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雕塑》教案

2024-05-04

《抽象雕塑》教案(共8篇)

篇1:《抽象雕塑》教案

《抽象雕塑》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讨论,理解艺术家创作抽象雕塑的设计理念与构思;了解不同雕塑给予我们的各种不同感受;体验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增强学生美术设计的能力,并在设计中感受作为一名小小设计师的乐趣。

2.尝试利用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采用折、叠加、粘贴等方法,经过构思,制作抽象雕塑。

3.了解雕塑的基本结构和用途。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等多方面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和学生准备好课前收集的各种雕塑的图片、照片和一块底板。

2.学生准备好课前收集的各种线材、板材、块材,带好剪刀、胶水和绘画工具。3.教师制作几个特点鲜明的小雕塑。

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通过“看”、“摸”、“说”,用肢体语言或口头描述各种造型的雕塑给人的不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色彩和图形的联想。(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造型的雕塑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采用大胆的造型表现形式,小组合作完成一造型独特的抽象雕塑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造型的雕塑进行讨论,分析。要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寻○找与各种雕塑有关的物体(材质)、图形、或色彩。

2制作抽象雕塑时要注意图形间的疏密安排、整个雕塑的色彩与造型的协调。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3学生作业时,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采用彩色块材时,○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抽象雕塑的色彩与块面;采用铁丝等线材时,可以利用其厚实、质朴的特性,突出表现抽象雕塑敦实、厚重的整体造型。(3)课后拓展

1利用各种材质组合的形式,制作多样的雕塑,产生不同的效果。○2寻找、收集火柴棍、吸管、小树枝等材料,采用粘贴组合的方法,完成抽象雕塑作品的创○作。

3每位学生或每个小组完成一组抽象雕塑作品,并制作在课前准备的底板上,进行展示、评○比。

篇2:《抽象雕塑》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2

课题:第三课 抽象雕塑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师: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

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

收拾并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但在造型过程中也包含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所以我把这课定为“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的学习领域。教材的要求是通过欣赏艺术家的抽象雕塑,了解其是如何设计与构思的,对“抽象”有一定认识后,再通过各种线材、板材和块材等,构思创作抽象雕塑。

学生分析:

本次研讨课是在外校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不是很了解。根据本套实验教材,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了不少制作方法,比如橡皮泥的各种揉捏技巧、卡纸的插接方法等,但对一些KT板、铁丝、电话线和泡沫等平时少用的材料不一定了解他们的特性。通过课前的了解,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的,所以制作类的美术课最常用的材料就是橡皮泥,因为只有橡皮泥最好准备。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思维也比较活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范例、课件、各种抽象雕塑的图片资料、工具篮(剪刀、刻刀、双面胶)、其它各种线材、板材、块材和垃圾桶

学具——各种线材(铁丝、废旧电线、竹签、吸管等)、板材(废旧纸板、扑克、圆卡、卡纸、KT板等)、块材(橡皮泥、泡沫、石头、纸盒等)

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独自或合作完成雕塑设计制作;预计作业过程需要20分钟,当场完成70%。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抽象雕塑》。那什么是抽象雕塑呢?老师这有两幅作品(出示两张雕塑的图片:《秦始皇兵马俑》和《思》),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可留下时间更深入地了解抽象雕塑。对比方式,直接切入本课的重点知识——抽象,让学生既直观又浅显易懂地认识了具象和抽象。)

生:第一张是非常真实地雕刻出秦始皇兵马俑的样子,眼睛、鼻子、嘴都很像;第二张作品看不出雕的是什么东西。

(由于对比明显,所以点一位同学回答就基本上道出了具象与抽象的区别。)

师:对,第一张再现了自然界的具体形象,我们把这种具象。而第二张没有再现,而是偏离或者完全抛弃了自然对象外观,我们把这一种称作为抽象。

(把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小结概括,就很容易地解决了什么是抽象的问题。)

师:的确,这幅作品是作者与他的几个学生七手八脚地捏挤出来的。后来通过打磨上色,发现有点像一位少女低头沉思的样子,所以就取名为《思》。同学们,看来抽象雕塑作品是可以先有型再——(生:取名。)对,或者说先有型,再有意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一吧!

(通过对《思》这幅作品创作过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到抽象雕塑不一定要有主题才能创作,可以先摆弄,然后根据造型来想象取题,甚至是无题。这其实也是对学生创作实践的一种指导。)

二、发展阶段

欣赏两张雕塑作品,进一步了解抽象雕塑的独特魅力。

1、出示《母亲河》的图片。

师:下面再来欣赏一幅作品,它会给带什么样的艺术感受?或者说,你认为这幅作品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生1:有点像火,一种燃烧的感觉。

师:嗯,红红的,像火,像在燃烧。

生2:像一个“6”字。

师:的确有点像。

生3:有种飘舞的感觉。

师:你发现像飘带一样向上飘舞,是吗?很好!

