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2024-05-0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4篇)

篇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三里河完小 刘海秀

——反复朗读的意义 文登市三里河完小 刘海秀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下面是一位老师的教学几个片段,听后,我感受颇深。片段一: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见为实,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看屏幕,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生读)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灯: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评析]:

这位老师在指导此段的阅读理解时,做得最好的是,读的辅导非常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有很好作用,这能更好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议: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篇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会写就首先要会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概括力和思维品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从而进行有效的阅读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其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乐趣

阅读是人们不断接受新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人们进行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以读为本,注重感悟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重在于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小学生的阅读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积累、迁移几个阶段。如何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效果?几年来,我的做法是:初读全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内化语言;赏读课文,体验情感。读写结合,注重迁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只有“导”得得体,学生才能“悟”得真切。如在执教《狐假虎威》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把故事讲出来了”。学生找到并念出“狡猾的狐狸是假冒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继而老师又要深层引导理解“假”在这里的意思。颇具匠心地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正确的概念。这些都是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而获得的。何须授鱼也!这恐怕就是所谓的以读促悟吧。实践证明,学生读得越充分,领悟得就越深入。因此,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小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没有什么不良习惯,正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特征和机会,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小学生有关阅读的良好习惯和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一)必须让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堂阅读时间有限,仅仅靠课堂时间是很难完成阅读任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检查预习效果进行总结评比,久而久之,熟能生巧,阅读能力自然形成。

(二)要培养学生精读细品的习惯

每篇课文都要求多读,每一遍都要有目的地读,并带着问题读,每次读要有不同的收获,次要教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着重理解,品出文章的感情,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培养阅读的能力

(一)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具有丰富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维,阅读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因此,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应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概括是极重要的思维能力。概括水平制约着对概念的掌握、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解决等”。思维品质属于意识范畴。它既不能手把手地传递,又不能脑对脑地传输。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概括能力,只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实现。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关注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突破口,因为思维品质的好坏标志着智力层次的高低。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实践

语段的教学是为了文章的阅读作好准备工作,他的方法自然同样适用于整篇文章的阅读,语段阅读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但是语段阅读始终是零碎的我们的学生还需要整体的阅读能力,这就要让我们老师花一番心思了。下面我主要谈谈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怎样培养他们实践阅读能力。

篇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关注语言,引导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词句,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唯有积累足够多的词语之后学生才能够自如地理解文章,为以后进行其他阅读奠定基础。

《三个小板凳》是第三册语文课本的课文,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做板凳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会精益求精。而最后爱因斯坦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讲到这里,教师不妨解释一下何为“赞许”,也借此问问学生有哪些值得赞许的事情,由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慢慢教学生理解,这样的词汇积累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都热衷于新奇事物,因此不妨利用新奇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条小鱼在乎》是第六册课本中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拯救搁浅风暴后在海滩上搁浅的小鱼的故事。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不妨安排两个学生来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先生和小男孩,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联想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小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够将学生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收获更多。《清平乐·村居》是第六册课本中的课文,讲的是幸福的田园生活。但是学生往往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不妨向学生解释这首词描绘的是怎样的情境,再引导学生联想自身身处此种情景之中,体味作者的心情。

总之,低段阅读是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起点,教师需要关注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能力的提高。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打好基础,则在以后学习其他学科时就不存在太大的理解障碍。阅读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除了积累还能进行模仿并且有所创新,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探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篇4: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兴趣 扩大视野

