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

2024-04-14

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共8篇)

篇1: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

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

管理软件作为一种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手段,与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属生产力范畴,旨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因此,大力推广应用管理软件,并使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乃是世界各国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不受任何国界、国情、厂情的影响和限制。

我国加入WTO,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进,使得企业管理进步的需求也比以往更为迫切,更为实际。当前,我国广大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几乎都将推行管理软件乃至ERP列为“技改项目”,并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在厂商需要、政府推动和媒体宣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应用及管理软件的发展显得格外令人关注。

一、我国企业应用企业管理软件的状况

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于80年代初曾花大力气引进以MRP为代表的国外先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应用MRP系统。以求提高企业的生产制造管理水平,达到“既要降低库存,又不出现物料短缺”的目的。90年以来,国家863高技术计划CIMS应用示范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应用MRPII系统的进程。目前,我国已有上千家企业应用MRP II管理系统。随着企业应用MRP/MPRII的深入,人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他们希望管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物料计划信息的同时,要能同步处理财务信息。也就是说,企业要求财务会计系统有同步地从生产系统中获得资金信息,并随时控制和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为了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准确度,开始采用会计软件来代替人工作账,并由此开始了“会计电算化”的历程。不久,企业便不满足于这种事务型的会计核算软件,他们需要“财务管理”,即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与决策,并为企业经营提供指导作用。于是,他们开始应用管理型的财务软件。从1997年开始,一些企业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需求:将财务管理与监控职能扩展到销售、采购等业务环节,实现财务核算、控制与进销、存业务的事务处理一体化。在大多数企业的心目中,集财务、分销、生产等管理于一体的管理软件能解决他们遇到的管理难题。

二、我国企业对企业管理软件的要求

1、适合我国企业的管理软件应满足企业多样性需求

中国的企业千差万别,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大型企业实力雄厚、业务处理流程复杂,需要实现资金、物流、信息、业务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因此,大型企业对全面的管理软件系统实施有着很强的需求。对于中型企业,尤其是对1000多万的中小企业而言,出于成本的考虑、企业自身管理基础的影响,不可能全部选择大型的全面管理软件产品,即使选择了,但是国内很多企业的现状是产品信息(比如零配件的统一称谓)都不准确,对全面质量管理和及时制造的理解和应用都还差了很远,在这种条件下实现企业和企业上下游的信息高度集成,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造成实施困难,上线不易,不容易用起来的结果。因此,我国相关

管理软件市场上的企业管理软件应该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水平用户的多层次的需求。

企业推行管理信息化建设,最需要的是解决现实问题,需要不同层次的企业管理软件有效地解决不同类型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个性化需求。适合企业的管理软件应该是在发展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应用为重点”思想的管理软件,更多的是聆听企业的声音,关注企业管理的需要,因为管理软件的基本目标是辅助企业管理,所以管理软件的根本着眼点应该是管理应用。适于我国国情的管理软件的标准应该是满足企业需求的多层次化、多样化。

2、适合我国企业的管理软件应将国情、厂情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对企业管理软件尤其是ERP管理软件,有不少企业存在一些误区,认为ERP软件是万能的,企业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还有些企业仅仅把上ERP管理软件当成一种时髦,好像不上ERP,企业不够档次。实际上,企业管理软件乃至ERP软件,其成功的关键是要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去规范企业里面人的行为。企业管理软件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还涉及到企业体制、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其复杂性可想而知。

由于我国经济环境、企业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企业管理中还有一些“人治”的色彩,有许多地方是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有的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数据不完整,不规范,工作方式因人而异等等。我国企业往往没有经历西方企业的充分工业化阶段,比如,在业务标准化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往往侧重于专业标准化而忽视事务性标准化。西方企业经历了充分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在经历了业务流程优化后,一般以目前最好的运行办法作为标准,以达到规范运作和高效运行的目的,并且不断的从目前的标准上升到更高的标准。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最迫切需要解决和提高的是基础管理,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设计和人的行为规范等,企业要上企业管理软件,通常希望最好能通过这个过程帮助企业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适合我国企业的企业管理软件必须是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本身所面临的问题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抓住主要问题,并结合人员素质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因素,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脚踏实地的态度而定位的。如果不考虑国情、厂情,这样开发出来的企业管理软件肯定是要遭遇失败的。

需要指出的是,国情、厂情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企业管理软件以国情、厂情为由,强调客观,迁就现状,不思进取,实际上就是固步自封,保护落后,就将严重影响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制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些旧式的管理过程,可能在原来的物质技术条件下是非常合理的,能够起到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帮助决策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它会与企业的物质流、信息流显得格格不入,往往会对提高效率、辅助决策起副作用,至少无法起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作用。

我国广大企业应用管理软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学习、研究和应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尽快改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而建立起一套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创新是企业根据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优化企业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停滞不前甚至衰退,以致最终被市场淘汰。企业应用管理软件一定要立足于管理创新,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努力实现企

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

因此,适合我国企业应用的企业管理软件一方面需要结合我国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而且大多数企业又长期处于传统、粗放管理的实际状况,但是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又一定要同时立足于企业管理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方法和经验,并把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三、适合我国企业应用管理软件应具备的特点

考虑到我国企业及企业管理的现状,以及企业对企业管理软件的要求,可以归纳出,适合我国企业应用企业管理软件主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管理思想的先进性。是指管理软件本身所蕴涵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地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与企业管理中,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中,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及经验、方法,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开放性。开放性是指管理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传递及信息交换。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使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的各个领域得到普遍应用,这些系统间的相互衔接、集成应用是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另外,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同样对管理软件提出了开放性的要求,要求管理软件系统不仅能向外以标准数据格式传送数据,而且能接受外部系统的标准格式数据。

