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蒲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2024-05-04

芦蒲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通用7篇)

篇1:芦蒲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芦蒲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对照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配备的标准,坚持一次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构建我校教育技术装备较为完备的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水平,逐步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师能、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一、思想重视、领会精神。

思想上足够重视,领会上级精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理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重要意义,这是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我校教育技术装备设施,设备不足问题的难得机遇。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硬件教学设施的难得机遇。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明确分工,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以阴子红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各室的基础设施的目标责任迅速分解到相关成员,让每位责任人明确在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自己的职责。做到标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在本校营造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的浓烈氛围。

三、以装备标准化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严格按照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在配置教育技术装备时,要注重实用性、前瞻性、总体性,要坚持一次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促使我校实验室、功能室建设达到基本要求,图书室建设达到标准,从而加快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

四、具体目标

1、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技术装备配置,在原来的基础上,逐年完善各室及装备,按照用于购置仪器和图书资料的资金的规定,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不断拓宽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渠道。坚持于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比例,确保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同步增长。要管理使用好信息技术教育费,做到专款专用,使功能室以及图书、仪器等设备配置达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2、大力推进各类功能室和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调整好各类功能室和实验室,同时改善各室的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的保障条件,各类功能部室建设要达到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学课题研究。

3、高度重视现代教学设备、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计算机、图书的配备工作。争取在两年内,使我校现代教学设备、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计算机、图书等要达到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为学校倡导的有效教育提供保障、提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增进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使用的技能,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五、优化管理体制,提高装备的管理水平及使用效率。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筹规划,理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体制,学校要按照配备标准逐步配齐各功能部室相关管理人员,落实装备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教育技

术装备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切实做到健全机制,配置合理,管理规范,服务教学。把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使用纳入绩效考核工作中。要坚持以“用”为中心,建、配、管、研齐头并进的原则,建立完善一套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制度,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水平,把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培训纳入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整体规划之中,定期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认识新课程理念对实验方式、教学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3、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落实专人管理实验室,建立定期开放实验室制度,鼓励学生热爱实验,善于操作,并倡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大力进行实验探研活动,使实验教学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要特别加强低年级教具、学具的配备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建立学校网站和信息管理平台。凭借学校、联网的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体系,加强网络管理,丰富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办公自动化水平。

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要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保证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六、具体措施

1、领导机构学校专门成立了教育装备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各部门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学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部门汇报,研究部署阶段工作,从而确保了学校装备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2、人员配备我校现规模为18个班教学班,根据相关规定配备配足实验员、图书管理员、计算机教师、网管员及艺体专职人员。

3、管理制度实验室、图书馆、网络中心、机房(网络教室)、艺体室、音乐教室、阅览室、美术室、多媒体备课设备、广播系统、校园网、教室多媒体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和教学软件的使用管理制度齐全,落实到位。

4、在学校现有的情况下,尽量花少量的资金,利用现有的校舍,有计划、有步骤地改、扩建符合标准要求的各室。

5、提高认识转变思想,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来逐步改善各室及内部设施。

6、.在现有的学校状况下进一步规范各室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并拓展资源的利用空间,使各学科的实验与学科有效地整合。

篇2:芦蒲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19个村(居),11866户,46625人口,耕地46318亩。自2007年实行农业保险制度以来,我镇种植业已开办三麦、油菜、水稻、玉米、棉花5个险种,养殖业已开办能繁母猪、育肥猪2个险种,设施栽培已开办大棚蔬菜险种。

二、主要做法

1.成立组织

镇成立由镇长徐正连为组长,副镇长王立东、政法委员田根祥为副组长,财政所长李乃华、农保主任于克乔、农业助理周少林、副业助理刘俊、兽医站长杨国华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管站,于克乔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各村成立由村主任为组长,经管员为副组长,各组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经管员负责本村内农业保险的日常工作。

2.健全制度

镇三农服务站按照“九有”要求,村三农服务点按照“六有”要求。即镇有三农服务站牌(在经管站),有固定工作场所(设在经管站),有兼职站长,有专职农保员,有保险代理从业资格证书,有农业保险服务制度上墙,有一台专用电脑备份承保理赔数据,有专用资料柜存放农业保险承保、理赔资料,有一个信息栏发布农保信息,有一部农业保险现场查勘的数码相机。

村有三农服务点标牌,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有一个兼职指导员(经管员),有农业保险服务制度上墙,有一个专用资料柜存放农业保险承保、理赔资料,有一个信息发布栏发布农业保险信息。

二、全镇农业保险已开办的险种及承保理赔情况

1.开办的险种

五年来农户累计承保种植业52672户,承保面积222108亩,农户缴纳保险费1332648元,受灾农户15356户,受灾理赔资金1891160元。农户累计承保能繁母猪14551户,22533头,农户缴纳保险费270396元,死亡母猪理赔158万元。几年来参保农户,种植业参保面积,养殖业、家禽、家畜参保的数量,参保金额,理赔资金呈上升趋势,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农村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种植业承保情况

2007年承保39105.2亩(三麦19490.3亩、水稻19614.9亩)2008年承保49464.7亩(三麦27478.5亩、油菜1188.34亩、水稻15392.1亩、玉米5405.8亩)

2009年承保44508.4亩(三麦21181亩、油菜834.4亩、水稻15622.3亩、玉米6870.7亩)

2010年承保58921.5亩(三麦34804.7亩、油菜1306.6亩、水稻14395.6亩、玉米8414.6亩)

