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速测量的基本方法有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 实验装置简图如图1所示。超声波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电信号加载到声速测定仪的激发换能器 (又称发射器) A (固定端) 上, 使其因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信号, 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到..."> 声速测量的基本方法有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 实验装置简图如图1所示。超声波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电信号加载到声速测定仪的激发换能器 (又称发射器) A (固定端) 上, 使其因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信号, 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到"/>

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

2024-04-07

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通用5篇)

篇1: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

《化工原理》复习考试大纲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课程编号:2108504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轻化工程类专业

使用教材:姚玉英.化工原理(新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主要参考书:陈敏恒等.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蒋维钧主编.化工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性质: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轻化工程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运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从理论上阐明化工生产中的各个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讨论具有规律性的问题,探索强化过程的途径,通过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观点,为其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的: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中基本单元操作的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通过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课程设计,树立正确的科学思考方法,训练其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考察、解释、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⑴掌握不同单位制间的单位换算和流体的物性参数的求取;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的内容及其应用;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类型的确定、阻力的计算;流体压强、流速、流量的测量原理、方法。了解管路的构成(管、阀件)、复杂管路的特点及计算。

⑵掌握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影响因素;流量调节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允许安装高度的计算及泵的选型。了解往复泵、离心通风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真空泵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⑶掌握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沉降速度的计算;重力沉降室的性能及计算。了解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及选型;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和过滤设备的结构、性能;过滤基本方程式和恒压过滤。

⑷掌握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的概念及平壁、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传热过程的热量衡算、传热总速率方程式、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的计算;典型对流传热经验关联式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强化传热的途径;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工业上常用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结构。

⑸掌握蒸馏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t~χ图、y ~χ图)关系、拉乌尔定律;汽液平衡方程和相对挥发度的定义;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及q线方程的计算;梯级图解法求理论板数;最小回流比的计算。了 1

解非理想物系汽液平衡关系、逐板计算法及简捷法求理论板数;特殊情况下理论板数的求法;精馏塔的热量衡算。

⑹掌握吸收气液相平衡关系、亨利定律及其不同的表示形式;吸收速率方程式及其系数之间的关系;填料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及最小液气比的计算。了解传质机理、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及流体力学性能、梯级图解法和图解积分法求总传质单元数。

⑺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及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湿焓图上分析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的确定及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状态参数的变化;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等焓干燥过程的定义及特点。了解湿物料中水份的性质及分类、干燥过程中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阶段的特点、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典型干燥器的工作原理、性能。

篇2: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

绪论

1、凝固定义

宏观上: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微观上:激烈运动的液体原子回复到规则排列的过程。

2、液态金属凝固的实质:原子由近程有序状态过渡为长程有序状态的过程

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组成:液态金属是由游动的原子团、空穴或裂纹构成

3、液态金属的性质:粘度和表面张力

粘度的物理意义:单位接触面积,单位速度梯度下两层液体间的内摩擦力

粘度的本质上是原子间的结合力

影响液体金属粘度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温度和夹杂物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作用于表面单位长度上与表面相切的力,单位N/m

影响液体金属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是:熔点、温度和溶质元素。取决于质点间的作用力

4、液体结构的特性:近程有序和远程无序

晶体:凡是原子在空间呈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

单晶体:在晶体中所有原子排列位向相同者称为单晶体

多晶体:大多数金属通常是由位向不同的小单晶(晶粒)组成,属于多晶体。

吸附是液体或气体中某种物质在相界面上产生浓度增高或降低的现象。

金属从液态过渡为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一次结晶

金属从一种固态过渡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二次结晶

当向溶液中加入某种溶质后,使溶液表面自由能降低,并且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深度,则称该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或表面活性剂),这样的吸附称为正吸附。反之,如果加入溶质后,使溶液的表面自由能升高,并且表面层的溶质浓度小于液体内部的浓度,则称该溶质为非表面活性物质(或非表面活性剂),这样的吸附为负吸附

第一章 凝固过程的传热

1、凝固过程的传热特点:“一热、二迁、三传”

“一热”指热量的传输是第一重要;

“二迁”指存在两个界面,即固-液相间界面和金属-铸型间界面。

“三传”指动量传输、质量传输和热量传输的三传耦合的三维热物理过程。

2、金属型特点: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非金属型铸造特点:与金属相比具有非常小热导率,故凝固速度主要取决于铸型的传热性能。铸型外表面温度变化不大,故可把铸型看成是半无限厚的。

第二章 凝固动力学

1、自发过程:从不平衡态自发地移向平衡态的过程(不可逆过程)

2、化学势:某一组元的化学势为1mol该组元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是1mol的恒温等压势。

3、公切线原理求相平衡P61.63

4、判断平衡相(液相还是固相)P65

4、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恒温下固相溶质浓度CS与液相溶质浓度CL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K0=CS/CL=mL/mS=

5、界面曲率对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影响:曲率半径小的晶体,其固液界面前沿富集起来的液相溶质浓度比曲率半径大的晶体小。在理想溶液中是均匀向下移动相图中液固相线位置。

6、压力对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的影响:均匀地向上移动相图中液固相线位置。

第三章 凝固动力学

1、形核:亚稳定的液态金属通过起伏作用在某些微观小区域内生成稳定存在的晶态小质点的过程。

2、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的均质溶体中,依靠液体金属内部自身结构自发地形核。均质形核在溶体各处概率相同,全部固液界面都由形核过程提供。因此热力学能障大,所需驱动力大。

异质形核:在不均匀的溶体中依靠外来夹杂或型壁界面所提供的异质界面进行形核。异质形核首先发生在外来界面处,因此能障较小,所需的驱动力也较小。

3、形核相变的驱动力:固液相体积自由能差;阻力:界面能。

4、形核速率是在单位体积中单位时间内形成的晶核数目。

5、在液相中那些对形核有催化作用的现成界面上形成的晶核称为非自发形核

6、均质形核理论的局限性:

均质形核是对理想纯金属而言的,其过冷度很大比实际液态金属凝固时的过冷度大多了。实际上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一般为几分之一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实际的液态金属(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多为异质形核。

7、均质形核与异质形核的异同:

