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社会工作论文

2024-04-26

家暴社会工作论文(精选6篇)

篇1:家暴社会工作论文

我看家庭暴力

10心本 唐惠 2

4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及特点。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但妇女受丈夫的暴力侵害是最普遍的,她们受到的身心伤害也最大,家庭暴力尤其指丈夫对妻子施暴。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长久而稳定地存在时由于它特定的一些特点,总结有以下八点。

(1)对象的特定性。家庭暴力的对象一般都是固定的弱势群体:妇女、老人和小孩,尽管近年来有一些家庭暴力的对象是男性,但也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使得这些男性在家庭中处在弱势的地位才使得他们有被欺压的可能性。

(2)行为的隐蔽性。家庭暴力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地一般在家里,鲜为人知。由于传统文化,一些人错误地将其归为“家务私事”、“个人隐私”,认为是“家丑”不能外扬,其他人不愿干预这种“闲事”,使得很多被害人,特别是女性,在受到侵害时忍气吞声、不愿声张,使得很多家庭暴力不能及时暴光得到解决。

(3)主观的故意性。家庭暴力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所持的心理态度是故意的,而且大多数都有明确的目的。尽管有些男性施暴者在施暴行为之后冲动或者过失,但从施暴行为的反复发作可以看出这种施暴行为的故意性。

(4)行为的普遍性。家庭暴力是很普遍的问题,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都曾受到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5)行为的违法性。家庭暴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其违法性主要表现为施暴者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

(6)发作的反复性。因家庭暴力的施暴人与受害者具有长期共同生活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家庭暴力不是表现为一次简单的暴力伤害,而是表现为长期的、反复的暴力侵犯,形成固定的循环:对峙--暴力--修复--亲密,再对峙--暴力--修复--亲密„„

(7)手段的残暴性。行为人在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时采取的摧残、强制他人身体的一种凶恶、残酷的手段,它不单纯是故意的伤害行为,具有残忍性,如殴打、用烟头烫,泼硫酸残忍地伤害器官等。

(8)后果的严重性。家庭暴力不仅会破坏家庭和婚姻,而且受虐者身体和心理都受到极大的伤害。

二、家庭暴力的后果。

很显然,不管什么样的暴力都是违法的行为,家庭暴力是暴力的一种,而且由于它的对象是家庭成员,日常都住在一起,这种空间上的接近更加导致了家庭暴力反复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长期以往给家庭成员带来长久的身心伤害。

1、破坏婚姻和家庭。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势必会影响夫妻感情,日积月累的伤害最终会导致家庭和婚姻的破裂。

2、影响受害人的身心健康。长期生活在家庭暴力的家庭里,由于暴力行为的残忍性势必会给受虐者的身体方面带来极大的伤害。另一方面,长期生活在一起,这样压抑、隐忍的环境也会给受害人心理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心理的压抑严重时会以躯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至此又更会加重受害人心理的压抑,身心一体互相影响,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3、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成长。一个破裂的、不安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

最基本的安全、爱、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我概念的形成就会有偏差,连自己健康成长都有困难还谈何有更好的发展。另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很可能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或者习得暴力的行为倾向、或者习得无助、退缩的行为倾向,当他们在自己以后的家庭里很可能仍然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4、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这方面的不良影响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媒体,像这种暴力行为

在媒体的渲染下,可能会造成民众特别是小孩的模仿行为,再加之社会对于家庭暴力的法律约束以及对受害人保护这一块并不是很完善,所以部分施暴者在有暴力行为时更加有恃无恐。

三、家庭暴力发生发展的原因

对于家庭暴力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一是来自家庭外部的一些大部分家庭共有的因素,另一个事来自家庭内部的每一个家庭不一样的因素。

1、家庭外部因素

(1)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的因素

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历史尊崇“男主女从”、“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这些思想根深蒂固,虽说思想解放女性地位得到提高,但是这些思想的本质却在个体社会化以及整个社会制度中传递以及巩固,所以有些男性始终认为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动辄对妻子实施暴力以获得屈从来巩固地位或者获得某种利益。

(2)社会发展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而男性通常承担的社会压力要重于女性,且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暴力发生的模式“压抑-诱发”,长期积累在心中的压抑需要得到发泄当遇到一定外界刺激之时很容易引发攻击性行为。

(3)社会宽容的因素

家庭暴力长期以来被视作家庭私事,在发生时,邻居都不愿意插手别人的家务事,执法机关也会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无人伸手援助,人们思想上对于家庭暴力的宽容的态度也促进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4)经济方面的因素

社会的变迁带来了男女经济收入的不平衡,男性大多在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当家庭内部出现矛盾时,极易产生家庭暴力行为,一些女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交往和谋生手段,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发生家庭暴力后,使得她们无法选择适当的应对暴力的手段和方式,到最后只好选择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忍气吞声的维护已经支离破碎的婚姻。

(5)法律方面的因素

我国的宪法、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对家庭暴力都有禁止性的规定 但都缺乏认定和制裁的标准,原则性规定有余,操作性不强。使得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得不到该有的惩戒,以至于达不到规范行为的效果。

2、家庭内部因素

(1)个人个性因素

家庭暴力的双方个性有缺陷,比如施暴者人格方面有缺陷,个性比较冲动遇事难以冷静,一直以来就带有暴力倾向,而受害者本身比较胆小怕事,性格怯懦,遇事退缩,在遭遇家庭暴力时比较逆来顺受而不愿意解决问题。这些都会促进家庭暴力的发生发展。

(2)原生家庭的影响

施暴者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施暴者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爸爸用暴力对待妈妈来解决问题,所以他自己也形成了这样的行为模式,把这种模式再带到现在的家庭中。

(3)文化水平不高

大多农村发生的家庭暴力事件大多数是因为施暴者文化水平比较低,不懂得尊重和平等,遇事不知道如何去采用比较好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采用打骂的方式迫使对方屈从。如果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么解决会更好,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愿意采用好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4)双方经济收入悬殊

双方经济的悬殊使得收入高的一方长期处于强势的地位,习惯于独掌家庭的大权,长此以往必定盛气凌人,遇到矛盾和摩擦时倾向于用暴力的行为快速取得决定权。

四、家庭暴力问题的应对。

男女性在生理上、体力上的差异是永远存在也是改变不了的,这个固定的差异给家庭暴力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家庭中偶尔发生冲突和矛盾也是避免不了的,如果在这时双方在思想上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在男权思想的影响下简单粗暴地用武力来解决矛盾,那么家庭暴力就必然会发生。所以我认为在家庭暴力的应对上,我们首先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以预防家庭暴力,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体系在发生家庭暴力时及时有效地援助受害者,另外建立健全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以惩治施暴者达到警戒的作用。

(1)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女性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提高广大妇女对家庭暴力的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一个共同反对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另外,要鼓励妇女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妇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使她们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不轻易为社会和他人的态度所摆布,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积极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地位。在思想上和经济上尽力做到独立,不依附男性。

(2)完善反家庭暴力的社会网络

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的反家庭暴力的整个社会工作的网络就很健全,当一个妇女遭遇家庭暴力向执法人员求助时,执法机构在前去援助的同时就会联系社工协同干预,并将受害人的从危险的关系里解救出来并且妥善安置,社工给受害人提供法律咨询以及协调双方关系等等。而我们大陆地区目前在这一块真的还是很欠缺的,受害人根本不知道能向谁求助,当然也不会有人能提供有效援助,以至于家庭暴力发生后,妇女身心受到很大伤害却束手无辞,所以设立妇女维权站、心理咨询站、妇女庇护中心等妇女救助机构,并且联合执法机关和人民法院第一时间提供切实有效的援助十分重要。