2011年承保30108.5亩(水稻19877.1亩、玉米10231.4亩)

合计承保222108亩(三麦102954亩、油菜3329.34、水稻84902.1亩、玉米30922.5亩)

3.种植业理赔情况

2007年理赔153312.2元(三麦92691.2元、水稻60621元)2008年理赔503047.5元(三麦231797.5元、油菜14192元、水稻236086元、玉米20972元)

2009年理赔522140.2元(三麦273144.7元、油菜8591.5元、水稻90640元、玉米149764元)

2010年理赔712659.8元(三麦416328元、油菜25272元、水稻168270元、玉米102790元)

合计理赔1891160元(三麦1013961元、油菜48055.5元、水稻555617元、玉米273526元)

三、农业保险主要业绩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服务网络

农业保险是一件功在国家,利在农民的好事,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件新生事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我镇成立镇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并建立镇三农保险服务站。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三农保险服务站站长,并明确一名专职三农保险员,具体负责镇农业保险工作。各村建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点,由村经管员任三农保险协保员。具体负责村农业保险的推动工作,从而在乡镇形成了镇、村两级农业保险服务网络,直接服务基层广大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2.因地制宜宣传农业保险

在大力宣传农业保险惠民政策方面,我镇积极利用镇广播、墙体宣传标语、《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镇村公示栏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推动农业保险工作;按照保险条款向投保人说明投保险种的保障范围、保险责任、责任免赔、赔偿处理及被保险人义务等。在为农户办理投保时,严格坚持条款,要求符合条件的品种必须全部投保,不得逆向选择投保。投保的农作物种植品种和密度必须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品种和耕作方式,且种植在一年以上、种植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投保的养殖业能繁母猪、育肥猪,其管理设施、养殖规模和饲养年限等必须符合承保条件,卫生防疫要符合畜牧兽医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3.实事求是上报灾损

在做好二O一一年三麦、油菜受灾损失上报工作方面,为了维护广大农户的经济利益,按照县农业保险办公室要求,我镇力争做到“两个坚持、两个统一”即坚持实事求是、上报灾损;坚持保险条款上报灾损。通过召开各村经管员会议,对照条款内容、责任范围,统一上报标准。

(1)核实统一口径:农户灾害的冻害、暴雨、风灾等总损失率要达到30%以上,旱灾、病虫害损失率达到70%以上才能纳入统计的田块,且田块必须是全部参加农业保险。

(2)查勘统一程序:查勘工作程序采取农户申报,村级核查,镇级复查的办法。

4.心系农保服务三农

去年入冬以来,我镇的三麦、油菜受前期冻害影响,加上后期连续多天的干旱,直接导致三麦、油菜不同程度受损。灾情发生后,我镇农业保险一条线同志,立即向镇分管领导和县农业保险办公室、县人保财险公司报告灾情,一方面和县农业保险专家赶赴受灾严重的村组和种植大户,实地查勘灾情,帮助分析受灾原因,研究施救措施;一方面耐心地做好农户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这样既掌握了灾情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合理统计上报灾损面积打下了基础。

我县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也是能繁母猪饲养基地。2009年7、8月受疫情影响,致使大量能繁母猪病死,疫情发生后,我镇在县委农工办、县人保财险公司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按照省政府重大疫情处理相关规定,认真研究对策,立即组织镇农保员,冒着高温,赶赴现场查勘。对病死猪进行了无公害化处理,既维护了养殖户的利益,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受到了养殖户的称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养殖户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四、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在开办农业保险的四年多时间中,我镇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广大农户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地思考并加以改进。

1.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农业保险认识模糊。一是存在对所参保的种植业保险的条款、赔偿责任不了解。认为种植业只要有损失,就要赔偿,不管损失程度,就要报案。其实农业保险是初始成本保

险,不是产量保险;而且受损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和比例,正常年景积累风险基金,以备大灾之年及时补偿。二是存在着对农业保险运作的具体模式和农业保险灾害赔偿的机制不够了解。存在着把农业保险的政府主导、人保财险公司承办,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与农户投保自愿,部门组织实施方案的关系相对立。其实农业保险运作模式是省政府推行的统一模式,目前采取的是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的模式。

2.村组、农户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农业保险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全镇千家万户,由于村组、干部、群众认识不一,推进力度差距较大,在投保面积、种植品种、栽培技术、灾害损失程度等相差较大,导致在赔付上相互之间盲目攀比,给宣传解释工作造成很大难度。加之有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也给理赔工作增加了难度。

3.农业保险赔款资金银行兑付滞后。农业保险是一项关系老百姓民心的暖心工程,它涉及到千家万户,面临的新情况较多,在赔付时效、赔付金额不到位,就容易引起农户的不满意。由于个别银行基层网点考虑自身存款利益,有时导致农业保险理赔资金在财政部门打卡到户后,银行不能及时分解到户,致使部分农户不能及时领到赔款,在一定的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干部和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篇3: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研究

然而, 全国对于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调研发现,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我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这些问题, 改进与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不可忽视。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实践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重要的物资、技术保证。教育技术装备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在建教育现代化学校工作中, 态度积极, 措施得力。在教育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等方面加强管理, 引入市场机制, 注重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

一、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发展现存主要问题

目前, 全国对于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调研发现,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改进与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不可忽视, 在抓好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建设、配备的同时, 必须加强管理、促进使用, 确保教学仪器设备发挥最大效益。这是教育装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新形势下转变装备工作职能的重点, 也是衡量教育装备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志。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现存主要问题:

(一) 认识不够到位

在以前教育技术装备数量少的时候, 管理工作内容少, 不受重视。这种管理思想往往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和一直延续, 忽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

(二) 资产管理混乱, 责任落实不到位, 甚至造成资产流失

以参加市教育技术装备处会议为例, 各校主管派出人员的部门竟然各不相同:教科室、总务处、办公室、教务处等, 让人叹为观止。说明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较为混乱, 缺乏统一的、专门的管理部门, 管理不到位。

(三) 重建轻管, 存在资产闲置等浪费现象

教育装备资产是学校各类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的学校只注重资产帐面的增量、存量, 忽视了资产的质量和运行使用效率, 例如电脑的数量要求每年只能多不能少, 不准报废, 不能计提固定资产减值, 只是为了上报一个体面的数据, 都是不科学的行为。

二、对策研究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管与用兼行, 完善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 工作目标

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提升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 注重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和应用推广, 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体制, 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持续、快速发展, 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 对策措施

1. 健全机构, 确保管理应用上水平

(1) 成立领导机构, 明确职责分工。成立由学校党政一把手负责的领导责任制, 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将教育技术装备相关工作列入学校的党政联席会议重要议题和学院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当中。

(2) 确保专人负责, 管理到位。建立教育装备管理网络, 实行条块结合, 各负其职。图书阅览室、学校体育设施及器材、音乐教室及器材、计算机网络教室、科学教室及器材、设备美术教室及器材、多媒体教室及设备、综合实践活动室及器材、各科教具室、卫生室有专人管理, 明确职责, 其管理工作计算工作量并列入绩效考评。

(3) 保障经费投入。保证每学年有专项资金预算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维护保养、维修以及耗材和人员培训。吸引社会力量多种途径加大专项经费来源, 并加强、规范经费的使用和监管。

2. 明确要求, 促进管理规范化

(1) 明确职责。要求各教育技术装备室配备责任人, 责任人要明确相关工作职责, 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确保教育技术装备的完好率, 时确保教育技术装备的日常应用使用率, 最大地发挥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 规范管理。1) 保证制度齐全。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制度文件, 使得教育技术装备使用和管理有章可循, 促进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2) 做到账物相符。对于教育技术装备, 学校要在财务处和各部门建立好明细账和资产登记工作, 并定期进行资产内部核查, 确保帐物相符。3) 做好日常管理。要做好仪器器材的科学存放、维护保养、借还登记和卫生清洁工作。仪器器材要分类存放, 防火防电防盗;设备要定期检查、及时维护保养与维修;借用登记做好日常教学仪器器材设备的借用、归还登记, 对损坏的器材要追纠原因, 追查责任, 以加强使用教师的责任心;做好卫生管理工作, 实现安全通风、防潮防霉、环境清洁;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定期检修排查, 确保学校计算机和网络正常动作。

3. 全面开展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改革, 现代技术教育装备的发展要求我们学校要加强对现代技术教育装备的采购、应用、管理和研究。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应用、管理和研究, 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

(1) 做好培训工作, 促使教师用好装备。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装备培训工作, 培训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方法, 培训教育技术装备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结合的经验和方法, 培训基于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为教师更好的使用教育技术装备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好基础和准备。

(2) 有效运作, 促进教师应用装备常态化。将教师的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情况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列入教师个人工作年终考核当中, 通过教育技术装备使用记录、使用率统计计算实现考评与应用结合的有效机制, 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师中的应用、开发、推广。

4. 充分发挥图书资源的作用, 丰富学生知识

图书借阅、阅览室开放学校作统一安排, 按照学校安排表轮流到阅览室读书的班级由该班科任教师组织学生, 并进行指导。按计划开设课外阅读与指导课, 课外阅读有布置, 有指导, 有有益读物, 有促使学生阅读的载体。

5. 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全体教师确立一个理念, 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模式, 增强教与学效果, 提高教与学效率。

结束语

近几年来, 通过不断的探索, 吉林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绩和较为成熟的工作思路。随着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将会面对新的形势和变化, 我们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反思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推动全市教育技术管理工作逐步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吉林省教育厅战高峰副厅长在《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3-09-09].

篇4:芦蒲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摘 要: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技术教育委以重任,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在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拟从绩效技术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中存在的问题,以一种系统方法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绩效技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09-05

引言

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决定性因素之一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他们的实际工作状态能否达到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能否承载起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重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事师范教育的工作者深入理性的思考。带着这一想法,我们利用半年支教之机,对陕西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严重、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还影响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借鉴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个概念——绩效技术,从这一角度,以一种系统方法探寻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位的剖析挖掘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一种解决问题、改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法。

一、绩效技术概述

1.绩效技术的内涵

绩效技术,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P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是一个主要基于经验和反思的新兴领域,现在一般认为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1] 在把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应用于企业培训的过程中一些教育技术专家逐渐认识到:培训和学习对于提高人类绩效是至关重要的,但培训和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绩效问题。要全面提高个人或团体的绩效,必须综合考虑培训、激励、管理支持、反馈、资源等因素。绩效技术由此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对绩效技术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国外对绩效技术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国内对绩效技术的理解基本上来自于张祖忻教授: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2] 在这里我们对绩效技术的定义不做深入的探讨,主要把绩效技术视为一种认识和解决人的绩效问题的系统方法。

