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实施方案

2023-04-14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小学阅读教学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乐至县高寺镇高寺小学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阅读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并受到教师的广泛运用和推崇。从群文阅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入手,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措施。群文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以及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文章阅读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新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群文阅读不仅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因此,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在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小学生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对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群文阅读是将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节课讲一篇文章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课时和组织教学。第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将教学目标中所要掌握的内容从多篇文章引申出来,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和总结来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阅读方法,还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而当他们还想满足自己

在某一方面知识上的需求时,便会主动地去阅读相关文章,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满足,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为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措施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对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已被许多老师所采用。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群文阅读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了教学目标不清晰、课堂秩序混乱等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群文阅读教学和其他的阅读教学不一样,它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几篇不同文章的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因为群文阅读打破了原来的一节课一篇文章的局限,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从而影响教学进程。为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可以将预习课文也加进去,并且还要让家长签字。其次,教师在让学生预习的时候要告诉学生预习的是哪几篇文章,并让学生再搜集其他的相关资料。最后,由于群文阅读是一节课上学习几篇文章,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量和生字词语增多,教师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给学生解释,这就影响了教学进程。为了避免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查字典的方式自觉解决文章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文章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章的选择。所以教师在选择时,首先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还要注意所选文章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此外,选择文章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要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这样方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不能将文章选好后直接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对所选文章的学习顺序进行合理编排,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之前学过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篇文章,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仔细比较这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在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原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地进行阅读变为喜欢阅读,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同时,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确定主题方向,选好文章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把一些文章,按照不同的主题呈现出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指导。比如说,现在是春季,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描写春天美景的文章来进行阅读,也可以选取对学生具有思想教育的题材,比如说感恩类的文章来进行阅读。把怎样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是个关键?“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群文”最应该强调的还是它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体现在两点。

2、组合的线索非常明确

以文学类文本为例,“反复结构的故事”群文的组合线索是“表达形式”,“友情诗”群文的组合线索是“主题”,各个版本“龟兔赛跑”群文的组合线索是“故事内容”,“淘气包”群文的组合线索是故事中的人物,“创世神话”群文的组合线索是“体裁”,“老舍群文”的组合线索是作者。线索虽然丰富多样,但相对明确,不模糊。这种线索清楚的一组一组的文章,如果后面的教学跟进得好,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叶圣陶先生所担忧的单篇阅读的弊端:“现在的精读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各体各派,应有尽有。从好的方面说,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

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但是从坏的方面说,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国文教学成绩不能算好,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在宣读单篇短章,没有收到好的方面的效果,却受到了坏的方面的影响。”

3、线索背后又有明确的意图

一群文章,按一定线索放在一起的意图一定要明显,有的是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是要强化学生某一种认识,有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多元理解,有的是要学生领会读某类文本的方法„„笔者所实践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选用了7个不同地区的创世神话,就是要学生在比较性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相似处”,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把远古的世界想象成一个蛋?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有一个不畏艰险、法力无边的大神?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想象最后是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为了找到这7个神话,我真是费尽周折,但是这种“费尽周折”的意义在于它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体验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性阅读。再如“群诗阅读”的案例中,五首诗虽然都是讲“友情”的,但五首诗分别叙述了友情的不同面向,包含了朋友的生离死别以及争执,多角度地去探讨“什么是朋友”,丰富了学生对友情的理解。

.4、运用阅读策略,获得文本信息

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知道,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一样,都是阅读,两者都有一定的阅读策略。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或者手段,让学生在多个文本的学习中,更加有效率。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内容、探讨文本等阅读策略。在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略读、浏览的方法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提问或讨论,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设计有效问题,梳理不同的文本

怎样指导学生在多篇阅读的学习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这就要求让学生把多篇文章看成是一个阅读的整体,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其中,比较就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比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异同点,形式的比较等等,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6、优化文本结构,促进学生理解文本

在群文阅读中,优化不同文本的结构,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群文阅读结构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说,我们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先学习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也可以采用分组递进式的教学,即先学习一组文章,再学习另一组文章。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深入地理解文本。

7、开展班级读书会,感受阅读真谛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开展班级的读书会,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书籍,让学生读到一些高质量的作品,扩大的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比如说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绘本类故事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一个绘本故事,来学习多个绘本故事,经过比较、思考,深入理解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进行真正有效的“群文阅读”,必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活动,提出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改革.语文教学通讯[J]..2014 年 3 月.

