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24-05-1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精选6篇)

篇1: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蚌埠市后场小学《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07年,我校申请参加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子课题《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教学实践研究》的实验,经总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三年多的共同努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认为,“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当然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有各种不同的概括和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表述,如爱国团结、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自立自强,天人和谐、以人为本、贵公贱私、求同存异等都是贯穿古代、现代、当代的基本精神。这些精神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历史铸就的民族魂。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的合理性和价值取向,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和重要的现实效应。文化是一个宝藏,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求,从中发现新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添加新的成分。人们在创造、构建新文化时,首先要正视传统文化的存在,在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只有使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传统文化是新文化的摇篮和基础;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二、课题研究目标。

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经典诗文的同时,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汲取祖国深厚的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在学生纯净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诵读经典,培养高尚情操与趣味,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深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制订诵读计划,指导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赏析中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每天晨读15分钟,并进行朗读和理解指导,以提高学生解读、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举行各种活动比赛等: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知识比赛、古诗词书画作品展,经典诵读活动。写作积累,随笔记录诵读感悟,体悟人生,利用课文篇目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师生共同学习古诗诵读。为了配合实验班级的研究与实验,我校大量购置了名师古诗教学光盘,组织师生共同观摩学习。教师学习名师如何授课,学生也亲眼目睹了同龄的孩子是如何学习古诗诵读的。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古诗的兴趣,也有效的提高了师生诵读技巧。

(二)加强古诗教学的教研工作。我校实验教师在积极投身课题研究的工作,教研组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古诗诵读教学的专项研讨工作,并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古诗诵读教学大练兵。我校课题组长王伟面向全市开课,执教的《枫桥夜泊》一课,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精神风貌,人文素养。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市教科所专家的一致肯定。

(三)诵读经典诗文。因为参加实验的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于所选诗文只要求大致理解其内容,了解人文背景,学习传统民俗知识,并发掘其中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记忆黄金期,引导他们尽可能多的诵读经典诗文,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导向。

(四)积极参与中心课题组组织的各项活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在有限的经费里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组的学习实践活动。先后派实验教师远赴江苏太仓,甘肃酒泉等地观摩学习。并组织学生集体订阅中心课题组推荐的书籍《读懂中国》,使学生拓展视野,传承传统文化展现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利用经典诗文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并在学习笔记本上记下学习理论的心得,记下开展活动的体会,及时反思总结,不断调整,达到更佳效果。

2、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将所学灵活运用、展示,从而体验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例如我们在班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经典诗文朗诵会等,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同时也变得更有礼貌了。

3、课堂教学中随时关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考虑到很多学生都只知道一些洋节日,什么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对于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以端午节、清明节为契机,开展手抄报、主题班会、诗词朗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知道了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同学们都说要好好地过这些节日,记住我们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我还提出了韩国申请端午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的事,同学们愤愤不平,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既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六、课题研究成果。

1、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有一定提高,语文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好评,所传授的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素质。张明铁校长的实验论文《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校品味》荣获区一等奖;课题负责人吕玉虎副校长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2008工作报告获市教科所好评并向全市各实验学校推广学习;课题组长王伟撰写的实验论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一等奖;学术指导吴延红的实验论文《古诗教学点滴体会》获区一等奖,中心课题组评选二等奖;实验教师马玲玉的实验论文《浅谈课题研究中的收获》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一等奖,在酒泉参加的课题组举办的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研究员郑夕莲的实验论文《古诗教学新思路》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二等奖,公开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获区二等奖。

2、学生的收获最大,实验班的学生在三年的实验中,积累的最少学生记诵的古诗文也在百首以上,这不仅对他们语文学习大有好处,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与提高,不但知道并牢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将之贯穿于自己的行动当中。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变得有礼貌,尊老爱幼等等,总之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素质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由于在研究中开展了各种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诗歌朗诵水平、诗词创作能力、文言文理解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

七、研究感想。

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了,但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却没有结束。这是一条只有开始没有终点的研究之路,在这条长满荆棘也盛开鲜花的道路上,我校全体师生,会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把传统文化的火炬高高举起,照亮每位师生的精神家园。虽然研究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研究方法,但这次的课题研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成长的舞台,也促进了我们师生的共同成长。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蚌埠市后场小学 二O一O年四月

篇2: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新课程改革理论体系中,特别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更可以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良好品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成就教师幸福生活。教师的年轻化已成为当前教师队伍的主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是宽泛空洞的,而应有抓手和支点。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可以为年轻班主任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班主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

3、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缩影。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从外部形态来看,它表现为学校师生员工“在这儿做事的方式”。从产生的程来看,学校文化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并进而约束行为。尽管有点难以捉摸,但学校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以微妙的方式影响学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学校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学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因此,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类似,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组织文化,渗透到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从具体内容上主要分为:班级目标文化、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其中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班级文化的关键是班级管理制度。

(四)研究的目标

1、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效 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班主任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班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以往,我们在班级管理上,往往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老师累,效率低,学生也不买账。其原因主要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教育科学以及新课改理念相悖。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旨在促进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主体,提高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

2、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开展“人文性”育人的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品牌,通过班级品牌文化的营造,进而形成内涵丰富、特色显著的儒雅、文雅、高雅的校园文化。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以“人文性”育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和教学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能从学校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

(五)研究的内容

1、探索基于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途径。培养班主任的五种能力:(1)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2)以言讲理的说服能力(3)建设班风的组织能力。(4)引导活动的指导能力。(5)善于总结的研究能力。

2、结合学校“文明礼仪进校园”的校园文化主题,打造“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的班级文化群体。

3、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4、各班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课题的研究计划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①布置教室。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誓词、班训、班级公约等。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④结合班级对儒雅、文雅、高雅内涵的理解,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系列主题活动,5、做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原则上一个学期召开一次课题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做好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现场观摩、典型表彰等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事实性依据。

2、经验总结法。针对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影响班级文化建设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写成论文。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反思,分析研究,进一步调整后再实践,再反思总结。

(七)研究对象

全校所有班级都属课题研究对象。

(八)拟解决的问题

1、解决因班主任老师无明确教育管理思想或教育管理理念陈旧以及班级管理方法滞后而导致教育效率低的问题。

2、解决因保姆式管理而导致学生依赖性强、归属感薄弱、自主管理素质低,缺乏活力等问题。

3、解决班级管理平庸,没有个性,缺少班级品牌的问题。

(九)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做好师生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3、拟定子课题及研究计划,收集本课题相关资料,做好总课题的开题工作。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8月)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1、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资料,组织教师撰写研究性论文。

2、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编写论文集。

3、作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的验收、评估。

(十)组织分工

组长:组织课题全面工作。

成员:主要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

(十一)预期成果

1、《班级管理制度汇编》(文本)

2、《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集》(文本)

3、一班一品(图片、视频、文本)

4、《课题研究实验总结报告》(文本)

(十二)经费保障

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自筹经费外,积极向学校申请课题经费,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1、课题组负责经费概算与分配

2、经费来源: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加强课题组建设,保障课题研究规范实施。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课题组争取学校的支持,成立了以校长王国生同志为组长,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席玉平同志、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贵明同志为副组长,政教处、研究室、各教学部主任为成员的顾问团。

课题组多次以专题会、工作会、德育年会的形式对课题的内涵进行论证,对课题的操作进行探讨,结合外校特色,力求在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和谐感恩”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去影响和促进班级文化特色的生成和发展,从而创设班级育人的氛围,搭建学生成长的阶梯。

在加强学习,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确立了“五个一”的课题操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班级文化建设,注重课题内涵;达成一个共识——打造班级文化特色,发展班级文化特色,完成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变;依托一个载体——班级文化交流展示课,鼓励师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探索班级文化特色;开辟一个阵地——《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网站》,对内学习、研讨,对外展示、交流;实现一个飞跃——从传统、经验、简单、封闭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跃升到科学、民主、创新、开放型的班级文化建设和策略机制。

