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问题解决制度

2024-04-27

大调研问题解决制度(精选8篇)

篇1:大调研问题解决制度

竹溪县生态能源局

“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

1、现有主导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增收效果不强。全村现有核桃基地1500亩,茶叶基地1000亩,涉及贫困户79户289人。截止到2017年底,仅茶叶基地有零星收入,核桃基地至今已五六年了,还没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主导产业增收乏力,致使贫困群众收入不稳定。

2、部门之间相互不协调,政策不配套,工作进展不一。根据计划,2018年新发村将整体脱贫,虽说通过这两年的建设,新发村的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出列村的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网络覆盖率不高。由于此项工作在新发村开展的较晚,于2017年10月才进村,虽然贫困群众热情较高,但由于网络覆盖点多面广,任务重、战线长,且施工人员严重不足,导致现在新发村的网络覆盖率不足20%;二是供电不能保障。新发村集中安臵点一期工程已于2016年完工,2017年上半年绝大部分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完成搬家入住,从新发村委会至安臵点的供电线路已架设完毕,电压器也已安装完毕,但安臵点群众用的电是临时从临乡镇县河镇白垭子台区的电,至今仍然没有保障,让安臵点的群众伴随着电压不稳,电压不足的遗憾度过了2018年春节;三是教育扶贫县、乡、村三级政府宣传口径与教育部门执行政策口径不一致。2017年县、乡、村三级政府宣传教育扶贫时,所有贫困户的学生在上学时都可以 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而教育部门在执行时与各级政府宣传的口径有一定的偏差,只要是寄宿生(不管是否贫困户)都可以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由于牵扯的面较广,贫困群众对此意见较大。

3、部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不理解。虽然各级政府和驻村工作队采取召开群众会、发放宣传手册、电视、广播、上门座谈、入户走访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但仍有部分非贫困群众拿着明白装糊涂,对精准扶贫工作不满意,不支持,特别是一部分没有被评为贫困户,没有享受到扶贫政策的群众心理不平衡,认为精准扶贫就是唐僧肉,到村委会要照顾,不给照顾就在村委会大吵大闹,影响及其恶劣;还有部分贫困群众认为精准扶贫就是发钱发物,主观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你不给钱给物我就不满意,在各级检查考评时睁着眼睛说瞎话,故意在考评人员面前,歪曲事实,说包户干部、驻村工作队及乡村干部的坏话,让你过不了关。

二、相关建议

1、增加核桃产业的技术支持,争取早日产生经济效益,以增强群众收入的稳定性。新发村现有核桃基地1500亩,于2012年响应政府的号召栽植,目前主干直径普遍在20-25cm之间,并开始挂果,但有果无实,至今仍无法产生任何经济效益;茶叶基地1000亩,绝大多数是十多年老茶园,多年荒废,无人管理,只是每年春季部分群众采野茶有零星收入外,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加大核桃产业的技术支持,势在必行,争取早日让核桃产业产生经济效益,稳定农民收入;对现有 老茶园进行改造,增加投入,加强管理,让老茶园涣发青春,产生效益。

2、建议政府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农民主动参与的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广泛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脱贫动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真正走靠自身勤劳致富的路子。

3、加强部门协调,形成扶贫帮建合力。精准扶贫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如各自为阵,就会大大影响扶贫效率。建议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明确主导单位和责任主体,分解具体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加速脱贫进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竹溪县生态能源局 2018年4月18日

篇2:大调研问题解决制度

武安市第十一中学

一、“四风”方面及建议

1、形式主义:校领导班子成员看到了学校取得的成绩,但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时看不到;学校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及时发现问题,切实加以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缺少创新精神;

大家建议:校领导班子应该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打破形式的制约,力求实效,大胆革新。

2、官僚主义:校领导班子成员因为工作忙,有时与教师交流较少,忙工作多一点,有时疏忽了教师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学校领导在提高质量和强化校风方面的具体措施在落实上不够深入,对教师在校的情况了解不够。

大家建议:校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深入到教职工的生活中去跟大家交流、沟通。多鼓励教师,多召开座谈会,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教师生活。

3、享乐主义: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学校吃饭次数较少。大家建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师吃饭、饮水问题。

4、奢靡之风:学校某些文件资料或教师打印的资料字大行稀、文字字号较大、行间距较宽、有的是单面打印;学

制定相关体制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比如,我校目前推行的周考、月考、集体教研等,这些都是好的方法和经验,下一步要继续落实执行。

武安市第十一中学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

篇3:大调研问题解决制度

1. 校本教研认识的片面性

(1) 等同于一般的教研活动。认为校本教研与以往的教研活动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将学校原有的教研活动改头换面, 稍稍包装一番, 就俨然成了所谓的校本教研。

(2) 等同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的真理、性质和规律, 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而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学实践工作的研究。由于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就是教育科研, 因此将校本教研定位在学习、反思、科研理论的研究上。

