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一小教研活动周评课稿

2024-04-11

丘北一小教研活动周评课稿(通用6篇)

篇1:丘北一小教研活动周评课稿

丘北一小“有效导学案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周评课稿(数学)

-------高勇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下,为期一周的“有效导学案的使用——教研活动周”课堂教学比拼活动结束了。六位老师上的不同教学内容,各具特色的、精彩的6节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教教师对“导学案的有效使用”及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理解,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走向的把握,给我们不少的启示和借鉴。

一、基本情况

6节优质课是一年级一节,二年级两节,五年级两节,四年级一节。使用的都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6节课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都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共性透视

6节优质课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活动形式,深刻的自主体验,生动的教学情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实效展现在大家面前。突出的亮点是:6位教师都创造性地使用了“导学案”,尝试应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并且6节课都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强化了联系生活,动手实践,讨论探究,及现代技术的整合应用。“在情境中导入,在-1-

活动中认知,在探究中创新,在交流中互补,在反思中升华,在应用中提高”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已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基本做到了“以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以活动的视角处理教材,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以问题的形成和培养为抓手。”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认识不高,过分依赖课件,受课件的牵制,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形成了“为课件而上课”这样一种局面。

2、对新教学模式中“学生学”——“教师教”——“当堂训练”的时间分配不够理想。

3、“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4、教学语言不简练,教师提问不完整,指向不清,口语过多。

5、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牵着学生走,背着学生走”的现象仍然存在。老师提的问题多而细,又是预设好的,少有生成,甚至出现有的老师独霸课堂,自问自答。

6、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学会的知识,或多或少还存在老师包教包讲现象;

评后语:导学案的有效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课堂高效和有效教学的理想目标,这是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的一场教学革命,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不如意,甚至是失败,但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切实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正确树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努力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学习,认真反思,一定会在“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走出一片新天地!

谢谢大家!

2012年10月24日

篇2:丘北一小教研活动周评课稿

教研活动评课稿(数学)

-------高勇

在学校领导的关注、关心和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下,为期三天的以“云程课堂”为阵地,以“三随六定”研修为基准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暨党员先锋示范课”教研活动结束了。六位老师上的不同教学内容,各具特色的、精彩的6节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教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对“云程课堂”的认识和理解,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走向的把握,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和借鉴。

一、基本情况

6节示范课是一年级2节,二年级2节,三年级2节。使用的都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6节课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都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共性透视

6节示范课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活动形式,深刻的自主体验,生动的教学情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实效展现在大家面前。突出的亮点是:6位教师都尝试探究性学习,以教材为依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数学教学,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实际生活数学化。并且6节课都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使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教在学生的认知起点上,摈弃课堂教学的“花哨”,回归数学课堂的本真,教出数学味。

2、加强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表扬要有度,不能滥用,表扬要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

3、课堂上要尽快从“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转变,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扮演好“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

4、加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加强数学阅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5、加强备课,认真设计板书,为培养学生学会归纳学习、整理复习服务。

6、加强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对课堂的掌控和驾驭能力。

篇3:丘北一小教研活动周评课稿

其实,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与其他学习方式既有相通之处, 即共性, 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即个性。产生滥用合作学习的原因, 主要是部分教师缺乏对这一学习方式的理性认识, 缺乏对其基本规律的探索和把握。

合作不仅是团队形成的基础, 还是共同探究的起点。合作学习自上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以来, 发展迅速、实效显著, 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成功的典范之一, 深受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合作学习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凝聚理论和动机理论等, 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中也有“相观而善, 谓之同学”、“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等宝训。对这些基本理论, 我们应有一定的认识, 并自觉地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例如, 有的教师在学生产生积极的互赖意识时组织合作学习, 就是对互赖理论和“相观而善, 谓之同学”的自觉运用。

相对而言, 教学内容的更新, 教师容易把握, 而教学方式的改变, 对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的提出是一种创新, 这是理论层面的创新;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同样是一种创新, 这是实践层面的创新, 这样的创新需要悟性, 需要探索, 对部分教师来说, 甚至还需要从模仿开始。