在操作模式的基础上,确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学校德育工作方针,围绕班级文化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从德育理念,队伍培训,学生行为,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统筹规划,互相促进,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二)注重调查分析,保障课题研究有的放矢。为了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课题组编制了班主任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各一套,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全体学生和班主任,问卷侧重以下四个方面情况:

1、班级文化建设参与情况的调查。

受调查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为96.7%的学生,3.3%的同学表示不直接参与。说明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做到全覆盖。受调查班主任主动积极参与的班主任为100%。说明班主任的工作意识与态度极强,有强烈的上进欲望。

2、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情况的调查。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上主要分为目标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板块。受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中14.4%重点在班级目标文化建设,28.6%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24.6%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32.4%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受调查班主任问卷调查中12.2%重点在目标文化建设,29.4%在环境文化建设,22.6%制度文化建设,25.8%在精神文化建设。从学生和班主任的调查中发现,两者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出现认识上的一些误差,但总体情况差异不是很大。

3、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情况的调查。

受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中72.4%学生觉得班级在各方面进步明显,19.6%学生觉得进步一般,6%学生觉得没有进步。受调查班主任问卷调查中81.4%班主任觉得班级在各方面进步明显,13.2%学生觉得效果一般,5.4%班主任觉得没有效果。学生和班主任普遍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班级和学生种形成了正面的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4、“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班级是怎样的”的情况调查。

受访者学生46%认为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最重要,同学们拥有共同的目标与理想,学规守纪,快乐学习;33%学生认为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教室布置是他们的首选,大家动手一起来创造温馨的家园是快乐成长的关键。21%学生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他们最想要的,有喜欢的老师和好伙伴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根据调查情况,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在“新”、“特”、“实”上下功夫。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新”意 班级文化建设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努力通过赋予新内容,创设新载体,使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承接,与学校整体育人环境要求相一致,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吻合。赋予班级文化建设新内容,要着力在深化建设内涵上下功夫。

第二、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特”色

班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的建设只有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点、班级特色,符合班级发展实际,符合学生发展实际,才能体现价值、发挥应有作用。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实”效 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实效,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加强班级管理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营造和谐班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推进制度建设的关系。

(三)加强学习培训,保障课题研究的专业水准。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操作者,这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推进程度和实施效果。为了解决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理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高班主任操作文化建设的专业水准,课题组采取了“请进来、多交流、勤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队伍培训。

1、“请进来”。学校花大力气邀请多名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高水准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

2013年11月,我们提请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观看了全国著名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班主任、《人民教育》理论室主任任小艾的教育讲座视频。

2013年12月,学校邀请了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第二届“名师”,郑州市师德标兵,郑州市教育教研先进个人李迪莅临我校,做了一场主题为《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略》的专题讲座。通过诸多鲜活的案例,以其独特的方式启发和引导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给学生方向感、关注弱势学生、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有创造性的学生、以及有敏感性的学生,努力促使班主任工作从生活里来,向生命里去。

2、“多交流”。课题组每年都要组织多次理论学习、学习心得交流、班级文化设计评比,并请文化建设优胜班级的班主任面向全校进行经验交流,在内部研讨中为解决文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和途径。通过交流以典型引领班主任自觉学习,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取长补短。

3、“勤展示”。在每年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中,课题组均要组织优秀作品现场展示。在2013年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交流展示活动中,11学前艺术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获得特等奖。他们根据变平面为立体,化静态为动态,注重环保这三个理念,设计了希望之树,班级公约,心灵鸡汤,生活掠影,魅力90后,美文欣赏六个板块。都是学生自己的创意,自己动手经营的天地,每个人都倾注了情感,用了心思,可想而知,这样的班集体不让学生热爱都难。

(四)坚持活动评议,保障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

近年来,课题组坚持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研究转化为具体行动。每学期初均在全校组织开展以“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求各个班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班级管理的特色,选定受大多数同学欢迎的主题,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目标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

学校制定以下评比标准进行评议:A、班级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充分展示班级的特色,内容生动活泼,有教育义意,深受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30%)B、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好。(10%)C、学生行为习惯好。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电脑平台、墙壁无乱画迹象;校服规范,发型规范,无人戴首饰,无人带手机进校。(30%)D、班级学生学习气氛浓。(20%)E、班级日常管理较好,纪律严明。(10%)按照“一看材料,二查现场,三到班随访,四常规管理一天一检查,五检查结果一周一汇总”的操作程序审核评定,获奖比例每个学部50%,评出一二三等奖,公布以后在每周升旗仪式上颁发流动红旗。

1、确立班级目标文化,树立追求的共同愿景。

在学校“创建特色班级文化”活动中,许多班级在不断学习和找寻班级的共同愿景,共同理想与目标。班主任们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各自班情、学情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的智慧碰撞,制定出具有本班个性特色的标志、名称、口号、目标等。

2、建设班级环境文化,让班级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在2013年“班级特色文化”创建中,许多班主任关注教室环境的布置,与全体同学群策群力,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特色园地、以及墙面等,精心布置美化教室的环境,努力使教室的墙壁说话。学生的手抄报、书画作品、摄影作品,都运用点缀教室的四壁,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时时给学生以启迪。

初二(6)班设计的有特色:

A.黑板留言——格言警句。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天由一位学生写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天天点亮“心灯”。

B.课桌留言——座右铭。每个学生的座右铭都包含三个内容: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班级里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名字、针对自己不良习惯的警示语。

C.墙壁留言——写满快乐和自信。在班中悬挂一本“好人好事”。“学习园地”上有学生自己的习作、书法、优秀作业的展示;“特色园地”中粘贴学生的摄影作品,手工制作,科技小发明;有时则是手抄报、剪贴报的展示等等。

D.开辟“优乐园”——记载成长印迹。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卡贴在里面,卡上的优点不断增加,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成长、自信地微笑。

E.读书角——“阅读名著,品味人生”。每位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一本名著或刊物带到学校,成立“班级读书角”。在走近名著、走近名人中,感受人文情怀;在走近文化、走近传统中,陶冶道德情操。

F.创作社——引导着班级的主流思想和文化。创作班刊系列——《春之声》《夏之梦》《秋之实》《冬之韵》的诞生,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小诗,都凝聚了学生写作的快乐,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足迹,折射了思想闪烁的光辉,体现了诗意栖居的蕴藉。

3、创新班级制度文化,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2013年“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许多班级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建立班级文明礼仪、学习常规、卫生值勤、奖惩等制度,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通过班干部值日制,从学习、纪律、卫生、两操等各方面进行分管督促,形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初一(2)以民谣的形式编制《我们的共同承诺》,轻松中透着严谨。A.衣着问题要注意,校服穿戴要整齐,红领巾、校徽要佩戴。B.头发问题要注意,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能散发,刘海也要注意。C.学校语言要文明,不讲粗话,不讲脏话,更不给他人取绰号。D.学校举止要文明,不动手,不乱跑,不乱踢,不追逐。E.班级卫生要注意,不乱扔,不乱画,勤弯腰,勤打扫。F.学校公物要爱护,不乱摸,不乱碰,看到破坏现象要阻止。G.学习时光要珍惜,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特殊情况要请假。H.读书上课要认真,不乱说话,不捣乱,勤思考,勤举手。I.每天作业要完成,不抄作业,不漏作业,更不一起核对作业。J.手机电脑要注意,手机不带入学校,电脑不长时间玩耍。K.休闲娱乐要注意,不看不健康书籍,不去网吧、游戏室等各类不适合的娱乐场所。L.同学朋友相处要得当,不过分“亲密”,不可不理不睬,和睦团结最重要。M.班干部,要注意,“三公三不”要坚守——管理班级时公开、公正、公平,平时学习时不乱用职权,不带头犯错,不徇私舞弊。N.班主任,要注意,“三多三少”要留意——多点笑容少点脾气,多点宽容少点苛刻,多点关怀少点责备。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教育,促进校园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2013年我校推行“值日班”制度,深化班级制度建设。“值日班”管理是以班为单位,每天由一个班级负责对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环境卫生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劝导、服务的自主管理制度。以班内安排、个人自愿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岗位,明确职责,引领学生诚信守责,追求荣誉,从而将每一次值日作为班级发展、个人成长的新台阶,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值日班”制度的实施是对班主任组织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和考核,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它通过体验式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具有良好公民道德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实行“值日班”制度旨在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从管理中锻炼自我,反思自我,促进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值日班制度的实施丰富了我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2012年11月,张家港电视台《教育周刊》栏目对这一制度进行了专题报道。

