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技术管理情况及建议

2024-05-25

当前技术管理情况及建议(精选8篇)

篇1:当前技术管理情况及建议

当前技术管理情况及建议

一、基本概念

技术通常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总结发展起来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技术管理就是依据科学技术工作规律,对企业的科学研究和全部技术活动进行的计划、协调、控制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企业技术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对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以及技术转让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企业技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根据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为目的,对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等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改善方案并指导实施的一种智力服务活动。

通过技术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对技术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价,帮助企业分析技术管理不善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进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工建专业技术管理组织设置、职责及运作情况

工建专业由线路专业和桥房两大专业组成。线路专业技术主要负责轨道及相关设备设施,桥房专业技术主要负责桥、房、隧基础设备设施。

(一)部门技术管理组织设置 经理:负责部门所有专业技术

副经理:各负责分管专业技术,支撑生产;设立技术分管副经理,分管技术室和技术管理流程

技术室:设立线路、房建专工组,主要职责有: 1.全面了解和掌握部门所辖线路设备,负责轨道专业生产的日常技术支持、管理,跟踪及协调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技术问题; 2.负责部门技术管理工作;

3.组织部门专业设备的维修计划、技术规范、技术方案的审编;

4.负责部门专业设备的科研技改国产化、委外工程管理工作;

5.负责部门专业设备的工程项目、委外维修项目模式可行性论证、立项技术需求、技术管理、合同管理; 6.负责部门的技术培训、技术考评晋级工作; 7.配合部质量安全室对部门各种安全事故进行事故分析;

8.负责组织专业设备故障分析及监督设备隐患的整改工作;

9.负责编写本专业的维修规程、工艺流程、技术标准,组织建立技术设备台帐; 10.负责审核本专业设备设施的检修计划、员工培训计划、委外工程计划;

11.参与重大故障的处理及分析工作; 12.参与本专业相关技术方案审核; 13.负责组织本专业技术资料收集和管理; 14.参与新线建设方案审查、验收与接管; 15.组织本专业技术、生产岗位人员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16.负责做好本专业与其它专业的生产技术业务方面的协调,协调本专业部门内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

各分部:设立技术组,主要职责有:本分部管辖线路内的技术管理工作、现场技术指导、处理现场日常技术问题,配合并落实上级技术管理安排工作。

当前工建部技术管理按照以上组织和分工开展各项工作。

(二)总部专业设置

线路专业组:对运营总部范围内本专业的技术难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解决办法,对重大技术问题为运营总部技术委员会提供决策依据,并负责组织开展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1.定期提出专业组活动的课题并报安全技术部批准后组织专业人员实施; 2.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为运营总部技术委员会提供决策依据; 3.对本专业中科研、国产化技改、委外维修等项目的立项必要性、合同文本技术要求进行专业内部审核以及专业内部验收; 4.5.6.7.对本专业新线图纸、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专业组意见; 参与新线本专业验收、接管、联调工作; 组织建立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评估档案表; 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提交专业论文。

专业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跟踪课题实施情况、讨论解决本阶段技术问题、审议、修订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有重要或紧急议题临时组织召开会议。房建专业组:同上。

2011年总部成立重点接口技术研究组,研究接口技术问题,其中工建专业有两个重点接口组,道岔联合整治研究组:由总部领导、安全技术部、通号中心、维修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轮轨关系研究组:由总部领导、安全技术部、车辆中心、维修中心相关人员组成。接口研究组常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其主要任务是:围绕技术专题开展各项技术研究及攻关工作;研究制定专项整治计划及方案,并制定整治过程中相应的应急及风险控制措施,对暂时未能找到永久解决方案的问题制订临时性的解决方案;根据制定的专项整治计划及方案,监督落实并跟踪整改后运行情况及进行评估。

三、技术对生产、质量、新线问题支撑作用

简单的说生产管理是指组织企业有效实施投入产出的活动,而质量管理是为达到企业设定目标控制生产活动过程并检验输出结果。所以,总结来说,当前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的运作关系是:生产组织部门实施生产任务实施,质量监控生产过程和检验完成质量,技术为生产、质量提供工艺、标准,即生产是前台实施者、质量是过程控制者、技术是后台支撑者。

工建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三大系基本按照上述关系进行分工合作,但实际运作中有些具体技术与质量、生产三者难以明显分开。

专工组:今年技术专工几次修订管理房建、线路设备修理规程、制定并审核所有项目技术需求和方案、线路制定动态检测方案、委外维修质量验收及评定办法、建立并规范设备履历台帐等等,为生产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和保障;对四号线断轨、道岔短闪、黄长管片裂纹、动态检测集中超限等等设备故障和质量问题,进行现场调查、技术分析、制定措施、落实跟踪等工作,为生产解决实际困难,也为质量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每月质安室与技术室联合对分部管辖设备进行月度质量评定工作,发生质量问题共同分析原因;编写委外维修、项目管理等运作模式论证、总结技术报告等,为企业未来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参考。等等。

专业组:各专业组研究课题、研究解决技术、审议技术规范和方案是为提高设备质量、为生产解决技术问题并提供技术权威性支撑,组织开展设备专项整治活动提升设备质量。

工建部专工组、专业组人员有参与新线设计审查、新线验收等情况,新线遗留问题一般有影响运营安全的较大问题有专工组或技术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讨论、采取措施,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比如:今年三北线弹条异常断裂问题,专工组一直跟踪处理,分析总结并汇报上级。

四、建议

一个生产企业离不开技术管理,技术管理能力体现企业竞争,生产、质量、物资等所有管理都可以说与技术有关,有很多时候,稍有涉及技术的工作就直接由技术人员负责完成,一定程度上造成技术管理工作繁重、繁杂。实际上,技术管理更应注重扎实基础工作(台账、工艺、流程)、研究解决较大较疑难问题、梳理和处理普遍性技术问题等等重点上来。

