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2022-07-06

第一篇: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团场学校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农九师一六九团中学齐行舟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中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统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领导、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领导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德育处、教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学年的工作考核

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对成绩显著的同志进行表彰。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学校每学期都利用校本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首先,学校加强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不是靠空泛的说教形成的,它缘于人对人生、对理想、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只有在提高教师政治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将德育工作落在实处。学校党支部坚持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基础知识、三个代表理论,将党的政策、路线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师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其次,加强了法制学习。在师德教育中,我们坚持以法治教,以法治校。党支部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考试等各种形式检测、巩固这些知识,提醒教师时刻记住要遵纪守法。在学法的基础上,学校制订的《教师考核条例》、《班主任考核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对师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为教师约束自己行为,提高师德水平的保障。

另外,学校还通过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名人画像以

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每年都举行庆六·一文艺汇演。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中小学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中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为此,学校聘请团司法办、派出所和综治办的领导为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为全校师生举办一次法制教育讲座。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录像和崇尚科学,抵制邪教图片。由于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法治观念。使学生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学校还注重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学生参加团场采摘啤酒花的劳动,让他们从劳动中体会职工付出的艰辛努力。每到寒暑假,学校又主动和连队的领导取得联系,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实施证明: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红旗大队,农九师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等殊荣。中考教学成绩多次名列农九师前茅,曾三次被评为农九师先进学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学校近几年参加国家、自治区、兵团各类竞赛的学生获奖人数逐年增加。学校男女排球队两次获得农九师中学生排球比赛的冠军。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大大加强了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家长走进了学校,学校走向了社会,并受到家长和社区的好评。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德育为先的意识,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

第二篇: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随着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越来越重视人才的“新时代素质”——能够适应国际竞争,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健康心理品质,德能兼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人才的“德”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并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德育工作就成了当前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教育就成了教师的首要职责。然而,我们常喊不停、常抓不懈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往往太低,一直走不出令人尴尬的境地——德育目标“高、大、空”,德育内容成人化、概念化,德育过程不分年龄阶段,德育操作脱离学生、脱离实际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成了学校德育的当务之急。

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这要须先找准时效性偏低的根本原因,才能实事求是,对症下药。而这个原因就是:德育脱离实际,违背教育规律。因而,要增强其实效性,必须深入研究教育本质,遵循德育规律。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认为遵循德育规律必须注意做到如下五点:即确定内容,形成制度;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注重渗透,水乳交融;少些说教,多些实践;宽严结合,勤查严促。

一、确定内容、形成制度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学生心灵塑造、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其工作不是简单易行、在短期内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他既与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己的特点。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首先根据校情确定具体系统的教育内容,形成科学可行的工作制度,这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前提。根据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确定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思想应该是以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自律品质、健康心理和创新能力。在这一总体工作思想的统领下,遵循各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再具体确定各年级、各阶段的教育重点,并有意而自然地渗透到文化课教学,音、体、美、艺教学,各项活动的开展,执周评比,班级管理,环境建设等各个教育环节中去。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分层分步循序渐进,以一贯之。只有在内容明确,计划周到的制度指导下,德育工作才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在确定德育内容的过程中,尤其要克服不分年龄阶段,不分性格特征而齐头并进,铁板一面的做法。就初一与初三学生来说,根据初一学生刚入初中,在心理上有从头做起的上进的要求,贪玩、单纯等年级特征,确定的教育目标应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独立学习独立生活能力,形成勤奋认真的学风和爱劳动的习惯。其教育主题,上学期为“迈好中学第一步”,下学期为“做合格的中学生”。而根据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对升学和就业考虑过多,开始处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严,身体发展较快,学习负担较重,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特别是临近毕业时,纪律等方面松散下来等年级特点,确定的教育目标应为:教育学生讲求实效,努力拼搏,增长才智,适应社会要求,立志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教育主题,上学期为:迈好理想第一步。下学期为:用真才实学接受祖国的挑选。而对于同一个年级来说,各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又有所不同,如对初三学生各阶段的教育确定为:九月份进行法律教育,十月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份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十二月份进行科技文化教育,元月份进行自信、自尊、自强、自立教育,三月份进行竞争意识教育,四月份进行公仆教育,五月份进行爱母校教育,六月份进行审美教育等。

