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2024-05-03

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精选十篇)

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篇1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现状

目前,在教师层面上,我校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了解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很了解的占75%,知道一些的占25%,一点儿不了解的没有;(2)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一些难度的占88.6%,没有难度的占11.4%,难度很大的没有;(3)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的占100%;(4)84.3% 的老师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15.7% 的老师了解一些;(5)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知道得很全面的占85%,主要原因是有部分老师;(6)知道上好一堂课所做事项的占96.8%;(7)92.5% 的教师知道怎样衡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8)认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占100%;(9)全面熟悉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占98.9%;(10)全面熟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的占94.6%;(11)全面理解提高课堂有效性出发点的占95.7%;(12) 全面熟悉设计有效教学情境原则的占94.6% 等。

针对以上现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需要教师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如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等。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提高语文课堂的朴实性

语文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要求老师知识和能力都面面俱全,那也不太现实,所以人类运用高科技并触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多媒体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扩充了学生的知识。现在大部分语文课堂都使用课件,借助音乐和图片升华情感。还有一些教师甚至以是否使用课件作为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和理念导致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受到大大降低,课堂教学形式浮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语文能力。因此, 本文认为我们的语文应始终姓“语”,“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是必不可少的八字宪法,要充分地运用文本,利用文本与学生之间对话,而对于课件则应该秉承当用就用,可选时就不用, 不当用时坚决不用的原则。

语文课堂要朴实,教师还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怎样学,我们怎样教。这样的课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加强师生课堂对话互动

加强师生课堂对话互动,以生成情感和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 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对话互动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例如,在教学《春日偶成》一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 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

(三)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反思

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实践证明,创设充满新奇、富有情趣、极具思考的探索情境,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心理倾向,对增强有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

在反思时,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简单地说,反思,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和探究过程,是对出现的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的活动。

(四)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为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渴望正面评价,是中小学学生的共同心理。他们常常把老师的鼓励性正面评价视为最具权威、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任何进步或点滴成绩, 都要慷慨、及时、得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从中感受欢欣, 意识到自身价值。

三、结语

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篇2

决定课堂是否高效,权力一直掌握在学生手里。换而言之,就是要观察学生听完课的状态。很显然,自己这堂课上的知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如何拟题、写一句话新闻及下定义,还只是留下了些许印象。实际来做题,还是有很大难度。

这样的学情,难道事先没有预想吗?当然是有的。所以一直在纠结,是否需要减少题型,单练一种。但又想到如果每种题型都上一节,岂不是压缩语段这个专题就要花上整整一周的课?因此最终还是选择了一节课上三种题型。至于练习嘛,事后慢慢练就好了。这样的想法,根本没从学生的层面考虑。就好比主持让和尚去打水,好不容易下趟山却只给半桶水,自然而然回到山上就什么都没有了。

周老师提出的将下定义去掉,只上新闻类的拟标题和一句话新闻的建议,是非常明智的。减少题型,课堂上自然就能够多练习一两题,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所以,高效的课堂,必定是源于学情,终于学情。以学情定教学,课堂如何不高效?

高效的课堂除了考虑学情,还得考虑细节。周老师说的没错。有两个方面自己做得不够好。一是选标题。为什么是七个?一开始的考虑,是想让学生多了解标题的形式。毕竟后面的练习有对偶标题。但自己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环节只是铺垫,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标题的规律。如果太多,一是时间也多,二是总结也困难。还不如就像周老师说的,去掉不典型的标题,只留下三四个即可。并把“人物+事件”的概括变成“陈述对象+陈述内容”的概括。最好在以前面四个标题为例,进行简单分析。二是读原文,再点评。我自己也感觉,第二个环节的指导比第一个环节要好。但并没有想过原因,原来出在没有分析原文,就点评的问题上。如果周老师不提出,自己肯定就忽略了这个问题。

