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本人论文范文

2022-05-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幼师本人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所谓“文本人物的教学价值”,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文本人物被教师置放于一定的教学系统里,成为影响人、陶冶人、塑造人的重要因素,使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得以发挥。

第一篇:幼师本人论文范文

应用型本科中职本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继传统本科教育之后,中职升本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中职本学生生源来自技校,由于没有经历过高中阶段的学习,直接升本后给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机械专业中职升本学生培养为例,就如何区别于传统高起本人才培养,制定中职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措施,并在实践中开展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方案;技能训练;项目驱动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优化我省职业教育层次结构,2012年辽宁省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简称中职本)及高职院校计划。中职本科人才以培养技术型高等人才为主要目标,即中职升学后的大学本科的目标是实用化,是在传统大学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同传统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樣,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中职本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传统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不适合新的复杂的生源情况及社会需,急需重新规划[3]。与高起本的学生相比,大部分中职本学生没有上过高中,基础知识薄弱,对大学基础课程理解困难,学习效果差[4-5]。针对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较弱,但是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特点,中职教师团队对中职本人才培养方案做了进一步的设计和调整,争取做到因材施教。

一、降低理论难度,讲授基础知识、以会用为主

由于中职本学生大部分没有学过高中课程,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因此适当降低大学外语、高等数学等课程难度,酌情补充中学和高中知识。

二、以技能训练为依托,以项目教学为驱动

在总学时不变基础上,增加技能训练实践学时比例,保证学生实操环节的训练。应用CDIO教学理念,以三级项目为基础,以二级项目教学为驱动,开展逐步深入的实践训练。

如:机械制图能力训练系列课程、技能训练系列课程见表1和表2。机械制图实现六个学期“知识不断线”、“能力进级式”培养过程,并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中增加“8—10张手绘大作业、2套手绘图纸,1套CAD图纸”实践内容安排,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和应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通过中级制图员、高级制图员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装配体的空间认识和绘图能力,然后用三维设计基础和CAD/CAM技术与应用课程培养学生使用三维软件建模、仿真分析的初步能力。

技能训练系列实践课程安排在第2-5学期,由于学时周数的限制,实行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结合的方式,争取所有可能在大三之前完成,保证学生在大三前拿到技能证书。

项目设计安排在5—7学期,主要以集中授课的形式完成,在课程群基础上,完成典型产品的设计、仿真、制造等过程。

三、打破传统三段式教学安排,让学生尽快参与专业学习

传统的三段式课程设置基本是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顺序设置,学生接触到专业课程一般都要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基于中职本学生大部分来自技校中专,入校前对机械专业课程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因此打破传统三段式的教学安排,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提前到大学一年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期开展技能训练和综合项目设计保证了时间。

四、小结

该设计方案在我校2014届机械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体现,教学效果显著。与2013级中职本学生相比,制图技能训练系列课程保证了学生制图、识图能力的稳步提升,分层技能训练课程也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实践能力。尤其是打破了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中职本科学生提前接触到了专业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中职本学生从2014届开始,层次更加复杂,有中专生、高中毕业生、高中未毕业生、高职学生等,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做到因材施教,是我们下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另外项目设计的连续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设计。

参考文献:

[1]付兴建,柏森,侯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

[2]李立群.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5,(3).

[3]王颖,马鹏飞.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16).

[4]姚勇,李丽娜.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

[5]杨玉强.中职本科生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渤海大学学报,2015,(6).

作者:尹晓伟 张陈 郭维城 吕海鸥 王琳 王海飞 钱文学

第二篇:文本人物教学价值的确立及实现*

所谓“文本人物的教学价值”,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文本人物被教师置放于一定的教学系统里,成为影响人、陶冶人、塑造人的重要因素,使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得以发挥。文本人物教学价值的确立或者定位过程,是依据课程标准所制定的学段课程目标及内容,结合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并遵循其心智发育的一般规律,对其进行相对客观且符合语文教学内容要求的价值判断或者价值提炼的复杂过程。

