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教协作常态化机制

2024-05-01

团教协作常态化机制(通用6篇)

篇1:团教协作常态化机制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

姓名1,姓名2,...(论文撰写人的工作单位,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 要:党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这不仅事关党的形象,还对诸如政策执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多方面有重大影响。然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作风不正的问题,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本文就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分析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现象及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有效对策,旨在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引言

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和生命力,作风状况如何,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新时期、新形势下,制度建设对改进作风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总书记强调指出,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抓作风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结合当下社会情况和党的发展路线,本文就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行了讨论研究。2 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及制度执行现状 当前,干部党员的作风及制度执行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首先要对其思想与行为的当前现状进行讨论研究。本文认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及制度执行有如下现状: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导致了思想作风建设难以有效推行。(2)作风问题向隐蔽化发展

在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明里的“四风”问题已大为减少,但“打擦边球”、“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

(3)制度约束作用难以发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正所谓“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单位,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导致很多制度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约束作用。针对这些漠视政治纪律执行和慢作为,不作为的作风,应积极探索用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为抓手,整治不良风气。逐步建立健全这些长效机制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为了有效解决一些干部作风不良、执行不力问题,我们要在“常”“长”二字上狠下功夫,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加强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3 教育引导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实现作风教育常态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转变干部作风,根本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正确的思想认识需要靠(1)建立健全系统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机制。完善教育学习制度,把廉政、勤政与作风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要突出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群众观念、道德情操、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干部自觉抵制“四风”,以多种方式落实作风教育,将作风教育融入各类专题教育,把作风教育纳入干部常规教育体系,做到有计划、有部署,促进作风教育常态化、长效化。(2)开展作风建设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定期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的运行机制。要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采取专题研讨、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对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小贪变成巨腐。(3)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的约束机制。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廉洁从政等日常工作行为规范方面。通过健全约束机制,在遵守日常行为规 范中,潜移默化进行作风教育,促使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以身作则、遵章守纪、廉洁自律。(4)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建立健全作风教育引导的激励机制。要坚持培育先进典型,以选好典型、树立榜样为目标,树立能够符合作风建设要求、体现岗位特色、具有鲜明人格魅力的先进典型,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环卫服务中心通过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岗、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以党员带动群众,促进工作发展。另外要注重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利用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守底线、远离红线、筑牢防线”。源头防腐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建设常态化 加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建立相应机制,更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推进教育来实现,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惩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建立和落实党 员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抽查、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公务消费“公务卡”结算等制度。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密集部门的监管,坚决纠正不正之 风,健全完善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决策机制。今年,根据中办、国办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利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师市纪委《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城管委在机关和委属单位开展对权利内控监督责任的梳理和确认工作,对各岗位上已不符合当前监督管理要求或与现行法律法规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不相符的规章制度,予以废止。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健全或完善新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推进落实。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保证作风建设成果,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工作与干部管理同步推进,坚决处理作风不好、作风不实、作风漂浮的干部,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消除领导干部特权思想和作风,严肃政治纪律,坚定理想信念;严正工作纪律,纠正作风不实问题,健全、完善查岗制度、请销假制度、会议制度、干部约束制度;严格财经纪律,纠正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严明群众纪律,密切联系群众,建立深入基层工作制度、民情接待制度、干群互动意见征集机制、调查研究制度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全方位考评领导干部,做到能力与作风、发展与长远、成效与基础并重。密切联系群众,民评作风机制,实现联系群众常态化 民评作风建设活动,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机关作风转变的重要举措。因此,应通过机制建设,促进民 评作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建立科学管用的作风建设评议评价机制,把改进作风、反对“四风”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与任期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 重要内容,用刚性纪律约束促进作风转变。综合运用个别访谈、组织座谈、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对改进作风情况进行检查,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 选拔的重要依据,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养成良好的作风。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制度,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作风改进情况的根本标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社会 评价工作当中,形成“党风好不好、廉洁不廉洁,群众来评价”的工作机制。

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一线工作法”活动“贴地皮”;开展“转作风、走基层、办实事、解民忧”活动“接地气”;开展“三心”工程,通过“一帮

一、多帮一”让群众暖心;通过承诺、践诺,让群众开心。基层干部落实“八法工作制”,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民情民意;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切实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群众,切实在联系群众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监督制约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现整治不良良作风常态化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公开规范运行,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有力保证。应坚持用法 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按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不断深化惩防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 制度体系。继续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积极推行约谈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 问责制,继续加强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公共经费预算、使用和决算监督。关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建议 改进作风要想取得实效,关键还是经常抓、长期抓、抓落实。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是始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使作风建设成为一种经常的、平常的、正常的状态,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按照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着眼作风建设常态化加强制度建设,应从强化问题意识、建立规范体系、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入手。(1)强化问题意识 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的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围绕解决问题建章立制,用制度推动问题的解决。