(3)健全家庭暴力法律法规

目前,有关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宪法》、《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法条中存在许多的漏洞与缺失,并未提供根本防治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途径。因此,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就要逐步完善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家庭暴力的类型、施暴人应负的民事和刑事责任、执法工作人员职责及相应监督机制作明确的规定,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和威慑力,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家庭暴力,改变目前对家庭暴力避而不管、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的状况。

篇2:家暴社会工作论文

反家暴论文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安宁、温馨的家庭,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安乐窝,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在反对家庭暴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呈现出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社会支持网络日益增多的趋势。但是,家庭暴力现象依然存在着,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影响了儿童健康成长,侵犯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因此,结合实际,探寻、分析和减少这一行为,显得十分必要和有价值。

关键词:家暴现状 调解干预 建议策略

一、**市家庭暴力的现状、特点及危害

今年上半年,**市妇联系统共接待婚姻家庭纠纷案件 52件,涉及家庭暴力案件18件;从法院审理案件来看,婚姻家庭类案件560件,离婚案件513件,共发放8份人身保护令;从公安部门家庭暴力接警来看,市公安局“110”报警中心因家庭纠纷接警279件,夫妻家庭暴力61件,其他家庭暴力27件,发放家暴告诫书5份。这个数字只是冰山一角,能够反映问题的多数是受到严重伤害,还有很多妇女选择了沉默,所以究竟有多少妇女遭遇过家庭暴力,很难有个确切的数字。

根据近年来接待的情况来看,该市家庭暴力的总体特点是:发生范围不断扩大,本地农村、城市家庭、外来务工家庭都有发生。形式不仅局限于身体暴力,还包括冷暴力、语言暴力。文化程度低的多于文化程度高的,贫困家庭多于富裕家庭。在这类家庭内,习惯于“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妻子依附于丈夫生存,这类人群思维方式单一,往往通过最直接的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去年接到电话来访,当事人被丈夫打的住进医院,且对她不理不问,派出所找他谈话态度还相当强硬。后来通过乡镇妇联让某村干部出面做工作,这个村干部居然说这种女的就是要打(据说女方有外遇),作为家庭暴力第一道防线的村民委员会的干部,居然也会有这种认识。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对家庭和社会都有不容忽视的破坏:一是损害了妇女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受家暴的来访妇女,一般精神状态很差,面容憔悴,情绪低落,诉说过程泪流满面,具有轻生念头,甚至听到施暴者声音都害怕。二是危害社会安宁和稳定。家庭暴力成为目前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害妇女由于不堪虐待,会走上“以暴制暴”的道路。三是危害家庭幸福和子女成长。家庭暴力除了对妇女的危害外,对子女的危害也十分严重,而且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会终其一生。曾有位新婚妇女来访,反映其丈夫遇到问题说不到两句就动手打人,婆婆劝说她:“忍着点,他跟他老子一样脾气,喜欢动手。”

二、**市妇联开展反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做法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预防制止家庭暴力能力。首先注重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依托乡镇(街道、社区)、村居的组织优势,利用三八维权周、法制宣传月、11.25反家暴日,借助悬挂横幅、知识竞赛、发放手册、举办讲座、情景剧表演、模拟法庭等载体,通过层层的普及、培训、宣传,提高妇女群众对反家庭暴力的意识。该市天山镇妇联要求每对新婚夫妇在申领生育计划时都要进行反家暴知识测试。其次注重提升经营家庭能力宣传。曾遇到两个很有对比性的案例,甲妇女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冲到丈夫单位,将办公室的桌椅搬了底朝天,然后自己四大仰趴的在地上又是哭又是跳又是骂的,后来尽管她一直闹但婚还是离掉了。乙妇女直觉丈夫有外遇,但她还跟往常一样每天跟丈夫通话,乘丈夫出差的机会去了他的公司,掌握清楚公司的经营状态,还跟公司的员工建立了感情。公司员工都在她丈夫面前对她赞不绝口,丈夫原本有离婚的想法也打消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幸福婚姻课堂、优秀家庭事迹巡讲,微信、微博推送案例知识等提升夫妻经营家庭的能力。去年市妇联进社区启动“和谐婚姻•幸福家庭”——保护你的婚姻家庭权益公益讲座,阐述了夫妻生活的艺术,智慧的处理家庭矛盾技术。最后注重提高妇女自身地位宣传。该市妇联曾组织创业女性代表现身说事,用她们的亲身经历,强调女性在社会上和家庭中有了自身的地位后,身边人不敢打也不舍得打的事实,呼吁广大女性要自立自强。

2、开展纠纷预警排查,遏制暴力倾向萌芽状态。进一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最大限度减少家庭暴力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妇女儿童之家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室,招募熟悉社情民意、了解各家各户情况的巾帼调解员,广泛开展婚姻家庭纠纷预警排查活动,及时发现家庭矛盾纠纷苗头,对有暴力倾向的,及时予以制止和调解。该市车逻镇妇联动员村妇代会主任对本村居民的家庭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列出矛盾容易激化,有可能发生家庭暴力等特殊家庭“重点户”名册,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处置,化解纠纷,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激化。如镇**社区妇代会主任在开展入户调查时发现居民朱某(男,37岁,军人)与其妻子张某(女,34岁),因婆媳关系不和殴打妻子,经过说服教育,朱某认识到行为错误,向妻子道歉。张某也承诺今后孝敬老人,夫妇重归于好。

3、加强矛盾联动联调,构筑反家暴工作网络。与法院联合设立婚姻家庭案件合议庭,注重“调解优先”,适时引入心理疏导,针对婚姻家庭纠纷的特性进行联合调处,共发放19份人身安全保护令。与司法局联合建立人民调解员队伍,巩固发展了15个妇女法律援助站、14个家庭矛盾调处站、14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及时化解各类家庭婚姻纠纷。与民政局联合成立幸福婚姻家庭指导中心,共同申报《守护成长 青春阳光》项目,在市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纠纷调解室,实施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项目,开展法制宣传“幸福家庭直通车”活动,为在婚姻家庭中有困扰的市民提供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纠纷调解服务,为婚姻家庭保驾护航。与公安联合设立了16个家庭暴力投诉站,对家庭暴力报警投诉做到优先接警、优先处警、优先救助,依法保护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推进反家暴告诫制度,共发放了4份反家暴告诫书。

三、预防、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的几点建议

1、宣传需要广度深度。一是法律宣传的对象不能太单一。要在“平安家庭”创建过程中,加大男女平等及反家暴的政策法规宣传,重点要对男性进行普法。经常性开展反家暴进企业活动,尤其是重型企业是男性聚焦的地方。二是维权培训的对象要扩面。不仅要是加强对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的培训,而且要对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关键执法者进行专门培训,加大对执法者的宣传,举办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调解员反家暴培训研讨,提高执法工作者的反家暴意识和工作能力,实现家庭暴力零容忍。三是宣传培训的内容要有“触痛”。要将一些身边人和事拿出了以案说法宣传震慑有家暴倾向的人群,要唤醒和增强弱势妇女的反家暴意识和能力,要将家暴与侵犯人身权利的法律问题提升到同一高度预防。