高效的课堂还需要老师扎实的内功。选的这些练习,自己也有做。但是不够自信,唯答案论的思想限制了自己思维。周老师自己的概括让我眼前一亮。名家就是名家。虽不能至,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凡事自己多想一想,然后做一做。内功就是一点一点这样积累而成的。

不是每堂公开课都那么幸运,会得到这样可操作性且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成效的建议。我想,这就是大家喜欢听周老师评课的原因吧。

学习无止境,努力加餐饭。

作者:芒果happy

“有效教学”丰盈“高效课堂” 篇3

创设有效情境,激活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有效教学情境,激活数学课堂,使学生通过对情境的感知、解析,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涵意,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建构。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求学欲望激发起来。”小学数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情境除了有故事情境,还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但无论哪种情境都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都要更好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活数学课堂的活力,让学生能在自由、开放、宽松、有趣、有效的情境中期待和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

设置有效活动,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设置有效活动,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

活动既是儿童认识数学的源泉,又是儿童发展的基础。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引发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多种交互作用,以“动”激“活”,体现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群体学习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及交往理念得到相应的同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完善有效评价,提升数学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掌握并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且以过程评价为主,既可以用书面形式、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等方式。有效的数学教学要重视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要重视“人”的生命成长,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用“以人为本”的思想看待学生的成长。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会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重视课堂“张力”,着眼学生“学力”,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才能丰盈数学课堂的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篇4

一、积极打造情趣课堂

情趣是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之一, 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 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认为, 从脑科学这个角度讲, 语文教学“重情趣”应放在首位。他说:“情趣是认识的前提, 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的参与, 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高效课堂自然应该是充满情趣的。

听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 我们都有一种感觉, 于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 清新自然, 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外部环境。学生时而书声琅琅, 时而娓娓而谈, 时而开怀大笑, 正是由于于老师的课有趣、新颖,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且令听课者佩服不已。

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是阅读教学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必须优化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自能读书”,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古人云:“授人以鱼, 可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话, 形象地说明了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中, 要教给学生读懂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点、画、查、批、注等读书方法, 课堂上的每一个步骤、环节, 每一种教学方法、手段, 都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以《詹天佑》为例, 教学“开凿隧道”这一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采取“读—说—画—说”的方法, 并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方法, 用这一方法自学“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内容, 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

只有减少并优化教师的“他控”行为, 尽量增加或加强学生的主体“自控”成分, 学生的主体意识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萌发, 焕发生命活力。

三、善于捕捉动态生成

所谓“生成”,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况, 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 对原有教学程序进行调整, 并灵活地据情施教, 达到阅读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动态生成的有效性呢?

首先, 应有一种生成的预设。所谓生成的预设, 就是说预设要有弹性, 给“生成”留下必要的空间。只有教师预设充分, 在课堂上才能进行游刃有余地点拨和引导, 才能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学, 才能于不经意间独具匠心, 才能让智慧的灵光在课堂上闪现。

其次, 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 不断调整, 展开教学。课堂教学中, 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是很珍贵的, 它有时是奇思妙想, 超越教师的思维, 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有时是“节外生枝”或“锦上添花”。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 并有效加以利用, 变这个生成的资源为教学的资源, 才能使课堂闪烁智慧、富有灵性。只有这样, 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实效。

四、注重培养感悟能力

依据新课改提出的语文教学目标和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知识感悟、情感感悟和道理感悟是关系语文学习的关键。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感悟能力培养。

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 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 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 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可见, 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 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 使情契合, 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品、编者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如《黄鹤楼送别》中“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中的“孤”字意味深长:在茫茫的江岸上船只频频, 但作者的眼中只有友人所乘之舟, 其他视而不见, 可见作者心系友人。再者, “孤”字既表现了友人离去后自身的孤寂之感, 又反映了作者认为友人离开自己一样会感到孤寂。一个“孤”字就表现了作者的多种感觉。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关键字词进行感悟, 学生便能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在语言文字中所寄托的深情厚谊了。

