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技巧

2024-04-14

针对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技巧(精选8篇)

篇1:针对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技巧

在建筑市场法制环境日趋规范和当事人自治原则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施工合同管理,防范和规避市场中的合同风险,已成为每个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通过设定的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特殊的承揽合同,由于建筑市场实行的先定价后成交的期贷式交易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

同时,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材料设备消耗多、质量要求高、产品固定地点、受自然和环境影响约束等具有经济性技术性的特点,再加上目前建筑市场僧多粥少,处于多重关系的市场下,市场对业主的约束和规范甚少,合同存在着单方面的约束性,责权利不平衡,使施工承包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和不利地位。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施工合同的司法解释》),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在建筑市场法制环境日趋规范和当事人自治原则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施工合同管理,防范和规避市场中的合同风险,已成为每个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

国峰合同管理系统作用

从法律顾问到战略伙伴的转变

使用先进的合同管理系统,企业内部法务部门能够轻松地从合同库中查询合同信息,从而深度挖掘合同中包含的重要情报,直接促使法务部门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专业素养和谈判的优势,让其从单纯的法律顾问角色转变为参与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决策部门。

降低风险并增强合同合规

从合同拟定初期就大力确保合同起草工作的正确性,能够为企业消除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财务和道德方面所面临的潜在问题。利用合同管理系统中先进的合同框架和模版,预先设立

和通过审批的专业合同语言以及完善的合同审批流程,轻松确保合同合规。

提高企业法律部门效率

合同管理系统对企业合同审批流程按预先的设定进行自动化的管理,确保相关的法律人员彩玉的流程的决策和控制当中,从而使得合同拟定、谈判和审批的效率与质量大大提高。合同周期的可见性和可控性

通过合同管理系统,企业能够了解和掌握合同周期中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重要信息,例如相关责任人、货物与服务条款、交付时间、交付地点、合同金额等、并且可以对合同到期信息等进行提醒设置,这对企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合同的可见性和可控性。

合同风险的主要表现 施工合同所依照的是不是为有效的法律法规,合同主体是不是合格;当事人意思表述是不是真实;合同内容和形式是不是合法等问题,通常会影响合同的效力,或未能针对性地拟订解决建设工程价款的结算、工程的保险、工程款的拨付、合同解除等具体情况的条款,或光是列入《招标投标法》、《建筑法》等原则性条规,到时候合同当事人发生争议,陷入于法无据的尴尬和风险。项目管理培训合同存在着单方面的约束性,责权利不平衡,使施工承包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被动地承受着质量、工期等方面的诸多风险。业主违约,拖欠工程款的风险 由于业主的资信存在问题,建设资金缺乏或违规工程的存在,使后续资金不能到位。先定价后成交的价格风险 建筑工程的合同标的,往往需要一定的过程才能完成;受市场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材料的价格有时会发生剧烈波动,合同的固定价、包死价均给施工方带来较大的风险。项目经理博客 履约过程中的变更、签证风险 由于业主的原因,引起设计和施工图的更改,施工的自然条件和作业条件的意外变化等,施IT程量的增加,而业主不按时签证或回复联系单,给施工方带来利益损失的风险。上述列举是合同的主要风险,从风险毒现来看,这些现象属于合同风险管理的范畴。因此,施工企业

应主动急速做出反应,特别是《施工合同的司法解释》依据出台以后,施工企业要运用好《施工合同的司法解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合同管理体系,防范和规避市场中的合同风险,切实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防范和控制施工合同风险的具体措施

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程序,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流程,这些程序和环节应包括:介绍信的开具、招标信息的跟踪、中标情况的汇总、合同的草拟、洽谈、评审、用印、履约跟踪、变更、违约、解除、终止等。除了总公司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有分公司设立的企业,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增加自己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使合同管理的细节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盲目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合同管理体系 大中型施工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分公司或项目部应设立合同管理岗位,应由专人专责管理。合同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熟悉合同签订和变更、索赔程序,同时还要具备工程管理、造价管理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国峰合同管理系统

国峰合同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合同视野,清楚的展示企业在合同中所涉及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这使得企业中相关责任人员能够即时查询合同中的重要信息,彻底消除了在文件柜中手工查询合同所带来的麻烦。

国峰合同管理系统能够立即查询到期合同库中全部合同的信息与条款,并能够将合同按照类别和部门进行归类,进而在全局视野下进行分析,风险相关趋势并找出潜在风险。通过分析,企业甚至能够发掘资金节省和提高利润的新机遇。把企业法律部门从纸质合同检索等琐碎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让其参与到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当中去。

国峰合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国峰针对企业的特点,综合众多公司项目管理实施经验,专门开发了一套合同管理系统,以提高企业的法务管理水平。

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已经摸索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合同管理办法,大大规避了经营中的风险,但不可否认,由于经验主义作怪,特别是法律知识的缺乏,我们之中有少部分人也缺乏对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的仅凭对方的电报、电话、发货通知单就进行交易,给合同履行带来隐患。

国峰合同管理系统功能

记录收纳企业所有合同文本及信息

合同创建:起草人选择对应的合同范本,填写合同要素,合同示范文本只允许起草人填空,不允许修改固定条款格式;

合同文件:管理所有与合同有关的文件,包括合同原稿、变更文件、附图等内容,将任意格式的电子版文档可以直接导入系统中;

合同变更:记录合同变更的原因、影响,并将变更依据作为附件导入系统,从而兼顾了变更过程管理的严谨和自动性,关联结果,有据可查,权责明晰;

对合同相关支撑、附属信息进行管理和存档

客户/供应商:提供对客户或供应商的登记、分级、评价、信用记录、审批等操作,并且可以对其资质进行管理;

业务相关:包括合同的分类、编码、参数,关联合同等;

提供系统化的法务诉讼管理业务

法律诉讼:律师信、诉讼申请及收款等律师业务的申请、审批和维护

法务报表:提供全面的法务处理业务报表,帮助企业法务人员进行全局把控和让企业领导全面了解公司法务信息

创建与维护管理标准合同、流程模版

合同模版:国峰系统提供合同示范文本库,支持多种业务类型(采购、销售、实施、服务、开发等),支持多种合同类型(标准、框架、总分包等)

流程模版:提供多种与合同相关的管理的业务流程样板,企业可以直接使用或者参考修改使用

提供合同报警机制

资金预警:根据合同应收/应付计划情况等方面进行提前预警

进度预警:明确记录合同进度,并与计划情况进行对比,方便领导随时了解合同动态执行的情况,到底完成到何种程度,完成的百分比是多少,方便领导调整进度,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合同预警:系统自动扫描并对所有快到期的结款、审批、付款等关键节点或事项进行预警,帮助用户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和分析决策;

资质到期提醒:对客户及供应商资质进行到期提醒

合同审批流程设置与流转机制

流程设置:对合同对方、项目、合同、资金和发票等内容进行审批,支持灵活的流程定义,审批对象自动匹配审批流程,规范审批流程;

合同审批: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自定义软件中合同审批流程,保存所有的审批意见,帮助评审人员参考,最后打印出合同审批单;

信息统计与分析

报表:从不同角度对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辅助经营决策,多样化的统计方式,自定

义统计条件,并将统计结果输出图形。

欠款报表:可以从不同角度统计企业欠款信息;收款报表:可以从不同角度统计企业收款信息;坏账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统计企业坏账信息

应采用统一的合同文本最好直接套用建设部和国家工商局推荐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其特点是规范、全面、严谨、准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采用这个文本,将有利于避免因管理人员水平不高或疏忽而产生的漏洞,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有利于合同争议的解决。但在市场中处于强势地位的那些业主和发包方往往不愿采用该文本,常常喜欢自己拟订合同。这时施工方要引起高度重视,对拟订的每个条款,特别是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加以仔细斟酌,以免无效合同和错漏、歧义的产生,尽量限制业主风险的转嫁,尽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合同中的任一条款都有可能给当事人带来较大风险和重大的损失。

国峰软件,致力于卓越的企业费用、合同、资产信息化管理!

