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师论文

2024-05-05

幼师教师论文(精选8篇)

篇1:幼师教师论文

幼师——最美人民教师

我喜欢这样一首歌——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是因为这感人的歌词中饱含着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一名幼教师。现在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平凡的幼师。

我总爱说自己是刚毕业的,这样听起来好像会更年轻。其实事实也真的是这样,我确实是一位刚踏入职场的菜鸟,缺乏教学经验,家长沟通技巧等等。但,这些从未影响我要一直走在幼教道路上的坚定信念。

初入职场,作为菜鸟级别的我,也许还不知道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我只知道,在这条路上,我要努力做到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爱孩子,做孩子眼中的好老师。学龄前的孩子,和其他阶段的孩子都不一样,他们不但认知水平较低,而且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弱。保教合一是幼儿园教育和其他阶段教育最大的不同。我们在教给孩子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还要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冰心说:“爱是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需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拥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胸怀,用母亲一样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和宽容心去呵护每一个稚嫩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好幼教工作。

第二,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好老师。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主要职责是教给孩子知识和经验。还有一句话,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还能教给孩子一滴水。因此,我们更需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第三,甘于奉献,做一个无私奉献的好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应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着,奉献着,美丽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自豪,我无悔。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大声宣言: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梦想,用我们的双手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篇2:幼师教师论文

走进幼儿园里,我们立刻就会被幼儿园的环境所感染。

为什么幼儿园都要创设出这样一种环境呢?

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创设出来一个幼儿喜欢、乐趣、舒适的环境,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育,利于幼儿成长。

幼儿园的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向孩子传递着各种隐性的知识。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在幼儿园里利用墙面、走廊、教室、活动区、楼梯等设施进行环境创设,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环境所要渗透的一部分。

楼梯环境创设

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记录下已经和正在实施的课程,使课程不断的延伸。

如我们根据教学活动创设的《美丽的大自然》这一主题时,我们可以在主题墙上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幼儿通过墙壁文化进一步了解了四季景色特点。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如纸张、颜料、为了环保我们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如饮料瓶、碎布条、毛线、各种盒子、塑料袋等等,进行环境创设和美化的工作。

以幼儿为主体

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以幼儿为主体,给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机会,让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避免将成人的愿望设置到环境当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应参与布置的过程,充分发挥他们主体的作用。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

家 园 共 建

在环境创设中,可以家园共建,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合作。鼓励幼儿从家里收集了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吸管、蛋壳等废旧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大家用纸盒做成了高楼、汽车、动植物等,然后进行装饰。幼儿在利用废旧物品创作过程中学会了勤俭,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孩子们面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则更有兴趣了,他们在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发展了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3:幼师教师信念实证研究框架初描

一、幼师教师信念的研究价值

在理论方面,由于教师信念在总体上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自身角色、教学过程、课程、学生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确信的某套理念、观点、假设甚至理论,其范围涵盖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呈现出一个多种因素相互关联的开放性系统,因此,教师信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相应地,不同教段的教师由于拥有各自不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于是所形成的教师信念也必不尽一致;而同教段的教师教师信念应当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学者们会将各教段(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师进行分类后再来作分段研究的原因。但目前学者们尚未对幼师的教师信念作出实证探讨,所以十分显然,研究若以幼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对教师信念的研究从教段这一维度上给予填补,由此增益教师信念研究的教段完整性。

在实际应用方面,如上所述,个体行为是其信念的外在表征,教师信念的外在体现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它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发展及其学生的成长;所以对幼师教师信念的研究(尤其实证),在某种程度可以推动学前教学以及幼师自身的发展,提升幼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研究若以有关教师信念的内涵、层次与结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论析为基础,探讨其教师信念现实差异的原由,对这个教段教师信念体系中各“类组”教师教师信念差异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分析和归类,同时探究不同类组幼师信念与其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多维联系,进而探索出较为完善的幼师教师信念的建构、“干预”以及补充的策略,以此满足当前一线幼师教学行为发展的相关需要。

