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

2024-04-19

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精选7篇)

篇1: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

读《邓小平之南巡讲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巡视了武昌、上海、珠海、深圳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划时代的诗篇。“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共六个部分近万字,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谈话的灵魂。”

读了《邓小平文选》,我们不难看到邓小平的领导才能,对于每一个地方、每一方面的工作他都能从具体事情出发来做出决策,并能从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改进管理方法。他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来领导中国,为我们中国的建设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近几年的发展都验证了邓小平领导的正确性:而且也能让我们学到如何分析处理事情,做出相应正确的决策。同时我也感到自己重任在肩,光荣的使命召唤着当代大学生,党和人民寄厚望于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本着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邓小平的讲话,主要包括一下六点:

一、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二、改革开放单子要放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三、抓住时机,发现自己,关键是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才,反对形式主义,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

六、世界上称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一个中心”,即经济建设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谈话的灵魂所在,有了稳固的路线方针才有可能快速正确的发展。邓小平也指出:“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也就是在这一次南巡讲话途中。邓小平用非凡的气魄胆识,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历年。他说:“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的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

硬道理,他的话为当时以及后来的改革家们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成熟,“南方谈话”及时深刻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成为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第二份宣传书,指引了中华民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正确航向。从此,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现在的我们正享受着邓小平改革带来的好处,从温饱到小康,从初级小康进行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我们正一步一步的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着。经济的崛起,地位的升高,那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标志着邓小平的先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愈发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祖国的富强是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每个人最好、最大的回报!都说邓小平是总设计师,不错,但我觉得他更像一艘大船上的舵手,把一艘刚经历过劫难,又遭受着海上恶略天气快迷路的船掰回了它原有的轨道。并驶出了重重迷雾,见到了能带来了光明和引导的太阳。只听过父母给我讲过革命前那些艰苦的日子,而今的美好生活更让父母辈的人们感到欣慰,如邓小平曾说过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因此作为当代的代言人——当代大

学生,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应该吸取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所感悟到的那些理论精华,保持历史的思维习惯,实事求是的基本作风,学会创新发现,善于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从自己的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肩负起我们接班人的责任,使我们的医学事业得到长久的发展,而我们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地进步!

篇2: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

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有感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有感

而是因为文而是因为文而是因为文而是因为文而是因为文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邓小平同志在十多年前南巡时发表的一篇

讲话,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它的指导意义都是有目共瞩的。这当然并不是因为它是

邓小平同志说的,而是因为文章里面的内容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有

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新中国才刚建立没多久,谋求发展,要求强

壮是我们的目标。但是,一场文革使得我们前进的步伐停了下来。文革结束后,我们和别人的差距就更大了,因此我们要加快步伐,要“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我国在古代是泱

泱大国,却在近代没落,不能不说这要一部分归咎于那闭关锁国政策。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改革要兴利除弊,革除过去僵化的旧体制,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新体制,使生产力获得

新的解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

社会主义的本质。革命不仅仅是指打仗、政权变更等,邓小平同志“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

命”这一理论具有十分深刻和丰富的内涵。首先,改革同革命一样,具有解放生产力的意义;

其次,改革的深刻性、艰巨性决定了改革是一场革命。最后,改革的全面性、广泛性也表明

改革是一场革命。总之,改革是继我国人民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革命后的“又

一次伟大的革命”。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

社会的根本任务决定的。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为巩固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深厚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基础,才能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才能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发展才是硬

道理。”邓小平同志将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以最直白的语言给我们明确的点了出来。四项基本

原则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是我们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

验,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是从两方面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改革

是从完善和发展我们自身的制度着手,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则是采

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吸收和借鉴国外好的东西为我所用。并且,我们要将坚持改革开

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既要警惕右,又要防止“左”。

改革开放不能只是口头上随便说说,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在这条政策提出之初,当然有不完善的地方,“敢闯”,是一条重要的经验,按我们今天的说法来说,那就是要有“创

新精神”。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当中,我们的观念也要随之而改变,墨守成规是干不出大事的。

当然这也不是否认以前的所有东西都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批判性地去继承、发展,不少经过

岁月沉淀的东西都成为了真理。创新,不仅仅是理论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

化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这也是符合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的,因为,改革本身也就是一

种创新。创新是建立在过去的历史经验上的,是立足于现实的,它不是天马行空式的胡思乱

想。因而,我们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做到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对于“闯”的勇气,邓小平同志做了一番说明,是有的人怕“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他所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则是明确的解答了这一问题,正如他所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

猫。”