2、师小结:同学们,看来,一幅抽象雕塑作品,不同的人来欣赏是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我想,这可能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二吧。我们来看看作者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主题:《母亲河》!两条舞动的飘带,又是两条流动的血脉,象征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同时,它还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她永远飘舞在中华大地上。

(老师边分析解述边在黑板上画出《母亲河》雕塑作品的结构线条,帮助学生理解。)

3、出示第二幅抽象雕塑作品。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教材上的作品——《腾飞》。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腾飞”这个主题的?作者运用了哪些造型要素?

生1:有点象鹰的两个翅膀!

生2:两旁的线条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

师:远看一个“V”字型,近看像雄鹰展翅。方形的板块给人稳重、坚实之感,流畅的曲线给人向上升腾之意,中间点缀着一些小圆点,起到装饰作用,平添了几份活跃、跳动之感。用绘画的语言来说,他把点、线、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腾飞之感。

4、欣赏了解同一个主题,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创作,启发思维。

师:同学们,同样是“腾飞”的主题,不同的作者会运用不同的形体符号和组合方式来表现。大家看——我想,这应该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三吧!

5、了解归纳艺术创作时所要运用的造型要素。

师:这就是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有时不是再现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而是用线、形、色彩等造型要素塑造美术作品。

(用课件突出:线、形、色彩)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利用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经过巧妙的构思,创作出一件件抽象的雕塑。

(用课件突出:线材、板材、块材,老师边说边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材料——泡沫、废旧电线、衣架杆、一次性纸杯、海绵垫等,让学生马上明白这节课上所要利用的各种造型要素,同时也更加感性地认识各种材料所属类。)

篇3:《抽象雕塑》教案

雕塑是现代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如何引领和表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水平和层次日渐成为当今艺术的重要议题。另一方面, 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繁重的工作压力、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和应接不暇的信息风暴, 使得人们迫切需要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空间内寻觅一方清静而惬意的人文净土。于是, 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广场公园之中, 很多形式各异的雕塑作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这些雕塑作品不仅点缀和美化了我们的生存居住空间, 更使我们的心灵空间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放松。在现代城市中, 具有立体构成因素的雕塑作品逐渐增多。因这类雕塑本身风格的简约大气以及与现代钢筋水泥的城市风格的有机契合, 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关注。但是, 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只要是运用点、线、面、体构成的雕塑作品就是抽象雕塑, 就是具有“现代”意味的雕塑。对于这种看法, 我并不完全认同。诚然, 优秀抽象雕塑一定是遵循立体构成的规律创作出来的。但如果仅仅为了追求表面效果的“现代性”, 而将立体构成中的几何要素进行简单的拼接组合, 那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失去了抽象雕塑最本质的涵义和精神。因此, 我们有必要研究和探讨一下立体构成与抽象雕塑的内在联系, 以及如何将立体构成的几何要素与抽象雕塑有机结合, 从而推动抽象雕塑内在含义的有效传播和表达。

一、立体构成与抽象雕塑的定义和内在联系

立体是指具有长度、宽度、厚度的三维实体。相对于平面艺术, 立体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具有创作及观察角度多元化的特点。我们不仅要关注作品的正面效果, 同时要兼顾正面、侧面、后面、顶面、底面等多角度。构成, 指形成、造成。在艺术设计领域, 构成, 指将一定的形态元素, 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构成的源流可追溯到“构成主义”艺术。构成 (Composition) 的概念最早是由俄国构成主义大师弗拉基米尔·塔特林提出的。构成主义运动崇尚简约清晰而有序的艺术形式, 注重雕塑语言的开拓, 将许多具有轻、薄、透特性的材料运用到艺术中来, 加强了雕塑、建筑、机械等方面的交叉渗透。谈到立体构成, 我们不得不提到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德国美学家、建筑家包豪斯在1919年创立了“立体构成”设计教育的雏形——“立体设计基础”。从此, 立体构成延续至今成为美术与设计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包豪斯设计学院存在虽仅有13年, 但其设计理念影响了城市建筑、景观雕塑、工业产品、书籍影视等领域, 使艺术全面参与和介入到人类的现代生活当中, 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 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抽象的定义包含两层含义:1.将复杂物体的一个或几个特性抽出去, 而只注意其他特性的行动或过程;2.将几个有区别的物体的共同性质或特性, 形象地抽取出来或孤立地进行考虑的行动或过程。依据抽象的第一层含义, 以人体为例, 人体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 复杂而多变。但是我们可将人体的复杂形态归结为简单形体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的榫卯与组合。这是将复杂物体的多种特性抽离, 保留其本质特性的抽象。依据抽象的第二层含义, 以橘子、乒乓球和地球为例, 三者从表面看毫无联系, 拥有各自独有的特性, 但如果就三者的造型而言, 都属于球状体块。这就是从有区别物体中抽取出共同特性的抽象。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裁剪的过程。在抽象时, 同与不同, 取决于从什么角度来抽象。抽象的角度取决于分析问题的目的。抽象雕塑就是建立在三维基础上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形式。抽象雕塑的概念是与具象雕塑和意象雕塑概念相对而言的, 是对形的瓦解与纯粹的形式构成。立体构成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空间中纯粹三维立体形态的形式美感及造型规律。因此, 立体构成为我们创作抽象雕塑提供了一种发掘立体形态抽象美感的理性而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

