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县召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会

2024-04-30

丘北县召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会(精选6篇)

篇1:丘北县召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会

丘北县召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会

【发稿时间:2011-11-15 8:00:25】

【责任编辑:管理员】

【作 者:梁文能】

【主 题 词:】

【稿件来源:丘北县农业局】

【审核发布:管理员】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州会议和文件精神,全面建立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确保丘北县按省要求在2011年12月10日前将草原生态补奖资金兑现到草原承包农户手中。2011年11月7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会,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参会人员有县草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各乡(镇)乡(镇)长、分管农业副乡(镇)长、畜牧站、林业站、财政所负责人、各村民委员会支书或主任,县草补办业务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会议由县政府副县长张帅同志主持,县委副书记秦文波同志作重要讲话。

秦副书记从三个方面对我县草原生态奖补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署:一是要把握现状,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三是要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草原奖励补贴各项工作。

秦副书记强调,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事关全县90449户农户40.75万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全县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县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建立健全机制,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把握政策界限严格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和任务、补助、服务、监督、建档“五到户”的要求,原原本本地把补助政策落实到户。会上秦副书记对各乡(镇)及县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详细的安排,要求各部门一定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强化领导,务必做到领导、组织、工作“三到位”,任务、目标、责任“三落实”,确保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保证在12月10日前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将资金兑补到农户手中。

会后,相关人员对具体项目政策内容、业务操作过程以及如何对表册进行规范填写做了专门的技术培训。增强了各级人员的政策水平及业务素质,为顺利开展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篇2:丘北县召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会

旗长敖日格勒在会上讲话

12月31日,我旗召开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发放工作会议。

旗长敖日格勒、副旗长魏二利出席会议,五个牧区苏木镇主要负责人、旗财政局、旗畜牧局、旗农村信用联社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魏二利主持会议。

会上五个牧区苏木镇主要负责人和财政局、畜牧局、农村信用联社相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奖励资金发放情况。

据了解,2010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在全国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央财政每年将投入134亿元,主要用于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助和牧户生产性补助等。我旗补奖机制总面积为1206.81万亩,其中禁牧补助面积809.78万亩,草畜平衡补助面积397.03万亩。牧民生产资料补贴

2.45万户。禁牧和草畜平衡补奖区域为牧区5个苏木镇98个嘎查。

篇3:丘北县召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会

1 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概况

哈密地区境内有天然草原419.36×104hm2, 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390.06×104hm2, 天然草地种类丰富, 共有8类19个亚类123个草地型。从2007—2010年哈密地区实施的退牧还草项目禁休牧总面积54×104hm2, 其中禁牧23×104hm2、休牧30.4×104hm2。人工草料地建设1.27×104hm2, 其中多年生牧草0.75×104hm2 (包括留茬苜蓿0.55×104hm2) 、一年生牧草0.51×104hm2。哈密地区于2011年6月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根据《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 自治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给哈密地区分配的可利用草原面积指标为315.8×104hm2 (不包括兵团使用草原面积和昌吉州跨区使用草原面积) 。

2 哈密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分析

机制设计理论认为不同的机制内容会带来不同的实施效果。按照作用效果的不同, 机制可分为导向机制、均衡机制和动力机制[3]。

2.1 草原生态保护的导向机制

草原生态保护的导向机制是对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设定, 确定实施方向, 主要对机制中的各参与者行为进行指导性的约束。哈密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草原禁牧68.3×104hm2, 草畜平衡247.5×104hm2, 使全地区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功能得以恢复。通过实施牧草良种补贴、牲畜良种补贴和生产资料补贴等惠牧政策, 加快人工草料地建设和牲畜品种改良步伐, 使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跨越式转变, 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增强, 牧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收入水平稳定提高, 5年后草原生态安全屏障初步建立, 牧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2.2 草原生态保护的均衡机制