国峰软件,帮助您管好企业的每一分钱、每一份合同、每一个资产!

国峰官网: tsingdee.com

云管理(费用):saas.tsingdee.com(账号:012@sky;密码:12345678)

管理通(费用):product.tsingdee.com(账号:wangyi;密码:888888)

管理通(合同):contract.tsingdee.com(账号:wangyi;密码:888888)

管理通(资产):capital.tsingdee.com(账号:huangwu;密码:888888)

☎: 6680133

4欢迎您咨询、体验、购买、使用!

篇2:针对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技巧

《劳动合同法》是喜还是忧?

共存!共进!共享!和谐!

一、劳动合同到底签还是不签? 案 例 1 吴某于2003年3月21月进入A公司上班,双方一直未签定劳动合同,吴某月平均工资为500元。2006年7月1日,公司以吴某提供的报表经常出现错误,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雇吴某,并要求吴某2日内办理离职手续且离开公司。公司未支付吴某任何经济补偿费用且告之6月份的工资于2006年7月30日打入吴某的存折。吴某不服,于2006年7月15日向劳动部门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相关赔偿费用的申诉请求。2006年9月5日,劳动仲裁部门裁决吴某胜诉。

按现在相关法律赔偿金额是:

1、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6000元=1500元× 4。

2、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3000元 =6000× 50%额外

3、未提前30日代通知金1500元

4、拖欠工资1500元及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375元=1500元× 25% 共计:12375元

按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赔偿金额是

1、未提前30日代通知金1500元

2、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10500元(3年3个月)=1500元× 3.5年× 2倍

3、拖欠工资及50%或100%的加付赔偿金=1500元+1500 × 50%/100% =2250元

4、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补发工资:(2年3个月)=1500元× 27= 40500元

5、加付赔偿金(1+2+3+4)=54750元× 50%/100%=27375

共计:82125元

思考:劳动合同签还是不签?

二、如何降低企业用工风险

1、招聘环节

2、内部规章制度环节

3、社会保险环节

4、培训协议环节

5、工资环节

6、约定加班环节

7、对问题员工的证据环节 8、自动离职问题环节 <一 >招聘环节(第8条)

1、设计好招聘广告,保留广告刊登的原件

2、严格审核身份证,学历证明

3、对应聘者的应聘材料,要求应聘者签字确认

4、设计相应的承诺书,要求被录用者签署(要试工的,要明确考核实践操作的时间、地方)

5、明确试用期(对企业不认可的员工在试用期内处理)

6、体验(特别是易得职业病的工种)。曾有过伤的,写明情况,并让员工提交相关材料复印件,签名确认

7、认真设计好入职表(入职条件、入职保证及虚假情况的后果)<二 >内部规章制度环节(第4条)

1、不要与法律规定发生较大的冲突

2、处罚金额的注意事项

3、前后的内容要一致性

4、劳动合同附制度的形式

5、相关规章制度手册要培训员工并签名且保存

6、变更制度的要公告

7、对保密材料的制度约定

<三 >社会保险环节(第17/74条)1.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利与弊 2.医疗期(是否因工)的处理 3.工伤的处理

4.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形式 5.法律的强制性 商业保险案例

商业险替代社保费是否可减少风险

李先生是东莞某电子厂的新招员工,于2006年5月12日到厂工作,入厂时双方约定试用期4个月,试用期满才签定正式的《劳动合同》和办理劳动保险(工伤、养老、医疗等)。厂方为稳妥起见,在未办理劳动保险之前,为李先生购买了某保险公司“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商业性险种。2006年9月2日李先生下班途中被货车撞倒,因伤势过重死亡。由于死者生前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死者家属以某保险公司为第一被告、某电子厂为第二被告,向法院起诉:

1、要求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向原告方直接支付保险金12万元;

2、要求某电子厂协助办理支取保险金的手续和提供材料。法院审理后判决:该“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虽是厂方支付保险费,但依《保险法》规定,人身保险合同只能以员工个人为被保险人,在被保险人未指定受益人的情况下,死者的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某保险公司应将9万元保险金直接支付给死者家属。这是死者家属获得的第二起赔偿。医疗期案例

董某参加工作已4年,2006年5月25日应聘进入企业,合同期为一年。由于工作7个月后查出患有心脏病,住院治疗两个月后于今年3月底回原岗位工作了。可工作半个月后,又因肾病住进了医院,还在医院接受治疗。在医疗期间,2007年5月20日单位提出尽快回单位工作,否则将解除劳动合同。董某不解,董某现在还在治疗,单位能解除董某的劳动合同吗? 医疗期法规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医疗期法规

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59.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四 >培训协议环节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案例

1998年9月陈某被上海一家外资公司聘用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一职,约定合同期限2年。2000年3月公司因为陈某办理了本市户口,要求他继续为公司服务3年,双方因此签定了补充协议,协议约定如陈某在服务期内提出离职要求,应当支付公司违约金4万元。2000年11月初,公司派陈某出国培训,在培训前双方签定了培训合同,约定培训费用为陈某实际发生的差旅费(实际发生费用24000元),并约定培训后陈某应当为公司服务3年,如服务期未满而离职,陈某需赔偿公司所有的培训费损失。2002年10月,陈某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要求陈某支付4万元违约金及24000元的培训费,陈某以依法履行了提前30天通知的辞职手续,不存在违约,并且办理户口所需费用皆由自己支付为由,拒绝了公司违约金支付的请求。至于培训费,陈某以培训实际是出差,公司根本未提供培训为由拒绝支付。2002年11月,在辞职报告递交1个月后,陈某离开公司。2002年12月,公司在向陈某索要违约金与培训费损失无果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了仲裁,仲裁支持了公司的违约金请求,并要求陈某支付公司培训费8000元。法律规定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五 >拖欠职工工资(第85条一)案例

一家私营企业鞋厂。该厂于去年十月份开始在此间租用厂房,雇请了二十三名江西、湖南籍的民工生产鞋类产品。该厂前两个月还能正常发出工资,但从去年十二月份开始拖欠工人工资,到今年一月十三日,该厂负责人事管理的李某突然宣布:从即日起停产!

