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体育课

2024-05-07

浅谈如何上好体育课(精选8篇)

篇1:浅谈如何上好体育课

浅谈如何上好体育课

禹州市小吕乡

陈根旭

体育课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受益者,除了教师的积极努力,还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1.利用成就感

学生的成就感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一剂良药。如同在文化课教学中的“解答了一个富有挑战性难题”一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其中也包括运动知识和健身知识的获得等。相反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运动技能的提高,总是在简单重复低水平的运动技术动作,就会使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有成就感,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有自己赶超的目标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能帮助所有学生获得这种成就感,树立这样的学习信心,他们便有动力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获得克服生理、心理惰性后的成功感,自然而然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2.利用认同感

教师和同学对一个学生进步的认同是对其后继学习的莫大鼓励。课堂上一次良好的运动表现,一次出色的示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这些都会给学生很大的精神鼓舞,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别是中小学生思维十分单纯,他们往往认为:我体育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及同学的肯定,我还得保持下去,要好好学习。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3.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体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体育课上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当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进行了适度的身体负荷的运动时,他们的身体就会体验到适度运动后的愉悦感,这种适度既不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更不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特别是当前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很大,学生课外几乎没有运动时间的情况下,体育课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和组织合理的体育学习内容是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兴趣的第一要素。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好动、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所具有的活动性、挑战性、技巧性、趣味性,恰好能满足他们这种有需要,并使其从中获得乐趣。但是体育教学的不当,会使体育变成枯燥、艰苦的劳动,使学生丧失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例如有的教师把教学和训练安排得紧张枯燥,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有的教师训练方法千篇一律;有的教师态度蛮横、语气强硬,或者一味批评,吝于表扬等,都会削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为满足学生追求乐趣的需要有效激发学习动机,体育教师要设法使体育教学富于趣味性。

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动活泼,愉快身心的教育活动。新课标要求我们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遵循这一理念,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即为每一课都创设一个情境,使每位学生都融入到情境中去,使他们感觉到是在游戏而不是在上课。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根据本校特点创编的“纪律之星”,“蛇形跑接力赛”游戏等。通过这些手段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教学不同于运动队训练,不能进行过大的运动量和负荷,以免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必须要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同时又能够有效地调节好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努力把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着手,变“厌学”为“乐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从而产生体育兴趣。讲解动作技术要领,要形象生动;总结要突出重点,做示范动作时要正确、优美;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善于发现学生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鼓励,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流,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更要做到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学习上的耐性指导帮助。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所追求的。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在学中找乐、在乐中提高”是最高境界,由此教师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机械单调的话,学生势必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讲一些有趣的生活小故事,师生互动必增强,教学氛围就活跃起来了。

四、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动力

由于学生家庭、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掌握练习密度和强度。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细致地了、研究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其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出要求,只要他们通过努力达到了要求,就要及时、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感,从而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去实现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如此必将使学生逐步形成由后进变先进的强大内驱力。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付诸行动。

总之,要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质量和效果。为了让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更积极地参与运动,提高运动水平,健康地成长;建议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体育课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堂要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篇2:浅谈如何上好体育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进行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为更好的学习提供保障。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在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性,通过对他们行为的表现进行强化,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组织、有纪律,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其他学科学习中不具备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进行锻炼时积极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难,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同时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能促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进行积极探索,获得全面发展和提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并通过实践掌握运动技能的技巧是教学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动作技能仅仅靠教师的示范学生是不能真正掌握的。例如,在进行长跑练习时,教师给学生讲解长跑的技巧和用力方法,还需要学生进行练习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长跑的技巧,提高跑步的速度,增强耐力。在进行长跑训练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他们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并降低对身体承受能力的关注。高中学生的好胜心很强,教师可以让他们在长跑训练中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的“对手”。在互相追逐跑的过程中,学生轻松地完成了长跑训练,并使学生的耐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强。利用长跑中的游戏性和竞争性,使学生不再感到长跑是无法克服的困难,使他们对长跑练习产生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发挥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体育运动的动作之后,就让他们进行大量的练习。希望通过练习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对体育运动进行分析和思考,使他们单纯地进行机械训练,缺乏思维的指导,没有领悟体育运动的内涵。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课堂成为了学生探究和学习的主战场,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技巧时,教师要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探究时间,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来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来进行分组,每组4~6人,使每个组内的成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体育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性。在进行体育小组分组时,没有固定的标准,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这种小组能有效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增强他们的小组凝聚力,让他们在每个人都能发挥积极思维,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探究效果。另外可以采用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即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优劣进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当然,开展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还应时时监督、处处指导,以保证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与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实施差异教学,满足个体需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无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实际上,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会因身体素质差异对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在相同的水平阶段,学生会因心理素质差异对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个体需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实施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发展,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教学实现重视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注重过程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对体育的探究和学习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全面评价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全面地掌握自己能力,提高在体育运动中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来肯定教学设计中的积极因素,改进设计中的多余部分,使体育教学能在科学的教学设计指引下,不断取得高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专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进行激发,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时对体育运动更感兴趣,在教师布置体育运动的练习时,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过程中,并经过探索掌握运动技巧。同时,学生能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互动,互相交流和探讨体育运动技能,使他们的体育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

