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现象的观察能力,获取经验的积累,又能使自己从最基本的化学视角出发,对科学概念和科学观点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新的经验。

6.通过整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点得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特别是对宏观和微观中的事物,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粒子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克服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出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结构、电子的得失等等,讨论出的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仪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篇5: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已将计算机引进课堂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信息技术核心的模式下,就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浅显的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1: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演示2:燃放烟花爆竹;演示3:2013年1月在京津冀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能见度下降,人们出门都戴上了口罩。提出问题1: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2: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并在课后尝试撰写有关环境污染的小论文。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气污染的资料,撰写小论文,有的逛书店或到图书馆或到工厂拍照,制作有关空气污染的手抄报,有的自己制作近期保定市PM2.5浓度变化示意图,提示大家在雾霾天气减少外出。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让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热点。

二、运用多媒体解剖化学难点

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把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变得易于开展。

如在学习苯酚的性质时,我就让学生观看计算机动态演示的 苯酚分子结构模式,再根据苯酚的结构,讨论苯酚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被苯酚的动态模型所吸引,讨论热烈,他们在讨论中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再通过联想和 类比,认为苯酚分子中含有苯基,应具有苯相似的性质,可能发生卤化、磺化、硫化、还可能具有可燃性;又因为苯酚分子中含有羟基,应具有与醇相似的性质,可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以及与活泼金属(如钠)反应。再提出同学们能否自己设 计实验方案呢?讨论又达高潮,有的学生提出:将金属钠与苯酚直接混合加热,有的学生考虑到固体物质间接触面小,于是想先配成苯酚的水溶液或苯酚的乙醇溶液,有的学生讨论出苯酚溶解在苯或四氯化碳中配成浓溶液,学生讨论热烈,讨论出的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仪演示实验全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一次升华。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加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通过实验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基础化学教学中,教师是非常重视化学实验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弊端,使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优化。

1、放大实验现象。

目前做化学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多为试管。一个明显的实验现象,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而多媒体能够将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室中远离演示台的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可见度不高,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晰地反映在银幕上。如钠与水的反应,使用实物投影仪“现场直播”,学生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金属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在钠球的后面,画出一道道美丽的红色尾迹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2、可以做反面实验。

在实验课上,有些实验是不能做的,比如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还有错误操做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造成水倒吸试管炸裂等

四、扩大教学容量

运用电脑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大信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原因之一就是做习题负担太重。教师若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师生抄题、擦题等无谓的负担,让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发现。在复习课中,展示一个单元乃至一个专题内容的知识网络,更整齐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思维清晰的接受知识之间的互相关联。当然,信息量一定要把握好度,课堂容量要适当,不能一味地增加容量而不顾学生实际,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确定适当的容量。

五、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1、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按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要做到对每节课都能认真备课。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是信息化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信息手段必须服从于学生,服从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不脱离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的长处与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长处相结合,充分实现教学的完美。

2、同一知识内容,经过讨论、板书、实验、录像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更替出现,可以促进记忆。但要注意,不同手段展示同一内容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否则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思维的积极性。另外,要根据不同角度,不同思维要求实施分层 教学。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设计成一个斜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竿爬”。随着教学手段的丰富,还要考虑各手段应用空间的分配问题。怎样把学生从兴趣引入思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要让学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让他们怎样深入研究下去是教师应时刻注意的。

3、模拟实验不能取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模拟,可以这样说,中学化学几乎所有的演示实验计算机都能较好模拟出来。正因为如此,许多课件在开发时,就将演示实验百分之百的模拟化,表面上其效果是即节省大量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在音乐、动画中轻松记住了,这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但忽略了学生实 3 验无异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仍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与问题。只要教师敢于利用信息技术,同时紧紧结合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必能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2】龚从荣、何浪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3】郭绍青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电化教育研究 》

【4】钱扬义等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 《课程 教材 教法》 【5】余敬忠

篇6: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初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共享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会寻求知识、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多媒体网络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优越性

