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舞蹈活动方案

2024-05-21

小学音乐舞蹈活动方案(通用11篇)

篇1:小学音乐舞蹈活动方案

教学内容:

一、歌曲《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巴塘连北京》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2、培养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热爱少数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听完之后请你告诉我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演奏的乐队事中华民族乐队海狮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二、到底是什么喜讯从北京传出来呢?大家都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在1976年又一个重大喜讯从那里传出来,人们听到了这个喜讯之后是怎样的一个心情呢?从音乐里我们可以听出,下面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

三、用手指来告诉每个段落的进入。

四、乐曲中哪段最有力,哪段最抒情?

五、跟着哼唱这两段旋律;

六、这里还有一首和北京相关的歌曲《巴塘连北京》,一起来学唱;

1、认真聆听歌曲范唱;

2、一起用2/4拍来指挥;

3、老师范唱中间比较难掌握的节奏;

4、学会歌曲之后加进几个藏族舞蹈的简单动作,边唱边跳;

课堂小结:学生边唱边跳的能力有限,以后还要多进行这样的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教学目标:

一、简单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音乐风格。

二、了解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重点、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同学能说出多少个少数民族?

二、今天我们要学唱的这首歌曲你能从歌词里听出是哪个少数民族吗?_

三、聆听歌曲范唱;

四、你知道火塘在侗族同胞那里象征着什么吗?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坐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就是侗家的风俗。

1、老师范唱。

2、重点演唱第四乐句(即第7、第8小节),引出切分节奏;

讲解书上___是什么节奏,请同学们把它和前面学过的节奏对比一下,他们之间有相似点吗?

3、唱歌词,老师可以在学生唱好了第一声部的时候,加入第二声部的演唱。

4、带领学生唱第二声部,尤其注意第二声部进入时的节奏,休止两拍,把能唱第二声部放在一组,剩下的同学唱第一声部,老师也带唱第二声部。

5、今天我们除了了解侗族的歌曲之外,还要去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那里看看,听听。

6、聆听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

在我国云南省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的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样古朴、粗犷;

7、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热情、欢快)

8、歌曲最后的江三木啰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的意思;

课后反思:同学们对少数民族了解甚少,还要扩大这方面的知识容量。

篇2:小学音乐舞蹈活动方案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三、教材分析:(略)

四、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五、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六、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视频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1.《小鸟小鸟》是故事影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快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展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2.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春天,它又是许多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十九世纪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乐曲的一开始,在右手高音合弦模拟出的流动的感觉的引导下,左手弹奏出清新、舒缓的主题旋律,让人彷佛看到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色,大地上到处充满了生命的勃勃生机;中间段低沉并且旋律逐渐急促,略显灰暗,似乎在告诉大家,在春天降临的过程中,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有春寒料峭,阴风阵阵的日子,但春天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在乐曲的最后部分,我们又看到了战胜了严寒的春天,为我们勾勒出明媚的阳光下的大地为渐渐茂盛的青草和朵朵绽放的鲜花所覆盖……

尾声是一连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花蕾初绽,色彩缤纷,引起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多少无穷遐想。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二声部做到声音协和。

休止符即空拍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曲调相同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 热烈。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

(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该拍号在第9册第1课讲过。)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

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堂小结

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2.学生二声部训练还有待提高,多加训练,唱多几次明显感觉好多了,但还是不太稳,要求老师带唱,请学生下课之后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四、课后反思

篇3:小学音乐舞蹈活动方案

一、以人为本,实施自主性实践活动

结合新课改相关理念和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实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实施自主合作、互助探究的学习模式。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系列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鼓励创造和拓展,促进学生感悟艺术魅力,发展健康的身心。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中有关于“我的朋友”这一单元知识,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音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编旋律游戏,探索自主学习方式。跟随“七个小兄弟”的录音,结合带有七个音符标记的彩色画板,分小组进行游戏活动,当一方指出一种音符,另一方就唱出来,感受音符的高低和长短在音乐表险中的作用;也可以结合“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创编歌曲表演。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编和实践,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也在组织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二、合作互助,展开合作性实践活动

