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湾问题与今后发展

2024-04-26

论台湾问题与今后发展(共9篇)

篇1:论台湾问题与今后发展

浅谈台湾问题

13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 戴嘉明 学号:20*** 一、自古以来台湾属于中国

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问题更加引起两岸13亿同胞以及海外五千万侨胞的高度关注,台湾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统一、发展。涉及到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海峡两岸同胞的和平发展,也直接关联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坚持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自古以来,宝岛台湾都是中国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寇。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国民党战败,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只占中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仍然与中国共产党对抗。此后,台湾问题愈益严重,成为阻碍中国繁荣强大的重要问题,至今已有60多年。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属于中国密不可分。”这是两岸有同胞的共同心声。台湾问题自建国以来一直困扰中国。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但是两岸发展还是在曲折中前进。邓小平1982年提出来的一国两制对两岸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大陆对台政策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神圣的使命。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是一贯的。但解决问题的方针几十年中也有所变化。

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主要表现在:

一是原则坚定、目标务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十六大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本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总书记访问加拿大期间强调,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表明,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是现阶段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

二是以法遏“独”、以法促和:形成以《反分裂国家法》纲领的对台工作法律、政策框架。

三是以民为本、惠利台胞: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充分尊重、信赖、依靠台湾同胞,千方百计解决台胞关心的问题,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这是大陆对台工作的核心。

四是扩大交流、深化经贸:积极落实两岸党际交流共识,加强与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的对话与交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致力于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培植与夯实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与经济基础。

五是主动灵活、全面推进:“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务实灵活,掌握主动;操之在我的部分,主动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三、台湾问题未来的走向

目前,两岸间存在的政治争议现阶段很难解决。岛内绝大多数人包括统派人士都认同“中华民国”,而大陆认为“中华民国”已在1949年为中国人民推翻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取代。这是两岸关系中一个高度敏感的棘手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有三种方式:

1、实现和平统一。这是全国人民都希望看到的结局。未来的几十年,大陆坚持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希望台海两岸共同努力实现和平方式统一中国,使中国经济、军事等实力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达到军事大国的程度。现在,我们完全有能力和任何一种反统一势力叫板,等于说为统一扫清了障碍。但是台湾同胞以及全国同胞都不希望战火,战争会给人们带来在无穷灾难,所以中国希望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而对台湾来说,回归祖国不仅能获得足够的自由,更将得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和无数新的发展机遇,两岸统一将是大势所趋,顺理成章,不会再有反动势力阻碍。两岸真正实现和平统一,中华民族重获完整。

2、以武力统一。中国人民统一两岸的决心绝不会动摇!如果台湾真的做出大陆所不能容忍的事,两岸关系出现不可挽回的破裂,和平方式解决不了台湾问题的时候,大陆将考虑武力收复台湾。一旦台湾两岸发生战争,美国一定会插手,并且拉动其他盟国介入这场战争。到时,台湾激战无法避免。但是全国人民一定会团结一致,不惜代价,与台独政府斗争,解放军必会奋勇作战,必能登陆台湾,收复台湾志在必得!但是,这这场战争将会造成无法预料的损失,经济军事的损失,人民生命的付出。这些都是可怕的后果。而且战后,中国发展一定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中国要花很长的时间平复,所以,不到最后关头,不到最后时刻,中国都不会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3、长期维持现状,就是台湾坚持不统一,但又不独立,主权共享。当台湾台独分子认识到台独的不可实现,他们就会寻找更好的对他们有利的与大陆相处的模式。台湾表面上不独立,实际上却和独立没多大区别。到时,台湾和大陆便会以联盟相处,同属于中国,但是二者之间没有领土关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中国要和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美国等幕后黑手极力推动的。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更多措施和手段来改变这种结局。中国永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一国两制。抓住历史机遇巩固发展两岸和平发展的好趋势并使之不可逆转。

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希望,两岸关系历经风吹雨打,现在有了全新的起点。我们坚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台湾为问题一定能解决,台湾终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 今天的中国日益强大,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无人能够阻挡中国实现统一祖国统一之日也是祖国强盛之时,现在正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全中国人民应为自己祖国挥洒汗水。努力发展经济、使中国发展越来越强大,台湾回归,两岸友好发展,中国和平统一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国家统一纲领》

