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心理特征

2024-05-06

初中生厌学心理特征(共8篇)

篇1:初中生厌学心理特征

初中生厌学心理特征

现在有厌学情绪的初中生学生越来越多,厌学即学习缺乏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很被动,感觉学习生活单调、没意思,把学习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都市学堂心理教育专家指出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而初中生厌学心理却存在一些普遍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自卑,不自信,对自己放任自流。

这类学生本身信心不足,家长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讥笑等,更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我价值感极度低下,认为怎么努力都没有用,于是采取怕罐子破摔的态度,一谈到学习就烦躁,头痛,面对学习有极强的挫败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

第二、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内在动机。

这类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在学习中找不到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把学习当成是完成任务,应付差事。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却整天盼着早点毕业,早点能够参加工作挣钱养活自己,缺乏振兴中华和在为社会做贡献体现自己价值的内在动机。

第三、耐挫力比较差,意志品质低下。

这类学生从小受父母溺爱,比较娇惯,缺乏独自做事和思考的能力,对他人的依赖心比较强,害怕吃苦,也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差事,不愿意思考,一遇到难题就退缩叫苦。

第四、鼠目寸光,缺乏长远的目光。

这类学生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挣到钱就有本事,成绩好坏并不重要,学历高低也无所谓,挣到大钱就是能耐,因此一心想着怎么挣钱,根本没有心思放到学习上面。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厌学心理特征,当发现孩子有异样的表现时一定要及时的给予干预,必要时请教到专业人士,让自己的孩子走上美好的人生之路。

篇2:初中生厌学心理特征

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作为跨世纪一代初中生却存在着严重的厌学心理,这是一个值得许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同时,也值得社会和家长关注。这一心理的主要表现是讨厌学习,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课程,上课不注意听讲,走神、捣乱、睡觉……对一切学习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臵之,甚至由不学混学到辍学。如强迫其学习,则会有痛苦、紧张、焦躁的情绪出现或者言行的对抗及无所谓态度。是什么原因使之厌学呢?

1.缺少理想抱负,“混”字当头。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但有些初中生对目前升学乃至就业产生困惑和迷惘,看不到求学的出路,认为上学也无用,最大理想便是混三年,拿个初中毕业证。有的学生本身不愿意上学,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已来学校混日子。在校不学习,到家骗父母。还有的学生上学只是为了在学校有伴,能满足自己对伙伴友情的需要,同时又可躲避父母的唠叨,家中的劳动,把学校看作避难所,而不是求知的地方。学生张某如是说:“上大学?也考不上,考上啥用,还不如早挣点钱呢?要不是怕挨打,早不上学了。”

2.成绩差,失落了应有的自信心。中学生成人感很强,他们极要自尊,极要“面子”,却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而自信是自尊的前提。有些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跟不上课,随着老师授课内容的不断加深,他的负积累也越来越多,因此而苦恼,伤心落泪。认为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只有失败后的烦恼和自卑,很要“面子”而不能找回“面子”的他们上学只能使自己“丢人现眼”,几次失败后,信心丧失了,于是开始厌学。女生万某,只因自己成绩不好,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错,无论是外表还是家庭,但学习哪科也不行,太丢“面子”

了,多次想不上学,老师家长几经补救,仍没留住,早早地结束了学业。她说:“不上学了,在心理上对自己是一种解脱”。

3.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初中生当初带着喜悦走入中学的大门,然而面对他们的是比小学紧张得多的学习,严格得多的纪律,五花八门的课程,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尤其是住校生,乍一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饮食起居很不适应。愁闷、紧张、失望、思乡百感交集,感到的是苦是累,是不如意,于是心理上不堪“重负”,只有用弃学回家来解决,即使不弃学,也总是在消沉中学习。如学生何某,入学只一周,就“打道回府”了,原因很简单——中学太苦,庄严,不如小学松闲,自在。