2、法律制度需要可操作性。一是放宽证据标准。法院对于原告提出的家庭暴力情节认定率低,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原告未举证或举证不充分,难以使法院认定家庭暴力;原告所举证据存在瑕疵;法院以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作为裁判的首要目标,对证据的认定较为严苛等。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对施暴方及时给以必要的处罚,加大威慑的力度,对于初次发生的家暴行为,一定要严厉制止,防止再犯;对于多次发生家暴行为的,应坚决给予制裁,让施暴方知道:家暴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三是提高律师代理家暴案件。据调查,婚姻家庭案件繁琐、代理费用较低、易被殴打等因素,导致很多律师不愿代理家庭暴力案件。通过法律援助中心管理平台,加大对家暴受害弱势群体法律援助范围和援助力度,指派和安排专业对口优秀律师为家暴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3、反家暴工作需要社会化。反家暴工作绝不是妇联一家所能包揽的事情,必须建立社会化的妇女儿童维权机制。可以借助政府职能的力量,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妇女维权工作中的问题、疑难案件;借助维权志愿者的力量,扩建调解室,更好地为家暴案件开展矛盾调解、心理疏导,形成多种社会维权力量;借助公安部门的力量,在家暴投诉站为家暴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及时给予立案,震慑施暴者;借助法院和人民陪审员力量,在审判中维护弱势妇女合法权益;借助媒体的力量,及时对妇女维权的普遍性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跟踪报道,形成全社会关心妇女维权的舆论氛围。

篇3:家暴社会工作论文

所谓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 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我国每年都有近10 万家庭因为家庭暴力等因素导致解体,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 家庭暴力已经上升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具体来说, 家庭暴力具有以下几种特征。首先, 家庭暴力隐蔽性较强。[1]受人类数千年形成了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影响, 绝大多数人认为, 家庭暴力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事情, 外人不方便干涉。当暴力发生时, 受害人因此担心, 如果将问题反映到司法机关, 那么无疑会激化家庭矛盾, 导致婚姻破裂, 不利于家庭稳定。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 我国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都会采取忍耐的态度来面对家庭暴力问题。其次, 家庭暴力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特定性。通常情况下, 家庭暴力的对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养育关系以及血缘关系, 也就是说, 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是存在感情的。再次, 家庭暴力具有反复性。由于绝大多数受害者面对家庭暴力所采取的措施就是不公开, 私下处理此类事件, 这使得施暴者在实施家庭暴力的时候往往无所顾忌, 不加以控制, 从而导致家庭暴力的反复出现。[2]最后, 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由于家庭内部关系比较复杂,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家庭暴力的处理难度。

二、社会工作在反家庭暴力中的重要性

家暴的破坏性非常强。对于施暴对象来说, 家庭暴力的产生往往会导致其身体上的痛苦, 也会导致其精神上受到折磨。不仅如此, 对于那些亲眼目睹家庭暴力的人来说, 家庭暴力也会给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 在一个家庭当中, 如果父母之间产生了家庭暴力, 那么子女就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一方面不利于子女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也会给子女传输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念。除此之外, 一旦家庭暴力上升到一定程度, 还会导致婚姻破裂或是家庭解体,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的和谐关系到社会整体的和谐。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 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干预家庭暴力是国际社会干预家庭暴力成功的经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专业的情感支持,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增强家庭的功能, 促进家庭的和谐。[3]值得注意的是,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家庭暴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保密原则, 这样才可以鼓励更多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摒弃传统的“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 将社会工作在反家暴项目中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反家暴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它需要政府、公安、法院、医院、妇联、司法、社会服务机构等正式的、非正式的社会系统的联手行动。在这种情况下, 家庭社会工作者要具有全局眼光, 做到从全局出发, 为案主提供一整套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在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社会系统的分析, 来有效整合各种资源, 帮助家庭暴力受害者。与其他部门相比, 家庭和社区的资源相对比较缺乏, 因此, 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有效的整合非正式社会资源, 建立健全多元化服务系统。由此可见, 社会工作在我国反家暴项目中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国外反家暴的经验

在美国, 家庭暴力这一违法行为和陋习也屡禁不止, 2011 年10 月14 日, 曼宁·拉米雷兹 ( 美国前世界职业棒球大赛最具价值运动员) 被传讯, 传讯理由为受到家庭暴力指控。2011 年, 坦尼亚·威廉姆斯也曾经向媒体吐露其惨遭家庭暴力的经历, 这些只是家庭暴力众多案例中的冰山一角, 在美国家庭暴力不仅仅发生在明星妻子身上, 还出现在很多美国平民家庭当中。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在美国纽约的警察局, 日接到投诉家暴的电话就高达上百起, 这些家暴中绝大多数都是夫妻或是情侣之间发生的暴力侵犯。[4]

家庭暴力在日本也比较普遍, 有将近三成以上的日本女性表示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受到家暴侵害, 这些女性要么在家庭生活中遭受拳打脚踢, 要么其尊严收到欺压, 要么受到丈夫的粗言秽语等等, 甚至还有婚内强迫性行为等问题。在韩国, 家庭暴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崔真实就是家庭暴力的一个受害者。崔真实在与体坛明星赵成明结婚期间, 曾多次遭到丈夫的殴打, 崔真实在不堪忍受家庭暴力后, 与赵成明分居, 但是, 即使在分居内, 崔真实也没有逃离赵成明对其进行的施暴行为。当然, 除了上述国家外, 家庭暴力在拉美、在俄罗斯也广泛存在。

家庭暴力是一个古老的、世界性话题, 女性、幼儿以及老年人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 家庭暴力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父权制”的历史文化, 反映了世界性的不平等关系, 也反映出了各国对受害者的保护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面对家庭暴力愈演愈烈的现象, 各国纷纷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暴力惩处力度,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具体来说, 各国的家庭暴力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 将警察、司法、医疗等社会支持系统联合起来。时至今日,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暴力的危害性, 并将其以法律条例的方式明确的规定下来。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有效制裁家庭暴力犯罪中的施暴者, 切实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5]以美国为例, 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了虐待儿童的行为, 那么这个家庭的邻居就有权利将其报给警察局, 警察局在查明情况后, 就会派人将儿童接走, 并为其找到一个“免费的家”, 什么时候家庭暴力问题得到解决, 双亲不会再打孩子, 能够确保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获得良好的对待, 才会将孩子送回来。除此之外, 受到家庭暴力的妇女也会受到同等的待遇。根据法律规定, 美国政府还专门为被害者建立了庇护站, 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了经济、就业、培训以及法律等相关服务。

( 二)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为社会工作者反家暴工作行为保驾护航。众所周知, 与其他部门相比, 家庭和社区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 难以有效的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各国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整合社会资源, 在解决家庭暴力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是以美国为例, 1994 年, 克林顿政府出资16 亿美元, 用于进一步强化联邦机构对家庭暴力犯罪方面的调查, 自2002年起, 美国每年都要拨款3. 9 亿美元, 用于司法部的反对家庭暴力项目的研究, 为社会工作人员提供反家庭暴力工作的指导以及资金支持。

( 三) 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反对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 因此, 仅仅依靠政府来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是不够的。这一点各个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了。以美国为例, 美国将每年的10 月定为家庭暴力意识月, 在这一个月, 公益组织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为公众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性, 帮助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有效措施, 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不仅如此, 美国的一些医院还建立了与家庭暴力相关的“急诊室”,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以标准化程序为依据对家庭暴力进行评估, 一些大型的医院还配备了医疗社工, 以协助医生诊断可能出现的家庭暴力个案, 并给“病人”提供必要的服务。