2.绩效技术的模型

为推广绩效技术的应用,并保证其使用的规范性,研究者们开发出了绩效技术模型。绩效技术模型旨在揭示解决绩效问题的过程,以结构化的形式为绩效技术专业人员说明提高绩效的操作步骤。图1是ISPI(美国绩效技术委员会)开发的HPT模型,[3] 许多绩效技术模型的建构都是基于此模型的思想。该模型实际上包含了以下五个基本过程:

(1)绩效分析。先分析组织目前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再预期组织完成一定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与水平,这个实际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就是绩效差距。绩效技术的目标就是消除这种差距。

(2)原因分析。即分析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原因可能是知识或技能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薪酬制度、组织结构等。

(3)干预设计与选择。明确引起绩效问题的原因后,要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系列干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定措施,最终形成提高绩效的方案。

(4)干预实施及管理。实施第三步形成的方案,管理和支持方案的实施过程。

(5)评价。对绩效技术的整个过程做出评价。

3.绩效技术的特点

首先,绩效技术具有系统性。影响个人或组织绩效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使其它因素产生改变。绩效技术把影响绩效的内外部因素放在一个系统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干预方法来提高组织绩效。它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影响绩效问题的各个方面入手,统筹安排,形成能够长期和比较全面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

此外,绩效技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它的使用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产出。它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作用,任何干预都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本。任务明确,行动方向自然就清晰。因此,利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容易达成目的。

绩效技术围绕系统思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方法,适合于解决复杂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1.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在信息社会,人的必备能力之一是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需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明确提出“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中小学在未来 5~10 年内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的阶段性目标。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包括把握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的能力,应用新理论设计教学的能力,正确引导、评价学生的能力等,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2)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作为学科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称为专业人员的一个标志。

(3)专业意识方面的要求。在知识快速增长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更新尤为迅速,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怀有自我发展的理想,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保持本学科的教学热情,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

(4)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有效沟通,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在完成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为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承担一定的工作。

2.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笔者2008年在陕西省基层中学顶岗实习半年,实习期间发放问卷对陕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与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1)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调查显示,有45%的信息技术教师教龄在三年以内,还处于一个新手教师的阶段。因为教龄较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

(2)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不适应。调查结果表明,有17%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不够,不能胜任信息技术教学。

(3)信息技术教师自我要求较低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因为没有升学压力,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备课、讲课等要求都不高,更没有教学反思和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好习惯。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科研能力不高,科研意识不强的现象。

(4)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能力与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师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教师应学科教师要求制作课件的层面上。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比其他学科教师突出,而且出现得比较早,通常是从教2~3年就产生倦怠。这种情况又加剧了以上几方面的不适应问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是一个具有多变环境和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应该使用一种系统方法来完成。而绩效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从宏观上把握方向,从微观上分析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提出并实施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系统方法。鉴于此,我们引入了绩效技术来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的这些不适应状态,以一种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基于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探索性方案

目前,绩效技术比较多地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我们引入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是否适用于教育系统?实际上,传统的教育系统已经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育经济学的崛起,对人力资源理论的关注,都在引起理论和实践者对教育系统中绩效的关注。我们在调查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案,该方案有机整合了HPT模型的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选择与设计、干预实施和管理、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需要说明的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专门的管理者,可以由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担任,还需要绩效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

1.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包括目标确定、分析现状和找出差距。[4] 目标确定即明确要求教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绩效水平,将其作为绩效改进的目标。目标确定:目标即达到前面所论及的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组成研究团队,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能在教学教研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分析现状:(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或结构不合理导致不能完全胜任教学。虽然90%以上的学生都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但有46%的学生反映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陈旧或超前,有35%的学生从未或很少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这说明信息技术课教学远离生活,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2)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理论和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技巧。有30%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混乱。有34%的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堂气氛活跃但很乱,只有20%的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学习,且气氛活跃。(3)信息技术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工作缺乏信心和激情,没有自我发展的需求。70%的信息技术教师把没有进行教研活动归因为学校没有教研氛围和学校领导不支持。学校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自我发展的意识是教研最大的前提和动力。(4)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流于表面形式。以上这几种状况更让信息技术课这一“非高考科目”和信息技术教师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绩效差距为目标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

2.原因分析

在此阶段,原因分析由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在平等、友好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原因有系统因素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因素。系统因素包括:

(1)课程的性质。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无章可循”。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学习规律和特征等研究不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援助。加之现今教育评估机制偏重于考试选拔,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重视,认为该课程可学可不学,这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是一个“致命伤”。

(2)管理的混乱。具体体现在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教研要求。因为该课程不参加统一考试,各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行决定对该课程的评价,评价方式不一,内容各异,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教学评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上的不规范使得教师没有获得明确的绩效标准和及时的反馈信息,放松或降低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3)激励的缺乏。在被调查的信息技术教师中,有9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资待遇较差或与付出不成比例。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从事着教学以外的其他大量工作。如学校机房管理、校园电视台管理、教师培训、奥赛指导、校园网建设、技术辅教等,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大,没有充分的时间专心于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并且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满课时量不一样,有的学校课时费也不一样。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和先进的评定中处于劣势,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也较少。这些原因造成学校和社会上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享受的待遇相差太大,优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流失。

(4)设施的短缺。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足够和适用的软硬件资源,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困难很大。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因素:

一是教学基本功不足。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和管理学生的技能。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也不到位。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新课改所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每节课老师只讲十几分钟,其它时间都让学生看书自学。