草原生态保护的均衡机制以达到各参与者目标之间的均衡状态为依据进行设计。生态补偿对象的空间均衡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之一[4], 对提高生态补偿的生态效率和资金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疆按照草原生态状况、草原畜牧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 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 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确定禁牧区域和草畜平衡区域, 并逐级细化到乡镇、村组和承包户。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划为禁牧区, 其他可利用草原划为草畜平衡区。哈密地区禁牧区划定原则为: (1) 自然地理位置相对独立、集中连片、能实施、便于监管; (2) 生存环境恶劣、草原退化严重、不宜放牧的草地和风沙源地; (3) 重要水源涵养地和草场类自然保护区。东天山山地草原类草地和温性荒漠类草地为优先补偿区 (图1见封四) 。新疆禁牧补助的对象是禁牧区域内承包草原并实施禁牧的牧民, 共涉及20个乡镇场 (含伊吾马场) 的9288户牧民, 涉及各类牲畜42.85×104羊单位;草畜平衡奖励的对象是草畜平衡区域内承包草原并履行草畜平衡义务的牧民, 共涉及牧户16132户 (其中包括伊吾马场150户) , 牲畜107.21×104羊单位。

2.3 草原生态保护的动力机制

草原生态保护的动力机制用以驱动相关参与者, 使其行为趋向机制设计者制定的目标。为激励相关利益群体参与草原生态保护, 哈密地区结合本地草原载畜能力、牧民承包草场面积、人口数量、牧民收入构成等情况, 按照“对象明确、补助合理、发放准确、符合实际”的原则, 在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额度内, 制定对牧民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的具体发放标准。中央财政安排禁牧补助的测算标准为平均82.5元/hm2·a, 草畜平衡奖励补助的测算标准为平均22.5元/hm2·a, 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标准为每年每户500元, 牧草良种补贴标准为平均150元/hm2·a。省级财政和农牧部门还可参照当地农牧民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 在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额度内, 对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发放额度实行封顶和保底, 封顶保底政策不得留有资金缺口。基于国家政策, 哈密地区在与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政策合理衔接的基础上, 注重各区域间的合理公平, 确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生态补偿标准。哈密地区生态补偿的主要内容见表1。

禁牧补偿:2011年起全地区实行草原禁牧68.3×104hm2, 包括: (1) 退化较为严重的温性荒漠草场44.67×104hm2; (2) 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草原风景区草场0.67×104hm2; (3) 2007—2010年退牧还草工程禁牧区草场23×104hm2;对以温性荒漠类草地、温性草原化荒漠草地、部分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划定的禁牧区域和退牧还草工程禁牧区实行统一禁牧补助标准, 按82.5元/hm2·a发放;水源涵养地禁牧区0.67×104hm2, 按750元/hm2·a发放。

注:资料来源于2011年《哈密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实施方案》。

草畜平衡奖励:草畜平衡是指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使草原和其他途径提供的饲草料总量与饲养牲畜所需的饲草料总量保持动态平衡[5]。哈密地区按照整体推进, 分年达标的原则, 计划分3年完成超载牲畜转移安置, 根据农业部《草畜平衡管理办法》, 按自治区安排并经摸底调查和统计测算, 地区共需落实草畜平衡草原面积247.5×104hm2。按自治区公布的不同草原类型载畜量标准, 核定不同草原类型载畜量, 确定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的牲畜放牧量, 制定季节草场调整使用及减牧牲畜安置方案, 编制1∶10万草畜平衡区域分布图, 建立牧区草畜平衡信息管理系统。计划三年内完成减畜任务22.87×104羊单位, 2011年减畜4.55×104羊单位, 2012年减畜9.16×104羊单位, 2013年减畜9.16×104羊单位 (表2) , 牧户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奖励22.5元/hm2·a。

注:理论载畜量为草畜平衡区春秋草场与全年草场理论载畜量之和, 年末存栏量为放牧牲畜存栏量 (不含舍饲圈养牲畜) , 减畜量为年末存栏量减理论载畜量超出部分。

牧草良种补贴:按照“谁种植、谁受益”的原则, 对种植苜蓿等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良种, 不包括青贮玉米等青贮饲料的农牧民进行牧草良种补贴补贴标准:补贴150元/hm2·a, 以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补贴方式根据年度草料地种植和多年生牧草留茬情况, 采取直补到户和良种补贴管理方式进行。一是采取“一卡通”或现金方式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种植人工草地的牧户;二是采用实物补贴方式将等值的优质牧草种子直接发放给种植人工草地的牧户, 优质牧草种子由草原业务部门结合种植区域指定品种定质定级, 实行招标采购, 统一发放。

