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孔镇卫生院职工工间操制度

2024-05-01

木孔镇卫生院职工工间操制度(共3篇)

篇1:木孔镇卫生院职工工间操制度

木孔镇卫生院职工工间操培训工作记录

为促进工间操活动在全院职工中普遍开展,长期坚持并取得实效,提升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水平。2018年4月3日上午,卫生院组织我院职工进行工间操培训。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大家练得非常投入。经过培训,学员们感觉收获颇丰。培训活动即让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又有效锻炼了身体,还可以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达到身心的全面协调与发展,真正做到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通过培训,学员们发现趣味性是该套工间操突出的特点,让人意犹未尽。他们纷纷表示,在平常工作中,一定会加紧学习,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并在同事、朋友中普及、推广。

2018年4月3日 木孔镇卫生院

篇2:木孔镇卫生院职工工间操制度

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本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也将势在必行。我国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满足较低水平的基本医疗需求,且覆盖面窄。因此,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同步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有利于基本医疗保险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有利于满足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障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 补充医疗保险发展概述

1.1 补充医疗保险概念

补充医疗保险是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而言的一个概念。由于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满足参保人的基本医疗需求,超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医疗需求可以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险予以补充。显然,补充医疗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我国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与基本医疗保险不同,补充医疗保险不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而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的。补充医疗保险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某一行业组织按照保险的原则筹集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自行管理的自保形式;另一种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来操作管理的商保形式。

1.2 补充医疗保险在我国的发展

1994年,《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规定“发展职工医疗互助基金和商业性医疗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满足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医疗需求,但要坚持自愿参加、自由选择的原则”。1998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提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同时明确“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要求“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和医疗保险,并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对补充医疗保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据相关报道,全国各省都已经建有自己的补充医疗保险。

2 医疗体制改革形式下,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必要性

2.1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医疗保障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单位和职工的经济状况不尽相同。因此,在医疗水准、内容和医疗服务上也有不同的要求,而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无法全面满足这些要求。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为不同层次、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提供不同水平的医疗服务,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障,为建立、健全职工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支持。

2.2 为职工分担医疗费用负担,减轻职工个人经济负担

现有的医保导向为“低水平、广覆盖”,少数患慢性病和大病的职工,所需的医疗费用无法解决。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主要用于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支付之余的医疗费用,重点解决城镇职工医药费负担过重的困难,提高职工的医疗保险待遇。因此,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是减轻个人经济负担的需要。

2.3 社会对医疗保险需求与日俱增

补充医疗保险作为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的产物,其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对社会保障体系影响巨大。医疗保障虽然不属于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激励因素,但是它是使职工对现状满意的保健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受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健康观念变化以及群众日益追求自身经济和生活安全等诸多因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

2.4 是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上扩大和完善的需要

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险普遍存在着医疗统筹交费困难,效益差的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待业人员还没有参加统筹保险。而一些效益好的企业职工、高收入职业的医疗保障水平却不能达到他们的实际需求。要实现各地范围内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还要经过艰难的路程。因此,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是解决二者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

2.5 制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成效

城镇补充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将形成明显的互补作用,补充医疗保险的进程将影响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速度,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也必将加快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补充医疗保险逐步的建立与完善必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起到推进作用。

3 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策略

3.1 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给予宽松的政策空间

医疗保障事业属于公共事业,在中国的体制下政府必须起到引导作用,必须给予宽松的政策空间促进其发展。比如制定税收等相关政策等,鼓励补充医疗保险发展,政府不仅要为其创造市场,而且政府也应该引导和维护补充保险市场健康发展,推进补充医疗的健康运行。同时,我国有关的补充性医疗保障形式很多,但大都处于自发状态,既无系统的组织,又无经常的交流,各自为政无序发展的情况相当普遍,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保障模式,造成保险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对解决患者急需的作用明显不足的困境,要想解决此问题,政府的积极引导尤为重要。

3.2 完善法律,为其保驾护航

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在我国仍处于萌芽时期,且指导思想不明确,没有把发展补充医疗保险,作为我国保障体系发展的战略方针。补充医疗保险需有序的发展,更需法规引导促成其规范运行,政府应该尽快出台更加细致、完善的补充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其地位、性质,维护广大职工的权益和保险机构的合法利益。

3.3 发挥其“补充”的作用

补充医疗不仅是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而且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发挥它的补充作用,在基本医疗保险无法触及的保障程度和覆盖面上多做研究,探讨补充医疗进入的可行性。

3.4 丰富保险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卓有经济实力的行业和群体,从而形成不尽相同的保险需求群体。根据不同客户需要,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不仅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也有利于补充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丰富保险产品也是维护资金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我国补充医疗保险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收支缺口,一直是制约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丰富保险产品至关重要。

3.5 鼓励、培植商业保险发展,积极引导商业保险参与

商业医疗保险在补充医疗保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商业医疗保险是补充医疗保险最大的承担机构。国外经验已经证明,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必须有商业保险的参与,所以,我们在推进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培植商业保险发展,积极引导商业保险参与。

4 结束语

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是顺应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需要,也是符合时代的需要,是建立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必然选择。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是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医疗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的组成中,政府和非政府行为的补充性医疗保障应该占有重要一席,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变化、时代要求提升和需求的变化,补充性医疗保障的地位还将趋上升态势。

参考文献

[1]陈文, 应晓华, 卢宪中, 等.我国补充医疗保险的内涵及其运作方式比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653-657.

