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2024-04-08

保健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保健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保健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为保证保健品安全有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保健食品安全档案的整理及相关信息收集。

2、公司应建立保健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保健食品法律法规档案、监督档案、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保健食品索证档案、进货查验记录档案、保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等。

3、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指导养护员和保管员养护在库保健食品工作,涉及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及保健品外观质量等内容,养护员做好养护记录并存于养护室。

4、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员对可疑问题要及时处理,如不能确认时,向生产厂家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查询,索取相关资料或文件存档。

篇2:保健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1、人员:

① 花名册(企业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质量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采购、验收、养护、库管)

② 健康证(有效期3个月)企业体检4人、单体门店体检2人 ③ 红头文件、组织机构、人员无违规情况说明

2、制度:

①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与保健食品)②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 ③ 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④ 上墙制度

3、设施设备一览表:

地垫、货架、挡鼠板、空调、灭火器、灭蝇灯、粘鼠板、换气扇、温湿度计、门帘、窗帘、窗纱、冷藏柜、运输工具、计算机、收银机、消毒液、洗手液、垃圾桶

4、门店经营品种目录:(包括)

① 食品安全台账记录(批发购销记录、零售企业采购记录)② 进货查验记录 ③ 养护记录 ④ 温湿度记录 ⑤ 上游单位商品出库单

5、供货商资质及产品资质,包括: ① 上游供货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② 商品的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③ 企业标准、省级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说明书、样盒等 ④ 保健食品的应加《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⑤ 购销协议

⑥ 其他:授权委托书、委托加工协议、商标注册证、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等 备注:查新资源食品

6、标识标志

① 三色五区:合格区、不合格区、待验区、退货区、发货区 ② 保健食品销售专柜、食品、本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 ③ 库房食品与保健食品分开两个牌子

备注:按批号存放,离墙离地10cm,离暖气管道、消防通道30cm

7、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试题、个人培训记录

8、广告批文

9、租赁合同、房产证及无偿使用证明

10、门店布局图(应标明单位名称、门窗位置、面积)、经营场所方位图、职能图

11、店堂内悬挂《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资质

12、食品安全自查记录

篇3:保健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1 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重要作用

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是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行政许可、现场监督检查、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等文字记录材料。主要包括, 生产许可证、监督检查法律文书、监督抽检报告单、风险监测报告等。

1.1 实现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实时管理。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可以动态记录从企业诞生到企业发展壮大过程, 监管者可以通过查看档案, 回溯企业成长历程, 通过对监管记录的查阅, 可以分析出企业的风险点, 可以实现精准监管、靶向监管, 更加便于提高监管效能。

1.2 实现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实时监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调阅监管档案, 对其工作人员工作总量、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监督, 特别是监管档案是痕迹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如果一旦企业发生系统性风险, 可以运用监管档案证明监管者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行为, 是否存在监管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行为, 是否存在与企业发生合租行为。同时通过监管档案可以实现对监管者工作量化考核, 便于政府职能部门行政管理。

1.3 实现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诚信记录管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是否能做到基业长青, 诚信生产经营是关键。通过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建立档案, 可以线性地对绿色食品企业进行诚信记录, 一旦企业出现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等行为, 监管者可以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 采取行政公开的办法对企业进行诚信惩戒。

2 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存在的短板

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的短板, 一定程度影响了监管效能的最大发挥。

2.1 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实行痕迹化管理意识不强。行政执法部门习惯于惯性管理思维, 制度建设不规范, 随意性执法行为较大, 存在由于工作人员变动较大, 工作连续性不强, 不能够很好坚持标准化的监管模式, 一个监管人员一种工作方法和态度, 同时直接与监管人员的敬业精神正相关。同时由于档案是多种材料的汇集, 有时是多个执法部门参与, 文字材料归并较难。

2.2 行政执法部门缺乏相应专业人才。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学科, 一般行政执法人员都是法律、工科专业人员出身, 对档案管理知识不了解、不掌握, 甚至不愿意掌握, 认为无关重要, 一定程度影响了档案的建立。

