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旅行法实施办法

2024-04-27

湖南省旅行法实施办法(共6篇)

篇1:湖南省旅行法实施办法

湖南省《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实施办法

根据湖南省《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DB43/T510—2010),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评定工作职责

1、湖南省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统筹负责全省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授权并督导市州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开展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组织实施旅行社的星级评定与复核工作,保有对市州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所评旅行社星级的审核权;组织对四星级及以上旅行社的星级评定和监督检查工作。

2、各市州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在省级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的授权和监督下,开展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组织对本行政区内三星级旅行社的星级评定,并报省级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备案;组织对本行政区内五、四星级旅行社的初评,并推荐呈报省级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星级旅行社的监督检查工作。

3、县(市、区)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根据市州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的授权开展旅行社星级评定和有关监督检查工作。

4、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由旅行社星级评审员具体实施。旅行社星级评审员的培训由省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组织,经考核合格后颁发证书。

二、评定工作方式和内容

1、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采取明查和访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明查和访查由旅行社星级评审员受旅行社星级评定机构委派进行。

2、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由星级评定组承担。评定组由2-3名评审员组成,按照旅行社评定机构的委派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工作。明查应提前三天通知。访查不通知时间、不透露具体检查人员姓名,可采取电话或网络访查、现场访查及随团访查等多种形式进行。

3、明查是依据《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旅行社申请评定情况进行实地检查,重点查看旅行社达标情况,并进行现场打分。明查后需写出评审报告。

4、访查是依据《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重点了解和掌握旅行社经营行为、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情况。

三、评定工作流程

1、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按照“申请—受理—公示—检查—审核—批复—公布”的流程进行。

2、申请:凡符合条件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旅行社,可根据自身情况向所在地相应评定权限的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提出评星的申请。申请材料包括:旅行社关于申请评定星级旅行社的报告;《湖南省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评分表》;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它必要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3、受理:相应评定权限的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根据旅行社申报材料,于15个工作日内做出受理与否的答复。下级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向上级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推荐申报时,除递交旅行社申报材料外,还应提交推荐报告。

4、公示:旅行社星级评定机构受理申请后,于15个工作日内在湖南旅游网公示该旅行社申请星级评定事项,公布评审机构监督电话,公示期为10天。公示期内收到的征询意见作为评定的参考依据。

5、检查:明查和访查等检查工作应在公示期结束后的1个月内完成。对检查未予通过的旅行社,相应的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应加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待旅行社创建星级工作达标后再重新进行检查评定。

6、审核:检查工作完成后,召开旅行社星级评定情况通报会,并由旅行社星级评定组写出评定报告,提出评定意见,报相应的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审批。

7、批复:对于评定合格的旅行社,相应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应将评定结果予以批复,市州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按权限报上级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备案。

8、公布:由省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向社会定期公布评定结果。

四、星级旅行社后续管理

1、旅行社星级复核工作每两年一次,其职责划分与复核程序依照《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进行。

2、复核不合格的,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星级的处理,并公布处理结果。

3、被降低或取消星级的旅行社,自降低或取消星级之日起一年内,不予恢复或重新评定星级。

4、已取得星级的旅行社如发生重大有效投诉和安全责任事故,造成恶劣影响,其所在地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应在权限范围内作出限期整改、降低或取消星级的处理。

5、旅行社星级变更或取消事项,应上报省级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备案。

6、受到警告、限期整改和通报批评处分的星级旅行社,应在30日内将整改情况报告所在地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

五、旅行社星级评审员管理

1、旅行社星级评审员由省级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选聘。应具备以下条件:大专以上学历;有旅游管理经验;三年以上业务工作经历;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2、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作风严谨。

3、公平、公正,保守被检查旅行社的商业秘密。

六、旅行社星级标牌管理

1、旅行社星级的标牌和证书由省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统一制作、核发。

2、旅行社的星级标牌应置于旅行社总部的明显位置。

3、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按相应权限决定提升或降低、取消星级的旅行社,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原星级标牌和证书交还授予机构,由旅行社星级评定委员会更换或收回。

七、本《实施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湖南省旅游局负责解释。

篇2:湖南省旅行法实施办法

(一)制定背景

湖南省因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庞大的外出务工人员等因素影响,面临着毒品全线渗透的严峻态势。截止2013年12月底,湖南省登记在册的湖南籍吸毒人员超过20万。在吸毒人员中,农民、学生以及社会成功人士都是吸食新型毒品的主体。从查处的吸毒类治安案件来看,这类案件占到全部治安案件的14%,其中“两抢一盗”案件中有30%为吸毒人员所为。禁毒工作涉及面广、社会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禁毒工作的地方立法,能为依法开展禁毒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中发〔2014〕6号)为指导,以依法治国、法治湖南建设为主线,结合本省实际,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湖南省禁毒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主要内容

