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2024-05-01

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通用9篇)

篇1: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各个国家对写作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都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和方法.了解以美国为主的`英语国家写作教学的主要流派,掌握其主要写作手段,借鉴其长处,并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运用到教学中,对于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模式是大有裨益的.

作 者:张莉 战海林  作者单位: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抚顺,113006 刊 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H315 关键词:写作   教学流派   教学手段  

 

篇2: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摘要:

本文针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以评价手段为切入点,提出了通过优化英语写作评价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过程化、阶段化、形象化、立体化、开放化

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明确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而如何根据《新课标》这一要求,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控,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仅从教师角度出发,剖析教师自身在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评价存在的一些误区,阐述了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评价手段的一孔之见。

一、评价结果过程化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某一次英语作文的评价往往是直接打个分数,别无其它,最多给写得较好者写上一个“Good!”,至于具体好在哪里,一般不会详加评述。这种评价只注重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对学生在英语作文的准备阶段和写作阶段都缺乏评价,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因此,笔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通常坚持以下两点:

1、对学生在英语写作准备阶段(如构思、讨论)中的表现给予口头评价;

如在教学初一Unit28Lesson112中的Part2.Numberandtell时,笔者在让学生给四幅图片正确编号了之后,没有直接让学生“tellthestoryaboutMike”,而是实施了以下教学步骤: 1)4-6人小组互助展开讨论,列举出每幅图片的中心意思及关键词。

2)对小组成员的建议进行集体评论,及时肯定学生有用的观点。

3)教师和全体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构建文章段落,选定部分重要词组、句型,eg.belate,beworried,havenotimetohavebreakfast,saygoodbyeto,leavehome,ridetoschoolquickly,closed,aholiday,not„but„,etc.4)根据所列词组及句型,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由学生当众互相点评。

借助集体的力量,通过以上这一系列合作学习,学生就能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觉得有东西可写,而且往往能一气呵成。

2、对学生的英语书面作文进行评价时,分别根据学生初作、修改、再创阶段的表现依次打分,以此来推动学生发挥写作的主观能动性。

二、评价过程阶段化

对初中不同年段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评价时,评价内容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几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忘体现评价在各个年段的阶段性,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循序渐进: 对于新入学的初一学生而言,写作评价可从遣词造句入手,每日的Dutyreport、连词成句练习、所学固定句型的听写、课文的复述和仿写等都可作为学生口头或书面写作的内容进行适时的评价。

如初一下册Unit27中,教材从Whendoyou„?/Whendoes(s)he„?一句型切入,逐步展现了MyDay这一语段。学完这篇文章后,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

Task1:RetellJim’sday,beginninglikethis:Onweekdays,Jimgetsupat6:30„这个任务的

1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更好地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同时也是想让学生注意在一般现在时态中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Task2:Saysth.Aboutyourday.Youmaybeginlikethis:Onweekdays,I„orAtweekends,I„这个任务相对于第一个来讲,在内容和要求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从讲述别人的生活联系到了自己的生活。笔者尝试着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口头创作,并当堂点评(这样做也是为部分基础较差者再树个榜样),然后再把它布置为课后作业。

进入初二年级,评价内容更广泛,可增设课文的缩写、扩写、改写、评写等。

如初二下册Unit23Lesson90中,教学内容是关于BillGates的一篇文章,笔者在完成相应阅读教学任务之后,添加了一个改写的任务,即让学生以两人小组为单位,参考课文内容,以记者采访的形式编写一段对话。经过批改,择定几篇优秀作品让学生当堂演示。像这类介绍世界名人的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材料,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改写,再惟妙惟肖地把作品表演出来,不但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自发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经过初一、二年级从单句到短文的初步阶段后,已有了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故无论在形式上还是难度上,都应有所扩展和提高。如笔者在初三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英语日记,词数由少到多,随意写写身边发生的事情,日记的批改采用等级制评定办法。一方面,这一写作任务的布置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能促使学生自然地、有意义地运用语言,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逐步培养学生排除母语干扰,用英语对自己及周围老师同学的生活、学习经历进行思维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三、评价语言形象化

单纯打个分数的评价方式确实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批改学生习作的时间,但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淡化直至丧失对英语写作的信心。2000年全国十佳新锐人物、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就提倡这样鼓励学生说:“I’mNo.1.” “Ibelieveinmyself.” “Icandoit.”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起一个信念:“Ican!”意识到了这些以后,笔者宁愿自己累点,在批改学生英语作文时,除了给学生打分定位,更主要的是坚持根据学生作文的内容和特点,科学地运用一些符号、图形、图画结合文字等进行形象化评价。事实表明,这种生动、直观的正面鼓励和激励因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故能很好地激起学生阅读批改后作文的兴趣,激励他们进行反思、修改和自我提高。

如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好句子下面划波浪线,旁边写上:“Good!Wonderful!Goodjob!Welldone!”等赞美的话语;当学生作文中写到自己如何帮助别人的事情时,就在一旁画个上翘的大拇指并写上:“Youareakindboy/girl!You’reNo.1!”等话语以示肯定和鼓励;对部分基础较差、实在写不出象样文章来的学生,也还是以鼓励为主,只要该学生写了,而且与写作要求也有一定联系,就送他/她一个笑脸,再加一句:“Comeon!Ibelieveyoucandoitwell!”

