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车事件采访

2024-04-15

黑车事件采访(通用7篇)

篇1:黑车事件采访

珍惜生命,远离“黑车”

作者:久米尔

(简单来说,“黑车”就是没车牌,没驾驶证,法律不允许的车辆)

(主持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也逐渐便利起来。但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我国各地出现了数量庞大的“黑车”,并且屡禁不止。对于“黑车”客运,大多数人对“黑车”的危险性都能说出个一二三,甚至对其深恶痛绝;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曾坐过“黑车”,“享受”过服务,认为“黑车”必不可少。究竟该如何看待“黑车”问题,我们特意就此问题询问了许多人,听听他们对待“黑车”客运的态度和见解。

(以下是针对在校大学生,记者的采访问答)

1,(记者问)在周末外出的时候,你一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刘同学:公交车,自行车 毛同学:公交

胡同学:公交,自己骑自行车。滕同学:公交

吴同学:公交或黑车

龚同学:公交车,当然有时有急事会做黑车。

纪同学:公交

王同学:公交车 有时候也坐黑车 郭同学:公交车 宋同学:公交车

2,在乘坐“黑车”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什么问题? 刘同学:财物被劫,收到侵害,人身安全 毛同学:车速太快,坑钱

胡同学:价钱谈不好;司机有时会半路加钱。滕同学:挤,坑,闯红灯

吴同学:司机坐地起价,人多超载

龚同学:刚来学校时不懂,被黑车司机“宰”过一顿。

纪同学:要价高,停车地点不好

王同学:目前没遇到什么问题 反而感觉很方便

郭同学:要价高

宋同学:车主中途向乘客提出新的价格

3,乘坐“黑车”是好还是不好,你是如何对待的?

刘同学:不好,对于黑车,首先,你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财产收到侵害

毛同学:不好!非常不好!但是公车末班车时间太早,迫于无奈,只能 选择taxi或者黑车„

胡同学:不好,感觉不太安全,一般不会做黑车。

滕同学:明显不好啊。谁让江西民风彪悍,南工与世隔绝。吴同学:不好,价格贵。一般都是没公交车时才选择

龚同学:尽可能不要坐,但存在必有其道理。

纪同学:不好,扰乱市场

王同学:有好有坏大家都知道,但是建议少乘坐

郭同学:不好,没有安全保障

宋同学:不好

我不喜欢坐黑车

4,另外,你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是怎样对待“黑车”问题的?

刘同学:和我的看法一样,防止黑色,从自己做起 毛同学:反感,厌恶

胡同学:男生:认为自己一般不会有什么危险,不会太在意。

女生:一般应该不会做黑车,不太安全。

滕同学:一样的

吴同学:都认为太贵了 龚同学:不反对 纪同学:看法一样

王同学:有好有坏大家都知道,但是建议少乘坐 郭同学:不坐 宋同学:不喜欢

5,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促使了“黑车”的盛行?

刘同学:社会法律体制不完善,社会体系不健全,人们的防范意识低 毛同学:我们学校太偏,公车勉强满足需求 胡同学:市场经济的弊端,一些人为了挣钱。滕同学:第一交通low、第二民风,嘿嘿。

吴同学:公交车太挤,等的时间长,末班车太早了

龚同学:大家爱贪小便宜,不坐正规出租车。

城市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明确。

纪同学:管制不严

王同学:交通不方便。我们学校公交少

郭同学:可能公交车太少吧

宋同学:大家出门目的性都很强所以都比较急~出租车都不愿下乡~而且载客量也少~很多人都做不上~那些私家车缓解了客流压力

6,你认为乘坐“黑车”有哪些危害?

刘同学:大的方面,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影响社会秩序,小的方面,对自己造成巨大的伤害

毛同学:车速太快,人身安全问题

出了事故没保障,也存在很多人身,财产等的安全隐患。胡同学:会被司机坑钱,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存在危害。滕同学:出车祸,被强奸 吴同学:超载,无安全保障

龚同学:出了事故没保障,也存在很多人身,财产等的安全隐患。

纪同学:不安全

王同学: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保障

郭同学: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宋同学: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7,与交通发达的地方相比,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同学:加大道路交通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建设,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

毛同学:公车末班车时间可以延长到八九点不咯„ 胡同学:发展自行车借还处,加强市场监管。滕同学:向人家学学吧。好歹也是省会 吴同学:增加公交车辆,末班车时间延长

龚同学:一:大力建设公共交通,如,增加公交车,地铁的密集度。交通方便了,谁还做黑车啊!

二:对于出租车,大力推广类似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网上价格公开,群众监督。诚信经营自然生意就好了,那黑车还有生存空间么。

三:大力宣传做黑车的危害,让大家引起重视。

纪同学: 规范交通市场

王同学:还没见过发达地方什么情况,没什么具体建议。当然加强管理必不可少

郭同学:提高公交发车频率 宋同学:建立更好的乘车体系

多使用绿色交通!