经济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是相当有前瞻性的。纵观世界经济强国,无不受益于历史上的几次科技大革命。我国古代的夏历、“四大发明”等扬名于世界,古代中国盛极一时,但泱泱大国的衰败不由得使人感叹科学技术的重要。虽然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已足够说明其重要性。我国现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不仅是近代以来发达国家共同的历史经验,还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既是为了迎接新科技革命及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成就大业,人才为本。有了高素质人才队伍,就有了发展的后劲虽然说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从根本上说都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无论事情规划得有多好,最终还是要靠人去实施它,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篇3:重温邓小平南巡讲话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20年的时间节点上,重温当年振聋发聩的声音,对当下的改革开放具有同样深远的意义。此刻中国要进行的改革,所面临的难度和挑战并不亚于当年。某种程度上,当年南巡讲话所释放的巨大的社会活力,既带来此后2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也共生了20年后必须面对的社会变革的难题。

经济要发展,社会要稳定;贫富差距要缩小、社会保障要普及;环境污染要治理,传统文化要保护;人民内部矛盾化解需要新机制,国际社会交往需要新秩序……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中国面临的上述挑战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难题,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也需要相当敏锐的现实考量。今天的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改革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改革的先后次序和路径将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这些问题需要系统的回答,更需要一锤定音的决断。这是2011年以来“顶层设计”的理念不断得到呼应的现实因素。眼下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若无这样的“顶层设计”,就会陷入不断争论与折腾的怪圈之中。

应当看到,2011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未来的发展路线图有清晰的设计,在经济领域,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金融制度和国企的改革在不断深化,而在社会民生方面,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保障房等亦开始渐次发力。而在局部地区,无论在广东、浙江、重庆、江苏、安徽,各地都在不断进行探索和试验。

但令人忧心的是,改革的步伐并不顺利,经济转型难题跨越了三个五年规划仍在调整之中,而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逐年增多,难题并未彻底突破。究其原因,一方面之前改革在破除旧的利益阶层的同时,形成了新的利益阶层,新的改革则受阻于既得利益阶层;另一方面,改革的顶层设计在凝聚共识方面尚未形成合力,改革动力的不足导致社会变革的进展缓慢。所以,改革的思路及路径也需要进行强有力的转型。

在经济发展需要转型,社会改革需要推进,文化价值体系需要重建的关键时期,重温南巡讲话,从中寻找到未来的突破方向,至关重要。如何改革,20年前的邓小平曾经给出过最佳的答案。“不管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角度講的,而是从大局讲的。”

无论决策层,还是执行层,都应该有如此的战略眼光。新的顶层设计是否能够提供一种通向良性社会发展的通道,是否能够打破既得利益阶层的重重阻力,是否能够激发从官方至民间的活力,将决定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我们国家的发展趋势。

篇4:邓小平南巡讲话集萃

邓小平对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说:“你拿出笔来记下我的话。我有几点意见请你

转告北京: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中,改革开放是主题、是主线。以前的两任总书记抓改革

开放还是有功的,1983年到1988年的经济发展很快,打下了很好的的基础。没有那五年 的经济大发展,你这几年的治理整顿也搞不下去。对胡耀邦、赵紫阳在经济工作上的成

绩还是应该肯定。他们只是在反自由化上出了点问题,但对他们的工作和和成绩,不能

一概否定。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成天去争论什麽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啥意思

?你搞得清楚吗?反正我是搞不清楚。八中全会开得好,稳定了农村基本政策。到农村

去搞什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搞姓资姓社的争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

谓的争论了!不争论!这要作为一条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要

管一百年,对,一百年不动摇。

“第三,经济发展要求有一定速度。对我们这种基础薄弱的国家,6%不是

什麽成绩。我看连续5年超过10%是可以争取的。现在,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

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比较就有问题了。归根结底,能发

展多快就搞多快,不要阻挡。目前的经济工作没有新意,没有进取心、创造性,多数人

不懂经济。没进取心就是没有历史责任感!

“第四,这两年改革开放的话不硬了,旗帜不鲜明了!这不对,有右的东

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

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下子被他搞掉了。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

进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

的头脑。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发展或发展慢了都不行。而怎麽发展呢?办法只有一

条那就是改革开放,国家需要改革开放,人民需要改革开放,谁不改革谁下台!对,不

改革开放就下台!下台!”

“暂时就这几点,没有了……你去吧。回去就向北京报告。”

“就照我说的,原汁原味发给北京!你去吧!”

“记住,回去就向北京报告!”

“要记住,书记大人,你也一样,不改革开放就下台!”

