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2024-05-23

浅谈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精选11篇)

篇1:浅谈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创新理念统筹管理

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永康位于浙江省中部,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2008年末有户籍人口56.46万人,外来人口30余万,现辖10镇、4街道和经济开发区、城西新区。工业是永康的主导产业,素有“五金名城”的美誉。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五金机械、电动工具、保温杯、防盗门、滑板车等,使永康成为了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和电动工具生产基地,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滑板车生产基地和保温杯生产基地,也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首选之地。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涌入我市,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由于流动人口居无定所、工无定业、时无定期,盲目的流动,住宿分散无序,流动周期短暂,行政、社会成本高。加之大多数属青壮年处于生育旺季(全市外来育龄妇女66338人,已婚育龄妇女43114人),计划生育率低,计划外生育和非婚怀孕、生育的比重大;生殖保健意思不强,意外妊娠占相当大的比重,孕产死亡的比率大。客观上给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加强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本人认为:

一要提高认识,统筹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共同发展。坚持外来人员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以宣传引导服务,以服务促进管理。因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必须全省、全国一盘棋,从宏观上加强统筹。不仅仅把外来人口看成是劳动力,而且关注外来人员自身的发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再把流动人口的增加看成是一种问题,而是努力把人口迁移的压力变成人口发展的优势。外来人员的发展状况,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因此,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过程变成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

二要找准切入点提高服务水平。从抓住流动人口生活、就业、生育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借助相关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资源优势,在融入、渗透、结合上下功夫。一是抓住外来人员生活环节,探索不同物业模式下外来人员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发挥集中居住点的管理作用,在暂住人员中建立计划生育协会,开展外来人员自我管理。在中介组织实行计划生育委托管理和服务,将外来人员的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整合起来。如与劳务公司签订协议,明确劳务公司在引进劳动力的同时,承担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等相应责任。二是抓住外来人员就业环节,探索外来人员集聚场所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落实单位法人代表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及时了解外来人员的实际需要,同步跟进有针对性的人口计生宣传、咨询和服务;

三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外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生殖保健知识。一是要在宣传教育的内容方面予以扩展,除了加强流动人口政策方面的教育以外,特别要加强外来人口的生殖保健知识的教育,要针对外来人员意外怀孕率高、孕产妇死亡率高的特点,对外来人员开展生育、节育的知识教育。及时给他们提供避孕节育的工具,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意外妊娠率。同时,要针对一些法律、法规的修改,比如新的《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实施,在婚姻登记时取消婚姻状况证明,青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志愿宣誓结婚,减少了过去由于政府干预而导致的非婚生育等。二是在宣传形式上要根据流动人口的年龄特点、行业分布及知识层面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比如针对外来人口中青年人比重大的特点,加强外来人口的青春期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在宣传手段上要灵活多样,比如,部门联手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与劳动、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进行联手,将婚姻法、收养法、计划生育法、劳动法、外来人员管理条例等法律一起联手宣传,将以上各法律的主要内容编制成碟片进行宣传,效果将大大超过单一的计划生育宣传。

篇2:浅谈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内蒙古新闻网 2005-12-23 10:17

一、何为流动党员

流动人口,通常指在某一时间范围、居住地发生跨越一定地域界限变动的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户口登记地谋求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发展,寻找更加适应生存和发展的地域和岗位而进行流动的群体,人们习惯上把这一群体称作流动人口,在流动人口中有为数不少的党员,这部分党员称作流动党员。

二、流动党员产生的时代背景

流动党员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由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人群中包括一些党员)跨地区的流动大量增加而产生的。一方面,这些党员对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流入地区的劳动、交通、计划生育等各种管理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近年来,各地有关部门在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流动党员的合理有序流动。但是,从总体上看,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当前,流动党员的管理,在很大程序上仍然处于无序管理状态。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2002年10月份,广东省委有关部门率先在全国召开了“全省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生事物。这部分党员多数年富力强,有朝气、有活

力,许多人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一技之长,在各行各业起着重要作用。管住、管好、管活这部分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根据会议精神要求,2003年广州市天河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组织建设,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抓好流动党支部的组建工作。经区直属机关党委批准,三月份成立了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支部,下属5个党支部,挂靠和管理164名流动党员。

借鉴以上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为了保证二连口岸全体流动党员都能在党组织内开展活动、过组织生活,按照新党章的要求,本着“积极培养、个别吸收”,将流动人口中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继续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指导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活动,为流动党员提供各项政策法规、就业求职信息等服务,并积极筹备,利用我市现有的人才交流中心和就业服务中心电子信息网络,使广大流动党员能在网上过组织生活,与时俱进,进一步拓展党组织的活动空间。