二、教师信念研究的文献简述

国内关于教师信念的研究就起步较晚,但由于及时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学者们纷纷奋起直追。目前国内关于教师信念的研究同样也呈现出了一派繁荣蓬勃的景象,这从对CNKI数据库中的检索情况便可见一斑———以“教师信念”为主题进行检索,可搜到相关论文达七百余篇。略览这些论文研究不难发现,从研究视角上看,它们可大致分为五类,即(1)对教师信念概念的研究如[1],(2)对教师信念特点的研究如[2],(3)对教师信念组成要素的研究如[3],(4)对教师信念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如[4],(5)对教师信念建构策略的研究如[5];而从研究类型上看,这些研究又可大致分为两类,即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再对当中占比很大的实证研究,据研究对象(即教师)教段组的不同,亦可分成对职前组、小学组、初高中组、大学组教师教师信念的研究。

总体说来,国内就此题的研究,大多是在对国外理论进行借鉴、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的教育科研方法,对教师信念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对于不同教段组群教师的教师信念的鉴察与发展无疑具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不能否认的是,迄今为止这些研究如前所述从教段上讲都是不甚完整,不具完整性的;即便加和起来也不能形成一个比较连续的“教师信念”系列研究。换句话说,从教段完整度上讲,譬如关于幼师“教师信念”的研究在目前学界看来委实很少,实证更少,亟待于学者们的努力延伸和不断探索。而亦如前述,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越发重视,关于幼师教师信念的探讨与实证向度的深入也必将成为国内外就这一问题研究的未来发展之势。

三、幼师教师信念的实证构想

(一)目标

如果研究能够聚焦于幼师,可以最先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外国内关于教师信念研究的基本情况作出整理和概览,选择以某一相关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幼师的特点,对相关问卷进行选取和适当修改;然后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样本地区幼师的教师信念之现况、各类组教师信念的差异及其原因等作出探究,同时建议以阿基里斯与斯库的“倡导的理论”和“运用的理论”作为基础,对幼师的教师信念与其教学行为的关系进行讨论,这样即可能提出相应的幼师信念建构策略了。

(二)内容

基于上述,实证的主要内容则可至少涉及:(1)样本地区幼师教师信念的整体状况;(2)样本城市、农村幼师教师信念的差异及其原因;(3)城市中不同性别幼师教师信念的差异及其原因(4)农村中不同性别幼师教师信念的差异及其原因;(5)城市中不同班级幼师教师信念的差异及其原因;(6)农村中不同班级幼师教师信念的差异及其原因;(7)城市骨干与非骨干幼师教师信念的差异及其原因;(8)农村骨干与非骨干幼师教师信念的差异及其原因;(9)各类组幼师教师信念与其教学行为的关系,等等。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在样本地区选择幼师应以幼儿园为单位随机抽取的方式,尽量做到把各级各类幼儿园都纳入进来,使取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预测,幼师的教师信念由于当下社会导向的偏差以及工资待遇不济,会处于一个较低(消极)的水平;同时其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着比较大的相关性,由此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地影响教师在流程、内容以及方式等方面的教学行为表现。

(三)重点、难点

若上述都确立下来,实证需突破的重点也就可以确定下来,即以如英国学者尼斯波特与罗斯的“教师理论和信念”理论作为基础,改编、拟定量表和问卷,采用量表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幼师的教师信念之现况、各类组教师信念的差异及其原因等作出探究,同时还可以如美国学者阿基里斯与斯库的“倡导的理论”和“运用的理论”作为基础,通过田野考察等方法,讨论幼师的教师信念与其教学行为之间所存在的多维关系。