4、塑造班级精神文化,激发群体激励的内驱力。

在2013年“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许多班级致力于塑造班级精神文化,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

高三(4)班以“争先”作为班级精神。提出“发掘自我,奋勇拼搏,扬帆掌舵,气势磅礴”的内涵,通过以下形式培育争先精神:A.荣誉榜:将学生的优良表现及进步幅度颇大的表现公告于此。B.心语心愿:全班48人每人一心,心上标明姓名,学习目标等。C.读书驿站:同学们读过文章,书,电影等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给大家推荐好书等等。D.书画天地(作品展示):展示学生满意的字、画、作业。在群体激励中该班在当年的高考中囊括了全市高考文科前三名,一人北大、一人清华、一人港大、五人南大,获李政道奖学金一人。

初二(1)班以“和谐共进”为精神文化建设主题。采取以下实施办法:A.优化班级文化环境,建立积极、健康、融洽的班级心理环境。B.建立净化、美化、知识化的班级物质环境,要求同学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物品放置井然有序,形成“班级就是我的家,我要为家作贡献”的良好氛围。C.教室后墙:开辟文化特色专栏,定期更换内容,如学生优秀作文、书法、学习体会等。D.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竞赛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与互动,激发学生个体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与工作的热情,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E.建立值日班长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一年来,成长为张家港市“优秀班集体”。

三、研究的主要成效

从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两年来的课题研究对我校全方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完成学校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并开始第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历史时刻,对于落实“特色为根、质量为本、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建设“美丽校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成就教师幸福生活。

(一)促进了学校品牌的深度发展。近年来,学校努力创建“和”文化,营造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学校的快速、持续发展,我们正遵循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办学原则,努力办成誉满大江南北的新型外国语学校的典范。

我校已获得全国合格外国语学校、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学校、苏州市首批双语学校、苏州市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示范点、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优秀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张家港市文明单位、张家港市巾帼文明岗、张家港市十佳卫生学校等称号,并担任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校连续获得张家港市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均列全市前茅。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2010、2011届高三毕业生高考本科平均上线率超过73%,2012届高三毕业生高考本科平均上线率超过83%,2011届陶倩英琦同学获得张家港市文科第一名,并获得李政道奖学金,2012届顾心怡同学成为江苏省文科状元。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所有名牌高校和部分国际知名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50余名学生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郭程现就读美国芝加哥大学、吕曜晖现就读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学校“和谐·感恩”德育文化品牌逐渐深化。《人民教育》2010第八期●名校扫描以《和谐,让梦想成为现实——记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为题发表了记者任国平撰写的学校“和”文化建设报道。文中写到:“„„爱因斯坦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多元,在智力因素之外,更看重一个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健康审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和谐”的人才最具有发展潜力。在和谐的育人文化里,外国语学校每个孩子所获得的正是这些走向未来的精神滋养和熏陶。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们,正是以这样近乎虔诚的精神,心怀教育理想,齐心协力地构建着知识和人生的金字塔。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里,教师幸福地工作着,学生快乐地成长着。和谐,让这里的每个师生拥有了强健的双翼,向着梦想振翅翱翔„„”

(二)促进了学生生命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良好品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近四年来,我校学生近500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和活动中获奖、报道。2012.6.25《扬子晚报》、江苏新时空、张家港电视台报道文科状元顾心怡的成长心路,2012.6.13苏州日报《端午粽飘香》报道外校利用端午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2012.2《中学语文》以《苏州市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花语文学社》为题介绍我校重点社团花语文学社,2012.2.17张家港日报以《外校学子征战“哈佛模联”》为题报道我校参加哈佛模联活动的情况。苏州教育局、苏州市共青团组织的苏州市第五届快乐成长节中顾心怡被评为“苏州市学子之星”,模联社团被苏州教育局、苏州市共青团评为苏州市第五届快乐成长节中被评为“苏州市社团之星”,2012.5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健美操社团获苏州市教育局颁发2011年肯德基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苏州赛区二等奖,踢踏舞社团被苏州教育局、苏州市共青团评为苏州市第五届快乐成长节中被评为“苏州市中学生达人”,陈袁杰因拾金不昧(30万元)被评为2011年张家港市十大好人好事之一并获张家港市首届“凤凰基金”奖学金,2012年11月张家港市电视台以“外校实施值日班制度,深化小手拉手文明向前走活动”为题在城市生活频道报道我校开展值日班制度。

学校的“和谐·感恩”的精神文化已经深深渗入张外人的心田,2012届高中毕业生陈佳楠(录取中国传媒大学)在写给母校的信《筑梦,逐梦》中写道:“„„深爱外校,魂牵梦萦。如今,离开了外校,每每打开电脑,一次一次点开,我才发现,自己爱你爱的很深,我的母校。虽然已经离开母校,但我还是会不自主的去关心你的一切。记得十一回张家港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母校看看。看看这里的一切,闻闻这里独有的草木的芬芳。现如今,每每在梦里回到你身边,橘桂飘香,让我沉醉,使我靠近你时,扑鼻而来的,依旧是你的芬芳。想你,爱你,我的母校。这份情,永远难了。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天天的流转,我们的四季年华终会成为光阴的故事,我会将在母校的每一刻都赋予可铭记的理由,因为我爱你,我的母校!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这个我梦想起飞的地方。你给的这份情,永远难了,那就让我将它永远放在心里。十二岁的那个夏天是不会再回来了,但我永远记得那个满怀憧憬走进外校的女孩,十六岁的那个夏天也不会再回来了,但十六岁的那个梦会一直伴随着我走下去。不论前方多坎坷,不论前路多漫长,有母校,有恩师,有梦想,我必将勇往直前。母校,请您与我共同见证我的成长,我的未来!„„”

(三)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高位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我们为班主任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引导他们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近四年来,我校教师近200人次在各级各类德育竞赛和活动中获奖、报道。我校全国知名的德育专家、苏州市教育领军人才王开东老师多次受邀赴全国各地讲学、培训班主任,影响广泛,他的德育文章《教育是什么》、《学生有选择不优秀的权力》等13篇先后发表在《班主任之友》、《河南教育》、《教师月刊》等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上。朱燕老师的《班级文化建设之环境建设》发表在《新课程》、倪丽元老师的《班级管理的金钥匙》发表在《考试周刊》、方理老师的《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营造和谐对话气氛》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刘桂岩的《一个后进学生的转变》发表在《河南教育》、黄洁的《春雨的启示——谈教师的“爱”和“育”》发表在《班主任》、李春燕的《由“闷葫芦”到“开口松子”》发表在《新课程》。在市首届德育骨干教师评比中,沈洁、李春燕、黄洁等被评为德育能手和德育新秀。李春燕、张红等多人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邵丽新、周亚红、刘扣芬、魏丹等多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赵樱恒、谭肃暮、陶花、徐云霞、盛莺等一批班主任在苏州市、张家港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奖,一只懂文化、会管理、受欢迎、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日臻完善。2013年校本德育课程《歌者印迹——讲述张外学子生命成长的故事》被评为“苏州市校本课程优秀成果”。