通过记者采访,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校大学生一般都乘坐公交,遇到紧急情况才选择乘坐“黑车”,可见,乘坐“黑车”是大家的最后选择;在乘坐“黑车”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遇到各种情况(像车速太快,闯红灯,半路加价,停车地点不好等);对此,大家的普遍反映就是,乘坐“黑车”不好,“黑车”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乘客的合法权益没有保障,另外,“黑车”司机身体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黑车”盛行的背后是城市交通管制体系的不完善,一些不法人员的利益驱使;希望有关部门或企业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完善交通系统,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有效引导“黑车”主合理就业,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降低乘坐“黑车”满意度。

在此,我们呼吁大家要选择乘坐合法营运的车辆,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珍惜生命,拒乘“黑车”,支持并配合执法部门查处“黑车”,彻底铲除“黑车”生存的土壤,积极推进城市交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更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危险!交通再不发达,我们最终还是能够回去的,无非是晚一点儿,挤一点儿,困难一点儿。我们唯一能够做的还是提醒我们自己:增强自我的安全和保护意识。不仅仅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逐渐年迈的父母,那个对我们的成长倾注了一生心血的父母,我们是他们的全部!千万不要为了贪一点儿小便宜或者贪图黑车便捷而放弃乘坐有安全保障的正规车辆,没有什么比我们的人身安全更重要的了。

篇2:浅析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采访

一、尊重社会大众的知情权

由于突发事件是在人们不能被预知的情况之下瞬间发生的, 因此有很多公众是根本无法得知的。而事件发生之后经常会引起部分群众的心理恐慌以及对该事件发生与处理等相关信息的求知欲望。由于部分突发性事件同人民大众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应尽量做到将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过程和处理等相关信息及时真实准确地告知给公众, 以充分保障人们群众的知情权。而且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如果人们群众掌握的信息越多、越真实, 那么政府就可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二、完善应急机制, 细化采访程序

各大新闻媒体已经达成一点共识, 那就是在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时, 应完善和优化相应的采访应急机制。但是新闻媒体应该如何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应急机制, 又将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应急机制, 已经成为当前各大新闻媒体所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这不仅关系到以后对突发事件的采访以及报道速度, 同时也对新闻媒体的宣传效果以及它自身职责的履行好坏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新闻媒体在正常运行过程中, 应转变原有的观念, 完善应急机制并促进采访程序的精细化, 以切实做好对突发事件的采访工作。此外也应构建一个相对严密、合理的组织保证。由于组织保证是对一件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采访的重要保障, 同时也是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做到在采访过程中反应迅速以及协调顺利的实际需要。

三、注意采访技巧

在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时, 要依据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的当事人来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 做到灵活运用。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在对突发事件进程采访过程中, 应注意采访技巧的有效运用。

1. 提问技巧

首先在这个环节中, 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以及不同的事发地点来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依据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来采取不同的谈话以及提问方式。其次, 要有效地掌握提问的主动权,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 我们都应在谈话以及提问上占据主动, 并依据谈话以及提问的实际进程来循序渐进地挖掘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信息以及材料。

2. 倾听、观察技巧

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采访以及报道过程中, 采访人员要掌握合理的观察技巧。首先采访人员在进行采访时, 应有目的性地去观察, 并选择好观察的时机以及观察的角度, 并灵活运用扫描来获得一些事件发生的细节, 同时抓住事件发生后富有独特特征的有效事物, 以达到在采访过程中反映事物的实际目的以及形成一定的共识。

倾听也是采访人员在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时所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方法。而且它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常用的一种手段。采访人员在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当事人或者目击群众所讲的内容, 并从他们所讲的内容当中提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并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大体情况还原突发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

当然在采访过程中, 如果对方表现出一种犹豫或者为难的神情之时, 采访人员应适时地说几句鼓励或者安慰性的话, 来开导对方;如果被采访人员流露出一种心烦意乱且愤怒的情感时, 采访人员可以适时地放缓自己说话以及提问的语速, 同时增加谈话内容的柔软度, 来缓解他的焦躁情绪。

四、掌握被采访人员的心理

在采访之前, 首先要简单地了解一下对方的大体年龄、所从事的职业以及生活习惯, 此外在谈话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 来推断他大概是什么样的性格, 并顺着他的性格以及谈话思路进行相应的交流与提问, 以拉近双方关系。

(1) 在交谈以及提问过程中, 相关采访人员应做到谦虚、礼貌、稳重。

(2) 要善于观察、倾听, 学会随机应变。要根据对方流露情绪的不同, 来采取不同方法, 以缓解谈话气氛及疏导被采访人员的情绪。

总结:

由于突发事件其自身固有的特征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 因此要求相关采访人员在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时, 应从实际出发, 结合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及实际过程, 通过利用各种采访技巧, 并在确保新闻真实性以及时效性的基础之上, 切实有效地做好对突发事件的采访工作。■

摘要:在现阶段的新闻采访过程中, 在对突发性事件进行相关报道时, 能否做到公开透明及事件的真实性以及时效性, 并让大众对事件本身以及采访报道的过程感到满意, 不仅关系到对某些突发性事件解决处理是否稳妥、顺利, 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大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与稳定。因此,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对突发性事件进行采访时, 应借鉴和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 切实做好采访报道工作。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闻报道,采访任务,探究

参考文献

[1]张璎.火灾报道的技巧[J].记者摇篮.2001 (05)

篇3:芭芭拉:采访“9·11”事件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呛人的滚滚浓烟,从5英里外已成瓦砾的世贸中心飘来,一直飘到六十六街的ABC大道。我忙得忘了害怕,女儿小杰姬不停地从缅因州打电话给我,但是所有的电话线都占着,她就是打不进来。她终于联系到我之后,我告诉她我没事,然后这就成了两周内我唯一接过的私人电话。新闻部的人手全都用上了,我的任务是尽力采访每一位生还者,这很不容易,因为他们完全还没从极度惊骇中回过神来。