阅读是一项基本能力,可是根据联合国关于世界各国读书阅读的调查,中国每人大概一年只有读2.5本。这种数字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人均年读书量竟然只有2.5本,作为最聪明的人种—犹太人的人均年读书量确实21本,犹太人是公认的聪明,可是他们却依然读书,甚至是我们十倍。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数据,那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小学生作为是开始真正学习的基础,也是思想启蒙的时候,这时候的学生们接受力强,更容易塑造,也更容易培养好的习惯。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们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可是,我们该怎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们爱上阅读,主动阅读呢?下面我来说一些我的看法。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不论学生是初中,还是高中、小学,都不希望被其他人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因此,要学生们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很重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很重要。那么要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主动去学习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当学生们对阅读本身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才会花更多的时间在阅读上,而不是只是被动的学习,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会在课堂上花一些时间给学生读一些名著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学生们课后自己花一些时间来看书,每周课后布置一本书,让学生们看好书后摘抄一些他们认为好的语句。当然,课后布置的书本内容风格应该多变,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厚,同时也会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不会仅仅拘泥于一种形式的书。而多看一些类型不同的书,可以让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可以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素材的积累也会更加丰富,形式也会更加多变,从而尽量减少出现不知道要写什么,不知道要怎么写的问题。

二、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在上文反复提到:阅读是一项基本能力。我同样觉得阅读也是一项本能。仓颉造字,让我们开始学会了阅读。而正是在阅读中,成就了很多大家。李白,杜甫,张居正…这些为中国文化,历史,经济做出卓越功勋的人,有几个是不读书的呢?也正是因为阅读才使得他们增长了见识,才能有所提高。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思维使人善辩。”从培根的话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培根对读书的推崇,同时这句话也可以反映出培根鼓励学生们不仅仅只学习一门课程,而是应该要学习多项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同时学习更多的课程也会让学生们在未来竞争越发激烈的社会拥有更多的资本,才可以在未来就业时更好的选择自己喜爱并且适合自己的职业。

因此,让学生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应该阅读多方面的书,应该对多门学科有所了解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更加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

三、上课形式多样化

虽然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很多學生如果仅仅只是看书本上的知识,还是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学生们对自己读的书没有办法理解透彻,那么就没有办法深刻认识到读书的乐趣,同样也没有办法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那么这样子的读书仅仅只是认识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看书。而如果一直按照这种方式发展下去,那么学生对阅读就会逐渐产生厌烦感,没有办法好好看书,更没有办法从书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课时应该注意推荐一些和适合学生目前年龄阶段的书。在推荐时候可以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做一个总结,同时提一些问题,留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在下课后阅读书后来回答。这样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看书,在书中找寻答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开始主动阅读,认真思考问题的答案。

除了上面这种方法外,教师可以按照书本的内容编排情景剧,挑选部分学生当演员,其他学生当观众。按照这种方式来授课,会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同时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学生背台词,这样临场发挥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当然,每次的排练人选应该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子才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而这种方式上课也会大大的不同于传统课堂那种沉闷的方式,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对阅读产生兴趣。

四、开办活动

虽然阅读应该是一个自觉的习惯,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自觉性,还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比如,“与同学们分享你读的书”,“大家一起来阅读”“你觉得从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等。举办这些活动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和竞争环境。在这种良性竞争的环境下,学生会更加自觉,自愿的阅读。同时与同学分享他们阅读过的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更好的与人沟通且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加强,这样子在后面的作文中叙述中也会更加清晰有条理,而不是让阅卷老师一头雾水,不知道学生要表达什么。如果学生看过同样的一本书,那么他们可以相互交换对这本书的看法,这样子可以加深学生对这本书的印象,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拓宽思维的视野,懂得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而这种阅读的习惯才是在阅读时候需要关注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注意到应该用什么方式来阅读,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篇5: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仙女湖区河下小学刘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正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但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有些担忧:教师们在上课时过于程式化,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归纳了,学会分段,会归纳段意就行了,课堂太注重刻板的训练,把原本趣味盎然的文本内容上得枯燥无味;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我们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 学习没有领悟到位,过度地追求标新立异,使得阅读教学华而不实,丧失了本味。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重运用,轻效果”。

现在的课堂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教师的魅力。随着市教育局“五个一工程”的推进,课堂上多媒体的应用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所有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都借助异彩纷呈的课件将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境界。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作用究竟有多大?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比比皆是。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这种手段,好像仅仅是为了一种形式,而根本不用去考虑它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重 形式,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就出现一些极端,一上课就合作,一学习就探究。这种教学行为只是僵化理解合作学习,片面追求形式。如一位教师在上《四季》一课时,让学生根据喜好按四季分为四个小组。结果大多数学生坐到春季、冬季的小组里,而夏季、秋季的两小组寥寥无几。学生小组汇报学习结