日前, 昆明高新一小的教师围绕“如何有效组织合作学习”这一专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他们对这一学习方式的理性探索, 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他们对这一学习方式的积极实践, 可供我们借鉴。

金明华 (校长)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它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越来越被老师们接受和认同。但如何把这种理念变为积极的行动, 就需要进一步探索, 还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高新一小以“合作学习”为主题, 开展了深入的校本教研, 活动大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两位老师各执教一节课, 体现“合作学习”;第二阶段是专题讨论、交流。老师们的发言不局限于这两节课, 而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 旨在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现状的研究和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 探索有效性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如怎样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如何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怎么恰当地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如何发挥作用等。相信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艳 (小学一级教师) :在“合作学习”的校本教研活动中, 我执教了一节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此前, 我试教了一次, 先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小棒、手指宽等, 在小组内说一说, 初步感知“1厘米”的长度, 形成“1厘米”的概念。然后运用迁移, 让学生认识“几厘米”, 并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操作时, 要求学生用直尺量物体, 左端要和刻度“0”对齐, 右端指向厘米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随后, 我出示了用一把断尺子测量铅笔长度的画面, 铅笔的左端对准断尺子的厘米刻度3, 右端对准断尺子的厘米刻度8, 让学生判断这种测量方法是否正确。画面刚一出现, 学生间就产生了争议, 有的认为可以这样量, 而大部分同学则认为测量必须是一端对准“0”刻度。我随即请一位思维敏捷的孩子发言, 他很自信地说:“我觉得用这种方法量是可以的。因为可以用厘米刻度3来做测量的起点, 从刻度3到刻度8正好有5个1厘米, 所以铅笔的长就是5厘米。”他的回答令人满意, 我欣喜地点头表示肯定, 随即问:“大家同意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同意!”可是, 学生的课后练习反馈告诉我, 并非所有学生都理解可以以任何一个刻度为起点进行测量。这引起我对这一教学环节的反思。于是, 我针对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思维不断被激活, 经验不断在积累。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直接“告诉”有价值得多!所以, 课堂上, 教师不要急着抛出自己的结论, 而要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 这实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谷艳春 (小学高级教师)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呢?结合教学实践, 我认为要把握几种情况。

1.在思维碰撞时进行合作学习。如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当老师呈现所测量的线段始于刻度1, 末端对准刻度6时, 有的学生读出线段长5厘米, 有的则认为是6厘米, 且各持己见, 互不相让。究竟谁是谁非, 必然要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说理与辩论, 才能最终统一观点, 达成共识。此时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2.在知识迁移拓展时开展合作学习。如一位教师执教六年级“圆的认识”练习课, 由基础练习“求圆环面积”逐渐拓展到“已知两相交圆的半径, 求两圆不相交部分的面积之差是多少”, 多数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 也有部分学生感到困惑, 此时如果由教师详细讲解, 可能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于是及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相互探讨和交流, 学生明白了用代数思想及假设法来解题:大圆面积-小圆面积=两圆不相交部分面积的差。

3.在学生学有所获急于表达时组织合作学习。当学生自主探究某一个问题有了一定的结果时, 他们往往会迫切希望表达自己的收获, 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这时应组织合作学习, 让每个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 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例如, 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 我要求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 每个学生都有许多发现: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黑板的表面是长方形、窗户的表面是长方形……此时学生都希望当众表达自己的发现, 这时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4.在实验操作时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 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 有的学习任务靠个人的智慧和行动是难以完成的, 这就需要集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 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录像中通过学校路口的不同车型的车辆数的统计, 就应鼓励学生寻找合作伙伴来共同完成任务。又如, 一年级“认识钟表”, 在学生学会认读“整时”的时刻后, 老师通常会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拨钟训练, 无论是师说生拨, 或是生生之间的你说我拨, 学生拨钟是否准确, 仅靠老师一人是无法完全看到的, 此时的操作训练就必须进行合作学习, 依靠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来进行判断和纠正, 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何珺 (小学高级教师) :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 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效。教学《船长》一课时, 我紧扣船长在组织自救时下达的四次命令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 践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品质。在学习“第二次命令”这一环节时, 我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师:哈尔威船长面对这样混乱的危机场面, 他特地给奥克勒大副下了一道命令 (大屏幕出示)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 你就开枪打死他。 (学生齐读该句。) 同学们, 你认为船长真的会开枪吗?从第二次命令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哈尔威船长?

