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三大策略

2024-05-19

高中数学教学三大策略(通用8篇)

篇1:高中数学教学三大策略

高一新生适应高中数学的三大策略

上了高中,数学的难度明显加大,很多同学开始吃不消了,所以,高一新生适应高中数学要一个过程,那么如果跟上老师的步伐呢?由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与初中不同,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时的减少,学生课后自由安排时间的增加,许多同学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成绩下降,甚至影响部分同学的信心。在这里,我给出三大策略,指导高一新生如何预习数学,供大家参考。策略

一、明确预习的动力源泉

预习意义基本有三点:1.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策略

二、预习的基本步骤:“读、划、写、查”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

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②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③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④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⑤对例题适度拓展。

2.“划”——即划层次、划重点

将一节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分别标出序号。对每层中重点用“△”,对重点字、词下面加“.”,对疑难问题旁边加“?”,对各层次间关系用“=”表示等等,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

(1)写段意:每一段在书边上写出段意;(2)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3)例题:在书边说明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在题后空白处用符号或几个字,写出本例特点,体现编者选例意图;(4)变式:对优秀生要求对例题条件、结论变化,由特殊向一般转倾,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②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能加以表达;③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策略

三、预习的关键是处理几个关系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有八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重点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总之要使预习在听课中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失去预习的作用。

篇2:高中数学教学三大策略

一、被动的现象。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教学数学策略

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己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自己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对教学的三大策略进行分析。

一、师生协作教学

师生协作教学是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课堂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师生协作教学所占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因为高中生还缺少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帮助。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以学生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要多评价学生对实质性内容和方法的思考,淡化对学生叙述严谨性和形式完美性的要求。

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曾经说过:“我认为,教应是较少讲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的答案,要指出所教课程的戏剧性、美妙之处,引发美感”。师生协作教学时,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注意力始终集中,教师在师生开展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振,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智力互激”,以肯定学生正确观点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有效地构建新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想回答怕出错、怕被误解出风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教育。此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言中的错误也需特别注意,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鼓励他们。例如,用“开头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等话激励学生,在尽可能非评价的氛围中引发学生回答。对于这些回答他们可能不大肯定,但他们能以此为起点,开始构建正确的答案。任何回答不管多么粗糙或错误,只要给予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学习的起点。

例如,在讲集合定义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举些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识别这些例子中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然后师生协作,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集合的定义、特点,再引导学生回到书上对照分析。

当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出现困难时,要采用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予他们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如使用一些浅显的比喻,这样做如同铺上块垫脚石让学生走过去,或让学生沿着斜坡循序渐进轻松地往上走。例如,研究函数时,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具体说明y=f(x)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同学虽能说出书上函数的定义,但不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意义和作用,这时教师就需要用学生能理解、听得懂的语言来浅显地解说,即函数是用来研究生活、社会规律性的,通过设置具体实例情境“研究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让高中学生从实例中总结规律s=π*r2,体会函数的含义y=π*x2,再回到抽象函数概念y=f(x)对照理解。

二、善于引导学生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是“再创造”或“数字化”。这个“化”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因此,教师要舍得把课堂的有限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摸索、猜想,使学生体验挫折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感悟,是在第一步复习导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弄清楚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解说要求学生做什么,指导他们怎么去做,如何总结自己的想法。指导过程中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启发,如教材内容的大标题、小标题、某个概念、原理的意思,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感悟课本上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方法,将所学内容分解便于学生自学。这种引导能使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尊心,使学生一点一点汇聚感触,积累体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讲三角函数中的余弦函数时,教师通过对比讲过的正弦函数学习过程,给出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方式,让学生参考教材对余弦函数的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和状况给予适当引导,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做到明确余弦函数定义、图像、性质、应用、习题类型和解题策略。对接下来学习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弦型曲线的几节课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可加大学生自学、合作、讨论的力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更多、更深的知识内容。

三、丰富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的特色。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学教学的时空己被大大扩展。在当前如果教学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计算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示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而富有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几何或函数图像的移动、坐标变换、动点轨迹生动的演示出来,既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我们既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一本书”的低级层次上,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单纯追求教学手段的花哨多样,这样做有时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运用教学手段必须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教学手段只有服务于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利用,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其有效积极作用,促进教学效益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篇3:高中英语听力课三大环节教学策略

一、Before-listening (听前)

放录音前, 教师引导学生做好预测准备并进行必要的提前呈现,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确保能正常或超常发挥。

(一) 预测

1.根据题干中的语言信息和答案选项进行预测。

放录音前,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题干及选项, 注意一些重复的词语、各个选项的主要区别, 及时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将有助于提高正确率。

[例1] (1) Whatwasthewomandoing?

