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

2024-05-01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通用9篇)

篇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

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认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发展”,考量教学高效的最终标准应当是“学生成长”,这种成长将不单是用考分高低来作最后的衡量。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以下四个视角:

视角一:从课程性质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什么。

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强调语言感悟。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惯。语文作为交际、思维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对它的掌握并臻于熟练,重视语言训练是必由之路。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精要、有效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因而,设计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语境,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语境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重视思维训练。语言是表达思想和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和思维的物化,是信息的载体。一切语文训练莫不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语文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语文作为人们用来沟通彼此思想的工具,无论是表情达意,还是传思载道,都属于思想范畴。课文与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语言和思维能力互为表里。任何语文活动,都是思维活动,听和读,是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核心。

3.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程资源的训练和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优美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

视角二:从学生学习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怎样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1}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学设计就必须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自觉评价学习的效果。这样的设计方能取得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1.激发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2}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合理的启发、评价、矫正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鼓励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学会讨论:讨论主题,了解题旨,筛选要点,找准目标,恰当表达,深入理解文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真正地贯彻“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有效教学才有可能。

2.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设计教案中要做到“五变”:一是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二是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三是变学生“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地学”,四是变学生“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是使学生“单一向书本学”为“在体验中学”。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构,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自我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好坏的最有权威的评价人是学生自己。高效的语文教学设计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让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完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建立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体系,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仅让学生评价自我知识、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自我兴趣、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注意实施多主体评价,强调学生、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凸现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要实施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差异性评价,使评价成为有效教学的杠杆。

视角三:从教师教学看,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师怎样教。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上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语文课堂教学是丰富生动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外,还必须在设计中注意做到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教得生动,学得活泼,轻负担,高质量。

1.目标清晰适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目标过高,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学生感到没味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弄清楚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本学年(学期)、本单元(主题)的目标是什么,再思考本课时的基本目标,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具体、可察、可测,要分层,以便于分类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评价。

2.重视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预设是教学主体的筹划与设计活动。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成长。我们必须认识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征,二者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新课改要求关注动态生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生成”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设的成分,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内的,是教师有意预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相关生成行为;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发的事件和行为。此时,课堂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将变成机械的程序,缺乏生气和乐趣。因此,随着师生互动生成的不断推进,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及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学习重点可在生成中调整,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

3.注重精讲精练。“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讲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适当留白,精到精粹,实用高效。

视角四:从课堂文化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在教学环节安排、教材处理、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学习、平等对话等整堂课的设计中,体现对教师、师生、生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师生的生命生成。

1.体现民主和谐。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构建“和谐课堂”。课堂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要义。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赞赏,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堂对话设计中,要体现出民主、平等、热情、真诚和合作。教学环境、氛围的设计上要突出和谐,在师生交流环节设计中,表现出友善、商量、切磋、讨论、倾听、沟通、信任;在师生互动设计中,要尽量留出时间,允许学生答错了再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整个设计应该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互信的课堂设计。

2.构建对话机制。钟启泉教授曾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3}水常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文阅读的多解性,语文教学构建“对话”机制,正是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的潜力,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的水之荡、石之激。因此,教学设计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通过对话,改善教与学的质量。

3.追求教学创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课堂教学的现代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语文新课程所表现的新理念,挖掘语文学科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独辟蹊径”“无中生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设计上,应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内容,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教学设计要激发学生独到品评的意识,使得语文课堂由“教师讲”的过程变成“学生赏”的过程,真正给学生自由阅读、思考的时空,尊重学生语文实践中的感受,呵护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成为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创新者。

{1}张焕廷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87页。

{2}[英]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62页。

{3}钟启泉著《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上海教育》2001.7

篇2: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

怎样才算高效?课后自我四问便知。此四问也可用来评价他课。此四问乃指:明确目标;提高效率;注重方法;课堂效果!

