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认识抽象画

2024-04-20

第3课认识抽象画(共10篇)

篇1:第3课认识抽象画

第3课 认识抽象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象画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风格的代表画家,简单了解抽象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学会从点、线、面、色彩等方面。多角度地欣赏与理解抽象画作品。并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抽象画的感受和理解,提高美术欣赏与评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对比观察、聆听讨论等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抽象画的概念及其背景等相关知识,学会用美术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欣赏抽象画作品。通过交流评价、动手操作、语言叙述和文字写作等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多元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和什么情趣。教学重点

学会从美术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感情等多角度欣赏页理解抽象画作品,并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抽象画的感受也理解。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美术术语大胆表达自己对抽象画作品中情感的理解与真实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画一画: 我想用几根线条来表现轻松愉快的心情,你觉得适合画什么线条?

如果再加上点色彩,你觉得用什么颜色能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情绪?

我想在添加些现状,哪些形状合适? 2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添加 这是一幅抽象风格的作品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抽象吗? 教师介绍抽象画知识

二、感知与体验 1分析主要形式语言

出示霍夫曼的《昼夜平分点》、罗德琴科的《无题》和德·库宁的《无题》。

提问:在这些抽象画中运用了哪些美术元素?你有什么感受? 2体验与创作抽象画

教师播放几段不同特点的音乐,请学生根据不同的旋律,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进行创作体验。

3思考

这样的创作体验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你觉得抽象画还可以表现什么? 4 探究艺术背景 提问:根据资料和当时的艺术背景,你能说说为什么会出抽象画吗?

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

教师讲授康定斯基开始研究抽象绘画的故事 三 欣赏、分析也评述 学生分组欣赏作品

一组:欣赏《光之间,第559号》

二组:欣赏《有红、黄、蓝、黑色块的构图》 三组:欣赏《沧桑之变》 四组:《坐着的女人第一号》

提示:美术元素、色彩和呈现的感情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四 思考与总结

1问题:抽象画有什么艺术特点?你认为抽象画是随意涂抹吗?为什么?

2出示作品,请学生分出哪些作品是冷抽象,哪些作品是热抽象? 五 评价与交流 出示图片,提问:你觉得应该怎样欣赏抽象画作品?

总结:每一幅抽象画作品,在每个人心中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当你和画家产生了共鸣时,你就会感受到抽象画的独特魅力,进而走进画家的内心世界。

篇2:第3课认识抽象画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向学生开启了一个完全不周年审美世界,抽象绘画是对传统绘画的一种升华,其表现方式抛弃了客观情景再现的.羁绊,表达的内涵更加广阔、自由。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绘画作品,欣赏不同美术元素释放出的魅力,用身心感受抽象绘画中的节奏、韵律等各种关系带来的整体美感。

二、学生情况

从学习基础上看,学生在前期的美术课中曾不习过点、线、面、色彩的基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美术语言进行过创作,能够感受其美感。学生也曾欣赏、接触过一些野兽派、立体派画家的作品,具有初步的感受。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考和质疑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美术形式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学会欣赏评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抽象绘画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风格的代表画家,简单了解抽象画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多元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会从美术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与理解抽象画作品。

能够运用美术术语大胆表达自己对抽象绘画作品中情感的理解与真实的感受。

四、教法与学法

通过搜集资料对比观察,聆听讨论等过程和方法,任导学生了解抽象绘画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学会用美术语言多角度分析,欣赏抽象画作品,通过交流评价,动手操作语言叙述,和文字写作等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导入新课

互动导入:我想用几条线来表现轻松愉快的心情,你觉得适合画什么线条?现加上点色彩,你觉得用什么颜色能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情绪?我想再添加些形状,哪种形状适合?

根据学生的发言添加。

这是一幅抽象风格的作品。

出示课题:认识抽象画

(二)、感知与体验

1、出示《昼夜平分点》《元题》提出问题:在这些抽象画中运用了哪些美术元素?你有什么感受?(运用了点、线、面、色彩、等)

三幅有什么特点:分别是以涂抹色块、用几何形、以粗放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的。

2、体验创作抽象画

播放几段不同特点的音乐,请学生根据不同旋律,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进行创作体验。

提问:这样的创作体验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兴奋、尽兴、自由、可以表现更多的内容)

(三)、欣赏、分析与评述

学生根据作品及相关资料,结合问题进行小组欣赏与讨论。小组汇报:《光之间》作品中点、面丰富,相互呼应;色彩柔和、愉快,使人感受到宁静、浪漫的美感和情绪。

《有红、黄、蓝、黑色块的构图》

小组汇报:作品的画面组织和分割均衡理性,造型简洁,富于节奏,秩序和庄重的美感。

《沧桑之变》《坐着的妇人第一号》两幅各有什么特点,表现怎么的情感。

(四)、思考与总结

1、抽象画有什么艺术特点?