工人为此多次追问拖欠的工资,李某则一直敷衍了事。随着春节临近,愤怒的民工们由于害怕老板将厂房内的机器转移而一走了之,于一月三十日上午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并声称如不能得到解决,他们决定采取过激行为。<六 >约定加班费问题 案例

此种约定加班费是否有效

颜女士于2002年12月7日入职某涂料厂工作,任普工。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薪金为1450元,由基本工资600元、职务补贴200元、技术补贴450元和全勤奖50、加班费150元组成。每月必须工作28天。颜女士厂方未依法为她购买社会保险,颜女士曾要求厂方多发放加班费与购买社会保险,厂方已约定了加班费为由拒不支付。(已知当地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690元)

<七 >对问题员工各种证据保留问题

如何对问题员工的罚款、调岗、降职、降薪、辞退操作中的证据保全和证据处理 案例

超市小周带病坚持工作,工作出现了失误,误将一种价值45元/斤的海产品的价签标为4.5元/斤。幸好超市收银员在收钱时及时发现了错误并予以纠正,才使超市未遭受损失。但,一个月后,超市扣发了她的工资。超市认为,小周的工作失误尽管被及时纠正了,但这种工作失误是很严重的,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将会给超市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小周虽然当时生病,并且事后能主动认错,但如不对其进行严肃处理,不足以警戒其他员工。因超市的内部规章制度中尚没有对此种行为的处理规定,因此,事发后人事部经理与食品部经理讨论决定并经总经理批准,对小周处以扣发一个月工资的处罚。

那么,超市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妥吗?在实践中,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处理问题员工引发的纠纷? 注意事项

1.招聘入职的材料 2.劳动合同(可换岗)3.劳动制度的约定 4.写检讨等形式 5.书面记录

6.处罚时间(大事是5个月内,小事是3个月内)7.注意罚的金额 8.工资表存期2年 <八 >自动离职问题

旷工3天,按自动离职处理”的规定是否有效?如何处理自动离职的员工? 案例

北京美迪达电信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5月招聘了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廖某,并聘其为市场部项目经理,负责一项很重要的外商合作谈判项目。面对公司的信任与重托,瘳某却在7月份携带公司的笔记本电脑不辞而别,一去不返。因为与谈判有关的文件、数据都保存在廖某的笔记本电脑中被一并带走,项目的后续谈判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不仅前期的努力付之东流,而且也为日后的合作制造了很大障碍。”提起这件事,美迪达公司总经理王枫依然气愤难平。“一个20多岁的孩子,怎么能做出这样狠毒的事儿来?我必须承认,这件事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再招聘人员时我无形中就会有很多顾虑,在用人上我们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充分信任与放权了,而是层层设防、束手束脚。” 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第十八条 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法律规定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

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第十八条规定精神,企业对有旷工行为的职工做除名处理,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并履行相应的程序。因此,企业通知请假、放长假、长期病休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报到或办理有关手续,应遵循对职工负责的原则,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 法律规定

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只有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在此基础上,企业方可对旷工和违反规定的职工按上述法规做除名处理。能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而未用,直接采用公告方式送达,视为无效。注意事项 1.考勤记录

2.公司人事部门的处理材料 3.通知书(挂号信)

三、新、旧法的过渡问题

四、劳动合同

1、增加约定解除条件

2、社会保险和补充性保险的约定

3、变更工作岗位的约定

4、工资(构成内容)

5、劳动制度的约定

6、试用期的约定 7.工作时间的约定 法律规定

第九十七条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五、企业减少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

一、宏观面

1.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2.劳动保障部门加强监管

二、微观面

1.企业自身的行为

2.规范员工自身行为 企业和员工自身的行为:

1、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关系。

2、依法办事(法律、劳动合同)。

3、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4、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

5、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6、建立和谐、统一的企业氛围。

员工自身的行为:

1、结构:总体素质不高(现状)。

2、做好入职、上岗、在职培训。

3、做好企业文化宣传。

篇3: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关键词:施工合同,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工程施工是按照施工图纸、规范、管理程序及施工组织设计等相关文件的要求, 在建设场地上进行测量、作业、检验等活动, 最终建成工程实体。工程施工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 从签订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实施施工任务开始, 工程的建设方与承包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就主要通过工程合同来确定。

由于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 在工程施工中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就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合同的风险意识, 对施工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控制、利用、转移或回避, 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将可避免的风险、成本及损失极小化。

工程施工合同是对项目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 本文就如何分析识别项目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潜在主要风险因素, 提示风险来源, 提出规避各类风险的对策, 以降低工程风险, 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1 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分析

建设工程往往投资大, 周期长, 工程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与技术性。另外, 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影响较大,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如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具有波动性, 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对施工进度带来的不可预见的影响, 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对项目建设带来的冲击等, 使得风险在工程施工的整个周期内不可避免且无处不在。

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按照其产生原因, 表现为外部环境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合同本身存在的风险。

1.1 外部环境风险

不可预见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风险, 例如通货膨胀、汇率变化、水灾、震灾、流行疾疫等, 这些风险都是不可抗的。

在目前公民的权力意识和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 建设项目也应考虑与当地社区、民众、政府等的外围关系, 某些特殊项目或许会因多个利益主体的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利益诉求不一, 而导致施工工程的延误甚至受损。

项目施工易受到外部环境中的不确性变化因素干扰, 例如现代工程普遍规模大、结构复杂, 技术性要求高, 施工现场若遭遇场地狭小、水电和建材供应不及时、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气候变化大甚至变得恶劣、当地运输和生活供应条件不充分等, 都会增加施工难度, 于是施工合同变更频繁, 不但影响到工程进度, 导致工期延长, 也会因劳动力等费用支出增加, 使承包方的风险增大。

1.2 技术风险

目前许多施工工程结构复杂、规模庞大, 同时功能要求高, 就对承包方所拥有的技术工艺水平、施工设备等带来考验;承包方的装备水平、技术和施工力量、工程管理水平若有欠缺, 就可能存在施工方案设计漏洞、投标报价失误、施工计划和组织措施缺陷等风险情况。

1.3 信用风险

建设方由于财务状况恶化, 无法按时支付预付款或进度款, 就会影响建设方的施工前准备阶段工作, 造成无法按正常的计划进度施工。

由于建设工程市场竞争激烈, 承包方和建设方在现实中往往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 建设方处于主动地位, 而承包方处于被动地位。建设方在招标阶段可能随意增加苛刻条件, 甚至违规要求潜在投标人做标前承诺, 而在施工阶段也会刁难承包方, 动辄实施罚款或扣款, 给承包方带来风险。

建设方不守信用, 诚信度差, 故意甚至恶意拖欠工程款, 或面对承包方的合理索赔要求, 建设方推卸责任拒不支付, 这些情况都会使承包方遭受损失, 进而导致出现拖欠分包工程款、材料款、建筑工人工资等一系列连带问题。

承包方自身资金供应出现周转困难。因资金供应不足, 使得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无法满足原定的工程施工计划进度, 不能顺利履行施工合同条款中的有关内容, 无法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导致承包方工期迟延, 从而产生工程工期和费用的变化, 并还可能产生遭受索赔的风险。

1.4 合同本身存在的风险

1.4.1 工程施工合同条款的风险

合同文件不严谨、不全面, 建设方和承包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表达不够清晰、不够准确, 没有将未来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风险尽可能列入条款项, 合同条款存在错误、缺陷或遗漏, 例如实际工程地质状况与合同有出入, 所给的基本参数出现错误, 现场条件与设计图纸不符等, 造成承包方的返工甚至报废;当因各种原因发生工程变更时, 如何确定变更工程的造价, 如何处理违约责任, 以及竣工结算期限的确定等, 都需要有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 若合同文本缺乏相应的详细的条款规定, 则导致施工合同履行时产生工程纠纷, 导致合同难以顺利履行。

又或者合同措辞不准确, 用词模糊, 不够严密, 具有歧义, 致使承包方对技术文件、工程说明和规范等合同内容理解有误, 造成双方因立场角度不一而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界定理解不一, 导致后续合同履行时发生分歧。