当然,上述的构想存在两个难点需要突破:首先是对测量工具的合适选取。由于实证旨在了解和分析现阶段样本幼师的教师信念概况以及各“类组”教师信念的差异,所需要的数据均必须通过量表(问卷)进行收集,因此在量表(问卷)项目的编制上,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地筛选和合适地整编、修订。具体而言,教师信念调查量表、问卷的整编修订至少涉及以下这几个步骤:A.查阅文献;B.访谈;C.收集以往相关材料;D.对以往实证所用量表、问卷进行汇总、分析;E.修订;这五大步骤从总体上讲都要求研究者系统而缜密地进行;尤其是其中的第五步“修订”,更是要求研究者在作好前几步工作的同时结合样本地区幼师的特点,对以往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作出必要而合适的选取和修改以合实用———无疑,要做好这一点是比较不容易的。

另一个难点即对调查样本的精准选取。如前所述,实证若以某地幼师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以所选幼师作为样本,获取第一手其教师信念的客观数据,析出取样教师教师信念的组成维度、现状以及性别、班级、教龄等因素对教师信念的影响;所以样本的选取是否精准且具有备代表性,对于研究最后的结果是否精准和具有说服力作用甚巨,而要做到这一点也是研究所必须考虑和攻克的另一大问题。

摘要: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有关幼师教师信念的实证极少而待方家始终探手。为了促进幼师教师信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章试就此题的研究价值、动态以及实证框架预想作一初步描述。

关键词:幼师,教师信念,实证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1]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3.

[2]张新.教师教育信念特点与完善[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5.

[3]瞿卫星.试论教师的教育信念[J].江西教育研究.1998.5.

[4]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2.4.

篇4:幼师生语文教师应有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师;幼师生;职业道德;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33-01

就目前情况来言,语文教师的各方面压力很大,主要来源于学生难教;家长难处;学校难待 ;语文教师难当。压力过大,会对人产生很大危害,导致语文教师们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一个身心健康的语文教师才是真正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地健康成长。联系以往的一切,结合现在的培训内容,我收获了许多。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能否处于领先地位,去决于其综合国力的强弱。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综合国力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应主要靠自己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最好地帮助自己,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要正确评价自己,合理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克服嫉妒心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职业发展目标,量力而行;增强自信,提高自我教学效能感;调整认知,接纳各种“不完美”;悦纳教师职业,摈弃不合理的比较方式。

二、情绪调节—减压的核心

情绪稳定一般被看做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现在你已经能够积极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将有助于你以平稳的心态从容面对人生的挑战。每个人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那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语文教师的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策略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出气果,发泄球”;心中的烦恼、忧虑不要积在心中;学会放松;聆听音乐,唱你最喜欢的歌;调换环境,休假旅游等。情绪稳定一般被看做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现在你已经能够积极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将有助于你以平稳的心态从容面对人生的挑战。每个人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那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任务只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充满自信不畏艰难,则容易实现目标。反之,则会一事无成。语文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仅对学科成绩直接到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人际关系调节

心理健康的语文教师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自己的伙伴,愿意与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能与同学团结友爱。他们体谅别人的困难,宽容别人的过失,从不因小事和别人计较,愿意为大家服务。反之心理不健康的语文教师不尊重、不信任他人,不愿与人交往,内心世界孤独,常为一些小事与人争吵、呕气。

语文教师要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注意转换角色,不要以我为核心;“独乐乐莫如众乐乐”培养对人的兴趣,扩大社会交往层面;积极助人,与人合作;多与别人倾谈,学会表达与沟通, 交流思想与感情。

四、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语文教育要塑造和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必然首先要求幼师生语文教师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整个工作的基础。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尤其是幼师生语文教师,其本身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幼师生语文教育。因此,幼师生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修养,完善自我,以及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作为幼师生语文教师来讲,健全的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它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育成功的要素之一。幼师生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个性,广泛的兴趣爱好,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使自身心理健康平衡的发展,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只有幼师生语文教师身心健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语文教师对待学生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仅大大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效果,而且给学生道德心理上有极其有益的影响,激励他们追求真、善、美。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高度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随时鼓励他们,哪怕有一点进步,也给予肯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另外,每个学生都喜欢炫耀,老师如果能抓住这一特点善加利用,效果也会很好。

