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2024-04-28

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精选10篇)

篇1: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关于课堂观察的思考之二

什么是课堂观察?在开展课堂观察之前,我们首先对课堂观察的定义进行了考察,我们看到的比较通用的是陈瑶老师在《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一书中的定义:“简单地说,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笔者基本上认同这样的定义,但认为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说,“研究者或观察者”,这样的表述对课堂观察的主体描述是不清晰的,因为这样的表述容易把教师的自我观察排除在外;另外,这个表述也忽略了“相应研究”之后的后续工作——行动跟进,而“改进行动”正是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所以,我想能否这样描述更为科学: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我们认为,正确地理解课堂观察,应对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堂观察有四个关键要素:主题、细节、反思和改进。

一、基于现实需要的主题确立。

在我们进行的课堂观察实践中,陈瑶老师说的“明确的目的”,常常精细化为“主题”。课堂观察是一种有预设的观察,这种预设的核心就是主题的预设,主题的预设是观察的前提准备,课堂观察不打无准备之仗,确立观察的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第一步工作。主题的确立应基于现实的需要,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视角出发确立观察的主题:

1.从学校实际出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课堂观察的主题从学校实际出发,可以解决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天和小学提出来要观察教师解读教材的水平,因为他们的新教师比较多,教材解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而青云中心小学,我们建议他们以“差异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主题设计,因为他们的“十一五”学校主课题就是“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在平望实验小学,则以观察学生作为重点,因为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察的主题正好与办学理念“虚实相生”。从学校实际发出容易形成学校课堂观察的特色取向。

2.从学科特点出发。每门学科有自己的核心特征,抓住学科中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确立观察主题是进行学科研究的关键。如市实验小学在观察一节数学课的时候设计了关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主题,松陵第三中心小学观察数学训练的时候以“数学课堂训练思维价值”作为观察主题,震泽实验小学观察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口语实践”等等,都是抓住了学科的本质特点来确立观察主题的,从学科特点出发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3.从教师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主题,如我们观察特级教师的课,主要是为了学习与吸收的,而观察新上岗教师的课,最主要的是为了诊断与矫正的,目的不同,主题也可以相应的有所变化。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与经验、教学的特色与风格各不相同,这也是主题确立的重要依据。

4.从教与学的问题出发。教学中的问题即课题,也即课堂观察的主题。“问题”是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的,因此观察的主题也是不断生成的。比如,我们在平望实验小学确立以“学生学习投入状态”为观察主题时,讨论了半天时间,最后发现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

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而观察学生也正是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学研究中最为缺少的,于是,就确立了这个主题进行观察。

主题的确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对教学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观察的主题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针对性,课堂观察的主题应从现实需要中产生,应该具体、鲜明、富有针对性,富有针对性的主题才能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一味求全是永远求不全的;二是重复性,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也应该重复使用,可以用同一个主题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也可以用同一个课题观察跟踪同一个教师不同时期的教学;三是预设性,主题的预设是指观察者应对确定的主题进行一定的界定与事先的研究,预设前提下的观察才会有一定的深度,比如对“学习投入状态”,我们进行了预设性的界定与假设,我们假定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表现为三种,一是非投入,包括做小动作、说话、开小差及其它;二是一般性投入,呈现为一般性的倾听;三是非常投入,包括深度倾听、回答问题、完成作业(任务)、质疑及其它。这样,教师在观课的过程中就有一个主题的引领,就可以作聚焦式的研究。

二、基于系统思考的细节观察。

课堂观察要求我们在预设主题的框架之内,对课堂的细节进行观察。所谓“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细节性资料”,或者说“细节即资料”。细节观察是课堂观察的基本功,越是成熟的教师,细节观察的能力越强,细节观察能力与教师的“专业判断力”直接相关。课堂中的细节观察应具有以下特点:

1.具象性。课堂观察所要求的细节是极为具象的,抽象化的概述是课堂观察的大敌。具象性就要求我们忠实于课堂的原始态,而不作任何的“删节”与“筛选”,如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观察的失败。比如,我们曾经观察一节语文课《九色鹿》,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背信弃义”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联系课文,谈了自己的理解,学生在回答时连用了五个“然后”,说话很不连贯:“然后„„然后„„”显然因为没有理清这些话语之间的关系,只好用“然后”“然后”来“串连”,那么,应该怎样指导比较好呢?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没有办法深入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记录的时候没有把学生这几句话的具体语言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当然,这种记述应该借助录音、录像法)。所以,细节观察必须是一种极其具体的观察。

2.主题性。有人说,“选择性是课堂观察与生俱来的特点”。这种选择性的特点也体现在细节的捕捉上,课堂观察的细节捕捉通常是基于观察主题进行。与主题无关的一般性细节我们常常会忽略之。但基于主题的观察并不是囿于主题,而是应在观察过程中不断丰富主题的涵义,比如,我们以“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主题观察一节数学课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老师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同桌讨论一下。”可是,几乎是话音刚落,老师一看时间很紧张,马上就说“123停!”这个细节表面上看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观察无关,但仔细一想却是关系紧密,因为学生的思维习惯需要教师“留下空间”,这样,关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主题在原来预设的基本上就有了深化。

3.深刻性。细节观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善于观察关键性细节。课堂中发生的细节千千万万,课堂观察者要善于捕捉关键性的细节,我们所捕捉的细节应该蕴含着教师的理念,因而具有深刻性。

4.开放性。课堂观察的预设总是有限的,但课堂教学的本身总是千变万化的,细节的呈现更是无穷无尽。我们在观察“主题框架内”的细节的同时,仍应以开放的心态观察课堂。观察预设的主题应该成为引领我们深度观察的方向,但不能成为障住我们观察课堂世界视线的一张叶子,也只有适度开放地、敏锐地发现重要的细节,课堂观察的主题才能不断深化。课堂观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这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在不断地丰富着。

三、基于情境描述的深度反思。

课堂观察的反思是一种真功夫与硬功夫,观而不思,就不是“观察”,就只是“看看”。

观察必然伴着反思。课堂观察的反思是一种深度反思,在这种深度反思中,我们要求具有四个要点:

