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室要求

2024-04-26

仪器分析室要求(通用6篇)

篇1:仪器分析室要求

气相色谱分析室 主要是对容易转化为气态而不分解的液态有机化合物及气态样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具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对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效的分离能力,所用载气主要有:H2、N2、Ar、He、CO2等。但对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的及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的分离却无能为力。要求局部排风及避免阳光直射在仪器上,避免影响电路系统正常工作的电场及磁场存在,一般设计:仪器台(应离墙以便仪器维修)、万向排气罩、电脑台(一般在仪器台旁配置)、边台、洗涤台、试剂柜等

液相色谱分析室 主要体现在高效率分离,对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制取纯净化合物,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仪,适宜于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化合物、热不稳定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等,弥补气相色谱仪的不足。环境和实验室基础装备设计要求与气相色谙室相近。

质谱分析室 主要是对纯有机物的定性分析,实现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结构的测定,分析样品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主要设备有质谱仪、气-质联用仪。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的原理,使物质的离子按照基特征的质荷比(即质量m与电荷e之比—m/e)来进行分离并进行质谱分析的仪器,缺点是对复杂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无能为力。气相色谱分离效率高,定量分析简便的特点,结合质谱仪灵敏度高,定性分析能力强的特点,两种仪器联用为气-质联用仪。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分析质量和效率。质谱仪可能有汞蒸汽逸出,要考虑局部排风。

光谱分析室 主要是根据物质对光具有吸收、散射的物理特征及发射光的物理特性,在分析化学领域建立化学分析。主要的仪器是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荧光仪、红外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LCP)

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实验室应尽量远离化学实验室、以防止酸、碱、腐蚀性气体等对仪器的损害,远离辐射源;室内应有防尘、防震、防潮等措施。仪器台与窗、墙之间要有一定距离,便于对仪器的调试和检修。应设计局部排风。使用原子吸收罩排风较为适宜。

以上实验室,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样品处理室,一般有洗涤台、实验台、通风柜等设备,同化学实验室类似。

篇2:仪器分析室要求

一、环境要求

1制样室

1.1制样室应设在入厂煤的卸煤点附近,以便于采制样人员操作,制样室应为平房或楼房一楼,不受风雨、光照及外界尘土影响,并安装除尘设施。1.2制样室地面应为水泥地面。堆掺缩分区,需在水泥地面上铺厚度为6mm以上的钢板至少10m2。

1.3制样室内应安装380V交流电源,用专用配电箱、电源容量要满足制样设备的要求,要有可靠的接地线。各种制样设备安装在水泥基座上,用地脚螺丝固定好。

1.4 煤样储存保管室不应有热源及阳光直射。天平室

2.1天平室应选择在不受震动影响的地方,操作台可采用大理石或水磨石台面,上铺橡胶垫,以保持其稳定,天平台高度一般约为800mm,宽约为600mm,两台天平放置的间距应大于0.5m,且天平应有防尘罩,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光线要柔和。

2.2天平室要恒温、恒湿,室温应保持在15℃到30℃之间,湿度在70%以下(配温湿度计),天平室应安装空调设备,空调不应直吹天平。天平室禁止使用加热设备或进行其他试验。工业分析室

3.1工业分析室测试项目包括:测定全水分(Mt)、空气干燥基水分(Mad)、空气干燥基灰分(Aad)、空气干燥基挥发分(Vad)等。

3.2试验台台基应坚固绝缘良好,试验台台面用大理石,一般尺寸为:高800mm。宽800mm。实验室地面应为硬质地面,并要安装足够容量的电源系统,同时安装好接地装置,高温炉、自动工业分析仪等大容量设备应装设专用空气开关或隔离开关,并有通风橱等排气通风设施。

4发热量室

4.1 应为单独房间,最好设在避免阳光照射的地方,不得在测热室内进行其他试验项目。

4.2 测热室内室温应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定室温变化不应超过1℃;室温不超过(15~30)℃的范围为宜,应安装空调,空调不能直接吹热量计和天平。

室内应无强烈的空气对流,不应有强热源及强通风设备,试验过程中避免开启门窗。

4.3 测热室应与放置氧气瓶房间隔开,要有水源,地面不要铺地毯,测热用其他各种附属设备要准备齐全,且应放置在安全而又便于工作的固定位置。各种工具和器皿都应专用,不应与其他试验混用。

5元素分析室

室内要有充足电源,有通风设备,设备台面应耐酸、碱。存样间

应保持低温、干燥、无日照,内设有样品柜,样品柜配备两把锁,样品按取样时间,密码编号等摆放整齐,样品保留期为从化验报告报出之日起保存2个月,弃样要有记录。资料室

室内干燥,设有适当的资料柜,放置各种台账及技术资料(其中包括煤炭标准,仪器、设备验收维修记录,仪器、设备计量检定证书,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煤质技术资料,煤质验收原始记录,热容量标定原始记录,标样校正记录,班组管理的相关文件、制度)以备查用。办公室