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合作交流技能,促进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与他人交流,融入到社会生活过程中。人才的形成,首先,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需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以及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感悟与欣赏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能力。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合理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互助合作能力,拓展思维宽度与广度,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在学习“生肖乐园”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十二生肖歌”、“小花猫与小老鼠”等关于动物的音乐歌曲。分小组创编“生肖乐园”主题游戏活动。在小组互助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从旁引导,辅助生动活泼的多媒体画面和歌曲,引导每个小组自主创编舞蹈。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生肖角色,配上相应动作,边唱边跳,更好的展开自主合作实践探究过程。通过合作互助模式,加上竞赛式激励方案,促进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在合作过程中强化合作交流能力。

三、自主探究,落实探究性实践活动

音乐是一门艺术,对于音乐的学习,教师要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同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释放孩童天真,挖掘学生潜力,在快乐的音乐教学氛围下,引导学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应该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教学和引导的过程中,逐渐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升。

例如:学习“田野的召唤”歌曲时,分析其教学目标,感受意大利的民歌风格与特点,欣赏歌曲“美丽的村庄”,感受音乐舞蹈欢快的节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创编舞蹈活动。通过分组协作,将学生分为唱歌组、打击乐器组、舞蹈组,各小组协作展开歌舞表演。小组内部自主探究和实践,与教师商量,创编出和谐的舞蹈、音乐演唱、打击乐器演奏等。由学生自主创编和探究的一系列过程学习之后,展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总评等方式,进行学习方法和过程的反思。通过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篇4:小学音乐舞蹈活动方案

核心理念

基本流程

组织形式

篇5: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二、活动时间:xxxx年5月下旬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1、以音乐活动为主,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声乐、器乐、曲艺、舞蹈、朗诵、课本剧等,辅之以绘画、书法、篆刻、摄影等,要做到师生同台,共度节日,要广泛发动全体师生参与,达到每个教师、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

2、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届时邀请学生家长、社会代表参加,可邀请社会上有艺术特长的人员参加活动并进行才艺展示,给学生以熏陶,同时起到家校联谊,宣传学校,宣传白云教育的目的。

四、活动要求:

1、各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2、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开好活动动员会,做好安排部署,适时调度,反复彩排,提高活动质量,将师生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切实起到宣传学校,宣传教育的目的。

3、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阵地,加强对音乐节(欢乐节)活动的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并将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4、各校要认真组织,收集整理艺术节活动的相关资料,并认真做好活动总结,及时将活动情况、图片上传教体网。

篇6: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特举行这次研讨课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二、活动组织

组织机构:盘县实验小学综合组

活动成员:唐映琼徐林霞吴梅王艳金艳张倩牛雅萍梅顺喜陈金环熊朝刘云志

特邀嘉宾:刘正祥甘茂翠

伙食安排:陶明燕

三、活动对象

所有上音乐课的教师(上课,吴梅老师除外)及综合组的学科组长(参与听评课)全程参与,不得缺席。涉及到自己的课程,请自行调整好。

四、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主要以研讨的形式进行,以相互学习为主,找出自身的不足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上课教师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进行“1+1”评课,力求找出教师的亮点和不足,让亮点发扬光大,让不足销声匿迹。

五、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日一天

六、活动要求

篇7:小学音乐社团活动方案

本学期合唱兴趣小组的成员来自2-6年级,其中3-6年级的学生参加合唱队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时间。部分2年级学生是新进来的所以在声音的训练上要花较多的时间来解决。

二、活动设想、措施、目标:

1、基本功训练

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声音的高位置,让学生区分出大本嗓和艺术嗓的区别。

2、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通过学习艺术歌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辨别什么样的音乐是好的,什么音乐是不好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声部和谐训练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声音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所以分声部的训练难度比较大,所以要求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来训练。

4、扩大知识范围开阔眼界

定期给学生欣赏中外合唱的名曲,以及名师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学唱歌曲:

《春笋》、《月亮月光光》

四、训练时间:

每周大课间或放晚后

篇8:浅探小学音乐课堂的创编活动

在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 有效地开展创编活动, 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 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创造性的活动环节非常有必要。