2.3 行政执法部门对应硬件建设配备缺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在县级的食品安全监管派出机构一般公场所所非常紧张, 甚至部分存在没有办公场所的监管所, 根本没有场地放置档案柜, 同时也没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这些客观原因也制约了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建立和完善。

3 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管理实现的路径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主体, 必须从主要负责人入手, 提高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相关部门明确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 层层落实责任, 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档案建立, 真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负责部门具体抓、责任人实际抓的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3.1 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一企一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要进行调查摸底, 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要求凡是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绿色食品都要建立档案, 实行一企一档制度, 建立严格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档案管理长效机制, 确保应建档企业全部建档。

3.2 明确企业档案建立规范化内容。3.2.1 实行规范化行政监管法律文书。省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 印发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通知, 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统一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制定下发行政许可模板、行政执法告知书、行政执法处罚决定书、监督抽检抽样单、监督抽检结果通知书、监督抽检检验检测报告书等法律文书模板, 实行全省统一格式, 真正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行政执法模式, 为建立绿色食品档案奠定坚实的基础。3.2.2 统一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归档目录。要明确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归档主要的内容, 在统一归档内容的基础上, 可以允许各地创新性工作方式方法, 便于统一档案管理接口。充分利用政务档案管理经验, 使用相对应的档案管理方法, 便于档案管理的标准。严格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第第七十九条归定,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 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档案目录应至少包括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企业执行标准复印件、监管部门检查企业记录、季度监督抽检结果记录、风险监测结果记录、投诉举报记录、违法违纪等文字记录材料等。通过归定必备存档资料, 可以实现档案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3.2.3 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程序化模式。档案建立和归档材料要严格实行审批制度, 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建立起具体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向一线执法人员汇总档案的机制, 每一份档案都要经过具体负责人员签字、部门负责人员签字、分管领导签字后再存档。形成合理的工作流程,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

3.3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档案管理的刚性要求必须以配备专业的档案卷柜、档案纸盒等硬件设施为基础,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情况, 合理配备必要的档案硬件设施, 如果辖区内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较多, 必要时可以划拨专门办公室用于档案的存放。要配备温湿度计等设施, 保证档案存放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

篇4:保健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食品卫生是指人们所食用的食物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伤害,且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档案化管理是专门针对食品卫生安全而制定的有利于监管部门更好的管理的制度。监督是指对食品的生产单位及生产条件及生产地点进行检查,确保这些关键要素都是符合国家标准且对人类身体没有伤害。在食品管理中实施档案化管理可以更有效的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确认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该管理制度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制定,制定必须具有科学性及权威性同时要结合食品生产及设施等的实际情况。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的建设,可以为百姓更好的服务就要对各个食品企业提出明确要求。食品企业是安全档案管理的组成部分。将统计好的安全食品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利用使其为百姓发挥最有效的安全性。由于食品的复杂化、多样性档案管理也是各种各样,在管理食品安全档案里管理过程中要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管理。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确保自己的管理工作能认认真真完成,包括收集资料、档案整理、保管及利用等。

食品安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什么样的食品才可以被归档为安全档案类别里这都要有具体的因素,首先食品生产的条件、生产地点、食品的运输途径、各个食品企业的监管部门等,安全档案里都要有这些详细的介绍。并根据这些具体的内容介绍将其归类为哪一类安全档案,安全档案里都要有详细的资料介绍,将每一个细节都要具体化,做到准确并及时发布有关食品的相关信息。