我采访到了“世界之窗”餐厅的老板和总厨,这家餐厅位于世贸中心北楼的106层和107层。在那里,有70多名员工和近90位客人失踪了。餐厅老板在哭泣,总厨也是。没人知道谁已经丧生,谁还能幸存。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被电话和照片淹没,餐厅里待过的人们的亲戚和朋友不断来询问着,希望有人看到他们生还。但悲惨的是,各方情况很快就证实了,那天早上在这间餐馆里的人们无一幸免。

袭击发生6天后,我采访了“9·11”事件的一位英雄:纽约市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那时已是深夜了,他累得精疲力竭。恐怖袭击发生以来,他日以继夜,马不停蹄地视察消防队和警察局,探视太平间,慰问灾难现场的急救队员,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死亡人数,抚慰罹难者的家属。

市长下定决心要把这座城市恢复正常,鼓励纽约人重回正常生活,同时他也得尽力调整自己心中的苦痛。“你的感觉糟透了,你哭了出来,或是你想要哭出来,可是你得对自己说,我不能哭。我得想出办法鼓励人民,鼓励他们熬过这一切。”他说。如果说他在抚慰上百万的纽约市民的心,确切地说是全国人民的心,那么谁来抚慰他的心呢?

朱利安尼总结了“不列颠之战”(“二战”期间德军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袭——译者注)的经验,当年的伦敦人民经受住了“骇人的伤亡,骇人的损失”,从未屈服。他引用了丘吉尔的话:“勇气之所以被尊称为人类的首要美德,是因为它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

“9·11”事件一年后,我们播出了一集特别纪念节目《哀悼时刻》,讲述了一些那场灾难中丧生人们的遗孀和孩子的故事。这是在灾难发生后一年中陆陆续续拍摄的,拍摄地点是长岛的一间咨询中心,在那儿,医师们帮助受难者的家庭成员重建人生,其中不少还

是稚龄的孩子。倾听着那些经历,你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巨大的哀痛。有些年幼的孩子依然不肯相信爸爸不在了;经过一年的拒绝承认,很多遗孀才刚刚开始经历现实的创痛。一位年轻的寡妇这样说道:“我的一个朋友说,噢,我们想念你。我说,我也想念我自己,最近别来找我。”

我和其中一些人保持着联络,有少数人再婚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孩子们也恢复了,至少从某种程度上。孩子们的恢复能力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渐渐地,我和她们失去了联系。但是,当你曾参与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哪怕只是一小段时间,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被他们打动。每当我采访那些经历劫难的人们时,我都会有这种感觉。这些事件会影响你,会伴随着你。你并不是每天都会想起它,但它能让你学会感恩,庆幸你不曾经历这样的创痛;它也会让你变得敏锐,让你充分体会到他人所面对的坎坷人生。

(摘自重庆出版社《试镜人生芭芭拉——纵横美国半世纪的新闻第一夫人回忆录》 作者:[美]芭芭拉·沃尔特斯 译者:苏西)

篇4:记者面对突发事件的采访技巧

一、突发事件的特性描述

突发事件具有两个重要特性, 一是没有预知性, 人为原因和自然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往往是短时间和瞬时的, 发生之前没有任何迹象, 没有可观察的目标和对象, 所以没法预测。二是高时效性, 很多突发事件往往瞬间发生, 瞬间结束, 结束之前若不及时捕捉, 任何人都不会知道, 损失也不会知道, 所以突发事件的时效性也非常重要。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对新闻媒体快速反应和准确判断能力的检验, 要提高记者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记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新闻素养, 对突发事件采访时要遵循快速、准确、深入的原则。

二、采访前考虑的主要事项

(1) 采访前准备过程注意事项。采访前要多元合作, 同时共编, 摄像师与记录者同时工作, 这种做法可省时省力, 提高效率。保持客服电话畅通也可以节省时间。客服人员、新闻编辑者和记者安排在同地可使记者快速到达采访地点。记者采访前准备过程分三个步骤, 一是进行热线接听, 目的是与信息提供者交流信息。二是带好DV带, 联系摄像师和司机, 摄像师利用热线接听空挡安排司机师傅。三是在赶往采访现场的过程中和信息提供者进行深入的交流。

(2) 采访前应注意事项。对突发新闻进行采访的过程须进行事前沟通。热线接听的有价值信息很多, 记者掌握的有用信息越多, 采访过程就更加轻松, 采访过程遇到的问题就更少, 记者采访的主动性就更强。例如, 责任事故现场事务繁忙, 人鱼混杂, 记者不能很快找到责任人。所以热线接听须做有效沟通, 最好记下现场和当事人资料, 这样记者赶到现场才能快速找出当事人, 第一时间获取现场信息和资料。信息提供者有时也会隐瞒事实, 这时记者要证实信息, 要通过别的渠道来搜寻信息。针对简单新闻报道, 记者可按准备好的出镜词出镜, 若情势危急, 不需使用本来构思, 应根据具体情况据实报道。