二、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增强德育实效性,观念是根本。我们要彻底转变传统师生观,树立新型师生观,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大连市教委主任贾聚林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一文中指出:“要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相信学生……”要转变观念,教师必须树立四种意识:

(一)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师与生都具有平等的人格,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二)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导师,是朋友,但不应是“工头”。教师不仅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有责任帮助学生丰富文化情感,健全心理,完善人格,还有责任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三)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教师居于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带有教育性。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赢得学生的尊重,以美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四)相信学生——树立***意识。教师不能以“知识权威”、“管理权威”自居,不能越俎代庖,要鼓励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尊重学生,才能从学生的心理规律出发,系统地构件德育的环节;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内容和层次;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有意识地摸索制定出一套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贴近生活,便于实施,符合实际的德育方案及方法。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达到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无一不是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会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学会做人的教师。

三、注重渗透、水乳交融

增强教育实效性,不只靠生硬的说教,而更在于自然的水乳交融的渗透中。德育渗透,就是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各学科教材所包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德育渗透,应在以下几方面达到水乳交融。

第一,在教师形象中渗透。“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名言极好的说明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言行举止、仪表服饰、精神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段加强自身修养,尽量达到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的良好育人效果,带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要注意做到“五个规范”,即规范仪表——衣着合乎事业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行事得体;规范语言——用语严密,精练准确;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讲桌、黑板洁净。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要切记重规这一点。 第二,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各学科教材所选编的学习材料,除了本身应有的科学性、知识性外,更蕴涵着精深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有的还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学校又是育人的场所,课堂教学又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形式,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不失时机的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生态环境、优胜劣汰等方面的教育。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设计,积极渗透,以更好的发挥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作用。如一节数学课堂上,在讲到圆周率时,教师动情地告诉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叫祖冲之。他在1500多年前,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近似值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的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早一千年!”这样的讲述,既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又鼓动着学生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志向。

第三、其他方面的渗透。一是艺术教育渗透,即在音、体、美、劳、艺术课教学活动中,渗透健康的兴趣志向,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热爱劳动,互助合作,顽强拼搏等方面的教育。二是在管理中渗透。即在学校、班级、值周等各项管理中,渗透自律、守纪、团结、诚实、竞争、创新、热爱集体等方面的教育。三是在环境教育中渗透。即在绿化、美化、净化中,在积极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班风中,在新颖独特的板报园地中,在极富感染和教育性的校园标语中,在兴趣盎然的各项竞赛评比等活动中有意渗透,以达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兴趣能力等的功效。总之,校园无闲事,事事皆育人;校园无闲景,景景皆育人。

四、少些说教、多些实践

“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名言揭示了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而我们以往的德育就是说教太多,实践太少,管理太多,放得太少。所以我们要积极提倡以实践为主的自主性教育。因为,道德认识是通过道德体验完成的,如果认识的主体不能进入状态,那体验不是将大打折扣?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实现德育内化的根本动力。

实践具有全面育人功能!实践是一座德育的立交桥!德育需要实践,但需要的是那种既有理性、又有***、更有魅力的实践;需要的是那种意境化、生活化、养成性的实践;需要的是那种入耳、入脑、入心的实践。所以,我们要少些生硬空乏的说教,多给些有意义的实践,并在实践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勤劳刻苦)”、“智(聪明好学)”、“俭(朴素节俭)”、“恒(意志坚强)”、“奋(积极向上)”、“勇(勇敢无畏)”、群(合群合作)” 、 “重(自尊自爱)”几种品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德育与生动活泼的、不露说教痕迹的活动之中,这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五、宽严结合、勤查严促