五、生活节奏调节

语文教师要正确理解身心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营养需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适当安排娱乐与休息,保持旺盛精力;不要太功利,关爱生命;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病。

总之,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其实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归根结底地说,我认为还是一个字:爱。教师只要爱职业,爱学生,与时俱进,就是一名品德高尚的语文教师。

篇5:幼师教师环境创设心得

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和区角布置,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有感于此,我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是创设幼儿园环境必须考虑的问题。一、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设置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如某班在搬迁活动室时,教师事先把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墙饰都拆除掉。幼儿来到时,面对空荡荡的一点也不漂亮的活动室,他们产生了和教师一起布置墙面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教师的赞同和支持。教师当即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内容,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材料等等,激发了幼儿布置墙面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幼儿学到了手工、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墙饰制成后,幼儿根据墙饰的内容,向家长、同伴、教师讲述着自己的故事。随着墙饰内容的不断增加变化,幼儿的故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充实。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除了安排特定的教育活动外,还要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问题,灵活调整教育计划。如某教师正准备按原定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这时候有两个幼儿把动物角的蜗牛放到活动室的桌子上,于是全班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蜗牛身上来了。看到幼儿对蜗牛如此感兴趣,教师决定临时调整教育活动计划,积极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针对幼儿提出的“蜗牛有没有嘴”这个问题,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求答案,使幼儿不但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初步能力。 二、充分认识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目前,在布置环境和准备投放材料时,有些教师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也很少考虑,缺乏针对性,因而也就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环境的教育价值也无从体现。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如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材料,在结构游戏区幼儿能接触到。幼儿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再如自然角的花盆里的泥土,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活动,使他们知道土壤里有水、空气、腐殖质等成份,初步懂得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培养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土壤对人类的作用,萌发幼儿珍惜土地的感情。 要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我们还必须明确每一个墙饰的教育价值。如某中班的墙饰“地球妈妈”就是幼儿为配合环保宣传而设计制作的一幅宣传画。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地球妈妈生病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和为地球妈妈治病的方法。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幼儿也参与了许多环保活动,自觉、主动地保护身边的环境。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环保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这些做法为幼儿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墙饰制作好了,但教育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教师引导幼儿继续收集、整理材料,丰富墙饰内容。在此过程中幼儿彼此交流和分享收集到的环保信息,他们开始学会关注周围环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三、启发、鼓励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3.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如某班一幼儿用开水给植物角里的花浇水时,教师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他,而是设法了解他“破坏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不是想搞“破坏”,而是出于想让花和小朋友一样“讲卫生喝开水”的善良动机。教师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幼儿善良的愿望,而且也了解到幼儿的现有经验和知识水平,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4.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5.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我们可引导幼儿讨论问题“汽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励幼儿说出各自的答案。为了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我们可以发动幼儿找来各种高低、形状不同的积木、纸板、易拉罐等,启发幼儿运用这些材料塔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胶、木板、玻璃等不同质地的斜坡面。我们可让幼儿在搭好的斜坡上进行赛车,并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汽车速度和路面的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多次操作,幼儿可发现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路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初步体验到速度与倾斜度、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篇6:幼师教师节随笔:教师的成长心得