3、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管理软件的功能随企业管理要求的发展而逐步扩展的特性。企业及企业管理的发展,必然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提出功能和性能扩展的要求,甚至会进一步要求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的变化。

4、可集成性。管理软件的可集成性是指其与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其他子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等的可集成应用。

5、架构的先进性。架构的先进性是指管理软件所采用的技术架构和开发技术的先进性。管理软件的技术架构和开发技术,是管理软件的基础。先进的技术架构不仅可以确保上述应用特性的顺利实现,而且可以防止技术进步所造成的原系统投资的浪费。

6、适合我国企业应用企业管理软件的规模和行业划分。对我国企业来说,企业规模的不同、行业特点的不同、企业管理的不同要求,决定了企业管理软件的规模差异。

四、结束语

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实用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管理软件不仅应充分目前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相关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应该考虑满足当前及将来企业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管理需求。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是最好的技术,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管理软件是最好的管理软件。管理软件系统作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一种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需要实现一种“人尽其能,物

尽其用,财尽其值”的管理目标。适合我国企业应用的企业管理软件必须适合不同行业的管理特点,满足用户管理上的个性化的需求。

篇2: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

1 国内服装企业现状分析

1.1 服装企业类型呈现多样化

我国的服装企业大致可分为来单加工、自创品牌和服装定制等类型。

由于经济实力不足、设计能力薄弱等等原因, 我国一些服装企业以贴牌、接单生产加工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自主创新意识的觉醒, 企业家们深刻认识到创建、设立自主品牌是服装行业走向全球增值链高端的必由之路。我国服装产业的自主品牌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服装定制分为高级定制和普通定制。近年来, 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促使服装定制———一种个性的服装商业模式在中国悄然兴起。较高收入者越来越不能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批量化制造出的成衣;高收入者更是以个性化和高品质为特点的高级定制服装, 视为他们服装消费的首选和身份地位的象征。高级服装定制多以会所、工作室为经营模式。为某行业工种、公司集团等特别定制小批量、个性化服务为主的即为普通定制, 一些企业专门或者兼做定制业务。

1.2 不同类型企业的现状分析

来单加工型服装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这类企业一是拿国外订单加工生产;二是为国内大企业贴牌生产。如今, 企业面临海外订单锐减、流失而发展受阻, 再加上国内服装加工原材料成本上涨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 代工的优势不断减弱, 企业利润在不断缩水。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国内服装市场也已经成为了国际市场, 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服装企业需要建立国际品牌, 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但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的冲击, 导致了我国的服装企业出口利润的大幅下降, 同样因为服装加工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 使自创服装品牌企业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困境。

对于定制企业来说, 那种批量大、对个性化没有要求的批量定制不赚钱, 已经不做了。这类企业优势在于可以单量单裁, 因此会以小批量为主, 在个性化服务上寻求出路。

2 国内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服装企业存在着各不相同的问题, 但是却有着共通的问题:企业创造力不足, 效率相对低下。

2.1 缺乏高素质人才

一些服装企业缺乏远见, 没有设计、工艺人员的培养和培训计划。把企业的命运交给工厂现有的老师傅手里, 这些师傅也为了种种原因而拒绝学习、使用新技术, 认为自己手工做的最好最可靠。企业中既懂电脑和掌握了CAD技术知识, 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高素质人员极度缺乏, 这样的结果是企业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伍。

2.2 不懂选择和使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系统 (简称服装CAD) , 以其方便、快捷、实用和精确的特点, 在服装行业备受青睐。一些企业家也希望通过购买和使用服装CAD系统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但是由于对服装CAD系统缺乏了解, 购买的服装CAD系统与自己企业的类型、产品、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等不相适应, 甚至无法使用, 致使设备闲置, 没能把服装CAD系统彻底融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使服装CAD系统发挥出最好的效益。这也导致了服装企业对服装CAD持着怀疑态度, 使服装CAD/CAM的推广、普及更为困难。

服装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 在技术、设备上又毫无优势, 怎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呢?要打破这个怪圈, 避免恶性循环, 服装企业不能盲目购买, 应买与企业相适合的服装CAD系统。服装CAD研发企业应该了解各类企业对服装CAD的需求进行分析, 研发有针对性的、企业真正能用的产品。

3 我国服装企业对服装CAD的需求分析

如今服装市场是多样化的, 企业也是多样化的, 多样化的企业对服装CAD系统的需求也应是多元化的。

3.1 来单加工型服装企业对服装CAD的需求分析

由于经济实力不足, 加之不是以设计为主, 对应这类企业的服装CAD软件无需具备全面功能, 其打板、放码、排料系统功能应该比较完善。即打版功能强大, 自由灵活性高;能手动或自动放码, 并能实现参数联动修改;排料系统准确实用, 能手动排料、自动排料、单方向排料、压排、滑排等等, 能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面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并可快速核料报价。能有效地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缩短加工周期。

改类企业只需要三个系统, 配合笔式绘图仪, CAD软、硬件的价格自然就不会太高, 企业买得起用得上。

3.2 自主品牌型服装企业对服装CAD的需求分析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信息化和数字化, 对于自主品牌型服装企业来说,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技术升级是自身发展及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的关键环节。

