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邓小平事迹视频有感

2024-04-07

观邓小平事迹视频有感(共11篇)

篇1:观邓小平事迹视频有感

观邓小平事迹视频有感

学期中,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形象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以及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在课堂上放映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书邓小平同志的相关视频。

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复。作为90后,我仅能从相关电影中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与浴血奋战,历经千辛万苦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我却从小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心里长久以来就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了最难忘的印象。上课时候播放的视频,又一次的激荡起心里的涟漪。

正如邓家老宅子正屋门前那副长联上所写的那样:“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于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在7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的政治生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他的“三落三起”,最富成就的是改革大开放和一国二制方针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提出实行改革大开发。“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从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复兴之路。“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等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语句,都渗透邓小平同志的对于改革开放的信心。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洞察了社会发展的科学的规律,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去创新去改革,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都为之震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并顺利实现一个百年目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982年1月11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在1984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话中,更是展现了非凡的智慧与气魄。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绝不退让!

香港、澳门回归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看完这些视频后,我懂的改革开放的意义,懂得我国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懂得一国二制方针政策的重大作用,更加懂得邓小平同志所做的伟大贡献。而我将不断的学习,坚定的维护社会主义,坚定的维护祖国统一。

冶金院 环境1102班 夏玉林 学号:0508110225

篇2:观邓小平事迹视频有感

提起邓小平同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的伟大领袖,也是祖国的好儿子。他在中国处于混乱之时,能毅然站出来,不顾自己的得失,为国家为人民谋出路。他的事迹早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他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他给全中国的人民带来了崭新的生活!让新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次在毛概课上观看有关邓小平的视频时,我总是被他的精神所震撼。我佩服他的才干和成就,他的思想和功绩,但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更令我感动!他自始至终的信念,他勇于创新的气魄,他不顾自己的得失,甘愿为中国奉献自己一生的精神,都让我的心灵受到深深地震撼!这样的一个经历了风风雨雨、大起大落的伟人,却同时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的内心如常人一样的朴实,自然,却又是那么地爱民如子、心系百姓。

观看了这么多段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我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他的一生。他充满艰辛的留学生活、回国初期的动荡流离以及之后政治生涯“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都让我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而无比感动、震撼。视频通过撷取了大量历史珍贵资料镜头和对重要人物的实地采访,给我们展示了邓爷爷更真实的生平事迹、思想韬略、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其中,我映象最深刻的便是他政治生涯的“三起三落”。他几乎每次的“落”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敢作敢当,坚守自己的做事原则;而每一次的“起”,他都会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尽心竭力为革命胜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没有索取,只有奉献,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他总是从国家、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就像在“文革”过后对毛泽东功过的评价那样,本着公正、全面、科学的态度,而不会因一己私利而独断。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不推卸自己的责任,能大胆地把自己的缺失说给人民听,并客观的分析评价毛泽东的功过。他的胸怀和气度,实在令人钦佩。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伟人之所以受人敬重,不仅仅是他的成就,而是他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和精神,邓爷爷的这些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敢于说实话、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在政治低谷时面对种种压力下还能展现出来的气魄、胆识,无不令我钦佩!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无可避免会碰到各种挫折、人生低谷,包括现在,在大学生活中,看似悠闲自在的生活,但学习、生活的压力却也时常困扰着我,周围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回头看看自己,总有这些、那些不如人的地方,学习以及学生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对未来的思考,想到将来面对就业的压力,常常让自己喘不过气来,现在的自己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上面还不够成熟理智,情商的提高也仍需要努力。将来的自己能不能拥有像邓爷爷所拥有的那些顽强拼搏、不甘屈服的精神和胆识呢?这些优秀的、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品质都需要我们从现在起慢慢培养,在小平爷爷身上看到这些品质后,相信我能以小平爷爷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学会承担,学会忍受,学会顶住压力,学会凭借顽强的毅力走出困境。