笔者尝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巧妙地创设创编活动, 探索在音乐课堂上各种创编方式的有效性以及创编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快乐、满足、成功感等各种愉悦的收获。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音乐课堂的创造活动:

一、律动创编, 让音乐课堂更活跃

动, 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让学生动静结合, 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同时, 也能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对于学生来说, 让他们毕恭毕敬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听课, 是在剥夺他们活泼可爱的天性, 只会让他们疲于课堂。而在合适的时机加入律动, 或者让学生在一定基础上创编律动, 课堂立刻就会活跃起来。

例如, 在学完歌曲《在农场里》时, 小朋友们都有一点按捺不住了, 我原本想让学生创编歌词, 但是看到小朋友们坐不住的样子, 我就顺势而为, 让学生站起来跟着音乐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律动, 表达农场里的动物, 然后让同学们猜。这一环节瞬间点燃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 各种对动物的理解以及创编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课堂的拓展环节, 孩子们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又如在《小列兵》的歌唱课上, 播放律动的音乐, 让学生跟随音乐做自己想要表达的动作, 他们会随着音乐的强弱以及速度的不同, 时而昂首挺胸甩开双臂大踏步前进, 时而弯腰收手蹑手蹑脚地踏步, 眼前俨然一个列兵表演阵营, 不得不让老师感叹小小年纪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竟然如此生动。因此, 笔者认为律动的创编是对音乐基础知识不多的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最生动有效的创编活动。

二、节奏创编, 让音乐的骨架更结实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学生对节奏的掌握和运用, 对以后的创编歌曲有着基础的意义。同时,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把生活中的感悟融入课堂的创编活动中来, 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学生感知节拍时值的概念, 并由他们自己编创出简单的节奏, 通过这个过程, 让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 创新思维得到更好锻炼;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试听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创编活动, 让学生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节奏的创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创编动物叫声

在低年级, 根据生活经验运用已经学过的节奏即兴创编动物的叫声。例如在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里, 可以试着运用学过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创编动物的叫声。如:

小鸡的叫声:

小狗的叫声:X X| X X||汪汪|汪汪||

小猫的叫声:X —| X —|| 喵 —|喵 —||

2. 补充节奏

节奏的补充可以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节奏创编活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不同难度的节奏补充活动。例如, 在小学低年级, 老师从慢走到快走再进行到跑的动作, 老师给出一到两个小节的节奏或者给出一两个节奏让学生补充完整:。而到了小学中高年级, 由于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素养, 在有更多节奏素材的基础上, 除了以上简单的节奏补充, 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风格情绪等要求学生补充符合音乐风格特点的节奏。例如, 学生利用附点节奏和切分以及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创编出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的节奏, 利用切分节奏创编出拉美风格的节奏, 等等。

3. 改编节奏

学生有了一定的节奏基础时, 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节奏, 让学生加深节奏的创作内容,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及创作能力。例如, 在中高年级的学生学过切分节奏 (XXX) 以及附点节奏后, 教师出示一段不成形的音符, 2/4 X X X|X X X|XXX|X X X X|X X|| , 要学生加以变化和改编, 让其成为一段新的合理节奏谱。学生的改编节奏:。

三、发挥想象, 创编歌词

音乐课堂上的任何创编活动都必须在课堂进行行之有效的渗透与铺垫才能得以实施。歌词的创编更应该在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 并且能较熟练演唱的基础上进行。

例如, 在四年级歌唱课《对鲜花》这一课当中, 在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并且了解押韵后, 我设计了一个“天南地北对鲜花”的歌词创编活动。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老师在课件中放一些花儿的图片, 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提示, 进行小组合作创编歌词。经过小组合作后, 其中一个小组唱出了“我说一个五, 你说一个五, 什么尼开花像喇叭?这朵花儿难不住我, 呀格哟……”老师提醒, “五和喇叭的叭押韵吗?一到十哪个数字更跟喇叭的叭押韵啊?”同学们答道“八”。于是, 小组的创编歌词就成为“我说一个八, 你说一个八, 什么尼开花像喇叭……”非常完美的歌词创编, 还有小组创编成“我说一个九, 你说一个九, 什么尼开花像绒球……”还有学生把歌词中的“呀格呀格哟”改成了“八不隆冬呛”, 完全变成了东北风格的“对鲜花”。这节课的歌词创编异彩纷呈, 歌词创编经过课堂中“润物细无声”的学习铺垫和引导, 经过学生们创编活动中的“枝头春意闹”, 最后呈现了创编后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又如在四年级音乐课《快乐的铁匠》这一课的拓展创编活动中, 学生们创编出了一首《快乐的农夫》:“村中有个老农夫……啦啦啦啦啦。”

