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2024-05-13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通用8篇)

篇1: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加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收入、支出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软肋”和薄弱环节,这一点不容忽视。而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健全机制是前提,规范财务分配行为是关键,严格监控和打击是保障。以下笔者是从内部控制角度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关键字: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相对薄弱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基础性保证。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坚实的基础,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有的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

(三)、资产管理方面过于松散

财务部门通常只能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对业务来龙去脉,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固定资产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购置得到有效控制,但对资产的使用过程仍缺乏相关的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债权、债务不像企业那样频繁发生,迫使它经常核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只是在业务发生时将其登记到账簿上,但对后期是否发生坏账、减值等了解很少。管账不管物、管物不管账的现象严重。

(四)对预算控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部门预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有的单位没有将部门预算在单位内部按组织体系进行科学化,没有对单位内各部门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失控

二、从内控角度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党风廉政、机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自身学习,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业务经办人员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的责任和要求,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的机制,充分调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队伍的积极性,形成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规范和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是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理财,接受内部监督和外部检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管理方式,把单位财务工作制度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途径。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财政财务法规制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不断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坚持“一支笔审批”的基础上,严格规定财务开支的审批权限,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使单位财务开支既要做到保障单位公务活动的需要,又能节俭有方,用财有效。

具体应做好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职责分工,包括:会计出纳人员的职责分离、经济业务授权与执行人员的职责分离等。授权与批准,即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授权与批准方可执行。完整的凭证和记录,要求会计、出纳、财产保管人员各项经济业务必须有合法凭证和完整记录。对财产和实物的记录控制。内部的独立检查,即定期不定期地由没有直接经管经济的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正确性进行检查。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应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规定。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四)、树立科学理财新理念,提高单位服务实效 当前,财务管理工作应在规范财务收支和控制经费增长上转变观念,科学理财,强化服务和大局意识,提高服务实效。为处理好单位财务管理的公平和效率,缓解财务管理的矛盾,单位经费可实行集中管理与专项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人员经费和单位的公用经费由财务集中管理;其他经常性经费开支由财务部门统一开支标准,部门领导审批后,由单位财务按内部制度规定统一核算。对不同费用采取不同的办法管理。

(五)、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

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及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促进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篇2: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摘 要: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事业单位为保证持续发展、繁荣昌盛,就必须将改革视为工作基础,盘活内控体系,创新制度内容,切实满足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文章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进行简要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问题,并给出内控制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控制度 创新

内控制度顾名思义,是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制度。具体来说,内控制度的运用,确保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能够有章可循,有效保障了单位内部人力物力的高效使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大内部控制力度、创新制度内容,减少了经济案件的发生概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降低财产损失,促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都是由国家直接管理控制的,涉及内容多、领域广,如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科学机构等,是一?N含有公益性、福利性等特点的国资单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不同时期的工作目的都是有所差异的,国家负责资金供给,早期事业单位基本上以非盈利工作为主,这个阶段财务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二是保证一定程度的运营;中期是一个观察社会形势、促进自身发展的阶段,事业单位的筹资方式多元化,国家援助投入是其一,同时着手于社会和市场、另辟蹊径,财务管理的目的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即强调“低风险、高回报”;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传统的计划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绩效管理体系逐渐被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增收效益、良性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确保事业单位不被市场、时代所淘汰。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缺乏重视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仍停留在财务管理的初级阶段,虽然已经罗列出有关制度内容,但是缺乏控制体系,很难做出更为具体的经济决策。有些领导认为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两种概念、不同级别,不会给予财务人员过多的内控权力,领导是内控的一把手和唯一决策人。长此以往,财会人员只是负责收发票据、账目记录、现金业务等,认为自己没有内控的权力与义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只注重近期的资金流动运转,缺乏长远眼光与手段。

(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缺乏监督管理

目前之所以我国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一套更加系统完整的内控制度,与国家缺乏监督管理力度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由于国家方面监督不到位,加之事业单位缺乏自觉性,导致财务人员处于被动、随意的工作局面,管理积极性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其次,内控制度的设立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单位整年的收入与支出要保持在平衡状态下,但是国家监管力度微乎其微,有些事业单位借此“良机”开始耗尽冗余财务资金,部分小型事业单位甚至存在着挪用公款、牟取私利的现象,于国家于单位而言都是一种损失。

