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垴小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实施办法

2024-04-30

河垴小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实施办法(精选9篇)

篇1:河垴小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实施办法

河垴小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实施办法

为切实贯彻《武汉市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特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领导与认定管理机构

学校建立教师教学责任事故管理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教学主管领导、学校工会主席、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任组员组成,负责对事故的认定及处理。下设教师教学责任事故的调查核实小组(人员可以重复),负责对教师教学责任事故的核实,写出书面报告及依据,交管理小组认定。

1、教学责任事故管理小组: 组 长:曾声明

成 员:柳楚兴、邹先友、夏万晓、郑一旭、许昌明

2、教学责任事故的调查核实小组 组 长:柳楚兴 成 员:夏万晓、郑一旭

二、教学事故发现与处理程序

(一)教师教学责任事故的发现,途径可由以下方面: 1、校领导直接发现。2、家长反映举报的。3、教师学生反映的

4、上级行政部门转告(或批转的)。5、各职能部门在工作检查中发现的。6、其他途径发现的。

(二)明确事故处理的层级和责任人。

1、事故处理的层级:教学事故处理分为三个层级。一般教学事故处理小组由教导处组成,教导主任任组长;较大教学事故处理小组分管教学的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 校长任组长;重大教学事故处理小组:由学校行政、工会、教研组组成,校长任组长。

2、明确事故处理的责任人: 一般教学事故由当事人所在部门(教研组)提出处理意见,职能部门(组长)作出初步处理决定并报分管教学教导主任;较大教学事故由职能部门(教导主任)提出处理意见并报校长;重大教学事故由分管领导(教导主任)提出处理意见,校长作出初步处理决定,特殊情况下须由学校领导集体讨论作出初步处理决定。

3、教学责任事故发生后,学校事故核查小组对责任人和事故情节进行调查核实,经学校教学事故管理小组讨论并认定级别,重大教学责任事故需报教育组备案。

4、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后,由学校填写《教学责任事故记录卡》和《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通知书》一式两份,《教学责任事故记录卡》由领导签字盖章后存档,《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处理通知书》盖章后,一份存档,一份送事故责任人。

5、若事故的责任人对事故的认定与处理有不同意见,允许在接到《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通知书》后10日内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复议。相关部门在一周内认真调查核实,然后将核实情况向学校汇报,提出最后确认意见,并及时通知当事人。

6、教学事故发生后不能以部门或集体代替事故责任人,要按岗位,把职责追究到人。

7、发生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学校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影响。

8、中层以上干部发生教学责任事故,由学校报教育站核查处理,其他由学校核查处理。

(三)教学责任事故的处理措施

1、教职员工在聘任期内出现一般教学责任事故,学校主管领导要及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扣除一定的月奖励工资,出现较大教学责任事故,事故责任人当不能评优、评奖,并扣除全部月奖励工资;出现重大教学责任事故,事故责任人当考核为不合格,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的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2、对于违反《武汉市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的领导,由教育组按规定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3、一年内出现两次一般教学责任事故,按一次较大教学责任事故处理,两次较大教学责任事故按一次重大事故处理,一学年内累计出三次重大教学责任事故的责任人作学校解聘处理,累计出现四次重大教学责任事故的责任人由教育组处理。

4、出现较大、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均记入责任人的业务档案。

江夏区河垴小学

2012年3月

篇2:河垴小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教学工作中各种事故的出现,并使事故一旦出现时得到严肃、妥善的处理,特制定我校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技校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以及与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其它事项。

第二章 教学事故等级及计算

第三条 教学事故依程度分为三级:一级(重大事故)、二级(较大事故)、三级(一般性事故)。第四条 一学年内累计2次三级责任事故等同于1次二级责任事故;一学年内累计2次二级责任事故等同于1次一级事故;依此类推。

第三章 教学事故分类及级别

第五条 一级教学事故

1、在教学中散布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

2、因教师错误指导或擅离岗位,造成教学场所财产损失或学生受伤就医,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以上,或对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不负责,在教学过程(含实验教学、实习指导等)中出现人身伤亡事故者。

3、现场发现试卷未准备好或主考、监考教师未到,致使考试延迟45分钟以上(含45分钟)后无法正常进行。

4、试卷印刷、传送、保管过程中泄密。

5、考试前,教职人员有意或因试题保管不严泄露考试内容或在考场协助学生作弊。

6、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管理不当丢失一个教学班的在校生考试成绩或学生档案或原始成绩单或应保存的试卷等。

7、故意出具或办理与事实严重违背的学籍学历成绩等各类证书证明;教师及管理人员私自更改学生成绩或伪造学生成绩单,对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8、学期第2周时,按种类计划内仍有缺供教材达20%。

9、无正当理由,教师拒不接受学校安排的合理的教学任务,致使无人上课。

10、一学年中,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出现3篇或3篇以上大面积抄袭。

11、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30分钟以上。

12、未获批准,教师擅自停课、缺课、调课一次或教师上课中途离开课堂从事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超过15分钟。

13、未获批准,教师无故未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达1/3以上。第六条 二级教学事故

1、未获批准,教师无故未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达1/4以上或舍弃(或拖下进度)学期课程内容1/4以上。

2、不按评分标准阅卷,随意改动学生卷面成绩,造成不良后果或恶劣影响。

3、未经教务处或学校分管教学领导批准,由他人代课。

4、任课教师或有关工作人员遗失学生试卷,致使学生考试成绩无法确定,严重损害学生利益。

5、由于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失误,导致一个教学班缺课、缺考、停课、停考。

6、教师无故缺课一次或无故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10分钟以上(含10分钟),20分钟以内;监考迟到在10分钟以上,20分钟以内。

7、违背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言论和行为,造成恶劣影响,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8、因教师错误指导或擅离岗位,造成教学场所财产损失或学生受伤必须就医直接经济损失达千元以上,万元以下。

9、教师或相关管理人员因过失致使考题泄漏。

10、教师上课时指名或不指名辱骂学生。

11、按计划应有作业(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的课程整个学期中未布置作业或整个学期中布置的作业无一次批改。

12、试卷命题严重出错或试卷印刷错误致使考试中断或失效。

13、监考人员迟到10分钟以上(含10分钟),发现考生有违纪或舞弊行为未及时制止或未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14、因监考人员不认真清点试卷,造成考试结束收回试卷数与参加考试人数不相符。

15、考试评分以后试卷应保留至少3学年,在此期间无法提供参加考试学生的试卷。

16、在课堂上恶意散布不健康的内容或大量谈论与课程无关的内容。

17、经抽查,因批改错误或核分错误而更改学生成绩5名以上。

18、对本单位所发生的教学事故故意隐瞒不报或未及时了解和处理,造成严重后果。

19、在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时,不按规定的时间和次数进行指导,随意离开指导岗位,或擅自请他人代替指导。