多媒体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与化学的整合,可以解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建构障碍,尤其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微观反应、在实验室不可让学生尝试的有毒的、危险的、爆炸的反应,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将反应原理、错误操作后果展现,并可定位在某瞬间,化抽象为具体,也可变枯燥为生动,让学习难点顺利突破。网络资源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多渠道的信息,从网络上获得知识,可打破课本的局限,使知识向横向、纵向延伸,为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通过整合,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方式发生变革: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他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查寻知识、主动参与,处理信息,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导活动,教师辅助指导的过程。教师是一位服务者,为协助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二、整合方式

(一)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整合方式之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可制作一些反映微观粒子间反应的课件;反映微观粒子的特点的课件;模拟在实验室,不可让学生尝试的有毒的、危险的、爆炸的反应的课件等。利用这些课件,来解除学生的认知障碍。课件的制作可以积件的形式,交互性要好,重突破难点,减少没必要的声音和文字,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不断的尝试中,深感FLASH不失为化学课件制作中很好的软件之一,它简捷方便、功能强大、兼容性好。利用它,我在初中化学教学方面,设计了以下课件:

设计内容 设计目的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观过程 展现氢分子夺取氧原子的过程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 展现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

(NaOH+HCl、 Na2CO3+HCl、 AgNO3+NaCl反应)展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溶液离子间形成难电解物质(水、气体、沉淀)的过程

量筒使用中,俯视、仰视造成的后果 展现俯视、仰视读数造成所量液体体积与实际体积偏差的原因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展示溶液导电的原因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

从物质微观组成上展示宏观计算的依据和意义

篇7: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探索

江阴市山观第二中学 许丽君 ***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教师进行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本文以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程整合为基本点,主要研究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定义,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基本要求、基本原则、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产生的作用及整合出现的一些偏差和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定义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就是要把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的集合起来,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互相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和结果,产生聚集效应。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基本要求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各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化学教育造成巨大冲击,对化学教育观念、化学课程、化学教学技术、化学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化学教育教学活动。教育信息化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物资资源基础,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校园网和互联网等软硬件设施。这些设施的完善程度,制约着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发展和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每一个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实施都离不开由这些设施组成的平台。所以建设这个平台,不断完善这个平台和掌握这个平台是实施和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

2.化学课程、化学教与学内容要资源化

化学课程、教与学内容资源化就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处理,使之成为 教师教的资源,学生的学习资源。它包括三个方面:(1)化学教材的资源化。就是通过课程开发者、教材编写者和广大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化学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这方面先得化学教学资源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各种积件、教学资源素材库、网络课程等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资源。现在出现的以任务(问题)驱动法为主线编写的教材为课程教材的资源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充分利用网上国内外可共享的信息资源,作为化学教学的素材资源。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世界各地的你要学习探究的问题的相关资料(包括视频、图像、文本、声音等多媒体资料)。让学习者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作为掌握知识,探索所学课程的问题,进行意义建构的素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3)充分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自制教学资源。信息加工工具是指文字处理、图象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平台等。利用这些工具,对化学课程知识内容、网上获取的素材和实践中取得的数据等进行处理、重组、创造和创作。从而使学生能对所学课程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3.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要任务化、探究化、发现化、研究化。

对教学模式提出这些要求的中心思想是因为学生是学习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数学模式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无法实现的。教学理念的改变,需要教学模式的改变来实现。事实上,现在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成果都是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取得的。

三.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原则

现代化学是以实验和理论计算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中学化学中则强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基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因此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与学的工具或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到位但不能越位。学习环境应该建立友好的人机对话窗口、体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操作简单,运行可靠。

2.发挥化学实验的长处与克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讲边实验的弱点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放大或缩小实验现象、加快或减慢反应时间、模拟危险实验等化学实验现象。在新课学习中不宜用动画代替多数化学实验,当然在复习学习中可以用动画代替很多演示实验。

3.传统传输信息媒体与数据库结合,取长补短原则。随着各校掌握的素材资源的增多,素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管理素材,才能发挥资源的效益。

4.不断更新观念。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化学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课程整合要不断将新技术、新的教学理论等应用于课程整合。使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处于动态整合过程中。

5.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整合的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深化化学教学。

四.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的作用

1、信息技术与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动态问题过程化,归纳总结对比化,知识查询快速化,解答问题现场化,实验过程模拟化,学习过程游戏化,这样就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扎实。

