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论文

2024-05-14

试析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论文(通用9篇)

篇1:试析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论文

试析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论文

论文摘要: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分析当前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探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在实施德育教育、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应采取的积极措施。

论文关键词:学校;德育管理;问题;措施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等方式,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德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形势的发展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远远达不到人们的期望。突出表现在:

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严重存在;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德育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不到位。因此,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项紧迫任务,将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成败。因此,如何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对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讲,首先要认清形势,统一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要认真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认真探索德育改革实践,确定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要重视中小学德育的`科学研究,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表彰奖励和督导的评估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具体到学校来说,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功能,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党员教师要在德育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二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和在什么条件管的问题。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应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政教处、保卫科、年级组、班级等,此组织系统既要有德育决策指挥层,又要有德育的具体执行层。三要遵循以下原则:即统一目标原则;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统一指挥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分层管理原则;职、责、权一致的原则,以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原则等等。四要严格要求,要抓“细”,抓“实”,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从事,从小事做起,通过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自立精神和自治自理能力。五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教育功能。

总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管理者来说,特别是要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学校德育管理方法,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有用之才。

篇2:试析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 管理模式 措施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许多中职职校仍旧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以至于中职德育工作进展缓慢。文章分析了德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一直以来,中职学校对德育相当重视,有大量人员研究这个命题,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德育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手段、新的模式。学校德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德育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德育范型,即在一定的德育原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固的德育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可是教育模式还是以上述的模式为原形,在该模式的指导下产生的德育团队及管理模式也显“老化”。即中职德育管理模式是以一定目标为导向,组织一定的成员参与管理,构成网络状,最后进行量化考评而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具体说就是:(1)确定目标导向。即学生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2)整合系统管理。即学校领导带头,党、政、工、团及各科教师齐抓共管,做好德育工作,时下称为“全员德育”。(3)实施网络检查。建立纵向和横向工作检查小组,形成网络,对口检查,狠抓落实,相互评比,甚至排列名次。(4)推行量化考核。一方面,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综合测评指数体系,即综合分=德育x25%+智育x65%+体育x10%,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评,将测评结果与学生评优评奖挂钩。另一方面,对德育团队成员进行测评,其量化的基础就是学生德育量化体系,现在基本做法是将学生的的德育结果折扣成团队成员的德育成绩,并与教师晋职晋级挂钩,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中职德育管理模式在一定阶段是产生了积极作用的,也有相当多的优点在延续,如从德育管理角度出发,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德育的积极性等。

德育管理模式的不足

未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大发展中职德育工作一直采用班主任工作模式,该模式是德育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德育效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对象的变化和社会对各类国民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级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班主任工作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德育任务。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张的同时,引进社会力量修建的学生公寓拔地而起,许多中职学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统一人住学生公寓,集中度高,区域性强,学生生活区和教师的生活区分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学生的第二课堂的德育工作已不可忽视。可是在这个区域内的德育工作,却是旧有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没有涉及的一大空白点。其原因主要有:(1)时间的局限性。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大多是在学生正常上课期间开展,班主任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生活引导力度明显不足。(2)区域的局限性。班主任工作几乎都是在教学区进行,对学生的生活区、住宿区很少涉及。(3)工作内容的局限性。许多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对全班学生学习进行宏观管理,对学生个体教育有所不足。

经验的束缚中职德育团队的工作常被经验左右,团队中的部分成员不思进取.自己面对的对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去研究、探索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德育团队仍按照普通教育的模式来解决眼前的问题。长此下去,中职德育管理模式很难得到发展。

德育管理忽视了整体性提出“全员德育”的口号十分具有先进性,是基于生命的系统完整性角度总结出来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大打折扣。在德育团队管理中有党、政、工、团等部门,其实到实施着力点上时,却谁也用不上力,徒有虚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能解决好其中各种因素的互动关系,只是等到结果不符合目标时,再去寻找管理模式的症结,没有整体推进的概念。