另外, 承包方在现实中因处于被动地位, 建设方就利用自身的优势, 订立单方面约束性的、责权利不平衡的合同条款内容, 对承包方提出苛刻要求, 造成合同条款在当事人权利、义务分配上不对等。表现形式之一为承包方迫于市场竞争压力, 接受合同中的垫资条款。在正常情况下, 工程施工合同在签订之始, 建设方就应付一部分的预付款, 施工期间, 则按照工程量支付相应的进度款, 在项目建成验收后仅有微小部分款项保留下来作为工程的保修金。承包方若接受诸如“工程结构封顶后建设方开始支付工程款”之类的大量垫资要求, 就会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和资金断链的风险。并且建设方还可能要求承包方不得因建设方未按原定计划支付工程款而擅自停工, 这也就意味着承包方自动放弃了要求对方履行合同的抗辩权。另外建设方对承包方提出苛刻的追责惩罚措施, 比如对承包方拖延工期动辄罚巨额款项, 而对自身的违约责任要么列出免责条款, 要么就避重就轻。

1.4.2 工程施工合同类型的风险

固定总价合同是在建设方和承包方双方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格款项固定、不能进行调整的合同, 当水文地质条件不稳定, 项目工程量具有较大变动性的情况下, 若双方采用的是固定总价合同, 则承包方将承担更大的风险。

可调价格合同是指建设方和承包方可按双方约定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的合同。此类合同中往往建设方承担了通货膨账的风险, 而承包方承担其他的风险。

成本加酬金合同建设方向承包方支付工程的实际成本, 并按某种方式支付酬金的合同类型, 对于某些难以测算工程成本的复杂工程, 往往都采用此类合同, 尤其是当材料设备人力等价格发生波动时, 建设方将承担成本上升的工程风险。

2 合同风险的关键防范环节

虽然主体双方都无法利用合同文本去覆盖所有的施工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 但许多危险性高的风险, 都是由较低风险偶合产生的,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基础工作入手,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导致风险的事件, 规避风险, 大大降低高危险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保证合同顺利履行。

2.1 合同签订前阶段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 应严格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 确保择优选定拥有健全资质的承包单位。对于承包方来说, 为了有效规避风险, 应充分了解建设单位的资信状况、经营中有无信用污点、资金到位情况, 以及合同签订应具备的条件, 比如设计图纸、备案、批文、环评、安评、土地证和规划许可证等重要文件。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为项目实施与否提供全方位的评价依据, 主要包括项目地址的选择、水文地质气候等环境评价、设备种类的采购、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施工工艺及其环境影响评价、保护环境的措施、建设资金的筹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等。

当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受到严重质疑时, 不管对建设方还是承包方来说, 其中所蕴含的风险都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于承包方来说, 一旦因以上原因建设方的战略方向或财务状况发生大的变动, 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合同能否顺利履行, 直接影响承包方的利益。

2.2 合同审查

对于比较复杂、专业性强的重大合同, 应有技术、法律、财务、审计等专业人员参与合同谈判或合同审查, 力求合同条款严谨准确, 避免出现大的失误和漏洞。

合同应充分体现建设方和承包方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 在合同审查时应重点审查合同价款、工程款支付方式、预付款比例、工期、主要材料和设备供应方式等, 是否与中标通知书、招投标文件一致, 力求使合同达到双方权责利平衡状态。尤其是对于承包方来说, 因其在现实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为保证风险责任分担的公平合理, 应在合同审查时, 力争对合同中的大量垫资、放弃抗辩权等单方面约束条款进行修改, 坚持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根据建设工程的实际特点, 事先制定诸如工程款支付办法、预付款比例、材料供应方式等最可能带来风险地方的防范措施, 这是现实中最广泛、最有效的避免合同风险的对策。

2.3 合同形式的选择

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 选择适当的价格计算方式和合同形式, 可有效降低合同风险。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承包方有丰富的相关施工经验、工程造价变动比较小的项目, 承包方可选择风险自留加风险控制的风险处置方式, 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对于建设项目风险性高, 工程量大且具有大的变化性的情况, 承包方则需要转移一部分风险, 可考虑采用单价合同;对于难以测算工程成本的项目, 则一般就需要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 建设方将承担主要的风险责任。

2.4 合同履行

在合同履行阶段, 应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控, 若在合同签订后发现某些内容与合同主体的另一方约定不明确, 应及时进行协议补充, 防止合同履行时因相互分歧产生工程纠纷。为保证建设方工程款能按合同约定按时支付, 应建立工程款支付信用担保体系, 以免出现拖延拖欠现象。另外, 若出现工程洽商、变更纪要情况, 合同双方应及时会签, 一些重要的书面凭证比如工程师指令、变更联系单等应尽快签证, 这将为未来一旦发生工程纠纷、进行索赔提供必要的依据。

2.5 索赔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 索赔制度是有效的平衡风险的方法。索赔实质上是风险的再分配, 在工程建设“买方市场”的情况下, 索赔制度可有效保护处于被动地位的承包方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十分熟悉工程施工合同的各项条款, 具备法律的技术的等各项综合素质, 运用科学的索赔方法, 及时有效地提出索赔要求。

2.6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工程保险, 例如工程中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等, 可有效防范意外风险的发生所带来的损失。另外, 将分项工程分包给分包商, 使部分风险转移出去;与其他承包方组建联营体, 共同承担工程项目风险, 这些也都属于风险转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2]刘士敏, 袁大祥.施工合同风险分析及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 :206-207.

[3]刘宁宇.施工合同风险管理任务及风险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9) :112.

[4]卢有杰, 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 (英) 罗吉·费兰根, 乔治·依曼.工程建设风险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篇4:浅议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实践之中,合同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起到的作用是提高企业形象、监控经营风险、创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基于当前国内企业中合同管理实施情况,确定目前合同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会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导致合同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给企业合同维护权益、保障利益等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此,国内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合同管理的实施不会受到影响,而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鉴于对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合同管理落实情况的了解,确定目前我国企业合同管理现状不佳。这与以下情况的存在有很大关系。

(一)法制观念淡薄,合同法律意识差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相关负责人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才能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合理拟定合同,规范签订合同,并且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法定定标人或相关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合同法律意识差,使其在落实合同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差错,影响合同管理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纠纷事件,影响企业的形象与信誉。

(二)合同签订不规范,约定内容不详细

企业在经济交往中往往会签订各种合同,促成合作,以便更好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需要详细阅读合同,对合同中表述不清楚或条款不完善,需要与对方予以说明,以便及时修改合同,如此可以保证合同内容清晰,双方责任与义务表述明确,如此可以避免纠纷。但是,有很多企业并不注重合同签订的细节,如详细阅读合同、了解权责表述等,直接签订合同,致使后续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因合同中权责表述不清、意思表达模糊等,而引发合同纠纷[1]。

(三)合同监控制度不健全,合同签订不规范

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监控制度,做好合同监控,保证合同正当履行。但是,目前一些企业的职能部门或监控部门并没有对合同履行及合同监控进行详细的、深入的研究,致使所制定的合同被监控制度存在缺陷或漏洞,难以规范、约束合同监控,进而导致合同签订不规范、不合理,难以做到合同保护。

二、强化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合同管理现状不佳的情况,应当做好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避免合同管理受到风险的影响,降低合同管理的有效性。

