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与爱议论文

2024-04-29

忧与爱议论文(共16篇)

篇1:忧与爱议论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每当听到这一句话,我都会想到我们这个世界中的忧与爱,在这个世界中,忧可不少,当今社会上的地沟油、还有校车超载严重等等问题,都是这个世界的忧,可忧虽然多,爱却比忧更多,世界上的许多好心人都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捐钱捐物,在一个人家境平穷,还身患重病,支付不起医疗费时,总是有那么多好心人来帮忙。所以,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去看待世界上的忧与爱。

每当我从电视上看到校车破旧不堪,超载严重,连走道里都塞满了学生,充满了安全隐患时,我在想:“如果我能捐一辆校车给和我一样大的孩子就好了,可是我能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是如果国家政府关注此事,为贫困地区统一采购新校车,他们能做到吗?当然能。”每当我看到脏兮兮的地沟油还能流入市场,还能流进人们的肚子里,当我看到开饭店的老板想要降低成本,才让地沟油进入市场时,我在想:“如果饭店老板使用正规的油,这些地沟油贩子能够有市场吗,可是就是有老板使用地沟油加工菜肴,不仅菜肴不美味,还危害了我们的生命安全,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可是,忧与爱往往都是在一起的,只有了忧,才有爱。当许多地区的校车出现了问题是,大家都积极捐款;正当5.12大地震这许多人忧伤、悲痛不已时,却一次次的发生了感人的一幕,诠释了什么是人间的爱。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大家能像歌词中唱的那样,多多献出一点爱,让世界上的忧越来越越少,爱越来越多。

篇2:忧与爱议论文

父母的爱,是我们的归宿;父母的关心,是润泽我们心灵的一缕清泉。因为有了这份爱,也便有了责任的存在。那份责任,是永远的牵挂与担忧。它会久久的驻足,驻足在暖人心扉的每一刻。

诗中的游子身处异乡,各方儿女亦是如此,究竟何处才是他们心灵的抚慰?

是家!也只有父母那牵系着忧与爱的缕缕银丝,无时无刻不伴着游子的点点触心,滴滴

带着天空渐变的昏暗,是月的临近。与往日同样的温婉、明丽,庄的大家闺秀,

 

几只流萤从空中划过,耀眼的萤火浮动着,点燃了乡村的夜晚,也点燃了游子与父母互相牵思的心灯。映过苍穹明月,向远方的他们各自捎去那份不曾憩息过的爱与思念……

即便无法选择我们的去路,即便那坎坷化作了你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但记住,父母的爱永远不会磨灭,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担忧,也会是儿女独有的享受!

月影东移,夜露沾衣的情境,却更加透出了来自四面八方寄托于月亮传递的爱意以及由衷的忧心。

丝丝的茶香,缕缕的热气,每一次扑入儿女的内心深处,那是因为爱勾起的点点絮絮……

篇3:高考作文“忧与爱”

对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来说,一般的概念不能随便命题,否则,又走上习惯“玩概念”的老路上去了;一般的判断不能随意命题,这价值多元的时代还有哪一个判断经得起推敲呢?命题人只能自立“不说‘但是’,没有‘也许’”的高标,选择一个关系命题。关系命题也有可能被猜中,唯一的办法只能在“关系之间再发生关系”,虽不是标新立异,至少也是别出心裁,能保证谁也没有想到,更不要说猜到。“忧与爱”就是如此,当然“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也很难会被猜到。

正如何永康教授所说:“忧的对立面是乐、爱的对立面是恨,但这道题却错位了,巧妙的排列组合将题目复杂化。”“错位”,在命题人看来是“巧妙”了;“复杂化”,在语文、作文专家的眼里是“很可爱”了,“最文艺”了;可在普通高中生那里,大多成了不知所云,概念不明,关系暧昧,前后矛盾,议论文的写作尤其突出。当然,极少数优秀的江苏考生肯定例外,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无论面对什么题目,也能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

十多天的高考阅卷,大多不是享受,而是揪心。揪心之余,不免乱想,何以如此呢?

细一想,何教授的话真的非常有道理。本来“忧”与“乐”是一组相对(稳定)的关系,“爱”与“恨”又是一组相对(稳定)的关系。现在的情形是,从两组关系中分别抽取其中之一组合成新的关系,肯定会出人意料之外。而考试作文题这样换搭的结果就不那么美妙了,因为,每一位考生都必须直接面对,不能旁观,无法逃避。能把“忧与爱”搭一起,同理,也可以把“乐与恨”搭一起。如果今年的作文题真的是“乐与恨”,我猜想,这“舆情”肯定不会如现在这么“和谐”。而究其思维本质来说与“忧与爱”是一脉相承的。以此类推开来,“臭”与“香”相对,“咸”与“淡”也相对,如果把“臭与淡”搭一块,“咸与香”组一起,你会有何感受?如此排列组合,错位交叉,作文命题难的事是有了新出路,会被押题的尴尬似乎也可以避免,可考生写作到哪里去找“北”呢?