新线问题源自设计、施工质量、设备产品质量等方面,而新线遗留问题由工程验收产生或保质期内运营中暴露出来,从运营技术管理上可以从技术上分析其危害性作为内部掌握,但解决问题主要是协调工作。解决新线问题从承包建设合同上明确,运营内部建立专门协调部门负责,专门负责与建设、设计、建立协调解决新线问题。

篇2:当前技术管理情况及建议

当前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就是要给职工加工资,提高人工成本,影响投资环境;还有一些人认为目前进行工资协商主体地位不平等,协商条件不成熟;再者,法律对集体合同签订协商不成的,没有具体的制约措施。因而,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指导、监督存在工会一头热的现象。二是部分外资企业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持不支持态度,以种种理由不进行集体协商。三是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存在形式化倾向。相当一部分集体合同条款只停留在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措施不具体,效果不明显,实效性不强,存在为签订而签订的状况。四是职代会职权的发挥有限。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工资平等协商制度,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等维权机制虽然建立了,但是,监督制度不完善,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基层工会及负责人在财产经费、职责岗位、待遇安排等方面听命于用人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力不从心。要召开职代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内容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五是合同的中期管理力度不够。有的企业没有建立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监督机制,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监督机制,但工作尚未制度化,监督检查不力。六是工会本身缺乏执法能力,对于企业不签订集体合同没有比较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我们建议:

一、构建社会化格局,营造工资集体协商良好环境。要增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广泛性和雇主的代表性,将工商联、税务、外企协会等吸纳为劳动关系三方成员,扩大协商对话的基础和范围,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二、加强指导与宣传,增强工资集体协商实效性。要通过宣传《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工会法》,解决好认识到位的问题,使企业主充分认识到企业必须签订集体合同,企业规章制度特别是涉及企业职工利益方面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引导基层工会要以集体合同的签订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手段,不断强化制度保障,把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结合起来。

篇3:当前技术管理情况及建议

1 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情况

1.1 生猪存栏数和能繁母猪数同比均有增长

调查全市面上、散户和规模养殖户情况均显示:生猪存栏数和能繁母猪数同比增长。据统计部门统计,2011年,全市出栏生猪548.91万头,同比减少4.5%,出栏肉猪514.24万头,同比减少4.5%。年末生猪存栏283.09万头,同比增长0.4%,其中能繁母猪28.42万头,同比增长0.6%。我们调查走访的5个乡镇32户养猪户共存栏生猪3 820头,同比增长3.53%。其中母猪451头(能繁母猪370头,同比增长2%)。实地走访的20个规模养猪场,2月初共存栏生猪11 612头,同比增长3.55%,其中母猪1 424头(能繁母猪1 296头,同比增长8.2%),占存栏猪总数的12.26%;1月份出栏生猪1 740头,同比减少29.8%。

此次调查的养猪户普遍反映:2011年是近几年来疫病控制最好的一年,虽然近期个别猪场由于免疫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仍有仔猪流行性腹泻等零星疫病发生,但只要没有大的疫情发生,预计2012年生猪生产总体形势较好。

1.2 生猪养殖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空间压缩

随着全球农产品高价时代的到来,以及防疫、人工等一系列成本的增加,生猪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特别是作为生猪养殖成本的两大块,即饲料和仔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是仔猪成本增幅较大。据对50家养猪场养殖成本价格调查统计,一是饲料价格持续上涨。今年2月玉米均价为2 630元/吨,同比上涨380元/吨,较2011年12月上涨60元/吨。豆粕价格为3 300元/吨,同比下降260元/吨,比去年12月上涨了100元/吨。麦麸2 160元/吨,同比上涨180元/吨,比去年12月上涨了40元/吨(见表1)。预混料不同的厂家价格略有差异,但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2%。二是仔猪价格持续上涨。当前体重10kg左右的瘦肉型仔猪均价为510元/头,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7.3%;良杂仔猪均价420元/头,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9.2%。三是人工成本增加。去年养猪场饲养员工资为1 500元/月左右,而今年涨至2 000元/月左右,同比上涨30%以上。药费、水电费用基本持平。

据对活大猪收购价格的调查,今年2月瘦肉型良种猪收购价均价为16.6元/kg,同比增长14%,环比减少3.3%。土杂猪均价为17元/kg,同比增长15.6%,环比增长1.8%。由于生猪养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价格持续走高,仔猪价格不断上涨,而肥猪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被压缩。调查显示,当前出栏一头1 25kg的肉猪售价为2 075元,以自繁自养方式养殖其成本构成为:仔猪培育费250元,饲料费1 260元,防疫、药品、保健费60元,人工费用50元,水、电费10元、合理死亡率、折旧、排污费大约折合60元左右。共计1 690元,每头盈利380元左右。而购买仔猪的散养户头均盈利只有150~200元。

1.3 散养户加速退出,规模养殖比重继续提高

走访的100户农户中有养猪农户32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为32%,比去年同期减少8户,同比减少20%。据湘乡市龙洞乡界牌村村级防疫员反映,全村72户,去年有养猪户36户,今年仅剩30户,减少幅度为16.7%。这可能是因为生猪产业的高疫情、高成本、高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门槛,加上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农户外出劳工或在本地做零工的劳动力增加,养猪已不是农民的首选,大批的散养户退出养猪行业,虽然近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仍不能有效刺激散养户的补栏积极性。

另一方面,规模养殖得到快速发展。除了一些中型规模养猪场扩大生产规模,积极选留和购进后备母猪外,湖南佳和农牧、湖南天心、伟鸿食品、港越食品等公司均对养猪业增加了投资。如伟鸿食品有限公司投资4 000多万元,征地15.2公顷,建成了一个年产3万头的高标准原种猪场,3月12日从美国引进的1 060头种猪将运抵湘潭;同时,该公司采用为农户担保贷款的方式发展规模养殖,仅去年一年公司为基地农户担保贷款3 000多万元,建成了近百栋标准化的发酵床生态养猪栏舍。据统计,2011年全市规模养殖出栏占出栏猪总数比重达66%,同比增长2%。