(一)强化合同法律意识

企业在经济交往之中,权衡利弊,选择适合的合作方,与之合作。应当注意双方合作的各个环节的把控,尤其是合同签订。合同作为双方合作的凭证,应当保证其有效性。即依据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合同管理,保证合同的法律效应。基于此,企业领导或管理者应当注意强化合同法律意识,即:或通过合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或合同法律的习惯思维的强化。那么,在合同法律意识影响下,企业领导或管理者将会在与合作方合作的过程中时刻考量合同签订、营销行为、生产经营等方面是否在法律约束范围,如此可以避免风险发生。

(二)构建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当然,规范化、标准化、有效化的实施合同管理,约束、监督、控制合同拟定、合同签订、权责履行等方面,需要企业制定健全的、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即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实际情况、合同管理的目的、合同管理的内容等方面,做好人员、部门、管理标准等方面的说明,以便合同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合同管理工作的落实、可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等,进而提高合同管理的有效性,规避合同管理的风险。

(三)做好合同签订的审查

合同的审查首先应当通过阅读整个合同的全部条款、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合同所涉及法律关系的性质,合理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当然,要想做好合同签订的审查,需要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其一,合同效力审查。基于《合同法》来进行合同效力审查,结合法律法规,对合同中的条款、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判断合同是否存在无效条款或法律责任并明确的条款,以便企业及时作出修正,保证合同的有效性。

其二,做好合同履行权责的审查。同样是基于《合同法》进行合同审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情况下合同的法律效力,确定合同履行的约定是否合理、有效。以便适当的调整合同,确保合同签订双方都能够按照合同说明履行自己的权责[2]。

三、结束语

企业经济交往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合同的签订,如若不做好合同管理,可能会使企业面临合同纠纷,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或信誉损失。为了规避此种情况的发生,应当强化合同法律意识、强化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合同审查等,做好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以便合同管理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保驾护航,使企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涛.浅谈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J].山东煤炭科技,2013(6):181-183

篇5:针对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技巧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企业劳动用工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如何有效应对劳动用工合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对于企业显得日益重要。所以,准确把握《劳动合同法》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规范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是促进企业科学、健康、高效发展的有力保障。

199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为企业明确规范了用工的形式,即: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形式、劳务派遣下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形式,下面笔者简要从上述三种类型的合同风险进行简要论述:

一、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中事实劳动关系的风险防范

全日制劳动合同相对比较规范,这里将不再进行风险论述,下面将全日制劳动合同中另一隐性合同关系——事实劳动的风险进行论述。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但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国家为了构建稳定和谐规范的社会劳动关系,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责任规定相对较为严格,因此企业应当格外重视,避免因理解分歧、管理失误等原因造成事实劳动关系,因而产生法律纠纷。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产生事实劳动关系存在以下风险责任:

1、企业不签劳动合同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属于违法用工;

2、事实劳动关系期间企业需要依法给子劳动者各项待遇,还需要支付两倍工资,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3、事实劳动关系在一年后可以成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对于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在事实劳动合同方面,应做好如下工作进行风险防范:

1、按程序招聘的劳动者,在确定聘用后,在一个月之内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

2、对于临时雇佣劳动者产生的事实劳动关系,我们首先应转变用工理念的认识误区,在用工方面,我们除了全日制用工(即劳动合同用工)、劳务用工(即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用工形式,因此要加强对下属单位用工权利的指导与监管,规范采用上述三种形式签订书面的用工合同。

3、对于劳动合同期满没有及时续签的,应实行劳动合同管理,并设置合同

到期提前预警程序;也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对终止及续签条款进行约定,如可以约定劳动合同到期没有及时续签而员工又继续留用的,劳动合同自动延期一段时间等条款。

4、对于因无效合同引发的事实劳动关系,企业应遵循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加强对劳动合同合法性审查,避免免除企业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出现。

二、劳务派遣用工中的风险防范

劳务派遣是由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劳动者三方构成的完整劳动用工关系,因其灵活性和利于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减少劳动纠纷而深受用工单位的喜爱,现已经成为一种被广为应用的用工方式。但是,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法律、法规对劳动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和确认,对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由于规范严格的规定,企业对于劳务派遣方面的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行为中容易出现的风险责任主要有:

1、劳务派遣公司没有相应的资质,劳务派遣程序不规范,留用与劳务公司劳动合同到期的劳务工导致劳务派遣无效,从而形成劳动者与企业事实劳动关系的发生。

2、劳务派遣公司抗风险能力差,发生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后,企业追偿无法得到实现。

3、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的派遣协议内容约定不规范,发生争议时,容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此,笔者建议应做好如下工作来进行风险防范:

1、对派遣公司进行资质审查、资信调查,选用经济实力雄厚,合法、规范经营的劳务派遣公司,增加抗风险能力。

2、在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不直接参与招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主体混乱。如确需自己出面招聘的,应有派遣服务机构书面授权用人单位代为招聘的授权书,并在招聘时向劳动者出具以及披露派遣机构的基本情况。

3、企业应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劳务工的薪酬管理制度,并且采用以岗定薪的绩效考核模式,与企业的“正式”职工岗位分离或实行同工同酬,杜绝劳资纠纷的发生。

4、在履行派遣协议时,应当及时支付相关的服务费用,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三、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由于其适应了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推进灵活用工的客观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采用非全日制用工这一灵活用工形式。但是在具体的用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责任有:

1、不签订书面的合同。虽然法律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但如果因此引起纠纷时,将导致用人单位与非全日制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被误判为事实劳动合同关系。

2、变相签订了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将工作时间远远超过每天四小时、每周二十四小时的不符合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用工问题,签订了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容易出现合同无效,形成事实劳动合同关系。

3、企业没有为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一旦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企业不仅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且因其行为的违法性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对于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在非全日制用工方面,应做好如下工作进行风险防范:

1、签订书面的非全日用工合同,明确非全日用工形式,并将相关的工作任务、时间、报酬支付等约定翔实。

2、对于与《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非全日制用工严重不符的,要采取其他适当的用工形式,比如增加用工人数,减少单人工作时间或其他劳务派遣或业务外包等合法规范的形式,解决工作任务的完成。

3、依据法律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通过工资的形式支付劳动者,由劳动者自己缴纳,工伤保险则是由用人单位进行交纳的一种强制保险,企业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长远利益考虑,按国家法律规定交纳工伤保险。

篇6:工程施工合同变更及风险防范

来源:www.xiangdang.net上传者:jsxywl时间:2014-6-9

收藏该范文到自己的文库

工程施工合同变更及风险防范 管道储运分公司 王龄

摘 要:合同变更是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与其他类型的合同相比,工程施工合同变更的发生更频繁,变更的内容与形式更复杂,跟合同变更相关的法律风险也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角度,对工程施工合同变更及其风险防范,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主题词:工程施工合同 变更 风险防范

一、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

工程施工合同具有标的的不可代替性,履行期限长,标的额大,合同履行环境不确定因素多,合同法律关系复杂等特点。各种影响合同履行的主客观因素,在合同订立期间很难充分预见,因而工程施工合同在履行中难以避免要发生各种变更。

与其他类型的合同相比,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工程发包人对合同的标的,有单方的变更权;变更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技术核定单、设计变更单、发包人以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双方函件、会议纪要,都可能是合同变更的表现形式;变更带来的利益增减和法律后果也更加复杂;变更涉及的内容,往往专业性很强;变更行为的规范,除了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业规范和商业习惯,也占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包括法定变更与协议变更两种情形。法定变更即依据法律规定而变更合同内容。协议变更,即合同当事人在合意的基础上,以协议的方式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变更。