【2】蒋军晶.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尝试与思考[J].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3】陈曼琦. 走进寓言故事小学教学设计[J].2014 年 2 月. 【4】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5】岳乃红.主题阅读和儿童文学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2014 年 3月

【6】李晖.衔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

第二篇: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开放。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示,江总书记的“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的指示,这一切都应和着开放时代的呼唤。因此,开放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2)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开放教育正是顺应人的和谐自然发展的需要。因此,开放教育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3)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改变儿童学习起步阶段主体地位不受尊重的现状,让学生参与选择决策,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开放教育是适应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2、课题提出的意义

(1)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能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开放阅读教学是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的具体措施之一。

(2)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语文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语文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关于“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改革模式。开放式教育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开放教学体现在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时空上的纵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弹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2.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3.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 4.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6.发展学生阅读评价和审美的能力 7.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技能、阅读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主要由老师来确定,且比较重视阅读认知目标的完成,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等目标,还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没有去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兴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获取方法有培养兴趣。而开放性教学目标除了体现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目标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的多元化,体现阅读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和教师指导确定相结合的方向。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选择的自主性和阅读内容的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教师必须打破阅读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言文字。要使语文知识都渗透于实际生活之中,就必须开放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体现学生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和有机整合。阅读教学的过程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还要抓好课外辅导和实践,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开放

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的阅读教学空间、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阅读教学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也可根据需要将课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阅览室、室外等。在课上,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要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多样化。教师要打破自己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和评价权威的局面,应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让家长来参与学生的阅读评价,发扬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试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对照试验法、抽样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2、实验步骤

整个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2月)为基础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包括:(1)理论研究阶段。(2)资料整理、座谈调查、归纳阅读基本策略阶段。(3)基础调查与测试阶段。 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为经验研究阶段,对整理出来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尝试,以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为实验性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取对照试验法、抽样调查法等,对同一策略在中高年级开展比较性研究,考察他们的适应性,以寻找与阅读策略相对应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而形成研究报告。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

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1、课题准备阶段(201 4年3月—201 4年 5月) (1)完成课题立项的论证。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立项申报表。 (3)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4)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并进行第一阶段研究。

(5)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6)在全体语文教师中做调查:

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围绕本年级本班是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谈谈自己的经验和困惑。

(7)组织首次课题研究校本专题研讨活动。 (8)收集资料。

2、实践研究阶段(201 4 年 6月――201 4年 11月) (1)进行第二阶段实证研究。探索构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体系。

(2)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个人子课题研究。 (3)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4)召开课题研讨会,组织课题专题研讨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教学论文竞赛。

(5)收集资料。

3、总结阶段(2014年 12月――201 5年 3月) (1)对照方案进行全面总结,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2)典型课例汇报,典型个案分析。 (3)开展总结评估活动,进行结题评估。

(4)完成各项成果资料汇编,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负责人 : 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追问自己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追求诗意、灵动、智慧的理想课堂,更需要理性的审视当前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要寻找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因此,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持之以恒的追求,我们坚信,有了这份坚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定能取得预期的实验效果。

翠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 2.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 ),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整体感知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 : 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过渡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 快速浏览课文。 (1)指名说。

(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1)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 (2)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

过渡语:(结合板书、图片)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结合学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四、重点学习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

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 (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 2.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先读课文;(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4)练习背诵。

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六、回顾全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

1、出示幻灯片1:树上有十只鸟,被人射死了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为什么会是这种答案呢?

2、出示幻灯片2:如果你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它边飞边鸣,你会怎样想?