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识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实时地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3 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

2、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实时地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

(1)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实验的预习和复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是中学化学的基础,也是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如何做好实验的预习和复习,则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多媒体创造了虚拟实验的空间,用于实验的预习和复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利用虚拟实验演示很快、很慢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展示传统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很快或很慢的化学进程:如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合成氨、布郎运动等;各种分子的空间结构、金属的电化腐蚀等。所有这些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空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通过实验向学生直观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印象不深。但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模拟实验,可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化学情景,从而将这些化学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同时又能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3.信息技术与教材重、难点的突破

“学习障碍”的存在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如何解决呢?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人体的五个器官中,就记忆百分率而言,视觉要占25% ;听觉占1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视、听并用时,记忆效率极高,可达66%。实验证明,参与的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按照巴浦洛夫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正符合这个理论。更重要的是,学生看到现代教 4 学手段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使用电脑技术,掌握一项“会学”的手段,将使学生终身受用不尽。这样,学生学习时,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习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

4.信息技术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

根据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领域,能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一些较复杂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在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认识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形象思维在理性思维形象化表达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的发挥,才使认识更加深入,全面。

(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中,教师熟练规范的操作,镇定自若的表情,沉着自信的目光再配以用fiash制作的实验操作练习题,不仅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而且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操作,并调节,稳定自己实验时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重视并发挥形象思维的独特作用,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氧气的制取实验,尽管学生在实验室做了该实验,但对其操作要领及步骤仍掌握得不太好,常顾此失彼,于是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模拟实验,从中不但学会了操作,还通过图文并茂的电脑演示分析,彻底掌握了实验过程中失误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化学审美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塑造出充满激情与活力,具体可感的化学审美形象,把化学美表现出来,可使学生对化学美产生新奇,愉快,向往的审美感受,并在探索化学美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审美体验,创造化学美的冲动,与教师的审美创造发生共振,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在美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塑造人格,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5 如《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这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而且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尤其要注意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殷实的史实,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的并渴望了解化学的美好情感

(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自学能力

由于电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化学教学的个别化和业余自学化将会得到发展。使用电脑的程序化学课程是一种适合于自学的形式。这种课程是将化学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过程把它们编成一系列学习程序。学生通过电子计算机呈现学习内容,完成后做自测题,答案正确,即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如此逐步前进,直到完全达成教学目标。

序化学课程的优点是,教材呈现的步子小,难度低;学生学习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因而学习的错误率也低。再则学生各自利用电子计算机学习,自定步调,尖子生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学习任务,差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延长学习期限,这样可以克服班级授课“齐步走”、教师“不管两头顾中间”的缺点,提高了效率和学生的自学能力

(5)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在注重发挥化学知识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化学知识的教育价值,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智能方面的力量,也能体会到生命的情感方面的意义。因此,在传输化学科学知识的同时,始终关注着学生的价值、精神、情感和个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5.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优化

篇8: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过滤和准确地识别真伪信息的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过硬的本领和坚实的基础。然而,信息技术,最显着的特点是具有各种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学,教师和学生一旦掌握信息技术的常用知识,在良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学,就能够达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给人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单一的传统的教学将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式教学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生动、易于控制的特点,充分利用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技术,使学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重感官世界,充分发挥抽象逻辑思维想象和具体思维,语文教学成为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多维动态的学习环境,更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抽象逻辑思维限制的困难,使教学知识点更自然的被学生心灵所接受。语文学科主要目的是培养语言技能,任务是通过锻炼,使学生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通过E–mail向其他学校的学生或远离他们的朋友发送信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或讨论语文课中的一个问题,这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以便能熟练操作电脑获取所需信息,同时也需要熟练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在这个综合的实践活动中,不只是单方面的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同样也能够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因为这门课程是高度抽象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数学概念、公式等似乎显得非常枯燥和单调,没有其他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学起来觉得有点沉闷。然而当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它以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案,形象地描绘了客观事物,激发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在空间几何教学一节,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棱镜、柱面、金字塔、圆锥等一些几何特征的图形,这完全可以弥补传统式的黑板绘画和实物展示的不足,通过动画,图文并茂地从感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能够主观上具有追求新知识的感情来参与学习的动力。

