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培训讲稿

2024-04-16

小学音乐学科培训讲稿(精选6篇)

篇1:小学音乐学科培训讲稿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音乐学科校本培训讲稿

主讲人:***

一、PPT 课件的使用与制作、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

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上教学基本功的合理利用,让我的音乐课充满了快乐和兴趣,但有时又过分追求课件的“外在美”,课件花里胡哨的,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失去了教具辅助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过于重视演示过程,传授知识,忽视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

二、设计课堂要把握的“三个基本点”、“两个关键”、“一个核心”是什么?

设计课堂要把握“三个基本点”,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以教学为本;

“两个关键”,提出好的问题,设计自然的过程; “一个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建立学习组织遵循的原则和策略是什么?。(1)同趣原则。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意愿把具有共同志趣和爱好的学生组建为一个学习组织,如器乐小组、歌唱小组、舞蹈小组、表演小组等。这种组建方式能够保证同组学生间的研究兴趣的一致性。

(2)同题原则。根据同一研究课题,由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而形成自由组合型学习组织,充分赋予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择伴、自主探究等权利,让学生在知识互补、智慧碰撞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发展。

(3)异质原则。每个合作小组的成员要尽量具备异质性,即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个性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以期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建立学习组织的策略:

(1)使用 U 型座位。改变音乐教室的空间形态,由原来的秧田式座位变成 U 型座位,创造一个宽松、愉悦、平等的学习氛围,便于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

(2)建立“组织机构”并且明确分工。每一个学习组织内要推选一名有责任心的学生任组长,组长负责学习组织内的任务分配工作。在合作学习中,之所以有一些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主要是因为他们感觉不到自己对小组有什么价值。如果组长或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给每个组员分配适当的角色,如记录员、汇报员、表演人员等,这样,既有了明确的角色分工,又强化了个体责任,不仅使小组成员互相依赖,也使得每一个个体意识到自己对小组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3)建立规章制度。建立学习组织应创建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小组应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让小组长有责有权。小组长除对全组方方面面的工作负责外,还应有权对全组成员进行约束,并有权对违纪者进行处理,对落后者进行帮扶激励,对表现活跃、发言积极或展示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多为荣誉性的)。当然,小组长也要把自己臵于全组成员的监督之下。全组成员都要自觉遵守组章组规,都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越规。

(4)培育团队精神。教师要以激励性的小组评价为途径,培育学习组织的团队精神。要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十分珍视和悉心维护组织的集体荣誉,使组织内同学之间的关系亲切、融洽、和谐,形成“组损我损”“组荣我荣”的共识和观念。

(5)引发组间良性竞争。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努力营造组内合作、组间良性竞争的局面,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和有序竞争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张扬个性,完善自我。

(6)引导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彻底改变我国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寒窗苦读,至少整整十二年不幸福”的状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为此,在建立学习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手脑“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课堂的真正的主人。

(7)完善教师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引导学习组织健康成长。教师对学习组织的评价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个人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二是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包括组内、组间合作情况等;三是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包括过程和结果。评价时,要注意拓展学生思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作多元的、开放的、积极的 , 而非单一的、封闭的、消极的评价。

(8)加强指导协调。建立学习组织,教师指导是关键。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组织里学生之间闹矛盾的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最常见的矛盾有以下两种。第一,“都是他一个人做的,我们没有做”。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抢先把自己的想法或答案说出来,这样思维相对迟缓的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时间长了,有些学生就有意或无意地把自己臵身于小组之外,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间非常普遍。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要求小组长和活动监督员发挥作用,给那些思维相对迟缓的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以达到小组内所有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第二,“他从来不与我们一起合作”。在巡视小组活动时,我们还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某同学或是站在那儿看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讨论,自己一言不发,或是只顾自己,不愿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分享。对于前者,我们要求小组长在分配任务时,要尽量让人人动手,有组员不会做时再相帮,但绝对不能完全代替他,要让他享受到集体研究的快乐。对于后者,教师可以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及时帮助他们消除障碍。因此,教师一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调节好各个学习组织间、小组成员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学习组织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

四、如何认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音乐课在其中承担怎样的角色与任务?