3、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看看这则成语故事的背后又讲述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师板书,请生读题。

二、学习字词,初识更羸。

1、检查预习情况。

看了课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成语里藏着两样事物,分别是——弓、鸟。

(1)看课文插图,认识“弓” 、“箭”

(2)这“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了解大雁吗?能不能来介绍介绍?

范写指导“雁”字。学生在田字格内描红书写一个“雁”字。

2、检查词语情况。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我们来看看。

出示幻灯3词语:更羸 魏国 打猎 射箭 疑惑 拉弦 嘣的一声 悲惨 愈合 孤单失群 大雁裂开 * 谁会读?指名读。

* 知道魏国是指哪里吗?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请生齐读“魏国”。 * 提醒“更”多音字。板书“赢”字与“羸”比较,加红“贝”部,了解字形。齐读“更羸”。

3、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 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了解了什么,或你不了解什么?

* 什么是“射箭能手”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射箭技术(百发百中) *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 谁能来读一读句子,这里的有名,你能用其他词语代替吗?(著名)能用四字代替吗?(远近闻名、举世闻名)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自己去发现。从介绍更羸的一句话,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还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学生答”。而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重视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词语是语言的基础,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积累的词语,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三、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

出示幻灯片4:下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这回可要把生字词读准了。读了课文,你们发现哪里写了“惊弓之鸟”这件事呢?

(一)如何射雁

1、出示幻灯片5: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 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学生自读。齐读。

3.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好几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 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 这段话讲了两层意思,你能不能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两层意思读到这个填空题里去呢?指名读,齐读(逐步出示填空内容)。

* 幻灯出示5-黄框、橙框:更羸( ),只听得( ),那只大雁( )。

* 再读这段话,你有问题要问吗?引导理解两个“直”字都意思幻灯出示5-词解。

5、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理解“惊弓之鸟”本意。齐读。

幻灯动画演示:先斜向上飞,点击图片“弦响”,后垂直掉下来

(二)是何原因

1、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幻灯片9:朗读第9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幻灯出示10: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

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 更羸的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 跟你的同桌说说,汇报。第一句看到……,听到…… (变红字)

2、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观察。 * 那第二句话再写什么呢?。板书: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 变蓝字) 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 请生再齐读第

一、二两句。

* 也就是说更羸看到……想到……;更羸听到……,想到……。

4、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变绿字)

* 是呀,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说,理解“惊弓之鸟”一词的表面意思。(如果此问题学生在上面提出了,已解决的话,就取消此环节,板书:心里害怕) * 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最终导致……。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板书:推理。

7、你能用因果句式想魏王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吗?学生练说,幻灯出示11,齐读

8.你有什么话对更羸说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了思想启迪。通过“那只大雁为什么会死”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交流时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让学生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

反驳、判断,学生间的思维相互碰撞,擦出火花,一步一步地引出大雁死亡的真正原因,让学生自己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快乐。】

三、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幻灯出示12 生答。预设:它自己;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觉得怎样做或许还有生的希望?

3、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你能说说惊弓之鸟的近义词吗?幻灯出示13

4、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似的人吗?幻灯出示14 *老师先来说一个: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 *你们也有这样的小故事吗?

5、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互动走进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四、布置作业幻灯出示15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排演课文。 板书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判断:不用箭

分析: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推理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掉了下来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真情关爱他人”。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爱有许多方面,让学生学会爱与被爱,可以说贯穿了教育的整个过程。课文讲述的是: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孩子却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孩子沉默之际,老师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课文以一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线索,一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课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精彩的语段很多。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让孩子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发展,这种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这种发展要求我们要在孩子现有发展水平上,针对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预设、生成,让孩子在预设中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并让孩子在课堂中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课时目标】

1、孩子通过读注音、辨字形、在语境中读等方法自主学习本文的11个生字新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结合上下文、查字典、想象情景等方法理解“蕴藏、赦免、稚拙、霎时、几乎、沉默”等词语。

2、结合课文的插图,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对孩子神态动作的品读中体会孩子的情绪变化。

、在品味关键语句的基础上体会父母的爱和理解这沉默的可贵,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关于“爱”的主题策划活动。 【学习重点和难点】

1、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会关心他人。

2、孩子们的沉默意味着什么? 【教学准备】 两幅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运用插图引入“沉默”

1、师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请孩子分别用一个二字词来概括这两幅图。(热闹、安静沉默)

2、由孩子的回答导入课题——可贵的沉默,并质疑课题——为什么说着沉默是可贵的?