二是专业知识技能不够。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知识技能或信息不足,不能较准确地解答学生的疑问,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利用设备和软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者自己就不能操作使用教学设备及软件资源,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是工作动机不强。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或对自己缺乏信心,使得他们处于一个低自我效能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较难工作任务的坚持程度。

3.干预措施的设计与选择

(1)学校加大管理与支持力度。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协助信息技术教研组建立教学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设备、工具、材料的需要方面,学校要尽力解决,使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改善教师的待遇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资待遇,晋升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要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致。信息技术教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制作优质课课件、开发专题网站等,学校可以设研发奖励,根据研发的过程和成果,学校给予适当补贴,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认可和激励。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比较繁杂这一问题,学校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负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个别较困难的工作可以合作完成。这种分工合作结合的形式使教师能专于某一实践领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节省大量的时间。

(3)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培训是目前教师继续学习的主要途径,但调查显示,只有50%的教师比较认同现有培训。要提高培训的认同度,必须解决现行培训在模式、内容上与教师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不适应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多样化,而且教师的原有水平不同,培训前要做周详的调查,结合信息技术教师的需要,分类、分层进行培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和培训机构积极沟通,反映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如有条件,学校可以和大学联盟,利用大学的资源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大学里的教授和优秀硕士研究生,都是很好的培训师。

(4)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唤醒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是有效培训和有效教研的前提。通过听其他学科或者本学科优质课使信息技术教师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巨大差距才有自我提高的紧迫感。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同时要积极参加培训、赛教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来弥补自己专业和教学技能上的不足。信息技术教研组定期为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说课评课、讨论交流教学方法等活动,使信息技术教师能充分利用理念和技术上的优势,积极成为新教学思想、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和实验者。在新课改中,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利用自身优势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帮助,为学校信息化进程加速,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证实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然会受到重视。

4.干预措施的实施与管理

实施干预措施成功的关键是对实施阶段的管理,同时需要得到各方面特别是学校高层领导的支持。对干预措施进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干预措施的阻力和优化干预措施的过程。由于干预就意味着做出改变,就会遇到阻力,阻力或来源于旧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或来源于利益冲突,或来源于对不确定的担心。对管理者和绩效技术人员而言,调查隐藏在阻力背后的根源,采取一定策略消除它们是很重要的。管理者需要给教师解释改革的目的,减少或消除教师们的戒备和抵触情绪,减轻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清楚在分析阶段确定的绩效改进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干预措施实施的成败也至关重要。在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要保持持续的沟通,发现绩效改进的障碍和干预措施的不合适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有必要,出台相应制度来保证干预措施的持续实施。

5.评价

评价贯穿于绩效技术整个过程。在分析阶段,评价绩效差距和原因是否客观;在设计阶段,评价干预措施是否适当;在实施阶段,了解干预措施实际产生的影响,以决定是否继续推行。[4] 评价一般可以采用观察、采访、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绩效技术实施结果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行为与能力。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气氛,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解答学生提问的状况,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主动性等方面。(2)态度。对教师的情感因素进行评价,如满意度,对本学科教学工作的热心程度,职业倦怠的轻重程度,对改革的意见或建议等。(3)对组织工作目标的贡献。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合作情况,信息技术教师所承担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等。如果评价结果是信息技术教师达到预期的绩效,学校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稳定改革带来的高绩效状态。最终还要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最初的原因分析和干预设计中,若发现新的绩效问题,则开始新一轮的绩效改进过程。

四、结语

总的说来,运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可以把分散的因素加以整合,制定有效的措施,系统地加以管理,确保各种措施的有效性与针对性。[4] 因此,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从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可行的。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稳定而有效的结构。同样,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这一系统也需要与教育系统、社会进行交流才能发挥作用。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改善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与支持的过程,而不能期望一次探索就带来长久的高绩效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 (7).

[2]梁林梅.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 (2).

[3]吴娟,马宁,何克抗.人类绩效技术与教学系统设计的比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 (8).

[4]沈锐.试论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师继续教育[J].红河学院学报,2006 (10).

篇5:芦蒲中心小八礼四仪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成长空间,突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我校学生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宁小人。

二、目标要求

1.了解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懂得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每个公民良好素养的表现形式,更加自觉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涵育文明。

2.了解当代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学校、社会文明礼仪常识,养成日常文明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长大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八礼四仪”主题教育的指导和考核工作,负责课程的设置、活动的组织工作;成立“八礼四仪”主题教育工作小组,负责学生教育工作。

四、活动内容与具体安排 1.宣传动员

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省、区相关文件精神,明确礼仪教育是全体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八礼四仪”竞赛、评比活动,争取好成绩,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本项工作。利用宣传橱窗、晨会、广播站向广大同学宣传“八礼四仪”主题教育,开展一次以“八礼四仪”学习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引起学生的广泛重视。

通过家长会、家校通平台、《致家长的一封信》、电子显示屏等向广大家长和社会进行本项主题教育工作的宣传,获取家长与社会的广泛支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开展好本项活动。

2.课程设置

以晨会、班队会、品德课为主阵地,以各项活动为推动力,以学生常规养成教育为立足点,开展本次主题教育。(1)编写校本教材

4月份,开展“八礼四仪”主题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将以“八礼四仪”班会课课例汇编和践行“八礼四仪”活动为主。分别以“动员会”“推进会”“总结表彰会”等形式就每一个“礼”编写二至三个班队会课例;以学生一日常规考核评比为主体,将“八礼”的践行活动纳入常规考核中,重点做好标准和权重的认定工作,坚持每日考核,坚持习惯养成。校本教材在本学期内逐步尝试实行,拟参加8月举行的德育校本教材评比。