1.现象。现象是一种对课堂所见的概括性描述。比如,在观察学生课堂上草稿本使用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统计,说明有多少同学准备了或者没有在课前准备好草稿本,这就是一种现象的描述。现象描述是课堂观察的基础,但仅有现象描述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在现象描述的基础上重视细节的描述。

2.细节。如果说“现象描述”还带着一点“写意”的影响的话,那么,“细节描述”就绝对是一种工笔了。比如,观察学生草稿本的使用,笔者观察了两位同学(同桌)的情况,同学A已经完成了三道题目的计算是,同学B才刚才打开草稿本呢。这就是一种细节的描述了。课堂观察的反思就是以这种细节的描述为基础。

3.分析。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细节,要进行分析,课堂观察的分析应该是由表及里的,从现象与细节出发,然后分析其原因,分析其理论的依据和理念的支持。我们在一所学校观察了六年级一个班的作前指导课,要求是“写一件值得写的事”。这节课中,老师用了30分钟时间与学生就这次作文应该写什么、有哪些要求、什么叫“叙事清楚“、什么叫“突出重点”、“怎样才能写具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及讨论范文《写春联》中“对话”的写法,等到还有10分钟的时候学生才有了写作的实践,要求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情中的一段对话。在最后5分钟的时候进行了交流,但交流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其实并没有写“对话”,最典型的就是我观察的31号同学的一段话,那位同学站起来读了这样的一段话:“‘我的钱掉了,我的钱掉了……’他绝望地说着,摸了摸这只口袋,又摸了摸那只口袋,‘天哪,我的钱掉了……’”教师对这段话很为欣赏,表扬他能抓住动作,写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与细节,课后,我们在分析的时候首先要指出了这节作前指导课没有充分地尊重学生实践权利,我们还套用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教学的批评(苏霍姆林斯基批评阅读教学关于怎样阅读的讨论不少,却就是不让孩子们去阅读),这节课上关于如何写作的讨论不少,但就是没有充分地让学生们去写。这就是一种分析。当然,仅有分析还不够,分析之后,还应有一定的建构。

4.建构。课堂观察的建构也是一种具体地建构,甚至是细节性的建构。关于上述的作文课,当时,我们就从“作前指导应精细化”观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我在当天的日记中记样记述:“我又说到31号写的关于失窃的那段话,我说,我们也可以抓住这段话来大做文章——我的‘大做文章’,就是‘精细指导’,我说,作前指导课,就是要有具体的指导,通过我们的指导,让同学在课上有进步,而不是上与不上课差不多。我们很粗略地听听,也许会觉得31号同学写得够生动了,可是,细细一想,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的观察主题是学生遭遇的问题及教师的应对措施,我说这里,学生就遇到问题了,只是老师没有发现而已。第一,这里有的词语用得还欠妥贴,‘绝望地说’应该是‘绝望地叫了起来’等等。第二,更主要的事,就这么几句话,根本就没有《写春联》中的那种‘对话’,而王老师也说自己的重点要训练对话的写作,其实,我们不必追求‘交流’的同学越多越好,而是可以抓住一个同学的交流生发开去,成为整个作前指导的一种资源,比如在这里,让31号同学回忆场景,当失窃者叫了起来,边上的人是怎样说的,人们是怎么议论的,这样一来,就会有对话,就会有故事,我们作前指导就大有文章可做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练习着写,然后交流、比较,我相信,这才是作前指导的真正意蕴。”

现象、细节、分析、建构,这是课堂观察的一个完整的反思,也是一种深度的反思,在这种深度反思中,教师的理念必然会产生“不适感”,进而促进教学行为的自觉跟进。而这,正是课堂观察的根本目的所在。

四、基于理念变革的行动跟进。

课堂观察最本质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改变基于理念的变革,所以

这种行为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深层性。课堂观察引起教师的理念变革不是轻描淡写的,而是从切身的体验中获得的,所以是深层次的,是一种强烈的觉悟。有一次,我们根据学生的编号交流所观察到的学生的语言实践情况,结果发现有8位同学在整个一节课中连一次语言实践的机会也没有,于是,大家对照着座位表一看,马上发现,这8位同学所坐的位置正好在教师所站位置的右后侧(这位老师这节课是在阶梯教室上的),这些同学在整个一节课上可以几乎始终处于教师视线之外的,这个发现给这位老师震动很大,给每一位参与观课的老师震动也大,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教师的站位原因,但教师震动的原因却是因为深层的理念,我们会说出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可是在课堂上居然会发生这样漠视学生学习的现象,在课堂观察的细微分析中,教师的骨子里的理念得到了锤炼。

2.自觉性。课堂观察对于教师是如此的深刻,因此,行为的跟进、行动的提升也必然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上述例子中,无论是上课的教师,还是听课的老师,恐怕以后在课堂上会特别地留意自己站位身后的同学,不要让自己的课堂留有“遗忘的角落”。而教学行为的改变只有是自觉的,才是有效的,强扭的瓜是不甜的。

3.迁移性。课堂观察所改变的行为,因为是基于理念变革的自觉行为,所以就不仅仅是停留在某一具体行为的改变,而是会有更多的行为改变,因为行为的深处是理念支撑,就象上述的例子中,我们也相信,影响教师的远不仅仅是“站在哪里”或者“注意身后的同学”这样的一种单纯的行为改变,而是会让教师地关注学生,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更多更多的行为之上。

在整个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基于现实需要的主题确立是前提条件,基于系统思考的细节观察是基础,基于情境描述的深度反思是核心,基于理念变革的行动跟进是目的,这些要素是课堂观察的关键点,体现了课堂观察的务实特征与学术品质。

篇2: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一种稳固的合伙协议也会把一些“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考虑进去,尤其是在完全的兴奋中,你可能更愿意忽略的负面结果。如果确实发生最糟糕的情况,你的合伙协议应该既保护你,也保护你的合作伙伴。