相同点:异质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在形式上与均质形核临界晶核半径完全相同

不同点:①均质形核临界晶核是球体,而异质形核的晶核为球体的一部分(球冠),因而异质晶核中所含原子数目少,这样的晶坯易形成。②润湿角θ与均质形核无关,而影响异质晶核的体积

8、形核剂的条件:

①适配度小 ②粗糙度大 ③分散性好 ④温稳定性好

9、当晶格点阵适配度δ≤5% 时,通过点阵畸变过渡,可以实现界面两侧原子之间的一一对应。这种界面称为完全共格界面,其界面能较低,衬底促进非均质生核的能力很强;当5%<δ<25%时为部分共格界面;当δ≥25% 时,为不共格,夹杂物衬底无形核能力。

10、界面共格对应原则:固相杂质表面的原子排列规律和原子(晶粒细化剂的选择原则)间距与新相晶核相近。(晶粒细化剂选择原则)

11、粗糙界面(非小晶面):微观粗糙,宏观光滑。非小晶面长大。大部分金属属于此类。

光滑界面(小晶面):微观光滑,宏观粗糙。小晶面长大。非金属、类金属(Bi、Sb、Si)属于此。

第四章 单相合金的凝固

1、合金可分为单相合金和多相合金两大类。单相合金是指在凝固过程中只析出一个固相的合金,如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等。多相合金是指凝固过程中同时析出两个以上新相的合金如有共晶、包晶或偏晶转变的合金。

2、溶质再分配: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已析出固相排出多余的溶质原子(或溶剂原子),并富集在界面的液体中,造成成分分离的现象。(合金凝固过程的一大特点)

3、平衡分配系数Ko实际上描述了在固、液两相共存的条件下溶质原子在界面两侧的平衡分配特征。

4、成分过冷:合金晶体在长大过程中,因溶质再分配而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其过冷度称为成分过冷的过冷度。

5、热过冷:金属凝固过程中,纯粹由热扩散控制形成的过冷,称为热过冷,其过冷度称为热过冷的过冷度。

6、成分过冷条件:①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在固-液界面前沿富集;②满足成分过冷判别式。

7、成分过冷的过冷度在生长着的固-液界面处最小,离开界面逐渐增大,因此界面很不稳定。

8、成分过冷降低了实际过冷度,阻碍了晶体的生长。凡是溶质富集的地方,那里成分过冷就越大,其过冷度就越小,该处生长就越慢。

9、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由成分过冷判据式可知,下列因素有利于成分过冷: ①液相中温度梯度小,GL小; ②晶体生长速度快,v大; ③陡的液相线斜率,mL大; ④原始成分浓度高,C0大; ⑤液相中溶质扩散慢,DL低; ⑥k0<1时,k0小;k0>1时,k0大

备注:①和②属于工艺因素,③-⑥属于合金方面因素。

10、强成分过冷元素(表面活性元素)的选取原则: ①熔点低

(液相线斜率陡,mL大)

②原子半径大

(液相中溶质扩散慢,DL 低)③在合金中的固溶度小

(k0小)

11、成分过冷的单相合金四种宏观生长方式(如右图):

①无成分过冷的平面生长

(GL1)②窄成分过冷区的胞状生长

(GL2)③较宽成分过冷区的柱状树枝晶生长(GL3)④宽成分过冷区的自由树枝晶生长

(GL4)

12、“外生生长”与“内生生长”的概念:

外生生长: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平面生长、胞状生长和柱状枝晶生长皆属此类。

内生生长: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方式。

13、合金固溶体凝固时的晶体生长形态:

 不同的成分过冷情况(成分过冷主要结论!)

①无成分过冷——平面晶 ②窄成分过冷区间——胞状晶

③成分过冷区间较宽——柱状树枝晶 ⑤宽成分过冷——内部等轴晶

14、平面生长→胞状生长→树枝晶生长演变过程:

由大逐渐减小,即随“成分过冷”程度增大,固溶体生长方式变化为:

平面晶→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柱状树枝晶)→内部等轴晶(自由树枝晶)

第五章 多相合金的凝固

1、共晶组织的分类:

①规则共晶(金属一金属共晶),属于非小平面—非小平面共晶。 固一液界面:在原子尺度上是粗糙界面。

 组成:金属—金属相或金属—金属间化合物相。

 组织形态:层片状及棒状(出现哪种结构要取决于:①α与β相间的体积比②第三组元的存在。若某一相体积分数小于1/π时,该相出现棒状结构;若体积分数在1/π-1/2之间时,两相均以片状结构出现。造成原因:结构表面能的大小。体积分数小于1/π时,棒状结构表面能小于片状结构;体积分数在1/π-1/2之间时,片状结构表面能小于棒状结构)。

 决定共晶两相长大的因素:热流的方向和两组元在液相中的扩散,两相长大过程互相依赖的关系是界面附近的溶质横向扩散。

固一液界面形态:将近似地保持着平面,其等温面基本上也是平直的。(每一相的长大受着另一相存在的影响,当共晶结晶时,两相并排地结晶出来并垂直于固一液界面长大)。

②非规则共晶(金属一非金属共晶),属于非小平面一小平面。 固一液界面:一个是特定的晶面。

 组织形态:多种多样,简化为片状与丝状两大类。

 固一液界面形态:非平面的且是极不规则的,其等温面也不是平直的。△金属—金属共晶与金属—非金属共晶相同点:热力学原理和动力学原理一样;不同点如上所述。

2、共生生长:在共晶合金结晶时,后析出的相依附于领先相表面而析出,进而形成相互交叠的双相晶核且具有共同的生长界面,依靠溶质原子在界面前沿两相间的横向扩散,互相不断地为相邻的另一相提供生长所需的组元,彼此偶合的共同向前生长。

3、离异生长:两相没有共同的生长界面,它们各以不同的速度而独立生长,在形成的组织中没有共生共晶的特征,这种非共生生长的共晶结晶方式称为离异生长,所形成的组织称为离异共晶。

4、偏晶合金的最终显微形貌将要取决于三个界面能、L1与L2的密度差以及固一液界面的推进速度

5、晶体生长机制(方式):

 非小晶面结构——连续长大(正常长大)

 小晶面结构——侧面长大

①二维晶核台阶

②晶体缺陷台阶:螺位错、孪晶沟槽。

6、“侧面长大”方式的三种机制:

 二维晶核机制:台阶在界面铺满后即消失,要进一步长大仍须再产生二维晶核。 螺旋位错机制:这种螺旋位错台阶在生长过程中不会消失。 孪晶面机制:长大过程中沟槽可保持下去,长大不断地进行。

7、非平衡状态下的共晶生长区P173

第六章 金属凝固的宏观组织

1、浇注及凝固过程中液体的三种流动形式: ①浇注时存在液流的冲刷——强制对流。②浇注时及浇注完毕后液体存在自然对流。

③存在着枝晶间及分枝间的液体流动——微观流动。

2、金属凝固的典型宏观组织: ①表层细晶区

②内部柱状晶区:晶粒垂直于型壁排列,且平行于热流方向 ③中心等轴晶区:晶粒较为粗大

3、获得细等轴晶的措施:

①增大冷却速度(V冷↑)和降低浇注温度(t浇↓)

②加强液体在浇注和凝固期间的流动

(促使型壁上已凝固层晶体的脱落,分枝的熔断脱落及脱落晶体的增殖。)③孕育处理 ⑴外加晶核:

(在浇注时向液流中加入被细化相具有界面共格对应的高熔点物质或同类金属的碎粒,使之成为异质形核的有效衬底,促使异质形核,增加晶粒数而细化晶粒。)⑵采用生核剂

(加入的物质不一定能作为晶核,但通过它与液态金属的某些元素相互作用,能产生晶核或成为有效衬底,这类物质称为生核剂。)⑶采用强过冷成分元素

(强成分过冷元素在Al-Si合金中称为变质剂,生产中称为变质处理)

孕育处理是指在凝固过程中,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其它物质,促进形核、抑制生长,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 简答题目:

1、纯金属和实际金属液态结构有何异同?

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和原子晶体显微晶体和“空穴”组成。

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存在着两种起伏:能量起伏、浓度起伏。微观上是由结构和成分不同的游动原子集团,空穴和许多固态,气态,液态化合物组成,是一种浑浊液体,而从化学键上看除了金属基体与其合金元素组成的金属键外,还存在着其他化学健。

2、液态金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有固定的体积。②有很好的流动性。③物理化学性质接近于固态,而远离气态。

3、相平衡条件 相平衡时,每一组元在共存的各相中的化学势都必须相等。在k个元素含有p个相的体系中,恒温等压的化学平衡条件是:

4、固液界面在结构上有哪两种类型?他们在微观和宏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光滑界面(小平面)和粗糙界面(非小平面)。粗糙界面:微观粗糙,宏观光滑;光滑界面:微观光滑,宏观粗糙。

5、界面类型的实质是什么?

能量最低时的原子沉积几率不同。能量最低时原子沉积几率近似为0或1,说明是光滑界面;能量最低时原子沉积几率近似为远离0或1,说明是粗糙界面。

6、讨论长大机制与过冷度的关系。

①过冷度小,按螺位错方式长大;②过冷度大,连续长大;③二维晶核长大在任何情况下,可能性都不大。

7、形核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形核的首要条件是系统必须处于亚稳态提供相变驱动力;其次需要通过起伏作用克服能障才能形成稳定存在的晶核并确保其进一步生长。

8、为什么自发形核的临界形核功等于形成临界形核表面能的1/3? 见P93

9、均质形核机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冷液体中存在相起伏,以提供固相晶核的晶胚。

②形核导致体积自由能降低,界面自由能提高。为此,晶胚需要体积达到一定尺寸才能稳定存在。

③过冷液体中存在能量起伏和温度起伏,以提供临界形核功。④为维持形核功,需要一定的过冷度

10、即三个基本条件:过冷度,能量起伏,结构起伏。为什么过冷度是液态金属凝固的驱动力?

等压条件下,体系自由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液态金属自由能随温度降低的趋势大于固态金属。在熔点附近凝固时,热焓和熵值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则有相变驱动力:

过冷度△T=T-Tm为金属凝固的驱动力,过冷度越大,凝固驱动力越大;金属不可能在T=Tm时凝固。

11、为什么说异质形核比均质形核容易?影响异质形核的基本因素和其他条件是什么?(1)因为均质形核在其形核过程中为克服过程中的能障,所需要的过冷度是很大的,而实际金属凝固过程中的过冷度远小于此,所以较难发生;对异质形核而言,液态金属中存在一些微小的固相杂质质点,并且液态金属在凝固时还和型壁相接触,于是晶核就可以优先依附于这些现成的固体表面形核,因此形核所需的过冷度大大降低,所以异质形核比均质形核更容易。

12、界面共格对应原则的实质是什么? 增大固、液两相界面附着力,减小异质形核的形核功,使固相质点成为异质形核的有效衬底。

13、成分过冷的判据式(有过冷/无过冷)无成分过冷判据式为:

有成分过冷判据式

为:

14、成分过冷的本质是什么?

①成分过冷使实际过冷度降低,阻碍固液界面的推进。②成分过冷使界面不稳定,不能保持平面生长。

③成分过冷阻止原有界面的生长,促进界面前方液相中形核。

15、共生生长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①两相生长能力要相近,且析出相要容易在先析出相上形核和长大。②A、B两组元在界面前沿的横向传输能保证两相等速生长的需要。期末成绩=考试60%+平时40%

一、填空题

15×1分=15分

二、名词解释题

5×4分=20分

三、简答题

5×5分=25分

四、计算与证明

3×10分=30分

五、论述题

篇3: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整体薄壁结构件在航空航天和民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 由于整体结构件具有尺寸大、壁薄、刚性差、加工精度要求高等特点, 使得它的广泛应用对航空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传统的切削加工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1]。航空整体结构件通常采用高强度变形铝合金厚板通过铣削加工而成[2], 大型铝合金预拉伸板和模锻件是制造各种航空结构件的主要毛坯或半成品。在航空整体结构件的加工过程中, 约90%以上的材料被去除掉[3]。随着材料的不断去除, 铝合金材料毛坯初始内力的释放与重新分布将引起工件的加工变形。此外, 毛坯内应力的存在还影响着材料的疲劳性能和动态使用性能。为了分析与预测毛坯初始残余应力对加工变形的影响, 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对变形进行有效控制, 就必须准确分析铝合金厚板残余内应力的分布规律。