《办法》共6章,分别为总则、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法律责任、附则,共计46条。尤其是在禁毒工作举报奖励、加强禁毒从业人员职业保障、落实邮政物流行业实名登记及验视制度、明确娱乐经营场所禁毒宣传义务、设立涉毒特殊人群收治场所等方面,《办法》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建立禁毒举报奖励制度

为了积极倡导和鼓励群众参与禁毒工作,鼓励群众积极检举揭发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全民禁毒的良好局面并推动禁毒工作进社区、单位、学校、场所、家庭的作用,《办法》规定了禁毒举报奖励制度。《办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关毒品违法犯罪情况,包括个人或集体参与种毒、制毒、贩毒、吸毒等行为,都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其涉毒行为。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经查证属实的有功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应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人身安全。该《办法》通过表彰和奖励的形式动员全社会同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鼓励每一个公民参与到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中来,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起到群防群治的作用。

2.建立禁毒人员职业保障制度

在当前禁毒工作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禁毒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禁毒人员的职业保障工作。因此,《办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禁毒工作者提供相适应的防护和医疗保障。因执行公务而致病、致残、死亡的禁毒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救助和补助、抚恤。

3.规定邮政物流行业实名登记及验视制度与法律责任

据介绍,目前公路、铁路、航空、邮政、快递、物流等都成了毒品贩运渠道。为有效遏制快递、物流等成为毒品贩运的新渠道,《办法》明确提出,邮政、快递和物流企业应当实行收寄、托运验视制度和实名登记制度。邮政、快递和物流企业要对除信件以外的寄送、托运物品当场验视内件;要求寄件人、托运人完整准确填写寄件人收件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以及寄送物品的名称、数量等。邮政、快递和物流运单等单据及电子档案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发现邮寄、夹寄毒品或非法邮寄、运输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邮政、快递和物流企业未履行上述规定发生涉毒案件的,由公安机关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邮政、快递、物流企业发现非法邮寄、运输、夹带疑似毒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未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4.明确娱乐场所禁毒规定及责任

歌舞厅、酒吧、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往往成为吸毒贩毒的高发地带,上述场所应遵守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得为进入本场所的人员提供毒品违法犯罪条件。《办法》明确规定了娱乐场所的禁毒宣传、防范等义务及相应的法律责任。旅店、歌舞厅、酒吧、网吧、休闲会馆、俱乐部、美容美发、桑拿、足浴等经营服务场所,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禁毒广告牌、张贴禁毒警示标语,公布公安机关禁毒举报电话,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禁毒知识培训。同时,《办法》还规定上述场所应当建立和落实从业人员身份查验和实名登记制度、禁毒巡查制度等禁毒防范措施。未落实和建立上述制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依照法定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发生涉毒案件或者有其他严重情形的,责令停业整顿一至三个月。

旅店、歌舞厅、酒吧、网吧、休闲会馆、俱乐部、美容美发、桑拿、足浴等经营服务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进入本场所的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发现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有毒品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以上经营场所违反规定为进入本场所的人员提供毒品违法犯罪条件,或者发现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未及时报告公安机关的,由县级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业整顿三至六个月;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

5.明确特殊群体的禁毒义务与责任

特殊车辆驾驶人要定期进行涉毒排查。用人单位应当对驾驶校车、大中型客货车、出租车、重型机械车等车辆的驾驶人员定期进行涉毒排查,发现驾驶人员有吸毒行为的,应当责令其停止驾驶机动车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办法》还规定,三年内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三年,或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人员,不得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房屋出租人发现承租人涉毒违法犯罪报告制度。《办法》规定,房屋出租人、汽车租赁企业发现承租人利用承租房屋、车辆进行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或者有毒品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若明知承租人利用承租房屋、车辆进行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建立信息巡查制度。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涉毒信息,发现其网站传输的信息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向公安机关报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涉毒广告、涉毒销售信息、传授制毒方法信息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互联网监督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6.明确设立涉毒特殊人群收治场所

涉毒特殊人群是指患有癌症、尿毒症、艾滋病等严重疾病的吸、贩毒人员。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这类人群不宜在公安、司法监管场所关押。长期以来,涉毒特殊人群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设立涉毒特殊人群收治场所,对涉毒特殊人群进行集中收治,对其进行警示惩戒、教育帮助、治疗救助,能彻底改变过去对涉毒重症病人捉不得、关不了、管不住的历史,因而能从源头上遏制涉毒特殊人员违法犯罪活动。涉毒特殊人群收治中心成为重症病人涉毒犯罪的终结地、治疗护理的康复地,从而能有效解决涉毒特殊人群收治管理面临的问题。因此,《办法》规定,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设立涉毒人群治疗和管理的专门场所。

7.完善戒毒措施

为进一步依法加强戒毒工作,《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戒毒治疗项目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自愿戒毒治疗、药物维持治疗、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多种措施戒治吸毒人员。