以下是每个优秀的合伙协议应该回答的基本问题:

“如果一位合伙人想离开会怎样?” 退出条款是合伙协议中的标准。例如,如果你想离开,你的合伙人可能有义务购买你的所有权份额。

这是比较容易的部分。最棘手的部分是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确定企业价值。企业评估是部分科学、部分艺术、以及往往产生非常不同结果的不同方法。无论你是否同意使用清算价值;账面价值;或者收入,资产或市场方法,在你的合伙协议中规定将如何估价企业,以及是否聘请第三方来管理评估。然后,分手将会更加清晰无误,掺杂更少的感情因素。

“如果一位合伙人死亡会怎样?”假如你的合伙人去世了。通常情况下,她的所有权股份转给其配偶或子女。你将自动获得新的合伙人―或许不是你希望的新合伙人,

买卖协议使得你能够购买你的已故合伙人的份额,但是如果你兜里没钱或者无法获得融资怎么办?

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规定每个合伙人将动用保险公司偿付的人寿保险去购买其他合伙人的份额。每位合伙人指定另一位合伙人作为受益人。然后,如果你的合伙人去世了,你总会有资金完成买卖协议。只要确保你增加额外的份额作为你的公司增长的价值。

“如果一位合伙人要改变协议会怎样?”远景随着公司的发展发生改变,只要所有合伙人同意,伙伴关系协议可以随时进行修订。

有时候,你们中可能有人不同意被提议的修订,因此,规定将如何解决根本分歧:调解、仲裁、触发买卖条款等等。知道在你们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问题最终将如何解决,这使得在不同意见中合作变得更容易。

“如果我们在重大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会怎样?”无论你们现在合作得多么出色,误解、感情受到伤害和优先考虑的事情发生变化等等会破坏最好的关系。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求助于合伙协议中的条款能够帮助大家保持客观。

例如,你的合伙协议可能规定,你负责60%的工作,因为你的合伙人提供更大份额的原始资本。如果他觉得你没有完成足够多的工作,你在协议中将“工作”定义得越清晰,意味着越容易确定你实际上是否尽心尽力了。只要可能,使用小时数、数字、资金数量―可量化的衡量值。

“如果我们已经创办了一家包含合伙协议的公司会怎样?”如果已有的协议不够充分,为时不晚。 (如果你根本没有合适的协议,肯定还不算晚。)

篇3: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关键词:思想品德,激情课堂,四个要素

新课程改革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在这种背景下,激情课堂应运而生,只有激情的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轻负高效、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构建激情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不少研究者都对“如何构建激情课堂”发表过见解。然而,我们现实课堂又是如何呢?我看到的课堂大多是不尽如人意的,多数仍以传统的“你教我学,你说我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农村课堂显得更为突出。那么,究竟该如何构建激情的思想品德课堂呢?我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实践,浅谈思想品德激情课堂构建的四个要素。

一、正确的学习方式是激情课堂的前提

不是学生不激情,而是学生不想激情、不会激情。思想品德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本身就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特别是人文性和实践性。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是以初中生的认识规律为基础而设计的,分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逐层递进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情感悟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

对于“如何交朋友”“正确评价自己”“受人尊重的奥秘”“宽容”“青春期的我们”“个人与集体”等问题,学生是知道的,但为什么课堂还是死气沉沉?很明显,学生已习惯于听,习惯于让别人来回答问题,当然这种状况与教师直接讲授有关。这样一来,他们就感觉上课没有什么压力了,无非就是记记、背背、画画。一旦教师提问,学生就会很紧张,很多学生都默默地念叨“千万别叫我啊”,整节课没有几个学生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以上现象不是学生兴趣的问题,而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他们已习惯于被动接受。那么,如何才能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我认为首先要改变不良的学习方式。

二、学习兴趣和信心是激情课堂的关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论述都表述了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充满激情、领悟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主动学习离不开兴趣和信心,没有兴趣就无法调动激情,学生如没有信心就不可能主动讲述观点。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氛围、社会接触面等因素的影响,较为自卑。如何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从被动走向主动,这对于激情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我自信我能行》的章节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走出认识误区。对于兴趣的培养,教师可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情境案例分析,比如“宽容”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之间寻找到矛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通过问题冲突设计,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情境和问题设计是激情课堂的环节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案例和情境,只有在情境中才能更好地感悟为人处世之道,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生活情境导入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灵感,在智慧的碰撞中提升能力,我们构建激情课堂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但在教学中,情境设计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情境会把学生困扰在情境中,而无法深入感悟课知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上,我们主张情境设计“一贯到底”,即一节课最好以一个情境为主线,通过情境设计的逐步深入,突出重点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情境分析和问题解决中,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

激情课堂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感悟合格行为,形成正确观念。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师往往采用问题引导这种方式,即通过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展示。如果问题设计过于简单,根本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问题过于深奥,学生不会,就更谈不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了。因此,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中,要结合学生经历来设问。另外,问题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要有利于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合作交流和表扬激励是激情课堂的保证

由于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窄,对于一些问题,学生一个人可能回答不出来,再加上害怕回答错误而受到教师批评等原因,他们不乐意主动回答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小组成员力量、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学生的回答是代表小组意见而不是个人意见,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当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多了,学生的参与度必然就高了。

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和激励,这样心情才会轻松,做事情才更充满激情和活力。农村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赞许,不管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都应给予一定的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推进激情课堂的生成。

教师教得是否有激情,学生学得是否有激情,这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应努力构建激情课堂,全面调动师生的热情,实现高质量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李桂芳.让课堂充满激情[J].广西教育(教育时政),2014(9).