篇3:生存训练第3课学会走路

红灯短暂,生命长久

小品:《过马路》

小雪:唉,眼看要迟到了,却遇上了红灯,真倒霉!

小山:小雪,还不快走,要迟到了。

小雪:红灯还亮着呢,我再等等,等绿灯亮了再走。

小山:车又不多,再说大家不都在走吗?走吧!

小雪: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小山,小心!

“哎哟!”小山被一辆小型车撞倒在地。

安全小贴士

波比:瞧,就为了抢那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的时间而发生了危险。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希望同学们珍爱生命,穿越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遵从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学会走路

安全小贴士

走路,谁不会呀?但的确有很多人,就是走路也会遇上交通事故,这是因为他们不会安全地走路。作为小学生,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首先要学会走路,走路时要注意:1不在马路边追逐打闹、踢球、溜旱冰,不穿着滑轮鞋滑着过马路和边看书边走路:2不能戴着耳塞,一边听音乐一边骑自行车或是一边过马路;3不在车前车后横穿马路,因为这是司机的视线死角:4不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5不能在公路或铁路两旁放风筝,许多同学为了把风筝放起来,只顾向前奔跑或是拉着风筝线倒退着走,这时如果有火车或汽车通过,就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小建议:建议同学们过马路时戴上帽,或是手持醒目的“让”字牌,以便机动车辆及时避让。

文明乘车

安全小贴士

你瞧,大家这样一窝蜂似的挤校车,不但累,而且很容易发生意外而受伤。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文明乘车。

1平时无论乘坐校车还是公共汽车,都应该排队上车,而且上下车都应该等车停稳后再迈步,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2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车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3不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同时也避免造成环境污染;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5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汽车的眼睛

安全小贴士

汽车前面的两只“大眼睛”叫“大光灯”。夜幕降临,司机打开“大光灯”就能照亮道路。在汽车大光灯下,有两只“小眼睛”,它同车尾两边的两只“小眼睛”相互连接,是用来指示车辆要改变行驶方向的“方向灯”。汽车尾部有两只“红色的眼睛”,叫“刹车灯”。当驾驶员刹车时,这两只“红眼睛”立刻发亮。它告诉行驶在后面的车辆。注意保持距离。此外,汽车尾部还有两只“白色的眼睛”,叫“倒车灯”,汽车倒车时会发出白色光线并不停闪动,有的还会发出“倒车请注意”的叫声,我们也要及时避让。认清了汽车的“眼睛”,就要学会根据这些“眼睛”的“眼神”,及时避让倒车或转弯的车辆。

篇4:第3课认识抽象画

认识抽象画

教学目标:

1、知道抽象绘画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风格的代表画家,简单了解抽象画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

2、学会从点、线、面、色彩等方面,多角度地欣赏抽象绘画作品,并能够运用美术术语,表达对抽象画的感受和理解,提高美术欣赏与评述的能力。

3、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多元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从美术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与理解抽象画作品,并能够运用美术术语,表达对抽象画的感受与理解。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美术术语大胆表达自己对抽象绘画作品中情感的理解与真实的感受。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2、学生准备:画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初识抽象,导出课题。

师: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来,同桌之间先互相欣赏一下彼此的眼睛。

(生互相欣赏)请看,这是一双素描写实出的眼睛(投影出示一张眼睛的素描写实画)。大家再看这个老师画的这是什么?

生:也是眼睛。

师:你们真是老师的知音,这就是老师想要表现的眼睛。(出示抽象画的概念)在这幅作品中,老师没有按照传统方式绘制一双具体真实的眼睛,而是利用几何形体的组合和抽象的色彩线条,创作了一双独一无二的眼睛。这种现代艺术形式,就是抽象画!觉得有趣吗?