四、画音结合, 创作画面, 唤起学生的创造潜能

音乐和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艺术是相通的,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可以大胆地尝试将音乐和美术进行有效融合, 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听到的音乐, 让学生从声音和图像两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 最重要的是创造美。这与当今社会培养创新型的人才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例如, 在四年级的学唱歌曲《红叶》前, 让学生描述一幅秋天的景象, 让其听完歌曲后再描述一次感知到的画面, 并且在歌曲的拓展环节中, 学生边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边将想象中的秋天画下来。孩子们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 并发挥自己的想象, 作出的画非常美好。

五、展开想象, 为音乐创编故事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在音乐欣赏课上, 必须让学生放松心情, 用心聆听, 并且展开想象的翅膀为音乐编创故事。

例如, 在《狮王进行曲》学习中, 学生就会创编一些拟人化的故事, 又如听《胡桃夹子》之《进行曲》, 主题出现一次代表一个人物出场, 听完全曲后算算有几个人参加克拉拉的圣诞节晚会, 他们都是怎样出场的,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来听听。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一个创编故事大赛, 在拓展环节听音乐表演故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的故事也编创得栩栩如生。

六、探索音响, 即兴创编

1. 利用课堂乐器或者其他的声音材料即兴配合音乐故事或者音乐游戏

如歌曲《落雨大》, 让学生用报纸、书本等来模仿下雨的声音。又如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时, 让学生自由地用身边的任何物体包括身体来表现乐曲的一些音响, 学生有的踏脚, 有的拍桌子, 有的挪动椅子……来获取他们想要的音响效果。

2. 利用身边的物体自制小乐器, 给歌曲伴奏

开展“人人动手制作小乐器”的活动, 学生观察和利用生活中的矿泉水瓶子、饮料罐、盆子等制作沙锤, “康佳鼓”运用非洲典型的节奏型和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意境等。比如:用一双筷子敲击瓷碗的边缘, 会发出泉水般叮咚的响声。在《大海啊, 故乡》当中, 我让学生提前自制能模仿海浪声音的乐器, 有的用瓶子装水来回晃动来模仿海浪的声音, 有的用瓶子装石子和水来模仿……

3. 利用课堂小乐器为歌曲、乐曲编排伴奏

利用课堂小乐器编排伴奏的活动是基于学生在对课堂小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节奏的基础上进行, 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学生;也是课堂上学生最喜闻乐见、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 自己协调选择伴奏乐器, 自己商量设计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然后, 让伴奏的学生说说自己设计的音型的想法, 其他学生和老师对伴奏进行点评, 对于不够完善的地方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七、创编应该遵循的原则

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创编活动的方式方法有很多, 上述的活动只是笔者浅探的一些收获。欲将音乐课堂的创编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有效, 笔者认为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1. 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年龄段, 由浅及深, 因材施教。如低年级的学生适合律动及音响的创编。而对于比较复杂的节奏的补充和创编则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

2. 保护创作兴趣

保护学生的创作兴趣, 在创编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鼓励、多启发、多诱导;少批评, 少强制、少代替。

3. 重视创作过程

不过分追求结果, 重视创作的过程。也许学生的创作成果很粗糙, 但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能力, 这也是我们要的成果。

4. 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 鼓励学生不同的思维和创作。对于学生出乎意料的创作, 要给予肯定。

5. 实施生成教学

开放教学过程, 实施生成教学。宽容对待学生在课堂上不合时宜的即兴创作与发挥。用巧妙的方法化解和引导, 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 并且肯定和放大学生的闪光点。