二、借助插图读文学词

1、初读课文自主学词:

a.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注音,有不懂的字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想象情景等方法解决,把课文读准读顺。

b.读到你觉得特别好的词语用红笔标记,特别好的句子用红色波浪线标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打上问号。

c.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2、借助插图检查自学

a.出示“蕴藏、赦免”等词语,认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联系 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重点理解“蕴藏、赦免”。

运用好词:当教室里很热闹时,你能用上哪些好词来形容孩子们的表现,当大家很沉默时又可以用哪些词来表现呢?请把词语写在相应的配图下面。并结合这些词语引导自学词语的一些方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让孩子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发展,这种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就近发展区”,就其时间而言包括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三年级的孩子正是自学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时期,这时一些好的自学方法和阅读习惯不单可以让孩子很好的掌握现有发展区的知识、提高课堂实效,并对其将来的独立阅读有深远意义。)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a.课文中几次写到“热闹”,几次写到“沉默”,找出相关的段落分别读一读,并思考分别因为什么“热闹”,又因为什么“沉默”。

b.在孩子回答的基础上逐步梳理课文的脉络:热闹——沉默——热闹。

三、在“热闹”中感受爱 在“沉默”中寻找可贵

1、在第一次“热闹“中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a.聚焦“热闹”:在课堂第一次出现热闹的场面中,你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骄傲兴奋幸福)你是从哪些词语那些句子体会出的呢?

b.找出文中对孩子神态、动作的描写的句子,让孩子们带着文中孩子的心情演一演、读一读。

c.师生共同情境演读。(在演读中感受孩子情绪的变化,体会“越越 ”) d.在孩子的骄傲、兴奋中体会父母的爱。(多幸福的孩子们哪!那仅仅只是一份礼物、一句祝福吗?不,那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2、在“沉默”中寻找极为珍贵的东西

a.聚焦“沉默”(借助插图):如此兴奋、如此骄傲十足的他们,如此热闹的课堂为什么变得这样静寂无声?(出示过渡段: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这种极其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在这时的表现同前面有什么不同?找出相关的语句。(安静——依然安静——沉静没有人……没有人…… 有的………有的…… 满脸的……神色像获得赦免——)

在对比性阅读中感受孩子心情的变化,走进文本进行进行“由我及他”的想象。对比两个场面中孩子的不同表现,想象孩子在这沉默中,他也许在想 也许在想 ……在这沉默中老师在想 ,这沉默让孩子懂得了 懂得了 ……

c.从孩子的心情变化中寻找“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你们找到了么?那就是 ,正是在这沉默中,孩子懂得了内疚、自责,懂得了爱是付出,所以这沉默是 (可贵的)。

3、在再一次的“热闹”中再感受这片“沉默”的可贵

a.聚焦沉默后的“热闹”:“这次的“热闹”和第一次一样吗?在这次的热闹中你感受到了孩子怎样的心?

b.孩子们的心中永远记住了老师说的话,那就是——“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正是这可贵的沉默让孩子深深地明白了——爱是“被爱”也是付出!