又如在2003-2004学年初一年级Unit28(Howdoyoucometoschool?)单元测试卷中,题目要求看五幅图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一个女孩子从早上上学到晚上睡觉的一系列过程)。在批改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虽然把事情经过都详尽地写了下来,但因为疏忽,涉及到的动词都没有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在对这类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时就不能简单地给个分数了事了,所以我很耐心地把文中所有用错的动词都加了圈,然后在旁边写了一句:“Ifyoudon’tforgettheirtails,youmaygetagoodmark!”相信学生在拿到试卷后,一定会被老师的小幽默打动,也会加深他们的印象,更好地提醒自己不再犯类似错误。

四、评价内容立体化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的关键所在”。所以对学生英语作文评价的内容不能只注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这一方面(如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语法功能、文体类型等),而应由单纯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变为对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从中反映出的思想、情感、态度、个性、策略等方面的情感化综合评价。如在学生完成习作Thisisme后,笔者根据班内学生所写的不同个性、爱好、学习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情感化评价。如:“Youareacleverboy!”“Youarealovelygirl!” “Keeponworkinghard,youwillsucceed!”“Iagreewithyou.Readingisreallygoodforusall!”这种带有个人情感的评价有益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当然,这也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高自身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个人爱好、学习习惯、英语程度„„以便因材施教、以理服人。

五、评价手段开放化

现在的英语作文教学现状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的写作是为了完成英语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这种评价手段是封闭式的。开放式的评价是要让学生的作文走出“师生对话”的这个狭小路径,要让更多的人来评价学生的作文,以帮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走出去,笔者建议如下:

1、在班中进行以科代表为纽带、以小组长为中间力量的发散型优化组合(知识水平兼顾高、中、低),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评互改,合作学习,让组内成员的优势智能互补。

2、帮助每个学生建立一个“Writing-builder”,指导学生有选择地收集自认为较满意又具代表性的作品。再在此基础上,在班中开辟EnglishCorner,或借用黑板报,张贴公布学生的优秀习作。

3、动员各年段、各班级学生参与,在校园中举行英语佳作评选展览。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邮寄给报刊杂志发表或参加比赛等等。

这样就扩大了学生习作的读者范围,拓宽了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的习作超越自我,从而走出班级、走向校园、走进社会,学生的写作兴趣被大大地激活了,自然也就“乐作不疲”了。

篇3: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及手段中存在的问题

(一) 西方经济学教育思想方针中存在的问题

1. 初学者对于西方经济学认识上往往存在差异, 容易产生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倾向。

中国对外开放30年, 我们开始逐步接受西方的一些理论。但一部分人却认为西方流传来的就一定是好的东西, 从而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这就需要经济学教师在讲解中要注意意识形态问题, 认清哪些可接受、哪些不适合中国国情,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另外一部分人完全否定西方经济理论, 认为这是西方事物, 不适合中国, 这种观点同样具有弊端。

2. 学生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误区。

西方经济学是运用数学公式、图形来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应用于实践, 一部分同学由于数学基础薄弱, 认为经济学难度大, 采取主动放弃的态度。本、专科学生、不同系部的学生对经济学的认识也有所差别。许多本科专业在考取硕士研究生时要涉及到该门学科, 所以, 计划考研的学生对此重视程度较高, 他们能够扎实系统地进行学习。但许多专科学生认为, 该门课程不是专升本的必考课程之一, 因此他们在主观上就没有将经济学放在重要位置。

(二)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灌输式”教学手段显现弊。

首先, 同一班级学生层次出现两极分化是我校学生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现象同时出现在本、专班级, 而且专科班级该现象更加明显 (一部分要参加专升本, 一部分忽视学习) 。当这种现象较大面积出现时, 就给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同时要兼顾两个极端是比较困难的, 而单纯满堂灌的方式, 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其次, 长期受到“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影响, 很多学生更习惯于被动学习, 主动思考能力不强, 其思维方式以老师讲授为主, 认为通过老师讲解, 努力记住公式、图形就认为掌握了学习技巧。但经济学要求理论与实际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们明显感觉到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所以, 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从而提高总体教学效果成为经济学教学目标之一。

2. 是否该将课本知识面面俱到。

西方经济学共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知识量大, 且具有一定难度, 若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详细讲解, 势必会造成课时量不够、学生压力大;如果将重点仅放在各种模型公式上, 又影响学生拓展知识面。所以, 如何将深度与广度相结合成为经济学教研活动要解决的矛盾之一。

3. 习题课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西方经济学知识涵盖范围较广, 又运用一定数学知识, 所以, 需要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习题课的重要性能够达成共识。但习题课就是无止境数学公式的计算吗?哪些习题是具有代表性的?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去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 考核手段中存在的问题

1. 考核手段单。

传统的闭卷考试具备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其弊端, 这种方式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很多同学临近期末开始集中背题, 把老师每章讲的知识点特别是计算题熟练掌握, 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却导致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化、案例分析题失分较多。

2. 考核方式能否真正反映学生日常学习水平。

各种考核方式都存在其优势及弊端, 如何能够找出一种反映学生平时学习情况, 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拉开差距, 真正反映教学成果的考核方式尤为重要。

二、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手段中的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 对于西方经济学的认识问题

1. 教师应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有选择地运用, 取其精华。

不加任何评论, 完全以全盘肯定的方式接受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经济教研室随时开展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 针对某些有争议的理论集体讨论, 共同研究怎样客观公正的运用理论。同时, 对于经济与社会热点问题, 我们也会运用经济学思维去分析、解释, 通过探讨, 各位教师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准确把握时事热点, 及时互相交流学生学习思想动态, 交流经验, 做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 经济学教师试图在第一堂课就解决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误区。

教师应指出, 西方经济学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运用, 更重要的是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运用经济学思维可以更加理性地生活。例如, 西方经济学基本上是在学生大一下学期开设的课程, 老师会在刚上课时就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资源的稀缺性进行选择。大学四年的时间是有限的, 每位同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这四年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要在学习、社团活动、兼职工作中进行选择, 甚至在考研、考证、考公务员中进行抉择, 因为任何一项资源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 如何确立自己的方向从而充分利用时间最终达到最大满足程度至关重要。

针对本专之间的差别, 教师应主张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科生涉及考研,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所以本科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更深, 为部分同学后期考取研究生打下坚实基础, 在学习范围上也相对较广。对专科学生更注重基本理论如何讲解透彻, 首先要让他们听得懂, 然后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过于抽象的理论模型不做强行要求。