[2.]《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2.]《中国对台政策的历史演变》白皮书

[4.](张春英.海峡两岸关系史[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年

[5.]《告台湾同胞书》

2004

篇2:论台湾问题与今后发展

[关键词]中国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法治政治稳定

首先应予以说明的是,本文所论的“今后”是一个中长期的时间概念。具体的截止时间并未有绝对的限定。这一点,关键要看我国今后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的进展情况。虽然本文仅仅从参与、法治和稳定三个方面阐述和分析我国今后政治发展的目标定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的政治发展目标就可以忽视,也不意味着随着我国今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出现新的更为紧要的发展目标的可能。本文只是基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和政治发展水平所作的思考,认为将这三个方面作为今后我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不仅是必要而紧迫的,而且是现实可行的。同时,文章也仔细考察了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得出政治发展的目标就是这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结论。

篇3:论台湾问题与今后发展

海城市的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始终以服务为桥梁、以经济为手段、以共赢为目的, 把农民联合起来, 既坚持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个基础, 充分尊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又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营销办不好, 政府包办不了的事情。

1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 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 改善了一家一户农民单独面对市场的弱势, 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二是专业合作社利用技术、信息和市场营销网络优势, 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经营, 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是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和引导农民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原材料和种子 (种苗) 供应、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等, 有效地推进了农产品树品牌、创名牌的进程,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 结合当地生产实际, 积极开展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 很好地促进了农民生产素质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海城瑞亚蔬菜农民合作社组建于2007年8月。拥有社员787户, 种植蔬菜面积达到3万多亩, 年产蔬菜达50多万t, 其中特菜种植面积3000多亩, 年产特菜达25t, 特菜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几年来, 通过合作社为农户引进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紫长茄、富康603甜椒、百利番茄、康德水果黄瓜、日本早春红玉礼品西瓜等新品种达100多个, 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绿萼紫茄双杆贴接法等新技术20余项, 增添温室反光膜、黄色防虫板、杀蛾紫光灯、单臂卷帘机及小型节水灌溉设施等新装备10余项。该合作社始终把河北农科院、沈阳农科院、鞍山农业专家团等地100名专家作为技术后盾, 同时培养鞍山市认证的农民高级农艺师50余人, 作为专家库的有力补充, 通过农民专家的现身说法, 典型引路, 形成理论实践的双结合。在为农民减负方面, 合作社利用团购的形式为社员进行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集体采购, 使每户每亩降低投入800~1200元;在为农民您提供技术服务方面, 该合作社与海城市农经局合作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负责16个示范村, 800名核心农户的培训任务, 在授课内容上选择农民生产中急需的田间管理技术、土肥管理技术、农药使用等相关知识10余项。在生产环节方面, 始终坚持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用药防病、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对外销售的“五统一”标准, 确保了每户农民的技术管理水平均衡一致、茬口均衡一致、产品质量均衡一致, 从而实现了合作社效益和农户利益的双赢;在舆论引导方面, 通过播放农事节目指导生产, 共播放农业节目24期, 每半月更新一次, 发布即时病害预警信息100余条。编印下发乡土教材1万余份, 技术手册、光碟2万余份, 配方精准施肥手册5000册,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手册3000册, 蔬菜病害年度防治手册10000册。组织社员到山东、河北、沈阳等地考察学习共计3000人次。选派合作社人员参加省内外重要的农业博览会, 展示产品, 08年带领800名核心农户到沈阳市红旗台参观设施农业典型示范区, 累计带领农户到典型示范户大棚参观新品种学习203次, 共计3600余人。该合作社还积极开拓特菜销售市场, 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网络和产品销售网络, 合作社的“润亚”牌优质蔬菜和特菜产品在鞍山、沈阳、哈尔滨等主要城市超市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又打开了成都、武汉、陕西、长沙等市场, 实现日销售精品蔬菜50多t, 每市斤可以较普通品种多卖0.4元。

可以说瑞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是我们海城市合作社发展并壮大的一个缩影, 也充分表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外部条件已成熟, 我们在今后发展合作社建设方面更应该抓住机遇, 创新思路, 明确任务, 加快发展。

2 重点工作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宣传, 提高思想认识。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而农民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组织农民进入市场, 增加收入。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 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 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专业合作社法》, 熟悉《专业合作社法》, 并用《专业合作社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规范合作组织的运行。