A.Buyingshoes.

B.Sellingshoes.

C.Havingshoesmade.

(2) Whydidn’tthepersontaketheshoes?

[解析]通过快速读题干, 可以从第二题“taketheshoes”中找到第一题的答案, 说明thewoman可能是在购买鞋子。然后听对话加以肯定。

2.根据有关图片进行预测。听前让学生讨论图片, 预测要听的故事内容。如果听力材料较难, 教师在听前可出示自行设计的简笔画, 这样可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

3.根据标题及背景介绍进行预测, 确定听音的重点, 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二) 教师提前呈现

对理解文章会产生很大障碍的内容, 如生词、难句或长句, 教师应提前呈现给学生, 以降低难度。

二、While-listening (听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解答听力题的方法。

(一) 调整心态, 快速读题

尤其是第一节听力材料, 共5段简短对话, 录音只播一遍, 此时应该调整好心态。偶尔听不清楚很正常, 不必紧张, 听完一题应当机立断选择答案。值得一提的是:要尊重第一次选择, 不可轻易改掉答案。另外, 抓住问题是关键, 因为问题是解答考题的关键所在。做完一题后赶紧阅读下一题。

[例2]Whichsectiondoesthemanliketoread?

A.News.B.Sports.C.Entertainment.

[解析]通过快速读题, 比较选项后分析, 关键是听theman喜欢读的内容, 这样听录音重点基本确定, 起码已经缩小了要关注的信息的范围。请看录音材料:

M:Haveyoufinishedwiththenewspaper, Mary?

W:Almost.Here, youcantakethenewssectionandentertainmentsectiontothelivingroom.

M:Oh, Ijustwanttoreadthesportssection.

当听到“thesportssection”这几个词时, 相信能与听前的速读产生共鸣, 于是便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B。

(二) 抓住关键, 快巧记录

听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捕捉简短对话的关键词或关键词组、主题句和信号词, 并边听边在选项左右迅速记录下提及的事件、人物、时间等关键词。

听力测试题是对语音信号在大脑中的反应情况进行检测, 但若能“投机取巧”, 把语音信号变成视觉信号, 延长信号在大脑中的反应时间, 这的确能提高准确判断率。速记无疑是听力的应试技巧之一。只有关键词找得准, 记录巧且快, 方能奏效。听力仅凭大脑短时记忆是不够的, 需要借助笔来记, 避免遗漏。笔记应提纲挈领, 并尽量使用缩写词、简写词和自己明白的符号, 对于听不懂的词, 可先记下发音, 之后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含义。但应告诫学生, “记”的原则是在不影响“听”的前提下进行。

[例3]Atwhattimewillthetwospeakersmeet?

A.5:20.B.5:10.C.4:40.

[解析]请看听力材料:

M:Let’smeetat4:40.

W:Well, couldwemakeitat5:20?

M:That’sabitlateforme.Icouldmanage5:10.

W:OK.Seeyouthen.

读题干时发现几个时间点, 因此要有记笔记的准备。听时一定要全神贯注, 抓关键:abitlate, manage5:10.快速比较并记录后定下答案B。

(三) 听清数字, 正确计算

高考听力中常要求考生计算价格、年龄、距离等。因此要根据对话中提供的信息去“听、辨、算”。一要听清, 二要辨准, 三要正确计算。

[例4]Howmuchdoesthewomanweighnow?

A.150pounds.

B.153pounds.

C.170pounds.

[解析]请看听力材料:

M:SusantoldmeyouweretakingYogaclasses.

Howmuchweighthaveyoulost?

W:Well, tostartwith, Iweighed150pounds.ThefirsttwoweeksIlost10pounds, butlaterIquittedtheclassesandsoongained13pounds.

用原来体重150pounds减去10pounds再加上13pounds, 答案是B。抓住原来体重150, 听清、辨准数目, 再计算即可。

(四) 理顺关系, 合理推断

高考听力测试中的推断题通常为要求根据对话推断两者的关系, 推断对话发生的地点, 以及推断结局等。

[例 5]Whati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speakers?

A.Doctorandpatient.

B.Teacherandstudent.

C.Husbandandwife.

[解析]请看录音材料:

M:WhereisJimmy?Whyhasn’thecomedownforbreakfast?Isn’thegoingtoschooltoday?

W:He’sstillinbedinhisroom.