(二) 教学过程中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完善

1. 运用启发式教学, 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我校大部分学生受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手段的影响, 对老师讲解的内容经过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等方式能够将知识点消化吸收, 但发散性思维积极主动去学习知识的愿望不强。但西方经济学重点强调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 所以, 任课教师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主动求索知识的愿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多种方式, 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提问式教学, 拓展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2. 运用阶梯式教学将深度与广度相结合。阶梯式教学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本科学生, 教师做到抛砖引玉, 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由教师讲解, 甚至可以让学生一起运用公式进行推导, 加深其印象。由于课时受限, 对于无法进行充分讲解的章节, 引导学生自学拓展知识面。

(2) 针对专科学生, 不建议将某些抽象难度较大的模型抠得过深过细, 因为这样一来占用大量课时, 二来学生容易陷入局部困难, 忽视对整体的把握, 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故而, 对于专科学生, 教师建议降低理论的难度系数, 用较多的时间学习基本理论, 联系实际, 多加案例, 做些难度系数较小的习题。

3. 讨论课的正确运用。

讨论课几乎能够调动所有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热情最高。此时讨论课的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与实际联系, 在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空间的同时, 又不至于让学生摸不到边际, 所以看似一堂简单的讨论课对老师及学生的要求极高。一般老师先把所有同学进行分组, 每组3—5人, 在规定时间内讨论问题, 各抒己见, 最终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发言, 发言结束后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在辩论的过程中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最终推导出结论。

4. 针对同一班级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 老师们不主张一刀切的方式。

课堂上对基本理论讲解后, 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 先从简单的习题做起, 习题太难会令其产生抵触情绪;对于有进一步深入学习愿望的同学, 可以额外布置作业, 单独辅导。

5. 恰当习题课的运用能够令学生们的知识得以升华。

习题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把握课程脉络, 选出经典、具有代表性、难度适中的习题, 在计算的同时能够结合案例, 真正做到画龙点睛。

(三) 考核方式的完善

仅凭期末一张试卷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所以, 西方经济学的考核不仅要来自80%的期末试卷成绩, 同样要来自20%的平时成绩。

1. 试卷主客观题相结合, 每张试卷都至少有5个题型的要求, 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

2. 平时成绩同样具有客观性。

通过出勤率、作业、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定量打分, 甚至通过长期记录学生座位排次, 结合学习状态, 作为平时成绩依据之一。

3. 探索西方经济学试题库的建设。

试题库具有科学、高效、稳定的优势, 由于多位教师共同讲授西方经济学, 每位教师都可以提供一些经典试题, 集合在一起, 以保证高质量的试题重复利用, 也令试题更具有客观性。

通过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加深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才是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目的所在。

摘要:西方经济学作为学科大类课, 在经济管理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本科学生的考研科目之一, 在专科学生的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独立学院为出发点, 以如何改进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主要研究内容, 力争将经济学理论与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实际联系得更加紧密, 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特色专门人才。

篇4: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学内容;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48-01

技校生的学情比较复杂,这与他们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经历关系密切。首先,技校生很多是在一般性的初高中因为学习成绩太差不想读了才走进技校学学习的,有的甚至连初中都没读完直接辍学后重新走进校园,换句话说他们很多是“没地方去了”或者“被逼着”来到技校学习的。这样的状况导致技校生的语文基础水平整体较差,这体现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习作中错别字、病句、格式、前后矛盾等问题频见,笔者在一次语文课堂讲到诗歌,提问学生“这首诗的韵脚是什么?”,一位学生就接口道“老师,什么是韵脚?”,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此外,很多技校生的家庭情况也很特殊,比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留守少年等,他们或是缺失父母关爱,或是误解了父母的关爱,所以表现出青春期的叛逆性,对事事漠不关心,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这些特殊的原因使这些孩子被贴上了无可救药的“坏孩子”的标签。

面对这样特殊而复杂的学生,语文课堂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自然也必须迎合他们的心理,学生叛逆,矫枉过正,用语言及文学的力量感化和打动他们,使他们受到文学的洗礼及美的熏陶。

一、巧设导入环节,触及学生心灵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笔者根据文章诠释的主题,巧妙导入环节,触及学生心灵。以《合欢树》教学为例,文章诠释的是“亲情”,最能感化学生,在导入环节的设置上笔者没有以名人名事导入,或是从书本里了解的事例导入,而是以自己在外读书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真实事情导入,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告诉学生家不只是遇到困难挫折时的“避风港”,也不只是没钱时的“提款机”,它更是我们迷茫时、苦闷时、焦虑时的照明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家都在我们身后,只要转身,我们就看得到,这样的方式一下就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能很快的跟着课堂走,而在结束时,同样以自己的做法告诉学生要多和父母沟通,课后反思笔者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内心善良单纯,只是缺少长辈及师者的关注及引导。

二、探究学生心理,对症下药

技校生年龄一般在14--18之间,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对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感兴趣,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容易受到影响,而网络等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它们能比教师更快的接受一些信息,课堂上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点也会使课堂别具一格。在讲《口语交际·演讲》时,笔者选用了《超级演说家》的一些小视频进行讲解分析,视频的演讲内容都是近一段时期内网络上的一些热门话题或事件,演讲的方式也不是常见的从开头讲到结尾的很严肃的传统刻板的方式,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看完后结合所讲内容让学生进行分析,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课堂氛围积极踊跃。在社会新话题这个领域,技校生涉猎颇丰,若能迎合他们的心理,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一定能避免学生厌学的情绪。

三、引入激励机制,倡导师生平等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因而技校生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性的教育课堂。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传承华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要学会如何地为人处世。技校生正值花季,青春热情、富有朝气、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但同时这一时期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小大人”,对“尊严”看得很重,所以教师应在保持师者的威信同时尽量做到和学生平等相处。因此,当老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继而会去尊重他人。这是学生迈入社会的基础。