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我市应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形成“理顺关系,健全组织,建立制度,创新载体,开展活动”的工作路子。在市委组织部和机关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教育管理好流动党员,认真开展流动党员普查登记工作,配合我市党组织“一社区一支部”工作,尽可能使流动党员做到属地管理;严格执行流动党员管理的规定,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率,在有一定基础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单独组建或联合组建党支部,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要组织好流动党员活动,突出抓制度、规划和活动场所建设,保证流动党员组织活动正常开展;不断创新,使组织活动的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党员;要加强引导,努力营造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氛围,使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现有工作岗位上,体现在支持家乡建设上,体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上,体现在遵纪守法等方面。

三、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才的流动,党员也在流动。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条件下,大量的“组织人”实际上已转化为“社会人”,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存在的工作运作指令化、工作关系单向化、工作主体首长化、工作形式简单化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党建工作社会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传统的方式和手段也难以与党建工作社会化的新形势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三对“矛盾”上:

一是传统教育管理思路的局限性与流动党员的松散性之间的矛盾。传统的党建工作对行政组织的依赖性很大,而新时期的社会结构、组织、人群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分化,许多的“单位人”成了“社会人”,新的社会阶层(如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等)不断演化和扩大,在这些经济组织中党员自由流动日益频繁。

二是党员教育管理的规范性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应变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传统的党内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这种活动方式和教育管理方法,侧重于静态,具有固定性、稳定性、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党员流动以后,党员的身份、生活和生存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要有效地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突出个性化和针对性,追求教育管理上的应变性,对不同类型流动党员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目标的先进性与市场经济对党员影响负面性之间的矛盾。党员教育管理与其他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目标的先进性,要求党员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通过对党员的教育,使每一位党员都能遵守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不仅带头致富,而且还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但是流动党员绝大部分(如我市三星建材城、义乌商贸城、盛同国贸城的个体业主中的党员)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少数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组织观念淡化,他们外出前不与党组织打招呼,外出期间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不汇报思想,不参加组织活动,不交纳党费,不发挥作用,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只是一门心思赚钱,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尽管他们为数不多,但对党组织的整体产生了不良影响。

要适应流动党员的松散性及其教育管理的应变性的特点,最大限度的降低市场经济对党员的负面影响,首先要让流动党员重新找到维系他们的组织,找到让他们发挥作用的阵地,坚持过好组织生活。

四、流动党员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我市应针对流动党员集中教育管理难的问题,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社区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工商管理局机关党委积极探索网络化的教育管理方式,通过建立“网上党组织”,化整为零,使流动党员不管身在何处,可随时通过互联网这一特殊纽带,使党员始终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接受党组织的系统教育管理。

一是为便于管理,市委组织部组建“网上党组织”,成立若干个流动党员虚拟党支部,各街道隶属管理,具体负责流动党员的网上教育,并定期将党员接受教育情况反馈回其所在地党支部。二是通过“网上党组织”,将进入人才服务中心、工商局机关党委、社区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信息网的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市委组织部的“网上党组织中”的中心党总支统一为流动党员个人建立网上档案,包括个人资料、组织关系隶属、目前职业、E—mail地址等,流动党员首次进入网站时,按系统提示自动注册编入。三是实行平台自动化管理。流动党员每登陆一次“网上党组织”,系统自动将有关情况存入管理系统,党组织可随时调用和查看流动党员的最新个人资料,检查其接受教育进度,如登陆时间、登陆地址,网上停留时间、阅读文章及近期学习心得等。对注册后半年内没有访问的,系统将自动取消个人帐号。

二是化整为零,学习教育形式不拘一格。一是可以在“网上党组织”上设立党建知识、“三个代表”专栏、“十六大”、教育快车、口岸要闻、公告窗等多个专栏,在不涉及党的秘密前提下,发布党的方针政策、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党员教育培训教材、调研课题文章等,并及时更新公告内容。二是可以设置系统群发功能,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定期将党课资料、当前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安排及其它重要事项转发到每位党员。三是可以设立“党员论坛”,引导流动党员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参与讨论,交流思想,积极向党组织汇报在外的工作和学习心得,主动为我市的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三是创新方式,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可以要求凡流动党员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每月登录访问“网上党组织”次数不少于2次,为使流动党员能顺利访问网站,分单位对其进行基本的操作技能培训,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流动党员,与其它党员编入学习小组,相互帮助学习。同时,采用积分制办法,在“网上党组织”设立教育排行榜,每位流动党员登录网站,或浏览文章,或讨论发言、汇报心得都能相应加分,及时显示,对年终总得分情况,作为评选“流动党员之星”和“最佳网上党支部”的重要依据,促使党员多上网、多浏览文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使口岸城市的流动党员得到有效的管理。