1.4 供粤生猪数量明显减少,生猪外销格局悄然改变

由于近年来我市主要外销市场广东等地大力发展养猪生产,广东本地生猪养殖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加上大量养猪企业均在广东投资建场,广东生猪市场自给能力明显增强,本地屠宰企业收购价与外销市场差价逐步减少,生猪贩运户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我市贩运到广州、深圳的生猪明显减少。据某贩运户反映,原来每天要走1车猪到广州、深圳,到去年年底一个星期还走不了1车猪,最近甚至还出现价格倒挂的情况,广东市场肥猪收购价格还低于我市肥猪销售价格0.8元/kg,我市生猪外销市场已逐步转移至江西、上海、贵州和云南等地。

2 2012年我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2.1 生猪生产有保障,市场价格将相对稳定

如前文所述,当前全市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数量同比均增加,肥猪价格环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仔猪价格却持续上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猪生产有较强发展后劲,生产能力有保障。受今年春天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市50kg体重二元母猪销售量同比下降,销售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 600元左右),但预计全年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均会温和增长,不会突破2008年的水平。这说明,养猪门槛提升,养殖户更趋于理性,对生猪补栏和扩栏相对以往较为谨慎,进而可延长盈利周期。综合判断,相比2011年,预计2012年猪价将稳中有降,振荡区间为14~17元/kg,均价在15元/kg左右,养猪仍有利可图。预计至6月1日前将小幅下降,总出栏量实质性的增长拐点应该在下半年,即6月~7月以后,猪价回落幅度将加大,随着年底生猪消费量增加,猪价将略有回升,并随着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的变化和国家稳定物价的调控政策而波动。

2.2 品种结构将趋向多元化,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生猪外销市场的变化,加上国内消费者对“肥膘极少、瘦肉很多”的猪肉有恐慌心理,更喜欢食用口感更好、肉质更优的土杂猪,良种瘦肉型猪一般也要喂到150kg以上出售价格更合算,致使内三元和内二元肥猪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受这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我市生猪养殖品种格局将发生相应变化,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更趋多元化,含地方猪种沙子岭猪血缘的杂交猪将逐步受到市场追捧。同时,随着用工紧张、成本上涨、养殖土地等外部因素,以及猪价大幅波动,养殖投入、疫病风险和饲料成本不断提高等内部问题对养猪业的影响,将对散养户和投机者起到“震仓”的作用,由农户散养为主导的大起大落的市场将转为较为平缓的由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为主导的理性养猪市场,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2.3 市场风险、疫情风险和粪污处理已成为当前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

由于广东生猪自给能力增加,我市开拓新的外销市场仍面临较大压力;而生猪疫情目前虽然控制较好,尚无大的疫病流行,但动物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特别是病毒变异加快,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仍然存在,动物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仍然较大,疫情风险已成为养殖户最为担心的问题;同时,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养殖场环境管理滞后、污染治理任务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逐步加以引导和解决。

3 促进生猪生产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调控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稳定生猪生产的根本之策。应整合各类养殖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小区)建设,确保生猪规模养殖的稳步健康发展。建议加大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养猪示范场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辐射带动周边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发展;对采取“屠宰加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组织生产的基地,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资金扶优扶强。同时,要加强对规模猪场的规范化管理,要求规模养殖场(户)建立养殖档案,对饲养管理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物及生产状况及时记录,对异常状况及时报告当地畜牧部门,督促规模养殖场(户)规范饲养管理、健全防疫制度、提高生物安全水平,确保规模养殖健康有序发展。

3.2 加快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步伐

沙子岭猪是我省优良地方猪种,已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已完成沙子岭猪地理标志登记注册。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可有效地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要通过引进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切实加强技术服务和品牌宣传,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沙子岭猪保种、繁育、养殖、加工、市场、流通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年出栏沙子岭优质猪100万头,创产值30亿元,将沙子岭猪及其杂优猪打造成湖南省著名品牌。

3.3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力度

建议加快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年内完成机构设置并落实到位。要突破机制体制障碍,形成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协调统一、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兽医工作体系,确保服务更到位、监管更有力。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花钱买劳务、养事不养人”的强制免疫劳务制度,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同时,要为规模养殖户开通更为透明、通畅的服务平台,及时做好疫情的处置和损失补偿工作,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能落实到养殖户身上。

3.4 切实解决好规模养猪场的用地和资金问题

建议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220号文件精神,对农民养猪修建规模猪场用地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简化养猪用地审批手续。同时,在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政策,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种养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发展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所需的土地列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滩涂发展养殖。同时,要出台有利于生猪产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建立风险基金,适度放宽养猪户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探索无抵押贷款模式,破解养殖贷款难题。

3.5 不断增强养猪业科技创新能力

篇4:当前技术管理情况及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贷款;利率;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0—0053—03

近年来,海南省房地产业正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积压房地产处置完毕,市场运行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获批后,目前海南省房地产市场投资、交易异常火爆,出现了投资大幅增加、价格快速上涨、房屋库存下降的现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文件出台后,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跳跃性上涨,目前房屋交易量开始回落,价格趋于稳定,但房地产价格较去年年底普遍上涨了五成至一倍,价格上涨加重了购房者贷款供楼的负担,贷款银行应审慎对待,适当提高首付标准,以抵御房价可能高位回落所产生的风险。

一、2008年四季度以来辖内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根据海南省建设厅公布的数字,2006—2009年房地产投资分别为89.2亿元、126.9亿元、198.8亿元、287.4亿元,分别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0%、25.28%、28.34%,31.6%。2006—2008年海南房地产投资平均增幅为24.54%。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增幅为51.9%。在列入统计20个投资行业中投资规模位于第一,增长44.3%。其中,住宅投资261.78亿元,增长51.9%。

(二)房地产贷款总体风险可控

截至2010年3月末,海南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372.4亿元,同比增长85.96%,房地产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为17.54%。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52.62亿元,同比增长136.09%;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95.81亿元,同比增长56.83%;个人住房贷款逾期率为0.51%。以目前情况看,金融机构介入房地产业不深,总体风险可控。

