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

2024-04-09

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通用11篇)

篇1: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

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

一、我们应该转变教学理念

二十一世纪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获取知识、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随机应变,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人才不但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还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教育的根本是要面对全体学生,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应该只是针对一部分人的精英教育。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自主思考,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多为他们提供应用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多方面地提高自己,做适应社会的全方面的人才。

二、我们应该挣脱陈旧的教学模式的限制,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好语文

1.我们要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教学其实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学习语文时,应该注重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下经过洗礼和丰富,它们有多么丰富的内涵,有多么饱满的色彩。比如学习古诗的时候,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吟咏,多朗诵,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中描绘出来的或壮观或绮丽或清新或凝重的景象。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学生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播放幻灯片和音乐,让学生深入领略庐山瀑布的壮观和气势,让他们产生对大自然美丽的向往,让他们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不愿拔出,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上学习诗,爱上语文课。

2.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发挥积极教师引导的作用,把充裕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分把握课文内容,在对课文理解有偏差的时候,再给予辅导和纠正。教师还可以在讲解的时候,故意犯一些小错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纠正,这样获取的知识比他们被灌输到的知识要记忆牢固得多。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划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然后用充满感情的朗读表达对句子的喜爱,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学生大多划出了这一句:“为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他们有的说:“白银这个词用得好,写出了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在学生品析的基础上,我加以点拨。这时,我故意读错:“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禁不住赞叹: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学生听后立刻指出我的错误:“老师,你读错了,把‘衬’读成了‘挂’了!”我相机让学生比较“衬”和“挂”哪一个好,学生通过“衬”的衣字旁了解到“衬”原指贴身穿的衬衣,衬托外衣,引伸为衬托的意思。这时,他们立刻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青”衬托“白”,青白互相映衬,青的就更青,白的就更白,多美啊!诗人精心挑选了“衬”这个字,写出了瀑布色彩的美丽和气势雄伟。学到这,我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瀑布挂在青山前的景象,然后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仿佛置身瀑布前面,感受大自然的美,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3.还要鼓励学生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内涵,掌握更多的知识。语文的学习博大精深,学不完学不尽。俗话说,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学习积累的方法首先应该多读,多阅读中外名著和优美的篇章,让这些美文对自己形成美的熏陶。其次,还应该把这些优美的词句摘录在摘抄本上,让他们反复阅读,形成自己的语言。

三、语文课不应该是刻板的讲堂,而应该是放飞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1.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在学习完《瀑布》一文之后,我引导学生:“祖国的山川处处秀美,除了瀑布,我们还见到哪些美景?”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有关的句式,夸夸祖国的壮丽山河,再创造出新的审美意境来,以达到迁移能力,扩展知识的目的。学生兴奋地拿着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风景名胜的照片或明信片,争着向周围的同学介绍自己所看到的名山大川或名胜古迹。他们还推选了一些代表到讲台上发言。代表们把图片放到实物投影仪下,投影给全班同学看,还给画面配上画外音。梁智宇同学指着北海公园的照片向同学们介绍:“好美丽的白塔啊!微风吹指着它,白云环绕着它,难怪游人会流连忘返。”刘笑盈同学指着长城的图片对同学们说:“我来到了长城脚下,站在长城的脚下仰望,好壮观啊!长城好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黄筱茜同学也向同学们介绍桂林的山水:“桂林的山好神奇啊!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骏马,有的像大象;漓江的水好清澈啊!清得可以看到河里的小鱼……”通过练说,学生的能力得到迁移,在创造美的同时,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渐渐产生了。

2.要重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让学生在模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形成自己的`观点和逻辑,在语文课上,除了循循善诱地教授给学生点点滴滴的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完一课之后,我们可以先肯定书里的做法的正确性,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下:“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呢?会不会比文中的人做得还要好呢?”其实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很多个方面,就要看我们能不能找到开启思维智慧的那把钥匙。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学贵有疑,只有有了疑问,才能让学生的知识点得到增强,才能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被点燃,才能给他们一把打开大门的金钥匙。又如我上《落花生》一课,在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父亲为什么让我们做像花生那样的人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你愿意做怎样的人?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认为要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有的却愿意做像苹果的人,既好看又有用,认为应该像苹果那样学会表现自我,不仅有内在美,更具外在美,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这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时代在变,学生的意识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然后我适时点拨,让学生明白做人的关键是在于做有用的人。通过辩论会,学生不仅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思维,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的创作性得到发挥和提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乐观快乐地学习语文,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课。