问题一 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这是明确目标的问题。备课首先要准确把握课标。但依据课标确定目标并非照搬,而应根据学情灵活变通,依据内容和学情确定目标。

课标是最低标准、基本门槛,可适当提高。上海格致中学就提出“国标校本化”要求结合校实际把课标具体化,变成校标班标师标,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

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英语单词就不能笼统地说要学会本课10个单词。何为“学会”?须知,课标对单词还有“四会”、“三会”之分,必须明确告知,另外,课中还要达标检测。

问题二 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向课堂要效率,每节课的目标都应当堂完成。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课后几小时作业才能完成,就不是当堂达标,而是加重了课外负担。目前,在课效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课教水平、效率最高的方式。北京22中孙维刚就是这种方式,中学六年大循环从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问题都是在课内解决。

也许有人说特师水平高,一般难做到。现在,高青部分农村初中在尝试“课前零预习,课后零作业”:课前没预习任务、课后没书面作业、学生没有传统意义的作业本,做到了把时间、能力、健康“三还给学生”。高青县花沟初中就明确要求:

①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成套的书面试题,课上完不成作业不准留在课下,更不准留隐性作业;

②推行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达标”。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原则;

③自习课提倡“自助餐”式学习。学生选择要补学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都由学生自定,不受教师干涉。

这样,教师提高了课效,课业负担明显减轻,而教学质量却大幅攀升。为增加课间休息时间,还把课减为40分钟,课间延为15分钟,每天课时数不变,真正体现了“把健康还给学生”。

需要强调,课前零预习,课后零作业,必须以课堂高效做保证。高青县几所初中主要抓课教效率,对于双基做到了当堂教当堂会,当堂作当堂改,不留尾巴。当然,课前无预习任务不等于不许预习,只是不硬留,不检查;课后不留作业不等于课后不学习,而是不留与课本直接关联的书面作业。如自习课,学生可自由选择预习或复习内容,老师不能给学生硬性规定书面作业。这样,学校就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时政播报、影视教育、书法绘画、自由阅读等。

2.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

课前发预习学案,要求必须完成书面预习作业,上课先检查预习情况,只点拨不会的。课堂完成必要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预习作业。实际上,每节课后仍有作业,只是把巩固性作业变成预习作业。有人说预习不是作业,预习有多种形式,如果自由看书,没有书面硬性规定,就不是作业;如果发学案练习并让学生必须完成还要检查,就是作业。如果每门课都布置大量课前预习作业,学生负担自然就会加重。

3.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目前,大都课前有预习学案,课后有巩固作业,可以说一堂课前后夹击,学生没有轻松时间。甚至有学校搞循环式教学,不分课上课下,课堂无边界,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学生负担就会大大加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基本没有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同样上一节课,有的提前让学生用了3-4课时预习,并与学生进行反复演练,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表演,听课人都为之惊叹,但这种课没有效率可言。而有的仅仅是课前与学生交流10分钟就开始上课,虽然课堂不热闹,但学生学得很扎实。这就如同赛跑,发令枪响之时,运动员都应该站在零点起跑线上,而有的却提前站到了60米处,已没有可比性。因此,公开课或同课异构活动应该是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提前与学生见面或布置预习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一堂课效率高低。

问题三 让学生怎样获得?

这是教学方法问题。目前教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自学能解决就要让学生自学,教师不急于讲;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学与说的机会。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概念开始讲起。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数学例题时,只是自己在黑板上讲例题,讲完了就出几道题让学生练,上完了课学生也没有翻开书。我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看书?他说书上例题每一步都很清楚,连答案都有,学生看会了就不认真听讲了,有学生很浮躁,看一遍就不想看了,难以深入。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教师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己看书,看完后合上,把例题每一步都写出来,再讲给同桌听,并就每一步说明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如果每个学生能够给别人讲明白,就是真会了。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而应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先进教法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

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怎样掌握的,是教师灌输还是自学掌握,这有着本质不同!

问题四 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堂效果高不高主要看课堂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不能算好课。有些教师在“达标测试”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①只检查学优生。教师提问几个好学生,这几个会了就以为全班达标了。这种检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在一节课上,教师要尽量检查到每类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单靠教师提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通过合作小组相互检查来实现;

②虽然全部检查,但对学困生无补救措施。有些教师在下课前也搞全班检测,做对举手,不举手也不问错在何处,课后谁来给他补课,何时汇报结果。没有具体补救措施,这些学生就会逐步变成落后生。

虽然对于需要拓展拔高、能力训练和价值观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应要求每个学生掌握。这既是课标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来看待。