做好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的宣传活动。食品档案管理是一项看似简单实而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因为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大宣传力度是各个食品企业负责人认识到食品安全档案管理是一向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效制度,当食品出现问题时它可以作为强有力的证据,维护食品行业的经济利益。也要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食品的文化品位。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尽管具有很大的效益及优势,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原因是对于食品安全档案管理没有具体的了解,甚至有一些消费者都不知道有这个的存在,这就是宣传没有到位,没有让消费者或是食品企业负责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没有了解到它存在的价值。而一些违法的食品企业更不愿意将自身企业的重要信息透漏给相关管理人员,不愿意在安全档案管理过程中能留下任何的自己的信息,怕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阻碍,甚至阻碍了他们企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健康意识还有很多不足,只是看到了食品表面的健康安全并没有了解食品的生产途径是否健康等。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复杂而细致,需要很多细心、有责任心的人来担任,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出现错误,甚至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伤害,这是对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导致的。

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与监督在未来的发展。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人类食用的食物都是健康的安全的,确保在食品从生产到食用过程中的一切制作过程都是安全有效的,合法的。尽管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在食品监督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相信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安全档案化管理制度也会不断的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铁力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篇5:保健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档案局: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规定,结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实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档案局制定了《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档案局

篇6: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专题调研汇报

各位领导上午好:

针对我店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酒店领导非常重视,建立了《职工体检培训考核制度》、《食品原材料采购运输安全制度》、《食品储藏保管安全制度》、《仓库管理安全制度》、《食品粗加工安全制度》、《热菜烹调安全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食品安全五四制》、《食品采购验收和索证制度》、《餐具饮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等十多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涵盖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同时制定实施了岗位责任制,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到人,食品安全制度得到有力执行。

1、我店要求新员工入职三天后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并建立档案由人事部统一保管,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2、餐饮部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其中数次邀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张科长、胡主任对我们进行授课培训。

3、采购部,酒店采购部配备4辆用于原料采购的依维柯专用车,当日采购当日使用,运输过程要求防尘防蝇防晒,防止污染,海鲜类原料要求运输途中打氧气包,豆制品肉类原料要用冷藏车辆运输。要求采购部在采购原材料时,对供货商进行索证索票,并建立档案,采购原料到货后由仓库和技术总厨对蔬菜、海鲜、肉禽类原料质量进行验收,对于不合格的原料坚决做退货处理,并追究相应责任,并建立原始台账,原料入库摆放要求隔墙离地、分类分架摆放,出库做到先进先出原则,要求采购部每周对仓库原料进行盘查,防止过期或腐败变质的原料存在。

4、后勤粗加工,要求摘菜必须在操作台上完成,肉类蔬菜海鲜类原料杀洗分别在独立的隔间完成,刀具砧板等用具区分标识、不可混用,且每日用酒精进行消毒,单独保管。酒店配备了独立的餐具消毒间,每日对清洗完毕的餐具进行2小时蒸汽高温消毒,同时烹调区配备了消毒保洁柜,保证餐具卫生。厨房冰箱保鲜柜成品与本成品分开,生熟分开,并坚持每天进行冰箱清理,责任到人。

5、热菜烹调要求各制作人对原材料严格把关,发现不合格原料严格退回,菜

肴制作体现食品本质本味,菜肴制作提倡原汁原味,严禁添加任何未经国家规定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6、厨房公用设施通道实行专人清理,做到无盲区无死角,厨房所有清洁用具统一悬挂。

7、冷菜房、生吃、水果、刀面、捞菜、制作分别在独立的隔间操作,避免交叉污染,配备了紫外线灯、灭蝇灯、留样冰箱、二次更衣间、感应水池、独立的空调系统、生饮水系统,厨房无任何木质设备设施,以防止四害滋生,布局合理,设施完备,食品加工场所环境整洁。

8、卫生检查制度,酒店综合办公室定期对整个酒店对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设备设施卫生、餐具用具卫生定期进行质检,餐饮部内部质检由餐饮部总经理牵头,各部经理参加,每周进行一次,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责令限期整改反馈。