与此同时,我们要学习的还有邓小平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管是他的“三次检讨”还是他坚定地否定“文化大革命”,都体现了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并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着眼于实践,始终朝着救国兴国的目的前进。正是对中国革命的深刻了解、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才让邓小平能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在文革耽误中国太久的急迫形势下,毅然决定进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告诉中国人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中国才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弥补了文革中国所落下的巨大损失。在今天,我们做为祖国新时代的生力军,我们都肩负着使复兴中华民族,使我们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历史重任,更需要具有一副实事求是的眼光,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社会的发展,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小平爷爷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便是“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与责任。一个人,即使你什么职务都没有,你也终究是人民的儿子,对于祖国,你永远都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而面对着这句话,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反思自己,对于祖国,对于人民,你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小平爷爷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人民的一个普通的儿子,所以无论他走到怎样的位置,无论做任何的事,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对人民负责。我们都是人民的孩子,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因此需要我们向小平爷爷那样无论走到怎样的位置,无论做任何的事,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对人民负责,牢记自己的使命。大到对国家负责,小到对自己负责,这既是健全的人格所需,也是建设现代化祖国所需。

篇3:观邓小平有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看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深深地被这句话感动着。影片以访谈和追寻临时遗迹的方式,向我们再现了邓小平不同寻常的一生。纵观邓小平同志的一生,也是纵观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成就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从早年去法国留学岁月,到觅雪大别山,再到三起三落;从保护科学家到恢复高考;从改革开放到深圳再演绎春天的故事以及为了高考回归与撒切尔夫人谈判,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风云中深思熟虑,不露身色,决策往往出乎常人预料的政治家风范。

----少年时代

通过观看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第一集,我们了解到少年时代的邓小平不仅聪明好学而且有了朴素的爱国思想,五四期间年仅十六的他便同全校同学一起参加了抵制日货的活动,通过比较思考他逐渐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并于1920年9月11日远赴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做苦工,艰难生活没有压垮这个有着坚定意志的少年,忍常人只所不能忍,做常人不敢做之事,积极参加共产主义事业。回想那时的我们,正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不谙世事,尽情享受着我们的少年花样年华。由此,对于那时的邓小平,我们不得不深深地感慨,这时怎样一种爱国情怀,才让年仅十六岁的邓小平,毅然决然的踏上异国之旅,独自承担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战争年代

回到祖国后,他在危机重重的大上海做地下工作。在白色恐怖下,共产党员团结一致,勇于为为革命事业献身。后来年轻的邓小平,由于他头脑机灵,工作稳重踏实被派往广西做工作,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诠释了邓小平的戎马生涯。面对敌人精良的设备与众多的人数,勇不畏惧,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寡敌众,以智取胜。在长期的战争年代,邓小平战功卓著,充分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领导天才。

----三起三落时期

第一落一起1933年被临时中央政府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邓小平从中心县委书记第一次被打倒撤职下放,派到乐安县南村区当巡视员但邓小平数次据理陈述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用大量活生生的事实说明他在会、寻、安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不管他们怎样残酷斗争采取什么措施,他坚信执行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正确的就要坚持。他那坦荡的胸怀,革命的智慧和胆略,不畏强权让我十分敬佩。尽管下放,但还到各个乡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帮助下面出主意,开展各项工作。他的这种能上能下,对中共的事业兢兢业业,忍辱负重的非凡气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夏天,邓小平就告别宁都,到瑞金当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去了。

第二落二起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斗争的矛头就集中到

了刘少奇、邓小平的身上。邓小平被扣上了“中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的帽子受到批判和斗争,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改造。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身处逆境不改其志,更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在改造期间,邓小平不论是数九寒天还是赤日炎夏,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一年到头不请病假,不请事假,总是按时到厂,按时上班,从不间断,从不无故缺勤。每次,一踏进车间的大门,见到工人第一句话是:“工人同志们你们早!” 到了工作台时,便脱去上衣,挽起袖子,立即聚精会神的干活。干活时,不讲话,不东跑西走,总是直着腰,钉在工作台前,双手紧握锉刀,以标准的姿势来回的锉着零件。他看上去是那么认真,那么全神贯注。看似十分单调的劳动,可他干起来却是十分的有滋有味,毫不厌倦。经他加工的零件,没有出过废次品。这是怎样一种高尚以及让人尊重的行为。他对中共的事业是多么的忠贞不渝,尽管目前又处在逆境,但他为共产主义献身的信念始终坚持不变。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邓小平复出了!西方一家媒体就此形象地称他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第三落三起 1976年,邓小平被指控为“天安门事件总后台”第三次被打倒,离他第二次复出仅三年时间。1976年,随着“四人帮”被粉碎,始终乐观地相信未来的邓小平,也迎来了政治生涯的又一次转机。正是他这种乐观的心态,是他一直站立在政治的舞台上,挥其所长,最终使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时期