( 四) 加大对施暴者的惩处力度, 建立社区监督网站。家庭暴力犯罪之所以愈演愈烈, 主要原因在于受“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意识的引导, 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施暴者的行为。不仅如此, 由于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隐密性,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家庭暴力的惩处难度。近些年来, 各国加大了对施暴者的惩处力度, 并建立了社区监督网站。以英国为例, 英国积极鼓励家庭施暴的发现者向相关部门报告, 经查证属实, 会对那些施暴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常见的处罚措施包括对家庭暴力施暴者处以6个月监禁, 并将其行为登记在家庭暴力登记薄上面, 期限为7 年, 或是对家庭施暴者处以两年以上的监禁, 并将其行为登记在登记谱上, 期限为终身。英国的这种措施在加大了施暴者惩处力度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四、国外社会工作介入反家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一) 将公安与司法体系介入到反家庭暴力的社区工作当中, 切实改变受害者传统的落后观念, 降低家庭暴力的发生频率。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不足, 导致反家暴工作出现性别盲点、价值观泛化的现象, 例如, 在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时候, 没有考虑女性权利的特殊性以及女性自身价值的实现, 这种现象的产生, 一方面不利于司法工作的顺利展开,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 应当将公安与司法工作人员引进到社区工作当中来, 定期或不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帮助执法人员转变传统的落后观念, 提高执法人员的性别平等意识以及人权意识, 切实提高工作的时效性。例如, 司法系统可以在其各部门中安排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者, 这些社会工作者在司法部门执行家庭暴力案件中主要起协助作用。这样, 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社会工作者进行引导。当然,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为受害者提供类似于庇护所、救助站、法律咨询及援助等服务,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受害者因为害怕报复而放弃求助的现象, 从而帮助受害者脱离家庭暴力。

( 二) 将医疗系统引入到反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中, 为受害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在家庭暴力中, 医生很有可能是第一见证人, 因此, 如果我们将医疗系统引入到反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中, 就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家庭暴力的存在, 及时的对受害者提供帮助。例如, 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为受害者请求警方协助, 为受虐妇女提供庇护。在我国, 医疗社工逐步兴起, 给反家庭暴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例如, 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患者有受到家庭暴力的倾向的时候, 可以为其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

通常情况下, 将医疗系统引入到反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中的主要目的在于, 通过各种措施、各种途径使受害者了解到自身的处境以及摆脱这种处境的方式方法。医生在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的时候, 通常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不得要求受害者做出某种决定, 使受害者感受到自身受到了尊重。二是引导受害者分析家庭暴力的原因, 并为其提供解决办法, 切实提高其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能力。三是帮助其树立权利意识, 使其深刻的明白家庭暴力是对其权力的一种侵害。四是及时制作笔录, 制定伤残档案, 为受害者提供后续支持做准备。

(三) 将社区工作融入到反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中。一是建立健全多机构合作的工作网络。反家庭暴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组建一个专门的网络枢纽, 并将其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部分, 从而推进社区工作的和谐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家庭暴力处理的工作机制, 及时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例如,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案主分析权力关系, 帮助其相信其具有改变自己现实生存状况的能力等等。三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社区内不同人群进行反家庭暴力方面的培训, 加大宣传力度。四是建立社区庇护所, 切实为受害者提供紧急的救援服务。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系统的分析国外社会工作在反家庭暴力项目中的应用, 我们获得了很多的启示,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同其他国家的社会情况存在本质不同, 尤其在民众意识方面, 所以, 应避免直接将国外的经验应用到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中来, 这种机械化的转移不仅不利于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顺利展开, 还有可能为其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反家暴工作中,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做到从实际出发, 在深入了解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将外来经验实现本土化, 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家庭暴力工作的效率, 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黄蓉芳.中国家暴现状报告称, 全国每年有十万家庭因家暴解体54.6%受访者曾遭遇家暴[N].广州日报, 2012-06-29.

[2]Asa Cater, Anna M.Forssell.Descriptions of fathers’care by children exposed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relative neglect and children’s needs[J].Child and Family Social Work, 2014 (19) :185, 193.

[3]马丽庄.家庭社会工作[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湾, 2001.

[4]相敏.家庭问题社区干预, 民间组织大有作为[J].妇女研究论丛, 2002 (4) .

篇4:李阳“疯狂家暴”击中社会痛点

现在,疯狂者似乎已经冷静下来,承认错误,夫妻调解,向妻女及公众道歉,作出“非暴力”承诺,接受心理咨询,并一再亮相媒体,称自己是家暴的“反面教材”,希望此事能推动立法,推动解决家暴问题。

抛开当事人的动机与目的不谈,仅从“家暴”事件就事论事,李阳的拳头给社会带来的震撼,不亚于响彻行云的“疯狂英语”。因为,“英语”切中了许多人的兴奋点,而“家暴”击中的是社会的痛点。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名人的光鲜亮丽背后,也不乏生活的酸甜苦辣,李阳用一个“熬”字形容十多年的婚姻,可见其真实的生活状态。然而,纵然有苦衷,纵使很冲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三个孩子的父亲,疯狂地对妻子施以暴力,总归是突破了底线。

更何况,李阳不是“一般人”,头上顶着“教育专家”“青年新锐”“名誉校长”“成长大使”等众多光环,不仅教英语,也教家庭教育,肩负着公众的信任与期待,理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一面在台上对受众大讲家是充满爱与宽容的地方,一面回到家里后大肆上演“全武行”,偶像在“还原”中倒掉倒也罢了,关键是这种强烈的反差,在李阳及其教育机构的影响力下,对公众的心理和社会价值观带来了冲击,其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人“喝酒打老婆”的家庭纠纷。可见,公众人物的私德私行,也关乎社会责任,公众固然需要有包容、理解之心,名人自己也绝不能放任自流、无所顾忌。

久病未必成良医,“家暴者”不是家暴的良医,在自己的病没有好起来之前,还是少以医者自居给别人开药方为好。但另一方面,客观地说,李阳的拳头,确实把家庭暴力这个社会问题“打”显眼了,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事件中有这么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李阳挥舞拳头时,脑中曾经一闪念,这要在美国就犯法了,其潜台词是在目前的中国似无“王法”管着;二是事件发生后,李阳抵京,直接从机场去了派出所,警察也非常为难,说自己也是第一次处理这种事情,尽管家庭暴力现象不在少数。

通过李阳家暴这个“反面教材”,人们一则感到了法律上的空白,二则看到了受害者缺少救濟渠道。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暴力的发生率高达35.7%,这类现象不再是“私事”“家丑”,已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目前法律上约束家庭暴力的条文少得可怜,且不乏原则性宣示,缺乏可操作性。在此背景下,对家暴事件的舆论浪潮,使得反家暴立法的呼声更为高涨。事实上,国家层面的法制建设也在推进,目前《反家庭暴力法》已经进入到最后的调查论证阶段。2011年8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预备立法项目,标志着该法的研究论证工作已正式开始。

当然,家庭暴力问题并非靠法律就能药到病除的,其中牵涉到司法、经济、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全社会合力参与,压缩家暴意识与言行的生存空间,促进“抑暴土壤”的生长,用法律回击家暴者的拳头,用各类救济渠道维护受害者的权利,从而提升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文明和谐程度。李阳家暴事件给其本人和社会造成了麻烦和不堪,但如果个人知错能改,社会革除家暴积弊,坏事未尝不会变成好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阳的另一“名言”还算靠谱:“重要的不是现在丢脸,而是将来少丢脸!”