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现状。

1、机构设置。酒店餐饮部下设销售部、厨房部、服务区、采购部、市场部、咖啡厅、24H餐厅,其中厨房部下设冷菜房、热菜房、切配中心、蒸灶、专业厨房、煲房、后勤、传菜、出菜台9个部门,各个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框架,为食品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人员配备。餐饮部共计全日制679人、钟点工110人,其中主管级以上人员70余人。餐饮部成立了以餐饮部总经理宋振东为组长,以餐饮部副总经理赵彬、厨房部经理赵康、采购部经理李长青为组员的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各司其职,对餐饮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保证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台账建立,酒店建立潴水回收台账、废油回收台账、食品留样台账、餐具清洗台账、采购库存盘查台账,要求废弃物回收厂家具有相应的资格许可证

4、奖励状况,酒店先后获得“安徽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省十大著名餐饮品牌”、“安徽省十大诚信餐饮企业”、“芜湖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安徽烹饪协会团体会员”、“安徽省工商联合会直属会员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情况。

我们酒店提倡零库存管理,根据客情对每一道菜肴进行设置指标,采购根据

指标单做采购计划购买原料,以保证原料新鲜度,指标售完则进行断菜处理,并建立“进、产、销、毁”等原始记录台账,同时按卫生局要求建立面粉、大米、色拉油、猪肉、牛肉等原料进货台账,并对猪肉、牛肉供货商每日索取检验检疫报告。

四、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中的创新做法和存在问题。

创新做法:

1、菜肴销售设置指标,售完即断,未售完进行责任追究,提高了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减少了库存。

2、食品安全管理分行政和技术两条线,技术线负责质量管理,行政线负责运转管理,分工合作,管理无空白。

3、配备一个较大的蒸汽消毒间,对所有餐具进行彻底消毒。

4、厨房实行6T管理。

存在问题:

1、食品三证更新不及时,出现个别三证到期未及时更新,需加强对供货商三证有效期定期梳理的力度。

2、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有变更时,信息获取滞后,建议有一个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篇7:食品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中心食品检测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使各类资料便于

借阅利用,为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客户、法定机构、认证/认可等组织的要求提供客观证据,根据中心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食品检验资料归档范围:

食品检验报告、检验原始记录(采/抽样记录、收样记录、内部质控资料、合同、工作单、样品准备、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等)、参加外部能力验证活动资料、检验标准或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登记、仪器运行状况记录等。

第三条 交管期阴:

健康相关食品产品的检验报告、检验原始记录由报告编制人,参加外部能力验证活动资料由检验组负责人在检验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交综合业务管理办公室归档;其它资料由检验人员在检验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交部门兼职档案员在本科室整理归档,于次年初集中送中心档案室存档。

第四条 保管期限:

食品检验报告、检验原始记录等保存期五年。

第五条 保管方式、条件:

中心档案管理员对各类报告、记录进行分类编目,存放有序,便于存取、检索和借阅。档案室环境要适宜,能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光、防尘等。

第六条 档案调阅、复制、清理、处置和销毁:

档案调阅、复制、清理、处置和销毁需办理相关手续,具体按中心档案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档案资料应清晰明了,并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

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损毁、丢失、涂改、伪造、擅自抄录、销毁、出卖、转让、赠送检验资料,资料利用者必须注意保守机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密档案的内容,未经同意,不得将档案带出。

第八条 电子媒体的记录应确保软盘、更盘、光盘不损坏,确保记录完整,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第九条 违反本制度之规定者,按照中心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必要时,移

篇8:保健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一、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内容

根据2009年7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者召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情况,以及食品经营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通报投资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的金融机构。

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从上述立法规定可以看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相关信息。我国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资料,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才具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资格。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有效监督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应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颁发、变更、延续、补办与注销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准确反映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资质的有关情况。第二,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的信息。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食品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结果、产品检验结果等,对食品销售环节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经营过程的控制、食品的贮存、不安全食品的召回等,对餐饮服务环节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第三,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信息。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进行查处,责任约谈情况、整改情况、查处情况及结果等信息应如实记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此外,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内容还可以包括行业协会的评价、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信息、认证机构的认证情况、消费者的投诉等。

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的必要性

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深化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一)我国食品产业的复杂性与安全问题的人为性决定了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必要性