我在幼儿体育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经常会收到一些消息和留言,一部分是对于我所谈出的一些观点的碰撞和探讨,也有一部分是问是否能够给些方案。对于前者我通常都会一一认真的反复回复与交流,而对于后者我通常不会直接给一篇方案了事,而是希望老师们能够先独立思考和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然后我们再一起通过探讨进行不断完善。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一项非常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因为我们每个人所面对的孩子是不同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深入了解自己眼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这样才能让我们设计的活动更加符合每个孩子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发现模仿一些观摩的教学活动并非像看到的那样得心应手,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了他们对于其中每个细节的独立思考与反复推敲。所以,我们先独立思考设计然后再进行相互的碰撞和探讨,这样的过程是建立在“自我造血”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不仅仅只是完成了一篇方案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过程中可以通过探讨彼此更好的提高,真正的成长。这样的一份方案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方案,而不再是别人的方案。就像我在区学科组每次研讨活动时反复强调的那样:我并不希望每个人的活动组织起来让人一看就认为这是“王彦”的活动,而不是你自己的活动,我们希望的是我们能够在理念上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上是基于个人特点的个性化彰显。

最近,在几次的培训和教研场合我也反复强调这样的一个观点: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输血”式的培训,更需要的是“自我造血”功能的激发。为什么要激发我们的自我造血功能,原因就在于眼下我们这个群体太缺乏。过多的依靠外部力量的灌输,导致我们容易缺乏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主张观点,进而就会变的容易跟风,容易摇摆,容易被安排,容易被批判。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做老师当然也是如此。昨天一位男幼师在后台给我留言,希望能够分享从教的经历。其实处在这个行业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大同小异的,哪里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无一不是在每一天每一刻的反复与重复的小事之中度过,只是这种重复是简单的单线循环还是能够变得越来越厚重,取决于每个人是依靠外部压力还是内在动力。男幼师,我们常说要“一专多能”,可是工作几年下来,很多人发现自己变成越来越“多能”,却越来越搞不清自己的“一专”到底是什么,在哪里了。对于我而言,从专职体育老师到班级老师再到各级管理岗位,幼儿园的很多岗位和事务我都有所经历,但幼儿体育的学习与实践却是十七年未曾改变的唯一一件事情。

我常开玩笑说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种职称、称号、评比表彰弄得做老师跟打游戏一样,不断的要为之努力去打怪升级,一级一级的往上攀登,可当有一天这些都到手了之后,才会真正的去思考为什么要做老师,做教育,但往往为时已晚。所以,早一些时间去扪心自问,你的成长到底是依靠外部的压力和给予,还是内部的动力与索取?不断的问自己,终究我们会明白自己到底有什么,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那个时候,你才会真正的抬头看天,说出一句: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让我们祝福自己吧,但只需微微一笑即可,无需欣喜若狂。做一位内心坚强、自信平和的教育工作者,平淡的看待外部环境所发生的一切,不忘初心吧,因为还有后天、大后天,明年依然……

篇7:幼师教师节演讲稿

大家好!

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人说老师像辛勤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着。有人说老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当我踏上这片圣洁的热土时,我才第一次明白了阳光背后有风雨,欢笑背后其实承载着太多太多的艰辛和酸辣。

xx年的幼教生涯,让我更加体会到当一名幼儿教师所特有的苦与累,委屈和无奈。没有鲜花的陪伴,没有优裕的待遇,没有豪华的享受,有的只是对孩子们吵吵闹闹时无奈的叹息。我曾心灰意冷过,也曾委屈彷徨,但更多的是坚定的意志,百倍的信心,因为我爱教师这一行,为了孩子坚定了我执着的追求,为了孩子奉献青春我无怨无悔。

令我更加欣慰的是今年教师节,孩子们稚嫩的话语和祝福,深深地打动了我,更坚定了我对幼教工作的信念。

辛勤的耕耘,必然会结出累累的硕果,必然会得到人们的肯定。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兴,作为一个平凡的幼教工作者,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义无返顾,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快乐地付出同样也会快乐地收获。

幼儿园就像一个大家庭,充满温馨,不管是哪个班的事情大家都会帮着做。虽然工作很忙很累,但是大家每天都繁忙并快乐着。“看孩子就是良心活,把孩子照顾好心里才踏实”,这是一位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幼儿园的生活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在平凡中感受到了精彩。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学习并快乐着,可爱的老师们无私奉献。