(3) 误认为“一校为本”。认为以校为本的教研, 就是“以校为战”, 完全靠学校自己的力量解决现存的问题。而这种以单个学校为主体的封闭式教研工作必然导致研究的困境。在本学区内有部分学校规模较小, 同一年级只有四个班, 当课程实施问题深入到学科、深入到年级的时候, 要实现深层次的同伴互助就比较困难了。而一所学校的音、体、美等学科专职教师全校也只有几位, 这些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较多的是与异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 难以与本学科教师实现深层次的探讨。因此, “一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必须打破。

2. 校本教研过程的形式化

(1) 组织形式化。调查显示, 许多教师对于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有需求。80%的教师参与的校本教研主要形式是听课、评课, 66%的教师喜欢的是网络学习, 33%的教师喜欢外出考察学习。虽然教师有意识, 学校也基本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 教师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但是许多时候因为教师时间上的不统一, 事务上的繁忙, 而影响了交流的时间和深度的保证。因而许多时候校本教研形式只是停留于表面化, 听听讲座, 组内上一堂课, 组员们听课评课, 草草完事。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 纯粹为了教研而教研, 把教研当做展示的窗口、当做作秀的手段, 校本教研显得虚化、形式化。

(2) 条线单一化。校本教研满足于同教研组的交流、满足于本校的教研。有的学科规模较小, 当课程实施问题深入到学科、深入到年级的时候, 要实现深层次的同伴互助就比较困难了。由于受到活动范围、人员等因素的限制, 校本教研工作常常会是同水平的反复、浅层次的徘徊, 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

(3) 研究浅显化。校本教研缺乏有针对性的真实性内容。许多时候校本教研因为只有一个组、一个学科内教师的单兵行动, 停留于就课论课的层面, 选择模式上常常是随意性、盲目性, 缺少有深度的、有广度的、有延续性的、有滚动性的解决真实问题的校本研究, 所以研究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性, 对学校教学实践的改善无直接的推动作用。

3. 校本教研参与的被动性

(1) 专业理想不够高。一部分教师处于一种生存型的职业存在状态, 对于个人专业发展和提高以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持有一种被动应付的态度。

(2) 自觉意识不够强。大部分教师属于经验型的中老年教师, 对自身的教学经验没有怀疑,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习惯, 也没有过多的热情进行进一步的“轻负高质”的研究学习, 因而对于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参与积极性不高, 且因为教师忙于日常繁重的教学和事务管理, 甚至部分教师将校本教研当做额外的负担, 常听有的教师这样说:“搞教研, 我哪里有时间, 新课都教不完。”还有的教师说:“如果我们这些教书匠也能研出名堂来, 还要那些专家干吗?”

(3) 随波逐流不够真。许多时候的校本教研表现为教学管理和上情下达的行政化, 于是各组听取行政指令, 随波逐流。例如, 教研的主题没有贯彻“源于实际需求, 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感觉反而是负担, 收效不大, 所以热情不高, 缺乏参与真情;也有不少教师还是只重视完成备课、教学、辅导、改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 所以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本习题集就是教学的全部资源, 缺乏研究动力。

二、目标定位的思考

“真实性问题解决”。在校本教研中出现了“任务布置多, 深入研讨少”“问题意识差, 交流对话少”的现状。聚焦课“学生学习的困惑”“学生学习行为的问题”“教材研读中的疑难问题”“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等深入研究, 改变教研现状。

“多维联动式”。通过多维联动区域空间, 多维形式联动平台, 多维视角联动主题, 由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 基于真实性问题解决之下, 使其校本教研有“话”有“题”、有“活”有“动”、“动而不散”。

三、行动策略的实施

策略一:构建多维联动式校本教研支持体系

要使校本教研顺利进行, 要使教研质量不断上新台阶, 必须有制度鲜明的支持体系, 有新的校本研究制度作保障, 将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淀下来, 形成制度化、外显化的学校研究制度, 只有这样, 校本教研才能真正地着眼于教师的发展, 着眼于学科教学的质量提升, 着眼于增效减负的有效实施。

1. 形成系统的联动制度

我们所提出的是联动教研, 联动的区域涉及各学科组、兄弟学校, 这种形式必然与各组、各校自身的教研有一定的冲突。因此, 我们必须有一定的保障措施, 制定一系列的条例, 约束各组在条例范畴内活动, 使研究计划能顺利实施。

(1) 常态调研制度。加强日常教学研究, 以研究教材、教学为主要内容, 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 以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 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 结合“导师引路共同成长”工程, 进行各项研究培训活动, 确保校本教研务实、求真、高效, 保证增效减负工作有成效。