篇3:浅谈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1 在计划生育服务中做好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重要内容, 是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必备的技术。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必须精益求精。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严格交接班制度和医嘱查对制度, 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各种治疗做到“三查七对”, 药物治疗注意配伍禁忌, 并注意用药后反应,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2) 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是防止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首要措施, 这一步做好了, 将为手术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无菌技术操作是医疗护理工作中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 要求每一个环节上都不能违反操作规程, 否则就会增加感染机会, 给受术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危害。我们每个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 熟练无菌技术, 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例计划生育手术。 (3) 观察病情耐心细致, 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正确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测量技术对于手术对象必不可少。通过观察体温、脉搏的变化, 可考虑其是否适合手术, 术后体温升高, 可能有感染, 术后血压下降, 脉搏细弱要警惕出血的发生等。生命体征的正常和异常可反应出病情的好转及恶化是计划生育手术成功与否的标志。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此项工作, 并认真记录数值。

2 在计划生育服务中做好心理护理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为根本, 重视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因此, 护士在实际工作中, 不仅要做好生理护理, 还要根据服务对象在不同时期, 不同的心理状态应用不同的心理疗法, 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使他们处于接受治疗和维护健康的最佳心理状态。如:对接受计划生育手术的病人, 因她们大多数是生育了两胎的妇女, 她们当中大多数对计划生育手术不认识, 并存在担心害怕的心理, 个别受术者还不愿意接受手术, 存在抵触心理, 在进行心理护理中, 与她们详细倾谈, 把她们的家庭环境、个人情况、思想顾虑了解清楚, 并将节育措向她们解释, 帮助她们选择长效避孕措施;碰到一些思想不通者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给予充足时间让她们倾诉心声, 慢慢消除其思想顾虑;对一些性病、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的病人要注意尊重她们的隐私, 使受术者感受到医护人员亲人般的温暖, 更好地接受手术的配合。

3 在计划生育服务中掌握一定的咨询技巧

在咨询服务过程中, 咨询者与咨询对象通过语言、非语言等接触、交流、了解, 使用适当的心理知识、技巧和方法, 协助咨询对象解决各种生理、心理上的疑难问题, 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保持身心健康。咨询者要做到耐心和认真地倾听, 不仅在主观上尊重他人, 而且还应注意到行为细节, 要表现出注意听讲的身体语言, 如注视对方做出点头的动作等, 这既可表明你在专心听讲, 又表示对所讲这内容有所理解。其次是交流和探讨:咨询者要做到态度和蔼、语言关怀体贴、举止礼貌, 交谈的语言要准确恰当, 恰当询问对象的隐私, 不能强迫, 注意保密, 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服务对方的尊重和信任。最后进行指导:在咨询对象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得到充分了解、安全知情的前提下, 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提高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4 在计划生育服务中随时做好宣传教育

护理工作服务范围广, 与群众接触机会多, 无论是门诊、病房, 还是检查室、手术室均为宣传教育的适宜场所, 护理人员可因地制宜, 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教育, 向群众介绍有关科学知识, 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提高他们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相关知识的认识, 从而最终实现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目的。

篇4:浅谈新形势下的档案创新服务

在电子计算机和电子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怎样搞好档案服务是值得档案人员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做好档案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的话肯定了档案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这说明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仅有经济部门的责任,也有档案部门的责任。特别是在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档案服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创新档案服务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工作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

一、创新档案信息服务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蓬勃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掀起了以数字革命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思维方式。正如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因此,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档案部门就应该责无旁贷地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首先,档案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国内外重大经济政策信息。掌握不准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就有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误,关于这一点无论在我国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都有过深刻的教训。同时要注重收集国外的经济政策信息,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如果我们对国外的经济政策不了解,就可能在国际经贸活动中蒙受重大损失。因此,档案部门要通过有关会议资料、传媒信息等,深入了解和领会我国政府和各国有关的经济政策,并广泛收藏、整理、研究,及时准确地为经济建设提供决策服务信息。其次,档案部门还要加强信息的整理、鉴定和保管工作。李鹏同志曾评价档案工作“珍藏档案,存真求实,探索规律,鉴往知未”,这也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很多情况下,档案部门收集的信息资料可能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多大作用,但在若干年后将会发挥无比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信息的整理、鉴定和保管是搞好档案创新服务很重要的一环。