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已经履行的债务不因合同的变更而改变。也就是说,合同各方当事人,都不能以变更后的合同条款来作为重新调整双方在变更前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

二、工程施工合同变更的原因

工程施工合同变更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业主新的变更指令,对工程的新要求。如业主有新的意图,业主修改项目计划、削减项目预算等。

2.由于设计人员、监理方人员、承包商事先没有很好地理解业主的意图,或设计的错误,导致图纸修改。

3.工程环境的变化,预定的工程条件不准确,要求实施方案或实施计划变更。

4.由于产生新技术和新知识,有必要改变原设计、原实施方案或实施计划,或由于业主指令及业主责任的原因造成承包商施工方案的改变。

5.政府部门对工程新的要求,如国家计划变化、环境保护要求、城市规划变动等。6.由于合同实施出现问题,必须调整合同目标或修改合同条款。发包人可以单方变更工程设计,其理由在于:工程施工合同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承揽合同,承包人应按照发包人的要求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单方变更工程设计是发包人的一项法定权利,不需要与承包人协商一致,承包人必须按发包人依法变更后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否则就构成违约。当然,因发包人变更设计给承包人造成的损失必须予以赔偿。同时对合同价款、工期及质量等相关内容做出调整。

三、关于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

(一)不可抗力引起合同变更

《合同法》第117条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形。20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则对不可抗力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不可抗力是指承包人和发包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可预见,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并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如地震、海啸、瘟疫、水灾、骚乱、暴动、战争和专用条款约定的其他情形。

不可抗力引起的法律后果,往往导致合同解除。如果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不足以使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则引起合同的变更。不可抗力引起的合同变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合同内容的变更,就是关于合同从非常状态进入正常履行,双方权利义务的安排。例如,场地的清理,已建部分的修复,追加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工期的重新确定等。二是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如何分担。如果未在合同条款专门约定的,可以按照相关规范性文件来处理。2008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费用,发、承包双方应按以下原则分别承担并调整工程价款:

1.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运至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发包人承担。2.发包人、承包人人员伤亡由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3.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害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4.停工期间,应发包人的要求,留在施工场地的管理人员和保卫人员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5.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作为建设单位应认真统计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损失,收集相关的证据。特别是对是否存在对方规避和减损措施不力的情况,进行厘清和区别。

为了规避不可抗力的因素给工程建设带来的风险,宜根据上述分担原则,向保险公司投保,如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并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要求承包人对人员、设备也进行投保。这样,在不可抗力造成损害时,可依据保险条款,由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责任,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二)情势变更引起合同变更

情势变更原则,虽然没有出现在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的条文中。但作为合理兼顾合同当事人利益,保护市场交易,防止经济动荡的基本原则,在审判实践中,是一直体现的。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合同法》解释

(二),在第二十六条对情势变更原则又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慎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合理调整双方利益关系。

情势变更原则,所谓“情势”,是指作为合同法律行为基础的一切客观事实,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及商业上的种种客观状况,具体如:国家政策、现行法律规定、物价、币值、汇率、国内和国际市场运行状况等等;所谓“变更”,是指这种情势在客观上发生异常变动。一般而言,情势变更的构成要件是:

1.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终止之前。另外如果债务人迟延履行合同债务,在迟延期间发生了情势变更,则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因为债务人若守约履行就不会发生情势变更。

2.情势变更须是当事人所不能预见的。情势变更是否属于不可预见,应根据当时的客观情况及商业习惯等作判断标准。但对于发生机率很低的某种情况,如飞机失事等,但仍可依情势变更原则处理。3.情势变更须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发生。4.因情势变更而使原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这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实质要件。

至于是否显失公平,可以用以下几点作为判断标准: 1.是否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 2.显先公平的事实须存在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或其中一方; 3.显失公平的结果,使双方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危害交易安全;

4.主张适用的一方因不适用而遭受的损失,一般要远大于适用时对方所遭受的损失。

情势变更原则的目的,在于排除因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的不公平的结果,使合同在公平的基础上得到履行或解除。情势变更事由发生后,通过当事人协商或者诉讼、仲裁,变更或解除合同。只有在通过变更合同仍不足以排除不公平的后果时,才扩张采取解除合同的措施。

四、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的法律风险和防范对策

(一)合同起草和订立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防范对策

建设单位往往在合同起草,特别是一些格式条款的制定中,占有优势地位,但不等于说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隐含着法律风险。而且正因为建设单位的优势地位,更容易忽略法律风险的防范,从而为合同变更埋下隐患。这一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有:

1.合同条款过于粗略。关于变更的条件、程序的文字表述,或没有提及,或不够具体明确,或不够严谨细致,可操作性差。由于合同条款往往是由发包人提供的,如果对合同的理解出现分歧出现争议,会发生不利后果。《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具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2.在通用条款加专用条款的合同中,没有充分注意到,专用条款与通用条款的衔接,而造成一些内容的空白或矛盾。

3.合同条款中权利义务不对等,有可能违反合同法关于格式合同的禁用规定,而造成该条款无效。根据《合同法》第40条、第53条规定,免除己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以及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损失的免责条款为无效条款。

4.违反合同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建设合同的强制性规定,如禁止转包、违法分包,也可能造成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防范对策:重视合同条款的设计,特别是经过招标确定承包人的情形,更应该在起草招标文件时,就准备好内容具体、明确、周密、严谨、可行的合同条款。必要时,对合同中相关术语,例如不可抗力、签证等给予准确、具体的解释。根据工程特性,工期要求,气侯条件,工程款到位情况权衡考虑合同的内容,特别是有关变更的条件、程序和规则。文字表述切忌含糊和过于简略。合理安排双方在变更事项中的权利义务,有限度地利用优势地位。在使用通用条款加专用条款时,一定要吃透通用条款的内容。

(二)施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和防范对策

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预见性大的特点,出现变更是在所难免的。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坚实、细致、科学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变更,真实、合理地认定必要的变更,杜绝舞弊和漏洞,维护建设方的正当利益。施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有:

1.现场施工不能很好地贯彻设计意图,造成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而发生额外的变更。

2.设计与施工现场不符,各专业设计之间存在矛盾,而在施工中未得到及时发现和变更,从而带来损失。

3.监理工程师和现场代表的大量的口头指令,导致最后责任不清,难以准确认定。

4.隐蔽工程未能及时验收,或验收不严,给对方虚报变更工程量,留下机会。

防范对策:第一,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合同交底和设计交底,使双方的现场人员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工作程序以及合同约定的双方工作界面、权利义务安排、违约责任等。为全过程科学管理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强化现场信息管理,建立工作日记,及时记录施工进度、质量,以及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沟通业主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不同施工专业的意见,及时协调处理涉及变更的各种具体问题。第三,要严格限制设计变更。主要是涉及安全、质量和使用功能时,才可以按程序办理设计变更。第四,施工中各种正式信息的传达,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并对双方往来各种信息交流,及时进行梳理、备存,收集涉及变更的对我方有利的证据。第五,要树立严格的守约意识。因为合同是约束双方行为的,作为建设单位也要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履行权利义务,防止由于己方违约,遭对方索赔而形成的合同变更。