4.兴趣和好奇心没有集中在学业上。花季少年的好奇心最强烈。他们当中一部分家庭富有,拥有高科技现代化的游戏玩具及影视设备,这些学生将好奇心及兴趣放在了这些上面,有的虽家庭不具备,但他们去个人游戏厅、录像厅中寻求乐趣,以满足好奇心。与此对比,学校里似乎显得贫穷,没有或很少电化教学手段,加上学校注意抓教学,却缺乏丰富多彩的活动,致使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因此,学生的兴趣在学业上发生偏转。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没了兴趣,对学业不感兴趣,怎能不厌学。学生吴某,家中有高档摩托车,家电一应俱全。若问其父年龄不知道,但问他摩托车的品牌及驾驶,游戏机的玩试,无一不懂,然而功课呢?作业不做,上课不听,任你苦口婆心教谢,开导,就是不开窍,关键是不感兴趣,名符其实的心不在焉。

5.逆反心理作怪。初中生比小学生更追求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不仅要求学生之间平等,也要求老师对他们平等相待,渴望受到老师的新生与理解,这是第一个青春期学生的共同愿望。然而有的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驿学习差或者犯错误的学生,轻则训之,重则罚之,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

理,有针对性对抗训他的老师。只要这位老师上课,消极的产生头痛、心烦、气不顺,甚至想离开教室的心理:“积极”的就故意捣乱,气老师或干脆不上课,以示反抗。试想,不能亲其师,安能信其道。这是老师教育方法的失误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产生的结果,学生走向了我们教育希望的反面。这种情况下厌学的学生因为有敌意,所以有时会酿成不良后果,如负气出走,离校返家等等。

6.抵挡不住诱惑。初中生模仿能力很强,从众心理普遍,渴望且现自己,而又难辩正误,抵挡不住社会中的各种诱惑。为了“显摆”自己,爱慕虚荣,攀比,穿金戴银讲时髦,崇尚服饰华丽讲派头,吸烟、酗酒、赌博、比“酷”、追星,唯独不讲学习,把对学习的精神都转称到了不正当情趣,缺乏高雅生活情趣,这样的学生又怎能有心思学习呢?女学生高某自入中学就表现出对“美”的追求,每天注重的是服饰打扮,为了一个“美”字,竟向商店赊账购物,平时出入照相馆,学习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在其父亲的怒骂下,辍学而归。

此外,造成厌学心理现象的还有家庭变故,家庭经济拮据,同学间的磨擦,早恋,以及心理偏差如自卑、自负、忌妒、孤僻、脆弱等等。

篇3:纠正初中生厌学心理之对策

怎样有效地矫正中学生的厌学心理, 让学生喜学乐学呢?在此, 笔者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 浅谈教师消除学生厌学情绪的几点措施。

一、转变教育艺术, 改善师生关系

厌学的学生一般比较活跃, 他们上课讲话、吵闹, 甚至与教师对着干。教师教育时常常是拿出师者的威严, 板着脸批评教育, 再不听者, 推给班主任或政教处教育……可越是这样, 师生关系就搞得越紧张。学生表面上服从, 心里却记恨教师, 背后咒骂教师, 过后非但不改过, 而且以逗教师生气为乐, 上课闹得更欢, 更不用说认真学习了。教师如果改变一下教育和管理的方法, 调整自己的心态,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三902班是个学生厌学情况很严重的班级, 每次作文只收上一半左右。有一节晚自习课, 我布置了一篇作文, 当时教室一如往常的喧闹, 几次批评警告都无济于事, 一股无名之火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正想像往常一样训斥学生。这时, 我突然想到了一篇文章———《“肉夹馍”的教育艺术》, 于是决定改变一下教育方式。我压住心头的怒火, 调整一下情绪, 换上笑脸:“同学们真是活泼可爱呀!不过, 现在是上课时间, 该写作业啦!这样吧, 你们谁能按要求写作文并交上来, 我就叫班主任给谁加五分……”听了我的这一番话, 学生们开始是一脸的怀疑。我说老师说话算数。他们一听便来了兴趣, 纷纷拿出作业本, 写作有困难的学生问:什么事可写?怎么开头?……在得到教师的提示后, 他们开始动笔写起来, 连平时从不写作文的学生也认认真真地写。看到他们少有的认真劲, 我心中暗喜:这一招还真灵!对平时多话的学生, 我特意表扬他课外书看得多, 作文写得好, 他心里很高兴, 一节课都在埋头认真写。那节课纪律非常好。这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 改变教育艺术, 就能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了, 教师才能走进学生心里, 摸清他们的所思所想, 教育才有针对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 变换教学模式