二是积极引导, 搞好指导服务。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采取农民群众欢迎的方式方法,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真正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 转变职能, 优化环境, 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三是能人带动,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中, 要十分注重能人的培育工作, 坚持能人带动, 鼓励农村能人领办、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将根据当地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 结合不同产业发展情况, 每年培育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通过典型引路, 扩大示范影响。

四是倾力支持,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财政、工商、税务、民政、国土、供销、金融等部门和单位的协作配合, 强化支持引导,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尽可能减少对专业合作社依法登记的前置审批限制, 控减前置评估费用, 从而简化登记手续, 降低登记成本,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登记率。确保用地用电政策的落实, 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 农业合作组织的临时用地要优先保证, 农业合作组织用电享受农业用电优惠价格。

五是完善制度, 促进合作组织规范运作。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组织章程和包括财务管理、民主管理、盈余分配、产品质量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指导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规范组建方式运作方式,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登记和运行管理, 促其在发展中规范, 在规范中发展, 以制度促发展, 以制度促提高, 确保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对已具备法律规定条件的, 进行业务辅导, 引导其依法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暂不具备合作社登记条件的, 可继续按原有方式运作, 但也要完善各项制度, 做到规范运作。

篇4:论业余体校今后的发展方向

摘 要 业余体校是体育工作开展的基础,业余体校作为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基层单位,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业余体校的发展来看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想要提高业余体校的发展,就应该明确业余体校的地位,改善业余体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业余体校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做好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关键词 业余体校 发展方向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业余体校是竞技体育训练的核心内容,也是为我国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的关键力量。随着我国体育机制的不断改革,使得业余体系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业余体校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我国业余体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机制

由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大多是依靠体育部门来进行的,在业余体校中大多没有把后备人才的培养纳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这就使得体育训练模式没有办法准确的落实。除此之外,在业余体校中,大多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对于体育训练却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受到编制的限制,一些乡镇地区缺乏相应健全的体育机制,体育教练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余体校的发展。

(二)培养后备人才的方式相对单一,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业余体校办学的初衷是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以竞技为基础的,而需要更加具备高水平和高素养的体育人才。但是业余体校还是以为国家培养竞技能力的体育人才为目标,这就使得培养后备人才的方式相对单一,导致不利于业余体校的发展,使业余体校在社会上缺乏相应的竞争力。

(三)缺乏优秀的体育教练

目前,在业余体校的发展中,存在体育教练紧缺的情况,并且一些地区没有定期对体育教练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使得体育教练的综合素质较低。除此之外,业余体校的体育教练的责任心不强,没有创新教学的思路,这就使业余体校的教学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业余体校的发展。

二、加快业余体校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认识,调整办学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业余体校应该提高自身的认识,从学校的发展现状出发,调整办学的思路,要正确的处理和提高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改变过去单一的培养模式。除此之外,要认识到业余体校在社会竞争中的压力,有效的调整办学的目标,这样才可以全面提高业余体校的发展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完善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增加与外界交流,开拓新的生存空间

由于业余体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场所,想要全面提升体育人才的水平,就应该进行开放性的教育,加强业余体校和外界的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借鉴外界成功的经验,以此来为业余体校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业余体校应该走出为社会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制约,形成人才交流的培养体系,要全面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使学生竞技体育训练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除此之外,对于业余体校中一些不宜进行竞技体育训练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以特长生的形式进入其他的学校,以此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作为业余体校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学校搞好竞技体育训练,以此来为业余体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师资力量

在业余体校发展中,教师是促进学生成为体育人才的关键力量,所以业余体校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优秀体育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完善业余体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使业余体校的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除此之外,业余体校的训练应该科学地整合体育资源,建立起有利于体育人才发展的培养训练机制,要加强对业余体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建设起一支素质较高的体育教师队伍,使他们能够利用现有设施和设备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业余体校的教师还应该理解学生,尊重和关心学生,要从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体能特点来制定相应的体育训练目标,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并且从中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业余体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业余体校是开展竞技体育训练的重要基础,想要促进业余体校的发展,首先应该提高认识,调整办学思路,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增加与外界交流,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并且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业余体校稳定健康的發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杨克新.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9(02).

[2] 李强.我国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1(06).