二、2008年四季度以来辖内金融机构落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执行情况

(一)落实房贷利率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海南省各商业银行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8]302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8]71号)和2010年初国务院办公廳下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工行、中行、农行海南省分行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确保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得到有效贯彻。以上的细则均由各银行零售贷款部(个人信贷部)制定,组织个贷客户经理、个贷经理、零售信贷风险部审批及出账人员、各经营单位负责人、具备个贷业务操作资格的综合客户经理学习贯彻。并通过营业场所视频播放、广告栏告示、客户经理解释等方式做好对社会各界人员对房贷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二)房贷利率实行风险定价的实际情况

1.房贷利率风险定价的原则和特点。海南省各商业银行房贷利率定价一是严格按照人总行的有关利率政策执行,房贷利率风险定价的原则遵循贷款风险定价基本原则:风险收益对称、全面成本覆盖、效益市场兼顾、审慎风险决策。其特点是:区别对待、合理确定。

2.房贷利率风险定价的具体操作情况。海南省各商业银行房贷利率风险定价的具体操作情况是:对首次利用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客户,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0.7倍,首付比例不低于20%;对购买改善型自住房的客户,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0.7倍,首付比例不低于20%;改善型自住房认定标准由分行根据当地政府相关规定或根据当地同业竞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已结清贷款不计住房套数;对购买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客户,在确保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0.75倍,且首付比例不低于40%的前提下,按照首付比例越高、客户综合贡献度越大,则利率相对优惠的原则执行。不允许同时执行最低利率和最低首付比例,且不得低于当地同业标准。

3.房贷利率风险定价在不同地区的情况。海南省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以海口、三亚和东线沿海地区为重点区域,对房贷利率风险在不同地区未进行区分,全省房贷利率均遵循风险定价的原则,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及借款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三)房贷利率变动情况

1.房贷利率变动情况及原因。从海南省各商业银行房贷利率定价变动情况看,自央行扩大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后,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浮动幅度有所下降,但从四季度开始海南省各商业银行利率上浮的贷款占比由年初的13.16%上升到16.68%,下浮利率贷款占比下降了2.83个百分点,年末贷款加权平均浮动幅度开始上升,到2010年3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浮动幅度已比年初提高了0.7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7%。

2.房贷利率分布区间变动情况及原因。2008年以前,海南省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基本上按照5%的倍数进行上下浮动,下浮幅度基本统一按最低下限执行,上浮利率分布在10%、15%、20%三个浮动幅度区间。从2009年4月开始,海南省各商业银行分支行开始出现更多的浮动值,先是上浮利率出现上浮11%、12%、16%、17%等浮动区间,接着进一步细分下浮幅度区间,分别有-30%、-29%、-25%、-20%、-15%、-10%等区间,由于议价定价能力的提高,使海南省各商业银行贷款收益率提高的同时,更细化了客户结构,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

(四)房贷利率政策效果

1.房贷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截至2010年2月末,海南省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27.49亿元,同比增长89.2%。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184.11亿元,同比增长48.3%。尽管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速仍维持高位,但近期已显现调整迹象,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回落和新增减少。

2.房贷业务的收益情况。海南省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稳健发展,特别是2009年海南省各商业银行围绕实现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密切跟踪市场变化,积极应对同业激烈竞争,推动个人信贷产品、营销策略和业务运行机制的完善和优化。突出重点产品,组织开展竞赛活动,加大营销力度,打造优势品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各行个人信贷业务持续、快速和稳健发展。至2009年年末海南省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迅速增加,贷款收益率为4.9%,取得了良好成绩。

3.房贷资产风险情况。截至2010年2月末,海南省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1.0%,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不良额同比减少42.9%。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为1.2%,比上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不良额同比减少57.0%。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仅为0.7%,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不良额同比减少19.7%。

(五)银行业协会等银行自律组织在房贷利率定价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一是发挥沟通的平台作用;二是发挥检查督导的作用,避免恶性竞争;三是牵头制订和规范当地房贷利率定价的政策,避免各家银行打价格战。

三、目前辖内金融机构商业性个人房贷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位房价带来的风险。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措施的实施,海南省房价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虽然国家也出台一些抑制投机性购房政策,但对房价的抑制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宣布,全国各地投资者蜂拥海南购房,海南省房价大幅上升,给银行房贷带来一定风险。

2.不良个贷处置进度受诉讼程序、执行等因素影响,“双降”工作任重道远。在海南省建行不良个贷中,有70%以上贷款已进入诉讼阶段,其中45%以上贷款的诉讼期已超过两年,受诉讼程序烦琐、执行难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良处置进度比较缓慢。该行目前房贷不良率为0.6%,均为2003年和2004年发放的存量贷款。

3.部分房产证办证时间过长。根据房贷业务标准的房产证办证时间规定,期房交付使用后,房产证须在两年内办理完毕,以便银行完成相关的抵押登记手续的办理。但目前部分楼盘期房交付使用五年后,房产证仍未办理完毕,给银行房贷业务带来了风险。主要原因是开发商办证手续不齐全以及政府相关职能机关审批时限过长,导致房产证迟迟不能办出,无法落实抵押登记。

4.抵押登记办理时间过长。目前房贷业务平均抵押登记办理时间是10个工作日,但部分市县的办证时间其实已经达到40天以上。由于房贷业务多为凭抵押回执出账,这种模式要求需在1個月内办妥抵押登记手续、权证入库。但由于实际办证时间过长,造成银行此类业务出现权证未能及时入库的风险。

5.房贷业务两证抵押未合一。目前海口地区房产证和土地证需要分开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增加了抵押登记的办理流程,降低了房贷业务办理的效率。建议采用将房产和土地抵押登记统一办理,提高抵押登记的办理效率。

