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2024-05-13

高中美术教学策略(通用6篇)

篇1: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摘要

高中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还影响着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以及人文情怀,因此高中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不愿意写甚至不会写。针对此现状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作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 前 言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1]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语文作文的教育,作文是考试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作文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2013年10月22日的《北京日报》报道:2016年高考,语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在高考中提高语文学科分值,是要加强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充分体现母语的重要地位。同时,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对于国家而言,高考是一个时代与国家的重要支撑,而就我们个人而言,高考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高考总分值是750分,而语文是180分,占了将近高考成绩的四分之一,而作文成绩是60分占了语文成绩的三分之一,作文题的分值最高,所以分量也就最重。

二 作文与作文教学

(一)作文的性质与作文教学意义

作文的性质 在《现代汉语大词典》的“作文”条目下有两条解释“指写文章;指学生的写作练习”,另外在苏立康编写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明确指出“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作性的言语活动,同时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从学校教育来看,它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作文的性质包括三个部分,其一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其二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其三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中更是精炼地指出“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语,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言语形式的转化”[3]。由此可见,作文就是要将内部的言语活动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人的一种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2作文教学的意义

“教学”在《现代汉语词典》其中“教”为一声时是“教书”的含义,是“动词,是教学生学习功课”;其中“教”为四声是作名词用,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4]”。“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会作文,掌握这种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言语形式,可以更广泛更有效地进行交际和交流。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性的练习,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作文其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其二是为了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其三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其四是为了巩固并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5]如果说作文是将内部的言语活动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那么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究竟该如何用书面的形式将内部的言语表达出来。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根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写作部分第10条规定,“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

1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的定位 写作教学又叫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综合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6] 2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目标

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6] 3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与学生主体”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6]

二、高中作文教学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不论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起的主导作用并不大甚至是没有。

1.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1)教师不够重视高中作文教学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作文训练,也不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付出并不一定会取得回报。所以很多教师宁愿在语音、字词、阅读中多下功夫,而不是在作文训练中,从而忽视了作文教学,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

(2)作文教学应试性较强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主要是针对高考,并不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应试性较强,导致学生的写作动力不足,把写作当做一种任务,从心理上就不愿写作、不想写作,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3)教学方法陈旧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推陈出新,只是一味追求语言、方法和技巧,没办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较低。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1)学生积累的素材较少

学生不会写首先就是表现在没有东西写,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这就是在平时没有去积累素材。素材获得的途径不应是单一的,应该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在教材中,第二是在课外阅读中,第三是在生活中等多个方面。在教材中的素材很好理解,是我们平时所用的课本中的一些知识,例如我们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的直接引用还有一些小故事,但是课本中的素材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缺乏新意,吸引力不够。从生活中积累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学生积累的素材少就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没话说,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写的东西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缺乏真情实感。

(2)缺乏主动性

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很少主动进行写作训练,只有当教师布置作业或者是考试时才去写作,学生写的少,对写作有很强的反感情绪。越不写越不会写,不会写就更加不会主动去写,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缺乏创造性

现在的学生的作文缺乏创造性,千篇一律,甚至有固定的模式,学生们按照模式进行模仿套用。一切围绕着高考转,在高考的影响下,学生的作文被束缚在固定的框架内。导致学生的作文缺乏独特性,立意平庸。

(4)缺乏对生活的感悟

现在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学习,甚至一些家长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会给学生准备好一切,告诉他们只要学习就行。学生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学习,缺乏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的机会。没有对生活的感悟,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很难写出出色的作文。

(二)影响高中作文教学的因素

1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1)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高考改革一直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总原则,如果忽略它,则会让我们无法正面高考,也无法认同它的选拔价值。”[7] 高考作文命题可以说直接影响着高中作文教学,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可以说是围绕着高考作文命题展开的。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几个阶段,高考作文命题的转变直接导致了高中作文教学内容的改变。高考考什么类型的作文,高中作文就训练什么类型的作文,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这种规定题目较为刻板的类型过度到了现在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这种题目、文体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从某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创造性,这是现在的话题作文的积极的影响。话题作文同时是一把双刃剑,话题作文可以“自选文体、自选题目、自选角度”,这也导致了教师不再针对某一种文体进行训练,学生不知道文体是什么,什么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都分不清楚,写出的作文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文体。高考作文命题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在高考作文中消极的一面影响的更大。