篇2: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

本文归纳了笔者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主人,以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学科优势,激发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参与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参与物理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物理学科的优势――物理实验。传统的演示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很难看清楚实验过程和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设施齐全的优势,尽量让学生参与,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将实验权下放给学生。即使在演示实验时,也让学生协助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操作演示,教师只做必要的点评。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使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通过学生亲手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尤其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物理的动机和成为学习主人的欲望。

在教学中还尽可能联系实际,多列举与日常生活中有关的例子,或者增设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皆物理。例如,“一灯多控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光的色散”、“分子热运动”等,都是结合相关的课内知识而增设的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社会性,需要学生自己设计、亲自动手操作。在学生动手的进程中伴随着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获得等内在精神活动,学生身心被全面激活,饱尝体验学习的喜悦,这样我们还担心学生不愿意参与物理学习吗?还担心学生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吗?

二、营造民主和谐、平等互助的环境,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氛围

如果学生长期在一种比较沉闷的气氛中学习,其效率肯定会很低,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互助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参与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信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以主人身份热情高涨地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因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着手营造民主和谐、平等互助的参与氛围呢?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在课外,教师要关爱学生、真诚以待,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其次,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采取上课时以“合为主,分为辅”,课后以“分为主,合为辅”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授课主要面对中层学生,兼顾下层学生,努力为中层以上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学习目标创设条件,中下层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课后辅导兼顾下层学生。在课堂活动安排上,精心设计提问、针对性练习,让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要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予以更高要求,要求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必须“知其所以然”。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了教材、授课的统一性和学生个体差异间的矛盾,为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最后,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合作、互助、竞争的学习气氛,在这种氛围影响下,学习会变成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充满自信,参与学习会积极主动,自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本领

在创设了良好的参与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学习动机后,为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而成为学习主人,这时,教师不但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只有使学生掌握了参与学习的本领,物理课堂教学才有生机活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如果掌握了符合物理学科规律的学习方法,就好比掌握了开启物理宫殿之门的金钥匙。 我在教学中针对本校学生的情况,主要使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本领:

1.指导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在教学中,每讲一节课之前要求学生先预习,了解这一节课的基本内容。通过预习后找出这一节课的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通过预习后,明确这一节课需要哪些基础知识作为学习新课的铺垫,为自己学习新课作好充分准备。

2.指导如何抓住听课重点。听课要抓住哪些重点呢?第一,一节课的开头和结束语,往往是一些知识要点,提纲要领,或者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第二,教师反复强调的知识,包括加重语气的,或者要求学生提笔划书的。第三,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这时特别要注意听教师对这个问题是如何分析的,课文是如何阐述的。

3.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学生这样说:上课时教师讲的我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也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坚持课后做到“再阅读,勤作业,常回忆,多质疑”的复习方法。

4.指导科学的记忆方法。有些学生常常埋怨物理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不容易记忆,因此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记忆的科学规律,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常见的记忆方法有规律记忆、联想记忆、形象记忆、提示记忆、巩固记忆等。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把主光轴上的一倍焦距点作为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把二倍焦距点作为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来记忆。

为了发挥学生的最大积极性,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对自己阶段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及时找到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同时,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参与学习的本领,提高参与学习的效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参与的信心

在物理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我校这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学生以无穷的动力,使学生兴奋不已。因此,在平时作业或者单元测试中,要注意把握题目的难易度,既要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格,又不能使学生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降低问题的难度并给予鼓励性评价,以教师的掌声带动全班学生的掌声给予鞭策,让学生不断感受和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还要注重发展中下层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学生,善于引导,对学生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学生克服困难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主人的自信心。

篇3:管窥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有效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科书是教材系列中最规范、最具代表性的印刷材料, 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重要的媒介, 教师的备课必须围绕教科书, 不能天马行空。教师理解、研究、分析教科书及课程标准, 是实施有效备课的前提。在备课中,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科书, 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不能死读课本。教科书只是辅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一种印刷材料, 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 了解教材编者对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 分析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把握教材, 才能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可能。