※ ※ ※ ◎阳光灿烂的下午,南昌,滕王阁休息室◎

邓小平对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说:“我是个退休老头子,耳朵也不好使,(汇报)你就免了吧。”

“不过,我倒可以作为一个老百姓跟你书记大人进点言:我离开江西二十

年整了,这次来走走,好象这里变化并不太大呦。你的南边就是广东,你看广东就是热 气腾腾的,发展很快,人家成天就是改革开放,你这里我看是有点冷冷清清。你给你们 省委一班人讲,也可以给北京讲,就说我说的,改革开放是大局、大方向,发展才是硬 道理。不发展或者发展缓慢的空谈,只能误国。尤其是你这江西,底子很薄,资源不多,不努力改革开放行吗?你们什麽时候改革开放真有成绩了,你们汇报我乐意听,现在,还是那一套就免了吧。”

“对了,书记大人,记住,发展才是硬道理!你应该多向广东学习而不是 向北京学习,谁不改革开放谁就得下台。你可以把我这话向北京报告。”

※ ※ ※ ◎华灯辉煌的夜晚,深圳迎宾倌,桂园◎

老爷子一吃完晚饭仍兴致不减,把瑞林、毛毛、飞飞和刚到深圳会合的扑 方、邓楠等全叫到了身边,他有话要说。

“大家今天也见到深圳了,这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也是中国今後生 存发展的希望。我想跟你们聊另一个问题。”

“你们猜猜,促使我这次出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或者说这几个多月来,纠缠我最多的因素是什麽?”

“还不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呗?”飞飞迟疑着说道。

“有点对,但还不够直接。扑方,你说呢?”

“我想”扑方犹豫了一下,乾脆说道,"是苏联垮台?”

“对,是苏联问题!”

“离开北京前两天,瑞林给我讲了一个镜头,让我夜不能寐。那就是苏联

垮台时,叶利钦宣布苏共在俄罗斯停止活动。叶一宣布,在苏共中央大厦前自动聚集起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当那些在中央委员会工作的人撤出大楼时,人们自动让开一条路,让这些人通过。但伴随著这些工作人员的是什么呢?老百姓们的口水和垃圾!一个执政 了七十年,号称有几千万党员的庞然大物,就这麽一夜之间垮了!要知道,苏联的住房、工资、资源、生产力和社会发达程度,都比我们国家好得多呀!在六十年代中期,我 们在和苏联吵架的时候,新上台的勃列日涅夫就宣称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按他的描述,苏联距共产主义也仅有—步之遥了。而共产主义,也是我们这代人过去的 终生追求呀!”

“毛主席前期是靠实事求是胜的。打江山的时候,陈独秀、瞿秋白、张国

涛、王明每个人都自以为比毛有学问,但毛胜就胜在实事求是。唉,但後来,他也以为 他就是真理,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化身和发展。其实,他跟我一样,凡夫俗子一个。对社 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谁能说清楚?对资本主义又有谁能说清楚?反正,我是不懂,我说 不清楚。明明说不清楚,偏要去天天争论?我看,发展才是硬道理。真得加上一条,不 争论!不争论,要作为一条原则。”

※ ※ ※ ◎风和日丽的下午,深圳迎宾倌,接见厅◎

邓小平:“人老了罗嗦,不过,我也罗嗦不了几天了。今天就给你们大家 多罗嗦几句吧。”

“我们过去的革命常以苏联为榜样。但这些天,我想的最多的,也还是苏

联。那麽丰富的自然资源,那么深厚的文化传统,那麽强大的国家机器,还有庞大的共 产党队伍,似乎在—夜之间就垮了,消失了。苏联,我们过去顶礼膜拜的词语,一下子 就成为历史陈迹,历史名词,值得我们深思呀!”

“苏联完了,全世界方方面面的思路很自然就联想到中国,中国向何处去 ?怎么办?”

“其实,苏联垮台有很多因素。其他不讲,成天搞核武器,槁理论专政,不顾人民死活,而老百性为了基本生活品还成天排队,我看就是一个主要因素。号称是 发达社会主义,结果折腾了七十多年,连老百姓的肚子都喂不饱,说得过去吗?说不过 去。中国怎麽办?中国就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老百姓的生活解决好。我看,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决不能动摇,一百年也不能动摇。”(众人热烈鼓掌)

