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八谈就业篇贯彻落实情况

2024-04-10

新十八谈就业篇贯彻落实情况(共8篇)

篇1:新十八谈就业篇贯彻落实情况

加快转变领导方式 搞好就业惠民生

——“新十八谈 就业篇”

《兴业人和惠民生》在上街区人社局引发热烈反响

12月22日,河南日报发表“新十八谈 就业篇”《兴业人和惠民生》。文章在上街区人社局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讲话,是一个很好的剖析。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就业形势,对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提出的“四难”之一:人往哪里去?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举一反三,给出了多项措施与解决办法,对人社系统有效解决就业难题,很有启发意义。

23日,我局召开中层以上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对文章进行了学习讨论,对文中的观点非常赞同。大家一致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以培训促进就业,以援助扶持就业,以维权保护就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围绕“两加快一维护”战略,以服务宜居职教城和通航基地为中心,紧紧抓住领导方式转变这一主线,析就业之难,寻问题之源,找解决之策,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就业规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落实好省市的决策部署,把“新十八谈〃就业篇”提出的宏观目标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大家认为,文章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深刻剖析了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点明了就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先地位,探索提出了破解“人往哪里去”难题,努力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方向和道路。2012年,我们要把促进就业摆上优先位置,深刻认识到就业形势的艰巨性、复杂性,多举措,多创新,在就业方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劳动保障、技能培训等职能作用,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专项指导、项目推介等全方位创业服务。二是举办2-3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推介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三是继续推进“三定两建一扶持”农村劳动服务长效机制,为南部山区搬迁村及其它合村并城的农村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四是重点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原有1家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再建1个创业孵化园区,促进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成功创业。

郑州市上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篇2:新十八谈就业篇贯彻落实情况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认识到就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课题,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统筹城乡就业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越过这道坎,我们才能显示人力资源的优势,迎接产业转移大潮,强力支撑中原崛起,合力服务发展大局。以促就业保民生方式转变促发展方式,将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目标,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当前就业难,难就业的局面,更好的促进中原经济的发展。只有做好就业问题,就业充分,人多就不在是压力,不再是包袱,真正解决好就业,人多就成了资源、成了财富、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如鱼得水、势如破竹。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中原经济的发展建设,首先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应该在工作实践中探索立业乐业的康庄大道。作为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

转移问题和做好城镇劳动力协调、大力建设城乡就业创业。新发展会带来新情况,新阶段面临新问题。“就业难”和“招工难”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致使俩者并存,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有事没人干。这就要求我们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不但单要解决就业问题,在劳动关系复杂的局面下还要做好就业后维权保障,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机制,有力打击“黑职业”和无良企业“欠薪”“逃薪”。

篇3:新十八谈.命脉篇[范文模版]

丰水兴利保发展

(一)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很少有哪一种资源像水一样,对人类文明进程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一个常识: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煌煌五千年文明,因水孕育,受水滋养,随水奔腾,与水共存。

几千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文明的根基,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社会和谐与进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水利兴而百业旺,水利兴而天下定,水利兴而人心稳。

(二)为政之要,其枢在水。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水利兴而后天下可平”„„在古圣先贤眼中,水之利害,关乎社稷安稳、国之气运。

回望过去,兴水富民、兴水强国的事例灿若星河;披览史书,因水利废弛、水旱灾害频繁,引发的社会动荡乃至改朝换代不胜枚举。

(三)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将水利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

近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为农业现代化、现代产业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水利建设任务艰巨,要求更高。

(四)河南是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水利事业发展具有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南北,水利枢纽地位极为突出。

建设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板块,水利是不可分割的保障体系;打造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水利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走好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水利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水利建设使命崇高,责任更大。

(五)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坚强保障,已成为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发展河南水利,要站位全局、拓展境界、与时俱进,从国家层面来认识河南水利工作的极其重要性,增强大水利的意识,形成大水利的规划,创建大水利的格局,集聚大水利的合力。

(六)历史推动着水利的发展,时代呼唤着水利的发展,人民企盼着水利的发展。重任在肩的河南水利,承前启后,锲而不舍,以务实重干、发展为民的精神、气势与韧劲,在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的道路上砥砺奋进,谱写出一幅幅盛世治水的磅礴画卷——

水利孕安澜。2361座水库星罗棋布,130条骨干河道得以治理,1.63万公里干支流河道堤防重新加固,防洪减灾的骨架初步形成。黄河多次在河南境内决口、改道,“平地行舟”、“赤地千里”的悲剧不再上演;淮河流域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十年就有九年荒”的惨景一去不返。