应干净整洁,布置应具有专业特点。

二、仪器设备规范

1采样工具

应配有采样头、采样铲、探管、手工螺旋钻、人工切割斗和带盖的采样桶。

2制样设备

购买的原则要按照制样标准方法中的要求来配备,煤样粒度和保留量要符合规定。

2.1 密封锤式破碎缩分机:用于煤量较大时制样用。出料粒度为小于13mm,小于6mm或小于3mm。

2.2 颚式破碎机:用于较大粒度煤的破碎,最大装料粒度能达100mm,出料粒度为小于13mm,小于6mm或小于3mm。

2.3 增砣磅秤:用于采样和制样时称量子样量和留样量是否符合要求。2.4 密封式制样粉碎机:应选用出料粒度小于0.2mm的设备。筛分设备

3.1 测煤的最大粒度要配备孔径为150、100、50、25mm的一套(木制框)方孔筛或圆孔筛。

3.2 制样要配备孔径为25、13、6、3、1、0.2mm方孔筛,3mm圆孔筛,其中25mm孔径的为木制框,13、6、3mm筛直径500mm的为铜制框,1、0.2mm筛为直径为200mm标准筛,要铜制框。

4缩分设备

4.1 二分器(敞开和封闭型)大、中、小各一套:煤样粒度小于13mm的试样应用二分器缩分。

4.2十字形分样板:采用堆锥四分法缩分煤样时使用。4.3取样小铲和插板:棋盘和九点法缩分时使用。4.4取样框:条带截取法使用。分析设备

5.1 鼓风干燥箱:带有自动温控装置及鼓风机,温度控制范围为0~300℃,并能保持温度恒定。

5.2

高温炉(马弗炉):测定煤中灰分、挥发分用。高温炉应带有时间温度自动控制器和能够开、关的烟囱,炉膛具有足够的恒温区,并能耐1100℃的高温。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最长一个月)用标准煤样对其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校验。热电偶、温控仪要定期检定,合格方可使用,检定周期为一年,恒温区至少每年测定一次。

5.3 坩埚钳:主要用于夹持坩埚,向高温炉送入坩埚或取出坩埚。5.4 坩埚架:选用镍铬丝制成的,用于测定挥发分。5.5 搪瓷盘或不锈钢盘:用于制备煤样、测定全水分等。

5.6 热量计:热量计测试精密度的要求是:5次苯甲酸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差不大于0.20%;准确度要求是:标准煤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之差都在不确定度范围内,或用苯甲酸作为样品进行5次发热量测定,其平均值与标准值相差不超过50J/g。新购置的热量计要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计量检定,以后每两年检定一次,每季度要标定热容量,在热量计热系统没有显著改变的情况下,重新标定热容量值与前一次的热容量值相差不应大于0.25%,否则应检查试验程序,解决问题后重新标定。对有下列情况发生时,应立即重新标定热容量:更改量热温度计;更换量热计大部件如氧弹头、连接环等;标定热容量与测定发热量时的内桶温差超过5k;热量计经过较大的搬动后。

5.7 氧弹每两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氧气压力表每两年经计量部门检定一次,以保证指示正确和操作安全。

5.8

煤中硫分测定仪:煤中全硫含量是评价煤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它与煤质计价、锅炉设备、混配掺烧、环境保护等有关,各化验室应配备测硫仪。5.9

篇3:仪器分析室要求

1 农药分析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简介

农药分析实验室,常涉及的实验有农药含量分析和农药在基质中的残留量分析两类。农药含量分析较简单,仅需用农药标准样品标定农药制剂样品的含量即可。而农药在基质中的残留量分析,则涉及目标物的提取、分离、净化等前处理过程。所以农药分析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分析检测仪器,还有固相萃取仪、固相微萃取、旋转蒸发仪、氮吹仪、漩涡混合器等样品前处理仪器。

2 农药分析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2.1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工作原理是将目标物由载气携带通过装满填充剂的色谱柱,由于目标物的各组分在气-液二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在流动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分配和分离,最后流出物的组分用检测器测量获得色谱峰。

测定农药残留常用的GC检测器主要有下列几种:热导检测器TC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目前,由于TCD检测器灵敏度较低,一般不用来检测痕量的残留农药。ECD检测器常用于有机氯农药的检测,即卤化物等电负性强的物质用这种检测器,能得到很好的检测效果。FID检测器对农药无特殊的选择性,常量分析时常用该检测器。FPD则是磷、硫化物专用检测器。

气相色谱仪一般由气路提供装置、气化室(进样口)、气相色谱柱、检测器、信号放大装置、信号记录仪等组成[1]。以GC-14B为例,仪器操作具体步骤如下:打开N2钢瓶,空气压缩机和氢气发生器,注意观察N2钢瓶压力,当压力小于2个压力时,应及时换气瓶。检查各接口是否漏气。打开主机电源,设定气化室和检测室温的温度,使之高于柱温20℃~50℃。打开工作站,待仪器稳定后进样。试验结束后,将柱温升高20℃~30℃,烧色谱柱30 min以去除色谱柱中吸附杂质。当柱温、气化温、检测室降至100℃以下时,关闭主机电源,半小时再将N2关闭。

2.2 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是用泵将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的样品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分离进入检测器,由记录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而得到相应色谱图,复杂的混合物分离还可采用梯度洗脱。

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由进样系统、高压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自动控制单元组成。以安捷伦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为例,仪器操作具体步骤如下:打开电源、计算机、purge阀以及联机工作站,进入泵编辑画面,设流速为5 m L/min进行清洗,直到所有通道清洗完毕,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设流速为1.0 m L/min。单击泵下面的瓶图标,输入溶剂的实际体积和瓶体积。也可输入停泵的体积。单击“OK”。数据采集及分析,编辑方法参数,保存,等仪器基线平稳,进样。数据分析,做谱图优化;关机前,用100%的水冲洗系统20 min,再用有机溶剂冲洗系统10 min,然后关泵。退出工作站及其他窗口,关闭计算机,关掉电源开关。