改进中职德育管理模式的措施

有学校提出构建就业导向的德育管理体系,是德育管理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外在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浙江省奉化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就树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并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追求教育改革的最新创意,探索适应职校特点的德育管理体系。 很多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对德育管理模式的不足,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团体学习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的修炼上,它也建立在“自我超越”的思想上,因为有才能的团体是由有才能的个人组成的。但是只有共同愿景与才能还不够,世界上不乏有才能之士组成的团体,其成员虽然暂时共有一个愿景,却无法共同学习。因此建立好优质的管理模式并付诸实施,必须使管理的团队共同学习,建立共同的愿景。物理学家鲍姆说团体学习要做到三点,即一是要学会深度会谈,二是具有创新而又协调一致的行动,三是学习成员的角色和演练。中职德育管理的团队要进行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和练习,才能使管理模式运行自如,达到预期的效果。

墙外的启示古时候有一个服装设计师,埋头在自家的院子里摆弄来摆弄去,采用不同的面料和布料为自己设计了许多自认为极富有品味的服装,殊不知,有一天当地的服饰促销就在他的墙外举行,人群拥挤得把他院子的墙挤倒了,他才豁然发现墙外的世界那么精彩。传统的德育模式总是习惯于立足本地区、本民族和本国来考虑应该传授哪些道德观念和形成哪些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随着当代科技进步,现代通讯技术和交通设施的发展,地域的限制已逐渐消失,整个地球正日益成为一个村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普遍,许多德育内容如诚实、正直、勤劳、守信等,都具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道德价值范围的通约性,对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道德进步都有一定的启迪和推动作用。当代德育模式正是适应这种趋势,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能适应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情况,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正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德育模式,以适应当代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趋势。中职德育更是如此,因主体的差异性、复杂性等因素变化,尤其需要中职德育走出去,与社区教育紧密融合,关着门搞德育管理不行,封闭式地实施中职层面的德育管理模式更是万万不行。

谋求点、线、面的结合中职德育管理模式最要讲究的是个性化教育模式的建立,因材施教是教学上特别推崇的方法,在德育管理模式中也是如此。寻找到合适的教育点之后,根据其需求(社会、个人)形成一条循序渐进的教育链,可为学生发展奠定好基础。最高的境界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德育管理体系。如某校建立了以全员、全程、全面育人为主要特征的大德育工作体系,包括学校、班级、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网络体系;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规范体系;以政治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疏导、心理上开导、就业上指导为主要方式的行为服务体系;创建了知识传授型、情感默化型、服务解困型、自我塑造型等德育工作新模式,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了心灵的净化。

践行维度的有效评枯任何工作模式若是不能付诸于行动,都是无效的,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其德育功能才会充分发挥出来。德育的践行要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实践为主。引进有效评估的目的是让第三方能有个正确的认识.体现德育践行评估的客观性。自律承诺会有意外的收获,它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放在家庭、学校、班级及同学的监督和自我的约束之下,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在个人思考和听取家长看法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标准,确定承诺内容。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对全班学生提出的评价标准进行整合,制定班级《文明公约》。承诺结果由家长、教师和学生自己定期评价验收。这些做法对学生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建立健康正确的自我形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篇3:试析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论文

李叔同不仅是艺术教育的大师, 更是教育艺术的大师。他的教育被称为“父亲式的教育”——“温而厉”, 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技能, 更塑造了学生的灵魂, 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李叔同的教育充满了智慧, 我们深入分析他的教育艺术, 从中汲取营养, 以提高我们现时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

一、李叔同教育活动的特点

剖析李叔同的教育活动, 我们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 对待教育态度认真、诚恳

李叔同的学生, 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在回忆录中说到, 第一次上李叔同的课有种严肃的感觉。上课铃声响过之后, 同学们像往常一样不快不慢地走向教室, 以为老师还没进教室而嘴里有说有笑, 但进入教室那一刻, 同学们惊呆了, 老师已端坐在讲台上。大家的声音突然停止, 低着头赶紧坐到位置上。见同学们都坐好之后, 李叔同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 课正式开始了。从此以后, 只要上李叔同的课, 同学们总是提前在教室等先生。

虽然只是教师提前进教室这么一件小事, 但是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慑是不小的。教师对待工作认真、诚恳的态度难道不正是一堂形象的德育课吗?子曰: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李叔同正是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严格要求自己, 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这种无声的教育作用难道不比大声训斥学生显得更有力, 更有效吗?