1 内应力测量常用方法

测量内应力有数十种方法, 传统的测量方法主要可分为机械法和物理法两大类。机械法主要包括:剥层法、取条法、切槽法和钻孔法等。物理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法、超声法和磁测法等。钻孔法又被称为盲孔法或小孔法, 现己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测量工件残余应力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 在具有残余应力的工件上钻一个小孔, 孔的临域内由于部分应力释放而产生相应的应变和位移, 由此可计算得到钻孔处的残余应力值[4,5]。

经过多年发展, 钻孔法已成为一种理论完善、技术成熟的测量方法, 是目前最通用的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但是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和自动化要求的提高, 小孔法测量残余应力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钻孔法测量效率很低, 钻孔法测量过程中采用了应变片, 需要贴片、焊线等, 花费大量的时间。

2 电子散斑测量内应力的基本原理

当有一束激光照射到粗糙表面或者不均匀介质时, 会在粗糙表面前方的空间内产生随机分布的光强场, 它所产生的杂乱的亮、暗斑点就称之为散斑[6]。在有残余应力的构件上面钻一小孔, 孔的周围临域内因为部分应力释放会产生位移, 即工件表面会产生面内位移。电子散斑干涉术可用于测量工件表面的面内位移。因此, 若采用电子散斑干涉法来代替原有的贴片法能测量出残余应力释放后所产生的位移, 经过换算得到钻孔处原有的应力, 就能够计算出工件内部原有的残余应力。

如图1所示, 两束相干激光束A、B, 以相同的入射角α在表面法线的两侧入射到粗糙的工件表面上。经工件表面散射的光由透镜成像到CCD平面上, CCD把散斑图像转换为标准的视频信号, 再通过图像采集卡采集到计算机, 然后进行图像处理以获得条纹。若物体沿x方向的位移是Δx, 沿y方向的位移是Δy, 沿z方向的位移是Δz, 那么变形前后A、B两光束的光程差的改变分别为:

因A、B相干光的光程差变化不同所引起的两束光相对位相改变是:

由上式看出, 因为A、B光束相对于yz平面是完全对称的, z向或者y向平移引起光程的任何变化, 相对于两条光束来说都相等, 所以, z向和y向的位移并不会引起光程差变化。只有物体沿x向产生面内位移Δx时, 光程差才会变化。所以可通过分析散斑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来计算工件沿x向位移变化Δx。

其中当Δφ=2nπ时, 会出现暗条纹, 当Δφ= (2n+1) π时, 会出现亮条纹。这样就可根据散斑条纹图像计算出内应力释放后所产生的位移, 经过换算得到钻孔处原有的应力。

3 系统硬件设计

这种基于电子散斑干涉术的内应力测量系统的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 主要是由正交光路系统、钻孔系统、触发系统、CCD图像采集系统、软件系统以及工控机等几个部分组成。正交光路系统是由正交分布的两路光路组成, 分别用来测量正交两个方向的位移变化。触发系统即行程开关, 图像采集系统是由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组成。光路系统、工业相机、触发系统组成应力测量仪。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图像处理和测量控制, 可通过工控机与数据库来实现。

1—正交光路系统;2—触发系统;3—钻孔系统;4—CCD图像采集;5—图像采集卡;6—计算机;7—数据库

系统工作原理:由计算机控制电子散斑的光路系统, 产生相干光并在工件表面发生干涉, 形成了散斑。试件在钻孔前后的散斑图样由CCD采集, 经图像采集卡模数转换后在计算机上显示并存入内存, 再经图像处理软件处理, 可得到散斑干涉的条纹图, 可以根据条纹图定性分析测试点的残余应力, 并定量计算此处残余应力值, 最后由各点处的残余应力值来计算工件的内应力场分布。

4 系统软件设计

本文是在VC6.0的平台下, 与MICROVIEW VER5.0开发包基础上, 用Open CV开发库进行图像处理工作。

4.1 软件工作流程

工业相机拍摄工件表面的散斑, 拍得的图像将经多路切换器、解码器和A/D变换器, 把数字化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数据缓冲器, 再经裁剪或者比例压缩以及数据格式转换, 经内部RISC控制图形覆盖和数据传送, 数据传送目标位置是由软件确定的, 可以是显存, 也可以是计算机的内存。由显存将图像显示到显示器上, 存到计算机内存的同时对散斑图像进行处理, 并获得相应数据。

在Microsoft Windows的操作系统中, 由图像采集卡通用标准接口可直接操作图像卡, 给用户提供一个简单明确的接口。通过调用库函数来实现需要的功能。使用Open CV中的图像处理函数来对采集到的图像进一步的处理与分析, 整个软件系统的工作流程见图3。

4.2 软件控制界面

图4是该软件系统的控制界面, 该软件在工作中有多条线程, 其具体内容有:

1) 散斑图像显示窗口

在打开散斑图像采集和处理软件之后, 系统会控制相机拍照, 显示在窗口中, 此线程从软件开始运行时就已经开始, 直到点击退出按钮后该线程结束。

2) 获取中心点

该按钮功能是获取电子散斑的干涉中心, 以便于后续计算。试验前, 把光路系统中的胶合透镜取掉, 使两束点激光源直接射在待测工件上, 然后调整光路使两激光点重合, 再点击‘获取中心点’按钮系统会计算重合光点中心, 在图像采集窗口用十字形标出。

3) 设置采集区域

按下此按钮时就会出现如图4所示的选择框, 可根据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图像选择有用部分并进行存储一旦装置的位置固定好, 相机拍摄到的图像和实物就是一一对应的, 因此可在程序开始前用此选择框将相机所能拍到的图像中的有用部分选中, 该系统规定选择框所选择的点要关于散斑图像中心对称, 所以系统会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自动调整。在后续采集和处理中, 后台只会处理选中部分的图像, 这样做可以节省内存, 以节约图像处理时间。

4) 设置存储地址

按需要, 选择图片的存储位置。

5) 连续采集

首先要进行初始设定, 如采集时间间隔t与图像相减间隔n。点下连续采集中的开始按钮, 开始按钮就自动变为结束按钮, 见图4。这时系统同时会有三个线程工作, 一个是图像持续采集并且在图像采集窗口当中显示;第二个是每隔采集时间间隔t, 把采集到的图片存入到内存;第三个是按照设定的相减间隔, 把存入到内存的图片实施相减运算, 得到条纹图, 再弹出条纹图显示窗口如图5所示, 并且将条纹图存入到初始设定的存储路径中。测量结束时, 点击结束按钮, 就会线程二三结束, 但是线程一还在继续。