做液相分析需注意:(1)定期清洗溶剂过滤头(35%浓硝酸浸泡1小时,不要使用超声波清洗);(2)流动相需经过0.45 um滤膜过滤;(3)根据情况更换Purge阀内的在线过滤头(Purge阀打开,纯水5 m L/min,压力超过10 bar时需更换);(4)注意清洗在线脱气机及比例阀,尤其是长期使用水相或缓冲盐的通路,使用纯水冲洗后,再使用甲醇冲洗;(5)安装有seal wash组件的设备,无论是否使用缓冲盐,开泵之前都应该使之充满流动的液体;(6)样品进样之前最好过滤,如果样品量太少,可以适当抬高进样针的位置。(7)流动相p H大于9.5或小于2.3时,进样阀应更换转子密封圈。(8)注意不同检测器流通池耐压问题,尽量避免使用p H>9.5的流动相,以防腐蚀流通池石英窗,避免使用可能析晶的流动相,防止流通池堵塞。

2.3 气质联用仪

气质联用仪指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的在线联用技术,可用于农药残留的快速分离与定性。气相对各种农药进行分离,按时间顺序依次进入质谱离子源;质谱仪是气相色谱仪“理想”的检测器,能获得依次进入离子源的各种农药的质谱图,进而检索分析确定其结构或进行定量分析。

气质联用仪由气相色谱仪、接口、质谱仪和计算机系统组成。这四大组件的功用是:气相色谱仪是混合样品组分的分离器;接口是样品组分的传输线和气相色谱(GC)、质谱(MS)两机工作流量或气压的匹配器;质谱仪是试样组分的检测器;计算机是整机工作的指挥器、数据处理器和分析结果输出器。

2.4 液质联用仪

液质联用仪指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质谱仪的在线联用。检测器基本工作原理:待测离子打到打拿极上产生更多的粒子,这些粒子再打击电子倍增器,使后者溅射出电子,电子通过电子倍增器的放大,转换为电信号被检测。液相色谱作为质谱的特殊进样器,适用于对热不稳定、难挥发等农药残留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LC-MS由液相色谱和质谱两部分组成,质谱包含离子源、离子透镜系统、质量分析器(即四级杆)和检测器(即电子倍增器,打拿极)。

LC-MS-MS是高效液相色谱仪与三重四级杆质谱仪的在线联用,即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待测物后,用串联质谱MS-MS方式进行再分析鉴定,以Waters公司的液质联用为例(如图1所示),整套仪器由液相部分和质谱部分两部分组成。对于一种待测物,如果用LC-MS,可能只能得到简单的碎片峰,而不能获得分子离子峰。而采用LC-MS-MS联用后,可以得到较为丰富的信息,如母离子峰、子离子峰等。

图1 Waters Xero-TQS液质联用仪

液质联用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流动相需使用符合LC/MS等级的溶剂;(2)样品必须是澄清溶液,若有显著杂质,需在进样前用0.22μm滤膜处理,防止杂质堵塞色谱柱和离子源的毛细管。进样浓度不宜过高,优化时样品浓度一般为1~5μg/g,测样时样品浓度一般为1~5ng/g,不超过100 ng/g,否则容易对仪器造成污染,致使噪声增大,灵敏度下降,影响测量结果;(3)质谱部分的真空泵,建议连续工作每3 000小时更换一次泵油,或当泵油明显变色或液面下降至1/2以下时更换;(4)离子源是易受污染的部分,因此进样浓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背景的升高和灵敏度的下降。每次样品运行结束后,用纯甲醇作为流动相冲洗离子源30 min以上[2,3]

2.5 农药分析前处理常用仪器设备

在基质中存在的农药残留,需要通过一定的前处理技术将目标物提取、分离、净化,才能进行仪器分析,因而常用到固相萃取仪、固相微萃取、旋转蒸发仪、氮吹仪、漩涡混合器等样品前处理仪器,下面分别介绍。

固相萃取仪由固相萃取柱、固相萃取装置、真空泵三部分组成,通常用来除去杂质或转换溶剂。不同类型的填料,SPE操作方法略有不同。以C18填料为例,基本实验步骤如下。(1)预处理。先用数毫升甲醇润湿小柱,活化填料,以使固相表面易于和被分析物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同时可以除去填料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再用水或缓冲液冲洗小柱,转移过多的甲醇,以便样本与固相表面发生作用。填料未经预处理或者未被溶剂润湿,会引起溶质过早穿透,影响回收率。(2)加样。使水样经过小柱,弃去费液。(3)除去干扰杂质。用水或适当的缓冲液冲洗小柱,转移样本中的内源性杂质和其他相关杂质。(4)分析物的洗脱和收集。选择适当的洗脱溶剂洗脱被分析物,收集洗脱液,挥干溶剂以后备用或直接进样在线分析。

固相微萃取技术中的固相为一支覆盖着一层高聚物固定相(聚甲基硅氧烷或聚丙烯酸酯)的熔融石英纤维。该纤维装在一个微量注射器的针腔内,使用时将针筒推出,则纤维露出,放入样品液中一段时间,在转子搅拌下,分析物被吸附,然后将纤维退回进样针内,当进样针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时,样品发生热解吸附,从而进入分析柱中,固相微萃取通常用来吸附挥发性物质,然后进行检测。

旋转蒸发仪工作原理是让蒸发瓶在水浴锅中恒温加热,并通过一个转轴带动蒸发瓶在最适合速度下旋转,通过真空泵使蒸发瓶处于负压状态,蒸发瓶内的液体得以加热扩散蒸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大体积浓缩装置,但旋转蒸发仪一次只能浓缩一个样品。氮吹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氮气吹入样品表面,使样品中的溶剂快速蒸发、分离,从而达到样品无氧浓缩的目的,得到的样品更纯净。氮吹仪能同时浓缩几十个样品,较省时。