牲畜良种补贴:采用目前国家实施的绵羊良种补贴方式、方法和资金兑现程序, 对牧区游牧牲畜改良用种公畜给予补贴, 加快淘汰游牧畜群中的劣质种公畜, 提高优质种公畜比例及其群体生产水平, 加快游牧畜群周转速度, 增加游牧牲畜养殖效益。结合地区种畜生产能力, 对牲畜改良用种公畜予以补贴, 补贴标准分别为山羊800元/只、新疆牦牛2000元/头、新疆褐牛2000元/头, 种公畜年补贴数量根据国家核定数和各县 (市) 实际情况确定。

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补贴对象主要是2008年底统计在册、已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且目前仍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并实施禁牧或草畜平衡的牧户。2011年对12708户牧民使用柴油、饲料等生产资料进行补贴, 补贴标准为500元/户·a。

3 草原生态保护的规制分析

3.1 草原生态保护的社会规制

根据《自治区实施草原法细则》, 制定和落实草原禁牧监督管理办法、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补助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绩效考核方案, 建立政策落实常态化巡查抽查制度、管护人员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制度等, 为哈密地区牧户公平享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提供制度保障。

3.2 补奖资金的经济规制

为保护牧户利益免遭经济巨大损失与部分区域禁牧后发展无以为续的情况, 按照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禁牧补助资金发放按照”谁使用、谁受益”原则, 草原承包面积以户为单位核定登记, 分户以及发生流转租赁草原以承包确权户为准;联户和集体草场由各县 (市) 按平均分配等形式确权到户, 可继续实行联合经营, 共同落实禁牧或草畜平衡。以草原承包证书持有人为对象, 以承包人签订禁牧责任书中的禁牧面积为依据, 作为核发补助依据。为避免出现因补贴额度过高“垒大户”和因补贴太低影响牧民生产生活的现象, 根据实施方案中确定的禁牧面积、涉及牧户数量、禁牧补贴资金数额等因素综合考虑平衡, 以资金不超发、不剩余、不引发群体事件为前提, 结合补奖工作实际, 测算各牧户补助资金额度, 制定并切实执行“上封顶、下保底”标准。目前, 各县市初步测算的补偿区间为:哈密市1300—3000元/人·a、巴里坤县1000—5000元/人·a、伊吾县1900—4000元/人·a、伊吾马场上封顶1000—7000元/人·a。

3.3 禁牧牲畜的空间规制

草原生态保护中禁牧区内牲畜通空间规制转移安置: (1) 向定居点和农区转移, 建立人工饲草料地, 实行舍饲圈养、农牧结合, 冷季舍饲、暖季放牧。 (2) 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小区, 种植优质饲草料, 分流转移部分牲畜到小区饲养。 (3) 禁止农区牲畜上山放牧。 (4) 在承包的未禁牧草场, 压缩牲畜饲养量, 实行育肥出售;小畜换大畜, 土种换良种;在不超载的情况下调剂放牧。

3.4 机制实施的时间规制

机制以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 对农牧户进行补贴。全地区禁牧草地按照不同的草地类型划分利用时间。利用时间为每年的4—11月与11月—次年2月, 可放牧利用天数90—150天。草畜平衡区根据情况按逐年推进的原则实施, 时间不得超过3年。县 (市) 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自治区草原载畜量标准, 结合草原承包经营者所使用的天然草原前5年平均生产能力核定草原载畜量, 草原载畜量每5年核定并公布一次。

4 总结与讨论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经济、自然、社会、政策、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 往往由于政策制订流程的不完善和运行机制的不明晰而导致机制失灵。哈密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通过导向、均衡、动力机制的结构设计, 明确保护目标, 确定草原生态保护的规模, 补奖主体、标准、方式和周期等, 并通过社会、经济、空间与时间规制约束, 形成一个有效的草原生态保护运行体系。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时间规制中补偿期限过短、经济规制中补助标准过低、不均等问题[6], 应当随草地生态恢复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相应调整, 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篇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启动等