以服装设计为主的自主品牌型服装企业, 适宜选择的服装CAD系统, 应包含:款式设计、样板设计系统。

款式设计、样板设计便可以充分发挥其创作和信息存储的优势, 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该系统功能进行款式设计, 也可以调出原有的资料进行修改, 服装款式、色彩、图案、面料以随意搭配, 快捷方便, 使设计师从繁重的绘画中解放出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速度。因此以服装设计为主的企业除了要选择样板设计系统, 还应选择服装CAD系统中的款式设计系统。

而对于自己承担设计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服装企业, 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增加试衣系统。服装计算机试衣可以帮助试衣者以直观的视觉效果, 从屏幕上观赏自己试换服装库中的各款服装, 并可根据各人不同的品味和自身的条件更换服装的色彩、面料, 同时对面料的花纹、图案、肌理进行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再设计。这无疑是企业经营、促销服装的好帮手。

使用服装CAD的企业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管理体制作保证, 或根据自身条件, 实行分阶段、逐步地引进和使用服装CAD系统。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效益。最佳效益是指对服装CAD的投入与获取的效益的比值, 即价格/性能。应用服装CAD所产生的最大效益就是相对的低投入, 换取高的效益。

我国自主研发的服装CAD系统已逐步趋于成熟, 而且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较为经济。目前, 国内的一个基本配置的整套服装CAD设备 (软件加绘图机) , 价格大约几万至十几万元人民币, 仅为国外同类配置价格的1/3左右, 且国外服装CAD系统需成套购买, 不专卖软件, 这就限制了企业的选择范围, 对于资金较紧张的中小企业或用户就无法接受。从性能上看, 国内系统打版功能比国外系统打版功能强大, 放码方面国内服装与国外服装的CAD基本不分高下, 目前在排料上, 国外系统在自动排料方面比较国内优胜一些。国产服装CAD系统应该可以单独出售软件系统, 这样给企业的选择、投资增加了灵活性。

3.3 定制型服装企业对服装CAD的需求分析

现在的定制型服装企业批量生产规模都不是很大的, 以小批量为主, 追求个性化服务, 特别是单量单裁的定制型服装企业、工作室, 多以生产女装为主。款式和面料的变化要求快、开发周期要短、生产工序要紧凑合理并要高效, 版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更高, 这些需求特点, 正在迫使服装企业需要改变, 需要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需要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和模具化生产。

企业对服装CAD软件的样片功能要求更高, 既能以参数模式打板, 也能进行自由式打板, 真正体现操作的智能和自由性。还可利用尺寸表部位和输入定数两种结合互补的方式来自动放码等。

4 建议

建议服装CAD软件系统界面设计应朴实化、人性化———提供汉化操作界面和提示信息, 应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要能体现操作的智能和自由性, 且易学、易用。

技术涵盖从纸样的信息化管理、服装款式设计、样板设计、放码、排料、工艺管理等与服装技术有关的各个领域, 企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软件模块及配套的硬件设备, 组成一套个性化的服装CAD系统平台。同时加强服装CAD系统在二维技术上的研发。具有良好的全面兼容性, 支持数据往来直通, 具有设置内部数据加密功能, 提供功能再现机制, 曾经编辑过的复杂图形一键激活再现编辑状态。提供测量数据追踪, 曾经测量过的单一或多组要素, 一键激活, 能再现测量状态并及时修改。实现一键式全自动放码并且全面提升放码智能工具, 改写依靠经验数值放码的时代。实现真正的自动排料以提高生产效率。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衣食住行也在发生质的变化。衣食住行之首的“衣”, 随着终端市场客户群体的需求变化发展, 催生了更多的服装设计、加工企业, 而之前有世界服装加工基地之称的中国服装业, 由于内需拉动需要和外贸竞争的环境压力, 也迫使其慢慢转型内销, 也就是说中国的内销服装业正在蓬勃发展, 服装企业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

希望国内服装CAD系统的研发机构, 能研制出不同类型的产品, 以最快的速度, 最大可能地满足不同服装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航天服装CAD系统产品使用说明书[Z].

[2]服装大师智能CAD系统产品资料介绍[Z].

[3]法国力克CAD系统产品资料介绍[Z].

[4]富怡服装CAD系统产品使用说明书[Z].

篇3: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

关键词:工作岗位 岗位技能 中高职衔接 专本衔接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课题“(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DJY-2014-B-b053,项目主持人:石岚。

随着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企业难以寻找适合的人才。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合企业的需求,学校培养方案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设置与行业工作岗位设置的有效对接,与岗位工作的关联度不太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从业岗位技能出现脱节。

职业院校设计出企业认同的、有利于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的工作岗位设置对接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内涵

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尤其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以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为主,注重学生“经验技能”的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高职、本科高职教育以发现、分析、解决综合性技术问题为重点,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策略技能”的培养以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主导性作用。

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主要着重知识、技能的课程衔接,就业和升学的衔接,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证书的关系衔接三个方面。知识、技能的课程衔接方面,中、高、本职是三个不同的教育层次,具有衔接关系,面向的对象具有层次差异。衔接的设置着重在职业岗位技能学习、知识学习的深度层次上。就业和升学方面,中职、高职生毕业后都面临就业和升学,这也是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两个主要着重点,这两种需要体现在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的衔接设置上。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证书的关系方面,沟通具有学历的职业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重点放在一些证书课程(即学习课程后可以进行相关证书的考证)的设置。

二、针对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及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内容设置在教育层次上与工作岗位设置的层次、岗位技能的需求有效对接,包括知识对接、技能对接和职业素养的对接。