(二) 尊重学生

在李叔同的课堂上, 有学生上课看其他书, 又有学生把痰吐在地板上, 他们以为李叔同没有看到。其实李叔同都看在眼里, 只是当时不说。下课之后, 等其他同学出去了, 他才严肃地说:“某某某同学请等一下。”学生只好站在那里, 他才用轻而和气的声音说:“下次上课不要看其他书。”“下次不要把痰吐在地板上。”说完向学生鞠了一躬, 走出了教室。学生犯了错误, 李叔同总是当时不说, 事后才把学生叫过来, 和颜悦色、间接委婉地加以开导。凡是有过这种经历的学生, 大都脸色通红, 显得很难为情。有个最顽皮的学生说:“我情愿让夏木瓜 (指的是李叔同的同事——夏丏尊) 骂一顿, 李老师的开导真让人受不了, 我真想哭出来。”

这种教育学生的方法, 既达到了效果, 又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 使学生能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生自然不会再犯第二次。学校的德育管理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人格, 如果学生只是表面上服从学校的管理, 那么德育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学校的德育管理要充分尊重学生, 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 管理措施合理、恰当, 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它, 才能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 不厌其烦地关心学生

李叔同对学生的关心可以说是细致入微、不厌其烦。李叔同的学生李鸿梁浙一师毕业后去南京高师代课, 但是对那里人生地不熟, 心里忐忑不安。于是李叔同不但为他做了细致的安排, 并关照说, 卧室与教员休息室离得很远, 每天早晨必须把自己的表与钟楼的大钟对准, 号声有时候听不清楚, 如果有事外出, 叫车子开回校, 一定要和车夫说清楚拉到教员宿舍, 头门离教员宿舍还有一大段路呢?如此细微周到的吩咐连学生自己的父母都不一定能做到。

“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如果教师真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能有哪位学生不尊敬自己的老师呢。正在成长中的学生, 只有从生活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和关心, 他才能学会去爱和关心别人。如果他的生活中只有冷漠和丑恶, 耳濡目染之下, 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呢?

(四) 爱惜人才

当时的浙一师有位训育老师, 对待学生工作简单粗暴, 学生们对他有意见。有一次他和学生发生了冲突, 竟动起手来。学生丰子恺年轻力壮, 训育老师打不过他, 吃了亏。于是, 召开了教师大会, 要求学校严肃处理, 开除丰子恺的学籍。在会上, 老师们默不作声, 无人表示对此处理方式的态度。这时, 李叔同站起来说, 学生打老师是学生不对, 但说明老师的工作方法也有问题。丰子恺同学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 如果开除他的学籍, 会毁了他的前途, 是对人才的毁灭, 国家的损失啊。我的意见是这次原谅他, 记他一次大过, 我代他向老师道歉。这样, 丰子恺便留了下来。事后, 李叔同叫丰子恺来房间谈话, 向他介绍了《人谱》这本书, 并指着其中一条说:“先器识而后文艺”, “要做一个好的艺术家, 必须先做一个好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 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 亦不足道。这也就是说, 应使文艺以人传, 不可人以文艺传。”后来, 他把这本书送给了丰子恺。

对于丰子恺来说, 李叔同的这次原谅也许是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如果他真的被开除学籍了, 可能历史上就少了一位美术家。现代的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服务,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培养人才, 学校的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和管理者, 都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为学生的成才而服务。

学校的德育管理, 不应只停留在“思政课”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学校软环境的建设。事实上, 现在很多学校的德育管理是种表面工作, 平日里口号喊得很响,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总是忽视它。虽然学校都有开设思想品德课, 但德育效果并不好, 绝大多数学生是听过算过, 左耳进右耳出, 走个过场。并没有在思想上加深认识, 更不可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关于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几点对策

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 我们还需做很多工作。从李叔同的教育艺术中, 我们体会到要使德育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重要的是发挥教育的感化作用, 变硬性管理为软性教育, 强调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浸泡式作用。所以,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实效, 除了加强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还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一) 加强师德建设, 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对教师的道德品质要求较其他职业更高。因此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鼓励和监督教师的师德品质建设。鼓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关爱学生, 真正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 从学习上、心理上、生活上等方面给予爱护和帮助;师容师貌, 言行举止要严以律己, 身正为范, 通过教师的示范来感染学生, 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 转变管理观念,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学校的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观念。学校的德育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 最终目的是通过德育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管理的事实过程中, 不得强行让学生服从, 而应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本着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细心周到、热情地为学生工作, 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 让学生沐浴着学校的温暖健康成长。