水利保粮丰。建设了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621万亩,保障了粮食生产连续七年超千亿斤。以全国1.42%的水资源量,生产了10%的粮食,养育了全国7.7%的人口。

水利促发展。“人工天河”红旗渠烛照青史,小浪底水利枢纽造福百姓,南水北调工程润泽中原,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水利惠民生。2.3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大功告成,2898万乡亲告别吃水难;16.2万丹江口库区移民和谐迁安,旧貌换新颜; 3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以治理,荒山披绿,源清水秀。

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川„„“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宏大构想,逐步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七)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尤长。我省水利发展虽然令人鼓舞,但仍需头脑清醒,常怀忧患——

水旱灾害频繁仍然是我省的心腹大患。从历史经验看,我省大约5到6年一次大旱,4到5年一次大水,60年左右发生一次特大干旱和特大洪水,此旱彼涝,旱涝交错,“75·8”特大洪灾,1986年~1988年大面积旱灾,至今让人刻骨铭心。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过是一个杯底,而我省的人均水资源仅仅是杯底的1/5。更为严重的是,我省44.4%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已威胁到城乡饮水安全。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大多水利工程靠吃老本,“用的是大跃进的水,种的是学大寨的田”,3000多万亩耕地仍然“望天收”,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后劲不足。

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短板。大量田间工程“上级投入少,基层投不起,农民干不了”,水利设施“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水利建设仍然乍暖还寒。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我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羁绊,用水方式粗放、污染严重,仍然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软肋。

(八)“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水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步步紧逼。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水危机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危机,因为它会直接导致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健康危机乃至生存危机。有专家断言,在许多现实和潜在的忧患中,水危机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忧患之一,是实现强国梦的巨大障碍。

唤醒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加快水利发展,转变用水方式,已经到了一分一秒都不能拖延的时候了!

(九)水的危机,暴露出粗放的发展方式。水利的困局,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的误区,根子是领导方式、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的问题——

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治水意识淡薄。部分领导对水利建设口头上重视、思想上漠视,强调得多、落实得少,表态得好、支持得差。一些地区基层水利单位人才短缺、后劲不足。

目光短视、急功近利,发展方式粗放。一些地方高耗水、重污染项目屡禁不绝,造成水质污染及资源性短缺。

开采过度、保护不力,监督管理不严。掠夺式开发及人为破坏造成河道断流、湿地减少、水域被侵、地面沉陷,水土流失严重。

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体制改革滞后。很多地区水事权划分不清、部门职责交叉、办事推诿扯皮。

凡此种种,造成我省用水需求加大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生态脆弱与开发过度并存,污染治理与超标排放并存。长此以往,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经济发展难以持续。

水危机咄咄逼人,正在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逼迫我们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上全方位转型。

(十)古代的中国人曾把这里称为泱泱大国,意思是我们生活在水的中央。今天生活在大国之中、大河之南的每一个人都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我们与身边的水究竟如何和睦相处、共生共荣?

趋利避害可堪大智大勇,迎难而上方显英雄本色。解决当前水利存在的诸多不协调、不平衡,必须准确把握国情、省情、水情的深刻变化,推动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在转中寻良策,在转中谋发展,在转中抢先机,在转中求突破。

(十一)破解水利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发展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什么样的领导,采取什么样的转变方式,关系我省水利发展的前景和成败,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水,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对水利建设的重视要毫不动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心要坚定不移,大干水利的热情要持之以恒。

惜水,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节约水资源。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着力强化工业和城市节水,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观念,严控高耗水、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摒弃拼水耗的非科学发展之路。

护水,像对待生命家园一样保护水资源。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实现水畅其流、河复其清,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民。

管水,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管理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以用水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十二)实现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用水方式。转变用水方式,不仅考验水利的应急抗灾能力,考验水利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同样考验各级政府和水行政部门转变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能力。

重塑人与水的关系,按自然规律办事,从人水相争向人水和谐转变。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建与管的关系,按社会规律办事,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创新工程管理体制,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转。

协调近与远的关系,按发展规律办事,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利用转变。让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适应,使河湖开发利用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

理顺控与调的关系,按经济规律办事,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既发挥公共财政主导作用,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又推进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资源配置机制改革。

(十三)加快用水方式转变,根本目标在于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开创水利建设新局面。

省长郭庚茂寄语我省水利: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水利新蓝图,水利建设任重道远——