篇4:浅谈语文高效课堂的四个要素

【关键词】高效课堂;备课;组织;学习欲望;巩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的课程改革主张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所以把握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高效课堂是务实的课堂,它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在短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实施高效课堂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精心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個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二、高效组织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就会在课堂上更有效的学习,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所以,要想构筑高效的课堂教育效果,就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从师生关系入手,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语文,一方面可以从课程的设计入手: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的授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充满激情,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中探索的欲望。

三、方法和习惯

高效课堂提倡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就所学习的内容先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然后以学定教,老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反馈来进行课堂教学。很多学生反映,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要想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老师一定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不要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老师布置了学生去做就行了,而是要在整个过程中都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如生字、词语的预习、如何通过老师设置的问题来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要指导合作的方法;还有具体的找中心句的方法、记忆课文的方法等等。只有学生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

在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用这样一句话阐释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至少要让学生养成以下学习习惯: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积累的习惯、总结分析的习惯、改错的习惯、反思的习惯……

四、课堂巩固

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强化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反馈,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补救。而且一些好的拓展题还可以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在所学的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要让一节课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开发学生潜力,只有把效率的最大化和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上,要实现低负担,全维度,高质量。只有老师精心准备和组织,让学生发挥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才能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篇5:成功团队的四个要素

建立成功团队的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关系、规范与领导力:

1.共同的愿景、目标: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徵,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因此建立团队的首要要素,便是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景与目的,但是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内心的恐惧不同,因此要让目标趋于一致,也是极为困难的,但是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能具有同理心,加上熟练的技巧,建立共同的目标

还是不难的;

2.组织协调与团队关系:关系方面,存在着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例如经理与部属,这是正式关系,他们两人是同乡,这是非正式关系。团队关系的挑战,需要领导者创造环境与机会,协调、沟通、安抚、调整、启发、教育,让团队成员从生疏到熟悉,从防卫到开放,从不稳定到很铁,甚至从排斥到接纳、从怀疑到信任,关系愈稳定,愈信赖,组织内

耗愈小,团队效能就愈大;

3.规章制度: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车子不按照车道驾驶,马路上会一片混乱,组织中缺乏规范更会引起各种不同的问题,报销缺乏制度、休假没有清晰的规定、奖惩没有标准,不仅会造成困扰、混乱、也会引起猜测、不信任,当然写下制度规矩很容易,如何推行彻底则很困难。领导者必须有能力建立合理、有利于组织的规范,并且促使团队成员认同规

范,遵从规范;

4.领导力(称职的团队领导):将以上三种要素有效的运用,并能判断情况,决定何时、何处、针对何人提出何种对策的能力,便是第四要素——领导力,所以领导能力可以说是在动态情况中,运用各种方式,以促使团队目标趋于一致、建立良好团队关系,以及树立规范的能力。使用的技巧有沟通、协调、任务分配、目标设定、激励、教导、评价、适当

篇6:优秀简历的四个要素

必备要素一、详细工作职责描述

人事经理在查看简历时,最感兴趣的也是你的工作经验。在填写简历时,要尽量详细的描述你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必备要素二、专业经验是必填项

如果你是专业技术人才,在简历中详细描述你的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充分显示了你的技术实力!

必备要素三、工作技能培训

如果最近接受了任何形式的能力培训,不要吝啬, 赶快写上。

必备要素四、露出你的笑脸

我们为您特设了相片上传的功能。人事经理可以在看到简历的同时对您有更形象的了解,也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很多求职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一眼看去,竟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信息:身高、健康状况、血型,然后紧接着就是大学期间所学课程的罗列,主修课程、选修课程等等、以及在学校的奖励、最后就是千篇 一律的对自己的高度评价。

“写简历是为了什么?”,曾经拿这样的问题到在课堂上问。

“为了找到工作啊!”毕业生竟然都是这样回答的。

其实,大家可以想想,有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看到你的简历后,就直接告诉你,“小王啊,我看你的简历写的挺好的,你明天就过来上班吧”?

也就是说,写简历的最重要目的不是为了找到工作,而是为了获得面试,只有你先有了面试,才能有工作的机会。

你的简历中每一段文字的撰写所针对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描述的是你曾经做过的,你所希望的,那么很难保证这些内容是企业所感兴趣的,反之,如果你去写企业感兴趣的,当然他就会约见你,即便仅仅出于好奇。

企业感兴趣的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负责的精神。不如在简历中写些这样的事件,给企业一个雇佣你的充分的理由!

更多热门的文章推荐:

篇7:政党关系长期和谐的四个基本要素

作者:张献生 查看: 时间:2008/7/12 13:52:01】【大 中 小】

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政党关系的不同性质和特点主要是由不同国家实行的不同政党制度决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决定了为取得执政权而激烈争斗是其政党关系的本质特征。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使和谐成为我国政党制度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但这并不能保证我国政党关系始终处于和谐状态,也不是说我国政党关系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和谐。总结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经验,着眼现实要求,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有四个基本要素需要深刻把握。

一、政治方向的一致性

政党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追求政治理想、表达政治愿望和实现政治目标,构成了政党活动的中心内容,并成为与其他政党建立党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因此,政党关系的实质是政治关系,政党关系和谐最根本的是政治方向、目标的一致。

从我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史看,不同政党能否形成和谐的政党关系,最根本的就在于政治追求、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上是否具有一致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都推动了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其最终破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实行合作时在政治目标和发展方向上具有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一旦丧失,两党关系便走向破裂。

世界上一些实行多党合作国家的政党关系也是这样,什么时候政治目标和方向一致,政党关系就和谐;什么时候政治目标和方向发生分歧,政党关系就出现裂痕,并随着分歧的扩大而走向破裂。二战中,东欧的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在共同反对法西斯统治、实现民族解放上达成一致,多党合作关系就普遍建立起来,战后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实现国家工业化等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从而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性质、构成和作用不同的政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民主党派一成立,就建立了团结合作关系,原因就在于民主党派反帝爱国、追求民主的政治纲领与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在长达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形成了生死相依、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关系,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的政治发展目标和方向上形成了共识,保持了一致。所以,保持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最根本的就是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始终保持政治目标和发展方向的一致。

二、根本利益的共同性

利益是人们各种追求和行为的基本动因,也是决定关系和谐与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说,“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政党作为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代表,归根到底也是为维护和实现一定的利益服务的。政党之间的利益关系有事关共同体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有相互联系的个体之间的共同利益,有不同个体自身的特殊利益或具体利益。这些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构成了和谐政党关系的基本内涵。