(2)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高中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是为了应对高考,学生们在高考作文中会去模仿固定的模式,模仿高考满分作文,学生在某种框架内进行写作,缺乏创造性。高考作文评价对高中作文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引导着高中作文教学的内容。

高考作文评价对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基础等级”下有6个细则:

A符合题意; B符合文体要求; C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D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E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F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发展等级”下有4个细则:

A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 B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C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D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8] 高考作文评价对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语言、内容、感情这些基础方面向意境深远、词句富有文采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发展,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高考作文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明确地指出高考作文评价对学生写作的意义,使高考作文评价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只强调“基础等级”,忽略“发展等级”,对学生的要求较低,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得到“基础分”就可以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不论是高考命题的改革还是高考评分标准的变化都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还是按照应试教育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以致于高中作文教学呈现出机械化、模式化的特点,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爱上写作。

2社会环境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生考试需要考英语,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至少要有英语四级证书,人们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自己母语的重视。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于自己民族母语的重视,也应该建立起类似英语四六级的评价机制,以此提高社会对写作教育的重视。“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课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9]

三、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写作,这不仅对学生的高考作文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此,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1)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写出好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习,不能中途放弃。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好的文章,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国内、外的名著,还有中国古代的诗词等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另外还可以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学习写作方法、词语的运用。在读的同时要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读不记、读过就忘了就相当于做白工,什么作用也不会有。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读和写两个字。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可能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所以教师应该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将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日积月累为写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将摘录下来的东西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以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有效阅读

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大,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现阶段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教材五本教材,“阅读鉴赏”部分主要按照时间顺序选取每一种文学体裁的代表性作品,提供了阅读鉴赏的范本。选修课程由五个系列组成:“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分别从各种文学体裁和语言文化常识选材,是对必修教材的很好的补充和扩展。教师应做到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密切结合,不能只是讲解必修教材,对于选修教材上的语文知识应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3)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在学生的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对文章进行分析的同时更应该是从中挖掘出写作教学点,真正做到让写作与阅读达到完美的融合。在日常的课文分析中让学生对文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段话进行仿写。仿写句子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这样既可以达到每堂课都有一些写作练习,还可以巩固一堂课的基础知识。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写的是父亲的背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仿写,可以写自己父亲的背影,也可以写母亲的背影。

每堂课都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每一个月或者两个星期给学生找一篇往届的高考满分作文,让学生们阅读之后分析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出色的地方,分析一下为什么这篇作文可以得到满分,究竟是立意新颖呢?还是辞藻华丽呢?还是文章有创造性呢?分析之后让学生们针对这篇文章出色的几个地方进行仿写。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写作,同时还可以在未来的高考作文中有出色的表现。高考满分作文中仅开篇就有名言妙语式开篇、情景描写式开篇、比喻排比式开篇,另外还有结尾分为情景交融式结尾、名言诗句式结尾、比喻排比式结尾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进行仿写的地方。

(二)生活是写作的源头

写作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是我们常说的一件事,但是学生们在这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生活的重心就是围绕着学校、家庭、补课班,生活比较单调,但是这是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吗?“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于美的发现,则要靠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生活中的某一个小细节进行更深的挖掘,可能就会从中发现闪光点。在生活中会有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些都是学生写作文的素材。而作为教师就是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发现生活中别人看不到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有独特的视角。

(1)细心观察 观察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以及其他一切感受,获得对客观世界、现实世界的认识,是对认知对象自觉、有目的地感知。观察是人们摄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首先教师应先树立起学生们的观察意识,鼓励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对有疑问的地方要多听、多看、多想,多问几个是什么,多想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几个怎么办,这样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达到观察的效果。大自然、社会、家庭、学校这些地方就是学生每天生活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会有很多的事情发生,学生要留心观察、体悟思考,最后整理出文章。