初中生精力是最旺盛的, 可为什么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很大原因是课堂太枯燥乏味, 缺乏趣味性。要想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中来, 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还需要靠生动活泼、和谐有序的课堂。教师要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今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许多精美的课件、视频、图片经过选择、修改便可以使用于课堂教学,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2010年国家也给初中学校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 这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此外, 教师还应根据本学科特点, 进行课堂改革, 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构建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增强求知欲。

三、灵活地运用表扬和批评

学困生表面很冷漠, 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 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很敏感, 同样有很强的自尊心, 渴望得到鼓励。902班有个女生, 聪颖乖巧, 但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厌学, 自暴自弃。班主任多次找她谈话, 都不起作用。有一天, 她到办公室找班主任, 我很随意地提起她的学习, 我说:“你长得很美, 如果认真学习, 读个高中, 以后一定很有前途, 如果放弃了学习, 那真的是可惜了……”别的科任教师在一旁也参与进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 都表示对她的惋惜, 那女生似乎有所感触。从那以后, 我发现这个女生上课改变了许多, 不再胡乱说话, 作业每次都及时上交。尽管她的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 但起码学习态度转变了许多。其实, 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 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 还取决于他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析学生个性和厌学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开导。对那些个性顽劣的学生, 该批评就要批评, 以消除其嚣张气焰, 但过后一定要做好安抚工作, 也许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只要教师工作细致, 付出爱心就一定能感化他。实践表明, 表扬鼓励比批评讽刺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多的指责和批评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产生逆反对抗心理。所以, 教师应灵活恰当地运用鼓励和批评这一手段,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4:初中生厌学心理特征

关键词 学困生 厌学 心理特征 形成原因矫正方法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上,他们无疑是一群落伍之雁。但是他们也有自尊,也怕难为情,也希望自己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于是,在学习上出现了种种焦虑情形。他们比别人更担心学习,在学习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之前,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甚至有人在夜里睡觉时,总想着明天的功课。

在学校里,学困生最害怕的就是考试。他们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他们总是放心不下。他们也经常做考试考坏了的梦。在考试成绩不好时,他们心里总感到不快,担心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长期的在学习上不如同学,使得学困生造成自卑心理,他们常常会自责。除了学习,他们在打排球、篮球、踢足球、拔河、广播操等体育比赛输了时,心里也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他们在参加集体比赛失败时,总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大家受到责备时,他们会认为主要是自己的过错。和同学吵架以后,他们总是认为是自己的错。在别人笑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碰到为难的事情时,他们常常认为自己难以应付。他们有时也后悔,那件事自己不做就好了。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以及基础水平的影响,造成部分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

一、学困生厌学的心理表现

(一)消极

消极是学困生最常见的厌学心理表现。其特点是消极应付。具体表现为:懒惰,学习情绪不高,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应付,学习缺乏主动性,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处于应付状态;依赖性大,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

(二)畏惧

畏惧的心理特点是害怕,不愿参加学习活动。 具体表现为:恐惧,在学习中由于害怕教师或其它原因而导致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回避,经常性的紧张往往会让学生设法回避学习活动。

