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多一点自由教学反思

2024-05-16

让孩子们多一点自由教学反思(精选13篇)

篇1:让孩子们多一点自由教学反思

让孩子们过一个开心别样的六一教学反思适用于儿童节教学活动的反思当中来,我相信这会是一个锻炼胆量的机会,也将给他们童年留下深刻的印象,快来看看幼儿园让孩子们过一个开心别样的六一反思吧。

六一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幼儿园也策划了一系列迎六一节目,让孩子们过一个开心别样的六一。

六一活动之绘画展:每个班每个孩子都有一副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绘画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用水粉颜料作画,有的是用彩纸撕贴,有的运用线描画,有的是印章画……绘画主题丰富:有的是动物主题,有的是某绘本主题,有的是春天主题,有的是人物主题……而我班因为是小班,我们采用了棉签画形式,以“一片花草地“命名为主题,两人合作共绘画了12幅绘画作品,分别命名为”窜窜红“、”爆米花“”郁金香“”花草地“”满天星“。当游园那天,孩子们非常开心地拉着妈妈的手,大声告诉他们:”这是我画的。“孩子们该有多自信,家长们该有多自豪。这一天,我们都是开心

六一活动之小舞台:在班级中,我们进行了才艺大赛,选出最棒的两位幼儿参加幼儿园的“童心小舞台“。在班级选拔中,小朋友们都非常认真,有的唱歌《小毛炉》、有的唱歌《朋友》、有的唱歌《一分钱》等。大家都认真地准备着,虽然小舞台的名额有限,但是在班级中我们提供了舞台,并颁发了奖状。小朋友们很开心,并未参加童心小舞台的选手们加油。小朋友们准备了服装、伴奏,一遍遍地练习表情,拿话筒,跟伴奏。我相信这会是一个锻炼胆量的机会,也将给他们童年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2:让孩子们多一点自由教学反思

请给孩子们多一点关怀心情随笔

通过这9天的支教,我了解到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早出晚归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自己煮饭,分担着家里的.家务。有时候很心痛这些孩子们,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来上学,一个人回家,甚至回到家后父母都没有询问过他们这一天过得怎么样?吃得饱不饱?父母只是累得很早地吃完饭睡觉了。对此,有时候孩子们没有说什么。只是当我叫他们邀请父母过来看文艺汇演的时候,他们大部分都很肯定地说不会来的,不会来的。他们好像都习以为常了,好像无论他们在学校表现得好不好,他们的父母都不会关注,不会在意的。甚至有时候,孩子们在学校生病不舒服了,他们的父母远在外面工作,都没有时间回来接孩子去看病,甚至是孩子们还要一个人走回家,自己买药吃,只能自己照顾着自己。但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这个意识,他们经常不吃早餐,或者一天只吃一顿饭,他们对自己都是漠不关心的。但是,这种不关心,或者是在学校调皮捣蛋,也只是为了吸引老师们的注意,引起父母的注意,也只是想能有人关心他们而已。

虽然父母也有他们的难处,但是还是希望父母能多注意多点关心孩子们。孩子们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和关心的。父母那么拼命地挣钱,归根到底,也是为了能让孩子们能吃饱喝好穿好,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未来。但是,如果是真的为了孩子们着想,请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哪怕只是一点点。

篇3:放飞梦想, 让孩子们自由翱翔

一、变课堂为多言堂

许多年来, 许多教师似乎已经习惯了课堂上的滔滔不绝, 习惯了提出问题并给学生说出既定的答案, 有时候即使是没有统一的答案, 也非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去回答, 课堂真的成了死板教条的讲堂。而我觉得, 既然是“教学”, 就“教”和“学”的统一,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是为了不教, 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方法掌握了, 学生就可以灵活机动地来学习知识, 而不是拘泥于一种方法、一种形式。教师的最重要任务不是教给学生死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把死知识学活了, 许多时候, 甚至是是可以变课堂为学堂, 变一言堂为众言堂的。

例如, 我在讲授《马说》这一课时, 我就先让学生说出关于马的成语, 可以畅所欲言。同学们一听到这样简单的问题, 都热情高涨, 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积累的成语, 一下子就把课堂气氛给调动起来了。之后我说: “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看你们听后有何感想?”同学们一听讲故事, 都非常有精神。于是, 我便给同学们讲了孙阳相马的故事。在听完故事后, 好多同学感慨万分, 对相马人十分佩服, 看到同学们都如此投入, 我就提出: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千里马遇到伯乐就得到了价值的肯定, 但如果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 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那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 先看教学目标”等教学目标一出示, 同学们便十分投入的阅读课文, 了解大意了。

读完课文内容后, 我又提出一个问题: “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这是作者韩愈得不到重用而写的一篇文章, 那假如是现代社会, 你们走上了社会, 而你们的才能没有被发现, 你会怎样做呢?”问题一出来, 各个学习小组便争相讨论起来, 在同学们讨论后, 我挑选了小组代表回答。张小静说: “我会更加努力, 使自己更出色, 相信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董晓峰说: “我会毛遂自荐, 让领导发现我的能力。”王伟娜说: “我会努力做出一些成绩, 然后让领导叹服”……听到这样有见地的解释, 我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让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一节课也在激烈的讨论中结束了, 学生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思想素质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教, 最重要的是教师的适时引导, 引导到位, 有时候甚至是不需要教师讲的, 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去挖掘知识的内涵, 才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的印象, 提高教学效率。

二、写作不是闭门造文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提起写作, 这也事好多学生十分头疼的问题, 为什么? 因为他们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是老一套, 不能够创新, 自己读了都觉得不好, 怎么能打动读者呢? 究其原因, 就是好多老师每在上作文课的时候, 只是在黑板上写上一个作文题目就万事大吉了, 然后让学生坐在教室里,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布置的作文就行了。甚至有个别老师, 在进入教室之前, 还不知道作文课该给学生布置什么作文题目, 更别说引导学生写作了, 这样,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是不可能有什么新意的。

