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仪器分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发展,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科研探索、产品研制和开发、产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都拥有相当先进的大型精密分析仪器,这就要求即将成为科研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大学生必须掌握这些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改革的仪器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改革的仪器分析论文 篇1:

基于“共鸣式智慧型教学”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仪器分析是普通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如生物、环境、食品、制药等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而仪器分析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知识获取途径、方法的要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教学应运而生。文章从仪器分析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方面,探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表情包、微信对话形式、实验视频、历史背景介绍、及时归纳总结、放松的课间音乐和老师的奖励等方面与学生“共鸣”。采用雨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利用智能手机课前推送课件、实验仪器演示视频,发布学习任务,课中发弹幕、随机点名、随堂测试,课后保留完整课件供学生复习,全方位彰显课堂“智慧”,旨在提高仪器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共鸣式智慧型教学;仪器分析;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天津商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团队(项目编号:15TDJS103);天津商业大学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翻转课堂”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编号:TJCUJG202046);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编号20191502);2019年天津商业大学“金课”建设项目《仪器分析》

[作者简介] 王 颖(1984—),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添加剂、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李 荣(1962—),女,教授,硕导,研究方向:食品分析;姜子涛(1956—),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食品添加剂。

一、概述

仪器分析是普通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如生物、环境、食品、制药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随着大面积的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也面临改革。由于其知识点多、容量大、学习难度大,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二、仪器分析课程的传统教学现状

仪器分析课程重点讲解现代多种重要分析仪器的理论原理、仪器构造、分析方法和分析条件如何选择、数据如何处理、结果如何讨论,等等。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传统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果较差,学习积极性无法被调动。“以教为主”必须向“以学为主”进行转变。

三、“共鸣式智慧型教学”的仪器分析课程设计

(一)什么是共鸣式智慧型教学

“共鸣式智慧型教学”由华北电力大学的葛玉敏老师提出。她认为,一堂好课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需要达到共鸣,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智慧型设计时,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应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把如何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放在首要位置,以学生为主导,了解学生的思考角度,不能只以教师的视角来“唱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学相长[1]。

仪器分析课程如何基于“共鸣”进行课堂设计?当代大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忠实拥护者,对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再熟悉不过。那么在课堂上,使用恰到好處的表情包和流行语,通常会引起学生会心的一笑,从而提升教师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防止课堂走神。比如在课程中将“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传统液相色谱法”进行比较后,得出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时即可使用表情包“优秀了我的哥”及“承让了我的弟”。课堂上讲解枯燥无味的仪器构造时,可以结合专门录制的实验仪器视频,观看实验仪器如何操作。在理论课堂上,学生是远离实际应用的,可是对于仪器分析这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课程来说,学生终归是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所以优秀的课程设计不应当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对于抽象的知识点,教师更应当化抽象为形象,利用视频在调动学生兴趣前提下让学生恍然大悟,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做到及时归纳总结,总结形式应多样化,不拘一格。

(二)什么是智慧型教学

智慧型教学即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使得教学方式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多媒体化[2],以互联网为基础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媒介,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许多老师都希望并努力将传统的授课模式转化为新型的智慧型教学模式[3]。

“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的出现,基于大学生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使得仪器分析课程的“智慧型”教学设计成为可能。首先,课前教师提醒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讲授实验仪器的原理、构造、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数据分析与讨论等。若使用“雨课堂”,课前教师即可推送相关预习课件,包括实验仪器演示视频等,进行课堂翻转,明确课堂的重点内容。教师同样可以推送与课程相关的优秀的慕课资源,学生通过线下学习可以更好地完成预习。其次,当代大学生离不开手机,那就让他们带着智能手机进课堂,顺势而为,并且发挥智能手机的优势让其成为老师的好帮手。上课前学生需要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不仅让教师不需浪费时间点名即可掌握学生出席情况,还可以让学生随时用智能手机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再次,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那么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就应当放在如何与学生进行智慧型的互动,雨课堂的弹幕功能不仅让学生能够及时表达他们的想法,又能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做到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和反馈。

四、结语

在现代教学课堂上,“共鸣式智慧型”的课堂设计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而要做到“共鸣”和“智慧”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才能引起学生共鸣并且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森,廖日权,黄海方,等.基于“雨课堂”的仪器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9,46(21):156.