确定了具体科学的德育内容,并形成制度;做到以人为本,注重渗透,勤于实践,但如果有据不依,有方不用,懒于操作,不去落实,那以上谈的一切都是空谈,故而,宽严结合,勤查严促,就成了增强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了。况且,中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自主自制能力欠强,注意力缺乏持久性等,光靠其“自主”是远远不够的,还更需要靠纪律的约束和老师的严促。如在“勤于„三拾‟(拾校园垃圾)保持环境”这一养成教育中,对于学生乱扔垃圾,懒于“三拾”的,一旦发现,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要毫不留情,采取严批评、促保洁、扣积分(德育分)等办法,靠“外力”强行使学生引起注意,形成良好习惯。 勤查严促,首先在于落实。即按制度和计划,逐项逐条去抓落实。言必行,行必果。要期期抓、周周抓、天天抓、时时抓,学校抓、班级抓、值周抓、人人抓。争取抓到位,见实效。其次,在于严格。严是爱,宽是害。对于违反纪律和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决不姑息迁就,任其发展,而要铁面无私,坚决纠正。但严要有度,宽严结合。一味的严,决不手软,该宽则宽,仁爱有加。要在宽严结合、勤查严促的教育过程中,达到使学生既产生境宽心悦、受到尊重而自律,又有慑于纪律和老师的“威严”而他律的功效。

总之,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各个学校,每位教师都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方法,都与这五个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五个方面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独立物,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他们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其中“确定内容,形成制度”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前提,侧重于教育的制度和内容;“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核心,侧重于教育的指导思想;“注重渗透,水乳交融”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基础,侧重于教育的主要渠道;“少些说教,多些实践”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侧重于教育的主要途径;“宽严结合,勤查严促”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保障,侧重于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只要灵活运用,并运用处理好他们的关系,就一定能走出德育的尴尬境地,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第三篇: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德育工作计

2003——2004学年度

狼皮子梁学区

2003.8.2

3划

德育工作计划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基础教育阶段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基础教育阶段德育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本学期制定如下计划: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

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根据学校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班主任费挂勾,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应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应达成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努力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三、要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管理者应更新教育观念。教师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要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

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大家思想解放,努力实践,勇于探索,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今年我校进行“普九”验收,在教学设施上、校园建设上、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学校利用“普九”这一锲机,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用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守则、规范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演,体现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其他工作

1、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防火、防震、交通安全。

2、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娱、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发挥特长,增长才干。

3、加强对学生干部和少先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其作用。

4、办好学校德育基地和校内园地、墙报、宣传栏、少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优化育人环境,开阔学生视野。

第四篇: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德育是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包含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美国一些人认为: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日本认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原联邦德国认为:德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性投资,它会很快得到经济补偿。各发达国家几乎都把德育改革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们学校夏校长早就提出了德育立校、德育兴校的观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为: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中学德育纲要》为依据,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怎样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我认为

1、 要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我们都看过《射雕英雄传》,丘处机与江南七怪约定各自教养郭、杨两家的后代,18年后再决高下。郭靖天资愚钝,杨康聪明伶俐,要是比读书,郭靖肯定比不过杨康,然而郭靖后来人见人爱,成为一流高手,而杨康却处处害人,落得身败名裂,其中的道理实际上是一个德育问题。美、英、日、德、法等国家在制订本国教育改革计划时,都把学校道德教育提高到了与国家兴衰、社会稳定相关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种不约而同地把学校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首位的发展趋势,决不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偶然巧合,也不是出于某一领导人的个人意愿或某个国家的特殊需要,而是充分体现了在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要坚持和倡导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其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2、树立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观念上,要改变那种为教育而教育的价值观念,学校的道德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获得健康、和谐、积极向上发展。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建立起健康、向上、积极、开放、灵活、和谐的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体系,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其具体内容是:(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包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5)人生观教育。包括人生价值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人生态度教育。(6)道德品质教育。包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7)学风教育。包括学习目的教育、治学态度教育。(8)劳动教育。包括劳动观念教育、劳动态度教育、热爱劳动人民教育。(9)审美教育。包括审美观念教育、审美情趣教育、审美能力培养。(10)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培养。

3、坚持学校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原则。

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对象的层次性。这是因道德教育对象文化程度高低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层次性。二是道德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人们的道德境界,大致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道德境界是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舍己为人,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境界。第二级道德境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的和集体的利益,这是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思想。大多数人民群众可以达到和应该达到这一道德境界。第三级道德境界是自私自利,一事当先,先为自己打算。第四级道德境界是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针对上述四种不同层次的道德境界,在世界观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4、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德育渗透