(1)达成音乐教学“塑人”的目的。(2)发挥学习动力系统的作用。

音乐课在其中承担的角色与任务十分重要:我们都知道,音乐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因此,以美育为基本目的的音乐学科在教学理念、教育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都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新课程倡导“淡化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教学中机械枯燥的训练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审美体验,而以情感人,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表现的内容就是情感,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影响学生终生,帮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因此,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另外,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增强了自信心,在与他人合作中培养了协作精神,在探索活动中锻炼了毅力。可以说音乐教育的全过程都始终贯穿着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通过音乐教育,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

五、在音乐课堂中追溯学生生活与经验的现实意义何在?(1)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他本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同伴也是一种资源,同伴可以从他那里获得知识和经验,丰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这对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有着重大的意义。

(2)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增长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意义的理解,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如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大扫除的生活体验,因此情形 1 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模仿大扫除中的各种角色,来解决教学难点,轻松地学会了歌曲中较难的节奏。

(4)提升学生的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谈自己与家庭、社会、自然各方面的接触,甚至是冲突、调整等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社会、自然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篇2:小学音乐学科培训讲稿

池村小学:黄旭娟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6天的学习时间就接近尾声了,在这几天学习的时间里,感慨颇多,获益匪浅,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因为工作的地方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教学,因此,学校领导安排了我任全校的音乐学科,我自己也爱好音乐,此次,培训就来到这里与各位音乐专职教师一起学习。

音乐,是一剂净化心灵的良药。我一直以来喜欢音乐的目的就是因为它可以除去我们内心的烦闷与杂质,也因为欣赏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前三天由田景华老师给我们辅导,说实话,他那么大年纪又因为是暑天还这么辛苦的替我们道真的老师做辅导,非常辛苦!感谢您,田老师为我们道真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这里我们练习了简单的唱法,在唱的时候怎样呼吸,以此达到气流的平稳、强弱、感情动人,练习了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如何进行指挥?指挥分强拍、次强拍、弱拍,关键是要有力度,在学习指挥的这一节,我们三番五次的加强练习,于是手臂感觉有些酸软,田老师说:那样才有效果。学习了和声唱,用简单的“啦啦啦”来练习了四个声部和声唱法。弹奏的基本伴奏与简单的歌曲,在他辛苦的指导下我们非专业的音乐老师掌握了基本功,专业的音乐老师却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扎实。

接下来的这几天由遵义县二小的田应科老师给我们做了辅导,从他的上课模式,我体会到了他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年轻音乐教师,他利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背景与简介,而音乐教育系成立于2009年,从这时起中国的音乐迈向一个新台阶,介绍了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建的视唱练耳体系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是歌唱教学,歌唱教学的五项基本工具:①唱名法;②手势;③节奏名;④符干字母谱;⑤音叉的使用,柯达伊的教学理念是利用便捷的方法---歌唱,来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田老师的辅导给我们每个学员带来了开心,尤其是在用手势来展现1234567ⅰ简谱时,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非常新奇有趣,这也增强了我们对音乐的爱好,我想每个学员这次回到战线上也一定将这手势教给那些孩子们,而他们也一定和我们一样易于接受,看得出田老师的废了苦心,他将一些有趣容易记住的儿歌教给我们,并且指导我们该怎么唱?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唱?唱出来的感情属于什么样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促使我们严格自己,只有严格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更新大脑,不断进步,才能给予孩子的“活水源”。

这次学习可以说又一次让自己的大脑充电,更新了知识,丰富了自己。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被安排的最后排由于视力不好,没能跟着辅导老师思路去走,没能竭尽全力的学习到更多的教学方法,音乐是人类的另一个灵魂,热爱音乐就是热爱生活,如果能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一生,我愿意用良好的心态和孩子们分享音乐一生。感谢两位田老师的辛苦和坚持,为我们道真的学员更新充电,灌入甘泉。

