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维稳工作机制

2024-04-08

常态维稳工作机制(共9篇)

篇1:常态维稳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维稳工作“十项机制”

不断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1、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指责任主体就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否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防范、先期处置的工作机制。目的在于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推进重大决策顺利实施,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2、重大不稳定问题挂牌督办机制。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由各级各部门按职责和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优势,运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开展重大不稳定问题摸排,在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由维稳办对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努力把不稳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初始阶段、控制在初发之时的工作机制。

3、重点对象教育疏导转化机制。是指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现实危害或危害倾向的人员,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综合运用思想教育、亲情感化、解困帮扶及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转化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的工作机制。要求对重点对象实行

1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工作方案,做到“六个一”(一个重点对象、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帮教小组、一个工作方案、一套工作档案),落实“五包”工作责任(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各单位对重点涉稳对象一定要明确责任,建立档案。

4、涉稳情报信息收集研判预警机制。是指各单位搜集掌握、报送处理、会商研判涉及稳定工作的动态信息,尤其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内幕性、行动性信息,预测问题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并向相关单位发出“三色预警”通报的工作机制。

5、社会稳定形势分析机制。是指县、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维稳部门为及时、全面、准确把握社会稳定形势动态发展变化的情况,通过常委会、党政班子会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形式,定期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原则上县级每季度一次,安排在每个季度初;乡镇(街道)每月一次,安排在每月初;维稳办每周分析维稳形势;敏感时期和重点时段组织开展社会稳定形势专题分析,突出重点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并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分析上报维稳动态。

6、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事

发地党委、政府根据事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序等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处置力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工作机制。针对这项机制,各单位都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关键是要加强平时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涉稳案(事)件舆情应对机制。是指涉稳案(事)件发生后,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及时引导舆论、有效应对舆情的工作机制。这项工作宣传部门比较重视,专门成立网评员队伍,并组织培训,各乡镇(街道)要针对涉稳舆情反映的问题及时核查,将答疑解惑、政策宣传等引导方法与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相结合,及时澄清事实、回应质疑、整改问题、疏导情绪。要重视抓好网评员队伍建设,提升监测发现、跟踪分析、回应引导能力。

8、维稳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是指按照维稳工作“一盘棋”思想要求,根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构建上下贯通、内外衔接、整体作战的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维稳的工作机制。这项机制平时运行比较顺畅,各乡镇(街道)、部门之间配合较好,基本能做到随叫随到。

9、维稳工作考核奖惩机制。是指依据平安建设和维稳工作考核体系,对各乡镇(街道)、部门维稳工作情况实行

考核,并视情作出奖惩的工作机制。这项机制以往主要是结合平安综治考核,注重年底查台帐。今后要注重过程考核,加强平时的督查督办力度,并将督查督办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10、维稳工作保障机制。是指为确保维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机制、人员力量、装备配置、工作制度以及经费等保障的工作机制。这项机制主要针对县以上单位,但乡镇(街道)在人员力量上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兼职干部,要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篇2:常态维稳工作机制

维护稳定检查运行机制

为了加大维护稳定工作力度,确保学校平安。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党支部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认真制定学校维稳检查运行机制。

一、加强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了党支部书记李芳伟同志为组长,符家豪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建立维稳工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把维稳工作作为学校当前各项工作的根本任务,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阶段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教育。坚持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在全校继续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反争夺”的集中整治再教育,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制度,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自治区、地区、县委政府下发相关的文件精神和各级领导讲话精神。通过写笔记、写心得、写体会、深入开展大讨论,确保反分裂斗争教育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分别制定了《学校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学校政治理论学习考勤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学校领导工作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在师生中大力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事迹和反面典型事件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光碟和课外读物,在每周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上把反分裂斗争再教育作为一项常抓的工作,铸造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的钢铁长城。

三、加强落实。学校领导小组,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了解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有无参加非法宗教活动和民族分裂活动,将一切影响

稳定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围绕中心,紧扣主题。谋划、部署和做好学校教师教育管理工作,使广大教职工保持高昂的政治热情,为推进学校教育发展出实招、鼓实劲、务实效、求实绩,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显著成效。既坚持按照上级规定要求,抓好教职工和学生经常性的教育和管理,又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通过总结创新,走出一条使广大师生长期受教育、稳定最重要的有效路子。