总之,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学科,要根据实际环境和学生的身体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发挥积极主动地参与性,认真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并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体育课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内容, 使学生感受快乐

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快乐, 我们首先必须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入手, 让学生喜爱体育课。现在的体育教学, 淡化技术教学,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对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生来说, 对体育课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 要对传统教材进行优化、整合, 对竞技性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造,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体育课。针对学生实际,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游戏的形式、比赛的方式等进行铅球、蹲踞式起跑、背越式跳高等项目的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上体育课, 在“玩”中学会一些基本的体育技巧, 这既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方法, 又让学生养成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当然, 确定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受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条件的限制, 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学生喜爱, 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同时,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 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开出运动处方, 将课程分解、细化, 让学生选择练习, 令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我们在选择课堂内容时, 无论传统的体育项目, 还是新兴的体育项目, 只要学生喜欢, 并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愉悦, 我们都可以选择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

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深化改革, 传统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 使用电脑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但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体育理念, 是当前高中体育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要着眼于学生身心两方面的训练, 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更广的体育知识。例如多媒体内容可以使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高难度的动作分解化, 同时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 通过多媒体中运动员漂亮优美的动作、体育明星的风采, 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多媒体的使用, 对于我们上好体育理论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各高中学校的体育课来看, 大多数学校的体育理论课只选择在雨天进行,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学方法单一, 这就导致匆忙中上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令学生昏昏欲睡, 此时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前的体育理论课现状,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认真组织教学,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氛围的创设, 需要教师合理组织和诱导。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让学生动脑思考, 发挥想象, 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对学生进行技巧方面的教学时, 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 并配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知识进行点拨、诱导, 提出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通过讨论、练习、比赛等手段, 完成对体育项目技巧的学习, 并从而提升各项身体素质。当然, 合理组织教学, 并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必须根据高中体育课的特点、教材的特点、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等各方面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及室外上课的特点, 合理组织课堂。必须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 搞好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的教学, 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精讲多练, 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 保持学生的高度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还要注意高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授课时, 根据学生前半节课注意力集中, 后半节课则情绪高涨的特点, 可把新教材内容的讲授安排在前半节课, 将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安排在后半节课, 这样必将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篇4:浅谈如何上好体育课

一、根据学期计划认真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

二、课堂教学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是一节课的主体,要抓好这一环节,就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l.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活动不开关节,在运动中就容易受伤。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如:跳高和跳远教学中,主要活动开胯、膝、踝关节;技巧和单杠教学中,主要活动开肩、肘、腕关节。准备活动也可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如短跑(50米)教学前,可安排“破网捕鱼”“打死救活”等游戏,让学生在操场上相互追逐、跑动,学生在跑动中有加速跑、匀速跑、变速跑等,这样可加大关节的稳固性和承受能力,提高肌肉伸缩性与爆发力,之后再进行50米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