(2) 主题活动制度。校内各组联动式教研:每周定时、定点、定主题、定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月召开一次学科联动校本教研, 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校际联动校本教研, 所有的活动都立足真实性教学问题, “以实践问题为中心, 以具体案例为载体”提炼真实性问题主题, 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 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促进师生发展。

(3) 对话交流互动学习制度。形成组与组之间、校与校之间的对话制度, 形式多样, 抓住有困惑和有价值的真实问题, 展开大讨论。

(4) 问题累积制度。教师、教研组要关注身边的教学现象, 记载好每天发生的教学真实性小问题, 积累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真实性问题, 利用学科联动时间, 一起讨论解决。

(5) 网络沟通互动制度。学校开设教研组建设栏目, 开辟校本教研活动栏目, 凭借“师师通”工程, 各组上传研讨实际问题的活动过程与成效、网络化资源包、网络化探讨交流, 以更便捷的姿态呈现在大家眼前, 便于展露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达到资源共享。

(6) 绩效管理评价考核制度。制定《校本教研成果考核奖励办法》和《教研组绩效考核办法》, 对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和各组参与的积极性成果, 通过日常调研、绩效考核、组长论坛等项目进行评价考核。

2. 开辟高效的联动阵地

建设配套的联动队伍后, 围绕教学实践中真实性的问题和困惑定期举办主题校本教研论坛活动。凸显四轮联动阵地, 力争通过多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做好“研本、研教、研学、研测”。

(1) 同科同级联动阵地。由于同年级组的教师面临着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目标, 面对着相同年龄段思维特点、水平相近的学生, 因此在教与学的研究上其优势独在。所以同年级教师利用这样的优势多进行自由式的交流研讨。

(2) 同科跨级联动阵地。不同年级教师在共同的课程理念指导下, 面对着不同年龄段思维特点、水平各异的学习对象, 课堂教学自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这为教与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3) 异科跨组联动阵地。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共同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不同学科的课堂操作有相通与相融之处。不定时地组织跨学科教研活动, 适当进行学科教学互动研究。

(4) 校际联动阵地。根据本校和兄弟学校的教研情况, 针对共同研究的专题, 选择课例或话题, 互送好课, 互动研讨, 资源共享, 实施以校为本, 走出校本的联动教研。

策略二:探索多维联动式校本教研模式

多维联动式校本教研的基本操作模式是:

1.主题筛理

罗列出各学科教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困惑, 进行主题的筛理。只有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 才能形成稳定、全面和大规模的协作, 有利于整合学校教师的力量。

校本教研选择联动式共同面临的教学问题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共同困惑, 按照针对性和可参与性的原则, 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 确定以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一个或数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发的真实问题为研究主题, 确定主题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进行联动攻关。

2.行动策划

分学科建立联动式教研组。各联动组按照主题或进行分工或独立设计再整合。对某一主题进行连续研究, 力求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它可以是大主题下对小主题的深入“剥笋”, 也可以是分工研究的共享交流。

3.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价值在于问题思考的系统性、教育改进行动的持续性以及旨在解决问题的明确目的性。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解决的项目驱动下开展此项研究, 以课例研究、主题论坛、对比磨课、竞技评比等形式进行。

4. 后续反思

联动教研活动经过行动研究后, 保持对行动及行动效果的持续反思。因此, 后续的校本教研应该是对校本教研过程中的积累进行反思。学科组专题教研, 分组或分内容进行交流自我研究得失, 撰写过程性反思。

策略三:实施多维联动式校本教研行动

1.教—研联动——基于案例策划研究的“镜面式”联动教研

联动式教研只有指向预定的研究目标才是有效的, 否则联动过程只是表面形式上的联动。首先寻找联动支点。关注学科大主题, 更关注并进行小主题的深入“剥笋”, 教研案例策划的主题来自于课堂, 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 来自于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其次关注点面联动。“点”, 即我们的案例策划, 立足于真实性的问题研究, 我们的校本教研就有了目标;“面”, 即分工合作, 系列教研活动, 关注教研主题的滚动与生成, 以促进真正实效性。

具体行动策略付诸多维式联动。

(1) 师徒镜面式联动教研。学校每学年进行学科师徒结对, 制定了相应的校级以上名师带徒弟考核制度。以师徒结对的途径进行“镜面式”教学实践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程是:

(2) 同课异构式联动教研。“同课异构”课例教研其实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校本研究模式, 合而不同, 是一种同伴互助的行为。在操作理念上其遵循的原则是“课例带动→群体研讨→资源共享→反思提高”, 基本流程是“方案设计→课堂行动→解读评议→修正方案→再次行动”。

(3) 连环跟进式联动教研。有些案例研究着眼于反复研讨后的教学改进。确定主题→研讨设计→实践操作→二度教研→再实践……如此反复和螺旋上升, 引发不同层次的教师深入思考, 造成学科的研究态势, 进行一次、再次的、不断反复的滚动式实践, 以此扩展到面上, 形成连环跟进。