[3] 肖霞,田建强,田东,等.对海南省业余体校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4] 刘军.广东省青少年业余体校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

篇5:论台湾问题与今后发展

需要高新区重点关注的环节

**高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高新区主要融资平台之一,和其他国资公司一样面临很多问题,如何借鉴先进园区成功经验,理顺与政府的关系,解决资金矛盾,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尽快缩短“阵痛期”,为高新区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是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国资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性资产缺乏

经营性资产缺乏是长期困扰**公司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公司资产大部分是历史欠账较多,包袱较重,而土地、房产等有效资产非常匮乏,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资产。公用设施等非经营性资产只能是“充规模”(比如学校等),许多融资项目的抵押物也都是概念性的(比如空证土地),而准经营性资产(比如**家苑等),因其收益能力弱,依赖政府补贴维持,注入后,如果政府补贴跟不上,反而成为公司的负担,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和企业经营工作的进行。

2、运行模式单一

公司一直以来沿用“以土地收益为抵押和国资担保申请贷款”和“借、用、管、还”的运作模式。随着土地和房产等有资源的缺乏、土地收储难度的加大,该运行模式将在“借”的环节上越来越紧张,整体运行模式也将捉襟见肘,步入不可循环、非持续发展的道路。

3、资金压力大,负债率高

目前,**公司资金压力巨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身贷款余额和负债率高;二是新建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三是国家实行银根紧缩货币政策。截止2011年11月底,公司自身贷款余额已达33.85亿元,近三年还本付息额分别达30亿元及6.6亿元。为避免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帐。加之政府及各部门与公司往来帐已超过37亿元,有些借款到期却很难及时足额返还,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资金运行压力,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4、资产盈利能力较差

近年来,管委会部分资产也通过授权并入公司(例如三个厂房),但这部分资产盈利能力差,还未能通过市场化经营,而这些资产又使公司承担着巨额的债务。由于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自身不具备偿债能力,完全依靠政府财政安排的还贷准备金,增加财政还贷压力。这种状况是公司发展的巨大障碍,最终将影响公司投融资功能的发挥。

5、公司人员与市场化运作要求不符,人才资源匮乏。

**公司目前在岗员工32人,虽然本科以上学历占了81%(其中硕士2人)。但公司管理人才匮乏,特别是缺乏投融资分析方面、资本运营方面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公司的招聘和用人模式过于传统,员工待遇低于市场行情,尚未建立择优劣汰的用人机制。

二、今后发展中需要高新区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当前,高新区正处在加快推进“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高新区最重要的开发主体、融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公司的实体化运作是事关高新区开发形象、发展地位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成立领导小组。

1、成立投融资领导小组。公司作为高新区主要融资平台,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大力关心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所以需要高新区尽快成立投融资领导小组,审定高新区投融资计划;指导和督促公司资金的调度和使用效率,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投融资运作中的相关问题,确保投融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2、成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领导小组。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监督管理高新区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划分、协调、监督,对国有资产的购建、配置、处理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确保高新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构筑国有资产运营新体系

围绕**区委、区政府对**高新区的战略功能定位,结合**区国资管理运营的要求,通过整合、挖掘高新区现有国有资产,充分发挥高新区资源、产业整合和金融服务等优势,在逐步消化吸收现有国资公司的基础上,依托**公司和滨湖集团,“全面介入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重点打造房地产、金融、基础设施、商旅文化、社会服务、交通仓储、制造业等7大产业,构建1+1+7多头经营模式(采用九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为高新区的后续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和财力支撑。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国资经营监管体系

既要保证以**为首的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经营,实现政企分开,又要保证政府对国资运行的有效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等的成功经验,我们建议管委会设立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投资监督委员会等三个专业委员会行使国控公司董监事会的职权,实现对国资运营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动态化监管。

主要职能:(1)战略委员会。属于最核心的决策机构,由管委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财政等成员组成,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2)审计委员会。负责听取并审议园区国有企业财经纪律、会计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和企业的财务报告,监督和评价社会审计机构的工作情况等工作;(3)投资监督委员会。属于最核心的监督机构,是负责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利,承担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和保值增值职责。

通过上述体系,可以充分尊重下属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强调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有效;以规范科学的股东角色影响下属企业。