二、立体构成几何要素在抽象雕塑中的体现

宇宙中所有形体都可以解构成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立体构成主要以这些基本要素作为研究形态的基础, 并在纯粹性中认识形态与现实的联系。

(一) 点在抽象雕塑中的应用

在立体构成中, 点是具备长度、宽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实体。点是造型上最小的视觉单位, 因为点具有凝聚视线的特征, 所以往往成为关系到整体造型的重要因素。但是点的概念是在比较中相对存在的。以地球为例, 地球相对于人来说是庞大的球体, 而相对于银河系来说就变成沧海一粟般渺小的点。换言之, 点是一个体积单位, 可以代表一个小的球体或立方体。当一个球体或立方体体积相对较大时, 也可看做一个体。如座落在芝加哥千禧广场由英国艺术家阿尼什·卡普尔设计的抽象雕塑作品《云门》 (图1) , 从近处观赏这件作品时我们会被其巨大的体积震慑到。这件作品长20米, 宽13米, 高10米, 拱底最高处距地面约4米, 重100吨, 表面是由168块不锈钢板无缝焊接而成。由于其表面光滑, 我们可以在雕塑表面看到被扭曲的城市场景和我们自身的映像。雕塑表面反射的高楼大厦和游客的形象成为装饰这件雕塑作品的一个个小点。这件卵圆体的雕塑作品仿佛是生命力量的本源, 博大而稳固。而雕塑表面反射的一个个生动游走的人的形象就如同等待随时迸发的无限生命可能。但是, 如果你从芝加哥的高楼大厦上俯瞰《云门》, 这件宏大的雕塑反而变成了钢筋水泥丛中的一个微小的点。其流线性的造型为高楼林立的城市增添了一抹女性般的柔情。

点的体积、点与点之间相隔的距离也会在视觉上产生多样性效果。如果点与点的距离较近, 就会产生线和面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当点的体积相近而且按照一定距离排列时, 就会给人带来强烈的线性感受。例如张光娟的抽象环境雕塑《过去时》, 雕塑采用体积相近的石块, 相隔一定的距离沿着山的一侧从山脚铺设到山顶。在自然环境中布置的这一排有序的小点, 将我们的视线和注意力从山脚引导到山的深处, 让人不由得想登上山去一探究竟。从远处观赏, 一系列虚点紧密相连, 如同一条指向明确的线, 指引着我们的视线。而从近处看, 一个一个点又好似省略号, 欲语还休。

(二) 线在抽象雕塑中的运用

在立体构成中, 线是指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的三维空间中的实体。只有长度、宽度或者深度任一因素占有绝对长度优势时, 实体才能呈现线的视觉效果。如果长度、宽度和深度中没有一个元素占有绝对长度优势, 则会在视觉上产生体的效果。根据线的不同形态, 我们还可以将线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直线具有方向性, 使力量贯通, 具有男性化的特征。直线可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水平线如同地平线一样, 给人带来平静而广阔的视觉感受;垂直线如同树木一般, 带给人庄严向上的视觉感受;斜线则如同比萨斜塔般, 带给人动荡不安的视觉感受。马克·狄斯维尔于1969到1970年创作的《和平之母1》[1] (图2) 就是一件将平行线、垂直线和斜线有机结合的抽象雕塑作品。这件作品由巨大的钢架吊装而成, 通身喷涂红色油漆, 安置在一望无垠的旷野之上, 仿佛一位母亲张开怀抱期待着远归的游子。雕塑中贯穿中心的垂直线好似母亲坚定庄严的身躯, 不禁让人联想到这个伟大母亲相信游子一定会归来的热切期盼;雕塑上部两根与地面平行的直线, 如同母亲张开双臂, 敞开胸怀用无尽的挚爱迎接归来的游子;雕塑下部的两根斜线, 正如母亲随风飘扬的裙摆, 表达着母亲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坎坷依旧不改初衷的殷殷期望。从表面看, 这件作品就是线性材料的拼装组合, 但由于线的形态不同, 整体效果丰富有力, 带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如果说直线具有显著的男性气质, 那么曲线无疑是女性气质的完美体现。曲线变化丰富, 充满动感和活泼的效果, 呈现柔软、温和、优雅的情调。同时, 曲线还可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两类。几何曲线较为规范、有次序、严谨而带有机械的冷漠感, 但它缺乏个性, 是可以复制出来的曲线形;自由曲线带有随机性, 往往不可复制, 但更为活泼自由。日本艺术家Aiko miyawakic的雕塑作品《移动的瞬间》[2] (图3) 就是一件利用自由曲线的形式创造出来的抽象雕塑作品。这组作品用极细的金属丝制作而成, 放置在室外草坪环境中。由于金属丝富于弹性且粗细不均, 仿佛记录着飞行物体的运行轨迹, 散发出轻盈活泼、自由舒展的艺术魅力。