为鼓励吸毒成瘾人员自行戒除毒瘾,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戒毒医疗机构应当与自愿戒毒人员或者其监护人签订自愿戒毒协议,就戒毒方法、个人信息保密等作出约定。《办法》规定,对于自愿接受戒毒治疗和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的原吸毒行为,公安机关不予治安管理处罚,不予强制戒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父母、子女无生活自理能力又无人照管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向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提出变更为社区戒毒。戒毒人员可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相应的医疗待遇。

篇3:湖南省旅行法实施办法

湖南旅游业在《旅行社条例》实施后的近三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010年到2012年, 湖南省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1425.8亿元、1782亿元、2234亿元, 在2009年突破千亿的基础上实现三年翻番。[1]《旅行社条例》的实施对湖南旅游业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分别对湖南旅行社从业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 (主要为旅游行业管理人员) 和本地参团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于2013年4~6月间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答卷962份, 通过数据分析, 以期了解《旅行社条例》在湖南的执行情况及对湖南旅游业的影响。

调查表明:知道《旅行社条例》的被调查者中有94.5%认为《旅行社条例》对湖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只有18.3%的被调查者认为《旅行社条例》对促进湖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效果明显。

一、《旅行社条例》在湖南的执行情况

在对《旅行社条例》的熟知程度方面。调查表明:湖南旅行社从业人员中有95.8%听说过, 其中对其内容有所了解和基本了解的仅占66.7%;在了解和学习途径方面, 单位组织学习和行业协会组织学习的占47.6%, 自学的占33.3%。在湖南本地参团游客中听说过的只有7.8%, 其了解途径主要是网络和电视。在旅行社遵照执行《旅行社条例》相关内容方面, 认为部分和基本执行了的占78.9%, 认为严格执行了的仅占6.7%。

二、《旅行社条例》的实施对湖南旅游业的影响情况

(一) 《旅行社条例》的实施降低了旅行社准入门槛, 加剧了旅行社行业竞争

《旅行社条例》降低了旅行社行业的准入门槛, 为异地设立分社松绑, 并放宽了外资进入旅行社业的条件。在旅行社设立条件方面的转变:一是降低了注册资本要求, 由此前的国际社150万、国内社30万元, 统一为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三十万元;二是质量保证金由之前的国际社入境业务60万、出境业务100万、国内业务10万, 变为入境业务、国内业务20万、出境业务140万;三是质量保证金的缴纳方式和条件放松, 旅行社的资金周转压力降低, 条例规定质保金可以存入现金, 也可以提供银行担保;四是设立条件的降低, 新条例规定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不再是必要条件。[2]另外, 《条例》取消了设立分社的地域限制, 且设立分社的质保金仅分别增加5万 (入境、国内业务) 、30万 (出境业务) 。《条例》还赋予外资旅行社在注册资本、质保金、异地设立分社方面与国内旅行社相同的待遇。

湖南旅行社总数自《条例》实施以来的变化为2010年681家、2011年713家、2012年678家。可以看出, 新条例的实施在短期内催生了一批新的旅行社, 同时为湖南省有实力的旅行社异地扩张提供了发展机遇, 也方便了有实力的异地旅行社在湖南省设立分社, 包括外资旅行社进驻湖南。这也必将加剧湖南旅行社行业的竞争, 因此2012年旅行社总数不升反大幅下降, 一些旅行社被迫淘汰也在情理之中。在对湖南旅行社从业人员调查中, 86.2%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感受到了新条例的实施加剧了旅行社间的竞争。

(二) 《旅行社条例》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旅行社市场

《条例》对旅游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做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规定, 以细化合约, 加强信息披露, 填补了我国有关旅游合同缺乏专门法律规定的空白。针对我国旅行社市场中存在的欺骗和胁迫旅游者购物、擅自改变行程、私自转团、恶性低价竞争、无证经营等违规行为, 《条例》有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并加大了处罚力度和广度, 进一步规范了旅行社的经营行为。

如针对旅行社零负团费运作, 低价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严重现象, 《旅行社条例》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未经旅游者同意, 旅行社不得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旅行社在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时, 应当对旅游合同的具体内容做出真实、准确、完整的说明;对旅游合同解释有争议的, 要做出有利于旅游者的解释。[3]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源头上遏制旅行社的低价运作。调查显示:有90.5%的旅行社从业人员认为《旅行社条例》对旅行社的零负团费现象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

(三) 《旅行社条例》的实施正促使旅行社业重新洗牌

《条例》出台后短期内湖南出现了更多新旅行社, 一些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旅行社也设立了更多的分社和门市部, 整个旅游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 旅行社正向连锁经营、集体化经营方向发展。那些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的旅行社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那些固步自封的中小旅行社正面临更大的考验。比如目前实行连锁门店经营的宝中旅、旅游百事通等在湖南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的扩大, 对湖南旅行社行业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宝中旅湖南分社于2010年成立, 仅3年时间在湖南的门店已达二百多家, 实现旅游收入2011年、2012年分别为1.2亿和1.6亿。旅行社朝着大的更大, 小的更小, 专业的更专业, 向“批零”结合的垂直分工体系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