(三)工程签证过程的法律风险和防范对策

工程签证就是指工程发承包双方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对支付各种费用(施工过程发生的与设计图纸、施工方案、预算项目或工程量不相符,需要调整工程造价的)、顺延工期、赔偿损失所达成的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补充协议。互相书面确认的签证即可成为工程结算增减工程造价的凭据。工程签证一般有以下几种:工程经济签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环境、业主要求、合同缺陷、违约、设计变更或施工图错误等,造成业主或承包商经济损失方面的签证。工程技术签证: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措施的临时修改,涉及的价款数额较大。一般应组织论证,重大变化应征得设计人员同意,做到安全、经济、适用。工程工期签证:主要是在实施过程中因主要材料、设备进退场时间及业主等原因造成的延期开工、暂停开工,工期延误的签证。工程隐蔽签证:是指施工过程中对以后工程结算影响较大的签证,资料缺失将无法补救,难以结算。签证工作常见风险有:

1.超越项目管理程序,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合要求。为了追求项目实施进度,往往前期工作不够扎实,施工图比较简略,或者与现场实际出入较大。从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频繁,甚至设计变更联系单比施工图纸还要多。2.未经核实随意签证。签证内容与实际不符,有不了解定额费用的组成而盲目签证的,有不应列入直接费而盲目签证列入的;也有未经设计人员同意而随意提高用料要求造成不必要浪费的,对投标包干的项目或者不应该签证的项目进行大量的签证,有的签证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不认真核实就签字。

3.程序混乱。当遇到该进行工程签证时,业主代表往往不及时给予签证或者双方扯皮,结果造成涉及变更的事项越积越多,最后事过境迁,难以一一辨明真伪,反而给合理确定变更事项造成障碍,从而导致损失。

篇7:针对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技巧

中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采购事业部 梁 辰

2011.6.28

一、关于企业风险防范的基本认识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企业自身及有关各方未能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不利后果的一切可能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是指针对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可能导致的风险,在其发生之前即采取防范措施的具体做法,以及企业长期形成、自觉建立的相关机制。中色国贸防范法律风险的途径主要包括:企业成员法律防范意识的培养,合同管理体系的创建以及廉政建设与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等等。

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是中国有色集团和中色国贸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集团公司始终狠抓内部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持续推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走出去”碰到的投资、采购、期货等各类高风险业务,始终狠抓监督管理。中色国贸成立以来,在“抓基础、强管理、控风险”九个字上下功夫,在采购业务、矿产品经营业务中,切实加强对合同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的防控,初步建立了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中色国贸在2009年、2010年持续开展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管理缺陷诊断活动,并在2011年以“强化风险管理、降本增效”为主题,继续推进第三阶段管理缺陷诊断活动。这一系列的工作,明显提高了和部门两级的管理能力和公司总体管理水平。

二、中色国贸买卖合同风险的常见问题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是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受到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

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双方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工具,本应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中色国贸当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集团公司投资的境外重大项目和境外主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分布的国别和地域较广,又分为矿山、冶炼厂、合作区公司等不同的生产类型,设备采购业务的涉及面大、周期较长,面对的国内供应厂商众多,因此,所订立的采购合同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一旦合同利益的取得或实现出现障碍,原先就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会随之展现出来。

中色国贸目前常见的合同风险,多源于合同签约过程中,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把好合同关;或者极少数经营人员违规

操作,甚至仅凭人情关系就草率签约,导致合同权利、义务约定失误,造成合同纠纷;还有一些是因为供应商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不当之利,给予虚假优惠,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品种规格不符合合同要求。

从业务部门的管理上看,对合同的审查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常识和合同意识,合同审查中的规范化管理不健全,对事先审查、论证、调研不够重视,在签订和履行合同中存在实体上及程序上的问题。二是随意担保现象较为严重,违约责任追究困难。有时陷入被动,代人承担履约责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无计可施。三是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旦遇到合同纠纷,较少使用仲裁、诉讼等法律救济途径,而基于“和气生财”的协商效果往往并不能令人满意。个别下属企业依法维护企业权益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一些外欠款项多年难以收回,形成呆帐、坏帐,积累了较大数额的不良资产。甚至有的企业忽视自己的法律权利,一些案件超过了诉讼期限,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

三、中色国贸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的办法、措施

(一)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的总目标:制度系列化,行为规范化,经营管理和合同管理一体化。

合同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即:“合同管理机构总管,部门、科室、业务小组分管,业务员具体管”,逐级管理、各负

其责。从组织有关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制定并贯彻实施合同管理制度;负责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转让和终止;审查合同,管理合同文本及合同专用章;解决合同问题和处理合同纠纷等各方面,明确不同的管理职责。

(二)严格执行关于合同订立的各项规定

合同形式一般应采用国家发布的示范文本;信件和电子合同应订立相应的合同确认书。

订立合同以及变更或解除合同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要高度重视可行性调查、要约或承诺、合同协商、拟订与审查、签署盖章等关键节点。

(三)重点加强合同审查

审查必须坚持“合同驱除一切关系”的准则。除了对一般合同实行分级责任制度外,重大合同必须经专门机构、专门人员的审查。合同审查必须在签字盖章前进行。

从中色国贸采购部的具体业务看,合同审查的重点内容应当包括:

1.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格,认真审查签约对象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资信能力以及当前是否正常经营等情况,不能简单相信其名片、介绍信、工作证、公章、授权书、营业执照复印件等,严防不法单位或个人利用采购合同进行欺诈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减少交易风险。对于标的较大的交易,还应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调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能力。特别注意对方是否有表

见代理情况发生。如:是否使用了内设机构印章签订合同;有无加盖合同印章的空白合同书、证明书、介绍信,可能被利用;对方签约人有无代理权,等等。

2.审查内容是否合法,与格式条款的差别等。包括: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合同约定是否明确,质量要求明确与否,价款报酬约定明确与否,履行的地点、期限、方式的约定明确与否,履行费用负担和对方免责条款的约定明确与否。使用统一的购销合同文本,减少合同履行和处理纠纷过程中的争议。

3.审查交付与验收,方法是否恰当,手续是否完备,交付人,验收人是否经过授权。应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是否办理。

4.审查合同是否设立担保,如设立,审查担保方式是否恰当。保证人的主体是否合格,担保条款或担保合同的条款约定是否符合《担保法》要求。是否发生变更或解除,手续是否符合《合同法》规定。

5.审查履约、违约情况,有关证据是否齐全。是否存在预期违约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审查合同履行情况,审查是否具有抗辨权、撤销权、代位权,决定是否行使该权利;审查合同履行是否涉及第三人,并检查履行情况。审查解决纠纷的方式,是否利于解决合同纠纷。

(四)加强合同管理奖惩制度

对在合同订立、审查、履行以及日常管理中,工作认真负责,行为规范、化解了风险、或为本单位争取了较大效益、避免或挽回了经济损失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

对在合同订立、审查、履行以及日常管理中,因个人主客观错误或过失造成企业损失的,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分、经济赔偿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中色国贸关于合同审查有关问题的实践

(一)强化采购业务中的“两大管理” 1.强化合同管理

采购合同是中色国贸从事采购业务、获取经营效益的前提和基本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经营纠纷的主要根源。为了从源头上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中色国贸的采购事业部针对合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严格把关”的工作机制。在做法上,特别强化了几个节点:

一是强化法律意识,注重合同知识培训。不断加强对项目负责人、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合同法》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形成了在日常管理中处处以合同为依据,按合同办事的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签约机制,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根据工作要求,采购事业部进一步完善了合同文本(模板)的统一、合同专项管理、审查和审批制度。、三是不断加大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的全面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审查合同的每一项条款,坚决杜绝含义模糊的合同条款出现在正

式文本中。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加强了有关人员开展合同审查实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水平。

2.强化复核管理

设备和物资采购是一个经营风险很高的领域,对采购合同本身以及我们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随着中色国贸所承担的采购项目或采购业务逐渐增多,采购事业部每位员工平时的工作任务都非常繁重。如何在确保完成采购量的同时,保证采购工作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建立健全合同的复核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合同的执行效率、正确处理工作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关系极大。针对这一特点,采购事业部加强和完善了复核工作的相关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报价、合同、付款、通知开票等关键环节的复核,同时,增加了对复核工作进行再监督,实现了对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控制,使采购业务的各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做法得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加强了风险防范。

(二)开展经常性的管理缺陷诊断活动,确保合同管理精细化、常态化

加强培训,细化标准,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采购业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内设部门的管理,对内设部门的作业目标、管理制度、基础资料进行统一明确和规范,促进内设部门管理的

精细化。

二是完善内控、加强教育。加强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加强对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完善签约机制,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合同文本的统一、合同专项管理、审查和审批制度。不断加大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的全面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审查合同的每一项条款,坚决杜绝含义模糊的合同条款出现在正式文本中。

三是加强管理缺陷整改措施的执行力度,切实促进部门业务管理。中色国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紧密结合采购业务的实际,坚持“提高两种能力”――以强化整改提高降本增效能力、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始终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突出薄弱环节,注重整改的针对性;二是严格要求、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整改的实效性;三是把握节点、扎实稳步,把整改成果具体落实到“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上,切实增强了部门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是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改进工作。加强对标工作。将对标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按照强化指标分析、学习最佳实践、落实整改措施的工作步骤,努力提升部门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合同审查,以识别防范风险为目标,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通过加强合同审查工作,树立起“风险管理就是生命,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理念,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围绕采购部的发展目标,健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对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审查)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合同风险管理有效开展。

在合同审查工作中,以防范和控制为目的,全面收集合同风险和与合同风险相关的信息,开展起合同风险识别、合同风险分析和评价工作,完善合同风险的监控制度,制定防范控制措施,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对合同管理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合同的监控,围绕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开展风险控制活动。设定预警指标,制定应对策略,采取处理措施,确保了重点项目和关键控制环节的风险可控、受控。

合同审查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风险很大的经营行为。由于其特点,无论是合同的效力,还是履约能力或陷阱条款,采购部的经营人员、管理人员都可能因为专业局限、或者缺乏法律经验而难以准确把握。因此,还必须充分借助法律专业人员的作用,加强对重大合同的审查,才能更好地预防合同纠纷。

比如,在重大合同的协商、签订过程中,提前咨询律师或求助于向集团公司法律顾问,让法律专业人员提前介入。必要时,委托公证、鉴证机关进行对合同进行公证或鉴证,帮助经营部门提前规避或防范合同风险。

篇8:针对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技巧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 我国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充足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加强合同管理, 能够通过法律途径, 为企业的商业活动提供保障。

市场经济的发展, 彻底解放了企业的生产力, 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 但是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而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 合同能够为企业商业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降低风险, 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 可以说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背景下一种重要的制度管理模式。合同的建立需要合同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单方面想变更合同, 就需要承担合同中规定的后果, 双方都必须履行合同中的内容, 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责任化、法律化。

二、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识别

1. 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在合同签订前, 潜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双方订立合同资格以及履行合同能力方面, 如果在合同签订前, 合同双方没有对对方订立合同的资格进行审查, 让不具备履行合同能力的一方签订了合同, 导致后期合同无法履行, 就会导致合同无效, 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同时,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 很多合同管理者缺乏完善的管理意识, 加上经验不足, 合同相关的专业知识短缺, 导致合同文本不够规范, 很多合同内容表达不够清晰, 没有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 甚至导致一些合同内容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不正规的企业合同, 会引起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给企业甚至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2. 合同履行阶段存在的风险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 由于合同一方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 或遇到不可抗的因素干扰, 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一方面, 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对于合同违约行为的处理不够及时, 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避免企业经济损失;另一方面, 对履行合同的管理力度不足, 同时也没有对对方履行合同的行为进行跟踪, 导致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最终导致合同纠纷。

在合同履行中, 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完善的合同管理知识, 包括相关的财会知识、法律知识以及管理知识, 要求合同管理人员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现阶段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导致合同管理工作成为了一项任务, 在遇到合同纠纷问题时无从下手。

3. 合同发生纠纷的风险

当合同双方发生合同纠纷后, 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就会导致纠纷发展, 在后续诉讼、仲裁等方面处于劣势。如果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管理水平低, 就会增加此类风险。

三、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存在的原因

第一, 企业合同管理意识淡薄。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法律意识, 加上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合同双方企业在对合同签订、履行、验收、反馈等方面都不够重视, 增加了合同管理风险发生概率。

第二, 合同双方缺少联系和沟通, 没有对对方进行深入的审查与了解, 在一些项目中没有形成共识就签订了合同, 导致合同流于形式, 同时, 在企业中没有专门负责对合同全程沟通与管理的机构。

第三, 企业履行合同的情况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诚信形象。但是, 一些企业缺少诚信意识, 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 常常会冒险违背合同中的相关规则, 不仅会对对方企业经济造成影响, 同时对自身企业形象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的对策

1. 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第一, 应该加强对合同合作方订立合同的资格进行全面审查。根据相关的法律或行业标准等, 对对方资格进行审查, 如果对方单位中存在资质不足的情况, 则签订合同无效。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对方资质审查的重视, 同时对对方企业诚信、履约行为进行调查。通过一些调查机构或实地考察等, 了解对方企业注册资金、股东、会计资料等方面的调查。

第二, 加强对合同中相关条款的审核, 包括格式等, 对对方提出的相关条款进行反复推敲。避免合同中出现不合理、模糊不清的内容, 减少后期的合同纠纷。

2.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合同履行过程中, 为了减少合同变故, 降低风险,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企业合同管理部门需要收集和保存各种资料, 帮助管理人员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时的掌握, 同时也能够为如果后期发生合同纠纷提供有力的证据。

第二, 当发生合同变更或存在疑问时, 需要及时的签订相应的变更协议。另外, 变更协议或者补充协议都必须是书面形式, 口头约定不能作为协议存在。在签订合同后就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效应, 合同双方都必须认真履行。合同管理人员需要熟知合同中的内容, 能够利用合同中的内容保证自身合法权益, 保证双方都能够按照合同内容开展工作。

五、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合同是合作双方相互约定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规则,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的运用与管理。但是由于合同管理水平、经验或相关专业知识不足, 会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存在, 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威胁。因此, 企业必须加强对合同管理的重视, 培养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 提升企业履行合同过程中风险防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彭盖农.施工企业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J].西部财会, 2015, 21 (2) :41-42.

[2]朱江伟.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 2014, 26 (9) :99-100.

[3]林霞, 刘万峰, 何成业.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识别探讨[J].中国石油石化, 2015, 24 (12) :65-66.

上一篇:工科硕士毕业答辩的10点秘籍下一篇:未请假私自外出学校检讨书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