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

篇3:高校维稳工作责任追究机制研究

1 责任界定

高校维稳责任的界定主要分为:领导责任、直接责任和主要责任。领导责任是指主要领导由于工作失误或失职造成其管辖的单位、部门或工作人员发生重特大问题、错误或事故、事件所应承担的责任。直接责任是指在职责范围内, 不认真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对造成的重大损失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应承担的责任。[1]主要责任是指在职责范围内, 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负责任,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主管领导职责, 对造成的重大损失负直接主管责任的领导应承担的责任。

在高校维稳工作中, 学校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维稳工作, 如果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时, 校党委书记、校长应负领导责任, 分管安全稳定的校领导负主要领导责任, 分线连片包干负责的校领导对分管的院 (系) 、部门、单位维稳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院 (系) 、各部门、各单位正职领导对本院 (系) 、本部门、本单位的维稳工作负主要责任, 分管维稳工作的副职负直接责任。

2 责任形式

实行维稳工作责任的形式有两种:签订维稳工作责任书, 把维稳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1) 签订责任书。

为了强化和落实维稳领导责任, 根据教育部要求和高校维稳需要, 校党委书记、校长与各院系党政一把手和校机关职能部门、校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书, 把维稳工作的任务明确到各院系、各部门、各单位, 把维稳工作的责任明确给各院系、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书, 旨在提升各级领导维稳工作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有利于提高维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充分发挥各级领导重视维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确保维稳工作的任务、要求和措施落实, 确保学校安全稳定。责任书是对落实维稳工作任务的承诺, 是对维护本院 (系) 、本部门、本单位稳定的保证。一旦违反责任书的要求, 院 (系) 、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实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是以目标为导向, 以人为中心, 以成果为标准, 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2]高校维稳工作目标管理具体做法是:把维稳工作纳入各院 (系) 、各部门、各单位年度工作的目标管理, 制定严格科学的维稳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与年度工作一道进行目标考核, 也可以单独进行年度维稳工作考核。对未达到维稳工作考核指标和要求的, 相应扣除分值。对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和事故的, 实行维稳工作“一票否决”。

3 责任追究

(1) 查究对象。

维稳工作查究对象是指在发生不稳定的重大事故和重大事件中, 负有责任的领导和人员。具体包括: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学校相关院 (系) 、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学校及相关院 (系) 、部门、单位分管稳定工作的领导;相关院 (系) 、部门、单位主管稳定工作的中层科级领导;重大不稳定事故、事件负直接责任的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

(2) 查究原则。

维稳工作查究, 坚持依纪原则, 坚持依法原则。对维稳工作中, 违反党纪、政纪的相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维稳工作中, 构成违法犯罪的, 相应追究刑事责任。

(3) 查究程序。

需要进行维稳工作责任查究的, 由校维稳办向校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和校综治领导小组、校纪委、校党委组织部、校监察处、校人事处汇报情况, 提出查究建议;查究建议经校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和校综治委、校纪委、校党委组织部、校监察处、校人事处共同研究确定后, 需追究责任的, 由校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向有关主管部门下达《重大问题领导责任查究通知书》。有关主管部门接到《重大问题领导责任查究通知书》后, 应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查究, 并将查究结果报告校维稳工作领导小组。 (如图1所示)

(4) 查究处理。

在维稳工作中追究党组、政纪责任的, 由校纪检、组织、监察、人事部门按照干部和人事管理权限进行;追究刑事责任的, 报请和移交公安司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进行。 (如图2所示)

查究处理除严肃党纪、政纪和法律外, 还应严格执行校纪校规。对校维稳工作领导小组下达《重大问题领导责任查究通知书》的责任单位, 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中实行维稳工作“一票否决”, 本年度取消被评为文明、先进、模范等各种荣誉称号的资格;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干部, 当年不得晋升职务, 取消本人评先受奖的资格;受到党纪处分或者行政处分的, 处分影响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受到党纪处分或者行政处分的人员, 年度考核为不称职, 目标考核为不合格。[3]

目前, 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稳定工作正面临着复杂的内外局势带来的挑战。根据党中央“稳定压倒一切”的要求, 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有利于及时解决稳定工作中的隐患和重大问题, 有利于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88年5月23日印发) [EB/O L]. (2005-02-26) .h t t p://n e w s.s h a n g d u.c o m/271/2005-02-26/20050226-750000-271shtml.