6) 单张采集

手动来采集钻孔前后的两张图片, 相减。要先后点击采集第一张图片与采集第二张图片, 并将采集到的两张图片存入到内存, 点击相减按钮, 系统就会将两幅图片的灰度值相减并且弹出条纹图窗口如图5所示。

7) 条纹处理

条纹采集在结束之后, 就会对相减获得的条纹图处理, 包括条纹去噪与条纹校正等。

5 内应力测量试验

对工件施加单向载荷如图6所示, 采用虎钳对工件的两侧施加载荷, 并且在工件的两侧分别贴应变片, 采用YB-10型静态电阻应变仪测量加载的单方向的压应力。单方向应力的特点是σ1=Eε, σ1=0, φ=0°, 并且测量工件在加载前后的应变。假设施加载荷的应力为σ, 则工件上各点处产生的应变相等且为:

设在离固定边x处的位移为:

工件上的位移随着x的变化表现为线性变化, 所以测得的散斑条纹应为沿x轴的等间距条纹, 且随加载应力的变大条纹数量逐渐变多。

由式6可得:

因此得散斑亮条纹级数n和x坐标之间的关系为:

拟对工件加载应力10MPa进行试验, 将此时产生的条纹图校正后如图7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条纹是近似等间距分布。

根据图7所示, 计算亮条纹级数n和x轴坐标之间的关系, 得到图8所示的n-x关系图, 曲线近似为线性分布。

由式 (8) 可得:

从图8上取相应的点所对应的值代入式 (9) , 能够求出所加载的应力值。

再另取多点求它们平均值, 从而计算出所加载的应力:σ测量值=10.51MPa;

然而由应变仪所测得的实际加载应力:σ实际值=9.92MPa;

6 结语

通过两束对称的激光束在试件的粗糙表面干涉形成散斑, 由CCD拍摄散斑图后, 经一系列处理, 得到反映位移的散斑条纹图。利用该条纹图可以定量地计算内应力值的大小。该测量系统具有简单、体积小、易实现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 所述方法测得的内应力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 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具有很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摘要:毛坯件在加工后, 由于其内应力的释放导致严重的加工变形, 成为制约我国航空结构件及各种机械零件生产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研究毛坯内应力场的测量技术对控制零件加工变形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钻孔法在测量大型结构件内应力时测量效率低的问题, 提出将电子散斑干涉技术与钻孔法相结合测量毛坯内应力的方法。设计了内应力测量系统的总体结构, 规划了内应力自动测量流程。通过研制基于电子散斑的内应力测量装置以及设计散斑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 为毛坯内应力场的自动测量奠定了硬件和软件的基础。通过内应力测量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所设计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内应力,钻孔法,电子散斑干涉术,散斑条纹

参考文献

[1]Lequeu P, Lassince P, Warner T.Engineering for the future:weight saving and cost reduction initiative.Aircraft Engineer Aerospace Tech, 2001, 73:147-158.

[2]王树宏, 马康民, 马骏.预拉伸铝合金板7075-T7451内部残余应力分布测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2004, 5 (3) :19-21.

[3]J.Wang, W.Y.Chen, Y.D.Zhang, et al.Study on the machining distortion of thin-walled part caused by re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stress.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05, 18 (2) :175-179.

[4]唐泽圣.三维数据场可视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5]谢俊, 程金树.谈微晶玻璃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J].玻璃, 2003, 30 (6) :21-23.

篇4: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定稿)

第一章 管理概述

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十种角色。第二章 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性-合法式权威。掌握梅奥及其所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发现,如社会人、非正式组织;麦格雷戈的X-Y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重点掌握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第三章 决策

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程序;掌握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理和求解思路。重点掌握决策程序、决策的影响因素。第四章 计划

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形式分类;掌握计划的特征;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掌握计划工作的原理;掌握滚动计划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编制程序。第五章 组织与人事

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掌握各种部门化的特点,能够区分是那种类型的部门化,如许多企业按照早、中、晚三班制安排生产活动,属于时间部门化;掌握组织职权的类型、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和优缺点。第六章 领导

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活动的要素;掌握领导的功能;掌握领导职权的组成;掌握领导方式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掌握不同指挥模式下的领导方式的特点;掌握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重点掌握不同指挥模式下的领导方式的特点、管理方格图理论中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的特征、领导活动的要素。第七章 激励

掌握激励的概念、需要和动机的概念;掌握激励的过程、激励的方法;掌握需要层次理论的五种需要、双因素理论中的两种因素;掌握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重点掌握期望理论的内容和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五种需要。第八章 沟通与协调

掌握沟通的概念,沟通过程的四个主要因素;掌握人际沟通的分类、正式人际沟通的网络形式及适用情形;掌握有效沟通的7C原则和有效沟通的技巧;掌握协调的概念和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有效沟通的7C原则和有效沟通的技巧、协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 控制

掌握控制的概念、控制系统的3个基本要素;掌握控制的内容;掌握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含义;掌握控制过程的3个阶段;掌握预算的概念。重点掌握控制的内容。第十章 创新

掌握创新的概念及创新概念的起源;掌握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制度创新的特征;掌握创新的过程;掌握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掌握管理创新的过程。重点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考试题型共五种,填空题、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上述要掌握的概念出题题型为名词解释,上述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出题题型为简答题或论述题。其他内容出题题型为单选题和填空题。希望大家能够按照复习提纲有重点地进行认真复习,对于一些知识能够灵活掌握。

附练习题: 下面是一些练习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对考试有较大帮助,请认真练习): 选择题:

1.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需要预估货款回收的可能性。为此,信用审核部门力图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处理有关客户资信的材料,但因为过程速度太慢,使许多客户另求他处购货。该项信用审核工作可以说是()A.重效率、轻效果

B.轻效率、重效果

C.重效率、重效果

D.效率和效果都不重视

2.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3.某研究所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自己的朋友,说他在单位的主要职责是给软件开发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指挥和监督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由此可推断,这位管理人员是()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基层管理人员