“昨天,我们家聊天,也聊起苏联垮台。孩子们告诉我,二十世纪的世界

有两个重大的历史现象。政治上的重大历史现象,是苏联的崛起和消亡;在经济上呢? 则是近三十年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这两年,除了四小龙外,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也 迎头赶上。四小龙和东南亚诸国的人有中国人聪明勤劳吗?我看未必。我跟李光耀讲过,华人实际上在经济上可以做另一个犹太人。华人在政治上一盘散沙,没有核心,但有 市场取向的功利和敏锐,有庞大的市场和网路。李光耀也同意我的观点。我们落後的关 键还是我们从五十年代起,不抓经济而抓阶级斗争,搞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我这里不 是说社会主义搞错了,但我也不能说我们完全搞对了。老百姓生活什麽都要票,什麽粮 票、布票、烟票、酒票满天飞,什么都得排队。长此下去,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我看除了实事求是这一条外,我今天还不能讲得很清楚。我看也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说不清楚就不要去争论,成天去争论姓资还是姓社就是浪 费时间。所以,我说,要把不争论作为一条原则定下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呀!”(又是一阵热烈掌声)

“你们先别鼓掌。我得给你们一点压力。我刚才提到二十世纪一个重大的

经济现象就是四小龙的崛起。中国怎麽办?我看先别赶英超美,连日本我们也别去比。中国当前的任务和出路就是向四小龙学习,经过二三十年的奋斗实现小康。前些时候,去

在北京、湖北、江西,我还不敢说,但这次到深圳,我有了信心。深圳的发展才不过十 年,就到了今天的样子。再这样干下去,四小龙就没什么可怕了。我想,深圳、广东的 基本任务就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是在全国杀出一条血路,做—个表率,率先超过四 小龙。我看给广东二十年时间,赶上四小龙是可能的。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和我 率部队千里挺进大别山。别人围追堵截,但伯承同志提出两军相逢勇者胜。最後,我们 在没有根据地,没有冬衣,装备很差的情况下,战略突进中原,直逼南京,我们是勇者,我们胜了!今天,我要给你们同样的一个战略任务,就是做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在 中国的改革开放上杀出一条血路,证明中国人搞经济不是孬种!不管别人怎么说,甚至 不管某些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怎麽说,搞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 动摇,追上四小龙,用二十年的时间,把广东建成亚洲的第五条龙!”

“改革开放也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 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应该是三个有利,即是否有利於发展生产 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於提高生活水平。特区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 不仅可以发展生产力,还可以解放生产力。所以,我发明了一条叫做不争论。争论什麽 ?一争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开办特区有争 论,有些人今天仍不同意。农村改革也有争论,但是农村这几年成长最快的是水产业和 水果业,这恰恰是我们计划经济没计划,政府基本不管的行业。以前,北京的老百姓为 了大白菜天天排队,由政府配发。但现在几个批发市场一搞,大白菜紧缺排队的现象就 消失了。三峡工程也争论很多,我到美国一看,人家凡是能修水电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苏联、欧洲那些地方都是如此。这可以增加多少国力和财富呀!我是坚决主张搞的。今天还有很多人不同意,有人甚至乱骂。怕什么,看准的就要坚决搞。我看,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起码有这几点是看准了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以特区建 设为标志的改革开放路线,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制度的农村改革,以发展解放 生产力为主旨的市场机制。说起市场,又有人讲市场经济是搞资本主义。其实,计划和 市场都是手段,哪是有那麽多清规戒律的主义。我提的在香港问题上搞一国两制,反对 的人就少。在主权问题,很多人可以向制度妥协,但在国强民富上,在发展生产力上,我们为什麽就不能更包容更妥协呢?还是那句真理:实事求是。中国穷,发展才是硬道 理。为了发展,我们不仅在香港容忍和鼓励资本主义,在内地我们也要容忍和鼓励差别 和市场机制。不这样,何来引进外资,何来改革开放?”

“去香港看回归是我的一个萝想,能去我一定去。但我已经88岁了,这次

可能是最后一次外出了,时间不饶人呀!你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坚持中国的未来。80多年前孙中山实现不了的理想,就可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我今天讲的,你可以回跟下面讲,也可以跟上面的北京讲。我在湖北和江西还讲过,谁不改革开放谁就下台!这点你也讲!”

※ ※ ※ ◎阴雨绵绵的下午,春节,上海,西郊宾馆一号楼◎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那也不仅是中国古训,也是现代真理。历朝历代,秀才造反,改革的失败者居多。汉代的王莽,宋代的王安石,甚至当代的毛泽东都是 以秀才见长,他们当初的业绩都很辉煌,但—旦做出一个大文人的样子,都目中无人,最後结果凄凉。我们党的历史上的领袖陈独秀、瞿秋白等都是名副其实的大秀才,但他