6.外省人员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大,贷后管理难度加大。由于部分房贷业务由外省人员申请办理,对贷后跟踪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四、2010年辖内金融机构个人房贷业务的发展规划及主要考虑

1.正确处理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的协调关系。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政策、能增加按揭资源的优质住房开发贷款需求,对按揭资源实行封闭管理,挖掘资源发展潜力重点加强与国土、规划、城建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从源头上抓住房地产开发项目信息,落实大项目、大企业跟踪营制度。建立开发贷款项目负责制,通过走访、项目蹲点等方式,动态掌握项目进度,有效做好个人住房按揭业务的转化和引导,提高楼盘的按揭比例。

2.正确处理优势业务和新业务的发展关系。整合按揭贷款客户资源,根据客户的行业、年龄、行为特征等维度进行归类,制定相应措施,深度挖掘住房按揭贷款客户资源,延伸客户价值链;完善纯按揭贷款项目资源信息库,加大考核力度,以品牌、规模、服务、效率等优势争抢纯按揭贷款市场;重点加强与业务规模大、客户资源优良、管理规范、信誉好的二手房经纪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专人定点营销,稳步推进二手房贷款业务发展。

3.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严把客户准入第一头,在贷款调查中特别注重贷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从源头上把控贷款风险;面对高房价,个人按揭贷款在成数上要从严把握,在定价上既要把握政策,又要注意提高收益率;加大风险管理和动态监测力度,及时启动对关注类贷款的催收程序,防止贷款劣变。

4.强化培训,做精房贷业务。一是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个贷政策、个贷产品销售工具、营销技巧和客户沟通等,全面提高客户经理业务素质和销售能力。二是采取集中培训、视频、例会等多种形式,对全辖客户经理进行轮训和再培训,并通过阶段性考试,强化培训效果。三是采取绩效考核机制,根据个贷客户经理准入淘汰机制,吸纳优秀人才,淘汰低效能人员,优化个贷销售队伍。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分析及防范[J].经济师,2005,(12).

[2]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风险及防范[J].现代商业银行,2006,(6).

[3]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及防范[J].现代金融,2005,(12).

篇5:当前技术管理情况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移民工作的稳步推进。开县这个拥有150余万人的大县,其人口数量、结构、素质等时刻在发生着微妙变化,户籍管理难度也与时渐增,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日趋突出。为更清楚地了解当前户籍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县统计局近日走访了县公安局户政科、部分派出所和汉丰、赵家、岳溪等街道(乡镇)部分村(居)委干部和村(居)民。调查发现,由于原始户口资料不完善、交接不规范,户籍管理力量不足等原因,在户口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户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流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人口大量流入经济发达区,从而日渐形成了大量的人户分离,其主要表现为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有人无户(黑户)、有户无人(空户)。户籍主管理部门也无力及时地掌握人口的变动,形成了一道管理难题。据测算,全县人户分离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5%左右,其中因工作调动、务工经商、上学就业、移民搬迁、婚姻变动而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口占人户分离总人口数的80%以上。

(二)户籍资料差错多。主要表现为:静态资料差错多。包括姓名字错,姓名与曾用名交换,家庭成员姓名张冠李戴,性别错误、出生时间提前延后或与家庭其他成员混淆,身份证号与出生时间不符等。动态资料更新慢。主要是文化程度多年不变、出生地,职业状况、身高等项错误或未记录,出现了 18岁以上公民其文化程度还是学龄前儿童的不正常现象。资料之间不一致。由于资料差错和资料更新时间与业务办理时间的更迭,从而形成了公民所持身份证、户口本资料与公安微机资料、原始资料之间出现了不一致。岳溪镇镇胡家村一袁姓居民,身份证姓名是袁△,户口本姓名则是袁▲▲,微机资料姓名是户口本上的曾用名袁△。这样的错误现象还为数不少,且主要出现在农村多年外出和多年前办理证件的居民上。

(三)户籍资料更正难度大。一是年龄更改难。年龄超过16岁的公民在更正姓名、年龄时由于难以提供所需原始材料,其批准比例极小。据开县某基层派出所所长介绍,县局报市局的更改16周岁以上人口年龄,只有五分之一能够获得批准。二是审查资料真实性难度大。公安机关对公民提供的更正材料包括乡镇、村、社、公民出具的一些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审核难度大。据一派出所所长介绍,每审核一个更正材料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步骤:所内微机资料核对、户籍原始资料核对、与证明公民座谈,特别是在审核移民资料时就像审个大案子。三是更正程序复杂,办理时间长。户籍资料实行电脑网络终端管理后,不但增加了一些申报程序,而且一般的更名、更龄少则一周,多则一月两月。

(四)人为虚报错报时有发生。受利益驱使,在公安接管户口前,一些村民委员会干部为了解决税费差口问题而采取注销外出多年户、老年人户、孤寡人户、残疾人户。还有少数公民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不予申报新生婴儿户口。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公民采取迁移户口不上户的“口袋户”来逃避农村税费。更有一些居民为继续享受有关待遇不及时将死亡人口户口注销。特别是违法生育的新生婴儿的父母,为了少交计划生育罚款或变非法生育为合法生育而前移或延后新生婴儿出生日期、更改性别。更有甚者,在未生育前甚至未怀孕前就托其亲朋好友为不知是男是女,何年何月生育的未来子女上了户口。公安机关虽然采取了多方证明、谁申报谁负责制度、严格审查等措施,但人为故意仍难杜绝。

(五)暂住人口脱管。我县暂住人口数量较多、情况复杂,但由于警力不足,经费较少,管理难度较大。据调查,目前95%以上的社区未对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基本上没有暂住人口主动到社区或公安机关进行登记管理。

二、当前户籍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一)户籍资料的校正时间跨度大。当前户口资料的变动主要是公安基层派出所日常办理变更手续和年终村居社区干部到所内核对。核查时间跨度较大,不易保证资料鲜活。公民户口中途发生变动后未能主动及时到所辖派出所申报变更,从而导致错误户籍资料的产生,这样可能形成连锁反应,造成系列错误。