总之,灵活多样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达到各类运动的负荷指标。

2.讲解与示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解动作要领,还要认真进行示范。要做到讲解清楚、突出重点、示范标准、动作优美。合理地运用讲解与示范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具体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各年级都反复出现的内容(如耐久跑、铅球、篮球等),可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对教材比较生疏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集体形式下进行练习的项目(如广播体操、武术等),教师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一边体会动作要领,一边跟着教师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与理解能力。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讲解与示范,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3.组织练习

练习部分是学生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如果组织不好,学生便会发生混乱,争抢练习次数或是发生打闹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练习中动作变形以及学生受伤等。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好学生依次练习,严格要求学生对动作的标准化。错误动作出现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可采用单独纠正或集体纠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练习中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增强团结精神,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三、根据课后的作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课后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体能状况、动作掌握情况等也要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了解课后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体育教师每节课后要请体育委员调查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掌握动作情况。掌握反馈信息后,体育教师要心中有数,每学期制订体育计划时要做一定的调整,根据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增加或删除教学内容。

2.课后教师调查学习动机,了解学生喜欢的项目

对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体育教师在安排内容时就能有针对性,对学生喜欢的项目可以多安排一些,保证学生活动的质量,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课后测定学生的心理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对课后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测定学生的运动脉膊、运动量大小、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变化,为下一节课合理安排运动量做准备。

篇5: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

初中学生,是从儿童走向少年时期的初级阶段。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应加强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差的“困难户”在新的环境下树立信心,使较好的同学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完善,更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学生在打好素质基础这一阶段,逐步形成自觉锻炼、团结活泼的班风特点和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结合初中教学特点,在大力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融于课堂之中。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

体育老师在每次上课集合学生的时候,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上课钟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站在上课位置上,以目光去迎接学生队伍的到来,严肃接受学生的每一次报告,并进行整理队伍、提出要求、集中注意力等。这样,上课一开始主动权就掌握在教师手中,长此下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今后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

二、教师着装得体,教学方法灵活生动

上体育课时,教师的着装得体,不宜着前胸印有卡通图案的外衣或过短的服装上课,并要注意检查服装有否损破。上技巧课时衣服是否束好;上田径课时,鞋带是否系紧。特别是上球类课时,教师不但要做到自己不带钥匙、硬物,还要督促学生身上不准带笔或其他硬物,女生头上不戴金属发饰。总之,教师仪表应该大方,行为要洒脱,讲话要精,调动队伍时,口令要准确洪亮。上课时,要有体育教师威严的目光;辅导学生时,要有人民教师慈祥的面孔;解决问题时,更要有体育教师敏锐的触觉。教育学生、处理问题时,措施灵活得当,效果会事半功倍,将会给教学工作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三、准确的示范,精辟的讲解

对初中学生,讲解动作过程要精辟、要领要易记,最好口诀化,练习提示要有重点。如篮球的原地投篮的动作要领精简为“蹬”、“伸”、“扣”三个字。如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可精简为“后引挺腹前后(开立)站,收腹挥摆猛力掷”。这些精辟的动作要领,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也抓住了练习的重点。而每次精辟动作要领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一次熟悉业务、钻研教材的好机会,精讲多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篇6: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体育课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认真地按照教授们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以后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打破教学常规,树立新意,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而现在的青少年为什么不在青春之时加强锻炼,却要在古稀之年才追寻失去的年华呢?我认为这种局面原因就是我们现在那种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造成的,从小就给学生造成一种厌倦身体锻炼的思想。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学校常常是给体育教师一份计划表甚至什么也没有,体育教师只好如法炮制了一份课时计划表,这样体育在学生的头脑中印下了一个准备部分、一个基本部分、一个结束部分,这种三段式的教学给学生的体育锻炼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好玩和对任何新生事物的好奇性,不喜欢墨守陈规。教师训兽式的程序教学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轻松、快乐的氛围,而且还会使学生厌倦上体育课,反感体育锻炼。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一堂体育课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堂好的体育课会使学生从快乐中体味到上体育课的乐趣,从而树立积极锻炼的信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首先,体育教师要解决“计划”的束缚。小学生对新东西很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内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技巧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

其次,教师要用和风细雨般耐心地说教、优美及悦耳动听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了解体育锻炼的普遍性和“快乐体育”的内涵。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打破以跑步为主的练习,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简单地韵律操。在欢快地旋律中翩翩起舞,这样既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特别是女学生),何乐而不为了?