一、 现状扫描

长久以来,我们忽略了文本人物的教学价值,或者说对文本人物教学价值的认识不足,教师疏于思考,凭着直觉去肢解文本。

1.人物在“神化”中消解价值

文本人物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负有特定的人文担当。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自觉地把人物拔高了,使人物形象高不可攀,几乎成了学生难以企及的精神、道德或才智高峰,学生只有顶礼膜拜和仰视的份,处处显得是那么渺小与软弱。长此以往,文本人物便以一种隐性的力量钳制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向上的可能性在人物形象逐渐丰满的轮回中渐渐滑落,其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引领作用则荡然无存。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少年王勃》的教学,如果教师机械地把文本人物定位为“奇才”,并围绕它展开教学,那么课文词句和补充的语言材料就完全变成王勃是“奇才”的佐证,在此解读背景下,教师教得越起劲,学生读得越充分、学得越认真,对其心灵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就越大。

2.语言在“钝化”中浮于浅表

语文教学要让文本语言和文本人物融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去,并由内而外地表现出一种积极的言语智慧力量,但不少教师却习惯沿着“内容讲解—人物分析—概念输出”的程序进行教学,忽略了文本语言和文本人物之间存在着表达方式和人文精神的内在贯通,课堂教学中缺乏典范语言的内化,没有表达方式的运用,这是一种典型的概念化的人格征服。例如,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级公开课上听到类似的“对话”:

师:学完了《少年王勃》一文,你想对王勃说些什么?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生:王勃,你真了不起!

生:我要向王勃学习!

……

这样的教学,文本人物缺少了典范语言和言语形式的支撑,缺少了对“王勃可不可学”“学王勃的什么”和“怎么学王勃”思维路径的寻找与点拨,留在学生脑海里的只是几个缺少血肉和灵魂的“标签”,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文本人物教学价值的定位出现了偏差,才导致“言”与“意”脱节、“形”和“神”分离,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陷入了庸俗化、平面化、线性化的“钝化”状态。

3.学生在“矮化”中丧失自信

在部分语文教师的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倾向,喜欢拿文本中的人物说事,并借题发挥,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事业成就等方面和学生对照,进而大发感慨:人家骆宾王七岁就写出了《咏鹅》,你呢?人家王勃小小年纪就写成了《滕王阁序》,你呢?人家曹植七步就能成诗,你呢?你看看你们,成天在做些什么?……

这样絮絮叨叨的说教,架空了人物,更远离了文本,教学成了以人物道德品质为主的评说,以“矮化”学生为乐事,语言的习得和智慧的涵育反而退居其次,甚至于踪影全无。最后,异化了学科性质,使学生自惭形秽,进而耳生茧、心生厌,对文本人物心存芥蒂,更遑论从中获什么益处了。

二、 观点定位

文本人物教学价值的确立,首先要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学习文本主要是为了认识文中的人物吗?当然不是!那是为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讲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积累文本语言,揣摩表达方式,学习如何表达。举例来说,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就是要在发现并理解宋庆龄和樟树之间的内在品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和借鉴。那么,结合具体文本语言环境,“她”的教学价值在于赋予了樟树以高尚的人格,使“人”和“树”建立起紧密的内在情感联系、无法割舍的外部特征匹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简单地说,文本人物是师生进行语言审美活动时的对象,是言语、情意、表达范式的绝佳载体,它不仅陶冶着师生的人格精神,更涵育和促进了师生的言语智慧和语文素养。

三、 实现策略

文本人物的教学价值能够得以实现,最理想的状态是文本人物的行为特征、言语方式、情感倾向成为解读文本的密码和凭借,描写其言行和情感的语言成为学生历练表达的内容材料,表现其言行和情感的语言结构、方式手法成为学生完善自我表达的工具。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人物丰富多样,文本人物如何才能与学生相互吸引、相互作用呢?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策略呢?

1.陌生的,拉近

陌生源于距离。比如对鲁迅先生,儿童往往敬而远之、望而却步,如果我们能够引领学生发现他是一个幽默有趣、无比爱美的人,是不是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呢?除此之外,背景知识缺乏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会表现为阅读速度缓慢、曲解文意、认识肤浅偏颇等症状。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菩萨兵》一文里出现了长征、红军、反动军队、节气等词语,这些词语要么涉及到陌生的时代背景,要么涉及到一些生疏的知识内容。这些让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如果不理解这些就会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形成障碍。怎么办呢?背景资料补充、相关阅读活动开展、专题知识讲解,甚至影视作品的观看等活动便成为拉近学生与文本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的有效手段。

2.高大的,祛魅

例如,《少年王勃》一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豪迈”的王勃确实是天才。但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才”容易使学生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敬畏心理。如果教学满足于此,文本人物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在何处呢?因此,适度祛除文本人物头上的光环就倍显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中“凝望”与“边看边想”两个词语,引导学生逐步揭开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才华源自“仔细的观察与认真的思考”这样的秘密,以此激发出学生“他能,我也能”的自信与豪情。