1.课程层次

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衔接课程,内容依次上一个台阶,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具有多个层次,既不同但又相互联系、逐层依次递进。例如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中职、高职、本科高职的衔接课程,机械基础1、机械基础2、机械基础3(机械设计)分别对应中职、高职、本科高职,是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层次的要求。中职机械基础1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零部件的装配关系;高职机械基礎2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工况条件对标准件进行寿命计算、选型计算,会设计简单的零件,侧重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的学习与应用;本科高职机械基础3(机械设计)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工况条件设计机械装备,更注重岗位技术领域方法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岗位层次

职业工作岗位要求包含适应岗位(现在的岗位)、发展岗位(未来的岗位)两个层次。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主要有操作岗位、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三个方向。

操作岗位以操作为主,历经“学徒工—操作工—操作技术工(设备维修技术工)—师傅—技师—高级技师”的发展路线;技术岗位以设计、研发为主,历经“助理设计员(绘图员)—助理工程师(助理设计工程师、助理工艺工程师、生产技术员)”—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制造工程师、装配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工程师、高级工艺工程师)—总工程师”的发展路线;管理岗位以生产、技术管理为主,历经“组长(生产组长、生产调度)—主任(车间主任、设计部经理、生产部经理、工程部经理等)—总监(生产总监、技术总监)—总经理”的发展路线。

在操作岗位,操作工人是中职人才的适应岗位;师傅是高职人才的适应岗位,也是中职人才的发展岗位;技师是本科高职人才的适应岗位,也是高职人才的发展岗位;而高级技师是本科等专业人才将来的职业的发展岗位。在技术岗位,助理设计员是中职人才的适应岗位;助理工程师是高职人才的适应岗位,也是中职人才的发展岗位;工程师是本科高职人才的适应岗位,也是高职人才的发展岗位;而高级工程师则是本科以上的专业人才将来的职业的发展岗位。

中职、高职、本科高职不同的教育层次,具有不同的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层次。同一层次的教育,也应该有适应岗位和发展岗位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能力、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是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3.课程设置

职业岗位的要求会随着技术水平发展而变化,由于时间和空间对学校教育的限制,尤其是单一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可能涵盖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岗位。针对行业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课程设置,衔接的课程内容依次上一个台阶,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既避免单一层次的中、高、本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纵横拓展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而且在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实现适应岗位要求、发展岗位要求的对接,可以使中、高、本职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适应岗位,将来也有望进入发展岗位,有利于适应企业的需求,有利于自身职业的发展。

下面以产品开发、产品制造、企业管理岗位为例探讨课程的设置。

(1)产品开发岗位

中职、高职、本科高职不同的教育层次分别对应绘图员(工艺员)、助理设计工程师(助理工艺师)、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具有不同的岗位技能要求,相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

中职层次对应的绘图员(工艺员)岗位,工作岗位技能需求是读各种简单的设计技术文件、能描图、绘图、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相应的主干课程设置有:机械识图、AutoCAD、 机械基础1、机械制造技术1、机械加工工艺编制1、毕业综合实践1。

如果中职的学生继续学习,进入高职,在高职层次对应的助理设计工程师(助理工艺师)岗位,工作岗位技能需求是绘制简单零件、三维建模、计算简单零件及其强度校核、选配标准零部件、编制加工工艺文件、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装备、设计简单的工装设备,相应的主干课程设置有:机械制图2、机械基础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2、Solidworks软件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考证、机械产品设计与制作、考证培训2、毕业综合实践2。

如果高职的学生继续学习,进入本科高职,在本科高职层次对应的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岗位,工作岗位技能需求是设计设备的结构、设计零部件并校核、编制设计技术文件、根据工况和工作要求的变化对装备进行设计改造、编制工艺文件、优化工艺参数、优化工艺过程、设计专用工装,相应的主干课程设置有:机械基础3(机械设计)、UG软件应用、 Pro/E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可編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创新思维与训练、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级考证、考证培训3、毕业综合实践3。

(2)产品制造岗位

中职、高职、本科高职不同的教育层次分别对应普通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或制造技术员、制造工程师的岗位层次。工作岗位技能分别是中职,能阅读机械图样、能操作普通机加工设备、能保证加工精度;高职,能操作数控机床、能对数控加工工艺进行编制与编程、能保证加工精度;本科高职,能编制复杂零件的加工程序并保证质量、能对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相应的主干课程设置有:中职,机械制图1(机械识图)、机械基础1、机械制造技术1、机械零件常规加工、车工实训1、钳工实训1、铣工实训1、电工实训1、考证培训1、毕业综合实践1;高职,机械制图2、机械基础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2、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典型零件数控加工、钣金工、机械制造技术实训、考证培训2、毕业综合实践2;本科高职,机械基础3(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工艺、现代制造技术、毕业综合实践 3。

(3)企业管理岗位

企业管理岗位基本没有中职。高职、本科高职不同的教育层次分别对应生产线管理员或车间管理员、部门主管的岗位层次。工作岗位技能分别是:高职,能熟悉加工工艺、能熟悉生产指标;本科高职,能制订生产计划,统筹车间生产、能判定、指导制造过程。相应的主干课程设置有:高职,机械制图2、机械基础2、机械制造技术2、生产与运作管理1、考证培训2、毕业综合实践2;本科高职,机械基础3(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现代制造技术、生产与运作管2、考证培训3、毕业综合实践3。

三、小结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中不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设置对接的探讨,是对技能型人才在层次结构和类型及职业胜任能力上所需知识结构科学化的探讨,也是构建人才立交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竞争力、就业能力的探讨,有利于实现中职、高职、本科高职教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启定,和震.职业教育本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2]胡翔云.高职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3]漆军,余蔚荔.数控技术专业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篇4: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