(2)建立规范体系

党内法规制度健全,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就能有所约束、有所敬畏,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有了基础和保证。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这一背景下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要抓住建立规范体系这个重点,在推动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上狠下功夫。

(3)激发内生动力

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激发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内外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觉性、责任心。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制度、定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制度、定期通报党 内情况制度、群众监督评议党风制度、领导干部年终和任期测评制度等,激发党内外群众参与党风建设的积极性,使群众参与党风建设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4)领导带头表率 风气好不好,主要看领导。改进作风,一定要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起。在联系群众上做表率。建立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结对帮扶等制度,引导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面对面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督促问题及时解决。在坚持民主集中制上做表率。

(5)严肃执纪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想好制度规定不落空,关键还是抓落实。找准切入点,从具体问题抓起。坚持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拖沓、态度蛮横、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加大查处力度。

(6)健全机制建设

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把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摆在首位,定期就作风建设进行专题部署。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创新载体丰富的联系群众机制。探索各方参与的监督考评机制,进一步提升监督约束和惩戒警示效果。8 结论 本文就当下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常态化及长效化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就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不仅分析了问题的现象及原因,还从国家及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建议,为思想作风建设工作及长效化机制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1] 夏可珍.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破解[D].中南大学, 2012.[2] 张文渲.论十六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D].太原理工大学, 2013.[3] 张鑫.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相关理论研究[J].理论学刊, 2013(11): 30–34.[4] 任慧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 2008.[5] 刘伶俐, 吴江龙.构建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5(02): 77–80.[6] 重庆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组.党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9–11.[7] 马振清.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与途径[J].理论月刊, 2009(12): 33–35.[8] 王继元.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探析[J].长白学刊, 2007(01): 131–135.

篇2:团教协作常态化机制

东源镇人民政府

党委副书记、镇长

叶军勇

为进一步推动东源美丽乡镇建设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着力促进东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工作安排,东源镇成立了以镇长叶军勇为组长、副书记陈王伟为副组长、政府班子为成员的“美丽乡镇”建设常态化机制初探调研课题组,课题组在东源各村、镇属部门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采取“听、看、查、访”的方式,对东源规划编制、乡镇管理执法、环境卫生管理、村镇园林绿化等事关“美丽乡镇”建设领域中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几年来,东源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打造美丽幸福和谐新东源为目标,强力推进城镇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城镇管理,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突出管理重点,力求标本兼治,系统地开展了以城镇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镇容镇貌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管理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城乡规划统筹发展,集镇功能日趋完善,城镇环境净齐靓美,城镇管理工作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高标准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开展镇域空间发展规划。为整合全镇产业布局,完成了《东源镇产业园区总体布局规划》,确定了打造“制造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的发展思路。二是修编东源镇总体规划。完成了东源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章乃器文化保护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三是强化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青田县东源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重要区域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了“青田中部以阀门工业为主导产业,兼具现代化与生态化为特征,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城镇”的发展功能定位。

(二)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综合整治、陈吾垟道路网建设等民心、实事工程成效显著。洁美镇区创建、五水共治、青田县X205县道东源平桥段改建工程、驮龙至高湖旦头山道路建设、莲树坑至济上坑公路工程等相继上马。二是不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成武陵垃圾中转站选址,同时对沿街公厕进行刷新改造,购置分类垃圾桶,加强环卫队伍建设。三是积极实施镇区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工程。对镇区主要干道、广场、防洪堤实施了路灯改造、绿化美化改造工作。对绿地内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通过升级改造,改善了城镇绿化及生态环境,提升了东源形象。

(三)强化行政执法,着力提高城市管控能力和实效

一是强化专项治理,着力维护正常的镇容环境秩序。先后针对“垃圾乱扔、摊点乱摆、广告乱贴、工地乱建”等现象以及青山白花、畜禽养殖、三改一拆、农贸市场外部环境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加大了防违、控违、查违、拆违的工作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施工工地,协同拆除各类违章建筑,集中解决了一些影响镇容环境的难点问题。二是完善管控措施,着力提升镇容环境监管水平。针对镇区管理“全区域覆盖、全时段管控、全天候检查”的特点和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实施问责制度,将任务、要求、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岗位和人员;针对难点热点问题采取重点管控、重点办案、重点整治等措施,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执法力度。三是强化城镇管理力度,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针对镇区流动摊点多、摊位不固定、时间不集中、管理难度大的现状,采取堵与疏相结合的办法,维护城市环境。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规模的迅速扩张,美丽乡镇建设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镇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城镇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由于职能交叉,加上体制和法律规定上的不统一,部门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工作合力的形成。如户外广告管理、修(洗)车审批管理等需要涉及工商、交通、建设部门;农贸市场管理需要涉及工商、卫生和建设部门;镇区交通秩序维护、车辆乱停放、乱营运等问题涉及交通、交警和建设等部门。上述工作如相关部门不能协调配合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形成死角。另外,我镇一直无专业城管队伍,各村委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管理“盲区”。