政治学科不同于数理化自然学科, 它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 即与时俱进,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善于把握当前的政治热点, 合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与课堂教学相整合, 提高教学有效性。如, 在高一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笔者就利用学生普遍喜欢上网聊QQ的特点, 创建一个主题为“生活与消费”的QQ群让学生加入, 课前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零花钱的多少及主要用途, 课后在QQ群中大家讨论其用途是否合理, 数量是否合适等。通过这样的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吸收,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有效导入新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这句话就是对课堂导入重要性的概括。传统的政治课, 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 毫无兴趣可言。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课堂。一般在开始讲授新课之前, 教师都会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能做好导入, 就可以为整节课的学习搭建一个平稳的平台, 为学生架起一座新旧知识交替过渡的桥梁, 也可以沟通师生情感,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如, 在学习《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 可以先播放一首孙悦的《祝你平安》, 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在学习《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一课时, 可以先一起观看寓言《刻舟求剑》的动画片, 用这种导入方式为学生即将学习的“分析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作好铺垫;在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课时, 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一幅漫画, 内容是农夫和秀才的对话:“不会耕田, 怎让下田”, “不让下田, 怎会耕田”。通过这幅漫画引导学生分析:实践比认识更重要, 要学会耕田, 只有真正地下田。由此导入新课“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坏, 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也可以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信息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 可以刺激学生神经,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教师都要精心设计, 每一个问题都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提问时要尽量避免那种直问直答式的问题, 多给学生提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 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既能复习已学的知识, 又能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实现知识的前后连贯。如, 学习了《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之后,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市悦达集团在近期给我校赠送了20台总价值8万元左右的电脑, 请问: (1) 这批电脑有价值吗? (2) 这批电脑有使用价值吗?通过讨论之后, 学生对商品的含义和它的两个基本属性就掌握得比较透彻了。

当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 开展“有效教学”是每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勇于实践, 积极探索, 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篇4:管窥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有效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科书是教材系列中最规范、最具代表性的印刷材料,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重要的媒介,教师的备课必须围绕教科书,不能天马行空。教师理解、研究、分析教科书及课程标准,是实施有效备课的前提。在备课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不能死读课本。教科书只是辅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一种印刷材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编者对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分析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把握教材,才能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可能。

政治学科不同于数理化自然学科,它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即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把握当前的政治热点,合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高一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就利用学生普遍喜欢上网聊QQ的特点,创建一个主题为“生活与消费”的QQ群让学生加入,课前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零花钱的多少及主要用途,课后在QQ群中大家讨论其用途是否合理,数量是否合适等。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吸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有效导入新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句话就是对课堂导入重要性的概括。传统的政治课,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可言。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课堂。一般在开始讲授新课之前,教师都会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能做好导入,就可以为整节课的学习搭建一个平稳的平台,为学生架起一座新旧知识交替过渡的桥梁,也可以沟通师生情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如,在学习《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可以先播放一首孙悦的《祝你平安》,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在学习《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一课时,可以先一起观看寓言《刻舟求剑》的动画片,用这种导入方式为学生即将学习的“分析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作好铺垫;在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课时,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一幅漫画,内容是农夫和秀才的对话:“不会耕田,怎让下田”,“不让下田,怎会耕田”。通过这幅漫画引导学生分析:实践比认识更重要,要学会耕田,只有真正地下田。由此导入新课“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也可以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信息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刺激学生神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都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提问时要尽量避免那种直问直答式的问题,多给学生提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既能复习已学的知识,又能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前后连贯。如,学习了《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市悦达集团在近期给我校赠送了20台总价值8万元左右的电脑,请问:(1)这批电脑有价值吗?(2)这批电脑有使用价值吗?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对商品的含义和它的两个基本属性就掌握得比较透彻了。

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开展“有效教学”是每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篇5: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

那么如何提高其训练的效率就成为一种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途径探索

找到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途径是必要的`,下面就本人的想法进行三个方面的探讨:

1.激发出小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

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就是,对学习而言,不论是哪一方面,兴趣是其最好最有效的老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出小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手段。如:小学语文中有一篇课文叫做《恐龙》,那么教师在讲课前就可以就恐龙的资料等对小学生进行一次随文练笔。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搜集和恐龙相关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恐龙的资料,也可以是和恐龙相关的电影等。在教师进行充分的讲解之后,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随文练笔:同学们,经过老师的讲解以及你们自己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恐龙种类很多,它们的外形、习性等等都是不同的,如果你是一名博物馆的恐龙解说员,那么你想向游客们解说哪一种类型的恐龙呢?为什么呢?请大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为大家介绍一下恐龙的一类吧。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逐渐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觉性。

2.随时捕捉到可以进行随文练笔的练习点

课本或者说课文是教学的有效载体以及最为普通的载体,如果想引导激发小学生进行阅读写作,那么就必须找出合适的训练点。当然,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有很多种类,如语言练习点、思维争议训练点、文本练习点以及形式转换练习点等等。

(1)修辞手法的仿写。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是非常的优美,而其关键就是作者运用了非常多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反问、设问以及夸张等等。这些也可以作为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媒介,是一种良好的途径。如:可以在教学一篇修辞很丰富的文章时,让小学生根据周围的环境以及自己的想象写一篇随文练笔。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文本拓展练笔。我们都深有体会,那就是,在阅读时读者都会根据自己的过往、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独特想法以及读者阅读时的心情等发现文章不同的意义。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小学生随文练笔的练习点,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发散、更活跃。例如,在进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让小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而且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对现实以及和平的教育加入进来:同学们,不管是在现代还是我们所听到的关于中国之前的战争,我们知道,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创伤,还有我们一点儿也不想体会的疾病、恐惧、分离、伤痛甚至死亡。现在,或许你们自己都有了不一样的心情以及体会,那么就请你们给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人们写一封信,可以是战争中的小朋友、战士、领导人或者战争的发起者等等。

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操。

3.教师掌控随文练笔的基本原则

凡事都要有一定的原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小学语文中的随文练笔当然也是一样的。在这一方面的原则包括很多种,如适度性原则、反馈性原则等等,而这些原则则是为了使随文练笔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以其中的适度性原则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一原则的要求具体体现为:

a.考虑小学生的承受度;

b.考虑随文练笔的疏密度:太过于频繁的训练会使小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而太过于疏少会淡化小学生的兴趣;

c.考虑随文练笔的难易度:其内容应该在小学生接受的范围之内;

d.考虑随文练笔的灵活性:小学生课堂上的随文练笔应该是就课文而生,灵活而且可以贯穿整篇课文的内容于其中。

二、总结

篇6: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青山镇中心小学胡淑芹

摘要: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平等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设疑导拨,激发合作探究的兴趣;发现实践,体现合作探究的快乐;创新发展,延伸合作探究的内涵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

关键词:合作探究发现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平等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积极主动学习的活动形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平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呢?下面结合本人在平时教学中的探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设疑导拨,激发合作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如果只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而忽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探究欲望,情感需要,无视学生在什么状态下,怎样获取学科知识,则学习只能是低效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矛盾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心理需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引发他们合作探究学习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合作探究一下。”顷刻,小组里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同学之间共同合作,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小组说:“我们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小组说:“我们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合作探究,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

这样,通过教师的设疑导拨,充分激发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二、发现实践,体现合作探究的快乐。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沧肌浃髓”。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再回到实际中才是活的,教学从实践中走来,教育要走向实践。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时或学习材料,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地合作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在组织一次课外主题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一下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要花多少钱,气球多少钱一个,买小吃要花多少钱,香瓜要多少钱一斤,西瓜要多少钱一斤,橘子要多少钱一斤„„调查后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小组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组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学生汇报完探究结果后,老师