软件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 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价值, 但在电信行业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却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电信行业的特殊性, 其应用软件资产常常种类繁杂、数量庞大、软件资产化不足, 尤其应用软件研发的交付物管理分散, 降低了支撑的质量和流程效率, 甚至引起法律纠纷。因此, 构建适用于电信行业的软件交付物管理机制, 对应用软件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提高软件资产管理水平, 成为电信行业应用软件需求管理的迫切要求。

2 软件资产管理介绍

软件资产是指以软件载体、许可、信息化成果的拷贝 (含文档资料) 等形式存在的资产[1]。软件资产管理 (Software Asset Management, SAM) 是一套指导软件用户在组织内部对软件资产的采购、分发、维护、使用及报废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和保护的基础架构和流程, 它是一系列协助充分利用软件的政策和程序的总和, 同时也是一个有机体系, 倡导以完善的管理模式和适当的技术支撑体系将软件作为软资产加以统筹管理[2]。

一般来说, 我们通常将软件资产分为七大类, 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管理软件、测试软件和其他计算机类软件。在电信行业中应用软件是软件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随着需求不断研发, 持续交付的过程, 因此本文研究的应用软件资产管理是与需求紧密关联的软件交付物管理。为了便于说明, 下文提到的方案是以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为例做了剖析。

3 电信行业软件资产管理现状

需求由IT服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全省集约化程度较高, 应用软件交付物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版本交付物、测试交付物、运营交付物三个环节上。

(1) 版本交付物管理

(2) 测试交付物管理

(3) 运营交付物管理

从上面来看, 应用软件资产管理的问题可以归纳为缺乏集中统一管理、缺乏交付的规范标准、缺乏闭环管理三个方面, 因此很有必要建立管理机制, 并通过集中的交付物管理系统进行管控。

4 交付物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具体来说, 在交付物管理机制上, 制定交付物管理规范, 明确需求流程各环节的职责划分和交付物的要求, 规范整个需求支撑过程的交付要求, 即通过过程质量管控来实现结果质量管控, 确保需求、版本、代码、文档之间的一致性。整个过程管理如图1。

在系统建设上, 建立交付物存储平台, 实现交付物操作、展示、存储、追溯等。相关功能可以通过对IT服务管理系统进行扩展实现。

4.1 架构设计

根据上述思路, 系统架构设计如图2:

(1) 扩展IT服务管理系统, 增加交付物管理模块, 功能上分为:交付处理、规则管理、稽核管理、基线管理和统计分析。交付处理功能模块为局方、供应商、测试人员对软件交付物进行上传、下载等交付操作;规则管理功能模块定义交付物的处理规则、稽核及基线管理的规则;稽核管理功能模块为按既定规则对交付情况进行稽核审计并出具报告;基线管理功能模块为交付物提供里程碑式的基线管理;统计分析模块对交付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搭建交付物存储平台:提供交付物的存储管理、类型管理、空间分配及权限控制、及性能管理等基本存储管理功能;

(3) IT服务管理系统与交付物存储平台接口:通过接口实现交付物的信息同步, 各司其职, 同时避免大量并发处理对IT服务管理系统带来性能上的冲击。

4.2 实施步骤

为减少实施过程中对工作习惯的影响, 结合目前需求管理流程现状,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制定交付物管理规范:明确各类交付物的详细要求, 并提供示例;

(2) 搭建交付物存储平台:以开源工具SVN为基础搭建大容量的交付物存储平台, 支持FTP、SVN等多种方式提交;

(3) 建立基线和审计管理机制:明确版本、代码、文档、测试、运营保障之间关联关系, 在提交过程中以递进方式进行审查;

(4) 系统互通及模块固化:打通IT服务管理系统与交付物存储平台接口, 在IT服务管理系统中实现交付物的操作、展示、统计、保存、追溯等功能;

(5) 培训:加强局方及各供应商的培训, 纠正不重视应用软件资产管理的观念及习惯;

(6) 分析及改进:每月对交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输出分析报告, 并对存在问题加以完善优化。

5 总结及进一步研究

本文通过建立需求交付物管理机制及集中的交付物管理系统, 通过过程质量管控来实现结果质量管控, 增强对软件资产的管理水平和应用软件质量管理, 不仅适用于电信行业, 也适用于以需求驱动的大型的信息化企业。由于交付物管理涉及大量并发处理, 性能上如何做到最优需做进一步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电信行业软件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针对其应用软件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种类繁杂、数量庞大、软件资产化不足等问题, 提出了建立需求交付物管理机制及集中的交付物管理系统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以增强对软件资产的管理水平和应用软件质量。

关键词:软件资产管理,交付物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http://www.sasac.gov.cn, 2011-5-19

篇5: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企业需求;适应

我国服装专业教育已经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为服装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等的全面发展,服装企业逐渐引入了新加工技术与工艺,这就对服装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职业院校的服装专业教学来说,要认真的研究服装企业发展需求,全面的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服装企业的需求。

1.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现状以及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1.1我国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现状

服装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的服装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之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我国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1)由于服装行业的发展,服装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就需要大量的服装加工工人,目前市场上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2)由于服装企业的发展,在规模以及影响力方面都逐渐的扩大,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等也越来越先进,所以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向着综合型发展,不但要求服装行业人员有高超熟练的服装设计技术,还要求其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对市场洞察的能力等,这样才能确保服装企业的服装能符合市场的需求;(3)目前,服装行业的品牌意识逐渐深化,服装企业对于品牌文化以及服装品牌的推广也逐具规模,所以对服装专业人才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特征。