开展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篇5

——评王胜兰、周丽萍“高效课堂”研究课

王文彬

今天王胜兰、周丽萍两位老师所上的两节课拉开了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同时为我们“开展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我代表东中数学人谢谢两位老师。

今天的评课,我从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说起。

余文森教授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三条规律是绕不开的。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地地遵循了这三条规律。相反,不好的教学则一定是违背了这三条规律。为了凸现这三条规律的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余教授把这三条规律称为“铁律”。它们是:

第一铁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第二铁律:“先教后学”——以教导学。这条规律告诉我的。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

第三条铁律:“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这条规律是以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为理论基础提炼出来的。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也就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常提的“化归”思想。由于变容易了,学生就能学会。因为学会了学生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字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这是这条规律的具体体现。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根据数学知识固有的逻辑联系,非常符合第一条铁律和第三条铁律的条件,所以数学教学中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洋思模式)备受推崇,王胜兰、周莉萍两位老师的研究课也大致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这两节课除大家从常规课上看到的优点之外,我认为她们的课堂上能看到有效教学中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交互性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今天王胜兰老师的课中,板演、交流、纠错、归纳等充满整节课,学生踊跃交流,积极表现,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以我座位旁的一个学生(课后黄老师说是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例,这位学生在预时阶段就跃跃欲试,我告诉他:想表现就大胆举手。当他第二次举手的时候,王老师点到了他,他答得非常好,我在下面偷偷给他竖起了大拇指,他会心地笑了,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他表现更积极,在这一节课中,他这样一位平时很不起眼的学生得到了三次表现机会,尤其是第三次归纳不等式的解法时,说得非常漂亮。受到了老师及全班同学的充分肯定。他的自尊心在学习过程中也得到极大的满足。周丽萍老师的课上,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估,纠错、非常踊跃,她教的是自己班的学生,看得出平时训练有素,课中学生交流更广泛,更顺畅。

从这两节课中能够看出,学习中的交流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灵感,让学生产生了新颖的观点和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验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今天周丽萍老师的教学中,设计了三角形构成的操作,通过画数轴表示解集的公共部分,还有整节课的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想,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双手做,即用学生整个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促进学生理解了知识,更是激发了学生生命的活力。

三、创新性:

传统的学习过分强调继承和掌握,又由于应试的强化作用,学生唯书、唯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思维上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人格上顺从听话,唯唯诺诺,从而造成创新素质的极度缺乏。

王胜兰、周丽萍这两节课上,在创新教育中都有所突破,王胜兰老师在学生先学环节中,当学生做第2题解不等式时就遇到冲突,这时老师引导学生类比解方程的方法,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实现突破,通过总结归纳,得到不等式的解法,周丽萍老师的课中也是如此,当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冲突时,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守旧、敢于和善于打破已有知识经验的制约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否定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形成思维的创新和知识的构建。

然而,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王、周二位老师的这两节课,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环节中还可以在下面几个方面作些探索:

一、在“先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课本中概念定义,重要结论的严密性、权威性和解题要求的规范性,是我们学习中必须遵循的,所以“先学”应要求学生从“读书”开始。

二、在“后教”中,老师要做“懒师”,在学生交流时不抢话,不插话,要慢一点,学会“踢皮球”,让学生有一个再思考,再挖潜能的机会,在学生真的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教师再给予引导。这样学生听得会特别认真,收益会特别大,今后也不容易出错。

三、在“当堂训练”中,一是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静心思考,独立训练。老师巡视、关注、期待。二是训练的反馈评价,要做好定性的解释、纠错和定量的评分比较,促进学生的个人反思,寻找差距,确定努力的方向。

总之,王胜兰、周丽萍两位老师的这两节课,为我们即将全面铺开的以“导学案”为基础的“有效教学”作了有益的尝试,我们听课老师也从中感受到了充分体现“三条铁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魅力,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共同努力,大胆探索,打造出具有东中特色的“高效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有效性