在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化总课题组举行的历届“班主任专业视野”高层论坛中,我校20多人参加课题成果评选。黄洁老师的《尽力擦和放弃擦》一文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一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育人故事“一等奖”;徐辉老师《感谢有你主题班会》一文,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一等奖”;赵春雷老师的《抓住心灵转化的契机——例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一等奖”(后发表在《教师博览》);强桐江老师提交的论文《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服务》、朱敏丰老师提交的论文《宽容既是教育》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二等奖”。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六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强桐江老师提交的论文《在心灵的碰触中成长》、朱敏丰老师提交的论文《用爱撑起孩子成长的天空》获“一等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青年班主任正历练成长,为队伍专业化注入活力。2012年青年班主任代表支莉娅在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中谈到体会时说道:“„„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做到“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琐,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我无悔,我高兴,因为我是一个班主任„„”。

四、研究的反思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有问题也有收获。发现和暴露出一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在实践中提炼出一些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需要进一步推广形成了学校班级个性品牌文化。

(一)存在的主要误区。

1、部分班主任重智轻德,忽视文化建设。认为只要升学率高,教育质量好,就可以名声在外;尖子生越多,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越强;中高考成功,班主任就成功,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部分班主任注重环境、制度文化,忽视目标、精神文化。认为只要有环境文化,就可以造就精神文化;只要严格管理,自然就可以形成育人氛围;只要学生听话,秩序稳定就是好班级,从而忽略了一个班级的文化底蕴。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其实正是一个班级生命力之所在,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3、部分班主任因循守旧,忽视创新。要么就是中规中矩地带班,只抓常规,满足于学生不出事;要么就是被动跟随,学校有啥活动就参与啥活动,对活动不主动、不热心,对学生不引导、不指导,忘记了班主任其实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践行者,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师。教育需要智慧,需要爱心奉献,更需要创造性的班级文化建设。

(二)获得的主要感悟。

1、要注重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文化育人。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正向引领和激励作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班级文化发展的内驱力,塑造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

2、要注重建设高品位的校园环境,以环境感人。外校15年的校园建设,要不断追求品质提升,让学生从学校的变化中感受学校文化的内涵,用心灵审视学校的每一个宣传栏,每一个文化窗口,每一面墙、每一朵花,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

3、要注重文化传统的积淀,以品牌育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校以“和谐感恩”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以12个主题活动月、两个文化节这些传统活动,要做到年年有新意,坚持不断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培育着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创新意识。

4、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以特色育人。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成就学生,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亮点,培育符合班级学生精神需要和审美特点的特色文化,让班级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起点,成为师生终生留恋的地方。

“春风吹过花千树”,《班级文化建设的案例研究》这个课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理念,丰富了我们的活动,促进了我们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我校的素质教育再上新水平,再谱新华章。

篇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分层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实践证明,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如何考高分, 还要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合未来社会的人才。 因此, 本文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近, 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给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体验英语带给他们的快乐, 同时分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

(二) 研究意义。

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开展分层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研究意义。 首先在于对理论研究意义方面,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分支, 主要内容是依据学生具体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对应的学生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后可以继续挑战下一级的难度, 也可以反复对这一目标进行巩固,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更扎实的基本功, 因此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完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 为后期更好地研究教育理论打下基础。 其次在于实践方面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渐渐不适合学生, 通过分层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实现学习目标, 并拾起对学习的信心, 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 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能力。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步骤分析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级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对应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高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习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布置, 为学生合理地设计相关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要更好地开展分层教学, 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改变自我对教学及“差生”的认识, 很多教师认为班级中只有好学生和后进生, 要开展分层教学, 必须转变思想。 第二阶段是学生主动进行分层教学学习的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合作、 评价分层、 考核分层当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分层式学习。 第三阶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引导角色的变化。 教师与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配合,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寻求新的发展。

(一) 分层教学实施第一阶段———分层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学校应针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开会进行探讨, 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 明确各小组中成员的具体职责, 为后期更好地开展分层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类和了解。 分类了解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探讨, 调查问卷的内容大体是对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兴趣及方法的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基本态度。 其次是对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考察, 通过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基本情况, 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然后将两项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后对学生进行分类, 按照A、B、C三个等级对学生进行分类, A等级的标准为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 对英语学习有兴趣;B等级为对学习有兴趣, 但基本功不强, 成绩中等;C级为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且基础较差的学生。 最后当教师对学生的级别分类好以后, 应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讲课的内容, 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不同的目标进行学习, 从而保证学生很好地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 分层教学实施第二阶段———分层教学实施, 学生主体作用凸显。

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方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采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式的学习, 同时采用分层的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1.学生分层自主预习

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动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要求, 让学生进行分层预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制作相关的预习表格, 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 同时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实现共同提高和互相学习的目标。 以NSEFC SB1 Unit4“Earthquakes”为例, 预习的时候, A层学生回答“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这个问题, 并查找更多关于earthquakes的事例;B层要求学生对这一单元的重点句型和单词进行理解和掌握;C层要求学生将不认识的单词找出来, 并试图辨认其读音和预习课文的基本意思。

2.学习小组合作

所谓任务型教学, 指的是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了解任务中的基本内容后对任务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逐步实现任务中提出的相关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必须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 且小组中的成员必须包含ABC三种层次的学生。 在英语课堂中, 三种学生的合作可以互相发挥各种的特长, 不仅仅实现A帮助BC的结果, 还有可能实现C帮助AB的结果。 比如C组的一个学生尽管学习不好, 但画画很好, 而一个目标中就有绘画的目标, 这样就很好地达到目标要求。 如在教NSEFC SB1 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这一单元的时候, 就让学生在小组中收集讨论关于名人的信息。 课堂上, 积极营造竞争的氛围, 让学生在小组中竞赛, 并将小组的名称以一种好听的且能够刺激学生进步的方式进行命名,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将小组命名为状元小组、榜眼小组和进步小组。 将每个阶段的竞赛小组的命名方式制定为阶段PK友谊赛、小组出线争夺赛、终极PK大赛等, 让小组之间实现更好的竞争。

3.学生课外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学生更好地完成, 同时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 评价一堂课与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为此,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作业的难度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划分, 并注意对学生课外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比如对于A层的学生, 教师可以多鼓励他们在完成相关的作业后多看一些课外书, 让他们通过看书的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程度。B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多做一些基础的题目, 将题目的基本内容搞明白后再去做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巩固。C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将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搞清楚,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

4.分层评价环节

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应给学生制定一个横向的评价体制, 即不要管别人今天学到了什么, 别人今天掌握了什么, 而思考今天自己学会了什么, 掌握了哪些自己以前不会的知识点,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评价, 学生的评价目标不再偏远, 学生自己学到的知识就是进步, 这样渐渐的学生就会有一定量的积累, 一个月后学生再看自己的积累后就会发现自己一个月原来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 从而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于自己学习薄弱的地方,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并给予解决。

5.分层考核环节

在进行考核过程中, 其考核过程也应是隐性的分层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不同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层测评, 在考核过程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题目是不一样的, 这种具有一定梯度的测试题目可以让学生真实水平更好地发挥出来, 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各级试题的基本要求, 其中A级试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B级学生应注意对新旧只是的合理运用及检测, C级则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就可以。 这样进行分层的考核, 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更好地树立学习自信心。

总之, 在分层第二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力的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探讨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分层结果, 同时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学习流程, 为更好地培养他们学习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分层教学实施第三阶段———分层合作, 自主创新。