我话音刚落, 心急的同学马上说:“会!会!”一部分同学立刻反驳说:“不会!不会!”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在沉思。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我组织小组讨论、交流。下面是一个小组讨论的情况。

生1:我认为船长不会开枪, 他只是想吓唬这些争先恐后逃生的人群。这说明船长非常聪明。

生2:我也认为他不会开枪, 他把乘客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还会枪杀乘客吗?

生3:我认为哈尔威船长如果看到有不守纪律的人, 他一定会开枪的。

生4:我也认为哈尔威船长只是用开枪吓唬乘客, 事实也说明他这一招还真管用, 乘客都乖乖地听话了, 最后也都得救了。

生5:但是, 如果人们只顾逃生, 而漠视船长下达的第一个命令, 我认为他还是会对不听劝告的人开枪的。

生6:船长的这道命令是为了维持当时船上的秩序, 如果不这样做, 一船的人都会丧生的, 这体现了船长的镇定自若, 聪明机智。

生7:其实乘客不是被枪吓着的。书上明明写道:“大家立刻不做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 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这句话其实是人们被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震撼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充分交流,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对船长形象的认识更加清晰。从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 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 放在学生易混淆处, 难度要适宜, 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黄芳 (小学高级教师) :合作学习的时机不仅缘于教师在课前的预设, 课堂上的生成常常可以成为合作学习的良机。

我在执教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到梅花山》时, 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朴实无华的梅花, 为什么在作者看来是晶莹透亮的呢?”这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面对全班几十双充满期待的眼神, 我忽然想到, 何不让学生们分成小组, 合作讨论呢?我就此安排了合作学习, 经过一番争辩, 各个合作小组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学生甲组:“早春, 梅花上的积雪还没融化, 所以梅花看起来是晶莹透亮的。”

学生乙组:“清晨, 梅花上沾满了露珠, 这时的梅花看起来是晶莹透亮的。”

学生丙组:“太阳的光芒照射在梅花上, 使每一片花瓣看起来是那么光彩动人, 所以梅花是晶莹透亮的。”

学生丁组:“作者来到风景怡人的公园, 此时他的心情是愉快的, 眼前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梅花自然也是晶莹透亮的了。”

我为学生的特殊感悟而高兴, 如果我没有捕捉到这次合作交流的“火候”, 何来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和创新?

◇恰当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谭莉 (小学一级教师)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因此, 合理的分组显得尤为重要。年级不同, 小组规模、组员构成及任务分配就有差别。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较低, 往往是想到的不一定能全面地表述出来, 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较有限。合作学习就应先从同桌合作入手, 抓住教材提供的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说说、写写、画画、做做、玩玩, 创设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学生积累了一些合作交流的经验后 (可以从二年级开始) , 再把学生按4~6人分为相对固定的小组加以培养。分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组内异质, 就是要正视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这一客观事实, 将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编为一组, 充分发挥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的作用。组间同质, 就是要考虑组与组之间的整体素质应相对均衡, 这样,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能反映多元理解, 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詹蕊 (小学一级教师) :如果小组成员需要有效合作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他们必须具有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通常, 课堂教学中3~6人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 如果小组人数过多, 会产生新的制约因素, 如喜欢说话的同学可能过多占用小组交流的时间, 使其他成员难以互动。在“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中, 杨老师将合作小组的成员定为6人, 保证了每位同学发言和倾听的机会。一个成功合作的小组, 应该是组内不同类型角色合理搭配的小组, 如性别、性格不同, 学习成绩有差别, 表达能力不一致等。而组与组之间, 应该大体相当, 让每个组都能充分展示不同的理解。