现阶段,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食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秩序差、管理混乱,生产方式落后。在生产加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偏少,小型、微型企业和小作坊占绝大多数,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有其自身的特性,即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进入终端消费,因此每一环节都有可能成为食品安全问题源。与食品加工领域相对落后的生产经营状况相伴的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因从业人员无知所导致的食品风险,以及因牟取暴利而恶意进行的食品犯罪活动则直接加大了食品监管工作的艰巨性和风险性[1]。面对如此复杂的食品产业,只有通过建立完整、准确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详细记录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形成有效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才能使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的全程监控之中。

(二)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有利于食品企业提高诚信意识、注重品牌信誉

企业应当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企业品牌信誉建立的基础。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形象,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现在的购买欲望,而且还会提升消费者对该企业未来产品的良好预期,这就在无形中为企业吸引了潜在客户人群。然而在我国食品行业中,企业品牌“失信”现象屡屡发生。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不仅对“三鹿”这一知名品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亦重创了中国制造商品的整体信誉,多个国家对中国乳制品禁止进口,中国民众对国产奶制品行业失望至极。企业的诚信缺失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丧失目标客户群,导致市场萎缩,进而会限制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在食品行业中,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作为衡量企业诚信与否的重要标尺,促进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提高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企业自律性。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最终实现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是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

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行业与食品购买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食品行业中,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例如,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农民知道农药和违禁药物的滥用情况,却故意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食品购买者隐瞒信息;在食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过程中,加工企业明知道各种添加剂的过度使用情况,仍旧对食品销售商和购买者隐瞒信息;食品批发零售经营者同样知道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食品的毁损情况,也选择对食品购买者故意隐瞒信息。由于处于食品供应链的末端,食品购买者承担的风险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延长而越来越大。因此,食品购买者由始至终都处于弱势地位。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能够提高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受害者可以凭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追溯问题源头并进行合法正当的维权。

其二,监管者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目前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监管者不易获得食品企业产品的详细信息,即使已经获得产品信息,监管者在对信息的甄别上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正是因为监管者与食品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有些食品企业常常抱有侥幸心理而实施不法行为,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有助于加强监管者对食品企业安全信息的了解,对信用良好的食品企业进行鼓励,对已经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企业通过提高监察次数和处罚力度来严格监管,对正在实施不法行为的食品企业依法查处。

其三,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九龙治水”式的多部门分段监管。在多部门分段管理的模式下,各部门职责不清,经常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对于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整治工作难以全面深入进行。为了破解“九龙治水”的监管难题,我国首先于2013年3月22日正式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食品药品实行统一监督管理。2013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责任、确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新食品安全法也是旨在加大食品安全问责机制、建立对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尽管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做出了很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并未真正解决“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实现监管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共享机制的作用,才可以有效解决各监管部门间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弥补监管漏洞,提高监管效率。

三、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的对策

早在2005年,针对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商务部就已经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在于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近十余年来,我国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的建设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公布和施行,为构建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虽然我国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的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的信用档案制度并不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还没有真正全面覆盖到整个食品供应链,档案内容还不完整,没有形成及时的更新机制,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方面还存在盲点、漏洞。从整体上来看,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一,政府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信用档案建设标准模糊;第三,档案信息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第四,失信惩戒制度不够完善。为解决这些问题、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我们应当多管齐下、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

1. 提高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我国各级政府在建设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1年4月21日就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在2011年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然而,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层出不穷来看,我国不少地区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或者说存在很多漏洞。跟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整体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设工作还在缓慢中推进。造成这种现状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部分地区政府没有正确认识到构建与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对于建档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为此,国家可以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采取嘉奖等鼓励性措施和政策引导的方法调动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推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设工作。通过实施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让地方政府部门明确认识建档工作的重要性,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参与到食品信用档案的建设中去,提高政府的建档效率。