(四)完善国有企业运作机制

1、注入足额有效的资产。为确保融资和发展的需要,推动企业的发展,政府必须在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如土地、资本金等有效资产匮乏的问题上有所作为。一是要注入土地资产;二是注入房产和店面等固定资产;三是注入资金资本。

2、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由于**公司市场化运作刚刚起步,基础还不扎实,经营

能力未得到充分挖掘,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在财税政策方面,一是协调财政加大工程回购力度;二是对公司因融资或担保需要编制的利润,协调财政和税务部门制定相应办法,避免出现利润无法产生而税收不断增加的不良循环;三是协调上级财政多安排一些资金用于政府部门借款的还本付息。

3、加强土地收储和开发的扶持力度。政府作为土地的所有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必然给予**公司土地收储和开发予以扶持,否则公司的运作和发展就无法得到实现。一是要支持公司完成旧城区改造及新城区的土地收储工作;二是积极引导公司与国土地部门合作,参与一、二级市场的运作;三是在土地指标分配上予以政策上的扶持。

4、建立往来帐管理制度。**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主体,与政府的资金往来必然繁杂。如果不及时清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一定会造成帐目不清,企业工程建设成本和财务成本不断地上升。因此,一是建立往来帐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清理,每年安排财政预算归还,减少公司的资金压力;二是加大已完成的代建工程的回购力度。特别是投资大、项目多、建设周期长的工程,应改为按进度安排回购资金或计算工程利润,以增加现金流和利润,以满足融资需要;三是对不能以现金回购的工程,由政府以资产形式予以抵扣。

5、营造公司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为加快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理顺公司与各方关系公司,作为城建投资间接管理中心,同项目投资的各相关方有着紧密的关系,能否处理好这种关系,不仅影响着项目的发展,更重要的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二是为融资代建项目审批建立“绿色通道”;三是按照房地产市场的通行做法,大力支持公司开发房地产项目,为公司增加利润;四是争取将在建项目列入战略范畴,给予政策支持和用地指标倾斜。

6、调整人才结构,创国资辉煌。(1)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监管体系,建立一级公司班子成员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经组织部门考察,由党工委进行决策后任命;二级公司班子成员逐步过渡到由一级公司自行考察任命,真正形成一级管一级的人事格局。(2)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工效挂钩机制,实现工资总额与业绩挂钩,逐步淡化人员编制概念,实现企业自主用工,国资办主要从资本运营

篇6:论台湾问题与今后发展

1、企业间的关联度小,产业链没有形成。由于入园项目小,技术含量不高,牵动效应不强,难以形成龙头,产业的集聚能力、辐射作用得不到发挥;产业链没有形成,企业缺乏根基于工业园区的发展基础,工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附着力不强。多数企业未能形成与自身产业和区域特色相适应的整体发展格局,产品特色不鲜明,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

联度较低。

2、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低。入园企业的项目中属于高新技术的项目不多。入园企业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项目整体规模、水平、档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不同程度地存在雷同。难以形成发挥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和区域辐射带动的作用。

二、采取的措施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思路,进一步在增强招商实效、创新开发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提高园区开发建设的效益。

1、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项目投资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新型工业化的试验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要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未形成特色和规模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在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及有条件的县域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各园区要本着节约土地、环境优美及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做好园区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绿化、供排水、排污等规划。

2、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以顺利发展。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搞好先期基础投入,降低入园项目的建设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为园区的贷款提供担保机构,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将园区内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留给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建设,从国有资产出让变现或营运获得的净收入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用于园区开发。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由相联系关部门或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属专业性较强的园区,可由专业部门筹集部分资金进行先期投入。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质押)方式,简化审贷手续,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对园区重点项目应给予适当的贴息贷款和经费补助,并向国家和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要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3、坚持园区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园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一要建立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市、县(市、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并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授予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权,同时成立园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二要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其项目的建设。三要建立一套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制订各种激励政策,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4、加强对园区企业的服务,营造高质量的投资、管理服务环境。发展工业园区要有新思路,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一是各级行政部门应简化园区建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入园企业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条件自行平衡、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或总投资人民币2亿元以下的内资生产性项目,由园区管委会自行审批。在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入园项目的详规由园区管委会审批,并报规划部门认可。园区内整体土地已办理农转用和征用的情况下,对于办理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由园区管委会职能部门负责审理,市、县国土部门实行留号托办。园区区域总体环境影响评价经批准后,排污总量由园区管委会内部调控;对单个项目入园环评应予简化,业主可选择有资质的机构进行