D.无法判断 4.对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营销技能 5.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是()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6.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对付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角色 7.管理者需要具有多种技能。其中,管理者对组织发展的远大目标、战略方向的判断力,即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的能力,这些能力属于以下哪种技能?()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战略技能

8.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诊断技能 9.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增加工资

C.增加利润

D.时间动作分析 10.马克斯韦伯认为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的权力是()

A.继承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超凡的权力

D.理性-合法的权力 11.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观点来源于()

A.现代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霍桑试验结论 12.()是从乐观肯定的观点来看待员工的。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13.“企业管理应随机应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是()的观点。

A.社会系统学派

B.经验主义学派

C.权变理论学派

D.管理科学学派 14.管理的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

A.组织结构的蓝图

B.组织的领导方式

C.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D.组织中的工作设计

15.计划的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

A.大

B.小

C.灵活

D.捉摸不定

16.某顾客到一百货商店考察,查阅了其规章制度手册,有三条引起他的注意:我们只售高贵、时髦的衣服和各种高级用具;货物售出超过30天,不再退还购货款;在退还顾客购货款前,营业员需注意检查退回的货物,然后取得楼层经理的批准。试问这三条规定各自属于常用计划的哪一种形式?()A.都是规则

B.都是政策

C.分别是政策、程序、规则

D.分别是政策、规则、程序 17.目标管理中,主管对员工人性的判断是基于()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经济人 18.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制定是通过()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双向沟通

D.单向沟通 19.决策树适合哪种类型的决策?()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B和C 20.某公司为了寻找改进管理的途径而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在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但是少数人提出的方法很荒诞,甚至有时让人感觉离题太远。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A.委婉地打断他,让别人发言

B.及时、断然地打断他,这样才可以防止其他人也犯同样的错误

C.会议应该让大家畅所欲言,不应该干预

D.只有在他谈论和主题无关的话题时才打断他

2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元,每台售价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A.400台

B.2000台

C.4000台

D.20000台 22.银行设立商业信贷部属于()

A.职能部门化

B.生产过程部门化

C.产品部门化

D.用户部门化 23.一个金属公司铝试管厂,生产部门由铸造部、锻压部、制管部、成品部、检验包装部5个部门组成,这属于()

A.职能部门化

B.生产过程部门化

C.产品部门化

D.用户部门化 24.一个企业中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决策数量很多且很重要,在决策时受到的限制很少,则可以认为该企业()

A.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

B.高层主管比较开明

C.组织集权程度较高

D.组织分权程度较高 2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在人员甄选的原则上是()

A.用人所长原则

B.人事动态平衡原则

C.因事择人原则

D.因材器用原则 26.某知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护士长,在处理危重病人时,应表现为()A.专制式领导风格

B.放任式领导风格

C.民主协商式领导风格

D.参与式领导风格

27.如果你是一位股票投资者,你在反复比较了几只股票之后,终于决定购买其中的一只股票。后来的行情表明,这只股票是表现最好的。这时你的后悔值应当为()

A.0

B.正值

C.负值

D.不好判断 28.根据权变理论,领导是否有效取决于()

A.稳定的领导行为

B.领导者的品质权威

C.领导者能否适应其所处的具体环境

D.是专制型领导还是民主型领导 29.宾馆的管道系统出了毛病,因维修部经理正准备出差,便委托维修科长处理,但几天后管道系统仍然渗漏,宾馆总经理听完汇报后,准备追求事故的责任,责任应当由谁来承担?()

A.维修科长

B.维修部经理

C.维修工人

D.工程部经理 30.激励过程是()

A.需要-动机-行为-绩效

B.绩效-行为-动机-需要 C.动机-行为-绩效-需要

D.行为-绩效-动机-需要

31.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哪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A.提薪

B.升职

C.解聘威胁

D.工作扩大化

32.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涉及一个叫做“保健因素”的概念。它指的是()A.能影响和促进员工工作满意感的因素

B.能保护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C.能影响和预防员工不满意感发生的因素

D.能预防员工生理疾病的因素 33.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34.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口立了一个木棍,声称能将木棍从南门移到北门的奖励500金但没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A.500金的效价太低

B.居民得到报酬的期望太低

C.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太低

D.大家都不敢尝试

35.王鹏的父亲为了鼓励他发奋学习,向他提出:如果在下学期每门功课考试都达到90分以上,就给物质奖励。在下述什么情况下,王鹏会受到激励而用功学习?()

A.平时成绩较好,有可能功课都考90分以上 B.奖励的东西是王鹏最想要的 C.父亲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 D.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存在

36.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忽视

37.小刘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几年来他工作积极,最近和其他人合作,成功地开发了一个新程序,领到了较丰厚的奖金。开始时很高兴,随后不久,他无意之中看到了领发奖金一览表,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下列哪种理论可以较恰当地予以解释?()

A.双因素理论

B.期望理论

C.公平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38.班主任走进课堂的时候发现王明和李进两位同学趴在桌上睡觉。王明平时是个认真学习的学生,而李进平时表现较差。班主任把他们叫醒说道:“你看王明同学多刻苦,看书看得睡着了;而李进同学怎么一看书就睡觉呢?”请问班主任对两个同学采用的是什么激励理论?()

A.期望理论

B.归因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39.以下哪种方式是物质性奖励?()

A.参与决策

B.休假

C.分红

D.调动工作岗位 40.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沟通方式是()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41.管理界有这么一种主张:如果你想表扬某人,最好形成文字;而如果你想批评某人,那么只需要打个电话说一下就可以完事了。按照这种主张,不同的强化方式各应采取何种沟通方式?()

A.正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负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

B.正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一般性的批评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

C.正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负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

D.正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惩罚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

42.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课,和其他同学在讲话,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盯着他以示警告。这属于()

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口头沟通

D.非语言沟通 43.假设你是一名负责情报工作的间谍,有着非常坚定的意志,并能保证绝不背叛。你有4名为你收集情报的工作人员,他们不过是为了经济报酬。为了保证谍报网的安全,并能收集情报。你最有可能采取的网络沟通方式为()A.链式沟通

B.环式沟通

C.轮式沟通

D.Y式沟通 44.某保险公司为开发一项新业务,从不同部门抽调若干员工组建了一个项目团队,为激励他们高度热情地投身于新工作,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沟通媒介最合适?()