上乘的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以便能“集中火力”地发挥其“例子”功能。如果课文音韵铿锵,则朗读训练当加大份量;如果课文结构精巧,则谋篇布局需有效提示;如果课文词句华美,则品味咀嚼要不惜余力,如果课文意境深邃,则研磨揣测应做深做透……

一、训练落点个性化

1.观点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教学的个性,注意文道的结合,保证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科学地组织教学,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案例

《狼和小羊》是一篇童话故事,文中“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有趣,寓意深刻。上课伊始,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教师有感情地给学生讲解情节紧张的故事,学生合上书边听边想问题:①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②故事里有谁?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出示精美的教学挂图(背景图),学生根据听的内容,在背景图上贴上狼和小羊的图片,进而初知课文内容,把学生带入再造的意境中去,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来自非智力因素的力量推动着学生主动去解决矛盾。在强化读书训练中,变换不同的训练手段,学生有齐读、默读、诵读、引读、听录音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训练。

3.对话

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广泛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保证了语文能力得以健康活泼的发展。学生于富有情感的读书中领略了中国语言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音色、丰富的情感等,感知了语言文字的美,培养了审美感知能力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认识了狼的凶恶、狡猾和小羊的可怜可爱,鉴别了美丑,培养了审美鉴赏能力;于分角色读书和表演读书过程中,塑造了狼和小羊的形象,创造了美好的事物,培养了审美创造能力。因此,语文课的“训练落点”必须“个性化”!

二、课堂交流立体化

1.观点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交流环节既是学生心得汇谈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的最主要“时段”。但是,教师放得不够,学生也因此而无法畅快淋漓地自主言说。实际上,唯有多维、立体的课堂交流,才能让教学丰润、高效!

2.案例

浙江蒋军晶老师获全国一等奖的《月光曲》,在课堂交流方面做得更好。请看片断:

师: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和我们以前曾学过的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一样,在这里盲姑娘知道贝多芬,我感觉他们之间是互通的,他们心有灵犀。

生:我觉得贝多芬已经知道盲姑娘知道是他弹的了,所以没有必要他非得点明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可以了。

……

3.对话

老师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并不易答,因为书上并没有直接可寻的答案。但是,他的“放开”却换来了学生的“开放”,学生的发言应该说在“个体自主性”和“多向交互性”这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不但每个人的发言都很自主、独到和完整,而且整个群体交流过程又很自由、交互和多维,充分展示了学情,有效锻炼了学生,也全面推进了教程。课堂交流,确实不能等闲视之!

三、读解策略学科化

1.观点

虽然语文是一门不折不扣的“综合性”课程,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同时也承担着启迪人生智慧,丰富人文内涵、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审美情趣等诸多使命,但其毕竟有自己的专司之职——学语习文。

2.案例

师:请你和组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在苍耳和豌豆两种植物中你们组喜欢哪种植物妈妈的办法?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3小节,喜欢豌豆妈妈的就学习第4小节。读一读课文,说一说办法,演一演情景,夸一夸“妈妈”,请同学们在这四种学习方式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

3.对话

学生只需要知道课文在“讲什么”就行了吗?如果这样,那讲解无疑是最“经济”的方法。实际上,学习一篇课文,关键是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自行参悟,以努力求解和破译课文在“怎么讲”。学语文需要熟读和精思,小组分工学习,让学生获得一次宝贵的研读深究的机会,这种“亲身体验”会让学生“收获颇多”!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且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落实和谐高效课堂 篇7

一、做好备课

课堂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所以抓好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效的组织教学, 教师首先对讲好课要充满信心、自信.认真扎实的课前准备, 是讲好课并充满信心的基础.对于备课, 教师首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 而是要具备现代教材观, 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调动自己知识的积累, 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 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握教材, 使用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挖掘教材中的内涵, 使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美学等都得以充分表现, 以此陶冶学生情操, 激发学生情感, 启迪学生智慧.故注重分析教材、处理教材是组织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其次, 对于备课, 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 “学什么”和“如何学”要心中有数, 对驾驭教材和调动学生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到胸有成竹.把教材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相结合, 形成完整的教学构想.然后就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既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 又要掌握好灵活性, 要做到手中有法 (教法) , 胸中有书 (教材) , 目中有人 (学生) , 这样才能使教学要求具体, 措施落实.如果在这些方面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并且颇有收获, 就可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 以展风采.