二、创新档案服务指导

《档案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这就赋予了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负责监督和指导的职责。因此,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必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帮助基层做好档案工作。注重加强各单位档案的收藏、整理和保管工作,重视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实现档案创新服务夯实基础。

三、创新档案服务手段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利用服务。在今天这个知识化、全球化的崭新时代,仅靠过去那种“看摊守业”、“你查我看”的服务方式是难以满足利用者的需要的,也发挥不出现代档案的最大效用。档案人员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利用者的需要,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手段。

(一)主动、灵活提供服务。要做好主动服务,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要熟悉档案馆藏种类及内容成分,对各种经济活动提供的依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全面挖掘档案信息的价值。同时要了解各种档案用户利用需求的规律和特点,把一成不变的档案变得鲜活起来,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准确提供档案信息。

(二)有针对性地服务。档案利用服务表现为经常性和偶然性两种形式。其经常性是指档案利用服务应立足于那些经常性的利用需要,而其偶然性是指档案利用服务还应满足某些专门的特殊利用的需要。档案人员一定要把为经常利用档案的部门和人员服务作为工作的基础,提高服务质量;把根据客观需要的特殊服务作为拓宽工作范围的契机,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将一些偶然提供的专门服务转化为经常性利用服务活动,从而扩大档案利用服务范围。

(三)多元化服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提供利用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即采用出借、阅览、复制、咨询等多种方式开展档案的提供利用;其二提供给用户利用的信息内容的多元化,综合档案信息和其它非档案信息以多种方式提供服务。

(四)及时服务。现代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些有用信息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一方面档案作为一项战略性资源,如果长时间被束之高阁得不到及时利用,很大一部分档案信息就会失去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中,时间就是金钱,就是效益,特别是在企业的决策、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需要及时获取各种信息,以满足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及时把可能有利用价值的档案送到有关部门和人员手中。如1996年5月3日包头地震后,五、六十年代的房屋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震后,内蒙古电建三公司立即从档案室调出公司全部房产档案,对所有住房进行了震害等级鉴定,制定重建、复修方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翔实的数据,完成了公司《五·三地震建筑物损失汇总》资料,成为第一家把资料报到包头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家报道内蒙古电管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企业,为上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得益于这份翔实的资料,5月10日,内蒙古电管局在分配抗震捐款时,将1,300多万元捐款分配给了电建三公司。这一实例既证实了档案资料及时服务、灵活服务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加强档案信息整理、鉴定和保管的重要性。

(五)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等,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在网上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提供服务。

(六)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近些年来,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相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群众关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档案馆(室)应该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积极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

四、创新档案服务领域

(一)信息服务的社会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档案服务社会化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有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各类信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也就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必然是多形式、多领域的。

(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知识和信息在急剧增长,面对天文数字的信息情报,任何一个档案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归档。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使利用者更便捷地获得更广泛的信息,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三)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发,档案工作者还应当树立产业意识,以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目的,面向各行各业的服务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发科技、经济、市场等多方面信息,为不同的需求者提供满意服务。

篇5:浅谈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

富源县第二中学 丰章娟

摘要:新形势下教育是创新教育,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教育的归宿。

关键词:班级管理

教育

学生

能力

在新形势下,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已经成了我们必须去探索的重要问题,只有对班级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集体的主要成员是学生。因此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和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实现这一目标:

一、要学会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作为现代社会的学生,必须具有自治自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呢?

第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 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独立性教育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强化自主意识;二是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不是只管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他人、集体全面负责。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首先应该使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个人本位主义,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植根于集体中,具有集体的意蕴。三是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树立,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班级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当前新课改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来说,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根本在于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提高活动的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活动可以遵循以下要求:一是要制定科学严密的活动计划。学期、学年要有总体活动计划,每一活动也应详细拟订方案,计划的拟订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检查指导。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自始至终都应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活动的作用。三是活动要有利于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作为班主任,应当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二、要树立好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

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决定着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是班主任工作主重点。只有让学生觉得他们的“大家庭”(班级)民主、自由、温暖,他们才会真正融入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温馨。从我积累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学生管理要细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体会:

第一,要把做人放在首位。中学生正处于情感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可塑期。老师与家长要在这些方面正确引导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体会时间,如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双方要及时沟通,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使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改正。当前初中生亲情意识很淡,主要是由于家庭成员长期宠爱所致,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所以对长辈的感恩意识很淡,传统美德中的孝道严重缺失。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经常渗透有关亲情、孝敬、感恩、母爱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的日常学习中能潜移默化地感悟到“被爱的珍贵,爱的可贵”,这都是做人的方面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学生如果意识到用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学习,回报亲情,哪有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呢?学习有动力的学生最优秀。