篇5:家暴社会工作论文

——鹏星:社会工作专业模式下的反家暴工作探索

赖耀龙

2012-8-19 11:32:10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京)2011年12上期第19~23页

【专题名称】社会工作

【专 题 号】C42

【复印期号】2012年04期

【英文标题】Pengxing: The Exploration of Anti-domestic Violence Work under the Professional Mode of Social Work

【作者简介】赖耀龙,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的“反家暴社工援助项目”于2009年11月25日“国际反家暴日”正式启动,开始了社会工作专业模式下反家暴工作的探索。项目由深圳市福彩公益金资助。

2010年5月6日,项目组在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下称“中心”),成为深圳市暨国内首家专业的民间家庭暴力及防护研究中心。同年6月,中心成为中国法学会反对家庭暴力网络团体成员。

中心旨在通过预防宣导、家暴危机因子的介入、危机干预三个服务级别,以及在受暴者、施暴者、目击者、救助者及社会五个服务层面,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帮助受害者走出困境,协助受困人群重建美好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历经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中心在家庭暴力防护领域初步建立了家庭暴力危机干预、个案管理、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社区宣传教育、网络服务推广等为一体的家庭暴力综合预防和保护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推动,中心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

服务理念

在很多中国人的预念里,都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因此,施暴者总是能为自己的暴力找到借口,受暴者往往对暴力采取容忍态度,旁观者往往也认为家暴是家务事不好干涉而未能采取行动,这就使得中国社会的家庭暴力问题变得隐秘而严峻。因此,对家庭暴力的“零容忍”是中心的核心理念,中心认为“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不能被接受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家庭成员”,并且坚信“平等、尊重不仅仅是人与人直接交往的守则,更是家庭和睦、健康的基础”。对家庭暴力的“零容忍”,是要对暴力不再沉默,是用行动对暴力说“不”,我们所有的人不施暴、不受暴、不旁观。

在此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中心致力于开展各类反家暴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中心致力于倡导“零暴力”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为家庭和谐而奋斗。

运作机制

1.资金来源

2009年初,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启动了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公益项目,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公益项目。深圳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藉此契机,申请了“深圳市反家暴社工援助项目”,获批成为第一批福彩公益金项目资助的项目,以与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签订“合同”的形式由政府购买为期1年的服务,然后自主运作项目,在项目实施期间接受购买方及第三方的评估,并在终期评估通过后,由政府兑现全部购买费用。2011年,项目再次获得深圳市第三批福彩公益金项目的资助,并在2011年下半年申请第五批福彩公益金项目的资助。另外,中心还向社会其他方面申请服务项目。

2.运作模式:社工主导、义工协作

在组织架构方面,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心有1名主任和3名社工,分别负责行政、服务和财务工作。

另外,中心坚持以社工为主导,进行日常管理与统筹工作,通过义工队伍来协助具体工作的开展,如网络及热线咨询、法律咨询服务、社区活动开展等。项目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明确了社工与义工的关系,采用优势互补的方式组建了认同度高、专业性强、职业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实务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义工队伍、律师义工队伍、活动义工队伍,并形成了职责分明、协同配合、深度互动的运作模式。

3.注重项目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效率

在项目内部的管理上,中心严格执行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各项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反家暴项目的特殊性,建立了一套规范的服务流程,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和指标体系,明确社工义工职责、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等,使项目工作及考核有章可循,推动服务质量的提升。

同时,中心严格档案资料管理。针对家庭暴力个案的绝对保密性,中心对档案资料的管理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存档规范流程和档案管理制度,专门设立了档案柜用于存放档案资料,并由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方面为案主提供长期持续服务提供了完好的记录;另一方面也为中心的研究工作及督导学习工作提供了原始记录。

4.资源整合,构建综合防治资源网络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努力,项目逐渐形成了社会工作手法结合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技术的工作手法,并致力于整合社区、学校、公安部门、医疗部门、司法部门、民政部门、社工机构和相关公益组织等资源,构建综合性的家庭暴力防护资源网络,为受害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5.以常规家暴干预服务为主,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

项目启动初期,中心主要针对遭受身体暴力的受害者,身体暴力受害者也是中心最常规的服务对象。项目实施至今,中心在服务的深度上已拓展到为精神暴力、性暴力、目睹暴力等受害者服务,在服务的广度方面也拓展到为施暴者、老人、儿童,以及相关接触家暴事件的社区工作者、医疗工作者、司法工作者、公安人员、社工等服务。此外,中心还在逐步制定一套针对目睹家暴儿童、儿童虐待等的社会工作干预机制。在不断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的同时,中心也逐步促进服务的制度化和专业化。

服务模式:三级预防体系

目前,中心已基本建立家庭暴力危机干预、个案管理、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社区宣传教育、网络服务推广等为一体的家庭暴力预防和干预体系。该体系分为预防宣导、危机因子介入及危机干预三级,我们称之为三级预防体系。

1.第一级别:预防宣导

所谓“预防宣导”,就是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增进社会大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倡导“暴力零容忍”的社会氛围,提倡以正确的方式解决家庭问题,同时普及正确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以及正确辨别、应对家庭暴力的知识与技巧,形成反家暴的强大的社会基础,从源头上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中心通过家暴知识社区展示、游戏、讲座、学术交流论坛、反家暴剧场、电子刊物发布、网络宣导推广街头表演、行为艺术等形式开展预防宣导工作。同时,对深圳市家庭暴力的现状、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在现实工作实践中,中心通过走访了解社区居民、社区社工、学校社工及妇联相关部门,了解家暴发生率较高、需求较为强烈的社区或学校,对其优先和重点开展反家暴的各类宣传活动。通过这些直接走进社区或学校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家庭暴力的危害,了解应对家庭暴力的技巧。

在社区层面,中心依据社区发展的模式,倡导社区居民相互守望、相互支持,如发现身边居民正在面临家庭暴力问题,要及时给予关心、慰问、鼓励及支持,同时倡导社区居民在发现或遭受家庭暴力时向专业家庭暴力防护机构求助。

在学校层面,中心除了开展常规的讲座活动之外,还根据在校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目睹家庭暴力”宣传活动、“恋爱暴力”讲座与小组活动等,以便让儿童从小就能辨别和应对暴力,让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能正确辨别“危险情人”,能应对和处理恋爱暴力。

正确地处理家庭暴力,正确地帮助家庭暴力的求助者和施暴者,可以使暴力危害降至最低,也可能使暴力终止于此。因此,中心还针对可能接触到家暴的社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安司法人员、医务工作者等,开展家庭暴力知识及处理技能宣传与培训。

另外,中心还开发了行为艺术、街头表演等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反家暴宣传方式,通过这些艺术性的方式去触及人的心灵,让社会大众能更深地体会家庭暴力给个人及家庭带来的身体及心灵深处的伤害,反思自己在家庭暴力问题上的态度及行为。

预防和宣导工作如同反家暴事业的金字塔之基,只有夯实这个基础,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干预工作。

2.第二级别:初级干预——危机因子的介入

家暴危机因子是指有可能引发家庭暴力的因素,是家庭暴力潜在的危机因素。家暴危机因子的介入主要针对的是在家庭关系或亲密关系中存在沟通障碍、家庭存在危机、初次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士等。中心通过开展各种相关的知识性讲座、小组活动、个案面谈、工作坊、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为这些人士提供初级干预,提供情绪支持和相关专业服务,将家暴的危机因子扼杀在萌芽期,并提升这些人士的社会功能,提高其正确应对及解决同类问题的能力。

在每次宣传及其他活动中,中心都会通过活动反馈表的形式,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及对服务的需求,从反馈表中发现大众较为普遍存在的家暴危机因子及需求。另外,中心还通过开展需求调查等发现问题及需求。针对存在的家暴危机因子及需求,中心开展相应的活动,如“亲子沟通工作坊”、“恋爱暴力的预防”讲座、“情绪减压”讲座等,来协助参与者应对及处理这些危机因子,以降低家暴发生或升级的可能性。