(二)公民自主申报意识较差。目前,户口管理机关办理公民户籍变更主要采取的是公民持有效材料到户口管理机关申报,经审核无误后方可接办。但目前公民普遍缺乏自主申报真实完整户口资料的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户口“无所谓”意识。多数公民认为没有必要办理迁移手续,主要表现在工作调动、升学就业、投资经商人群。还有部分人觉得办理迁移手续需要材料多、程序复杂。此外一些新生婴儿的父母认为暂时不入户利大于弊,并不影响以后子女入学等。二是有户“保利”意识。农村享有如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城市有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部分公民发生户口变更后舍不得眼前利益而不申报变更。三是无户“无据”意识。部分新生婴儿父母为逃避计划生育政策而刻意隐瞒不申报,认为不上户就无据可拿,管不了。

(三)户籍整顿不到位。自1998公安派出所接管户籍后经2000年、2004年两次升级公安户籍管理系统整顿户口,但由于当时接管户口资料全部要录入微机并且时间紧,工作量大,只能聘请一些学电脑的在校生或社会人士等非户籍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微机录入,由于这些人对户口资料不熟,软件操作不准,加上少数户籍民警在进行审核时不仔细,导致部分户籍资料出现差错。近几年,尽管进行了多次户口整顿,但因一些基层民警和乡村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入户核对不到位,甚至有些村干凭主观臆想,在家闭门造车,敷衍塞责,随意更改材料。对未完善的户口资料未作认真处理,特别是因外出暂时未能核对的户口资料未再次核对。

(四)人力、财力不足。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农村每万 人要配备户籍民警1个,城市2个。按此计算我县应有户籍民警

140个左右。目前,我县户籍民警50个,不到应配备数的40%。按现有户籍人口154万人计算,平均每个户籍民警要负责3万人的户籍资料管理。据调查,管理人口最少的户籍民警要负责

2万人以上,最多的达到5万人以上。同时,由于我县财力有限,户籍管理的经费投入不足。据一些户籍民警反映他们有时核实一个户籍变更资料需要跑好几趟,其费用少则上百元,多则上千元,但是目前一个派出所一年的工作经费才几千元,根本无力承担如此沉重的经济负担。

(五)部门配合程度差。户籍资料是一个公民出生到死亡长期使用的基本信息唯一标识。在社会公共活动中很多时候都要使用户口资料,特别是一些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经常需要核实户口信息,比如计划生育、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民政等,但是有少数职能部门在办理公务过程中都没有严格地要求公民提供真实准确的近期户籍资料。

三、户籍管理不规范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影响政府决策。由于户籍资料不准确,不完善,从而导致政府在决策时无法准确及时地取得人口基数、人口分布、职业状态、人口结构等重要的参考信息,增加政府的决策难度。如在这次调整移民规划时,因户籍管理资料未随村组规模调整而调整,而无法分清淹没区人口和非淹没区人口,给政府上报数据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又如在处理“3〃25”井漏事故善后事宜时,因为人户分离的影响,而无法准确掌握井漏核心区人口数,给发放临时生活安臵费和误工损失带来了较多的不利影响。

(二)导致量刑不准。按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所负刑事责任有较大的区别,法院在量刑时依据的年龄大多为公安户籍资料,因为户籍资料错误,造成办案过程中不能准确掌握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年龄,在量刑时可能出现重判或轻判。

(三)公民利益受损。一是公民在变更户口资料时产生额外负 担。岳溪镇胡家村袁姓居民,远嫁湖南长沙市,但在办理户口迁移时才发现身份证上的姓名和微机上的姓名不一致,因而无法迁入对方。为办理户口证明,当事人先后数次到当地派出所和县公安局户政科进行咨询,花费几百上千元,直到现在也没能办好。二是公民在有机会获得合法利益时可能因户籍资料错误而无法获得,导致利益错失。比如在应聘、保险索赔、享受社会保障、农村部分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独生子女奖励等方面,因户籍资料差错,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四)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加大。由于人口的流动量大,速度加快,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需要经常性地查验人口的基本信息,户口资料的不准确有可能导致管理上失误。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暂住人口的管理,由于其无固定居住地,无户籍信息,无计划生育信息,形成几不管,就会给计划生育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或严重后果。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户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开县实际,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户籍管理: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户籍观念。政府部门要加大户籍管理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户籍观念。要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户籍管理制度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没有户籍的人,无法正常参与各项社会活动,难以行使公民的各项权利,甚至没有户籍就无法正常生活。通过这些宣传,提高公民自觉遵守户籍管理制度意识,积极主动申报真实户籍资料。

(二)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扎实开展户籍整顿。完善户籍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人人都享有户籍的权利。明确规定获得户籍是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一方面,公民的户籍权利不得受到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每个公民有义务自觉遵守户籍管理制度。同时,要借助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契机,扎实开展户籍整顿,尽量将原来的差错修正,确保户籍资料的准确。

(三)增强户籍警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首先,针对当前 户籍民警力量不足的问题,县里要想方设法寻求支持,尽量按要求配备警力,从人力上保证户籍资料的准确性。其次,尽快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是否可向上级争取一些政策,从其它渠道筹集一些资金,来弥补经费。

(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基层民警应经常性地深入社区居民家庭,动员人户分离、无户口人员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办理现居住地户籍手续。对发现的户籍资料差错,要尽快调查核实,及时予以纠正。尽快建立暂住人口基础信息,经常开展暂住手续查验工作,要把户籍信息看作是与民息息相关的大事,办好这件大事,才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篇6:当前技术管理情况及建议