比如作业批改中,笔者多用激励性评语,如“老师已经看到了你的努力,以后会在课堂上关注你的”,“不要灰心,努力一点,就会很棒”,“老师认为你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放飞梦想,突破渴望!”。在批评中,要注重掌握批评的艺术。从人的心理需要来讲,人人都容易接收赞扬,但却置批评于千里之外。学生思想不成熟容易犯错,但如果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又及易改正。如果与同学打架了,您可以对他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是愿意多个朋友呢还是愿意多个敌人呢?”如果作业没有完成,您可对他说“老师每天晚上休息之前的最大愿望就是期待第二天能看到你的作业!”作文写得不妥的地方,也可对学生说:“如果把这个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语那就更好了!”如果碰到上课爱说话的学生,可选他为播音员,让他在课堂发言中为大家“播音”。总之,方法只有一种,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用多种含蓄的批评引导孩子错误的方法及行为。给学生一份激励,才能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

四、故事驾驭课堂,拯救传统说教

技校生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走神、玩手机、甚至打瞌睡时常发生,大部分技校学生孩子厌倦教师的口若悬河的”长篇大论”,极为反感传统填鸭灌输式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注入快乐因子,让课堂气氛活起来,是为师者不可或缺的“必杀技”。

处在14--18岁的技校生很多时候愿意了解有故事情节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中多穿插些故事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和作者相关的逸闻趣事。在讲授《天堂与地狱》比邻这篇文章时,介绍成功企业家洛克菲勒的传奇故事,让学生对作者肃然起敬,接下来在阅读作者写给儿子的信时能够更加地虔诚。在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课文时,从母子三人身上直面人生的坎坷和挫折这个主题进行拓展延伸,给大家介绍蒲松龄当时写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的典故。从而深化了主题,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总之,结合技校生的实际情况,增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邱念英.中职语文教育弊端分析与对策探讨[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3(5).

[2]赵冠舒.多途径构建语文个性教学课堂[J].师道·情智,2013(6).

篇5: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关键词:美学范畴,本质概念,审美活动,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范畴源起于西方文化环境中, 从本体论美学范畴、认识论美学范畴、存在论美学范畴到文化论美学范畴, 我们对美学范畴的追问与梳理就是对人类心灵的反思, 就是对人类文化思想史的关注, 就是人类对世界与生活的自由思考。

一、美学范畴的本质

范畴就是概念, “范畴 (category)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关系的概括。源于希腊文kategoria, 意为指示、证明。汉译取自《尚书·洪范》中‘洪范九畴’一语。”《不列颠百科全书》界定“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 即认识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 是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那么美学范畴就像哲学范畴一样既是反映人类审美认识的载体, 又是掌握人类审美活动的关键。

在西方哲学史中, 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第一个范畴表, 柏拉图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哲学范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范畴作为一个哲学核心的类型就是事物的一般属性。18世纪, 康德复活了这个术语, 列出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范畴表。黑格尔在批判康德的先验论与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辩证范畴体系, 对黑格尔而言, 范畴包括了形式与内容两大类别。

美学范畴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动态的本质体系, 按照塔塔凯尔凯维奇的看法, “善-美-真, 理论-行动-创造, 逻辑学-伦理学-美学, 学问-道德-艺术, 自然-人格, 客观性质-主观性质, 理智-感觉, 元素-形式, 事物-符号;所有这些相对于世界的思想界, 或至少是西方的思想界而言, 都算得上是基本的区分和范畴, 主要有美、创造性、美学、艺术和形式。”[1]4因此, 美学范畴反映了美学领域存在的最一般的基本概念, 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最一般、最基本的种类概念, 最终参与到审美活动中去。美学范畴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 包含着本质因素、认识因素、价值因素与文化因素。

二、西方美学范畴的历史演变

美学范畴是人们对美学的理性认识的一种基本形式。一方面, 美学范畴是从美学概念中抽象而来, 其外延更大并且内涵更小。另一方面, 两个美学范畴的关系可以相互转换, “美学范畴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不仅每一个、每一组范畴都有它自身发生、发展以及向别的范畴过渡、转化的历史。”[2]

古希腊时期, 毕达格拉斯学派首先推出了“比例”与“和谐”两个美学范畴;德谟克利特首次论述了“模仿”;一个世纪以后, 柏拉图论述了“美”、“丑”与“善”;亚里士多德把美学范畴扩大到“悲剧”及“净化”。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又把美学范畴延伸至“崇高”。中世纪又区分出“创造”、“光”、“爱”等美的范畴。文艺复兴时期则强调了“优美”、“绝对美”、“色泽”等。18世纪, 启蒙主义者将“天才”、“自由”、“游戏”等作为美学的核心范畴。近现代以来的美学范畴内涵变化较大, “长期处于首位的“摹仿”退居到了幕后。早先几乎不曾提到过的‘创作’现在却跃到了首位。‘形式’虽然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多义的概念, 却占据了特殊的地位。而‘美’现在用起来则没有多大把握, 而且被认为是一陈旧的概念。至于‘艺术’, 现在几乎每页书上都可以看到。”[1]14可见, 当代美学建构在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 但“花”对“根”的反叛总不会是彻底的。

20世纪以后直至泛美学或反美学, 美学研究逐次淡化了美学范畴的追问, 开始转向文化美学的维度。张法在《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中总结了“形式”、“表现”、“隐喻”与“荒诞”等体现现代人精神的美学范畴, 即“形式”是现代人的依托, “表现”是现代审美心灵的直接表达, “隐喻”是现代人的故事, “荒诞”是现代人的世界观。这与古典西方美学的“内容”、“再现”、“典型”、“美”与“崇高”相对应。