(二)城市规划执行不够到位。

一是群众的规划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经常出现一些违规的行为;二是规划实施过程由于受到行政干预而改变原来规划设计;三是职能部门监管缺位,无序开发时有所见;四是详细规划出台有其滞后性,城镇建设不按规划实施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规划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布局、功能不能得到体现。

(三)群众的文明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这部分人群中既有移民和外来农民工、又有下山脱贫搬迁村民,还有相当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生存于底层和边缘,没有固定收入,基本依靠摆摊设点等收入来维持生活,以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城镇文明往往被抛在一边,群众素质与文明城镇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相去甚远。

(四)城镇管理的工作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一是人员编制较为紧张。主要存在乡镇干部人少工作量大,专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二是保障仍较滞后。城管执法部门未成立,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三是作业经费不足。由于镇区范围大,环卫清扫人员少,形成了清扫不及时,产生部分卫生死角。由于经费不足,只有采取增加劳动量不增加人的办法进行维持,导致环卫作业标准下降,直接影响镇容;四是环卫工人待遇和地位偏低。由于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量不成比例、社会地位低等因素,造成我镇环卫工人人员短缺、年龄偏高、队伍不稳定等现状,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五)镇区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镇区环境脏乱差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是由于部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乱贴乱画、乱摆乱放、垃圾成堆到处扔的现象随处可见,直接影响了镇区环境。有的个别地方不是好转而是越来越差,有的群众抱怨特别到过节时,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在垃圾堆里过节。

三、建议与对策

(一)领导包干机制常态化

建议制定详细《东源镇“美丽“乡镇建设工作方案》,分片包干推进负责制度,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逐层分解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同时进驻各村屯包片、包点组织实施,帮扶、协调、指导和督促各村开展“美丽乡镇”建设活动,与群众一起植树造林、绿化村庄、硬化道路、净化水源,组织村民清理通村道路,清理村庄周边垃圾,清运废弃物,清除杂草杂物,整理乱象,做到责任落实到位、人员部署到位、工作管理到位,逐层逐级分解工作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资金保障机制常态化

把开展“美丽乡镇”建设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农村建设、改水改厕、饮用水工程、城乡风貌改造等项目资金整合集中用于“美丽乡镇”建设活动中,使“美丽乡镇”建设得到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宣传教育机制常态化

切实加强镇容卫生管理条例、村规民约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工作,潜移默化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法制意识和文明素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平台,宣传参与“美丽乡镇”建设的典型事例,营造浓厚氛围,全方位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主题宣传活动,提高整体宣传效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掀起“乡镇建设”新一轮高潮。印发宣传手册,编发简报,发送手机短信,举行演讲比赛,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用话剧、小品演出等形式让“美丽乡镇”建设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细致工作,最大限度地取得居民群众和单位的理解支持,逐步形成“东源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良好局面。

(四)督查问责机制常态化

篇3:团教协作常态化机制

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治党建党的制度、规定, 两来年, 经过敬终如始的严格执行和强力推进, 一个新的从政生态基本构建, 并渐成新的常态。各级领导干部的“官念”、作风、生活乃至从政方式为之一新, 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做官的价值追求, 廉洁从政成为立身之本, 工作状态呈现出守规矩、敢干事、能担当的特点, 从政心态逐渐趋正, 法律意识、政策意识、纪律意识、红线意识、底线意识大为增强。

当前从政环境呈现出的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但是也要看到, 目前取得的成果还只是阶段性的, 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 不敢腐”的威慑力初步形成, 但领导干部“不想腐”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尚未完全形成, 距离“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淳”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巩固这个新常态, 重塑并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 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维护并保持这个来之不易的新常态, 必须构建从政环境新常态的常态化机制, 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 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是营造和保持良好从政环境的核心