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召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动员布置会,宣布正式启动实施对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促进牧民持续增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从今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性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等方面,支持上述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36亿元,按照每年每亩6元的测算标准对禁牧牧民给予禁牧补助;按照每年每亩1.5元的测算标准对未超载的牧民给予草畜平衡奖励;按照每年每亩10元的标准给予牧草良种补贴;按照每年每户500元的标准对牧民生产用柴油、饲草料等生产资料给予补贴;进一步扩大畜牧良种补贴政策覆盖范围;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省份给予绩效考核奖励。

(摘自《农民日报》)

干旱导致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受降水明显偏少影响,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旱情严重,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这让民众担心因旱会导致粮价大幅上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表示,干旱对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粮影响不大,旱情对农业的减产预期主要体现在水稻上,只要抗旱措施得力,水稻生产仍有回旋余地。

农业部种植业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期旱区的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补充了田间沟渠堰塘蓄水。这对受灾早稻及时补种改种,中稻出苗以及加快中稻育秧栽插进度,确保中稻适期栽插十分有利。目前,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早稻栽插已基本结束,比去年增加150多万亩。针对确实因缺水无法栽插水稻的地区,农业部门也指导农民及时改种玉米、薯类、杂粮、杂豆等旱粮作物,确保不空田、不荒田。

从全国看,今年早稻面积增加,基本苗充足,个体发育健壮,生产形势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全国早稻种植面积885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60多万亩。湖南、江西等省大力推进“单改双”,扩大早稻种植,湖南增加110万亩,江西增加34万亩。

另外,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已全面开镰,有望再获好收成。西南地区夏粮收获已过八成,黄淮海麦区小麦已进入成熟收获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测产分析,今年夏粮将喜获丰收,冬小麦可望实现连续第八年增产。夏收油菜籽将实现恢复性增产。专家认为,夏粮连续8年丰收,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缓解旱情带来的紧张气氛,将起到重要作用。

(摘自农博网)

生猪产品市场形势分析及走势预测

今年上半年生猪产品集贸市场价格继续上涨,价格创2009年以来的新高,仔猪价格涨幅明显。根据农业部监测,活猪、仔猪和猪肉4月份全国集贸市场平均价格分别为15.05元/公斤、24.99元/公斤和23.39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1.8%、9.5%和1.3%,同比分别上涨57.9%、69.1%和44.3%。

生猪产品价格走势 截至5月第三周,与年初价格相比,猪肉价格累计上涨9.9%,价格为24.09元/公斤,同比上涨50%;活猪价格累计上涨14%,价格为15.63元/公斤,同比上涨62.8%,猪肉和活猪价格连续20周稳中有升;仔猪价格累计上涨45.5%,价格为26.98元/公斤,连续19周上涨,同比上涨71.6%。今年3月底猪粮比升至7.1,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4月份以来猪粮比一直保持7以上,生猪养殖效益保持向好势头。据农业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生猪存栏先降后升,能繁母猪存栏则连续下降。2月份生猪存栏降至44410万头后开始回升,当月能繁母猪存栏4730万头,同比下降3.3%。4月份生猪存栏44920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3.03%;能繁母猪存栏4695万头,较上年同期下降1.37%,连续4个月下降。在生猪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今年一季度我国生猪产品贸易逆差1.16亿美元。累计出口2.29亿美元,同比上涨16.8%,其中加工猪肉和鲜冷冻猪肉分别占猪肉产品出口总额的36.8%和35.2%。累计进口3.45亿美元,同比大幅增加1.4倍,其中猪杂碎和鲜冷冻猪肉分别占进口总额的75.2%和24.1%。

走势预测 瘦肉精事件影响已经逐渐平息,同时玉米价格依旧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对猪肉价格具有支撑作用。在没有明显的利空因素出现之前,生猪市场不会很快出现大幅回调的现象。目前仔猪价格涨幅明显,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预计下半年补栏的生猪将陆续上市,出栏将有所增加,猪肉产量将增加。随着供应量的增加,生猪价格将有可能回落,但降幅不会太大。

(摘自《农民日报》)

影响生猪市场的因素分析

一是生产成本特别是饲料成本为生猪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70%左右。今年4月底全国育肥猪配合饲料农贸市场价格2.88元/公斤,同比上涨7.1%。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自2009年初1.53元/公斤保持涨势,今年4月份价格为2.19元/公斤,同比上涨10.6%。同时,仔猪价格涨幅较大,也大幅增加了养殖投入成本。此外,劳动力、运输、防疫、水电等费用的增加也推高了饲养成本。