3 仪器设备维护

农药分析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维护,需要首先保持实验室内的环境条件适合摆放仪器设备,因气相、液相色谱连接管件中很多是不锈钢材质,所以一般温度在19℃~25℃之间,相对湿度不要超过60%为宜。仪器摆放的位置要与墙壁间隔至少50 cm,并避免阳光直射,如必须靠窗摆放,则需安装遮阳窗帘。实验台不能紧邻其他热源,如暖气等。另外,气质联用实验室严禁明火,环境温度≤25℃,因为质谱本身要散热,如果环境温度太高,会烧坏电路板,当然温度也不能太低,否则仪器无法启动。湿度不能过大,潮湿的环境长时间不开机会使电路板受潮,且载气管路里的水汽会很多[4]

仪器设备的维护分为定期维护和日常维护,目的都是排查隐患故障。定期维护是固定期限维护保养,主要对仪器各单元内部元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优化,对各参数进行核对校准,并检查各易损件是否完好,对不良和可疑元件进行更换,仪器内部积尘的清扫等。日常维护是每天对仪器设备的维护检查,每台仪器的工作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应当根据仪器特点,对所用仪器逐项进行仔细检查。如气相部分的日常维护包括更换载气、隔垫、密封圈、橡胶O型环,避免老化带来的漏气等状况发生,更换色谱柱及柱接头螺帽;更换和清洗衬管等。质谱部分日常维护包括检查真空状态,清洗离子源等。另外,还需检查自动进样器和转盘是否正常运转,更换泵油等[5]

总之,分析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具体维护要点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确保进样器功能正常;(2)确保管路输送系统中的流动相流速得以精确控制;(3)确保色谱柱分离功能正常;(4)确保检测器功能正常;(5确保仪器设备存放环境清洁;(6)确保仪器设备输入电源电压稳定[6]

4 仪器设备管理

在设备管理方面应当确保每台仪器都建立管理档案,主要涉及该仪器的随机原始资料、维护保养、期间核查、维修记录等。另外,对于大型精密分析仪器,一定要专人专责,定人定岗的管理,细化仪器的管理制度,使用人员需要进行岗前理论和操作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要对仪器日常工作状态进行要点核查,如液相色谱柱压记录等,定期进行仪器校准与期间核查,排查异常与隐患,并及时采购仪器易损件和备用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等。

5 结束语

农药分析实验室仪器大多比较精密,也比较贵重,所以为最大限度地使用好、维护好、管理好这些检测仪器与设备,更好地发挥出它们的最佳能效,物尽其用,就要科学使用,做好维护。另外,实验队伍是建设、使用和管理好实验设备、实验室的基础。在做好维护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建立一支精通分析过程的专业的操作人员队伍,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探索创新更多灵活的共享模式,才能促进仪器共享工作的良性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科研创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风香.简述气相色谱分析仪的原理组成及使用[J].黑龙江科学,2013(9):134.

[2]宋乙峰.王孜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使用和保养[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4(2):58-62.

[3]周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使用与保养[J].科技与企业,2014(22):194.

[4]张红.单四极杆气质联用仪的结构、故障诊断及日常维护[J].分析仪器,2014(4):115-118.

[5]马智玲.魏长宾.刘玉革.方佳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中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的开放使用与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5(16):7-8.

篇4:浅析仪器分析工作

关键词:仪器;分析;概况;基础;方法

通常而言,仪器分析主要是采用一些较为复杂的仪器或者是设备对测量的物质进行测量,从而获得被测量物质的相关信息,包括化学组成、成分含量或者相关结构等,这种方法应用于很多行业中。

1 仪器分析工作常用方法概况

目前在仪器分析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质谱分析法:MS、NRS

色谱分析法:GC、HPLC

2 仪器分析工作探究

2.1 仪器分析工作中的基本分类

通常而言,在仪器分析工作中,需要独立的方法原理和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如下:

2.1.1 电化学分析 顾名思义这种分析方式主要采用电讯号为基本的计量,例如电导、电解、电位、伏安以及库仑,通过电讯号的计量方式来得出分析结果。

2.1.2 色谱法 这种分析方法采用的是气相色谱或者液相色谱的方式,属于分离类的分析方式,操作较为简便。

2.1.3 光分析法 光分析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光谱法一种是非光谱法,光谱法主要指的是根据光的吸收情况来通过发射和散射等内容来简历光谱,这种方法较为常见,非光谱法则是不用通过光的波长作为基本研究内容,而是通过电磁辐射等性质的测量来进行基本性质的确定,例如衍射、偏振、折射、反射等。

2.2 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

AAS这种测定的方法主要是依据物质本身产生的原子蒸气对于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通过这种吸收的作用来定量,从而进行物质分析。

ICP-AES这种测定方法采取的是原子发射光谱的情况,通过对物质内部能级跃迁产生的辐射强度及波长为基本测定内容的方法,是一种光学分析的方式。具体的说ICP-AES主要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作为原子光源激发的方式来产生发射光谱,通过光谱情况在进行物质组成成分的具体分析,包括物質组成元素化合物以及单体等,在等离子体的高温条件下解离为原子或离子,激发辐射出各种不同特征波长的复合光,经过单色仪分光记录后,得到一系列代表组分中各元素的特征谱线,根据其特征光谱的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光谱的强度可进行定量分析。