三、采访时应注意的事项

记者采访要争取靠近现场, 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事实, 看清真相, 信息价值才能更高。报道与新闻发生同步进行是突发新闻采访追求的终极目标。例如, 记者赶往新闻大楼突遇偷窃, 记者须使用相机拍下作案过程并报警, 这样既保护了受害者, 又能使有用信息得到及时报道, 使新闻信息收到广泛关注。若偷窃成功, 记者根据情报赶赴现场得到的就是二手资料, 不会引起广泛关注。有效资料的获取的关键是对众多当事人的采访进行有效的取舍, 这需要用“金字塔”思维来分析, 塔尖人物往往是最重要人物, 塔体是次要人物, 塔底是事件参与者或目击者。最近北京发生的当街挟持人质案件, 群众是塔底, 警察是塔体, 接近塔尖的是人质, 在塔尖上的便是挟持者。警方击毙挟持者后立在塔尖的便是人质。记者若采访群众或警察, 得到的新闻缺乏可信度, 若采访人质, 那么新闻信息就具有真实性。

四、采访突发事件的四个要素

(1) 真实准确。突发事件具有时效性, 所以记者报道也要注重时效性, 还要注重真实性, 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报道。记者要多层次、全方位的了解事件真相。记者要扩大新闻采访的对象, 记者采访的对象可以是新闻当事人、亲属、政府部门, 也可以是目击者和突发事件临时指挥部, 采访时要全面听取他们的讲话内容, 但不能听取片面之词, 不能向群众隐瞒灾情, 也不能扩大事件危害程度。

(2) 深入浅出。报道突发事件不能停在就事论事的水平, 记者应循序渐进深入挖掘事件信息, 记者应做好跟进动作, 要更加详细地挖掘突发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只有这样记者才能报道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新的反映事件特征的内容。另外记者可以对重大突发事件做理性分析, 以突发事件为出发点引发更多问题的思考, 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和技术。

(3) 及时快速。抢新闻的概念要灌输给新闻记者,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记者要快速知道, 快速进入第一现场进行采访, 只有在事发现场才能更加清楚事件的真相和前因后果, 有利于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在进行突发事件的报道时, 记者要发挥广播快的优点, 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获得报道权, 连线报道有利于记者把现场场景、特点、细节信息直接传达给受众群体, 使受众群体能及时了解新闻概况。

(4) 长期持续。进行突发事件报道, 记者要真实地报道, 而且记者报道的还要全面, 这样才能让受众群体看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目。记者不在第一现场就无法进行新闻第一时间的争夺, 失去了时效性的优势, 虽然这样, 但记者仍须做好后续报道, 为深入、全面报道打下牢固基础, 自身也要具备后来居上的意识。对意义重大的突发事件,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 但影响范围广, 影响时间长, 这种突发事件记者就应该持续跟踪。许多重大事件发生都是瞬时的, 但它的影响却是久远的。例如,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持续的时间很短, 但它造成的危害却十分巨大, 危害时间非常漫长, 从救灾到灾后重建可能得长达好几年的时间, 所以对于这种重大突发事件, 记者要最好长期跟踪的心理准备, 要随着事件的发展进行持续深入地报道, 避免有头无尾、半途而废的情况的发生。

五、结语

突发事件有自身特点, 有的造成的社会影响也较大, 所以采访人员进行突发事件采访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把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的本来真相还原给受众群体。记者要提高突发事件的采访技巧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新闻采访结束后要做好撰写和播出工作, 新闻记者担负还原事件真相的任务, 所以采访过程须细致谨慎, 做到合理规范采访, 要尊重当事人的心理, 不要触碰当事人的心理底线。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质量能反映新闻记者的采访能力, 只有提高新闻记者的素质, 提高突发事件的采访技巧才能使电视新闻节目在激烈的时代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突发事件的新闻采访工作是电视台的新闻中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工作受到的关注度很大。作为记者需节省时间进行采访, 准备工作是进行采访工作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 记者要不断提高采访技巧, 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突发事件能锻炼随机应变和口才能力, 能提高记者的新闻判断力和对事态的整体掌控力。改革开放发展到现在, 我国已进入转型期, 出现的突发事件也必然增多, 像车祸、洪灾事件, 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敏感性, 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记者要及时采集第一时间真实的信息, 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 要做到公开、透明、真实, 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突发事件, 保证人们的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本文分析了突发事件的特性, 探讨了采访前和采访时应注意的事项, 概述了进行突发事件采访的四要素。

关键词:特性,注意事项,四要素

参考文献

[1]李立宇.“三步”把握突发事件采访的主动权——突发事件采访技巧初探[J].东南传播, 2014 (03) .

[2]苏锋.记者在突发性事件中的道德取舍[J].新闻窗, 2013 (02) .

[3]陈赞琴, 阮惠民.论电视新闻记者在突发性事件中的职业素养[J].东南传播, 2013 (05) .

[4]王婧.新闻主持人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采访[J].声屏世界, 2013 (10) .

[5]崔艳.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技巧[J].领导科学, 2011 (01) .