[2] (美)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篇4:常态维稳工作机制

一、构建领导有力、责任明确、协调联动的企业维稳工作网络

面对新时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维稳形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站在维护国企改革发展大局和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高度,努力夯实企业维稳工作基础,积极完善和创新企业维稳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有效构建国有企业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成立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其他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的企业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从组织领导、职能分工、工作措施、工作制度、队伍建设、工作责任、信息交流通报和节假日及敏感时期值班备勤制度等进行了明确,进一步加强企业信访维稳网络建设。各基层单位和各项目部围绕企业信访维稳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各基层单位和项目信访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形成了领导负责、部门牵头、责任到人、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维稳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维稳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企业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从源头上规避、预防和控制社会稳定风险的根本举措,还能促进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步伐,为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制定了《关于建立企业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成立了企业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经理办、党办、工会、经营管理部、安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总经办、项目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企业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进行评估工作,基本建立起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重大事项风险评估体系。要求严格做到“不评估、不决策、不实施”,对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评估范围实行应评尽评,特别是对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安全生产、职工待遇和矛盾纠纷等涉及企业发展稳定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进行多方论证,确定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决策,既高度重视社会利益,也充分考虑职工个人利益诉求,既扩大企业规模及效益,也努力规避经营及财务风险,努力实现两者的“均衡”和“共赢”。

三、建立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和领导挂点联系基层督导维稳工作机制

积极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工作,重点排查安全生产、职工工资待遇、农民工工资、工伤待遇等容易引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问题。每月进行矛盾纠纷滚动排查,逐一建立了台账,严格落实了公司、部门、项目部三级领导包案责任,制定了具体化解工作方案,落实了具体化解工作措施和稳控措施,做到“包掌握情况、包协调处理、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企业领导率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单位、项目部一线进行了调研督导,面对面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指导基层分析排查情况,督促基层做好化解工作。通过推进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和领导下访、包案化解工作,化解和终结了一批信访问题,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企业综合维稳工作机制

全面整合企业综治部门、法务部门、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基层党组织、职工代表等多方面力量,以综治部门牵头,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维权调解的主体作用,法务部门依法维权解决职工涉法涉诉问题的法律援助作用,人力资源部门提供薪酬体系专业咨询和个人职业成长规划建议,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职工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多种渠道、路径及时接受职工表达诉求,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群策群力,共同做好企业维稳工作。

五、加大普法教育力度,严格把握政策,妥善处理问题,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深入创建和谐平安企业过程中,企业要始终坚持“依法治企,依法经营”的法务理念,通过法制宣传、法律培训、农民工夜校等形式加大普法教育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使不稳定问题能在法律的框架内通过有情操作、平等协商友好地化解。在处理各种矛盾问题时,依法依规把握好政策精神底线,对于职工的诉求,一定要按政策办事,对于农民工的诉求,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依照有关政策、法律迅速妥善处理。在竞争持续激烈的建筑行业,工程项目多且流动性大,职工工作地点分散、农民工选择就业随意性大,给企业维稳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人的思想工作本身就是最难做的工作,又是维稳工作的根本。因此,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企业信访维稳打下扎实的基础,成立“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中心”,建立劳动关系协调、调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健全完善安全防护、劳动保护、工伤保险赔付、农民工工资保障体系等易发生重大不稳定问题的制度并严格执行,维稳工作者及相关责任人员,要善于观察和了解群众日常所思、所盼、所求,把握好职工、农民工的思想动态和脉搏,注意政策法规的宣传,注意制度管理的到位,真心实意地为职工、农民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取得职工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篇5:维稳信息收集研判工作机制研究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因社会分配、社会保障、就业、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涉法涉诉、教育医疗、经济纠纷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一些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策性、关联性、敏感性越来越强。维稳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预警已经成为驾驭复杂严峻的社会治安环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在此,就完善维稳情报信息搜集研判、预警机制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完善维稳情报信息搜集、研判、预警机制的现实意义

(一)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新时期,国际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世界各地经济交往相互协调发展,相互联系依存,相互竞争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这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触发了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利益矛盾,产生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且这些不稳定因素正向隐蔽性、综合性、复杂性转变,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更难以预见。以往的工作机制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维稳工作需要。完善维稳情报信息搜集、研判、预警机制,构筑“大情报、大信息”格局,引领维稳工作走向现代化、信息化、正规化,是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

(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的高峰期,各种新生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活动日益增加,随之带来的流动人口、网络虚拟社会等各种层面的社会问题和稳定风险也日益显现,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维稳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搜集、研判、预警机制,对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总体态势识别、综合评价、定量诊断和警情预测,利用准确有效的预警为科学决策、创新管理模式、加强社会建设指明方向,从而全面提高维稳工作水平,保障经济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维稳情报信息搜集、研判、预警机制是一个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它包括多层次、全方位、宽渠道的情报信息采集运用, 通过情报信息预警功能的发挥,就能进一步规范和指导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战斗能力,从而构建“打、防、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同时,敏锐性、预见性的情报研判预 警机制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整合国内外的情报信息资源,及时将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的情报信息在问题发生之前发出警报,并为制定控制其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把问题有效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主动发现、预防、控制在先的作用,确保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