2.3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例如热分析方法、放射情况分析方法或者质谱分析方法等。

2.4 仪器分析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4.1 微环境表征测定以及微型化的发展 在现代化学的发展分析中,认识自然和不断的宏观到微观的延伸过程中,微型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和发展,其中微环境分析为物质的检测和仪器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对生物功能的不断了解促进了人们对仪器分析深入到微观世界的发展,例如光学、电子学和工程学都在向着微型化不断进步和完善。例如在微区分析过程中,表面分析可以由电子探针、X射线、激光微探等为基本内容,另外通过脉冲激光原子探针、电子能、次级离子质谱等内容可以对单原子层进行检测,从而对材料和仪器分析、物理学理论、化学研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仪器分析工作中,电极表面的表征过程以及表面修饰的研究为分子的设计和仪器分析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联用技术超微点击、分离科学理论以及光谱电化学等的应用为新体系的开发以及反应机理的揭示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2.4.2 灵敏度的不断提高 仪器分析工作的不断发展,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就是灵敏度的提高,这是各种不同的分析测定方法不断发展后的终极目标,目前很多新的技术和科技内容都引入了仪器分析,这都需要更好的推动仪器分析灵敏度的提高才能具有更广阔的适用空间,例如激光技术的引进,激光技术引进之后极大的促进了相关内容的发展,包括激光拉曼光谱、激光质谱、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激光光热光谱、激光共振电离光谱和激光光声光谱的发展,更多分析方法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仪器分析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为原子和分子的多元配合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各种试剂和物质的多效应用研究,并且促进了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例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射光谱、化学及色谱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分析性能的大幅度提高。

2.4.3 自动化的发展和智能化的普及 随着全社会各个行业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电子工业、微处理器促进了仪器分析的自动化发展,并且逐渐向智能化推进,和其他很多学科和技术一样,在仪器分析的前沿科学中,机器人成为了自动化操作的主要工具,专家系统在人工智能中有效应用,通过对专家系统的设定和优化,实现了设计实验和开发实验分析实验的工作,并且使得工作人员摆脱了繁琐的实验室工作,进入到生态控制的时代,分析化学机器人和现代分析仪器作为“硬件”计量学和各种计算机程序作为“软件”,其对分析化学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十分深远的。

2.4.4 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解决复杂体系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已经得知并且应用的物质和化合物数量已经非常大,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出现新的化合物,这种情况下就对仪器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分离和测定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其中包括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超临界流体色谱等内容,色谱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光谱和质谱作为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其他的一些引入技术奠定了基础,不断的提高选择性,进行传感器的抉择检测、萃取离子交换等都是未来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3 结语

综上所述,仪器分析工作应用在各个地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仪器分析工作水平,创新仪器分析工作方法,为仪器分析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先友,袁霖,肖新生,廖阳,李尊华,张敏.理工融合的基础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应用仪器分析三层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03:20-22+104.

[2]李冰,周剑雄,詹秀春.无机多元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J].地质学报,2011,11:1878-1916.

篇5:高速铁路对测量仪器的要求

1.GPS 在控制网测量过程中,主要使用GPS静态测量模式,根据规范要求,标称精度应达到:水平±5mm+0.5ppm RMS;垂直 ±5mm+1ppm RMS;仪器必须是双频,未来最好能达到三频,同时接收L1、L2和L5频率,以及具有低噪音和低多路径误差的特点。受施工环境的影响,最好仪器能够具有防水、防尘功能和在极度低温或者高温天气下工作的能力。考虑到CP0连续测量时间比较长,一般是24~48小时,仪器最好能够超长时间工作或者可以有外部电源输入。在施工放样过程中,还要用到GPS RTK功能。这要求仪器不仅要初始化时间短(例如10秒~30秒),而且仪器的实时动态精度也要高,例

如:

水平±10mm+1ppm RMS;

垂直 ±20mm+1ppm RMS;

同时仪器最好能接收双星(GPS和GLONASS),未来能够达到三星,即可以接收伽利略卫星。在施工放样过程中,还要用到GPS RTK功能。仪器除了能够防水、防尘之外,还应该能承受一定范围的震动影响。同时蓝牙无线通讯也是必不可少的。

2.全站仪

在CPⅡ导线测量和CPⅢ测量过程中,仪器的标称精度应不低于2″、2mm+2ppm。但是从工作效率来说,1″级的仪器测回数更少,速度更快一些。仪器应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考虑到在隧道内测量时的恶劣环境,仪器还应具备防水、防尘的功能。测量时应该

不受施工噪音和灰尘的影响。

3.水准仪

勘测阶段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等水准,仪器必须是DS1或DS05级,并配合铟瓦钢尺使用。CPⅢ的高程测量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略低于二等水准,但是仪器也必须是DS1或DS05级,并配合铟瓦钢尺使用。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无碴轨道

设计速度:300km/h~350km/h

线间距 :5.0m 最小曲线半径: 7000m 最大设计坡度: 20‰

到发线有效长度: 700m 牵引种类: 电力

列车类型: 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调度集中

有碴轨道

设计速度:200km/h~250km/h

线间距 :5.0m 最小曲线半径: 5500m 最大设计坡度: 13‰

到发线有效长度: 700m 牵引种类: 电力

列车类型: 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调度集中

高速铁路对测量的要求

在我国目前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轨道的高平顺性是无碴轨道的最突出的特点,同时也是高速铁路建设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线路必须具备非常准确的几何线性参数,测量误差必须保持在毫米级的范围内,对测量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外对轨道控制测量高度重视,均要求进行高精度的控制测量。