(2)开展班会课例评比和班会课展示活动

德育主任给班主任老师做“班队会课例撰写”专题指导讲座,开展“八礼”教育主题班队会课例评比工作。各班级选择合适的班队会课例进行“八礼”主题教育,德育处组织开展“八礼”主题班队会展示评比活动,择优在片德育研究活动中展示,并拍好班队会视频,参加县级评比。

3.活动引领

(1)根据县级活动安排开展 “情景剧”、“微故事”、“随手拍”、“漫画说礼仪”等竞赛活动,将“八礼”活动具象化,树立一批榜样,促进广大同学学习礼仪,争做文明少年。

(2)积极开展学生“八礼四仪”手抄报评比活动,教师“八礼四仪”优秀活动教育案例评比活动。

(3)与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好“八礼四仪”文化建设。各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将“八礼四仪”教育内容和班集体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中队会,参加学校“行为习惯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以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明确的集体舆论引领广大同学积极学习礼仪,争做文明少年。

(4)与仪式活动相结合,树榜样,定理想。结合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典礼等活动,精心组织每一项活动,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本学期将在 6月初开展一次三年级学生的“十岁成长仪式”活动,6月下旬开展一次六年级学生的“毕业典礼”活动。

篇6:芦蒲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一、本村现状:罗码村地处阜宁县西南,是传统的农业村。主要是依托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务工、种植业为主。全村各项基础建设尚可。

二、存在的问题:

1、扩大种植范围和发展种植业的资金需求大,但获得资金补助的渠道少。

2、种、养殖户普遍缺乏专业技能、抗风险意识和手段等知识的系统培训。

此外,除农业补贴政策外,其它如国家各项对于推动、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生产等实施的惠农政策,了解甚少。

三、拟确定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

依托县域经济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搭建各类村民经济合作社的平台,把现有的各类农户组织起来,完成村民经济发展与市场、政策、科技的对接,提升村民经济发展的获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吸引和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产业致富的行业中来。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能够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指引下,走上致富之路。

四、到2012年底发展目标

依照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将单打独斗的局面尽快改进为组织起来的团体。拟组织大棚种植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逐步形成:依托产业龙头,加强学习沟通,提高专业技能,稳步增加收益的村民经济合作格局。

五、采取的措施

1、确定重点,分类调研。通过摸底,全村目前各类致富方式涉及种、养、贸易、加工等多个行业,拟分3类进行专门调研,一是蔬菜种植,二是养殖、三是粮食贸易。调研的内容主要是:投入的成本,年收益,主要风险因素,当前困难,希望和要求。对于参加结合组织的看法。等等。同时,也对所依托的龙头企业进行走访,掌握上游市场的营销规则和信息。

2、密切关注和支持结合组织开展的各项互助活动,及时配合各组织的初始运作。对于已经组织起来并运作良好的大棚蔬菜种植、水产养殖,要继续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工作。

3、在乡党委、政府和县直驻村领导的鼓励支持下完成2012年工作发展目标。我们的措施是:即村“两委”分工和镇分工领导包段,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帮助下,各负其责,齐心携力,共同奋斗,将工作做好。

总之,我村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将以大棚种植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为主,兼顾粮食贸易为辅,全面推进的方式展开。力求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使我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得以全面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村委会

篇7:芦蒲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领导力是2016NETP主体内容的第三部分。其目标是在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角色和责任中嵌入对基于技术的教育的理解, 建立州、地区和当地基于技术的学习的不同模式。

充分利用技术改变学习需要强有力的领导, 但认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 并通过技术支持教学, 成为首席信息官或首席技术官的领导们则从根本上误解了技术对学习的影响。技术本身是无法改变学习的, 它只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学习变革, 创建学区的所有成员都能参与的教学方式并进行分享。而学区为什么想要改变学习以及如何改变必须明确。目标清晰之后, 才能通过技术让那些本不太可能实现的学习成为现实。通过技术实现的移动学习意味着领导所需的特定技能和能力将会改变。教育部门的领导需要通过技术学习的个人体验, 了解如何有效部署学习资源, 并对技术如何改进学习有一个全学区范围的统筹。

教育体系的各个层面都有需求关注技术改进的优秀领导, 其中PK-12公立学校的需求尤为显著。2015年联盟学校网络 (Co SN) 年度教育折扣项目 (E-rate:帮助美国学校和图书馆负担网络费用的项目) 和基础设施调查发现有55%的学校网络系统没有达到FCC的短期目标, 即每1000个学生享用每秒100兆的网络宽带, 但2013年19%的学校达到了这一目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最近, 联邦政府对教育折扣项目的改进使得资金可以流向其他学校, 然而促成这一项目还得需要州、学区和学校的强有力领导。

[案例]制定国家重点:总统奥巴马的“主动连接” (Connect ED Initiative) 。

2013年6月, 奥巴马总统宣布旨在丰富美国K-12教育的“主动连接”项目。共有四个目标:

(1) 5年内, 在美国的所有学校和图书馆建立无线网络宽带, 让99%的美国学生能够通过下一代高速网络连接在一起。

(2) 让教师拥有最好的技术和培训, 帮助他们跟上不断变化的技术和专业需求。

(3) 为学生提供与教科书价格相当的功能丰富的教育设备。

(4) 通过数字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让学生符合美国各州采用和实施的大学及职业预备的人才标准。