夯实农田水利根基,保障粮食安全。结合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保障防洪安全。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积极打造战略枢纽,保障供水安全。以小浪底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依托,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原有水系为构架,进一步强化我省“南北调配、东西贯通”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将河南打造成为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枢纽。

大力发展生态水利,保障生态安全。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东风劲吹,潮涌中原。工程建设上有大举措,资金安排上有大投入,水资源管理上有大动作,改革创新上有大突破,基层服务体系上有大跨越,河南水利,红旗招展如画。

(十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4:新十八谈之和谐篇心得体会

建设新十八谈.和谐篇》心得体会

按照局党委要求认真学习了2011年8月15日《河南法制报》刊登的“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和谐篇”之《和谐发展谱新篇》文章,文章立意高远,分析透彻,高屋建瓴。通过文章的学习,感受颇深。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文章开篇引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直接道出了和谐的关键所在。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一个最根本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前提,稳定是基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者既紧紧相连,却又相互制约,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就会制约一个国家或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从工作的方方面面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活动,以保证我市创建和谐社会各项活动顺利的开展。

一、从我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情况看,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从排查的情况来看,五大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因土地征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建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如京沙快速通道建设的征地、拆迁、施工、爆破引发沿路各村一系列的矛盾纠纷;如富士康公司落户郑州建设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二是因城镇

1建设、旧村拆建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如中原新城拆迁安置工程,因工程质量问题安置村民长期上访;三是违章违规建筑,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等引发的一些矛盾纠纷。这些纠纷看起来问题不大,扩建、翻建、未批先建,但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四是村务村务以及村换届选举中引发的一些矛盾纠纷。这些问题是属于比较敏感一类的问题,各镇街道都有不同情况的反映。五是因环境污染、企业转制、以及其它等各类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从上述这些情况来看,解决这些问题,创建平安奉化,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二、从当前国内面临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西藏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四川阿坝事件;新疆和田分裂分子煸动闹事事件以及青海甘南事件,均说明了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很严峻的,如果西藏**等人分裂国家的心不死,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因此说,从当前国内面临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

三、从国际环境和发展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是势在必行。俄罗斯是我们边邻的一个大国,而近几年从**到稳定,从经济划破到经济快速增强,重新走上强国之路,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将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从发展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至于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去构建和谐社会,本

人认为应该从三方面着手:

一、从舆论导向着手,抓好和谐社会构建工作。社会的稳定与否,舆论导向非常重要的,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被称为“信义兄弟”的孙水林、孙东林二人就是很好的典范。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美德,这样的宣传、报导,会振撼每一个人,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同时会促使社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说,创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从宣传的角度着手。

二要从建立健全机构的角度,抓好和谐社会构建工作。首先要建立有利于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从目前看,从上到下机构是健全的,上有维稳办、信访局,基层有派出所、司法所,下有人民调解组织,但是,单个组织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却很难,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应建立和运行大司法调解工作机制,如抽调公安、法院、司法、律师、城建等业务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大司法调解工作机制,有难度的调解案件,或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各类不安定因素,通过该组织去解决。因此说,要抓好和谐社会构建工作,重要的一环还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

三是从工作措施的角度,抓好和谐社会构建工作。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有实力,因此,十七大把改然民生问题放上了重要的位置,如果每个家庭不被小孩就读、老年生活保障、病人就医等这些生活所困,社会相对而言就会和谐得多。两年前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只案例,故事发生在宁海,一个右手四指被轧断的外地年轻人,背部被弹簧刀通了好几刀,倒在烂田中,破案结果是其堂兄弟所杀,所杀动机是抢其右手轧断的5000元赔偿金,干警问其5000元干啥去,他说,儿子要读书了,没有钱,我是没有办法。假如中国的穷富没有这么悬殊,假如中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也许不会发生上述惨案,因此,要创建和谐社会,最有力的措施还是要依靠经济实力来解决。

篇5:新十八谈就业篇贯彻落实情况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盛赞“新十八谈”信息篇

(河南日报记者陈学桦)本报2月8日刊发的“新十八谈”信息篇《信达天下智动中原》和何平感言《信以致广》,不仅在我省社会各界引发热议,而且还得到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记者2月12日从省通信管理局获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对“信息篇”作出批示,称赞其“是一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力作”。

苗圩在批示中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涵。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重要任务。《河南日报》“新十八谈”《信息篇》深刻论述了信息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总结了河南信息化发展成就,深入分析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信息化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目标和举措。文章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是一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力作。