20、因工作疏忽,学校期末未及时发送教师任课通知,造成下学期初教师缺课。

21、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管理不当丢失在校个别学生考试成绩、档案或原始成绩单或应保存的试卷等。

22、因教学管理人员疏忽,造成无教师(学生)到课,致使学生(教师)空等。

23、学期第2周时,按种类计划内仍有缺供教材达15%。

24、教辅人员管理、维护不当,造成实验仪器损坏价值达千元以上(含千元);或未购、错购、误配、错配实验所用试剂,致使实验课无法正常进行;或可修复的坏损仪器未能及时修复,致使实验课无法正常进行。

31、未获批准,变动上课时间。

32、因过失出具与事实严重违背的学历学籍成绩等各类证书、证明。第七条 三级教学事故

1、未认真监督班级教学日志的的填写,致使内容与实际不符。

2、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疏忽,致使教师(学生)等候15分钟以上(含15分钟)。

3、教师未能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导致课堂出现无序状态,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人数累记超过10人以上。

4、上课迟到或提早下课10分钟以内;监考人员迟到10分钟以内。

5、教师着背心(体育课例外)或拖鞋上课(必须换鞋场所例外)。

6、教师在上课时接听手机或者手机并发出声响。

7、教师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成绩。

8、因教师错误指导或擅离岗位,造成教学场所财产损失或学生受伤就医直接经济损失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者。

9、试题印刷、装订出错,影响考试正常进行。

10、不按教学大纲要求出题,致使试题过于简单或过于难,成绩分布严重不合理。

11、未按授课计划规定的次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未达到规定的数量,批改后的作业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返还给学生。

12、审查不认真,错发、漏发学生的毕业证书。

13、学期第2周时,按种类计划内仍有缺供教材达10%。

14、教辅人员管理、维护不当,造成实验仪器损坏价值在千元以下;或未购、错购、误配、错配实验所用试剂,影响实验课正常进行;或可修复的坏损仪器未能及时修复,影响实验课正常进行。

第八条 教学计划内的体育、实习、实验课程,其适用办法等同于课堂教学。

第四章 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分

第九条 教学事故可由发现人、知情人向教务处报告。教务处一周内对教学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实,即按一次一表的方式做好记录;事故核准后,于一周内将事故认定书通知事故责任人及教学管理部和分管领导。

第十条 事故记录表和认定书应明确列出责任人(一人或多人),不得以部门集体代替。领导对本部门事故故意隐瞒者,或教学检查人员对执勤中发现的事故拖延不报或有意隐瞒者,应列为责任人。

第十一条 教学事故及事故等级依照<教学事故分类与等级界定》进行认定和区分。一级教学事故由主管校长核定,二级和三级事故由教务处处长核定。事故责任处分由有关部门依据事故认定结果及本办法有关条文负责实施。有关教学事故的档案记载应一式二份,分别由教务处和事故责任人所在单位办公室存档。

第十二条 对于构成1次三级教学事故责任者,予以记载并在院、系或部门范围内通报;对于构成1次二级教学事故(累计等同)责任者,予以全校通报;对于构成1次一级教学事故(累计等同)责任者,予以全校通报并推迟其评聘高一级职称(职务)时间一年;一学年内累计构成2次以上一级教学事故(累计等同)的责任者,将视情况分别予以降级(职)、调离教学工作岗位直至解聘,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三条 凡构成教学事故的责任人,都应依照其事故等级,相应对其施行扣减当月课时津贴。情节严重的暂停教学工作。

第十四条 如累计达到等同于高一等级事故者,应执行其所等同的事故等级的处罚,对其已实行累计的事故只予记载,不作重复处罚。

第五章 申诉和仲裁

第十五条 教学事故的责任人、举报人、知情人或调查人员如认为事故认定结果与事实不符,或事故责任处分不当,可在教学事故认定书下达后十日内向校教学管理部提出书面申诉或书面提请复议。

第十六条 教学管理部组织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事故听证会,通知本学期内教学事故责任人(申诉人)或提请复议人到会申述,并进行复议和仲裁。教学管理部仲裁为最终裁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未尽的教学事故,可参照本办法认定其事故的类别、等级和责任人,并根据本办法有关条文施行处分。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

篇3:河垴小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实施办法

然而某些静压桩工程未慎重考虑场地条件、地质情况和使用条件等因素, 使得桩身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情况

南宁市青秀山旁某工程为商品房住宅小区, 其第一期由4栋6.5层框剪结构住宅楼组成, 总建筑面积30698m2。其中C栋建筑面积5274m2, 采用静压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 共布桩179根, 设计桩长为12m~15m (分2段接长) , 桩内径160mm, 外径300mm。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850k N,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 该施工场地各岩土层的分布和性质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 耕土层:土质松散, 强度低, 高压缩性, 厚度为0.3m~2.0m。

(2) 黏土层:硬塑状, 强度高, 中~低压缩性, 厚度约为13.3m。

(3) 粉质黏土层:可塑状, 中等压缩性, 厚度为0.5m~5.9m。

(4) 粉土层:湿~饱和, 稍密状态, 强度低, 压缩性偏高, 厚度为1.5m~13.5m。

(5) 粉质黏土层:上部黏粒含量较高, 下部含砂量大, 很湿, 软塑状态, 压缩性高, 厚度为0.4m~6.3m。

(6) 圆砾层:含砾为50%~70%, 饱和, 中密~稍密状态, 埋藏深强度高, 层厚8.5m~15.1m, 为该工程的设计持力层。

1.2 施工情况

施工单位静压桩工程队在对C栋25轴和C2轴交点承台下的桩基施工中, 在同一承台内, 编号为122号和120号的桩身分别在1600km和1440km的压力下出现桩身断裂的现象。具体过程如下:

(1) 当122号桩压入土15.70m时, 压力突然从1600k N降至800k N, 压桩队立即停止施工 (地面标高为75.564m, 实际施工桩顶高程为74.864m) 。

(2) 当120号桩压入土15.40m时, 压力突然从1440k N骤降至500k N, 再压桩至15.50m时, 压力未有回升, 停止施压 (当时地面标高为75.462m, 实际施工桩顶标高为74.962m) 。

2 断桩事故分析

2.1 常见桩身破坏原因分析

(1) 施工过程中由于斜桩现象的出现或桩端、送桩杆不平整导致桩端应力集中, 使桩帽滑落或桩头爆裂。

(2) 桩入土后, 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 把桩尖挤向一侧, 或桩在沉入过程中, 某部位桩尖土软硬不均匀, 造成突然倾斜。