●未来的优秀领导

为了帮助和支持领导者创造技术基础设施及使之全面利用的人力资源, 美国教育部联合优秀教育联盟及其他40多个合作伙伴组织在2014年11月推出“准备未来”计划。同时, 还要求学校领导者通过签署“准备未来”承诺来表明他们对教学和学习的转变。

在对现今已有的最佳研究资料和实践知识进行综合考量后, 我们将未来领导培养的重点放在四个领域, 即协作领导、个性化学生学习、基础设施建设和个性化教师专业培训。

1. 协作领导

教育领域的领导者对如何使技术更好支持学习以及如何确保有足够资源支撑技术的持续性使用将有一个共同的展望。领导者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合作, 以期达到为教学、领导和学习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的目的。

领导者及所有利益相关者通过使用适当的媒体和技术工具建立有效的循环反馈, 通过合作开发战略计划来实现未来, 同时将技术当作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具。另外, 确保有持续性的生源和资本来源支持他们的工作, 因而领导者必须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案例]促进开放的沟通:丘拉维斯塔小学学区 (CVESD) 开发移动应用与父母沟通。

CVESD意识到在学生与父母沟通方面他们需要做更多、更好的努力。因为他们有来自45所学校的大约30000名学生, 其中有50%的学生享有免费或优惠午餐计划, 30%的学生来自母语非英语的家庭。因此, CVESD走入这些学区家庭, 寻找什么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与家长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通过访谈, CVESD发现99%的家庭都有智能手机并经常使用社交媒体。于是CVESD与家长合作, 创建了Facebook页面、Twitter账户以及一个手机应用。家长们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如检查食堂账户余额, 这样他们就可以跟踪孩子的午饭钱, 还有将学校活动导入个人日历等。这些意见均被接受并成为2014年推出的CVESD手机应用 (CVESD Mobile App) 的功能。

2. 个性化学生的学习

领导者要确保政策和资源能为教师配备适当的工具以及可持续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教室。

教师们通力合作, 并根据多种数据制定指导性的教学决策。这些数据包括学生和教师的观察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果, 以及嵌入在学习活动和软件辅助的实时可用的数据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在设计展示学习的学习活动和方式上, 领导者的政策和教师的方法必须支持学生的意见和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一系列的自主协作的多学科项目后, 通过单个文件或文件包进行评估。对大多数教学设计而言, 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的课堂内外协作、调查与创作活动, 甚至利用其与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学习者沟通、交流。在课堂上, 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教练和促进者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3.强大的基础设施

良好的技术基础设施对未来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领导者需要基础设施开发和维护的所有权。2015年Co SN年度E-rate和基础设施调查发现, 经济负担能力仍然是强大连接的主要障碍;网络的速度和容量是学校面对的巨大挑战;美国许多地区, 特别是农村地区, 宽带服务缺乏竞争。因此, 领导者将面对这些挑战, 确保管理员、教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能使用设备登录网络, 确保网络连通, 并做好设备维护。

“未来准备”的领导者对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 (无论是安全及相关软件、应用程序还是工具) 、开放的Web内容和社交媒体工具, 及其使之协作学习都负有直接责任。领导者还需认识到负责创建和维护技术的基础设施人员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而, 未来的领导者将通过规划和长期可持续的财务管理来支持所有项目。

4.个性化的专业培训

教师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出可持续的、工作嵌入的、与专业相关的学习设计, 而领导者则需要确保其实用性, 并为与学生学习意愿一致的专业学习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未来校园, 教师和领导者共同协作探究, 使参与人员和学校通过面对面的、在线的、混合的专业学习社区和网络形成一个整体。领导者保证专业学习计划的可参与性和持续性。领导者、教师及工作人员共同学习, 确保技术资源、工具、协作学习的时间和恰当的激励为专业学习活动服务。

●实施是关键

虽然广泛的视野对教学变革很重要, 但一个可实施的战略计划才是关键。在部分州、学区或者学校会研究、制定自己的技术实施方案, 而其他的州则是州教育部门领导人带头, 学区效仿。“未来准备”网站包括学区团队的免费在线评估工具, 其旨在帮助学区团队创建一个全面的、包含四个未来准备重点领域和支持策略的实施计划。

除了采用与教育机构的团队合作来创建计划外, 领导者也要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员征求意见和反馈, 如行政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的教师领导者、专业组织、学校董事会等。

[案例一]以身作则:范·亨利·怀特 (Van Henri White) , 学校董事会主席。

许多学校董事会成员认为他们的主要职责在于批准预算以及做招聘决策。纽约罗切斯特学校董事会主席兼市议会教育局主席范·亨利·怀特先生却认为教学变革是所有教育领导者, 包括地区所有领导者的职责。2015年, 在罗切斯特纪念马丁·路德·金的时候, 怀特同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了跨州视频会议;同纽约、迈阿密、密苏里州的同仁畅谈美国种族和公民权。

怀特还意识到与区域外设施建立连接的重要性。他与罗切斯特的其他区域领导者已经开始与当地市、县领导对话, 以期为整个地区的家庭提供无线互联网。他把互联网视为家庭学习的重要工具, 希望家长能够通过互联网帮助学生在网上学习他们无法理解的学习内容, 并成为在线交流的门户。