当然有人会说,你看提供的材料,孟郊、艾青、罗曼·罗兰等等,不都是把“忧与爱”演绎得淋漓尽致么?为什么考生就不能呢?是啊,“忧与爱”之类的关系命题,在文学家那里不是问题,在哲学家那里也不是问题,可现在的对象是高中生啊!当然,有人会这样说,只要有文学家的情怀,有哲学家的忧思,同样可以“摆平”这样复杂的关系。可是,在应试文化如此盛行的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有如此情怀与忧思的能有几人呢?即使从媒体上发表的为数不多的优秀作文观之,人们多半也会感到,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的风景似乎难比当年啊!眼睛经常盯着几篇优秀作文,很容易患“虚高症”,真不能把高中生都想象成韩志君,一出手就能写出《篱笆·女人·狗》那样的大作。

其实,“忧与爱”就是艾青的诗句。因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指挥棒功能实在是太大,我担心,接下来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和名目繁多的模拟考试会换搭出一组组让人难以想象的关系来。最后被坑的是我们的孩子们和教着孩子们的语文老师们。

说完了“乱想”,再来说一说“目睹”。

首先,今年高考作文一个普遍现象是,绝大多数考生面对这一复杂关系的命题,放弃了议论文体的选择,干脆去编写一个亲情故事,仅从媒体上公布的40篇左右的优秀作文来看,绝大多数也是记叙类文章,议论文的比例相当少。从阅卷中记叙与议论出现的频率来看,议论类文章大概占三成左右,七成左右都是记叙文。个人以为,这不是一个好的导向,高中生写作还是应该以走向理性思辨为主,而不是相反,至少,记叙、议论应大致相当,而不能偏向某一方。纵观世界各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说,感性的、记叙的文题有,但肯定不多。且放下这一点不说,单从这七成左右的记叙文来说,多半还是简单记叙文,故事俗套,没有曲折,缺少生活细节,人物形象不鲜明,即使是作为优秀作文推荐出来的少数文章,也只是在某些技巧或构思上有那么一点亮色,用何永康教授的话说是“萤火虫”的屁股。而三成左右写议论的文章更是糟糕,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高中议论文写作的反复训练已经深入骨髓,除了模式化的写作,他们已经不会写其他文体的文章了,属于迫不得已一类。少数有理性思辨的考生,不甘心自己的写作强项不能表现,于是迎难而上,极少数还是成功了,获得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分值,但更多的情形就如某娱乐类挑战节目一样,纷纷落水。

其次,从大量的考场议论文写作来看,能把关系讲得合情合理的实在是难得见到的景观。即使媒体推荐的优秀议论文,从严格意义上说,每篇中都有议论说理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同学们自己阅读时,应该小心分辨。这里再列举一二给大家阅读分析,目的是通过这些关系说理的反例能得到一些教训,进而矫正我们今后的议论文写作。

有一种爱叫担忧,有一种担忧是继续的爱。这种关系好似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忧与爱总是那么密不可分,又相互包容。

提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竟然还是密不可分相互包容的关系?

忧与爱是并存的,它发生在你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有忧的地方,必定也有爱的存在。忧使你垂头丧气,爱使你信心倍增,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有爱,才会有担忧。

忧与爱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在担忧中体验爱,在担忧中寻找到爱的价值,寻找到爱的难能可贵。让忧与爱在我们的生命中徘徊,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吧!

提示:忧与爱是并列的存在么,难道不能交叉与渗透?有忧的地方,必定也有爱的存在么?杞人忧天的“忧”也如此么,忧只会使你垂头丧气么?欧阳修不是说“忧劳可以兴国”么,因为有爱,才会有担忧。是因果还是条件关系,“相辅相成”是什么关系,与“并存”是一回事么?

爱是一个中性词,适度的爱于人于社会是有利的,而一旦超过了这个度,便会产生隐忧,酿成悲剧。

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忧与爱”的关系在这其中都展示得尤为明显。

提示:连“爱”都是中性词,什么是褒义词和贬义词呢?“在这其中都展示得尤为明显”,实在让人越读越不明白。用“但”转折后,是说“忧与爱”的关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是说更是一个溺爱的话题,还是说“忧与爱”的关系如同说“溺爱”一样呢?

“忧”与“爱”是一母同生的连心婴孩。忧的年龄大些,力量强些,又牵挂着自己的小兄弟。因此,总是跟随其后,张开羽翼,庇护着他。就算爱寄居在某个人身上,忧也携手并进,不与分离。

提示:连心的婴孩,岂不是生而疾残之人,用来喻之多么可怕!既是同生,怎么有一个年龄大些一个年龄又小些的呢?如此比喻,是不懂比喻,还是不懂喻证,还是“忧与爱”之关系就是同生而不同岁且又连心的怪胎呢?令人费解。

忧,让我们的精神不佳,让我们身心疲劳。但,爱的光芒一直照射大地,为我们赶走忧的“乌云”。

忧,是一种挂念,但爱更是一种奉献。

忧,是一种愁思,但爱更是一种无私奉献。

忧,是一种担心,但爱更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决心。

提示:爱是光芒,忧是乌云。当然应该取光芒而舍乌云。如此,一取一舍,“忧与爱”还有关系么?这样的文章还是在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么?换言之,爱真的都是光芒,忧真的都是乌云?说“忧”是“挂念”,是“愁思”,是“担心”,真的在理,为何说到“爱”时,就是“奉献”“无私奉献”,甚至“超脱尘世”呢?