(四) 《旅行社条例》的实施进一步保护了旅游者的权益

《条例》进一步规范旅行社经营市场秩序, 最终受益者还是游客。为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条例》加大了旅行社违法经营行为的法律责任, 规定对随意改变合同约定行程的旅行社将处以10万元至50万元的罚款, 直至吊销旅行社经营许可证。旅行社擅自更改线路, 欺骗或胁迫购物, 增加购物点等“潜规则”有了一定好转, 旅行社整体服务质量有了一定提升。调查显示:有73.2%的被调查者认为《条例》促使旅行社提高了服务质量;有66.7%的被调查者认同《条例》对维护游客利益产生了较明显的效果。

(五) 《旅行社条例》的实施加大了旅游行政执法的难度

《条例》增加了外汇、工商、商务、价格等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管, 明确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 有利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 填补了旅游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中的空白。但《条例》的实施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是一个新的挑战, 虽《条例》对于各项违规行为的惩处问题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说明,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并没有进行明确说明。比如由于每家旅行社产品采购成本的差异性, “零负团费”的界定就是个难题等。可以说《条例》确实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工作人员的调查中, 有65%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条例》加大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的监管难度。

三、《旅行社条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新《条例》实施以来, 湖南旅行社业的规范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升, 但某些违规操作现象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观。据调查, 被访问的导游员中有41.7%确定其待遇保障在新《条例》实施前后无变化。尤其是张家界地区导游员无底薪、无出团导游费, 甚至反倒给旅行社交人头费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的存在;诱导、强制购物和增加景点, 零负团费的团队操作行为依然时有发生等。

究其原因, 对于新《条例》而言,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条例》自身存在的缺陷;二是执行力不够或者《条例》部分内容操作有难度。

新《条例》对政府管理进行了明确规范, 但对政府责任则只用了“处分”一词概括。如《条例》规定包括对于旅行社违法行为未及时处理、未及时公告监督情况、未及时处理投诉、受贿、利用职权牟取暴利等情形政府部门应当受到处分。至于什么样的处分、怎样处分、如何操作均未明确。[4]可见《条例》有关政府的法律责任还不够明晰, 加之相关不同政府部门职能和利益的相互交叉使得旅游行政执法的实际操作本身面临很多的困难, 从而导致有关部门在贯彻执行《条例》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存在遇到困难互相推诿、消极怠工, 无所作为的现象。据了解, 凡涉及到两个以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游客投诉, 根据处理的时间规范一般需要1周以上的时间, 有的需1个多月甚至更长, 这对于到外地旅游的游客而言, 花费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及经济成本相对于投诉所得的赔偿是得不偿失的, 许多游客明知被侵权也只能无奈的选择放弃投诉, 息事宁人。因此, 提高游客投诉的处理效率, 明确规定相关部门未尽职责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加大对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规范行使行政权力的监督力度, 提高对《条例》的执行力, 才能产生更强的法律效应, 从而使《条例》的实施进一步保障和促进湖南省旅游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2013年10月1日我国《旅游法》正式实施。《旅游法》将《旅行社条例》这一旅游行业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予以了进一步强化。但《旅游法》能否真正解决我国旅行社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甚为担忧, 其中规范、有效的执行力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杨光荣.把握机遇, 推进湖南旅游强省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2-12-26 (11) .

[2]李先跃.新《旅行社条例》实施后对旅游业的影响探讨[J].北方经贸, 2010 (3) :125.

[3]嘉宁.《旅行社条例》对根治我国旅行社行业问题作用与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5) :260-261.

篇4:旅游法实施,旅行社“归去来兮”

记者:《旅游法》实施一段时间以来,旅游行业特别是旅行社對如何贯彻落实好法律的要求,进行了广泛的学习交流和务实的经营策略调整,對此您怎么看?

杜一力:《旅游法》征求意见过程中,旅游经营者對法律的制定前所未有的关注,提意见的人多,提的意见也多;《旅游法》4月26日颁布以后,业者對《旅游法》的研究学习前所未有的深入,各种解释、各种理解版本在网上流传,在业者中交流;一批业者對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主动调整。乐观者说旅游市场开始出现“归去来兮”新态势;观望者看到更多的后续困难。这是一个调整期,有很多问题需要摆到桌面上认识、讨论,共识无价。

记者:一些旅行社對实施的《旅游法》表现出一种格外“谨慎”的态度,在旅游价格上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社会對此产生诸多误解和质疑,您對此如何看待?