(三) 建立学生道德表现量化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 即内在感化和外部监督。内在感化是柔性机制, 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伦理来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前面提到的两点都属于这一途径。外部监督是刚性机制, 着眼于规则制定, 通过制定详细、可操作的监督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监督, 以此来规范学生的不良道德表现, 使其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小结

李叔同的教育艺术为我们现代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通过向大师学习, 汲取其中营养, 为我们纷繁复杂的德育管理服务, 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

摘要:李叔同是近现代的艺术教育大师。本文通过对李叔同教育艺术的解读, 分析他的教育艺术在学校德育方面的影响, 探索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李叔同,教育艺术,德育管理

参考文献

[1]金梅.弘一法师李叔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8.

[2]陈星.说不尽的李叔同[M].北京:中华书局, 2005.

[3]司晓宏.教育管理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1.

篇4: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严重存在;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不到位。”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遵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

当代小学生出现了新的积极思想特点,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求真求是的观念增强,不盲从,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做法是:

一、遵循原则,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应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年级组、班级等。此组织系统既要有德育决策指挥层,又要有德育的具体执行层。学校德育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德育基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德育组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统一目标原则;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统一指挥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分层管理原则;职、责、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原则。

二、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小学德育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组织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实施,调动学校各个组织的德育功能,要从根本上改变不少教师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毕业班不要”的倾向,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要让全体教师确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学校德育管理者应加紧组织力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小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科学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各教研组、各学科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发出,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内容,把有关的德育内容揉进知识传授之中,使知识传授和德育内容集中、系统、直接,在各科德育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学校一定要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的地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

少先队组织是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落实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党委要加强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与督查,除认真抓好“一日常规管理”“雏鹰争章”“升国旗”等常规德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进行社会德育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在多样、丰富的活动中,展开学校德育工作。

三、更新观念,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照“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清洁文明的校园,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陶冶人的情操。近年来我市不但投入巨资改善了各个学校校园环境,而且狠抓了校风建设。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学校领导关心群众,实事求是,廉洁勤政,开拓进取。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要重视校园的美化、德育化。讲究教育、教学环境的布置,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兼职校外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篇5:加强德育管理 创建文明学校

平泉县小寺沟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20个教学班,1432名学生,84名教职工。近几年来,我校连续获得“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优秀业余少年军校”、“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校”、“河北省现代教育实验校”、“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承德市优秀家长学校”等三十多项荣誉。教育教学成绩连续15年保持全县第一,中考成绩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中考我校402名毕业生被县一中录取公助生219人。这是我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强化素质、发展特色”的办学理念,以中华传统美德为龙头,国防教育为载体,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做保证,实施了“以学校带农村,以学生带家长”的国防教育“双带工程”,使国防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与中华美德教育有机结合,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构建文明校园的结果。

一、加强师德修养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强化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树立勤政新形象。

我校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直接参加教育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和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进。如政教主任卢和同志,他一方面担任着毕业班3个班级的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还要担任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同时他的家庭

负担又非常重,上有80多岁的老母需要照顾,下有刚刚3岁的儿子需要教育,妻子又体弱多病。但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中,早来晚走,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他所教学科成绩在同学科教师中总是第一,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又上新台阶。

2、加强师德修养,奉献一片爱心。

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创新意识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声的示范作用。为此,我们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教师文明礼貌公约》,提出了教师“六不准”要求,先后开展了“修师德、铸师魂、促和谐”主题教育,规范教师的行为。为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承诺,开展了“和谐专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寺沟中学的发展,积淀了小寺沟中学特有的文化,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上下一心、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不断学习、大胆探索、求真务实的“务实精神”;严格管理、严格标准、严格纪律的“认真精神”。

二、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高尚品质

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从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抓起。为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考虑,制定了校训、校风、校歌。在对学生加强德育管理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美德教育有机结合我校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意义,两者有机结合。为此我们印发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册》,购买《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书,召开“美德故事会”、“美德理论报告会”、“美德在闪光演讲会”,并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