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反映出了一个更大的优势。首先,有利于激发兴趣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历史是过去了的现象,它不同于化学、物理可以在实验室亲自操作实物来了解学科中的知识原理,对历史的了解,我们只停留于前辈所留下的历史材料之中,如果单凭传统式的教学,板书篇幅无疑存在很大的限制,我们很难了解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具体细节过程,而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不足,通过大量图文以及影音可以重现历史中的人物事件,使抽象成为具体内容。其次信息技术有助于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准确的认知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知识的复合体,其中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人类文明,与此同时,知识存在一个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历史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黑板书写、语言表达授意很难能够让学生真正接受其中的道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多媒体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有一个很大的跨度,使学生思维抽象的历史过程更加清晰和完整,这解决了历史传统的教学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再次,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效率。研究表明,人们获取知识,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信息,可以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它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的最佳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体化,其最终的目标乃是最有效地提高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效地提高学习,创新学习的传统观念,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社会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是整合中的主题,而不是信息技术,适当的选择信息技术为学习课程服务才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长期的工程,欲速则不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改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推动一个概念,应明确认识到这两点,认真利用好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带来的好处,以满足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求学生不仅注重学习知识,而是转到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个体能力上,包括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成长。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能够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艳利.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高中数理化,2008(Z1)

篇9: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关键词]教学 信息技术 学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学科建设的规范与完善,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医用化学教学的整合应用,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医用化学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医用化学课程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与医用化学教学的整合

整合信息技术与医用化学教学,是为了创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以有利于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师生交流;有利于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其个性发展;有利于拓宽医学生学习思维,获取和巩固医用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医学生后续医学专业课打好基础。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逐渐淡化计算机专门课程,开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并已取得一些经验。美国在它的“2061计划”中专门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思想,并于1996年成立了评价和监控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展情况的组织,对学校课程整合的进展进行跟踪评价,每年发表一个报告,对本年度整合情况进行总结。

我国教育部根据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和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早在2000年33号文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我国高校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实践效果和意义已逐步被社会认可。

但是,在实际采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却往往存在着课堂教学形式化,即信息技术和教学两张皮,片面追求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和教学资料的收集,把信息技术“附加”到传统教学的框架中。虽然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却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师生间的教学交流与情感互动,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改善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性变革。所以,在教学中要突破信息技术和医用化学教学整合中应用的误区,使整合应用更加科学、合理,不断改进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形成促进医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整合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上来。以知识为中心的医用化学教学,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演示工具,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课堂板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以学生为中心,则是在教学设计上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使学生在交流、讨论、协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并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进度,避免任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漫无目的地扩展、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的现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应作为学习协作工具或教师研发工具。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实现模拟展示多种医用化学实验情景及化学实验问题解答,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有毒、有害的“实验”,并组织他们对实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然后,通过实验课的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应用,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培养他们从事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医用化学课程+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整合构建与应用。医用化学课程作为医学基础课,要为后续医学专业课打好基础。因此,在医用化学课的教学中融入医学专业知识,是增强医学生学习医用化学兴趣的最好教学整合应用,可以在医学生整体教学环节优化的基础上,使其产生专业知识需求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施中,应在已有的整合应用基础上开展“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即由教师在授课中提出相应的知识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了解研究知识主题的必要性,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然后根据教材、教师的授课及自选资料研究知识主题,提出问题、看法、结论,与教师互动。在逐个完成知识主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应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交流、合作、互动学习的习惯。

合理安排课堂演示实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医用化学课由于内容多、课时紧,很多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模型等形式学习。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互动意识,使所学知识容易被理解,记忆深刻。课堂演示实验可与“主题互动教学”模式结合,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在授课内容中,结合知识主题,例举后续医学专业课程及临床上应用的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医用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明确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引发学习兴趣,建立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为学习医用化学课程提供必要的情感前提。同时,学生可以借助电脑网络共享资源,查看教材辅导对每一阶段教学内容的总结、相应的课件、教案及经典习题、试题,等等,随时补充学习中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取得最佳成绩。

上一篇:广阔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哪些下一篇:某风电场设备检修维护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