当然,同学们一定很是着急,这样下去,到底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特别是关系类高考作文呢?其实,这种随意换搭的关系命题的思维方式不改变,都当考生是作家、诗人、美学家、哲学家去命题,实在难以有应对的高招。

袁卫星老师有一段关系类写作的指导文字,在这送给大家:

(1) 并列共存关系

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独立见解”。

(2) 是非取舍关系

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为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 辩证关系

所谓辩证关系类作文,是指话题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写作时要抓住其中一面,写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正误”之间,就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可以分为:①正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②负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③零影响——写一个人秉公办事,不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④“反影响”——认知的正误反过来影响感情的亲疏。

(4) 对立统一关系

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就没有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5) 并非绝对关系

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6) 主客关系

所谓主客关系,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驭客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还可以说明。或想象自己如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如“人与路”“我与奥运”,这些是主客关系的话题。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清“我”(主体)与文章内容(客体)的关联。

(7) 因果关系

指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我们可由因推到果;由果溯因。如上海市1988年高考作文“清流与活源”,这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类的话题作文,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清流是果,活源是因,只要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挖掘“流”与“源”的含义,进而联系实际,进行议论。

(8) 喻意关系

篇4:忧与爱作文

我迫不及待地抬起头,等待着你的答案,你已皱了许久的眉,眉心挤出一朵严肃的花,我忽得紧张了起来,这么大胆的决定,会得到许可,兴许是一时冲动,但我还是心中七上八下的不行。

你依旧皱着眉抬起头来,说:你想好了?我被她的不信任动摇了几头,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当然!沉默了一会儿,你舒展了一下额头,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担忧。去见见世面也好,别丢了,丢了我可不找。第一次妈妈答应地那么痛快,我有那么一瞬间愣住,但取而代之的,是欢呼雀跃……

我提着旅行箱,和好友吃力地上了高铁,真重啊,她都装了些什么,我真是服了,满满当当,还整齐分类放好了,不过,小小的赞美只能放在心里,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启了我的沉睡之旅,在我朦胧醒来的时候,我看了看窗外,呼拉拉的树木从我眼前掠过,几乎就逼成了一条绿色的线,突然心中升起一阵恐慌,似乎少了点什么,拿起手机一看,一颗心放了下来,不得不说,实在佩服她的毅力,从上车到现在,每二分钟一条信息,其中还穿插着无数个QQ、微信电话。我好气又好笑,回拔了过去,秒接在车上吗?当然,有事吗?没,没什么,我就看看你在不在车上。那挂了吧。好……

在一时复一时的电话中,我爆发了,对着电话吼:烦死了,你不要一直打电话过来,我玩的兴致都没有了,我们没事,你担心个什么劲儿啊?我气愤地挂掉了电话。

朋友跑过来说:怎么了,和你妈吵架了?嗯。我默默地走在前面,朋友追了上来别这样,看你妈,对你多好,哪像我妈,根本不过问我,找她有事啊,不打够七个电话根本召唤不动她!我笑了,打她,你这样说是找死吧,哪有母亲不管孩子的?朋友停下了脚步,认真地说道:我妈真是这样,忙起来,根本不管我。听了她的话,我沉默了……

那一夜,辗身反侧,无法入睡,熬到了深夜,我耐不住了,起身打了个电话,又是秒接,敢情妈妈是捧着手机入睡的?喂,怎么了?疲惫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是不是想家了。我听不下去了,匆忙之中,我挂掉了电话,一股酸意涌上心头,我再也控制不住,眼泪无声下落。

我从车站中出来,终于出来了,我呼出一口气,老远我看见了妈妈,她也看见了我,刚抬起手,又放下,我走到跟前,走吧。嗯。我看到你忧虑的眼神变淡了许多,我坐在她的身后,想了想,还是抱住了她,怎么了?没什么。我头枕着妈妈的肩,心中暖意涌了上来。

篇5:忧与爱 作文

忧与爱是人生相互交织的两条纱线,正是这忧与爱,才不断激励着我前行;正是这忧与爱,才不断帮我扬起风帆,驶向美好的人生。

对忧与爱最好的诠释莫过于父母的点滴行为,正是他们的忧与爱,让我在前方走得更加坚定;正是他们的忧与爱,让我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尽情地绽放„„

初三了,我的成绩一直飘忽不定,忽上忽下。这让父母很忧心,我自己也很无奈。但父母总是安慰我,是他们的爱“纵容”了我的一个决定。

距离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毅然地对父母说我想去看海。

不出意料的,母亲很爽快地同意了。我很感激母亲的爱,但父亲却没有同意,摆出一张“臭

脸”。其实我知道父亲是在忧心我的学习,忧心我的前途。我都明白父亲的苦心,但我就是任性地摔上了房门。父亲最终还是妥协了,是他的爱战胜了他的忧,满足了我的任性。

看完海后,我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成绩也稳住了。感谢父母,是他们的忧与爱,让我在海上尽情地宣泄;是他们的忧与爱,让我拥有了和海一样广阔的心胸;是他们的忧与爱,让我在海边留下了最美的人生记忆与财富。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距中考七八天的时候,我的坏状态又开始出现了,整个人烦躁不安,于是我再次作出了任性的决定:回家复习。这次父母都没有同意。母亲说:“孩子,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讲呢,你不去就听不到了!”我坚定地认为老师该讲的都讲过了,而且我状态真的很不好。因此谈话不欢而散。