篇3:浅谈如何进行小学音乐学科教学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 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

由此可以看出,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放松和快乐的。打个比方来说, 当我们高兴欢愉的时候, 会想要放声歌唱, 会一面唱着歌, 一面手舞足蹈地跳舞;当我们非常颓废抑郁时, 听一首优美的舒缓的歌曲, 烦恼和痛苦就会减轻很多甚至消失不见。人们在步入婚姻殿堂时需要音乐、在送离亲人时需要音乐, 在相聚时需要音乐, 在分别时需要音乐……

音乐承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也带领着人们放松、快乐。所以说, 我们是离不开音乐的, 我们要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那么, 小学生要怎样有效地、正确地学习小学音乐这一学科呢?关于这个问题, 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这一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也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的关键,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强化剂, 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过程中, 一定要有学习的兴趣, 要学会享受音乐。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小学音乐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美。其实, 音乐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 音乐的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 所以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想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兴趣, 首先就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本身的美。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 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 一边学习, 一边体会音乐的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挖掘音乐中所蕴含的美, 可以跟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悟, 激起学生的共鸣。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 学生才会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提升自己的魅力。小学生年龄尚小, 在很多方面都不是很成熟, 正因为这样, 所以有着很强的亲师性。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提高自己的技能,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音乐, 精通音乐, 享受音乐, 这样, 在教学的过程中, 才能吸引小学生, 才能激发小学生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歌声或者琴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让学生觉得音乐原来是这样的美妙。

3.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性作用, 直观形象地给学生展现音乐这一学科的魅力, 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丰富知识, 增强技能, 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这一学科的兴趣。

4.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兴趣。小学生是非常好动的, 表现欲和荣誉感也是非常强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 比如, 在课堂上多和学生互动, 多让学生哼哼唱唱。教师也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表演, 和歌唱比赛等, 还可以让小学生根据歌曲里编排动作等等。这些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的, 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这就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在比赛结束后, 教师要给予总结和点评, 要多鼓励, 少批评,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这样, 能够满足学生的荣誉感, 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

总之, 在音乐教学中,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有很多种的, 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心理, 还要多和别人交流, 多向别人学习, 采取新颖的、多变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这一学科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 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的教学中, 都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 在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教学中也并不例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死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要把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方法, 才能自己独立的去学习。

篇4:小学音乐学科培训讲稿

关键词:国培计划 音乐学科 培训内容

一、引言

培训内容是培训过程中与教学双方即授课教师和参训学员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培训目标达成的素材及信息。“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农村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是国家级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活动的载体,既是对授课教师“教什么”的规范,又是对参训学员“学什么”的规范,是影响“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目标达成、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存在的问题

“国培计划”作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培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实施对于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基础音乐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基础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并且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培训内容方面仍存在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培训内容较少考虑到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相脱节,难以解决参训教师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第一,培训内容未考虑到参训学员培训需求的差异性与多元化。“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的参训教师一般来自全省不同的城市与地区,他们在教龄、职称、学历、教学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作为音乐教师还存在专业特长的多元化,有的教师擅长声乐、有的教师擅长舞蹈,还有的教师擅长钢琴或笛子、琵琶、二胡、长笛等不同的乐器,学员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就使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存在差异性与多元化,但是培训单位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并没有认真对参训学员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是选择了“一刀切”,为培训需求不同的参训教师安排了相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导致在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差异性与多元化的培训需求不能通过培训内容的学习得到满足。

第二,培训内容忽视农村音乐教育教学的需求。以湖南省“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为例,参训学员由最初的“农村骨干音乐教师”到2015年面向广大“乡村音乐教师”,文件中明确指出“乡村教师指县城(不含城关镇和街道办事处)以下的农村学校教师”,由此可见“国培计划”正在逐步的惠及更广大的农村音乐教师。培训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应该取决于培训对象的特点,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必须基于对农村音乐教育教学现状了解的基础上,真正满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但是,“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大多忽视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特质,缺乏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材、教师需求的研究和把握,脱离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导致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参训主体的实际需求,难以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培训内容面面俱到但特色不足。首先,在内容安排上学科特色不足。目前“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多样,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来安排教学内容,但却未能真正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接轨,没有凸显音乐学科特色。如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以理论为主,未能体现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演唱、演奏、创编、舞蹈等专业技能,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园文艺活动策划能力等培训内容没有得到重视。其次,在内容安排上未能体现地方特色。每一个省、市、地区都有丰厚的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目前“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大多千篇一律,未能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课程或者引导参训教师了解、学习、开发利用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培训内容。