杜一力,这是一个起点,《旅游法》的顺利实施,还要过五关、斩六将。但是起点很重要,许多旅行社已经开始根据《旅游法》有关规定主动调整经营方式、纠正传统经营模式,说明这些旅行社有了依法经营的意识,反映了旅行社行业重塑旅游经营模式的再一次启程。这是一次艰难的重启,但是这一次是旅游行业的自觉、自正和自度。

记者:《旅游法》的正式实施只是一个起点,在今后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充满多方“博弈”。您认为在这种博弈中是否存在社会共识?促使这种博弈转向的真正动力又是什么?

杜一力:这个里边有相当的共识。《旅游法》是个高压线,谁都不想违法。旅游业的“自觉”,还不仅是不想违法这么“初级”,而是有大批旅游业者真的希望把原来的经营模式“彻底埋葬”。零负团费是个怪圈,是行业低级化的表现,这是业者同仁的心里话。零负团费是最简单的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业内资深人士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年旅行社行业在不规范中良莠不分地“活了下来”,主要是因为“三大市场”次第发展,国民旅游爆发性增长,机缘性的市场持续出现,“百俊遮一丑”,“大市场”掩盖了不规范经营對行业和企业的致命伤害。“求变”,旅游业者的内在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改变这种局面,不能靠个人力量,也不是靠几个良知企业就能做成的。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明是非,立“红绿灯”,用最强大的外力来推进,立法是最根本的途径。因此,對正规的旅游业者来说,《旅游法》创造了最好的外部环境。

记者:《旅游法》的实施是人心所向,人心所向必有共识,共识的凝聚便会生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合力,您认为这种社会合力在目前都包括哪些?这种合力對《旅游法》实施后的角色发挥将起到什么作用?

杜一力:的确这个里边有相当的社会合力。

一是社会舆论的合围已经形成声势。近几年不时发生并进入公众视野,恶性的香港阿珍事件、云南游客被便溺事件以及刚刚发生不久的台湾导游打大陆领队事件,零负团费危害之恶劣一言难以倾尽,希望这些案例能成为中国旅游者的反面导游教材,以警示、教育整个社会。

二是旅游者的维权力量崛起。不要以为与旅行社形成對弈的旅游者才是维权,事实上,市场最大的力量是旅游者“用脚投票”。强大的自由行、自驾车发展速度远远高出旅游团,其中也有旅行社的服务不如人意的地方。当然,社会上热炒的恶性事件都是游客与旅行社和导游的博弈,對于旅行社,这些有博弈能力的旅游者是不受欢迎的人,但是这些人恰恰是逼迫我们调整的强大反作用力。

三是这次贯法中,还明显看到了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在增强,面對行业共同的利害关系,企业单枪匹马难以有所作为,中国旅行社协会、还有上海、广州等地的旅行社协会,组织会员對《旅游法》涉及到的旅行社法律问题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此时行业组织发声、发言、探究问题,對大家实实在在有帮助。大家为了一个行业的共同利益“而共同奋斗”,市场主体走向成熟的表现。

四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正在按照《旅游法》要求形成强大的监督机制。与以往任何时候不同,各级旅游部门不只是作为旅游企业的主管部门,既想严管,又想留给企业一些余地,犹抱琵琶半遮面。行政体制改革,已经让管理部门更多地站到了维护游客和经营者双方的合法利益,站到了一个裁判的台阶上,站到了一个吹哨的位置上。

各人要演好自己的角色。《旅游法》的正确贯彻施行,各方面角色都已经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规则就会发生应有的作用了。

记者:旅游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链条,您认为在这个链条当中,旅行社占据怎样的地位?《旅游法》的实施又将会對这一生态链条产生怎样的影响?

杜一力:在规范的经营模式下,组团社是要支付所有的成本,并且给接待社留下利润空间的。现实中这一环节实在谈不上规范,包括《旅游法》实施之后,很多组团社可能还是没有把接待社的成本给足。成本不足,就会有“事儿”,这是一个铁定的规律,接待社绝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堤内不足堤外补,从它的下游各家想办法。最后,旅游者还是会成为筹码。《旅游法》的责任链条现在是非常清晰了:谁组团,谁负责,负责到底。接待社不按组团社的计划单操作,组团社對接待社的行为负责。责任关系很明确。

记者:《旅游法》施行到位之后,旅行社行业是否意味着大“洗牌”和大变局的发生?又将形成怎样的格局?