6. 提供学生表演的舞台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只要我们给他们创造合适的环境、创造有利的机会, 让他们自由地发现、创造, 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音乐, 是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指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课程基本理念的提出与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的。改革开放的实践, 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发掘出创新的价值,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教育应当尽可能为培养下一代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做出贡献。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是对创新时代的回应和调试。”

音乐课堂上的创编活动则是音乐创造最重要的部分。创编活动的开展是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意在课堂上进行吸收、糅合、创造并且通过课堂上的互动, 主动呈现出来的一种方式。笔者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出发, 在音乐课堂上尝试探索创编活动的开展实施。创编活动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在快乐、愉快的心境中进行创编, 发挥想象, 挖掘出自己对音乐独特的创作潜能。课堂的创编活动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活动, 在开展过程中也有过失败的案例, 过程中需要老师更多地关注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才能得以实施。但更多时候创编带来的是喜悦, 就犹如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 为此, 笔者会继续努力探索音乐课堂的创编活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新课程:音乐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张娟.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王定铜.素质教育的真谛在课堂——“六要素”教学方式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篇9: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活动

一、在情境中感知音乐

美的素质是情感教育。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一句话:“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儿童的情绪领域。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创设一种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场景,通过这种场景把学生带入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容的氛围中。如上课前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以故事引入(亲切随和),借助于音乐形象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律动起来,在激情的驱使下,融入音乐活动中,体会到自己所表现的爱与憎、满意与讨厌的态度,为音乐教学作情感上的铺垫。

如,在上三年级的《老师,您早》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先用熟悉的乐曲《放学歌》引入,再用背景音乐加上抑扬顿挫的语速、语调、激动的情绪再加以幸福、快乐、期盼的眼神把歌词深情地朗读一遍,学生很快感受到歌词内容里所传达的老师与学生之间那份浓浓的师生情,直接就把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景之中。这样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产生联想,想到自己所尊敬、爱戴的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激发自己对老师强烈的情感,又为最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作了极佳的铺垫。教学后还有一个小花絮,晨读课时学生齐声自发地把这首歌献给了自己最亲爱的老师,教学的成果显而易见。再如欣赏《二泉映月》时,从情感切入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地语速描绘一幅画面:“月光似水,静影沉璧,阿炳独自一人坐在二泉边,晚风吹拂,藤萝摇弋,饱尝人间辛酸的他禁不住拉起二胡,琴声委婉连绵,升腾跌宕,好像他在思索坎坷的人生,又像在与命运抗争……”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让学生进入到阿炳坐在泉水旁悲惨地拉着二胡的情景,就这样通过艺术化的渲染,让学生内心深处受到无穷的艺术美的感染,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实现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理性地从情境中感知音乐。

二、在情感中创造音乐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情感艺术,它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的多,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并不是指科学家、发明者、艺术家等特殊人才的创造力,而是人人都可以具有的,虽然在社会上不一定能获得多高的评价,然而对其本人来讲是创造了新的价值的创造力。特别是儿童的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把握机会运用它来培养、扶植、激发孩子的创造力,那么学生就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才能。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让学生给熟悉的歌曲改变歌词,他们就会非常投入。如教学二年级学生唱《丁丁说他是小画家》时抓住契机,告诉孩子们丁丁是个小马虎虫,让学生模仿歌中的歌词,进一步创造出丁丁还画了哪些奇怪的小动物,通过孩子们的努力,歌词又增添了“画只小猪尖鼻子呀”“画条小鱼没尾巴呀”“画只小猫没胡子呀”“画只小鸡四条腿呀”“画只小鸟没翅膀呀”“画只小羊大耳朵呀”等等,再让学生画画小动物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孩子们唱着自己所编的歌,画着画,别提多开心了。老师再适时地让小朋友根据每种小动物的特点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大家一起做一做,于是,千姿百态的小动物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些方式让孩子们的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在带给孩子无穷乐趣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在学习中要养成踏踏实实、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一位音乐教育的学者曾经说过:“孩子们的创造发明富含自然性、幼稚性、奇怪性和兴奋性,当给孩子一个机会和权利去选择时,他们有一种真正的满足感。通过不断地探索、选择、改善的过程,孩子─艺术家,便有权利去发掘、创作、进步。当然,他们必须从最简单的音乐元素开始。”他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显现出了优势,例如,让孩子把对音乐的理解编成故事,就是他们所能做到的并且喜欢的一种形式。