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又如在教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份作业;学校要在假期对课室墙壁进行粉刷,请你帮学校计算一下,大约花多少钱买多少桶涂料?这份作业要求学生既要观察测量计算出教室要涂部分的面积,还要到市场上调查,一桶涂料大约可以涂多少平方米,价格是多少等等,完成这样一份综合性较高的练习,必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分工解决,否则难以有效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发现实践,有效地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让他们经历合作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创新发展,延伸合作探究的内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亲身经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课堂学习中落实合作探究理念,是数学学科改革的关键。强调探究一方面要重视活动,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去亲历,去认识,去体验,另一方面要重视思维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用脑想,用眼睛看,用嘴说,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学生成长,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过程中形成得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发展。同时,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合作学习的过程,没有团结合作的探究是不健全的探究。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发给每个小组四张大小一样“长方体纸条,让学生通过对析,画出阴影部分分别为3/

4、6/

8、9/

12、6/12,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其中三张画出的阴影部分大小是相等的,即3/4=6/8=9/12”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索,为什么这三张的阴影部分相等呢?而另一张的阴影部分与这三张却不相等,即6/12。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起探索欲望,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点,最后让学生对照直观材料分析分子与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从而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将教材的知识变成合作探究问题,还知识发展以本来面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7: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实施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重要环节。但是,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无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二)放任自由,缺乏有效监管和调控。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参与热情不高。

(四)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就开始合作学习了。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经过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

合作学习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合作的契机,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

1.选择学习策略时。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断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和认证,学习效果较好。

2.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批、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乎教师的意料,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真的会还给你一个精彩。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并按成绩编号。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气氛不浓,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是分组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各组实力相当,还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三是各组间经常互换组长及同号组员,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和积分奖励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每节课评价方法如下:第一次由本组计分员对组内成员参加合作的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做评价;第二次在全班交流时由其他组进行互评;第三次教师做全班总评,对本次合作中纪律好,参与度高,分工合理,有创新的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加分,最后一周一总结,表扬优秀组和进步组及进步最快的学生。给学生已不竭学习动力。

篇8: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

现在初中学习生活中,学生面对中考应试的压力,多门学科的繁重任务,加之学习难度大、整体进度节奏快,在学习中背上了较重的思想负担,产生了各种畏难情绪。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运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积极的学习情感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不良学习情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优化教学过程,缓解学习难度,让快乐这种积极情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要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尝试的比较有效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快乐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利用积极情感服务于语文自主学习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作为重要抓手,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消除各种消极情绪的影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快乐。首先,笔者注重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让学生明白,只要是自己做到了努力学习,只要比以前有进步,就是成功的。每个人在语文学习中的目标和成功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尤其是对于后进生而言,通过这样的思想疏导,更能激起自主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其次,笔者在教学中做到尊重所有的学生。学生因为能力和基础的差异性,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笔者坚持客观看待这一问题,不歧视后进生,多给予鼓励,在教学中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依靠激励表扬手段激发学生内心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快乐的心态中开展学习。另外,笔者还格外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给予鼓励的基础上,专门针对每一位后进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指导学生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并按照1:2的比例确定一批语文学习优秀生进行帮扶,在班级语文学习中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增强快乐体验,增强学习动力。学生通过这样尝试,自主探究学习时的那种茫然无助和消极应对的情绪慢慢消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设计合理的活动:在充分地参与中感受快乐

许多成功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将教学模式的改进作为“制胜法宝”,其中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参与性更是核心环节。对于初中生而言,身心发展到这一阶段,会更加渴望独立和参与,教师直接教授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停滞状态,不利于学习成效的提高,同时也没有兼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感受到自主努力成功的满足。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三主”教学原则,一切教学设计和组织活动都是将学生作为主角,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活动小组中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已经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一旦进入到这样自主互动的模式之中,则无不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投入程度空前高涨。在设计探究题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笔者欣喜地感受到了这一自主教学模式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在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和汇报交流活动环节之后,笔者还注重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学习成果的补充和提升,最终依靠自己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在这样自主的教学模式中满足了自身的探究欲望,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既感受到了成功和满足,又实现了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规划动态的层次:在匹配的要求中感受快乐