(3) 桩机施工压力值超高。

(4) 桩机施工过程中桩机擅自移动机架进行校正桩位、桩身垂直度, 导致桩身断裂;施工结束后人工凿桩野蛮施工以及桩机施工后不合理的土方开挖。

(5) 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 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 产生曲折, 或接桩方法不当。

(6) 采用“植桩法”时, 钻孔垂直偏差过大, 桩虽然是垂直立稳放入孔中, 但在沉桩过程中, 桩又慢慢顺钻孔倾斜沉入而产生弯曲。

(7) 桩身材料质量:桩制作时, 桩身弯曲超过规定, 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 沉入时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制作桩的水泥强度等级不符合要求, 砂、石中含泥量大或石子中有大量碎屑, 导致桩身局部强度不够, 施工时在该处断裂。

(8) 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 也有可能产生裂缝或断裂。

(9)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即进行运输和施压。

2.2 预防措施

(1) 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 如旧基础、条石、大块混凝土等清理干净, 尤其是桩位下的障碍物, 必要时用钎探检查。桩的质量要认真检查, 并做好记录, 不符合要求的, 不得使用。

(2) 稳桩时, 要进行双向校正, 压入50cm左右再进行校正, 无误后方可正常施压, 待压入一定深度后, 如发现倾斜, 要找出原因, 不得采用走桩架校正的方法。

(3) 施工前要详细分析地质报告, 若有穿过较厚的硬夹层时, 要选用“植桩法”穿透夹层, 同时, 钻孔时要双向校正钻杆的垂直度, 也可选用射水沉桩等方法。

(4) 接桩时, 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 接头处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

(5) 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 按有关操作规程执行。

(6) 要求施工的管桩, 其强度必须达到100%设计强度要求。

(7) 选用桩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 控制桩身的垂直度, 避免斜桩的发生。

(8) 控制好桩机施工终止条件, 对纯摩擦桩, 终止条件宜以设计桩长为控制条件。对长度大于21m的端承摩擦桩, 宜以设计桩长控制为主, 终压力值作对照;对长度在14m~21m的静压桩, 应以终压力达满载值为控制条件, 开挖后采用截桩处理;当压力值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但桩顶标高已达到设计标高, 宜继续送桩 (1m范围内) , 直至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结束后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出具处理方案。

(9) 桩机施工结束后合理地进行土方开挖以及凿桩施工, 必须强调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施工质量与水平, 这是桩基成功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要慎之又慎。

(10)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桩身原材料的检查验收。

施工中发生桩身破坏, 宜采用小应变等有效的手段检测桩身情况, 确定处理方法。

2.3 常见治理方法

当施工中出现断桩时, 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办法。

(1) 接桩:如果断桩部位离承台或条基距离较近, 一般为5m以内, 且地质较好时, 可以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方式, 按φ800桩径垂直挖至断桩处, 露出断的桩颈, 在桩颈下部加约束钢箍, 以防止桩体破坏过量, 凿平桩头, 清理干净, 在桩颈破坏处加设φ12@200的钢筋网片, 桩身按人工挖孔桩设计进行配筋和浇捣混凝土, 形成扩大桩头。

(2) 补桩:如果断桩部位离承台或条基距离较远, 一般超过5m, 则采用补桩的方式。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 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条基补1根桩时, 可在轴线内、外补;补2根时, 可在断桩的两侧补;桩基群桩时, 补桩可在承台外对称补或承台内补。

2.4 断桩原因分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施工手册》和区内外相关资料, 就几种断桩出现的原因结合该工程的情况分析如下:

(1) 超压引起断桩。该工程单桩承载设计值为850k N, 按 (97G361) 预制桩施工的规定, 纯摩擦桩按1.4倍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摩擦端承桩按大于2倍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进行施压, 该工程应以1700k N压力进行施压, 上述断桩的出现, 施压力均小于1700k N。同时, 在甲、乙双方及监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 事先进行试压的第118号桩及第169号桩终压力达到油压表的15MPa, 换算为2400k N。试压时2根桩均未出现断裂现象, 因此可以排除超压引起断桩的原因。

(2) 桩身施压前就位的倾斜大于1.5%会出现断桩。该工程桩长为12m, 允许垂直偏差为桩长×1.5%=18mm。施工中垂直度均未超过20mm, 远小于允许偏差, 因此不是斜桩引起的断桩。

(3) 桩周液化, 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小于50k Pa, 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 Pa, 或因地下水位降低周土明显压缩沉降对桩身产生负摩擦力, 造成压曲断桩。

该工程地质资料反映, 桩端承载标准值分别为黏性土层700k Pa~900k Pa, 粉土层1500k Pa~2000k Pa, 圆砾层3000k Pa~5500k Pa, 均大于50k Pa以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第261页中说明:“压曲临界荷载一般远大于桩的极限荷载, 除非桩侧土非常软弱”。该工程压桩至今未有桩基在地面下发生压曲破坏的记录, 因此, 该原因不是断桩发生的原因。

(4) 《建筑施工手册》第926页中说明:“静压桩不宜用于地下有较多孤石、障碍物或有4m以上硬隔离层的情况”。该工程所在地点原为菜地、鱼塘, 粉砂层超过4m以上, 其中在2m2范围内相邻的2根桩均断裂, 断桩最大的可能是遇到了孤石或其他硬障碍物。

2.5 断桩位置分析

由于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能够确定桩阻力, 因而可以利用断桩后上半段桩的极限承载力反算上半段桩的长度。《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中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的物理含义和取值同规范, 其有关指标由地质勘察报告中获取。计算断桩长时考虑到断桩桩间存在摩擦力和桩周土已受沉桩挤压对上半段桩的极限承阻力值的提高, 故断桩长度须进行折减, 可取折减系数0.75~0.85。

按上式计算断桩位置约在-3.80m处, 经实际开挖检验与计算较为接近。

3 处理方法

在桩边周围处开挖至断桩处后, 露出断的桩颈, 在桩颈下部加约束钢箍, 以防止桩体破坏过量, 在桩颈破坏处设加强钢筋与承台一起浇捣混凝土, 形成扩大桩头。

4 结语

预应力静压管桩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桩基工艺, 国家规范对管桩的静桩法施工规定较少, 实践经验还在摸索及积累过程当中。静压桩固然有许多优点, 但它也有不少弱点, 包括受场区地基承载能力的制约, 如地表土软弱而发生陷机时就可能造成大量断桩, 断桩形式有压断、推 (挤) 断、夹断等几种;受地质条件制约, 如地层中存在孤石、软硬夹层等时较易发生事故;受桩身质量制约, 管桩抗水平荷载能力较差, 故当软弱层深厚或长径比过大时应慎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篇4:河垴小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实施办法