篇8:幼师教师论文

中职幼儿师范学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的任务, 幼师生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口头语言, “教师良好的口语表达对正处于智力、知识开发和启蒙阶段的幼儿来讲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口语训练成为幼儿师范教育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口语》课程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 课程的三个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要求各不相同。近年来, 该课程的教学取得可喜成绩, 同时存在不可忽视的紧迫性问题。问题之一,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投入使用后, 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测试合格率明显下降, 由原80%左右的合格率降至40%左右。问题之二, 虽然部分学生取得了普通话合格证, 据用人单位反馈, 一般口语交际能力的薄弱使刚站上三尺讲台的她们时常陷入被动的尴尬境地, 常见的问题是课堂“讲课”能力较差, 口头表达水平的欠缺已成为幼师生发展的“瓶颈”。

二、中职幼师教师口语教学的现状

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因素众多, 以往多数研究者主要从口语教学的具体训练对策方面进行探索, 笔者以多年来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侧重于对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口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反馈等现状进行探讨。

(一) 现用教材的局限性。

多年来, 中职师范学校教师口语课程一直采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材, 如《现代汉语》、《听话和说话》。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而言, 教材缺乏指向岗位需要的针对性, 其涉及的知识理论性亦较强较难, 知识更替缓慢。近两年来, 为了克服前述弊端, 笔者所在学校对课程教材的选择重新作了多次调整。笔者认为, 该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少突出的问题, 但因为近两年教材版本较多, 导致教学活动过程中不稳定因素增加。虽然各个版本均加入了部分专业实用口语项目, 但训练部分的内容依然缺乏, 如语音、态势语训练章节, 并且在实际授课中因课时不足等原因, 部分训练技巧的教学最多也就是组织一下观摩, 较少进行系统训练。再者, 个别重点概念解释模糊。如, 在介绍语音概念“音素”一词时, 教材对普通话音素的基本组成情况未做重点展示, 其中对元、辅音的定义缺少科学描述, 类似情况并不鲜见。

(二) 重理论轻实践, 训练形式单一。

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受到专业课程的影响, 普通话的教学课时普遍偏少。中职学生语言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因此在理论知识方面 (如语音、词汇、语法) 要做到必要的讲解, 而教学中普遍的情况是, 大部分教师在理论知识部分确实做了精细分析, 课时的限制却导致实践练习只能泛泛而谈。更为甚者, 课时的压缩, 往往导致多数技能训练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导致学生的不足或缺陷得不到纠正。虽然学校每周都设有由学生组织的推普课, 但训练材料不够丰富, 训练方法单一, 如学生晨读、晚练的教材都是那一本薄薄的一二级常用字词, 实训效果不佳。

(三)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教学方式尚需完善。

1. 师资结构亟待改善。

教师口语是一门涉及知识丰富广泛的学科, 它要求任课教师除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外, 还要求普通话水平达到较高等级, 具备方言辨正能力、较强的示范指导能力, 并熟悉了解幼儿园教育常规实际。笔者所在学校普通话教师在数量、质量上良莠不齐, 拥有国家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的教师只有三位。部分教师本身普通话表达缺乏规范性, 语音辨正能力较弱, 理论知识储备不足, 对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问题缺乏深入探索。

2. 普通话语音学习设备匮乏, 教学模式更新少。

目前, 笔者所在学校虽然配备了多媒体教室, 也投入使用了语音训练功能室, 但只限于英语教学。同时,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课堂教学大都依然停留在“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上, 教学方法老套, 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3. 教学反馈手段方式缺乏有效性。

(1) 口语教学评估手段匮乏。

长期以来, 学术界除了对英语口语教学评估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以外, 对汉语口语教学评估手段的研究甚少。在笔者所任教的中职学校里, 口语评估常常被排除缺位, 或者只是以期末口试或浅显的理论知识笔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估, 这些做法对促进普通话口语教学作用甚微。