1.探索柔性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习态度及学习水平进行合情合理的柔性分层。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辅导, 如果有进步的和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可以再次分层, 如果层次比较高的小组中有学生也不能适应, 那可以逐步分层到适合他的小组中, 这样的调整就是慢慢调整全班同学学习的状态和积极主动性。 案例:经过柔性分层后, 学生更爱学习 (说明:根据王志鸿同学的学习经历整理) , 王志宏同学每次考试不及格, 学习态度不端正, 作业马马虎虎有时候根本不交, 在分层次中他本应该分在最差层, 但是经过教师的了解和观察, 他思维敏捷, 很快就能接受新事物, 如果认真听讲和认真做作业很容易提高成绩。 所以教师就针对这类学生先进行沟通, 给学生在层次上进行分类, 学习态度上分为最低级, 学习能力上划分到中等级, 针对这样的柔性分层, 教师就给他定位到中级的标准来培养他, 经常与他沟通, 学习上不断鼓励和赞扬他, 慢慢提高他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段时间之后在考试测试中, 这名学生成绩很快就提高上去, 依照他现在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 他已经慢慢接近优等层。 通过这样的案例, 说明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王志宏就是根据科学的柔性分层, 使得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学习效能也极大地增强。

2.对教师个性化的培训

布卢姆的学习理论主要以群体教学为主, 可以辅助个别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学能使大多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一般的教学中都会强调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性, 而分层授课注重对学生的分层辅导, 教师通过这种分层辅导,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学中难点和重点。 同时对于后进生, 教师可以采取分组互助的方式, 帮助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 如一小组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结对互助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后进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由优等生选择合适的习题提供给后进生做, 固定的时间段讲解和批改, 并对这段时间这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教师通过优等生反馈出来情况, 针对这部分学生个别辅导, 弥补学生在这个学科上欠缺的知识技能的不足, 使之跟上全班整体进度。

3.分层教学实施第三阶段小结

在这个阶段注重柔性分层的教学方式, 这种分层的教学方式不仅考验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说明教学在创新上迎合了当今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虽有很多不足, 如教师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时, 时间上和学生层次水平上都很难把握, 有的学生甚至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而往往这类学生还要兼顾其他学科, 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全耗费在英语学习上, 创新分层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日趋成熟。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结果及对策

分层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其一, 分层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学生们学好外语的信心和勇气。 其二, 分层教学能够弥补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提高教师教学中学生整体水平的平衡感;同时能找到个别学生的发展区, 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其三,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并且在课堂教学上实现最佳效果。 所以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 当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英语实现一定目标时, 更多的要给学生更多鼓励和赞扬,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看清楚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英语的信心。 目前随着分层教学的实施, 教师要因材施教, 多关注动态分层, 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的特色化和优异化, 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实现课堂教学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融合共同进步, 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孙金义.新课标下对分层教学的尝试[J].科学教育, 2009, 4 (15) :13.

[2]李向东.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职教研究, 2002, (7) :6.

[3]苏新元.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J].教育艺术, 2008, (5) :77.

[4]肖连奇.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10, (1) .

篇4: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陶行知说:“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以完成美术基本技能目标为前提,间而培养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的空间与表现的能力,课堂教法的成败直接影响了本次教学活动是否成功、有效。正确的40分钟一节的美术课中,除了老师浓缩成非常精练高效15-20分钟左右的教学后,留给学生作业的时间通常15-20分钟左右,占了整节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留下的一点时间还要解决作业评价(学生评、教师评)和课后拓展等。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找到一种更易让学生接受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各类美术课研讨课比赛中,以及平时的课堂常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注重了教师自身的讲授与表演,为使课堂能给人紧凑实时,造成为了上课而上课的走程序,把所有的环节都忙完后还生怕学生不明白的补充强调,为此,对作业达标的标准也自然降低了,学生可分阶段完成作业,反之就高压政策督促,如还不交作业就以奖励为诱饵等手段来达到作业质量的目的。造成美术课堂乱哄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是建立在老师高压或者贿赂奖品的基础上。这些手段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通过热爱课堂、热爱生活,以生活为教育,以生活创造教育来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什么叫“猎德本土龙舟文化”?指猎德村是千年古村,猎德龙舟、猎德龙舟鼓。是猎德村民耳闻目见的劳动文化生活。是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民间自然传承的典范。学生非常喜欢猎德龙舟、龙舟鼓,常常在课间模仿龙舟竞渡、打龙舟鼓的游戏。“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指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以龙舟文化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穿插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热爱的生活直接进入对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学生自己所喜欢做的,就有能力完成作业。以生为本,有了兴趣就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对美术学习就不再有距离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教师好上课了,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只要考虑到四点:(1)利用本土人文资源,挖掘其中蕴涵的教育价值,以形成适宜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并形成新的教学模式。(2)创设丰富的、多元的美术教育氛围。(3)从学生的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身心发展出发,开展适宜学生美术发展的新课程模式。(4)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变化,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展丰富、适宜的猎德本土龙舟文化美术活动,结合课后调查,探究的形式进行。

通过对比我国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可以说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各有千秋,但大都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教材分解再造、学生作业评价、纪律诊断等方面的,而对于把生活中的文化传统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模式方面的教育构想没有见过,只是有在个别课例中有所体现,并没有以此提出来进行课题研究。因此,我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地研究猎德本土龙舟文化的美术活动中,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使猎德本土龙舟文化美术活动内容得到优化,并建构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操作策略,形成独有的美术教学教研特色。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提到:“年龄小的学生,大多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发生兴趣,不同兴趣倾向的学生往往对学科抱有选择的态度,对投入学习的精力和时间往往不一样。”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提到:“在多元化的今天,美术课的开放性增强,我们也不单单只是框在了各个学习领域中,讲求综合性学习。”“对教学方法来看,严谨、富有秩序性的教学方法易于发挥美术教育的智力和技术价值,而相对宽松、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则易于发挥创造和情感价值。”李眉云《小学大美术教育研究》说道:“以培养创造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创造教育,应该贯彻于美术所有的课业类型中和儿童所有的美术活动中。例如:绘画课、工艺课、写生课,甚至美术欣赏课,教师的基本作用都应该是指导和促进每个儿童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和发展。”

申戈《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过程论》 “美术教学过程是美术教学中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依据美术教育目标,组织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逐渐具有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在美术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美术活动过程。”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美术教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美术新课程标准》日益深入的解读,对于在一线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把教育的“权”给了老师,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代言人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具有时代性与挑战性的课题。上述为研究 “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体现了其实践与推广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江泽民在教育问题谈话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美术教师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师的历史责任。通过对比我国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大都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教材分解再造、学生作业评价、纪律诊断等方面的,把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统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模式方面的教育构想还没有人深入研究过,只是有在个别课例中有所体现,并没有以此提出来进行课题研究。因此,我希望能通过建构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操作策略,获得更丰富、更深层的经验与理论,以提高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形成猎德小学美术教学教研特色。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创设“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靈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符合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美术学习中生理、心理的需求的,经实践,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是可行的;(2)“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模式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较好的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与传统文化,使学生从生活中求得教育,从传统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主观能动性;(3)“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模式确立了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和发展了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论。

篇5: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十一、五”规划课题

《校园阅读文化构建的尝试与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主持人 临西县临西镇校区 王 影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在积极推进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方面,开展了许多活动,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效。为了把学生课外阅读推向新的层面,取得更好的成效,我们拟定要在这方面开展深入的探讨。于是,从201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校园阅读文化构建的尝试与研究》。后经申报被确立为邢台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该课题已基本完成预期的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拟申请结题。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敬请专家、领导审议和鉴定。