(三)厌学

厌倦是一种最为严重的厌学心理。其特点是厌恶学习。部分学困生会在学习中采取对抗行为,或迫于外界压力违心地参加学习活动而感到疲乏。

(四)自卑

自卑的特点是对学习缺乏信心。具体表现为:灰心丧气,缺乏勇气和信心;虚荣心强,意志薄弱者遇到挫折,学习情绪便会急剧波动;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放弃学习。

二、学困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

(一)缺乏动因

学困生形成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没有激励他前进的内部动力。

(二)缺乏兴趣

学习的最好推进剂是对所学知识产生的兴趣,学困生厌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所学习知识缺乏兴趣。

(三)丧失信心

由于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使学困生在心理上形成“学习难”的思维定势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四)教育不当

教师教学缺乏艺术性也是学困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学困生厌学心理矫正

(一)多鼓励,少批评

努力引导学困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激励其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他们勇于拼搏的精神,激起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因。

(二)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趣味性,使学生时时有新发现的感觉,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要注意:更新教法,做到常教常新;引起学困生的好奇心;开展有趣多彩的实践活动;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三)指导学法,提高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是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消除厌学心理的根本所在。学法指导应结合学生实际,可采取经验介绍讲座,个别指导矫正等方式进行。

(四)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信心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困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创设成功一定要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扫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要对学生充满期望,使用权其转化为学生内部动力;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要在学习活动中给学困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保证学困生与其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平等地位。

篇5:初中生厌学心理特征

根据《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我校申报了《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课题,为高效有序地开展课题,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有关精神,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研究中学生厌学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方法,探求对策,为当前农村学校提供一套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帮助厌学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对待学习,投入学习,甚至热爱学习的途径和措施,同时也给农村学生一次对读书再认识的机会,重新审视读书在自己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课题提出的历史背景

厌学,就是对学习感到厌烦,不愿意学习,不喜欢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者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在中学生中,轻微的厌学,表现在学习中感到疲倦,难以坚持,甚至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发生懒惰的行为,但是,等到调整情绪,或者进入课堂气氛后,或经过老师的疏导,又能够重新投入学习之中,这种轻微的厌学现象比较正常,也比较普遍。严重的厌学,是指厌学者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投入,效率低,记忆难,成绩差。严重的厌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阅读等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不难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虽经教育,但厌学心理难以改变,经常出现说谎、逃学、出走等行为。

国内许多省市就农村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不良影响的因素从不同层面进行总结陈述,有的概括为主客观因素,有的从文化程度、父母性格、教育方式等方面归纳。所谓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本地区的现状是否能借鉴已经形成成果的这些经验,有待商榷。只有进行深入调查,才能有的放矢。我校在合并后的几年,也深为学生厌学心理而苦恼,如果能解决学生厌学这一难题,学校发展将迎来新的局面。

三、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荀子、王充等,就教学包括学习心理方面,有不少精辟的阐述,他们强调后天学习重要性,他们强调教学方法,他们也强调学生的学习心理。《礼记·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安闲而效果双倍,又从而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而效果只有工夫的一半,又从而埋怨老师。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

古罗马教育理论家昆体良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松弛的游戏活动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不可以体罚学生,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坐落在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在学校里,学生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提出要让学生和谐发展,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要走向多样化。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喜学、乐学。

2、心理学理论依据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教师教学生主动地学习”。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人格感染,爱心传递,契机运用,心灵相融,发现潜能,凝聚集体,师生沟通等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动力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学习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可以运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有既“会学”,又“善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避免产生厌学的心理。

四、基本目标

1、通过对学生厌学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分析与研究,积极寻找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学校教学内容的最佳融会处,寻找学生情绪兴趣与奋斗目标之间的最佳契合点,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2、大力进行学校的教学研究,摸索一套与现代教育理念、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3、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与教育方法,分析家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为建造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提供有益的借鉴。

5、努力提高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论水平,以科研促教研,推进教学态度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五、实施原则

1、系统性

在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从而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

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

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

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

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对厌学者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

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

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主体性

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乐学性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学习。

六、相关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1、调查的主要内容

(1)有厌学症的学生,主要有什么表现或症状?(2)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实际的关系?