(三) 面在抽象雕塑中的运用

在立体构成中, 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的三维空间实体。面的视觉内涵轻薄而延展, 介于线和体之间。相对于三维立体来说, 它的二维特征更为明显。凡是具有轻薄感, 在厚度、高度和周围环境比较之下, 显示不出实体感觉的物体, 它就属于面的范畴。实际上, 任何立体形态都是由面组成的。我们可以将面划分为直线面和曲线面。面的形状不同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也不同, 如直线面会给人一种简洁、单纯、尖锐、硬朗的感觉, 它是由直线形立体形态面的边缘直线来限定的, 所以直线面自身显得不够自由, 在形态上表现出男性化坚毅、有力的特点。而曲线面会给人一种饱满、圆浑、自然、活泼、丰富、温柔的感觉, 曲线形立体面形态的边缘是由曲线限定的, 具有曲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 在形态上表现出女性化柔美的特征。理查德·赛若的抽象雕塑《绿点》[3] (图4) 就是运用曲线面创作的抽象雕塑作品。这件作品是由两个合成钢制作的曲线面相对摆放构成的。两个曲线面大小相等, 仿佛是将一个巨大的铁管沿着一条直径一分为二。两部分曲线面相对摆放, 又错开一定的距离, 使人感到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 又似乎存在分歧。两部分曲面之间留有可供人通过的通道, 行走在其间, 既能感受到空间的阻隔和分割, 又不会感到像闭合空间那样给人造成巨大的压迫感。这件作品似乎在告诉人们一个和而不同的道理, 表达尊重差异, 寻求融合的和谐之美。

(四) 体在抽象雕塑中的运用

严格意义上来说, 自然中的任何形态都是一个“体”, 体在造型学上有三个基本形:球体、立方体和圆锥体。体是由面的包围并闭合而产生的体积感, 在几何学中体是具有位置、长度、宽度及深度的立体实体, 它是可以看得见, 摸得着, 具有连续性的表面, 可表现出很强的量感和空间感, 能最有效地表现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按照立体形态可以把体块分为平面几何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曲面体及自然形体。平面几何形体表面光滑, 有直线棱线, 给人以简洁、大方、稳定的心理感受, 如正三角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体、多面体等。几何曲面体的表面是几何曲面或曲面与平面的结合, 给人规范、大方、秩序感强的心理感受。自由曲面体是表面为自由曲面呈现自由形态的体的构成, 给人活泼、丰富、优美的感觉。自然形体是指自然环境中无规律自然形成的一种偶然形态。它让人感到淳朴、自然、亲切。傅中望在1993年创作的雕塑作品《榫卯结构》 (图5) 是一件平面几何体和自然形体相结合的抽象雕塑作品。作品采用天然石材, 对表面稍作处理, 既保存了天然石材的纹理, 在造型上又趋向于长方体, 利用中国传统榫卯工艺, 将三块长方体石头组合为一个统一体。平面几何体与自然形体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给人带来稳定厚重、简洁朴素的心理感受。天然的石材与榫卯的加工, 显现了自然物与人造物之间的冲突;榫卯结构带来的正负空间关系, 表达了阴阳相合、正反相承的人文思想。

三、结语

立体构成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从分析到整合或者从整合到分析的过程。我们可以将任何三维实体分解为点、线、面、体的组合;同理, 我们也可以将点、线、面、体组合成任意三维实体。如果说一件抽象雕塑作品是一台机器, 那么立体构成的几何要素就是这台机器的各个零件。合理地、物尽其用地组装这些零部件是保证抽象雕塑这台机器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当然, 仅仅靠立体构成的几何要素的合理运用, 并不能成为衡量抽象雕塑优劣的唯一标准。但是探讨立体构成的几何要素可以培养雕塑工作者对于抽象美的感受和训练其抽象的思维。中国抽象雕塑发展之路还很长, 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抽象雕塑来美化我们的环境。将立体构成设计原理与现代审美观念有机结合, 不失为一条抽象雕塑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陈祖展.立体构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漫谈雕塑的艺术抽象

汉语言文字是源于自然的艺术抽象。“鱼”、“鸟”、“马”、“象”、“人”、“母”;“日”、“月”、“山”、“水”、“木”、“车”,在古文字中(甲骨文与金文)是象形字。“象”的本意指大象。另外,“象”也有相似的、如同之义,引申指仿效、模仿;“象”又指事物的外表形态。这里,“象”与“形”,“象”是物象,“形”是形态。汉语言文字的造字过程,就是对物象形态的抽取,抽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取其事物的主要部分(事物的轮廓、结构、形态、意向等等),进行抽象概括,这就是一种“初级抽象”过程。此后,篆、隶、行、草、楷书进一步的发展,即是对原来较初级的抽象提升到更高一级的艺术抽象。书法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正说明它具有一种可称谓艺术的抽象,它源于自然事物,却成为高于自然的人的艺术。在西方,尤其在德国,他们喜欢中国书法艺术,认为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抽象艺术。