可见,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奠定了西方美学的坚实基础。中世纪是西方美学的过渡期, “美”变成“上帝”的同义词。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各国美学的发展期。启蒙时期是西方美学的独立期与综合期。近现代是西方美学的繁荣期。当代是西方美学的回归期与转型期。另外, 在泛美学或反美学中, 审丑学代替了审美学。同时, 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 东方美学正在逐步兴起。

三、近代西方美学范畴研究简史

1907年, 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斯·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 试图根据审美感情的质的差异来建立美学范畴系统。1926年, 法国美学家夏尔·拉洛在《美学概念》一书中以“和谐”为元范畴建立美学范畴体系。1960年, 法国美学家苏里奥在《美学范畴》中将美学范畴分为基本的与变体的美学范畴。1980年, 波兰美学家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在《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中研究了美、艺术、创造性、形式、摹仿、美感经验等。值得关注的是, 自1950年以来, 苏联美学界非常重视美学范畴的研究, 专著有鲍列夫的《美学范畴》 (1959) 和《美学基本范畴》 (1960) 、齐斯的《艺术和美—传统范畴和现代问题》 (1975) 、舍斯塔科夫的《美学范畴论—系统研究和历史研究尝试》 (1983) 等等。

国内的相关研究无论从客体与主体方面, 还是从二者的关系方面, 皆没有超出审美活动的框架。我国学者多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进行研究, 目的在于建构中国的美学范畴理论。1993年, 彭修银的《美学范畴论》论述了“美 (狭义的) 、崇高、悲剧、喜剧、丑以及美学范畴的变体优美、壮美、理想、嘲讽、怪诞、恐怖。”2006年, 朱立元主编的《西方美学范畴史》是以审美活动为视角, 将西方美学范畴分成哲学范畴、具体美学范畴及介于两者的主干范畴三大类。

四、美学范畴的研究方法及文化意义

西方美学范畴的研究尤其要注重其历史发展、变化及相互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 不能进行单纯的逻辑推理, “不是美的现象史, 而是美的逻辑史, 通过范畴史可以把美学发展的逻辑梳理出来, 从原则上来讲, 一部美学范畴史, 应该把历史上从古至今美学范畴本身的逻辑结构的演变反映出来。”[3]美学范畴史即是人类的审美活动史, 其系统内涵是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朱立元在《从中西比较看西方美学范畴的特质》一文中指出, 西方美学范畴主要是科学型思维或具有强烈逻辑分析色彩的理性思维的产物, 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历史性即美学范畴自身的发生、发展、消亡的逻辑发展过程。可见, 西方美学范畴的产生离不开西方文化的大背景, 我们要采用比较分析与历史研究的方法, 做到历史、系统及文化的结合。

西方美学起源于概念、范畴与思维方式, 其起点是抽象的、哲思的、辩证的, 正如恩格斯所言“一个体系取代了另一个体系”。通过对美学范畴的考察, 人们可以系统地把握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演变的基本特征, 并且在审美观念的变化中揭示出美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 这也正是鲍桑葵梳理美学史的主线的方法, “观察、表现力、情趣, 甚至还有部分理论, 靠着运动的惯性向前推进。”这意味着, 美学范畴的演变就是美学学科的发展。

美学范畴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找出美学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理顺西方美学概念发展的逻辑线索, 有助于以点带面地把握西方美学的全貌。同时, 美学范畴的研究意义也源于对美学范畴“过时说”与“无用说”的理解与批判, 其中包括直觉主义美学、新实证主义美学和心理学美学。国内的否定论也认为, “西方崇高、悲喜剧、荒诞等美学范畴, 因为是建立在价值一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时代, 在价值多元并立的今天, 其美学力量已经削弱;而荒诞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中国也难以得到认同。”[4]这种种批判恰恰从反面彰显了中国美学范畴的内涵、文化与价值的演变体系。在西方美学陷入困境的今天, 我们只有不断建构与反思本土的美学范畴, 才能真正找寻到审美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之根基。

综上所述, 西方美学范畴若隐若现地贯穿于整个西方美学体系中, 构筑起西方美学严整的审美理论大厦, 其根基在于古希腊罗马的美学范畴。由此可见, 我们完全有必要以美学范畴为思维工具揭示中国美学的发展规律, 反过来说, 这些发展规律又能丰富我们对西方美学范畴的认识, 明确西方美学范畴史及其研究的方法与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凯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M].刘文潭,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2]彭修银.美学范畴系统的逻辑发展[J].江海学刊, 1994, (1) .

篇6: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关键词】高考作文 命题演变 作文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5-01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与组织语言的能力,进一步实现能利用作文写作来达到训练思维,锻炼自我的目标。同样作为高考的重点,作文的教学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就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演变过程来看,其实就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轨迹。下文就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过程展开分析,就其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我国历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演变分析。

所謂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给出一个题目,而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题目来进行写作,事实上,命题作文的核心就是作文写作的对象和范围,在这样的范围内作答。其实就我国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命题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容都是由导向性的,命题的内容虽然丰富多彩,角度也不断变换,但大多都涉及到社会的很多现象。如环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现状等,或是对人生的关注、命运的理解等。高考作文命题基本是立足在现实生活中,关注的是社会的热点,主要侧重于开发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如2014年全国命题作文的题目来说,也大多是对社会现象以及人生道理进行围绕写作。

关于我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演变,可以大概分为三个过渡,包括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种。而作文的写作文体就是学生写作时选择的作文题材,包括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作文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命题、半命题等形式。就我国近年来的命题作文形式来看,还是偏向于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关注。就内容上来说,大多还是社会热点、较贴近学生生活的;就命题形式上来讲,还是大多以话题作文为主,问题较为自由;从感情上来讲,主要强调亲身经历,强调真实情感的抒发。