生:有趣!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这双抽象的眼睛,去认识抽象画,去发现抽象画的美!(板书课题《3、认识抽象画》

二、走进作品,感受抽象。

(过渡语:艺术起源与背景:

200多年以前,西方的绘画艺术流行的是写实的传统绘画。但摄影术的发明使写实的绘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真实的照片削弱了人们对写实作品的的兴趣。与此同时,很多年轻的画家萌发了创新探索的愿望,不再忠实的描摹逼真的形象。这一时期,凡高、毕加索等画家对真实的造型进行了装饰、夸张、分解等改变,色彩强烈,开始注重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1、师: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就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天,康定斯基突然被墙角画架上的一幅极美的画震撼了,他看到色彩与线条构成了美妙的画面,而忽视了画中的具体内容。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一幅画放倒了。这次偶然的“颠覆”,让康定斯基看到了一种别有的美感,他发现有时候不需要描绘具象,而是仅仅利用色彩和线条,同样能表达他的情感。(板书:色彩

线条)

就是因为这个意外发现,抽象画才由此诞生。

师:你能说说什么是抽象画吗?

生:不是写实的。

师总结:抽象画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艺术形式。这种绘画摒弃了生活中的具体、真实的形象和内容,画面上表现几何形体的组合或抽象的色彩和线条的挥洒,更注重表达画家的个人情感和审美。

2、师:要想真正的了解抽象画,老师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两幅大师的作品。

先来看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

师:这幅作品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预设:生1:很整齐。生2:我看到了许多直线(直线穿插的方格)。生3:我看到了许多方块。

师:的确,直线的交错令画面很有秩序感。小组讨论,从作品的构图、色彩和线条等方面谈一谈感受。

师:直线是由什么构成的?

生:小方块。

师:小方格就是点,大小不一的点有秩序地串成线,笔直的线又框出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面。

师:接着再来欣赏蒙特里安另一幅著作《有红、黄、蓝、黑色块的构图》,观察思考,画面中有什么?

运用了哪些颜色?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生:红、黄、蓝、黑。

生:庄严。

师小结:均衡、秩序、富有节奏感和庄严。

师:我们来尝试改变一下构图和色彩会怎样?改变构图你有什么不同感觉?

生:不均衡。

师:改变构图你有什么不同感觉?

生:死板。

师:试试改变色彩?

生:庄重感消失了。

师:你认为抽象画是随意画的吗?为什么?

生:不是。

师:抽象画的构图与色彩,是画家经过了千百次深思熟虑、推敲演练的结果。所以说抽象画并不是随意涂抹,而是画家的探索与创新。

师:(课件展示)这两幅抽象作品给你什么不同感受?

热抽象——富于抒情

代表画家:康定斯基

(抒情、浪漫、自由、幻想)

冷抽象——理性客观

代表画家:蒙德里安

(客观、分析、秩序、理智)

师:挑一挑:哪幅是热抽象?哪幅是冷抽象?

抽象画的不同表现:

师:思考讨论:这三幅作品主要运用了哪些不同的美术语言?三幅作品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不同感受?你最喜欢哪一幅?

生:1、以涂抹色块来构成画面。

2、用几何形构成画面。

3、以粗放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

3、欣赏交流

师:欣赏了外国巨家的作品,我们再来欣赏一幅中国画家吴冠中的抽象画。(出示《春如线》)。

师:中国画讲究的是一种意境美。你能够从这幅作品中联想到哪个季节?

生1:我联想到了春天,春天万物复苏,花儿和小草都长出来了。

生2:我联想到了夏天,夏天里万物的都五颜六色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感受作品就像品读一本书,因为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这幅作品的名字叫《春如线》。(出示《春如线》和花红柳绿的照片)

师:这幅图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生:春天。

师:你能从这幅作品中找到哪些春天的影子?

生:绿色的线条就像小草和柳条;红色的线像花儿。(你真善于发现!)

生:黑色的线条像树枝。

师追问:还像什么?(手指池塘的波纹)

生:水波。(非常好!)

师:没错,这都是春天的色彩。

师:画面中的线条样式都是一成不变的吗?

生:有的粗,有的细。

师:再观察一下单根的线条,在粗细上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由粗变细,逐渐延伸。(是啊,这样富有变化的线条,自然流畅的笔触,多像树枝抽出的新芽!)