[2]葛玉敏.“共鸣式智慧型教学”的课程设计方案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100-105.

[3]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7(12):153-155.

作者:王颖 李荣 姜子涛

教学改革的仪器分析论文 篇2: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发展,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科研探索、产品研制和开发、产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都拥有相当先进的大型精密分析仪器,这就要求即将成为科研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大学生必须掌握这些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仪器分析实验能够促使学生对仪器分析理论知识、仪器构造与主要部件功能的直观理解和掌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导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的应用日益普遍。为满足国家对分析测试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仪器分析这门课程。在高校相关专业中,仪器分析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树立以及现代研究手段与方法的掌握等诸多方面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这门课程已日益受到重视和加强。其中,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是学生了解各种仪器的组成结构、懂得各种仪器的使用原理、熟悉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理解课堂上所学相关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 。

1、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主要模式有:

1.1演示教学,以老师讲授,演示实验为主,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而非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

1.2虚拟教学,利用软件仿真模拟操作;

1.3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导,独立设计、主动参与实践操作完成实验。从教学的效果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看,只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果最好。但实际上受到大型仪器数量的限制,每组学生人数多,每个学生个体实际上机操作时间仍然偏少。考虑到大型仪器大多比较贵重,一旦不当操作导致损坏后维修成本大,且无法保证后续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课程基本上选择成功率高、现象明显的验证性实验为主,涉及实验条件优化的内容和设计实验的探索性实验很少,教师倾向于把实验流程讲得非常详细,学生被动的按部就班,记忆性的机械操作,整个实验犹如仅将理论课堂搬到实验室演绎一遍流水线过程而已,学生没有主动性的参与到其中,得不到发挥探索的空间,对整个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案印象模糊,动手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更谈不上独立自主的分析解决问题,无法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

2、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必须加强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改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掌握基本理论和一定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拓创新,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具体措施有:

2.1 实验课以学生为主体

实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实验讲授过程应尽量减少讲解时间,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了解仪器构造、熟悉仪器操作。以提问的方式考察预习情况,着重讲解仪器构造、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并作出示范。学生可以现场提问,以便老师及时解答。

2.2改革实验内容

针对化学、材料、环境工程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改革原有的实验教材和实验内容,结合现实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开展一些和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相关的实验,如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的重金属镉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铜的含量、电位分析法测定自来水中的氟含量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仪器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3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针对各种类型的实际样品,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拟定实验方案(包括样品的分解、分离富集方法、优化测定条件)并展开讨论、进行分析测定和分析数据处理等。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和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科研精神,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开拓了科研思路,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2.4开放实验室

由于实验室部分大型仪器的配备数量较少,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不能完全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我们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制度,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通过多次实践操作来提高操作能力。

2.5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举行有关新仪器、新方法、分离富集新技术的讲座,利用图片展示和教学视频等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结合分析化学发展的前沿进展,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

2.6调整考核方式

加强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课前预习程度,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课后数据处理能力。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基础实验成绩、综合性实验成绩两部分组成。基础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报告、基本操作、实验报告三项表现综合评分。对于综合性实验,学生 3~5 人组成一个小组,按照各人承担的实验内容、实验技能、实验结果进行评分。

结束语: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场所,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科研的支撑。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研究团队甚或是一个专业、一所高校来说,教学与科研从根本上是统一的 。然而,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科研与教学相脱离,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创新力等问题。因而,正确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内在關系,有效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使高等教育真正服务于社会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朱明华,胡坪.仪器分析.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2]孙素莉,赵文英,范志先.化工等专业本科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106-108.