(三)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亟需提升

相对其它部门来说,财务部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的内控制度建立也只是停留在基础表面,缺乏深入探讨。纵观各大事业单位,很多财务工作者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管理的束缚与限制,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过于老套陈旧,对于什么是内控制度、怎样建立内控体系了解的不够多,特别是对新事物、新知识还保持一个观望的状态,导致财务工作的实效性往往不如人意。

(四)岗位分配不合理

财务工作下设不同种类的业务项目,项目与项目之间存在着职能重叠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刚刚接触财管工作的人员来说,容易对职务问题感到迷惑不解,不能正确把握个人职责,财政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并且容易造成财务漏洞,这与内控制度的原则内容是相悖的。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视

财务管理过于松散、组织不严密,就是缺乏内控制度的体现,我们只有明确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分析内控能够对事业单位产生何种正面影响,探讨内控的目的和方式,并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才能说明内控已经引起了有关重视。从目前来看,我国多数事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在哪,因此具体工作成效甚微。事业单位领导是所有经济活动事项的决策者,而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主体,了解当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运作情况,所以重视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首先还要从单位领导方面入手,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将财务内控整理到日常工作建设之中,发挥牵头作用,规范财务人员的操作行为。此外,针对岗位不清、职责不明这一问题,单位要重点解决,合理设置岗位、优化人员配置,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细化、明确各层级业务的职责,在充分满足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二)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广大事业单位在遵循国家内控体系建设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自身运营情况及财务管理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使用的内控制度,并解决财政资金的不明流动问题。内控制度中要涉及到正确的内控报告编制流程,由单位财务部牵头引领,明确纸面文件的具体格式,建立相关制度章程,对本单位年终内控报告进行全面编制,并负责组织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对报告文件的获取、核实、审批、上交进行规范性阐述。此外,定期开展内控报告文件监查工作,落实构建内控考核制与信息资料平台。

(三)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立的关键点

第一,内控制度的大体框架。结合本单位现行管理体制及财务工作的特性,明确内控目标;寻找内控的要点难点,把握关键性、隐患性工作环节;就内控难点制定控制手段,并依此对财务管理内控进行评价;

第二,内控制度的目标设定。客观评价财务部门内控制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确保内控制度精细化实施。

第三,内控制度的评价设立。结合五个项目环节,即财务风险、运作环境、财政活动、财务交流以及督查管理。财务风险主要考究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事业单位风险防范辨别、体系、措施的完整性;运作环境考察职业分工、职责明细、激励措施、考核制度以及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层次;财政活动是指事业单位是否具备财务风险防范的政策与程序;财务交流是评价财务信息的流通程度;督查管理方面需要事业单位将目前的督办部门统一整合,确保监督措施执行到位。

(四)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项目内容

第一,预算项目。控制预算人员分工及其职责明细;预算申报、审核、批示是否科学;预算编制和实施是否存在多头管理迹象;预算支出的配套考核制度是否健全;

第二,收支项目。不相容职务分离制是否严格落实到位,相关责任制度如资金保管、内部审计、账单记录、出纳、印章等齐全与否;对财务收支项目审核、批示的职责进行控制;控制管理票单印章和财务印章;货币支出凭证批示,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第三,采购项目。采购部门和缴款部?T分工职责的明细性与科学性,确保不相容职务分离;采购审批流程的完善性,及其相关流程责任的完整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是否存在采购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及采购数量、类别;采购项目各环节的控制力度,如申请采购的审核、购买、检验、缴款等。

第四,固定资产项目。控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能的差异性;固定资产的购买、招投标、受理、支付等环节的审批制度是否严密;固定资产有偿行为的审计力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申报情况。

第五,合同项目。合同审核、签订、备份、督办、纠纷的处理章程,控制多头管理现象;控制合同授权、签订以及审批的权限;合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制度内容是否做到有章可循;合同章的使用及保管情况。

(五)强化监督意识,做好内控报告监督检查

加大内控报告监督力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设意义重大,具体应落实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事业单位将财务内控报告递交上级部门,由本地区财政部门连同相关部门严格核实报告内容是否属实;第二,事业单位财管内控监督要具有集中性和分层性特点,由中央部门统一调控,下属各级财政部门和相关监督部门享有信息监督知情权和监督权;第三,严格监督历年财管内控监督不达标的事业单位;第四,内控报告内容必须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严禁单位领导刻意指示内控人员编充虚假信息,保证内控报告的真实性;第五,上述内容如存在恶意违反现象,依律追究当事人责任。