教师小结: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公园里,树枝抽出新芽,松针挥舞,风是线,流水也是线。点与线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跳跃而富有动感的《春如线》,能够感受到作者作画时愉悦的心情。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的几幅中外作品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前者为油画,后者是中国画。但相同的是,画家都是通过色块和线条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抽象画又是作者情感、智慧的体现。(板书:情感)

5、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第三课《认识抽象画》,从中选择一幅喜欢的作品小组讨论探究,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抽象画的理解和感受。对比思考:抽象绘画与写实绘画相比,有什么不同美感?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俄国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引导同学们体会色彩、造型的节奏与旋律。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的主将。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罗德琴科作品,亚历山大·罗德琴科(1891—1956),出生于俄国彼得堡,之后,移居伏尔加河畔的喀山。在喀山,少年罗德琴科开始接触到摄影,他先在一家影室当小工,后来,有幸成为喀山艺术学校的一名旁听生。他是俄国革命后出现的最多才多艺的构成派艺术家之一。

4、辨别抽象画

师:猜一猜,哪幅是抽象画?为什么?说一说,抽象画有什么艺术特点?

师总结:1.以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2.注重表达情感和审美。3.表现的内容更自由、更广阔。4.充满创新和变化。

三、艺术拓展

教师总结提升:写实绘画形象逼真,我们仿佛可以走进画面;抽象绘画充满创新和变化,让我们走进画家的内心。抽象画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出示生活中的抽象画)抽象绘画已经遍布在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

《有红、黄、蓝、黑色块的构图》蒙德里安的作品不仅绘画上的创新给人以启迪,他研究的比例、构图、色彩,更在设计艺术上影响了我们的现代生活。

1960年,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将其风格引入时装,推出了一系列女士短裙,在他的剪裁下,蒙德里安的明快色彩以及几何式的图案,精巧地与时尚结合为一体。这些短裙轰动一时,被称为“蒙德里安裙。”

抽象绘画深深影响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

四、总结评价

1、教师分发学生自我评价表。

2、布置作业和学具。

作业设计:《认识抽象画》学习评价

班级

姓名

学号

欣赏本课中的抽象绘画作品,与同学们讨论和研究抽象绘画的特点,了解它与写实绘画有什么不同,写出约200字的评述短文。

教学反思:

篇5:第3课认识抽象画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第8~11*题.【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和思考,使学生更加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重点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课件展示)1.填一填.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2.想一想,做一做.(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多少倍?

(2)围巾的价钱是帽子的5倍,围巾多少钱?

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一第8题.(1)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小丽和爸爸的年龄.从图中可以知道要求爸爸今年多少岁,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求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想一想,去年爸爸多少岁?小丽呢?怎样解答?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3)指名反馈,集体订正.2.练习十一第9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如果黄珠子数量不变,是指黄珠子一直是8颗,不增加也不减少.要使红珠子数量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红珠子应该有多少颗?红珠子现在有54颗,要增加几颗还是减少几颗呢?

(2)如果红珠子数量不变,是指红珠子一直是54颗,要使红珠子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黄珠子应该是几颗?你是怎么想的?现在的黄珠子是6颗,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几颗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画一画,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方法.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3)小组代表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师做出评价,并进行归纳.3.练习十一第10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边讲解,边画图表示(用○代替一个细菌): 每过1分钟,就由原来的1个变成2个,那么再过1分钟,这2个变成了多少个?再过1分钟,仍然是1个变成2个,那现在变成了多少个呢?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小组代表汇报方法和结果,师进行评定.4.练习十一第11*题.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并提问:

(1)小熊有5个玉米,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熊妈妈的个数是小熊的2倍,现在小熊有几个玉米?(8个)

(2)现在熊妈妈的玉米个数是哪个数的2倍?(8的2倍)(16个)(3)求熊妈妈抱了多少个玉米是指熊妈妈原来的玉米个数,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才是现在这么多的玉米,那熊妈妈原来抱的玉米到底是多少个呢?