二、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及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1.促进师生写作观念的转变,加强作文教学。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提到语文写作学生们总是觉得复杂、困难,尽管教师与学生都对作文较为重视,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却往往忽视作文教学。为了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全国卷的评分标准经过一定的改变,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为了提高师生对于高考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规范作文教学,扎实各项基础训练。一方面,转变师生的写作观念,积极探索和研究对作文教学有益的策略,进而实现有效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促进其自觉向教学变化靠拢,加强教学的适应性,使得作文教学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事实上,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强的创新潜能,这就需要教师的深入挖掘和引导。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思考,充分分析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和基本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围绕历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主体、社会关注点、人生热点等展开教学,并激励学生进行创新。

2.促进系统性的教学计划与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要实现高效的作文教学,教师应制定系统性的教学计划,对于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来说,明确系统性的作文教学计划是多数教师作文教学的重点,而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只是为了完成作文的教学课时,不注重学生真实作文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这也严重阻碍了高中作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提升。通过对作文教材渐进性科学的划分、系统的内容安排,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得写作教学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并联系实际,循序渐进,以促进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其次,要明确好作文教学的计划性和方案性,作为一个大的目标,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依靠有计划、有效的教学方案,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并建立起相应的反馈机制,找准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并积极进行修改和调整。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要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作文教学,刺激其学习兴趣开始。作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显示生活的技能,使其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产生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有助于作文的思维扩散。其次,为了刺激学生兴趣,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来开展作文写作引导,紧紧围绕实际生活,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适当的语文课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对语文作文的兴趣,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其对实际生活的关注度,有利于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环境,以适应社会需求。

文章分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对其高考作文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方向做了简要的分析,指出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转变师生的写作观念,制定系统性的教学计划与方法,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全面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美. 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贾利娟.语文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改革的影响与反思[D].重庆师范大学,2011.

[3]张怀智.论高考作文命题和评分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

[4]蒋国波.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及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考[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01:99-100.

篇7: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一、朗诵法对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有着重要作用

顾名思义, 朗诵法就是将朗读和背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英语在中学教育中一直是作为一门课程在学习, 注重语法和句型, 却忽视了英语是一门语言。通常, 我们将英语语言划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书面语是学生在中学教育时期重点学习的阅读和写作, 这其中包含了语法和句型等等内容。口头语是与之相对应的, 以英语作为语言的英语国家人民的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语言形式。虽然口头语和书面语二者同样重要,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其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沟通和交流。口头语是通过声音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而书面语则是用文字的形式来实现人们想要达到的沟通和交流的目的。从语言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 语言的起源应该是先有口头语, 后有书面语。人们通常会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口头说的一些话语。因此,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掌握它最基本的要求和能力就是口语和听力的能力, 即我们通常说的听和说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 除了基础知识不扎实这个原因之外, 更多是因为不自信。他们常用“我的英语不太好”来评价自己英语水平。这是他们开口说英语的频率太低的缘故。想想小时候我们是如何学习汉语时, 我们会发现, 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并实现沟通交流的目的, 就是不断的重复。小孩子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父母天天在他们耳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随着年龄的增长, 只要一两年的时间, 小朋友们就可以用简单的口语句子和词语实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他们能用短句子和单个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反观高职学生, 两三岁小孩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就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智力比两三岁的小孩高的成人学生, 并且中学已经接受了七年英语教育, 却不能用英语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他人用英语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其原因就是没有开口说英语。小朋友通过模仿和记忆的方式学习语言。他们虽然看不懂文字, 却能通过记忆声音的方式来学习语言。同样的, 这种学习汉语的方式也可以套用到学习英语中来, 通过记忆声音, 我们一样可以把英语口语学好。能够用英语来实现和他人流畅的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朗诵法是将朗读和背诵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大声朗读, 能提高并改善学生在英语口语当中存在的语音和语感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习惯大声说英语,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 能让学生更快发现且适应英语发音与汉语发音中的不同之外, 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的发音技巧, 达到发音准确, 语音语调正确的目的。朗诵法是将朗读和背诵结合, 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记忆单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和语调, 不断地慢慢积累和扩大自己的词汇和信息量, 将这种外在的积累一点点的转化为自身能力, 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 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英语说出来。

朗诵法不光能够提高学生的说英语的能力,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边朗读的时候会边背诵朗读材料里面的单词和句子, 通常一篇文章或者一句话经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之后, 学生对于这句话当中的单词和整句的句子甚至是整篇材料都会有更深更好的理解。并且对于自己在今后使用英语这种语言表达类似内容时, 会自觉地将记忆当中已经理解的朗诵材料中的单词和句子从大脑中调取出来, 运用于自己的表达之中。相对于传统的通过阅读, 用文字的形式将英语当中的单词和信息输入大脑记忆的方式来说, 这种直接将声音输入大脑, 从而转化成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信息的方式, 对于提高英语基础相对较弱的高职学生的口语能力来说, 无疑是一种更适合的方式。

朗诵法的优势不光是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和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 还是对于听力和写作的提高也能够产生极大的帮助作用。在朗诵的过程中, 我们的嘴巴在朗诵着, 耳朵其实也一直在听着。长期的朗读, 使得我们的耳朵也在一直的被迫接受着英语的听力训练。并且我们会发现, 如果在口语当中我们能表达更多的信息, 那么我们在接收从别人那里发出的声音信息也就越多。

我们以前常听说这么一句话:“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非常准确地表达出了朗诵法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朗诵法, 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英语的单词应用, 可以更好的掌握句子的用法, 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材料当中所包含的信息。掌握了单词和句子的用法, 对于文章材料能够有着更好的理解,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当然能够更好的将通过朗诵法掌握的单词和句子运用于自己写作的文章当当中, 并且将通过朗诵法培养将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运用于自己的文章当中, 对于文章的构成和逻辑性会有着极大的帮助。这就是朗诵对于英语的听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作用的原因。

二、朗诵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朗诵法在语言教学当中的应用在我国已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我国古代开始, 人们就将朗诵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当中, 它是我国传统语言当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并且这种教学手段贯穿于整个古代语言教育的始末。现在, 我们将朗诵法应用于高职英语的语言教育当中。

首先, 朗诵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朗诵材料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选取标准很简单, 既要内容丰富有趣, 又要能够让学生完全理解。如果选择学生完全理解不了的材料, 学生拿着一篇看不懂的文章, 对于里面材料大量的单词连发音都不能确定, 又怎么能形成流畅连贯的朗诵材料呢?如果选取的材料内容不丰富, 又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用心朗诵,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信息量呢?