二是生猪供应影响。2010年底及今春低温天气及动物疫病影响,母猪产仔率下降,导致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虽然生猪存栏自3月份开始回升,但根据商务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统计,自2月以来当月屠宰量均少于上年同期水平,同时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导致仔猪销售紧俏,价格涨幅较大。生猪供应量的下降促进生猪价格淡季不淡,养殖户补栏积极。

三是宏观经济形势刺激。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拉动包括猪肉在内的农产品价格上涨。2010年至今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资本使用成本增加。

四是突发事件影响。今年以来,年初的低温冻雨、3月份的瘦肉精事件以及5月份湖北等省区市干旱对生猪生产和运输造成一定影响,影响局部地区的猪肉供应,对价格上涨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自《农民日报》)

青海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取得成功

去年,青海省组织技术人员赴西藏拉萨考察设施农业,成功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并在省级(小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推广了30个日光节能温室。主要种植番茄、黄瓜、迷你黄瓜、樱桃番茄、西葫芦、小西瓜等品种,目前已经陆续上市。由于采用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杜绝了农药化肥的污染,蔬菜天然成分保持较好,保留了食物的原来味道,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普遍较同类产品高。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通过一定的设施工艺,实现资源利用、生态改良、蔬菜高产、优质、无公害,是一项全新的增产、增质、增效的有机栽培技术。主要特点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可使环境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4~6倍,有机质含量增加10倍以上,光利用率提高2.5倍,水利用率提高3.3倍,植物发病率降低90%以上,生育期提前10~15天,平均增产30%~50%。

(摘自《农民日报》)

兰州大学选育成功首个牧草新品种

近日,由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南志标院士主持,王彦荣、聂斌、李春杰、张卫国等参加,选育完成的“兰箭3号”春箭 豌豆,成为国家级牧草新品种中的育成品种。这是兰州大学选育成功的首个牧草新品种,也为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积累。

据了解,“兰箭3号”春箭 豌豆新品种具有早熟、生育期短,抗寒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我国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草原牧区种植生产。自1997年以来,在甘肃省攻关项目和国家973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根据生产需求,以早熟、能在青藏高原完成生活周期、种子产量高为育种目标,经过十余年不懈的努力,选育而成。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也适合黄土高原雨养农耕区,作为小麦等秋播作物收后的复种作物种植。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蓝耳病鉴别诊断试剂盒研制成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是影响养殖业的首要传染病。过去因PRRS弱毒疫苗散毒、致病力返强及疫苗毒本身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性等原因,对该病的防控束手无策。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研制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基因缺失疫苗(TJM株)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为了在猪群中有效地区别接种疫苗和受野毒感染的猪,华威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日前研发成功了首个可鉴别诊断高致病性PRRS野毒和疫苗株(TJM)RT-PCR一步法试剂盒。应用本方法能快速确诊蓝耳病野毒感染,为蓝耳病疫情监测、优化防疫方案及蓝耳病毒的净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是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TJM株)时必需的配套技术。

本试剂盒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操作简单,可在县级防疫中心及具备相似条件的实验室使用。由于对每个反应都进行标准化测试,不受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二是灵敏度和特异性高,能检测到样品中数个病毒粒子的存在,不受样品种类的干扰。三是用时短,直接把样品RNA样品加入每个反应管后放入扩增仪即可,完成整个反应所需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四是结果可靠、符合率高。

篇5:丘北县召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会

工作汇报

2011年我县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及时安排,广泛宣传,全面动员,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紧扣草原承包到户这个重点,狠抓落实,在地委和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经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年多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草原补奖工作落实进展情况

巴楚县基本情况:我县是农、牧、林为主的农业大县之一,本县有8乡4镇5个场,农业户口21.1189万人,总面积2.17413万K㎡,耕地面积120万亩,总草原面积568.98万亩,其中65%是荒漠、半荒漠草场,我县总草原面积里公益林面积为306万亩,2011年牲畜存71.9万头只,其中:牛4.93万头、绵-山羊63.81万只,能繁殖牲畜57.23万只。其中35%牲畜属草原自然放牧。2011年畜牧业人均收入为1341元。