(4)中学的教学现状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如何?存在那些主要问题?

2、实验的主要内容(1)课堂实验

教学结合学生实际,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

a.过程突出主体的参与性。b.形式有趣味性和新颖性。c.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2)社会调查

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调查,了解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体会知识的价值。

a.选择调查专题。b.进行调查研究。

c.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

3、总结分析

对所进行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解决了因教学脱离学生认知实际导致学生厌学的问题。

七、主要方法

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个案法

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八、课题研究小组

1、组 长:贺明俊

2、副组长:赵成丽、董栋

3、组 员:胡春、王洪波、龚辉、刘红、高洁、段传贵、刘厚勇、袁海英、曹玲玲

九、具体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

1、进行课题申请立项工作。(4月)

2、研究讨论,编写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师生清楚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5—6月)

3、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具体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9—10月)

(二)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为2015年11月---2016年3月

1、设计课题研究调查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中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等),开展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相应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具体实施操作做好准备。

2、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培训工作,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3、修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使实施方案更完善。

4、贯彻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5、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三)第三阶段:(提高阶段)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9月

1、举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会、交流会。

2、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评选活动(论文、案例、研究记录)。

3、撰写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4、进行中期问卷调查研究工作。

5、利用区域校本教研组织,与其他实验校进行交流研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1月

1、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

2、撰写终结性研究报告。

3、召开学校课题研究总结会议。

篇6: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与对策

发布日期:08月06日 浏览次数:6

1“我是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昨天,孩子的班主任又打电话来了,说是我儿子现在不光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甚至逃学,去网吧玩电脑游戏。晚上回来我和他谈话,可他根本听不进去,还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读书没意思,我想退学。你说碰上这种不要读书的孩子,我们家长怎么办?”一家长如是说。

如今学校中学生厌学现象是有一些的,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谈话中,也了解些情况,作了些思考,得出了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及措施:

一、心理上不能适应学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竞争的加剧,学生依靠自身能力无法达到各方面及自己期待的目标后,由焦虑导致厌学。这样的同学往往是对自己要求较高,小学阶段成绩较好,有过值得骄傲的过去。进入中学后,因为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成绩快速下降,为了证明自己,他们也努力过,但因学习方法及心理方面的原因,成绩老上不去,在悲观失望中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情绪消极,学习效率低下。

二、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家长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这就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甚至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还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浙江金华有一位中学生因对其母亲的严加管教不服,不仅厌学,而且产生对抗心理,最后一气之下,竟然把他的亲生母亲给杀了。

三、学习方法不当,考试遭受失败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篇7:初中生厌学心理特征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日益蔓延。这种状况的出现,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学生的稳定和巩固。我们知道,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厌学比例有多大,厌学与辍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减少或消除厌学现象,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一、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为弄清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在7所农村初中结合学生辍学情况调查,对230名教师、180名辍学生、225名辍学生家长和76名返校生进行了问卷了解,结果表明,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却是学习困难学无收获、知识无用、课程课业负担重、教师歧视体罚和赶撵(见下表)。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调查统计表单位:%

调查对象

学习困难学无收获

知识无用

课业负担重

老师歧视赶撵体罚

同学歧视

教师

72.6

24.8

23.0

13.0

7.0

辍学生

45.5

11.7

36.1

4.4

1.1

返校生

64.5

21.1

9.22.6

家长

用心爱心专心 1

26.7

11.6

24.0

5.8

0.9

承认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镇乡初中教师、辍学生、返校生、家长比例更高。

二、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

1、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学无收获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初中新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跨进中学的,他们对未来的学习抱有莫大的希望。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其中的部分学生,特别是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水平的那部分学生,逐渐感到了严重的不适应:初中众多的学科课程让他们应接不暇,众多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每天10多个小时的学习让他们身心疲惫,一次比一次差的考试结果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功课欠帐,作业累积,学习困难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对于他们已经不再有任何吸引力,反而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1/3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孙云晓等著《您了解今天的中小学生吗?》见《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11期)而学生中流传着的 “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参加黑社会”等打油诗,就正是部分学生对课业负担太重学习困难苦累的真实感受。于是,他们的求知欲望不断降低,学习信心一再受挫,一些学生由此开始厌恶和逃避学习。