二、完善维稳情报信息搜集、研判、预警机制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情报信息人员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当前,全国大局总体稳定,部分领导和信息员没有正确认识情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以致出现工作被动的局面。部分人员认为情报信息的搜集只是政法、情报部门或是信息员的事情,导致很多非常有价值的维稳情报信息未能及时提取。有些部门则对情报信息研判工作不够重视,意识不强,对搜集的信息只搜而不研、研而不判或者研之无据、判之无警,不仅造成了工作消耗和人力资源浪费,还导致决策失误,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维稳情报信息工作广度、深度不够。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都相应地开展了一些维稳情报信息搜集、研判、预警工作,但只是以部门、或是业务范围为界限进行,未能相互沟通协作,没有专门的研判机构开展跨行业、跨辖区的综合性、全局性搜集、研判,信息搜集、研判广度、深度不够,一些深层次、内幕性的情报信息难以掌握和利用。

(三)维稳情报信息应用水平不高。在情报信息应用上,部分人员没有研判、预警意识,特别是基层的一些同志因文化素质偏低,不能准确判断情报信息的价值,认为对搜集到的信息可报可不报,缺乏处理、应用情报信息的能力,对各类基础信息不会关联查询、串联比对,更不会开展排摸、串并、查证一些深层次、内幕性的高质量信息,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维稳情报信息作用的正常发挥。

(四)维稳情报信息工作力量严重缺乏。当前,没有专门的情报信息队伍,新生力量更新较慢。大部份是沿用政法部门的力量,且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拖拉,行动迟缓,效率不高,致使整体情报信息工作力量较为薄弱。

(五)工作经费保障困难和信息员待遇相对较低。就丘北县而言,因经费困难紧张,致使基层基础工作无一不受到严重制约,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开展,较大地束缚了维稳情报信息工作的发展。加之基层的信息员大多是镇、村(组)一级的干部,工作辛苦,却有名无利,没有固定的收入,导致了工作缺乏主动性,存在应付推诿的现象。

三、完善维稳情报信息搜集、研判、预警 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维稳情报信息网络。地方党委、政府切实把加强维稳信息情报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层层建立组织机构,增加专职人员编制,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信息联络员、信息员及信息责任人。在镇级,使其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基层政权组织为基础,以综治维稳机构为龙头,以基层政法组织为骨干,以群防群治队伍为依托的维稳情报信息网络。在县级,维稳部门加强与公安国保部门、侦查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的纵向联系,相互沟通;加强同政法、民宗、人武、统战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和配合,建立一个高效灵敏的信息网络,使工作人力伸向社会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对重点人口、社会面加强控制,提高搜集情报广度深度的能力,做好线索型情报,资料情报和档案型情报的建设工作, 形成上下联动,全面覆盖,反应灵敏,处置及时,预防有效的维稳情报信息工作格局。

(二)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情报信息工作。进一步完善维稳情报信息搜集、研判、预警机制,规范各种规章制度,按照预防为主、防范未然的工作原则,扎实开展好搜集、研判、预警工作。一是实行定期排查报告制度。针对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的实际,突破原有的“月查月报”制度,建立重大情况专项报告、敏感时期日查日报、日常工作周查周报制度体系。坚持定期排查和日常、专项排查相结合,并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政策调整前,以落实《重大事项风险评估》为基础,将维稳情报信息搜集工作提前介入,及时发现和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隐患和突出问题;二是实行信息工作研判预警制度。对各个渠道上报情报信息全面进行调度分析,对排查出涉及稳定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并及时对口、对范围的发出预警,落实挂包领导,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三是实行预警督办工作制度。根据排查、分析、研判发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发出预警督办通知,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并跟踪督办,确保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实行预警应急快速反应机制。根据掌握的信息和预测结果,对有可能发生重大、突发群体性事件情况进行预警后,有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展开处置、处突工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三)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将维稳情报信息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直接与综治维稳目标量化考核挂钩,重点考核情报信息的搜集数量、质量和实绩。对在信息预警、信息促控、信息导侦及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效的单 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二是继续实行重大维稳问题领导包案制度。针对重大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按照属地管理、“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挂包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一包到底直至问题解决;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维稳情报信息工作中重视不够,处置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或者蔓延升级的,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启动倒查制度,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责任。