A.电子邮件

B.电话

C.面谈

D.简报 45.控制的最根本目的在于()

A.寻找错误

B.衡量下属绩效

C确保行为按计划发展

D.约束下属 46.“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

A.同期控制

B.实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47.强化是通过奖惩手段修正员工的行为,它属于()

A.预防性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同期控制 48.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组织目标不能实现时,组织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修正计划

B.激励员工克服困难

C.调整组织结构

D.撤换领导 49.一个人每天或每周必须生产一定数目的零件,他必须保持废品率不超标,他必须在指定的六个月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工作,在生产特定数目的零件时不能超过所规定的物料消耗。对于控制来讲,这是在()

A.衡量实际绩效

B.进行差异分析

C.采取纠偏措施

D.明确控制标准 50.衡量推销人员的工作绩效,应采用的比较客观和有效的标准是()A.销售人员给顾客打电话的次数

B.销售人员花费在销售上的时间 C.销售人员在每件产品上的单位销售费用

D.销售人员的销售额是否比平均水平高出一定数量

51.1912年,()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A.亚当斯密

B.约瑟夫熊彼特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5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创新活动的是()

A.设备的更新改造

B.产品的开发

C.质量的检验

D.工艺的改进 53.制度创新需要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A.社会经济

B.技术

C.社会变化

D.组织结构 54.()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A.要素创新

B.产品创新

C.要素组合方法创新

D.流程创新 55.“亡羊补牢”属于()。

A.预防性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同期控制 56.目标管理的宗旨在于()。

A.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B.用“民主式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C.用“参与式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D.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57.新思维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该公司的业务要求?()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58.某地2元福利彩票销售时经常会出现人潮汹涌的现象,如果用期望值理论对此事进行解释,最合理的可能是下列哪项?()

A.能有一个机会对社会有所回报,是许多人所渴望的 B.期望概率虽然低,但许多人还是想碰碰运气

C.效价太高了,以致许多人忘记了概率的问题

D.由于综合的激发力量受到了媒体宣传的影响,所以已经偏离正常的规律 59.()组织结构采用“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管理原则。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60.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被称为()。

A.规划

B.决策

C.预测

D.预算

填空题:

1.管理的原则主要有____________、人本原则、效益原则和适度原则。2.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___________、制度(行为)层和观念层。

3.按决策问题的条件分类,决策分成确定型决策、______________和不确定型决策。

4.SWOT分析是对组织的优势、劣势、_____________和威胁进行分析。5.德尔菲法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反馈性、反复性和收敛性。

6.盈亏平衡分析法通过分析产销量、__________和利润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平衡点,从而选出能产生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7.计划工作的原理包括限定因素原理、____________、灵活性原理和改变航道原理。

8.滚动计划法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滚动,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9.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参与管理、___________、下放权力和绩效反馈。10.组织内的职权有三种,分别是直线职权、____________和职能职权。11.人员配备过程中必须依循的原则包括因事择人的原则、______________和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12.主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个人素质、管理能力和_________________。

13.组织的变革一般包括3个主要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工作制度的变革和人事管理的变革。

14.领导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15.领导的功能包括组织功能、指挥功能、_________________和控制功能。16.领导者的职权由合法权和______________组成。

17.按领导权力的控制和运用方式来分,领导方式可分为集权式、___________和均权式。

18.领导行为四分图将领导行为的内容归结为两个方面,即以人为中心和以_______为中心。

19.___________是需要与行为的中介。

20.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分别是激励因素和______________。

21.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22.按照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将人的行为归为内因行为和______________。23.沟通过程的4个主要因素是输出者、____________、信息和沟通渠道。24.根据信息流动的方向,将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_______________。25.根据沟通形式划分,可将沟通分为口头沟通和_________________。26.控制系统的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分别是施控者、受控者和________________。

27.控制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_____________。28._______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对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分析和预见,及时采取措施,使预期的偏差不至于发生。

29.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______________,他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

30.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____________、迅速行动、坚持不懈”这样几个阶段的努力。

31.管理创新的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依次是创新的提出、____________和争取内外部的认可。

32.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包括企业本性论、_______________和员工本性论。33.工作再设计的主要方法通常包括工作轮换、______________和工作丰富化。34.激励的方法可分为精神激励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篇5: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GPS测量原理》

本《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PS已成为现代卫星大地测量和空间大地测量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GPS测量原理》是测绘及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卫星系统、参考框架、定位原理、误差影响、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等内容。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GPS卫星系统组成、功能和特点,掌握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GPS定位理论与方法,熟悉时间和坐标系统,了解GPS测量中的各种误差源以及相关的分析与处理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GPS系统概况、特点及应用

1.1 GPS的基本含义及概念

1.2 GPS的组成部分

1.3 GPS的发展历程

1.4 GPS观测量及其类型

1.5 GPS导航定位技术应用

(二)GPS时间系统与坐标参考系

2.1 时间系统及基本概念

2.2 GPS时间系统

2.3坐标系统的类型

2.4协议天球坐标系

2.5协议地球坐标系

2.6地球坐标系的其它表达类型

2.7大地测量基准及其转换

(三)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

3.1 GPS卫星的基本运动特性

3.2 GPS卫星的无摄运动

3.3 GPS卫星星历的概念

3.4 GPS卫星的坐标计算

3.5 GPS卫星受摄运动的主要摄动力源

(四)GPS卫星信号及传播特点

4.1 GPS的频率特性

4.2 GPS卫星信号类型

4.3 GPS卫星导航电文

4.4 大气层(包括电离层和中性大气)的基本结构和特性

4.5 大气层对GPS信号的影响及其改正

(五)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5.1 GPS观测方程及线性化

5.2 观测量的误差来源

5.3 电离层及中性大气对GPS信号的影响及其改正

5.4 多路径效应对GPS信号的影响特性

5.5 其他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六)GPS定位理论与方法

6.1 绝对(相对)定位方法概述

6.2 动态绝对(相对)定位原理

6.3 静态绝对(相对)定位原理

6.4 卫星几何分布与绝对定位精度

6.5 GPS测速与授时的基本原理

6.6 实时动态(RTK)测量理论与方法

6.7 模糊度特性及主要确定方法

6.8 周跳检测与修复的基本方法

(七)GPS网平差理论与方法

7.1 GPS网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7.2 坐标转换模型

7.3 GPS网整体平差基本原理

(八)GPS新技术及组合导航

8.1 网络RTK技术

8.2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

8.3 三频观测数据处理技术

8.4 连续运行CORS系统技术

8.5 GPS/惯性导航组合(九)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发展

9.1 GNSS发展概况

9.2 GPS现代化

9.3 欧洲GALILEO系统

9.4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9.5 俄罗斯GLONASS系统

二、考试要求(考核的重点在(一)、(四)、(五)及

(六)等几项内容)