我观察到, 在“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合作学习中, 杨老师将6名男女生组合为一个学习小组, 在探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不是一定要从0刻度开始”这个问题时, 合作学习反映了小组成员的差别。一位女生认为:“要从0刻度开始测量, 刚才的几次测量不都是这样的吗?”一位男生大声说:“不一定啊, 我可以这样量, 你们过来看嘛!”其余的几个同学都凑了上去, 听取两人的辩论, 参与思考、分析, 最终达成共识:也可以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

王翼 (小学一级教师) :我以作文教学为例来谈。习作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劳动过程, 学生作文的批改与评价, 不仅涉及学生个体, 还涉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在评改作文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考虑到作文基础、男女生搭配、工作协调能力等因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至5人, 不设组长, 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每个小组每次批改2~4篇作文。小组成员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批改的初评任务。教师提出批阅要求: (1) 各组成员在初阅作文时, 用红笔画出错别字。 (2) 小组成员传阅后, 讨论文中问题, 适当旁批。 (3) 讨论确定作文等级, 撰写作文总评语 (由中心发言人执笔) 。 (4) 总评语要围绕讲评的重点来评价。 (5) 总评语用语要委婉、公正、恰当。先说优点, 后说不足。 (6) 在讲评重点的基础上, 总评语还可以就文章的特色及其他方面作评价。 (7) 提倡有创新意义的评价。 (8) 总评语写完后, 在评语的右下方写上“××小组阅”, 另起一行, 在其下方写上日期。 (9) 作文讲评课上, 中心发言人汇报初评情况。 (视时间情况, 抽查进行。)

我总结了“小组合作评改作文”的三种形式。 (1) 先评后改:先选择典型例子, 集中讲评, 然后分组批改。 (2) 先改后评:先分组批改, 小组推荐佳作, 然后集中讲评。 (3) 在改中评:将集中讲评放到小组的评改过程中同步进行。

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反思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 还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 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

林玫 (小学一级教师)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讨论、相互交流这种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没有“问题”, 无所谓讨论和交流。但是, “问题”过大、过深, 学生无话可说;“问题”太浅, 学生不感兴趣。因此, “问题”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这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首先, 合作学习的问题既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多元理解, 又要注重正确导向的引领。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 我提出一个问题:王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意是通过了解王母是一个冷酷、残忍、无情的人, 让学生体会牛郎与织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想到第一个学生答道:“我认为王母是一个严厉执法的人, 因为织女私下凡间并与牛郎结婚生子是违反天条的, 王母抓织女是严格执法的表现。”这一见解激起学生热烈的争论, 我趁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持反对意见的小组很快找到牛郎是个从小受尽磨难、心地善良的人, 而织女是个没有自由、勤劳、善良的人, 他们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王母却剥夺了他们的这一权利。这一环节较好地处理了多元理解与正确导向的关系。

其次,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是探索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作出某种有价值的预测和发现,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船长》一课中当获救的人们回头望去, 看到哈尔威船长和船一起沉入大海, 人们会怎么想?再如, 《爱之链》中乔依醒来后得知老妇人帮助了妻子, 会怎么想, 会怎么做呢?类似这样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 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各自说出判断、推测, 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认识到美好的品质让世界充满爱。

再次,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紧扣教学内容, 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鞋匠的儿子》教学重、难点是体会林肯说的三段话, 了解其含义, 感受林肯高尚的人格。针对这一要求,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林肯的话语中, 你感受到林肯是一位怎样的人?学生自读自悟之后, 再在组内讨论交流, 对林肯的认识就会由点扩展到面, 人物形象也就更加丰满了。