M:What’sthematterwithhim?

W:He’sfeelingterrible.Ithinkhemusthavecaughtabadcold.

M:Well, wemustcallthedoctor.

W:Yes, wemust.

M:Canyourememberthedoctor’stelephonenumber?

W:Yes.It’s097-542811.

根据对话场景、讲话者的口吻及用词, 可以推断说话人的主观意图, 从说话人的语调变化以及关键词可推断出正确结论。如出现term, class, exam等, 多考虑teacher, professor与students;如出现sale, size, price, service应该考虑assistant与customer。本题的关键词是breakfast, bed, room, school, 应该推断为Husbandandwife, 选B。

三、After-listening (听后)

完成习题后, 可再完整地放一遍录音。除了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外, 还可澄清个别学生的疑点, 或补充其漏听的信息, 也可让学生复述, 以检验其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最后, 教师对本堂课涉及的听力技巧与方法进行点拨、总结, 授之以“渔”, 这样对学生听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篇4:高中数学教学的三大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协作 引导 特色

一、师生协作教学

师生协作教学是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课堂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师生协作教学所占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因为高中生还缺少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帮助。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以学生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要多评价学生对实质性内容和方法的思考,淡化对学生叙述严谨性和形式完美性的要求。

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曾经说过:“我认为,教应是较少讲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的答案,要指出所教课程的戏剧性、美妙之处,引发美感”。师生协作教学时,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注意力始终集中,教师在师生开展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振,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智力互激”,以肯定学生正确观点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有效地构建新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想回答怕出错、怕被误解出风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教育。此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言中的错误也需特别注意,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鼓励他们。例如,用“开头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等话激励学生,在尽可能非评价的氛围中引发学生回答。对于这些回答他们可能不大肯定,但他们能以此为起点,开始构建正确的答案。任何回答不管多么粗糙或错误,只要给予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学习的起点。

例如,在讲集合定义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举些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识别这些例子中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然后师生协作,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集合的定义、特点,再引导学生回到书上对照分析。

当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出现困难时,要采用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予他们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如使用一些浅显的比喻,这样做如同铺上块垫脚石让学生走过去,或让学生沿着斜坡循序渐进轻松地往上走。例如,研究函数时,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具体说明y=f(x)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同学虽能说出书上函数的定义,但不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意义和作用,这时教师就需要用学生能理解、听得懂的语言来浅显地解说,即函数是用来研究生活、社会规律性的,通过设置具体实例情境“研究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让高中学生从实例中总结规律s=π*r2,体会函数的含义y=π*x2,再回到抽象函数概念y=f(x)对照理解。

二、善于引导学生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是“再创造”或“数字化”。这个“化”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因此,教师要舍得把课堂的有限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摸索、猜想,使学生体验挫折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感悟,是在第一步复习导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弄清楚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解说要求学生做什么,指导他们怎么去做,如何总结自己的想法。指导过程中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启发,如教材内容的大标题、小标题、某个概念、原理的意思,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感悟课本上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方法,将所学内容分解便于学生自学。这种引导能使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尊心,使学生一点一点汇聚感触,积累体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讲三角函数中的余弦函数时,教师通过对比讲过的正弦函数学习过程,给出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方式,让学生参考教材对余弦函数的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和状况给予适当引导,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做到明确余弦函数定义、图像、性质、应用、习题类型和解题策略。对接下来学习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弦型曲线的几节课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可加大学生自学、合作、讨论的力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更多、更深的知识内容。

三、丰富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的特色。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学教学的时空己被大大扩展。在当前如果教学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计算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示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而富有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几何或函数图像的移动、坐标变换、动点轨迹生动的演示出来,既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我们既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一本书”的低级层次上,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单纯追求教学手段的花哨多样,这样做有时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运用教学手段必须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教学手段只有服务于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利用,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其有效积极作用,促进教学效益和质量。

篇5: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化难为易,它能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具体有以下方;

1、化抽象为形象;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比喻使语言形象化,通过图像的直观;

2、化理论为实践;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经验性;

3、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为基础的,新知识可以在;

4、化复杂为简单;教师要教简单的语文,要简单的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

化难为易,它能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具体有以下方法:

1、化抽象为形象。

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比喻使语言形象化,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把课文所描写的景色所阐述的道理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获得生 动的形象,还可以通过表演、演示、操作等动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论为实践。

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经验性。教师要将语文学习回归于生活中,在使用、应用中学习语文,积累经验、结合自己的经验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为已知。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为基础的,新知识可以在 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要么由旧知 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所以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4、化复杂为简单。

教师要教简单的语文,要简单的教语文。而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做简单,要做到:教学目标要简要,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过程要简洁,教学方式要简练,作业要简化。

二、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化浅为深 怎样化浅为深呢?