写作是要讲求方法的, 学生的积累是一方面, 教师的引导也是很占着很重要的一方面。

当然, 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 并不是说要让所有的语文老师都非常会写文章,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 是指明方向。所以, 每次作文课之前, 我都会上网查一些名师讲授的写作技巧, 然后把这些技巧融会贯通, 并在优秀作文上找到具体的例子, 这样作文课的时候, 我就把理论和例子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学了写作方法, 又学了写作实例, 很容易把这些内容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并推陈出新。

一次作文课, 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以郊游的文章, 理论和例子都讲过之后, 学生还是抓耳挠腮, 无从下手, 问了原因才知道, 原来学生几乎都没有郊游的经历, 所以无从下笔。但文章内容都定了, 怎么办? 我忽然想到了作为农村学校的好处———就是随处都可以成为郊游地点, 于是我就问同学们愿不愿意趁着两节作文课的时间去郊游一次, 但星期天要在家把写作任务完成。同学们一听, 都欢喜雀跃, 一致同意我的提议, 于是我们就到学校后面的北河玩了两节。

等到作文收上来, 我吃了一惊, 这次没有在课堂上完成的作文竟然比平时写的还要好, 如韩可可就在作文开头这样写道: “沐浴着夏日的凉风, 听着小鸟的啾鸣, 嗅着扑鼻的花草香, 看着满眼的嫩绿, 唱着嘹亮的歌曲, 踩着松软的乡间泥土, 我们走在郊游的小路上……”乍看之下, 还以为她在写诗呢! 张燕在作文中间这样写道: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郊游吧, 也许是因为我们都处在爱玩的年龄, 我们女生都不由自主的甩掉鞋子, 卷起裤腿, 踏入清澈却有点凉意的河水中, 时不时感觉脚下咯得慌, 摸出来一看, 原来是一个河蚌, 不一会儿, 我们便摸出了好多河蚌, 大的、小的、看着这些河蚌、我们都感觉心灵的满足, 一个个都绽开如花儿般的笑颜。正在我们满足于自己的收获的时候, 不知谁说了一句: ‘怪不得男生不下水, 原来在河边的小洞里掏螃蟹呢! ’回头一看, 可不, 瞧刘峬杰拿了一个螃蟹, 一不小心螃蟹夹到了他的手, 他疼得直叫呢! 而刘峬杰看到女生笑他, 便使劲把螃蟹甩掉, 用河水往女生身上洒来, 我们一看情形不对, 也赶紧迎战, 一会儿的水仗打下来, 大家的衣服都湿了, 但心里却是从未有过的愉悦……”看到平时不擅长描写的她竟然能把这些细节写的这样形象, 我觉得这次郊游的决定没错。

不仅这次作文课如此, 我们知道, 教学并非就是要把学生局限于一个教室里, 课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必要的时候, 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 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不然我们经常要学生爱护环境, 保护珍稀动物, 他们缺乏亲近自然的机会, 如何去理解呢? 有时候, 我们甚至可以让他们更多的走向社会, 去体会生活的艰辛, 从而知道父母供应他他们上学的不易, 进而学会感恩。

总之,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就语文课来说, 就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放眼整个教育, 我们不仅要从课堂抓起, 还要把教育由课堂引到生活的实际, 唯有让学生从方方面面感受这个世界, 让学生尽情地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自由发挥他们的潜能, 他们才会成为一个各方面素质都能综合发展的人, 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摘要:作为一线教师, 特别是连年担任班主任, 清楚地认识到:每一名学生, 能够坐在教室里, 无一不是带着家长的希冀、自己的美好憧憬、对社会的责任而来的, 所以深知“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篇4:让孩子们多一点自由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育走向生本;音乐课;合作创编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生本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强调由传统的“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的教育模式,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有效地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和能力。

一、“生本”让孩子们更喜爱上音乐课

当今,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生活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属音乐最为突出。在课余时间,他们喜欢边唱边跳《江南style》《倍儿爽》,和老师一起讨论《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的选手表现;在音乐课上的律动表演,孩子们喜欢的当下最流行的音乐元素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兴趣,老师也被孩子们新鲜活泼的音乐动力所感染。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小学生的情操,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壮丽山河,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喜欢音乐课上演唱欢快优美的歌曲,欣赏悦耳动人的乐曲,表演展现创新的律动,但一提到枯燥的专业音乐知识,他们就会觉得枯燥无趣,甚至厌烦,因此,我认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音乐教学,而不是专业性的教学,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地通过各种新鲜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孩子,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例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导入环节,可以用声音做对比来进行训练:首先,通过抖动一张白纸发出“沙沙”的响声来表示天空下起小雨时发出的声音,表示弱(P);然后,播放一段雷声响起的“轰隆隆”的响声,表示强(f),学生个个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对这些声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堂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小雨和雷声两种声音弱与强的训练的环节上来。接着,我又提出当远处传来的歌声离我们越来越近时,声音是如何变化的?(渐强,相反则渐弱。)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歌曲教学。整堂课设计巧妙,由音的强弱到歌曲的学习衔接自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变枯燥的双基训练为愉快的双基体验,淡化了双基的学习,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生本教育理念并不是要把音乐课堂丢弃而是要淡化双基教学,是要通过教学环节把双基内容融合在听、唱、动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运用它,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可以说,生本教育下的音乐课堂带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欢乐,更多美的音乐享受,让孩子们更喜爱上音乐课。

