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意义简述通用版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一)诵读法

“诵读”自古以来都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方法之一,它可以有效地规避死记硬背带来的弊端。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在美。通过大量诵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领悟汉语的魅力、培养语感而且可以丰富语言材料,对写作大有裨益。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不少写作能力强的孩子,往往都是博览群书,出口成章的“诵读小达人”。

(二)形成阅读习惯,激发兴趣法

养成阅读习惯,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养成的重要习惯之一。而兴趣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首要条件。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晦涩难懂,一下子激不起很大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前,首先要给学生进行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其次,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怎么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如《石壕吏》教学中,老师可以声情并茂地吟诵此诗,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与悲痛之情感染给学生,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第三,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授课环节。教学相长,教为先。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一杯水知识,那么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一桶水的储备。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 (一)一个成语、一句名言警句

具体来说,就是课前掌握一个成语,课后了解一句名言警句。成语是人们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充分体现了汉语博大精深的一种固定短语。它往往具有形式简单而意义精辟的特点,而且成语往往蕴含一个个寓意丰富的小故事。通过课前掌握一个成语,这样既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久而久之,形成一个好的习惯。不仅潜移默化地熏陶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又可以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阅读水平。名言警句是名人贤士或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积累下来的精辟而又发人警醒的句子。它不仅闪烁着传统文化智慧的光辉,而且颇具哲理。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这些名言警句或爱国,或诚信;或励志,或修养。让学生记诵积累,分类整理,不仅有利于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其爱国热情的树立。

(二)一张古诗文书法写作、一段《论语》精讲

具体来说,就是每周写作一张古诗文书法和精讲一段《论语》经典。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其作品丰富,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而书法更是中国艺术的国粹。小学阶段,习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可以说终身受益。每周写作一张古诗文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练习书法,而且可以积淀文化素养,可谓一举两得。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学习的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论语》节选,但由于是只言片语,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浅层的读背层面,很难深入系统理解。通过每周一节课精讲一段《论语》,汲取精华。必要时还让学生扮演孔老夫子和学生模样,摇头晃脑来上一段。不仅让学生学得饶有兴趣,而且还记忆深刻。久而久之,优秀的文化像雨露一样滋润在学生的心田。

(三)一次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来说,就是每学期给学生提供一个绽放的舞台,让学生积累的文化素材和文化成果适时绽放。内容或书法佳作展示、或《论语》解读笔记展示、或千古美文朗诵比赛或诗词情境短剧表演,甚至是文化专题小论文评比等,都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良性的传统文化学习的习惯,增加其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2019年4月在船营区25小学组织的“小蜜蜂悦读节”活动中。我班《观沧海》的精彩展示,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很好佐证。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学讲方式”确立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效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厚的阅读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具有稳固、持久的学习经验,进而把经验学习与创新学习紧密结合,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在此,尝试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浅谈几点建议。

一、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讲方式”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遵循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式,用尊重、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创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真正把创新的热情激发起来。教师则要发挥好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地参与,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师生之间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

二、了解学生阅读心理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6岁到11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

1 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教学。

三、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

阅读,离不开创造。而创造性地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去领悟和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与科文、同学、老师对话,探究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达到以读代讲,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还能够诱发学生的创造力,是课堂焕发出活力。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讲方式”强调通过学习方式的多样、学习过程的竞争与合作、学习成就的不断达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深刻的思维状态,改变课堂教学中被动沉闷、学习效益低下的状况。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会给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所采取的阅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许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了他们所传授、推行的阅读方法的正确。教师有必要从中撷取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向学生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1.目标阅读法。

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

2.快速阅读法。

2 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阅读时不出声,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简化,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阅读时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

3.写写画画法。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五、扩大学生阅读数量

这里所称的数量一是指所读读物的数量,二是指阅读涉及学科的类型数量,亦即指通常所称的“阅读量”与“阅读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要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总之,阅读教学中,应运用“学讲方式”的理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内、课外相互配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笔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语文教学反思以下几点:

一、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

二、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脱险”在文中指什么意思?2.是从几方面来写“脱险”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险”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三、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语文论文库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航天飞机》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四)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