文章时间:2011-4-

2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矛盾集中体现的领域,规范的物业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总体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据松滋市价格举报中心的统计,上半年物业收费管理的投诉占整个投诉总量的 30%,成为市民投诉的热门。业主对此反映强烈,迫切要求采取措施加强整治。为此,本着对物业收费管理的研究与探索,倾心维护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全市各物业公司的收费价格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住房市场化、物业服务社会化的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物业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市的物业管理企业从2005年前的2家发展到目前的12家,其中三级资质有7家,暂定资质5家,管理着松滋城区40个小区。通过对12家物业服务企业和小区居民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市物业服务企业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主要是物业管理范围不断扩大,设施设备逐步规范,人员素质、物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很大提高,物业管理社会化的步伐在加快。二是行业地位日趋突出,物业管理初步建立,市民意识有所增强;物业管理正在形成一个产业,成为城市管理的生力军。三是改善了居民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二、当前物业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不规范,设置不健全。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子公司,物业服务企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同属一个公司领导,未达到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要求;也未能协助小区业主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导致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无法签定,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无法沟通,致使双方产生不信任。小区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机构设置不健全,无量化标准,无创新意识,存在管理单一,缺少经营理念。

(二)水电损耗差额,通过提价弥补。目前松滋市区尚有以宝丰小区为典型代表的没有实行水电抄表到户的小区,这些住房主要是2004年以前建成的,对总表与分表之间发生的损耗,物业公司采取提价这种简单的办法来分摊差额,水电损耗数量不向业主公开,提价标准也是单方决定,若业主稍有不满,物业公司便以停水停电相威胁。造成双方矛盾更加激化。

(三)收费手续不全,明码标价不力。按照《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物业企业在取得《物业管理资质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后,按《物业收费管理办法》的要求由房产部门办理小区等级评定后,到物价部门核定物业收费标准,办理《湖北省服务价格(收费)监审证》,方可依据批复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同时还要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置收费公示栏。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有不到一半的物业企业办理了收费证件,有的还是一个收费证件几个小区使用,没有实行“一点一证”。同时大部分物业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实行明码标价,即使标价也是内容不全,格式不规范。

(四)收费标准到位,服务水平打折。根据物业企业资质等级以及提供的服务不同,松滋市目前实行四个级别的收费标准。但有的物业企业按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收取费用后,对业主提供的服务却大打折扣。

三、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物业公司数量急剧增加。但从总体看,发展参差不齐。企业管理规模过小,综合实力差,专业化水平低,服务理念不强,追求利润至上。由于物业公司成立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缺乏一批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加之管理和培训又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一些物业公司对物业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打扫卫生、小区看护、收取费用等简单层次上,甚至把对物业的管理曲解成对小区居民的管理。

(二)收费管理缺位,导致矛盾激化。相关职能部门疏于对物业公司的日常监督、管理,没有扮演好“裁判”角色,很多小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立业主委员会,对物业公司缺乏监督,致使物业公司只顾收取费用,不履行管理、服务义务。再加上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双方互不理解,矛盾加深。

(三)前期物业管理阶段,不是由购房者来选提供服务的企业,业主易对价格产生不信任感。前期物业收费合理性受到怀疑,双方在收费环节上容易产生对立。

(四)业主委员会工作滞后,没有形成和发挥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没有真正的参与到物业管理中来,对物业服务与公共财务的收支疏于监管。同时,由于业主委员会自身缺乏对物业相关政策、规定的了解、理解和运用,致使物业企业单方说了算,而业主委员会却对物业的管理事项难以决策。

四、加强物业收费管理的对策

(一)严格明码标价制度。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专门就物业收费标价问题出台了《物业服务收费明码标价规定》,物业企业必须按照要求在其服务区域内的显著位置或收费地点,采取公示栏、公示牌、收费表、收费清单、收费手册、多媒体终端查询等方式标明物业管理企业名称、收费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计费方式、计费起始时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价格管理形式、收费依据、价格举报电话12358等。物价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乱收费的物业公司从严处罚,减少乱收费现象的发生,维护好小区业主的切身利益。

(二)完善定价机制。要确保价格和服务标准相适应,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物业收费管理办法,要根据居民的不同消费需求,测算不同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档次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充分放权于民,由价格主管部门确定各小区等级中准价格,确定上下浮动幅度,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根据服务质量协商议定,报价格部门备案。协定价格采取,能上能下机制,由服务质量决定。

(三)加大对物业管理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让居民了解推行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花钱买服务”的消费意识。尽快扩大推行物业管理招投标机制,彻底打破“谁开发、谁管理”的垄断经营模式,让业主与物

业管理公司在市场中进行双向选择。这样两者才有感情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纠纷,物业管理才能搞好。

(四)由市政府组织整治,逐步化解问题小区物业管理收费纠纷,避免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构建和谐、规范、有序的物业服务收费秩序。

(五)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周到的物业管理服务是每个小区业主的共同希望,物业管理企业应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的情况下,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物业管理水平,保证其所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达到或超过物业管理的收费水平,以促进物业管理服务及物业管理收费的良性循环。

篇7:当前地税发票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

本网讯(通讯员 徐晖)发票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发票违法危害性表现在: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影响公平竞争,导致国家税收严重流失,不利于强化税收征管。所以加强发票的管理,对维护税收征管秩序、强化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地税发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检查人员对发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高,尤其是地税局认为地税没有增值税发票,普通发票不会出大问题,同时发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征、管、查之间配合不够密切,对接收单位的发票的合法性缺乏有效监督,对发票违章的纳税人缺乏有效打击。

2.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的意识不强。只有公款消费才需要发票,个人消费,经营者经常以打八五折为诱耳,要票不打折、打折不给票,欺骗消费者,从而直接导致税款流失。以此减少发票使用量,降低了经营者的实际税负,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3、使用“回笼”发票。有些纳税人平时收集自己或他人消费时取得的发票,再把这些回笼发票提供给消费者,多次重复使用发票,达到偷逃税的目的。

4.纳税人采取多种手段以白条、收据代替发票。如消费者索要发票时,商户称发票刚用完,就先给消费者开具白条和收据,消费者有的赶时间连收据也不要,有的即使拿到了收据,嫌麻烦也不再来索要发票。

5、利用发票引税、买税、卖税等行为不同程度存在。对利用发票引税、买税、卖税的问题虽然上级三令五申要求严肃查处,各级地税机关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不排除仍有不少利用发票引税、买税、卖税的现象。