二、“生本”让孩子们更喜欢合作创编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因此,孩子们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在合作创编活动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明确的创编要求和合作内容,充分保证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老师自己也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孩子们不明白该如何开展合作创编活动时,及时地给予启发和示范。例如,在《小雨沙沙》一课教学中,我请一年级的小朋友进行合作创编表演,结果孩子们创编的动作既简单,又没有美感。于是我就给出了例子:在出现“沙沙沙”“哎呀呀”时,可以自选一种打击乐器进行创编,也可以想象出符合歌曲内容的故事情节,老师先示范一两个乐句,孩子观察,最后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还可以引导用板凳、纸张、可乐瓶,甚至是舌头、手脚等肢体乐器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非常生动。又如:在三年级《四季童趣》这课教学之后,孩子们自由合作,发挥想象力,并认真地制作了精美的道具,如:雪橇、苹果、绘画等,在《只怕不抵抗》一课中,则进行了队列队形的变化,充分表现了进行曲的风格和孩子们天真活泼的个性。通过生本教育在音乐课堂的实践,孩子们的音乐合作创编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从合作的创编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创编成功的喜悦,更加从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生本”让孩子们更喜欢合作创编。

音乐课堂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孩子们不仅能够乐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自由合作创编表演,真正成为一场精彩音乐会的主角,而音乐老师则变成这场音乐会的现场组织者、引导员。只有“生本”才能让音乐课堂焕发光彩,只有“生本”才能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天堂自由飞翔!

篇5:孩子们的花教学反思

由于课前的准备比较充分,使的自己在课堂上较得心应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平日学到、老师提示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乐观。

讲到最后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园丁叔叔和小男孩,你喜欢哪一个?”孩子们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孩子说喜欢小男孩,因为小男孩听了园丁的话,没摘花,而是把花留在那里;有的说喜欢园丁叔叔,因为园丁劝阻了小男孩,没让他摘花—————可见,小孩子的童心还是很纯洁,在他们心中也有一个评判好坏的天平。

篇6:给男孩子们一点阳光

五四班家长朱桂芹

儿子放假伊始,偶然的看到报纸上介绍了一套专门写给男孩子们看的丛书:阳刚男孩系列,如获至宝,赶紧从网上买了回来,算是送给儿子10周岁的生日礼物。儿子虽然长得高大,但是总感觉他缺乏担当和责任,没有耐心和决心,性格有点软弱,动辄哭鼻子,希望儿子能爱上阅读,爱上这套书,重塑儿子的品格,提升儿子的品味,培育担当精神,输送阳刚之气。这套书封面是明亮的黄色,大16开,双色印刷,精美的跨页手绘大图,儿子果然很喜欢。每天晚饭后都是我们的阅读时间,有的故事太长,还是分几天看完的呢。一个假期看了很多文章,每篇文章里面都包含着我们需要男孩子们拥有的品格和精神。

《题王许威武》让我们羡慕天资聪颖但不用功的宿小羽幸运的碰到了不放弃他的许老师,也让我们学会要珍惜人生最宝贵的品质—自尊。

《野风车》让我从二疤眼子这个男孩身上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男子汉的精神和毅力。

《王老师》这篇文章中的师生情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们明白了老师付出辛勤的汗水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我们要尊重和感谢老师。

《老勒勒车》《弱者刘常》生动传神的让我们学到了忍辱负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不屈的精神,我们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好蛇索索米》这篇童话故事,教会我们感恩和知恩图报,我们要感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回报社会祖国的培育之恩。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让我们感觉到,作为一名男子汉要有自信不轻易服输和奋斗到底的精神。

《失重的荣誉》中警犬拉拉让我们感受到动物和人一样,都有自己深厚的感情,宽容能化解一切矛盾,宽容会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自信也是一种美丽》这首诗让我们感悟到山水和小草都各有各的美丽,只要保持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美丽就会永远伴随你我。

《罗圈腿的小猎狗》《在长长的跑道上》构思巧妙让我们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便先天不足,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弟弟的非常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朋友之间的情意是不

可取代的,朋友是互帮互助互相谦让的,让我们明白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才是真正的财富。

《像青蛙一样长大》、《大漠散记》、《我们男孩》《秃鹤》„„还有很多很多文章,让我们废寝忘食,爱不释手。一天天陪着儿子认真阅读,用心领会,间或讨论争辩一下。希望儿子慢慢地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拥有善良、勇敢、努力、坚强、诚实和担当的品质。

篇7:给孩子一点点自由作文

7月份的气温居高不下,一直都在37℃左右徘徊,暑期的各种培训也开始陆续开班,好像要叫板炎夏的高温,名目可谓纷繁多样:音乐、书画、舞蹈、作文、钢琴、英语、珠心算、写字、跆拳道等等,让人眼花缭乱,晕头转向,本该充满乐趣的暑假也随之被更多的培训和特长班替代。父母期待的目光,老师无情的说教,都化作沉重的压力推向孩子那稚嫩的肩膀,孩子们脸上天真烂漫的笑容几乎荡然无存,更多的孩子一天就在几个特长班之间来回奔波,父母更是马不停蹄,都在忙着接送孩子,给孩子添置学习器具,准备各种各样的营养餐,孩子还在童趣的梦中就会被父母叫醒,揉揉朦胧的眼睛,吃下精心准备的早餐,书包里还会塞上一个水果,然后前往特长班。

“为了孩子全面提高,孩子多学点东西总会有好处的,不多学点东西,将来会跟不上时代!”父母们开始默默地接受着这种声音,麻木地注视着超负荷的孩子,孩子少了几许爽朗的笑声,经常会噘起嘴巴:“为什么放假了,都不让我玩?”“我不想学××”……繁多的培训充斥着孩子的自由空间,挤满了童话世界,被“书山、学海”这些意象中的概念词塞的严严实实,剩下的也就只有一个字了——累。

世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就像多姿多彩的生活,永远不可能是单一色调。虽然现实中孩子们各有千秋,但父母的心愿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能歌善舞、文武双全的“天才”、“明星”,有些父母甚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就像有的孩子不喜欢跳舞,偏要让她上舞蹈班,不爱器乐,偏要煞费苦心拜师学艺,到头来孩子们是白天忙、晚上忙、平时忙、周末忙、假期照样忙,负荷远远超过成年人的工作量。父母该花的钱花了,孩子该学的学了,但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个也许或差不多完事,该成龙的没有成龙,该成凤的没有成凤,甚至远远偏离父母预想的轨道,学无所成,家长失望,老师批评,反而让孩子们深受其害,不仅吃苦遭罪,自信心还要大打折扣,就连孩子们想拥有一个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童年最终也化为泡影,童年的记忆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请不要束缚孩子们放飞梦想的翅膀,多一份信任和理解,少一些约束和羁绊,当好护航者,不做引航人,给他们自由空间,让他们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自由飞翔,也许有一天你会收获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生活着的人们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成长着的孩子像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需要自由。自由,是成长的需要!