再次,打破原有体育课的常规。讲授新内容时,没有必要强调队伍如何整齐,只要学生能够听到教师的讲话,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即可。把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成为学生的伙伴一起参加体育锻炼。这样就使课堂气氛显得平等、和谐而富有生机。

最后,体育教师还要像导演一样,富有创造力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授课内容,设计成趣味无穷情景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体现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教材枯燥单一,而使学生厌倦体育课。

二、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分组。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按兴趣上课使学生的特长从小就有所发展,体育教师针对个人的特长集中、系统、全面的训练,培养体育骨干。小学生的可塑很强,只有合理训练,才能使其内在的潜能得到发展,技术水平会不断提高。这样以来,学生由兴趣开始逐渐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

其次,按性别分组。针对性别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授课内容。女生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选择跳绳、健美操、羽毛球等授课内容;男生则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全面发展,选择篮球、足球等授课内容。通过这样的授课形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唤醒他们自觉锻炼的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项目,并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坚持锻炼,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

最后,一定要对班级中有病变的学生了如指掌,根据他们的病情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防止因盲目的锻炼使病情加重或缺乏锻炼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力争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三、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锻炼,同时要关心学生的人身安全

体育运动的是不可避免出现意外伤害的一种活动,因此科学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进行体育课的过程中还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也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了解,明确自己参与的体育锻炼对自己那些部位有利,学生会有目标的参加锻炼。这样一来,他们会知道过量的运动带来伤害,所以在锻炼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懂得合理的运动负荷会使自己更加强健。从小建立一个科学锻炼的概念,减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感并有利于“终身体育”地开展。

四、教师上体育课时,要有始有终,同时要注重学生“放松活动”

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授课结束后的放松活动,不能随意解散学生。我认为它是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放松活动做得充分,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快乐体育”。体育教师在选择放松活动内容时,应将那些学生易学又有利于放松的游戏或韵律体操教给学生们,让你的体育课在快乐中开始在轻松中结束。

篇7:浅谈农村初中如何上好体育课

体育进入中考加试,体育课就属于重要课程,体育课对于农村中学来说,不但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能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然而,在农村中学场地狭窄,运动器材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正常进行。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尽量发挥已有场地器材的最大作用,保证每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锻炼,我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准备活动

进行教学内容的锻炼前,要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预先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提高神经系统指挥协调能力,加速血液循环及提高肌肉温度,使得正式锻炼时身体容易适应,是提高课的效果,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准备活动要有一般活动内容,也要根据课的内容选择一些专门性练习。

二、课前认真备课,精心策划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首先要想好,这节课上什么内容,要些什么体育器材,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整个教学环节应怎样把握,这些都应在课前充分备课。如:在投掷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仅靠手臂的力量投掷器械,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备教学开始的讲解示范课中,除全面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外,着重说明投掷运动技术所要求的用力顺序,使学生明确概念,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在经过上述的教学程序备课后,考虑到学生仍不能全身协调用力完成投掷练习,教师就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症结”所在,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纠正其错误动作。可见,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农村学校班级数量少,但与城区学校一样实行五天授课制,同一节课两三个班在同一场地上授课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鉴于这种情况,在安排课程时,要打破以往常规,将同一节课内几个班的体育课分散错开,避免因场地和器材的限制而发生矛盾,可在课前事先布置好场地器材,提高器材的利用率,保证每一堂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四、重视和培养对学生体育兴趣、爱好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教者应充分挖掘学生好动的天性,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设计场地器材,改进教法,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兴趣点,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使其“易学、乐学、善学”从而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时间,让学生做“贴膏药”的游戏,或把器材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形式的游戏激励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五、言传身教,多做示范

农村学校学生大部分身强体壮,能吃苦耐劳,但也有部分学生懒惰,不爱做运动,比如借故身体不舒服,对技术难,有危险性动作避而不做,教师要扭转这种对教学不利因素,首先要从我做起,以自己良好的师德教育学生,处处以实际行动做学生表率,并通过平时的谈吐举止,结合教学实际,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六、训练要有度,循序渐进