2、知识无用现象是引起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知识无用在现实社会中表现为读书无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一方面,现行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让人们感受到读书考学难,毕业后就业更难的事实,恰好为新的“读书无用”做了最好的注解。既然通过求学的道路无法顺利地跳出农村,改变生存环境,继续上学对部分学生来说,也就是尽尽义务、混混日子。加之价值观念的混乱和谋生手段的多样化使不少学生产生了读完初中就去打工的心理。

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初中开设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为“应试”服务的,相当程度上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农村经济建设实际的,不少知识在实践中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孙云晓等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51.4%的初中生„„认为从学校学习的有些知识没用,他们对在校学到知识的有用性提出了质疑”就是最好的佐证(《您了解今天的中小学生吗?》见《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11期)。这无疑是加剧学生厌学的最不可忽视的原因。

3、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失当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讥讽、挖苦、体罚、赶撵等严重挫伤学生自信自尊的教育行为在一些农村初中还比较普遍、常见。当然,部分教师是怀着恨铁不成钢、抱着为学生好,试图通过上述手段激发学生的自尊和努力向上的愿望为出发点的;有的教师则是对低差生作业完成差、学习效果差或者学习自觉性、纪律性差的一种愤怒;还有的纯粹是把这部分学生当成包袱,害怕他们在考试中影响了班级或学科整体成绩,不利于学校对自己的评价与考核,有损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力图通过上述方法把他们甩掉。但无论初衷如何,其结果都一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用心爱心专心

2和冷酷无情的挖苦讥讽十分残酷地刺激着学生的神经,活生生地撕扯着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受到肆意践踏,导致学生自卑自艾自怨自责,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厌倦学校生活,甚至对学习、老师、学校感到恐惧;还使部分学生滋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破罐破摔,或旷课逃学、不完成作业,或抽烟赌博、打架斗殴,或捣乱课堂、破坏纪律。这些不当的方法和过激手段无疑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双差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2003年6月,某农村中学对1251名初中学生以问卷形式开展“行评”调查,结果就反映出了相当严重的体罚变相体罚现象,而且13个学科无一例外。其中反映体罚现象比较严重的外语、政治、物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学生比例分别占到53.1%、47.4%、45.4%、43.3%、41.2%,就是明证。而在某些镇乡初中,这种现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消除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途径与方法

1、合理构建农村初中课程体系

农村初中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按照正在推进的第三次课程改革精神和“一标多纲”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课程门类,注重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课程设置应该涵盖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门类不宜过多,但必须有国家最低标准要求;选修课不应过滥,应该体现地方特色,有利于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存技能的形成。

教材内容编排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社会最新成果,要结合各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文化水平,缩短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经验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间的距离。

要彻底革除课程设置偏多、教材内容偏深、教学要求偏高、练习设计偏难、检测考试频繁的现象,切实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着想,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条件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价值

应该让学生懂得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佳工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优劣和社会进步程度高低的标准。一个国家,国民掌握的知识越多,标志着整体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越高。我国现行的大中专毕业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并不是要阻断人才出口,更不是要断绝农村人才的出路,而是为了更加有助于人才的竞争成长,更加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真正的优秀人才是不难找到工作并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

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全新的人才观,正确认识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正确认识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明确读书学习与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紧密关系。进而,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3、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理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要学会冷静面对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善于克服急躁情绪,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依法执教。在教育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和自主发展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另一