管理也是教育,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规定学生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丢垃圾、不准涂写墙壁、不准赌博、不准破坏公物、不准说粗话、不准打架斗殴、不准谈情说爱,不准浪费水电、女生不准穿超短裙、戴耳环和首饰、男生不准留长发。每周一早晨必须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高唱国歌,下午放学还要举行降旗仪式等。通过一系列行为准则的学习和强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规范。规范每周一的升国旗制度和每天的降旗制度,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校教育的主阵地长期抓好,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功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推选进《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全面落实,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请公安干警和法制专家来校讲课和担任辅导员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强化内部管理,加大常规管理的力度,强班级考核和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共青团的先锋模范作用。

5、注重养成教育

很多国家都把养成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日本是一个汽车大国,却极少听到汽车喇叭声。在餐馆饭店进餐的人们都很安静,偶尔讲话也是轻声细语。市区街道上,见不到指挥交通的警察,人们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绝没有闯红灯现象。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行人横穿马路都走规定的线路,来往的车辆都会主动停车,等候行人过了马路后才行驶。日本没有乱扔的废纸、果皮、塑料袋等。日本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有的家庭有好几辆,但日本中小学生上学几乎不坐汽车,大部分是徒步或骑自行车。学生上学骑自行车者占54%,徒步者占26%,乘列车者占12%,其它占8%。日本的家庭几乎都有空调,但在中小学的教室里却不安装空调。日本中小学生,没有一个戴手表的。家里有小汽车却徒步或骑自行车上学,教室里不安装空调也不是没有经费,它反映了日本人对儿童的教育观念,其用心在于从小培养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向恶劣环境搏斗的坚强毅力。今天,日本人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勤奋工作的精神著称于世,这种精神看来是来源于从小学开始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许多学生背《规范》、《守则》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许多孩子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良好的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作为教师,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训练学生不抽烟喝酒、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不参与赌博、不破坏公物、不说粗话、不参与打架斗殴、不谈情说爱,不浪费水电、女生不穿超短裙、戴耳环和首饰、男生不留长发。每周一早晨必须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高唱国歌,下午放学举行降旗仪式等。通过一系列行为准则的训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规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由正确认识向良好习惯转化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更需要训练。要抓好行为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长期抓,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

我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的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室久而自臭。这充分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国外的一些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十分重视,我国的一位作家参观国外的一所小学,当时正值冬天,天空中飘着雪花,学校的孩子都穿着冬衣,戴着帽子,令人奇怪的是操场旁边一个造型为撒尿的小孩的雕塑也戴上了毛线帽,并披上一件夹克,看起来十分滑稽,问及校长,“为什么雕塑也穿衣服,难道他也怕冷吗?”,校长郑重其事的回答:“对,在儿童的眼中,雕塑也是怕冷的。为了给孩子爱的教育,并使他们由幼年就培养出同情心和爱心,所以我们给雕塑穿上寒衣。您想,儿童都不忍心让一个雕塑受冻,那他看到真人,还会不伸出援助之手吗?”。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要做到: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性,努力净化校园环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学校中进行宗教活动,严禁宣扬暴力、凶杀、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在学校中传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热情。

7、树立全员德育的观念

拓宽德育的途径,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加强德育课堂建设,树立全员德育、德育立校和德育兴校的观念,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提高德育的育人效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体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当通过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来对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施加确定。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点亮学生的“心灯”,做到动之以情感化学生的心灵,晓之以理净化学生的思想,导之以行规范学生的举止,持之以恒关注学生的发展。只要我们全员参与德育,南方中学的精神面貌一定会焕燃一新,德育工作一定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学校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汇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和改进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新形势下整合各种德育教育资源,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好德育教育,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主渠道作用,是值得我们学校深入思考和深层次研究的课题。近年来,***中学结合农村学校学生的情况,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特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从全方位,多层次实施德育教育,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管理育人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品行养成教育,学校成立了在校党支部直接领导下的德育教育队伍,设立政教处,设一名副校长兼政教主任负责此项工作,学校工会、共青团、教导处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学校主要以班主任工作这条主线,通过班团会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渗透德育教育,学校要求政教处建立学生成长日记,坚持做到学生品行日评一次,班级周评一次,学校月评一次。每天都在真实记录着学生在校的表现。好的方面及时表扬,利用班团会、校会形式表扬,差的不足的方面及时纠正,提出改进加强意见,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转化。学校开展班级几项评比活动,就学生品行方面要进行加减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感得到了升华。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精神得到了提升和弘扬。