篇8:让孩子们多一点自由教学反思

一、读出自由的空间

“读”是“说”的基础, “说”必须从“读”入手。让学生读出自由的空间, 培养学生读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利用磁带、优秀的学生或自身普通话还比较好的优势, 加强示范朗读, 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我在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出声朗读的同时, 自己也以身作则, 和同学们一起朗读。当同学们不能读出语气和语调时, 我特意大声引读, 让同学们跟读。在教一些有趣的课文或古诗时, 我还采取老师读一句, 学生跟一句的方法, 让同学们感受读书的乐趣。像现在新教材课文中, 有许多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 文质兼美, 内容丰富,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 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情操。如三年级的教材中, 有一课略读课文《听听, 秋的声音》。在整堂课中, 我采取了小组合作朗读, 邀请教师加入学生的学习小组, 一起进行朗读的方式来教学。当我说出也可以请老师一起读的时候, 许多学生都来劲了, 纷纷请我跟他们一起读。在读的过程中, 我也不时对他们的朗读进行指导, 还大胆采用了多种有趣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朗读方法。如带动作读, 读到刷刷, 大树抖抖手臂, 那是黄叶告别的话音, 大家一起模仿大树树枝在风中摇晃的样子。三年级学生还有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等特点, 通过这些办法, 既激起了朗读的兴趣, 也可以保持较长久的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 往往事半功倍。多次练习后, 我又和我的学生一起在讲台上为大家表演示范朗读。我的这一举动使许多学生都愿意到讲台上来表现自己组的水平, 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连下课的铃声响了, 也没有人听到。通过朗读训练为有些学生的独立说话打下敢说的基石。

二、说出自由的滋味

“说”是“读”的延伸, 只有能“说”, 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我把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尽量压缩, 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这是我课堂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方法。语文教科书上, 把课文分成“讲读”“略读”两种类型, 我不但把略读课文全部交给学生, 甚至将讲读课文也改变形式, 变成以学生为主的导读课文。在某些课文的教学中, 老师只作一些必要的背景资料介绍, 作一些抛砖引玉式的引导, 作一些表扬鼓励的发言、总结。一句话, 让同学们多“说”给老师“听”。当然, 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放羊”式过程, 如果这样, 学生会七嘴八舌、随意地发言, 不但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也无从说起。因此, 课堂上我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老师要“授之以渔”, 把阅读各种课文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其次, 在预习的时候允许跟自己的好朋友学习, 多人讨论、合作, 集思广益, 共同研究。第三, 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凡是在课上积极发言者, 我都及时给予表扬。第四, 照顾到全体学生。给胆小、内向、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提供一些“易答”“易说”的机会, 鼓足其说话的勇气, 有时甚至可以“逼”他们开口,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除了讲读课文中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 每个单元后面的口语专项训练更是不能放弃。我每次都精心准备, 从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引入话题, 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最关键是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在说的过程中, 给予方法的指导, 要孩子们说得有兴趣, 说得连贯, 直到说得顺畅。通过这样的联系, 学生们说话的能力有了提高, 再把说的话写下来, 就是很不错的作文了。

三、写出自由的风采

三年级是写话的基础阶段, 如何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在不断地摸索着, 也在不断地尝试着。

1. 自由民主, 让学生敢于写话

在教学中, 我不把自己推上严师的宝座, 允许学生在写话中相互交流, 争议辩论,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发表不同见解。以鼓励的精神及时捕捉学生话中的“智慧火花”“灵感”与“创新”。如我们在写第三单元关于秋天的作文时, 可以写秋天的美丽景色, 也可以写在秋天发生的快乐的事情, 甚至可以亲自走到校园里、花坛里、小树林, 找一找秋天, 再回来慢慢写。

2. 创设情境, 让学生乐于写话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学习写话时, 学生们又常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所以, 为了使学生学习写话时轻松愉快, 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 开展了“找地雷”“当啄木鸟医生”“来, 小老师教教你”等一系列学生喜欢的游戏。如第二单元要求写我们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人肯定是我们身边的人, 孩子们对身边的人虽然熟悉, 可是要写成文从字顺的作文可不容易啊。我设计了一个情景, 让学生自己转换成小记者的角色, 准备10个问题, 去采访想写的这个最熟悉的人。这些问题由老师提供一部分, 也可以自己想一些, 你想知道这个人的哪些方面的事情, 都可以问。然后根据问题回答的情况, 写成访谈录的样子, 加上自己在问问题中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一篇新颖独特的作文就出炉了。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写, 丝毫不觉得困难, 反而兴致盎然。

在学生互评作文时, 也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游戏方法。学生对游戏总是充满兴趣, 再简单的游戏都可以让他们热情高涨。如“当啄木鸟医生”“来, 小老师教教你”等, 让很多同学都能努力地将同学作文中不妥当的地方找出来, 特别是错别字。虽然有时他们改得也不是很恰当, 但他们已经很努力了, 在这其中, 他们也感受到了欢乐。而学生的“作品”一旦被认可, 就会对练笔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每次写话后, 我总要腾出充足的时间去讲评。评改时, 以表扬为主, 不急于求成。积极挖掘差生作品中一丝一毫的闪光点, 从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中让他们尝到甜头, 树立自信心。对于比较优秀的作品, 则拿出来念给大家听听、评评, 让后进生也能试着仿写。我经常对不是很有写作兴趣的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能仿写成功, 那这篇好习作就是你的了。