二、加强发票管理的几点建议

1.税务机关提高对发票管理工作的认识。税务机关不应将发票管理停留在销售、保管,要将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各个涉票岗位。同时,各级税务部门要切实加强发票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发票运行安全。

2.加大对普通发票使用的宣传力度,强化管理意识。目前重点在于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觉索取发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税务机关应加大开展税法宣传和发票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明白:索取发票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报销,而是更好地让纳税人自觉主动地到税务机关缴纳税款,交易过程中提供发票是商家应尽的义务。同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发票违章行为,并改进和完善有奖定额发票管理,提高消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

3、加强日常稽核检查,从严查处违章案件。首先要根据发票使用情况,对问题较多的行业进行专项检查、发票开具情况检查、重点行业检查等多种形式的检查,以达到“以查促管”的目的。其次,对发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严格按《发票管理办法》处理,绝不姑息。对发票核查中发现不按财务制度规定报销不规范发票的企业,除要求其补交税款外,给予违章使用发票同样的处罚,让纳税人严肃认真地对待发票,以保障以票管税的顺利实施。

篇8:当前技术管理情况及建议

1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必然要求。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果, 对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它还能有效改善企业资金的收支结构, 从而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1.2 有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预算管理对日常管理有监督和调节作用。现代企业通过预算管理来改善收支不平衡的状态, 提高财务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而降低不稳定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 促进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1.3 提高企业员工绩效的客观要求

目标是激发员工潜在动力的一种方式, 预算管理的实质是确认目标, 而有了合理的目标,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便会有所提升。

1.4“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所谓“节约”, 包括了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 预算管理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 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去创造更多的财富。预算管理是对未来资源的规划, 对构建“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企业在预算管理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些成果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 我国现代企业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 各种问题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在惯性思维与习惯做法的影响下, 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预算管理理念重视不足

预算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工作, 需要全员参与配合。然而, 由于观念上的差别, 许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在预算管理工作上没有形成默契。一般是预算资金到账后, 预算管理工作基本就接近了尾声。由于没有形成全员的预算管理意识, 认为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其质量高低与自己没有关系, 等预算编制下来了按部就班地执行就可以了。预算编制工作也是敷衍了事, 没有认真去获取信息, 也没有科学的预算方法, 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难以保证。另外, 预算管理本应该上下层全体参与, 但大多是管理层在讨论, 而基层职能部门实际上并没有参与。由于基层的认识不足, 上下层信息沟通不畅, 大大抑制了编制预算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管理者对基层了解不充分, 在预算目标的定位上把握不准, 进而使预算效率降低。在编制预算时, 财务人员与企业其他业务的接触并不多, 因此编制不可能与实际联系紧密, 更不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2.2 预算编制缺乏战略指导

现代企业的预算编制往往与其整体战略不匹配。我国大多企业的预算编制只重视短期目标的实现, 并没有考虑到长远目标, 所以说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企业处于经济发展体系之中, 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应该严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 并与国家战略相匹配。预算编制要求有精准的数字指标, 还有要科学的计算方法。而实际上由于缺乏信息积累, 且编制时间不充足, 造成了预算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差, 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2.3 预算执行不规范, 缺乏监管机制

一般来讲, 预算方案确定之后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但实际上, 企业的预算执行并非如此, 存在随意更改项目内容的情况, 超支现象十分严重。无规矩不成方圆, 企业的预算监督职能缺失, 在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后, 并没有及时制止, 许多人甚至利用这一漏洞而从中牟利。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的监督、考核机制缺失。预算管理并不是在预算资金下发后就结束了, 而应该是全过程的预算, 包括预算执行中的监控。通过监控, 便于发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时调整预算, 以发挥预算的真正作用。大多企业在制定预算之后, 就忽略了执行中的监控过程, 没有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由于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分析与考核, 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 无法约束预算的执行, 难以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功能和积极的意义。

3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效率, 促进资金科学合理的利用, 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 提高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效果。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所以存在一些问题实属正常。但要想贯彻执行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 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首先应该加强预算监督制度建设, 在预算编制方案出来以后, 要通过监督机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检查和监督, 保证其不流于形式。其次应该完善约束机制, 防止企业资金的浪费, 使有限的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3.2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高质量的预算编制方案, 需要高效的预算执行, 才能够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合理使用, 保证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为了确保预算编制方案的高效执行, 企业领导者要充分重视起来, 使预算更具权威性和约束性。预算编制内容要求十分详细, 能量化指标尽可能量化, 不能量化的要通过集体决议制定标准, 预算方案要层层分解, 细化到各个部门和个人, 坚决杜绝超预算或随意更改资金使用事项的现象发生, 同时明确其中的权责利问题, 在预算执行中表现好的给予一定奖励, 而对于违法乱纪行为坚决不予姑息, 一经发现, 立即给予沉重的打击。促进资金使用能够落到实处,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使用效益。

3.3 加快预算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建设

3.3.1现代企业领导者要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 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 要想获得发展良机, 必须注重信息化建设。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先进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理念、现代化意识。重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注重人才培养和现代管理方法的运用, 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3.3.2有计划地进行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预算管理信息建设要慎重, 其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成败。要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规划, 预算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有效对接, 相互协调。及时做好各个信息化子系统之间的沟通, 以保证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成。

3.4 加强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才是竞争的关键所在, 也是企业预算管理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以人本创新为切入点, 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管理, 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质量。以合法形式提高会计人员薪酬, 制定绩效考核制度, 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 发挥预算管理作用。要加快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 建立科学规范的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电子计算机系统, 使预算管理进入信息化、集成化的时代, 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我国许多企业进行了大力改革。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其成为改革的重点和焦点。本文首先叙述了改革的重要性, 分析了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现代企业,预算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1]谢获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企业经济出版社, 2012.

[2]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致公党入党志愿书600字下一篇:《爱惜粮食》实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