其次, 要让学生养成跟读和记忆的习惯。朗诵不是自己拿着材料随便读读, 而是要跟着录音材料, 一句句地大声地朗诵。模仿录音材料当中的语音语调, 找到英语朗读时的语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记忆的能力, 确保学生在朗诵材料过程中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让学生有能力逐字逐句甚至是整篇的记忆和复述材料的内容。当学生要运用到材料内容时, 可以准确地回忆起材料当中的内容, 并且准确的复述和记忆, 这样材料当中的词汇和句子就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并加以运用。

再次, 要因材施教, 并且定期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查。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 并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 选取的材料难度不同, 对学生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要把学生按照英语掌握程度的不同, 进行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通过课堂的抽查纠正和课后练习的布置, 检查教学效果, 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喜爱并且坚持这种朗诵的学习方式。

篇8: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关键词: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转变;启示

中图分类号:D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96-01

一、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小政府职能时期,总代表职能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

(一)小政府职能时期。

在18 世纪时,亚当·斯密就认为政府应担任“守夜人”的角色,即政府的职能愈少愈好,只需给社会和市场的自由经营提供一个宽松而稳定的环境。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一方面,西方国家为了防止封建势力复辟,巩固新生资产阶级政权。另一方面,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政府的财政能力及社会可供分配的资源有限。因而,国家政府着重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较少,即“小政府职能”时期。

(二)总代表职能时期。

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使得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加剧,这证明没有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失灵了。一方面,新的理论开始形成,一些理论家开始认为政府应该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进步,社会发展以及政府行政制度的完善,政府不仅有处理更多社会事务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有能力承担起管理更多社会事务的责任。政府逐渐从“守夜人”变成了“总代表”。

(三)新公共管理时期。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东石油危机,使得西方各国经济受到冲击,政府财政能力极具下降。另外,由于之前政府职能的过度扩张,导致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局限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这致使各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开始缩减。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政府职能的缩减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西方国家出现了新的经济衰退。于是,西方国家开始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首先,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实施政府职能定位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有效的解决了政府运作缺乏效率,市场运作缺乏公共支持的问题。其次,提出政府应“掌舵”而非“划桨”的命题,这理清了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与社会的职能关系。最后,通过引入工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为公共部门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演变的深刻启示

西方国家的行政体制改革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示范效应,也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以市场为导向转变我国政府职能。

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在政府职能的定位上,政府应以市场为导向,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属于市场的职能切实交由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而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是维护市场秩序,创造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非公共部门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使其形成一种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二)确定政府与社会的职能边界。

西方国家推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化,把政府的部分职权交给社区及非盈利组织等。一方面,推行社区化可以利用社区公共资源,满足社区民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愿望,也能缓和公共问题所引发的政府与公民的矛盾。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也可以承担大量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分担政府职能。

但是,由于我国社区管理尚处在初期,非营利组织也还不发达,我国政府职能的社会化,要充分斟酌社区自治能力水平以及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当前的首要问题是理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凡属于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能必须由政府承担,凡属于社会能自行解决的职能必须交给社会。

(三)完善立法及监督保障政府职能分权化的运行。

近些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在不断的向地方下放权力,却没有理清中央和地方的权限范围。借鉴西方国家的分权改革经验,我国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法律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障地方分权的实现。另一方面,我国应借鉴西方经验,加快推动它政府逐步实现政府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府管理。

(四)推进政府职能履行方式的企业化。

在西方国家的公共部门,借鉴和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和手段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将私营部门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方式科学的运用到公共部门中,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竞争理念和服务理念。在坚持以公共性为主导的前提下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同时,以公民为导向,在公民管理方式上由领导走向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

(五)加快构建电子型政府。

西方国家政府改革中尤其可圈可点的是电子政府的建设。一方面,电子政府的构建推动了民主型政府的发展,即开辟了公众参政议政的新渠道,又降低了行政成本。另一方面,电子政府有利于实现透明政府,这既能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又能防止腐败滋生。而我国电子政府的建设起步较晚,各地在构建电子政府方面发展不平衡。我国应加快电子政府建设,进一步实现政府的民主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1]石杰琳.中西方政府体制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卢中原.政府职能转变仍是深化改革的重点[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6).

[3]钟健能.西方国家选举制度对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11).

[4]王学杰.政府职能演变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学习论坛,2013(12).

[5]青锋,张水海.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演进及法制特点[J].行政法学研究,2013(4).

[6]颜佳华,周万春.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12).