关键词: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1 医疗事故的定义及其损害赔偿的责任形式

医疗事故的定义分广义和狭义。广义指民事学理论上的概念,狭义指医疗行政法规上的概念。本文讨论的是狭义范畴内的医疗事故。

对于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了刑事、行政、民事三个方面。本文所说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指的是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中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2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构成

2.1 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在主观上必须有过失行为

民法上的过失行为,是指行为人对受害人应负注意义务的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行为。在这里,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应负注意义务的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行为。

2.2 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必须有违法违规行为

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即使造成了事实上的损害,也不需要承担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2.3 必须有人身损害的事实发生,且应当达到《条例》所确定的损害程度

根据《条例》规定,必须符合以下损害后果,才可确定为医疗事故:①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②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③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④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2.4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必须具有因果关系

这里所说的因果关系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导致患者人身损害后果发生的直接原因。

以上四个构成要件是有机统一的,缺一不可,否则便不构成医疗事故。

3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主要有:①过错责任原则;②推定过错原则;③公平责任原则。

我国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之前实施的是过错责任原则,由患方完成举证行为,困难较大也不尽合理,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公正。因此,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宜采用过错责任原则。

《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相继出台,重新确定了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4 现行司法体制下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认定和处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产生的原因

由于医疗行为的专业性,使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难以判定,所以,只能通过技术鉴定来确认。从而使技术鉴定中的相关问题成了我国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中的一大突出问题和争议所在。

4.1 我国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和处理中的缺陷

4.1.1 实行地域管辖,鉴定专家的“本地化”现象。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这确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地域管辖原则。第五条关于“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原则上聘请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家建立专家库”的规定,又导致了专家本地化现象的出现。

4.1.2 鉴定专家的社会背景无法全面真实了解,回避制度难以真正体现。

虽然《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都规定了鉴定专家要执行回避制度,但由于患者(家属)无法了解鉴定专家的真实社会背景,无法判断鉴定专家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回避事由,从而出现回避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况。

4.1.3 鉴定专家缺乏相关法律知识,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专家鉴定组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别和判定”。作为医学专家均不同程度的缺乏法律的基本知识,不知该如何审查证据,缺乏查证意识,因此,在鉴定中不注意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使审查得出的“事实”很难真正反映客观事实,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4.1.4 鉴定专家的个人素质无法保证,为了个人利益,部分鉴定专家会违背职业要求和执业道德作出错误的鉴定结论,并在鉴定中形成一些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潜规则。

鉴定专家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鉴定的水平,所以,《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对鉴定专家的资质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候选鉴定专家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但在现有的技术职称的评定体制下,候选人虽然达到了规定的职称标准,但并不都具备“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道德”,如果缺乏对候选鉴定专家业务素质和执业道德的评价,那么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就很难保证。

4.2 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和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以下表现

4.2.1 相关法律不健全、不完善

当前处理各类医疗事故的主要依据是《条例》及与之配套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由于《条例》只是行政法规,相比《民法通则》的效力要低,对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和责任赔偿的范围及标准同《民法通则》及配套法规存在较大差异,从而暴露出立法上的诸多问题。同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立法同样存在不完善。虽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对医疗事故的鉴定给予了详细的规定,但由于鉴定专家的本地化,从而影响了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同时由于鉴定专家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使得根据医疗卫生法律进行鉴定的法律规定成为空谈。

4.2.2 法律适用范围的不统一

目前我国在司法实践中确定和处理医疗损害赔偿责任适用的法律法规不统一。虽然司法实践中将已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案件都适用《条例》来确定损害赔偿责任,但存在部分本应被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案件由于没有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未被依法确定为医疗事故,导致出现同一医疗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责任形式的不同,以及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的大小也不同,显现出我国关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在法律适用范围上不统一的后果。

4.2.3 医疗事故争议的高度医学专业性

由于医疗属于高度专门的技术领域,具有探索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普通人很难对医疗行为的性质、事实的因果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尚有诸多疑难问题没有答案,加之患者的个体差异问题等,都给解决医疗纠纷增加了困难,从而决定了医疗事故的处理必须倚赖医学专家的介入,从而为鉴定中的缺陷成长创造了温床。

5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认定和处理对策

5.1 完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推进医疗法制改革

从提高《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法律层次入手,制定更加完善的卫生法律体系,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从行政法规上升至医疗卫生单项法律,从而真正达到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

5.2 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节机制,发挥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作用,进一步化解医患矛盾

当医疗事故发生后,由于医患双方缺乏相互信任和沟通,部分患者(家属)采取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等,造成患者(家属)不能得到应有的医疗赔偿。所以,可通过非行政、非诉讼的解决方式调解医疗纠纷,拓宽纠纷解决的渠道,缩短调处时间,方便纠纷的合理、有效解决。

医疗纠纷第三方介入的意义:①使医疗事故处理更加公平、公正;②节省国家支出;③减轻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负担,使卫生系统各级人员的精力更多地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医疗服务上;④进一步保障患者利益;⑤解决小型医疗机构的赔偿困难。

医疗纠纷第三方介入制度的内容包括: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由政府主管部门、信访、司法、公安、卫生行政部门、律师及保险公司相关人员组成,并成立协调组、专家组、理赔组等部门。同时,医院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一旦医疗事故发生,产生纠纷,由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先行介入,当事医院予以配合调查,形成一个集医患双方鉴定、协商、调解、理赔四位一体的防御体系和长效机制。若患方对赔偿结果存有疑义,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5.3 加强舆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合理解决各种医疗纠纷

政府可充分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一方面,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呼声的同时,进行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正确引导患者(家属)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正常的程序进行医疗纠纷调解或法律申诉。另一方面,通过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遵法、守法意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尽最大可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的产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这就需要我们从立法入手,通过完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推动医疗法制的改革,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讨、总结、修订,使之日臻完善,真正达到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切实缓解医患矛盾,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医疗事故处理办法》.2002-9.

[2]杨立新.《论医疗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2007-11-08.

[3]张雪.《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构成要件和损害赔偿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8-7.

[4]佚名.《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2009-3.

[5]张伟.《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审判问题研究》.2003-10.