一、问题提出

(一)选题背景

对“校园阅读文化”的认识:校园阅读文化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学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校园阅读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二)现状与分析

我们之所以提出《校园阅读文化建构的尝试与研究》这一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考虑。

1、教学改革的需要。纵观现行小学教育现状,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还较多地停留在形式上。课堂教学片面追求学生学会,而不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思考素养的培养,把课本作为学生阅读的唯一材料和全部内容。除了学科课程以外,很少关注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整个学校更缺少健康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学生缺乏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的熏陶,学校教育单一枯燥、苍白无比。因此,加强校园阅读文化的建构的尝试与研究,已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另外,我校是一所地处经济发达的农村小学,现有学生600多人,由于外来民工很多,其子女在我校学习的也很多。学生受社会文化影响大,但自身分辨是非和美丑的能力不高,喜欢标新,并易于接纳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新潮”的、“流行”的事物,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言语风格、穿着打扮带有明显的差异性,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过激的行为。另外,学校德育重传统、重说教的方法单一,学生的思想品德参差不齐,所以,我校要改进教育的手段,优化育人的环境,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2、学生成长的需要。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使阅读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使其成为一个自主自觉的学习者,是现代教育和新课程赋予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由于种种原因,今天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现在的小学生似乎是伴随着电视、游戏和卡通画面长大,客观上成了“读图”的一代。习惯于“快餐式”阅读,思考肤浅。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学生的精神发展。如何面对社会现实,帮助和指导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自觉地阅读,“既能直面图像,又能亲近文字”,能在与人类优秀文化的对话中,发展他们的身心,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加上近几年来,我们在积极推进学生课外阅读,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已为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于是,我们把《校园阅读文化建构的尝试与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主课题,以此带动其他课题的研究。

3、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研究:本课题以我校开展校园阅读文化实践为研究对象,边实践边研究,把校园阅读文化建构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包含在校园建设与环境布置、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活动组织与配套管理等方面,探索如何培育校园阅读文化建构的工作机制、实践措施和实际操作等。这种研究实际上就是一种行动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调整与完善的过程,是在让学生文化充分展示,从中发现学生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的信息差的过程中,由问题带出主题,由活动交流检验学习效果、思考深浅和价值取向等,不断拓展延伸的阅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概念界定及课题立项的理论依据 阅读:是指主体与代表人类文化知识结晶的文字符号之间的一种精神对话与交流过程。通过阅读可让人们获得大量间接知识和经验,并能促使人们形成自己的文化、道德、学习和人格素养。

“校园阅读文化”的认识:校园阅读文化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学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校园阅读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主体发展理论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在研究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序列化的培养来创造变化的条件,通过外因的作用来促进内因变化,促进主体发展。使每个学生养成品德上自我修养、学习上主动求知、生活上自我料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校园阅读文化”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

2、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学是以主体教育观为理论核心,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内容的现代教育意识,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为主体去活动,在学习中完成对象与自我的双重构建,实现自我发展。

总之,我们期望通过《校园阅读文化建构的尝试与研究》,能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逐步营造起理想的小学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建构起富有学校个性特色的小学生阅读文化素养培育机制,以更好地实现“构建书香校,培育读书人”的办学宗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发挥其潜在的教育意义;

2.充分挖掘地方阅读文化资源,编印校本教材;

3.坚持师本,加大教师读书的力度,让每一个教师首先成为首席阅读官,引领学生读书;

4.坚持生本,倡导藏书、引导购书、指书读书,使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1)建立班级“读书阁”。

(2)开设每周一节的“读书课"。(3)建立每月一次的班级“读书会”。(4)组织每学期一次的校园“读书节”。(5)开展“暑期读书”活动。(6)举办“学术沙龙”。

2.拓展阅读空间,完善校园阅读文化的整体构建(1)为学生开出推荐书目。

(2)倡导有序阅读和定量管理。(3)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要有所指向。(4)创设丰富多元的师生阅读交流平台。(5)把阅读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结在一起。

(6)倡导家庭阅读、社区阅读,使之成为校园阅读的必要延伸,完善阅读文化的整体建构。

3.建立合理机制,促进校园阅读文化的发展

(1)建立合理的阅读评价机制,倡导积极激励作用。(2)建立必要的阅读规范,发扬科学治学精神。

(3)完善有序的交流与竞争,支持师生发表个人见解,张扬个性阅读。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临西镇完小全体师生

(二)研究的方法

1.资料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他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3.行动研究。在前面提到的三大理论的支撑下,全校师生共写教育笔记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究、反思、总结、提升。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为凭借,形成初步完善的数码校园网络。

4.网络研究法。加强校园网站和红领巾电视台的管理,做好舆论宣传,开展网络、电子阅读。

六、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

1.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

2.运用问卷、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学生、教师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前测、调查,了解学生、教师的“阅读需求、能力、习惯”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心理状况、个性倾向合作精神及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第二阶段(2010年7月—月2010年10月):

全校各个班级全部开设“阅读课”课程,教师着手编写校本阅读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阅读活动,改善校园阅读环境,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在研究过程中,要对学生、教师的“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变化状况进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

第三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对前面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研究方案。第四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1.对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辅导,组织指导教师对前期的研究进行完善。2.收集、整理研究中积累的资料,分析研究效果,撰写研究报告。

(二)实施的方法

1、重视师生的读书活动,加强书香校园建设。

(1).教师读书活动

提供阅读条件。一是及时添置图书。学校每学期购置一定量的图书,丰富图书馆藏书。为教师购置“新教育文库”提供给教师必读书。教师每年自购教育书籍、订阅教育教学报刊,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设定教师读书课。要求教师每周不少于2课时进图书馆、阅览室。

召开读书沙龙。学校根据“新教育文库”推荐的必读书目,确定每学期教师必读书3—5本。每月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由团支部牵头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会,定期举办读书沙龙,互相推荐新书、好书,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评比读书笔记。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教科室做好优秀读书笔记(心得)向外推荐工作。将优秀稿件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

(2)学生读书活动 营造环境。

一是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二是举办图书跳蚤市场,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图书交流会,使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不想珍藏的图书带到学校,优惠卖给其他同学,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三是开辟电子阅览室。建立电子阅览室,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网上找到合适自己的阅读内容,并利用网络阅读,能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别人交流阅读的体会。

四是开设读书论坛。利用校园局域网,开设读书论坛。

五是开展学生向图书馆推荐好书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向学校图书馆“捐书仪式”,在每本捐书的扉页上,写上捐书者的赠言,以示对捐书者的尊重。

名人引路。充分利用学校读书长廊,开展“解读读书长廊”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读书长廊中的名人名言,学习读书 长廊中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读书长廊中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

明确目标。根据“新教育文库”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阅读,要求低年级学生每学期阅读1—2本,中年级阅读2—3本,高年级学生阅读3—5本。要求低年级学生每学期背诵经典诗文不少于30首,中高年级学生不少于40首。

评比激励。一是每学期组织开展读书节,评比“校园之星”。在阅读节上要表彰“校园十佳阅读之星”。二是定期展评读书笔记。倡导学生每月写读书笔记(根据年级特点)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要定期展评。三是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学校要组织学生

开展读书知识竞赛和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共写随笔

教师写随笔

每周撰写一篇以上随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设想及反思,对学校或教育界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对当前教育改革提出理性思考等,逐步过渡到每天写随笔。

随笔上网。提倡教师随笔在学校博客网站上发布。教科室每月对教师随笔进行检查。鼓励教师将随笔上传到“教育在线”,与大师对话,学习交流。

开展“教育沙龙”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育沙龙”活动,由教师交流课改心得,实验感受。