第二天早上起床,忽然发现餐桌上的纸条,是父亲帅气洒脱的字迹—“孩子,爸妈尊重你的意见,只要你觉得舒服。”

蓦地感到酸意在我心中荡漾开,我无言以对。这张纸背后承受的忧与爱真的太重了。

有人说,父母的忧太多,让人烦躁;也有人说,父母的爱太重,让人承载不了。但我想,无论是忧还是爱,都是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不管形式如何,是他们的无私的爱与无尽的忧,才让我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篇6:忧与爱作文

天蒙蒙亮,但厨房的灯早已点亮,微微泛着晕黄的光,对面的楼房漆黑一片。这时,母亲走了过来,将准备好的早饭端到我的面前,我顺手接了一杯水,刚准备喝,母亲别嚷了起来:“现在喝水,考试要上厕所怎么办?”尽管母亲这样说,但是我的手总是不由自主的伸过去,最终,我不听母亲劝,“咕咚,咕咚”的灌了一杯水。

这下可糟了,到了教室,复习时间不足半小时的时候,痛苦难忍的心情其实是我去上厕所,但我潜意识里在想:“不行,我要忍住,马上要考试了,再忍一会吧。”这句自我安慰暂时平复了我的心情。

考试前,我与同学拿着准考证号记录考场,同学见我表情痛苦,别问道:“你怎么了?”“哦,没事,只是想上厕所。”“那你赶快去吧!没事的。”在同学的一番鼓励下,我便决定去上厕所,但在那一刻,监考老师走了进来,我的心态又再一次崩塌。

这考试期间,我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老师,我可以去上厕所吗?”老师没有说谎,只是看着我的眼睛,一个同学笑了笑说:“你去啊,小心被老师骂哦!”听了这句话,我羞愧的低下头,咬着牙,拖着难受的身体做到位置上。

一边答题,一边咬着嘴唇,似乎感受到一丝丝的血腥味。老师也似乎看出了,别走到我身边,轻轻用手拍拍我的肩膀,小心低下头对我说:“快去上厕所吧!别伤坏了身体。”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关心的爱,同时也有同学用母亲的忧虑。虽然我与晶科老师只有一面之缘,但是他的爱让我莫不能忘。

篇7:《忧与爱》面批

拽了父亲的手怏怏地走,父亲忧愁的目光像这锁了寒雾的深冬,迷蒙而凄恻。

来上海检查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在我看来,一次检查中眼压高算不得什么。而父亲的眉头自那时起就没有真正舒展过。是谁强颜欢笑将那忧愁深掩?是谁一声声太息彻夜难眠?又是谁一次次欲言又止独品忧愁?

“孩子,听话,去检查吧,要是真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早治疗,爸这心忧得慌呐!”

于是,此刻,我站在这里。

彤云密布,天空又“啪嗒啪嗒”落起雨来。灰湿的地面,冰冷的台阶,望着看不到头的队伍,我终于知道为何父亲要站一夜排队挂号,只为了挂到靠前的号码让自己的女儿早些检查,早点回家。

我不知道父亲是以怎样的姿势站立,或许就像个叫花子似的蹲着,熬过这个落着雨的冬夜;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哈着手跺着脚来驱赶冬日的酷寒;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与排队的“黄牛”周旋;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就像一匹老狼奔波在上海纵横的地铁和小路之间……

我觉得以前的执拗近乎可笑,那些因为检查而落下的高三功课没有资格称作牺牲。现在的我只想守着那份厚重的父爱,尽快检查,将父亲的担忧溶解在这个冬日的清晨。

经过各种繁复的手续,漫长的等待,我紧紧攥住父亲,就好像离家的小船找到停靠的码头,我们终于来到测眼压室前。

父亲那融合着忧与爱的目光凝视着我,将我的泪一次次逼出,那一夜未睡的憔悴的脸上写满担忧与慈爱:“孩子,好好检查!”

医院外的雨仍下个不停,父亲就这样站在雨中,站在那些软塌塌的枯叶上放声大哭。

我终于知道这是怎样的忧愁、怎样的父爱,才让一个男人不顾众人眼光,在得知女儿平安后放声大哭,让郁结在心中的不安与忧虑如一泻千里的江水般排遣……

“爸,爸……”