初次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存在家庭危机的人士,往往会选择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来寻求帮助。中心为这类人士提供耐心的咨询服务,协助其排解心理及情绪问题,制订应对暴力及危机的计划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应对可能发生的下一次暴力及危机。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也可以提升来访者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3.第三级别: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是为受家庭暴力影响的人士提供紧急危机干预。中心主动接触及关怀有需要的受害家庭,制订服务方案,提供长期个案跟进咨询服务,帮助受暴者自我认识和成长、建立新的相处模式,帮助施暴者自我认识和成长、建立以非暴力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模式,整合司法、公安、社区、医疗、民政等资源,为有需要的求助者提供相应资源。

危机干预作为家庭暴力防护的金字塔顶端,是难度最大也最为紧迫的工作,因为这一环节是面对暴力发生之后的情境,是终止危机及将危机伤害降至最低的环节。在危机干预方面,针对个案的基本工作流程主要是:接案—预估(安全评估)—计划(安全计划与介入计划)—全面介入—评估—结案,为受暴者提供治疗性服务。同时,通过开展相应的工作坊、治疗性小组等提供辅助服务。

由于这一环节案主的危机性及紧迫性,因此这一环节中通常是以深切的个案治疗为主,与案主订立较为长期持续的治疗性服务方案(现有的个案中一般都是跟进半年以上的),通过持续的心理辅导治疗、资源整合提供、支持网络建设等,来协助案主成长,解决“去危机”问题,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工作中,中心也在逐步探索施暴者与受暴者共同接受服务、共同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既要减少受暴者的伤害程度,也要减少施暴者施暴的可能,构建受暴者与施暴者之间新的、良好的互动模式,以达到非暴力解决问题的状态。

到目前为止,中心除了接受紧急身体暴力的危机干预外,还成功化解了多起由家暴引起的自杀危机。

发展路径

1.研究与实务相结合

项目在服务实施过程中,坚持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坚持“先调研后定服务”、“先宣传推广后实施服务”的策略,以保证提供的服务符合社会需求。中心先后开展了家庭暴力需求调研、家庭暴力现状调研和家暴受害程度调研。同时,项目实施期间,中心邀请境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召开研讨会、交流会,促进学术研究。另外,中心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开展针对家暴个案和家庭防护工作的具体研究,总结相关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清晰的工作模式。项目立足深圳,辐射全国,努力发展为家暴领域的权威防护与研究中心,在开展具体服务的同时,注重为各地反家暴项目及相关组织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

2.开拓创新,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服务方式

中国传统意识中“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给家庭暴力防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先天的困难与阻力,社会大众对家庭暴力的关注也相对有限。为了让“反对家庭暴力”的理念得到更好的传播,也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到反家暴的事业中来,中心在项目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开发新的形式。例如,中心开创性地建立了一支反家暴民众艺术先锋队伍,通过反家暴民众戏剧巡演、行为艺术表演、宣传视频等前卫的艺术形式,开展反家暴的预防和宣传、戏剧治疗工作。先锋的艺术形式从一开始就获得了社会大众和行业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宣传效果大大提升,同时也吸纳了更多的市民参与活动,参与到艺术反家暴、快乐反家暴的队伍中来。

篇6:家暴案例

在法院庭审中,胡女士提交了身体受伤的照片证据。然而,由于高某当庭否认,胡女士又没有举证受伤与高某有关,法官一时无法认定该案存在家庭暴力。

法官遂对夫妻俩的大儿子(已满12周岁)进行与其心智相适应的询问,孩子告诉法官,曾看到高某和刘某抱在一起。不料,刚刚还声称自己“从不打人”的高某勃然大怒,认为是胡女士教唆孩子说谎,当即冲出座位对胡女士挥拳打去。法官当场喝止高某后,继续询问,高某竟然在法庭之上再次冲向胡女士进行殴打,经法官严厉制止才最终作罢。

法官因此审理认为,虽然胡女士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实受到家庭暴力,但结合被告在庭审中的表现,可见被告的暴力行为已属常态,有实施家庭暴力、虐待的行为。

由于法院审理时还发现,被告方有从银行账户内转走170万元财产的行为,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判决两人离婚;高某赔偿胡女士精神抚慰金5000元;男方支付女方房屋、汽车补偿款48万,公司股权补偿款26万,退回转移财产68万元等。

案例2

男子刘某与受害人李某婚后生育一双子女。刘某长期吃喝嫖赌,经常向李某要钱,拿不到钱就对李某大打出手。李某不堪忍受,与刘某离婚。但离婚后,李某仍未

能摆脱刘某的骚扰,刘某不仅把不三不四的女人带到李某家中当面侮辱李某,而且经常三更半夜翻墙而入强奸李某,对李某拳打脚踢,棍棒加身。

在一次又一次的被虐待后,李某终于忍无可忍,有一天李某在刘某进入屋内后,用事先准备好的菜刀把刘某砍死。李某为此被判刑,扔下年幼的两个儿女。

案例3

来自夏邑县50多岁的张某因不堪忍受丈夫家暴要求离婚,丈夫陈某坚决不同意离婚,并扬言道:“如果离婚,要报复对方”。后经河南夏邑县人民法院积极调节后,两位半百老人顺利离婚,皆大欢喜。

农村半百老人为了捍卫自己尊严要离婚

据了解,原告张某与被告陈某1979年在各方父母包办下年结婚。陈某性格暴躁,酗酒成命,酒后经常打骂原告性格、柔弱的张某,每次都是遍体鳞伤,为了年幼的女儿和儿子,原告张某忍辱负重了几十年。现女儿和儿子已成年和成家,陈某仍然对张某施辱,原告张某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2009年8月份起诉至法院,要求与陈某离婚。第一次法庭以调不离婚结案。而被告陈某不珍惜那次机会,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导致原告受伤住院三十多天。在儿女的支持下,2011年6月份,张某再次起诉离婚。

妻子要离婚,丈夫扬言:“如果离婚,要报复对方”

经法庭审理查明,张某经法庭审理,被告陈某经常对原告张某实行家庭暴力,两夫妻之间的感情已彻底破裂,无调解和好可能,依法应准予离婚。但被告坚决不同意离婚,扬言道:“如果离婚,要报复原告。”这着实吓坏了张某。“既然离意已定,我就要坚持不懈走下去”张某说。

最终在夏邑县人民法院的积极调解下,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双方,好离好散,后法院又找到当地比较有权威的村支部书记和几位老人的调解下,甚至又找到双方父母和儿女,让他们用亲情去感动和说服陈某,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丈夫陈某刚硬的心终于被打动,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同意与妻子离婚。

半百老人手捧离婚协议书热泪盈眶,感谢法院伸张正义

“这份离婚协议书我盼了几十年了,终于盼到了,我知道对于50多岁的农村妇女来讲离婚意味着什么,但是为了今后自己能够更加有尊严的生活,为了这一天,我一直在挣扎,在坚持。这次多亏了这次法院为我伸张正义做了主,撑起了一片天,给了我自由。”

50多岁的陈某拿到离婚调解书的当天,留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

案例四

女子王某再嫁后,不堪忍受丈夫殴打自己和孩子,而将对方杀死。昨天记者获悉,市一中院对王某从轻判处无期徒刑。

三婚后仍不幸福

死者大力是王某的第三任丈夫。现年49岁的王某和第一任丈夫生了两个孩子,离婚时女儿判给了王某。王某的第二任丈夫出车祸去世,留下一个儿子。此后,王某带着两个孩子,第三次出嫁,与大力(化名)结婚。