[2]陈宏略.安徽省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策略[J].皖西学院学报, 2005, 21 (1) :42-44.

[3]陈文.商业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J].中国卫生资源, 2001, 4 (3) :135-137.

[4]周绿林, 李绍华.医疗保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郭士征.关于上海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障的方策研究——为配合新医疗保险制度出台而设计[J].财经研究, 2000, 26 (1) :56-60.

[6]欧水生, 沈华亮.关于补充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 1999, 13 (6) :6-8.

[7]王玉玫.论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与规范[J].河南社会科学, 2001, 9 (6) :97-99.

篇3:木孔镇卫生院职工工间操制度

自财政部颁布[1998]58号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在提高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医疗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医改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后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从而减少了医院药品收入,为此乡镇卫生院购入大量医疗设备增加检查收入来提高医院的整体收入。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比例不断扩大,旧制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方面越来越表现出其局限性和不足,急需进行改革和完善。2011年7月1日,财政部下发了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将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方式引入其中,新增了固定资产清理等业务和科目的处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旧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本次研究主要围绕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进行讨论。

二、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讨论

1.新制度中没有增设固定资产残值或减值的会计处理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而这些设备大多属于高科技、高精密度的产品,其价值下降速度较快。在乡镇卫生院的设备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属于贬值、报废或接近报废,报批程序较为复杂。但是只要卫生院的管理者没有对其进行核销,那么固定资产总值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庞大账面价值。这种问题的出现让财务报表无法准确反映价值的减少,而根据新制度中的要求,卫生院不需要在期末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估算,也不会对可能出现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存在着与旧制度相似的弊端,不符合谨慎性的要求。

所以,乡镇卫生院应当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在年终时进行逐项检查,如果因闲置、损坏、技术陈旧等原因出现了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就要将二者之间的差额或可回收金额的全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其它费用”,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同时,也要根据固定资产本身的特征、实际使用情况和性质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合理确定。

2.在对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进行提升的同时没有设置低值易耗品项目

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指的是价值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和价值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这种定价范围过于宽泛,不利于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量的降低。在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确定标准修改成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持有的預计使用年限大于1年,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因此,卫生院的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这种变化对固定资产的种类和评定标准进行及时更新,避免因理解上的错误而出现差错。

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来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达到固定资产评定标准、而耐用时间超过了1年的设备和仪器,却没有设置相应的低值易耗品项目进行管理与核算。如果能够设置这一项目,那么在少量购入时,即可将其列入当期指出;对于单价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也可进行分期摊销,可借记“长期待摊费用”或“待摊费用”,贷记“低值易耗品”,从而使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更加详尽。

3.对于捐赠或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在新制度中,对于捐赠或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有着按照物品的成本比照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或是在相关凭据金额的基础上加入相应税费的规定。按照所确定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设备安装或是本科目,按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根据差额贷记其它收入科目。文章认为,这种收入计入的方法,是对利润和收入的虚增,如果能够将其计入净资产核算将会与实际情况更加匹配。

4.增设累计折旧项目,使固定资产核算的精确度得到提升

在旧制度中规定,每月按照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年限由制度统一规定,这种方式让卫生院无法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其不同设备的提取比例与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会计核算的可比性较差。而新制度则借鉴了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让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部分能够得到有效体现,进一步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监督的水平。

在执行新制度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核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固定资产的分类,一方面从时间上确定固定资产的提取折旧开始及终止时间,另一方面从空间上确定哪些固定资产应进行提取折旧,哪些不应进行提取折旧。其次是对全部的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有效话费,以便对不同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方法进行合理确定。

按照上述做法完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户的累计余额的计算,并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固定资产的账面和实际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准确的反映,从而为客观、准确的进行财务分析提供依据。

三、如何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水平

1.实现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让卫生院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成为了可能,因此,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构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体系,实现资产由入到出的全程管理,在将各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到一起之后,进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以便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具动态化特征。具体可以参照如下方法:首先,确保固定资产由科室建档到报废,都能够被及时的跟踪检查,做到全面覆盖,没有疏漏。其次,单件管理可采用条码技术,从而在简化清查工作的同时便于进行盘点与日常核查,进一步降低年终清查工作的强度。最后,各科室应设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账目,并通过专业系统自动完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的计算,待进行信息汇总后,即可实现全院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的计提。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大多实行多部门管理,一旦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就容易导致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混乱,例如,在房屋等设备交付使用后,没有及时办理竣工交付手续,或是为了逃避税款而不开具发票,财务人员也没有及时的估计入账,就会导致账目与实际固定资产之间的差异。又如,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科室调换或搬迁时,如果没有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就会导致固定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通过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因此,乡镇卫生院除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制度外,也应注意做好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新制度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在新制度中,对于旧制度存在的固定资产核算问题及缺陷进行了解决,使得乡镇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例如对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后继改良性支出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与规定,不过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章认为,在医院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并且逐步向企业化管理方向靠拢的今天,会计核算工作应多借鉴一些企业的方式和方法,以便通过先进管理制度和经验的使用让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工作变得更加完善、更加规范,从而为管理人员制定卫生院未来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菲.应加强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审计.2011(5):45-45.

上一篇:最文艺的情侣的个性签名下一篇:2018太阳圣火新旧动能转换继续教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