(2)关注社会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关心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关心社会生活,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引导学生广泛开阔眼界,了解自然,接触生活,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努力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社会中所发生的事很多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对学生们的写作有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可能不看报纸、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但是绝对不会不上网,而网络正是学生了解社会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平台。教师应该去引导学生注意关注新闻网页、社会热点事件,对社会中的热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评论。

(3)参加实践活动

相较于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关注社会的热点事件,让学生感触最深的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所以参加实践活动是最容易让学生有想法,同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是最深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

马克思主义唯物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最终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应居于某一特定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在家庭中的某一次大扫除、学校中的一次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等等。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中的人针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去关注社会,同时还让他们自己参与其中,印象更加深刻,写出的文章才能够打动人。

(三)创新是写作的灵魂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一说到写作就头疼,那就谈不到创新,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被动写到主动写最后达到喜欢写,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把它当做是一种任务、是一个负担。

适当的鼓励学生,在学生的作文取得进步时及时的给予学生夸奖与赞扬,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成就感,激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总是抓住学生哪写的不好,而是应该从学生的文章中找到闪光点,及时的给予鼓励。只是一味的告诉学生这写的不好,那写的不对,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惧怕的心理。

(2)鼓励“个性化”写作

创造性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每一名学生是具有创造思维和创新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文章,要求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不要人云亦云,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在立意方面应做到新颖、独树一帜,努力挖掘学生思想中新的思维火花。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联想力,引导学生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培养想象力,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3)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江泽民主席曾明确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票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10]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教师的责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的《荆轲刺秦王》可以改编成情景剧,让学生自导自演,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还会有很多的感受,让学生把这些感受写成文章。还可以让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结局进行改编,在荆轲刺死秦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就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让他们能够在思想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五 结 论

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好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高考成绩,所以高中作文教学在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影响着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高中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爱好写作,喜欢写作。

篇2: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首先不能缺少的是教师对教材的认真研读,仔细领会,这样才能做到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历史这门学科,单单把历史发展的过程介绍给同学,让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仅仅靠教师的知识灌输是学不好的。所以我觉得一个有能力的老师,首先要把自己所要教授的教材认真领悟透彻才能系统地分析教材,准确地了解知识之间的纵横交错联系,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在充分的理解后,做出准确的定位。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艰辛,而教师在把握了教材,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后,也能层层推进,拾级而上。从而增加课堂的有效性。所以,对教材整体的有效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也是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的方法之一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学生“想学”“有兴趣学”,他才能融入课堂,才能激发巨大的学习动力,创造出有效的学习收益。这就像是一个人的工作一样,只有喜欢了,高兴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然后发挥自身的才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效益。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而学生能不能对历史充满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历史,就要看教师的有效实施和策略了。比如:(1)巧设悬念,任何一个东西,悬念都能激发一个人的求知欲。例如,学习“动荡的十年”时,可以这样说,刘少奇于1969年逝世,可他的追悼会却在1979年才召开,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如此这般,学生们就会低下头开始讨论或者开始翻开课本,从而达到教师的目的。(2)开启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合作”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和老师在教授过程的合作,也有学生和学生在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中的合作,比如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分组讨论,既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相互学习的兴趣。(3)有效的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历史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能将学生带入当时的环境中,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历史人物的视角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这时候更能将学生带入历史事件,掀起学习的高潮。

2.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历史是一门特殊学科,不同于数学的刻板,也不同于语文的随意,历史是现实,不用华丽的语句去修饰,它就是历史,需要去牢记,但是牢记的并不是历史本身,而是其中的经验教训。学习环境是承载教学知识的平台,不该是现实的,创设情境应该贴近生活,情境创设是内在的,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从学生的眼光去发现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素材,激发学生心中的探究激情,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因素。比如:(1)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影像资料等等各种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历史,可以在讲述清末民初**年代时,放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那种人心惶惶的氛围,将历史故事丰富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2)历史中还遗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我们虽然在课堂上不能直接展示,但是我们有照片,有模型,将这些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发现历史的真实情况,体现历史的重要价值。