TB10054-9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铁路规范大集合

我来发个铁路规范大集合,解压后261M,希望大家喜欢,申请加精![size=5][color=Red][font=楷体_GB2312][/font][/color][/size]

地铁规范大集合,所含规范如下: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GB 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1-2005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2.1-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4-2005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5-200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03-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11-98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 TB10012-200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4-98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TB10016-2002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TB10017-99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TB10018-2003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27-2001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35-200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 TB10038-2001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41-2003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 TB10042-95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 TB10044-98铁路工程CAD技术规范 TB10049-200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10052-97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

TB10054-9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TB10062-99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 TB10063-99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TB10082-2005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TB10083-2005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 TB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1)TB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10109-95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 TB10113-96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 TB10114-9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 TB10116-99铁路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TB10204-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TB10205-99铁路通信施工规范 TB10206-99铁路信号施工规范 TB10207-99铁路电力施工规范 TB10208-9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 TB10209-2002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 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B10212-98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TB10213-99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 TB10218-99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 TB10223-2004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TB10302-96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TB10402-2003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TB10413-200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4-200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7-200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5-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6-2004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TB10501-98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TB10502-9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TB10503-2005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 TBJ103-87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 TBJ105-88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

TBJ106-91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 TBJ107-92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 TBJ211-86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 TBJ214-92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 TBJ24-89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 TBJ37-93静力触探技术规则 TBT10058-98《铁路工程制图标准》 TBT10059-98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 TBT2331-2004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京沪高速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技术条件.doc 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doc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 [铁路施工安全规范]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TB10401.1-200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2-200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J403-87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04-87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09-8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10-87铁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11-87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12-87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目录

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

序号 标 准 名 称 标准号 施行日期 单价 1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GBJ12-87 1988.8.1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GB50090-99 1999.7.1 32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GB50091-99 1999.7.1 38 4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J111-87 1988.7.1 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216-94 1995.5.1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GB50226-95 1996.5.1 8 7 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62-97 1997.10.1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1-2005 2005.4.25 15 9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10002.1-2005 2005.6.14 35 10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2-2005 2005.6.14 16 铁路桥涵钢筋砼和预应力砼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2005 2005.6.14 28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4-2005 2005.6.14 9 13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02.5-2005 2005.6.14 35 14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5 2005.4.25 37 15 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 TB10004-98 1999.1.1 4.6 16 铁路车辆设备设计规范 TB10005-98 1999.1.1 9 17 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 TB10006-2005 2005.4.25 9 18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 TB10007-99 1999.6.1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TB10008-99 1999.6.1 18.4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10009-2005 2005.4.25 21 21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TB10010-98 1999.1.1 6.5 22 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 TB10011-98 1999.1.1 7.9 23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代替TBJ12-96)TB10012-2001 2001.12.1 18.8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代替TB10013-98)TB10013-2004 2004.4.1 10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则 TB10014-98 1998.7.1 11.8 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代替TBJ16-86)TB10016-2002 2002.7.1 5.7 27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TB10017-99 1999.9.1 24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代替:TBJ18-87、TBJ37-93、TB10046-96、TB10051-97)TB10018-2003 2003.6.1 22.5 29 铁路集装箱货场设计规则 TBJ19-88 1988.10.1 铁路内燃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 TB10021-2000 2000.8.1 6.4 31 铁路电力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 TB10022-2000 2000.8.1 5.3 32 电气化铁路电力设计规定 TBJ23-89 1990.5.1

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 TBJ24-89 1990.5.1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代替TBJ25-90)TB10025-2001 2001.12.0 11.7

铁路光(电)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 TB10026-2000 2000.8.1 6.8 36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27-2001 2001.12.1 20.7 37 铁路客车车辆设备设计规范 TB10029-2002 2002.7.1 12.4 38 铁路货车车辆设备设计规范 TB10031-2000 2001.4.1

铁路避难线设计规则 TBJ33-90 1991.3.1

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TB/T10034-2005 2005.4.25 5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代替TBJ35-92)TB10035-2002 2002.7.1 14.7

铁路时分数字程控电话交换工程设计规范 TB10036-2000 2000.8.1 6.8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38-2001 2001.12.1

铁路备用柴油发电站设计规范 TB10039-93 1993.10.1 45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代替TB10041-95)TB10041-2003 2003.6.1 7.2

交流电气化铁路对有线广播线路干扰防护设计规范 TB/T10043-95 1995.9.1

铁路工程设计CAD技术规范 TB10044-98 1998.7.1 18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代替TB10049-96、TBJ15-96)TB10049-2004 2004.4.1 18

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 TB10050-97 1997.7.1 7.8 50 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 TB10052-97 1997.7.1 5.9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TB10054-97 1997.7.1 52 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 TB10056-98 1999.1.1 6.4

铁路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设计规范 TB10057-98 1999.1.1 3.7 54 铁路工程制图标准 TB/T10058-98 1998.7.1 15 55 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 TB/T10059-98 1998.7.1 15 56 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 TB10060-99 1999.6.1 5.3 57 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TB10061-98 1999.1.1 4.5 58 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 TB10062-99 1999.9.1 12 59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TB10063-99 2000.2.1 6.8

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TB10064-2000 2000.8.1 4.5 61 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设计规范 TB10065-2000 2000.8.1 10.9 62 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TB10066-2000 2001.4.1 9 63 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 TB10067-2000 2001.4.1