总之, 合作学习可使孩子们在共同探究中, 不知不觉地用自己的方法完成对教学重点、难点的“顿悟”, 这比教师灌输式的“习得”更亲切、自然, 也更深刻。

董婉瑜 (小学一级教师) :有关研究表明, 在数学教学中, 合作学习对于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实践操作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都具有独特功效。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我们必须掌握两个最基本的原则。

一是学习内容应有讨论、思考价值。像“第一天做了5朵红花, 第二天做了3朵红花, 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这样的问题, 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 自己完成, 不必合作讨论。

二是所选择的内容应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有利于学生共同探究。当然, 前提是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 否则合作学习以后也收获不大, 记忆不深。如, 教学“百分数的认识”, 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重难点, 我让学生合作讨论:“小学生的近视率是18%, 怎样理解近视率18%?”经过交流, 学生得出近视率18%就是指100个人中有18个人近视, 并进一步弄清近视率18%就是指近视的学生占所有学生的百分之十八。如果只强调独立思考, 不注重合作学习, 学生会缺乏交流能力;而一味追求合作学习, 忽视学生独立思考, 则会造成好学生“垄断”整个课堂, “学困生”产生依赖思想, 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黄芳 (小学高级教师) :我认为合作学习不限于生生合作讨论交流, 也包括师生合作, 教学相长。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时, 我的板书是这样完成的: (1) 教师根据教学预设, 按由远到近、由声到形的线索完成了以下板书:

(2) 在结课前总结、升华时, 我有意留下空白 (括号中的问号) ,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来完成板书的最后内容。师生经过一番讨论, 括号中出现一串词语:“鬼斧神工、美景怡人、瀑声轰鸣、气宇恢宏、雄伟壮观、令人陶醉”等。这比教师越俎代庖更活泼、更灵动、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时, 我对故事中的部分情节采取排演方式进行教学, 师生是这样合作的: (1) 分配角色:选一位能言善辩的学生扮演“管家”, 其余学生扮演“公仪休”, 教师扮演“子明”。 (2) 师生排演 (类似课本剧) :

(当管家刚把鱼送上时。)

子明 (故意大声地) :“老师, 您最喜欢吃鱼了, 刚才您不是还说, 只要天天有鱼吃, 也就心满意足了。”

(管家一听, 更是千方百计要把鱼送出。)

公仪休 (连连摆手拒绝)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我现在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 医生叮嘱不能吃鱼。我现在一闻到鱼腥味就要呕吐, 大概今后都不能吃鱼了, 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提着鲤鱼下场。)

子明:“老师, 人家送鱼来, 你就收下吧, 这鱼又不值多少钱。”

公仪休:“这鱼虽然不值多少钱, 但人的变质往往就是从这些小地方开始的, ‘千里堤坝毁于蚁穴’, 你难道没听说过吗?”

子明:“老师, 人家送鱼来, 也是好心, 你就这样拒绝了别人, 让人家多没面子。”

公仪休:“为了今后能更好地秉公办事, 我就不能讲人情、顾面子。我相信那些正直的官员也会理解我的。”

子明 (恍然大悟地) :“老师, 我明白您为什么这么做了。”

在师生合作表演中,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故意提出的问题, 其实是根据学情巧妙调整教学流程, 充实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入探讨, 获得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

