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邓小平电影有感

2022-06-29

第一篇:观邓小平电影有感

观《邓小平》电影有感

《思政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邓小平电影的纪录片。使得我们对邓爷爷了解的更深了,使得这个小个子爷爷在我的心目中越发高大。“三起三落”很明了地概括了邓爷爷的一生。他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奇迹般地站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显的高大,最后他指引着中国前进。

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都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然而短短的一部影片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

邓小平先生对中国是有巨大贡献的,可以与他相媲美的,只有曾经的毛主席、周总理。且不论他的“三落三起”,展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才能;且不论他的激流勇退,将建设交给敢于改革的年轻领导人;单单论及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感情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都不得不为邓小平先生深深地鞠上一躬。“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本是英文版《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的内容,令我在此感动之余,更是思考着小平同志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做出的诸多贡献。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一生并没有留下什么回忆录或是著作,这很能体现他淡于名利,不重视青史留名的作风。但是他之所以爽快的接受了别国出版商出书的要求,无外乎是考虑到将自己的言论作为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使外国人能多了解一些中国,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在此,我对邓小平先生深深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尊敬。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在视察经济时,听到这位老人念叨最多话的是:经济发展要在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不能失去„„风烛残年的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开放合为一体。他总是不断的催促着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勇敢发展,不要再被一些本本主义所束缚。我经常在纪录片中注视伟人邓小平的眼睛,那清澈的瞳孔,深邃的双眸蕴含着多少坚定的信念、令人赞叹的远见?他面对着资本主义这个大帽子,面对着曾经令他三上三下的毛泽东同志,他仍然以一片赤子之心操劳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突破瓶颈,开拓创新。用他的智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这样一位老人,用他的改革创业的计划,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南巡视察,就是考察各地有没有按照他的计划,将发展进行到底。他深知,中国再也不能失去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大机遇,中国再也承担不起囿于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他在有生之年,特别是短短的暮年时段,期盼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有所起色,期盼着改革开放的效果能真正实现经济飞跃。邓小平

1

同志的一句老话,现在相信无论是谁都说得十分上口:“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简单的一句话,却彻底反映了一位老人朴实无华的精神。他追求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是她改革开放以及整个规划蓝图的最终目标。有资料显示,邓小平每天的散步从18次下降到12次,岁月不饶人,他将自己的所有心思花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他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机遇观,他一再地强调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停。是的,这位历经坎坷老人也会害怕,他怕中国再因为什么左倾右倾的思想,或者是什么内部的阶级斗争而停止经济发展,在他的脑海里,一切清除得很:中国在不能失去这次机遇,没有任何领导人再担负得起这项的巨大损失。可能是生命的乐章催促着他的离别,他仰看着自己的中华蓝图即将奏效,他多么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多少能见一下成效。他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只为一睹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广阔前景。他是踏着准点过日子的老人,他是和顶着时间作计划的智者。邓小平曾说:“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顶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以其年迈的身躯一顶中华经济之崛起。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硕大但却空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仅此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商讨的余地,中国必须前进,哪怕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顶着社会的舆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许错误,但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挡住这个睡醒的雄狮迈开宏伟的大步伐

在观看了《邓小平》这部影片之后,心绪非常复杂。其中有几个镜头感动很深,一个是邓爷爷去日本坐在新干线上说“我们也要有新干线。”还有就是和英国女王谈论香港回归的问题时。当时,有种想法我要怎么样做才能为祖国效力。给我们的祖国争光。我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的同时,我们仍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努力开展各项工作 。

2

第二篇:观《邓小平》有感

今天是第一次参加先锋社组织的活动。怀着崇敬和敬仰的心情观看了影片——《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朴素而又真挚的话,让所有的中国人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电影《邓小平》主要讲述一代伟人邓小平光辉灿烂的一生: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众望所归地走上了领导岗位,推翻“两个估计”、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等重大决策,迎来了科学教育的春天;实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开辟经济特区,实施经济体制改革,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为了改变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最后20年的邓小平,一直在与时间赛跑,与自己的生命赛跑。影片《邓小平》不只让我们重温了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

邓小平对共和国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不用说他三起三落的坎坷。战争期间,戎马倥偬,叱咤风云,为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单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贡献就可以永垂不朽。是他———邓小平,历次授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力挽狂澜。是他多次拯救了中国,也是他将中国带向了繁荣富强。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遵守的做事原则,大跃进时,邓小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急不燥;改革时,同样是实事求是,不随声附和,不随波逐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地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就是他实事求是的思想的最好见证。正是他这种科学的发展观,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共和国的事业蒸蒸日上。“一国两制”的思想也是他的实事求是的最好证明。正是在这种思想下,香港问题解决了,澳门回归了。邓小平当然是无愧为人民的儿子,他带着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了繁荣富强。

小平心系祖国,为改革开放奔走操劳,似乎从不感到辛苦,疲倦。创办经济特区,解放思想等等他做了许多许多,影片中有一特写镜头至今让我记忆犹新:92年,小平南巡完后,即将启程离开,在上车的时候,这位伟大的老人又转身,走回几步,再次叮嘱当地官员:“你们一定要搞快一点。”这是怎样的情怀啊!他时刻不忘祖国的繁荣副强,因为落后挨打的教训,老人不想子孙们再去经历,祖国加快发展,赶上世界潮流,才有祖国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人都感动

了,是啊,有什么理由不抓住机会来发展自己的祖国呢?有什么理由来辜负老人和人民的期望呢?