三、优化“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的方法

面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大变革,对旨在发挥“引领示范、雪中送炭”和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改革作用的“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与设置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优化,以保证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与前瞻性。

1.做好培训调研分析,了解培训对象及需求

“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师教育活动,全面、真实了解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是优化“国培计划”音乐学科培训内容的前提与基础。培训前,培训单位应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实地走访,或利用QQ群、微信群、论坛、网站等平台对所有参训教师进行多样化调查,了解参训音乐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对培训内容安排的意见与建议等。培训单位通过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参训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参训教师的共同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参训音乐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结果,设计培训方案并对培训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进行修改、完善,尽可能满足参训教师的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单位要通过座谈会、观察、询问等方式,随时与参训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培训的满意度,并根据参训教师的反馈信息及时对培训内容进行相应的完善与调整。在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应通过远程指导、信函跟踪指导、到校实地指导等方式,加强对参训教师的训后跟踪指导,对参训学员在实际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为以后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依据。

2.以教师需求为依据,加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音乐学科参训教师在“国培计划”培训过程中以成人的身份完成培训学习,他们学习目标明确,一般都是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希望培训内容与自身的音乐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并且能够即学即用,有效解决在实际音乐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提供帮助与指导。大多数参训的音乐教师希望通过“国培计划”的培训了解提升个人师德师风与艺术修养的方法与途径;希望通过培训更为科学全面的理解音乐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加深对新教材的认识,了解音乐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希望通过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应用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课堂教学设计与新课程教学能力、开展学校艺术实践活动的水平;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等。因此。培训单位在安排培训内容时应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参训教师需求为依据,以问题解决为重点,选择参训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心存困惑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让参训教师从培训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3.凸显音乐学科特点,注重培训内容的实践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响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具有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胜任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水平。针对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对音乐教师的要求,培训学校应加强参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实践性特色。通过培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创编、校园文艺活动策划、信息技术应用等实践能力,促进中西部乡村初中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安排情景创设教学艺术、课堂问题设计艺术、导课的教学艺术、简易MIDI制作方法、音乐课件的制作与方法、音乐教学过程设计、“影子”实践汇报课交流与反思等实践教学内容,使参训教师创新音乐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解决能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提高参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培训学校应设置钢琴即兴伴奏基础、合唱指挥基础、声乐训练与教学、课堂器乐训练与教学、音乐基础训练与教学、校园舞蹈编排、班级合唱比赛的组织与策划、校园艺术节班级演出的节目策划与组织、小型音乐剧编排等培训内容。

4.着眼教师职业发展,强调培训内容的前瞻性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音乐教师已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而是音乐课程的设计者、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音乐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学生音乐学习的促进者。面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国培计划”音乐学科的培训内容,不仅应该关注参训教师的现实需求,更应该着眼未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适应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适应中小学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作为培训单位,既要从宏观上及时准确把握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又要在微观上预测音乐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安排设置有利于音乐教师职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培训内容,帮助参训教师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发展最新动态、趋势,掌握音乐学科前沿知识和技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新发展。如设置现代音乐教育理论研读、国内外音乐教学改革动态与趋势、文化的前沿知识与发展趋势、新课程观下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势、有效运用网络课程资源提升获取资源的能力、利用社会资源服务音乐课堂等培训内容。

参考文献:

[1]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倩倩.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赵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以“国培计划”为例[D].西南大学,2013.

[4]张慧春.有效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以音乐骨干教师培训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3(4):16-17.