(四)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维稳情报信息队伍的素质。各级各部门通过聘请维稳、公安、信访、安全等单位的人员到单位开展教育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对信息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信息员的综合素质。重点是加强对信息员情报信息工作水平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获取、处理、运用情报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装备、工具、手段的能力。在坚持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分工种、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人员综合工作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篇6:岔河创新维稳工作机制保安定

近年来,岔河乡以构建“和谐岔河、平安岔河、法治岔河”为目标,努力创新维稳工作新机制,确保了全乡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社会治安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维稳工作责任新体系。我乡各单位将政法综治维稳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建立政法综治维稳工作实绩档案,完善了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成员单位联系基层制度。

实现治安防范能力新突破。扎实开展了群防群治工作。岔河共组建了17支专职治安联防巡逻队,建立健全以民警、政法干警为主体,专职治安巡逻队和保安为辅助力量的巡逻防控新机制。组建了专职治安联防巡逻队,各村组都组建了十户联防和季节性义务巡防守护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强了金融、学校、卫生、大型企业等重点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网络村居委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建立健全了调委会,村居委会普遍设立了调解员。目前,全乡建立各类调解组织17个,有调解人员34人。全乡整合力量,建立综治维稳联动中心,实行群众来访联接,矛盾纠

纷联调,突发事件联处,治安防范联抓。

建立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新机制。为创新和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中共岔河乡党委政法委员会关于创新和完善我乡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努力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乡维稳办也下发了相关意见,对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原则、部门职责、方法要求和责任追究等进行了明确。

岔河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安)办公室

篇7:常态维稳工作机制

一、工作机制。建立以村居“两委”(单位党政组织)统一领导、综治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工作室”具体管理、村居(单位)干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按“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开展辖区内社会治安混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及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整治、化解,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限期处理的工作机制。

二、工作方式。“工作室”工作坚持“三个为主”(化解矛盾为主、服务民生为主、治安防范为主),做到“三个结合”(直接调处与分流调处相结合、归口调处与联动调处相结合、属地调处与联合调处相结合),确保“三个及时”(对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及时整治;对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对影响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分析研判和预警)。

三、工作流程。

1、接访受理;

2、排查梳理;

3、分流处理(分析研判);

4、调查核实:

5、整治化解(及时预警);

6、调解处理;

7、签订协议;

8、结案归档;

9、跟踪回访(检查验收);

10、告知处理途径(对调解无效或对调解协议拒不执行的案件,告知当事人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理,协调组织信访听证),向上级专题报告。

四、工作权限。

1、矛盾纠纷调处权。对于辖区内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主要领导根据 “中心”调度,有权进行协调处理、妥善化解.

2、社会治安混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权。对辖区内社会治安混乱点和突出的治安问题,有权进行排查整治、分析研判.

3、调解权。对于“中心”分流指派的案件和协调形成的调处意见、整治要求,有权在规定时间内调解完成,并书面报告处理结果。

4、服务协管权。对辖区“社会人”、新兴经济组织和新兴社会组织,有权向“中心”提供相关信息,积极向村居“两委”(单位党政组织)提出对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等群体的关爱、帮助和救助的渠道及方式,加强对犯罪多发人群和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帮教和监控。

篇8:常态维稳工作机制

一、国有煤炭企业不稳定因素及主要问题根源分析

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 煤炭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 部分企业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 多数国有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 而且存在企业办社会职能, 企业不仅要按“四自”原则进行市场运作, 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而且还要担负着整个企业矿区“小社会”的稳定工作职能。企业面临着众多的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的历史问题、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遗留问题及企业改革改制发展进程中新形成的不稳定问题等。各种主要不稳定因素和问题大致分类两类:一是群体性问题, 主要表现为:走“五七”道路的家属工要求社会保障、发放生活费问题, 集体职工参加社保问题, 破产改制后的相对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 改革改制利益调整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塌陷区和棚户区房屋问题, 居住区中的水、电、路、厕等公共设施维修改造问题, 社会职能移交遗留的问题, 退休教师要求提高待遇问题, 精简下放人员的问题, 退伍军人安置问题等。二是个体性问题, 主要表现为:个人诉求达不到期望值而老上访的, 个人待遇问题, 邻里纠纷问题, 家庭生活困难问题, 落实政策问题, 福利偏差问题, 下岗轮岗问题, 利益受损问题等。各种不稳定问题纵横交错、盘根复杂, 企业维护稳定工作压力非常大。众多的问题中, 有的是根据政策规定应当解决的, 有的是需要向上级部门反映的, 有的是没有政策依据不能解决的, 有的是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 有的是无理无法纠缠不休的。大量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 如果不及时果断处置就有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 就有可能导致人员到市赴省进京越级非正常性个体上访和集体上访。