们操作性和务实精神都很差。党的事业在他们手里没有发展起来,而他们没有看上眼的 土包子毛泽东,却以他的务实和实事求是赢得了认可。在井冈山的时候,蒋介石的前四 次围剿失败,核心还是毛主席的实事求是,敌进我退。但到秦邦宪、王明、李德这些书 生当政,要搞正规战,御敌於国门之外,红军就失败了。八大以前,毛主席还是实事求 是的。我们党历史上有两个很不错的大会,一是八大,一是十三大,不错在哪里?不错 就在实事求是。八大讲经济建设,毛退居二线,十三大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惜,这 两次不错的大会精神都没有贯彻下去。”

“文人误国。哈韦尔能怎麽样说不清楚。苏联我看就是被戈尔巴乔夫的文

篇5: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引言:,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解放生产力”,谈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开放会带来许多好的经验也会带回腐化和丑化

第五,谈话还指出,在管理位置上的要有新思想的正文:

“邓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事隔十年了,大家仍对事件记忆犹新,那是,邓小平的举动在当时令所有人大感意外;也,他那一路的讲话异乎寻常的震撼力和感召力;还,他的出人意料的行动和那些出人意料的讲话,对当时的产生了拨正航向的作用,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中心的新政治运动,从此偃旗息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式建设的重心。

1978年4月,计委、外贸部在所的《港澳经济考察报告》中强调:发达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港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的作用。可以借鉴港澳的经验,把靠近港澳的广东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将其建成的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客人的游览区。报告中,清醒地认识到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性,创办经济特思想也由此萌动。

80年代末,改革开放正关键的历史时刻,改革将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认识,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同志不顾高龄,前往有“改革开放窗口”之誉的深圳、珠海、上海、武昌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当时,是国内海外舆论意识到,南巡谈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历史也证明,他当时的思想是的。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解放生产力。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关键是“中心、两个点”的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姓“社”的问题。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的综合国力,有利于的生活。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生产力。

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注意四项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的政治路线要靠的组织路线来,要注意培养人,“四化”标准选拔人才层。要反对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信念,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后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谈话指出:不,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生活,就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改革的方向,把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改革的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经济发展的次浪潮。

篇6: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再读《邓选第三卷》应毛概课程要求,我又一次学习了邓小平这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人的著作。每次读小平同志的著作,总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文风非常地朴实,然而于朴实之中的却是目不暇接的深刻思想。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无疑是《邓选第三卷》。里面收录了邓小平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二年的许多讲话内容,均体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而他的这些理论直到现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价值,今天已可见一斑。有人说,他的理论概言之有两个基本点:一者“猫论”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二曰“摸论” :摸着石头过河。小平同志告诉我们: “关键是发展经济”,但他还说“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再比如三个有利于,他在“生产力”的前面加了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定语,在“综合国力”的前面加了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定语。尽管他的这些思想是以即席讲话的形式说出来的,可又有谁敢说这不是刻意强调的?读了邓小平同志的以上言论,你会发现他对于客观事物的评价完全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基础,正如他对少奇同志的态度,使我感觉到了当代伟人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拨乱反正的铿锵态度与气势磅礴的领导作风。此外,《文选》还探讨那些不能够摸着过的河。关乎大是大非的大江大河,决不能摸着石头过!否则是要被淹死的。我们并不是不可知论者,我们坚信真理是可以被逐步认识的。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有一些可以看得很准的问题,对它们完全可以旗帜鲜明。这些河不需要摸着过!对那些关乎方向、性质的大是大非问题,即使存在争论、分歧,但只要我们看准了,也完全应当旗帜鲜明。这些河,不允许摸着过!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杰出代表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务实、发展的思想,从开篇的十二大开幕词到结尾的南巡讲话,貌似零散的所有著述无不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发展这两点而展开。务实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演绎和表达,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是邓小平同志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作风,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旨。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 1985 年 3 月 4 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回应。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是理智而务实的。他是务实的,他以殷实、富裕的生活代替任何空谈回报他深爱的人民。不拘一格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散见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只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都可以大胆借鉴。可他也是理智的,共同富裕是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的,在不可能同步富裕的基础上,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种“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的暂时“不公平”的社会表象深处是邓小平同志深邃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把握能力,因为与其用同步富裕的谎言欺骗人民不如把历史进化过程中的必要代价和过程如实告诉人民。因此,面对贫富差距暂时拉大的社会现实和风言风语,他一笑置之。是啊,担当人民事,何计身后评,何况历史自会有它公道的评判。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分析见解,邓小平同志都以一种敏锐独特的视觉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联系当前实际,对于那些贪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教育课,也

许他们曾做出过贡献,但骄傲自满的情绪正慢慢吞噬着他们,使他们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其例举不胜举。但求通过《文选》使之觉醒,真正替人民做事。读了《文选》,会深深地被其个人魅力所吸引,他不愧为中国的革命家与改革家,指引着中国前进的方向,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拼搏,与时俱进为完成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绚丽辉煌!