果一般都由优生包揽,其他成员形同虚设。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是否有效要从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等诸多因素全盘考虑。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只会使学生厌烦。我想,就语文课堂的“小组活动”而言,目的应在于更能营造读书氛围,更能激发读书情绪,更能交流读书感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如果只在乎学生前后左右搀和的热闹,“小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三、阅读分析“重工具,轻人文”。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两者互相依存,不可机械割裂。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如有位教师在上《装满昆虫的口袋》这一课时,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位歌唱家是谁?它长的什么样?法布尔是怎么观察的?„„”学生只能机械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根本没有时间自己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进而认识到这正是他日后学有所成的原因。

四、阅读素材“重课内,轻课外”。

在大多数老师心中,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课本,上课其实就是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答案通过课堂,通过训练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学生思想中。叶圣陶先生早就语重心长地说:“教材其实也就是个例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可是我们的教师却把“例子”当成了语文教学的通天的法宝。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只是农村的学生条件有限,没有丰富的课外阅读书籍。于是不少的语文教师就让孩子读课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甚至达到背得一字不漏。而对于课外知识点,只是刻板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什么?”“《跳

水》一课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些知识孩子是需要的,可是它的获得不是靠老师“喂”的,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的,这些知识可能会在某次考试中给孩子试卷增加一两分,但是为了考试“昙花一现”,却把孩子套在功利记忆的怪圈里,耗费了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是不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五、课堂教学“重分析,轻朗读”。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他说,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可是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带领学生层层剖析课文,对文中的段落、句子,甚至词语都精讲入微,不敢有一丝疏忽,而结果往往是学生连朗读课文的时间也被挤掉了。

六、课堂提问“重尖子,轻群体”。

这句话也许有些过分,但细细回想我们的语文课堂,绝大部分都是几个尖子生在“唱戏”。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我们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位置。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下面是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个片断: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珍珍很孝敬妈妈。

师:从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妈妈,关心妈妈呢?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

生:她不去春游了。

师:她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此时窗外的月亮会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吗?这不像是一年级的课,像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孩子刚刚认了十几个生字,读一遍就要谈出自己感受,多难为孩子啊!老师说:“可学生能说得出来。”是的,有个别学生说得出来,大多数的学生呢?他们能把课文读通就不错了,过高的要求只会令他们望而却步。不要用那无谓的分析磨灭学生爱读书的天性了。

七、教学过程“重繁轻简”。

课堂教学没有做到“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审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由于一些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吃透,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很多“化简为繁”的“风景”,如有的老师在教第六册《燕子》时,首先就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捉虫的本领;接着交流候鸟的有关知识,介绍有关候鸟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燕子,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未着边际。因为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倡学科整合,并非是在语文课上充斥非语文活动。“整合”,即将相关学科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形式,融入语文教学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活动、游戏、画画、表演……是借种种形式活跃、辅助、促进语文学习。

其实我们语文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是要把复杂的课文教简单了,把深奥的道理教浅显了。要把语文课上得清爽简洁,干净利落,这是一种境界。想起了《月光曲》,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比较容易教得“复杂”的课文,而有一位老师却处理得格外“简洁”: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月光曲》,继而阅读课文将音乐形象转化为文字,再看图画。然后讨论三个问题: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在旋律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盲姑娘兄妹为什么陶醉在乐曲中?把音乐、文字、图画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讨论,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深切的感悟和体验。你看,一首乐曲、一幅画,三个问题,多么简洁,多么清晰,孩子们从从容容而不是手忙脚乱地读懂了课文,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

篇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生硬死板,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加了阅读教学的方式。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参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制定教学策略,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增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讲究科学策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要利于小学生接受。