二、构建维稳长效机制化解不稳定因素的思路及措施

群众利益无小事, 稳定压到一切, 建立健全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是做好维稳工作的重要保证。企业要从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入手, 着力构建党政领导共同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大稳定”格局和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 有效地把握住稳定工作的主动权。要坚持“防控结合促稳定、以人为本筑和谐、平安创建求发展”的工作方针, 按照抓早、抓小、抓实的工作思路, 完善机制, 严细措施, 落实责任, 果断处置, 营造企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构建企业维稳工作长效机制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党政一把手都是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 企业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维稳工作, 始终把维稳工作作为日常重点工作来抓, 建立以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 党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 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维稳工作综合协调领导小组, 设立维稳工作办公室, 配备专干, 负责接待处理日常稳定工作。要安排维稳工作经费, 建立维稳工作专项经费账户, 做到经费有保障。基层各单位也相应成立维稳工作机构, 明确工作人员, 要从单位到社区到居委会到村, 层层明确稳定信息员, 建立完善的维稳信息网络, 真正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相互保障的维稳网络体系。

2、健全制度, 完善机制

要建立健全维稳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从日常管理、责任追究、突发事件处置、目标管理、奖罚考核、基础建设等方面明确责任、标准和要求, 使制度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操作化。一是制定稳定工作信息反馈报送制度。规定一般情况一周一报, 敏感时期一天一报, 重大事情及时汇报。各单位都要确定维稳信息员, 形成了一个纵从公司、矿 (厂) 、到工区、车间、家属村, 横到各职能部门的纵横相结合的信息网络工作体系, 保证信息报送及时畅通。二是实行政企联动机制。建立定期的维稳会商制,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 共享信息资源, 及时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三是建立职工群众监督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参与和谐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积极探索职工群众自治的方式、途径和机制, 发挥职工群众及时了解掌握报告社情民情、基层不稳定信息的重要作用。四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严格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认真落实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报告制度、责任倒查追究制度、矛盾纠纷排查情况通报制度等, 对各种不稳定的社会矛盾、民间纠纷、信访问题进行深入的排查, 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3、全员参与, 落实责任

一是强化全员参与维稳意识。企业要动员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维稳工作, 将维稳工作效果与每位员工的月工资考核挂钩, 奖罚兑现, 增强全员参与维稳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强化领导责任制。坚持稳定工作“一把手”亲自抓, 负总责, 明确各单位、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坚持每月一次维稳工作例会, 每季度研究一次稳定工作, 对不稳定问题及时研究, 及时制定处置预案, 及时解决问题, 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 将维稳工作纳入各级党员干部的任期和效能考核范围, 每年度层层签订维稳工作责任书, 明确规定对不重视信访维稳工作, 工作不到位造成负面影响和严重后果甚至引起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的, 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实维稳风险抵押金制度, 要求各单位缴纳一定数额的维稳抵押金, 分月检查, 季度考核, 年终奖罚兑现, 把责任逐级传递, 增强各级领导抓稳定工作的责任心。

4、细化工作, 注重实效

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 无理也要让三分的民之所思我之所为的工作理念, 对群众诉求坚持以疏为主, 不搞愚民政策, 积极畅通诉求渠道, 搭建企业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平台。一是建立明细台账加强督办。坚持“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的指导思想, 从小处着眼, 大处入手, 要将各类不稳定因素和问题进行排查整理, 分类建立工作督办台账, 将群众所反映问题分为二大类建立台账:一是集体问题上访类;二是个体问题上访类。对所要处理解决的问题, 实行定单位、定部门、定人、定责挂牌办理, 严格督促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规定的期限内妥善处置不稳定隐患, 并及时将办理结果向诉求人回复。二是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群众反映问题有渠道, 反映问题有接洽, 是防止事态扩大的基本前提。对群众反映的问题, 只要真诚面对, 耐心做好释疑解惑工作, 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理解, 就会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否则, 就会容易使矛盾激化。在维护稳定过程中, 为避免因群众信访渠道闭塞, 导致问题由小积大, 由少积多, 最终积重难返现象发生, 要搭建企业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平台, 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让老百姓有问题能有地方反映。可推行每月定期领导信访接待日, 设立民意诉求电话、信箱, 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到基层大下访活动, 倾听群众诉求, 及时化解矛盾。三是关心弱势群体, 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 突出工作重点, 以满腔热情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积极为群众和困难群体办好事、实事, 达到从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的实际效果。要变上访为下访, 深入基层访贫问苦, 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较好地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之忧, 从而有效地维护企业稳定。四是积极开展和谐企业建设。可根据职工群众特点和特长, 组建以兴趣、技能等为纽带的团体和协会, 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和技能竞赛, 丰富员工群众文化生活, 打造企业文化, 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三、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和问题的对策