王某说,婚后大力对他很不好。大力不但好吃懒做,还小心眼,总怀疑她和别人有不正当关系,出去嫖娼还把嫖娼过程告诉她。王某说,她最不能容忍的是,大力不但经常打骂她,还打她的孩子,于是她便提出了离婚。“大力不同意,还威胁我,说要是离婚就杀了我,然后剁成肉馅,包成包子给我的儿子、女儿吃”,王某说,她忍无可忍,决定找机会把大力杀死。

勒死丈夫后抛尸

去年4月14日,王某很早就睡觉了,大力则和几个哥们儿喝酒到深夜。半夜,王某醒来,看到大力睡得特别实,“我坐在床上想到大力对我的种种不好,不禁流下了眼泪”。王某越想越委屈,就动了杀死大力的念头,她下床把大力的鞋带解了下来,绕在大力的脖子上,使劲地勒。勒了两分钟左右,王某松了一下手,随后又勒了两分钟,这次勒得比上一次还要用力。见大力没有呼吸后,王某便躺在他身边睡着了。

次日早上,王某把鞋带连鞋一起扔进火炉中烧了。

夜里,又用被子裹上大力的尸体,再用布条捆好,拖上三轮车运走,扔进了生产队的氨水罐中。

报案称丈夫失踪

第三天,王某来到大队村委会,称丈夫喝完酒后没有回家,让村干部帮她广播找人。又过了几天,她到派出所报案,称丈夫丢了,让警察帮忙找人。

4月18日,大力的尸体被发现,警方从尸体上提取了捆绑所用的布条,并在大力家屋外发现了相同颜色的碎布。警方通过整体分离技术,对布条和碎布进行了鉴定,发现两者来自同一条裤子。此后,警方又通过缝线痕迹鉴定,发现布条的缝线痕迹和大力的其他衣物上的缝线痕迹,属于同一人的缝制手法及运针习惯。因而,认定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事出有因获轻判

警方对大力的亲属和周边村民进行寻访。包括大力哥哥在内5人均证实,王某为人和气,从来不急,人也本分,守妇道;大力脾气不好,平时经常喝多,爱打牌赌博,经常嫖娼。村民张某证实,大力曾因为几十元钱,打妻子和孩子,她还亲眼看见过大力拽着妻子的头发打屁股,此外大力还总对外说要去找小姐。

法院认为,王某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考虑到此事是因为婚姻家庭矛盾而引发,王某又是初犯,因而决定对她从轻处罚,判处无期徒刑。

据悉,大力的母亲和5岁的女儿提出了民事赔偿。法院判决王某赔偿两人46万余元。

案例5

2011年12月26日上午10时07分,河北省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杀夫的被告人高荣斋公开宣判,以故意杀人罪从轻判处高荣斋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判决书宣读完毕,高荣斋回头看了看旁听席上的亲人,点点头。她的女儿抹着眼泪,轻声说:“不管发生什么事儿,我依然爱我的妈妈。”

案情回放:

长期遭受殴打怨恨爆发 女子拿起铁棍打死丈夫

2010年12月31日,高荣斋的命运在这一天发生了转变。因长期遭受虐待和殴打的怨恨爆发,她拿起铁棍打死了丈夫。对于她这或许是一种解脱,但她也必须面对冲动之下酿成的苦果。

据高荣斋供述,31日零点左右,丈夫王占朝从外面回来,她跟王占朝说想回娘家看看病重的母亲,丈夫不让,并说等她母亲死了有人给报丧后才让她去,并称她敢出门就把她两腿给弄残。

争吵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多,期间还说到离婚的事,但丈夫不同意。吵完架,高荣斋毫无睡意,一直在想日子没法过了,她怕丈夫把自己打残,更怕他去娘家找事儿,最后,她决定不如直接把他打死,再给他抵命。

高荣斋去自家院里拿了用来抬水窖盖的铁棍,回屋时王占朝正在睡觉,她站在他身边想砸他的头,可不忍心下手,就又拿着铁棍出了屋。回屋后她叫醒丈夫继续求他允许回去看看母亲,丈夫依然绝情地拒绝,并躺下继续睡觉。

这次高荣斋急了,出门再次拿上铁棍回到屋内,用尽全力朝丈夫头上砸了几下。之后,她担心丈夫还能起身打她,所以也不敢扔铁棍,拿着铁棍往外跑。一边乱跑,高荣斋用手机打了110报警自首,并给邻居打了电话。

王占朝被送往医院,因抢救无效于2011年1月10日死亡。经法医鉴定:王占朝系因颅脑损伤死亡。2010年12月31日,高荣斋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平乡县公安局刑事拘留,2011年1月12日经平乡县人民检察院批准被逮捕。

审理判决:

235名村民联名求情 一审判决从轻处罚

2011年12月1日,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法庭上出示的被告人高荣斋、被害人王占朝儿女以及邻居的证言,均证明被害人王占朝实施家庭暴力,经常打骂高荣斋,高荣斋在不能忍受的情况下打死了王占朝。

据高荣斋的儿女说,从他们小时候父母有一丁点事儿不和就打架,父亲劲儿大,母亲经常挨打,父亲手边有什么能拿的,就拿起来打母亲,不管轻重。2010年农历9月父母闹离婚,父亲说母亲要是敢离开家就把她打个半残。

邻居们也证实王占朝与妻子高荣斋经常打架,有一次因为高荣斋不同意去王占朝大姐家过庙会,王占朝就追打高荣斋,高荣斋吓得钻到别人家床底下。高荣斋挺老实,也不爱说话,夫妻打架的事儿从不跟人说,憋着,打完架后她还照样干活。

村民的证言中还提到,王占朝父亲与高荣斋关系不好,闹过矛盾。高荣斋的儿女也说,爷爷、奶奶和四个姑姑还有叔叔和母亲的关系都不好。

法庭上还出示了高荣斋所在的平乡县南柴村235名村民签字并按下手印的《请求书》,请求“对因家庭暴力而不堪忍受,以至于在不理智的情况下伤害丈夫致死的高荣斋从轻处罪。”

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高荣斋不能正确处理婚姻家庭矛盾,持械故意杀害其丈夫王占朝,并致王占朝死亡,其行为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高荣斋犯故意杀人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

本案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系被告人高荣斋因不堪忍受长期家庭暴力而发生,被害人有过错;且案发后被告人高荣斋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构成自首。综上,可依法对被告人高荣斋从轻处罚,故对公诉人及辩护人提出以上述理由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意见予以采纳。

同时法院认为,被告人高荣斋忽视与其丈夫家人之间亲情的培养,不能积极主动融入其丈夫家庭,对导致夫妻矛盾长期存在及夫妻关系日益恶化,负有一定责任;且被告人高荣斋故意杀人的犯罪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故对辩护人所提其行为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可对被告人高荣斋减轻处罚的辩护意见,不予支持。

12月26日,法院判决被告人高荣斋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12月1日的庭审中,高荣斋情绪激动,几度落泪。但在26日,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时,高荣斋的情绪已经平静了很多,甚至在听完判决结果时,她回头对旁听席上的亲人点点头,还露出了释然的一丝微笑。

庭外对话:

女儿: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依然爱妈妈

“妈妈都是叫我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娜,但是现在每次回家,再也听不到这样亲切的呼唤了,心里空落落的”,高荣斋的女儿跟单位请了假,来旁听宣判,她说,本来哥哥也要来的,但没能跟单位请下假。