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做到“步步清”。如古文教学,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熟读,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是只检查几个学优生,而是分组让每人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全班汇报,大家都过关就是“步步清”了。然后翻译课文,要求每人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注释、不看资料、不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这才是真会了。只有把课教每一步都夯实,每个学生都检查到,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做看似耽误时间,其实节省了重复劳动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时间。不然仅靠下课前几分钟搞达标测试,不会的没有时间清,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学生课后负担。

篇3:打造高效课堂的四个策略

一、了解学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较多地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 而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考虑。这必然使教师在上课时总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 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从而出现“满堂灌”的现象。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更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

要想改变状况, 就要求我们在课前必须充分了解学情, 根据学情来设计教案。

首先, 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 根据学生的差异, 提出不同的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适当深化, 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 并加强综合训练;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要狠抓基础知识, 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工夫, 让学生理解记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则适当降低要求, 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 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 加强基本训练, 力求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努力避免好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的局面。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并进行合理分组, 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其次, 从学生兴趣和爱好出发, 选取材料, 设计教案。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将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备课时, 围绕教学目标, 搜集生动的文学、历史故事, 联系社会热点, 制作多媒体课件, 以此来保障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引人入胜, 从而达到让学生“愿学”、“乐学”的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得那样:“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 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二、优化课堂结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自己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 要有清晰的知识脉络。上课时要有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 同时要设计好新课导入, 注意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 从而提高教学实效。例如, 上“科教兴国发展战略”这一课时, 先讲科技的重要性和我国的科技现状, 接着讲教育的重要性和我国的教育现状, 最后引出科教兴国战略, 这样知识脉络清晰,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讲授教育优先发展时, 用“经济发展靠科技, 科技进步靠人才, 人才培养靠教育”, 概括经济、科技、人才、教育的关系, 既浅显易懂, 又利于学生的掌握。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 讲重点, 讲难点, 讲方法, 讲的时候要注意语言, 力求做到精确、精练、精彩。练习时, 要有针对性、典型性, 改变过去的题海战术, 要做到“精”、“准”。所谓精是指在教师充分关注学情之后, 有针对性地设置题目, 量要适中。所谓准是指题目要准确地反应教学重点, 同时为突破巩固难点服务, 坚决避免重复性练习。只有课堂结构做到了最优化, 课堂教学才能实现高效化。

三、有效提问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中心环节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就要学会教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以前听过一些老师的课, 满堂课都是老师在提问, 学生在回答, 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动起来了, 而实质上是无效课堂。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很多问题的提问是无效的。我觉得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就课堂提问, 首先要想到以下几个基本问题:我所设计的问题难度如何?由怎样的学生来回答?你想让学生注意的是什么?收获是什么?你要以怎样的方式提问, 要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觉得枯燥无味?你要提出怎样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综合能力等。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提问中,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老师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思考, 而同学们是动手不动脑。作为学生来讲, 翻书似乎是一个习惯性动作, 特别是担心老师问到她, 所以赶紧看书。这说明知识掌握得不透彻, 心里没底, 看点书上的内容应付一下老师, 以避免站起来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对这种情况, 如果不及时更正的话, 长此以往, 会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 并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感。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这种问题, 我认为, 课堂提问应该尽量避免直问直答的提问, 要给学生背景材料, 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热点问题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设问;又可以循循善诱, 步步设疑;还可以设计新颖别致, 贴近生活, 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四、注重情感, 营造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播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任何游离于情感之外的教学活动都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始终要充满热情, 充满关爱, 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篇4: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

视角一:从课程性质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什么。

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强调语言感悟。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惯。语文作为交际、思维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对它的掌握并臻于熟练,重视语言训练是必由之路。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精要、有效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因而,设计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语境,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语境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重视思维训练。语言是表达思想和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和思维的物化,是信息的载体。一切语文训练莫不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语文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语文作为人们用来沟通彼此思想的工具,无论是表情达意,还是传思载道,都属于思想范畴。课文与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语言和思维能力互为表里。任何语文活动,都是思维活动,听和读,是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核心。

3.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程资源的训练和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优美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

视角二:从学生学习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怎样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学设计就必须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自觉评价学习的效果。这样的设计方能取得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1.激发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合理的启发、评价、矫正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鼓励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学会讨论:讨论主题,了解题旨,筛选要点,找准目标,恰当表达,深入理解文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真正地贯彻“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有效教学才有可能。