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作风问题是从政环境的核心。“新常态”意味着对于领导干部的要求不同于以往, 更不是一种“运动”, 而是将长期、常态化地存在。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提高适应从政环境新常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做到对新常态认识到位、落实到位, 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五个方面的要求作为提高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从政信念。一要健全和强化经常性的学习机制。要不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新精神和新要求, 系统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历史使命, 从思想认识上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和“我是谁”的问题。二要继续强化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 为全社会做出表率;要突出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教育, 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 使“三严三实”成为领导干部谋事做人永远的基本准则。三要继续强化党风党纪教育。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程序意识和原则意识, 引导和约束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 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凝心聚力维护党的团结, 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扎实贯彻落实。

2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是营造和保持良好从政环境的根本

靠法律和制度改善从政环境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也是对当前维护和保持从政环境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走向反面。”好的制度本身就是最稳定、最持久的良好环境, 对人的行为发挥着指引、评价和矫正等重要作用。当前, 优化政治生态, 加强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 一方面要把现有的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规定和措施严格地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下去;另一方面要不断细化完善制度, 进一步加强制度规定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具体化, 进一步严格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地方党委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作风常态化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问责制度等。健全和完善从严治党的各项制度标准应更高、要求应更严, 以不断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同时, 制度执行要更硬, 监督落实要更强, 问责奖惩要更实, 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管长远、管根本的功能, 为营造和保持良好的从政环境提供根本保障。

3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准用好干部是营造和保持良好从政环境的关键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 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每个干部的思想行为都在营造从政环境、改善政治生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 选准、用好干部不仅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 如何选人用人, 也直接决定着从政环境的优劣, 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对从政环境的认识和评价。以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和保持良好从政环境、优化政治生态, 要在以下五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一要彰显以德为先、科学发展、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 使各级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二要切实坚持好干部的选拔标准。要把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作为选人用人的“总章程”和“铁规矩”, 科学量化干部选拔任用标准, 确保用最严格的规章制度选人用人。三是进一步严格完善干部选拔程序、确保干部考察科学真实。要“健全组织部门近距离接触干部和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干部的考察机制和办法”“, 要综合运用纪检、巡视、政法、信访、审计等相关信息”, 防止考察失真失实, 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四要强化源头预防和过程治理。继续惩治任人唯亲、买官卖官、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违规用人等不正之风, 加大对选人用人的全程监督和倒查追责力度。五要不断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打破能上不能下的旧常态, 及时清理调整不合格不称职干部, 纯洁干部队伍, 确保干部队伍良好的“新陈代谢”, 并始终充满朝气活力, 保持强大的正能量。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培养和选拔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让他们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带领群众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同时, 以称职的党员干部的言行优化并保持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的新常态。

4 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营造和保持良好从政环境的有力保障

政治生态恶化的首要标志就是腐败, 坚决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是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的有力保障。十八大以来, 党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力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当前在推进“四个全面”协调发展, 在优化和巩固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新常态的新形势下, 要坚持标本兼治, 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一要加大惩戒力度,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社会氛围。一方面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加大执法力度, 努力提高案件查处率, 充分发挥严查腐败案件的巨大震慑功能;另一方面, 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对于已浮出水面的案件, 加大惩治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减少腐败收益, 使腐败分子得不偿失而不敢腐败。二要扎紧制度的笼子, 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 从源头抓起, 完善和规范各项制度, 透明工作流程, 通过一整套完备的制度、法制和机制规范领导干部对公共权力的使用, 形成领导干部“不能腐”的制度体系。三要牢筑思想防线, 使“不想腐”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要不断加强党性锤炼, 强化廉政教育培训、扎实廉政谈心谈话, 使各级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能自觉地限制私欲的膨胀, 使廉洁从政真正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信念。

5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是营造和保持良好从政环境的重要支撑

良好的从政环境, 需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作支撑。一方面, 优良党风、政风能带动社会风气好转和优化;另一方面, 优良的社会风气亦能推动从政环境的净化和优化。党的各级宣传部门和思想宣传工作者要采用多种形式, 充分利用新媒体, 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坚持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净化社会环境。一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特别是要抓好网上舆论工作,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要营造祛邪扶正、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各方面宣传工作之中,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三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强化廉政文化的社会效应。要把廉政文化建设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融为一体, 形成强大的社会效应。

6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增强信心,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适应新常态,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 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 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转入新常态, 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将呈现新特征, 迈入新常态。把广大人民群众对清廉政风的要求变为一种文化自觉,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 以优良的民风和社会风气促进从政环境净化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1) .