文化大革命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邓小平勇于承担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他以巨大的超人的胆识和勇气,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遗路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循序渐进,逐渐打开中国的国门,加强对外经济交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很大程度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无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每当我们处于十字路口的历史时刻,及时给党和人民指明正确航向的,是小平同志;每当国内外的政治风云的剧变引起人们忧虑和困惑的时候,能够高吮远瞩、玻除迷津,使大家头脑清暇、心明眼亮的,还是小平同志。

邓小平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财富,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永不放弃,执着的追求自己理想的精神。由彼及己,像邓小平一样,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摆正心态,面对挫折时不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从中吸取教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历练自己,从而使自己更加的强大起来,这样才是真正的生活的智者。我们不仅要看到邓小平在正确领导使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国力增强等政治上的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还要看到他的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以及他的思想、做人原则、面对失败的态度等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发。我们要学会将这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中,乐观的面对一切挫折,并从中吸取一定的教训,但永不退缩,坚强勇敢的走下去,这样,我们一定会拥有更多人生中美好的东西,我们的人生也将会更加的精彩。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这是邓小平同志的话,成事在人,而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而我们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也在于

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看完纪录片,那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久久的在我的脑海的中。。。

组员(分工):

篇4:观《邓小平》有感

周五晚上在毛概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电影《邓小平》。影片中真实展现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划分特区、香港回归、南巡讲话等与小平同志紧密联系的事件,以及他带领人民励精图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从百废待兴的局面到奇迹般的辉煌建设,体现他卓越历史功勋和不朽伟绩的光辉形象。

接触邓小平,我往往只从课本触摸到他的伟大历史功绩,观看影片后,我深刻体会到,其实小平同志作出一步成功的决策——在我们现代的人看来是毋庸置疑的政策,在当时那个中国“红色革命”时代是多么的艰辛和困难重重。随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结束,小平同志恢复党内工作,面对神州大地百废待兴的局面,他首先做的工作即是为知识分子平反,画面中“文革”被下放农村改造思想的知识分子,听到这一消息,我从他们表情上看不到有多么兴奋,可是我却看到他们的内心留着热泪。

当《人民日报》社论员发表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时,全国各地议论纷纷,认为这是违背“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和胡耀邦针对党内外人士和群众对文章的犹豫和徘徊的时候,发表意见“高个子顶不住,矮个子来顶”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坚定了人民群众的信心,随即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极大的解放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的思想,这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富裕的时代。影片中小平同志在党内不少同志对于“分田到户”的行为表示反对和顾虑之时,率先提出支持的呼声,使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我国的农业在那些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小平同志随即一步步解放人民群众的思想,从城市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推行,一步一步地使神州大地走上辉煌建设的时代。

在香港回归问题的事件中,小平同志与英国首相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强硬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尤其让我记忆深刻,小平同志的开场谈话总忘不了他的烟,据说后来戒烟是听了撒切尔夫人的忠告,“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这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仍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他那种“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光辉形象真的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邓小平这内心深处的心声在此刻完全表达出来,自己的命运始终紧紧相连着祖国的改变,此后对香港的政策逐步演变为“一国两制” 的创造性的构想,让人遗憾的是小平同志没能到香港的土地上走走,去看看他收回来的土地……

篇5:观《邓小平》后有感

《邓小平》以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历史镜头及其讲话录音,生动形象地显示了小平同志的光挥业绩和伟大理论,真实地再现了他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人物的革命生涯与伟人风采。看完此片,我进一步从感情和理性上增强了对他的崇敬、赞佩和信赖。我在观赏过程中,时时为他那独特的人格力量和远见卓识所折服。

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尽管他有过几度沉浮,受过严重打击,但始终不改初衷,凭着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他以巨大的超人的胆识和勇气,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无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每当我们处于十字路口的历史时刻,及时给党和人民指明正确航向的,是小平同志;每当国内外的政治风云的剧变引起人们忧虑和困惑的时候,能够高瞻远瞩,使大家心明眼亮的,还是小平同志;每当我们在征途中受习惯势力和历史偏见阻挠而裹足不前时,敢于敲响警钟,引导人们解放思想、冲破束缚的,仍然是小平同志。从支持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提出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到倡导全面进行体制改革;从首创沿海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4个城市,到推动上海浦水新区的开发、形成全才位开放格局;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英谈判的成功,到胜利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等等。每一件都凝聚着邓小平同志宏伟的胆略、卓越的智慧和大量的心血。