永远记得那个落着雨的冬天,父亲用他的“忧与爱”织成了布,做成了伞,挡住了一切风雨,只为了他的女儿。

【简评】

电影语言与叙说艺术

把此文推荐给报纸时,我写了这段话:“对于一个会写作,特别是会说故事的考生来说,再简单的生活事件也会演绎出精彩的文章。父亲陪女儿在雨中排队检查眼压的寻常事在小作者笔下渲染成一曲‘忧与爱’的动人篇章,就是最好的明证。”细细思量,此文不就是一部微型的文艺片,或日一部“微电影”的绝佳剧本么?本文的表现手法与电影的语言使用如出一辙。电影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蒙太奇”及音、画的剪辑与组合。本文与电影语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空镜头”与故事切入及环境铺设。“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在电影剧情展开前起着故事切入环境铺设的作用。表现为第1段,寥寥数笔,勾勒出萧瑟的冬景,交代医院这个特定环境,“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故事的悲情色调一下子铺展开来。

2.“跟镜头”与人物出场。“跟镜头”就是“跟拍”。文章第2节,这是怎样的“走”啊——动感极强,镜头跟着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走”,而读者的眼球又跟着人物“走”。又是寥寥数笔,意蕴无穷。“拽”“怏怏的走”“忧愁”,一对身陷忧愁又紧紧依赖的父女情态毕现。再以境喻人,妙不可言。

3.画外音与心理剖析。如第3节,3个问句,直逼人物内心深处,压缩了叙说的篇幅,与父亲忧心忡忡的画面相得益彰,又展现了画面所不能呈现的景致。再如第13节,为父亲的“哭”添上注释,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

4.回放与情节的顺序处理。回放,即如电影中的回忆镜头,本文第4节,即如此。不仅完整了情节,更让情节富有变化与冲突的美感。

5.合成与叙事全景。如第6节,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把眼前实景与未亲眼所见的虚景融为一体,情节进一步丰满,情感进一步升华。

6.切换与文章转承。如第7节,交代完故事来龙去脉之后,轻轻将视角拉回现实。如第9节,再次切换到现实,且经前面的铺垫,剧情渐入佳境,渐到高潮。剧情在回忆与现实中交织进行,渐趋完整。

7.闪回与心理描写。“闪回”即插入人物突然出现的心理活动。如第8节,“我”突然认识到以前的固执,也起着完整剧情、推动剧情的作用。

8.留白与情节详略处理及其他。如第11节,“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接受检查的啊,自然要叙说,又自不必叙说。留给观众呗,留给读者呗,表现反而更有张力。

9.片尾“字幕”与文章结尾、主题及其他。文章的结尾,点题也好,深化主题也罢,总而言之,是文章的浓缩,是文章的灵魂。这个“字幕”不要也罢,要有必须如此动人。

此外,当然少不了特写,自不必说。

青年作家韩松落说,电影是压缩了时间。作文何尝不是压缩了时间?艺术都是相通的,作文,不妨从电影里找灵感。

篇8:忧与爱

晴空万里的一天,我们一家早早起了床:“呵呵今天是我们起的最早的一次,我要早点去学校”我感叹的说。妈妈在一旁点点头表示赞同,手里头却向透明的塑料袋里不停掏着什么,看到妈妈磨磨蹭蹭快要耽误我上学时间的样子,我也莫名的开始烦躁起来,催着她快点下楼去。

上了车,妈妈把塑料袋当成宝贝似的递给了我,我拉开袋子定睛一看――都是小面包。共有五个,一看到小面包我就头疼,因为他们十分干燥,而且又味道单一,就皱着眉头跟妈妈说:“哎呀,干嘛要那么多面包,我又不把它当饭吃,顶多拿一个够了。”可是妈妈坚决不同意,硬是让我全部带去,说饿的时候可以吃一点,垫点饥,“怎么这么烦”?我心中抱怨着妈妈的唠叨,本来就心情烦躁的我看着这袋面包,越看越气,在车上发起了脾气,对着凳子拳打脚踢,可妈妈在一旁还耐心地解释,带几个面包又不会增加书包份量,以备不时之需嘛。我只能将面包塞入书包,无奈地摇了摇头“妈妈你为何如此执着呀?”

很快到了校门口,我急匆匆地跟他们道别,后方取影,还听到妈妈的呼喊:“饿的话书包里有面包啊”。我不屑一顾地跑进了校园。

时间过得真快转瞬到了第四节课,有同学惊呼道:“下节是体育课,要测1000米啦”一千米可是我的最薄弱项,以前跑一千米把我累得死去活来,头昏眼花。果然,这次也不出乎意料,跑完步后就脸色苍白,吐了一番,自然没有胃口吃饭,到了下午,感觉肚子饿的实在支撑不住了,翻翻书包发现了上午妈妈给的面包,好似找到了求生的希望,兴奋的拆开包装袋,饥不择食地吃了起来,一口下去,肚子顿时感到舒服极

了,犹如枯木逢春,咬一口甜甜的,是幸福的味道,想起早上嫌弃妈妈的担忧,心中不免有些后悔。

篇9:忧与爱_

哎呀,上次不是让你想清楚再回去的嘛。就您这耿直的性格,在朝堂是呆不下去的,我都说了做人要圆滑点嘛。不然,就凭老兄您的雄辩之才,谁能比您更讨人喜欢呢?

好好好,不提这些了。今天咱就尽情享受好酒美景,不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老兄,您这样可对不住我啦,说好的不想了,可您还是一脸忧愁,可太扫我们的兴致了吧。

哎,您说吧,这楚国哪一点值得你去爱他,为他忧愁?