如《掌声》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仅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也要付出自己的掌声,去鼓励别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五、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

第四篇: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的探索

摘 要:童话是许多孩子幼年时期的梦想摇篮,也是孩子的美好愿景以及精神寄托。因此,童话对于小学生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童话教学也逐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40-01

对于小学生来说,童话故事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和美妙,可以为其带来无限惊喜,童话故事是极为特殊、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对小学生进行童话教学,可以在熏陶童话文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也乐于将自身故事与生活分享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入童话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体会童话故事中展现出来的文学美、表达美以及情节美,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其想象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缺陷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童话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太简单。学生在小学时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可塑性特别强的阶段,此时也是小学生接受儿童读物相关教育的最佳阶段。而童话教学正是基于小学生这一时期的特殊心理发展规律而出现的。小学语文童话教材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童话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太过简单[1]。教师往往没有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看待童话,从而没有带领、引导学生如何去体会、去感悟。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只停留于童话的表面形式,而非深挖童话的内在含义。②教师对于童话教学存在阅读方面的认识偏差。阅读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一点,但是在实践基础上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诸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忽视了正确教学方法的指导,从而使课堂阅读变得混乱不堪。因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限的,通常其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牢靠,基本阅读技能也差强人意[2]。③教师的教学缺乏创新能力。童话教学有别于普通的语文课文教学,其在结合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后,重点在于对小学生的思维开阔和丰富想象力等能力进行培养。因此,童话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教师作为成年人,其相应的思想有局限性,而且随着阅历丰富,会丧失很多对于童话的浪漫幻想,因此,教师在童话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能从学生角度出发看问题的状况[3]。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改变策略

(一)创建童话情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

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童话故事中有趣的、生动的语言和孩子进行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有意识地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制造一些讲述童话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说、敢说的欲望。教师在讲述过程当中,为了能让别人听明白,应该自己通过组织语言,并且使语言更加形象和生动,以此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蜗牛的奖杯》一课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换位,让学生体验蜗牛形象,并且站在蜗牛的角度互相进行交流,切实体验童话情境。学生假设自己就是一只得了奖的小蜗牛,然后揣摩小蜗牛内心世界,此时小蜗牛得了冠军必然会表现出得意洋洋的样子,然后教师可以通过采访的方式问道:“小蜗牛呀,飞速比赛赢得冠军,你想不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获奖感言呢?”,通过这种提问与回答的环节,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童话角色的带来的趣味,还能不断与教师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敢说敢讲的勇气。

(二)感受童话表演乐趣,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童话故事中往往会呈现出一些特殊的文学知识,也是最受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每个小学生天生都是表演家,在朗读童话故事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会将自己主见融入到童话故事内容中,想象自己就是童话故事里的一种角色。 通过扮演童话角色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地感受童话乐趣。而且在进行童话表演的时候,学生需要一遍一遍练习童话故事中生动、优美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角色扮演写的体会。

(三)鼓励学生进行童话创作

为了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童话创作。学生通过童话创作,学生在创作童话的时候可以运用课堂知识,在新知识消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创作形式:一种是以文中内容为样本,进行相反的故事情节展开。此创作方式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之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童话内容的理解程度。第二种方法是以教材内容为样本,进行“重复叙事”。如《小熊住山洞》一文,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日常观看的动画片《熊出没》进行改编创作。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从小培养对小学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而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最为关键时期,更需要关注其身心发展。因此,童话教学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身体、心理发展阶段的一种有效模式,开始逐渐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尽管在实行童话教学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在不断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应善于积极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使童话教育步入正确的轨道。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进行童话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不断寻找适用于小学生的童话教学方法,并进行创新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景建梅.简谈小学“童话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72.

[2]王彩莲.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86.