用心爱心专心

3方面,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多从情感上交流与沟通,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与体贴,多在学习上加以指导和帮助,努力融洽师生关系。在教学方面,要多读书多钻研多汲取多思考,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改进,形成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恰倒好处地处理教材内容多与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难与学生学习难、作业多与时间少的矛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当然,农村初中学校也要进一步端正办学目标,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评价考核办法,尽量避免单纯以“考分”为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教师教学正确导向,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教师放手工作,开展创造性教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多给学校一些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造宽松的条件,要多松绑,少“念咒”,对学校的评价考核也不要单纯以学科统考成绩论优劣,而应该加强综合评价。只有这样,学校办学压力才会减轻,才能够有机会去发展自身的特色,同时也才有可能减轻对教师的压力,并最终减轻加在学生身上的沉重压力。

我想,当农村初中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学生学习有了极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学习压力得到减轻;当知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财富,吸取知识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当政府在学校教育发展上有了科学的导向机制,学校有了良好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当教师的手脚被彻底解放,教育观念得到彻底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时候,那种简单粗暴、单一生硬的教育教学方法必将绝迹,所有学生将得到教师的真心爱护和真情的帮助,每一个学生面前将会出现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由上述原因导致的厌学现象必将不复存在。

篇8: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

澳门没有统一的评核制度, 也没有统考。不少学校仍然偏重于智力教育, 并注重学生的升学比率。因此, 澳门初中生既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 还要适应课程增多、难度增大、信息量增大的学习压力;父母不切实际的高期望令子女们不知所措;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转型的青春期, 其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 易受澳门以旅游、博彩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大环境影响。以上这些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失衡, 心理素质下降, 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这对澳门社会、家庭及中学生自身成长所起的作用都是消极的。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与生理症状的厌食相似, 是一种生理意义上对知识的厌食行为, 是学习主体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对知识的排斥, 由此引起学习行为上的懒惰表现[1]。厌学并不是差生的“专利”, 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有这种现象。厌学心理将会对学生自身和社会产生双重影响, 促使初中生形成不思进取的价值观和我行我素的不良个性, 更为严重的是, 厌学会导致学生拒绝上学且有轻微的精神疾病[2]。厌学的危害性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 它直接导致学生辍学及其它不良行为的产生[3]。

目前国内尚未有成熟的厌学问卷, 已有的研究大多都采用一般的调查问卷[4~7], 且澳门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因语言、区域背景、教育制度及管理方式不同而具有其独特之处, 故本调查通过自编问卷探讨澳门初中生的厌学心理。

二、调查过程

按心理测量的原则编制了厌学心理调查问卷, 问卷采用李克特氏5级记分方式。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 于2008年9月和2009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编制问卷与调查:

(一) 初测阶段随机选取澳门两所中学的学生作为被试, 共回收问卷198份, 有效问卷190份。所编制的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问卷由57个项目组成, 由厌恶情绪、学习态度、专注程度与兴趣、对考试成绩的态度这4个因子构成, 累积方差贡献率达48.02%。4个因子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8311、0.7682、0.7147、0.7066, 根据心理测量学的一般原则, 信度系数在0.7以上可用于团体之间的比较[8], 因此本问卷是一个可靠的团体测量工具。

(二) 正式施测阶段随机选取澳门另外两所中学的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作为被试, 共回收447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398份。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

三、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

(一) 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总体情况

澳门初中生的厌学程度并不严重, 总均分为3.03 (理论中值为3) , 厌学程度比较严重的人数比例仅为3.77%。从厌学心理的各个因子来讲, 程度最高的是专注程度与兴趣因子, 在这个因子上比较严重的人数比例高达22.11%;其次是学习态度因子, 在这个因子上厌学程度比较严重的人数比例为13.07%;厌恶情绪、对考试成绩的态度这两个因子上, 厌学程度比较严重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29%、5.53%。