杜一力:法律施行到位之后,在法律规则引导下的市场分工格局会出现变局。

很庆幸在《旅游法》明确的产业责任链条和利益链条中,总有一款适合你。可以做批发商、做组团社,對产品的组装和过程负责;可以做代理,在所在的地区找来客人,以批发商的名义和法律身份签约;还有变化,长期以来你主要是代理收客,但有一天在某个市场上,你的客人多了,對行程的控制能力强了,别人也可以为你代理,包括原来合作中的批发商,在本次交易的法律关系上,你是批发,你负责任。法律给了你这个空间。按《旅游法》规则,企业的身份是开放的,但是从事不同的业务,批发、代理、组团、接待,法律责任各不一样。在市场上承担不同的责任,矛盾高发期的市场有望形成强大的追责系统。责任会把我们旅行社引导到按能力经营的分工格局中去。我们分析了多年的所谓水平分工、垂直分工,将在规则引导下实现,而不是行政推动,更不是行政划分。谁规定组团、接待、批发、代理,谁就要负责查处超范围经营的行为,行政划分简单,跟踪检查困难。按规则进行分工,追责系统由经济关系构成,无处不在,利益相关,将形成企业自负其责,共负其责,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不要人为地反對“委托代理”,不要干预企业的经营范围,那是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行政部门反對无效!也不可用行政手段,反對别的地方旅行社在本地收客和代理,如果因为保护本地企业,而造成旅行社能力不济伤及游客,游客的投诉将会是旅游部门的问题。行政部门只要做一件事,查处违法,无论他是什么旅行社,来自何地。培育公平市场,这就是政府的职责。

篇5:湖南省旅行法实施办法

(2015年9月25日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将老龄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老年人组织发展,发挥老年人组织的教育、引导、服务作用,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具体负责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职能和实际,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义务服务。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第五条

每年重阳节所在月为本省敬老宣传月。全社会应当在本月组织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宣传教育活动,表彰敬老孝亲模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

第六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第七条

对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或者赡养人之间相互推诿以及家庭成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老年人组织以及志愿者组织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支持、协助老年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条

老年人与赡养人或者其他亲属共有的房屋,改建或者产权调换时,赡养人或者其他亲属应当保障老年人的共有份额和其他权利。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老年人组织和老年人所属单位发现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并予以劝阻、制止、调解或者采取临时庇护等措施,保护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养老服务业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落实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收入增长、物价变动以及老年人生活需要等情况,逐步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本级留成的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对经济困难且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同时给予护理补贴。

鼓励对八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给予高龄生活津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八十周岁以上的低收入老年人给予高龄生活津贴。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门应当推进养老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养老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值守、设施设备、食品药品等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或者支持社会力量建立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医疗救助、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申请政府补贴等养老服务信息的平台。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民政、国土资源等部门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当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受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对经营性用地依法办理有偿用地手续的规定,优先保障供应。

禁止改变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用途或者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第十七条

新建城区和新建住宅区,应当按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配置标准,配套建设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查新建城区以及住宅区工程建设方案时,应当就涉及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征求同级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养老服务设施应当与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交付使用。

老城区和已建成住宅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者现有设施未达到配套标准的,应当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予以完善。

因城市建设需要依法拆迁养老服务设施的,应当遵循先建设后拆除以及就近补建的原则,且补建的规模和标准不得低于原有规模和标准。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配套建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点的运营管理。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相衔接,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十九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和日常联络制度,了解老年人特别是困难家庭和单独居住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城乡社区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协会等老年人组织,应当结合老年人自身特点、健康状况,组织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支持老年人开展互助式养老。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对互助式养老给予指导和帮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互助式养老给予扶持。

第二十条

城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老年人选择集中供养的,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应当无偿提供供养和护理服务;选择分散供养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足额发放供养资金。

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在未满足前款规定选择集中供养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时,不得擅自向社会其他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的财政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床位建设补贴、床位运营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制度,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有关基金,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有关基金,对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运营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等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对养老机构办理和使用通信、有线电视等业务给予优惠。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布局、统筹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资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促进医养结合,推动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

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定点范围。

第二十三条

医疗保险机构应当会同医疗机构将经鉴定需要长期持续服药的老年病纳入特殊门诊,并逐步提高医疗保险支付比例。

对经评估需要持续住院治疗的老年病人,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机构应当建立定期结算机制保障其持续治疗。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工作,建立政府、社会和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业风险分担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五条

鼓励金融机构在符合信贷要求的前提下,优先对养老机构给予信贷支持;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利率优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金融机构对办理转账、汇款或者购买金融产品等业务的老年人,应当提示相应风险。第二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老年人消费环境,及时处理侵害老年人消费权益的举报投诉。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依法查处针对老年人的传销、诈骗和非法集资等行为,保障老年人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失踪老年人寻找机制。社会求助服务平台应当设立老年人失踪免费报警热线。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支持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教育和从业人员培训。

养老机构应当加强对养老服务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技术水平。

第二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吸纳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政府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招用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参加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享受培训和鉴定补贴。

第三十条

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设置老年人优先窗口,设立醒目的优惠优待标识,公示相关优惠优待内容;对有特殊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特别服务或者上门服务。

第三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和优先优惠服务,通过完善挂号、诊疗系统管理,开设专用窗口或者快速通道、提供导医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挂号、就诊、转诊提供便利条件。

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本省规定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检查和健康指导服务。

第三十二条

城市公共交通和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客运等企业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