总的来说,服装企业要求从事服装设计行业的人才不仅有熟练的技术,丰富的理论以及一定的文化素养,还要求其具有个性化、创造力以及市场的洞察力,能明锐的觉察到市场的需求,推动服装企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1.2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服装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装企业的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服装专业教学目标与服装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在服装教学过程中,专业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但是对于服装适应社会需求却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考虑到服装的商品性以及市场性,这样服装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在从事服装企业工作中,很容易造成设计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2)在职业院校服装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的编排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服装专业性的知识学习太过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重复的学习,没有对课程与课程进行横向的联系。另外,学校安排的文化课程所占的比重太大,而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时间等课程相对较少,这样学生对于服装市场性的重视程度不高,自我动手能力弱,对流行趋势等都不能够准确的掌握,这样就无法为服装企业输送适用性综合人才。

2.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进措施

2.1提高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院校服装专业教育中,必须提高师资力量,才能保证其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理论以及适应服装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于提高师资力量方面,主要的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聘请教师过程中,要求其必须具备服装专业教师资格证,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服装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服装设计能力;(2)服装具有市场性以及商品性等特征,其跟时尚潮流紧密关联,所以要求教师要对时尚流行能有一定的了解,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进入服装企业及时的了解目前最新最潮的服装设计理念;(3)职业院校要鼓励、支持服装专业教师在服装企业做兼职工作,这样就能使其更好的对服装潮流动向信息进行掌握,以达到对学生传导的作用。

2.2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达到校企双赢局面

在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多,所以服装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校企合作平台应运而生。我国服装行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院校与服装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不够深入,在合作机制的建立方面不够完善。作为服装专业院校来说,要主动与服装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利用企业提供的生产基地以及相关的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训,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服装生产的流程,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尽早的适应服装行业的环境。在服装加工机械设备使用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必须加强对学生熟悉、使用设备能力培养,缩短学生毕业后加入服装企业的适应时间。加强校企合作,能够使服装专业培养出更多适用型服装企业人才,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毕业就业的问题,而且让服装企业有更多更优质的适用型人才,达到了校企共赢的局面。

3.总结

我国服装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地方都存在不足,与服装企业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不利于为服装企业培养适用型的人才,再加上我国服装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的全面发展而逐渐的壮大,在技术工艺、管理、营销等方面也给服装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育增强师资力量,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为服装企业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荣梅.论高等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及其发展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0,23(4):152-153

[2]蒋秀丽.浅谈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法[J].企业导报.2012,32(12):336-337

[3]史安华,陈轶之.告知院校项目式平台的构建与研究——服装专业项目式教学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1):28-29

篇6: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

关键词:物流行业,融资需求,操作方案

中国物流业发展虽然较快,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1]。2008年下半年以来,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物流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服务价格大幅下跌,物流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2]。本文通过对整个物流行业融资需求分析,提出了物流行业融资的关键领域与具体操作方案。

一、中国物流行业总体融资需求及重点

(一)物流产业的总体融资需求

根据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7)《2006年物流金融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公布显示:2007—2015年中国各地区物流产业资金需求总量及2007—2015中国各地区物流产业资金需求总量的百分比见文献[1~2]。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增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贷款增量;另一部分是上市公司融资增量,由这两部分相加得到资金需求增量的总量。

1. 总量分析。

据文献显示,在2007—2015年之间,中国现代物流产业金融资金需求总规模预计达到7.67万亿元,其中物流产业的银行各项贷款总需求3.14万亿元,物流产业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增加的总需求为4.53万亿元,直接融资(上市方式)与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增量比例接近约为3∶2。

2. 地区分析。

据文献显示,在东部地区的资金需求量结构中,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占63.25%、银行贷款占36.75%,说明东部地区直接融资的比例比较大。中部地区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占54.74%、银行贷款占45.26%,说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差不多。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占43.45%、银行贷款占56.55%,说明间接融资的幅度更大[5]。

(二)中国物流行业融资需求的重点

1. 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建设。

以各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和物流服务市场需求为依据,依托综合运输网络,加强物流节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货运场站、货运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配套服务系统和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2. 运作型物流企业。

运作型物流企业是指以物流相关业务为核心业务的企业。一是该企业必须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等基本业务;二是企业能够对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体化的组织和管理,最终满足客户需求;三是企业必须建立与物流服务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优先支持运作型物流企业的行业重点:要重点支持关系国计民生且目前仍为薄弱环节的农产品物流、食品物流、冷链物流和医药物流,促进这些行业物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银行重点支持运作型物流企业的业务内容:要重点支持运作型物流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尤其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支持物流企业进行收购、兼并与重组,支持物流企业运用各种现代物流技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 平台型物流企业。

平台型物流企业是指以物流企业作为物流基地(园区、中心)的主导企业,该企业负责该物流基地(园区、中心)的规划、运作和管理等主要任务。通常,该平台物流企业以某一物流园区基地为依托,联合物流基地(园区、中心)内的广大物流企业,共同服务于城市和区域的生产与商贸物流。

二、解决物流行业融资问题的操作方案

(一)运作型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融资操作方案

由于中国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银行可以借鉴成熟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来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问题[4]。具体可从创建物流企业贷款平台和担保平台入手,把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银行的融资优势以及群众组织的民主监督制约优势结合起来,构建贷款模式的核心要素“两台一组”(贷款平台+担保平台+群众组织),如图1所示。