(新课程在注重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成性发展。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孩子最近发展区所做的预设帮助孩子收获知识、掌握技能,但这只是预设性发展,生成性发展则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一定要触及孩子的心灵深处。)

四、享受“沉默” 策划爱的行动

1、这可贵的沉默让孩子学会了 ,这可贵的沉默给了老师 !(出示句子齐读: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

2、这可贵的沉默,让你想起了 ;

这可贵的沉默,让你想 ;

在这充满爱的气息的五月快要来临的时候,让我们策划一次“爱的行动”吧!记住——“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3、讨论后汇报。

五、课外拓展阅读——《妈妈的礼物》

教师以一首诗《爱是什么》做结尾,并推荐孩子课外阅读《妈妈的礼物》,并继续读《爱的教育》

【板书】

热闹——————沉默——————热闹

↓ ↓

被爱 很内疚

快活 享受

关心他人

↓ 付出

《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2、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3、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的结果怎样?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学生接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第四自然段)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师:争吵之后,我时时会想起父亲平时对我的教育。他是怎么教育我的呢?找出文中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出示三句话)

①在我和克莱谛争吵这件事上,我有没有做到“知错认错”?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知错)a.“我觉得……多好!”(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不认错)“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 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第6自然段)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想和我重归于好)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读父亲说的第二句话)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我以为克莱谛要打我,我准备防御)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理解父亲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二、升华理解

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翠鸟》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

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我都很重视读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感悟和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然后通过模仿或重组的训练加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这种“读书——感悟——积累——运用”的有序设计,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层层深人,富有实效。其中“感悟”是关键环节,它是读的目的,又是积累和运用的基础。在设计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感悟,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精练巧妙的设问,紧密有致的课堂组织,使得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议等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如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还原图形检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扮演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通过语言重组和表达训练,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凸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能。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的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弦,大雁就从天上掉了下来。这篇课文语言大多是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的,指导好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并进一步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本文的情感目标。要重指导学生读好两个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让学生找出表示魏王神态的几个关键词,体会人物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吃一惊”的情绪变化,而更羸的语气多为镇定、胸有成竹。让学生练习带着语气自读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不仅让学生弄清了事情的经过,还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以词为线,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品词。

1、以词为线。本课的学习主要以魏王神态语气的变化(疑惑——大吃一惊——奇怪)这三个词为主

线,展开教学,先让学生找到这三个词,依次提出这三个词,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理解魏王神态语气变化的原因,从而让整个教学有条清晰的线索。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采用多种形式品词。“惊弓之鸟”一词分为本义和喻义在文中一前一后理解,在整体感知时,学生说到本文主要讲了更羸只拉弦就射下大雁的事,老师顺势说明这只听到弦响就吓得掉下来了鸟,就叫“惊弓之鸟”了解了词语字面意思,在学到课文最后一段时,分析这只鸟为什么听到弦响就会掉下的原因, “能手”之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大吃一惊”一词采用比较的方法和惊讶作比较,体会这个词语想不到的程度更深一些。“悲惨”采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不敢相信”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在词语的理解中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有效地指导了朗读。

句段训练结合,体现训练的层次性。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更羸说的一段话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这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句段的训练点。怎样让句段的训练层次清晰呢?我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读本段话,标出本段有几句话,对这几句话有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还着学生一句一句地读懂每句话,最后把这四句话的意思串起来概况出本段的主要意思,把句和段的训练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理清文中的因果关系。(2)了解惊弓之鸟的比喻意义。(3)知道更羸为什么只拉弦,大雁就掉下的原因。(4)知道更羸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事的原因。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同时注意了学生朗读指导。我想如果每篇课文教师都能找到一

两个恰当的训练点,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进行词句段的品读,学生一定能有所获。

上完这节课后,我也发现了本课中存在的不足。(1)情景创设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走进文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显得有些沉闷,发言学生白面不宽。(2)读的还不够落实。很多地方只是让学生个别读、齐读了一下,有些语语气没有读出来,教师并没有进一步引导。教学中,我们没有真正落实课堂民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享受主动思考、自由倾听、相互评价的权利。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课堂所采用。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不断比较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变化,以增强学习信心。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实而活。对于学生读书的指导还要多下些功夫,特别是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执教本课后,我发现:一篇课文,忽略感悟这种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文本这一介质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只有感悟到了,他才会用心去生活才会逐渐变成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社会人。

这节课上,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周围人对他们的爱,同时知道在生活的时时处处都要回报爱、付出爱,就感悟到了爱的真谛。

如何让同学们从一个只知道接受爱的人,意识到在生活中要付出爱,关键在当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的生日?请举手!”“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这两个问题时同学们沉默了。我在处理这一部分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自读讨论:“同学们为什么沉默了?”和“从课文中那些词可以看出课堂上很沉默?”