(六)实现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一,整合培训资源,开展业务授课、专题讲义、会议探讨等学习活动,根据事业单位整体情况安排培训周期;第二,实行学员跟踪管理,由事业单位所属培训机构牵头组织学员开展自主学习、在岗学习,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应任务,依照工作日及各岗位具体需求,安排论坛研讨、社会调查、专题研究、对外交流等形式活动,按要求向事业单位培训上交学习记录、业绩文件、实例分析结果、社会调查报告等,加强理论实际结合能力;第三,业务知识强化更新。对于获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完成培训任务的学员,由事业单位建设持续学习组织机制,定期对外邀请名师进行会谈讲座,或开展专题演讲、经典案例解析、小组研讨等形式活动,打造财务精英学术交流平台,切实加强学员的实际能力。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内控制度又是对财务管理的强化与巩固,进一步提升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核算以及保障能力。创新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是迎合新时期、新形势的科学举措。

参考文献:

篇3: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目标由基础目标、发展目标以及终极目标组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逐渐向绩效最大化方向迈进, 并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资金预算收入管理模式, 积极转向绩效导向的良性发展模式。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现状

1. 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部分事业单位尚未设置专门的财务职能部门, 相关财务工作由其他人员兼职;部分单位虽设立了财务部门, 但没有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缺乏健全的工作章程, 导致财会业务交叉、人员职责不清;部分单位尚未成立内审部门, 导致内部审计作用无从体现, 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内控意识薄弱

内控意识是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 而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比较薄弱, 缺乏内部控制理念, 对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缺乏全面的内部控制知识, 尤其是部分领导片面认为财务监管等同于内部控制, 这种内控意识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另外, 相关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升,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迫在眉睫。

3. 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 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偏低, 财务人员工作随意性较强。另外, 相关制度要求“收支平衡”, 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各事业单位会想方设法地在年终前将财政拨款用完, 缺乏对财务花销的有效监管。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

1. 提升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应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提升内控意识, 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合理展开。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领导是会计工作、财务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对单位会计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负重要责任。因此, 在新形势下应不断地提高事业单位对内控目标、参与主体等方面的认识, 将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到全员参与的高度, 尤其是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讲座, 加强单位领导对内控知识的学习力度, 提高领导对内控方向的认识, 进而强化单位整体的内控意识。与此同时, 应明确财务部门负责人、单位领导、经办人员等在内控过程中的具体职责要求, 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与制衡机制, 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内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 健全内控制度

在新形势下, 国家需积极出台科学合理、易于实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具体步骤:第一, 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明确事业单位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能, 实现合理分工, 同时明确财务内控的具体内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能有效保证财务核算的完整性、合法性与真实性, 从而在不同经办人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资金的安全性;第二, 建立健全内部核查制度, 全面审查事业单位资金、资源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 审核不同部门的资金效益动态, 审核财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 审核经济事项的具体执行状况, 监测资金流向及经济活动的效益, 确保资金数额的真实性以及资金来源的合规性;第三, 建立与国家内控制度、单位实际相吻合的财务管理制度, 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和强化资金管理, 及时、准确地掌握单位的资金流向。

3. 加大监管力度

鉴于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监管不力的现状,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积极做出调整, 设立财务内控监管部门, 委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管, 全面、系统地了解单位的内控情况, 准确把握内控薄弱环节;加强财务监管, 在充分发挥内控作用的同时, 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对单位内部控制与财政业务进行独立评价, 全面掌握制度状态与当前的业务情况, 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促使事业单位效益的最优化。另外, 为了全面提高内部审计效果, 还应从制度层面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4. 完善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财务控制, 一方面需要完善的监督监理体制, 另一方面需要人才的强力支撑。高素质的人才是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主体, 也是保证各项财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中新鲜事物的增多, 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新形势下, 必须完善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策略,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全面管理, 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定期进行学习与培训, 普及最新的专业知识与财务技能, 全面优化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与此同时, 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此外, 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奖罚与考核制度, 加强对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业绩、思想道德水平、培训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考核, 避免财务人员做假账、滥用公款等现象。通过合理的奖罚制度, 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内部控制现状为切入点, 从提升内控意识、健全内控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策略, 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开始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经济的发展需求, 积极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思路,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高一斌, 王宏.对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15, (2) :215-216.