2.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设计教案中要做到“五变”:一是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二是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三是变学生“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地学”;四是变学生“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是使学生“单一向书本学”为“在体验中学”。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构,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自我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好坏的最有权威的评价人是学生自己。高效的语文教学设计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让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完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建立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体系,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仅让学生评价自我知识、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自我兴趣、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注意实施多主体评价,强调学生、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凸显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要实施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差异性评价,使评价成为有效教学的杠杆。

视角三:从教师教学看,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师怎样教。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上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语文课堂教学是丰富生动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外,还必须在设计中注意做到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教得生动,学得活泼,轻负担,高质量。

1.目标清晰适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目标过高,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学生感到没味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弄清楚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本学年(学期)、本单元(主题)的目标是什么,再思考本课时的基本目标,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具体、可察、可测,要分层,以便于分类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评价。

2.重视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预设是教学主体的筹划与设计活动,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成长。我们必须认识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征,二者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新课改要求关注动态生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生成”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设的成分,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内的,是教师有意预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相关生成行为;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发的事件和行为。此时,课堂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将变成机械的程序,缺乏生气和乐趣。因此,随着师生互动生成的不断推进,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及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学习重点在生成中调整,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

3.注重精讲精练。“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讲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适当留白,精到精粹,实用高效。

视角四:从课堂文化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在教学环节安排、教材处理、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学习、平等对话等整堂课的设计中,体现对教师、师生、生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师生的生命生成。

1.体现民主和谐。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构建“和谐课堂”。课堂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要义。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赞赏。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堂对话设计中,要体现出民主、平等、热情、真诚和合作。教学环境、氛围的设计上要突出和谐,在师生交流环节设计中,表现出友善、商量、切磋、讨论、倾听、沟通、信任;在师生互动设计中,要尽量留出时间,允许学生答错了再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整个设计应该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互信的课堂设计。

2.构建对话机制。钟启泉教授曾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水常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文阅读的多解性,语文教学构建“对话”机制,正是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的潜力,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的水之荡、石之激。因此,教学设计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通过对话,改善教与学的质量。

3.追求教学创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课堂教学的现代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语文新课程所表现的新理念,挖掘语文学科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独辟蹊径”“无中生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设计上,应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内容,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教学设计要激发学生独到品评的意识,使得语文课堂由“教师讲”的过程变成“学生赏”的过程,真正给学生自由阅读、思考的时空,尊重学生语文实践中的感受,呵护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成为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创新者。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龙井小学)

篇5:读《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有感

刘老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中开设的活动多了,内容更丰富了,而我们的学生只沉醉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因此,如何使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立高效课堂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课题,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出更有实效性更有生命力的光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常常这样问:“什么课堂是有效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这是一直困扰我们教师的问题,尤其我这样年轻的教师更是上完课后心中无数,只有等到领导评价后才知道是否成功。读了《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后感想颇多。现在我知道了其实每上完一节课后只要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节课的效果如何了。这四个问题是: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二,让学生用多少时间获得?三,让学生怎样获得?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今后我要用这四个问题来衡量我的课堂。《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给我们提供了很实际的很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中感受、体会高效的课堂,高效的教学模式。

第一: 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这是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而且要明确学生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今后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目标。

第二:让学生用多少时间获得?这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这对我启示很大,以前有过这样的困惑: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

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但不能都这样设计,对于有些知识点的讲解,很难联系生活,就望文生义创设情境,但有时情境的创设未能突出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许多时候,我们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因此情景的选择需要我多下些功夫,做充足的准备。另外,以后我也要当堂作业当堂批改。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更多更好。

第三:让学生怎样获得?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我以后更要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要让学生自己看书就能解决的问题就要让学生看书,教师不急于讲,学生不会的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各组不会的在全班解决,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错了教师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这个机会。在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上我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常说: “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最后小组进行汇报……”可实际上呢?讨论的问题经常是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小组合作。当我的问题一提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把手高高举起,小组合作明显的成为一种累赘的形式。还有些合作,学生刚刚要进入交流状态,我却宣布合作结束,因为下课的时间要到了。更有些讨论,学生分工不明,研究的问题不清,要么是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唯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讨论流于形式。今后在小组合作上我要下功夫。要让小组合作真正起到作用。要做到的是学生自己学会了,而不是老师教会了。