妈妈离开家后,娜和哥哥基本都在厂子里住,很少回家,“回家挺难受的,听不到妈妈喊我,也吃不上妈妈做的饭了”,娜说,早晨临出来,她去了爷爷奶奶家,奶奶心脏不好,他们都不来听宣判了,但是临来,奶奶叮嘱让问问妈妈会去哪个监狱,以后可以多长时间看一次。

当记者问娜,爷爷奶奶申请撤回了附带民事起诉,并叮嘱问问妈妈在哪个监狱,是不是他们已经谅解了妈妈。娜摇摇头说,不知道。“撤回附带民事起诉,可能是爷爷奶奶考虑我和哥哥都没有成家,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放弃了吧。毕竟妈妈杀了他们的儿子,他们心里的坎儿也不好过。”

也许是经历了家庭的变故,22岁的娜有着同龄人难有的冷静和成熟,听完宣判结果,她抹了抹眼泪,轻声对记者说:“不管发生什么事儿,我依然爱我的妈妈。”娜说,妈妈挺苦的,她能体谅她。妈妈跟爸爸打架,从来不跟外人说,甚至也不跟女儿说,妈妈很要强,爱面子,性格内向,妈妈觉得孩子都这么大了,两口子还老打架,很难看,所以她对外人尽量瞒着。

在娜的记忆里,从她能记事儿的时候起,父母就没停止过战争。她说,他和哥哥的性格也都很内向,在单位,她很少说话,哥哥也不太愿意跟人沟通。她觉得,家庭对他们性格的影响挺大的。

妈妈:希望孩子们坚强遇事冷静

宣判后,高荣斋在法院恳谈调解室里接受了记者采访,并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歉疚和对儿女的牵挂。高荣斋很平静,一直克制着没让眼泪流出来,恳谈室墙上的一句话“化去干戈为玉帛能够容人是美德”,也许恰是她杀夫一年后,冷静之下的想法。

高荣斋说,母亲心脏不好,她的事儿母亲是半年后才知道的,她对不起娘,现在只能拜托姐妹和弟弟替她多尽孝了。

她让女儿转告儿子,千万不要喝酒逞强,遇到事儿要控制情绪,不要冲动。上下班路上别慌张,要小心。她还劝女儿,长大了,自己照顾好自己,要坚强,别让别人看笑话。谁一辈子没个磕磕绊绊啊,她说她现在挺好的,人也胖了,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何不高高兴兴过日子?

案件反思:

心理学家: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者是孩子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闫晓军教授一直从事婚姻家庭问题的心理研究,她说,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他们容易自卑、孤独,不安全感很强,而且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暴力就会发生,因此恐惧感长期存在。他们不会沟通,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或者一味忍耐,或者采取暴力方式解决,因为受家庭的影响,他们内心没有积极解决问题的理念。

“家庭暴力是婚姻家庭中很严重的问题,而且比例很高,家庭暴力有很多原因”,闫教授说,主要还是沟通不畅。缺乏沟通技巧会导致冲突剧烈升级,长期的家庭矛盾不能在理性层面解决,最终以暴力结束。通过暴力解决后又产生更多的积怨,积怨越来越深,最后导致用不当的方式爆发。每个家庭都会面临各种问题,冲突并不可怕,夫妻双方要学会沟通的技巧,小的误会,小的怨恨、小的摩擦,及时合理解决掉,别形成积怨。

在家庭暴力中,女性往往是受害者,但是从这一事件中我们也应该反思,女性在家庭中应该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据闫教授介绍,“社会支持”是健康心理学

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社会支持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保障,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给我们力量和信心。

这一案件中,高荣斋从二十多年前嫁到王家开始,就和公婆、小姑关系不好,如果高荣斋能够和男方家人和睦相处,争取男方家庭的认可,那么一旦发生家庭暴力,公婆也会出面来制止,那么她便赢得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在家庭暴力中,女性也不要一味的抱怨、妥协或忍耐,也应该从自身角度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另外,一旦发现家庭暴力两个人解决不了,要及时寻求外援,通过妇联、心理辅导等机构,来寻求帮助和维权,不要酿成恶果。

法官思考:夫妻要相互尊重也要尊重对方家人

邢台中院刑一庭副庭长陈雁琴,也是本案的审判长,她说判完这个案子,内心并不轻松。作为女性,通过这个案子,她有了对婚姻家庭更为深入和细腻的思考。

她说,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凸现出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在家庭中都有反映,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经济收入的差异、社会压力的增强、多元化的思潮冲击等都对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致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夫妻矛盾引发家庭暴力中,受害者90%是女性。有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像本案被告人高荣斋一样,不能正确处理婚姻家庭矛盾,以暴制暴,杀害丈夫,走上了犯罪道路。家庭暴力引发的刑事案件,是双方的悲剧,是双方子女的悲剧,是双方所在整个大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包含家庭暴力的夫妻关系,往往积累了很长时间的家庭矛盾,并且无法从夫妻两人本身通过内在动力解决。丈夫作为施暴者不能警醒自己,妻子作为受害者不能反思自己。妻子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在处理夫妻关系上存在诱发家庭暴力的原因。高荣斋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不能融入丈夫所在大家庭的亲情关系中,也是导致夫妻矛盾存在和夫妻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警示,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夫妻之间也要相互尊重对方的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培养与对方家人的感情,努力融入到对方大家庭中。这些都是预防家庭暴力、防止家庭矛盾升级乃至恶化的重要因素。

案例

因屡遭家暴

女子离婚获赔40万

婚后签订的《夫妻协议书》,离婚时可据此要求赔偿。因为屡屡遭到家庭暴力,闭女士无奈之下向丈夫张先生提出离婚,凭这份《夫妻协议书》,向丈夫索赔 40万元。该案经过一审再审,广州市中院判令张先生赔偿闭女士40万元。法官提

醒,只要协议书是夫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根据“约定大于法定”的原则,一 般情况下应优先适用当事人之间的协议。

婚后签协议约定赔偿

2005年,闭女士与张先生登记结婚,双方都是再婚,婚后也没有生育子女。

2006年,两人签订了《夫妻协议书》,对于个人财产、共同财产、债权债务进行了约定,其中特别约定,“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重婚的、有 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有过错方必须向无过错方支付赔偿金,金额为一次支付40万元人民币。”

婚后,闭女士与张先生经常因经济问题发生矛盾,张还动了几次手打妻子。2007年12月,张先生将闭女士打致轻伤,他因此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管制六个月。

随后,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闭女士提出离婚,并要求张先生按照《夫妻协议书》的约定赔偿其40万元。

一审法院判令张先生赔偿闭女士损害赔偿金5万元,准予两人离婚。但双方均上诉,广州市中院维持了原判。闭女士向广东省检察院抗诉后,此案再审。

判《夫妻协议书》有效

广州市中院再审认为,张先生与闭女士于2006年4月16日签订的《夫妻协议书》,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为合法有效。

从该份《夫妻协议书》的内容反映,双方约定的40万元赔偿金,包含了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原审判决将40万元赔偿金均认定为精神损害赔偿金,继而认定数额过高,有失偏颇。

而且张先生对闭女士多次实施家庭暴力,已达到刑事犯罪的程度,给闭女士的身体及精神健康均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即使按照人身损害损益相当的原则,约定的40万元赔偿金并非明显过高。因此,再审改判张先生支付损害赔偿金40万元给闭女士。

××《夫妻协议书》

上一篇:语文教育求职简历表格下一篇:【绝密】董腾语文 古诗词手法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