我国的多党合作既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与民主

党派的和谐关系,首先在于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能够随着共同政治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促进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的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推翻三座大山,既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追求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双方的自身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根本利益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完全一致的,也是共同的愿望和追求。这就要求政党关系和谐必须在共同利益上找到结合点。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共同利益上具有一体性。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中,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彼此帮助、共同发展的极为紧密的利益关系。如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后,针对民主党派人员比较少的状况,积极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发展组织,使其由新中国成立时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70万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明确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就没有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同样,民主党派参政党作用发挥越充分,就越有利于中共执政党地位的巩固,就越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

照顾同盟者利益也是利益共同性的重要体现。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你不给人家饭吃,人家就要另起炉灶。在多党合作中,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都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的政策,保障民主党派及所联系群众的政治、经济、精神利益的实现。特别是把培养选拔非中共干部纳入国家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加大民主党派成员在政府和司法机关中的选拔力度,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党外人士在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政党的自身利益、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的关联程度和实现程度,决定着政党关系的和谐程度。

三、党际关系的平等性

平等是民主的一个主要的规定性,也是党际关系和谐的基石。我国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共领导的参政党。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促进和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平等的党际关系更为重要。

我国多党合作中党际关系平等,首先体现在对民主党派组织独立性的尊重。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都是独立的政党,都是以宪法作为活动的根本准则。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虽然居于领导和执政地位,但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有领导与接受领导之别,但在党际关系上则是平等的。特别是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并寓领导于民主协商之中,不能命令和指挥他们,不能包办、干涉其内部事务。

充分为民主党派提供发挥作用的空间,也是党际关系平等的重要体现。在多党合作中,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国家领导人选的变更、重要会议及通过的文件、重大决定和举措等,中共都要与民主党派协商、征求意见,并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执行过程中。支持和组织各民主党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考察调研,1990年以来,仅民主党派中央就提出重要建议200多项,许多重要建议被政府采纳。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参加重要内事和外事活动。

党际关系平等还体现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互相监督上。由于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互相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要支持民主党派当诤友,敢于讲不同意见。中共各级领导干部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锐批评。要从知情、沟通、反馈三个环节上予以加强,使民主监督的渠道更加畅通、程序更加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基本理念的合理性

和谐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和外在的激烈对抗;不是要消灭不同和分歧,而在于对不同和分歧的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不是无原则地一团和气,而是在共谋发展中各得其所、融洽相处。我国政党关系是同和异的统一体,政治方向、根本利益上的同与思想认识和自身利益上的异,构成了政党关系的基本矛盾和运动方式。确立科学的思想理念,辩证地处理同和异的关系,是建立和谐政党关系的基本要求。

坚持和而不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而不同揭示了社会多样存在、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也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性质、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多党合作中,始终承认、尊重、包容和宽容这种不同。正如周恩来同志指出的,“每个党派都有自己的历史,都代表着各自方面的群众。有人要求各民主党派都和共产党一样,如果一样了,则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又何必联合呢?” 坚持求同存异。由于我国的多党合作建立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之上,求同是长期稳定合作的基本要求。由于不同是形成多党合作共同政治基础的前提,存异也是长期稳定合作的基本要求。求同存异,核心是正确认识、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体谅包容多党合作中的异。对民主党派在党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上存在的异,将长期存在和保留;对民主党派提出的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异,要欢迎和支持;对民主党派成员存在的不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只要无碍大局、无关宏旨,就要包容和宽容;对背离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的错误观点,也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和引导,在保持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增进共识、一道前进。

篇8: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一、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人的交际是在内容与情感两个层面进行的。不联系生活, 照本宣科的英语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当合理地处理教材, 把死的教材变“活”。以教材为框架, 以学生面临的实际为内容, 以课堂为舞台, 使学生进入交际的状态, 找寻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比如在六年级下册中, 要教学sad, happy, excited, tired等表示情感方面的单词时, 笔者就收集了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 如9·11事件、海啸、申奥成功等, 让学生在看完这些影像材料后, 运用这些情感动词谈谈对这些事件的感想: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9.11event?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bids at the Olmpic Games?通过聊天, 学生自然进入角色, 并产生学习英语的迫切愿望。

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通过交谈让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产生亲切感,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交流情感, 在师生情感和谐的状态下训练语言, 只有学生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着一定的情感体验, 才能达到有效发展。

二、合理制定语言要求,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的智力、能力、性格是各不相同, 参差不齐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在规划教学目标时, 既要想到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等生, 又要顾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困生。对优等生要让他们吃饱、吃好、注意一定信息量的摄入和扩充;对学困生要注意将语言细化, 并分层进行落实。

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关注学生愉快学习

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对学生来说, “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创设生动引人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将“动中学, 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 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要注意让学生在各种游戏和活动中习得单词, 而不是死记硬背。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好奇、渴望成功与自尊的愿望, 使潜在学习变为有价值的目标, 让学生乐于接受, 从而主动学习, 进而也就提高了效率。

四、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主体参与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地位, 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学习。学生参与度的高低与学习英语的效果成正比, 参与度越高, 效果越好, 参与度越低, 则效果越差。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应尽量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通过pair work, group work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 一改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模式。例如在五年级的教材中, 要求学生对一般疑问句和陈述句的结构有所掌握。就拿He is catching butterfl ies.和Is he catching butterfl ies?这两个句子来说, 笔者板书这两个句子, 通过颜色、字体和句末标点的变化,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注意到其中的变化。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也教得轻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启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英语学习的特点, 想想、猜猜、动动、说说, 学会主动获取知识, 并重视在学习进程中的识记、理解、思维、归纳等语言内化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语言学习的工具, 领悟到语言学习的诀窍, 感受到语言学习的成功, 学生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 课堂效率也不断增强。