总之,音乐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唱曲子,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领悟、表现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应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在音乐氛围中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篇10:小学音乐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渴望,现成立卓海小学音乐兴趣小组,以合唱训练、乐器使用为主。

一、兴趣小组成员:

成立百人合唱团,分别从三至六年级学生中选拔。

二、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星期三下午最后一节课

三、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四、活动项目:

合唱训练、器乐演奏(架子鼓、电子琴、二胡,小号,腰鼓,军鼓,竖笛)

五、指导教师:

葛崇友、鲍中前、徐淑、汤瑞光、陈飞艳、任云峰、王荣生、任义。

六、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七、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附:所需用具:

篇11:小学班级音乐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开展班级音乐会不但能充分激发全体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的热爱,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促进孩子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使他们克服他们胆小、害羞的缺点,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成就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本人初步制定了一个 “二年级班级音乐会”活动方案:

二、活动组织形式。

(1)小组推荐式:由每一组推荐一人或多人上台表演。

(2)毛遂自荐式:学生举手,教师随机提名学生上台表演。

二、活动要求:

1、制定活动主题,根据主题“我的音乐网页”设计活动内容。

2、要求全班人人参与,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选内容、自选表演形式、自选时间排练等,教师可根据活动情况作适当指导。

3、“班级音乐会”将在每学期末进行,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表现来评定学生的音乐考核成绩。

三、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四、活动内容:

1、节目范围:自选或改编本学期教材内容,也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或内容。

2、节目形式:根据学生喜好和个人情况自定,可以歌表演、集体舞、唱游、小合唱等形式。

3、节目人数:根据节目需要自由搭配,每人准备节目一个或一个以上。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在开学初颁发“班级音乐会”活动方案,提前布置任务。在学生排练过程和音乐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并为学生的排练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帮助,做好学生间的组织协调工作。

2、推选主持人1—4名。主持人除负责节目主持外,还要负责统计节目的数量、内容等(教师指导)。

3、演出时邀请班主任、科任老师以及学生代表观看音乐会的演出并进行评比。

六、总结、评价:

“班级音乐会”最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励学生能大胆自信地在舞台上表演,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学生积极参与、逐渐体验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在音乐的技能、技巧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体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采用“等级制”评价制,由老师及时点评。发现他们的亮点,使学生的个性闪现光彩。关注不乐意表演不积极的原因,以后改进。凡是参与的孩子,要鼓励帮助他们在音乐会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要使成功的喜悦伴随着孩子们的学习始终,让孩子们在下一次的班级音乐会中有更出色更自信的表演。

通过这次音乐会,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课的内涵,他们对自己无形中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另外,孩子们在排练时的接触密切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有了升华。通过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在同伴和老师面前充分的展现了他们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实践能力,这是一次很好的考验、锻炼。音乐会也使原来平时紧张的学习有了一股活力,使校园文化充满艺术的气息。

七、反思:

我觉得“班级音乐会”从提出——准备——举行的全过程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充当组织者与实施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把活动主权交与学生,将音乐会内容渗入日常课堂教学,用设问、鼓励等方法吸引欣赏注意,引导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另外,孩子们在排练时的接触密切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有了磨练。当然开展“班级音乐会”的过程我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有的学生不积极不主动,缺乏自信等,影响了音乐会的效果。要开展并普及音乐会,并把音乐会办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将继续努力,继续推广“班级音乐会”,给孩子们一个阳光舞台,给孩子们更多的快乐的课堂!