篇5:河垴小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质量监控机制,进一步促进教风建设,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减少教学工作中各种教学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种教学责任事故,特别是重大教学责任事故,不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而且会对长期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产生负面作用。学校各级有关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努力防范和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类教学事故特别是重大教学责任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 任课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为教学服务的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疏忽或不负责任,导致发生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等消极后果的事件,均属于教学事故。

第四条 教学事故依据情节、程度和后果分为三个等级:一般教学事故、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

第二章 教学事故的认定程序

第五条 教学事故在知情人向学校人事部门反映后,由人事部门会同教学督导室、事故责任人所在部门进行核实,事故责任人所在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经人事部门认定后报分管校长,并经校长办公会审核批准。

第三章 一般教学事故的认定

第六条 由于教学活动相关人员的疏忽或不负责任,对正常教学秩序、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等,仅在较短时间,较小范围内造成比较轻微的损害后果和影响的,属于一般教学事故。

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属于一般教学事故:

1、无不可抗拒原因,任课教师上课迟到、提前下课、上课期间离岗在5分钟以内(含5分钟);监考人员迟到或擅自脱离监考岗位5分钟以内(含5分钟)。

2、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较明显错误,且未及时纠正。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接听或拨打电话。

4、在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不管学生纪律,造成教学秩序混乱,影响到旁边班级的正常教学或有10%左右的学生提前离开教学场所。

5、在教学活动中因教师指导失误造成学生受伤,须送医院就医。

6、教师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因特殊情况(如:使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的教师遇停电、计算机死机,体育课教师遇下雨等),未采取措施继续上课或未按要求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7、因安排不当造成上课、考试等教学活动冲突,对教学造成一定影响。

8、任课教师不布置课后作业或书面作业量超过2小时。

9、学生大面积作业错误(50%)以上,任课教师不讲解,不订正。

10、任课教师期末考试阅卷时,试卷误批在5%以上或单份试卷误批超过10分或抄报成绩时因工作不细致导致学生成绩错误。

11、任课教师期末考试阅卷时,故意抬高或压低学生成绩;或成绩公布后,擅自更改学生成绩;或让学生参与批卷。

12、监考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领卷或在监考过程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考场纪律松懈,发现学生作弊而不及时纠正、处理。

13、考试结束时,监考人员让学生代为整理试卷或代为交卷。

14、任课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学生成绩(或录入学生成绩、教学文件资料等),超过时间在二天以上,一周以下。

15、教学任务确定后,未及时分发教学任务书和课表,导致教师无法按时上课。

16、系(部)未按规定时间向图书馆报送教材订购计划或漏订、错订教材,影响正常教学;图书馆未按需求及时采购教材,导致在开课―周后一个班的学生仍缺教材两门及以上(不可抗原因除外)。

17、教学服务人员未按时打开教室、考室或实验(实训)室,影响正常教学(考试)。

18、教学管理部门因管理不善,导致一般性教学资料遗失。

19、教学管理人员未认真审查有关的教学文件,影响教学工作各环节的正常运行。20、其他程度相当的教学事故。

第四章 严重教学事故的认定

第七条 由于教学活动相关人员的疏忽或不负责任,对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等造成一定影响,属于严重教学事故。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属于严重教学事故:

1、无不可抗拒原因,任课教师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离岗在5分钟至15分钟(含15分钟);监考人员迟到或擅自脱离监考岗位在5分钟至15分钟(含15分钟)。

2、教学中出现较严重的错讲、乱讲、严重脱离教学大纲等现象。

3、任课教师因擅自调课、请人代课或替他人上课、随意变更教学时间及地点,影响到正常教学秩序。

4、实验室、实训场所(含多媒体)未及时准备好上课、实验、实训等相关工作,导致上课、实验、实训不能正常进行。

5、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因教师的原因,导致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或擅自变更教学进程安排。

6、由于教学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教学设备、设施受损500元以上。

7、教师未按学校规定出卷;或教学活动相关人员考前有意泄露试题或因管理不善,导致试题考前大面积泄密。

8、监考教师在考试结束时漏收或遗失学生考卷,导致严重影响。

9、未经学校批准,擅自向学生收取或变相收取诸如论文指导费、复习辅导费等费用。

10、私自向学生出售教材、教学参考书(含自编)。

11、教师或教学部门未按规定时间上报学期授课计划、实训实验计划、试卷、学生成绩、实验室建设计划、教学计划等资料,无故延误时间超过一周。

12、系(部)在开课时,未及时聘请教师上课,导致应开课程无法正常开出。

13、在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弄虚作假,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有一定影响。

14、教学部门对本部门所发生的教学事故隐瞒不报。

15、教学管理部门因交接手续不严格,管理不善,导致较重要教学资料遗失。

16、开课一周后,教学管理部门未及时提供班级学生名单。

17、其他程度相当的教学事故。

第五章 重大教学事故的认定

第八条 由于教学活动相关人员的疏忽或不负责任,对正常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等造成损害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属于重大教学事故。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属于重大教学事故:

1、教学活动相关人员在教学、实验、实习以及教学管理等教学活动中散布违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教书育人基本宗旨的言论,其言行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

2、教学活动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不当引导,或不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疏导,导致学生出现群体性过激行为,致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3、无不可抗拒原因,任课教师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离岗15分钟以上;监考人员迟到或擅自脱离监考岗位15钟以上。

4、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后无教学基本文件(授课计划、教案)上课。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系(部)分配的教学任务,造成重大影响。未按相关程序批准不完成教学任务,给教学工作造成重大损失。

5、教学活动相关人员对学生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使用侮辱性语言。

6、对学生教育处理不当,致使学生从学校逃走或引发其他严重后果。

7、考试中由于试题严重错误且未及时纠正,造成考试延误,中断或学生成绩废弃。

8、唆使、纵容、包庇或协同学生在考试中舞弊。

9、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学服务部门因工作失职,导致学校大规模中断上课、实验、实习等教学活动。

10、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意弄虚作假,严重影响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给学校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11、其他程度相当的教学事故。

第六章 教学事故处理办法

第九条 一般教学事故的处理

人事部门对事故责任人所在部门签发《教学事故通知书》,并由所在部门领导在本部门内对事故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

第十条 严重教学事故的处理

1、人事部门对事故责任人所在部门签发《教学事故通知书》,并发文在全校通报,同时在人事处备案。

2、视情节扣发事故责任人部分工资。

3、一年内发生两次一般教学事故,视为一次严重教学事故。

4、事故责任人当考核不得为优。第十一条

重大教学事故的处理

1、人事部门对事故责任人所在部门签发《教学事故通知书》,并发文在全校通报,同时在人事处备案。对于造成严重后果,责任人认识较差的,由有关部门视情况对责任人给予告诫。

2、视情节扣发事故责任人部分工资。

3、事故责任人当年考核不得为优。

4、一年内发生两次严重教学事故,视为一次重大教学事故。第十二条 申诉及仲裁

事故责任人对事故的认定与处理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教学事故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向学校校长办公会提出申诉,校长办公会在接到事故责任人申诉15日内作出最终仲裁。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篇6:河垴小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实施办法