3.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鼓励学生深入探究。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学生,更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评价,勇于评价并且学会评价,具有民主性。其次,评价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学生老师之间的互评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以考试为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学生是非常厌恶考试的,考试要适当,方法要得当,不要因此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还有,教师的评价不能缺少客观性,虽然是为了鼓励学生,但是好和坏一定要区分开,好的要大大地评价鼓励,不好的,要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以后更加努力。另外,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比如能不能够主动探索发现,能不能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不能主动参与讨论等等。最后,教师评价的语言要有鼓励性,课堂的评价应该富有激励性,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有时候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笑容以及一个不经意的夸奖词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一个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鼓励的评价激发学生无尽的潜力。但是,教师的评价应该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好的要给予鼓励,对于错误的要及时指正,并且认真地给予教育,只有这样客观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

篇3: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是一个新的转折点, 学生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初中阶段主要重视英语知识和语法的学习, 而高中阶段则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需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中, 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死背句子、死记语法, 而要在交际用语、习惯搭配及语言的灵活运用方面下功夫。同时还要讲究学习策略, 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 从一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充满信心。

一、着重抓好阅读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能力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的重要能力, 也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最便捷的手段。高中生应从精读和泛读两方面抓起。所谓精读, 就是仔细读, 一句话一句话地将结构和意思搞明白。对不明白的词或短语, 要翻查辞典, 务求弄懂。在文章读完后, 还要学习归纳、综合和推理判断。有时候, 将比较难的英文句子译成中文对准确地理解英文很有好处。中学英语课本中的课文和一些英语名篇都可以作为精读的材料。泛读是非常必要的, 但却是中学生容易忽略的一种阅读方式。所谓泛读, 就是泛泛一读, 只求了解大意, 不必考虑句子结构和某些词汇的用法。泛读的材料应多种多样, 简易读物, 中学生英文报纸, 各类比较浅显的英语文章, 均可以供中学生泛读。在读这类材料时, 不要一碰到生词就翻辞典, 尽量靠上下文来猜测词义, 除非一个生词反复出现、实在影响理解全文外, 否则就不查。此外, 泛读也要讲究一定的速度, 不必逐词细看。泛读多了, 语感就会强, 也能培养跳读与扫读的能力。可以说, 不会泛读的人, 就不会阅读。

二、强化写作训练

听、说、读、写其实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写的练习可以稍后进行, 但高中生无论如何都应该经常写。写作, 可以使学生对英文的掌握更精确, 也可以促进听、说、读的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写英语, 开始不要长篇大论, 而要从写简单句练习起。先写一两句话, 逐步发展到五句话、十句话。初学写作时, 可以依照中文意思译成英文, 慢慢地靠头脑中的英文思维直接写出英文。初学写作, 主要使用小词、小句子, 也就是常用词和简单句。待有一定水平了, 也可以适当用一些复杂结构, 如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短语、强调句型等。还要用好连接词语, 因为连接词语用好了, 可以使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文章更顺畅。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不要生造中国式的英文。中国人写英文, 应以模仿为主, 用听过的话来说, 用读过的句子来写。

三、摆脱死记硬背的方法

快速记忆英语单词, 可以通过形象联想使记忆英语单词的拼写摆脱死记硬背, 其具体实施方法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将欲记忆的单词“形象化”。即以词缀、词根或其它较简单的词和字母编码等有记忆概念的汉语含意来代替英语单词中的全部字母;第二步, 将记忆概念进行“联想”。即把由英语字母转换而成的这些孤立而无规则的汉语含意, 通过“语文造句”转化成完整的、可理解的逻辑思维。在进行单词“形象化”时, 其选择方案并不会很多, 一般应采用记忆概念数量最少的方案为宜;而在其“联想”时, 则其选择方案可以说是千变万化、随心所欲的。因此, 别人所做的联想方案可以参考, 最好能自行编造更便于记住的方案, 即使联想内容不便公开告人, 默念亦可。例如;欲记忆moustache (嘴唇上面的) 胡子这个单词。第一步将此单词“形象化”成为字母编码m磨、词根us使用、t特和单词ache痛等四个记忆概念;第二步将此四个记忆概念进行“联想”, 即 (刀) mo磨 (不快) u使用 (时) t特ache痛——— (钝刀刮) 胡子。这就是说只需记住磨+使用+特+痛———胡子, 就能准确地拼写出这个单词。因此, 此法还具有“拼得准”的特点。至于ache的记忆, 则可以通过“a一个, che车 (撞了我) ——— (挨一下磕, 好痛) ”, 即记住“一个+车———痛”就可。其中a一个和ch车均为字母编码。