篇7:亲历邓小平南巡

1992年1月,中国发生了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邓小平南巡”。当时我正任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兼市接待办公室主任,小平同志南巡时在深圳的主要接待工作的具体安排、组织、落实都是由我们直接负责。从老人家乘专列到达深圳那一刻起,直到他从蛇口港乘船离开去珠海,他在深圳的所有重要活动我几乎都在场,老人家很多饮食起居的具体事项都由我在现场指挥和安排。

为此,我经常对亲朋好友说,在中国各省市成千上万的“接待办主任”中,我可能是最幸运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我接待了邓小平,而且是在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非凡时刻、在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特殊地点、接待了一位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并亲身经历和参与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

二、内忧外患:改革面临严重回潮

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都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1988年价格闯关的失败以及1989年发生的政治风波,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都陷入了低谷。而几乎同时发生的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瓦解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所实行的政治、经济封锁,更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不少原来就坚持“左”的观点的人们则开始宣传,中国继续搞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很可能会出现“和平演变”。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中国改革开放面临严峻的挑战,随时有放慢、停滞甚至“走回头路”的危险。现在回顾这段历史,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都度过了十分沉闷的三年。那时人们普遍的感觉是改革开放的前途茫茫。

三、振聋发聩:不搞改革开放只能死路一条

我当时身处深圳经济特区,不但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而且对“特区”这个“改革开放产物”的命运也深感担忧。

1991年底,就在深圳市委决定我兼任市接待办主任不久,市委接到“上面”通知,说是要准备接待中央的“大领导”。这个消息一开始是极其保密的,我作为接待办主任也不知道谁要来。但是看到市委书记李灏同志亲自召集会议、周密布置和安排接待工作,心里就明白这个“大领导”肯定非同寻常。因为那时冬天有很多曾经身居党和国家领导岗位的老领导、老同志到深圳来休息,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为接待工作“闹”这么大“阵仗”的。当时接待办的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同志就开始猜测可能是小平同志要来,为此大家都兴奋异常。因为小平同志1984年第一次视察深圳,就以“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重要题词,给了深圳特区以极大的支持和鼓舞。这个时候小平同志再来,无疑是再次给予特区以最大支持、鼓舞和关怀,给大家带来希望和曙光。

这个秘密不久就解开了。因为邓小平办公室副主任孙勇、张宝忠两位将军相继到深圳来为小平同志南行进行“踩点”和布置前期准备工作。

现在不少人一讲到邓小平南巡,往往理解为他是以国家实际最高领导人的身份来深圳视察工作,并且在视察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其实情况完全不是如此。中央办公厅和邓办就给广东省委下达通知,明确讲这次小平同志过来就是“休息”。我也记得很清楚,张宝忠同志到深圳来布置接待准备工作时,也一再向广东省和深圳市领导强调,首长此次就是来“休息”、来“看看”;而且强调了许多“不”:即不听汇报、不做指示、不讲话、不合影、不题字、不吃请、不见报;除了中央媒体的随行记者外,广东省和深圳市只许一家电视媒体和报纸媒体跟随拍摄和记录;另外就是所有陪同参加邓小平活动的人员(包括省市主要领导)一律不许录音,不许拍照,等等。

正因如此,当时我们在接待计划中安排小平同志到国贸大厦楼顶参观时,也纯粹是按照想请他多看看,多了解深圳发展情况的意图安排的,从没有任何要请他讲话,要听他指示的考虑。国贸大厦还是当时深圳市罗湖区(甚至是深圳全市)最高的建筑,在那里不但可以看到当时发展最繁华的罗湖区的景象,也可以俯瞰深圳大部分市区和对面香港的很多景观。

还有一个情况,当时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同志由于没有时间向小平同志汇报深圳工作,因此很希望能夠趁这次邓小平在国贸大厦上俯瞰深圳全景时的机会,向老人家汇报一下,也能像1984年那样再次得到小平同志对深圳经济特区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支持。因此在我们做活动的具体安排时,李灏同志就指示我们要在小平同志坐的地方摆上介绍深圳的一些图文资料,以便于他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

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当邓小平坐到52层国贸大厦楼顶的旋转餐厅上,一看到当时深圳繁华的景象时,立即开始激动起来(我在陪同小平同志期间已发现,他平常是一个很寡言,很沉默,很宁静的人)。在李灏同志刚刚汇报了几句有关深圳的情况后,他就滔滔不绝地开始讲起来,间或有谢非(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和李灏同志的一两句插话,其余时间都是老人家自己在讲,而且讲得十分激动,不断地用手势来加强自己表达的情绪,手指都在微微发颤。有人在回忆录中说他讲了半个小时,我觉得不止,至少四五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根据我在现场听小平同志的讲话记录并核对后来正式发表的文件,可以肯定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至少六成以上都是在国贸大厦楼顶的旋转餐厅发表的。