维护好、保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 及时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办好事、办实事,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做好不稳定因素排查防范是减少和预防不稳定因素和问题发生的关键所在。

1、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企业领导要始终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事业心精心经营企业,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善待员工, 关心弱势群体, 积极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多办好事、办实事, 构建和谐职工之家。企业职工群众亲身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和呵护,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就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不会产生矛盾, 也就不会导致不稳定因素和问题。

2、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防范社会稳定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重大事项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制约因素和稳定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凡关系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决策, 关系较大范围群众切身利益调整的重大政策, 关系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改制, 关系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都要纳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评估范围。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预防在先、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凡重大事项决定之前, 都应围绕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 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评估工作, 认真分析研究可能存在的不稳定隐患和问题, 科学评判后果的风险程度和可控范围, 确保企业稳定。

3、做好排查预警超前防范工作

篇9:常态维稳工作机制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精准扶贫;机制;脱贫;小康社会

一、 精准扶贫的内涵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环境、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等情况,制定一项具有合理性、针对性、指向性的扶贫政策来对扶贫对象加以精准识别、帮扶及管理制度的扶贫途径。精准扶贫主要有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扶贫管理、精准考评等几个方面,精准识别贫困户是精准扶贫的必要基础,精准帮扶政策是精准扶贫的必要手段,精准扶贫管理和精准考评是精准扶贫的有效保障,也是帮助其不断完善管理的助推器。简而言之,要通过制定精准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找原因找困难,做到“对症下药”,切切实实解决群众的贫困问题,用各种渠道扶贫治贫帮助其脱贫。

二、新常态下我国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1.精准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距离实现宏伟目标大约还有4年时间,当前正处于决胜期间。我们清楚认识到要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几千万人口的贫困问题,要做到合理安排社会公共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齐心合力打赢扶贫脱贫这场仗。习总书记在贵州等贫困地区考察,指出要建设小康社会,短板在贫困农村,要把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精准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达到小康水平就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要加强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深层次扶贫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2.精准扶贫是奠定执政兴国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施精准扶贫的意义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也是体现党宗旨的重要举措。精准扶贫是保障人民占有、支配、使用生产资料的公平权利,保障人民获得财富的平等权利,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一方面,创新扶贫工作势在必行。要精准识别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帮扶,通过跟进项目,动态管理现状,要达到真帮扶的效果;另一方面,涉及民生视为当务之急。全面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必须解决义务教育、住房困难、基本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受益,同时也能体现出党和政府在为广大群众的生活谋福祉。

三、新常态下我国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扶贫识别机制模糊,缺乏针对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搞扶贫工作,投入大量人、财、物等资源。由于扶贫识别机制模糊,缺乏针对性,未能做到“扶真贫”,深入研究会发现很多资源都也许并没有落到实处,搞不清谁贫困、为什么贫困、如何帮助其真正脱贫。经济新常态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政治新常态要求政府反腐倡廉,简政放权;社会新常态要求全面实行法制社会,等等。在粗放式扶贫工作中,存在很多资源浪费、官员寻租、弄虚作假、低质低效等缺陷,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绊脚石,目前这种粗放式扶贫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精准扶贫已提上日程更待迫切落实。

2.帮扶微弱,干部帮扶机制不完善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速增长,现阶段增速放缓已引起经济指标的变化,特别是财政增收方面,加上税收上的减免政策,势必要影响扶贫政策的支持力度,这使精准帮扶面对巨大压力。

在帮扶过程中经常出现诸多问题,譬如扶贫资金来源单一化,仅依靠政府现有财政扶贫资金,以“输血”方式扶贫,贫困人民得到扶贫资金犹如杯水车薪,并不能实现脱贫。所以,一刀切的帮扶政策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不能做到因地制宜,甚至有些官员难作为、不作为,都会导致帮扶效果微弱,未能达到“扶真贫”,致使扶贫工作进展缓慢。