每学期开学后,都要对学生进行守则,行为规范,礼仪规范,法制教育,聘请乡派出所,司法所来校做报告,规范学生在校行为。学校详细制定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楼道纪律、卫生管理办法,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公物管理制度等涉及校园内管理的各个方面、每个角落,做到了每件事有人抓,有人管。班主任在对本班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来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把整治校园环境,建设优美校园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改造力度我们利用03年、04年一年多的时间使校园环境条件发生了彻底的改观,教学区,生活区,示范区形成了错落有序的格局。学校有校训,校风,校歌,有教风,学风,有五年规划,有争创“五个一流”的发展目标。这些潜移默化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也就是德育工作导向性尤为突出,具体讲就是:学校象个学校的样子,教师象个教师的样子,学生象个学生的样子。

学校要求每月的校会,每周的班会,每日找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在教育中突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突出德育工作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基础做起,承认差异,但不歧视差生,开展好教育工作,达到其教育效果。学校坚持每周五各班汇报一次本班学生情况,并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服务育人

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时时处处关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差生、违纪学生不是急风暴雨式的一味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式谈心说教,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并发现其闪光点,给予积极引导,点拨,对待每一学生要有耐心,爱心,从而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取观,树立远大理想。

要体现着学生利益无小事,关心学生每天在校学习生活,要与学生心贴心,关心学生成长,如学生的饮食卫生,学生有病有事都要求老师迅速到场,及时帮助解决,情暖人心,爱洒校园,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服务育人要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要切实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我校一直强调学校教职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

服务育人要把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安排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和假节日进行家访,使学校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制、自理能力的提高。

三、环境育人

2002年11月我校学生搬进教学楼之后,就如何规范学生楼内纪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并进行了一个月的训练,楼内、校园内打架、骂人现象没有了,乱扔纸屑杂物的现象没有了,从03年开始我校十分重视环保教育,03年投入近10万元,修壁画墙,修甬路,观礼台,领操台,透体墙,300平方米草坪,学校自己育花,栽花,绿化美化校园,做到了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因此,一个和谐完美、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在我校已经形成。

在校园绿化,环境改善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教育入手,教育学生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即: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过去校园内的纸屑飞扬,方便袋,饮料瓶等随处可见,经过近两年的规范教育,效果是明显的。现在校园规划合理,座落有序,花香宜人。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废旧回收利用,各班都有生活委员负责

让同学们把废饮料瓶,塑料袋积攒下来,然后统一卖掉,每学期都能为班级买一个打气筒等日需用品,方便了学生学习生活。

四、活动育人

班级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都是通过班级开展落实的。我校以落实《班级德育量化考核》为主要内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以学生为主体召开主题班会,办班报、黑板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每年召开的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各班学生都能振奋精神,竞相展示风采,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学校一直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德育教育的首位,在坚持国情教育的同时,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教育感染学生,使他们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责任感,利用学校建立的农业科技教育示范基地进行乡情教育。重大节日都有主题活动。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合唱队,体育队,科技服务小分队,环保小分队,书法、绘画兴趣小组,常年开展活动,把学生的在校时间的教学活动和兴趣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序列开展起来。这样做,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展特长,展示个人才华。在学知识,学技能中受到良好的品行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告别了不文明的行为。

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校十分注重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情况,保持教育学生的一致性,共同培养学生成材。

一年来,我们请县里老干部到我校将革命传统故事,组织学生到乡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

2003-2004学年度,开展献爱心活动,全校师生先后为三名重病学生捐款共计六千多元;由学校团队组织倡议每生节约一元钱,捐款给敬老院,为他们每人买了一身保暖内衣。这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的结果。

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站在国家、社会未来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多给青少年学生人文关怀,积极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社会环境。我们要负起这个责任来,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今后学校德育工作在领会、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上抓落实,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求落实”。以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做好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上一篇: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下一篇:冀人版三年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