多形式的“镜面式”联动教研, 为我们搭建更多的教学平台, 让各层次的教师参与教、参与研, 所有的活动立足于常态课堂教学, 把教研活动置于真实的教学语言、真实的学习表现、真实的教学情境、真实的课堂基础上, 把教研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 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 使教学过程成为行动研究的过程, 切实提高专业水平。

2.学—研联动——基于教学热点会谈的“论坛式”联动教研

如果说资源建设是教师合作完成的静态成果, 那么教学论坛、研讨沙龙、组内教师、跨学科组、校际之间、家校之间的联动合作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当校本教研在揭开神秘的面纱, 人人参与后, 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软肋”;当教师都能站上论坛对教学真实性问题提出见解时, 关注教研活动的生成性将会是教师教研智慧的“摇篮”。因而联系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热点会谈的“论坛式”联动教研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 自学互学联动·专题探究。专题教学问题论坛前期应有个学习的准备。教师职业已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可持续的学习。要让教师学到有益于成长的东西, 就需要学校积极地为教师营造一个“学习共同体”——构建学习研究共同体。这样, 教师就能彼此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共同提高。因此可立足于自学互学联动平台中进行教学真实性问题的专题探究。自我学习——将探究的视点切入“真实性问题”专题, 每月校本教研核心组下发学科专题学习资料, 鼓励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充电, 并随时记载自己对于一些问题的所思所想。联动探讨——将自我学习储备的资源联动与互动板块, 以组内教师联动、学科组际间联动或校际联动等多区域途径, 搭建的多形式平台定时开展问题交流, 传播学习途径。

(2) 多维空间联动·四方会谈。多维联动式教研的空间可有校内的, 如四方教室、三尺论坛、阳光书屋、办公室自由对话、对角聊吧等。又有校外学习研究共同体, 可选择热点话题, 话题可以来自教师自身的困惑, 可以来自家长的困惑, 如“孩子的学习负担问题”“孩子的学习习惯问题”“孩子的学习信心问题”等, 在组内或组际或校际联动队伍中开展论坛式或沙龙式的联动研讨。同时邀请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加, 以四方会谈的联动模式进行交流。例如“校本教研活动展示主题论坛”, 每学期期初进行“真实性问题解决”的主题创意教研活动观摩展示申报, 既是“教学实践真问题的教研活动案例策划”的展示, 又是通过教研组活动展示, 辐射先进教研组开展研讨活动的做法, 达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论坛可不受空间区域限制, 可邀请跨学科组成员、兄弟学校同科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

3.展—评联动——基于教师能力提升需求的“竞技式”联动教研

基于真实性问题解决的校本教研是否成功有效, 其最终的判断标准之一是看它是否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在校本教研中为新教师、骨干教师搭建平台, 已有许多的教研基础, 后续的课题实施可进一步适时地“透过实践看问题”立足展—评, 多维式地进行“竞技式”联动教研。

(1) 新秀教学竞技式。由各教研组推荐的青年教师组成“竞技”团队, 给他们搭建飞翔的舞台。此项活动是推动教师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1) 与文本联动:执教教师提前一天抽教材, 独立研读教材, 制作课件, 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但其他教师不给予任何帮助。 (2) 听课联动:第二天上课, 同组教研的教师听课。上课结束后的10分钟期间, 听课教师整理自己的听课笔记, 相互交流听课感受。 (3) 二度研讨联动:安排研讨环节, 由评委和即兴抽签的辅评教师之间联动, 互动交流。

(2) 现场说课竞技式。此项活动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 促进教师教材研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以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1) 与文本联动:参赛教师集中抽签后进行独立解读教材, 设计教案。 (2) 说课联动:按抽签的顺序, 分组进行说课。主评委和观众评委给说课教师在评价表上打分, 并给予现场提问, 首次联动。 (3) 二度联动: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赛后交流。说课教师和评委、观众评委二度联动教研, 就说课内容和说课者的亮点和需改进的地方进行专题研讨。

(3) 命题交流竞技式。 (1) 文本联动:每位教师进行自主命制检测题。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工, 按题型分或按照单元分, 每位教师根据分工的项目进行编制检测题。 (2) 区域联动:命题的分析与交流活动。首先每位教师将自己编制的题或试卷在联动组内作交流。主要围绕命制的题所遵循的学科标准, 相关的教材内容、学情、命题形式等进行命题意图的阐述说明。然后组内教师在聆听同伴交流的过程中, 认真思考该命题的所呈现的成功之处或者出现的问题, 分析试题形式与教学实际是否一致, 分析试卷知识与能力是否兼顾, 进行集体分析与点评。 (3) 二度联动:各教研组综合教师编制的试题, 进行整理或整改, 编制成一张综合卷, 在学习阶段期间进行检测。各教研组将检测的情况进行分析, 再次分析思考试卷中各命题的有效性。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平台, 我们所实施的“基于真实性问题解决的多维联动式校本教研”, 它以学习和课例实践研讨为平台, 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以问题牵动促进教师在行动中研究, 力求在行动中提炼出适合本校校情的、能常态化地融入师生的教学生活、能切实解决学校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由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 通过多维空间的联动区域、多维形式的联动平台、多维视角的联动主题审视教学现象, 展开有效教研, 使得校本教研显得有“话”有“题”、有“活”有“动”、“动而不散”。