[5]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2):77-78.

篇5:小学音乐学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趣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和措施,诱导和引导学生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

1、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生进音乐教室时,根据需要适当播放音乐,同时通过课件展示“音乐课堂”等图片,使学生受到了音乐的启迪。墙上写上了音乐家的名言,几句话加上洁净的室内外环境和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用具,使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进行音乐活动无疑使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受到了陶冶产生了兴趣。

2、注重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始是很重要的,开头开的好,学生有兴趣了,对整堂课的授课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顺利进行。导入新课时,教师的神态和手势、眼神等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微笑进课堂,态度和蔼可亲,师生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孩子们在毫无压抑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

1、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

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2、美妙的歌声陶冶人的情操、规范约否人的言行。

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三、音乐教学突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的智力、创造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一些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并设计一些利于学生想学。想创造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创编节奏上,我先拍出两小节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其第一小节节奏并在第二小节创编节奏,要求节奏不能重复,做节奏问答游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拍节奏边创编短句,如苹果大苹果、我们去公园,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对今后学生创造歌词及旋律做好了铺垫。

四、应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完一首新歌时,我常常让学生上台个别演唱、小组开火车唱等不同方式演唱来巩固歌曲,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演唱之后,让个别学生进行评价,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评出〝优秀小歌手〞和一位〝最佳评委〞。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判断力、音乐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五、幽默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在引导兴趣的基础上随着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识而激发起来的兴趣。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身体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在逐渐改变,往往难以预料,具有反抗精神,自尊心也特别强,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此时幽默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篇6:小学音乐学科培训讲稿

主讲:白龙小学

严靖

2011年9月9日

各位老师:

这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如何理性认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说的是理性认识。这是解决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老师们从思想上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而只是出于完成任务式的、被动地进行所谓渗透教育,那决不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理性认识,要求我们不只是凭一时的冲动、一时的激情去工作,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思想,真正把渗透教育化作一种自觉、一种潜意识。唯有如此,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才能彻底、才能深刻、才能可持续。理性认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我想可以从许多角度、许多层面去看,但有三个方面我认为更重要、更直接:一是从青少年犯罪现状看;二是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中去看;三是从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去看。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如何?有这样几组数据可以看出:(1)最新摸底排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2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而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

为”的青少年115万,“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25万,在7-15岁之间的有9万。全国25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每11人中就有1人属于闲散青少年;每25名闲散青少年中,有1人有过不良行为。

(2)全国自1988年以来,14-18周岁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占青少年犯罪率的52%。

(3)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总数在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以上。

老师们:这些数据可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字,可以说,每个数据都是沉甸甸的,它直接拷问着我们的教育,拷问着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心。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那是针对89**说的。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再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这个失误是否得到有效弥补?答案看来还难下。近年来发生在我省的瓮安“6.28”事件、贵阳某中学“9.27”事件、黔南贵定某中学“9.17”事件等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事实。

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看,一是低龄化;二是在校学生集体犯罪增多;三是暴力抢劫犯罪多;四是作案方式成人化;五是作案手段凶残,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等。究竟是一些什么原因促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

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也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在个别青少年中的集中反映,其犯罪是主观因素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因素

相结合所造成的,概括来讲:

有青少年自身身体和心理原因。(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人一生的危机时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过渡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尚未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缺乏必要的是非辨别力,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极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对道德、法律认识愚昧无知,是非善恶不清,混淆黑白,一旦缺乏正确、及时的引导,就会陷入犯罪的泥潭。此外,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心理发育未得到相应的引导,存在强烈的自我注意感,盲目自信,缺乏社会经验,而且逆反心理极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遭受挫折或者某些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本能的产生愤恨、仇视反叛心理,情绪易波动,且又难以自我控制,甚至一件小事也容易使他们产生激情,稍有诱发原因,就会触之即发,产生突发性犯罪。)