[3]周立敏,杨桂朋,高先池,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1):148-152.

[4]熊政委,邹晓川,王存,等.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食品工业,2016,37(7):240-242.

[5]李卉卉,张士伟,海锦慧,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化学教育,2015,36(16):40-43.

[6]肖晶,张妮娜,高其明.寓教于研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风,2015(7):211-216.

作者简介:姓名: 刘学国,性别:男,出生年月:1987.06.04,民族:汉,籍贯:河南省新蔡县,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分析检测,工作单位: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南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仪器分析实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NIT2017JY-012。

作者:刘学国

教学改革的仪器分析论文 篇3:

基于工程化教育理念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阜阳师范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随着国家经济、新兴产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剧增。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型人才的主力军。新时代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不仅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1-2]。因此,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树立“工程化”教育观,“工程化”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技知识,更应该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工程技术的内容,使之体会和掌握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着眼工程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倡导“工程化”教育、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建立学生工程意识及工程能力的训练作为思想核心。

仪器分析化学实验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试的实验学科,在环境、化工、纺织、食品、药学、医学检验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3-6]。通過本门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所用仪器的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基本功能,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的实验技术、方法,增强学生独立操作该类仪器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借助分析仪器正确获取精密实验数据,进而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分析得出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在获取实验数据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独立从事科学实践的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独立进行科学实践的预演[7,8]。

新建工科专业要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提出大力培养各行业所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更大的气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工程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使之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工程化教育背景下,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也应进行相应的教学体系改革。本文结合多年的实验实践教学经验和体会,探索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如何快速建立“工程化”教育教学模式,以供探讨。

一、仪器分析实验“工程化”教学基本思路的转变

明确学校办学思路和指导思想,树立“工程化”教育理念,准确理解工程教育的内涵,把握工程思想与工程能力的主要内涵。同时加强工程化导向的转变,导向的转变需要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由重理论轻实践,向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导向,由重视体系完整的学科导向,向重视各行业实际需求的专业导向转变。同样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标准,由重视考试成绩的应试导向,向重视仪器分析测试实际应用能力导向转变。

从培养普通本科师范生及学术研究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要培养出能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专业工作应用型人才;从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转变为强调本科教育的专业性,强化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主要是培养从事一线生产、检测的专业技术人才;从系统的学科理论教育转变为构建适应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体系,实现培养具有较强仪器分析检测及测试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工程化”改革

工程素质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具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如何使所学的理论真正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是实验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尝试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通过构建“四层次提升式”实验教学新模式,由浅及深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具有层次推进教学进程的优势,以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应用技能为目标,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科发展、社会需求、企业研发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图1所示,构建四层次推进教学进程的“基础—综合—设计—创新”提升式实验教学模式。

基础实验部分,主要是加强基础训练,严格规范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熟练的实验技能[9],例如电导滴定法测定盐酸的浓度、乙酸离解常数的测定等,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綜合实验部分,是加强学生对分析原理进行实践和对课本所学知识扩展以及综合应用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后续实验的重要保障,例如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气相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等。设计实验部分,由老师制定实验方向或具体的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它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方法等,考查学生是否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实验部分,主要是以项目为载体,比如大学生科研与创业计划项目、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参与研究的各个环节,如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撰写总结报告和发表研究论文等工作,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在实践中领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以上“基础—综合—设计—创新”四层次提升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推进,不但让学生掌握仪器本身的相关技能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极大推进实践教学的工程化进程。