2. 明确政府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职责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按照“一户一档,谁监管、谁建档”的要求对建档工作规范化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在辖区内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对自己责任区内每个食品企业都要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自己的每个工作环节、工作细节都要负责并抓好落实。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设工作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建设完善的信用档案是为了更好地监管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因而建档工作贯穿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地方政府应当整合相关业务资源,把建档工作与食品市场主体清查、执法监管、行为规范、查办案件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相关业务资源,促进整体工作效能的提高[2]。

(二)加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标准建设

各监管部门应当在信用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对档案内容、信用分级等方面形成统一标准,实行信用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在档案内容上,应该认可融合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行业协会评价、社会监督、机构认证、消费者反馈的综合测评体系,并且结合各自监管领域的特点,对评价体系中的各类指标的权重做相应调整[3]。统一信用分级标准,各部门不能各行其是。根据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为守信,B级为基本守信,C级为失信,D级为严重失信,并配套评价结果发布机制。在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的过程中,既要严格坚持评价标准,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将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作为监管部门进行日常监管工作的主要依据,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食品企业,通过增加监管频次和加大惩戒力度等方式促使企业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三)实现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信息共享

搭建全国性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提供数字化的食品安全信息,以网络化的方式实现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立体式监控,是保证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顺利实现其价值的有效途径[4]。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势必产生各种电子文件,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将所有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全部电子化,通过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实现地域之间的数字资源共享,可以有效解决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消费者将通过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查询到的有关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信息作为日后维权的依据,可以更好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管者凭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信息共享,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安全信息,加强对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全面掌控,让不法企业和犯罪分子无所遁形;各监管部门之间通过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共享食品安全信息,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弥补监管漏洞,避免重复监管。设立信息联网制度,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与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保险、税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建立信用信息高速运转的互通共享机制,规定当食品安全信用等级低于一定等级或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记录等情形出现时采取“一票否决制”,取消、否定生产经营者在相关领域的资格,从多个层面发挥其威慑效应[5]。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与其他信息系统对接,共同构建覆盖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管信息体系。

(四)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不少食品生产经营者之所以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频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根本原因在于其违法收益远远高于犯罪成本。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设中不断完善失信惩戒制度,是解决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通过立法途径建立健全有关失信惩戒的法律规范,在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责任追究中,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由于我国食品行业的复杂性和食品安全事故危害范围的广泛性,对于食品行业中的违法犯罪主体应加大惩戒力度,不仅让其对受害者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还要坚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其次,依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征信数据库,详细记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情况。发挥征信数据库间接惩戒的作用,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失信行为,以合法形式及时向全社会披露,不仅追究失信者的法律责任,还要使其面对整个社会舆论的压力。通过征信数据库提高食品经营的准入门槛,对于频繁失信并造成恶劣后果的生产经营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允许其再涉足食品行业。

最后,坚持事后惩戒和事前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在失信惩戒机制中,惩戒只是手段,预防才是目的,通过对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对失信者形成震慑,从而预防未来违法行为的发生。对于食品行业中只有一般失信行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除了依法惩戒之外,还应给予其改正的机会。既让失信者受到了应有的惩戒,又起到了教育失信者和警示大众的作用[6]。随着失信惩戒机制的不断完善,逐步用失信惩戒制度维护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公信力,增加不法企业和犯罪分子的违法成本。

通过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与监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和有效监督,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诚信意识、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有助于充分保障食品安全目标的实现。

摘要: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存在档案标准模糊、档案信息不完整、公信力不足、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有必要从强化政府职能、明确信用档案的标准、共享食品安全信息、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等方面去加以完善。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食品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1]孙宝国,周应恒.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9.

[2]陆兴松,印文峰,闻骥棠,刘旭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长效监管[J].档案与建设,2012(2):72.

[3]文晓巍,温思美.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构建与完善[J].管理世界,2012(7):175.

[4]朱静,刘丽佳.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构建[J].档案时空,2013(2):24.

[5]吴元元.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之建构—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切入[J].法商研究,2013(4):18.

上一篇: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下一篇:征集稿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