[2]李孝林.会计控制目标系统论——兼议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J].财会通讯, 2002, (9) :7-10.

篇4: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价值创新型 财务管理

一、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概述

1.企业价值及其衡量方法

企业价值指的是现代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它和企业利润存在差异,其中,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以及企业潜在或者预期的获利能力,企业利润则仅仅是企业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具体到事业单位,价值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以净现金流量表示的报酬,与获得该报酬相适应的风险报酬率当做贴现率而计算所得的现值。由此,价值和预期风险存在反比关系,和预期报酬存在正比关系。

根据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报酬和风险保持正比关系变动,当事业单位取得较大的报酬时,该事业单位必将遇到较大的风险,如果事业单位经营风险增加,则其生存状况及获利能力又将随之受影响。基于此,只有在报酬和风险之间达到较好的均衡状态情况下,事业单位才能获取最大的价值,而现代财务管理目标即在于价值最大化,所以,现代管理制度和新型管理体系下,事业单位的着眼点应从以往简单的会计利润,转变为事业单位价值的增加和提升。

2.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的基本思想

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以事业单位本身整体发展计划的动态分析为基础,有机结合单位内部财务活动与单位竞争长期目标,进而实施事业单位价值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则要求事业单位加强单位财务和单位长期目标之间的联系,由两个角度入手,推进事业单位的价值链管理。而事业单位选择和实施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时,主要从单位财务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价值管理、价值型管理会计和价值型财务会计等四大领域切入,强化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长远目标的关注。

对现代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长期目标要求事业单位紧密结合资本市场与竞争长期计划,实现单位外部金融资源与单位自身发展长期目标之间的相互匹配,这和单位财务发生极大的差异;长期目标价值管理以事业单位内外部价值驱动因素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比如单位成本控制、变革管理、价值创造管理、机构投资与并购等,显然,长期目标价值管理有机融合了事业单位价值管理、管理控制过程与长期目标管理;价值型管理会计立足于事业单位财务表现及其所遇竞争对手的外部信息,并将二者相连,为单位发展争取最大的竞争优势;价值型财务会计是从事业单位长期目标实施控制和长期目标决策的角度出发,妥善处理单位内部财务数据,并从数据中获取更有用的财务信息,实现事业单位价值的增加和拓展。

二、加强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内控中的重要作用

1.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避风险,一套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实践也需要财务管理的良好运作和不断完善。对事业单位而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应成为单位内部财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建立健全规范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的基础所在,以实现事业单位业务经营信息及财务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

2.践行会计监督职能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尤其是《会计法》相关内容,比如,“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的监督职能使得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作用巨大,财务管理逐渐从以往那种附属的、局部的职能向相对独立的、全局的职能转变,会计人员应能够在财务科目处理中肩负起会计监督的主体任务,将会计监督职责履行于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的全过程。同时,事业单位还应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落实和实施,实现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全过程的监管作用。

3.注重过程管理

传统财务管理多以事中管理或者事后管理为主,这使一些财务风险很难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甚至有些财务问题在发现时就已经难以解决。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要求财务管理前移,加强过程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要推行过程管理方式,以尽早发现财务问题、财务风险,进而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化解风险、解决问题。

4.提高财务分析准确性

财务分析越准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展越顺畅,其自身抗风险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特别是有些事业单位还必须承担起一部分自我经营的任务,其更要提高财务分析准确性,以便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科学的依据,最大程度上减少乃至有效规避因财务分析失准而导致的经营决策失误和风险。

5.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之于现代企业尤为重要,其对于事业单位同样重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及合同过程管理的实施,事业单位将得以量化财务指标,构建内控体系,对于该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将内部控制贯穿于事业单位经营全过程,并在不断地风险评估和量化风险指标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三、构建事业单位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内控体系

1.建立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应积极建立一套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体系,并在该体系下,设定单位内部财务长期目标,使事业单位能够以价值增加为基础,向其长期计划管理提供相应的财务决策支持和相关的资本需求。同时,事业单位要开展长期目标管理会计,借助于单位内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指标,对单位长期计划的运行状况实施长期目标控制。由此,事业单位能够将价值创造、管理控制活动及长期目标管理均设定同一目标下进行,实现单位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持续提升,这也意味着事业单位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本质上是事业单位所实践的周期价值增加的变革管理模式。