(引导学生说出16+3=19(个))

小组合作,逐步讨论该怎样解答,然后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6:认识抽象画教案

教学目标 1.分辨具象及抽象的差异 2.欣赏、认识抽象化的创作原理 3.运用线条表现不同心情

4.认识及运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 5.欣赏同学创作

学生经验 1.学生在前面的单元已学会色相环-色相、对比色、类似色的部份 2.在中年级水彩滚珠线条单元中已对线条的联想已经有基本的概念

教学流程(一)引起动机:大家来找碴(从委拉斯奎兹及毕加索的「侍女」作品中,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二)发展活动:

一、抽象画飨宴

1.教师介绍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利、蒙德里安的作品 2.引导孩子说出对画作的感受及构图方式 3.分辨抽象画及随手涂鸦作品的不同之处

二、线条的表情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线条

2.引导学生对不同线条说出不同感受

三、线条情绪猜一猜

1.请孩子将八开图画纸折成四等分

2.引导孩子使用蜡笔将四种不同的心情(喜、怒、哀、乐)以四种不同的线条表现 3.请几位孩子上台将自己的心情线条展示给同学 并请同学试着猜出作者所表达的心情

四、颜色会说话

1.复习色相环,并说出正确的调色方式

2.引导孩子说出对色彩的感受,例如:开心、忧伤 3.将色彩填入刚才创作的情绪四格画中(三)创作活动 教学分析

本堂课学习重点:

1.比较委拉斯奎兹及毕加索的「侍女」让孩子分辨具象及抽象画的分别。2.欣赏抽象派艺术家-康丁斯基、蒙德里安、克利的作品。3.引导孩子以线条及颜色表达内心的感受。

4.藉由欣赏同学作品,提升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及素养。评量方式 1.发表 2.实作

篇7:第3课 创造春天美丽的树

创想园 由鸟老师和《父母必读》杂志共同耕耘的一片园地,是努力成为一片滋养想象力的园地。在这里,带着孩子从生活和大自然中汲取养分,用童心作调味品,烹调出一份份滋味独特的创想大餐。

鸟老师 姓名向华,网名“鸟英雄”。有些小朋友第一次见到鸟老师,就疑惑地问:“你的翅膀在哪里?”是啊是啊,我的翅膀在哪里?鸟老师不止一次地向小朋友解释自己是一只不会飞的鸟,像企鹅或者鸵鸟那样,而且为了和小朋友们一样,把本来就不怎么灵光的翅膀换成胳膊了。鸟老师原本是一个写动画剧绘本故事的人,偶然的机缘在创想园里和孩子面对面地一起玩起来。

课前热身

光秃秃的树,真不好看啊!

树是平凡而又神奇的生命,有情感,有知觉,默默地承受了一冬的风雪,从头到脚灰头土脸的。我们用“万物皆有情”的眼睛看它们,会生出怜悯的心情来。“你们冷不冷啊?”“你们寂寞吗?”“你们有没有朋友啊?”很多的疑问从孩子的嘴里问出来,答案飘舞在瑟瑟寒风中。

最初设想

在设计和准备这堂课的时候,我打算无论如何要在教室里做出一棵够高够大的树来。做树有许多方法,简单的可以直接画在纸上或墙上,复杂的可以用木架纸浆等综合材料造出立体逼真的假树。准备课件一定要依据现有条件,量力而行,教室里有一扇很大的落地玻璃窗,正好可以利用。鸟老师拆开一些废旧包装纸箱,用那些瓦楞纸纸板剪出树干和大树枝的形状,直接在玻璃上拼出一棵树的剪影。尽可能将整个落地窗的面积利用起来,看着还真有“顶天立地”的感觉。

教室里的这棵“树”并不好看,因为只是瓦楞纸的本色,没有画过,也没做叶子什么的,显得光秃秃、灰不溜秋的。当孩子们一进到教室,第一反应是“哇,好大的树!”我问:“难看吗?”他们说:“难看!”哈哈,这第二反应正是我要的效果。

我指着这棵“难看”的树,对他们讲,冬天的树多不容易,它们主动落尽叶子,为了避免水分丧失;它们忍耐寒冬,为了在春天延续生长。这种既有知识性又带点文艺腔调的讲述是鸟老师常用的口吻,当我说:“树们站在屋外面,站一整个冬天,好冷啊!”孩子们都会抱紧胳膊,和我一起起鸡皮疙瘩。当我接着说道:“哈,现在好了,春天来了!”教室里立刻就会充满欢声。孩子们为树高兴,我为他们心里慈悲的萌芽欣慰。我说:“老师在教室里做了一棵冬天的树,它没有颜色,不够好看,现在,我要请孩子们来装饰它,给它叶子,给它花朵,给它色彩,让它变成一棵世界上最美丽的树——春天的树!”

上课啦!