篇4: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措施:建议

一、关于高职院校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情况调查

志愿者指不以谋求物质利益为目的,基于道德、信念与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指大学生在有组织的情况下,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主动去参与一些义务活动。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类型按照组织者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政策性志愿服务,如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等,参与对象主要为毕业班学生:二是以政府或学校为主导的志愿服务,如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的交通协管活动、图书馆志愿活动、雷锋月志愿活动等,涉及面广、类型多、层次多;三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如义务献血或以个人名义进行的爱心募捐等。按照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来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期稳定的志愿者组织,招募有专业特长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开展公益性和经常性的志愿者活动,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在线义工“E公益”分会:另一种是组织重大活动或安排专项工作临时招募的志愿者,虽然参与时间较短,但解决了活动对大量临时性服务人员的需求,如王屋山登山节志愿者、玉阳山清洁卫生志愿者等。

针对上述志愿类型,笔者选取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毕业班学生对国家政策性志愿服务了解较少,所以报考人数较少。报考的学生意向强烈,但是最终能够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的人寥寥无几。

第二,大学生在校参加的志愿活动,多数由政府、高校组织。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对专业要求不高的环保志愿服务、图书馆志愿服务、大型活动或赛事的志愿服务等,志愿者中低年级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比例大概有三分之二。

第三,高职院校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思想觉悟比较高,他们非常愿意自发参与志愿服务,愿意利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为大家服务,做一些公益事业。

二、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效性

虽然经常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对学生而言,随着志愿服务的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会感到工作像例行公事那样索然无味,逐渐失去热情和耐心。所以在志愿者协会纳新时,报名人数较多,学生的积极性也高,很多志愿活动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但时间长了,大家对类似的活动失去了新鲜感,积极性大大降低,到了后期,几乎成为为数不多的组织者带领刚刚入会的大一新成员在开展工作,长此以往,极大地影响了志愿活动的长效性。

(二)志愿服务队伍较为涣散

由于是志愿性组织,因此,志愿活动更需要的是学生的自愿和自觉精神,但事实证明一些高职院校的志愿者队伍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一般情况下,志愿活动都是以共青团的名义来开展工作的,缺乏一定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志愿者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班级,参加志愿活动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一部分志愿者不听从统一的组织和安排,工作起来我行我素、偷懒涣散,并且志愿者队伍里骨干成员的带头号召作用发挥得也不明显。

(三)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趋于简单

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的节日,青年志愿者都会根据固定的主题举办一些相应的活动,这些活动注重形式而非内容,无非就是拍张照片留个资料,没有自己的服务基地以便长期坚持开展活动。这种活动方式,不利于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建设和整体面貌的提升。另外,因为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社会的认可度有限,其志愿者到社会上开展的活动形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造成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其服务形式过于老旧和单调,缺乏创新性与丰富性。志愿活动在服务内容的多样性上也体现出不足,目前所开展的志愿服务大多集中在环保服务、助人工作等,缺乏一定程度上的扩展和延伸,不能根据学校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及时灵活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四)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不但要实现良好的制度管理,也要充分运用精神或物质的激励机制,表彰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他们投身志愿服务。但是通过调查和实践,笔者发现在实际活动中,组织者往往只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忽视对活动效果的评价和反思,这会影响志愿者积极性的提高和活动的良好开展。即使有的志愿活动会有奖励措施,但是因为名额有限,上级部门一般会优先考虑组织者,这极大地挫败了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的措施

(一)加强志愿者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根本

志愿活动不仅是引导大学生传承志愿精神的具体载体,还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因此,要使志愿服务能够常态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键。只有志愿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使志愿服务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组织者应引导学生在志愿活动中提高认识和思想觉悟,在实践中树立志愿者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奉献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等。让志愿者体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理念,理解“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爱心传递精神,使志愿者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转变为实际行动,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二)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是关键

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是建立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关键,要丰富志愿活动的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志愿者技能的培训和指导来延伸志愿服务的内容,如会议或活动安排、环境保护知识、老年人护理知识等的培训,使志愿者都能够掌握一定的工作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将服务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广大志愿者要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这不仅有利于自身专业技能的熟练与巩固,而且有利于志愿服务工作整体质量的改善和提升。例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的“E公益”志愿者队、护理系的义诊服务志愿小分队、机电系的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冶金化工系的环保志愿服务队,依靠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力开展社区服务、医疗服务、环保监测等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是保障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志愿者也渴望通过荣誉或奖励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赞许,获得自我满足。因此,社会和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志愿者行动给予必要的激励。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他们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制定明确的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次数、志愿服务的内容以及达到的具体效果等方面来确立奖励的标准,量化考核标准比人情化去模糊标准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其次,奖励的形式要多样化,把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并且扩大受奖励的人员范围,让更多的志愿者从中受益,这也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褒奖。