环评。二是园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漏斗办结”的服务模式。对入驻企业实行无偿代办制,做到“只要你来投资,一切由我来办”。三是严格禁止对企业的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四是园区内的配套费全部免交,其它事业性收费一律按规定的收费标准下限由园区管委会统一征收;收取的费用除上缴中央外,全额留在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讯设施要及时并免费装到园区总接口。有选择地在重点园区建立“无费区”。

5、实行灵活的土地政策,确保园区建设用地。在不违反土地政策的前提下,优先保证园区用地,确需调整基本农田和土地使用总体规划的,国土部门应依法优先予以办理;对重点园区,其土地有偿使用费市级分成部分予以缓交;对在园区内投资的企业,园区可根据投资规模、创汇情况、项目水平、用工人数、纳税大小,结合所在地和园区的财力情况,实行低地价;对入园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其土地出让金允许分期缴纳;对个别重点项目用地季节性明显的施工场地,在其对集体所有权单位补偿先行到位的情况下,可先予以办理临时用地手续,边建边办理正式手续。

篇7:论台湾问题与今后发展

中国会展业运营与服务管理现状如何,其今后发展的趋势怎样

从调查数据看,中国会展业运营与服务管理现状表现为以下五点: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声调必要设施;3多元化趋势;4会展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5会展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趋势:1.新创展览项目逐年减少;2展览项目竞争整合;3展会主题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4展览分工专业化;5展览从业人员专业化;6观众向专业化方向发展;7展馆面积继续扩大8竞争更加剧烈的趋势9会展主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

篇8:论台湾问题与今后发展

一、发展现状

定西市已逐步形成了马铃薯、中药材和畜牧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和以设施农业为主的高原夏菜产业。2011年马铃薯、中药材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1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的65.6%。

㈠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 着力打造产业化经营“第一车间”定西市种植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等特色农作物31.67万公顷,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6%, 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21.53万公顷, 马铃薯种植已呈片带化、规模化发展, 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商品薯及种薯生产基地之一。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万公顷~7.33万公顷, 今年达到7.26万公顷, 约占全省的49%、全国的8%, 种植面积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一。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拓展, 种植面积达到2.85万公顷, 已成为农民从种植业中获益的第三大支柱产业。畜草产业呈联营体、小区化发展, 草食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

㈡积极引导扶持,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依托特色优势产业, 已建成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骨干加工流通企业113家, 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4家, 年加工产值20多亿元, 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已经覆盖全市53.8万农户, 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1%。其中年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家, 建成中药材GMP加工龙头企业41家, 年药材加工量达到8万吨以上, 开发产品近千种。建成畜草加工企业29家, 年加工量达4万吨以上。建成蔬菜加工、贮藏、保鲜企业8家, 蔬菜鲜藏、分拣、包装量达到19万吨以上。同时, 全市已发展农民经合组织1132个, 会 (社) 员总数达到6.99万人, 带动非成员农户22万户, 占到总农户数的35.39%。

㈢内聚外拓并举, 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定西市重点培育、扶持建成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218个, 其中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批发市场30个, 有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被批准为“农业部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 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 以购销贩运大户为依托, 以收购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

㈣坚持标准化生产, 努力打造优势品牌坚持从标准化生产入手, 以农业生产标准化促进产业品牌化。今年定西市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20.83万公顷, 其中马铃薯16.15万公顷, 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98万公顷, 蔬菜标准化基地1.69万公顷。全市共注册农产品商标80多个、有1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识注册、7个农产品先后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28个农畜产品商标获甘肃省著名商标, 30多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还分别命名安定区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临洮县为“中国花卉之乡”, 渭源县为“中国党参之乡”和“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陇西县为“中国黄芪之乡”, 岷县为“中国当归之乡”, 漳县为“中国蚕豆之乡”, 通渭县为“中国红豆草之乡”。