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在开展特色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品质。每学期开学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如:三月开展 “弘扬雷锋精神,创建和谐校园”实践活动、五月开展“争当优秀团员”活动等。

即时开展活动,见缝插针不留空白。如:“五一”、“十一”放假时间较长,我们开展了 “尊长辈、孝父母、尚美勤学”、“孝敬父母美我心灵”等家校互动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做到“三不三做”、“一讲一记”,即:不顶撞父母,不让父母洗衣服,不提为难父母的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好事,为父母做顿饭;人人会讲孝敬父母的美德故事,记住父母的生日,并想好如何祝福。

召开主题班、校会,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会感恩,共建和谐”主题班会中,班主任设计了为父亲捶捶肩、为妈妈洗洗手、说一声“爸爸、妈妈您辛苦了”等环节。通过活动,同学们都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是天经地仪的事,是做个好人的根本,一个对父母都不尽孝的人就不能处理好兄弟、亲友、师长、同事乃至国家和集体的关系。”学生代表说“妈妈的手不再像我想象那样细腻,而是伤痕累累,布满老茧,这

是为我操劳的,我感谢您,妈妈您辛苦了”,使 学生、家长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

传递爱心活动。我校师生历来有抚慰就困的传统。近几年来,先后为困难学生捐款5万余元,解决了十几个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问题,使他们能安心学习。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我校每天晚上都组织每班学生收看了《新闻联播》。师生心系灾区,为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自发自愿的捐款、捐物。5月19日14时28分,在教学楼前,由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泪水溢满每一位师生的双眼。次日,全体党员自愿交“特殊党费”,青年教师再次掀起捐款热潮。5月27日,校团委号召每一位团员青年给灾区小朋友写信,表达自己对同龄伙伴的慰藉于鼓舞。6月上旬,校党支部在师生中开展“弘扬抗震精神”系列活动,以手抄报、朗诵会、观后感等形式为主。通过本次活动,广大师生深切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伟大力量,人间关爱的光辉,灾区人民的无比坚强……从而大大增强了师生的爱国精神与责任意识。

2、军校教育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

业余少年军校活动为养成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按军校章程我们坚持四项制度,开展四项活动。

坚持四项制度:一是军事训练制度,二是国防教育制度,三是内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四是吸收新学员制度。开展四项活动:一是争创双五好活动;二是军民联谊,拥军优属活动;三是军事比武活动;四是国防文体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顽强拼

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等精神。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发扬了军训中“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刻苦学习。

3、心理健康作保障

学校开展了“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活动。由团委负责,定期由生理卫生教师、校医、校外专家给学生作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报告、讲座等,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每位教师都担负着学生心理医生的职责,将心理健康教育溶入学科教学之中。如李敬民老师对单亲家庭孩子冯欣利同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冯欣利同学进步显著,考入县一中。

4、礼仪教育走进课堂

良好的说话交往习惯,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校开设了礼仪课,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编撰了《学校读本》,向学生讲解正确的人际交往礼仪。从一个目光、一个手势、一句话、一款服饰等细节要求学生,使学生做到语言美、举止美、风度美、衣着美。

5、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依托环境文化、传统文化、艺术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建设,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文化品位,增强现代气息:着力打造出了以“中华美德为龙头,军校共建为特色,心理健康作保障”为主题的学校文化。设计了富有学校特色的中华传统美德长廊、世界科学家墙和世界冠军墙、国防教育阵地、安全教育墙,利用走廊进行主题布置,各班文化各具特色,真正做到了学校处处都育人。

三、建立“三位一体”的依法治校管理体系

由主管法制工作的副校长和法制办公室直接负责,形成政教处、教导处、团委和年级组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即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负责具体实施依法治校的宣传、管理、实施及考评工作,做到层层把关,齐抓共管。

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网络教育新模式,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会有人帮”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创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教育环境的新局面。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社会监督小组、家长委员会,聘请小寺沟镇派出所所长兼任法制副校长,聘请公检法人员担任法制辅导员。与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警校、军校共建活动。坚持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制度,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双带工程”活动,我们打印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让学生带回家去,念给父母听,贴到人多的地方宣传。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拓宽了依法治校的渠道,充分发挥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形成一支庞大的法制教育及管理队伍,从而使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增强了教育效果。