先说您的国君,忠言逆耳的道理不懂,几句风言风语就将你几度流放。再说您的同事,他们挖空心思,毁谤排挤您,哪个不视您为眼中钉、肉中刺啊,哪里是想与你“同事”啊。最后看看您深爱着的楚国百姓,哪个在您被流放时站出来为您说话了?您看这楚国,哪里值得你去爱他,为他忧愁?

老兄,我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您再把忧国忧民放在嘴边,我可生气啦!

哎,老兄,您别走啊。我话是说得重了点,但您也别动气啊,小弟在这给您赔个不是啦。我知道您心里始终放不下这楚国。但是,正如我刚才所说,您这是何苦呢?

好啦好啦,小弟今天算是服了你了。圣人都不凝滞于物而随波逐流,而您却要逆流而上,说什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唔,不是说了今天我要和三闾大夫畅饮赏月,不得打扰吗?

什么?急事?秦王又要对楚国动手?

哎,老兄,您这是又要走?但小弟还是不死心地问您一句,这楚国真的值得您为它忧值得您去爱?

好吧,老兄,小弟也知道您的答案是不会改变的,小弟祝您得偿所愿!

哎,老兄最终不听劝,一意孤行。对楚国之忧,对楚民之爱,让他一次次飞蛾扑火,九死不悔!

篇10:忧与爱_

依稀记得,儿时与外婆坐在门前院子诵读那唐诗三百首,如那“蓬头稚子学垂纶”时一般认真。春日,陪着外婆下地播种,时不时还摔了跟头,弄得满身是泥,活像一个小乞丐。夏日夜晚,扯着外婆的衣角去数那满天繁星,好不惬意。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那夏日夜晚,外婆为我讲那牛郎织女的故事。外婆用着家乡话,把那牛郎织女讲的栩栩如生。一脸懵懂地望着外婆声情并茂的样子,不免被牛郎织女间真挚的爱情打动,不免为他们被王母娘娘拆散而感到惋惜。我略有疑问:“外婆,你说牛郎织女会下凡来我们家吗?”外婆笑了:“你说会不会呀?小傻瓜!”说着拿粗糙的手轻轻刮了一下我的鼻子。似懂非懂。

听那蝉鸣,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突出,望那繁星点点,不由想起了牛郎织女。池塘边,阵阵蛙此起彼伏,不时幻想在芦苇从中寻找萤火虫精灵般的影子,甚至有时在庭院中也能体会到那“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情趣,碰巧时,还能看到隔壁的大哥哥,大姐姐,专注地斗着蛐蛐,一派其乐融融之情。心中对这片乡土充满了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看见了那片让我爱得热烈而深沉的乡土,它却让我感到了陌生。

夜路仍不寂寞,但原本满天繁星却被炫目的霓红灯抢占了地盘,原本门外的阵阵嬉笑,也随着那星星消失在漫漫黑夜中,透过那霓红灯,我瞧见了远处的挖掘机,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洋楼,到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

我的心痛了,痛的是失去了童年的乐园,痛的是这纯净的土地如今面目全非,痛的是自已无力挽回这样的局面,不免泛起阵阵忧思。

世界变的安静,夏曰的风变得萧瑟,只留下那凄凉无奈的背影。

篇11:如何表达忧与爱

忧与爱,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感情。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忧与爱,两种感情凝聚在一起,也是常能体验到的。思辨忧与爱又可概括为如下相互关系:其一:忧与爱互生;其二:忧多爱也多或者忧少爱少;其三:无忧有爱(多爱)或者多忧无爱(少爱)。

一篇好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写文章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引人积极向上,要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造就人们乐观的人生。遵循这种约定俗成的写作方法,可分三个小标题来展开选材的思路。

忧中有爱,爱中有忧

忧与爱,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联系生活的场景片段,体现亲人、同学、老师、邻里之间的担忧和爱护。通过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可以从中看见忧与爱,从而揭示生活的意义。

例如:中考的考场外,送考的家长们在等待凝望,思绪万千,考题难不难?孩子心理紧不紧张?这种担忧的背后,正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作者以记叙文的体裁,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进行情感直露的表达,写出的是小忧小爱,展示的是人间亲情,读者会感受到朴实真切,心灵也会受到震撼。

忧亦多时,爱亦增多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所承载的信息,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使当代人目不暇接。受众对众多信息的评价,更多的是忧愁,而在这种忧愁背后,是对国家和民族更多的爱,期望国家能强大,人民能安居乐业。以网友创作的微作文《忧与爱之“爱心妈妈”》为例:小宏伟先天没有肛门,一出生便遭遗弃。3次手术后,他每天还需进行痛苦的灌肠和扩肛,不由让我想起“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句话。13个“爱心妈妈”同样为他忧,但她们的忧转化成了实际的爱。我们很感谢这13个“南京妈妈”金子般的爱,世界多了这点爱,就会少了很多的忧。