1、由结论到过程。

让学生学深学透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展示知识本身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到知识的获得过程。

2、由知识到问题。

教师应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并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研讨,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深学 透。当然,问题要设计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有新颖性,使其能够有效引领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3、由已知到未知。

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从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让学生处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4、由一元到多元。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认识和思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此,新课程教学提倡和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多种解读、对问题的多种解答和对情景 生活的多种体验感悟。多样化和个性激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有助于学生学得 深、学得透,学出个性。

5、由传承到创新。

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传承和接受,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创新和质疑,这样的学习才会学得深学得透。

6、由依赖性的学到独立性的学。

教师要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变“我告 诉你”为“我帮你忙,你 自己去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得深、学得透。

7、由教知识内容到教思维方法。

以书本形式出现的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内容时,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结论和说明的表述上,而是要进一步深入进去,挖掘和揭示这些表面结论和说明的产生 与形成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

三.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富有情趣

让学生越学越爱学、乐学的具体策略有很多,但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秘 诀:富有情趣。情趣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发现的幸福。这是有效教学的动力源泉。

1、教师要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课要投入。这是让学生热爱学习的前提。

2、挖掘学科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这是让学生热爱学习的核心。

3、“寓教于乐”,把游戏、艺术引进教学,使教学活动充满情趣。这是让你的学生热爱学习的敲门砖。

4、体验成功,让学生在你所教的学科上获得成就感。这是让你的学生热爱学习的公开的秘密武器。

5、重建课堂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家的感觉(安全感)。这是让你的学生热爱学习的吸铁石。

篇6: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

北师大二附中王元华

【摘要】本文以《荷塘月色》这篇传统课文的教学为例,结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讨论了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的三大变革:1.从追求讲什么,到追求不讲什么--反向探求教什么;2.从用理论检验言语,到学言语用言语悟理论--实践探求怎么学;3.从默默接受,隐形思维与感悟,到用听、说、读、写、唱、表演、活动等,显形思维和感悟--全身心探求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思路反向探求实践探求全身心探求

在世界范围内,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正在形成:从科学主义的精细处理到和人文主义的机智探索相平衡,以人为本成为基本趋势。在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方向,已经出台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语文,应该从科学主义的精细肢解走向人文主义的机智感悟。所谓新语文,也就是人文主义的智慧之花。

一、追求讲什么,到追求不讲什么--反向探求教什么

我们看一篇具体的课文《荷塘月色》。这是必选的传统课文。传统的讲法是:

1、背景介绍。

2、分段解析具体内容(若是文言文要逐字逐句地解析),归纳段义。如果段落较长,则分成若干层次进一步肢解。

3、结合各段落,构成意义更为明晰的意义板块,然后整合几个板块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人物性格特征等等。

4、布置作业,巩固扩展。

根据这一讲法,《荷塘月色》可以解析为: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文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宁肯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文章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作者心里非常苦闷。

文章分为12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意义段。1-3自然段为第一段,写作者郁闷散心来到荷塘边;4-6自然段为第二段,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余下为第三段,写作者由荷塘想到江南,不知不觉中回到家门口。第二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四自然段为第一层,描写月色下的荷塘,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第五自然段为第二层,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第六自然段为第三层,描写荷塘的四周。在意义段分析过程中解决字词句问题。

文章通过描写荷塘月色,展现无比优雅、朦胧、幽静的自然之美,同时借景寓情,透露出内心的不平静。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善于运用比喻(尤其是通感式比喻)和拟人修辞格描摹景物,精心选用动词和叠词营造优美语境,举例或结合段落层次讲解说明。

作业:评说比喻、拟人、动词、叠词的妙用,背诵4、5、6自然段。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人因时而异,细节的处理会有变化,教学组织方式也会不同,但绝大部分师生会把上面的要点裹进课堂里。