二、选好形式

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落实和谐高效课堂, 个体学习、小组讨论、全班学习应当优化组合.个体学习应当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基本形式, 是每名学生自主支配参与的最好方法.越是重要的问题越要让每名学生都参加, 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看、想、说、做.个体学习的参与方式在实施时应当按照“短时、多次、有层次”的原则进行.小组讨论是满足学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激活课堂参与的重要形式.有效的小组讨论应按照“宁少勿滥, 宁短勿长”的方针进行.

适当开展竞争,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比赛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全班比赛, 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 可以分小组比赛, 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 使每名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取的机会增加, 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 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三、活用方法

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志不强者智不达, 只有激发兴趣, 使学生求知若渴, 才会集中注意力, 激起参与意识, 产生内在动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应力求形式新颖, 寓教于乐, 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枯燥的事物趣味化, 如有趣的教学游戏, 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等, 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通过这样的引入, 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如“圆”的教学设计片段:

师:多媒体演示牛吃草的情景. (牛被绳子拴在一根木桩上, 绷紧绳子在吃草, 在牛的外边长着一棵野青菜.)

师:牛能吃到草的范围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生A:是一个圆形.

生B:是一个圆.

师:如果牛要吃到这棵野青菜, 该怎么办?能否想出一个办法? (学生开始讨论)

生C:可以把绳子放长.

生D:把木桩移动到离野青菜近一点的地方.

生E:把野青菜挖出来给牛吃. (同学们大笑)

生F:把牛放了. (又是一阵大笑)

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 说明大家动脑筋了.

师:你们觉得一个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生 (合) :与半径有关.

师: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 (合) :与圆心有关.

师:既然一个圆与半径和圆心有关, 那么确定一个圆 (画一个圆) 需要几个条件?

生 (合) :两个条件, 一是要确定圆心, 二是要确定半径.

……

也就是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敢于“放”,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真正地担当起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又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教学设计中设置交流、讨论、合作等教学活动形式, 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有效参与, 共同发展.

总之,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让每名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让每名学生有进行细致思考、自我体验的机会.当然, 每个学科都有学科本身的特点, 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 优秀的课堂组织能力是一节高效课堂的保证.我们要针对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研究出最有利于达到高效的教学方法.

摘要:落实和谐高效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重要一环.而要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落实和谐高效的课堂, 笔者认为应首先做好备课, 其次要选好形式, 再次要活用方法.

课堂提问有效地理教学高效 篇8

一、有效提问的标准

判断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可参考以下三个方面:能否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否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从提问的种类可以分为“趣”问和“活”问: (1) “趣”问。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时常提出一些既新颖又富趣味性的地理问题, 可有效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促使学生在“持欢快之兴, 无厌倦之感”的氛围中学习。 (2) “活”问。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时常巧妙地设计一些启发性强的灵活问题, 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中, 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地理。

从提问的时机可以分为在导入课程时提问、在重难点问题上提问、在易错、易混问题上提问。 (1) 在导入课程时提问。新授课中所讲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发展、提高。因此在导入新课时, 根据新课内容正确设计导入性的提问, 就能将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上来, 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 使学生不感到突然, 产生对新课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 积极思维, 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 在重难点问题上提问。重点、难点是一堂课的核心、精华所在, 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掌握。此时提问的目的是, 启发学生思考, 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困惑,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透彻, 从而达到抓住重点, 有效突破难点,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 在易错、易混问题上提问。教学中总有些问题似是而非, 学生容易混淆。此时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 防止产生错误认识, 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 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三、有效问题的设计