“十个指头有长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并不相同,关键在于教师的分层引导。部分教师在语文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惯于统一要求,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对于学生而言,过高和过低的教学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制定与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当的活动目标,并在这一目标体系的引领下组织和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或者稍微高于实际水平,营造“跳一跳摘桃子”的上进状态,让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位,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一般将学生分为3—4个阶梯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门学习目标,所有的自主活动在组织过程中都兼顾学生的学习目标难度系数,相互匹配,尽可能地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这样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在课堂互动、作业设计和考试等环节,课堂上专门安排不同难度系数的提问内容,主要是为了对不同阶梯层次学生进行提问,让各层面学生的思维都能够动起来,不出现边缘化的倾向;在作业设计中,主要是在作业难度和容量两个方面进行差异性安排;考试环节,专门针对中后层次或者专门针对后进生单独进行内容设计,降低要求,让学生多一些感受成功的机会。当然对学生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多地体验到竞争的酸甜苦辣。这样的分层教学活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充分感受到成功、满足等积极情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投入程度。

四、搭建立体的舞台:在拓展的活动中感受快乐

自主探究活动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进行。将学生禁锢于课堂的空间之内,对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会产生制约作用。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立足于课堂,但是不受制于课堂,着力拓展教学活动空间,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课外拓展活动中感受快乐,巩固学习成效。一方面,笔者经常引导学生自己组织一些语文课外竞赛活动,自主设计学习竞赛题目和活动流程。例如古文翻译比赛、诗词背诵比赛、口头作文比赛等。通过这样竞争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上进欲望,同时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笔者利用活动契机,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在社区、市场、街道等场所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社会经验的积累,获取更多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为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奠定基础。这样的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快乐地活动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篇9: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特征;影响因素;具体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提升,建筑行业也随之兴旺起来,拥有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这些问题打乱了我国建筑业市场的有序发展,从而降低了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商业信誉。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本文就对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究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具体途径,从而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切实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特征

1.1 先行性

與造价审核相比,工程造价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其的先行性。工程造价是在工程建设施工前以及施工阶段,对工程的建设施工进行合理的预算及控制,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所以,工程造价是一项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工浪费,提高施工管理实效性的先行性工作。

1.2 动态预控性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其影响因素有很多。所以,要切实保证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就必须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进行全程的跟踪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建设方案的变动、施工环境的变化等情况,都会对工程造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合理解决这些突发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必然要在项目的施工阶段进行动态控制,提高项目工程的造价控制能力。

1.3 可靠性

要切实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除了要实施及时的动态监管,其还必须掌握可靠的工程造价资源。真实可靠的造价资料以及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制定经济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提高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有效地动态预控,实现建筑企业的投资效果。

2 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2.1 人为因素

在众多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中,人为因素是最直接、关键的。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其是由工程设计人员、概预算人员以及造价工程师集体规划、设计的,一旦其中某位工作人员出现工作纰漏,将会对工程的预算以及造价控制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2 市场因素

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受市场因素影响最深。像是施工阶段所用到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设备维护费用等,其都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具有多重性与变化性。

2.3 政策因素

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利益,控制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都对建筑行业的工程建设设置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不乏对工程造价控制所设定的规范与标准。同时,建筑单位的工程造价控制,必须遵守这些相关规定,在其基础上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算与控制规划。并且,某些政策中还含有对人工费用、设备规格等的具体规定,这些都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4 设计因素

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决定了建筑物将以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展现。像是,其主体装饰物的使用材质、玻璃幕墙的规格、涂料的类型等,其都有着各自的独特性。这些都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而既要使得建筑物美观大方,又要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些都取决于对建筑工程的具体设计。所以,设计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具体途径

3.1 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获取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切实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责任感,以严谨、严格、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并将降低造价成本作为造价控制管理的核心与目标,从而避免其在工作中出现错误与纰漏,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合理造价。

同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还要加强自身工作的敏感性,准确地把握建筑市场的动态变化,并及时了解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加强工程造价的预控性与可靠性。

3.2 充分把握市场的动态变化

首先,市场作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波动较大的因素之一,材料价格、设备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采购工程的施工材料时,我们要先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预先了解,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货比三家,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供货商。另一方面,对于不是急用的施工材料,我们可以避开价格的高峰时期,选择在价格较为低廉时进行采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

再者,对于建筑施工中设备选择,我们可以采用竞标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将设备的使用费用降到最低,还能有效地规避市场因素所带来的造价波动性与不稳定性。

3.3 建立高效的造价控制机制

科学可行的造价控制程序,对于科学合理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进一步减少建筑工程建设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减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造价水平。