反思:介绍朱自清的字号、称谓、气节,无非让学生获得一种文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这些知识不介绍,学生能独立获取吗?三个意义段,解读了本文的意义板块,同时揭示文章的思路。如果学生不懂,解读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本文思路显而易见,意义板块也不难分析,花相当多的时间分解意义段有必要吗?字词句知识可以不讲吗?本文的主题思想与情感是个难点,容易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但要分析清楚很不容易,这个难点讲还是不讲?本文的言语非常经典,是学习的重点,如何摆正它与情感难点的关系,如何突出这个重点?如果学生对情感定位感兴趣,对言语不感兴趣,我们怎么办?推广开来,假如我们的学生对分析文章一无所知,按照上面的讲法全面分析,他们能收获多少?假如我们的学生对分析文章已经知道得够多的了,分析了数十篇,还是按照上面的分析面面俱到,他们收获的又是什么?我们平常教学所列的要点是什么要点,文本要点还是人本要点?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这里牵系到教育哲学的大问题,也牵涉到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很多时候,我们把学生看成是白纸,是容器,教师的任务当然是涂鸦和灌输;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系统,教师自然是精雕细刻文本,然后把文本要点复制到人脑硬盘上。

实际上,学生是能动的,是活生生的人,对知识和技能是有所选择的。选择的标准,一是个人基础,一是个人爱好。从个人基础上看,高中同学,至少学了九年语文,对简单的故事性文章的思路是一目了然的,用不着分解意义段:就个人爱好而言,取舍的范围更大了。因而,我们试图拿文本的单一模子无所不包地套牢学生的头脑,无异于画地为牢,这是非常可笑的。学生到了高中,已经分析过上百篇课文,还这么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其中不少东西肯定是繁琐累赘,重复罗嗦,如此刻板顽固,十足的形而上学。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不少学生不这样讲就不习惯,相当部分学生到了高中自己不能独立分析一篇课文,不能独立学习字、词、文学文化知识。简言之,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中还不能独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这不能不叫人深思。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我们培养了学生什么?也不能不反思。我们九年一贯制地全讲全评、包教包学,是不是培养了我们所追求的全面而缜密的分析能力呢?

我们知道,围棋追求以最少的棋子占领最大的地盘,如果361个点都填上棋子,那是臭得不能再臭的死棋。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要让全面透彻分析堵死自己的棋路呢?我们可不可以,每一堂课留几条棋路,每一篇课文留几条棋路,每一学期留一片空地,给整个语文教育教学留下一片有意义的天空呢?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意味着走自己的路,我们的课文分析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学生走的每一步都是教师指示的,学生有自己的路可走吗?我们给学生留了什么道路?语文教育教学几十年来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从知识层次的传授进步到方法层次的考究,再到素养层次的追求,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丰硕的成果,有关书籍潮水般汹涌而来。殊不知,要是不留给学生们创造之路,无论如何,语文教育教学都会走到尽头!每一次变革,我们的教师都孜孜不倦地为学生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可怜天下教师心啊,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压抑着学生的创造。作为明证的是,大大小小书店的书架上摆满方法、素质之类的书籍,但学生自己写的少之又少。

从艺术角度看,中国书法和中国画讲究留空布白,以虚写实。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里,引用清初画家笪重光《画筌》里的话说出了这种境界:“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景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①语文教学能不能上升到这种境界呢?

这是高中语文教学思路的第一大改革:从追求讲什么,到追求不讲什么--反向探求教什么。这是人文主义的机智感悟的必然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反思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孜孜追求的“求全求细求深求透、包教包学”的做法。除了思考教什么外,更要思考不教什么,从不教什么中明确教什么,然后留出学生思维、感受的空间与机会,让不教的东西连成一条学生学习、发展的线索。

二、从用理论检验言语,到学言语用言语悟理论--实践探求怎么学

《荷塘月色》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言语之美,它把汉语言文字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了表现荷塘月色的柔美,它运用了汉语独有的叠词叠音、双声、叠韵。4、5、6自然段的叠词叠音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静静、薄薄、淡淡、(峭)楞楞、弯弯、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隐隐约约;双声词有:袅娜、仿佛、渺茫、霎时、参差、斑驳;叠韵词有:零星、宛然、酣眠、和谐。为了表现荷塘月色的优美意象,它非常注意炼字:弥望、点缀、颤动、挨着、泻、浮、洗、笼、画、漏。为了表现荷塘月色的意境美,它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比喻和拟人。连绵如缕的比喻有:(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感觉连通的比喻有:(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影)如樊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拟人有:羞涩地打着朵儿,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脉脉的流水,等等。