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了这么重要的讲话,而且讲了这么长时间,真是大家事先没有想到的。更何况中办和邓办事先宣布过,说小平同志这次来“不做指示”,“不讲话”。这证明,邓小平的这次“南巡讲话”,虽然是他早已深藏心中,反复思考,深思熟虑的思想和观点,而且也是这次南行过程中想说出来的,但是何时何地讲这些话,却不是他本人或其他人刻意安排的。

谢非同志的秘书——曾任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陈建华也回忆说:“我当时担任谢非同志的秘书,按照谢非同志的要求负责小平同志谈话的录音、整理工作。最初,没有安排这个任务,因为一开始说是来休息的,不作指示,不讲话,不听汇报,不题词,不见报。……他到深圳后的第二天,去了国贸大厦。在那里,李灏和谢非同志分别汇报了深圳和广东的改革发展情况。简单汇报后,小平同志开始讲话。当时,很多人感到措手不及,因为没想到他要讲话,事先没有准备。小平同志讲话时,我站在他的后面。他一开始讲,我就按下了录音机的按钮,开始录音,把讲话内容完整地录下来。其他人多数都没来得及做记录”。(参阅田炳信:《邓小平最后一次南巡》,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版)

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起小平同志当时侃侃而的情景,我的感觉仍然是“振聋发聩”,“无法形容”。小平同志那些极为精辟、透彻和重要的话语至今仍然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们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在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形势都十分低迷,人们思想都十分困惑的情况下,小平同志的这些讲话真是有如“久旱逢甘霖”、“拨开乌云见青天”,给在场所有人以“茅塞顿开”和“豁然开朗”的鼓舞和力量。

尽管小平同志到来之前,中办和邓办都提出过严格的纪律要求,在邓小平的活动中不能录音,不能拍照,但是当小平同志发表谈话时,包括谢非、李灏等领导同志秘书在内的很多人,都根本不管这些“纪律”和“限令”,立即拿出录音机来录音。大家都是“有备而来”的,都把这些设备藏在身上或包里。由于老人家的讲话太重要了,于是大家就都把这些“纪律”、“限令”抛到了一边。有意思的是,这次恰恰正是谢非、李灏等主要领导,带头“破坏”了这些纪律和限令。

我和大家一样,屏住呼吸,凝神静气,力争把老人家的每一句话都铭记在心里。晚上回到家后,我立即根据自己的回忆尽力把小平同志讲话的内容记到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上。中央正式公布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对照了一下,我记录的主要观点基本上是完整和准确的。

四、“邓旋风”:掀起改革开放大潮

按照中央规定的接待纪律,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一地视察工作,必须在其离开后的一定时间才可以通过媒体向外公布。但此次小平同志来则不同,他要求不能因他对道路、场馆进行过度戒严而导致扰民,同时也要求见群众。因此他在深圳的几次重大活动(包括参观国贸大厦、参观游览华侨城锦绣中华主题公园、参观深圳市先科集团等)都没有采取高度戒严和完全隔离群众的措施,基本上都处于半公开的状态。到现在我还清晰记得,1992年1月20日上午,那批早于戒严清场时间来到国贸旋转餐厅喝早茶的群众,在离场时突然见到邓小平出现在国贸大厦,立即一片欢腾雀跃、激动万分的情景。

正因如此,邓小平还没有离开深圳和珠海,大批港澳媒体的记者就已经“闻风而至”。猜测邓小平会住在哪里,会在哪里出现,一时间成为这些媒体和记者们关注的焦点和最热门的话题。尽管国内所有媒体都按照中央规定没有报道小平南巡的消息,但是“邓小平在深圳和珠海”这条新闻,已经通过港澳媒体传遍世界。另一方面,邓小平南巡的小道消息也在国内不胫而走,成为流传于各级干部和广大百姓中的重要话题。很多人奔走相告,当做天大的喜讯来传播。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出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巡第一次正式公之于众。3月3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东方风来满眼春》。3月31日,《人民日报》等国内各主要报纸都在头版主要位置转载《深圳特区报》的这篇长篇通讯;中央电视台也在当晚《新闻联播》之后,用45分钟时间全文播发了这篇文章。从这时开始,神州大地上刮起了一股“邓旋风”。