设立“研究报告”会。每周一的教师业务学习期间,实验老师轮流围绕专题进行即兴演讲,交流教育心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完善考评制度。将教师写随笔列入教科工作考核,对每学期在“教育在线”发表教育随笔满5000字的教师给予奖励。对达不到每周一篇随笔的教师,该月考核下降一个等级。

(4)学生写日记

参加对象:重点是四、五年级的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

做好学生日记的推荐工作。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中产生的优秀日记保存好,定期在班级板报、校报上展示,并将精华日记推荐到“教育在线”或有关报刊杂志。

七、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本课题研究达成了预期的目标,获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创设了较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初步营造和形成了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

(二)构建了针对本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施制度。如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阅读内容、阅读数量的安排;各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与选读的推荐书目,以及与之相应的各年级必读读本的准备。规定了各年级在校阅读时间、活动、指导、检查的具体内容,落实保障的措施,阅读材料及经费提供的保障等。

(三)编写了旨在提高学生阅读文化素养的校本阅读课程——《走进五彩的阅读世界》小学生阅读文化素养读本;研究编制了《标准》及读本应用的具体实施计划;初步形成了校本阅读课程实施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以及校园阅读活动的常规模式。

(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较好地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文化素养。

除上述外四方面成果外,我们更欣喜的收获还有以下四点:

(一)阅读能改变“你讲我听”的课堂格局,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与内涵。老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较以前会提问,会讨论;思维较以前深刻,角度拓宽,思考和表达的逻辑性强;还增强了师生在课堂上互动;遇到不会的、不懂的问题,会自己去寻求答案,乐意于同学分享自己获得的知识。善于阅读的学生个体阅读分析与写作表达能力提高较快,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加丰富。

(二)阅读改变了“空洞说教”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我校“高深道理简单讲,高远目标具体讲,生活表象透视讲”的思品教育风格。“让学生在愉快接受、思考交流所读书籍的情感与哲理中进行自我省悟”,已成为班队教育工作的主菜单。校园阅读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

(三)阅读可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利用余暇来读书已成为相当多孩子的习惯。阅读课、队活动、校园读书会,已成为孩子企盼的好时光。快快做完工作去看书、读书、周末去图书馆、书店借书、买书,已成为孩子一件快乐的要事。通过两年来对部分孩子的跟踪比较与分析:低年级的孩子一般能读二、三十万字,多的能读近百万字的读本;中年级的孩子一般能读二、三百万字,多的能读近五百万字的读本;高年级的孩子一般能读五、六百万字,多的能读近上千万字的读本;读本涉猎寓言、童话、小说、科普、世界名著等。

事实证明,善于阅读的孩子懂事明理,学有方法,玩有主见,表达流畅;而且,知识面广,语言丰富,思维活跃,乐观较自信,沉稳。与之相比,不善读或不乐意阅读的孩子,语言贫乏,专注程度低,面对困难或问题束手无策,在群体活动中,往往表现出无序与无主。

(四)阅读改变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面对阅读的孩子,在体验课堂激情的互动和欣喜之余,老师们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压力与责任。有思想的老师内心明晰:要想真正引领学生并获得学生的尊崇,自己必须阅读在先,终身阅读。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校阅读文化的建构,并持续推进校园阅读文化的建设。关注书讯,带学生们去买书,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读书,已成为老师们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用心备课,多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多思考学生可能延展的问题,已成为语文、科学、英语、社会、思品、信息技术等学科老师的要务。

八、参考文献

[1]姚静.校园文化建设要抓四个关键点[N].安徽日报.农村版, 2007-05-18 [2]曹雪良.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策略[N].教育信息报, 2007-02-27 [3]欧建忠.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N].教育导报, 2007-01-27 [4]姜超民.民办学校发展离不开特色[N].中国教育报, 2006-09-07 [5]李京禄,徐金玲.关于中小学校园文件化建设的思考[D].辽宁教育2001第九期

九、研究体会

(一)引领孩子阅读是学校最应该做的一件大事。阅读既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弥补与应用;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如交叉进行的整体阅读交流,可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提高与个性自由的发展,是对班级集体教育的补充,能满足学生个体选择与情感倾向的需求。

(二)引领孩子阅读是实施全员教育、公平教育、潜能开发教育的一件实事。阅读人人可做,无需天资与擅长,所以是全员性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见长,但不同基础的孩子有不同的阅读能力和喜好。因此,阅读可以很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三)引领孩子阅读是提升学校品位,积淀校园文化,形成学校特色,促使学校持续发展的一件要事。前后持续六年的阅读活动,已初步形成书花同香的格局,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在逐步养成,老师们的阅读指导意识在逐渐增强,学校的办学品位在不断提升,我们坚信:这种特色持续时间越久远越香醇,学校持续发展后劲更加大。

我们的课题研究尽管取得了很大成效,也有深刻的体验,但在研究中,我们也碰到许多问题,但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不足。校园阅读文化影响和幅射家庭、社区的活动体系与方式研究以及如何来提高全体教师阅读研究与阅读指导能力。教师与教师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够平衡。有些教师认识、宣传的到位程度还不够,教师撰写随笔的内驱力不足,持久性不够,毅力不强。还有待我们深入进行探讨。

今后,不管我们的课题是否结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将结合我校在校园阅读文化方面的特点,将以更好地实现“构建书香校,培育读书人”的办学宗旨。

篇6: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二十一世纪新兴词汇的调 查报告

班 级:高2012级1班

姓 名:张超(负责撰写报告及汇报)

王海琼、王芷、姚蕊(负责查找资料及问卷调查)赵钰玮、王新媛(负责编审材料)苏思伟、吕鳞娇(负责总结材料)指导老师:王昌君

34-? ? ? ? ? ? ? ? ? ? 躲避这场灾难。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对解决当今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是一个启示。为此,诺亚规则应运而生,指的是在灾害来临前,做到未雨绸缪,共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全球变暖趋势。陪拼族:特指陪着女士们“血拼”的男士们,血拼即购物,从英语“shopping”的读音转变而来。捧车族:随着油价上涨,汽车附加费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买得起车用不起车。买得起“马”却添不起“料”的有车族越来越多,所以,有些已经买了车的人不用车,宁可把车“捧”起来闲置,美其名曰“捧车族”。简言之,捧车族是指买得起车却用不起车的人群。穷人跑:低价的跑车,配备、性能都远不如名牌跑车。入户育婴师:育婴师入户为婴幼儿和家长提供服务,按小时收费,每次服务一般在1.5小时以上,收费的标准一般从30元/小时起,最高可达300元。三手病:“游戏手”、“鼠标手”、“手机手”,俗称“三手病”,是由于拇指或腕部长期、反复、持续运动引起的指、腕损伤。当人们过度使用电脑或手机时,就会出现。三支一: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晒:来自英文单词share 音译,意分享: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一下!睡眠博客:部分网友开设博客后疏于打理,更新速度慢,这种博客被称为睡眠博客。痛快吧:提供暴力等方式发泄情感、排解心里的郁闷的场所。网络晒衣族:晒客的一种,多为女网友,将自己的衣服拍成图片发到网上,与人交流搭配心得。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将自己每天的“穿衣日记”放在网站上,一些“穿衣日记”搭配新颖靓丽,不少知名“晒客”受到“粉丝”的追捧。槑:两个“呆”凑到一起便成了“槑”,在最近的网络流行语中,“槑”不仅呆,而且很呆。槑(音同梅),部首:木,基本字义:同“梅”。《康熙字典》:槑,古文梅字。仅仅因为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雷:在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受到惊吓,更有意思的是,根据被“雷”程度可以分为:轻伤、中伤、重伤、脑残,如果你有幸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就可以不用戴避雷针纵横各个雷文了。