当共和国事业如日中天时,小平又在凝神沉思着另一些重大问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变动,国际形势的复杂化„„都是他所思虑的。划一根火柴点一根烟,烟雾缓缓升起,轻轻的夹着烟,静静的沉思着,思考着,思考过去,思考现在,思考未来„„

我想小平同志是幸福的,他为一个共产党人的信念而执着地工作,他的人民也热爱着他,“小平你好!”不正是人民给他的最好安慰吗?祖国日渐繁荣,人民也安居乐业,我想小平同志看到这些一定会很幸福!

小平同志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更愿意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些平凡的事,而恰恰是这些平凡的事让人感受到了他的伟大。他不愧为共和国的缔造者,建设者,设计师,先驱者。

第三篇:观《邓小平》有感

观<<邓小平>>有感

小时候,就喜欢听一首歌《春天的故事》。歌中描述了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邓小平。

《邓小平》以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历史镜头及其讲话录音,生动形象地显示了小平同志的光挥业绩和伟大理论,真实地再现了他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人物的革命生涯与伟人风采。影片通过一帧帧精美而又不失纪实性的画面,再现了从文革之后到九二南巡讲话这段时期的历史。通过这部影片,我们不仅走进了这位老人,也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走进了那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然它已逐渐变得模糊。

看完此片,我进一步从感情和理性上增强了对他的崇敬、赞佩和信赖。我在观赏过程中,时时为他那独特的人格力量和远见卓识所折服。“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这是邓小平同志在九四年观望祖国山河时发出的感概。看完《邓小平》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和所有观看者一样心潮澎湃,不由自主的对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领导人物肃然起敬,并心生崇拜和敬仰。

邓小平不仅有雄才伟略,而且坚持真理,用于否定错误的思想,坚决拥护“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7年他在和两位有关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两个 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 始终不渝地遵循)不符合马克思主意,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更强调如果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那一年是历史 性的一年,因为许多学子都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十年文革把人笼罩在一片黑暗 恐惧之中,邓小平恢复了高考,犹如将人带出了黑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话,它是邓小平提出的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 富裕,就是这样的政策才有今天有“世界之窗”的深圳,才有今天经济辉煌的中 国,所以对于“社会主义现在花建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

在整个影片中,邓小平感到的是时间太短了,国家太落后了。他反复重复

这几句话,他恨不得一夜之间国家强大起来,富足起来。国家发展,长治久安,是一个民族的终身任务。危机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保持上进不断努力的力量和基础。但这种意识不能只是领导者,必须成为民族意识。只有整个民族的意识提高了,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回首邓小平的一生,能让不少人感悟出人生真谛。三起三落仍然能够担下重任取得伟大的成绩,在复杂的形式下拨云见雾指清中国发展方向。在这期间,肯定有陷阱,有诱惑,有愤恨,但邓小平没有让这些阻挡他前进的障碍物蒙住双眼, 而是乐观向上,凭借敏锐的直觉和睿智的大脑,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第四篇:观《邓小平》有感

烟火寥寥,烟火盒里未燃尽的半支卷烟静静凝望着它的主人,寂静的屋子里只有主人一遍遍的叹气声。半支又半支,身旁的同伴越发多了起来,叹气又叹气,主人的眉头越发凝重。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一整支烟被掷到地上,"是了,就是这样"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主人的眉头不再紧锁,脸上也有了多日未见的笑容。

看过《邓小平》后这样的场景多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的时候,在国民经济近乎崩溃的时候,准确地把握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然他的丰功伟绩远不止这些,但我认为更加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这些结果,而是实现这些成就的过程,因为伟业已不能被复制,但是成就伟业的品质却可以被学习、发扬,并且一代代的传承。

我想每当邓小平做决策的时候,开头的场景都会被上演,并且不止一次,因为他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更肩负着整个中国、整个民族复兴的重任。虽然我能用文字描述出这样的场景,但我却不能用文字诉说出他的心理,我只能借助影片中的几个事件,试着揣摩这位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恢复职位后,主动掌管科技和教育方面。当时,由于10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知识分子被评为"臭老九"等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使得知识分子不能伸手做事,又由于文革取消了高考制度,中国已经10年没有大学生了。可想而知,当时管理这两方面是多么艰难,但是邓小平力排万难,拨乱反正,推翻"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并及时恢复高考制度,重新点燃科技和教育的希望。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邓小平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支持分田到户,支持大包干,温饱问题终于得以解决,中国人民富了。

1982年,邓小平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中英谈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在香港主权问题上毫不退让,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终于在1997年我们成功收复香港。

还有很多事情我不能一一列举,但是在每一个决策背后无不体现出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这份忠诚与热爱支撑起他内心的坚毅--彷徨中的坚定,绝境后的重生。坚持正确的观点,有自己的思想,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永远热爱我们的党、祖国和人民,这是我向邓小平爷爷学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第五篇:观邓小平事迹有感

观《邓小平事迹》之感

—— 挫折是人生的财富 邓小平是我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这样伟大人物的一生道路却是很不平坦的,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年少时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那里时光非常忙碌,生活也很少有安稳的时候,他常常没有工作,经济上也非常拮据。回国后在党内担任工作,在政治上却的跌荡起伏,其中“三落三起”就是他不平凡一生的真实写照。

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

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这就是一代伟人邓小平不平凡一生所经历的挫折,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他思想所拥有的自强不息,在受到重大打击时也能沉着应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人生。邓小平经受了不断的打击,不断的被误会,却在被打倒后仍然继续工作,在国家需要他时就出来主持国家的建设,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使国家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人的一生,就像一次经历了万水千山的跋涉,而生命乐章的精彩之处,则在于顿挫。如果能够以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那么面对挫折,相信我们可以轻松应付。

上一篇:光大银行工作证明下一篇:广东中考语文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