篇5:黑车司机犯罪调查

搭乘黑车意外受伤,这在国内已不是新鲜事。在中国,那些没有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办理任何相关手续、没有领取营运牌证而以有偿服务实施非法运营的车辆都被称为黑车。在很多城市,黑车因方便公共交通出行备受青睐,黑车数量甚至超过登记在册的出租车数量。以北京为例,根据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14年3月公布一份统计数据,北京的黑车数量将近10万,大大超出了在册登记的出租车数量。这个巨大数字背后,除了反映公共交通不完善外,还意味着因黑车引发的事件不仅仅是意外。

近年来,因搭乘黑车引发的事件正在升级,从“天价黑车宰客案”,到不断有女大学生惨遭黑车司机杀害案,“黑车”已然成为目前受关注度极高的一个群体。尽管屡遭禁止,但似乎打击不尽,黑车市场从未消失。

黑车“扎堆”分布

今年六月份,一个美国人来中国出差,在首都机场打了一辆以为是出租车的黑车去天津塘沽,不到200公里的距离,被黑车司机收了2700元。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在当时引起不小的风波。

一直以来,黑车就被贴有“宰客”的标签。“被宰”是常态,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并适应着各种防“被宰”招数。

《方圆》记者发现,黑车也分好多种,不同蹲点处的黑车针对的客户群不一样,赚钱方式也有区别。那些位于火车站、机场等附近的黑车司机“宰客”的较多。但也有一些黑车司机,出价公道,十分受青睐。这类黑车主要盘踞在各大小区和地铁口、超市入口。

适逢下班高峰时段,北京地铁八通线管庄站一趟列车到站后,通往地铁一出口的地下通道很快涌出了几十名乘客,地铁站外早已看到列车到站的十几辆摩的纷纷启动轰响了油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十几辆摩的便搭载着乘客四散而去。几分钟之后,这些摩的再度聚拢在地铁站口外,等待着下一拨儿乘客。

小刘是这些黑摩的司机中的一员。他是地铁附近一小区物业修理工人,为了贴补家用,除了平日正常工作,他利用早晚上下班高峰的几个小时跑活,每个月可以多挣6000块钱。小刘介绍说,附近一些大型小区距离地铁走路二三十分钟,没有公交车接驳地铁站,一些上班族便选择黑摩的这种“10块钱送到地铁口”并且“不会堵车”的快捷交通工具,上下班高峰时,活总不断。

在石景山区聚兴园小区蹲点拉活已经6个年头的河南小伙大力,有时候也爱到附近的永辉超市门口蹲点,客户多是附近小区居民,虽然离家不远,但购物多了人们都喜欢打车,一两分钟到达,不进小区10块钱, 进小区15块。有些人也喜欢跟大力讨价还价,他从不松口,他知道大多数时候客户因为不想负重走路而妥协。大力告诉记者,除了拉活,他没有其他工作,抛开油钱、损耗,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块钱。“虽然不多,但总归是自由。”

记者了解到,像大力这样的黑车司机,拉的都是小区住户,都是短途乘车,或去超市,或去地铁,价格一般固定,很少宰客。不少小区居民表示,这类黑车确实方便了生活。

“克隆”出租车“以假乱真”

2013年9月,北京市民王砚辉花2.65万元在北京市朝阳区买了一辆停止运营的出租车,又购买了车牌、营运证、服务监督卡等证件,开始私自拉活。十多天后,王砚辉被查获。经检察机关起诉,王砚辉被法院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拘役五个月。

在我国,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服务,应当先取得出租汽车车辆经营权,签订经营协议,并具备相应的驾驶人员、管理制度、经营场所和停车场地等条件。投入运营的出租汽车车辆,应当符合相应的车辆技术条件,配发《道路运输证》。

《方圆》记者了解到,按照出租车运营及汽车排放等相关规定,出租车使用到一定年限后,需办理“出租转非”,即出租车转为私用车辆。但是此类“退役”的出租车,由于具有车身标识、用于运营的计价器、顶灯等,极易回流,成为“黑车”一族。

与普通的黑车相比,“克隆”出租车外观与正规出租车类似,难以辨识,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正规出租车。实际上,这类车跟普通黑车一样,没有运营载客的资质。

在火车站、地铁站、交通枢纽周边经常盘踞着这种“克隆”出租车。10月10日,一位在北京西站北广场揽客的司机向《方圆》记者询问,面对记者“正规出租车吗”的提问,司机回应“是正规出租车,不打表,你去哪?”记者拒绝之后,到北京西站出租车等候点,揽上了一辆行驶过来的一辆正规出租车。问及“为什么有的‘正规’出租车师傅不打表”,该司机周师傅透露说,有的车虽然也是黄蓝色出租车式样,驾驶员服务监督卡、营运证及出租车牌照、出租车计价器和顶灯等一应俱全,但其实不是真正的出租车,而是“克隆”出租车,“证件都是伪造的”。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类出租车大量存在,极不易被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不打表”。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三年时间里,该院共办理了24起涉及“黑车”的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嫌疑人均是通过旧车交易市场或二手车交易网站等购买报废出租车、二手车,再购买伪造的服务监督卡、运营证、车牌等证件后,即冒充正规出租车非法运营。

黑车司机成刑事犯罪高发群体

与正规出租车相比,黑车除了没有经营资质外,还存在多种风险,比如,黑车一般未进行安全合格检测,车况差安全难以保障;黑车驾驶员没有经过正规的营运培训,技术不过关。更重要的是,遇到意外事故难索赔。据了解,黑车大多未按规定投意外伤害险等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无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近来频发的多起黑车命案,更让很多人“谈黑车色变”,特别是重庆女大学生被黑车司机杀害事件之后。