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教学行为,严肃教学纪律,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依法治教的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界定教学事故,是指在教学及其辅助、管理过程中,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所出现的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过失或过错。

第三条 根据造成损失的大小和不良后果的情况,教学事故分为一般教学事故、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三等。

第四条 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遵循违纪必究、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教学事故的认定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教学事故:

1.由于失职影响个别学生(三名以下)正常上课、考试,又无法补救的;

2.无正当理由,造成延误上课、实验、考试,或提前下课,或擅离课堂,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

3.因教室未按时开门,延误上课10分钟以内的;

4.课程异动虽未影响教学秩序,但未及时报教务处批准备案的;

5.未与有关部门或管理人员协调,造成上课时间与教室冲突,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6.在授课过程中有明显不备课现象的;

7.教师因个人原因一学期内申请课程异动累计达到或超过三次的;

8.教师批改作业未达到系规定的标准(未批改作业占应批改的1/2及以上),影响教学效果的;

9.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干扰正常教学的;

10.未预做实验或未做实验准备工作,上实验课过程中不认真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教学,或上实验课时擅自离开教学实验室的;

11.期末考试命题不按规定时间提交试卷、标准答案,或试卷、标准答案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12.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无故未能上交“学生成绩报告单”的;

13.有关部门和人员未定期对教学设施进行认真检查维修,影响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 14.因任课教师失职,造成学生大面积缺课,影响教学质量的。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教学事故:

1.未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删减课时或舍弃教学内容1/3以内的; 2.事先未安排好教学必备条件,造成停课或教学秩序混乱的; 3.已到上课时间,尚未打开教室,延误上课10分钟以上的;

4.无正当理由,造成延误上课、实验、考试10分钟以上,或提前下课10分钟以上的; 5.擅自调课,造成教学秩序混乱,影响教学进程的; 6.擅自停课,或未经允许由他人代课的;

7.未经教务处及主管教学校领导批准,系或其他部门随意通知学生停课的;

8.由于管理疏漏,或因排课、排考失误造成教室或课程安排冲突,未能及时解决,影响教学秩序的;

9.没有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或擅自提前结束课程的; 10.因对工作不负责任,导致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低劣的;

11.因指导教师责任造成学生在教学、实践或实验活动中受到严重伤害或造成较大财产损失的;

12.课程表、调课、考试、监考等各种教学信息未能及时通知教师、学生,造成停课或停考的;

13.漏登、录错或丢失学生成绩,且未能及时补救,影响正常学籍管理的; 14.未经教务处和主管教学院长批准,擅自变动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 15.丢失重要教学档案,无法补救的;

16.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教学任务,影响正常教学安排的;

17.不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认真备课,上课时无教案、讲稿,致使教学出现明显失误,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差的;

18.因未及时上报所用教材,使学生开课后二周内尚未得到教材的;或选用教材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达不到教学基本要求的;

19.未履行审批手续,擅自推销或购买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造成不良影响的;

20.整个学期未按教学要求或系规定布置作业,或虽布置作业整个学期无一次批改的; 21.考试前泄露考题,产生不良影响的;

22.同一课程连续两次及以上使用雷同试卷(试题重复率在30%及以上的; 23.因试卷印制、安排考场等原因,导致多名(四名及以上)学生无法考试的; 24.考试前未准备好试卷的;

25.监考教师未按规定领取试卷,致使考试延误10分钟以上的; 26.考题严重出错,致使考试无法进行的;

27.考试前不按规定清场、安排考生座位,考试过程中聊天、看书刊、擅自离开考场等不认真监考,不履行监考职责,造成考场混乱的; 28.监考教师发现学生考试违纪或作弊不制止、不上报的; 29.不认真清点试卷,造成实际考生人数与试卷数不相符的; 30.不认真填写监考记录的;

31.丢失试卷,致使考试成绩无法确定的; 32.不按规定评分和阅卷,随意提分或压分的; 33.事先未通知停电,导致无法上课或中断上课的;

34.教室桌椅门窗、暖气、电灯等设施损坏后,已报修一周,尚未修好的; 35.因其他原因,造成无法上课、做实验或者无法考试的;

36.未经教务处和学校领导同意,擅自出租教室、机房和体育活动场地等教学场所、设施的;

37.发生教学事故不及时上报,隐瞒教学事故真相和包庇事故责任人的。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教学事故:

1.未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删减课时或舍弃教学内容1/3及以上的;

2.在教学过程中,宣传违法言论,散布反动腐朽思想,煽动学生不稳定情绪的; 3.在教学过程中,因不负责任造成教学秩序严重混乱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4.在教学活动中,因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人身事故的;

5.未能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放任学生考试作弊,考场秩序严重混乱,致使考试结果被认定无效的;

6.有意泄露考试内容,致使重新考试的;

7.故意录错学生成绩,弄虚作假,或提供虚假学历、学位证明或故意出具与事实严重违背的学籍、成绩证明,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章 教学事故处理

第八条 教学事故发生后,教学事故当事人或教学检查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上报所在系(或部门),并填写《教学事故登记表》。

第九条 对于一般教学事故的责任人,由系(或部门)给予适当形式和范围的批评、教育直至扣发一至三个月岗位津贴,并将处理意见在五日内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条 对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各系(部门)应在五日内将单位领导签字的处理意见和相关材料上报教务处审核,教务处在十日内经过审核提出拟处理意见,并将教学事故材料和拟处理意见上报主管院长;严重教学事故由主管院长审定,重大教学事故由主管院长提交院长办公会议审定。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也可由教务处直接受理,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审定。

第十一条 教学事故处理办法 1.重大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在全院范围内予以通报,给事故责任人以行政警告处分,并报请院长办公会决定予以停课、缓聘、低聘、直至解聘或调离现岗位。事故责任人当年度考核为“不称职”,并扣发当年岗位津贴或学年全部课时津贴;三年内不得参加院内教学类评优、评奖及其他相关类综合性评优活动;不得参加其受处分后的首次职务晋升和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同一人员一年或一学年内累计发生两次重大教学事故的,给予责任人行政记过处分,并报请院长办公会决定给予相应处罚。

2.严重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在全院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事故责任人当年度考核最高为“称职”,并扣发当月岗位津贴或课时津贴;一年内不得参加院内教学类评优、评奖及其他相关类综合性评优活动;一年内不得参加职务晋升和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同一人员一年或一学年内累计发生两次重大教学事故的,按一次重大教学事故处理。