2.增加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作用

财务管理本身具备了一定的内部控制作用,在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具有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更加强大的内部控制作用。一方面,财务部门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管理秩序井然、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还应严格遵守我国关于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将会计工作职责落实到事业单位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各个阶段。此外,事业单位还须看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本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都过硬的财会队伍,有效控制事业单位所遭遇各种风险。

3.加强事业单位新型内控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注重自身内控体系的革新和完善。事业单位应从现有的法律法规及内控基本规范和内控制度出发,将内控的具体要求融入单位日常管理中,为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培养群众基础;提高内控体系实施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对于单位内部任何问题和缺陷,能够及时发现、敢于解决,提高内控作用和效果;加强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中会计监督职责,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执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建立反舞弊机制,在开展反舞弊工作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的顺畅沟通,使相关信息能够在单位内部各个层级之间及时传递和良性沟通,为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财经界(学术版).2012(02) .

[2]赵霞.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财经界(学术版).2012(06) .

[3]王娟.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的财务管理优化初探.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03).

[4]张顺梁,金奕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技术与市场.2012(08) .

[5]许春玲.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企业导报.2012(09) .

篇5: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体制内单位类型,其财务内控也势必受到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那么常规财务内控措施显然无法完全适应事业单位的需要。因此,需要从事业单位特殊的组织生态系统中,结合治理结构治理来完善财务内控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治理结构;探究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变革的不断深入,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也日益成为管理层的工作重心。从目前所大量涌现的研究性文献中可知,不少作者都在各自的岗位视角下对优化财务内控工作进行了探究,其中也不乏出现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果。但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作为体制内单位类型,其财务内控也势必受到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那么常规财务内控措施显然无法完全适应事业单位的需要。再者,事业单位长期执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而对于资金的“产出/投入”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种财务内控意识也必然会对当下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弥补当前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笔者将财务内控中的治理结构问题纳入到主题讨论中,便在于正视事业单位组织生态系统的影响力。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治理结构问题的解析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治理结构问题进行解析:

(一)财务内控的流程结构

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组织,财务内控面临着对预算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的工作任务。在事业单位通常所形成的财务内控流程为,首先由专业技术部门提出项目资金申请,然后由单位主管领导或党委会决议审批,最后交由财务部门给予执行。这就决定了,专业技术部门具有较强的资金需求议价能力,而这种能力归因于项目的专业性特征使然。

(二)财务内控的职责结构

在落实部门主体责任(首责)的运营机制下,针对专项资金的内控职责结构体现为,专业技术部门负责人承担使用权,财务部门负责人承担预算管理权,而单位主管领导则承担审批权。从中可以发现,这里的职责结构并未形成一种闭环形态,进而就使得对专业技术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监管存在着制度性短板。受制于这种短板,必将降低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绩效。

(三)财务内控的评价结构

在缺乏成本―效益比较的组织生态环境下,对财务内控的评价涉及:账面信息是否闭合,以及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合规。然而,这些都主要对会计凭证的形式要件进行稽核,而确认要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则较少触及。从而,资金漏损现象便难免发生。

二、完善财务内控治理结构的着眼点分析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治理问题,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今后财务内控工作的着眼点进行分析:

(一)着眼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

由现阶段的专项资金申请流程可知,专业技术部门具有专项资金使用的专门信息,而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并不具有专项采购、专项科研的专门知识。因此,这就在专业技术部门与管理层、财务部门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信息不对称。那么在优化事业单位内控治理结构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便成为了工作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其本质在于提高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信息存量,而实现这一点则可以有多种财务内控选项。

(二)着眼于破解预算资金监管中的短板

正是受到事业单位组织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财务内控中较少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而是更为关注规制资金的使用行为,使行为在财经制度框架范围内运行。这样一来,专业技术部门在项目采购或科研立项上,并不对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匹配性负责,而只需要满足特定的职责即可。对此,当前还需要破解预算资金监管中的短板,即需要将资金配置与物化设备、科研活动使用价值间的匹配程度纳入到财务内控中来进行考察。

(三)着眼于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

在事业单位组织生态无法在短期间得到改变的情形下,则需要从制度层面加强财务内控的体系建设,其中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则尤为重要。与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相匹配,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从社会服务质量、覆盖面、社会公众满意度等环节来构建定性和定量指标。

三、破解财务内控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破解财务内控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路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细化部门专业建设规划