[3]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Z1:53-57.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第五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

摘 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第一吸收途径都离不开阅读的效用,而成功的阅读则不仅仅来源于课本内,更需要全方位地拓展延伸,让语文阅读学习视野更加广阔,感受更加丰富,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意识充满敏锐与活力。本文结合语文实践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拓展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拓宽语文阅读面,提高语文阅读质量,跳脱出常规的课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宽度与深度上都有所提升。拓展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是生活阅读的积累,要想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展开拓展阅读实践,就必须贴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做好教学引导,为学生开启自由、快乐的阅读空间。

一、营造氛围,激发拓展阅读兴趣

在兴趣基础上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很高,语文拓展阅读对学生来说就如同浩瀚的海洋,宽广而神秘,如果没有兴趣的牵引,那么学生将很难找到拓展阅读的方向。教师要营造阅读氛围,扩充阅读的周边元素,让学生自然、主动地投入。

(一)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关注欲望。

由于心理年龄特征,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并且因为思维尚不成熟,学生的学习关注点往往向更生动、更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靠近。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故事情境创设便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对拓展阅读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要想让学生主动聚集关注力,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故事元素的融入为情境中加入了色彩,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十足。每个小学生都可以说是伴随着听故事长大的,故事是他们最熟悉、最容易建立共鸣的信息传达形式,透过故事,也最容易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故事情境,为学生搭建课文阅读和拓展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关注中激发兴趣,进而提高兴趣。例如,学习《总司令挑行军锅》这一课时,教师联系课文给学生讲了朱德总司令的另一个有关“挑”的故事:《朱德的扁担》,深化传导了红军首长不搞特殊,和战士们共甘苦的品质。学生被吸引感动的同时也激发了进一步了解红军精神的拓展阅读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感知,强化学生自主参与。

多媒体工具早已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着获得具象化知识、调动学习情绪的重要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所带给学生的感知促进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小学生的阅读认知力需要被催化、带动,才能够发挥得更加全面。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工具对课本阅读内容进行关联和扩展,让立体的声、光、影、音效果对学生形成新奇、生动的感官刺激,由此能够让学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拓展阅读的兴趣。此外,多媒体工具的网络化、信息化特点,能够迅速丰富和延伸学生的课内阅读,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宽广渠道和方向,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兴趣。在实施中,教师要注意紧扣阅读内容,集中、明确地展示多媒体效果,而不要盲目追求量度与广度。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展示了桂林风景区的动态影像资料,并整理了刘三姐的传说,包括戏剧片段等,从景观和人文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激发。学生的反应相当热烈,纷纷表示愿意阅读更多有关内容。

二、整合资源,培养拓展阅读意识

语文拓展阅读学习虽然要靠教师的引导带动,但归根结底,还需要学生建立自主化、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阅读资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阅读资源一方面代表着对学生拓展阅读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融合了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精神追求方向,因而学生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引导尤为重要。小学生的三观认知尚未成型,对社会辨识度不高,对人生追求也无法达到成熟阶段,因此,如果没有科学引导,就很容易发生选择偏离,导致与课内阅读的延伸发展不相符,甚至造成精神反效果。教师有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拓展阅读资源进行收集、整合,为学生制定出相对系统、贴近、启发的阅读引导,并且让学生顺着选择思路,一点一滴地培养正确、自主的拓展阅读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拓展阅读计划,按照不同深浅程度、不同文体形式、不同内涵精神等,将拓展阅读资源分门别类,制定阅读周期。如此,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晰、更有方向地进行自主阅读。

三、开展活动,优化拓展阅读体验

教学活动一直活跃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体验学习细节、学习内涵。拓展阅读相对课内阅读来说自由性更强、内容更丰富,如果光靠传统、单一的阅读形式,那么学生的阅读收获将是有限的。将拓展阅读与活动联系起来,能够让阅读过程充满欢乐,更能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由被动引导转化为主动享受拓展阅读体验。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懂得创新,注重个性,让活动尽可能贴合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有所收获,阅读能力不断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活动开展必须避免形式化,而要有所深度,有所指向,同时活动也需要具备广泛的调动性,让不同学习基础、不同认知观念的学生都能投入。例如,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将课外读到的拓展阅读资源进行意见交流,互相推荐阅读,互相品评阅读,或者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主题拓展阅读活动,比如,指定拓展阅读内容的读后感交流等。

在对学科素养与个性内涵要求与日俱增的当今教育时代,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顺利开展,能够完善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迪学生的内涵沉淀意识,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牵引,让语文拓展阅读发挥出实效。

上一篇:小学语文专题研讨材料下一篇:小学语文研讨活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