3.一般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事故责任人不得参加当年校内教学类评优、评奖及其他相关类综合性评优活动;事故责任人所在单位可视情节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同一人员一年或一学年内累计发生两次一般教学事故的,按一次严重教学事故处理。

4.对教学事故的处理记入责任人个人业务档案。第十二条 教学事故的处理程序

1.教学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事故责任人或发现人、知情人应在两天内将事故情况报告教务处,经教务处查实后,由事故责任人所在单位填写《教学事故认定表》,并依据本办法对事故级别和责任人提出初步认定意见呈报教务处,教务处提交校教学事故认定委员会做出认定;

2.重大教学事故、严重教学事故的处理要经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3.教务处将教学事故认定结果交由事故责任人所在部门通知事故责任人本人; 4.审批结果交由校人事处执行;

第十三条 事故当事人如认为教学事故认定不当或处理不公正,可按下述程序进行申诉:

1.在正式的书面处理通知下达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向所在系(或部门)提出申诉理由,并同时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诉;

2.教务处在接到申诉书后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复议(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由学校组织校教学委员会复议);

3.教务处将教学事故复议结果交由申诉人所在单位通知申诉人本人。若复议结果与原处理意见不同,由原处理单位另行作出处理决定,原处理决定停止执行。

4.如申诉人对复议结果不服,可直接向学校领导提出书面申诉。学校领导接到申诉书后,必要时会同有关人员对申诉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如确认复议处理不当,应将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报院长办公会审议,审议结果由教务处通知当事人所在单位,当事人所在单位通知当事人本人。对确属诬陷、打击报复而故意使事故处理或复议不当者,视情节轻重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四条 在一个学期内,同一责任人出现两次一般教学事故的,按严重教学事故处理;出现两次严重教学事故的,按重大教学事故处理。

第十五条 各系(或部门)对本单位发生的教学事故不得隐匿不报,或敷衍了事,否则按本办法第六条处理。

第十六条 教学事故认定后,事故责任人对涉及本人的事故认定及处理如有异议,可在十个工作日内向所在系(或部门)提出申诉。一般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复议;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由学校组织校教学委员会复议,但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复议在收到申诉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若复议结果与原处理意见不同时,由原处理单位另行作出处理决定,原处理决定停止执行。

第十七条 对一学期内发生两次及以上严重教学事故,或发生重大教学事故的系(或部门),将给予全校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一学期发生三次及以上严重教学事故,或发生重大教学事故的系(或部门)的主管领导,当年年终考核不能评优。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对于因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教学事故,教学人员可以免除责任。

第十九条 在教学事故认定时,出现本办法以外的违反教学及其管理规定的情况,由教务处作出解释,并报主管院长审核。

第二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唐山师范学院全日制本、专科教学活动,实施对象包括各教学单位教职工、各有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

第二十一条

篇7: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为加强学校对教学情况的有效监控,减少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程序和教学质量的消极事件发生,规范教学行为,并以此进一步强化教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依据《宣城市中小学教学管理18条》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教学事故的认定:

根据造成影响的时间、范围和程度将教学事故分为一般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一、一般教学事故

1、未经教务处批准私自调课的。

2、上课、辅导、监考迟到、早退达5分钟的。

3、课堂上接听手机,影响到正常教学的。

4、穿背心、拖鞋、无袖衫,中餐饮酒进入课堂的或在课堂上抽烟的。

5、不能及时批改试卷,影响年级成绩的统计分析的。

6、未备课上堂或出现知识性错误的。

7、除特殊情况外坐在讲台上上课或中途离堂的。

8、不按时上交常规教学检查材料的。

二、重大教学事故

1、教学检查发现没有备课或备课不合格的。

2、无故旷课,上课、监考迟到5分钟以上的。

3、私自调课或因中途离开课堂,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

4、在阶段考试或期末考试中同年级同学科比较教学成绩悬殊较大的。

5、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不善或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6、学期结束不能按时交学生学科评价表,班主任未能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册》等,影响到学生成绩单发放和升学建档的。

7、班主任没有掌握学生的到校情况造成后果的。

8、无故不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学、教研活动的。

9、不能很好地履行监考职责,监考时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或因监考不严导致出现雷同试卷的。

10、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造成工作失误的。

一般教学事故,分管干部、值班行政干部通过巡视、调查了解可以认定,重大教学事故需通过校行政会议认定。

教学事故的处理办法 一、一般教学事故处理办法

依据《宁国中学初中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予以扣分,通报。

二、重大教学事故处理办法

1、按照宣城市教师违纪违规处理办法,视情节对教师进行诫勉或告诫教育。

2、当年不得参加校内任何形式的评先评优活动。

篇8:非种子质量事故的认定与处理

1 事故类型

我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和处理各类农作物事故投诉时, 常碰到如下情况, 种子质量完全合格, 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作物出苗率低、徒长、提早抽薹开花、品质下降、作物减产等情况, 归纳为六种类型。

1.1 异常的气候条件

主要指光照、温度、湿度、自然灾害 (如暴雨、冰雹、干旱) 等自然因素。如长时间阴雨, 光照不足, 作物易徒长, 瓜类很难坐果, 作物粒重 (果实) 变小;高温引起灼伤;低温造成冻害;湿度过大影响作物授粉, 结实率降低;狂风暴雨造成作物倒伏, 引发病害;长时间高温高湿导致玉米雄穗抽不出来;长期干旱缺水, 作物枯死;成熟期雨水多, 导致穗发芽等。

1.2 生态差异

农作物种子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能正常生长发育, 超出适宜区域就不能正常发育, 主要受光照、温度、纬度、海拔、土质等因素影响。如小麦是低温长日照作物, 必须经过春化和长日照才能抽穗, 所以在黄淮冬麦区必须在霜降前后播种, 4-5月抽穗结实;西甜瓜不能种植在黏质低洼易涝地上, 否则不是僵苗就是瓜小不甜, 品质极差。

1.3 人为栽培因素

茬口、基肥、整地、浸种、催芽、播种、苗龄、种植密度、追肥、灌溉、化学除草、植株调整、激素、采收时间等人为因素都能造成缺苗断垄、减产或品质下降, 所以生产上十分强调良种良法配套。

1.3.1 购种后保管不当。

如将种子与易挥发的化肥 (如磷酸氢铵) 、农药混放, 或者用不透气的塑料袋盛放, 或者购种后保管不当而变潮, 都会降低发芽出苗率。如芹菜发芽室温为15~20℃, 30℃以上几乎不发芽, 播种时常因高温不发芽而导致种子纠纷。