音乐与舞蹈是源于自然的艺术抽象。远古时的人类,源于自然的音乐与舞蹈同源。今天,在极为罕见的某些原始部落仍能见此情景。在那里,没有音乐的舞蹈与没有舞蹈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音乐与舞蹈,就一般意义上讲,是在时间的运动中,表达人的情绪或思想内容的艺术。音乐、舞蹈在时间中运动,高、低连接构成旋律,长、短交替形成节奏;强与弱、静与动,都在时间中进行。通过形态动作与乐音旋律传递某种情绪冲动或无名的、下意识的思想内容。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是对孔雀各种姿态的提炼,“提炼”即抽象概括。这种艺术抽象具有情绪内容,通过比喻、隐喻、显喻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含义。这种艺术抽象过程,即是对事物的、运动的、力量的、情绪的、精神的抽象过程。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管弦乐组曲,则是通过乐音来“塑造”音乐形象。在运动中,对各种动物的体积、运动速率,进行联觉、联想、统觉等一连串的大脑活动,而这一活动即是艺术抽象的人的思维活动。我们说,人通过自然,进而对自然 事物(包括人本身)的感知、认识,从中获得感知经验,使我们能够理解这种艺术抽象,欣赏艺术作品。

绘画与雕塑是源于自然的艺术抽象活动的产物。远古人类是这样,今天也同样如此。绝对地讲,即便“最具象”或“最写实”的绘画与雕塑作品也毫无例外地是艺术抽象的产物。从中外原始“岩画”、古代石刻、玉雕,到水墨画、油画,再到形形色色的当代绘画与雕塑,甚至包括无限多的当代艺术,都是不同程度,不同台阶的艺术抽象的发展过程。原始岩画中的动物、人物,古代石刻中的霍去病墓前石雕,殷商妇好墓出土的玉鱼、玉鹞,宋元山水画卷,八大山人朱耷,齐白石等。无不说明艺术抽象在绘画与雕塑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艺术抽象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人类之所以有自己的文化历史的最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

艺术总是抽象的和象征的。对雕塑而言,它用视觉组织和立体感来诉诸人的感受性。艺术抽象过程,即从知觉着手到表象,或从知觉着手到想象,并打破知觉形象,从而在非表象的结构中重新组合视觉形象。通过艺术抽象,提取、抽离、平衡、均称、比例、高低、节奏、静止、运动如此等等。雕塑家不仅把可见的东西,同时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雕塑艺术本身是“固定的运动”,并且通过这一运动而为人可觉察。创作的冲动源于自然,经过雕塑家的一系列艺术抽象,展开、完成他的艺术作品,直至返回到它的源泉为止。它的源泉就是艺术家的眼睛与心灵,眼睛观照外在自然事物,心灵对外在事物的发现、领悟:赞颂或鄙视、仇恨或爱意、喜悦或悲伤、排斥或同情,如此等等。雕塑作品试图让观众回到自然,但并不仅仅是自然的表象,而是自然的真实,与艺术家有着相同的发现或思绪,达到共鸣。

艺术抽象在当代艺术中,是否还有它的存在意义,或者说,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或创造,是否还存在或需要艺术抽象活动的参与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必相信无中生有的艺术创造,我们不会认为路边一条在吠的狗是一件艺术作品。前者讨论的是有否源,后者因为是一件外在于我们,并且没经过艺术抽象的自然事物。面对很多当代艺术作品,许多人看了表示不知所云,不知所以然,这并不难以理解。其原因在于,众多当代艺术作品,旨

在传递或告诉人们更多的是精神、观念、概念、思想等更为抽象的理念。这更需要我们运用艺术抽象的多种方式方法去认识与理解其作品的内涵与思想。用具体的物象或物质材料去表现或倾诉抽象的观念与思想,这就需要观众同样走一条路。即从视觉到的物象,去感受或思考其中的“内容”。这个内容可能是抽象的观念、某种情绪、一种手段或方法、精神活动,或者是某种信仰、人的下意识。

篇5:《抽象大师作画》教案

1、在初步理解抽象画的基础上,尝试用苍蝇拍拍出抽象画面进行添画,说出画面所表现的主题。

2、体验抽象画创作的乐趣,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

2、颜料盘、铅画纸、画笔、各色颜料、画框、苍蝇拍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抽象画《构成第四号》,请幼儿观看。

1、孩子们,来说说看你在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

2、请幼儿交流。

3、教师小结。

光从画面来看,我们不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幅画描写的是战斗的画面,中间高高的像不像一座山?你们看,这两条直线垂直下来,成了一条路。把整个画面风格成两各部分,画面左边是骑兵的战斗场面,这些线条就像箭一样朝着战斗方向冲出去。右边是两个卧倒的人像,显示出和平、宁静的气氛来,与左边的场面互相对立。这样一分析,你们觉得这幅画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二、认识抽象大师康定斯基,欣赏他的作品。

1、介绍康定斯基,帮助理解抽象概念。

这是俄罗斯的抽象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构成第四号》。他被人们成为“抽象绘画之父”。孩子们,谁知道什么叫抽象画呢?