囧:如果对有些过气的“囧”字还瞠目结舌,那么就该补补课了。囧(音同炅),古同“冏”。字义:“八”——眉眼,“口”——嘴;原义:光明,网义:郁闷、悲伤、无奈等本作“冏”(粤语与“炯”同音)《唐韵》《集韵》《韵会》并俱永切,音炅。在网络文化中,它通常情况下表示郁闷的表情。

? 维客:喜欢使用wiki这种超文本技术的网络爱好者。

? 博客:一种网上共享空间,让人以日记的方式在网络上展现自己的形式。博客让两个女 人飞速走红:木子美和芙蓉姐姐。

? 黑客:又称骇客,指在电脑领域有特殊才能或技巧的人。这类人运用自己的才能或技巧,要么是专门检测系统漏洞,要么有可能做有违道德或法律的事。? 红客: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中国网络技术爱好者,与黑客相对。? 朋客:起源于“朋克”。电脑朋客现在越来越多的被等同于电脑罪犯了。

? 闪客:使用flash软件做动画的人,我们看到的很多电子贺卡和网站mtv都是闪客的杰 作。

? 极客:也称奇客,geek,指有较高超电脑能力的人。

? 驴友:泛指爱好旅游,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例句:阿肥去年才和松风古琴他们一-5-篇二:研究性学习——流行词语与流行文化 研究性学习流行词语与流行文化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神州大地30年,让祖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许多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词语、短句——即“新词新语”,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以网络用语为主的新词新语开始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好奇最强烈、精力最旺盛的群体——中学生。这本是时代进步的特征,但情况却不容乐观。新词新语开始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交流与写作,这极大地加深了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新词新语还呈现低俗化的趋势。如何正确看待新词新语,了解它的影响,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应当成为现今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

二. 调查研究方法

1.综合全组同学的意见,设计并向汉沽一中高一年段学生发放了180份调查问卷,共 收回了162张问卷。

2.访问校外专家和部分学生家长,查找了相关资料,针对实际分析中的现象和问题,与其进行了细致的交流,从中获得了众多建设性的意见。

3.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参考全组同学的建议,总结并分析了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并客观地提出结论及应对建议。

三. 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统计

(二)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许多问题。新词新语对中学生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新词新语有所了解的同学占到了88%,甚至在生活中有使用过新词新语的同学也高达87.7%,新词新语的普及现象也高达73.4%。但是在对新词新语的认知上大家还是有些偏差,把新词新语单纯的等同于网络用语或流行用语的占到了

半数以上。大家了解新词新语的途径也多为网络。在应对的态度上,大家还是较谨慎的,大多数同学能慎重对待新词新语的流行和使用,这是好的现象。大家也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意见。

受邀专家对于现在中学生之间新词新语的流行现象作出了自己的概括:世界在变,万物皆流,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自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现代新词新语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变迁。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以现代中学生的生活圈所产生的新词新语为例,我国现代中学生的新词新语体现了学生的流行文化。如:表示“我很吃惊,我很气愤”,学生常说“我晕”、“我倒”;形容人长得丑用“恐龙”、“青蛙”;形容技术水平差用“菜鸟”;用“酷毙了”来表示“帅极了”或“很有气质”等新词新语。

要深入了解新词新语对中学生的影响,我们不妨将其分类进行讨论,逐个进行深入的分析。

1、专业术语的活用。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等学科的普及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反映这些专科行业的某些词语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还有一些是重大事物和新兴事物的简称或俗称,体现了对政事的关注。诸如此类的有厄尔尼诺、治污倒计时、西部大开发、高科技成果、可持续发展、澳门回归年、经济复苏期、旅游黄金周、国际空间站、豆腐渣工程、经济一体化、复合型人才、一票否决制、跨越式发展、信得过单位、五十年不变、劳动合同制、送温暖工程、出口转内销、下岗再就业、家政服务业、特困生助学、新经济时代、巴氏消毒法、不正当竞争、数字化战场。还有wto,mtv,ktv,xo,nba,cba,apec,cd,dos,mba,picc,cctv等英文缩写。这些新词新语不但影响着中学生,还深刻影响着每一个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旅游黄金周”这个我们现在普遍地用来形容国庆长假的词语,就是为了形象生动地概括一周长假给旅游业带来的滚滚商机而创造的,如今经过几年的媒体宣传,这个新词新语已经被我们每个中国人普遍接受了,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和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成为了国庆长假的代名词。实际上,这些新词新语经过媒体宣传,已经成为大家惯用的词语,客观上能方便大家的生活和交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中国的富强。这些新词新语已然成为我们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益处颇多的。

2、外来词语。这些新词新语多是音译词或中英结合,如“迷你”源于英文mini,“迷你”除了“小”,还包含着“使你陶醉,使你着迷”。bp 机,aa制,ok镜,x线,b超,t恤,e时代,t型台,ct片,cd口红,ic卡,ip电话,甲a(联赛),ad钙奶等。卡拉ok一词看似这一种外来词,但它比较特殊,因为它来自两种外语,卡拉来自日语,ok沿用英语字母。还有.taxi---的士,toefl---托福,dink---丁克,gool---酷,sprite---雪碧,robusf---乐百氏,bikini---比基尼。与此同类的再如:巴士(大巴,中巴),麦当劳,肯德基,百氏可乐,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这些词语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中学生的生活。比如toefl---托福,就是音译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美国教育考试中心主办的对非英语国家学生进行的英语水平考试)的缩写,这个词语的出现,其实就是中国现在越来越多学生出国留学的现象的缩影。在这些外来词语中,有些词语却被赋予了另类的意义,成为80后的专利,如high代表心情愉快,深受中学生喜爱并习惯使用。但因此却会出现与父母之间认识上的代沟,所以要注意使用的分寸,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或对父母的不理解。有些词语还代表着攀比和拜金现象,要引起警示。

3、吸收方言词语。这些新词新语多是文化交流、文艺表演的产物。比如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等众笑星为大家带来欢笑,随后小品里出现的各地方言就红遍大江南北,如“忽悠”、“干啥玩意”、“唠嗑”这些东北方言都成了中学生之间展示模仿天赋或纯粹娱乐的工具。还有来自广东话的“靓仔”、“炒鱿鱼”、来自湖南话的“妹陀”和来自上海话的“嗲”等。再有台湾人的语调、方言都成了大陆青年的口头禅,比如“超赞”(特别好)、“不爽”。这些新词新语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但大多出自好玩和跟风的动机,也不必深究。

4、新造词语。新造词语一般伴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网络和媒体的传播以及名人效应而普及开来。新造的词语也有它本身的特殊时代性和代表性。“超女”、“快男”一度红极全国,随之产生的“玉米”,“笔迷”等fans(粉丝)团遍布全国,这些新名词也开始进入中学生的生活。还有“无厘头”文化、麦霸等词语,都是出现时间不长,却广泛和迅速的影响到全国的中学生。这些词语大多代表着流行文化,体现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青春活力。但过分的普及却揭示了追星现象的泛滥,这也是80后代沟的体现,不容轻视这类新词新语的影响。

对于网络用语的构成法,专家也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1、有数字谐音的

例如:88(或者886)表示“拜拜”(再见);184表示“一辈子”520表示“我爱你”687表示“对不起”,777表示“急急急”,885表示“帮帮我”等。

2、有汉字谐音的 例如:“大虾”表示“大侠”,“打点化”表示“打电话”,“酱紫” 表示“这样子”“虾米”指“什么”,“米国”指“美国”。

3、有英译的 例如:“拷贝”即“copy 复制”,“伊妹儿”即“e-mail 电子邮件”,“黑客”即“hacker 不速之客,暗地而来,来者不善”,“烘培鸡”即“homepage 个人主页”,“瘟都死”即“windows 一种软件名”。

4、有拼音缩略的

上一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三十)5则范文下一篇:体育特色学校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