2、积累、摘抄表现课堂沉默的词语、句子。

3、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课堂沉默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读一读,读出沉默的语气。

4、有感情朗读。

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同学们把这种沉默只停留在“给父母过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对父母的表现,不只是停留在为父母过生日这一件事上。同学们如果联系实际说到:父母每天为我们准备早饭,我们却总嫌饭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们上学,我们却从不说“谢谢”,还觉得是父母该做的……等等这些生活小事。让同学们主动去体验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反省自己对父母的忽略,可能这样课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层含义了。

这节课中同学们感悟沉默,要先让学生透过课文看清自己,只有这样才会达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争吵》教学反思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 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

一是主要抓住我的表现的两个句子:“终于挨到了放学。我愣住了。”展开教学。自我感觉在教学“挨”时比较成功。我先请学生朗读,从读中感悟出此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在层层剥茧,平时不觉得时间漫长,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在给“挨”字换词。第一个学生换了一个“等”,学生马上有不同意见,认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现在的心情,有同学马上想到了“熬”这个字。在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觉得时间难挨的情况。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情况出举例,有的说被关在门外等妈妈下班,挨了批评不好受……。最后走进我的内心,朗读训练。

二是让学生找出描写争吵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我在学习完课文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是谁的功劳?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而

有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但是,我们身边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以自己为中心,什么都是自己的对。父母的教育也成问题,娇宠子女。学习此文后,我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向克莱蒂学习,做个宽容他人,团结友爱的好学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

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

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

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不仅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是影响整个小学教学质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费时多,而收效少”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中问题主要提出者是教师,还有教参、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是由编者提的,而课堂的主人或者真正该提问题的人—学生的问题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没有,。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意识正在逐步得到加强。但要想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来说说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的备课环节似乎并不在教学有效性的讨论范畴之内。实则不然,要谈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的备课谈起。首先一位老师的教

角度,设计师生共同合作的课堂无论如何是值得探讨和反思的,也一定会各有所得。如果仅站在老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设计可能使教学有序进行,但真正学生与教师的收获就很有限了。其次,一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多少,将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自如驾驭,也决定了他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思路与方式、角度。而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准确解读文本则尤为重要。

二、精心导入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教学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倪老师在执教《“红领巾”真好》时,是这样导入的:清晨,天蒙蒙亮,小花、小草睁开了睡眼,小动物们都从睡梦中慢慢地苏醒过来,树林里又开始热闹起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你听到了什么?(伴随着的是一阵动听的鸟叫声),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了有许多快活的小鸟的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而活跃。

从有效的导入新课,我认识到成功的教学导入要实现两点:其一是激发兴趣;其二是启迪思维。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新课伊始,通过富有童趣的语言导入,再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视觉上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用一种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新的内容,克服学习的厌倦心理,被动心理。据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很难保留在记忆里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开了好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得到提高。

三、巧妙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能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其结果,教师不断发问,学生忙于作答,没有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没有自我的内化,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使课堂提问失去应有的魅力。提问是实现课堂交往的重要手段。我认为课堂上要巧妙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统领全文,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激起学生未知探索的愿望,让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

的内涵,这样才能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价值,须把握好三个“度”。

1、注意难度,使问题具有挑战性。

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以较高水平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切合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如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题让学生回答。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消耗低收效”。比如教学《草船借箭》设计问题“周瑜为什么要诸

”“周瑜为什么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这就未免过于简单,学生读完课文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问题根本不富于启发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