[7]纪宁.论加快我国政府职能转变[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

作者简介:石晨(1989.12-),女,汉,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

篇9:谈西方写作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演变

西方经济学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理论形态, 在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这三百年间, 曾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 这些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的思想理论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方经济学是一种结晶, 是西方经济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运行规律进行总结后的成果, 因此, 西方经济学一直被人们誉为社会科学这一王冠上面的明珠, 然而,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长期专业化的特点, 所以造成了分析工具数学化、理论术语繁多以及体系庞杂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对非专业人事理解西方经济学原理设置了障碍。对于中国而言, 西方经济学的普及而非专业化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原理应该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如果我们在思想层面上把握了西方经济学的灵魂和精髓, 那么西方经济学可以为我们理解人类现代文明进行提供, 并且可以给予我们最佳的视角去发现现代化的本质。如果我们从实践的层面上准确把握了西方经济学的灵魂与精髓, 那么西方经济学能够有利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以及推进体制改革。

二、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

1. 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之创新性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创新型社会,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方经济学无论是想要在世界上还是在我国得到很好的发展, 都必须要具有创新性。在进行教学时, 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繁杂的函数、公式以及理论定律, 尤其是繁杂的函数, 在进行EXCEL操作时, EXCEL中并没有现成的西方经济学中所需要的函数供我们直接套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西方经济学试验时, 对函数进行自行创建, 这就体现了西方经济学试验方法及特点之创新性。西方经济学的创新性还体现在我们对于图标和数据的分析上面, 对于图标和数据的分析, 能够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 并且对我们自身的应用能力进行创新, 面对图标和数据时, 对其进行分析, 我们能够发现其中不正确的使用之处, 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些错误进行更正, 更正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 同样是一种创新。

比如我们在进行西方经济学“失业和就业分析”试验过程中, 有一组数据时来源于中国2009年鉴的, 这就要求我们先对中国2009年鉴数据中关于失业部分和就业部分的所有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 在对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后, 我们再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的建立, 我们所建立的电子表格必须带有自定义公式。而插入一个就业折线的图表和一个就业产业结构折线图表就是西方经济学试验的具体任务, 而从这个就业折线图表中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以及从这个就业产业结构折线图表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以及对于城镇失业率、失业原因以及就业状况进行分析, 在我们进行失业原因分析和解释时, 我们可以使用贝弗里奇曲线。

这个西方经济学试验方法能够使学生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而了解到我国就业人员数量、就业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活动人口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并且使学生在使用贝弗里奇曲线进行失业原因分析和解释时, 对于西方经济学这一试验失业和就业分析是和贝弗里奇曲线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的, 让学生对于这种差异进行分析,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很好的认识到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其自身的重要性, 从而使学生进行自身创新意识的激发。

2. 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之前沿性

作为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学科, 西方经济学一直跟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着,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还体现在西方经济学与其他的边缘学科发展以及交叉学科相继出现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 虽然我们不断推出新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版本, 我们仍然跟不上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脚步和速度, 以及跟不上经济实际的变化。所以, 进行西方经济学的试验, 必须要站在前沿, 这一前沿是指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前沿, 对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最新动态进行跟踪和分析, 将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现象以及世界经济现象进行很好的结合, 从而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对我们的思路进行开拓, 并且能够很好的提高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不断提升软件的功能, 因此, 我们必须要时刻关注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的发展情况, 将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积极主动的应用到现实的西方经济学试验和实践中去。

3. 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之实用性

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经济现象分析之中去是进行西方经济学试验的真正目的, 并且能够解决现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要求我们将实际中的经济活动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进行很好的结合, 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经济现象进行西方经济学试验分析, 从而达到促使我们进行讨论和思考的目标, 引导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质疑、释疑以及深入探究, 从而使我们能够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和政策, 这样做有利于我们对于教条主义和教条理论限制的真正、彻底摆脱, 并且能够此时我们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培养, 慢慢学会思考问题, 并且对我们的技能和技巧进行提高。

4. 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之实践性

作为一个十分庞大的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描述性符号以及繁杂的函数, 这些描述性符号以及繁杂的函数主要是对相应的公式进行描述, 我们不能偏重西方经济学的原理、知识点以及函数公式分析与讲解, 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偏重, 就会忽视对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那么就会导致我们不能够很好的运用自己所学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从而对现实生活中经济问题进行解释。均衡理论是贯穿整个西方经济学的住线条哦, 而价格理论又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国民收入理论同样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单纯的从一个理论分析角度来看, 宏观经济学一直侧重于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决定分析, 而微观经济学就偏重于对最大化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西方资本主义是这些理论产生的根源地, 由于中国社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 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的国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 西方经济学不能够完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虽然西方经济学在现代管理手段、数学计算技术以及逻辑推理分析等等方面都有着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从而完善自己的地方, 但是, 在哲学观点中有一点观点叫做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因此, 我们在看问题、想事情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就要求我们在看待西方经济学这一问题上, 从实际和实践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一问题。理论指导实践, 通过实践起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因此, 必须将西方经济学里面的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结合, 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总结经验教训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完善的对象。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实践, 主要体现在我国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试验, 但是在现实中, 西方经济学教学试验是最能够突出经济学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

结论:在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试验时, 很多人都只是千篇一律的对别人的图标和数据进行复制、粘贴, 这样不利于我们应用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创新, 更加不利于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因此, 我们在进行西方经济学试验时, 要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性、实用性、前沿性以及创新性特点进行具体操作,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 我们可以使用EXCEL表格进行操作, 从而使我们对数据的处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本文中, 笔者先对西方经济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接着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之创新性、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之前沿性、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之实用性以及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之实践性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摘要: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强,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也随着国际交流加强而日趋完善和成熟, 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了一门实用性很强并且理论系统严密的学科。在西方经济学传播中, 西方经济学具有其自身的试验方法和特点, 本文中, 笔者就对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试验方法及特点进行浅谈。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试验,方法,特点,浅谈

参考文献

[1]洪霞.西方经济学百年发展的特点——评高鸿业、刘凤良主编的《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J].中州学刊, 2005, (04) .

[2]尹伯成.关于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几点认识[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

[3]侯功显, 李宁霞.素质教育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漫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

[4]黄范章.西方经济学在中国 (二) ——兼论中国经济科学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成果中发展[J].经济纵横, 1999, (08) .

[5]韩杰.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 (01) .

[6]王铂, 张天阵.西方经济学原理的普及推广技巧——兼谈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启蒙教学[J].理工高教研究, 2008, (01) .

上一篇:社会实践活动闭幕式队员发言下一篇:2023-2024年办公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