推出这些言语特点,从步骤上分析有两种办法,一是就言语分析言语,“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分析本文的言语特点……”另一种是“修辞立其诚”,为了达到最佳表达效果而探求最佳表达形式,“同学们,荷塘月色的意境非常优美,我们想过没有,作者用什么样的言语技巧营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前一种是肢解的教学方式,后一种是联系的教学方式。就是讲解上面所列的.完全一样的内容,给学生的启发和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后者不但告诉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用什么”和“怎么用”。前者告诉学生的是僵死的事实性知识,后者教给学生的是运用事实性知识。事实上,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了九年语文,已经学了相当多的事实性知识,但大部分事实性知识是作为一种储备状态的死知识占据着大脑空间,学生没多久就会忘了这些知识。我们以为,学生语文水平总是提不高,与我们教师满足于教授事实性知识有很大关系。

从两种方法推出的结论和具体内容看来,这两种方法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但从本质看,两者存在方向性的对立。前者从言语到言语,只是在言语圈子里兜了一个大圈,最终又转回到言语中,没有出路。后者从言语到运用,引导言语走出了言语,最终奔向实践的海洋。这是对待言语现象以及从该现象推出的言语规律的根本性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学普遍系统讲授暂拟语法体系,学生从小学就知道“主谓宾定状补”,到了90年代以后,逐步不讲语法体系了,现在的学生到了高中还分不清“主谓宾定状补”。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知识内容上的取舍,而是教学思路方向性的根本改变。之所以反对中学阶段系统地讲授汉语语法,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以前的做法是削足适履,从本本出发,用原则性的语法去套活生生的言语,试图引导学生避免错误而不是创造创新。与之相对的,我们现在提倡从言语现象中学习运用言语、感知言语规律,并使言语规律服务于言语运用。我们先举个修辞的例子来说明:以前我们教会学生弄明白什么是“比喻”修辞格,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等,然后能够鉴别“比喻”与“非比喻”,我们考试时经常出判别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试题;现在,我们反对这样做,因为这种是非判断很无聊,用固有的概念禁锢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引导学生明白不该干什么,而不是引导学生该干什么,所以现在高考不再出此类是非判断题了,而是给一个言语现象、一个精彩语句、一首小诗等,让学生对照创造。再举个语法的例子:以前讲复句,总是要学生判断复句关系,练习和考试均是如此,而不是让学生运用这些表示微妙关系的关联词去表达关系微妙的语意,现在我们明白后者是最应该做的。

鉴于此,我们现在基本上不系统地讲语法修辞了。但教师们似乎没有明白为什么不系统讲语法修辞,没有明白教育教学方向上的根本转变。语法修辞不系统讲了,但教学的思路没有根本变动,还在重复系统讲语法修辞的教学思路。从《荷塘月色》的言语看言语特点,就是以前的语法教学思路,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有这些言语特点,就像明白什么是“比喻”和“复句”一样。还不止于此,由于教师们看到了语文教学大纲反对系统讲授语法,但不明白为什么不系统讲语法,就以为讲语法是不合适的,干脆把语法划入语文教学禁区。这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新的课程标准讲感悟,感悟什么呢?感悟情感,感悟道理,当然也包括感悟规律,语法就是规律之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言语现象中感悟言语规律--语法,并把它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推广开去,我们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化规律、理论,并借此完善和促进后面的语文实践。这是新语文的方向。我们反对的,是为了理论而理论,讲那些对实践毫无用处甚至有害的理论。我们迫切需要做的,是少讲些理论,多一些实践,讲一条理论就要落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本着这种方向性的变革反思《荷塘月色》推出写作特点的两种方式,觉得第二种比第一种好,但第二种如果就止于归纳写作特点,尚且不够完善,还缺了回到实践这一步骤。回到实践的方式,从阅读方面赏析类似技巧当然可以,比如,与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进行比较,从写作方面运用类似技巧,如运用叠词叠音、双声、叠韵写一首小诗,那就实践得更彻底了,关键是无论如何我们要落实到具体语文实践活动之中。从这一步骤看,我们的作业没有落到实处,领会《荷塘月色》的写作技巧和背诵4、5、6自然段只是停留在《荷塘月色》这一课,没有深入到让学生内化技巧,并以此完善和促进语文实践活动这一层次。因此,我们还必须增加运用技巧的练习,并且在课堂上予以落实,而不是“留”给课外。

这是改变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第二点:从用理论检验言语,到学言语用言语悟理论--实践探求怎么学。这是人文主义的机智感悟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明白学习言语的根本目的与目标:不是为了分析言语而分析言语,而是为了运用言语表达思想感情而分析言语,总结言语规律,而且要把言语规律落实到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去,让学生运用言语规律更好地组织言语表情达意,提升人生体验。