摘要:校本教研是浸润、传递学校文化的有效手段,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更需要校本教研这座桥梁, 搭建围绕学校、教师、学生、教材中真实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渠道, 有效地反映学校、教师、学生的教学要求, 解决困惑与问题。本文对校本教研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视角下, 校本教研应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 提炼真实性的疑难问题、教学困惑, 走出一个组、一个学科、一个学校的单一条线。在基于真实性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可实施多维空间、多维形式、多维视角的多维联动式校本教研。

篇4:大调研问题解决制度

工作措施

1、长效节育措施落实难,尤其是绝育措施落实难。由于上级将当年生育二孩绝育措施落实率纳入人口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且这两年考核指标不断加码,街镇提出的关于绝育措施落实尊重自愿、不强制,甚至取消生育二孩后绝育的规定,目前,只要上级不调整考核内容,我们无法作出自愿绝育的相关决定,甚至稍有松懈,二孩绝育率可能大幅下滑,影响我市考核成绩。下步工作中一是解决群众满意问题。进一步推广新技术,提高技术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使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接受手术的群众对服务水平满意。二是建议适当提高绝育措施补助数额和给予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高,尤其是绝育措施落实率高的街镇予以资金或物质奖励。

2、新城街道、王瓜店街道、潮泉镇提出的关于40岁以上已婚育龄妇女和离婚、丧偶、不孕症等特殊情况每年2次健康查体不适用、群众有意见。目前,查环查孕依照的是上级育龄妇女两次查体时间间隔不得超出200天的考核要求,无法自行按照街镇建议擅自缩小查环查孕年龄范围,况且,查环查孕能够有效防止违法生育的出现,对年龄偏大的人员还能够及时发现身体疾病。下步工作中:一是向上级请示,可否按情况减少查体次数。二是加大对生殖健康保健查体好处的宣传,让群众知道妇透查不光是查环查孕,还可以及时发现查治妇科疾病。

3、石横镇、王庄、湖屯、老城街道提出的需要生殖保健服务,育龄群众的技术服务需求呈现扩大化发展趋势,对常见妇女病查治需求明显增多(石横)。服务站业务仅停留在放、取环和查环查孕上,不能满足育龄群众生殖保健需求(老城)。现有设备档次较低,仅仅满足查环查孕,稍微复杂的情况应付不了,个性化服务上有差距,不能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王庄)。服务项目单一,只停留在会环检、孕检、放环和产、术后随访等简单的技术服务上,无法做到对妇科病的全面检查,很难满足育龄群众的需求(湖屯)。对于此项问题,原因主要是街镇在技术服务上的经费投入不足,不能及时的更新仪器设备。下步工作中,一是建议局财务在2013年财务预算和督导检查中,加大对技术服务经费安排、使用情况的督导力度。二是利用市站下乡查体的平台,与镇级服务站共同做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保健查体和妇科病诊治工作。三是2013年,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开展不孕症、乳腺病诊治活动。

4、石横镇、王庄、老城街道、仪阳、桃园、王瓜店、安庄等街镇提出技术人员服务能力不强,服务站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学历偏低,高学历人员留不住(王庄),技术服务队伍不稳定,临时思想严重技术力量要求进一步提高服务人员技术水平(石横)。技术人员临时思想严重,风险高、压力大,导致部分技术人员宁愿到别的岗位,不愿从事技术工作(桃园)。同时,服务站技术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问题比 较突出,女性科和B超室技术人员具备执业资格的较少。2013年科技工作将把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作为工作重点,一是计划春节后在镇级服务站技术人员中开展技术大比武活动,采取理论考试、实践操作的方式,评出技术标兵,发放证书。二是按照街镇需求,继续做好技术人员到市站轮训或进修自学,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做到能服务、会服务。三是建议局党组与组织、人事部门和街镇党委政府在镇级服务站人员配备上出台有关措施,像有的街镇提出的统一招考后分配街镇使用。四是制定技术人员市级监管制度,街镇技术人员在进、出服务站时要征得市局意见。