㈤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建立产业化经营保障体系坚持市场拉动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服务职能, 为产业化经营提供强大组织保障。先后成立了“定西市支柱产业开发领导小组”, 组建了马铃薯、中药材、畜牧、食用菌和花卉产业发展五大办公室, 具体负责各产业的规划、产品开发、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结合定西实际, 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定西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同时,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论证制订了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花卉、食用菌等六个产业项目规划, 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定西在特色产业的开发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定西农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条件差、水资源匮乏、干旱多灾等影响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专业化生产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农产品专业市场较少, 市场网络建设和功能发挥有待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等方面建设滞后, 特别是由于仓储设施不完善, 产后处理技术落后, 造成料质量无法控制。

三、今后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 定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积极努力, 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

㈠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抓住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项目和资金, 积极培育和壮大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马铃薯产业要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 建设集马铃薯脱毒种薯及良种生产、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四大基地, 推进定西市由生产大市向生产强市转变。中药材产业要围绕打造“中国药都”, 加快建设中药材现代化生产体系、中药材流通体系、现代中药加工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质量安全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体系和中医药循环经济园区, 全面提升定西中医药产业效益。蔬菜产业要加快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和设施反季节蔬菜, 力争将定西建成全省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

㈡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积极发展精深加工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进行升级改造,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进一步提升加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马铃薯产业要改造提升淀粉加工龙头企业装备水平, 发展食品级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及高档休闲食品的精深加工;中药材产业要加大对中药及中成药的研发, 促进生物和生化制药以及中药饮片、浓缩颗粒、保健药品、化妆品等中药材精深加工。

㈢以技术创新为支撑, 提升产品竞争力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技术创新, 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着力改善产品品质;进一步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定和认证, 鼓励协会、企业联合打造统一品牌, 在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上求突破。通过实施品牌战略, 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 进一步提高定西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㈣以市场建设为重点, 搞活农产品流通一要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建设集加工、包装、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并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二要创新销售方式和流通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窗口、连锁店、配送中心等, 提高定西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为龙头企业、中介组织、能人大户提供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供求和价格等动态信息。

篇9:浅论高锰钢现状及今后发展

[关键词]加工硬化机理;常见问题;现状;发展;应用

高锰钢俗称“耐磨钢” ,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的许多耐磨件上。随着对磨损机理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对高锰钢的特性也了解的更透彻。

一、高锰钢加工硬化机理

高锰钢原始硬度很低,而加工硬化能力很强,在使用中硬度提高,形变速度越快,硬化效果显著,硬度也越高,目前强化机理有以下几种:

1.位错强化机制:高锰钢是大量Mn原子置换铁原子,显著降低层错能,因而易于形变,使位错密度增高,形成堆垛层错和形变亚结构,呈现加工硬化现象。

2.形变孪晶机制:高锰钢拉伸后,硬化区出现层状孪晶,硬度达HV460。经重锤锤击后出现层状孪晶及位错缠结达HV500。爆炸硬化时出现复合孪晶,硬度提高,硬化层加厚。

3.析出相强化机制:在形变过程中,高锰钢随变形量增加,奥氏体中缺陷增加,过饱和的碳在位错、空位、层错、孪晶等处聚集形成柯氏气团,阻碍滑移,形变热量继续积累,使偏聚的碳、锰原子重新分布,在缺陷处择优形核、长大,形成弥散分布在基体内及晶界上的ε碳化物。根据奥罗万机制,滑动位错与弥散碳化物颗粒间作用,使强迫位错通过颗粒所需的临界分切应力增大,强化了奥氏体。

二、高锰钢生产中的一些问题

根据各地厂家的生产情况,把易忽略的问题扼要介绍一下:

1.冶炼:首先炉料要精选烘干,尤其对感应电炉更加重要,锰铁中磷较高,在选购锰铁时,要选择含磷低的锰铁合金。冶炼时,锰铁宜后加入炉内,以减少烧损量,后加入的铁合金要预先经过烘烤,出钢前还可用12×20×300mm浇注后直接水韧处理的试棒,视其冷弯的角度来检验钢水质量。

高锰钢由于碳量高,导热性低及结晶速度较快,容易产生粗大的结晶组织,当传热有方向性时,往往形成柱状晶,在枝晶之间存在显微疏松和夹杂物,影响钢的性能,尤其是标准高锰钢铸态晶粒的大小通过热处理是很难改变的。根据建材部标准规定高锰钢铸件晶粒度不粗于2级,有的工艺文件还规定壁厚不大于20mm的铸件不允许有柱状晶,大于20mm的铸件,断面两边柱状晶厚度之和不超过该断面厚度五分之二者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因此在生产中要求高温冶炼,低温浇注,主要严格控制出钢温度。另外,浇注温度低还可以减少热裂缺陷、缩孔、粘砂、含气量和节约能源,是影响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