篇6:试析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论文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

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巴蜀好职工,进行奖励。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我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参与了市、国家级科研实验,如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及以红岩精神为主导的小学生责任感启蒙教育等。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大家思想解放,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统一用磁砖烧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巴蜀艺术团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并形成了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的大型活动传统。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篇7: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学校教育“以人为本”,育人“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的基础。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同时,它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如何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德育管理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严重存在;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不到位。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牢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

当代小学学生出现了新的积极思想特点,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求真求是的观念增强,不盲从,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的经济利益。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据其特点,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应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年级组、班级等,此组织系统既要有德育决策指挥层,又要有德育的具体执行层。学校德育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德育基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德育组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统一目标原则;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统一指挥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分层管理原则;职、责、权一致的原则,以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原则。

二、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

寓德育与教学之中,是小学德育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根本措施。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组织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实施,调动学校各个组织的德育功能,要根本

改变不少教师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毕业班不要”的倾向,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

1、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要让全体教师明确:“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学校德育管理者应加紧组织力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小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科学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各教研组、各学科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发出,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内容,把有关的德育内容揉进知识传授之中,使知识传授和德育内容集中、系统、直接,在各科德育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学校一定要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的地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

3、少先队组织是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落实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党委要加强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与督查,除认真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管理”、“雏鹰争章”、“升国旗”等常规德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进行社会德育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在多样化、丰富化、经常化的活动中,展开学校德育工作。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清洁文明的校园,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陶冶人的情操。近年来我校不但投入巨资改善了校园环境,而且狠抓了校风建设。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学校领导关心群众,实事求是,廉洁勤政,开拓进取。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要重视校园的美化、德育化。讲究教育、教学环境的布置,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兼职校外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

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篇8:试析联盟学校的德育工作

集团联盟校是以名牌学校为龙头, 将多所学校联办组建成教育集团, 采用“联盟”的方式集团化办学的教育模式。集团成员学校相互之间联系更为紧密, 并且有统一的领导协调组织, 资源共享, 各分校具有相对独立性。某校是某市的百年名校, 率先实行集团化办学, 成立某校集团联盟校, 由广场路校区、沧河校区和上陡门校区所组成, 但德育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存在着薄弱环节。

一、集团联盟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集团联盟校校区间的德育工作发展不平衡

集团联盟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 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且各校区间的德育工作发展不平衡, 存在着差距。各校区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存在重活动、轻效果, 重课外、轻课内, 开展活动有时也是应付要求而流于形式, 至于活动效果的重视程度不一。

2、集团联盟校各校区德育工作相对独立, 自行其道

由于集团联盟校成员学校相互之间的工作虽有联系, 但仍然存在相对独立性, 导致各校区间的德育开展出现不统一, 自行其道的现象。各校区的学校德育常出现工作滞后, 缺乏针对性, 且德育工作等材料归档未统一而导致相互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三个校区的德育工作缺乏建立相互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 尤其是德育师资队伍未能实现校区间流动。

3、集团联盟校德育工作仍与家庭、社会结合不紧密

集团联盟校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不够, 相联系不够紧密, 存在着单向性联系。有的校区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缺乏意识, 致使家庭教育滞后, 家长没有真一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校区没有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和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能力的责任。

学校与社会力量联合开展德育工作比例明显偏低, 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紧密配合, 互相补充, 构成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综合一致的教育网络。

二、集团联盟校德育工作的几点对策

1、加强集团联盟校校区间的德育协作

集团联盟校需要建立校区间的“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 校长———教导处———任课教师, 德育室———年级组———班主任”为三条主线的德育工作机制, 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相互协作的交流工作机制, 包括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评估督导机制和检查落实机制等, 形成了一个多方位、多渠道, 齐抓共管的学校德育新格局。

2、重视课堂教学和课外阵地相结合, 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

结合本校、本地及时事热点上好每一堂课, 积极改进教法和学法, 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互动方式进行教学。结合学科特点, 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拨的精神。