第二,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分为两块,一是在校的学习,二是在家的学习。“肯用功不一定就能学好”,好的学习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学生自律能力很差,那么班主任应该多从学生各科上课的表现、完成作业情况、考卷等方面剖析学生,找出问题,及时引导,避免学生因长时间无人提醒而带来学习的倒退。我会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方面游刃有余。另外,班主任要多从学生方了解各科老师的教学情况,在全体老师同学参加的班会上开诚布公地让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增进了解,弥补隔阂。那么第二块就是在家的学习了,希望家长能接受我提出的“全员参与”的说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美结合。

第三,要组织好各种集体活动。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就是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活跃学样气氛。对于班集体来说,调动每个同学都积极参加活动绝非易事。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我认为最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他是这个家庭的主人,这个家庭离不开他。那样的话,他就会积极地投身其中。组织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学生进步的过程。参加校园集体活动,班主任只需用正确的思想、方法云引导,无论成败得失,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每一次的集体活动也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三、要想方设法的树立班级管理创新意识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干部只能由少数同学担任,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我们不妨采取 “值日班长轮换制”来配合班委工作。值日班长轮完一遍后,即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优秀值日班长”予以表彰,以调动同学们工作的积极性。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

第二,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篇6:浅谈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抓计划生育就是抓发展,要推动“十二五”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人口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统筹考虑,作为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因此,笔者认为在“十二五”期间,要提高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管理服务水平,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抓关键保重点,突出“稳”。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目前,既是人口红利期,又是生育高峰期,一方面,青壮年富余劳力增多,人口流动性也随之增大;另一方面,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人口相继进入婚育期,符合政策生育的人群较大,这些都影响到低生育水平。省市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点是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是计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影响低生育水平的关键原因是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关键措施不落实,核心问题是基层计生干部责任履行不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全面夯实人口计生关键措施,加强日常管理服务,杜绝违背政策生育现象发生。要切实加强对计生工作人员的管理,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检查考核,确保计生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抓管理固基础,突出“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靠牢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人口计生的保证,只有扎实工作,才能见到成效。一是在制度上做实。要对近几年人口计生工作的各项制度进行疏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计生优质服务和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基层计生群众自治,努力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使制度管用有效。二是在数据上做实。要加强人口计生基础数据和信息管理工作,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步伐,推进育龄妇女全员信息化管理。三是在硬件上做实。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按照规范化、标准化、温馨化的要求,力抓县服务站和乡镇中心示范站建设,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四是在责任上做实。特别要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乡镇、村(社区)计生工作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

三、抓宣传求突破,突出“知”。搞好宣传教育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近年来人口计生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首先,突出“婚育新风进家、建设和谐计生”为主题的人口计生大宣传、大教育格局,从宣传教育抓起,让计生政策入脑入心,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主动参与。其次,要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各方协调配合,全民参与行动的人口计生工作宣传教育良好氛围。围绕“新农村、新家庭、新风尚”主题,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生育文化品牌,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人口文化进农家”主题活动等,有效发挥生育文化宣传功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和谐家庭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婚育新风和家庭美德。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积极营造“婚育讲科学、育儿重素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抓服务常督查,突出“优”。人口计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提供优质技术服务是计生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是实施“基础工程”。要充分发挥县站为龙头、乡镇中心站为骨干、乡级服务站为依托、村

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优势,积极开展以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为主,以孕前管理“三查”、生殖健康普查普治工作为重点的优质服务。二是实施“服务工程”。加强县、乡(镇)服务站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以落实“六个一”服务和“四到位、四上门”为主要内容的计生优质服务和“育龄妇女之家”创建活动,为育龄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优生优育、婚前检查、宣传咨询、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预防性、个性化、温馨化的技术服务。三是实施“治理工程”。要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出生实名登记、出生定点分娩等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B超、终止妊娠手术、药品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孕期服务,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

五、抓投入重民生,突出“惠”。计生家庭响应党的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我们的工作就是切实为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结扎户和计生特困家庭排忧解难,全面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农村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同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部门优势,各级财政、农业、畜牧、民政、扶贫、就业、林业、教育等部门紧密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在制定惠农政策时,在项目和资金上对农村独生子女户(独女户)、双女户和计生困难家庭给予应有倾斜和扶持,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农村计生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拓宽惠民生的群体范围,积极探索和解决新形势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计生家庭贫困子女的就学成才、计生家庭的创业致富等社会难点问题的途径,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计生家庭。