之所以提出应细化部门专业建设规划在于使事业单位管理层、财务部门面对专业技术部门的专项资金需求保持主导权和主动权。在雁型发展的模式下,事业单位管理层应结合本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服务范围,选择出核心专业技术部门,并通过技术关联性来带动处于尾雁地位部门的发展。那么,在对待专业技术部门的专项资金申请时,就能做到有重点、有节制。

(二)组建财务内控督导部门

这里的内控督导与审计督导不同,内控督导部门中的成员不仅有财务人员,还有专业技术人员。不难知晓,组建财务内控督导部门在于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干扰。面对专业技术部门的专项资金申请,专业技术负责人首先要面对财务内控督导人员进行答辩,并由督导人员权衡专项资金申请事由。笔者建议,事业单位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来提供技术专家资源。

(三)优化财务内控职责结构

在问题部门提出了当前的职?结构属于开放式的流程,进而无法对专业技术部门的资金使用形成有效监管。那么,优化财务内控职责结构的出发点便是,建立起权责首尾照应的闭环。在事业单位目前的组织生态下,可以采取财务人员联系制度,实现财务人员参与专业技术部门项目采购、科研经费使用的全过程,并引入跟踪审计制度。在党委领导下,需要对资金违规使用问题依法依规给予规制。

(四)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模式

无论是专项采购还是专项科研,最终都需要形成成果来助力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服务工作。为此,评价资金的“产出/投入”效益,便不能照搬企业的思路和办法,而是需要将评价权更多交给社会公众。笔者建议,除了开展常规财务审计活动外,专业技术部门需要对资金使用进行自查(落实部门主体责任),然后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表现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党委。最后,在单位网络上向社会公众收集专项技术服务质量信息。

四、展望

这里在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做出工作展望:

(一)廉政建设驱动财务民主决策实施

笔者建议,部门预算申请应在基层支部范围内进行集体讨论,并通过设置具体的预算金额阈值,将超出阈值的资金使用计划纳入到党委层面进行集体讨论。与此同时,应通过OA系统发布结果信息。

(二)分类型建立财务激励和规制措施

单位主要涉及公用物资的采购,所以严格执行现行的招投标制度成为了重点。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还涉及到支撑专业技术服务的专用性物资采购项目,以及科研经费申报项目。对此,则需要缩小财务考核对象的范围,以部门和项目小组为考核单位,对其实施全过程预算管理。这里的财务激励主要指向对未来预算资金的拨付,即考核合格的部门和项目小组将增大对未来预算资金获得的能力。

五、小结

本文认为,事业单位作为体制内单位类型,其财务内控也势必受到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那么常规财务内控措施显然无法完全适应事业单位的需要。因此,需要从事业单位特殊的组织生态系统中,结合治理结构治理来完善财务内控问题的探讨。具体的破解思路为,细化部门专业建设规划、组建财务内控督导部门、优化财务内控职责结构、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篇6: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效规避和防范公司经营风险,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保监会制定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及公司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机构。公司各级机构财务人员均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分公司计划财务部是公司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财务系列具体内控管理工作。

第二章 财务内控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第四条财务内控管理的总体目标:

1.确保公司日常财务运作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的要求;

2.保证公司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方针能够贯彻执行;

3.识别、计量、控制各项经营风险、资金风险和财务风险,确保公司稳健的运行;

4.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各项报告、统计数字的真实和完整;

5.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质保量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条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

2.从公司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3.覆盖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和流程;

4.保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和衔接,避免产生矛盾和冲突;

5.具有良好的预防性,能够有效避免、防范或减少公司经营风险;

6.符合相互制衡的原则,任何人、任何岗位、任何环节都必须按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既定程序或要求规范运作。

第三章 财务内控管理内容

第一节 财务架构及岗位设置

第六条分公司和各分支机构计划财务部架构及岗位设置,应当符合规范、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总公司计划财务部制定全公司各级机构计划财务部基本职能规范,各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财务岗位,相应制定所属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制度、考核标准和管理要求,并实行目标考核管理。

第七条各级机构计划财务部在设置岗位时应充分考虑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岗位监督机制。

第八条各级机构计划财务部应实行亲属回避制度和重要岗位轮岗制度,各级机构出纳岗、资金管理岗的持续任职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节财务管理控制