图中:贷款平台指在银行培育和指导下按银行要求承担或协助承担客户开发、评审、组织民主评议和贷后管理职能的机构;担保平台指在试点地区与银行有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银行物流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主要是各地政府组建的物流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群众组织指银行推动地方政府成立的物流企业信用促进会、信用协会等组织,配合银行推动信用建设。

按照债权债务关系,结合现有的中小企业贷款实践经验,银行可采取三种模式[5]:

1. 统贷模式,即由地方政府授权的借款平台统借统还,借款平台以委托方式通过代理金融机构向物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借款平台承担项目的开发、受理、评审和贷后管理等职能。

2. 直贷模式,银行直接与物流企业签订借款合同,物流企业直接对银行承担还款责任,由管理平台负责贷款项目的开发、受理、评审和贷后管理。

3. 物流贷款分工链模式。该模式是充分利用大型物流企业(机构)的商业信用和内部融资能力,银行将一笔大额资金贷给某一大型物流企业(机构),再由这个物流企业对其他物流企业发放贷款。该模式的关键要建立对大型物流企业(机构)的评审体系和调动其积极性。开行首先要对拟承贷大额贷款的大型物流企业(机构)的资信状况进行评级,确定对大型物流企业(机构)贷款的风险溢价,按照信用级别给予其风险溢价贷款。该物流企业(机构)负责事前筛选、事中管理监督和事后评价,并负责贷款本金及利息回收,同时,承担向开行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二)平台型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操作方案

平台型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融资的基本思路如图2所示。首先,利用已有的物流园区联盟平台,由各级政府辅助行业协会牵头发起,按条、块(业务领域+园区企业)结合的方式,构建一家股份制的、有限责任的、物流产业的担保公司(法人公司)。选择10~20家物流领域的龙头企业作为发起人,注册资本可以在现金2万~300万元/股,然后每家再提供1 000万元规模的担保额度。总盘为现金5万~6 000万元、担保额度3亿~5亿元,后续以此公司为载体开展工作。担保公司是一个董事会领导下的实业公司,各地行业协会以专家顾问身份参与,经营团队可以公开面向社会招聘。邀请参加的龙头企业应该是符合规划发展方向的,涉及物流各个领域的大公司。担保公司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政策管控部门,对投资的收益、安全性承担义务和责任,不改变现行的作业身份和程序,不混淆角色。

议事方式是定期、审查制。日常办事机构和决策机构权限分离。可以聘请专家委员会参与审查(这是协会的特殊好处)。既审查项目的政策性又审查业务的可行性,在银行贷款前增加一次业务考察。开行还是政策性银行,增加行业协会和行业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评审,用经济利益共担的方式规避风险,用市场的方式管理企业。

银行要支持以物流联盟为载体的物流担保公司的建立,通过向担保公司注入专项资金,扶持担保公司的发展。

三、结束语

物流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是保障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和商业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的实施,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和银行的金融导向作用,适时调整信贷投向重点、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以融资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08—2009)[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2]冯耕中,等.2006年物流金融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R].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7).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何枭吟.中国物流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07,(2).

[4]丁俊发.“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R].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十三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

篇7: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

一、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可以理解为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项目”的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分析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和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二、项目课程实践

1.策划

(1)项目与任务的对接模式。采用循环式,课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典型产品为主线展开,每个项目都包括该门课程全部任务所构成的完整工作过程。本课程需要学生学会完成服装设计的四个工作任务(调研、款式效果图、样板、样衣),可从简单到复杂设计项目。随着项目的推进。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精心设计项目。服装设计是一门涵盖知识非常广泛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学科,很多理论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中的项目设计很关键。

本课程的项目是并列式的,每个项目均可以独立操作完成。因此本课程采取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编排课程思路。编排顺序为:童装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职业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中式服装设计→内衣设计→品牌服装设计。

模拟项目虽缺乏真实感,但能充分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因而在项目课程设计中是经常采用的。如2008北京奥运时代背景的以“期盼”为主题,采用针织和梭织面料相结合设计一系列实用装;在“内衣设计”环节,以“东方元素”为主题,采用合适面料和蕾丝等辅料设计一系列装饰内衣或家居服;在“品牌服装设计”环节,将模拟产品开发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列入课程设计计划,针对品牌、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写出调研和分析报告、模拟其市场定位和风格进行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整个设计过程。在课题中可以将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协同意识以及发现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找到自我、发现自我,使其学习更有动力和方向性。

真实项目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企业产品技术标准的体验、对“工作压力”的体验等。如为本校运动会设计会徽、宣传口号、系列会服;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参加行业设计大赛等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

2.实施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即组织、引导,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引导作用在于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工作过程,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开发其创新能力。艺术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发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定位,拓展自我优势,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让学生作反思,促进其持续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后要求他们进行自评、互评。学生自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作用是重视学生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

(4)让学生“闯江湖”,提高其实践能力。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可与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让学生以服装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或工作室参与服装的设计,做到“实题实做”,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篇8:对针对杭州服装行业的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

一、电子商务对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冲击

电子商务对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冲击范围比较广, 在服装行业中, 其财务管理的主体、投资管理的形式、以及财务分析过程都受到了重大的打击。