3. 引导实践, 激发主动写话

写话教学中, 为了引导学生“善写”,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1) 运用词汇量, 增强造句能力。

没有砖、瓦和建房技术, 高楼大厦则无法建成。识字量、词汇量就是学生写话的砖瓦, 遣词造句能力就是写文章的技术。对现在的三年级学生来讲, 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生字。这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 学生乱用词语、滥用词语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每教一个新字, 都尽量让学生能练习组词, 讲清某些重点词的词义, 再让他们用这些词造句。造句时要求他们一定要说完整的句子。这种口头造句的好处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调整好句子的顺序, 锻炼他们用汉语表达习惯进行思维的能力, 对语序、语感能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造句时多提供一些生活上的有关联的情节, 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组织。课堂上, 我总要细心地引导学生去纠正别人造句中出现的错误,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表达意思的概念。三年级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成语, 对于成语光理解表面意思是不够的, 必须通过造句, 才能得到举一反三的结果。否则只是认识了成语, 不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就是白学。所以我还开展成语的选择性造句练习, 设计好句子, 让学生来填进成语, 以此来训练对成语熟练运用的程度。

(2) 创设情景, 以说促写。

现在的新教材有时将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连在了一起。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而且要求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语言氛围, 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围绕话题进行语言交流, 启发孩子们大胆说, 仔细听, 互相提问题, 讨论问题, 争论问题, 评论同学表达得怎样, 达到在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中提高认识能力、促进语言发展的目的。

大胆创新, 采用多种多样的说话形式来丰富孩子的语言, 如对话, 一问一答、辩论赛、讲故事、演角色, 编剧本等等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在各种有趣的游戏里, 学生说话的劲头足了, 肯开口说, 就是进步, 特别是对于内向、羞涩、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来说, 积极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能有效地让他们把口语转化成书面语。说得顺了, 再写下来问题就小得多了。

(3) 引导孩子描绘生活。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教学写话时, 我努力把语文教科书与生活这本大书紧密结合起来,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种自我服务劳动、兴趣小组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 让他们用心去亲近自然、关心社会, 尽可能多地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一般知识, 并倡导他们用诚实的语言去描写生活中的见闻、感受。例如:秋天到了,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说秋天里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找到的, 仿照《听听, 秋的声音》将自己所能写的写下来。在自己的细心寻找下, 孩子们都写出了一首首动人的小诗。在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后, 抓住契机, 及时引导, 提示一些关键词和形容词, 记下活动的大纲, 然后看谁能把这些词用得尽可能多。在写的过程中, 直接参与了的同学写写自己的场上感受, 做观众的同学就写写自己对活动的看法, 学会发表自己的评论。

4. 丰富语言积累, 拓宽视野

一个有学问的人, 不可能是一夜之间学富天下, 必须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这种积累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读书。在教学中, 我倡导孩子们去听广播、看电视、阅读儿童报刊和童话故事或浅显的科普作品, 并提醒他们自觉将好词、好句、好文章摘抄在自己的采蜜本上, 教师定期批改, 学生定期进行交流, 丰富语言积累。为了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去呼吸更多的课外新鲜空气, 我引导他们选自己喜欢的诗歌、故事、笑话、谜语等推荐给同学们一起欣赏, 并轮流当好小老师教教大家。每天安排30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 要求只看一篇, 并记住内容, 能向同伴讲述。一年下来, 学生心中积累了几十个故事, 对写想象作文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在教与被教中, 学生们都能兴趣盎然地全身心投入。我也经常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 对于那些故事内容比较丰富、语言也比较生动的课文, 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与小老师一起去反复朗读, 熟练背诵。这样既读书, 又能提高说话能力, 使口头语言更规范, 更富有色彩, 还能将书本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篇9:让孩子们多一点自由教学反思

关键词:自由;数学;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15-01

长期以来,教师布置先学内容,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设计的作业实行一刀切,这是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的。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重视先学内容的布置与批改,轻视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强化作业对知识的复习作用,淡化作业的育人功能;机械练习多,创新作业少;教师布置多,学生设计少;技能性练习多,方法性作业少。作业的高耗低效现象仍很严重。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全面认识前置作业的目标和价值,优化作业设计,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设计趣味性先学内容——充分调动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教师设计小学数学先学作业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设计生活化先学内容——让数学回归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先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在学习“利率”这節知识前,我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的存款情况,然后根据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存一定期限后可以得到多少本息。学生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很积极的就完成了这项作业。再如,我设计了这样的综合练习题:妈妈打算将3万元存入银行等六年后小明上大学的时候取出来用,请你帮妈妈设计一个合理的存款方案。题目一出,学生炸开了锅,他们七嘴八舌的争论开了,有的说存定期,有的说存教育储蓄,还有的说买国债……,看法不一,我让他们自己算算,看那种存款方案最划算。于是,他们的争论变成了实际行动,一个个紧张而又认真的算了起来……学生在这样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探究性先学内容——创设自由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在先学内容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以一顶十,非常理想。

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前,我让他们用笔、纸、小剪刀、刻刀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自学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结果大出我的意料,有的学生尝试了剪纸,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有的学生捏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四、设计体现个体差异的先学内容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在数学先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A、B、C三类作业。C级作业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如,看懂例题的变形,也是简单的基础性作业;B级作业层次稍高一些,在掌握例题的基础上能进行相应拓展;C级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运用,适合学生思维的拔高训练。这样的作业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作业,而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乐趣。

篇10:让孩子们多一点自由教学反思

我园有一种自制玩具,是把孩子们进餐时吃鸡腿剩下的骨头清洗干净,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放在阳光下暴晒晾干,涂上各色丙烯颜料。晾干后,孩子们就可以发挥想像尽情地玩了。日常的清洗消毒工作与班级中的塑料玩具一样,教师每周用84消毒液消毒一次,再用清水洗净后晾晒。