苗圩说,当前,面对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加快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任务十分繁重。希望河南信息通信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智慧中原”为目标,加快3G和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务发展,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推广,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服务“三化”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

信 以 致 广

何平

告别火与铅,拥抱光和电,新经济“全球通”,信息化“世界控”。科技革命,四通八达,虚实相生,跨越时空。

国家角力,弹指间电子部队不战就屈人之兵,政权斗转江山星移;经济发展,高速路新生产力提升增长质量,柳暗花明快马驰骋;市场竞争,虚拟中数字先锋泰山登顶天地小,引领风骚谁与争锋;生活田园,网络上芸芸众生衣食住行一键通,多姿多彩海阔天空。

时空障碍皆“浮云”,天涯海角若比邻。建设中原经济区,崛起振兴河之南,无信“伤不起”,e网最“给力”。巧移动,妙联通,智能化扩容战略优势,信息化链接八方来风,配置“路由器”,推进“三化”协调,点击“快捷键”,实现富民强省。

品读佟信的《信达天下 智动中原》,深感道远任重,令人无限憧憬。不由得既为昨日的信息短板反躬自省,又因今天的“数字河南”动力倍增,更为明朝的智能中原激情奔腾。

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学习到位写“软件”。思想认识提升,勇当信息化尖兵;掀起“头脑风暴”,融入新技术革命,领导方式转变水到渠成,信息河南推进润物无声。

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谋划到位做“编程”。加速应用进程,提升智能化水平;密切融合程度,引领调整转型,综合实力提升多快好省,发展方式转变举重若轻。

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运作到位优“系统”。规范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共融;深化行政改革,营造公开透明,智能中原内核日臻完美,中原经济区建设一路劲风。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务实到位强“功能”。互联网、物联网,沟通无极限;更便捷、更高效,惠民无止境,和谐中原界面赏心悦目,科学发展空间万里鹏程。

云计算、云服务、云应用,“云”中漫步任君行;大时代、大变革、大趋势,信息掌控海量容。

让我们满怀热情拥抱信息化社会灿烂前景!“新十八谈”·《信息篇》:信达天下 智动中原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2年02月08日

来源: 河南日报

□佟 信

(一)手机一响,黄金万两,一位河南农民也能像华尔街的CEO一样,从“地球村”里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

鼠标一点,网上商城要啥有啥,“秒杀”竞价,“手机支付”,“电子商务”很快就把心仪的商品送到家;

移动办公、电子报税、微博问政,警务通、社区通、医保通……“电子政务”通向家庭、通到百姓心中;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掌上货运、网上营销,农信平台、食品溯源……信息化覆盖城乡、融入一、二、三产业。

信息化就在我们身边,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发生着革命性的巨变。

(二)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就业形态,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无论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哪一流都离不开信息流;

无论是人联网、互联网、物联网,哪一网都依赖通信网;

无论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哪一化都需要信息化。

中原崛起,“三化”为途。加速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中原”,铸就“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引擎,铺设中原经济区腾飞的新跑道,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三)“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未来学家托夫勒的预言,日益变为现实。

信息通信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电报、电话到互联网,从模拟、数字到多媒体通信,每次信息技术的进步,都带来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它涵盖了通信业、信息服务业、软件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其核心是通信业。

作为迄今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化引发了社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引领人类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信息通信是经济发展的神经中枢。“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拉动美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智慧地球”蓝图,主导着全球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模式。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服务……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领域。

物联网让物品具有了“生命”和“智慧”,即使没有人的干预,物与物之间也能“交流互动”;

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使信息处理能力无限扩展,为用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按需服务”。

信息化无所不化,改进着生产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互联网无所不包,改善着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催化器;

智能化无所不能,改变着思维方式,成为人类进步的助推器。

(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信息产业的发展事关产业结构调整,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信息化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力支撑„三化‟协调发展。”

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需要以信息化为途径再造一个崭新的“智能中原”,不仅装上“千里眼”、“顺风耳”,还要植入一个智慧的“大脑”,链接工厂和市场,融合城市和乡村,流通无障碍,沟通无疆界。

信息平台作引擎,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使命更重要:完善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城乡统筹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现代化水平;

信息技术为先导,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更稳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节能降耗低碳发展;

信息通信是基石,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更突出:消除“数字鸿沟”,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河南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我们就找到了扩大开放的视窗、赶超先进的捷径、撬动崛起的“杠杆”,“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快、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五)信息化@大中原,e路高歌猛进,从原来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变身为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