3.隐晦的,放大

例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作者这样描写人物的精神品格:“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这种“以树喻人”的方式导致文本人物隐身于赞美樟树品格的字里行间,如果没有足够的与“宋庆龄”这个文本人物相关的知识积累与时代背景了解,石榴树象征着什么,樟树象征着什么,学生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洞穿文字表面那层厚厚的外壳的。至此,利用相关背景资料来还原文本人物的言行、丰富文本人物的情感、放大文本人物的价值便成为必须。唯有此,才能让宋庆龄从历史深处款款走出,与儿童的学习生活发生联系,才能让学生迅速地通过文本资料感受到文本人物的亲切与熟悉,体会到文字背后蕴含的价值意义。

4.抽象的,具体

在实际教学中,寓言里的人物容易变成抽象化、哲理化的成人认知符号。而儿童世界的寓言人物形象应该是逐步建立的,我们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文本人物是如何一步步由情感丰富、语言生动、个性鲜明的故事形象演变为精神象征、表意符号的。一句话,儿童学习寓言,需要的不仅仅是抽象的成人化认知,更加需要的是故事,是阅读兴趣,是智慧生长拔节的声音和过程。例如,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人物言行揭示的道理比较深奥,需要教师先对故事进行生活化处理,帮助学生建立相似的画面感,从而用文本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去影响儿童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5.严肃的,童化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文本内容与主题似乎很严肃,对儿童进行道德说教的意味非常浓。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走近文本人物,去发现他们身上的情趣和童趣。针对萧伯纳带有炫耀色彩的“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这么一句话,文中小女孩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这样的回答可以看出她的机智,但何尝不是她调皮可爱的反映呢?萧伯纳的反思也很有趣,人家小女孩的话或许是源于调皮,你怎么就想这么多了呢?这里,儿童思维与成人思维相互碰撞带给学生的快乐是实实在在的。

四、实现途径

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文本人物无论是情感方面的价值,还是言语方面的价值,能够将其发挥出来,进而影响和塑造学生,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从参与教学活动的具体对象的角度来看,实现文本人物教学价值的基本途径有移植、内化和浸润。

1.移植

认识和总结文本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使之价值最大化,从文字中走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望月》一文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外在的教学手段、言语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对文中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移植。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主要体现在对描写月亮的诗词积累与运用上,教师紧紧抓住这些诗句,通过引导学生“读诗”“对诗”“悟情”“入境”四个环节,一步步扩大学生的积累,使其感受到“月亮文化”无比丰富的内涵,力图使学生也变得聪明好学起来。小外甥的“爱幻想”特点不仅仅表现在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的奇特上,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充满儿童情趣的诗意表达,这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语言现象,更需要教师创设语境让学生加以迁移运用。

2.内化

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看,文本人物能够发挥价值影响是凭借学习主体积极参与文本学习,主动吸收内化语言得以实现的。内化离不开朗读、理解、积累、运用这几个最基本的环节。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中,刘老师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时,笑着说:“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从语言表达智慧的角度来看,这种言说方式值得学生模仿和借鉴,使其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幽默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进而养成豁达开朗的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扣住“笑着说”的“笑”先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幽默开朗的品质,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人物语言,最后创设语境让学生积极地模仿运用,以期完成内化的过程。

3.浸润

从文本本身的角度来看,根据王荣生教授“阅读教学的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本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是属于必须要学习的对象范畴,通过课文这一特定例子的学习,实现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的学习,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这是属于学习的材料范畴。学生在理解、感受课文的过程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尽可能取自于文本,言语表达的结构、方法与形式也最好来源于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文既是“学习材料”又是“学习对象”的价值。通俗点讲,文本人物如何发挥其价值,也就是情感熏陶情感,人格熏染人格,语言激发语言式的浸润。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在进行言语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在对文本人物了解的逐步深入中受到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情感、价值影响,教师不刻意去渲染、说教,让人物说话、让文字育人。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2(7).[2] 黄兴安.从“人格征服”走向“人格陶冶”[J].小学教学,2010(3).

[3] 黄兴安.课程视野下的文本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3(7).