2、解释抽象画的概念。

抽象画就是与我们要画的东西没有相像的地方,是画家想法上的创新的和想象,通过抽象的效果表现出鲜明的主题。

3、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

(1)康定斯基一直把自己的抽象绘画叫做“即兴之作”或者“构图”,即兴就是很随意的进行抽象绘画,而取名“构图”的作品是画家经过一定的构思再进行绘画的。康定斯基有很多著名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有着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逐一介绍抽象画作品。

带有弓箭手的风景:这是一幅“梦幻风景画”之一,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呀?这里像不像一个人拿着弓骑在马上呀?这个尖尖顶的你觉得是什么呢?(请幼儿讲述自己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小结:这个尖尖顶的是两座城堡,中间一座歪着的占据整个画面的也是城堡,骑马的是一个身穿俄罗斯传统服装的弓箭手。康定斯基用很多色块描绘了俄罗斯乡村的美丽景色,表达他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带黑色的弓形:这是一幅当之无愧的名画。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可能是什么呢?

小结:他是画家即兴创作的作品,也是表现战争的一幅作品,画面中尖形的弓状物,它可以表现为房顶、山巅、塔尖、树的枝叶、风帆等等,场面很混乱,表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考吧幼儿教育)带来的压抑感。

(3)简单介绍画名,请幼儿欣赏。

康定斯基还有很多作品,名字也非常有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三、播放课件,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1、出示苍蝇拍,观看学习拍拍画。

我们也来做一回抽象大师,今天我们作画的工具很特别哦,看看是什么啊?

2、观看课件中的拍拍画,学习如何进行拍拍画的绘制。

四、组织幼儿作画。

1、介绍材料,讲解如何使用材料。

2、提出要求,规范操作。

(1)蘸颜料的时候要注意正反面都蘸一下,这样用起来更方便哦。使用排笔的时候,注意笔的用法,细线条用笔的侧面,宽线条用笔的正面。我们抽象大师作画之前先要想好一个主题,完成后要记得给你的画取一个特别的名字哦。

(2)完成后再选一个喜欢的框表起来。

3、请幼儿操作,进行指导。

五、请幼儿将作品放入画框内展示。

1、请幼儿把作品放入画框。

2、集体欣赏,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大作吧,说说你的作品叫什么名字,表现什么主题。

3、排好队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请幼儿带着画回教室。

篇6:抽象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1准确了解抽象的概念

2了解艺术作品中的抽象形式

3挺高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重点:艺术中的抽象形式 难点:理解评价抽象艺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播放图片 苹果贝壳闪电花朵等请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描绘 刚才这些同学从照片得到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事物抽象描绘的过程 2概念导出:

抽象是从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的特征例如:苹果 葡萄 桃子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而抽象艺术则是指艺术形象偏离或是较大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抽象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不描述世界的艺术,它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管方式表达。

3扩展欣赏:(1)图片《牛

毕加索再画这幅作品的时候,十一次易稿,得到最终一张的时候,原先较写实的牛已经剩下寥寥数笔,但这几根线不仅表现了牛的形态,而且更富有情趣。这就是艺术家从具象描绘到抽象描绘的一个过程

这样看来抽象的概念也很好理解

(2)同抽象艺术相对立的是具象艺术

图片四张对比《肖像》

(3)看秃省略了那些 保留了哪些瓢《有姜母虎的静物》让学生找出艺术家(4)冷抽象与暖抽象的区分 代表人物 作品分析(5)不同风格抽象画的作品欣赏

德库宁 波洛克 夏加尔

分别从表现手法 所处流派 画家作品进行分析

三,课堂小结:

我们在进行艺术欣赏时,既要“随物婉转”又要“于心徘徊”要沉浸在艺术品所营造的氛围中,一所学的审美知识去探索艺术手法和审美内涵,又要大胆的跳出艺术品之外,以自己的理解来对艺术品做出创造性的解释和补充,这就做到了俗话所说的“趣味面前无争辩”“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篇7:抽象之美 高中美术教案

课 时:1课时

课 型:美术欣赏课

教学目的:通过自然中抽象因素的分析、认识,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的抽象形式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感受及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艺术中的抽象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评价抽象艺术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自然中的抽象:

图片:《雪山与湖泊》、《山与云》、《河流》、《雪松》、《树》、《倒影》、《沙漠》、《农田》、《水面》、《水珠》、《云》、《晚霞》、《野花》、《草》、《贝壳》、《树叶》、《咖啡豆》、《玉米》、《干裂的土地》、《大理石》、《木材》、《火》、《闪电》、2、生活中的抽象:

图片:《建筑》、《礼花》、《铁轨》、《光纤》、《齿轮》、《电路板》、《钢筋》、《钉》、《碎纸》、《纸》、《玻璃》、《彩带》、《布》

3、艺术中的抽象:

图片:

(1)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波洛克(1912—1956年),美国画家,行为绘画(又名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最初对雕塑感兴趣,后跟本顿等学画,1945年,开始了他的行动绘画的创作。波洛克的作品反映了美国民族不墨守成规、勇于进取、不断发掘宏观世界和内在意识深处的精神,也表现了他们在高度工业化社会中的忧虑、焦灼和不安。(2)德库宁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德库宁(1904—1997年),荷兰画家,是与波洛克齐名的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与波洛克相比,两人的艺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波洛克注重创作过程的精神体验,轻视创作活动的物化结果;而德库宁不仅注重行为,更不放弃结果,他追求人类表达方式的最大容量,即“行动”与“绘画”的双重效果。

(3)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艺术:

康定斯基(1866—1944年),俄国抽象主义画家,“抽象艺术之父”,其艺术被称为“热抽象艺术”、或“抒情抽象”。康定斯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版画。早期作品采取印象主义技法,1910年开始采用音乐名称,形象几乎是用色彩的块面和线条图案暗示出来,如《即兴曲》等。以后则是纯抽象的绘画,后又转向几何的抽象,其画风充满着幻想、幽默的趣味。

(4)蒙德里安的冷抽象艺术:

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抽象主义画家,其艺术被称为“冷抽象艺术”、或“几何抽象”。1913年后的绘画以几何性符号式的绘画为主,他在平面上把横线与竖线相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及灰色。这些新造型主义的抽象艺术及其理论,不仅影响了西方抽象绘画和雕塑,还对现代广告、家具、服装设计、印刷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米罗的抽象超现实主义绘画:

米罗(1918—1922年),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其盛期的作品画人、动物、象征性的物体,都采用了单纯的线,色彩干净、明亮,他似乎用没有受到任何生活尘埃污染过的、天真无邪的眼睛看世界,但不时对这混乱的世界发出嘲讽的笑,他作画随意、自由,充满着装饰的趣味。

(6)克利的抽象艺术:

克利(1879—1940年),瑞士画家。他认为:绘画或创作活动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体验,在这种体验过程中,艺术家在得到启发的时刻,把内心的幻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结合起来,以表现本质的真实。

(7)夏加尔的抽象艺术:

夏加尔(1887—1984年),犹太人,俄裔法国画家。从小受到俄国和犹太人民间、民俗艺术的熏陶,后又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他善于把立体构成的因素,自由地融化在富于幽默感和抒情味的表现语言中。

(8)亨利-摩尔的超现实主义雕塑:

亨利-摩尔(1898—1986年),英国现代雕塑家。在他的创作中,既没有实际目标,也不具备具体内容的形象。亨利-摩尔的作品为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雕塑语言,这是一种与环境对话的语言,一种充满人性的现代语言。

(9)马蒂斯的艺术:

马蒂斯(1969—1954年),法国野兽派画家。他善于以强烈的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透视和明暗手段全被抛弃,可是构图仍是有秩序的生活境界。同时他吸收了非洲艺术的表现风格,对于东方艺术如日本的版画或阿拉伯装饰图案有一种特殊的敏感。

(10)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达利(1904—1989年),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他声称艺术的源泉是幻觉,将自己内心世界的荒诞、怪异加入和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创作时陷入疯狂的状态。他在绘画中用分解、综合、重叠、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

4、艺术中的具象形式与抽象形式:

具象形式

抽象形式

内容具体

内容不具体 再现客观形象

表现主观情感

刻划真实美

反映形式美(线条、形体、色彩)

三、课堂小结:

篇8:《抽象雕塑》教案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当代公共雕塑的发展背景,中国由于特殊历史国情的原因,在意识形态上公共雕塑常常被作为政治宣传的一种手段,由于中国的公共雕塑起步较晚,以叙事性题材的形式居多,表现手法多以具象写实手法为主,这当然也与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现实主义”意识形态艺术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关联。不同的公共空间有其特定的属性,盲目地套用某一种艺术形式而不考虑雕塑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导致的结果是雕塑与公共空间属性的脱节,这样的状况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西方的艺术思潮也对中国的雕塑家产生了冲击,在公共雕塑领域受到西方极简主义雕塑的影响,抽象雕塑渐渐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雕塑是以物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中的,这样空间问题就是本文研究的范畴之一,空间的广度和深度如何?空间中的构成元素又如何?我们以何种方式感受空间中的物体?首先,将对我所研究的空间对象加以界定。公共空间的概念在英语中相对应的词称:the public space,尤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说:举凡对所有公众开放的场合,我们称之为“公共领域”,它们与封闭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公共性,发挥的主要是批判功能,它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是与私人领域相对立的。”①当代公共空间是指向社会所有公众开放的空间,它和私人空间是相对的,广义上来讲指的是城市中央广场,公园,绿地,街道,社区等,从功能上来讲可分为行政区域、商业区域、文化区域,居住区域和休闲区域等。不同空间功能定位和审美倾向以及文化形态都是不尽相同的,例如政府的中央广场代表的是这座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象征,城市商业空间则是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象征。公园亦可分成纪念性的和主题性的,如浦西的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则是十分明显的纪念性的公园,和浦东的迪士尼乐园相比则有着明显的属性区别。还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住宅社区的出现亦是公共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都是与公众的生活最为密切的空间。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突显,当代公共空间从规模密度上来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何寻找到符合与当代公共空间相符的雕塑形式?公共空间的语境与公共雕塑之间应该如何完美契合?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抽象雕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艺术形式。一方面,随着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运动思潮的崛起,当代雕塑变得更为复杂,出现了各种更为新奇的表现形式。②当代城市建筑的建构模式多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新材料的运用必然导致空间形态的改变,形成了以几何形为主的建筑风格,在视觉上横平竖直的基本框架加之高密度的布局形态难免让人产生压抑感。同时,现代建筑中的技术美、结构美和材料美也使得雕塑家受到启发,抽象雕塑在形式语言的运用上正契合了这一点,简洁明快、造型流畅的线条在空间组织起丰富多变的空间感受,与公共空间在形式上相呼应。对抽象雕塑而言,当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如何介入空间的概念,由于雕塑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传统雕塑常常受到材料、体量、重心、安全性等诸多问题的制约从而限制了许多具有创意的雕塑形式无法在公共空间中实现。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给公共雕塑带来了新的拓展空间,抽象雕塑正是利用了现代金属材料可塑性强的特点,十分适合制作大型空间作品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来的公共雕塑形式之一。抽象雕塑以其造型变化自由,材质可塑性强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塑造尺度巨大的雕塑以达到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的视觉效果,抽象雕塑由于其不像建筑受实用功能的限制能以更为多元的造型语言展现在公共空间中,可以在形式语言上弥补建筑密度高所带来的机械感和冷漠感,通过抽象雕塑的形式来协调公共空间的视觉情绪。

另一方面,20世纪现代建筑运动突破了传统美学观念,现代建筑强调功能上的实用主义,倾向于简洁的形式,这一点上与中国古典建筑追求装饰化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区别。现代建筑确立的同时也改变了雕塑的存在方式,使雕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建筑的装饰或点缀之类附属物,而是将雕塑独立于公共空间中,与建筑、自然环境形成有机的联系。抽象雕塑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独立形态和意义出现。抽象雕塑多以直接介入地面的方式来呈现,去除了传统雕塑安置于底座的形式,这样能让公众走近雕塑甚至走入雕塑结构中体验到人与雕塑在同一空间中的心理感受,增强了与公众心理上的互动。相比而言,传统雕塑介入公共空间的方式多数采用雕塑与底座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庄重的心理感觉,但是这样的空间处理方式也拉大了人与雕塑的心理距离。抽象雕塑中涉及的多种角度欣赏的视点问题,这使得公众与雕塑之间就多了一份互动的关系,公众可以自行选择观赏角度来感受雕塑所营造的空间体验,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空间变化,这样的观赏方式也同时拉近了与公众的心理距离,让公众有了与雕塑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的途径。诚如玛丽·诺斯·博丹内(Marie Jose Baudinet)所说:“艺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在特定环境的关系中认同我们自己的手段,观看一件艺术品的行为,都含有对客体有序系统和观者有序系统关系游戏的意味。因此,观看这种行为就存在一组有意味的形式复合体之中;艺术引入了一种特殊形式的有意味形式效力。”③

时代在发展,公共空间的概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空间的概念,更加注重公共空间的情感化倾向。对于生活节奏紧张的都市人而言,每天穿行于高密度的城市建筑之间,这样的生活形态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对于视觉形象的阅读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我想这也就是当代都市人之所以偏爱简约的抽象雕塑的原因之一吧。抽象雕塑作为文化形态的载体之一,在当代公共空间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优秀的雕塑应该表现出城市特点文化底蕴和人文风俗,同时也承载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理念。当代公共空间的特性也对抽象雕塑的意象作出了要求,使之不同于雕塑家表达自我个性的架上作品,而是对于公共空间的整体意境提出了更多要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存在。抽象雕塑应多以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将传统雕塑宣教式的形式语言转向亲近公众的日常生活,更多体现出对于公众的人文关怀。作为雕塑家应当在创作理念、形式、材料上更加创新,把抽象雕塑更好地融入当代公共空间,来表现出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注释

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第25页

2王明贤:建筑与公共艺术,载自孙振华:公共艺术在中国[M],香港心愿美术出版社,2004,第114页

上一篇:郑允钦简介下一篇:时间七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