装点树,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

一开始,画叶子、花朵的孩子很多,这是最直观的想法,我鼓励大家多画一些,画完剪下来,逐一贴在瓦楞纸树枝上。我们的“树”一旦增加了绿叶和花,马上鲜艳活泼起来。

小姑娘园园用整张4开纸画了一片叶子,大得不得了,光是涂绿色就花了半堂课时间,对于3岁半的孩子,这是一个很大的耐力挑战。我问为什么要画这么大?她说:“我要送给树一片世界上最大的叶子!”哇,我无话可讲,只有赞叹!

接着,画毛毛虫、画蝴蝶的孩子多起来,因为“树需要朋友”,孩子的理由很充分。小动物是永远的朋友,放在哪里都适用。接着,就有画小鸟的,画小蛇、猴子、小狗……咦,我问小狗也能上树吗?小朋友淡定地说:“我抱上去的!”呵呵,原来如此。

树上很快热闹起来,不光是树,那扇落地玻璃窗的空间都被利用起来:靠近地面的地方贴上硬纸剪的山坡、草地、篱笆,草里藏着兔子和蜗牛;玻璃天空上飘着一朵又一朵纸做的云彩,有的下面掉雨点,有的云里藏小鸟——孩子说不是小鸟,是鸟老师——好吧,我没意见!

鸟老师这么做

孩子们的创作常常遵循这样的规律:先是常规思维,进而创意频出,再就是恣意飞扬,Hing起来了。这是互相影响与激发的结果,也有老师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总是鼓励与众不同的想法,而不是试图将各种想法统一成一种。

课上花絮

小动物是永远的朋友,放在哪里都适用。跟着就有画小鸟的,画小蛇、猴子、小狗……咦,我问小狗也能上树吗?小朋友淡定地说:“我抱上去的!”呵呵, 原来如此。

鸟老师点评

回想这堂课的引导,从头到尾非常顺畅,要把树打扮漂亮的愿望让孩子们异常亢奋。我觉得儿童最大的可爱之处就是和自然没有隔阂,把自己当做树,把树当做自己,转换起来一点没障碍(对小动物也是这样)。你认为什么漂亮,你喜欢怎么漂亮,同样做给树就好。一上来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往下就由孩子的热情推动老师走,这种感觉非常棒!鸟老师和辅导的姐姐们给孩子白纸和彩笔,建议在上面画“你想送给树的东西”,或者“你认为树最想要的东西”,孩子们立刻投入工作。

意外收获:阳光

在这堂课上,我们很幸运地“邀请”到阳光来参与创作。阳光,万物的滋养者,在孩子们忙着画呀剪呀贴呀的时候,从楼群后面探出头,毫无保留地涌入落地玻璃窗,立刻将她的大爱洒满教室。说实话,我事先并没有设想到“春天的树”光影效果那么好,利用落地窗也只是想到比在墙上贴一棵纸板树别致。然而当阳光透过孩子们花花绿绿贴得满满的玻璃时,立刻将平凡化作神奇。你看,教室的地板上投下影子、树的影子、叶的影子、花的影子、草地影子、鸟的影子、云的影子……这些花鸟草虫当然是孩子们用纸贴出来的,那些纸上的颜色,有了光的透视,显出教堂花玻璃般的奇妙效果。

当阳光使我们的创作更上一层楼时,鸟老师兴奋地呼叫,“快看啊,多漂亮!”“哇,太帅了!”孩子们也跟着无比兴奋。每当因光线产生好看的意外的效果,鸟老师都会大呼小叫地指给小朋友们看。这是喜悦的分享,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孩子更善于创造,大人则懂得欣赏,这是两种能力,很多时候未必在同一个人身上兼备。所以,当我看到好的东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小朋友。儿童处在创作状态热情洋溢时,其实是很难停下来欣赏的,这时,老师用热烈的情绪表达出来,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的创造这么美,心里装满荣耀,同时也被美好滋养。

下课了

一次集体创作的乐趣

随着太阳的移动(其实是地球的旋转),投影从地面转移到墙壁,我们的树从原本光秃秃的“寒冬状态”,变成充满色彩和形态的“春天的树”,鲜艳丰饶,生机勃勃。这堂课的作品都要留在玻璃窗上,谁也拿不走,因为一旦摘下来,所有的神奇都没有了,你会感觉依然是没有生命的纸片而已。树之所以有生命,因为它由诸多元素共同组成,互相依存,和谐共处,少掉哪样都不行。这棵春天的树是我们的一次集体创作,共同完成的一件大作品。孩子们从中学习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发现大家一起做大尺寸的作品,乐趣远远大于个人化的小创作。