六、抓源头理思路,突出“升”。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人员流动已成必然。当前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新模式,提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一是要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健全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综合管理”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机制,牢固树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一盘棋”的工作理念。二是要夯实基础,属地管理。建立规范统一的登记台帐,建立每月访视流动育龄妇女制度,通过“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套流程”,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员信息管理。三是要源头互动,有序流动。要突出抓好外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跟踪服务,通过劳动就业、外派劳务工作站、建立计生协会、劳务中介组织等,健全完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联席制度,互通信息,签订流动人口计生责任书,特别要与出租房屋的房主和出租摊位的市场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将流出人口纳入流入地管理,享受国家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依法维权和免费提供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服务政策。严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三关”,即流出关、返乡关、跟踪服务关。下大力气抓住建档立卡、上门服务、及时沟通、签订协议等四个环节,签订率要达到95%以上。

七、抓改革提效能,突出“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用新视角、新思路去分析问题,用新方法、新举措去解决问题,激发人口计生工作新活力。要按照“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要求,全面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考核办法,建议一是全面落实党政领导、人口计生部门、流动人口计生相关部门三线责任机制,简化考核内容,规范评估体系,突出服务重点,增强考核实效。二是建立健全考核工作机制和考核项目体系,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加大平时督促检查的分值,力求减少考核的频率,把基层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为群众优质服务上来;三是逐步降低过高的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指标要分类、分地区制定,不能搞“一刀切”,应制定接近基层实际的考核指标,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浮夸问题;三是强化考核工作的统筹和整合,能一次性综合考核的不再单项考核,给基层创造一个持续抓经常性工作的环境,同时也是给基层计生工作减负、减压,进而激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搞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内部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篇7:浅谈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管理部门协调制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调管理相关部门包括:计生、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建设、土地、民政、财政、发改、扶贫、食品药品监督12个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一、公安部门

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办理暂住证时,核查其现居住地的人口计生局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向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通报核查情况。

二、工商部门

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办理营业执照时,核查其现居住地的人口计生局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向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通报核查情况;在流动人口办理营业执照时,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三、人事劳动保障部门

在办理用工手续时,核查其现居住地的人口计生局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向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通报核查情况;优先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等服务。

四、卫生部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针对流动育龄人口的生育、节育、不育、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技术服务;流动人口办理

卫生许可证时,查验生育证明,对无生育证明的及时通报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五、建设部门

在审批流动人口建房、购房手续时,要核查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积极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检查外来施工单位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签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管合同书》。

六、土地部门:

在审批用地手续时,要核查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已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积极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检查外来用地单位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签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管合同书》

七、民政部门:

在办理婚姻登记时,要核查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有效的身份证明;严禁为不到法定年龄的人员办理婚姻登记,并每半年向人口计生局通报一次婚姻登记和收养情况,;在办理收养手续时,按照国家《收养法》的规定办理,八、财政部门: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继续安排社会抚养费、苏木乡镇统筹费纳入财政预算的人口和计生事业费;苏木镇两级转移支付用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经费单独列

入财政预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农村牧区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费按照自治区规定的标准,单独列入财政预算;苏木镇计生人员劳保待遇由财政拨专款予以兑现,九、发改部门:

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服务设施、基本建设纳入全旗社会事业总体发展规划,逐年达到国家要求;切实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会同人口计生部门,落实好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十、扶贫部门:

继续坚持利益导向和扶贫工作相结合,制定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帮扶政策和措施,使计划生育户能够优先享受扶贫资金和项目帮扶;在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务输出、产业化扶贫、扶贫贴息贷款中对独生子女、双女结扎家庭实行优先优惠。

十一、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篇8:浅谈新形势下的园长管理

长期以来, 园长一直扮演着监督, 检查和评价者的角色, 而教师也习惯处于一种被监督、被检查及被评价的地位, 过多的条条框框在某种意识上面束缚了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 教师们渐渐丧失了自我的思考能力、自我理解能力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因此, 管理者要从一个检查者、评价者的角色中调整出来, 成为教师开展课程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及时向教师传递信息,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现代化管理思想, 帮助教师从幼儿的反馈中分析教育行为的适宜性, 帮助教师学会反思。使教师从枯燥无味传统授课的是经验中走向理性, 引导老师讲孩子的故事, 分析孩子的一言一行, 寻找适合孩子的一种教育。幼儿园和谐、规范的发展, 取决于园本管理系统的核心——园长。将幼儿园的人、财、物等各种因素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合理的组织起来,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高质量地完成幼儿园保教工作任务, 是对园长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的根本要求。要达到这一点园长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两个角色, 一是领导者的角色:把握方向, 总揽全局;树立威信, 增强园本凝聚力;树立威信, 增强园本凝聚力。二是朋友的角色:情感因素在园本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园长的非权力影响。当“和”文化与幼儿园联系起来, 其内涵和外延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园对于“和”文化的理解, 则是从幼儿园这个具体的发生单位出发, 将“和”文化的丰富内涵具化到幼儿园实践的各个层面, 即以一切为了孩子和谐发展为办园宗旨, 将“和谐与共赢”的理念渗透到幼儿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层面, 结合开展系列“和”文化教育活动, 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氛围。无论是外在的园所形象、园风园貌、服务态度、园服园歌, 还是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等, 均能体现出我们对于“和”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幼儿园“和”文化的内涵有着明显的系统性, 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它是见之于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表层文化, 可以通过幼儿园的房舍建筑、园所环境、人文景观、文化背景、广场道路等有形物质环境中体现无形的“和”;二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在幼儿园的规章、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典礼仪式、组织领导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中体现出制度上的“和”;三是深层的观念文化。它以人脑和文字为载体, 在幼儿园的核心价值观、园所精神、价值观念、发展目标和风俗习惯等精神环境中得以体现。