作者以记叙文、议论文等体裁,将此类素材,穿插文中,或抒情,或议论,“爱”又因为“忧”而显得更加浓烈,主题得以明确,主旨得到升华,文章自然出众。

无忧无虑,大爱之情

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忧与爱,多有这种“无忧有爱”的举动。在选材上,可巧引妙用名人或名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如:最美司机吴斌在遭遇多个脏器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等意外挫伤时,临危不惧,努力完成汽车制动,并叮嘱乘客安全须知后,生命终止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和现在,吴斌是无忧无虑的,在这种无忧无虑的背后是可歌可泣的大爱之情。吴斌的壮举,感动全城。出殡之日,杭州市民自发为他送行,让世人看到一座城的人送一个人的感人场面。爱满天下,一时间感动中国。

这就是一篇记叙典型人物的文章,在突发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文字使人性光辉得到彰显,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章的思想升华,是文学创作的灵魂。作者对选材的运用和深入挖掘,才能使文章生出“灵气”,也一定能获得大众好评!

篇12:忧与爱_

那天,我带着几分杂乱的思绪来到楼下,一个人静默的走着……也不知为何,不知不觉中已漫步到广场的梧桐树下。由于天气的寒冷,广场上没有几个人。一阵秋风吹过,已泛黄的叶子带着一丝冰凉从我的脸庞划过,落在我的脚边。我停下脚步,背倚着树,闭上了眼睛,往事一幕幕回现在我的心田。还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每次下学都会看到一位吹糖人的老人。他做的糖人既好看又好吃,这可是给我们这些天真的孩子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于是,每天的最后一个放学铃声便成了我们的期望与期待。

一到下学时,老人和他那辆载糖人的破自行车就会被一群孩子围的水泄不通。老人也总会用他那慈祥和蔼的嗓音笑呵呵的说:“不着急,不着急,都有份啊!”孩子们便争先恐后的往前挤着,生怕自己买不到糖人。不过有时,糖人真的做不过来,老人便会用糖浆裹到两根筷子上,虽然好看的糖人没买到,但就凭这块糖浆,也就足够这些孩子的心甜开了花。老人卖糖人似乎不是挣得什么钱,而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他的糖人又大又好看,利润是微乎其微的,但他依然坚持着做着自己的糖人,享受属于他自己的快乐。而如今,各种各样的小食品摆满了商店的柜台,孩子们对于糖人这种文化,甚至是艺术已经很少问津了。卖糖人的老人也消失在了校门的街道上,听他们说,是因为城市整顿街道,所以,老人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卖糖人的老爷爷,你去哪了孩子们需要你温暖的笑容和甜彻心扉的糖人!总会有一个不知名的陌生人在我们心中永恒的留下,就像风会记得一种花的香。

天依旧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免会油然多出一份伤感,就如同枯黄的树叶,被风吹过就会飘零一样。忽然感到手臂上有一丝冰凉,睁眼一看一滴水珠从我的手臂上划过,抬头一看,灰蒙蒙的天空压得极低。我站起身来,伴着落叶、孤独,静默的向家走去。

篇13:忧与爱

幸福就是把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分享。可也有人说:“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得到的将是一切”。

我是不懂为什么人的感情是那么微妙。在我的周围是有很多人爱我的,我知道,但是忧愁并没有因此停止。爱没有把我心中的忧虑化成为飞烟,它依然的存在着。我想爱和忧是相对立的,它们不会因对方的存在而消失,这也就是情感神奇的地方吧!

艾青说过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触动了我,我在想我的泪水是因为爱的心酸和深沉而流下的吗?我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不过爱是有的,悲伤、忧愁都是有的。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生活的忧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个信念是爸妈给我的,因为有了他们,我的成长才多了几份快乐和幸福。在这个我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一路上陪伴我的目光是他们,有了他们即使再艰难我都会有一丝丝的慰藉,想到家,我的目光又一次的呆滞了,我想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又想回到那个不一样的自己,我喜欢那个感觉。一路上是爸妈让我坚强,在自己无法承受想要逃避或放弃某些事的时候,只要想到他们给我的希望我就会坚持。

篇14:忧与爱作文

可我分明见到,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那倦怠的眼神,仿佛向我透露出一个不眠的夜晚。那丝丝飘挂在耳边的零乱的秀发,也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

兴许是因为今日与众不同,母亲往日里十分熟练的工作在今日看来却显得十分笨拙。

是因为紧张么?我竟不知,一向稳重平和的母亲会像这般忘东忘西。连刷牙的工夫,母亲也不忘跑过去看一眼时间。死死地盯着那秒针,这时的母亲,像是一位监测员,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今日的交通,也像是母亲的心情一般,那样的急促,那样的忙乱。我拿起书看着,可眼神却时常飘向母亲的脸庞。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它们的阵地。

母亲眉间的距离越发窄了,直至出现了一条深深的沟壑,才肯作罢。“今儿的车有点堵,不过没事儿,来得及。”母亲转过头,此时,我与母亲的眼神交汇了。那道深深的沟壑像是从未出现一般,猛得消失了,留下的,却是母亲那浅浅的微笑。

一辆大巴不守规矩,几次三番栏着道路,母亲看着时间,手不停地打着方向盘。

红灯亮起,车辆刹时间全部停止,我刚开口抱怨大巴司机的无礼,只见母亲拉开车门,径直冲到了大巴司机的车门口,猛猛地敲着车窗,那人车窗紧闭,只听得母亲大吼:“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我们家孩子急着去高考,要是迟到了你负得起责任么……”

到绿灯亮起,母亲才肯作罢回到了车上。远远望去,我依稀地看到,那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我的母亲,一个平日里待人柔善的女人,是什么给了她这么大的勇气?