沈绍琼 (小学高级教师) :我想谈谈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一般来说, 较简单的认知内容, 不必组织合作学习, 对较复杂的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可组织合作学习。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时,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这一问题需要学生仔细琢磨, 从多个角度和更深的层次来思考, 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就比较合适。通过讨论交流, 学生得出多种解释: (1) 因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最烂漫, 所以“儿童多处就是春”; (2) 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活力, 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3) 春天就在儿童身上, 因为儿童就是祖国的春天; (4) 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 在她眼里, 儿童就是春天, 儿童的身上透出春天的活力, 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另外, 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可组织合作学习。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特殊的葬礼》,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答案是多元的: (1) 哀悼的对象特殊 (这次葬礼是为一条大瀑布举行的) ; (2) 主持人很特殊 (这次葬礼是巴西总统莫格雷特亲自主持的) ; (3) 参加人员非常特殊 (来自世界各地, 有专家教授、热爱大自然的人) ; (4) 葬礼意义特殊 (举行这次葬礼不是为了纪念或哀悼某个人的离去, 而是号召人们热爱地球, 保护环境) 。由于这样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 再加上其答案不止一个, 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谈出一两点, 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再有, 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可组织合作学习。如我教学《三袋麦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时发现, 学生对故事中的小猴、小猪、小牛对待土地公公送的一袋麦子的不同做法存在不同看法。我便抓住时机, 拓展学生思维, 让他们大胆练习说话:“同学们, 看来这三个小动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看谁说得最有道理, 推荐一名最棒的同学在班上交流。”令我感到欣喜的是, 孩子们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 并找出各个小动物的优点:小猪的自食其力, 小牛的勤劳节俭, 在说出小猴的聪明、能干之后, 还说出他具有等待的耐心和毅力, 得到的是一种苦尽甘来的收获。有的孩子甚至提出了不同于书上的做法, 即可以把一袋麦子分成三份:一份做成各种食品吃, 一份保存起来, 一份种在地里。大家各抒己见, 异彩纷呈的答案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闪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这一切恰恰得力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思维的碰撞。还有, 大部分学生都想发表意见的教学内容, 可组织合作学习。课堂上老师提出某个问题后, 往往小手如林。这时, 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发言的需要, 便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相互说说, 相互补充, 满足学生倾诉的欲望。如中高年级学生汇报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时, 因为学生预习时所摄取的信息不同, 所以学生都想表达, 就应满足学生需要, 组织小组交流, 再请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这样, 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参与的机会, 又有效地节省了教学时间。

综上所述, 真正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应有思考空间和争论价值, 应是自由开放的、价值多元的。正如皮亚杰所说:“正是同伴由于观点不同导致的讨论, 有可能使学生实现认知重构, 导致认知发展。”

◇小组内明确个人责任◇

赵梦青 (小学高级教师) :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 所以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 更要分工协作, 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小组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根据具体的合作学习内容来分配任务。如学习完《秦兵马俑》一课后, 我让学生合作学习配合本单元课文的专题———走进“世界奇迹”, 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 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由于这次合作学习周期长, 所以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责任更需明确。组长定期轮换, 主要职责是: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分工, 组织全体人员有序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包括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作业组长的职责是:负责搜集资料后的作业检查, 并将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教师, 便于老师在批改以后对各组及同学进行评价。纪律组长负责维持本组纪律, 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有了这样科学的分工, 使各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效果也很好。

赵红雁 (小学高级教师) :在这次校本教研活动中, 我执教的是“三生 (生命、生存、生活) 教育”教材三年级《合作中的快乐》。有意思的是, 教材《合作中的快乐》恰当、充分地体现了“合作学习”这一主题。教材中有一个环节是6人小组合作为一幅图画涂色, 当第一组把涂好色的画交给我贴在黑板上时, 其他组的成员心急如焚, 只见小手在画纸上不停地忙碌着, 有的孩子嘴里还小声喊着:“快点!快点!我们组千万别落后!”有的孩子跺着双脚说:“快把油画棒侧着涂, 否则速度会慢的!”还有同学小声嚷着:“别把手伸到我这里涂, 快涂自己面前的景物!”……看到同伴齐心协力涂好颜色的画被粘贴在黑板上, 孩子们都露出了会心、自信、骄傲的笑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 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培养起来了, 为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展示涂色作品时, 有的小组汇报他们涂得快的原因是组长把距离每个同学最近的景物分给他涂。这说明科学合理的分工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前提。

下一项活动是数小动物。我让学生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数出图中6种小动物的数量, 并填写在答题卡内。当个人数无法完成任务时,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合作, 小组成员各数1种小动物, 这样既轻松又快乐, 还准确。若出现数不清的情况, 可在组内轮换再数, 通过分工合作、集体努力, 达到准确无误。这比老师直接给出答案效果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也会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适时进行评价◇