[案例二]设置变化的议程:霍华德温纳希克 (Howard-Winn) 社区学校。

霍华德温纳希克社区学校的负责人约翰·卡佛 (John Carver) 在发起按照未来准备学校为模型的数字化学习改造项目时, 学校的条件并不是最佳的。学校的入学率正在下降, 在阅读理解上达不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标准, 几乎一半的学生具有免费或优惠午餐的资格 (类似于中国的贫困生) 。许多社区学校也都面临类似的挑战。而霍华德温纳希克社区学校却将这一切视作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尽管资金匮乏, 尽管社区不愿意改变, 但卡佛通过和教师、学校董事会以及学校改善咨询委员会密切合作, 成功地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并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0年, 让Howard-Winn的孩子成为世界上最全面发展, 各项能力均为优秀的孩子。

通过打造全新品牌2 0 2 0Howard-Winn, 卡佛勾勒出了一幅新的区域发展规划图, 把技术融入学习、社交和网络系统的各个方面, 以支持社区专业人才, 活跃社区活动。在这些背后是领导的属性发生变化, 领导人需具有确定挑战的勇气, 创造的紧迫感, 投资时的开放头脑, 能建立信任并培养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作为领头人还需有主人翁精神, 保证持续性, 有远见, 敢于面对改变。

[案例三]提供全国范围内的领导:北卡罗莱纳数字化学习计划。

为了加快为K-12学生提供公平的高质量学习项目的发展, 北卡罗莱纳教育委员会要求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教育创新研究所的星期五研究所 (Friday Institute) 开发北卡罗莱纳州数字化学习计划。从2014年6月开始, 星期五研究所在前期对数字化学习主动性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多方位的规划和设计。

规划过程中实地考察了18个学区和各种特许学校包括164个讨论组, 并采访了学区负责人、校长、教师、技术主管、课程和教学主管、首席财务官、专业发展董事、教学技术管理员、技术人员、家长和学生。此外, 星期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咨询了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独立学院及其他大学的院长、当地学校董事会成员、州议员、商界领袖、非盈利教育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机构。研究人员搜集了大量数据并分析北卡罗莱纳州所有K-12学校的基础设施, 并用这些信息来完善E-rate应用。

2015年5月, 应北卡罗莱纳州教育委员会的要求, 115个区120个特许学校都完成了数字化学习计划标准。此标准可以通过领导力、专业学习、内容和指导、技术和基础设施、数据和评估五个指标纵览全州的实施情况。

开放的、获得许可的教育资源编者注:鉴于篇幅, 本文相对于原稿有部分删减, 原文及相关参考文献请访问http://tech.ed.gov/netp/teaching/。

是指在公共领域中已发布的、有许可证的、允许其使用修改并与他人分享的教育、学习和研究资源。

●预算和资金技术

当说到实施技术的措施和方案时, 许多学区都面临着资金的挑战。一旦确定了使用技术的愿景, 学区负责人和学校领导首先要审查预算, 以确定在哪些领域可以裁减支出, 并考虑创新自主这些项目的所有可能性。在学区审查预算和资金时, 推荐以下方法。

1.裁减现有成本

新技术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和体验的同时也使得一些现有的项目和工具被淘汰, 并释放部分资金。很明显的三个例子, 如复印机 (相关用品及服务合约) 、专用计算机实验室、用开放的获得取许可的教育资源代替商业许可的教科书。2015年9月, 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向学校发出号召, 让他们以替换一本书作为第一步来了解成本节约, 增强对学校和学区改变重点的了解。

[案例]转向开放:伊利诺斯州的学区拥抱开放的获得许可的数字教育资源。

许多学校正在采用从教科书过渡到数字资源的方式来解放资金。伊利诺伊州威廉菲尔德学区210 (Wiliamsfield Community Unit School District 210) 在挑选教材和制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上有三种选择:符合标准的、有效并可靠的外部资源, 伊利诺斯州教育局的数学模型范围和序列或者教材系列。

在仅有1万美元的预算下, 该学区放弃了传统的教科书, 转而开始创建和使用开放的教学资源。依靠由达纳中心提供的公开的数学教学的范围和顺序框架, 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门户站点OER Commons项目和学习注册表。将原本用于购置课本的资金购买低成本、基于云的笔记本电脑。

2.与其他组织合作

保护资源的合作方式是多种的, 通过当地企业和其他组织、校友和本校及附近的专家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及其他地区的课程开发。一些学校与当地政府结成伙伴关系, 共享技术基础设施和技术人员, 共同承担首席技术官的角色, 更加经济地建立和采购宽带系统, 并通过这些方式来减少开支。这样的经济开支可以通过财团购买来实现, 如肯塔基谷教育合作社, 它代表了几个学区和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决定资源配置。

3. 充分利用联邦资金

E-rate计划为学校和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非常实际的折扣, 同时也是一个技术资金来源。除此之外, 美国教育部于2014年11月发表《致教育界同仁的信》, 信中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联邦基金提供了指导和实例。

4. 反思现有员工的责任

作为实施计划的一部分, 许多学区、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正在重新考虑如何利用现有工作人员的角色和职责来支持技术学习。例如, 有的学校考虑扩大图书管理员角色的定义, 使之成为技术资源的评价人和管理员;有的学校采用共享领导和人员配备模式, 将优秀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还有一些学校选择与其他组织合作, 共享特定的技术合作学习项目。无论方式如何, 各个组织通力合作以确保切实有效地满足需求, 而不是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

5. 确保长期可持续性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家长会家长发言稿下一篇:沁水联社关于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