芳 茹

2012.12.17篇二:界上小学五年级班级音乐会活动方案

界上小学五年级班级音乐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班级音乐会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促进孩子们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增强他们的兴趣,师生的情感也得以进一步沟通,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让孩子们真正拥有自己的“小舞台”。

而在农村开展班级音乐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还

能丰富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实践素质教育,也是学生间相互展示、相

互评价的一种途径,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实

践。

二、活动地点:

界上小学五年级教室

三、参加人员:

1、五年级全体学生

2、音乐科任老师

四、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先在五年级试点实施班级音乐会,然后陆续在各年级展开,最

后挑选出各班组织得比较好的节目开展综合性音乐会向家长代表及

本校全体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价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各年级开展音乐会的能力。

(二)拟定活动方案 1 .活动组织形式

主持人报幕式:主持人按节目单顺序依次报幕,学生按顺序表演。2 .活动要求:

要求人人参与,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选内容、自选表演形式、自选合作伙伴、自选节目负责人、自选时间排练、自选节目主持人和学生评委。一切由学生自主筹备。3 .活动内容:

(1)节目范围:自选本学期教材内容,也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本外的歌曲或表演形式,要求是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展现小学生素质的节目。

(2)节目形式:包括唱歌、舞蹈、小品、相声等。

(3)节目人数:根据节目需要自由搭配,形式和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自愿报名,节目单由音乐课代表、音乐会策划小组统筹完成。

(4)节目要利用课间十分钟、课余、周末等时间积极进行排练。4 .活动安排:

(1)教师方面:颁发本“班级音乐会”活动方案,放手学生,只在学生排练过程中和音乐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并为学生的排练提供帮助,做好学生间的组织协调工作。(2)学生方面:

a、从本班民主推举出优秀口才表演者,一男一女,作为本次

音乐会主持人。主持人除负责节目主持外,还要负责统计

本班节目的数量、内容等等。

b、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共同合作,做好

设计节目单、布置音乐会会场等音乐会策划工作。

(三)开展“班级音乐会”

制定了活动方案,然后就是首先在五年级试点开展班级音乐会,孩子们拥有了自己的小舞台,老师对所有具有闪光点的学生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和表彰。虽有一些小问题,但整体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

五、活动反思与总结:

通过开展班级音乐会,学生进行了锻炼和交流,老师对音乐会进行了表彰总结,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会的认识和喜爱。从开展过程来看,我们班的小小音乐会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主持人忘台词,有

些同学在演唱时跑调、节奏没有跟上、表情不够自然,舞蹈不够整齐,音响控制不够好,节目时间不够紧凑等等。

虽然我们的音乐会存在着这些缺陷,有很多的不完美,但这才真实体现了孩子们的水平,体现了他们最认真、最团结的一面,虽然今天的尝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这堂音乐会记载了孩子们共同努力的成长记忆。

通过这次音乐会,学生更深地了解了音乐课的内涵,他们在无形中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另外,孩子们在排练时的互相的接触更密切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有了提升。通过音乐会的形式,学生在老师、家长们面前充分地展现了他们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实践能力,这是一次很好的考验、锻炼的机会。音乐会也使原来平时紧张的学习有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我们的校园充满了艺术的气息。篇三:班级音乐会活动方案

班级音乐会活动方案

——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的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喜爱音乐活动和乐于参与表现。以此来促进音乐的教学工作。

活动的意义:一是通过本次活动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音乐表现环境和空间。促进他们的参与活动的兴趣。二是让学生从小就有环保意识。三是师生家长三者关系也会有进一步的升华稳固。同学们之间也有助于团结。

地点:在本校的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二年级的学生与家长会的成员和校领导等。

活动要求:

1、学生自己布置板面营造气氛。但要找一些与环保有关的内容去布置板面。

2、要求人人参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选表演内容,表演形式,自己找合作伙伴,但要与环保有关的歌曲和环保有关的音乐故事等。(每班一个集体节目两个个人节目)。

3、主持人由一位老师和一名男生学生和一名女生学生一起担当。

活动时间:11月第一个周五下午1:30——3:00 活动过程:

1、由一主持人做开场白。(讲一些有关环保的内容)

2、请领导致词。

3、节目正式开始。(独唱、小组唱、表演唱、齐唱、大合唱、对唱、小品、相声、诗歌朗诵、电子琴演奏、故事表演。)

上一篇:农行--工作收入证明下一篇:2018年人力资源师考试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