篇9:语文课堂提问的四个关键点

一、提问要紧扣学生的兴趣点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学习东西多凭自己的喜好,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充满耐心和动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主旨,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你们喜欢老虎还是狐狸?”“强大的老虎会听弱小的狐狸的话吗?”对老虎和狐狸,学生很好奇,把两者穿插在课堂提问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鞋匠的儿子》时,教师可以提问:“鞋匠是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鞋匠的儿子可以做美国总统?”鞋匠和总统是两个毫不相关的职业,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矛盾,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二、提问要循循善诱,具有启发性

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往往一下子抓不住文章的主题,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感觉吃力,这时教师应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在设计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时,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过于简单的提问,还要避免过于晦涩难懂的提问,让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掌声》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人们为什么要给英子掌声?”“人们的掌声对英子有何影响?”设计这样难度适中的课堂提问,让学生熟读课文后从文中找出答案,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文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又如教学《负荆请罪》时,教师可以提问:“廉颇和蔺相如发生了什么矛盾?”“廉颇为什么要背着荆条到蔺相如的府邸请罪?”“从廉颇和蔺相如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这样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文章的主旨,为学生学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问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

渐进性问题是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教材的内容精心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理解文章潜藏的深意。在设计渐进性问题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注重问题的价值。如在教学《小草和大树》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追求的是什么?”“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节衣缩食出版的诗集有没有获得成功?”“小草和大树分别代表什么?”“你从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身上学到了什么?”这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创新性的回答。又如在教学《钱学森》时,教师可以提出这几个问题:“本文围绕什么事件展开内容?”“仔细阅读第二段和第四段中钱学森所说的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钱学森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这些问题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了钱学森克服困难,毅然回国效力的爱国之情,并向钱学森学习。

四、提问要鼓励创新,具有开放性

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教师常常规定标准答案,学生为了答案而思考,为了认同答案而学习,这种封闭式的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教师应设置具有开放性的课堂问题,突破标准答案的限制,鼓励多元化的答案。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提问:“联系课文,说说你对小乌鸦投石子喝水的看法。”学生读完课文,联系小乌鸦喝水的事情积极思考,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小乌鸦很聪明,会联系实际克服困难喝到瓶子里的水。”“我认为小乌鸦不讲卫生,石子很脏,喝了会拉肚子。”“小乌鸦可以找一个吸管伸到瓶子里喝水。”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体会和交流,从不同的方面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能有效地发散思维,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激活语文课堂,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这一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篇10:网站运营的基本注意的四个要素

一、网站氛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策划和开发网站的时候,作为日后的运营管理者,我认为有非常必要考虑这个问题–构建网站的环境.并且,如果有人问我,网站运营的第一步是什么,我会很坚决的告诉他:先别急着做推广,先做好内功,把自己的网站环境按照你的业务方向来整理一下吧.通俗点说,网站的环境就是网站的气氛.是在给以后网站拥有的所有业务先磨刀的行为,可以说磨刀不误砍材功.一个好的网站环境,能够起到的作用恐怕要远远比表面的强大而重要.我拿天涯举个例子,天涯是我非常喜欢的论坛,但是经常去天涯的人尽管都知道天涯的界面不好看,功能不太好用甚至有点生硬,却不自觉的沉迷于其中.我觉得这是因为天涯给了大家一个非常公平自由参与的言论环境.天涯的文化环境之深厚,也是让人着迷的地方.天涯现在七周年,只是简简单单一个帖子作为庆贺,低调的不得了,但是众多潜水的活跃的爱找事的原创的一干人等都在里面动情的衷心祝贺,让人感动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天涯的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是网站环境的力量,超出了页面,功能,技术,服务,在这种环境下,我甚至能够忍受我在其他网站上不能忍受的错误和不便.因为很多人,所喜欢的就是这里的环境,同时也喜欢上这个环境下的人和事.所以,最出色的网站,不是最强大的技术,最全面的功能,最周到的应用,最漂亮的页面,而是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可接受的网络环境并因为这个环境的作用而留下了用户.那么,如果构建自己的网站环境呢?这其实是网站运营者的一个运营意识上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办法,我自己能够给大家提供的是我个人的一点原则性的思路:

①不要先把自己当成一个商人,而是先作为一个用户

②细小之处见真功,从最细小的地方来考虑,哪怕只是经常看到的普通文字

③考虑并亲身了解你的网站的目标人群,喜欢什么社会性的环境下的生活

④试着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说网站是个什么氛围,说服自己和团队,然后围绕这个氛围去工作

⑤不要先急着告诉别人你的业务是多么的好,要先让别人觉得这里的气氛很好

⑥找几个从来没有看过你的网站的目标用户,来让他们说说他们觉得呆在这里是什么感觉

⑦到自己最喜欢并能够经常去的地方,想想这个地方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你,让你留连忘返?同样也去调查一下你的目标用户.刀磨快了,如同给网站所有的业务上了锋利的刃,轻轻一挥,就能砍下你想要的”柴”.提着钝刀上阵,尽管这把刀重金打造,材质独特,也恐怕一刀下去,”柴”还没有得到,自己却可能伤了筋骨,甚至反弹回来,要了自己的命.因为这个原因,已经看到很多网站倒下了,我也不举例子了,大家只要想想哪些垮掉的网站是说不来网站氛围的.小结:

做构建网站氛围的功课,是尽量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满足用户的心灵,是做的攻心的功课.而网站运营之极致,是否也应该是制人先夺其心?