(一)GPS系统概况、特点及应用

1.熟悉GPS的中英文的含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掌握GPS

导航定位的特点。

2.理解GPS相对其他导航系统和经典测量技术的特点。

3.掌握GPS系统的组成,了解GPS卫星功能,理解GPS地面监测部分的组成及监测站、主控站、注入站的功能,掌握GPS卫星星座的构成及基本参数,掌握GPS卫星运动轨道基本参数。

4.了解GPS技术发展历程,了解美国政府采取的SA政策和AS技术的基本含义。

5.掌握 GPS的载波频率数目、数值和类型, 掌握GPS的码和相位两种观测类型及各类码、相位观测的精度、可靠性。

6.了解GPS定位技术在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绘、精密工程、变形监测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特点、现状与前景。

(二)GPS时间系统与坐标参考系

1.了解有关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GPS定位中的主要时间系统类型,理解 世界时间系统,包括恒星时、平太阳时和世界时的概念及相关的表达式,理解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的概念及相关的表达式,理解力学时的分类、概念及相关的表达式,GPS时间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及相关的表达式,各种时间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种时间系统在GPS应用研究和定位中的作用。

2.了解GPS定位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理解(协议)天球坐标系的定义、建立及相关的点、线、面和圈包括天轴、天极、天球赤道面、天球赤道、天球子午面、子午圈、时圈、黄道、黄极、春分点、岁差与章动等基本概念。

3.理解(协议)地球天球坐标系的定义、建立及相关的点、线、面和圈包括地球赤道、地球椭球、地球自转轴、地极、椭球子午面、椭球法线、椭球赤道面、国际协议原点、大地子午面及大地经纬度和大地高等概念,理解地极移动概念,掌握协议天球与地球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4.掌握GPS应用中常用的地球坐标表示式,理解地球参心坐标系、天文坐标系、站心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5.了解GPS应用的卫星大地测量基准的概念及其与经典大地测量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局部坐标系与全球坐标系的差异及相互转换关系,掌握大地测量基准转换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三)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

1.熟悉GPS卫星运动的基本参数,理解影响GPS卫星轨道运行状态的因 素,了解卫星轨道参数在GPS定位中的作用。

2.了解卫星运动的两体问题和卫星运动的开普勒定理,理解GPS卫星无摄轨道特性及描述参数包括轨道椭圆的长半轴、偏心率、升交点赤经、赤道面倾角、近地点角距、真近点角的概念和相关表达式。

3.掌握GPS卫星所受的主要摄动力类型,了解它们对GPS卫星运动轨道的影响量级以及对精密定轨的影响特点。

(四)GPS卫星信号及传播特点

1.熟悉GPS码和载波相位两类卫星信号的具体内容,了解产生码和载波相位信号的一般原理,掌握码和载波相位的特点。

2.了解GPS导航电文的含义、格式和内容。

3.了解电离层与对流层的性质和垂直结构,理解电离层自由电子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及与太阳活动、昼夜变化的关系。

4.了解电离层对GPS信号的折射影响特点,熟悉电离层电子总含量与GPS频率、信号类型、观测高度角、距离(或时间)延迟的关系和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了解单、双频GPS信号的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和方法。

5.了解对流层对GPS信号的折射影响特点,能够解释对流层折射的干分量与湿分量与大气压力、温度、湿度、观测高度角、距离(或时间)延迟的关系。

(五)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1.熟悉测码和测相伪距观测方程的基本表达式,掌握码和相位观测方程的线性化方法。

2.理解GPS主要误差源的分类方法,熟悉各类误差源的具体内容,掌握各类误差的系统性、偶然性及影响特点。

3.了解卫星钟差和轨道误差对GPS定位的影响特点。

4.了解多路径效应对GPS定位的影响特点。

(六)GPS定位理论与方法

1.了解绝对(相对)定位的概念、特点、类型和一般方法。

2.掌握GPS测码与测相伪距动态绝对(相对)定位的基本原理、观测方程、实施条件及应用特点,了解误差的处理方法。

3.掌握GPS测码与测相伪距静态绝对(相对)定位的基本原理、观测方程、实施条件及应用特点,了解误差的处理方法。

4.掌握理解绝对定位精度的评价标准, 了解平面、高程、空间位置、接收机钟差因子、几何精度因子的概念,了解卫星几何分布对精度因子的影响。

5.了解实时动态(RTK)测量理论与方法。

6.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的单差法和双差法及相应的优点和相关的表达式,了解三差法。

7.了解相对定位中整周模糊度的概念和主要确定方法,理解模糊度参数的浮点解和固定解的概念,了解周跳的概念、发生原因、修复方法。

(七)GPS网平差理论与方法

1.理解GPS基线解算与网平差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

2.熟悉GPS观测网的优化设计内容、准则和精度评定方法。

3.理解参心坐标系和国家坐标系的概念和建立方法,掌握转换参数的计算方法。

(八)GPS新技术及组合导航

1.了解网络RTK基本原理、组成及主要实现方式。

2.了解精密单点定位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模型及过程。

3.了解GPS三频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其优势所在。

4.了解连续运行CORS系统的组成、应用及数据处理。

5.了解GPS/惯性导航组合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

(九)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发展

1.了解GPS与GNSS之间的关系。

2.了解GPS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内容。

3.了解欧洲GALILEO系统的组成(信号、频率及服务)与结构特点。

4.了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与性能特点。

5.了解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组成与信号特点。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周忠谟,易杰军,周琪.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93、党亚民,秘金钟,成英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原理与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考试大纲编写人:

上一篇:版节能减排倡议书下一篇:蒋集镇中心小学体质监测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