我笑了,夸母亲勇敢,可我分明感觉到一阵暖流正在汹涌地冲出我略微弯曲的眼睛。我打开车窗,望着窗外,尽量抑制着那阵暖流的汹涌气势。

丝丝的雨轻柔地打在我的脸上,我的视线变得模糊。是细雨模糊了我的视线么?我不得而知。

微风夹带着些许的寒意,可我却分明感觉到一阵温暖。

如今我伏案笔耕,我知道母亲的心全然在我这里。

篇15:记叙文写作的忧与爱

当然有人会说,这样优秀的考场记叙文你还忧什么呢?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过我在报上推荐此文的评语:

叙事,蒙太奇,叙事蒙太奇。传达出的意蕴不只是爱中有忧,忧中有爱,还有角色的变化会使这种意蕴更丰富、更绵长。“破大衣”而不是“华美的袍”,“补丁”而不是“虱子”,虽比方难免跛脚,但作者的用心可见一斑。

考场一类文的选择永远是一种“比较级”,整体都好,也要好中选优,不可能把所有的“好”都赋上满分,反之,亦然。这就是考场作文阅卷的基本审美特征。

从我的推荐语中,肯定能读出我对此文特别是此类记叙文写作的褒与贬。套用题目中的话,这里说一说我的“忧”。

忧,首先源于这篇文章的不足。第一是文章结尾的比方,真的很“跛脚”。别以为这破大衣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军大衣,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爱就像一件破大衣,完全建立在特别自我的意象之中,读者很难理解,即使如上文蒙太奇镜头所呈现的忧中的爱,总还是纯洁、高尚和美好的,用“破大衣”来作比,多少破坏了美感。第二是文章的整体构思,截取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七个片段组成,这样的构思并不新奇,即使新奇,充其量是雕虫之技,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萤火虫的屁股”。且用这7个年龄段作为七个小标题,一篇文章,有了15次“抬头”,平均每个段落都不足100字,总感觉与实实在在的写作有距离。

我担心这样的优秀作文被推荐之后,更多的人是模仿形式,频频分段,或者写上很多小标题;我担心这样的优秀作文被推荐之后,不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的亮处借鉴学习,而在雕虫小技的所谓构思上取巧。构思是重要,但与写作能力、实力、文学底蕴等相比,依然不是中学生的首选。

篇16:忧与爱作文

老张是刚和老婆红梅吵了一架才出来散步的。“要回来你一个人回来,我可不想再回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这句话,老张已记不清红梅跟他说过多少次了。

当初老张还是小张的时候,村里的日子确实不好过。那时老张带着新婚不久的红梅南下,老张有一手好瓦工活,老张做大工,红梅做小工。慢慢地他们有了自己的建筑队,有了自己的房产公司。可老张不管生意做得有多大,有一个习惯几十年来不改,抽烟只抽一个牌子――五元一包的红梅。

早年忙于生计,对家乡关心不够。后来听说村里有外乡人来办了个化工厂。老张想:村里人也能半工半农了,好!后来听说村头小河的水黑了,臭了,老张心理咯噔了一下;再后来他回村里的次数多了,不为别的,就为奔丧。哪一次不是伤心的回,揪心的去?村里的亲戚本家中,老的小的死因都是肝癌。

那次到二叔家奔丧,他坐在二叔的灵柩旁一宿没睡,一夜整整抽了两包红梅。

早晨,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三叔。三叔说“大侄啊,你爱村里人,你为村里人担忧,叔理解。可村里三年换了五个村主任,村里有点本事的早走了。”

中午,他打电话给南方的朋友。朋友说“你爱你的故乡,你想为村里人分忧,我理解。可那是一笔不小的无回报的投资,请三思。”

晚上,他把想法告诉红梅,红梅说“要回来你一个人回来,我可不想回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

老张点燃一支红梅,缓缓地站起,前面不远处河水较浅,那是他儿时与小伙伴戏水的地方。那时的水多清啊,她分明是上苍赐予村里人的从九天上涌下的银河之水。那时只觉得《上甘岭》中的插曲《一条大河》的词作者,分明是看到了这条小河才写成的。跟他差不多年纪的,谁没在这河里捞过鱼摸过虾;村里的女人,有谁没在这河里洗过衣服、淘过米。就这小河边,又留下了他跟红梅的多少足迹。河边的小树又偷听了他与红梅的多少悄悄话。

那时,这河水灌溉着岸边的一片绿油油的禾苗。就在这脚下的田地里,他跟红梅比过插秧。可眼下哪有庄稼啊,荒草长得比人还高。

望着眼前的荒草,远眺村里稀稀落落的炊烟,老张的眼睛有点湿了。

老张掏出手机,坚定的拨了个号码。

上一篇:汽化和液化教案(学生版)下一篇:模具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