2014年8月9日下午,重庆邮电大学20岁的爱心志愿者高渝从铜梁老家搭乘一辆黑色私车回渝中区后,与家人失去联系,音讯全无。在高渝失踪的第11天后,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证实,高渝已确认遇害,而犯罪嫌疑人正是车主蒲正富。当天,高渝在搭车途中与车主发生争执,车主将其杀害后潜逃。

在高渝被杀后不到半个月内,一名女大学生在山东济南火车站误上一辆黑车,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多次遭到殴打、强奸和性虐。8月25日,女大学生趁犯罪嫌疑人做早饭不备,偷偷使用手机发出求救短信。警方接警后2小时将嫌疑人抓获,救出受害人。

“黑车极易引发刑事犯罪,滋生的一些犯罪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安全。”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张蕾告诉《方圆》记者,2013年至今,仅西城区检察院办理的涉及黑车的案件就达到了9件10人,涉及的罪名包括强奸、盗窃、交通肇事、故意伤害、妨碍公务等多个罪名,其中有4名乘客受到伤害,有一起案件是犯罪嫌疑人利用假出租载客的机会强奸了两名女乘客。

记者分析多起涉黑车案件发现,绝大多数涉案黑车司机为低学历,且处于无业状态,以开黑车作为生活来源。在物质利益的刺激下,有的黑车司机不会认真辨析他人的用车目的,在法律意识淡薄的前提下,甚至明知对方从事非法活动,也铤而走险。例如,2013年3月,黑车司机贾某在拉黑活时,认识了蔡某和冉某,二人索要了贾某的电话,并表示自己用车的时候会跟贾某联系。从此以后,蔡某基本每天凌晨12点左右都会给贾某打电话,让贾某拉着她们两个出去。后来,贾某发现原来她们是在偷车,但即便如此,贾某依旧为两人开车。最终,贾某以涉嫌盗窃罪被警方抓获。

强奸罪占黑车司机犯罪比例居高

记者调查发现,涉黑车强奸案件的比例较高。

2012年11月,姑娘小周从西单打了一辆“出租车”去赵公口,然而车行至马家堡时,小周发现路线不对,就提醒了司机,司机说自己也迷路了,后来车开到了一片树林,小周发现情况不对,连忙拉车门,却发现车门被锁住了。这时司机从驾驶座跨到后面,持刀相威胁,强行与小周发生关系。以同样的方式,司机张某强奸另一女子小张。经查,张某驾驶车辆为伪造出租车。目前,该案正由西城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据了解,包括小周在内,多数涉黑强奸案件都发生在夜间。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的一项调研显示,2011年至2013年底,47起55人涉黑车案件中,被害人均是夜间乘车的单身女性,并易伴生强奸等行为。

交通高峰期、人群聚集的著名景点、火车站等地点及深夜,是黑出租赚钱的好时机。记者发现,由于“黑车”没有明确的计价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黑出租司机会直接给出价格,且价格会比较高,在特殊情况下甚至是正常价格的3到5倍。这种狮子大开口的状况,容易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极易诱发争执,以致发生殴斗事件。

2013年5月30日凌晨,刘某和女友宋某等人从荷花市场出来准备回家。但当时路边并没有正规出租车,停的都是黑车,并时不时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正在发愁时,王某主动上前打招呼,宋某直接坐上车并询问价格,“500元”。正常打表不足百元的路程居然被要价500元,宋某觉得贵得离谱就下了车。这时,黑车司机王某开始破口大骂。刘某和王某为此起了争执,撕扯中,王某将刘某打致轻伤,王某也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另外,根据检察院起诉的罪名来看,涉黑车案件还涉及妨害公务案件、交通肇事案件、招摇撞骗案件、抢劫案件等。

黑车为何屡禁不止

为了减少涉黑车犯罪,打击黑车势在必行。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联合治理黑车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4年初至8月份,全市共查处非法运营等各类黑车2.2万余辆,其中机动车4140余辆、摩的1.1万余辆、人力三轮车5950余辆。

7月16日晚,北京西站地区专项整治联勤执法队在北京西站南广场检查非法运营车辆工作中,43岁的河北籍黑车司机陈某拒不配合工作,驾驶蓝色桑塔纳轿车强行冲卡,撞击执法车辆后逃逸。7月24日,藏匿在丰台看丹附近的陈某被当场抓获,并起获肇事车辆。到案后,陈某承认在西站南广场招揽生意,并为了逃避检查,冲撞执法车辆。目前,陈某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已被刑事拘留。

“火车站这样的地方,活我们可不敢做,风险太大。”在石景山区聚兴园小区蹲点拉活已经6个年头的河南小伙大力说。记者了解到,随着有关部门对黑车的打击,像北京西站这样重点打击的交通要塞,黑车减少,但黑车数量并未大幅减少,而是分散在地铁、门口、各大小区、超市、学校等门口。

“能把钱先给我吗,一会下车的地方有查车的。”这是记者打黑车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大力抱怨说,近来各部门查车力度加大,很多黑车司机放弃了一些距离较远的活,尽量不在车站、景点等地过多停留,“说不定哪个角落就有便衣查车的”。