有不良家庭和畸形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第一,家庭构成残缺不全,父母离异削弱了家庭对孩子的监护能力,致使疏管的孩子,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搅在一起,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二,父母都在,但家庭不和睦,疏于对孩子的品质培养,受家庭氛围和不良习惯影响,造成孩子不健康心理,在社会不良诱因面前,极易犯罪;第三,一些事业型、生意型家庭,父母只顾自己的事情,对孩子只管吃、穿、用,只知道花钱,对其思想学习教育漫不经心,听之任之,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和监护,使孩子处于“疯长”状态,一旦在社会上

学坏,很快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第四,有些父母尽管加强了对孩子的教育,但采取方式、方法不当,有的对孩子过分溺爱,不讲原则,只要孩子提出要求,便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一味偏袒,这样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霸道性格,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心理缺乏承受力,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走上邪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高标准、严要求,态度苛刻,求全责备。这样过于严厉,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事事都和家长对着干,最终导致走上歧途。)

有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一,文化市场不正确的导向,当前社会上一方面是大量不良文化的客观存在,宣扬凶杀、暴力、色情等内容的非法音像制品、书籍、报刊杂志随处可见,另一方面是正面宣传教育形式过于枯燥,致使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易被不良文化所吸引,沉湎其中,由于社会不良文化的长期作用,使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产生偏差,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界线逐渐模糊,误认为不良文化表现的内容就是当今的客观现状。同时,也导致青少年心理畸形,使理想信念严重扭曲,价值趋向出现误区,精神生活狭隘、空虚、颓废,寻求感官生理刺激的日渐增多,当其欲望因种种原因无法满足时,遂将低级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作为追求目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第二,一些文化娱乐场所为青少年纠合成不良群体起了中介作用。录像厅、游戏厅、网吧、迪厅的大量涌现,成为一些青少年交往的场所,在这里他们感到彼此看问题的方法接近乃至相同,遂在彼此的感染中,耻辱感、罪恶感下降,彼此产生心里的认同,并在情

投意合中纠合成犯罪团伙。第三,是不良文化中犯罪信息的大量传播,为青少年犯罪提供了模式,他们从中学到了一些犯罪方法和手段,从而实施犯罪。第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金钱万能”、“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腐败等社会不良风气严重污染青少年的心灵,致使一些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社会正常轨道,当其对某种需要不能通过正常途径满足时,就会采取非法的或不理智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教育方面的原因,即学校教育方式失当和教育不到位(不作为)。

面对每个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我们不妨追问一下,我们曾经为他们做过什么?我们是否了解过他的家境、他的遭遇、他的不幸?是否在他最需要关心、关爱和关注的时候给予了应有的帮助?尤其在他们已经开始出现不良端倪的时候,我们及时补救了什么?因学校教育方式失当和教育不到位(不作为)而导致不少问题直至违法犯罪学生的出现,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痛心的原因。多年来,我认为我们的学校在办学、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主,只管教学不管育人,放松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教育,致使一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思想糊涂,甚至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导致在犯罪的青少年中不乏也是学校的学习尖子、三好学生。二是单纯追求升学率,把精力集中在抓分数、抓应考、抓少数学习较好的学生身上,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品德教育,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教育。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失去信心,教育不严、管理松弛,动不动就把学生开除、劝退,过早的把青少年推向社会。这在客观上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失去上进心、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思想,再加上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结伴,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据国家有关统计表明,辍学、失学学生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高发群体,这一点我们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不让学生辍学,决不仅仅是为了“两基”,而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民族的未来负责,也是对我们的事业负责。三是大多数学校也都在讲重视学生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但是没有很好落到实处,没有认真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寻找好的载体、好的方法,对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枯燥的说教,流于形式的“训话”,及实际中的重分数、重成绩、重升学率,造成学生对于“做人”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正确的引导。所以,悲剧总是不断发生。

我们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就是针对这些情况,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目标,以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各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懂得“做人”的人,比让他考100分、取得好成绩却不懂得“做人”要重要得多。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

这就涉及到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问

题。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校是什么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应当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我们理想的教育是什么?30来年的教育生涯与学习经历让我逐渐明晰了这样一些道理。