二、网站速度—快速打开,非一般地感觉

有些网站访问速度非常慢,以至很多用户不等网站页面的打开,就关掉浏览器,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从低成本、高性能和高扩张性的角度来说说我的一些经验。

1、网站全部或大量HTML静态化

其实大家都知道,效率最高、消耗最小的就是纯静态化的html页面,所以我们尽可能使我们的网站上的页面采用静态页面来实现,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其实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交互性要求很高的社区类型网站来说,尽可能的静态化也是提高性能的必要手段,将社区内的帖子、文章进行实时的静态化,有更新的时候再重新静态化也是大量使用的策略,像Mop的大杂烩就是使用了这样的策略,网易社区等也是如此。

同时,html静态化也是某些缓存策略使用的手段,对于系统中频繁使用数据库查询但是内容更新很小的应用,可以考虑使用html静态化来实现,比如论坛中论坛的公用设置信息,这些信息目前的主流论坛都可以进行后台管理并且存储再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其实大量被前台程序调用,但是更新频率很小,可以考虑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后台更新的时候进行静态化,这样避免了大量的数据库访问请求。

2、图片服务器分离

大家知道,对于Web服务器来说,不管是Apache、IIS还是其他容器,图片是最消耗资源的,于是我们有必要将图片与页面进行分离,这是基本上大型网站都会采用的策略,他们都有独立的图片服务器,甚至很多台图片服务器。这样的架构可以降低提供页面访问请求的服务器系统压力,并且可以保证系统不会因为图片问题而崩溃,在应用服务器和图片服务器上,可以进行不同的配置优化,比如apache在配置ContentType的时候可以尽量少支持,尽可能少的LoadModule,保证更高的系统消耗和执行效率。

3、采用DIV+CSS的页面技术

可以访问的效率得到提高。

4、页面长度和大小

一般一个页面的长度尽量控制在2-3的长度,文件的大小尽量保持在150K以内。我一直认为太长的页面会使得用户失去耐心。

5、缓存

缓存一词搞技术的都接触过,很多地方用到缓存。网站架构和网站开发中的缓存也是非常重要。这里先讲述最基本的两种缓存。

架构方面的缓存,对Apache比较熟悉的人都能知道Apache提供了自己的缓存模块,也可以使用外加的Squid模块进行缓存,这两种方式均可以有效的提高Apache的访问响应能力。

网站程序开发方面的缓存,Linux上提供的Memory Cache是常用的缓存接口,可以在web开发中使用,比如PHP有Pear的Cache模块对一些数据进行缓存和通讯共享,其它我就不熟悉了。

6、镜像 镜像是大型网站常采用的提高性能和数据安全性的方式,镜像的技术可以解决不同网络接入商和地域带来的用户访问速度差异,比如ChinaNet和EduNet之间的差异就促使了很多网站在教育网内搭建镜像站点,数据进行定时更新或者实时更新。在镜像的细节技术方面,这里不阐述太深,有很多专业的现成的解决架构和产品可选。也有廉价的通过软件实现的思路,比如Linux上的rsync等工具。

7、尽量不使用Flash和大图片

这样好处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能够使得用户专注在文字上,而图片部分都和网站核心相关,不会产生无关的东西。

8、不要将整个页面内容塞到一个Table中

这是网页设计的问题了,很多站长为了追求页面统一对齐,将整个页面的内容都塞进了一个Table(表格)里,然后再由单元格td来划分各个“块”的布局,这种网站的显示速度是绝对慢的。因为Table要等里面所有的内容都加载完毕后才显示出来的,如果某些内容无法访问,就会拖延整个页面的访问速度。正确的做法是:将内容分割到几个具有相同格局的Table中去,不要全都塞到一个Table里。

小结:

在这里介绍得比较浅显,具体实现过程中很多细节还需要大家在工作中慢慢熟悉和体会。另外,推荐一个在线的网页读取速度测试工具给大家,它可以显示整个读取进程,细化到每个网页元素。

实际经历:

运营交友网站时,由于我们属于个人网站,资金小,不可能在带宽和服务器上有大的投入,我们采用了网站页面全部静态化,每隔12小时更新一次数据,同也这也带来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加大搜索引擎对网站的收录页面数,并搞会员的注册量,最高的时候baidu收录网站的页面数为100多万页,Google收录了70多万页.此外,还采用了缓存、镜像、网页优化、不使用FALS等方法。这样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三、用户体验—细节决定成败

现在同类型的网站数不胜数,网站的功能或服务日趋同质化,大的方面看不出什么差别,差别就体现在细节上。“窥斑见豹”,细节成为网站最有力的表现形式。关注细节、完善细节往往体现了网站真诚地为用户着想的拳拳之忱。我们有理由充分相信,一个真心实意地在细节上下功夫的网站,其服务的品质一定非常优秀。所以,作为网站运营者只有细致入微地审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注重细节,为用户着想,才能让自己的网站在竞争中取胜, 就如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按照网站发展的观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完善的细节会层出不穷,根本没有止境;网站也正是在这种无止境的追求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

那么如何让网站的设计具有独特性和可用性?如何应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让自己的网站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经验:

第一:体现网站的标识和定位 网站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访问或者正在访问甚至访问过的用户,大家都削尖了脑袋想办法如何处理这三个问题。那么对于任何一个访问你网站的用户你就要了解他第一次打开你网站他关心什么。我个人觉得用户第一次打开一个网站大部分是这四个问题:

①这是什么网站?

②这个网站上有什么?

③我能在这里做什么或得到什么?

④为什么我应该选择这里,而不是其他地方?

第二:网站导航和站点层次

网站要给出网站提供的服务的概貌,既要包括内容――“我能在这里找到什么?”。也要包括功能―“我能做什么?”。还有这些服务是如何组织的。这项工作通常由持久导航来处理。其实一个网站的导航是非常重要的,他是网站的通道,它能让用户最方便快捷的找到他想去的页面,此外,在用户浏览每个页面的时候,都应该清楚的标明他现在所在的位置,以免让用户摸不清东南西北。

第三:搜索

多采用热门关键词的搜索方法,这样对用户来说是方便、快捷并且省事,对网站来说能减轻服务器的压力,提高用户浏览的速度。

第四:推荐

就像杂志封面一样,主页要用一些“里面有精彩内容”的暗示来吸引我,“内容推荐”部分应该突出最新、最好、最热门等的内容片断,例如:在SNS网站,推荐一些优秀的会员,最好是每天能更新一次,这能给新来的会员树立一个榜样,同时也能加强会员间的互动。

第五:告诉用户从哪里开始

用户第一次到一个网站还无从下手,网站首页应该如何安排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其实方法有很多,比如:在SNS网站里,根据会员的注册时的个人资料,向他匹配一些同城同兴趣、同城同行的朋友,同时提示他所在的城市有那些聚会,有关于他所在的行业有什么信息等,总之一点不能让会员进来后举目无亲或无所事从!