专注程度与兴趣因子主要是涉及学生课堂及课后的专注程度与兴趣情况, 其均分最低及厌学程度比较严重的人数比例高达22.11%都说明这方面的严重性。这是因为受澳门整体环境的影响, 其博彩业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低, 薪高福利优厚, 收入甚至比教师、公务员还高。澳门中学生因受诱惑不再专心向学, 致使澳门初中生的专注程度低, 对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态度因子主要是涉及对学习及方法的看法, 其厌学程度比较严重的人数比例有13.07%, 这个比例也不容忽视, 说明有为数不小的澳门初中生的厌学心理体现在消极的学习态度上。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动力, 消极的学习态度必然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意志, 产生厌学情绪。为数不小的澳门初中生其学习态度消极是因为澳门博彩业的就业门槛低, 不读书、不用读好书也一样可以找到好工作;同时博彩业的高薪对教师队伍也有很大的冲击, 不少教师都抵挡不住高薪酬的诱惑而辞职, 教师的表现也会对学生产生隐形的作用。

因此, 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某些方面问题相对突出, 不容忽视, 应引起澳门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 并应及早采取解决对策。

(二) 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的群体差异

(1) 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 对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问卷总分及其各因子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表1。

注:性别有缺失的被试未进入数据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在厌学心理总分上, 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在各因子总分水平上, 除了学习态度因子, 在其他三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而且都是女生得分的均值高于男生。

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6,9,10]:男生比女生厌学心理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生本身好动、贪玩, 较难长时间安静下来学习, 喜欢成群结队, 再加上澳门博彩业从业人员男性为多, 男性更易就业, 对初中男生产生更大的诱惑;社会不良风气对男生更容易产生影响, 容易引起群体厌学。

(2) 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差异

以澳门初中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为自变量, 对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问卷总分及其各因子总分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如表2。结果表明, 在家庭教养方式上除了学习态度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外, 在问卷总分及其他三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注:家庭教养方式有缺失的被试未进入数据分析。

在厌学心理总分、厌恶情绪因子、专注程度与兴趣因子、对考试成绩的态度这三个因子方面, 家庭教养方式为放任型的初中生与家庭教养方式为民主型及专制型的初中生有显著差异 (p<0.05) , 表现为家庭教养方式为放任型的初中生在厌学心理总分及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家庭教养方式为民主型及专制型的初中生。这一结果体现了家庭教养方式对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的重大影响。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 都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澳门初中生的厌学心理特点表现为:总体厌学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但在厌学心理的专注程度与兴趣、学习态度方面比较严重;男生比女生的厌学心理严重;家庭教养方式对澳门初中生的厌学心理有重大的影响, 家长应营造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

因此, 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区, 其经济支柱定位为旅游业、博彩业, 对年轻一代的影响不容忽视, 政府、社会、家庭应当共同协调, 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澳门初中生在学习上有更多的投入, 克服厌学心理, 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 促进澳门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静.当代学校教育实践中一个游离的灵魂——对上海市一位厌学学生埃文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5.

[2]王晨阳, 林节, 甘诺.拒绝上学住院儿童的临床分析及个性特征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6) :411~413.

[3]刘芳.金昌市初中生厌学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 11.

[4]徐能义, 李香兰, 关明杰.包头市1460名中学生厌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包头医院院学报, 2002, 18 (3) :184~186.

[5]关明杰, 徐能义.包头市昆区中学生厌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6) :492~493.

[6]刘明涛, 梁爱红, 薄传梅, 唐烟台.东营市东营区城乡部分中小学生厌学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3, 9 (6) :654.

[7]聂金菊.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 2005, (2) :29~32.

[8]陈丽娜, 张明, 金志成等.中小学生感觉寻求量表的编制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4) :103~108.

[9]朱爱所, 张彩芬, 史秀琴.初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报告[J].山西大学学报, 1994, (2) :94.

上一篇:医学信息管理论文下一篇:自强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