《邓小平》给我启迪最深的一个镜头是:邓小平同志在1995年春节期问去上海,胃着严寒参观南浦大桥和浦东新区,当他目睹上海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时,不禁喜形于色,感奋不已。当下他对陪同的吴邦国同志语重心长地赞叹道:“喜见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并郑重表示“这是我心里要说的话啊!”当我听到这一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话语后,心灵猛然受到强烈震撼。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就一直思索着在我国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的问题,决心做好这篇大文章,完成这一功在当代、利及于孙的鸿篇巨制。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谙马列经典的小平同志,深知要做好这篇大文章的点睛之笔,就在于要回答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胜济。因为我们的老租宗马充思、恩格斯都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存在市场胜济。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后,从来也没有哪本马列著作承认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百多年来人们习惯地认为,谁要是提出搞市场径济,谁就是离经叛道。加上长期以来的教条主义和极“左”思潮,把马克思主义推向绝对化和僵化,一直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已使市场经济成为禁区,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但是,我们从纪录片中看到,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邓小平同志,决心要大家“杀出一条血路”。他回顾了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我国及当代各国经济实践中的正反经脸,终于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极大理论勇气和科学态度,创造性地提出和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而以此为突破口开拓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学者时。就明确地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到1992年南方谈话中对中国搞市场经济作了全面阐述为止,前后经历了十多年时间。他一面进行试验,一面针对各种偏见,不厌其烦地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好处,以消除各种误解和疑虑,积极加以引导,最终才让大家在事实面前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理论,形成全党的共识。1992年党的14大召开,终于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径济体制写进党中央的报告、决议和党章总纲之中,这时他才真是完成了他所撰写的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走上振兴之路的壮丽华章,完成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设计师的历史使命。真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透过纪录片,对小平同志的苦心孤诣和艰辛历程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当然,在我们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决非易事。尽管道路正确,实践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转型时期还会有许许多多不和人意的地方,市场径济在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还会有种种负面影响。不过,这一切在历史长河中终究是暂时性。“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已经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正满怀信心地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而奋斗。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人生正处于关键阶段,我们面临很多的选择,我们会后怕,会迷茫。我们也许没有当国家领导人的天分与气质,但我们可以学习邓小平对待人生的态度,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可以乐观的面对,对自己抱有信心,对别人抱有信心,对社会抱有信心,对真理抱有信心。一个人,怕的不是没有智商,不是没有天赋,而是没有获取成功的信念。怕的是没有毅力,没有勇气尝试失败。邓小平不是神,他可以改变整个中国,我们就不可以改变自己所谓的宿命么?

篇6:观《邓小平》电影有感

《思政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邓小平电影的纪录片。使得我们对邓爷爷了解的更深了,使得这个小个子爷爷在我的心目中越发高大。“三起三落”很明了地概括了邓爷爷的一生。他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奇迹般地站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显的高大,最后他指引着中国前进。

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都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然而短短的一部影片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

邓小平先生对中国是有巨大贡献的,可以与他相媲美的,只有曾经的毛主席、周总理。且不论他的“三落三起”,展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才能;且不论他的激流勇退,将建设交给敢于改革的年轻领导人;单单论及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感情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都不得不为邓小平先生深深地鞠上一躬。“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本是英文版《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的内容,令我在此感动之余,更是思考着小平同志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做出的诸多贡献。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一生并没有留下什么回忆录或是著作,这很能体现他淡于名利,不重视青史留名的作风。但是他之所以爽快的接受了别国出版商出书的要求,无外乎是考虑到将自己的言论作为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使外国人能多了解一些中国,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在此,我对邓小平先生深深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尊敬。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在视察经济时,听到这位老人念叨最多话的是:经济发展要在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不能失去„„风烛残年的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开放合为一体。他总是不断的催促着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勇敢发展,不要再被一些本本主义所束缚。我经常在纪录片中注视伟人邓小平的眼睛,那清澈的瞳孔,深邃的双眸蕴含着多少坚定的信念、令人赞叹的远见?他面对着资本主义这个大帽子,面对着曾经令他三上三下的毛泽东同志,他仍然以一片赤子之心操劳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突破瓶颈,开拓创新。用他的智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这样一位老人,用他的改革创业的计划,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南巡视察,就是考察各地有没有按照他的计划,将发展进行到底。他深知,中国再也不能失去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大机遇,中国再也承担不起囿于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他在有生之年,特别是短短的暮年时段,期盼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有所起色,期盼着改革开放的效果能真正实现经济飞跃。邓小平