二、工作完成情况:

1、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首先对我县实有草原面积、分布情况、各乡镇场草场类型图等相关材料进行充分分析和核对,并完成了我县辖区内集体及个人承包草场568万亩草原具体情况的调查、摸排。同时,加强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监管工作,完成了禁牧与草畜平衡责任书的签订,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新一轮的草场使用证的换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县草原承包证换发工作于2012年3月底完成,草原承包合同书的换发、牧户信息录入工作同期完成。

2、我县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贴项目时召开专门会议,1

制定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调查、摸排,对享受此项目的养殖户以村为单位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我县组织专门人员完成基本信息录入、专人督查、在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由各级财政部门对农户进行打卡补助。巴楚县享受生产资料补奖的农户总数为5979户,生产资料奖励补贴标准为500元/户,补贴奖金总额为298.95万元。享受草畜平衡补贴资金的农户由各乡镇(场)自行进行调查、并以村为单位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后,将公示结果上报县草原补奖办,由草原补奖办公室进行最终审核,对符合要求的乡镇(场)优先发放补助资金。我县草畜平衡补贴总额为853.46万元,享受补贴的农户总数为44306户。每户平均192.63元。截止目前,我县草畜平衡补助资金已对10个乡镇(场)的44306户进行了发放,发放总额853.46万元,发放率为100%。目前我县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152.41万元已全部发放完毕。

三、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工作全面落实,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常委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局、发改局和畜牧兽医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领导小组讨论制定了《巴楚县可利用天然草原承包到户工作实施方案》,并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场)签订责任书。

2、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舆论氛围。

县、乡、村采取发放宣传单、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和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牧民宣传国家、自治区、地区、县关于落实草原补奖政策的法律法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使这项德政、惠民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为顺利开展草原补奖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县补奖办对全县工作进展情况,以及部分乡村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以简报的形式进行通报,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

3、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为更好的促使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的开展,我县对辖区内乡镇(场)的村党支部书记、会计和养殖户进行了为期4天的培训,培训人员6257人次。还及时组织县草原监理所业务人员到开展进度工作较快的其他县进行考察观摩、学习。通过学习、交流,查找和探讨共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了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让技术人员真正吃透政策、掌握工作流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4、加强备案、信息,确保进度质量

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开始到现在,已做好此项目有关的材料(农户基本信息等)备案、存档工作,我县草原办严格按照县级要求工作进度报表及信息上报,及时掌握各乡镇、场工作进展情况,对乡镇、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乡、村进行协调和现场指导。及时传达上级的各种要求和信息,同时及时向上级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建议和意见

一是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县级财政困难,请求自治区及地区帮助解决部分工作经费,确保我县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草原家庭承包工作。

二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时限长,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任务艰巨,需要有专门的草原监理机构来开展此项工作,请求上级部门帮助协调建立相应的机构和落实人员编制,以便更好的开展好此项工作。

我县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县各级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2011年度巴楚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仍有许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2012年,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228.41万元已全部到位,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查缺补漏,全面落实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原,造福巴楚县人民,为建设生态和谐的巴楚而不懈努力。

巴楚县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篇6:丘北县召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会

为顺利实施项目,根据《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规定,镇人民政府,与承担项目的责任单位 嘎查签订责任状。其责任目标如下:

(一)认真落实《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规定,将落实补奖机制工作作为牧区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实施。

(二)按照全镇统一安排,制定本级的补奖机制工作计划,抽调专门人员,落实补奖机制督查、检查、管护工作。

(三)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填报相关资料。

(四)保证本辖区补奖项目区牧户于 年 月底前出栏超限牲畜,并防止其将超限牲畜转移到其他地区放养。

(五)配合草原监理工作人员开展草场监理工作。

(六)建立有效监督制度,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接受群众、社会和舆论监督,帮助排解和处理侵犯禁牧户合法权利的行为。

(七)大力宣传补奖机制有关政策和具体措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调动依法保护草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八)组织召开嘎查牧民大会,研究讨论嘎查实施补奖机制工作方案,并形成决议或村规民约,使之成为牧民自主制定、自觉执行、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

二〇一一年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教研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晓的词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