2.铸造:为了获得细铸态晶粒,减少碳化物析出量,除了控制浇注温度,对厚大件要放置外冷件(内冷铁一般不宜放),这样同时也提高了高锰钢铸件的致密度,减少缩孔、疏松。高锰钢体收缩大,但只要工艺控制得当,可以不出现缩孔,而以轴线疏松形式存在,由于它韧性好,基本不影响使用,这也是高硬度耐磨材料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高锰钢铸件厚度小于25mm时,一般不用冒口,在大于50mm时,必须设置冒口。高锰钢难切割,浇注系统往往分散引入,冒口采用保温、细颈、易割三种冒口。在工艺上采用补浇,放发热剂的办法增强补缩效果。

3.热处理:加热温度在保证碳化物充分溶解的情况下,尽量选低些。入水温度不得低于950℃。零件与水量之比应达1∶8,水温低于30℃。人们往往认为高锰钢淬透性很高,我们发现厚度大于80mm的高锰钢件水韧后,心部冷速慢,析出了针状碳化物,使性能下降。为了减少高温下碳化物固溶的困难,降低能耗及缩短生产周期,对100mm以下厚度的简单铸件,可采用200℃入炉,以70~80℃/h速度升温,不进行650℃保温的水韧工艺。

4.清理:对铸态不能敲掉的浇、冒口,可以水韧后进行浇水切割。

三、高锰钢生产工艺的发展

1.精炼:为了提高钢水质量,炉外精炼工艺被愈来愈广泛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高锰钢生产上也得到使用,精炼后,夹杂物减少,分布改善,使强度提高,可由657MPa提高到834Mpa,耐磨性也能提高30%。

2.悬浮浇注:浇注温度对高锰钢性能的影响很大,生产厂家往往炉子容量大,浇注时间长,控温较难,虽然采取各样的措施,仍不能避免晶粒粗大的弊病。人们研究在浇注时,随钢水连续加入2%~3%(尺寸为0.15~0.3m)铁粉或锰铁粉与铁粉的混合物,它起内冷铁作用和增加结晶核心,改善高锰钢性能还使耐磨性提高30%~50%,但要注意加入后使钢水流动性降低。 3.表面合金化:为了既提高耐磨性又节约合金元素,采用表面加入合金的方法可以达到目的,具体措施是在铸型表面刷含合金涂料,撒锰铁粉或是贴上合金铸铁片,钢水浇入后熔化与熔接这些材料,提高了铸件表面性能,现在还有用含铬焊条在高锰钢上进行堆焊,以提高耐磨性,哈焊所高铬粉块堆焊效果也很好。

3.爆炸硬化:用滚压、喷丸等方式予强化高锰钢效果不理想。利用爆炸极短时间内产生3×107KPa高压使高锰钢表面形成40~50mm硬化层,硬化层硬度达到HB300~500,表层屈服强度可提高2倍,耐磨性提高50%,此种方法对标准高锰钢最为有效。

4.铸态水韧处理:高锰钢凝固后,在960℃以上利用余热进行水韧处理,可减少表层脱碳,缩短生产周期和节约能源,对壁厚的中小铸件,能采用此法,唐山水泥机械厂曾用金属型铸造高锰钢衬板时利用了此法,但必须仔细控制入水温度。

5.沉淀强化:标准高锰钢水韧处理后,不宜再加热,而加入合金元素后,就可以用沉淀强化热处理的方法,使高锰钢基体强化,并在基体上分布弥散的粒状碳化物,使耐磨性提高。

总而言之,耐磨材料的选用主要根据实际工况条件,对照上面的原则,并通过试验来选择。

参考文献:

[1]许德珠:机械工程材料[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2版.

[2]宋维锡:金属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年5月第2版.

[3]宋宁学:机械材料加工工艺探究[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3版.

[4]杜伏威:浅析高锰钢金属热处理的程序[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9版.

上一篇:七夕祝福语 给你的承诺下一篇:双课培训作业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