同志的一句老话,现在相信无论是谁都说得十分上口:“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简单的一句话,却彻底反映了一位老人朴实无华的精神。他追求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是她改革开放以及整个规划蓝图的最终目标。有资料显示,邓小平每天的散步从18次下降到12次,岁月不饶人,他将自己的所有心思花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他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机遇观,他一再地强调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停。是的,这位历经坎坷老人也会害怕,他怕中国再因为什么左倾右倾的思想,或者是什么内部的阶级斗争而停止经济发展,在他的脑海里,一切清除得很:中国在不能失去这次机遇,没有任何领导人再担负得起这项的巨大损失。可能是生命的乐章催促着他的离别,他仰看着自己的中华蓝图即将奏效,他多么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多少能见一下成效。他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只为一睹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广阔前景。他是踏着准点过日子的老人,他是和顶着时间作计划的智者。邓小平曾说:“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顶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以其年迈的身躯一顶中华经济之崛起。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硕大但却空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仅此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商讨的余地,中国必须前进,哪怕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顶着社会的舆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许错误,但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挡住这个睡醒的雄狮迈开宏伟的大步伐

篇7:观邓小平南巡有感

其实邓小平南巡之前,我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十多年,但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上,一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在发财致富还是老实的干活上一直困惑。当时社会中许多精英人士在市场投资上一直难以下定决心,其中政府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是个重要原因。

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标准,对姓“资”姓“社”的争议和“左”右两方面尤其是“左”的干扰给出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从而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既坚持正确的方向,又摆脱了无谓但无奈的困扰。正是从这时起,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走出了受挑剔受质疑的困境,走上了新的坦途。

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谈话,对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邓小平南巡谈话为党的十四大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党的十四大的突出特点和最大贡献,在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充分肯定了这个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把这个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精神实质正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举得更高、号角吹得更响。完全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南巡谈话,就没有十四大的突出贡献。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精辟论断,根据14年来的实践经验,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推动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促进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建设迅速发展。

邓小平南巡谈话推进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丰富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南巡谈话中的许多精辟论述,是马恩列斯不曾讲过的,是毛泽东同志不曾讲过的,也可以说是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不曾解决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南巡谈话有力地推进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同时也就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南巡谈话廓清了此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间严重困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篇8:观邓小平“三起三落”有感

在邓小平的一生中,有着一段极为坎坷的“三起三落”。而邓小平的成功就在于,他并没有被任何困难所击倒,而是韬光养晦、奉献一生。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1933年2月,在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府。革命形势日益高涨。一九三三年,代表左倾机会主义的博古等人一到苏区,就指责毛泽东是右倾保守主义,撤了他的职,并把坚持和维护他正确路线的毛泽潭、邓小平、谢唯俊等人也撤了职。毛泽覃、邓小平、谢唯俊都遭到了批斗,邓小平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

1966年“文革”开始后,邓小平被认为是“党内死不改悔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林彪事件后,毛泽东的精神和体力都受到了重创,他开始反思文革的一些过失,提出了了对文革的“三七开”。经过了一系列的周折之后,一九七三年二月,邓小平回到了北京,在毛泽东的亲自批阅下:恢复了邓小平的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认为邓小平问题的性质已经变为对抗性的矛盾。根据毛主席提议,政治局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经过党内激烈斗争,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的强烈要求,在1977年7月召开的中央十届三中全会上,一致通过了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的决议。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奉献祖国的强烈愿望,在经历了如此坎坷的突变后,如何还能够继续站起来呢!正是因为有了振兴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愿望,邓

小平做到了,在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时,他韬光养晦,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而机会也没有忘记他,最终给了他复出的机会,让他能够在建设祖国这方面大展才能。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

回顾邓小平的一生,我觉得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我们要知道,邓小平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而他最后一次复出的时候已经73岁了!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为祖国作出巨大的贡献,怎么不令人感动呢?