如上述案例,教师如果换一种方式向学生提出“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言谈一谈课文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分别是怎样的人”之类问题,那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种问题具体而又有思考的余地,能促使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非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但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等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也有利于培植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2、体现深度,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能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

性的提问以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当前有些课堂提问抓不住课文的重点或教学的重点,有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点或教学重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牵一发而动全局”,使问题击中要害,使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重视广度,使问题具有开放性。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执教一年级语文《四季》一课,在读到“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一节时,问:小朋友,谷穗为什么是弯弯的?学生:因为他在鞠躬啊!教师:可是,他不鞠躬时也是弯弯的呀。学生:因为风吹过来了。教师:可是风不吹过来时他也是弯弯的呀。学生:因为他成熟了。教师:对呀!谷穗弯弯是因为他成熟了。学生作恍然大悟状,教学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变过去“领着学生走向预设的教案”为“引着学生走向预设的答案”,“设笼子”,“下套子”,引着学生“钻圈子”,为学生设计一条通往已定答案的小径,想方设法让学生沿此路径去获取答案,让学生为认同答案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具

“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这学期有幸听了来自新加坡的庄老师上的阅读课《苹果树》,在课堂上课上她先让孩子们看了图文结合的文本,然后在整堂课上只提了四个问题:①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②小男孩有什么变化?③你还发现了什么?④你想到了什么?回答了前三个问题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回答“你想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后,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她就像大树那样无私地爱着我;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我的家人,不管我怎么对待他们,他们一直都对我很好很好……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创造想象提供了有利空间,有效挖掘了教材空白,对文本意义展开创造性建构,丰富了课文内容,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的掌握和其他教学法一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通过长期实践才能臻于完善。作为一名教师,为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将课堂提问列入教学计划中,每次课前备课都应对提问内容、方式、语言、时机和对象等一一加以考虑。课后应对提问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改进之

处。惟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达到促进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阅读教学中,新的理念虽然深入人心,但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总结得太少。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些尝试,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重视单元导读,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解读教材发现,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看祖国、爱家乡。后面的课文、语文园地等都围绕这一专题来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关注导读的导向,并根据导读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训练,而且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阅读导读的习惯,在每单元学习前花上

三、五分钟读、议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二、引导质疑问难,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质疑问难,是学生感悟和理解文本的关键。古人道:“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又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的质疑问难成为课堂的源头活水,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活力。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十九课《最大的书》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题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为什么称为最大的书?”“最大的书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稍加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进一步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有的学生问:“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以这个中心问题为中心,学生通过读、议结合,加上老师的点拨,很快深入课文,体会到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就是通过岩石来探测出地底蕴含的宝藏,岩石是他们读的“书”。最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些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读这本‘书’有什么用?”等等。老师再适当抓住契机,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拓展性的介绍,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产生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强烈欲望。

质疑问难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有利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三、承袭传统精髓,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传统阅读教学中有一些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方法,如比较句子的异同、将句子补充完整、换词训练等。这些教学形式的运用既简单,又能帮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形象,培养敏锐的语感,更好体会出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时,我出示了三个句子进行比较:

1.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 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拿掉括号里的词,句子也是通顺的,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比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分辨出添加了括号里的词语会使句子更美。这时再深入引导:用上这些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渐渐地”让我感受到了花骨朵儿慢慢长大的过程;“静静地”让我想到了小鹿安静地躺在床上养病的情景;“惋惜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弟弟伤感、叹息的表情。这样一比较,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感的鲜活形象。

四、提倡自读自悟,调动思维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的提出,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活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葡萄沟》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易理解,不需要做琐碎的分析讲解,可以引导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展开读书活动。因而我设计了如下合作细读、整体感悟的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接着,四人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小组长带领组员根据各自初读课文的体会,说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理由,一起读读有关句子或段落,读后由小组成员简单评议。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并且会随着学生跳跃性的思维及时调整引导思路,采用相互补充辩论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等多种形式来感悟、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注重兴趣培养,重视读书方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保证。在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比如激情导课、设疑导入、故事导入等,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阅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不得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他还认为衡量能力和方法最终形