没想到孩子们自己发明且不断创新出一个百玩不厌的游戏。

离园前,我看到几个小朋友在争着玩鸡骨玩具,怎样能让孩子们在离园这么短的时间里都能玩一会儿呢?我把问题抛给了所有的孩子。于是,孩子们共同商量出了一个新的游戏办法,具体玩法是:一个小朋友先用骨头拼摆,稍后,大家一起数l0、9、8……3、2、1倒计时,停则换下一位小朋友接着拼摆,依次类推。

过程中,我不时地提示着孩子们,要仔细观察正在拼摆的小伙伴,并且想一想,如果下一个轮到你去拼,你该怎样接着拼才能拼摆得更漂亮。孩子们的小眼睛瞪得大大的,密切地注视着正在拼摆的图案,用心地思考着自己该怎样拼。因此,每一位上前接着玩的孩子都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最后,我问孩子们:“这是谁拼的作品呢?”有的孩子们提出个别小朋友的名字,我问:“是一个人拼的吗?”于是,孩子们又列举了更多拼摆的小朋友的名字,可是根本数不过来。最后,孩子们恍然大悟似地总结说:“是所有小朋友一起拼的。”我说:“你们发明的`这个游戏还没名字呢?咱们一起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叫什么好呢?”孩子们竟然兴奋地异口同声道:“接着玩!”嘿嘿,我们想出来的这个游戏真不错!

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兴致极高。这个游戏一方面能锻炼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们能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角度进行构思。另一方面,过程中孩子们能关注同伴,很自然地培养着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但是,我发现由于我们的游戏没有明确的主题,对于拼摆什么没有具体的目标,致使孩子们都根据各自的想法接着去操作,做不到真正意义上考虑整体的布局。

第二天,我们继续玩“接着玩”这个新游戏。孩子们仍然兴致盎然,不过今天我提前给孩子们命题,一起拼个小人吧!我提示孩子们在关注小伙伴拼到什么程度的同时,要考虑如果是我去接着拼,我该怎么拼就更像小人了。孩子们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欣欣上前来毫不犹豫给小人添了很重要的五官;蒙蒙还用了对称的手法,拼出了小人的上肢;山山平时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但在这个游戏中特别专注,他饶有兴致地给小人拼着腿和脚。不同特点的孩子在这个游戏中得到了个性张扬与特长展示,很棒的一群小家伙!

“接着玩”的游戏经过改进后,孩子们有了拼摆的主题,能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但我又发现由于主题是教师来设定的,孩子们玩得不够尽兴,显得机械,好像是在完成教师的任务。于是,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拼摆的主题。后来在持续几周的“接着玩”游戏中,孩子们分别选择以大树、小人、蜗牛和房子等为主题进行拼摆。孩子们自选主题后,自主的空间增大了,表现得更加爱玩、会玩,显示出了主动参与游戏的热情与能力,使我们“接着玩”的游戏一直处于一汪活水之中,常玩常新!

偶发的新游戏能如此这般有魔力地吸引着孩子们,我反思其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接着玩”的游戏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四五岁左右是幼儿合作行为与交往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同时,他们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了。“接着玩”的游戏经过我们逐步的改进与完善,满足了中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和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第二,选择主题的生活化。在“接着玩”的游戏中,始终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拼摆的对象,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得以表现,有利于幼儿与主题、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篇11:还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想起这件事,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触,使我感到教育的缺失。

这件事发生在暑假里,我在家搞庭院建设,由于身体原因,找邻居江三哥忙,他有个外孙女住在他家,由于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因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就由他来照顾。也就成了留守儿童的义务监护人。小家伙虽然长得小,可已经上二年级了,并且还挺有号召力,姥爷来我家帮忙,她也来我家玩,并找了住院邻家的一个小女孩一起来玩,两个我真不客气,由屋外玩到屋内,又由屋内玩到屋外,不时传来他们的叫声和笑声。虽然是刚建成的新屋,但碍于面子,也没说什么可心里里还是不愿意让他们在屋里玩尤其是在真皮沙发上蹦跳,只是告诉她俩别弄坏了东西,恰巧江三哥去屋里取水,看见他俩在沙发上蹦跳,便把她们撵到了外面,并不准他们再进屋里玩。由于我家地方大,因而这里成了她俩的游乐场,最后她们的活动定格在了刚拉的沙堆上。她们在沙堆上挖坑,堆沙包,还跑上,跑下的,玩得好不开心。眼前的场景使我想起了童年的欢乐,捕鸟,抓鱼,捉迷藏,过家家等,真是乐趣无穷。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两个小男孩了,也是邻家的,是三四年级的学生,看样子她们是好伙伴,在一起配合得很默契,不一会就把沙堆踩平了许多。本想制止她们,但看到她们玩得如此高兴,便于心不忍,可小家伙们真不客气,玩着玩着起了高调,竟扬起了沙子。沙子四处飞扬,头上,身上那都是。此时的江三哥真的有些生气了,大声吼道:“快住手,多危险啊,眯了眼睛怎么办?再说人家好容易拉的沙子,你们给扬的四处都是,多可惜哟,都回家去玩。”小家伙们正玩在兴头上,听了江三哥的话,都很不情愿的走出了我家的庭院。此时的我出于职业的本能有心想替孩子们说点什么,但考虑到危险和责任,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和江三哥又忙了起来,过了一会,母亲来到了我的跟前,说:“谁家的孩子,在西边的河沟玩多危险啊,我说他们也不听,你快去管管。”我放下手里的活计来到了房西的河沟一看还是他们四个小家伙,心想,他们真是玩疯了,怎么敢到这里来玩。原来这里本是一条小河沟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变,多数时间没有水,可到了夏季赶上连阴天就会洪水泛滥,为了防洪,我和家人把本来很小的河沟控得又深又宽,浅的地方也有1.8米左右,不小心掉下去会摔坏的。我来到跟前一看他们竟在这里打起了滑坡,他们选择了一个不太陡的地方座着往下“滑”,“滑”不好就折跟头,然后再一点一点地爬上来,弄得浑身都是土。个个都成了土人。看到他们玩得这样开心,真是不忍心制止他们,便告诉他们千万要注意安全,便又去忙活计,过了一会,母亲又来找我说:“你说了没有,他们怎么还在那玩,摔坏了怎么办?”江三哥听了之后问我:“谁家的孩子,是不是还是他们?”我不好意思的说:“是,并解释说,孩子们难得在一起玩得这样开心,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吗?”“不行,她父母不在跟前,万一出点事怎么办?”听了江三哥的话我也不好说什么,便一同和江三哥来到河沟前,没等我开口,江三哥就大声吼起来,你们别在一起玩了,衣服还要不要了,摔坏了怎么办,同时还指着两个小男孩说你俩赶紧回家。“听了江三哥的话,孩子们一脸的茫然,刚才的高兴劲荡然全无,不知所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恋恋不舍的分开了。此时的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安全的重要,可更知孩子成长需要自由的天空,他们需要无拘无束的玩耍,需要自由自在的空间,更需要同伙的嬉戏。