科学合理的造价控制机制要建立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这样便于我们立足于国家相关规定,合法、规范地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充分发挥造价控制机制的宏观调控作用,利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3.4 优化设计方案

为了降低设计因素对建筑工程造价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预算之后,将不甚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或者是整体优化,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建筑工程外部美观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

或者是,对于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我们可以采用限额设计的方式来限定建筑工程的投资总额,以投资预算为设计的基础,以避免工程项目的设计超额。同时,我们还应将限额设计的思想贯穿工程的建设施工总过程,这样就能够提高设计人员与工程建设人员之间的联系,提高两者的相互配合,以扩展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在保证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4 总 结

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需要多方合作的系统性工程,所以,要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就必须综合各个建筑工程人员的思想,深入探讨,从而有效降低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成本,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我们必须在对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具体途径,从而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切实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颖.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2).

[2]陈卫东,席政勋.浅析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江苏商报,2013(22).

[3]闫瑞刚.试析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管理[J]江苏商报,2013(22).

[4]植浩昌.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建筑遗产,2013(19).

篇10:管窥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论文

江苏省新沂市高流初级中学 刘学军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与方法的体现。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一、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重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教材,要在“语文教材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我任教初中语文多年,但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

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方法最好,用什么形式才能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一个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去琢磨,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我从实践中总结了创设情景如下方法: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②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景;③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景;④利用名言警句创设问题情景;⑤借助各种故事创设问题情

景;⑥借助各种媒体创设问题情景。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一是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用暗示激励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的话语,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允许学生提出无价值的问题,不轻易否定。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①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②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③组织汇报讲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④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三是重视对问题的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

三、坚定一个理念,略去无用环节

要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高效有序,教学过程中要坚定一个课堂有效的理念,略去无用环节,突出教学重点。以导入环节来说,在之前我所上过的公开课上,总是把导入设计过繁,虽然语言优美或设计新颖能吸引听课者的眼球,但是归根结底如果没有很好地达到为我的教学任务服务的目的,那么它还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需要认真改进。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华娟博士谈到,导入便是“读书人的引子”,要精粹、要短,重点在于让听众安静下来,进入状态,巧妙

地衔接到说书人要讲的故事中去。我从实践中对比总结出好的导入要做到三点:“衔接紧密”、“引起兴趣”、“富于实效”。我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拿出一本事先准备好的《山海经》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看其中令人惊叹的插图——“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这些图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紧接着我问:“想要这本书吗?”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响应,我又不紧不慢地说:“鲁迅先生当年也怀着和你们一样的心情,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看看,是谁把这本让他朝思暮想的《山海经》带给他的。”很自然地就导入了课文中经典的一段“阿长送书”。这样的导入环节用时少,但学生的热情已被充分调动,思路已随老师的导入进入文本,这就体现了导入的高效性。在备课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更不能为热闹而活动,要看学生能通过每个教学环节收获什么,在高效的理念指引下进行教学,略去那些无用的、花里胡哨的环节。

篇11:管窥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应用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有了新的发展,这表现在该阶段的学生出现其新的思维特点。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3]。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因此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是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的,但是要对概念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这往往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生动的现象来帮助他们进行理解,而这对传统教学来说是难以满足的。但是,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概念进行加工转换,形成一个直接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对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强化训练,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声音、动画、图形、图像从视觉、听觉和知觉等感官上的刺激,渲染出现实场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这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而不再是机械地背诵课文。另外,初中生还处在生理发育阶段,在注意力方面稳定性还比较差,容易疲劳,在课堂40分钟的课时里,他们只能保持3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4]。所以,可以通过不断地改变练习方式,频繁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而多媒体最大的好处就体现在它可以以丰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通过带有娱乐性的课堂练习,使学生轻松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取不同的媒体形式进行展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总结为如下几种形式:

1.演示多媒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主要还是用于教学内容的演示[5]。这是目前多媒体在初中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将主要教学内容呈现在特定的显示设备上辅助教师的讲解。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课程中所需要的素材,以图片、视频剪辑或自制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例如:可以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列在ppt中,以各种动画形式呈现强调,在讲解《荷塘月色》这一课时,可以播放宁静夏夜荷塘的音频,还有在讲解《生物入侵者》时,可以插入从电视《探索》节目中相关的视频剪辑。课件的制作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组织不同的多媒体材料进行演示。