一、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究竟是什么?很多教师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有理解了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来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下面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简要叙述。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学科的具体化,学生学习完语文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因此具体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几个方面。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能够精准妥帖地运用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进行情感表达和日常交流。小学生时期语言表达体系还未健全,正是语言建构的良好时期,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个要求。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是人通过大脑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概括和反应的一种行为。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成阶段,通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成长为更健全优秀的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对深刻地理解和认同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很多优秀的文化和思想,需要后代人进行学习,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审美鉴赏与创造,人对美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很多人只知美,而不知道如何美,语文课就可以教会学生们进行美学鉴赏,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丰盈学生内心的感受,也能够表达出什么是美,如何美等问题,令学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从而更加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命,成为一种情感丰富的人。

二、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过历史的沉淀,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化读物,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古诗、乐曲、对联、灯谜、歇后语等,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思想,通过让学生们阅读这些优秀的读物,来培养优秀的品格,增添对我们国家文化的认同感,热爱上我们国家的文化,从而进行更好的传承。

小学生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拼音的读物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例如,古诗词也属于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小学语文部编版会有一些古诗词要求学生进行背诵,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带有课本所要求学习的古诗词,让学生们进行阅读,或者教师制作一些精美的PPT,包括课本中一些要求背诵的诗句,每句诗词都标上读音,照顾一些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同学,配上一些美

丽的动画,营造一种诗句中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体会到当时写诗的感情,丰富学生的感受。比如,在阅读到《忆江南》这一首词时,教师首先放出一张江南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句中的意境,然后教会学生诗句中所有的字词读音及意义,让学生再分小组谈论诗中诠释的含义,分小组进行讲述,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增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发掘多种阅读题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字具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很多语言听起来很苍白,但是写下来就感觉好像是拥有了生命。小学生阶段是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孩子看到的世界和大人看

到的可能不一样,他们具有无限的可能,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在学生们在安静的读书环境下,神游到书中所描绘的世界,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能只给学生千篇一律的阅读题材,要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以及学生的性格特质的不同,教师分门别类地给学生准备不同的阅读教材。比如,有的学生比较爱幻想,超现实的事情,可以给这类学生准备带有拼音的《鲁宾逊漂流记》,让学生根据小说中的鲁滨逊的经历,想象到一些荒岛求生的的生活,增加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学习到鲁滨逊的坚强,养成自力更生和自信乐观的良好品格。有的学生喜欢一些对国外的一些童话故事充满兴趣,可以推荐这类学生阅读《月光男孩》,讲述一个黑人男孩的慢慢地正视自己,接受自己的艰难成长过程,还可以请学生阅读过后,去观看相关的电影,比较一下电影和书中描写的是否相同,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结

篇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乾安县第七小学

牛智军

[背景]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型理念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呈现。如“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等等。并且这些方式也逐步被老师们在课堂上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毋庸质疑,新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对阅读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有的老师在努力实践这些理念时却发生了偏差,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朗读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到位。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与理解感悟语言文字,体会内容和情感。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和唯技巧上。

案例一:《可爱的草塘》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一句?

生:“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师:“读得大不大,美不美?谁能读得再大些?(学生再读)师:大了吗?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

案例分析:学生将“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一句读了数遍,但让人感觉到学生的朗读是被动肤浅,缺少情感的。难道仅仅声音大就表现出草塘之大之美吗?我认为在文中表现的应该是作者进入北大荒看见草塘后的惊喜和赞美之情。如果教师不能结合文本内容用恰当的语言铺垫渲染,也不作必要的朗读指导,只是非要学生读出“大而美”的情感,这只能是牵强走形式的朗读。因为美不是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通过自身语言、表情等方式的渲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与课文主人公亲密接触,身临其境地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文本作者的情和意,达到与文中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请看下面这则案例。

案例二:〈〈掌声〉〉

在学习完第一小节,让学生对英子忧郁的性格有所感悟后,再出示第四小节:“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 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师:这段描写中,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真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生:英子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生:英子不再沉默了,她变得勇敢了。生:英子是个大胆的女孩,她敢和大家跳舞了。