移动改变生活,沟通无处不在: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家家可上网,在一亿人口的大省,河南互联网和电话用户总数分别突破3800万户和6400万户,位居全国前列。

通信改变时空,智能灵动中原:新技术、新业务催生新业态、新应用,70多个行业引入物联网,180个产业集聚区实现数字化,数百万企业运用信息化,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网络改变社会,信息造福民生:电子政务强化执政能力,网络问政增进社会互动,移动应用程序商店应有尽有,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移动信息化异军突起,我省年均投资160多亿元,拉动增长,扩大消费,促进就业,10年来通信资费下降70%。

改变只是一个开始。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平均每18个月翻倍,“裂变”超乎想象,“聚变”日新月异。

(六)成绩属于历史,矛盾依然重重,难题亟待破解。

放在全国发展一盘棋的大格局中,河南信息化发展与经济大省和有影响文化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不匹配,我省没有一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信息服务业领军企业,信息化指数和信息化贡献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发展方式上,还存在着“四重四轻”:

重建设、轻应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重复建设多,很多电子政务“养在深闺人未识”,普及不够、更新不快、互动不足。

重规模,轻质量。“数字鸿沟”拉大差距,发展不平衡,创新转型慢,品牌效应弱。

重拥有,轻共享。“信息孤岛”闭关自守,“我的地盘我做主”,大量信息资源沉睡在各自的数据库里。

重发展,轻安全。“虚拟社会”亟须规范,不良信息、网上诈骗泥沙俱下,网络信息安全重于泰山。

面对“信息大爆炸”,在领导方式上,许多领导干部还存在着种种不适应、不协调,也表现为“四重四轻”:

重习惯,轻学习。信息化意识不强,不会网上办公,不会收发电子邮件,不会用微博,更不用说主动去抓信息化建设。

重形式,轻效果。有的部门网站内容陈旧过时、功能单一,有的用“雷人”语言答复网民,把网络平台当做一种摆设,重视信息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表现在字面上。

重硬件,轻软件。部门利益思想偏重,不愿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信息企业发展、优秀人才培养环境尚待优化。

重引进,轻创新。对自主创新重视不够,不会运作,不善运作,照抄照搬,缺少独特的发展思路。

(七)长宜放眼量风物,方式一转气象新。解决这些矛盾和难题,必须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信息化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信息化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八)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手机;信息化,还能有多大造化?

省长郭庚茂要求,要把信息化放到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通信业必须站在新的制高点,创造新的优势,实现新的跨越。

转变领导方式,关键在做。把握信息化规律,推进信息化建设,智能中原是主题,政府是主导,通信业是主力军,移动通信是主渠道,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主攻方向。

重点推进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每个单位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行业都要主动融合,各司其职,一起行动,全面升级,智动中原。

——政府推动谋全局,搞好“顶层设计”。占据制高点,转变推进方式,完善立法,做好战略规划,统筹谋划“智能中原”的发展蓝图。

——企业主动寻突破,消融“网络割据”。找准切入点,转变经营方式,突破条块限制,互联互通,不断促进网络、业务、技术融合。

——行业联动求共赢,拆除“行业壁垒”。选好着力点,转变合作方式,整合资源,以合作求共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市场驱动促繁荣,打破“消费瓶颈”。填补空白点,转变运作方式,用市场机制解决不断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社会互动造氛围,构建“信息社会”。夯实落脚点,转变生活方式,每个人同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信息化大生产,打造数字产业生态系统。

(九)互联网的未来,未知的远大于已知;信息化的作用,无形的远大于有形。

面向未来,决胜中原信息化主战场,拓展“智能中原”的发展空间,通信业是奔腾的“芯”、智能的“云”。

“杠杆”在手、“利器”在握,点石成金,信以致广,我们就能顺利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融合,加快升级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十)网络宽带化带动通信崛起。以“宽带中国”为指引,拓宽信息高速公路。

着力数字河南工程,构筑覆盖全省的高速光纤宽带网,建设郑州大型数据中心,提升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信息管道“货畅其流”;

着力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加大TD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推广,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优先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网络质量领先一步;

着力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推广“车联网”、环境监测、质量监控等特色项目,智能应用物有升值;

着力信息安全基础工程,完善容灾备份和信息安全应急体系,网络信息安全畅通。

(十一)工业信息化带动产业崛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微观层面促企业发展。分层实施、分类推进,深入推进“企信通”等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方面实现信息化;