篇4:潜议英语教研工作中的评课活动

要做好评课,笔者认为需要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评课评什么

评课其实就是把我们观察到的课堂行为及课堂现象。通过翻译及理解、讨论及对话,从而得出其内在的“意蕴”及“意义”。可多数时候我们在评课时都往往只注意到了一堂课的表象,即教师的仪表是否端庄自然,教学时间是否把握是否恰当,板书是否美观等而忽视了评上课的深层含义。在我认为,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去开展评课: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定:全面、具体、适宜制定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导向性。参考指标:

(1)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

(2) 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有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

(3) 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要,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4) 重点突出,指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在时间保证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1) 知识讲授是否准确、科学,准确把握好教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抓住关键。

(2) 组织、处理教材是否精心: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删减和增补,科学安排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授课思路的逻辑性是一个评价的重点。评价指标有:

(1) 看教学思路设计

(2) 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内容实效,答符合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3) 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而教学环节中的时间分配与衔接合理,在微观教学调 控中尤为重要。

4.教学方法和手段,思考

(1)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2) 教学方法是否客观、实效,体现人文性、艺术性、思想性。

(3) 教学方法是否有创造性;

(4) 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是否体现主体活动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释 放;

(5) 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适时、合理、有效。

5.教师教学基本功

(1) 看板书:好的板书,应体现布局合理,言简意赅, 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 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快活、庄重,富有感燃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 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发音准确、清楚、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 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

6.评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1) 看能否培养学生的奇心,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

(2) 看是否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看能否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合作中,形成责任心,懂得分享快乐。

7.评价师生关系

(1) 看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 看课堂教学能否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安全的语言学习环境。

8.评教学效果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主要是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氛围和谐融洽,学生活动活而不乱;其次学生学习兴趣浓郁,思维活跃,学生受益面广,对后续学习充满信心,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都有一定程度的达成,最后是课堂上解决大部分问题,或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9.最后注意:评课过程中,多些欣赏、指导、建议、少指责或讽刺。既评优点,又评缺点。语言描述要客观,有理有据。

二、评课没由谁来参与

在平时的评课中,我们多是采用了由教研组长主持,各听课教师发表自己的听课受,帮执教者找出一些优缺点就算完事了。其实,这样的评课比较肤浅,见解较片面。其实我们的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教研员、教研组长等都可以参与评课,特别是我们应该将学生也列入评课的队伍中来,学生见解也许更有说服力,可大家都没有这样做。

三、做好课堂观察

听课与评课之间并非各不相干,而存在着必然的内部联系。在评课之前,不妨先听取教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以便有个整体的把握。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是否抓基础,重点,强化技能;还有看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主作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

四、评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从理论上看,重在关注教师今天比昨天的进步,明天比今天的超越。

2、从目的上看,以激励为核心,真正地理解教师的疑惑或困难,和教师共同研讨,而不是挑三捡四,监督检查。

3、从评课者身份看,不以管理者的态度出现在教师面前,而是以“教学研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

4、从态度上看,与教师和平共处,多处于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摆正心态,共同商讨。

5、从评课的语言看,以肯定为主,体现出研讨的气氛。

6、从方式上看,先让执教教师谈感受,再从他们的自我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课前说课是一种预设,那么,课后说课是一种反思。

篇5:对外教研活动数学评课稿

在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对外教研活动上的数学评课稿

追求“开放的数学教学”

--从“三个理解”说起

刘东升

陪同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听七年级数学课《不等式》(左起:施俊进、刘东升、李庾南、顾亚男)

0 说在前面

虽然到平潮实验初中现场学习是第一次,但是这里有师兄陆志强校长、研究型教师徐小建兄,还有师兄海南中学施俊进校长,感觉像在家一样,很亲切。今天活动材料上的标题有“对外”两字,这让想起了“开放”。所以我的发言就引郑毓信教授“开放的数学教学”来开场。今天的教研活动是开放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形式是开放的,然而开放需要放开,背后应该是基于章建跃教授说的“三个理解”。