3.管理落后,产业扶贫动力不充分

长期以来,部分重点贫困地区舍不得“摘帽”,企图长期依赖国家政府,利用数字弄虚作假,以扶贫开发名义向上申请资金、要项目,浪费并占有国家资源。精准管理要求产业扶贫管理科学化、透明化,建立多维度创新监管,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监督扶贫资金管理力度,杜绝资金挪用、挤占现象。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模式,精准扶贫工作必须适应新变化,要与宏观经济的整体形势步调一致。从宏观层面看,经济新常态导致我国宏观上的改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广泛影响扶贫工作机制。精准扶贫必须符合中国政府职能明确化,推进经济持久发展的要求。就精准扶贫工作而言,这是宏观环境与趋势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对扶贫精准度提出的新要求。

4.精准扶贫资源分配不合理,且效率低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政府精准扶贫追求扶强扶优,而忽略贫困群体在基层贫困地区,难以享有精准扶贫收益,贫困群众未能自我发展、自我管理,严重造成精准扶贫行为的短暂性和资源浪费现象。精准扶贫资源分配不合理且效率低,易导致信息失效现象发生。精准扶贫资源效益递减,使得多元化扶贫资源不能合理集合,也使得扶贫资源的使用率大为降低。

四、经济新常态下解决我国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

1.设立精准扶贫的识别机制

全面设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要做到精准识别扶贫目标,而分类识别贫困是精准识别的前提条件,根据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因素进行分类专业指导,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扶贫。例如,贵州省依据大数据和云计算创新精准扶贫,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

贵州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实行精准扶贫,专门建立“扶贫云”,准确识别扶贫对象、理清贫困原因,做到规范管理,因户因人施扶贫政策。数据显示,贵州截至2016年8月份已录入1554196贫困户、贫困人口4888885也已纳入帮扶计划中,实行精准滴灌、对症下药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原因,以精准扶贫脱贫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计问题,增加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

我国贫困地区的人口分布范围广且较为分散,在精准识别基础上,精准帮扶成为扶贫的关键之处,也成为扶贫的有效途径。当识别到谁贫困,就进一步了解贫困原因,并针对性的解决贫困问题。

2.强化精准扶贫的帮扶机制

目前,经济新常态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帮扶工作与决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建立并加强干部帮扶制度。干部帮扶要有精准扶贫工作意识,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实事求是”的帮扶理念,要严格选派精准帮扶干部人员,切实落好帮扶责任制度,并完善干部帮扶考核制度。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机制。要实行精准帮扶工作机制,产业扶贫是帮扶工作关键点。依据贫困人口和资源配置,建设产业帮扶、贫困人口、资源的连结机制,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统筹实施贫困地区产业帮扶机制。三是大力支持金融扶贫机制。要监管扶贫资金使用用途,明确扶贫资金精准到户,严格管控金融扶贫机制。

3.完善精准扶贫的管理制度

加强精准扶贫管理环节,明确管理层次,实行精准扶贫的管理制度,这是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的落脚点。首先,要精准管理扶贫环节。完善贫困人口的网络信息系统,将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记入系统中,且随时更新。制定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公开评选扶贫对象,接受民众和第三方监管介入,确定各个级别管理责任,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环节通畅。其次,要扶贫管理常态化。精准扶贫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接地气又要发挥基层作用,所以,需要贫困村委起到积极作用,不但要重视群众基础,储备后续力量,而且要赋予民主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于精准扶贫工作效率,保障贫困人口的集体利益。

4.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的工作考评体系

精准扶贫不仅仅是一种机制、一种政策,更应该是包括理论、行为、战略、政策和机制的整体系统。而对于经济新常态下,更应该包括理论创新、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在内的全方位变革,合理制定精准扶贫的工作考评制度、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根据扶贫项目合理实行考核制度方法,设置相关部门负责监管,制定考核标准、精准扶贫评估及意见反馈等信息,形成精准扶贫考评分析报告,提出精准扶贫工作整改建议。通过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对扶贫对象和帮扶人员实行奖惩制度,利用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充分发挥绩效反馈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同时,在扶贫的考评中,强化精准扶贫项目的扶贫对象和负责部门间的互相反馈沟通。

五、结束语

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时期,经济新常态改变我国原有的扶贫方式,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将迎来新挑战和发展机遇。同时,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了解经济新常态、适应经济新常态,都成为目前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议程,在此过程中,政府适时提出精准扶贫,加大力度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这一为贫困地区脱贫的新举措,是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奠定国家执政兴国根基的必然之路,更是关系到千百万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N].人民日报,2015-06-20.

[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4-01-26.

[3]蓝捷.凝聚全社会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新常态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2015,(09).

[4]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02):1118-1120.

上一篇:党支部建党97周年活动下一篇:让祖国的花朵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