邓小平南巡,在世界上也引起了轰动。国外各大通讯社和其他主要媒体,不仅纷纷全文播(刊)发了《东方风来满眼春》,而且发表了大量的有关消息和评论。英国媒体发表评论说:“外国投资者再次涌向中国。邓小平和改革家们的经济政策看来正在取胜”。德国媒体发表文章说:“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能以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在最近这个10年就会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国家”。日本《东洋经济》发表文章说:“中国正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新高潮。”

我所亲身经历的一个“手抄本”的小故事,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小平南巡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我的一位老同学——国内某省会城市的主要领导,小平南巡时刚好率团在深圳访问。当时邓小平在深圳和珠海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因此我请他吃饭时他强烈希望能了解邓小平的讲话内容。我把自己记录了邓小平讲话主要内容的工作笔记本交给他,并要求他严格保密。没想到他第二天还我工作笔记时,已经悄悄地把我记录的邓小平讲话内容复印了。待到中央正式公布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这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回去后就向省委主要领导汇报了在深圳了解到的邓小平南巡的情况,并且把我记录本的复印件在省委主要领导中进行了传阅。省委领导还专门召开了常委会传达和学习了这些内容,都感到十分振奋和鼓舞。讲到这里他不无得意地说,他们省的领导比其他地方提早很长时间就看到和学习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由此可见,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如何得到了人们发自肺腑的真心拥护。

五、邓小平南巡:“以开放促改革”

如果分析一下中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前的这个历史阶段(我把它定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就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有三个最主要的特点:

第一,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除农村改革和私营经济(多种所有制)改革外,就城市改革主体来说,主要还是来自于“体制内”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种改革在没有外力对传統计划经济体制给予强力冲击的前提下,遇到了顽强抵抗和重重阻力;同时,由于改革者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发生了改革措施的重大失误(例如“价格闯关”),使改革付出了沉重代价。因而这一阶段的城市改革层层受阻,步履维艰。

第二,这个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以“改革”为主,“开放”还没有上升到主要层面。这不仅体现在“对外开放”当时还主要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模式(例如外贸进出口体制的自上而下改革),而且体现在“开放”地域还受到严格的限制(例如主要局限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同时“开放”的性质也受到严格的限制(例如主要是在上述指定的少数地区进行试点等)。因此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就“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来看,其主要特点是“以改革来带动开放”。由于这一阶段改革的步子迈得很艰难,这一阶段的开放也受到很大的局限。

第三,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改革主要还是在中国的内部进行,基本上还是一场“封闭式”的改革。虽然国家已经提出了“开放”的目标,但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国家对“开放”的政策措施还十分谨慎,仍有较多和较严格的各种限制。这种“封闭式”的改革,使得中国的传统体制不能得到外力给予的强力而有效的冲击,不能出现“里应外合”式的大突破,这也成为体制改革总是不能迈出大步和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因素之一。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邓小平进行了轰动世界的“南巡”。由于广东珠三角和深圳、珠海特区是当时中国对外开放最成功的地区,也是思想最解放、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因此邓小平南巡的根本意义,就是要打破当时笼罩全国的沉闷、困惑、僵化、压抑和“左”的思潮,用这些地区通过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呼唤和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前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邓小平南巡是把中国的改革开放由“以改革为主”转变为“以开放为主”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自此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就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以开放促改革”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中,一方面通过大开放及与国际全面接轨,中国在社会理念、政府行为、法制观念、经济管理体制、企业行为、劳动力素质水平以及各级官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等方面都实现了巨大的变革;另一方面观念转变又使得各方面的传统行为和传统势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瓦解,因而在实施改革时,原有理论上和意识形态上的阻力大大减少,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突破和全面深化。同时,大开放带来了资金和资源供给的大量增加,中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软硬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大量外资企业(特别是港台中小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后又为亿万中国农民“洗脚进城”提供了就业机会,由此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发展。总之,经济的飞跃发展和中国财政经济实力的大大提高以及外资企业在微观层面上对国有企业的竞争冲击和民营企业的刺激成长,都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第一阶段所不具备的空间和能力,从而实现了以增量的飞跃带动存量发展的巨大进步。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在全球产业转移和信息、资金全球化的最佳时机,实现了整个国家的大开放,因而中国成为这次全球化新浪潮中的最大“赢家”。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大大发展了,国力大大增强了,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和观念大大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中国不仅由于成为“世界工厂”而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所有的历史和现实积极因素都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发挥,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国家快速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现在回头来看,完全可以说,邓小平南巡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因此邓小平南巡的作用和意义,无论怎样形容都不会过分。

(作者为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

上一篇:妈妈的歌音乐教学反思下一篇:照镜子的作文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