师:我们通过读书,看到了一个忧郁的女孩变成了活泼自信的女孩。现在请你们来读读这段话,并和刚才的第一小节比较一下,看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读,引导其他生认真听)

生:“上小学的时候„„”“从那以后„„”(分别朗读这两段话)师:他读得怎么样?大胆地说出你的意见。

生:我觉得他读第一自然段时,没有感受到英子孤独而自卑的心理。生:我觉得他读第四自然段时很平淡,感觉不到英子变了一个人。

师:是呀,只有在读书时把自己当成英子,就能读出她的感受。请大家自己试一试,我从你脸上的表情就能猜到你的内心。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师:谁愿意再为大家朗读?

生:“从那以后„„”(读完后,其余生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对呀,从你们的掌声中,可以知道你们感觉到了英子的内心的变化。那让我们起立一起来朗读,共同感受英子的内心。(学生纷纷起立朗读)

篇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尚存在部分教师自身的阅读素质未达标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没有完全形成, 尚存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没有广泛涉猎教科书之外的课外阅读书籍, 这就导致其榜样的示范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不达标, 无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逐渐渗透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及时转变

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 尚存在很多教师不能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钻研, 没有及时转变自身“涂鸦式”“一言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式, 只在考试压力的逼迫下赶进度、照本宣科, 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个性化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缺乏创新, 知识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一味重复, 不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开展独创性的理解和探讨, 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正确读书取向的形成, 变得更加功利化, 只关注教材和相关教学参考教材的阅读。

3.没有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充分的重视

阅读兴趣的形成能在最大程度上引导学生有效开展阅读活动。强烈的阅读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也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看, 仍有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只是一味地灌输既定、僵硬的知识, 而没有引起对学生情感导向引导的重视。这样, 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会产生抵触心理, 对将来的进一步阅读会产生阻碍作用。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具体策略

1.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1) 教师要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保持静心读书的好习惯, 陶冶自己的情操, 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 (2) 教师要以身作则, 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书, 并且广泛阅读学生更感兴趣、阅读兴趣较高的书, 尽可能地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话题。最后, 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榜样, 引导学生厚积薄发, 实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好章好句的摘抄, 将自己的读书笔记与学生分享。平日积累的阅读素材可以为写作提供更多丰富的话题和可用材料, 而写作也可以让阅读者更加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 因此, 写作和阅读两者之间可以实现互相促进。

2.教师要着力提升自身独立进行文本研究的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在进行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其学科科目造诣的高低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争取对文本内容进行通透的理解, 并且对其全面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逐渐脱离教材参考和网络的依赖, 争取自己能够独立实现文本的研读和解构, 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 避免思维定式。精心分析文本、解读文本, 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的特殊感受, 与学生进行阅读经验和技巧的分享和传授。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心理体验充分地尊重, 不断培养学生阅读的勇气, 给学生以阅读的自信。

3.实现阅读教学理念的转变, 强调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所有科目教学的主体,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心智成熟程度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中对小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 实现小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首先, 要重视自身的服务意识的发挥,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来契合学生的主观需要。其次, 致力于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和建立, 实现师生互助。最后, 致力于学习情境的创设, 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刊物, 并且鼓励学生谈读后感, 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 同时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重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积极开展阅读经验和阅读技巧的交流与合作, 争取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宇红.在读中感悟, 在悟中积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2012.

篇9: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现代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繁多,而我们获得信息的手段多是通过阅读。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能够自如地获取信息,是教师教学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关注语言,引导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词句,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唯有积累足够多的词语之后学生才能够自如地理解文章,为以后进行其他阅读奠定基础。

《三个小板凳》是第三册语文课本的课文,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做板凳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会精益求精。而最后爱因斯坦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讲到这里,教师不妨解释一下何为“赞许”,也借此问问学生有哪些值得赞许的事情,由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慢慢教学生理解,这样的词汇积累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都热衷于新奇事物,因此不妨利用新奇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条小鱼在乎》是第六册课本中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拯救搁浅风暴后在海滩上搁浅的小鱼的故事。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不妨安排两个学生来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先生和小男孩,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联想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小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够将学生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收获更多。《清平乐·村居》是第六册课本中的课文,讲的是幸福的田园生活。但是学生往往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不妨向学生解释这首词描绘的是怎样的情境,再引导学生联想自身身处此种情景之中,体味作者的心情。

总之,低段阅读是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起点,教师需要关注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琴.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3(12):144.