大力告诉记者,他算是黑车行业的老前辈了。出来“混”得久了,都会知道如何逃避检查。河北籍大叔谢亮在石景山鲁谷一带开黑车8年,他熟悉每个候车点查车的规律,知道哪里有摄像头。每次承载客人到莲花桥下的大十字路口处,遇到红灯,多数时候他不会等候,直接行使。谢亮得意的告诉记者,他知道哪个方向有摄像头,他会避开。

谢亮告诉记者,要想不被查处,就得做黑车里的“专业户”,了解各种常识。“除了熟悉路线,摄像头安置在哪,还要避开交警、城管、运管、公安等多方势力。”谢亮介绍说,一般违规交警罚200元,城管罚3000元,让运管抓住被罚8000元到2万元不等,而公安查车则有被拘留的危险。

“现在查车是严了,可有关部门还是在火车站这样的大地方联合执法,像小区门口一类,极少有人查。”谢亮说。

记者了解到,黑车这种“生财有道”的现实给查处带来了现实难题。另一方面,对职能部门来说,查处难,还存在责权不清、依据不明的问题。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侦监处副处长刘天翔认为,由于法律依据不明,嫌疑人被采取行政、刑事处罚时没有对其行为的统一定性,比如,有的按照伪造车辆号牌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嫌疑人予以行政拘留并查扣车辆,有的由属地公安机关按照诈骗、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或者非法经营罪予以行政或刑事拘留。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涉黑车案件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监管难度大。公安、城管、工商看似都有监管的权力和责任,但实践中除非案发,否则监管很难落实到位,导致黑车有恃无恐。

遏制犯罪应从改变行业垄断入手

要想遏制涉黑车犯罪案件,就要从根本上治理黑车。在我国,治理黑车并不缺乏法规依据。

根据国务院《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64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原建设部《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第33条规定,对未经批准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由城市客运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备受诟病的是,近十年来,有关部门对治理黑车做了各种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人抱怨,法律都成了摆设。即便在北京警方大力打击黑车、黑摩的背景下,地铁口等人流涌动的地方,他们依旧存在。“没有我们,公交车那么蹩脚,那些白领怎么上下班?”小刘得意地说。

“令行不止,显然不是法律法规制定不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执法方式跟不上,且缺乏针对性。”暨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朱义坤建议,打击黑的,可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监控全覆盖。即便不能实现全覆盖,也应当在关键地点进行技术监控。并且,要改变以前那种群众举报黑的才出警的执法方式,变事后打击为事先预防,主动投入警力,在重要地段巡逻,加强监管。

“加大对黑的的打击力度,改善执法方式很重要。”北方工业大学法学院荣国权副教授说,“但这只是治标,黑的泛滥的根源是出租车行业垄断,一些地方政府管理者与运营公司人为控制出租车辆供应,人为造成出租车供给不足,无法与消费者需求相匹配,以致黑的市场有了发展空间”。

篇6:黑车事件采访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闻媒体,记者,采访报道

在全面竞争的“超媒体”时代背景下, 作为“第三媒体”的电视传媒, 在网络和手机的影响下从风光无限到逐渐衰落。但就如同人们对于报纸的预言一样, 无论新兴媒体如何发展, 都不会替代电视所处的位置, 尤其是电视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日益凸显出独树一帜的强势特征后, 更加稳固了其不代替的位置。

一、突发事件的报道

1.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就是不可预料的, 属于不可抗力下毫无预兆和征兆下发生的意外, 不为人所能控制的新闻事件。近年来各种重大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 各国媒体在诸如大海啸、SARS、禽流感、战争、地震、火灾、洪灾、矿难等众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

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 它的报道方式多种多样, 而经常运用到的报道方式有两种, 即连续报道和现场报道。

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 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及时的报道, 完整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

现场报道是记者亲眼所见写成的新闻, 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 现场新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角色认知

记者要明确的是, 记者不是新闻事件的主角, 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 记者要用平视的角度, 充分尊重当事人, 同时还要对自身的职业进行反思。

三、突发事件中记者的采访报道技巧

在突发事件中记者的采访报道技巧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快、准、新、细, 以及记者的报道语言和画面的结合。

1. 快

这个快字指的是面对突发事件, 新闻报道的快速性。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短短几分钟后, 新华社就发布了汶川县发生地震的消息。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发新闻, 52分钟后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 从5月12日15:20至5月13日20:00, 节目跨度超过26小时, 以“同一主题不间断播出”, 对白天和午夜时段实施了直播全覆盖。

2. 准

面对突发事件, 记者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其第一时间报道出去, 更重要的是把握新闻事件信息的准确性。如2010年8月16日, 伊春市乌马河区一家鞭炮厂发生爆炸, 事故中对于伤亡人数的统计, 爆炸的危害性等都需要记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详细的准确的把握, 一定要认清事实, 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3. 新

(1) 报道角度新。在2012年《新华视点》1月30号的报道中, 主持人在与现场记者连线时, 谈到了几个问题, 镉究竟是什么?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柳州市民的饮用水安全能不能确保?现场的记者也做了相应的回答。 (2) 报道方式新。在2011年3月11日, 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时, 中央电视台就调动多种手段, 进行了全覆盖、立体式传输的精彩展示。地震刚过19分钟, 央视新闻频道就在新闻直播间通过滚屏字幕播出了该消息。14时05分, 演播室插播最新消息。14时17分连线驻日记者, 播出地震现场画面。