(四)发挥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协同作用

通过调查,高职院校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有着自身不能回避的劣势,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青年志愿者组织与济源在线义工的合作为例,笔者发现了高职院校志愿者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协同恰恰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首先,社会公益组织对于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对专门人员的组织管理应该会做得更专业、更高效。其次,社会公益组织成员多为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奉献的人士,他们来自民众,服务民众,最了解民众的需求,与大学生志愿组织一起参加志愿服务的话,可以使志愿服务的内容更广泛,更有实效性。再次,社会公益组织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大学生作为有知识的青年代表,与公益组织协同活动,对形成全社会热心公益、奉献爱心的文明风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5:团教协作常态化机制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到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7.4万公里,设有收费站3000多个,收费人员近10万人,我省高速公路已达3000公里,设有收费站159个,收费人员近5000名。高速公路通行费征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已普遍实行了联网收费和分级现场监控,中高层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洞悉收费现场情况,分析和处理数据,实施指挥和调度。尽管如此,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仍然无法代替收费现场管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和现阶段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社会矛盾造成的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国家对应急管理工作更加重视。收费站作为一个最基层的管理单位,处于高速公路管理的最前沿,而且地处偏远,全天候工作,现场管理人员少,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加强对收费现场的管理仍然十分重要和必要,尤其是要重视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机制,积极应对突发事件。高速公路收费现场应急管理概述

高速公路收费现场的应急管理既是收费管理的内容之一,也是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的必然组成部分,是应急管理的要求在收费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1.1应急管理概述 1.1.1应急管理的概念

应急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在应急管理的研究中,对应急管理的定义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1)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2)应急管理是指组织或者个人通过实施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己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的过程。

(3)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1.1.2应急管理的阶段

应急管理一般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4个阶段。这4个阶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且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相互关联,构成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一个动态的循环改进过程。

1.1.3应急管理的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2.高速公路收费现场应急管理的含义

高速公路收费现场应急管理是把收费现场管理与应急管理的要求相结合后产生的一个合成概念,是指为应对收费现场可能发生的影响车辆通行费征收的各种突发事件而实施的预防、准备、处置和恢复等具体管理行为,它是应急管理要求在收费现场管理中的运用。由于收费现场管理的主要责任单位是收费站,受其工作职能、行政权限、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全面履行应急管理的全部任务,如监测与预警、应急救援、重建等任务应由有关单位和上级单位来承担。

3我公司收费现场应急管理的现状 3.1高速公路收费现场的特点

基于高速公路的特殊性和高速公路管理的实际,高速公路收费现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远离城区。由于修建高速公路采取“近城不进城”的原则,收费站的布局一般远离市区和乡镇,离最近的集镇少则三公里,多则十几公里,收费站之间的距离一般也在七公里以上,使应急响应的周期较长,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置。

(2)全天候工作。由于收费工作具有延续性,收费站必须保证24小时上班,而一般相关单位(公安部门、医院),包括上级管理部门,在工作时间之外,只有部分人员值班,因此收费站有70%以上的时间处于外援力量稀少的状况,一旦夜间和节假日发生突发事件,收费站将面临巨大压力。(3)收费现场管理人员偏少。按照收费站的编制,一般收费站管理人员8-10名(1-3名站长、5名监控员、1名综合管理员,有的收费站有1名机动人员),在某一具体时段的现场管理人员可能只有1至2名,仅可以独立处置一般性突发事件,在发生较大突发事件时,则需要得到足够的支持。

(4)收费现场一般性突发事件发生率高,主要集中在与司乘因车型、载重吨位、是否符合“绿色通道”相关规定、或有逃费嫌疑等车辆发生的纠纷,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等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概率较低,收费现场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置经验不足。

我公司收费现场应急管理状况

目前,我公司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依托完善的监控系统和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了应急机制、出台了应急预案,对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责任和协同配合职责作了相应的规定,应急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同时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在应急知识宣传、应急意识培养、应急预防和准备、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与之相适应,各收费站在应急管理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出台了文件,建立了相应的应急机制,但与应急管理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应急宣传不够,应急意识不强,应急储备不足,应急演练不到位,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不够,应急管理还没有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还处于“临时抱佛脚”的状态,特别是对发生概率低的较大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明显不足。