1.3.2 种子处理不当。

常见的有晒种不当造成“铁籽儿”难以发芽;浸种温度过高、浸闷种时间过长、催芽温度过高或过低或催芽时通气不良, 都会影响发芽出苗。

1.3.3 农药拌种不当。

用量过大、拌种后放置过久等。即使农药使用正确, 如用三唑酮拌麦种, 稍加用量也会降低种子发芽率, 延迟出苗期, 需加大播种量。此外, 有的农户将多种农药混放, 以致错将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当成拌种用农药使用, 造成不出苗。

1.3.4 除草剂使用不当。

使用除草剂的时间、品种、用量、方法等不宜。有的除草剂在夏作物上稍超用量或超过要求的时间, 或者喷洒不均匀, 都会影响下茬小麦发芽出苗甚至造成死苗。在保护地用除草剂时, 常把全部用药量集中喷在膜下而造成局部用药量倍增, 影响种子发芽出苗。搞多茬次立体种植时, 也往往会发生一种除草剂适于某作物而使其它作物受害的现象。

1.3.5 肥料使用不当。

主要表现在种肥品种不宜、质量不佳、用量过大或用法不当。种肥与种子不隔离或用量过大会“烧种”。不合格的尿素往往缩二铵含量较多, 作种肥时会影响发芽出苗。施用未腐熟的饼肥若接触种子, 会引起“烧种”和种蝇发生。基肥用量过大也会影响发芽出苗和出苗后的生长。

1.3.6 播种机器和播种技术问题。

播种机器有故障、土壤干旱或洪涝、播种后地温太低、播种过深或过浅、土壤过黏或过板、整地质量差、土壤含盐量高、播后遇雨等, 都会引起出苗不好, 尤其是小粒种子和顶土困难的大粒种子, 最易出现这类问题。播种质量差也会出问题, 播的过早、过深, 播后又遇倒春寒, 导致烂种缺苗。

1.4 种子本身带菌

在生产实践中, 常遇到小麦等作物田块散黑穗病较重。究其原因, 是当年种子带菌, 种子收获后病菌以休眠菌丝体在种子胚内潜伏, 并借此由种子传播。当带菌种子开始萌发时, 潜伏在胚内的菌丝体随上胚轴向上生长而跟着向上浸染, 直到侵入穗部和其它分生组织, 并产生大量的冬孢子, 即形成黑穗。当年病穗发生轻重与上年大、小麦扬花期间雨水多少呈正相关, 雨水多就重, 反之则轻。

1.5 良种遇到自身不抗的病虫和草害

所有的良种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随着世代的更替及年季间气候的变化, 良种会遇到自身不抗的新的病虫、草害, 如果防治不力就会引起作物减产, 甚至绝收。

1.6 遭受外来污染造成的种子质量纠纷

近年来, 在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污染事故。很多农民发现作物生长异常, 出现难以治愈的“病状”就认为是种子问题。其实经专家鉴定, 田内玉米长相参差不齐、黄绿不一、高矮有差等“病状”, 是由于村民用附近污染的河水浇地所致。

2 非种子质量事故的处理

篇9: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师应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纪律,杜绝一切教学事故的发生。为端正教风,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事故及类型

1、教学事故是指学院教职工违反教学纪律和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因此,凡教学管理制度中要求执行而没有执行的或教学管理制度中不允许做而做了的,均属教学事故。

2、按对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教学事故、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

二、教学事故的划分

(一)一般教学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属一般教学事故

1、上课、监考和晚自习辅导无故迟到、提前离开教学场所或中途擅自离开课堂3—10分钟;

2、未经学院、系(部、室)批准擅自调、停、代课;

3、实际教学进度与授课计划表进度无正当理由相差4学时以上;

4、上课未带教案或教材;

5、任课教师和实验人员实验实训课准备不充分,延迟学生实训在30分钟以内的;

6、教学过程中有明显侮辱学生的语言和行为;

7、教学内容、概念有严重错误;

8、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场所内抽烟、吃东西或使用通讯工具;

9、因教学准备不充分或请别人代课交代不清,使授课中断或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10、不按课程考核的规定命题、阅卷、评分;

11、批阅试卷、登记成绩出现较大错误(错误率超过该班学生人数的5%);

12、不按规定布置作业,未完成规定的作业批改任务或批改作业不认真;

13、不按操作规程办事,损坏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达50元以上者;

14、擅自变更上课地点和上课时间;

15、私自合班或拆班教学;

16、不按时上交学期授课计划、学生成绩单、考卷等教学资料和教学文件;

17、上课时不清点学生人数,对迟到、旷课学生无记录;

18、因病、因事(含公事)未履行手续(本人书面报告,系、部、室和学院批准)造成停课。

(二)严重教学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属严重教学事故

1、上课、监考和晚自习辅导无故迟到、提前离开教学场所或中途擅自离开课堂达10—30分钟;

2、未经学院批准修改教学计划;

3、在计划学时内未完成教学计划任务;

4、未经学院批准改动课程名称或实验实训项目;

5、旷课、未经学院批准的停课;

6、监考时试题泄密,遗失考卷,帮助学生舞弊;

7、上课不认真负责,学生普遍反映强烈,要求更换的;

8、无教案或讲稿授课;

9、课堂上打骂、侮辱学生;

10、周学时未满18节,且有能力接受课堂教学或其他教学任务而拒不接受;

11、实训过程中由于指导失误,造成设备、人身安全事故;

12、在教学中攻击、诽谤他人。

(三)重大教学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属重大教学事故

1、在教学场所公开发表违反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反动言论,造成严重影响;

2、在教学过程中,因管理或指导不当造成财产重大损失或人员重大伤亡的。重大教学事故要追究事故责任人系(部、室)领导的责任。

三、教学事故的认定

1、一般教学事故,由教务处或事故责任人所在系(部、室)认定。教务处认定的一般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向事故责任人和责任人所在系(部、室)发送《教学事故处理单》;系(部、室)认定的一般教学事故,由系(部、室)向事故责任人发送《教学事故处理单》,并报教务处备案。

2、严重和重大教学事故,由教务处与事故责任人所在系(部、室)共同认定,报主管教学的院领导审批。由教务处向事故责任人和责任人所在系(部、室)发送《教学事故处理单》。

四、教学事故的处理

1、一般教学事故的处理:责任人写出书面检查,并在系(部)大会上作检讨,全院通报。从当月工资中扣除课时津贴200元,当年业务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

2、严重教学事故的处理:责任人写出书面检查,并在系(部)大会上检讨,全院通报。从当月工资中扣除课时津贴400元,当年不能晋升职务;

3、重大教学事故的处理: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警告以上处分,当年业务考核为不合格,三年内不能晋升职务;

上一篇:跳大绳作文500字下一篇:问题学生家长会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