(一) 认真研究学生特点, 确保趣味性和情景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设计问题前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水平、思维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好的问题、一个有效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学生学习的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 一个有效的问题, 还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的问题。比如在讲城市区位因素时, 可以用“你了解的城市有哪些?它们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建设在哪里?请举例说一说。”导入课程。在讲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时, 我们可以提问“电子计算机给商业网点组织形式带来什么变化?”, 加深大家对商业网点组织形式的认识。

(二) 注重利用学习规律, 突出层次性和连续性

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 从不懂到懂, 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 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 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设问,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让一堂课由几个问题巧妙自然的连接起来。比如在讲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时, 我们可以播放有关环境问题的图片、漫画引出环境问题, 而后提问:大家从刚才看到的图片和漫画中看到的是什么现象?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从而导入这一门课;讲到人口压力时, 我们可以提问“人口的不断增长又怎样产生哪些环境问题?”;讲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时, 我们可以提问“你身边有哪些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现象, 它们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在讲到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时, 我们可以先为大家讲述《泰晤士河的悲剧》, 然后引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

四、有效提问的禁忌

(一) 提问只针对少数人或一个层次

课堂教学要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快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不能集中一两个人或者一个层次的学生身上。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促使全体同学都对问题积极思考, 然后再选择答问对象。同时应注意因材施教, 因人而问。容易的问题, 提问中差生, 问题较难, 提问优等生。

(二) 将提问作为一种惩罚手段

有的教师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对答错的学生简单地否定甚至当众批评, 这不仅有损于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与吸引注意力、调动积极性、开启思维能力等提问的根本目的相违背。

(三) 不为学生留思考时间

有的老师一提出问题立即叫学生回答或先让学生起立再布置问题, 这样做只会让学生感到紧张, 他们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对问题的回答大多说的是表面现象, 或者是不加分析乱猜的结果。

摘要:思维是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深化、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 被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的思维, 卓有成效地发展学生智能, 必须确保课堂提问有效。

关键词:提问有效,提问方法,教学高效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3.

[2]J.皮亚杰, R.加西亚.心理发生和科学史[M], 姜志辉,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64.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篇9

“优化课堂结构, 实施有效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 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和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 不是程序化的机器, 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 必须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时间、空间、学习经历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是“涛声依旧”, 不能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师应转变角色、观念和师生的关系, 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 是“导演”。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 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二、弘扬课改理念, 研究高效课堂特征, 探求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在我校实施以来, 教师对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了全新认识和深刻感悟, 探求出有效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1.教师做好师生角色和关系的转变

教师做好师生角色和关系的转变是关键。平等参与教学活动, 贴近学生, 和学生一道参与学习经历过程, 和学生一起质疑释惑,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调控和评价;真心热爱学生, 让学生感到老师爱他, 学生才能信任老师, 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

2.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课堂要高效除备好学生外还要用好教材,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 对教材做有效的整合, 活化教材, 把文本变为自己的东西,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和作业, 将这些活化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 (趣、奇、悬、妙) , 呈现多样性、趣味性、情境性和探究性, 因为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3.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 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就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 让学生心理上处于兴奋的状态, 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 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 老师认识到: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 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4.教师课堂结构的重新构建

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更应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 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 以点拨启发为主, 通过巧妙的方法使学生动起来, 积极参与到学习经历中。课堂上学生练习是主线, 练习的形式各种各样,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教师起主持人的作用, 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评价, 以练习强化课堂互动, 并通过练习达到活动的实效性。

5.建立恰当的学习兴趣小组

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间的有效合作和师生精彩的展示。教师根据学习不同层次划分学习兴趣小组, 规划教室布局, 建立班级文化墙, 第二课堂活动, 营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