【责任编辑:陈国庆】

作者:黄兴安

第三篇:谈幼师高专院校对幼师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各类幼教机构迫切需要一大批素质全面、身心健康、个性发展成熟的年轻幼教人才充实到幼教师资队伍中。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幼教机构培养一线幼教师资的重要职责。幼师学生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他们需要在幼师学校学习期间将自身的职业道德培养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文从剖析当前幼师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适用于幼师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新型培养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幼师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能性。

关键词:幼师高专院校;职业道德;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人才。”可见高职高专的发展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幼教机构培养一线幼教师资的重要职责。

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教育和修养而形成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状况和水平。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幼教机构生存的决定因素,除了过硬的知识能力和基本功之外,幼师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学校的重要教育任务。

一、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道德的定义是个体在履行不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要遵守该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包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幼儿教师是教育幼儿健康成长的特殊的职业,应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准则。幼师生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这要求他们要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但目前幼师学生普遍存在职业道德概念模糊、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师学生的职业道德概念模糊。造成幼师生职业道德概念模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原因是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和信息化,严重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社会传媒一方面对公众宣讲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又对青年们讲求务实态度;一方面本着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呼唤人文道德的回归,另一方面又出于商业的考虑为满足人们的娱乐、猎奇心理把格调低下的精神商品大批量投放到市场中间。这些矛盾都致使我们的学生面对社会问题无所适从。一些不遵守职业道德、“一夜暴富”的实例,“权钱交易”“岗位腐败”等负面新闻充斥着学生的视听,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学生们通常对职业道德知识缺乏认同感,他们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是一种说教,是虚假的,不易接受老师课堂所讲授的职业道德观念,容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师高职学校中,现行的职业道德课程和教育方法单一陈旧,很难对学生产生鲜活的积极的影响。大多数教材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痕迹,最后的测试以考试试卷为主。有的教师对职业道德课的教学目的认识模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中依旧在唱“独角戏”。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做“改造”对象,只告诉学生不能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却不去解释其中的原因。教师们经常片面强调“正面灌输”与“行为强化”,不善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陷入“就范教育”的误区。这样使得学生逆反心理较为严重,他们对书本知识、教师权威产生不信任的情绪,使得他们对职业道德认识便产生偏差,很难有效促进职业道德的生成。

2.幼师学生的生源层次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结构大幅度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高职高专院校提高生源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众多高职院校的录取大都被排在高考录取最后几个批次中,生源数量及质量受到影响。为了解决高职院校的生存及发展问题,多数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急剧下滑。高职高专院校考生分数偏低,生源素质必然偏低。尽管近两年高考人数持续增幅,高职高专院校的报考人数及录取分数有所提高,但与其他一般本科院校录取的专科生分数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造成高职生源质量偏低的最主要的原因。经过本科院校的筛选之后,高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以往产生较大悬殊。扩招后,高职高专院校不得不一再降低要求录取新生。一些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个人素质较差的学生被录入高职高专新生之列。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

人一生的职业道路漫长又曲折,如何为未来事业做好充分准备,如何了解就业动态和信息,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尽快进入角色,如何在幼教工作中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许多幼师生从没有认真思索过这些问题。有些幼师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没有奋斗目标,思想不求上进,对前途迷茫,职业理想模糊,学习自觉性不高,只想混个文凭;有些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喜欢自由,行为随便,不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劳动观念、纪律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和规范,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还有为数不少的幼师生欣赏水平不高,对大众传媒的选择能力不强,由于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幼师生中也较广泛地存在“追星族”、迷恋网络、迷恋“低俗小说”,一些学生置学习于不顾,经常出入娱乐场所等。这些学生对于幼教职业不热爱,更谈不上对幼师职业道德有基本的了解。

3.幼师生缺少实践机会。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形成,不单单取决于学校教育的效能,实践教育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以来,多数学校重视利用教学、各类活动、讲座、宿舍文化建设等多种手段来对幼师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却常常忘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般来讲,幼师学生去缺少实践机会出于以下两种情况:有的学校出于教学考虑,把学年中的教育见习和所有课程结束后的顶岗实习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读书期间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体验和行为养成的机会,不能在今后的职业道德学习中进行反思和修正,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仅仅作为“理论”漂浮着。另一部分学校虽然为学生提供见习或实习机会,但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有的实习形式仅限于“参观”“听课”,或者实习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周到两周时间,在这种蜻蜓点水的实习形式中,学生需要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特点、适应实习工作,这些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很难深入体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外化。