第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是衡量一节课是否为高效课堂的另一标准,就是看达标率,对于我们而言这是容易做到的,我们是圆桌式排坐,班里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先有小组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教师巡回检查。2个人不能解决的6人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有教师解决。也就是说只有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另外教师的理念、经验、风格和自我意识,对于课堂有效性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叶圣陶就曾说过“教师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又能不断研究和实践,掌握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得到实在的益处。”因此,当一个教师能根据课堂的需要对教学的理念、经验和风格进行综合选择,并且对此有着很高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调整,那么课堂有效性的实现可能性便很大。今后我要向这个方面努力。

学生的观念、准备状态和自我意识,与课堂有效性的实现也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关系。杜威认为“在教育方面,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一个人必须获得一种能力去利用别人的经验,藉以补足他个人的狭隘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处于主动状态还是被动状态,对于教学的人文同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当一个学生对课堂抱有积极的态度和观念,并有着通过课堂学习知识、态度和自我意识时,那么这时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有效的或者才有可能是有效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用《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来要求

篇6: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

文昌路小学:李燕

学习“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理念”后,给我的教学指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一节成功的课,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变成学生的标准、各班的标准、我个人标准,把目标落到实处。我们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主动学习的主人。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这就是“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其次: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怎样获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是很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其中奥妙无穷。“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目前我们外小行动纲领中必须践行的教学策略。留心一下现在外小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教的方式,也以学生讲为主,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学占主导地位,但其中的每一步又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在课堂上我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达成目标。对此,蔡林森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路标”,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学习的“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成了教学目标?这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小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要参与了学习的过程,无论收获多少,他都会有长进的。

篇7:暑假高效学习的四个方法

暑假时间充沛,对孩子来讲主要任务就是玩,但是也不能放松学习。相信谁都不想开学后,同学们都进步了,把你甩得老远。可高强度“填鸭”教学,非但不能提升成绩,更易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变化,为其减轻学习负担,消除心理压力。下面给大家介绍暑假自习的四个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预习――争主动

1、读: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你要重点理解的内容。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开学后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所以,发现不明白之处你要写在预习本上——建立预习本。

2、写:预习时将模糊、有障碍、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书写下来——读写同步走。

3、练:预习的最高层次是练习,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就是做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练习题1――2道。做题时若你会做了,说明你的自学能力在提高,若不会做,没关系,很正常,因为老师没讲。

二、作业――要自律

1、不计时不作业:限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20分钟写完英语;25分钟写完数学……

2、不复习不作业:先复习所学的内容,然后作业。

3、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先放过,后攻坚。

4、不检查不作业:作业后必须检查一遍。

5、不小结不作业:写完作业后,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6、独立作业忌抄袭。

三、错题难题――常反思

有了错题本和难题本就叫会考试,目的是为以后复习使用。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题;

第二部分是错因;

第三部分是正确与举一反三: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了一个月复习时,搭眼一看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这时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

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如:错在代数方面,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

第五部分是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

四、因材施教——找准学玩“平衡点”

篇8: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四个误区

一、高效课堂的神秘化

特别是刚开始实验, 实验者往往将高效课堂看做一个新的事物来对待, 首先思想上便有了神秘感和距离感, 难免有畏难情绪和对高效课堂的抵触。实际上高效课堂和我们一直在做的新课改一脉相承, 是完全相同的,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就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高效课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述”。新课改主张的“自主, 合作, 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箴言, 落实成方法就是高效课堂的独学、对学、群学。所以如果学校扎扎实实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就是已经在实施高效课堂了, 高效课堂只是为我们进行新课改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途径, 让新课改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让新课改走向了深入和发展的正确道路, 那种将高效课堂的实施和新课改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所以, 高效课堂很简单, 就是将新课改具体深入开展下去的课堂改革实践活动。