篇9:“观邓小平有感”“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延安追悼张思德同志时的讲演,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字,但是在文章中那种朴实而又富有哲理的论调让我记忆深刻,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成为了党的重要指导思想,也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探寻人生道路的途中指引了方向。

毛主席在讲演中用极为亲切的口吻,朴素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当时、对现在、也对将来都具有深远意义的道理,道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世界观和奋斗目标,更道出了一个政党要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军民鱼水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检验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是党的力量源泉。他曾经说过: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主席还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胜利之本,是为革命和建设提供强大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党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植根于人民之中,同人民打成一片,才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毛主席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获得了成功,制定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因而得到了民心,得到了群众的信赖,因而打败了国民党取得胜利。

“为人民服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有部分官员贪污行贿,把人民推至水深火热的生活中,他们已经忘却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而重新宣传起这种崇高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重新的去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中说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段话更是表达出了我们应正确的树立人生价值观,人生在世,我们应该更多的做一些对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而不是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我们应该做一些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事,争取从真正意义上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我们并不能做到伟人那样一切为人民服务,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肩负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地去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努力地为这个社会作出一份小小的贡献,真切的去体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观《邓小平》有感

在本次的马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堂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邓小平》这部电影。纵使以前曾千千万万遍的听过了邓小平这个名字,小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他为中国、为中国人民奉献过什么,只记得,当年他的那一场葬礼有多隆重,只记得,电视画面里,有多少人因为他的逝世而哭泣,但是在观看过电影后,在我心中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的形象却清晰且高大起来,久久不能散去。

电影的开始是国产“红旗”轿车的缓缓驶入的画面,仿佛就把我们真正地带入到七、八十年代地红色生活中去,影片以访谈和追寻历史遗迹的方式,向我们再现了邓小平爷爷不同寻常的一生。纵观小平同志的一生,也是纵观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成就伟大事业的历史历程。

年幼的邓小平离开家乡,在留法学习期间做过工人。回到祖国后,他在危机重重的大上海做地下党工作。在白色恐怖下,很多优秀的青年志士牺牲在特务的手中。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是多么的困难。在基础薄弱、压迫严重的情况下,共产党员们团结一致、勇于为革命事业献身,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打不跨的。影片中具体地说到了邓小平“三进三出”的经历,他坎坷的政治生涯可谓跌宕起伏,却能奇迹般地一次次复出。一个人有才不是一件稀罕事,稀罕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小平同志的才不仅显示在他作为开国元勋、作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这个方面上,其实,也体现在他为人做事和人生态度上。影片中真实展现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划分特区、香港回归、南巡讲话等与小平同志紧密联系的事件,以及他带领人民励精图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从百废待兴的局面到奇迹般的辉煌建设,体现他卓越历史功勋和不朽伟绩的光辉形象。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亦不会忘记,是邓小平同志,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年龄高达88岁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也永远不会忘记小平爷爷在面对香港问题的谈判上的态度的坚决,他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我仍记忆犹新,“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仍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也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

在观看影片之后,我才真正的认识到邓小平爷爷,这位世纪伟人,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的不平凡一生的缩影。他用他的行动和思想铸就了一段辉煌的中国发展史。不管是困难时期的沉着冷静,深思熟虑,还是走访欧美各国时的沉稳干练,智压群雄,还是面对记者媒体时的睿智谨慎,顾全大局,还是面对苏联解体及由此而来的各方的怀疑责难,在中国改何去何从问题上的有力回击和回答,都展现了一位政治家,一位伟人的风采。他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树立了一面鲜明旗帜,他用毕生的心血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篇10:观小平小道有感

10142125祝宵伊

一直以来,我只是知道,小平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一直以来,我都知道小平是坚强的,即使生活千难万阻,还是引领了中国走向改革发展的道路。一直的以为,是不失真的历史,但仅以此评定小平的一生是不全面的。

这是我参观小平小道所获的第一感觉。

上个星期日,在毛概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小平小道,一处小平同志曾经的居所。

一进大门,我径直来到了小平同志的陈列馆。在这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毛毛写给他父亲的《在江西的那些日子》这篇文章,是它引入我走进小平生活的长河里。