三个层次的文化由外及内的分布形成了幼儿园“和”文化的系统结构。其中, 观念文化层决定了制度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 制度文化层是观念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的中介, 物质文化层是观念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的体现, 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幼儿园“和”文化的完整体系。在这一系列的“和”文化特色活动中, 我们努力在幼儿园中构建快乐的精神家园, 让教师们体验到精神上的舒适、愉悦与满足, 品味高雅的精神食粮, 感受成长和发展的快乐和幸福。

社会在进步, 时代在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园长, 必须更新观念, 开拓视野, 开创新路, 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跟上步伐, 不被淘汰。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簏书社, 2002.

篇9:浅谈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不足和对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的把握不够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无用功做得比较多,而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完善。

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一起承担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国家同样承认学历。但是,从学生的生源实际来看,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弱,学习习惯问题较多,这些都是我们电大教学教师都感触颇深的问题。而作为电大的体育学科来说,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因为在很多学生的思想认识中,大学的体育课不是必须要上的,很多学生不愿参加,就是参加的学生也积极性不高,这就使我们体育课的教学难度很大。而体育教学是一门既有很强的实践性,又有一定理论性的综合性科学。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努力上好体育实践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另一方面更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提升。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要我们的教育观念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然后从学生的爱好和实际出发,这样会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教学效率,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那么,当前我国电大的体育课的教学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下面我简单地谈谈一些自己认识。

1.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再加上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状况,很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固守一种模式较多,很少做出改变。比如,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我们称之为“放羊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很难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课堂上如果不是教师督促,多数学生都懒得活动。

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面临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学习负担重,运动严重不足这已经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大受影响,甚至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即使在长期坚持篮球训练的学校,学生对篮球裁判知识也是知之甚少,对体操上的术语更是不了解。如学生将侧手翻说成“马车箍轮”,将前滚翻说成“翻跟头”等等。相当的学生由于体育理论知识缺乏,在运动中频频发生运动过度、踝关节扭伤甚至休克的事故。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造成学生没有良好的锻炼方法和自觉锻炼意识。很多人毕业之后,对体育锻炼的价值不了解,缺乏体育锻炼常识,总是找各种原因不参加体育锻炼,直到失去健康的身体后才意识到科学锻炼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才能加强体育理论和课堂教学的呢?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体育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但有些教师存在着重技术教学,轻理论教学的现象。由于教师本身对理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理论水平不高,使很多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由于没有接受科学的训练手段,致使成绩停顿不前甚至夭折。因此,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并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运动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科学锻炼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用自己健康的体魄感染学生。

二、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

在学生当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我不是运动员,没必要天天参加体育锻炼”“没病就是健康”等,这些看法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身体是事业的根本,只有健康是自己的”“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学有所用,定期考核

随着体育的大众化,体育运动在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家都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不是教材上的一点知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还要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比赛,而且能够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育。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体育理论知识应该定期考核,全面了解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情况,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配合。体育理论考试,可以笔试,也可以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融入平常的体育技术课当中。例如,上篮球课时,让学生执行裁判工作。上体操、武术课时,抽学生出来示范,边做边讲动作要领,看其掌握理论情况,其他同学可以当裁判打分。上田径课可以让学生组织小型田径运动会,自己搞好裁判工作等等。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情况予以评判打分。另外,也要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我们在实践中组织学生观看NBA赛事集锦,让学生观察、学习NBA球星娴熟的技术动作,并强调学生注意观察裁判员的一举一动,学习裁判员位置、手势、处理技巧等。还及时向学生宣传亚运会、奥运会、世锦赛等赛况,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教学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直观地搬上讲台。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让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总之,在学校体育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克服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及体育意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才。