3.3加强收费现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基层单位,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届了解高速公路的窗口,代表着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形象,同时也是突发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地方。收费现场曝光于社会视野之中,发生在收费现场的突发事件极易被外界发现和传播。由于客观上存在的高速公路收费与社会对便宜、便捷通行高速公路要求之间的矛盾,现场处置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化矛盾,还很可能被曝光。因此,收费现场应急管理成为我公司管理的“软肋”。做好收费现场的管理,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对收费工作和收费人员造成损害的需要,是提高高速公路的收费效益的需要,是维护高速公路和交通部门形象的需要。各单位应当把收费现场作为应急管理的重点部位,不断提高基层收费站应急管理能力。我公司收费现场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

收费现场应急管理机制是我公司应急管理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建立应急管理常态化机制是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4.1总体思路 收费现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普及应急知识,增强应急意识,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落实应急储备,密切各方联系,形成职工参与、部门协同、社会动员、快速响应的应急管理新局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打造“平安高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2主要目标

通过构建收费现场应急管理机制,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建成基层单位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制、指挥体系和主要的工作机制;明确管理人员和收费人员职责,落实协同行动方案;根据公司的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应急处置程序;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协同演练。

4.3关于应急管理常态化机制构建的对策与思考

1.完善应急领导和指挥体制。以统一指挥、高效运作为原则,在各基层单位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各单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对现有各类应急管理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后,必须成立或启动现场指挥机构,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领导下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2.编制应急预案。要以上级总体应急预案为统揽,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预案编制要结合实际,符合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律及特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案要分清职责,明确措施,落实任务,规范程序。应根据形势发展和情况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与完善。

3.注重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通过编印资料、画册,开设宣传橱窗、教育专栏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划、应急预案以及防范、预警、避险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将应急技能和应急管理知识纳入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将应急管理预案发放到每个职工。按照规划和预案的要求,定期开展专项演练、合成演练和综合演练,切实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救互救技能。编印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和处置案例,推广先进的处置经验。

4.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以科学高效、规范有序为标准,分阶段、有步骤地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制定防范预警、信息报送、先期处置、预案启动、指挥协调、现场救援、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程序规范。

5.健全应急管理保障系统。平时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以确保应急之需。遇有突发事件时,要在本站或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既做好承担的应急处置工作,又根据职能做好协助保障工作。

篇6:团教协作常态化机制

任楼煤矿

班组工作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其重要性毋庸臵疑。班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战略工程,集团公司、恒源公司上下高度重视,也在通过不同形式大力推动。班组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是我到任楼矿后重点抓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两年一直在抓、在推,先后规范了班队工作过程标准和产品标准,推行“一条红线、四件法宝”,建立完善班组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了“123班组管理”理论模式,班组建设逐步成为常态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面,我简要地向各位领导汇报说明。

一、工序标准化管理的推行

(一)任楼矿为什么要推行工序标准化管理

首先,推行工序标准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坚持工作过程标准化的重要一环。自2004年集团公司导入精细化管理以来,精细化管理工作已经推进了七年多,班组建设也开展两年多,随着精细化管理和班组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今后的工作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持续开展,成了我们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精细化管理来源于日本丰田,其核心思想是“精、准、细、严”,根本目的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班组建设也是如此。为了最终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我个人以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工序标准化管理。

工序是什么?简单地说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员工,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种劳动对象连续进行加工的生产作业活动。而工序标准化总结概括起来就是精细化的操作和精细化的控制。即通过对每一个操作动作,每一个环节的作业过程精细化的管理与控制,以达到产品质量、效益最优化。这个过程是由基层班组组织实施,是由员工一步步操作完成的。因此可以说,通过推行工序标准化管理,可以真正使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地生根,可以使班组建设工作找到抓手,转变成为常态化的工作。

其次,推行工序标准化管理,也是避免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手段。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员工违规,不按程序操作造成的。7月30日,任楼矿井下发生的造成1人死亡的运输事故,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当班电瓶车司机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操作前没有进行安全确认所致。这一事故的发生,也充分说明了推行工序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任楼矿工序标准化管理推进行情况

工序标准化管理作为任楼矿长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由我和党委书记亲自抓的。生产一二线单位党政负责人是推行工序标准化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各班组长是贯彻执行工序标准化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落实、带头执行。同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推进方案,专门建立了岗位准入制度,并将工序标准化管理的落实情况纳入“四自”管理和优秀班组长考核。明确规定:无论新老员工、转岗员工,必须通过学习、培训,取得相应作业工序标准化考试合格证明,否则不得上

岗或转岗。从源头上推动工序标准化工作的落实,迫使员工好好学习,用心学习,熟练操作,按标准操作。

为了推行工序标准化管理,我们组织安全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系统梳理和编写了全矿一二线单位各岗位工种作业工序和程序标准,汇编成《作业工序标准化》管理手册试行本。全矿一二线班组长做到人手一册。7月16日,任楼矿就作业工序标准化工作召开推进大会,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参加,对全矿工序标准化推进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目前,正在进行全员培训和学习。