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 TB10068-2000 2001.4.1 7.5 65 铁路驼峰信号设计规范 TB10069-2000 2001.4.1 4.9 66 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计规范 TB10070-2000 2001.4.1 4.2 67 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 TB10071-2000 2001.4.1 12.4 68 铁路通信电源设计规范 TB10072-2000 2001.4.1 4.2 69 铁路通信用户接入网设计规范 TB10073-2000 2001.4.1 5.7 70 铁路车站客运信息设计规范 TB10074-2000 2001.4.1 4.9 71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 TB10075-2000 2001.4.1 4.2

铁路枢纽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10076-2000 2001.4.1 3.8 73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 TB10077-2001 2001.12.1 5.3 74 铁路工业站、港湾站设计规范 TB10078-2001 2001.12.1 9 75 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TB10079-2002 2002.7.1 6

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电系统设计规范 TB10080-2002 2002.7.1 4.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TB10081-2002 2002.8.1 4.5 78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TB10082-2005 2005.4.25 31

铁路旅客站无障碍设计规范 TB10083-2005 2005.7.1 6.5 80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1-99 1999.6.1 33.4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代替TBJ102-96、TB/T10217-96)TB10102-2004 2004.4.1 40

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 TBJ103-87 1988.9.1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代替TBJ104-87)TB10104-2003 2003.6.1 19.5

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 TBJ105-88 1989.7.185 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 TBJ106-91 1991.8.1

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 TBJ107-92 1992.9.1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代替TBJ108-92)TB10108-2002 2002.7.1 10.9

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 TB10109-95 1995.4.1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自耦变压器方式技术规范 TB10111-94 1994.12.1

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 TB10112-2005 2005.4.25 6 91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 TB10113-96 1996.4.1 30 92 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 TB10114-97 1997.7.1 7.4 93 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TB10115-98 1998.7.1 15 94 铁路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TB10116-99 1999.6.1 9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 TB10117-98 1999.1.1 6 96 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TB10118-99 1999.3.1 7.5 97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 TB10119-2000 2001.4.1 9 98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TB10120-2002 2002.7.1 10.2 99 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TB10302-96 1996.8.1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代替TBJ202-96)TB10202-2002 2002.7.1 12.4 101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代替TBJ203-96)TB10203-2002 2002.7.1 35 102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代替TBJ204-96)TB10204-2002 2002.7.1 19.2 103 铁路通信施工规范 TB10205-99 1999.6.1 15.8 104 铁路信号施工规范 TB10206-99 1999.6.1 12 105 铁路电力施工规范 TB10207-99 1999.6.1 20.6 106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 TB10208-98 1999.1.1 21

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代替TBJ209-96)TB10209-2002 2002.7.1 11.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B10210-2001 2001.9.1 15 109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TB10212-98 1999.1.1 6.8 110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 TB10213-99 1999.6.1 19.9

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 TBJ214-92 1992.9.1

铁路光缆PDH通信工程施工规范 TB10215-2000 2001.4.1 8.3 113 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 TB10218-99 1999.6.1 5.3

铁路光缆通信同步数字系列(SDH)工程施工规范 TB10219-99 1999.6.1 12

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施工规范 TB10220-2000 2000.8.1 7.9 116 铁路驼峰信号施工规范 TB10221-2000 2001.4.1 7.2

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工程施工规范 TB10222-2002 2002.7.1 8.7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TB10223-2004 2004.4.1 5 119 铁路信号电缆地下热缩套管型接续技术规程 TB/T10301-94 1994.8.1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 2003.6.1 14 121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2-2003 2003.6.1 8.7 122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TB10402-2003 2003.7.1 11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3-2003 2004.1.1 16.8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4-2003 2004.1.1 26.9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2004.1.1 26.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7-2003 2004.1.1 16.4

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8-2003 2004.1.1 18.2

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9-2003 2004.1.1 13.8

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0-2003 2004.1.1 22.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1-2003 2004.1.1 23.8

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代替TB10422-98)TB10422-2003 2004.1.1 22.2

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3-2003 2004.1.1 15.5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 2004.1.1 13.8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5-94 1995.4.1 5 135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TB10426-2004 2004.4.1 13 136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TB10501-98 1999.1.1 4.6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TB10502-93 1994.4.1

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 TB10503-2005 2005.4.25 5 139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册)铁建设[2004]157号 2004.12.30 50 140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铁建设[2004]8号 2004.1.30 20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4]8号 2004.1.30 30

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3]13号 2003.2.1 143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3]13号 2003.2.1 144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函[2005]285号 2005.4.25 32

新建铁路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140号 2005.8.11 45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157号 2005.10.1 10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号 2005.9.22 30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号 2005.9.22 27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 2005.9.22 46 150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号 2005.9.22发布 20

151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号 2005.9.22发布 41

152 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 铁建设函[2005]754号 2005109实施 18

153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2005.9.17 34

154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5号 2005.9.17 42

155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2005.9.17 35

156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2005.9.17 18

15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2005.9.17 25

篇6:仪器分析室要求

根据SLD中检实验室技术的行业经验,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是要求相对比较高的,在前期设计阶段规划得好,在后续建设和使用就会减少甚至避免问题的发生。其中,实验室分区和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尤其重要。

一、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分区及基本要求

(一)通风良好是要优先考虑的,必要时应配备抽风机。

(二)接种、分离及细菌鉴定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三)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一般会接触多种有害微生物,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保护操作人员健康和安全,实验室设计应至少划分3个区,具体的实验室分区及要求如下:

1、实验室清洁区 包括办公室、培养基配制室、试剂储藏室和休息室。清洁区内严禁带入细菌检验标本。

2、实验室操作区(1)通风要求:

由于实验室操作区各种病原菌集中,导致空气相对污浊,所以实验室要求保持一定的通风量,特殊实验需要安排在专用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2)整洁要求:

微生物操作区是各种病原菌相对集中的地方,为了减少空气中粉尘流动,防止交叉污染,操作区应与外界分开。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区应换无尘鞋,送标本人员不进入操作区,操作区地面要用专用拖把每天拖1次,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 次。每天工作前,用专用紫外灯照射半小时,或每天工作后,用紫外线照射一小时,对整个操作区进行消毒。每天工作结束后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面,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干净、整洁。(3)光线要求:

血清试验凝集颗粒和细菌培养的细小菌落的观察,都需要有充足的光线。操作区除了设置常规照明灯外,还必须安装亮度合适的操作台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

(4)温度和湿度要求: 由于无菌操作实验过程中经常使用酒精灯,因此,微生物学实验室不能安装吊扇,以免影响酒精灯的使用效果。为了达到实验所需的适宜温度,尤其是满足某些仪器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实验室建议安装空调装置。(5)水源要求:

操作区内必须设置水源:标本处理(如细菌染色等)用水槽与工作人员洗手用的水槽不能混用。(6)电源要求:

要求提供稳压、恒频的电源:根据仪器设备要求,必要时配备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7)污染物处理要求:

操作区须配置消毒缸:用以处理沾有活菌的玻片等污染物品。检验剩余的标本及使用过的带菌试管、平板均须安全放置在集中地点,经消毒灭菌处理后再洗涤或按法规要求处理。

3、实验室无菌区

(1)无菌室应完全封闭,进出无菌室至少要经两道门,中间隔有缓冲间,无菌室与外间设置一个可开闭的窗口,用于传递器具。

(2)无菌室内应安装空调,并配备空气过滤装置。

(3)无菌室必须保持整洁。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换专用鞋、专用工作衣。无菌室使用前必须用紫外灯消毒半小时,操作结束后清洁台面,再用紫外灯消毒半小时,还要定期用甲醛或乳酸熏蒸,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

(4)无菌室仅用于培养基分装等无菌操作,不能进行有菌标本的操作。操作人员操作时应严格关门,并佩戴专用的帽子和防护口罩等PPE(个体保护装置)。

二、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必备的设备

SLD中检实验室技术为很多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提供过一体化服务,根据SLD的经验,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设备配备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该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后期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必备设备和配置要求如下:

1、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无菌室是实验室的核心部分,主要为样品提供保护,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和人员的安全。(1)超净工作台:超净工作台作为代替无菌室的一种设备,使用简单方便,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操作台。超净工作台根据方向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

(2)无菌室:无菌室通过空气的净化和空间的消毒为微生物实验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工作环境。无菌室的主要组成设备的空气自净器,传递窗,紫外线灯等。严格的无菌室可能还装备风彬室等。

2、培养箱:主要用于实验室微生物的培养,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1)普通培养箱:一般控制的温度范围为:5~65°C,又分为电热恒温培养箱和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2)恒温恒湿箱:一般控制的温度范围为:5~50°C,控制的湿度范围为:50%~90%。可作为霉菌培养箱。

(3)生化培养箱:一般控制的温度范围为:5~50°C。(4)厌氧培养箱:适用于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3、高压蒸汽灭菌器(又叫高压灭菌锅):物品的灭菌。

4、电热干燥箱:用于吸管,平皿类玻璃器皿的干热、灭菌和烘烤。

5、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和动力、微生物和微小物品结构的必备仪器。

6、天平:一般要求具备精度达到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

7、酸度计:在QS中用于生产果蔬罐头,白沙糖,饮用水类的企业。

8、分光光度计:在QS中用于生产方便面、茶饮料、肉制品、乳制品、棉白糖的企业。

9、折光仪:在QS中用于生产果蔬罐头,饮料类的企业。

10、电导率仪和浊度仪:在QS中用于生产饮用水的企业。

11、恒温水温浴锅:在QS中用于部分培养温度需要水浴(如大肠杆菌检验)生产方便面,速冻面米食品企业。

12、冰箱: 用于冷藏或冷冻样品。

13、均质器:用于均质样品,有旋转刀片式和拍击式可以选择。

14、杂质度过滤机:在QS中用于生产乳品企业。

15、定氮装置:在QS中用于生产乳制品,含蛋白质饮料的企业。

三、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常规玻璃器皿

1、烧杯:供盛液或煮沸用,常用的规格为100mL、250mL、500mL、1000mL。

2、试管:用于细菌培养,有多种规格。

3、吸管:用于吸取少量液体,常用的吸管为0.1刻度1mL及1.0刻度的10mL吸管。

4、量筒:用于液体测量,常用规格为100mL、250mL和1000mL。

5、试剂瓶:装试剂用,常用棕色避光。

6、培养皿:常用于分离培养,为硬质玻璃双碟,盖与底大小应合适,常用规格为90mm。

7、载玻片盖玻片:细菌涂片观察用。

8、广口瓶和三角烧瓶:多用于盛培养基及配制溶液,常用的规格有250mL、500mL、1000mL。

9、其它:如试酒精灯、毛刷、管架、接种环和接种针等。

四、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常用的配套设备

1、烘箱

2、离心机

3、通风柜

4、低温冰箱

5、纯水发生器

6、净化工作台常用消耗品

上一篇:系杆拱桥施工关键技术下一篇:海南的椰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