5、部分街镇提出的乡镇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技术服务的需求。用于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臵的经费投入较少,服务站从事的服务项目又全部免费,没有业务收入,导致服务站设施、设备陈旧,只能够做普通的健康查体的水平,与医疗机构设备情况相差甚远,群众对镇级服务站的服务能力认可度不高。对于街镇提出的服务站服务项目的问题,由于计划生育的特殊性,镇级服务站只能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范围内开展业务,不能私自开展其他业务,与医疗卫生单位全科医疗相比较确实有很大差距,在今后工作中一是加大投入和服务站检查督导力度,督促街镇及时更新仪器设备,满足工作需求。二是加强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在执业范围内更好的为育龄群众开展服务。

篇5:大调研活动方案

局属各单位、广贺公司、粤肇公司: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重大工作部署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最近在肇庆调研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系统营造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和良好氛围,努力为把肇庆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作贡献,根据肇发〔2011〕11号文的通知精神,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系统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以下简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最近到我市调研提出的“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为目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开展讨论,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分析问题,着力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推动肇庆公路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1着力探索推动把肇庆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动员全局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坚决走科学发展道路,为推动我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努力建设幸福肇庆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活动内容

紧紧围绕推动肇庆“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目标,立足肇庆公路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深入研究开展“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性,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探索我市公路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深入研究加快公路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新举措;深入研究加强作风建设,努力营造廉洁自律的软环境;深入研究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为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提供组织保障。

三、活动安排

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从5月上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学习(5月—6月上旬)。一是召开局党

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汪洋书记在肇庆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书记徐萍华同志在全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二是动员部署。召开肇庆市公路局开展“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对开展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作出部署。三是深入学习。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科学发展观、汪洋同志在肇庆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书记徐萍华同志在全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与调研课题相关的内容,破除思想障碍,查找工作差距,为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打好思想基础。四是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肇庆公路信息》、肇庆公路公众网、OA系统、宣传栏、黑板报等载体的宣传作用,努力营造大调研大讨论的活动氛围。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6月中旬—7月底)。市局党组成员按照调研课题分工,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开展调研活动。局局属各单位支部总均要围绕推动肇庆“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主题,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开展调研活动。

第三阶段:讨论交流((8月)。在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的基础上,适时召开“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调研成果报告会,并在《肇庆公路信息》、宣传栏、肇庆公路公众网等载体开辟“推动

肇庆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大家谈”专栏,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献计献策。

第四阶段:转化决策(9月)。认真总结调研讨论成果,形成指导我市公路事业科学发展的办法、措施、政策、制度,研究制定努力推动肇庆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的工作意见,狠抓工作落实。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把肇庆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市委在新形势下对各级提出的新要求,是肇庆人民的热切期盼。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开展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和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好开展好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务求取得实效。

2、加强工作领导。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由局党组统一领导,分工领导具体抓,日常工作由市局机关党委办负责。各支部要切实加强对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的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市局党组成员要按照分工,组织相关科室切实做好课题调研工作,局属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完成好调研任务。

3、扎实搞好调研。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并加强对认真调研活动的指导,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扎实推进。各支部要组织力量认

真撰写有实际情况、有真知灼见、有工作举措的调研报告,并将调研报告及时报送市局机关党委办公室。

4、推动各项工作。要坚持把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与推进公路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促进工作落实,做到以抓工作落实丰富调研成果,以调研成果促进工作创新发展,确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附件:大调研大讨论课题及分工安排

二0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附件:

大调研大讨论课题及分工安排

1、加快公路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负责人:钟士杰、梁根、莫玉生、徐俊辉、唐冬冬)。

2、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为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提供组织保障(负责人:梁根、郭松柏、薛林炬)。

篇6:大调研心得体会

一、实事求是,让调查研究成为工作的基本方式

这项工作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首先要求调研人员沉下去,听到真实的声音、真正的需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不犯本本主义的错误,必须深入调研,到实际中去,特别是到基层去。只有在基层一线才能真实感知农业、农村、农民急、难、愁、怨的问题。

二、广撒调研之网,覆盖全区各个角落

大调研强调全覆盖,意味着我们要重视那些易被忽视的群体。社会学上有“沉默的大多数”,公共决策如果忽略“沉默的大多数”,往往会走偏;同时,今天更不能忘记社会中还有一群最困难的“沉默的少数”,他们可能连反应自己困难的能力都没有。能不能找到他们,直接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文温度。基层反映的真实呼声,往往是直截了当的,有的还颇为刺耳。对此调研人员必须习惯,而且要主动创造条件让调研对象来提意见、谈需求,从中发现症结,寻找对策。

三、摸清全区“三农”工作难点,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调研人员要具有问题意识。大调研的初衷是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这需要建立在对全局的透彻认识上。调研人员对自己所分管或从事的领域,应当有充分了解。要增强比较眼光,纵向上要知道其来龙去脉,看看问题是怎么形成的,长期解不了的难点在哪里;横向上则要放眼全市乃至全国,看看相关领域的最高水平在哪里,别人是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基于这样的坐标,对问题就能有更准确的把握。