由此使我想到:第一孩子们需要自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 这就是说我们要充分地尊重孩子的自由,无论对错都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孩子们只有在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失败的痛苦,俗话说,只有经历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会珍惜。第二应尊重孩子们的选择。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环境,要给孩子们提供一定的生活空间。儿童心理学家孙云晓说:“什么是教育?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选择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选择非常重要,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进行选择的,是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的,是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且还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第三大人不要过于自私。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当今社会是怕字当头,为了不担责任,自己省心,而限制了孩子们的活动,不让玩这玩那,在家被圈在家里,在校被圈在教室里,他们很少和社会接触,很少参与社会活动,连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自己该会的事都不会做,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正象某孩子说得好,什么是学生,学生就是为了学习而下生。多么的可悲,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每个孩子都属于社会,属于大自然,而不是个人的产物。第四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同伴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集体思想告诉我们,人是群居动物,感情的需求往往比物质需求更重要。记得小时候我和伙伴闹矛盾,当我们和好后他来我家时,我高兴得半宿没睡着觉。平时孩子们玩高兴了甚至连吃饭都忘了,可见同伴的情感互助是多么的重要。第五玩是人的天性。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孩子们可以在玩中获得知识,在玩中习得做人的道理,在玩中

篇12:放手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放手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欲望

【主要内容】

现今,我们适逢美术教学新的课程改革时期,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放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开阔视野,点燃创作的火花。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孩子创作灵感,给他们创作的空间。

【关键词】

儿童绘画兴趣自由创作

【参考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卫和

《爱和自由》——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

【正文】

大家都听过大象画画,猴子画画,这些可爱的动物们都画起画来了,看到它们用起画笔悠然自得地画得有模有样,我们莞尔一笑,夸赞它们的可爱。当我们的孩子牙牙学语之时,手持画笔,在画纸上随意涂抹,弄得满身油彩的时候,我们也会惊叫地竖起大拇指:我的宝宝真棒。如此简单质朴的作品,都迎来了我们的赞美,那么绘画是多么奇妙的艺术。不需要我们的引领与指教,他们自乐于其中。他们爱画,他们想画,他们画出他们的世界,画里创造着他们的世界。让我们维持着他们的童真,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燃烧起创作的欲望。

一、不要抹杀了他们的创作兴趣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自己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孩子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如果我们以成人的眼光与想象去要求孩子怎么绘画,那么他们就会慢慢地失去画画的兴趣。因此,要指导孩子绘画创作,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孩子审美的奥妙。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喜欢画画,那么我们就要好好保护好他们这份兴趣。而绘画创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理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绘画创作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画的境界。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整个绘画过程气氛轻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创作热情。

例如孩子在画小孩的时候,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像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像,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二、开阔视野,点燃创作的火花。

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的,孩子的经验是很少的,这就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开阔他们的视野。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孩子们触景生情,有现实的画面才有了想象的空间,才能激发创作的欲望。

除此以外还可以创造一些题材,例如:

1.让学生在老师事先准备的范画上添画。

2.让学生根据小故事进行想象绘画,创作插图。

3.让学生在绘画前进行现场观察、想象,再进行创作。

4.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想象情景,再进行创作。

这些做法可以使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开发右半脑,发展智力。学生在创作中洋溢着创新的灵气,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三、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孩子创作灵感。

在创作中的表现形式方面,孩子临摹画册也是一种学画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自己选材自己造型。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不能单画一种画,要让孩子广泛涉猎,包括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蜡笔画等等。经过多种实践,可以丰富孩子在造型、创作、色彩等多方面的表现能力。对于儿童画画的兴趣,要注意“留有余地”,爱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画厌了。儿童时期要以学文化为主,每天可有一定时间画画,保持他们精力旺盛,画兴不衰,熟悉儿童的美感情趣。

四、为学生提供创作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操场的水泥地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操场上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着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篇13:让孩子们在儿童诗中自由徜徉

关键词:儿童诗;感受;朗诵;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47-2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目标和内容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儿童诗”就是在此新增加的,新增加的肯定也备受关注,近几年,很多老师和教育家也将目光投到儿童诗的教学研究中。在此,我以自己执教过的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诗《鲜花和星星》为例,谈谈自己对儿童诗教学的几点感受。

《鲜花和星星》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爷爷的一首儿童诗,全诗分为两部分,用了互相衬托、比拟的手法,重迭复沓的句式,描绘出天上人间、星花相映的意境,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奇妙,引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喜爱。

如果说儿童诗是孩子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片海洋,那么老师就是指引前行的灯塔,是掌舵的船长。

一、师做船长指引学生勇敢前行

1.读诗——读美诗

儿童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具有诗歌的外形特征,有节奏,有韵律。儿童诗作为“浅语的艺术”,虽简短仍饱含韵味。好的朗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可以引发孩子们的想象,可以在孩子和诗人之间架起心的桥梁,所以儿童诗教学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读。