通过上例不难看出moustache胡子一词按传统方法需记九个字母, 现在只需记四个汉语记忆概念, 不仅记忆量明显减少了, 而且简单易掌握, 实现快速记忆的主要原因在于把原先的机械记忆通过形象联想转化成了逻辑记忆, 因而摆脱了死记硬背。ache一词明显要比moustache胡子好记, 因为前者只有二个记忆概念, 而后者则有四个。

四、英语报刊阅读促进英语教学成效大

1.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 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 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所学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 就能集中注意力, 情绪高涨, 充分发挥潜能, 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随着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明显提高, 学生阅读不同题材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 接触西方文化, 了解风土人情。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 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好英语。报刊的时效性、新颖性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世界最新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 为英语学习者开辟了一个了解各国社会文化的窗口。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是提高英语阅读效率的非语言制约因素, 这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的。

3. 运用报刊阅读, 扩大词汇容量。

篇4: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因文设题,拟题,标题因文而异。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过这双“眼睛”,就要能让读者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因此就要做到因文设题。记叙文的题目大多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用形象思维;议论文的题目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用逻辑思维。只有如此,作文的题目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所谓因文解题:就是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记叙文重“记”,议论文重“议”,说明文重“说”。拟题训练和解题训练,从熟悉作文格式的角度讲,可起到短、平、快的效果。

二、因文用语

语体因文体而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求用语鲜明精当,力透纸背;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求用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求用语准确简明,语序分明。语体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变换不同的语体,使语言表达切合文体要求。这种训练的重点是抓好两个环节:一是遣词造句切合文体,适合环境,二是掌握根据文体选用表达方式的方法。拟题、章法、语体三路并进,文体这一格的训练就会落到实处。

三、解除束缚,还学生作文的自由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因此,解除束缚,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是非常必要且十分有意义的。不难发现,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当然,这里所说的给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指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如,高一开学的第一次作文,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家族,介绍自己的父母,等等。世界杯的时候,布置学生以足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即使有时候是命题作文,也可以给学生不止一个题目,对作文的要求也不要规定必须写多少字、写什么内容。对学生作文完成的时间也应该比较自由宽松,只规定一个大概的时间,力求避免由于时间的限定使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完整,只是匆匆完成一个作业而已。学生作文是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既然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创作的艺术品,就必然应该允许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自由作文很受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学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四、引导学生多方积累写作素材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之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言之无文”,“言之无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太少了。“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良方,必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多阅读文章,才能让学生写作起来随心所欲,涉笔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多做摘抄,重点摘抄名人轶事、哲理名段、优美词句、名言警句等。摘抄能帮助学生记忆,是一种较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写作素材,提高着自己的能力。

2.拓宽学生获取素材的渠道。如今家庭电视已很普及,互联网络蓬勃兴起,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不再仅仅拘泥于课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互联网,充分运用互联网上强大的信息资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

3.引导学生融会贯通。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们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能“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篇5: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这些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

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能够真正把这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老师并不是很多。很多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也很少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而是自始至终一如既往地执行自己既定的教案。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还未真正确立;二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没有被广大第一线老师所掌握。因此,必须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着眼,把单一化、直线型的教学流程转变成可选择的、非直线型的教学流程,使现代教学理念通过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变得操作化,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作一初步的探讨。

二.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帮助教师顺利地实施教学目标。

3.针对性原则。课堂教学设计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的。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教学设计需要体现这些差异性,具有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4.实践性原则。也称为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师要“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则是“如何教”的问题,更具有策略意义,更具有规划、筹划的意味,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