1 关于“三个理解”

章建跃教授指出的三个理解是: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

舒尔曼提出的PCK,本质上是我国教研传统中的三个话题,即“教什么”“教谁”“怎么教”。

在这个理解上开展教学预设,促进课堂生成。今天的课堂都体现了这一追求。

刚刚有老师在评课时提及板书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也可以看成是对教学预设的更高追求。

2 关于读书心得

我们都是李庾南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大家目前都在认真研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我研读的心得是,自学是独立自学,议论是群体议论,引导是相机引导。

我理解,自学在各个环节中都有,议论要注重时机,京剧大师裘盛戎曾说过“拢神”,大意是“京剧演员在唱重要的大段唱之前,先要铺平垫稳,造成一种非唱不可的气氛,然后再开始唱,这样观众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到这段唱上来。我们说的.拢神就是这种意思。”(见《裘韵流芳》京剧演唱会开场录音)我想关于议论也要有这样的追求。引导妙在、难在相机,重在指向八方,我想,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也是这个意思。

3 关于平衡艺术

刚才我的师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海南中学副校长施俊进老师说到“平衡”,并且从很多视角进行了阐释,很受益。比如施兄说今天的课堂是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长课堂,提法很有创见,赏析也很到位。受施兄启发,我也想说两个平衡,在这意义上说,施兄帮助我打开了发言的思路,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吧!

3.1 多了些原题、陈题的简单呈现,少了些精心改编和自然生长

比如今天有个“矩形、菱形与正方形”课堂中,崔老师注意了问题的变式,这很好,但是变式问题仅仅是原题拼凑起来,如果能将变式问题进一步改编和自然生长,效果应该会更好。而另一节关于“不等式”的课堂上,沈老师对不同类型的不等式就做了自然生长和变式,预设得到位。

当然,这个角度的思辨可以迁移到命题研究方向。

3.2 多了些抽象中的归纳概括,少了些形象(案例)中的观察、对话与思辨

追求“互慧共进”(李庾南 语)

数学追求抽象,训练抽象思想。但是帮助初中生理解抽象是困难的,因为抽象后往往要归纳和概括,而概括是很难的,如果能结合具体的案例、情境,再引导学生在这个形象、生动过程中尝试归纳和概括,也许效果要好些。

这个角度的思辨,对于论文写作是有参考价值的。

东升 即兴发言稿整理发布

篇6:丘北一小教研活动周评课稿

《品德与社会》学科评课稿

——柿子镇中心完小魏定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庙坝的周礼权老师和柿子的严洪举老师上的品德与社会课《家人关爱我成长》。下面我就这两节课跟老师们交流一下我的感受。

两节课,采用的是同样的课题,但两个老师紧扣教学目标,设立采用了迥然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我说说周老师的课,周老师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从而全面提升孩子们的道德认知。在课堂上,周老师首先创设巧妙的情境配乐观看一个孩子成长过程的图片,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紧扣主题。接着走进故事屋,这一环节按照带入情境、引导启发,把孩子们带入回忆中,使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亲情氛围,富有感染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再接着是一个活动,把对父母的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爱心卡片上,这一环节蕴含着“爱父母”的情感教育,学生爱父母的良好品德在活动中形成。最后以一首爱的小诗结束课堂,更是让爱得到了升华。另外,周老师的课件、教具、学具制作都很精美,很有创意。

不足:师生互动有点欠缺,启发不够到位。

严老师以其亲切、自然大方的教态,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家人关爱我成长》,本堂课中,严老师对教材的把握非常准确,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深思熟虑、别具匠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严老师顾及了大多数学生,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充满童趣。尤其是古诗《游子吟》配乐欣赏让亲情得到了升华,更能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和付出。

我们说课堂应该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根据其真实体验来引导,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严老师后面设计的拓展延伸的内容就做到了这一点,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篇:买文具教学反思doc下一篇:晋西集团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