二、高效课堂的伪质量观

现在有一种误区, 好像一说改革, 一提素质教育, 就对考试指手画脚, 就不能论教学成绩, 特别不能提分数。仔细想想到底是考试的错误, 还是分数的错误,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检验的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分数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展示和反馈, 我们反对单一形式的考试和唯成绩论, 但我们绝不应该不要考试, 不要成绩, 从而在课改面前迷失了方向, 无所适从。新课改进行了12年, 如果我们还纠结于我们到底要不要分数, 说明我们的理念还没有更新, 观念和角色还没有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发展, 但最大程度是什么程度?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 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学生将来建设社会和幸福生活的基本素质, 所以基本目标是必要而且也是必须有的。高效课堂的实施恰恰抓住了课改的最中心的环节——课堂, 抓住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核心——学习能力的提高, 将原来只注重成绩的提高而不讲学习方法的课堂, 变成了通过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课堂, 由原来学生的单兵作战变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向课堂要质量。高效课堂就是将原来的统一教学进度, 整齐划一的学习变为通过导学案的自学让学生分层学习, 分层训练, 分层发展达到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大的发展。所以高效课堂正是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解决了学生个别发展和全体发展的冲突, 使学生发展了能力, 巩固了知识, 大面积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总结为一点:实施高效课堂目标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高效课堂不需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的开山鼻祖是杜郎口中学, 囿于杜郎口中学原有的教学局限, 杜郎口中学首创高效课堂“三三六”教学模式, 撤讲桌, 增黑板, 人人展示, 课改得到了极大成功, 全国有名, 学习者纷至沓来, 回到家, 依样画瓢, 增加了黑板, 撤去了讲台, 按照杜郎口模式操作进行, 全然不顾校情、学情, 原来的多媒体搁置了, 原来的音响设备收箱入柜, 好像几块黑板, 几支粉笔便是杜郎口, 便是高效课堂。部分老师牢骚满腹, 认为高效课堂是教学的倒退, 这又是初步实施高效课堂的学校和老师的另一大误区。杜郎口中学在落后的条件下创造了高效课堂模式, 是基于当时的杜郎口中学的现实, 利用仅有的师资和条件而进行的改革, 当时他们没有多媒体, 没有现代化设备, 模式也必然不会考虑, 君不见, 杜郎口中学现在每个教室都已安装上了多媒体, 每个教师都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高效课堂更加高效。

不可否认, 现代教育技术的声音视觉效果把知识和世界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生动。创设情境和演示生活中难以表现的事实和规律, 多媒体技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高效课堂的本质在于观念的转变, 学习主体的归位, 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多媒体结合的高效课堂更是如虎添翼, 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给开放式的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既解决了大班额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 还节省了用于展示、板书、整理的大量时间, 使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在丰富课堂教学知识量的同时, 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只要秉持高效课堂理念, 高效课堂的模式只是基本模式, 根据学校和自己教学实际, 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 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重新回归或武装高效课堂, 现代化的高效课堂将精彩纷呈, 生机无限, 必将更加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四、高效课堂就是满堂展示

现在有一种误区, 一说展示, 就认为是大展示, 就把40分钟交给学生, 这组演罢, 另一组登场, 不管是知识的讲解还是课文的理解, 反正就是整节课下来你展我展、对抗质疑, 学生从一边跑向另一边, 课堂是热闹, 但是效果却不一定最佳。根据心理学研究, 小学生注意力在15分钟左右, 初中生也就20分钟左右, 如此40或45分钟下来, 学生怎能不疲倦?如果有别的教师听课, 偶尔上节公开课, 效果应该还可以, 如果长此以往, 效果可想而知。所以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动静结合、学练结合和展练结合, 人人展示并非是人人到黑板前展演, 而是将自己导学案探究成果在小组的小展示中人人有阵地, 人人展成果。大展示也并非一节课全展示, 而是将小展示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集中展示。总之无论何种展示都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尊重教育教学规律, 走出展示误区, 高效课堂一定能更加高效。

篇9:高效课堂的四个层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极力反对注入式教学法,提倡让学生自己学,他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出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短的时间,经过相关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这些观点促进了华润高中以县域阳光课堂为背景的“小组合作、导探归”课堂改革。

一、华润课堂改革历程

为了提升学生成绩,让学生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华润高中的教师起早贪黑,提出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目标理念,推行了“导师制”“菜单式教学”,学生的成绩提升达到一个高度。但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成绩。

1.对传统课堂的认识

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的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的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最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于是,“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动”的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与听众。