第六:内容更新

如果网站的成功取决于用户是否经常来访,那么网站应该有一些经常更新的内容。即使是不需要固定访问者的网站也需要有一些活跃的迹象,哪怕只是一个到最新的新闻链接,告诉用户这里并不是一潭死水。

第七:让用户看到他正在寻找的东西

网站应该让用户想要的任何东西显而易见,如果这些内容在站内某个角落的话。当然,不是把网站的所有东西都罗列出来,而是把对会员最有用和网站最有特色的显示出来!

第八:建立可信度和信任感

网站应该经常的倾听和收集会员的反馈,并定期对会员的反馈进行快速的处理和答复,总之一点就急用户所急,帮用户解决问题。长持以往,取得用户对网站的信任和支持。

小结:

在用户体验方面应该更多的学习一些好的并且是成功的网站,学习他们先进的经验、先进的设计和方法,然后快速的转变成自己的东西,缩短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本。但要注意的是“抄/学习”都是要以自己的用户为基础,清楚用户的情况,了解自己的发展阶段,不要盲从。此外,也要靠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去摸索,并充分去了解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才可能保证自己的行动是有目的性和一定的可靠性,而不至于把自己的产品当成测试品,这样才能设计更好的用户体验.有关用户体验具体如何运用还需要根据网站自身的特点,站在网站自身的角度,站在用户的角度,站在行业的角度,用心的取舍,细细的考究!

实际经历:

在运营网站的时候,基本上每天会收集一些会员的反馈,同时在会员的一些MSN群和QQ群上跟会员去沟通交流,此外,也会到一些同类型的网站去使用他们的产品或服务,并且看看其网站会员的一些反馈,并收集起来(很有效)。稍后,会定期的把收集到的会员反馈以及后台的数据结合起来分析,并整理出来可执行的改进计划,并实施,来完善我们的服务或产品。例如:对注册页面改进,改进后的会员注册量比未改时之前提高了20-40%,具体的改进方法如下:

① 颜色搭配:页面的颜色不超过三色,让注册的用户感到简洁、舒适;

② 文字描述:简单明了的告诉用户填写什么,删除多余无用的用语;

③ 取消链接:去掉所有与注册页面无关的链接,以便让用户专心注册;

④ 下拉菜单:尽可能使用户要填写的地方使用下拉菜单,这能节省用户很多时间并减少会员不必要的输入。

⑤ 按钮排放:采面上面标签,下面输入框的方式,能减少用户的眼睛切换时间的总之,不要小看这些小细节上的改变,它会给用户带来很好体验,同时给网站带来的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

此外,还会经常去使用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网站,大多是一些国内成功的个人网站,他们有非常着好的创意或者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个性化、人性化,我们会把这些好的方面跟自己的网站结合起来,开发新服务或产品提供给我们的会员。创新才能胜出!

四、互动和参与—交流创造价值

一个好的网站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用户的互动和参与性。可以说,每个网站都是一个社区,人们可以在这里发布信息,沟通交流,人们也可以在这里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评论,再或者在这里交朋识友。从BBS、博客、播客、威客、秀客、换客、交友或SNS网站等等,不管其概念如何,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如何,功能如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让每一个用户都成为参与者和贡献者。因此任何网站要有互动性,才可以说它具有发展的潜能;离开了用户的互动和参与性,网站就是一堆废墟。互动性的重要特征就是它既要能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要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这才能使使网站赢得良好的口碑,并且很好地聚集人气。

以我的经验来看,互动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排名:针对某些具体事物进行排行。例如:博客排行、相册排行、最受欢迎会员排行等

② 评价:可以让用户针对某件具体事物进行评价,例如:会员评价的音乐、电影、博客等

③ 推荐:可以让用户针对某些具体事物进行推荐,例如:会员推荐的餐馆、书、音乐等

④ 统计:针对用户对某些内容进行统计,例如:用多少会员浏览他的相册、博客等

⑤ 激励:提高用户的贡献和参与热情。

⑥ 评论: 可以让用户对网站的任何用户发布的东西时行评论。

⑦ 讨论:针对某些具体的事物进行讨论,例如:网上辨论、网上评选等。

⑧ 方便: 网站提供的功能,一定要操作方便,反馈及时。

⑨ 参与:简化用户对某一事物的参与性。

⑩ 聚会:让会员通过网上和网下进行互动。

小结:

互动性是一个网站灵魂,也是一个网站成功的标志之一,作为一个网站运营者,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强网站与用户的互动,提高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励用户的参与和贡献,总之,一定要让用户对你的网站产生依赖性,直白的说就让用户觉得这里“好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网站的活跃用户数和黏度。

实际经历:

下面举三个实例问题,详细说明一下

① 在用户登录网站后,进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我们从后台数据分析,并且咨询过很多网站的会员,得出大得数会员登录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自己的邮箱,看看有没有好友新的邮件。

② 接下来,用户会做的什么?

用户会去查看自己曾经发布或回复过的博客、贴子等信息是否有新的回复。

③ 当用户在浏览别人的博客、相册、贴子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

大多数用户在浏览的别人的博客、相册、贴子时基本上是一看完就走人,从这组数据看出发布者、参与者、浏览者的比例是:1:10:90,即一个用户发表一篇博客,有100个观众,其中10个用户参与了回复,其它90个用户只是过客,不参与任何操作。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据《第二届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社区网民不发帖或跟帖的原因以“想说的话都已经有人说出来了”的比例最多;”

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在wealink也是这样的?

那么以上三个问题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用户最关心的是跟自己的相关的信息,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被别人关注、关怀或重视,观点被别人珍视,被欣赏,或被称赞。

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有点相互矛盾,用户既希望自己发布信息有更多的回复,同时又不愿意去参与。

上一篇:两天假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2023年天津大学生村官考试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