4. 细

再说一个不得不提的技巧, 细节。细节是新闻报道的眼睛, 没有细节的新闻报道空泛无味, 而细节的加入不但会使新闻报道看起来生动自然, 更重要的是它还富有感染力。

5. 记者的报道语言与画面结合

“视听兼备, 图文并茂”是电视新闻的独家优势, 对于突发性新闻来讲, 报道语言和画面的结合更能够凸显事件的真实性和可视性, 也更能够吸引观众, 也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

总而言之, 重大突发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强烈的震撼力以及影响持久而深远等特点, 更能凸显新闻价值。在坚持真实性与客观性的同时, 正视记者在事件现场的位置, 明确在新闻报道中的位置, 掌握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正确地把握新闻的舆论导向。同时, 作为一名记者在采访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时要把握好快、准、新、细和报道语言和画面相结合这五个准则, 力争为观众呈现一个全面的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

参考文献

[1]辛红.马佳.从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看现场连线的重要性[J].新闻知识, 2009, (2) .

[2]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3]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358-359.

[4]林寒.编辑记者在舆论导向中的作用[J].传媒观察, 1998, (2) .

[5]尹广富.浅谈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J].新闻世界, 2010, (S1) .

[6]桑妮.“战地玫瑰”闾丘露薇[J].大学时代, 2003, (6) .

[7]穆素华, 张士峰.日本地震:电视“快反”报道的创新实践[J].中国记者, 2011, (4) [8]李明, 张群.现场报道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的作用[J].当代电视, 2011, (7) .

篇7:黑车师傅小武

前几天,我去驾校取驾照,因为错过了班车,又赶时间,于是就坐了小武的车。考虑到取个驾照也就10分钟的事,我和小武讲好,让他在门口等我,一会儿我还坐他的车回去。没想到,驾校改了规则,取驾照之前增加了很多手续,一番折腾,等我从驾校出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小武还一直在等我。

认识小武是在一个雨天。那天我加班,走出单位已是晚上10点,雨说下就下,没半点预兆。雨星一丝一丝从天上落下来,倏地一下便消失在地上,留下个淡淡的印子。我好不容易拦下几辆出租,可司机一听说我家那么远,一辆一辆逃也似地飞驰而去。看着渐渐变湿的地面,越变越大的雨点,我愁苦不已。正无助的时候,一辆小车停到身边,摇落一半的车窗里传来一个淡淡的声音:“去哪儿?给你算便宜点。”原来是辆黑车。我看看天上的雨,又扫了一眼路上都在赶着往前跑的车流,不敢再等,一咬牙上了车。

下车的时候,司机给了我张小卡片,说他叫小武,卡片上有他的电话,这么偏的地方肯定不好打车,以后需要用车可以叫他。后来又一次碰上急事,我抱着碰运气的想法拨通了他的电话,很快他就到了。从此我就把他的电话存到了手机里。一来二去,我和小武成了熟人,也知道了他的很多事情。

“别看我现在这个样子,以前我是做建筑的,当包工头,可牛着呢!”小武说。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小武从10多岁时就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后来慢慢地跟着师傅学一些木工、水电和室内装修的手艺。20多岁时,有了一点积累,小武就开始自己干。最辉煌的时候,小武手底下有200多个工人,有时一次能接几十家的装修。

所有人都夸小武能干,只有他自己觉得没意思。“应酬太多,对不起媳妇。”我安慰小武:“干哪行都要应酬的。”他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不止是吃饭喝酒。”那些年,几乎每天晚上小武都要深夜两三点钟才回家。为了安抚妻子,他还要找各种借口,但其实妻子从来都没抱怨过半句,这更加重了小武心里的愧疚感。

有一年,终于有了一点空闲,小武带着妻子到北京旅游。在前门排队吃饭的时候,他突然想要结束过去,重新开始。几个月之后,小武卖掉了自己的公司和房产,和妻子搬到北京,开了一家饭店。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因为不懂餐饮,又人生地不熟,小武被人骗到血本无归。落魄了的小武觉得“没脸回老家”,就在北京开黑车谋生。虽然不是个固定的职业,但每个月维持生计没有问题。

小武和妻子打算要孩子。没想到,妻子两次都是宫外孕,手术之后丧失了生育能力。妻子提出离婚,小武不同意。妻子便想找人代孕或者领养,小武也拒绝了。小武的想法既有人情味又有些偏执:“我觉得既然她跟了我,我就得好好待她,有没有孩子我都会和她过下去。我知道她想要個孩子,可我又没法拿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养。”

矛盾的丈夫加上残酷的现实,让小武的妻子变了。她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甚至在外面找别的男人……小武知道妻子心里不好受,可作为男人,他接受不了妻子的背叛。不久前,小武终于同意和妻子离婚,一个人继续在北京漂着。

有一天在路上,我们聊了很多。一边开着车,小武一边对往事唏嘘不已。他问我,这一切是不是就是他的“命”——命运让他短时间内迅速富有,又很快一无所有;命运让他得到了一个好妻子,却安排了一个捉弄人的结局。他认命,但是始终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我告诉小武,既然是命,就不分对错,想不明白也无需再想。小武歪着头想了半天,哈哈笑了两声,把车里的音响开得很大。等我下车后,他便扬长而去。

上一篇:酸甜苦辣世界杯作文900字下一篇:巴女词,巴女词李白,巴女词的意思,巴女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