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的“四化”是对传统课堂比较准确地描述。

2.华润高中的课堂改革

华润高中的高效课堂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7年8月到2010年3月,主要是教师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的归纳与建模,形成备课组不同课型的基本要求,我的“连环扣”是其中的代表;第二阶段为2010年4月到2011年3月,主要是临摹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我们的做法是领悟流程,全体入格;第三阶段从2011年3月到现在,主要工作是融合与生成,寻找适合成都人休闲生活方式,能够满足华润高中发展需要,能够持续的课堂流程和理念,初步建立“导探归”高效课堂模式。从2010年4月到2012年3月,学校对课堂的研究探索力度空前,先后进行了两轮次的教师过关课检查,两届“三星级”教师评比,接待近10次交流和检查。

3.华润课堂的基本流程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以间接知识为主要学习对象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完成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同时追求学生“基本学习品质”的提升。

间接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的讲授,但个体学科素养和学习品质的提升更多要依靠学生不断地实践、体验和反思。我们现在的课堂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八个环节:

①创设情景,精心导入

②解读学习目标及其应对策略

③合作学习,过关过手,生成问题

④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包括自学、讨论和展示

⑤教师点评提升,强调学科思维培养,教师点评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注重点的拓展,还要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下一课时的学习

⑥达标检测:控制时间、难度,避免搞“大锅饭”

⑦显性评价

⑧课堂小结

二、高效课堂的四个层次

在这两年里,我自己参加了首届“三星级”教师赛课,并取得第一名,两年里,听课节次超过200节,观课(不完全)节次超过1000节。我们的课堂涌现了一批新秀,也有一大批中年教师在课堂改革中依然担当领头羊的角色。当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不断地听课、观课,不断与同行交流,必然涉及对课堂的评价,怎样的课才可以算是好课呢?这当然要依赖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断变更,我的评价是立足于打造新津县“阳光”课堂,服务建设“幸福新津”的美好愿景而产生的。

1.课堂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能够恰当选择、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第二层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层次:有效利用了学习小组的激励功能,学生合作真实,个体探究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提升;

第四层次:师生共享阳光课堂。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意识都得到升华,师生共同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2.课堂层次的解读

应当说不同的知识对学习策略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状态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进行选择,落实学习环节,能够避免流程化、克服课堂盲目性的课就是好课。放在学校区域,这基本达到学校一星级教师水平。

学习是学生的事,学生主动参与和被动接受是有本质区别的。教师课堂调控适度,学习氛围营造恰当,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策略解读恰当、具体,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率必然是高的。这样的课基本达到学校二星级教师的水平。

班级进行了科学的小组建设,小组作为了学习评价的基本单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还能够兼顾同学的学习,学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得到培养和强化,学生能够为了团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了,我们的三星级教师距此还有一定的距离。

当然,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享受,老师与学生一同享受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心理交融与灵感碰撞。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主体客体的区别,师生共同构建课堂的活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最大化。这种课不仅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艺术和先进的理念,同学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能够引人入胜同样是必要条件。即使如此,这样的课堂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三、课堂标准建立的理由

我们对课堂标准是在推进课堂改革过程中不断积淀形成的,在与兄弟学校同行交流中得到认可,然后在政策和教育理论中寻找依据。

1.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

《纲要》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指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渐进式课堂标准看重课堂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2.符合建设幸福新津的蓝图

中共新津县13次党代会通过的《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加快建设“幸福新津”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将幸福新津的建设作为政府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把“幸福”作为新津未来发展追求的价值取向和美好愿景,努力让更大多数新津人拥有幸福的家园、幸福的事业、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心情,真正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区域特点、新津特色的幸福发展之路。我们的课堂标准的最高层次是师生共享阳光课堂。

3.从杜威的“学生中心论”看课堂标准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杜威提出了“学生中心论”。他首先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认为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是“自然仆人”。同时他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他还认为学生只能从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由直接经验获取所需知识。因此,教育过程不应由教师直接进行,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经历或体验。

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杜威批评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师的单纯灌输作用,主张在整个学校生活与教学中学生必须是积极主动参与者,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协助者。当然,我们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师在基础型课程中的指导作用仍不可忽视。

我们评价课堂的标准始终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感受,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符合杜威的学生观。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华润高中)

上一篇:不守信用的小公主作文下一篇:机耕道路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