篇10:浅谈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服务和管理协作工作制度

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

为了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国“一盘棋”工作目标,建立太原区域(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吕梁市、忻州市)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区域协作工作关系,特制定如下区域协作工作制度:

一、联席会议制度

在区域范围内,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会议由协作城市轮流负责。如遇疑难或重大问题,也可协商召开临时会议解决。

二、信息通报制度

户籍地和现居地要通过《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互通,保证信息真实、准确、有效服务和管理,力争现居住地掌握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个案基础信息,户籍地掌握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婚育变动信息,达到双方信息及时交换与互通,从而提高协作区域内流动人口信息准确具体,减少无效运作。

三、信息反馈制度

维护户籍地人口信息完整,现居地人口信息准确。移出、移入信息建卡(登记)后如数返回,经核查“却

无此人”的信息,申请对方撤销。

(一)现居地要通过《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将每月新增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婚育和结余信息以及检查、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一孩生育服务证》和《避孕节育报告单》等情况及时通知给户籍地提交“流出地移出”申请,户籍地根据现居地的“申请信息”及时移出。对“却无此人”的信息,申请对方撤销。

(二)现居地将户籍地移出的信息,接受移入建卡后,与每月在此流动的信息,核实并“申请移入”,返回户籍地。户籍地接收后,待新的居住地提交“流出地移出”申请在移出,保证户籍人员信息完整和掌握户籍人口流向。

(三)两地确认信息准确无误后,开展网上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一孩生育服务证》以及网上完成《避孕节育报告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卡》。

(四)现居地发现流动人口重点管理对象政策外环孕,应积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及时帮助其采取补救措施,并通过网络将结果通过给户籍地;对于违法剩余的流动人口,现居地要主动向户籍地通报,户籍地接受到违法环孕、生育的信息后,立即展开调查核

实,在30个工作日内反馈核查结果,同时主动与现居地协商,联合开展执法活动。配合户籍地征收社会抚养费。

四、协同服务和管理制度

(一)现居地要实现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为流入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咨询、便民维权优质服务,保障流入人口能够一年两次以上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免费技术服务项目。

篇11:浅谈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遵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着力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更多的吸收到我们党内,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的党员队伍,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我们必须结合实际,严格坚持标准,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加强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严格、程序和纪律,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要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规划,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发展党员的工作责任感。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党组织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并且发展党员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明确发展党员工作是增强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认真把好进口关,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公正、客观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和程序发展党员,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上要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坚持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出党员发展计划,要定期对发展党员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常分析发展党员工作的形势,经常思考发展党员工作的问题,经常过问发展党员工作的情况,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二、积极探索,抓好培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水平。

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一是不断进行党员标准教育。通过党员标准教育,提高

支部成员对新时期党员标准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用党章规定的标准衡量每一名入党对象。对发展对象进行全面审查,着重对其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和入党动机进行了解,重点是了解发展对象是否能够忠实于党的事业,是否能够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能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否能够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同时严格发展程序。二是积极参加党委每次组织的培训。通过参加党委每年组织党员发展工作业务培训,学习掌握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要求和有关党员发展工作的精神等业务知识,针对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探讨新方法,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水平。三是经常交流情况。寻找差距,探讨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对党员发展工作进行管理。提高效率。

三、建章立制,严格把好党员发展关。

一是实行发展党员目标制,把好发展计划关。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考察分析,依据积极分子成熟状况,提出教育、培养和考察的具体措施,形成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明确各支部发展党员要做到“两个优先”,即:优先发展青年骨干、优先发展在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员工。平均每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确定重点发展对象适当控制数量,注意发展质量。

二是实行发展对象培养教育定人制,把好党员质量关。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把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作为单位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行有条件参加培训做法,对入党积极分子,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省级机关工委和总台直属机关党委举办的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进行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培养他们的党性观念,增强责任感。

三是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把好党员标准关。发展新党员,在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之后,报上级党委审批之前,将新发展党员对象的有关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安排专人受理群众意见,对群众意见认真分析,集体研究,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群众意见大,经调查确有问题,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发展对象,重新审议,不予发展。新发展的党员全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公示,有助于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

四是强化预审制,把好程序审核关。在发展党员中坚持审查发展计划,预审发展党员材料,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党总支在研究新发展的党员之前,将其入党材料报上级党委审查。经审查发现不符合党员条件的,重新审议。发现有弄虚作假等违纪现象的,予以纠正,暂缓发展。

上一篇:《大国崛起》观后感-科学社会主义作业下一篇:2011年房地产销售按揭专员年终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