在上课前的准备时间,我把孩子们在晨诵课所学的几首小诗带到课堂,孩子们津津有味地朗诵着《大山爷爷》、《三月》、《春天的颜色》等等,课堂好像就变成了诗的世界。接着就是读词语了,在复习词语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组词串:

一朵一颗

满地满天

地上天上

鲜花星星

设计的这组关联词串使学生在复习巩固词语的同时,也无形中和课文内容联系到一起,孩子们在读“一朵”、“一颗”和“满地”、“满天”这两组词语的时候,声调、语气都发生了变化,把数量读得越来越多了,这对之后的诗的理解和朗读有很大的帮助。顺势就让孩子选用以上的词语填空:我最喜欢夏天()和()。孩子们很厉害,一下子就把这首儿童诗的主要内容说出来: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和满天的星星。这明明也是把一首诗读成一句话。就这样,孩子们用朗读复习了第一课时内容,又用朗读连接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另外,在感受鲜花的多和美时,我出示:“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句话并指名朗读,再问到其中的哪个词让你感觉花很多?孩子很快地就回答“满地”,此时再让他来读好这句话,让其他人一起感受满地的鲜花是怎样的画面。这时候,多次指名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并利用评价语的魅力,指引孩子们边读边感受鲜花的多和美。接着,通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丽鲜花?利用图片欣赏和词语赞美,使孩子们的想象更丰满、画面感更强,这样再让孩子们读一读这一部分,那又是另一种韵味了。再过渡到体会星星的多和美时,孩子们轻声朗读“到了晚上,花儿睡了”,把整个课堂都带到了一个静谧美丽的夜晚。有了第一小节的学习感受,再加上老师的适时引导,孩子们很容易就体会到了星星的多和美,很顺畅地把小诗的趣味和韵律美读出来。两部分学完,我又创设情境将整首小诗连在一起读:现在我们坐在鲜花丛中,数着满天的星星,多么美妙啊!让我们在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小诗吧!接着再师生、男女生合作读一读来感受星花相映的美丽。

这么美的诗如果能记在心里就更好了,接下来就是诵读了,比起朗读,诵读是学生深化所学内容的一种自我感受。在孩子们诵读时,指引孩子在背的时候想象一下那美丽的画面,并配着应景的音乐,让整个课堂都沉浸在美丽的小诗中。

2.品句——品美句

要想真正地体会到诗的内涵,除了整体感受外,细细品味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在感受鲜花的多时,我让孩子们说一说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鲜花的多,通过解释、朗读感受“满地”,而当孩子们指出“这里”、“那里”时,我让孩子们把我提前准备好的两朵大小不同的花送回草地,请他们把一朵贴在“这里”,一朵贴在“那里”,那么多的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这里还有一朵,那里也有一朵,到处都是。此时再让孩子们读一读,他们很容易就体会到花的多了。满地的鲜花不仅多还美呢!这时候让孩子想象着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哪些夏天的花朵,孩子们肯定会跃跃欲试,为了让小诗更有味道一些,我让孩子们用上“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这时候出示图片,我指着鲜花图说:“地上的鲜花真多呀,红的、紫的、还有蓝的;这里有,那里有,近处有,远处也有,真是“满地的鲜

花”,可真——”孩子们直接说出了“美”!我就顺势问到:“看到这么美的鲜花,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赞美它们呢?”再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如果看到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鲜花,你最想干什么?当孩子们一个个开心地描绘自己的想法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此时满地的鲜花就更加丰满了。

对于第二小节句子的体会,我主要用以下方法:1.看图说话:出示星空图,你看到了怎样的星星?让孩子们感受星星的美。2.朗读评价引导感受星星的多:师贴星星,边贴边说:“这里一颗,那里一颗。满天都是星星,真是数不胜数!好多啊!谁也要来数一数,读一读这句话呢!”3.想象说话:这些一闪一闪的星星真是不仅美还多呢,孩子们,抬起头,仰望这浩瀚的夜空,看着这美丽的繁星,此时,你最想干什么?这样层层深入,让孩子感受到一词一句中展现出的大自然的美丽,体会到小小语言内所含的丰富情感和意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当孩子们在儿童诗这片海洋航行过程中,孩子们才是航行的主人,老师要敢于让孩子们来掌舵,让他们自己勇敢地乘风破浪,感受这片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挑战与乐趣。

二、生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作诗——作美诗

读完这首小诗,孩子们感受到了那星光灿烂、百花齐放的美丽,但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去体悟身边大自然的奇妙,要想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仿写是必不可少的,千万不要小瞧了这群孩子,他们那丰富的想象力、那纯真的语言可称得上真正儿童诗的小诗人了!在“我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我出示图片帮助孩子们来写诗,第一次只仿写一小段:

我最喜欢

空中飞舞的蝴蝶:

这里,

那里,

真比。

第二次就稍稍难了一点,不过更加完整:

我最喜欢

草原上满地的牛羊:

这里,

那里,

真比。

一阵风吹过,

白云随风飘动,

我数着满天的云朵:

这里,

那里,

真比。

第三次就更难了,没有语言格式上的提示,不过为了适应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还是出示了雪花和梅花的对比图片,让孩子们自己看图作诗。通过几个孩子的合作,一首完整的小诗就孕育而生了:

我最喜欢

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

这里一片,

那里一片,

真比梅花还晶莹透亮。

到了春天,

梅花开了,

我看着满山盛开的梅花:

这里一朵,

那里一朵,

真比雪花还晶莹透亮。

我在想金波爷爷如果看到孩子们写的这首小诗会不会慧然一笑呢!

儿童是天真有趣的,儿童的世界是奇妙、变化莫测的,儿童诗是富有韵味和情感的。在教学儿童诗的过程中,必须用儿童的眼光去感受,用他们的童趣去品味。期待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和孩子们手牵手在儿童诗的美丽世界里自由徜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上一篇:2016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辽宁分行社会招聘公告下一篇:语文教师书巢、语文特级教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