成的标准是习惯养成。而习惯的养成,叶老说“需要心知其故”和“经常历练”。少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年龄段,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终生受用的良好读书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静思默想,正确朗读和感悟课文思想感情的习惯;在阅读和观察中质疑问难的习惯;搜集资料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正确朗读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这样的读才有实效。

比如教学《荷花》一课,我把重点定位在抓住文章的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形象美。教学时首先紧扣“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的中心句,抓住“活”字,提纲契领,直奔中心。学生先通过自由读,找出描写荷花的词、句,从量、味色、姿多方面感受荷花“活生生”的美。第二步,我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来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身临其境地感受荷花那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这时,我再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穿插其间,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接着让他们动情地读,强化了学生对荷花美的感受。第三步,指导学生诵读中心句,强调“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分句,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地体验、想象、表演。“朗读三步法”使学生启动了所有的感官,感受到了荷花的神韵,受到了美的熏陶。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阅读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

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09年

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

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

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

第五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阅读能力在语文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力,可是从目前看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教学方面还有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本文中,将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拓展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着很多的问题,只有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才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写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可以激发出读书、阅读的激情。拓展阅读原本就有延展性,它能够补充课堂知识,具备了灵活性和相对开放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拓展书籍,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小学语文当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语言的积累,开展拓展阅读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迈向更加宽广的新世界,也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增长见识,塑造出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积累相关语言知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语文中,写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阅读能力,就会严重阻碍到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开展拓展阅读,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丰富写作的素材,还能够让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更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一)营造阅读环境

大家都知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环境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阅读课程也是一样的,如果在阅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流畅、放松,从而逐渐进入阅读的世界,慢慢体会文字和其中的思想。教师不但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还可以作出一定的引导,倘若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细心的引导,学生也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受到影响,激发出他们想要阅读的欲望。通过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将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从而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强化。

(二)引导阅读想象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各种不一样的方法来告诉学生,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说,在你看到一幅很好看的画时,可能就会想到很多与画相关的事物,阅读也是一个道理,在读到一些比较优美的诗句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作出想象引导,逐步逐步地延伸开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当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丰富阅读内容

阅读具有着独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是说只要量大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最关键的就是阅读内容的丰富性是不是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发的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必须注意与科比的内容进行关联,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本的纰漏,或者增加一些最新的文化知识,从而让学生可以取得全方位的发展。

(四)探究阅读方法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会用到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学得更好,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中,教师更加需要重视对阅读方法的选择,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方法尤其重要。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懂得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阶段的小学生要运用不一样的方法来传授语文知识。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它们放开声音读出来,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要教会它们进行默读,把自己的思考一起放到阅读当中。

(五)定期开展活动,进行读书成果的交流

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光靠学生的埋头苦读是没有用的,更加需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教师或是家长,也可以加入到学生之间的交流当中去,像这样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有效地把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

(六)举行与阅读成果相关的比赛

举行与阅读成果相关的比赛,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比赛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可以让学生之间获得更好的互动,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七)改革小课堂

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原来“照本宣科”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让小学生更多的是自愿参与到语文阅读当中,比如说语文教师在讲述阅读方法的时候,可以运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来扮演阅读材料当中的人物,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入到阅读材料当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就拿《峨眉道上》这篇文章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同类文章的阅读,让学生先学习或是温习一下《挑山工》这篇课文,让学生可以自觉领悟到“铺路人”与“挑山工”有着类似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其实“铺路人”、“挑山工”和我们是一样的,都是平凡人。运用这种方法把拓展阅读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与感悟生活的能力。

三、结语

加强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可以让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缺少兴趣是因为缺乏语文阅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感,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增加文化积淀,拓宽视野,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必要性》[N].中国校外教育,2013

上一篇:信息员培训班开班致辞下一篇:学习习总书记广西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