三、从默默接受,隐形思维和感悟,

到用听、说、读、写、唱、表演、活动等显形思维和感悟

--全身心探求语文的魅力

推出《荷塘月色》的写作技巧,从方式方法看,现阶段一般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教师讲解,学生领会;一种是教师讲解,学生领会,辅以诵读、写作两种巩固手段,即让学生读读课文体会用词之妙,运用叠词叠音、双声、叠韵等描写一处景致。诚然,这两种方式方法都非常好,但是我们的教师不一定全面理解这两种方式方法的教育学意义,而是经验地停留于工具性这个基础层面上。

从教育学意义看,通过语文教育学生,无非是让学生学会思维,形成思想,体会并内化情感,拥有理解与表达思维、情感的工具。语文教学现状停留在让学生拥有理解与表达思维、情感的工具阶段,即历来所说的语文的工具性上。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围绕这个“工具性”而展开的,教师讲解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和接受某些现成的事实性知识,学生诵读和写作等是为了落实,让学生把教师所讲的落到实处--语文谈得最多的就是这种意义上的“落实”;与之相对的,学会思维、形成思想,体会和内化情感成了奢侈品或者附属品。我们把这种教学称为“工具学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失去了她固有的活力和生机,变成“1+1=2”式的严谨考究,变成工具甚至道具。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只要听懂了、“恭领圣餐”就行了,学习课文变成了文本的纯事实性解读,或者说,学习课文是借助语文这个工具、道具解剖文本,然后从文本中收捡更多更细的工具、道具,只要把原文读懂了、读透了,知道了“是什么”、“怎么用”就行,至于学生的情感思想体验怎样,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少教师自然地认为,情感和思想的教育,就体现在“知道”这个过程中了,因此,他们不去想“知道”之外的招数,缺少激发和调节学生情感和思想的方法和手段。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变成“依葫芦画瓢式的懒惰用脑活动”,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运用耳朵仔细地聆听,运用脑筋乖乖地证实,运用水笔忠实地记录--照单接收,最多再为了帮助接收而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这种情形,后现代教育学称之为“颈部以上的学习”。这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只是“耳朵”“脑袋”、“手指”等局部器官在有限活动,语文学习“有口无心”、“无动于衷”或“三心二意”等就成为平常事了。

我们以为,语文教学离不开“工具性”,但不能停留于“工具性”,必须升华到“人文性”,让学生学会思维,形成思想,让学生体会并内化情感。这是对语文教学的教育学意义的全方位理解。这是现阶段提倡的“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根本所在。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明白这一根本点,怎么教怎么改也无非是工具层面、技术层面的修饰与改进,进入不了教育学意义层面的全面提升。上面所说的两种方式方法,说到底,很多老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是为了让学生增加“叠词叠音、双声、叠韵”等方面的事实性知识的储备,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叠词叠音、双声、叠韵等写景状物”,而不是“让学生感悟叠词叠音、双声、叠韵等言语现象的魅力”,进而“运用叠词叠音、双声、叠韵等描绘出内心感受到的最美景观”,因此没有将“教育”进行到底。

就以推出《荷塘月色》的叠词叠音技巧为例,我们来体会一下“教育学”意义上,而不只是“工具学”意义上的教法。从感悟角度看,《荷塘月色》的叠词叠音是可以通过读写体会的,但绝不是笼统地读写一两遍课文能体会的。“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静静、薄薄、淡淡、(峭)楞楞、弯弯、(下转第10页)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隐隐约约”等,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圆润清亮节奏,有轻音乐的美感,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的律动感悟节奏的短促轻快,可以通过叠词叠音与非叠词叠音的对比感悟词语固有的音高音长差别,如“曲曲折折”与“曲折”相比,“曲折”可以读得又长又高,“曲曲折折”就只能读得又短又轻,可以聆听轻音乐、学唱有叠词叠音歌词的歌曲去享受叠词叠音之美,从运用角度看,可以连缀这些叠词叠音组成另一幅图景、一首诗,可以来一个叠词叠音短剧表演。简言之,让学生参与到叠词叠音的言语实践来,在实践中比较体会,用肢体语言、五官综合活动体验感悟--在这些实践中,文本只是一种资源。以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岂一个“读”字或“写”字能涵盖得了?它们的效果哪里只是明白了“是什么”和“怎么用”?推广开去,对《荷塘月色》的其他写作特色的学习,“双声”、“叠韵”、“炼字”、“比喻与拟人”等,何尝不可以这样做呢?再推而广之,其他内容的语文教学何尝不可以这么做呢?