三、仪器分析实验内容的“工程化”改造

1.增加实验变量,重视设计性实验,培养实践应用能力。设计性实验是一种探索性实验,不单纯以实验结果是否准确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强调实验方案拟定及实施的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工程化”的培养目标及“四层次提升式”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坚持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增加设计性实验,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仪器分析课程实践性较强,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或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授课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设计实验。比如涉及环境污染物检测或涉及到食品安全的问题很多,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苏丹红鸭蛋,瘦肉精以及猪肉中硝基呋喃及代谢物检测等。比如以猪肉中硝基呋喃及代谢物检测为例来设计实验。首先需要学生自己查阅文献,了解硝基呋喃及其代谢物结构及理化性质等,搜集文献上相关的各种分析测试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等检测方法,并学会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学生在获取相关背景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动向,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也学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相关软件。其次,设计的实验紧贴生活,学生通过样品的采样、样品前处理、测定条件的选择、数据处理等环节的操作和实践,整个过程的实施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项目驱动实践创新,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依托教师的科研条件和指导力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将科学研究渗入实验教学,同时增加和设立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大学生科研与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为学生提供参与研究项目和科研活动的机会,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10]。

3.实验内容来源多元化。高等院校应用型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突出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成为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够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1]。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较早地接触工程实际,避免工科教学理科化、脱离实际的倾向。因此,实验内容要源于现实生活,企业和检测服务部门的实际需要,例如,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企业,来到技术监督局及环境监测站等檢测服务部门,全面了解和感受需要解决的具体和实际问题,将这些问题融入实验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驱动法来实施教学。再如,带领学生到芝麻收购加工公司,了解油料作物的进出口情况及进出口相关检测项目,包括含杂、水分、油脂含量、酸价、碘价,重金属、皂化价,黄曲霉素等检测,讲解相关的检测的意义:对消费者而言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问题,对企业而言则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通过现场取样,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国家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与芝麻各等级质量指标(国家标准GB11761-89)比对,进而对所取芝麻的品质作出相应的评定,为企业收购和出售产品的价格提供参考。该类实验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为成为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迈出坚实的一步。

四、师资队伍“工程化”的培养

师资队伍的工程素质水平的高低是制约学生“工程化”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师资队伍普遍呈现年轻化趋势,大多都是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工作岗位,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但也导致各工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工科专业地方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工程实践经验普遍缺乏,成为制约“工程化”人才培养以及“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主要因素。要贯彻落实“工程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質量,关键在于教师。师资队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较高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为此要解决师资队伍工程素质整体偏低的问题,一方面必须加强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师资人才,特别要优先引进具有企业一线较长工作经历的工程师;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到企业或社会中去,加强与当地企业深度合作,提升学校教师工程素质水平,同时还要聘任企业工程师中的技术骨干为校外兼职教师,参加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承担教学任务,甚至可以充分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五、加强工程化的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

构建适应“工程化”教学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必须实行量化考核的操作方式,要全面、客观、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形成综合的结论。考核以突出能力和创新为目标,不能片面注重实验结果,更多关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将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之中,最后教师根据各段成绩进行综合打分。

六、结束语

在工程化教育背景下,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相信通过在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和考核等方面的工程化改革,顺利完成学校的转型发展,显著增强学生工程化意识,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颖,刘松琴.工程化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大学化学,2011,26(4):42-44.

[2]戴波,纪文刚,刘建东,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36-140.

[3]徐华杰,刘昭第,盛良全,等.高校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设置现况调查与分析[J].教学研究,2012,35(2):85-87.

[4]刘昭第,徐华杰,盛良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42(5):86-88.

[5]李满秀,赵二芳,张海,等.仪器分析研究型开放实验的创新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7,22(6):28-30.

[6]吴继魁,周冬香,毛芳.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大学化学,2013,28(3):28-30.

[7]刘昭第,徐华杰,盛良全,等.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科研一体化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126-128.

[8]谷苗苗,姚开安,周爱东.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190-192.

[9]王英华,徐家宁,魏士刚,等.基础化学创新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7-9.

[10]沈剑英,黄风立.依托科研项目开发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163-165.

[11]孙尔康,邱金恒,张剑荣,等.科学研究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实验教学支持科学研究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8):22-24.

作者:徐华杰 刘昭第 盛良全 黄德乾 张宏 宋崇富 刘杰 王彩华

上一篇:民族物理优秀生培养论文下一篇:预防儿童虐待幼儿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