二、班组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

班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不是一个活动,更不是一阵风,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成为日常工作、手头上的工作。为此,我们认为必须建立班组建设长效机制。

(一)班组建设覆盖全矿,不留死角

班组建设,全矿一盘棋,不能厚此薄彼。进入2011年,任楼矿班组建设工作,由一二线单位进一步向地面三线单位拓展,覆盖全矿。一季度,对地面三线单位班组进行了定员、定岗、定编,对安监处等13个单位52个班组的业务职责范畴进行了明确界定,并通过组织推荐、公开竞聘等方式选拔52名专业班组长。4月底,52位班组长全部到位,在各自岗位上履行各自责任和义务。至此,任楼矿班组设臵全部完成,人员配臵到位,责、权、利明确,长短线考核实现常态化,有力地推动了矿井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班组建设主要领导亲自抓,不打折扣

班组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班

组建设的好与坏,以及持久性。为了加强班组建设工作,任楼矿建立了副总以上管理人员联责制,我与党委书记统筹全矿,其他分管人员每人承包一个单位,承包单位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同承包人责任挂钩。同时,制定了“五个一”督导办法,规定承包人定期参与基层单位班组活动,督促单位落实班组工作。各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直接负责抓落实,不打折扣。

(三)全员培训常态化,不流于形式

员工是班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素质直接决定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员工培训也是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个矿员工培训方式不同,任楼矿更注重于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更有助于快速提高员工的各方面技能。例如,2010年,任楼矿员工技能鉴定培训1065人,综合评定合格721人,合格率为74%。2011年,任楼矿计划再通过技能鉴定900人。除此之外,任楼矿还进一步完善了“四级培训体系”,建立了“技术大拿”培养机制,举办了五期班组长培训班,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了全员培训。可以这样说,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我们已经做到了日常化。

(四)班组考核具体化,不留空白

对于班组的考核主要分为对班组长的考核和对员工的考核两大部分。对于班组长的考核,任楼矿主要通过CPS绩效考核和优秀班组长考核两种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实行“长短线”相结合考核办法。短线为月度业绩考核,主要包括“三条红线”、工作执行力、矿规矿纪、岗位履职情况等七个方

面考核。长线为年度综合考核,主要包括工作绩效和年终评议两个部分。月度业绩考核得分达到90分及以上的班组长,矿按月兑现风险抵押金一二线队长是1200 元,副队长和班长800元,三线300元。优秀班组长按月考核,每月评选出采煤、掘进、生产辅助、地面各专业组前三名,分别给予1000元奖励,并优先享受外出疗休养。

对于员工的考核主要通过“四自”管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和内部市场三级核算来实现。其中,“四自”管理中的员工自律由员工本人、员工之间及班组长每周进行考评,综合得分在90分及以上者,奖励分数为本人在一周内平均日工分;班组自保由班组长、班组所成员及单位管理人员每月进行考评,综合得分在90分以上者,每月奖励300元,低于80分以下者罚款300元。

(五)班组长队伍建设系统化,不做表面文章 班组长是一个班组的灵魂,选好班组长,用好班组长,提高班组长素质,是班组工作好坏的关键所在。进入2011年,任楼矿对于班组长队伍建设,更注重班组长的综合素质提升。一是把好班组长选拔任用关。例如,我矿三线单位选聘的52位班组长,平均年龄30多点,均受到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各专业的骨干、业务尖子。二是继续做好后备班组长和大学生班组长培养工作,根据需要继续充实了后备班组长队伍。三是做好班组长的培育工作。二季度,任楼矿分五期对全矿281名班组长进行了脱产轮训,每期理论学习3天,外出参观学习2天。轮训期间,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矿党政主要领导及各专业分管负责人亲自授课。四是做好班组

长成长通道建设。今年,任楼矿把一些综合素质较高、表现较为突出的班组长列为科级管理人员后备人才进行培养,比如周海伦等。让班组长不仅仅在经济上得到实惠,还要让他们在政治看到希望,满足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为企业奉献的精神。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任楼矿在加强班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安全事故的发生,暴露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进一步探索班组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下一步我们计划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完善班组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全矿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继续做好工序标准化管理的推进工作,切实培养员工按程序作业、按标准作业的习惯,打造精细化标准班队。

(三)继续加大班组长队伍建设,探索大中专毕业生培养方式方法,提高班组长素质。

上一篇:关于教师节的小诗歌下一篇:学环境之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