第九条分公司计划财务部根据总公司整体发展规划及财务内

控要求,制定分公司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分支机构围绕分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要求,制定并落实分支公司各项财务管理细则。

第十条公司实行全预算管理制度。各级机构的预算编制、执行、修正必须在分公司标准的整体预算框架范围内。

第十一条分公司计划财务部对分支机构实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各分支机构应当在上级机构授权范围内进行财务经营管理。对超出授权范围的事项,不得擅自进行决策。对于财务重大事项,应执行重大事项上报制度。

第三节会计核算控制

第十二条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会计核算体系,总公司为一级核算单位。

第十三条会计核算必须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反映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成本及利润,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财务人员不得随意改变资产、负债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不得虚列、隐瞒或提前、推迟确认收入,不得虚列、多列、不列或少列费用成本,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

第十四条会计帐务处理必须执行规范的操作程序,确保帐帐、帐证、帐实三相符,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不得设置帐外帐,不得提供虚假会计报表。

第十五条各级机构应定期核对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保证其一致性,发现问题应及时核对及更正。

第十六条各级机构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和变更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

第十七条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岗位的人员应实行定期轮岗,一人不能身兼不相容的两个(及以上)岗位。

第十八条会计资料应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在规定的保管期内,任何人都无权决定销毁。

第十九条会计核算管理具体要求按《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考核标准》执行。

第四节 资金管理控制

第二十条公司资金管理原则为“限额控制、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运用”。

第二十一条公司银行帐户管理实行“事前申报、事后报备”制度。

第二十二条公司资金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资金调拔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审批,不得调拨。

第二十三条公司应加强财务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第二十四条各级机构对于网银授权证书(开展网上银行的机

构)、保险柜钥匙应专人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交与他人代为保管、使用。

第五节重要有价单证控制

第二十五条重要有价单证由总公司统一组织设计和印刷,未经总公司授权,各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印制。单证编码由总公司统一制定,并纳入单证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单证变更、作废必须书面通知相关部门和下属机构。

第二十六条重要有价单证领用应实行限额管理。调拔、领用时,需由单证经办人员填制调拔、领用申请单,并由相关负责人签批。

第二十七条单证管理人员应按单证管理的规定做好单证申请、印刷、领发、使用销号、回收、返库、销毁等工作,按月向计划财务部门报送相关报表,准确反映单证的入库数、发出数、使用数、注销作废数、库存结余数、销毁数,做到使用的有效单证与业务签发的单证数相符。对连号已使用的作废、注销的单证,应将其正、副本与有效单证一同连号装订、归档入库。

第二十八条兼业代理人领用的单证要定期核对。核对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第二十九条各分支机构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单证保管安全。若发现单证短缺、遗失等情况,应及时书面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并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第六节 财务会计系统内控

第三十条分公司应构建以满足财务日常核算为基础,服务财务

管理为目标的财务会计系统。

第三十一条通过完善的财务会计系统,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明确各级机构、各级人员的财务职责、权限等。

第三十二条建立财务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任分离制度。

第七节财务内审

第三十三条分公司应设立财务内审岗位,编制财务内审计划,建立财务工作现场常规检查及专项检查的制度。

第三十四条各级机构应当每年对辖内机构财务管理执行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第三十五条分公司应采用非现场检查方式,采用合适的方法及管理工具,通过对分支机构财务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及时的发现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并予以更正。

第三十六条中心支公司以上(含中心支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任职期满或任期内办理调动、免职、辞职、退休等手续前,必须进行任期经济责任稽核,并在作出稽核结论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由分公司计划财务部负责解释。

篇7: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完善财务报销手续,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凭证名称、填制凭证日期、接受单位及接受人名称,经济业务数量、单价、金额;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每一张票据必须经办人、验收人和负责人签字。

二、预算和决算必须在主管领导审查和监督下执行,重大开支由财务管理领导小组集体决定。

三、依法设置会计帐簿,不准私设会计帐簿或私设帐户。不准私设“小金库”,更不得公款私存,杜绝私人长期截留公款或挪用公款的情况发生,严禁向外出借本单位银行帐号。

四、现金支票、转帐支票及电汇支票每发生一笔业务都必须经主管领导签名批准并加盖财务专用章方可办理。签发各种银行支票时,必须由两人同时签印。单位领导要定期组织检查银行预留印鉴是否完整、安全,法人印鉴,现金收讫印鉴由现金员管理;单位会计负责管理财务印鉴。如出现问题,要及时向上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