二、考核模式的改革决定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他们日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有密切联系,所以传统的试卷型考试模式并不适合当前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因此,幼师高专学校需要改革考核机制,强化学生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校应对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状况进行“分类考核,综合评定”。考核的内容应该摒弃以往一份试卷决定学生一切表现的做法,而是分为:试卷得分、社会调查得分、顶岗实习得分和参加教育活动得分等,分值可以按比例划分。

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幼师生考核制度,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测试。包括:技能竞赛测试,即通过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台阶式测试,即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分阶段制订教学目标,分阶段进行测试;实践测试法,即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进行测试,使学生用学的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例如:安排布置学校宣传栏,帮助幼儿园布置教室等,完成这样的任务和测试,这种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2]

实践证明,这种考核评分的方式符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是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感悟职业道德。只要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职业科学道德素质培养体系,敏锐捕捉幼儿教育的新形式、新发展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新要求,设计出与时俱进的考核模式,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

三、对于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的探究

职业道德是人在履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要遵守的基本要求,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儿师范院校要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能性,重视入学教育中师德品质的培养,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来培养幼师生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模式提高幼师生职业道德。

1.班主任应成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角色。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幼师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其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树立理想、为理想奋斗的黄金时期,班主任在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捷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志向,当学生一旦树立了理想,就会有明确的目标,自然而然地能够促进幼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升。班会是班主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通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题可以选定为以下几种类型:激励型班会,主题可定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师——最光荣的职业”等;讨论型班会,主题可定为“教师在你学习生涯中的作用”“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等;演讲型班会,主题可定为“我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我未来的教师角色”等;讲述型班会,主题可定为“我最喜欢的教师”“我感受最深的教育活动”等。通过形式各样的班会,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完善对儿童、对幼儿教育的初步认识,提高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感情,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积极情感,树立起稳定的职业信念、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提高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师德品质。

2.幼师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提升职业道德重要的不是会说会背,而是能否真正感悟并融化在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中。所以,幼师学校应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实习机会,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引发学生的“乐学性”。

首先,学校应着眼大局,为学生量身制订一整套科学可行的培养计划,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例如:幼师一年级应是学生职业道德的“学习期”,学校应向学生讲解职业道德及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配合为学生安排参观优质幼儿园、学习优秀幼儿教师先进事迹等。学生既有初步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真实实例,不至于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真空象牙塔”中徘徊。二年级应该是幼师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体验感知期”。二年级时,学校为学生呈现的职业道德课程可以面向多元,着重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深入思考和反思能力。更重要的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机会,时间可以安排在三周左右,同时应硬性要求学生假期自己到幼儿园进行实习。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之后必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思考和反思,进而促进自己的职业道德成长,使之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三年级是幼师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实践体验期”。三年级时,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半年的顶岗实习期,这是学生亲身体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机会,学校应该及时与幼儿园取得联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动态。此外学校应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幼儿教师工作,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其次,要具备正确的工作态度。在真实的幼教情境中,学生们能够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是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幼儿园分配给实习生的工作任务通常不是什么难做的事情,只要求学生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认真工作的精神,有想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就能完成任务,取得优异的实习成绩。

再次,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敬业才能出成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高职学校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崇高的幼儿教师,从实习期间开始就要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不论老师安排什么任务,都要欣然接受,积极完成任务。

最后,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经过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学生在幼儿园进行实习期间,能够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与实习单位的领导同事和睦相处,适应幼儿园管理和规章制度,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养成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不断进行总结、评比,寻找不足,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效性。学生能够将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结论: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各类幼教机构迫切需要一大批素质全面、身心健康、个性发展成熟的年轻幼教人才充实到幼教师资队伍中,这对于我国学前师范教育单位和广大幼师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幼师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幼儿师范院校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因而各类幼师学校要加强研究,紧扣幼师生的思想脉搏,要提高幼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效能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通道,为职业道德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和考核理念,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发挥他们在对幼师生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使校内外各种因素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同为幼师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提供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54cy.com,2007.

[2]周艳昀,浅谈幼教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美术课教学:http://lib.cqvip.com/qk/89642X/201104/37681669.html,2011.

作者:邢夏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幼师本人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幼师本人论文提纲11-15

幼师论文范文05-08

幼师类论文范文05-08

男幼师论文范文05-09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05-10

幼师个人论文范文05-10

幼师实践论文范文05-11

幼师自我论文范文05-11

幼师培训论文范文05-11

优秀幼师论文范文05-11

上一篇:建筑测量论文范文下一篇:材料导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