2.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用来模拟、仿真或再现一些实际中不存在或难以体验的事物,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6]。由于电脑模拟不受空间限制,可由宏观到微观;不受时间限制,可将瞬间过程延缓,可将长时过程缩短。可将动态变成静态,利于观察,又可将静态变成动态,利于理解[7]。模拟仿真在一些理科课程中比较常用,比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用来模拟实验环境,以此代替或加强传统的实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一些说明文的讲解更有帮助,比如在《景泰蓝的制作》这一课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来模拟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并且可以通过动画特效如:旋转、回放、放大等来展示细节,这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特别的效果。

3.交互式教学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建立于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之中,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8]。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够带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非常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而且还可以按照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各种教学信息,提供丰富多彩、界面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可以得到自己学习结果的立即反馈,从而调整以后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程序。这种交互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9]。目前,交互式教学通常在多媒体机房或者在家庭自主完成,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在课堂上也可以使用,比如设计一个练习强化部分,让学生上来通过点击按钮、图标来答题,根据学生的答题的结果,选择不同的图形和音效作为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愿,特别是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段使用起来特别有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带来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具有如下优势: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程缺乏一些逻辑推理的过程,传统的板书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很难吸引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活动,而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动态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起,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能够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的教学内容,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程是非常具有人文性的课程,在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10]。多媒体在情感渲染上具有非常的作用,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上,营造出有感染力的场景,快速调动学生情感。例如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去听、去想,当讲授《苏州园林》时,通过课件播放园林的图片,学生可以欣赏画面边听老师的讲解,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讲解《生物入侵者》这一课时,文中所提到的很多生物都是学生没有见过的,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这些生物展示出来,自然激发出学生好奇的情感。通过这种实物感受的强化,加上老师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彻底理解课堂内容,也使课堂生动活泼。

3.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借助于多媒体形象直观,可以反复重现,多种动态强调形式等特点,可以方便老师向学生强调教学的难点和重点[11]。结合多媒体可以反复呈现的特点,可以节约课堂板书的时间,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课堂上讲解到一个个知识点涉及到某个重难点时,通过鼠标一点,即可将该重难点及时呈现,非常方便,不至于让学生偏离当前的注意点。

4.增加课堂信息量

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地增加了在语文课堂上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后让学生访问一些课程网站,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拓宽知识面。然而技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要切记多媒体技术,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和改善,而不是替代。如果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以下影响:

1.强调视听冲击,束缚学生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是要通过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文字的感染力。在语文的学习中,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的,这要靠老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和启发,生动直观的画面并不能代替语言文字的领悟。过分地讲究课件的视听冲击,弱化了学生对课文文本的阅读理解。将严重束缚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会因此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12]。

2.课件追求形式,背离语文教学本质

一些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将课件做得声音图片并茂,花里胡哨,在课件中充实了太多偏离主题的东西,这样的课件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于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还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充当课件的播放者,这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影响教学效果[13]。

四、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利用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确实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语文老师要真正认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加以合理利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到以下两点。首先,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师生的思维活动,活跃的课堂氛围离不开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另外,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将自身的思想和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要使多媒体教学发挥出最大优势,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如下问题:

1.确立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因多媒体而多媒体,要积极充当课堂“点拨者”的角色。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语文课堂变成了多媒体展示课,老师们应该分清主次,正确看待自身的启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互动的课堂气氛。

2.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确实很好,但是应用多媒体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所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甚至滥用多媒体会使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多媒体的播放者,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像体育课、手工制作课等这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就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有些老师喜欢把画面搞得背景复杂,花里胡哨,令学生目不暇接。不仅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反而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黑板板书的形式,便于随堂发挥,而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对于课堂的节奏掌控能力可能会降低,如果控制不好课堂节奏,使用多媒体技术反而会让课堂效率降低。所以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调整课堂进度。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教师应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形式、内容、时间作不同的安排。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上一篇:风居羊口-散文下一篇:2022年度医德医风培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