结合“元旦”、“五一”、母亲节、“六一”、“十一”、中秋节、重阳节等特定节假日, 开展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爱国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结合网络阵地、社区阵地、广播站、宣传栏等特色平台, 开展宣传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好人好事、安全教育、榜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本校艺术周、科技周、心理健康教育周、运动会等品牌工程, 吸引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

建立“导师+班级+社区”德育模式, 开展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 端正小学生的品行和态度,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三位一体”开展德育工作

“三位一体”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立体交叉式地对小学生的开展德育工作, 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 促进小学生养成优良的品行和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家长, 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又赋予了孩子将来的性格与品行, 所以更要以身作则, 树立好榜样, 注重家庭环境的营造, 从小就要对他进行品德教育, 通过电话联系、网络平台、等形式了解子女在校的状况, 明确学校道德教育的要求,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作为学校, 应通过家长接待日、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研究会和亲子课堂等形式建立固定联系, 开展定期家庭教育指导。作为政府、媒体和教育机构, 正确引导, 为小学生提供开展德育的良好场所, 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4、积极和鼓励开展德小学育研究

重视德育的实效性和解决学校德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实现德育研究科学化。加强德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并进行实践, 把两者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努力探索德育规律。此外, 我们更应该在经费上大力支持德育研究, 在制度上保障德育工作, 更好地体现德育的首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朱丽娜.关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新乡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第2期.2009, (6)

[2]魏利凌.关于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师道教研.2010, (4)

[3]蒋有慧.江西省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第l期

篇9: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学校;德育;管理

素质教育目前正以新的态势向前推进,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现在,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一、德育教育是教育的前提

“有德无才,可以用之;有才无德,弃而不用。”这是我从事德育工作多年对学生教育总结的一句话。做人贵在有德,有德乃为人之根本。如果一个人缺乏道德意识,那么即使他再有能力最终也会危害人民,无法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例子——“地沟油事件”,地沟油危害人民健康,遭到人们的谴责与愤慨。但是,据有关专家认定,没有博士学位的知识分子是无法“制造”地沟油的。非常讽刺的事实真相,原来这令人发指的地沟油,竟然是一群高智商的高材生们加工出来。如果他们在幼童与青少年时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懂得做人的准则,那么也许这地沟油就不会出现。为了利益,这些“高智商”放弃自身灵魂的做法着实不令人看好。从这则例子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在治校中是多么重要。

二、发挥德育中教师的作用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三、转变学校德育工作观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人才观,价值观,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改革。首要的就是更新观念,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品行的要求,开展德育工作,改革德育工作的管理,使德育工作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新观念应着眼世界,放眼未来,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建立开放性的,大社会德育系统,反对封闭式的孤立的德育系统; 建立既培养高尚人格,又发展有个性、自立性、竞争性人格的现代德育观,反对模板式德育;强化德育的效益观,即克服追求表面整齐划一,把外显行为作为评价成果的形而上学的德育观,确立讲“内化”效应,讲长远效应,终身受益的辩证发展的德育观;

四、抓常规德育教育,促进规范管理。

抓好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加强行为养成、法律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1.繼续抓好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完善一日常规的基础上,安排好教师、学生值日,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学生自我监督和管理,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良好的行为规范来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树立学校的形象。

2.加强法制教育,进一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继续组织学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对重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并且密切联系黄泥派出所,进行法制教育讲座。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将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多形式地帮助学生解除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和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以“感恩教育”为主线,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为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让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感恩的心,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立志报效祖国,做到爱校园、恋母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把学生培养成知恩相报、立志图报、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5.全面开展 “四项全能”辅助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展示一项个人特长、懂得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能流畅的进行英语日常交流”,这种多元的学习活动更能激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为自身终身发展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

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学校坚持贯彻“人本”原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提高校园文化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学生是主体,外在的教育要求、文化熏陶都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

除此以外要强化“三风”(校风、学风、教风)的内涵建设。学校“三风”的建设如何与学校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讲“三风”,树“三风”、赛“三风”的浓厚气氛,全校师生身体力行做“三风”的倡导者。(校风:勤奋、文明、进取、求实;学风:勤学、守纪、尊师;教风:严谨、厚实、爱生)

上一篇:新医改论文下一篇:海南省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琼府办〔20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