对乘坐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具的老年人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实行免费或者提供票价优惠。第三十三条

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设施和体育场馆应当向老年人免费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开办的公共文化设施和体育场馆向老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收取门票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公园、园林等旅游景区(点),应当对老年人免费或者提供票价优惠。

老年大学(学校)、老年人活动中心应当为经济困难老年人减免相关费用。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老年人优惠优待具体办法,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扩大优惠优待范围,提高优惠优待水平。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改变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用途或者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新建城区、住宅区未按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配置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或者依法拆迁养老服务设施未进行补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建;逾期未补建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单位未落实对老年人优待服务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承担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职责的政府相关部门不履行相应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八条

篇6:湖南省旅行法实施办法

行)》的通知

湘交基建〔2013〕307号

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厅直有关单位:

为改进我省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维护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完善竞争择优机制,加强廉政建设,根据国家招标投标法和相关法规、规章以及交通运输部《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意见》,厅研究制订了《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招标分类资审随机分配合理低价法实施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原《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招标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实施办法(试行)》(湘交基建〔2011〕66号)同时废止。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2013年7月29日

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招标

分类资审随机分配合理低价法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坚持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水运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及《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分类资审随机分配合理低价法,是指潜在投标人按照公路水运工程的工程类别报名,对通过资格预审的潜在投标人随机分配标段,发售招标文件,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评审并按评标价得分和信用评价得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推荐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必须依法招标的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

技术复杂的特大桥梁和长大隧道、公路工程机电三大系统(含隧道机电)、先行控制性工程、航电枢纽船闸及厂坝工程、水运工程设备采购安装等按照管理权限,经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作为单独的项目或标段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从其招标规定。

BOT项目的施工招标按照有关规定及批复进行。

第二章 资格预审公告发布

第四条 招标人根据有关规定,在指定媒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代招标公告)。

第五条 资格预审公告应包括以下主要信息:项目概况、招标工程类别及其标段划分、招标方式、评审办法、潜在投标人资格条件、省外施工企业在我省备案要求、报名地点和起讫时间及须提供的资料等。

第六条 公路工程分为土建工程(路基、桥隧)、路面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通信管道预埋工程、房建工程、绿化工程、机电工程七个工程类别。水运工程分为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房建工程、绿化工程四个工程类别。招标人可根据资质、业绩等要求细分招标工程类别。

第三章 分类资格预审

第七条 招标人在资格预审公告规定时间和地点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潜在投标人根据自身资质类别、等级和资格预审公告规定的资格条件购买资格预审文件。潜在投标人一般只能获得一个购买资格预审文件机会,对最近1年被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AA级的潜在投标人,在下一信用评价期限内每次投标给予增加一个购买资格预审文件机会的奖励;对最近3年连续被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A级的潜在投标人,在下一信用评价期限内给予在一次投标中增加一个购买资格预审文件机会的奖励,增加后的购买资格预审文件总数量不得超过该次招标的标段总数。如某项目只包含一个标段,则不进行奖励增加。

第八条 招标人不接受存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2009年版)、《水运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8年版)“投标人须知”第1.4.3项情形之一的潜在投标人、公路工程信用评价结果最近1年被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D级、最近2年连续被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C级、最近3年连续被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B级及以下的施工企业和水运工程最近1年内有2次及以上不良行为记录的潜在投标人报名。

第九条 具有投资参股关系的关联企业,或具有直接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的母子(分)公司,或同一母公司的子(分)公司,或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参与同一工程类别报名时,所有利益相关人的总数量(含奖励增加数量)不得超过该工程类别的标段总数。

第十条 根据项目规模和潜在投标人递交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数量,招标人可组织清标工作组,清标工作组只根据资格预审文件规定列出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响应情况,不得对资格预审申请文件作出任何评价。清标结果应如实、客观、准确地反映潜在投标人对资格预审文件的响应情况,不得故意遗漏和片面摘录。

第十一条 资格预审采用合格制审查。审查工作分二个阶段进行:初步审查、详细审查。只有完全满足初步审查的申请文件才能进入详细审查,详细审查是指对潜在投标人的资质、业绩、财务能力、主要人员资历(项目经理与总工)、信誉情况等强制性资格审查,对设备和其它技术管理人员等不作为通过审查的条件。

第十二条 资格预审文件应简化对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审查内容,尽量减少不通过资格审查条件。对细微偏差或资格预审文件中的不明确之处,一般不否决其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评审委员会应通过澄清方式加以核实,若经澄清、补正仍不能满足资格预审文件要求的,按否决其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处理。

第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对所有潜在投标人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进行评审,并将资格预审申请文件中不满足资格预审文件要求的相关资料复印件作为评审报告的附件一同上报主管部门备案。若通过某一招标工程类别资格预审的潜在投标人数量少于标段数量的3倍时,招标人将重新组织资格预审或经有关部门批准采取邀请招标。