篇7:碳研减排:解决汽车的“亚健康”

根据复旦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的实验结果表明, 雾霾中导致能见度降低的物质主要有4类:有机气溶胶、硫酸盐、硝酸盐、黑碳, 而机动车尾气包含了其中的三种成分 (有机烃、氮氧化物和黑碳) , 成为雾霾的最直接污染源。

北京市环保局最新发布的大气细颗粒物 (PM2.5) 来源的最新解析结果显示, 北京PM2.5来源中, 本地污染排放约占七成, 并且在本地污染源中, 机动车占比高达30%以上。毫无疑问, 汽车尾气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源。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孟良教授分析, 机动车排放污染如此严重,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城市里国Ⅲ以下标准的高排放车保有量较高;二是国内燃油、润滑油等油品质量不高。

业内专家分析:汽车减排的关键在动力系统, 终极目标是要处理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和积碳两大汽车“亚健康”问题。

“不仅中国现阶段保有的国Ⅲ以下排放标准的汽车需要改造, 而且国IV标准的汽车, 在使用1到2年之后, 也同样会出现以上的‘亚健康’问题。”李孟良说。

城市用车, 发动机长期低转会造成燃烧不充分, 就会产生积碳, 有些部位会被粘粘乎乎的没有完全燃烧的油渍糊住, 进一步造成燃烧的不充分, 恶性循环之下油耗会增加, 内部机件的负荷和磨损也自然会增加。

如果能研究出一套治理方案——既能解决尾气治理问题, 使用又不复杂、针对车型又多、使用成本又低、还具有节省燃油的功能。那将为首都乃至全国治理汽车尾气排放和节省燃油方面, 做出巨大的贡献。

绿色低碳能源规划研究院将整合了中美技术的“碳研汽车减排节能解决方案”带到现场, 引起业内轰动。这是国内目前为止唯一的针对汽车“亚健康”的综合解决方案。

碳研汽车减排节能解决方案是整合了全球汽车尾气治理技术和产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其在本地化过程中, 经过大量的实际应用测试和试验, 均得出良好的减排节能效果。

在针对发动机燃烧不充分问题上, 碳研院开发出一套“增能涡轮器”。碳研增能涡轮器由一个进气涡轮和一个排气涡轮组成, 其结构设计在于利用增加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空气流动, 从而增加发动机混氧量, 促进燃油的充分燃烧, 以及废气污染物的充分排放。

在发动机润滑上, 碳研减排解决方案引进美国最先进的润滑油技术和产品。“长期以来, 市场上主要使用化学添加剂的润滑油, 而这些润滑油经过摩擦、燃烧最后就成为积碳的主要成分。”碳研院工作人员方泓睿在现场介绍说, 碳研“零磨损”磁浮多性能润滑油的特殊性在于加入了稀有金属元素冶炼而成的特殊合金化合物。它改变传统的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减少摩擦系数30%, 有效降低发动机磨损。”

在显微镜下, 发动机气缸壁也是凹凸不平的, 为了减少摩擦, 过往有在气缸壁上抹涂层的方法。“类似于不粘锅涂层, 日久之后, 涂层脱落也是积碳的主要成因。”

据方泓睿介绍, “碳研修护剂的纳米微粒可以填补凹凸不平的机件表面, 从而修复金属磨损面, 再保护纳米微粒可形成网状体牢牢附着在金属表面, 形成一层光滑的纳米保护膜, 3万公里不会脱落。”

经过实测, 碳研汽车减排可以使车辆排放量降低30%~50%, 油耗降低8%~23%, 提升动力10%~20%, 延长机械寿命50%以上。

截至2013年末, 京津冀汽车保有量约为2420万辆。据专家推算:如果以每车年耗燃油1.4吨的平均数来计算, 使用“碳研”汽车减排相关产品, 那么京津冀地区一年就可节省汽柴油305万吨左右, 将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约为230亿元。

“如果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那么现有汽车可以立即提高1到2个排放等级, 年降低石油消耗量近5000万吨, 等于省出一个大庆油田。”绿色低碳能源规划研究院负责人说。

而经济效益还是其次, “这项技术在保护环境和民众健康方面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无价的。”方泓睿测算, 如果仅对北京公交车进行碳研改造, 可以为首都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38万吨, 而如果扩展到大部分私家车, 则可以减排150万吨左右, 相当于少开约150万辆车。

篇8:大调研活动通知

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调研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

3月26日到4月2日,用一周时间,县委组织部将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和社区(乡镇无社区的除外,下同)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工程进行专项调研。本次调研的重点是:农村主要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建立村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长效机制三个专题开展;社区主要围绕社区党员干部管理、作用发挥,社区办公活动经费保障两个专题开展。

一、调研方式

调研采取听汇报、实地了解、发放统计表三种方式进行。

(一)听汇报。听取乡镇党委书记汇报,汇报内容如下: 农村方面:

1.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是有集体收入村个数,按收入类别(如机动地发包,村办企业,门市等),逐村介绍各村收入情况,统计时间以2011年为准(下同);二是无集体收入村个数,逐村研判没有集体经济的原因。

2.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总体思路 一是依托乡村区位和资源优势,确立发展集体经济的总体思路;二是对有集体收入村,因村而宜,扩大规模,增加收益;三是对无集体收入村,如何打破“瓶颈”阻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在短期内消除收入“空壳”;四是如何运用市场手段,以村企、村村、镇村、村民合作入股、参股等形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3.健全集体经济管理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对村级集体经济是否单独成立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把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剥离拆分,单设独立帐户,平行管理是否可行;三是如何转变村民“想分点”的惯性思维,用好村集体收入,发挥更大作用,带来更多的集体收益,办更大的事。

4.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考核力度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对县委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要考核内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二是具体考核指标认为怎么定比较合理。

5.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村党组织书记上划县委组织部管理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二是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管理权限如何界定的意见和建议。

6.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局面应采取的措施和 招法,本乡镇的有益尝试和做法。

7.乡镇党委加强村后备干部“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工作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社区方面:

1.社区开展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2.社区干部队伍现状、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见及社区组织设置形式(党员50人以上设立党总支,楼院、居民小区设立党支部或小组)建议;

3.社区办公、活动经费来源和支出结构、年需基本经费概数;

4.建立健全社区干部激励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二)实地了解。

深入经管站、2—4个村(分三种类型:有集体收入村、无集体收入村和今年打算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村)和1—2个社区实地了解。

在经管站

1.了解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2.三资管理和集体经济积累(主要指资金和帐目相匹配的集体积累)情况;

3.05年未实行转移支付以前村级组织债务组成、类型和化解情况,重点查一下05年以后是否有新举债,掌握举债的数量、原因和化解渠道。在农村(当地乡镇财政所、经贸办、经管站、林业站、工商所负责人参与调研)

1.重点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一是对有集体收入村,了解现有资源状况和积累、收益额度,收入类型,管理方式,集体收入资金使用方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的空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步工作打算;二是对无集体收入村,了解现有资源状况和积累额度,无集体收入的主要原因,发展集体经济的想法和打算,乡镇对发展该村集体经济有何帮扶举措,近期和远期达到的目标;三是与部分农村党员或群众创业大户及村党员干部座谈,了解其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的想法及建议。

2.了解村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工作表现和村党组织书记对后备干部的培养、管理、使用情况。

在社区(当地乡镇民政办、劳动保障所、文化站负责人参与调研)

重点了解以下情况:一是党员、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二是党建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开展情况;三是社区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在楼院或居民小区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有何建设和意见;四是社区干部作用发挥情况;五是社区开展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六是社区开展工作和活动需要乡镇和职能部门在哪些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支持和投入;七是进驻部门是否给予经费补助;八是驻街单位推进共驻共建,作用 发挥情况。

(三)情况统计

按县委组织部制作的相关表格,由乡镇党委负责组织统计、汇总,统计表要加盖党委公章并乡镇党委书记签字,由调研组带回或在4月2日前报到组织科,同时电子版一并报送,电子邮箱:fssxgc@163.com,联系人:李长山,电话:6230239。

二、调研要求

1.精心做好准备。此次调研对于推进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具有重要意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兆军同志亲自部署、亲自审定调研方案,并亲自参与调研工作。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要抽调精干力量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一把手”要亲自调度、亲自下到基层了解有关情况,根据调研重点,亲自把关形成高质量的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要用事例和数字说话,要简洁明了,切忌空谈无物。

2.搞好同步调研。各乡镇在协调配合做好相关调研的基础上,要同步开展五个专题调研。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党员干部群众广泛接触,求证突破办法,特别是要认真组织好座谈研讨、实地走访、情况统计等工作,确保事实清楚、事例鲜活、思路清晰、措施明确。

3.保证数据准确。这次调研摸底掌握的情况和数据,将 作为县委启动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弱项补强”、“强项更强”关键举措的重要依据。各乡镇要坚决保证提供的数据真实准确,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调研安排

此次调研县委组织部共分成三个工作组,调研时间由各组自行安排。

第一组 组长:田世翌

组员:李 岑、鲍振国 调研乡镇:抚松镇、万良镇 第二组 组长:石宪新

组员:崔 勇、刘新茹 调研乡镇:松江河镇、兴隆乡 第三组 组长:李兆杰

组员:崔 春、李长山

调研乡镇:泉阳镇、北岗镇、露水河镇

调研结束5日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兆军同志集中听取汇报。其它7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各调研组按提纲一问一答式汇报,在4月2日交将汇报材料电子版报至组织科。

上一篇:庆余小学反恐怖防范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商务英语翻译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