看尽小平坎坷的一生,更让我关心的是小平在江西度过的那些时日。在那里我看到毛主席对小平同志特别的感情,以及被下放到江西的各个领导的特别关照。在江西的条件是艰苦的,对于中央来说,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小平同志是幸运和幸福的,在那个时期被下放到江西。首先,他躲避了那个阶级斗争激烈的战场,在江西可以暂时隐藏他的锋芒,使之在那个争锋相对的日子里独善其身。在这方面刘少奇就显得有点悲剧。其次,在江西,小平同志是受到特别关注的,中央没有抛弃他,江西的人民没有放弃他。江西人民为了他减少他工作的路途辛苦,特意为他修的小平小道;为了他在工作时解手方便,特意为他们夫妇建的专用厕;为了他在工作避免劳累,为他腾出休息室。在这里,他是开心的。更重要的是,他在江西的基层工作,与广大的群众的广泛联系,使之能够最广泛的了解广大群众的生活,也为他以后的改革计划打下了理论基础,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小平是幸福的,看完那一张张的家庭照,虽然只是短暂的相聚,但那也是一种独有的天伦之乐。

看完展列馆,那里介绍了小平同志的工作场地,以及他日夜行走和锻炼的小道。所以我奈不住那份好奇,于是我行走在小平小道,思小平当时所想。我去看了小平同志工作时的兵工厂,拖拉机制造厂等等,亲眼见证小平当时的工作条件的艰苦与他坚强的意志。

然而,最让我震撼的是“小平摄影展”,那里注满了儿女对父亲的爱。在那里我看到了小平同志昂扬的生活态度,以及一家人的美满幸福,我在想,小平同志是幸福的,牵着亲人的手,与大海共舞,享受着天伦之乐。我哭了,是感动,是羡慕,更是震撼,还有一种对现代人亲情疏远的深思。

小平小道,让我对小平在那段黑暗的时期的生活有了更全面的看法:痛并快乐着。

篇11:观小平小道有感

这次去小平小道的活动是教我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老师组织的。这天风和日丽,我们早上7点半起床简单的吃过早饭就去校体训馆集合。不只有我们一个班的学生,有好几个学院的在修这门课的将近1000的学生一起参加本次参观小平小道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我们徒步前往小平小道。我们在路途中说笑着,大概一个小时就到了小平小道。刚到达目的地,就听到纪念馆前播放的红色歌曲。俨然像回到了那个红色革命的时代。首先进的是主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群青铜雕像。描绘着邓爷爷和工人一起围着,神采飞扬,指点江山。后面是一大块白色纹理的大理石,上面雕刻着小平的女儿著名作家邓蓉,小名毛毛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内容大概描绘了邓爷爷在下放到江西后艰苦的生活,但处处透露着希望和亮光。继续往里面逛,看到了一些邓爷爷以前在工厂里的日用产品,都是比较破旧的东西了,但是放在壁橱里却熠熠生光。随后,看到了几幅描写邓爷爷和工人的故事,一一体现了他俭朴,珍重粮食,热爱劳动,尊敬技术和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还看到了一些以前绝密的文件以及邓爷爷下放期间调查江西景德镇时,工人们不怕嫌疑送给他的四个瓷器。印象深刻的是一副字,上面写着邓爷爷的亲笔。原文记得不是非常清楚,大概意思是我多么愿望留在党内干活,哪怕只做一些杂活也心愿。还有一副是说他文革时下放的感受,他说这艰苦的几年也挺好,这促使他有时间,能好好反思自己和思索中国的未来,设计改革开放的蓝图。这些话让我想起另一个伟岸的身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同样他也数次被贬,但依然牵挂着整个宗庙,牵挂着天下黎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走进了小平休息室,这是工人们看邓爷爷辛苦为他建的,希望他能休息好一点。在他的房间外看了看,外面贴着几行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几个字贴起来容易,做起来只怕是难如登天。起码,我是不行的。里面很简陋,就是一张木板床和垫子,但邓爷爷就是在这间屋子里思考和构建了整个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出了小平休息室,进了当时的配件厂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浓浓的机油味道扑面而来,里面都是机器零件,破旧不堪,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如何了。

然后我们观看了小平同志的照片展览,看着那些照片从小平同志年轻到老,他的为人处事让我们感动,尤其是他抱着一个小孩的一张照片,小男孩很脏,可是小平同志没有任何厌恶,他笑容满面,亲着小男孩的脸蛋儿,邓爷爷是多么和蔼可亲啊!

上一篇: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下一篇:想辞职可是厂里说要我提前一个月写离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