第四章 随机分配标段

第十四条 在招标文件投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在相关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对通过资格预审的所有潜在投标人采取随机摇号的方式,根据平均分配的原则,随机确定每一招标工程类别各标段的潜在投标人,母子(分)公司、关联企业等利益相关人应分配至不同标段。如某招标工程类别只包含一个标段,则不需进行随机摇号确定标段。

第十五条 随机摇号确定标段后,招标人当日发售招标文件,潜在投标人自愿购买(具体发售时间招标人在摇号现场公布)。招标文件的内容包括投标邀请书、投标人须知、评标办法、投标文件格式、合同条款及格式、工程量清单、图纸、技术规范和投标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其它材料等。

第五章 合理低价法评标与定标

第十六条 潜在投标人于购买招标文件后的第20天(一般项目)或28天(重大项目)递交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内容包括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附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的授权委托书、投标保证金、已标价的工程量清单、资格审查资料、承诺函、投标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其它材料等。

第十七条 评标委员会的组成采用“X+1(奇数)”的办法,“X”为从专家库随机抽取的专家人数,“1”为项目法人派出的评标代表,评标委员会总人数不得少于5人。

第十八条 评标办法采用合理低价法。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审,对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投标文件,按评标价得分和信用评价得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顺序依次推荐前3名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

第十九条 招标人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中标候选人按有关规定,在指定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间由招标人对投标人或利益相关人的质疑和异议进行受理与处理。公示期满之后,对无异议且无投诉举报的或投诉举报经查证失实的中标候选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对投诉举报属实的根据招标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是否取消中标资格,并将不良记录记入该投标人的诚信档案。弄虚作假骗取中标并进场施工的,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办法》(七部委第30号令)等规定进行处理,并计入该企业的诚信档案。

第六章 招标投标监督

第二十条 市(州)及以上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招标投标活动实行行政监督,包括对招标文件备案、公告发布、资格预审审查、摇号确定标段、开标、专家抽取、评标、定标等全过程监督或审查。

第二十一条 招标人根据有关规定编制的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经同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招标人根据造价文件编制的有关规定、项目特点、市场行情等,编制本项目各标段工程量清单及最高限价,经相关交通造价部门审核,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经同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招标人应将投标文件中不符合要求导致废标的相关资料复印件作为评标报告的附件一同上报主管部门备案。如发现并证实评标过程不公正,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召集评标委员会进行复议。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合理低价法评标办法

合理低价法是指评标委员会对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投标文件,按其评标价得分和信用评价得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推荐前3名为中标候选人(当综合得分相同时,以投标报价较低者优先;当综合得分和投标报价相同时,以我省最近1年信用等级较高者优先;当综合得分、投标报价和最近1年信用等级都相同时,随机摇号确定排序)的评标办法。

一、招标人发布最高限价(一般与招标文件一起发售),最迟应于开标截止日期15日前书面通知各潜在投标人。投标报价高于招标人最高限价的投标文件按废标处理,其投标报价不参与评标基准价计算。

二、评标价的确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

方法

一、评标价=投标函文字报价

方法

二、评标价=投标函文字报价-暂估价-暂列金额(不含计日工总额)

三、理论成本价的确定

理论成本价=(招标人最高限价×60%+所有投标人评标价(或去掉最高和最低评标价)的算术平均值×40%)×0.88。投标报价低于理论成本价的,不否决其投标,但其投标报价不参与评标基准价计算。

四、评标价平均值的确定

除一、三点规定不参与评标基准价计算的投标报价外,其它所有投标人的评标价去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后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评标价平均值(如果参与评标价平均值计算的有效投标人少于5家时,则计算评标价平均值时不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

五、评标基准价的确定

评标基准价=(招标人最高限价×权重C1+评标价平均值×权重C2)(1-下浮系数)

下浮系数一般范围为1%~5%,于开标现场随机公开抽取每个标段的下浮系数,系数数量不少于5个。

对于桥梁、路面等材料费用比重较大的工程,C1取0.6,C2取0.4;对于路基、隧道等材料费用比重较小的工程,C1取0.5,C2取0.5,具体情况根据项目实际在招标文件中明确。

评标基准价在整个评标期间保持不变,不随通过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的投标人数量发生变化。

六、评标价的偏差率

评标价的偏差率是指某一评标价相对评标基准价的偏差比例。

偏差率=100%×|评标价-评标基准价|/评标基准价

七、评分公式

(一)评标价>评标基准价时

评标价得分=99-偏差率×100×扣分幅度E1

(二)评标价≤评标基准价时 评标价得分=99-偏差率×100×扣分幅度E2

招标人可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E1和E2值,但E1应大于E2。一般情况下,E1取2,E2取1。

附件2

注:1.信用等级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每年发布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为准,信用评价得分为某一施工企业近3年信用等级得分之和。

上一篇:《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读后感下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进入全国银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