三、探究数学实践, 优化课堂结构, 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现已推行的教学模式, 如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山西太谷县、山东昌乐二中的“三三六问题式导学法”“3510循环大课堂”“271高效课堂”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些教学模式教师可大胆借鉴, 鼓励和帮助教师编制导学案 (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 。在导学案中体现以学定教, 以学生为主体, 倡导自主学习, 关注学法指导, 初步形成适合我区的“3+X”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要创设情景, 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教师要等待、要放手、要聆听, 对共性做出讲解, 师生形成多元评价, 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开展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 让教师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法。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引导广大教师反思课堂教学, 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及时发现问题, 确立校本研究课题, 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强势推进高效课堂。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让数学课堂放飞精彩

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保障, 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模式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突出小组特色, 创建班级特色文化, 使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成为班级的主流, 全面推行教师高效课堂的奖励制度。制定学习小组评价制度, 督促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每周每月落实奖惩;制定各学科教学进度, 带领各学科组长和教师超周编制各年级、各学科“导学案、训练学案”, 做到“主备人——审核人——教研组长——教导处——主管副校长”层层把关机制, 实行责任追究制。

五、总结经验, 形成模式, 不断探究彰显特色, 使高效课堂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及时总结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 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 供教师学习借鉴, 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 学校及时总结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措施, 深入开展研究, 撰写高效课堂阶段性汇报材料和教学论文。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 对教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总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但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 不懈努力, 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 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 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多管齐下, 共同努力, 倡导“以先学为根本, 以问题为引领, 一活动为载体, 以训练位主线”的课堂模式, 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孙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N].中学信息报, 2011.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篇10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情感和探究兴趣

本次活动是以“探寻黄河文明” 为核心,感受黄河风采,追溯黄河历史,探寻黄河文化,了解黄河忧患。 但同学们却没有真正地看到过黄河, 对黄河知识了解很少。针对这一情况,我充分利用声音、录像、图片、 文字等多种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创设景观情境,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又巧妙结合问题情境,因为用多媒体创设的景观情境仅仅是展示一种现象,模拟一种真实,只是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是平面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它有了坡度,它解决了景观情境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两种情境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也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会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在这节课开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歌曲 《大中国》,为本节课创设一种感情的氛围。 并由歌词“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自然导入。为了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黄河的气势,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黄河的视频资料。气势磅礴的黄河奔涌向前,这个有声有色的景观情境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播放结束后,老师马上引出问题:你能用几个词或者句子来描绘一下刚才的黄河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把刚刚看录像时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在此基础上,结合 《黄河颂》 的诵读继续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情感。“话说黄河”让学生说出对黄河的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在肯定表扬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希望,“黄河文化博大精深,你们想更全面地认识黄河,探寻黄河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黄河,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正是由于声情并茂的景观情境创设适应了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使他们有了一种情感体验,再加以创设的问题情境的巧妙结合,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使本堂课的学习更加有效。

二、创设交流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黄河,母亲河》 需要学生了解大量有关黄河的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传统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教学要求的,网络教学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可以在网上搜集资料, 并且通过网络教室的功能交流材料。 因此,本课的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为网上搜集整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情境, 小组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然后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学生再根据重点收集、整理、筛选,制作专题。给学生提供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 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主动的面对问题,主动的产生探究欲望,大胆猜测,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创造性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主动探究获取新知,效果远远比老师的说教要好上几倍。

三、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探究信心

我们充分利用学生渴求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而促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树立探究的信心,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则很大程度上取决关于学生对探究成功的体验,并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起新的探究欲望,在新的尝试探究中了取得新的成功,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本课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展示成果。学生自己确定展示的方式,把合作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这堂课上教师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唱主角,教师退居到“主持人”的角色,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变化。并鼓励学生有创意的汇报,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使课堂成为充满灵性的学习活动。

上一篇:电梯限速器下一篇: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