通过扮演春天,我们来创造美丽的树;通过创造教室里的树,我们学会去爱真实的树。我想向孩子们传递的概念,更多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关爱。人类关心大自然,反过来,大自然会庇护人类,温暖身心。

篇8:认识抽象画教学反思

五年级《认识抽象画》一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步明确和认识抽象画,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开拓学生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可谓是十分重要的一课。但由于不少学生对于抽象画有片面的认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并不顺利。

我通过比较2幅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抽象画的特别之处。思考同样表现的是音乐,画家为什么会采用这样(抽象的形式)来表现,以此来使学生逐渐明白抽象画也有丰富的表现力。

接着从抽象画的定义、内涵、价值等方面分析一下。抽象画(抽象艺术)定义: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似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纯粹视觉形式。并结合有关作品来展开讨论。因为生活中也有不少实例(如:街头雕塑,装饰品等不少也是采用抽象的表现手法)学生也能理解。

但在接下来的作业中(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自己的情绪)仍有不少学生显得对抽象绘画理解不够。有的丝毫没有章法,随意在作业本上乱画,也有的很拘谨:照着书本的图例临摹,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可能的原因。一,思维定势,一直接触非抽象绘画作品,久而久之思维固化。二,审美单一,普遍认为写实绘画最美,不太了解审美是多元的、丰富的。三,老师引导不足。教学中老师往往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很重视,对抽象画这类学生不太有兴趣的内容则避而不谈,

抽象画作品中不描绘、不表现现实世界的具体形象,纯粹由颜色、点、线、面、肌理、构成、组合的视觉形式。但抽象艺术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其创新思维是所有艺术中最活跃的,因此,要从艺术中领悟创新精神,抽象艺术无疑应该是首选。当代抽象画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之中,无论是抽象画家还是善于欣赏抽象画的人,思想行为都是比较超前的。

篇9: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第4课《学画抽象画》。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学会从美术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抽象画组品,并能够美术术语表达对抽象画的感受与理解。运用喜欢的方式用适当的方法创作抽象画。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 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春如线》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 《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

1、爵士音乐;

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

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欣赏提示

1.画面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2.画面纵横交错的线条和色块让你联想到什么?

3.怎样表现音乐的旋律和美感?(从点、线、面、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欣赏:吴冠中的《春如线》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什么是抽象画?

抽象画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艺术形式。这种绘画忽略生活中具体、真实的形象和内容,用几何形体的组合或抽象的色彩和线条表现画面,更注重表达画家的个人情感和审美。

艺术特点: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 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1.以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2.注重表达情感和审美。3.表现的内容更自由、更广阔。4.充满创新和变化。艺术实践

请围绕“秋之韵律”这一主题,用滴、洒、甩、吹等方法完成一幅由点、线、面组成的变化丰富的抽象作品

评一评:

1、哪一个画面带给你美感?为什么?

2、谁的点、线、面安排得恰当?

3、谁的画面抽象语言丰富?

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拓展: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抽象绘画深深影响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

反思

本课是一个新的内容,新的尝试,抽象画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绘画类型,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比较有趣的,随意,自由,更能体会到绘画的快乐,对色彩的要求会比较高,但对同学们来说更注重的是绘画的过程及体会到的快乐。

抽象画让教学灵活,它有很多含义,虽然它没有现成的套路去教学。但我认为正是这样,才更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灵活性,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去设计,挑选适合学生现阶段的理解的观点去进行教学。例如本节课中我挑选了创作观点一:“抽象画主张异想天开,强调我作主的意识,即画布是我的,怎么画我说了算”,鼓励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抽象画还可以引发更多的联想,它不要求具体的造型,画者能超越规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基础教育中的美术不是培养人人变成艺术大师为目的,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抽象画也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因此,抽象画课程的探索值得我们教师去尝试

篇10:第3课认识抽象画

第二单元

第三课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是孔子学院10周岁生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孔子学院的使命。兴办孔子学院()①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③主要目的是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繁荣

A.①②

C.②④

【答案】C 【解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孔子学院的使命,所以兴办孔子学院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繁荣,故选C。①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①表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保护民族的记忆 ③目的是发展本国经济 ④标志着传统文化是财富 A.①②