(2) 课后反馈训练较少。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面谈调查了解到, 在课后反馈环节上, 大部分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布置几道相关的课外习题, 较少涉及多样性的口语训练任务。因此, 口语教学的实际功效堪忧。

三、现阶段优化教师口语教学的建议

(一) 摆脱现用教材的局限性。

中职幼师口语教学一直都依据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进行教学活动, 然而目前因中职生文化课基础差、教学课时被大大削减等因素, 使得口语教材难以适应现在的实际需要。因此, 教育者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 对教材内容做合理补充、精选。

笔者认为, 当前幼师口语教学基础部分为语音技能训练, 在教学中, 边鼻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音变中音素的变化等内容是教学难点所在, 应设法搜集充分的语音辨正训练内容。其次, 要提高教学内容系统的衔接性, 适时解释概念, 并明晰概念的外延。再者, 教材中朗读训练部分针对性不强, 可适当补充普通话测试朗读内容, 并将幼儿园现用教材中的诗歌欣赏内容有机插入朗读训练中。最后, 在教学口语部分, 结合岗位需要, 可插入幼儿园教学真实案例点评及优秀案例指导材料等, 并针对教学内容附上幼儿园语言活动课教材实例、教学光盘及视听媒体等。

总之, 教材内容既要能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表达水平, 又能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 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 重实践, 强化课内外活动, 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声、韵、调上, 虽然普通话考核取得较好的成绩, 但一般表达能力欠缺, 上台发言时常出现声音发颤、语调失常、颠三倒四等语无伦次的状态。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把推广普通话和一般口语表达训练有机结合, 明确双重任务的重要性。

1. 应注重教学中的情境性实践训练。

纵观普通话教师在课堂上的教, 依然习惯于教语音知识, 缺少活动安排。除了常规语音教学外, 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 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点的情境训练,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口语交际的全过程。“所谓的‘情境’, 就是某种图景和情感的结合体, 有‘物’有‘意’, 置身其中, 将激起浓厚的兴趣和情感, 产生‘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的冲动, 从而‘情动而辞发’, 滔滔而不绝”。根据以往的实践, 学生较为热衷的情境口语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如:角色表演、即席发言、应聘介绍等, 训练内容都是针对专业性质及人际交往中口语表达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训练。比如, 在上《口语表达中心理沟通的方法》这节课时, 笔者为了加强学生对沟通方法的理解掌握, 设置了一个幼儿园常见情境:

一天, 你批评了一个犯错误的孩子, 可是这个孩子的家长却找到你说了很无理的话, 比如, 说你是一名没有素质的教师, 批评得不公平;或者说你算干什么的, 怎么能对孩子要求这么严, 等等。

首先, 笔者设疑:如果你是这位教师, 你会怎么说?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顿时, 课堂上三五成群, 学生七嘴八舌, 人声鼎沸, 教室里洋溢着一阵阵充满激情的对话……

然后, 分别让几组学生模拟角色上台表演, 强调注意沟通技巧的表达……

最后, 由学生对角色表演进行评论后, 引导其分析沟通中的认同和调控技巧, 从而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感知和概括总结……

总之, 只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训练指导, 才能达到一举多得之效。特别是中职三年级, 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会说话、会讲课。这一阶段以“即兴型口语”和“职业口语”训练为主, “试教”训练也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 创设生活化、专业化的口语情境更显得举足轻重。

2. 加强课堂教学外的实践。

师范学校每周都设置口语训练课程, 如推普课、晨读、晚练课等。在各种训练活动中, 应提供给学生灵活多样、富于针对性的实际训练材料, 并加强对学生组织者的规范性辅导, 以弥补训练材料匮乏、训练方式呆板等不足。为了强化训练形式,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社团多举办语言类的活动, 如演讲、故事讲述、辩论赛、语言情景剧等活动, 鼓励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出现, 使学生意识到普通话的学习是大势所趋。