5.有效性原则。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有效。教学设计中所有教学策略的选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及课堂问题的设计等,都必须注重实效。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教学的对象--学生。可以这么说,脱离具体的教学对象,就无最佳教学设计可言。在许多教学设计中,教师开始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一大进步。但是许多老师假定,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了解是 “一张白纸”。事实并非如此。

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或学习的起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因素。现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有时教师设定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实际的教学起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能力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师在教学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⑴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⑵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

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

2.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的全部。不少教师过分地拘泥于教材。通常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是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很少更改例题,更谈不上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例题。事实上,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为此,教学设计中要客观地认识教材,发挥教师处理教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般的教学目标中,已经包含了一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也依据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教学材料加以组织编排,并且尽可能围绕重点,突出难点。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和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⑴ 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要渗透思想方法?⑵ 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教学从哪里开始?⑶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什么?只有在回答了上述问题之后,才能采用有效的策略,诸如改变课时教学顺序,设计练习甚至例题,重新组合教材等等,使教材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易被学生接受的知识结构体系。

篇6: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实施深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张力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结合实践,提出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深度阅读 教学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深度阅读中提升审美素养。在课堂上实施深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张力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以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内容

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特点各有差异。教师应把握文章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鉴赏性阅读,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收获感悟。

(一)找准文眼

深度阅读应先从文眼开始,即从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词句入手。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能帮助我们理清全文脉络,搞清文章各部分间的.关系。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探寻文眼需细细揣摩,通读一番找到后会顿时心生喜悦,同时可以感受到作者赋予这寥寥数语的情意。如《项脊轩志》中的“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即是全文的文眼,承上启下,文章的感情由喜陡然转悲。课堂教学就可从此开始,让学生找出“喜”“悲”各有哪些方面,作者又是如何以平淡的叙述来表情达意的。再如《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说明了秦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总结了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劝诫汉文帝施行仁义之治。

(二)抓取段落中心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是精挑细选、字字珠玑的名篇,但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课堂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应抓取文中的关键句段进行重点教学。中心句就是文章的骨骼,是作者写作思路留下的轨迹。文章中心句因所在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段首中心句起点明主旨、概括总述的作用;段中间的中心句多是过渡句,与上下文联系紧密;段末的中心句或总结段意,或呼应前文;开头或结尾的中心句也有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如《说“木叶”》一文,行文思路清晰,每一段中心句都位于段首,集中概括了本段段意。如以“‘木叶’是什么呢”为中心句,展开了“木叶”之出处和古代诗人对“木叶”钟情的表述。“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采用‘木’字呢”一句发出疑问,随后介绍“木”字并非随处可用,并举例说明用“树”与“木”给人的印象存在差别,为后文辨析“树”“木”的不同和介绍“木”字的特征作了铺垫。

二、寻找细节线索,体会作者情感

(一)体悟语句的感情

凡是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必会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作者情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章时,应侧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和写作背景分析文中语句的感情。《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主人公别里科夫“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起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几句话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一个可悲可恨的19世纪末俄罗斯知识分子形象。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沙皇政权牢牢监控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对宣传革命的进步人士进行残酷的镇压,作者通过此文表达了对残暴的沙皇统治的厌恶和对麻木民众的痛心。

(二)从细节切入

从文章细节入手,在揣摩文章细节中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满足感,会使学生更愿意深入地阅读,并在思考和发现中不断提升文学素养,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构思精巧、环环相扣,“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就很考验学生的细心。教师可设置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来回答。如:“王熙凤为什么要夸林黛玉通身的气派不似老太太的外孙女,而是真真的嫡亲的孙女?”稍稍考虑,我们就可给出答案:王熙凤心思通透,聪慧识趣,一句话就夸赞了在场的林黛玉、贾母和贾氏三姐妹“。林黛玉为何如此多虑,为何进入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以此问题组织班级讨论,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地回到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体验”寄人篱下的可怜,理解黛玉的担忧和敏感,从而获得情感共鸣。

三、鼓励学生反思与质疑

上一篇:79号文附件,大额资金管理办法下一篇:北师大版6年级语文1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