中学生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他们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我们在上体育课时,训练要注意适度,强训练项目要及时指导并注意休息,不能过分勉强,比如:引体向上教师可适当帮助学生用力引体,仰卧起坐可适当地帮助学生用力,让他们由易到难,熟能生巧。

篇8:浅谈如何上好中职体育课

一、课前准备是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充分备好课, 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平时我除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了解学生外, 还着重做好如下巩固工作:

1. 确定课的任务。

明确课的任务是上好课的前提, 在制定教学任务时, 要力求做到“具体、明确、简要、切实”。如上跳远复习课, 如果制定的任务是“复习蹲踞式跳远, 提高跳跃能力”, 就很难检查教学效果, 改为“复习蹲踞式跳远, 改进起跳动作”, 这就简要确切了。

2. 课的组织措施。

教师要确定好每次课学生活动的内容, 设计好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发挥好班级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 使课堂组织严密, 练习与练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 以便有利于教学, 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

3. 确定好运动负荷。

运动量的大小跟课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季节气候的影响相关, 教师要结合以上因素确定练习时的强度和密度, 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4. 场地器材。

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安排好合适的场地, 准备好器材。场地和器材等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活动项目的合理布局, 要注意到安全和充分利用, 还要注意到阳光和风向因素。 (准备好需用器材的种类、规格、数量) 。

5. 写好课时计划。

编写出有质量切实可行的教案, 可使教师上课时有条不紊、有的放矢, 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6. 教师的自身准备。

包括对服装、教学设计流程和教学环节、突发事件的预见性等等。

二、课堂合理组织是关键

上好体育课可保证全体学生学到最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技术, 受到比较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身体训练, 有效地增强体质,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

1. 有效地进行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应贯穿于课的始终, 体育课上, 学生不应是一盘散沙, 必须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 教师要严格要求, 活动和练习时做到有条不紊, 科学合理地安排。

课的开始环节, 教师要把学生召集在一起, 让他们整齐有序地排好队。这时, 教师可向学生讲清课的内容和任务要求, 宣讲时, 既要简单、明了, 又要生动活泼,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纪律教育是完成体育课基本内容的前提条件。体育课之始, 一般都要进行队列训练, 这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遵守纪律意识, 提高注意力是很有帮助的。准备活动是每堂课的一个环节, 但要与基本内容相适应, 它是体育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运动量, 做到适当而不过度, 以便为基本内容的进行打好基础。内容要多样化, 不能千篇一律, 以免学生产生枯燥情绪, 走过场, 应付了事。

2. 坚持教学原则, 合理运用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直观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巩固性原则、精讲多练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地运用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有法、合理用法、贵在得法”。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 简明的讲解、正确的示范。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 这种互动是具体而生动的, 所以, 在传授知识技能时, 应形象化。示范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的示范要正确, 富有吸引力, 要注意时间、方向和位置。示范离不开讲解, 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 不重复, 不占用太多时间。

4. 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运动量。

教师在课上要注意观察学生, 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适时调整好运动强度和密度, 使运动符合科学规律。学生做了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后可以再安排些运动量较小的活动来做。如长跑后, 可让学生打篮球、排球等。目前, 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较低, 中职生年龄较小, 身体素质较差, 应使学生的运动密度保持合适的水平为宜。

5. 注重安全教育, 谨防意外事故。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 学生课上多与体育器材、设施打交道, 因此,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检查场地器材设施的安全性能, 以防课上会出现意外事件发生;教学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他们做好防护工作, 养成有序进行操练的好习惯。如上投掷课时, 不投掷的同学要自觉站到队伍后, 远离危险地段;上体操课时, 同学间要彼此照应、相互关心和保护, 以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进行。

6. 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表率作用。

体育课不仅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三基”, 达到学生体魄强健的目的, 更重要的要培养他们热爱集体、遵守纪律、顽强拼争、自立自强、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精神和气质, 同时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

体育教学中要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起到主导者的作用, 要善于引导, 想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同时, 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任务、找准学习目标, 力求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才是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做到严格要求, 又要把握好分寸,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应把精力集中到教学主要环节上, 突出重点, 抓好难点。

上一篇:数星星教学设计下一篇:机电专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