(三) 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教学方式、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完善教学设施。

针对普通话教学的特殊需要, 应通过学习或进修提升普通话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幼师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从客观实际出发, 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不断提高个人教学技能和普通话口语教学质量。同时,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音训练环境, 并尝试将国家先进的智能普通话口语评测技术引进本校, 积极利用电脑室开展辅助计算机普通话水平测试, 尽快扭转学生测试合格率明显下降的局面。

2. 丰富教学方法, 巧用媒体教学。

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教师要形成新理念, 运用新手段、新方法, 并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原则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如运用微格教室、多媒体和远程教学) 相结合。

(1) 探索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

对于语音训练中重难点音的训练, 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受训者讲清语音理论再做一般的示范发音和跟读训练, 则显然收效甚微。如能通过语音比较法, 语音强化———还原法, 口部操训练法等, 便能提高训练实效。

此外, 学者们更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多元情境策略,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种渠道, 有目的地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及思维活动, 从而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如前面所述, 通过符合专业性质的现场模拟进行的实践练习, 能多方位地强化学生的口语交流及应变能力。再者, 亦可利用语文科目中的《阅读与写作》、《语言活动指导》课程等进行活动情境创设, 借此弥补教材编排的不足, 丰富训练形式, 增强教师教的延伸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

(2) 巧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中, 教育者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如何有效地发挥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对于口语教学来说, 教师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讲解是实现不了教育目标的。如在语音教学环节,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理论知识在传授过程中不易被理解和接受。比如平翘舌音, 单纯向学生解释其发音的生理机制, 学生最终并不能理解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如果能通过多媒体3D效果向学生展示发音部位和流程, 如:图面中显示的平舌音是舌尖和上齿背接触, 发翘舌音时舌尖和硬腭前部接触, 并且通过不同的流程图中线形上下前后的移动, 代表形成不同的发音部位, 即“平、翘舌音”、“卷舌音”或“缺陷音”。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不同的发音位置, 远比抽象的一般讲解效果好得多。因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现代网络语音室等,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同时借此锻炼学生听力, 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普通话语感。

3. 提高教学反馈手段的有效性。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利用课堂上得到的各方面信息, 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提差补漏, 使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1) 完善课程评估体系。

课程评估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 笔者认为, 教学评估活动的开展既要解决评估内容的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策略、课堂活动参与度等, 又要考虑评估形式, 如自我评估或同伴评估形式的结合, 还应注重评估手段, 包括如何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口语录音档案或设计相关问卷与访谈问题等。只有不断形成并完善上述评估体系, 才能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其口语能力发展的目的。

(2) 重视课后的教学反馈作用。

基于本课程的特殊性, 课后反馈往往不够充分、不及时或缺乏多样性。课后,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结果的机会, 这既是对学习结果的检查, 又是学生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书面作业、组织交流、提问等方式进行反馈检查和巩固, 如让学生课后口头概括本节课内容或概括自己本节课的感想、收获, 亦可让学生就刚学过的内容提问, 同伴回答, 或者在故事教学章节引导学生课后复述、口头续编等。这样, 不仅让学生有学习的主体感和成就感, 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有效进行教学部署。

总之, 影响中职幼师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毋庸置疑,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反馈的有效性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上尤为重要。口语教学实效性研究难以立竿见影, 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深入反思和实践探索。

摘要:教师口语教学是中职幼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 作者对所在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口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反馈等现状进行分析, 并对优化教师口语教学提出建议, 以望能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中职幼师,口语教学,教材,教学反馈

参考文献

[1]陆文君.中职幼师口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11) .

[2]李弟宝.构建职校特色语文提升学生就业能力[J].职业, 2008.

[3]周英姿.情境兴趣实践——谈职中语文口语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1.

上一篇:形势目标任务责任总结下一篇:走进秋天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