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这里强调了八个字“未来”、“社会”、“生存”、“发展”。我们要改变过去教育“面向过去”的缺陷,让我们的下一代“面向未来”;我们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们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谈得上发展自己,才谈得上发展社会。教育学家杨东平先生说:事实上,一个成功的教育是这样:让社会像一个生态多样化的自然环境,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小草,各司其职各享其乐,换句话,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做回他自己。我如果补充一点:就是不仅仅是“做回他自己”突出个性与人性,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强调人的社会性)。这就回归到教育与教会学生“做人”的本质上来。法制教育则是最直接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认识到这些,我想,大家对各学科开展渗透法制教育就不会有歧义了。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需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一)与渗透德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

我们倡导在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课课都渗透德育”、“处

处都是育人环境”。其中,“课课都渗透德育”就涵盖了除知识、技能外的所有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包括具体的德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包括今天我们讲的法制教育。当我们在从事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学科渗透其它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都是必要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仍然属于大德育的范围,也属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省教育厅下发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四个字叫“有机适度”,这很准确。因为在学科渗透法制教学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一是为渗透而渗透,生硬嫁接,刻意附加,无中生有;二是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脱离了课堂教学主题;三是片面强调学科与法制联系不多,该渗透而不渗透。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在“有机适度”的基础上,我再加四个字“自然生动”。渗透不“自然”,显得别扭,渗透不“生动”,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渗透都是不成功的。好在省里已编有统一教材,大家在开始阶段,可以参照教材实施,以后,就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开展渗透教学。

(三)与法制学科及社会实践的关系

渗透法制教育只是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既不能取代学校法制专业课程教学,又不能因此弱化学生社会实践中法制教育的内容。我想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师一是要多思考多研究如何发挥学科的优势,把教育教学真正转移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知法、守法和用法品质及能力上来;二是多指导其它学科老师开展渗透教育。其它学科老师反过来要多虚心请教,增加渗透教育的专业性和正确指导性。社会实践是最好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多增加一些法制方面的内容,结合身边人、身边事,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会更好。培养提高学生的法制品质和能力,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三、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我认为,应有如下要求: 一是有意。即要求每个教师都应树立和强化学科渗透的观念和意识。把“学科渗透”的观念牢牢地扎根在心里,化为内心信念,再转化为自觉行动。二是用心。即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对非专业教师,学科渗透是一个新挑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凡事只要我们用心了,效果肯定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对法制知识多吸收一点,对现实生活中的法制现象、法制案例多留意一点,对学科渗透多思考一点,对备用、教学多用心一点,对学科渗透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多反思、多总结一点,我想对我们的学科渗透肯定会有帮助。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学科渗透问题,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对学校有用、对学生有益的如何“做人”的问题。三是给力。即用力实践和探索。给力就是要不遗余力,不怕吃苦和受累,不怕劳心劳力,只要有利于学生“做人”的养成,在所不惜。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是各种新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特别在养成良好

品质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麻烦、更多的意想不到。这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对于教育应有一种执着。“教育必须对生命丰富的、差异的、深刻的内涵作出回应。”执着是生命中最美的东西。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的生命航程中,因教育而赋予了我们许多的亮点和精彩。四是创新。毫无疑问,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创新的意义在于不断适应学校法制教育的新形势、解决学校法制教育的新问题、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并致力于学校法制教育的创新。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自我反思,需要我们有敢于打破传统、置疑一切的勇气。实践反复证明,一所学校的法制教育搞得好、有成效、有特色,都与校长、教师的敢于创新、努力创新不无关系。新形势下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要打开新的局面,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要取得新成效,我认为,必须敢于创新。五是示范。即教师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独一无

二、不可复制。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成为他自己,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其次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作为教师,你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和份量,决定你必须特别注意你的言行举止。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细节、一个字,哪怕是无意的,都可能对你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乃至终身的影响。你的价值存在,就可能包融和体现在学生对你的每一声真诚的问候、每一次深情的关注和会

上一篇:西虹市首富影评下一篇:幼儿园外出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