(一) 管理主体的冲击

在传统的服装行业财务管理中, 其所管理的对象范围比较小, 一个服装店面的财务系统只能够针对本店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与管理, 而不能实现连锁店的财务管理。总店能够对不同分店的财务信息进行管理。这样的财务管理形式中, 受到了地域的影响, 财务信息流通受阻。而在电子商务中, 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 不存在着区域的限制, 服装行业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 对企业财务经营管理进行管理, 并且针对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 以提升企业的营销业绩。电子商务模式下, 企业的信息活动、信息资源都能够在网络推广下发生着改变, 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有效提升。这是电子商务对线下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重大冲击之一。

(二) 投资管理的冲击

在经济市场中, 服装行业的竞争逐渐激烈, 服装行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生命力, 需要抓住潮流以及时尚的脉搏, 进行适时的投资与转型。为了了解市场, 需要广纳信息, 传统的服装行业财务投资管理中, 对于信息的收集与掌握不是很好, 存在着线下行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孤岛。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中, 其行业的财务投资, 能够整合网络、线下等多方位的信息, 并且借助互联网与社会上的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财务信息交流与沟通, 接收消费者的信息反馈, 能够做充足的市场调查, 以提升财务投资信息的准确度。从这样的网络优势下将会对线下的服装行业财务投资带来影响。

(三) 财务分析模式的冲击

财务管理部门为了保障企业的决策制定是科学的, 首先需要对行业发展进行财务分析。在线下的服装行业中, 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财务分析, 其所分析的内容范围比较小, 所接触的消费者基数小, 财务分析缺乏全面性。而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财务分析, 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 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 整合网络市场用户需求, 进行综合性的服装行业财务分析。这样的分析方式比较精确, 与传统的行业财务分析相比, 能够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 不仅实现了远程的财务问题处理, 业务协同, 还能够实现不同区域的财务会计动态化核算。现代化的服装行业发展更加的适应于模式网络化的电子商务财务管理, 当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环节中, 需要从电子商务的实际销售出发, 制作会计报表, 结合市场上的反馈信息, 以及对网络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以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二、电子商务对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传统的服装行业财务管理部门面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状况, 需要整个企业发展现状, 进行线下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首先从管理对象上, 需要拓宽管理对象范围, 发展多模式的经营。其次, 实现线上和线下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融合。第三, 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需要发展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客户关系维护。第四, 对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

(一) 拓宽管理对象范围, 发展多模式经营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服装行业财务管理, 其管理对象比较多, 并且管理范围比较广, 这种多模式经营的形式对线下的服装行业财务管理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此, 服装行业财务管理需要创新, 可以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 发展多模式经营的行业财务管理。要对服装行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的有效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 摆脱行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形式, 避免采用单一的短期借用资金形式, 有效的避免行业资金周转不足的情况, 也能够避免行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采取灵活的财务管理形式, 对于流动资金和固定物质资产进行合理化的划分, 特别需要注意资金回笼的预测, 对线下的服装行业财务管理做到运筹帷幄。

(二) 线上线下的行业融合

创新线下的服装行业财务管理, 需要融合线上的财务管理模式, 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进行合作, 从消费者角度, 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渠道, 并且借助交易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 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分析, 以便于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财务决策。从行业财务管理角度, 线下的服装产业与线上的服装电子商务相互结合, 开展同城服装体验店活动, 消费者能够借助电子商务互联网了解到服装信息, 并且在同城体验店中试穿服装, 在线上线下都可以进行服装购买。这样的融合形式, 为线下的服装产业拓宽了渠道, 还能够便于财务管理。

(三) 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客户关系维护

客户关系维护能够促进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灵活化转变, 服装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吸引消费者, 需要财务管理与营销模式相互整合, 引导消费者参与到服装营销活动中来。例如, 基于“双11”的线上线下促销, 推出消费者进店获取代金券、换购、打折等活动, 为消费者推荐适合的产品。并且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中, 以季度、活动为节点, 向固定人群推送服装信息。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客户关系维护, 能够使得企业的影响力提升, 增加线下服装行业的财务部门的经济收入。

(四) 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

1、财务工作人员素养提升。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 创新服装行业的财务管理技术, 可以从工作人员方面入手, 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是促进服装行业会计核算质量提升的直接方式, 由于会计核算人员直接参与企业财务工作, 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带来直接影响。第一, 员工专业素质培训;对服装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 将其固有会计知识结构改变。第二, 会计人员责任感培养。会计人员责任感是会计人员实际工作中的关键。会计人员需要积极学习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方法, 与线下财务管理模式相互结合, 切实提升会计工作效率。

2、服装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第一, 企业财务制度建立。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进而实现企业的内部的财产清查、内部经济牵制、岗位交换等。这些制度的建立能够为企业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奠定基础, 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在本文中的服装行业生产企业的组织基础是财务管理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下, 企业中开展采取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经济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第二, 企业经济活动策划。企业要想在经济竞争积累的市场中提升地位, 需要不断的开展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 提升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影响力。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机制, 首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 然后在相关的执行部门以及监督部门进行活动管理与控制, 该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

综上所述, 随着科技逐渐发展, 电子商务的出现, 对传统行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影响。在本文中对电子商务下传统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冲击进行分析, 探究其原因, 提出促进服装行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对策。首先从管理对象上, 需要拓宽管理对象范围, 发展多模式的经营。其次, 实现线上和线下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融合。第三, 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需要发展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客户关系维护。第四, 对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谭萍.论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的冲击与创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21:6-7.

[2]倪乐韩.电子商务快速崛起背景下WD集团商业模式创新战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3]彭瑶琳.DHT服装公司发展战略选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3.

[4]鞠桂玲.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2.

[5]罗志艳.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8.

上一篇:几本历史读物的读后感下一篇:高文惠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