[2]夏北媚.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1(9):43-44.

篇10: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2小学语文开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适当讲解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出合适的阅读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山雨》这篇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教学课件,让小学生观看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不同景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观看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讲解文章的内容,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3]。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荷花》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荷花、蜻蜓、小鱼的`形象,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演,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和接受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引导学生共同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4]。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泽旺布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07:348.

[2]龚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36:90-91.

[3]吴钰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华少年,2015,15:67-68.

篇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2.1传授学生阅读技巧:小学生缺乏阅读经验,所以在阅读技巧方面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一些小策略。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从题目入手,重点阅读文章每段的第一句话,阅读结尾,因为这些句子都是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抓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这是文章的文眼;读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这些技巧都可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经验更丰富,使其阅读效率得以提升。

2.2培养学生读写意识:读和写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理清这个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齐头并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写作知识了解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技巧又了解了写作的要点。读写结合,大大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不仅需要阅读技巧,更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阅读习惯:(1)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阅读坐姿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视力,还影响到了学生的脊柱发育。为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对不良的坐姿进行督促和提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恰当使用工具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阅读辅助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学生在预习、朗读、自学的过程中适时使用工具书,利用工具书及时解决疑惑,加深印象。(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阅读卫生,就是阅读过程中爱护书籍,不在书本上乱涂乱画,勾画重点时要整齐、美观。(4)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学生阅读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此阅读就会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字词,抄写优美的句子等,以加深印象。(5)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保证学生作息合理,因为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保证学生的学习地点的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还要培养学生形成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专注度。做到这些,就能逐渐使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好习惯。

3结语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重点,也是一项难点。由多年教学经验可以得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出发,教授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技巧,游刃有余;培养学生读写意识,使学生的阅读同写作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受益终身。当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创新阅读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得出更完善、更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7).

[2]蔡银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

篇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阅读水平的高低亦是衡量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着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讨论方法的分析,由此提出了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选择阅读文本、精心运用讨论工具和技巧、以及灵活遵守讨论规则五种提高自主讨论教学的方式,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自主讨论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以获取知识,但在某些学校,却依旧处在一个陈旧的语文学习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就像一个盛放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容器,其自主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讨论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讨论的积极性,在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1.师生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在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中,教师扮演者引导者和提供有效的话题的提供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着这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首先,教师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有效的话题供学生自主讨论,其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但众多学生的观点难免会有一些冲突,此时,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提醒和合理的化解,并将它们往正确的教学中引导,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合适的契机下,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交流各自的观点,并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做一些适当的引导,以培养他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文本需要科学选择

阅读文本是一堂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的基础,是学生开展讨论的立足点。因此,在一堂阅读讨论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阅读文本做慎而又慎的选择,以保证阅读文本的质量,在选择阅读文本时,需要从文本内容是否适合当前年龄阶段小学生阅读、文本难度是否适合当前年级的小学生、文本信息是否可以引发讨论、文本信息是否能顾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文本主题是否深刻、文本的文学素养如何等方面考虑。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课不是单纯的为了讨论而讨论,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这种讨论活动中提高的学习能力。因此,阅读文本必须具备涵义深刻、文学素养较高、语文技巧明显等要求。但对于文本的选择范围,我们并不做太高要求,这些文本可以来自于报刊、书籍、网络等渠道。