五、出纳员为现金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银行支票、现金支票、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等的日常保管和归档。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条例,禁止“白条”入账、抵库。

篇8: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主体, 但是它在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监管考核、岗位设置等方面存在比较滞后的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对加强事业单位的行为规范化、强化风险管理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大大降低事业单位的管理风险。目前, 我国的事业单位已经迈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原来存在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体制等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 为了尽快顺应时代的发展, 必须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拓展, 而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可以将我国的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执行性、社会公益性、生产经营性这三种不同的类型。大部分社会公众普遍认为:行政执行性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公务机关进行统一管理, 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大概占到事业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二, 对于这类事业单位再进一步进行细化后可以将其中的一大部分纳入到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类型中。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都是其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存在的问题。目前,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 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基本都是简单地进行数字的编制, 然后形成电子版的材料, 反映出在一个工作年度内所有财务手指的一个综合性的计划, 并以此为基础对各项计划和指标进行协调。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各项财政支出要求的严格化,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也对预算的编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要求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一定要科学、准确、全面、规范。但是, 目前事业单位在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十分明显的, 如:预算编制意识不强、零基预算法并未得到广泛推广、预算监督职能匮乏。

(2) 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缺乏健全性。政府采购在我国事业单位中推行的时间并不长,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后, 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在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中的诸多环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我们亦不能忽视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例如:某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对政府采购缓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普遍认为政府采购就是从某一个层面上对财政费用支出的一种节约、事业单位采购方式的一种转变, 并未从更深的层面对政府采购的真正意义进行深刻认识和理解;事业单位中担任政府采购的相关工作人员并不重视对自身专业采购知识的及时更新, 跟不上政府与财务高效协调的具体要求。

(3) 资金运行效率低下。资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中流砥柱, 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是依赖于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来实现的。因此, 必须对这些资金进行合理配置, 并制定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但是目前,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资金的运行与预算管理严重脱节, 有的事业单位在资产的购置上还存在着超标的、重复购置的问题, 从而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

(4) 财务管理环境受到制约。对于财务活动有着巨大影响的各种因素和外部条件是导致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阻碍重重的主要原因。例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环节存在薄弱性, 很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有的事业单位的领导将记账凭证视为粉饰自己政绩的工具, 或者直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干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

(5) 财务管理中尚未构建完善的、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内控体系的完善性、科学性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更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用充分发挥的基本前提。但是,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严重不足, 虽然有的事业单位为了应付上级部门而成立了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 但是并未发挥其监督的职能作用。

三、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 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1) 不断完善事业单位风险预警机制与应对机制的构建。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由于缺乏风险意识、缺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特别是在风险的应对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与相关业务人员缺乏风险控制意识、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缺乏规范性、科学性, 因此,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应对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以此来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例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培训或者请专家讲座的形式尽快提升单位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意识、风险控制意识;单位的一把手必须下定决心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 真正担负起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的责任, 并以身作则付诸于实践;加强对事业单位人员风险意识的渗透, 将内部控制建设与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密切联系在一起, 从根本上将内部控制意识、风险意识灌输到每一名职工心中。

(2)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要想得以贯彻并顺利实施, 必须构建上至事业单位一把手、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下至单位内部的普通职工组成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在内的三道风险防线。可见, 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员共同参与的过程, 必须对可能对事业单位造成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各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梳理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 设定风险控制目标, 全面、系统、持续地对风险进行评估, 特别是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一定要及时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识别风险, 并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改进内部监督机制。随着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的不断加剧, 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化, 随着事业单位发展方向、职工人数与素质、生产技术与流程等方面的变化,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必然受到影响, 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实施必要的监督与检查来保证内部控制得以有效运行。例如: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 进而保障对内部机制监督的有效性等。

总之,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其财务管理中的收益和风险更多时候体现的是国家扶持事业单位的政策,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顶住了压力和挑战, 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仍十分明显。因此, 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建设, 完善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 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 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为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 事业单位为了尽快顺应改革的浪潮, 必须及时转变观念, 加强内部管理, 提升管理效率。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核心。但是,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并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将站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并努力探寻加强内部控制、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内控视角,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白雪迪, 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几个问题的探讨.财务与会计, 2013 (07) .

[2] .李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4 (02) .

上一篇:新年感恩的寄语下一篇:教师文明礼仪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