这是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第三点。从默默接受,隐形思维与感悟,到用听、说、读、写、唱、表演、活动等显形思维和感悟--全身心探求语文的魅力。这是人文主义的机智感悟的基本手段。教学的目标不只是客体意义上的“知道”,而且是主体意义上的全身心投入,利用各种手段发掘学生情感、思想资源,调动师生所有的肌体感官让学生感、说、动、做……让语文融入学生所有的感觉之中去。而从根本上讲,是要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的教育学意义,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境界。

小结

我们以为,以上三个方面,不能彼此割裂,各自运作。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高中语文,应该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反向探求,针对死板划一、全评全讲、包教包学的教学模式;实践探求,演化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了改变现状的方向,要触动的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宏观构架和实质;全身心探求,直至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情境。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走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篇7:春节三大营销策略

营销要点:

以足够有吸引力的低价持续进行清仓策略,并借力年货节及官方活动持续引流,加大新用户覆盖,提高新用户转化率。

某店铺在去年春节期间通过清仓策略获得了高曝光率

3.新品预热型

路线目标:

篇8: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三大策略

一、词汇教学合理利用构词规律

英语词汇量很大, 单纯记忆没有可行性。不过, 英语词汇并不是作为独立体存在的, 其构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并了解词汇之间隐含的规律, 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通过分析, 很多词汇都是根据构词法发生变化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构词法的基本知识, 并在词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构词法的规律, 逐渐掌握单词的构成, 提高记忆力。一般情况下, 英语构词法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即转换、词缀与合成。了解这些构词方式, 尤其是词缀知识, 可极大程度上提高词汇学习质量。词缀方式中, 前缀一般会改变单词的词义, 而后缀则会改变单词的词性, 前缀和后缀结合在一起可学习新的单词。

二、词汇教学要结合相关情境

词汇是文化的反映形式之一, 若只是进行单纯机械记忆, 不仅不利于词汇的学习和运用, 反而使学生感到枯燥、 厌烦, 甚至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且孤立单词无法准确表达词汇自身的丰富含义, 只有将其和具体语境想结合, 才能充分展现词汇的魅力。阅读时学习词汇的重要语境。阅读在某种程度上, 反映了英语语言文化的特点, 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还能够积累一定的词汇, 还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准确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因此, 学生在阅读中若遇到陌生词汇, 可试着结合上下文意思和具体语境, 推断词汇的含义。若脱离具体语境和实际情况, 单词进行词汇学习, 不仅不符合英语学习的特点, 还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 从而降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有必要将孤立单词和相关语句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测词义, 以便更好的掌握单词含义和用法。对于一些多义词或者多类词, 单纯记忆效率很低,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此时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判断词义和词性, 更利于学生对该词汇的记忆与理解, 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因此, 教师要尽量避免孤立学习单词这一方式, 而将其好具体文章结合在一起学习, 让学生通读全文, 找出不认识的单词, 组织学习猜测词义、词性, 之后进行相应的讲解。此外, 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若遇到陌生单词, 也不要立即借助工具书, 而是试着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如此一来, 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快乐学习。

三、词汇教学中运用词汇

学习英语词汇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运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英语词汇特点, 让学生完成学习, 让学生完成学习, 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机会让学生张口说英语, 培养语感。只有在实践中尝试运用英语, 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通过交流、运用, 进一步理解并记忆词汇, 在提高词汇量的基础上提高听、说、读、写等综合方面的能力。

比如, 对于教材中的Warming-up部分, 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交流, 对有争议的部分进行讨论。通过为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 让学生在情境对话、交流讨论等口语过程中逐渐掌握词汇记忆, 并不断扩大、积累自己的词汇量。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学习, 通过观看英文电影、电视节目、课外阅读材料等, 加大信息输入量, 扩展词汇覆盖面。此外,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词汇的特点和用法, 可以达到温故知新、加深记忆的目的, 进而使学生将学习和运用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英语词汇的学习, 在整个英语系统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还能够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目前, 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认为其太枯燥、乏味, 继而失去学习动力。作为高中英语教师, 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词汇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逐渐让学生意识到词汇学习的意义, 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的进行词汇学习。

摘要:和传统教学相比,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重大。新课标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明确要求, 即词汇教学要结合相关情境、逐渐增加词汇量以及词汇的理解性记忆与运用。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提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三大策略, 以提高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浅谈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词汇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08) .

[2]余玉祥.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 2012 (34) .

上一篇:朱自清的《背影》优秀教案设计下一篇:实习教师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