3.讨论工具与技巧需要灵活使用

在进行自主讨论时巧妙的运用一些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辅助工具有阅读反应日志、快速笔记和自读提示单三种。阅读反映日志记录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思路和想法以及产生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自主讨论的效率可以被有效提高。快速笔记是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阅读疑问以文字材料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此在讨论时,便能对学习中的疑问和重点内容作更加集中的关注。自读提示单由教师提供,是辅助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材料,在自读提示单中,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标注,让学生在注意到这一问题的同时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三种辅助工具的运用,学生可以将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实时的.记录,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并融入发问讨论之中,由此,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得以提高。

通过对讨论技巧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令讨论的质量更上一层。而提问、倾听、和回应是讨论技巧的核心与基础所在。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先导条件就是提问环节,提问对于整个讨论过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质量高的提问势必会引起一个课堂气氛活跃而高质量的讨论课。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此时,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倾听对于自主讨论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小学生可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别的小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在讨论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此,学生们才能在倾听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问题,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最后是回应部分,试想一堂自主讨论课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回应,该是多么失败的一种“讨论”。因此,学生不仅要会倾听,还要有回应,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要求了学生在倾听时要保证高度的精神集中,而高度的精神集中下,学生的思考必然会更加深刻,回应环节也会更加活跃。

4.讨论规则需要精心制定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很容易在兴趣被引起之后,将有目的的讨论课变成随心所欲的发言,而在出现学生观点不统一的情况下则更是容易由于观点的争执不下而导致课堂的混乱,由此讨论必然会偏离预定轨道。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程时,课堂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纪律,对于发言顺序、发言多时间、分配原则、礼仪规范和内容要求等都要有一定的规定,当然,教师在制定规则时,还是要根据阅读文本内容、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学生状态做合理的安排,一次约束讨论成员的行为,保证讨论活动可以正常有序的完成。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全程规则和纪律的关注者和约束者。一个合理的讨论规则势必能使一堂阅读讨论课开展的更加顺利,能使教学目标更有效的完成。

5.结语

自主讨论式阅读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但这一教学方式的开展依旧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准备和课堂引导。因此,虽然不同于传统教育,但教师的作用依旧很重要。通过这种自主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都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培养,自主讨论式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曾楣媚.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创新阅读教学初探[J].中国文房四宝,,21(09):89-90

[2]陈莉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J].都市家教,,12(07):31-32

篇13:聋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一、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 教学内容可视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进步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 国家对聋校的教育投资也在逐渐增大。许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等现代化的教学场所,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这些现代化的视频播放器来使学生避免自己在听力上的缺陷, 将学习内容转变为视觉上的互动。这样的语文阅读讲授形式不仅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提高了聋校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 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比如说: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锄禾》这首诗时, 可以首先以动漫的形式给孩子们播放出一个老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进行田间耕作, 豆粒大的汗水不时的从老农的脸颊渗出滴落在作物的叶片上。还可以从其他侧面比如烈日等层面上体现出农作的不易, 以一种视觉上的效果让聋校小学生感受到《锄禾》这首诗所需要反映出珍惜粮食的主题, 虽然孩子们不能从老师的语言中听到所表达出诗句的具体含义, 但是他们已经能够从画面上了解到故事的大致含义以及所要反映出的主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应该比老师的直接语音教授效果更好。除此之外, 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者多功能厅给孩子们创造出所学阅读题材的故事背景, 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学习, 在游戏中学习。

二、重视聋校学生的主观性, 教学内容互动化

大量的实际数据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正确的引导, 再结合着聋校学生的自身努力与坚强的毅力, 聋校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 甚至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可以超过一些正常学生。因此说老师在平时的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给与聋校学生足够的尊重, 将他们当成正常孩子一样来给予关怀与温暖,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 仔细的分析他们各自的心理状态并作出引导。让他们从内心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 这样就可以让聋校学生真正的敞开自己的心扉, 让他们自己原本存有顾虑的小心灵彻底的徜徉在阳光下, 聋校学生也更愿意去主动地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比如语文阅读的学习。