C.①④

【答案】A 【解析】申遗成功对沿线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必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能说是目的,故排除③。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④观点具有片面性。

3.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倡导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

C.①③

【答案】C 【解析】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也

B.③④

D.②④ B.②③

D.③④ B.③④

D.①③ 有中华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故①③正确,选C。题干强调的是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故排除②④。

4.各国电影都有其特点,有人曾形象地概括: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法国电影吓你一跳,韩国电影青春学校。从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A.一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一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

【答案】B 【解析】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充分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5.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约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这一规定()①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 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 ④有利于维持旅游服务业的公益性

A.①③

C.②③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旅游者要尊重旅游地的文化”,这一要求体现尊重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交流中认同”说法错误,认同是本民族的文化,④“公益性”说法错误。

6.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省内12个地市的30多支民俗队伍参加表演和巡游。举办民俗文化节()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③有利于在文化的包容性中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 ④是人们以自省、自律的方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C.③④

【答案】D 【解析】举办民俗文化节,与中华民族精神没有直接联系,更没有体现思想道德修养,故排除②④。

7.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中国民间器物如首饰、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文化的符号,现在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

B.②④

D.①③ B.①④

D.②④

B.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D.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性 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在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丰富了世界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故选①②④。③观点错误。

8.《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这表明()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

A.①③

C.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易经》中关于重阳的解释为背景,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理解,从重阳的内涵中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①应选。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体现了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也说明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②③应选。传统习俗中积极的部分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④说法不准确。

9.以“加强文化软实力互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太湖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于2014年6月18日~19日在上海召开。太湖文化论坛成立于2008年,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开展此活动()①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发挥中华文化的主导作用

A.①②

C.①③

【答案】C 【解析】开展文化交流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③正确;②中的“各国文化”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各国优秀文化;④中的“主导作用”说法错误。

10.“丝绸之路,复兴之旅”活动行程贯穿欧亚大陆,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腹地,沿着古丝绸之路,经中亚五国、俄罗斯、土耳其、希腊,最终抵达

B.②④

D.③④ B.②④

D.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古罗马帝国发源地——意大利罗马。本次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①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②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 ③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④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①②④均是对其意义的正确表述。③错误,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

11.(2015·山西太原调研)某地通过电视、网络、短信开展“城市精神”征集提炼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共收到网络回复、短信数万条,受到数百万网友的关注。活动主办方也及时通过网络将所征集信息提炼表述进行选登。征集过程和结果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网络、短信在“城市精神”征集提炼活动中的功能是()①最大限度地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

②增强了短信的娱乐性,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 ③取代了旧的传媒,更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④实现了信息传递和共享,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A.①③

C.②③

【答案】D 【解析】网络、短信属于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科技,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有利于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拓展人们的视野,①④正确;“城市精神”的提炼是较为庄严正式的,②“娱乐性”错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③错误。故选D。

12.(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为了破解当前教育遇到的困境——社会过多地关注数学、英语,语文素养日渐下降,一些学生甚至提笔忘字,亲近母语行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我国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亲近母语,挽救母语文化,这()①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说明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C.③④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判断,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无关。

二、非选择题

B.①③

D.②④ B.②④

D.①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14年7月28日,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在边城黑龙江省黑河市启幕。本届文化大集以“文化贸易、文化交流、友好合作、繁荣发展”为主题,将集中开展高层交流、展览展销、文艺演出、民众文化、体育和旅游等六大板块、四十项活动,进一步密切中俄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俄文化大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品牌,活动规模不断提升,内容形式愈加丰富,影响力和参与面逐步扩大,已发展成为两国跨境文化贸易和区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以本届活动举办为契机,两国进一步发挥文化在友好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1)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2)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回答,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加强两国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友好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两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相互吸收有益的文化成果。③中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俄罗斯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俄罗斯。

14.(2015·浙江杭州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20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2)依据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答案】(1)①珠算属于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承珠算,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珠算基础上形成的珠心算及人体智能的培养,体现了珠算文化创新。

(2)①追求真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珠算价值的认识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发展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珠算价值的认识是与特定时代特征、科技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对珠算价值的认识从计算价值到价值质疑,再到教育、启智新价值的深化,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上一篇:松滋市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一篇:以英雄的梦想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