在解开聋校学生的心结与顾虑之后, 他们也就不会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的缺陷上, 相反在老师的引导下更愿意去学习那些有趣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 或者说用知识来弥补自己的身体不足。这样学生就会更愿意在课堂上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语文阅读, 更愿意和老师一起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老师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出来之后, 需要采用更加合适的方式来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更有效的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演绎, 这样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不仅仅让学生有时间来对文章进行预习与文章内容的了解, 同时给予了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去的机会。让原有单一的讲课、学习方式有所变化, 学生在新的学习思维引导下会更加的投入, 也会以更加的热情面对每天的生活与学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充分体现聋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角色, 老师在适当的给予学习建议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的选择, 让他们自己在不断的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种尊重、引导、主动、选择、调节的学习方式对于聋校学生学习来说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鼓励学生反馈知识, 课堂形式多样化

在聋校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同时, 要鼓励大家及时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感受及时向老师反馈回来, 这样老师可以在大体上了解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情况, 以便老师能够及时的调整讲授方法, 不耽误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 老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某种顺序或者无规则的打乱, 让学生将自己所学阅读表达出的意思或者用意在小组谈论中与大家共享, 学生在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还可以及时的学习到其他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想所感, 这种学习交流与讨论方式也是促进聋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能力和技巧。老师也可以将某些同学提出的比较好的问题放在课堂上让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不设置具体的答案与范围, 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这样的学习氛围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从小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判断能力与应变能力。最后老师可以将课堂中的讨论内容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同学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 并给予合适的、科学的评价, 当然评价结果主要以鼓励为主。

四、开展聋校学生读书活动, 创造阅读机会

由于聋校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对比较艰难, 所以在实际的聋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中, 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例如:创办聋校学生读书室、聋校学生读书周活动、聋校学生读书知识竞赛等。在合适的时间里、场合下为聋校学生安排好各种阅读的机会和活动, 甚至安排一些正常的孩子参与到读书活动之中, 让聋校学生在尊重与平等之中学习阅读, 不断地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 从而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成绩。

篇1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分析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理念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的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但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在小学的学习中,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更加的重大[1]。

(一)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对学生语文的教授,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由此可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开阔视野、积累知识[2],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离开了阅读教学是无法实现的。

(二)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保证让学生读到不同特点的作品,不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使其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3]。

(三)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阅读知识量,想提高写作的水平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大部分小学生写作水平差的主要原因所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供基本的写作资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在阅读课中有所收获。可是,现实情况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主要还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安排不同的阅读内容,使学生在阅读的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4]。

(二)阅读内容缺乏深度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一部好的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但是如果内容选择不慎,可能对学生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仅仅局限在漫画书等缺乏实质内容的书籍上,但真正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有用的书籍却很少,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很难通过阅读使自己有所收获[5]。

(三)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为保证阅读的质量,有效的阅读方法非常的重要。但很多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对自己喜欢的进行精度,不喜欢的就走马观花的看过,不会在阅读中对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致使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除了对文章中的情节有所了解以外,没有任何的收获,无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建议

(一)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環境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因此,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为学生的阅读教学提供一个充满阅读氛围的读书环境,从而让学生在阅读氛围的感染下对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兴趣的引导下,提高阅读的质量。

(二)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除了保证学生阅读适量的课外读物以外,语文课本内容的学习也非常的重要,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老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丰富课程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的学习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学习知识的情况下,拓宽自己学习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在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的前提下,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既保证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保证阅读量的适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的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保证小学生的阅读量。但是,由于小学生受他们的年龄和智力的限制,他们对知识的接受量是有限的。如果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而盲目的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大量的进行阅读,不但不能有效的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可能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殊性,既要重视阅读量的扩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范围;又要重视阅读的质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盲目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保证适当的阅读量,才能在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但由于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各种的问题,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能很好的实现,非常的不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只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对阅读教学的错误看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目标,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晓雪.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121.

[2]张学霞.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92.

[3]毛素洁.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130.

[4]宋晔.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路与措施[J].求知导刊,2014,12:144.

上一篇:2024年部分蔬菜种子市场分析下一篇:财务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