中观层面谋产业升级。聚类开发、规模推广,以产业集群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途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宏观层面求全面融合。聚焦重点、抓住关键,促进信息技术与社会化大生产全面融合,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十二)农村信息化带动农村崛起。以“信息下乡”为桥梁,促进信息惠民富民。

“村通工程”再发力。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大力创建“信息村”、“信息乡镇”,让农民用得上、用得好,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信息下乡”见实效。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打造“三网”融合的中原农村农业信息港,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值,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十三)区域信息化带动城市崛起。以“无线城市”为平台,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持续推进“中原无线城市群”。开发“综合门户平台”和“市民主页”,“无线城市”覆盖全省,推进政府、企业、学校、医院等实现移动互联,“信息超市”提供全方位的公共资讯服务。

加快建成“全球最大呼叫中心”。以世界一流标准加快建设洛阳呼叫基地,做大做强呼叫产业,提供全天候优质信息服务。

致力构筑“中原数据基地”。构建良好的高科技行业发展环境和平台,打造区域性数据基地。

积极推动“光网城市”。推进光纤接入网建设和延伸,实现全省所有城市核心城区全部光纤接入,筑牢城市发展基础。

(十四)领域信息化带动社会崛起。以行业应用为抓手,七十二行行行使用信息化。

电子政务给力“阳光政府”。大力推进行政管理、执法监管电子化;拓展短信、微博、视频等新型互动平台,从“网络问政”向“网络行政”演进,提升行政效率,创新社会管理。

信息应用助力“生态中原”。积极推广远程监控、手机证券、手机银行、电力抄表等高效的信息服务,在各领域推广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十五)个人信息化带动人文崛起。以“智能终端”为载体,把世界装进口袋里。

完善一键式、一站式、一体化的智能信息服务。围绕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的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推广智能手机,将手机打造成个人综合信息平台,引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新时尚。

搭建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阅读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用信息技术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引导发展网络文学、手机动漫、无线音乐、云阅读、数字出版等原创作品和应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

(十六)崛起振兴正当时,信息大潮涌中原。

通信网任意沟通,让中原与世界无限互动;互联网知识共享,让虚拟与现实无碍联动;物联网智慧连接,让物质与精神无比生动。

篇6:新十八谈就业篇贯彻落实情况

观看《新十八谈清正廉洁》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处纪委相关要求,泰园物业公司通知全体党员、干部准时收看8月7日晚10:04,河南卫视播出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新十八谈清正廉洁篇》记者现场采访省纪委副书记米剑锋,通过收看本次节目,进一步鼓励了党员、干部们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创优争先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全体党员、干部共18人收看了大会的实况。

省纪委副书记米剑峰,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任建明教授应邀做客河南电视台演播室,围绕今年3月份省纪委出台的《关于纪检监察工作服务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畅谈省纪委在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中就服务中心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惩治和预防腐败,廉政文化建设以及加强监督等方面采取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在时长40分钟的节目中,米剑峰介绍了省纪委通过加强对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政令畅通,促进科学发展等服务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彰显了我省纪检监察机关准确站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次节目主题鲜明,内容翔实,形式活泼,针对性强,必将进一步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的反腐斗志,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在公司上下形成反腐倡廉工作好的气势、好的态势、好的形势,这是一堂很有意义的清正廉洁党性教育课,使党员、干部们牢记,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

篇7:新十八谈就业篇贯彻落实情况

提振精神书华章

豫 轩

(一)人无精神不振,国无精神不兴。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事业,召唤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快崛起、推动振兴的实际行动,铸就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二)精神是文化的生命,民族的灵魂,人性的根本,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活力所在。有了精神,人才能真正摆脱浑浑噩噩,避免碌碌无为,才能在历史长河永无宁息的推移交替中超越浮浮沉沉的命运,创造骄人的业绩,实现美好的愿景。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富民之路、强省之道,事关河南未来的发展,事关亿万人民的福祉,迫切需要调动全省人民共同参与、共襄大业。准确站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提升全省人民的精神力量,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三)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我省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取得这些成就,离不开理论的武装、舆论的引导、观念的更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支撑、氛围的营造。一句话,离不开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时针指向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惊涛拍岸,中国面临经济社会双转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多重考验。

观思潮,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范围内思想领域交流交融交锋势头更加强劲,思想理论领域更加活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

析矛盾,当前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性,社会矛盾尤其是“两难”问题呈现复杂性,统一思想意志的任务具有艰巨性,促进和谐稳定的工作具有长期性。

看媒体,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便捷,占领宣传主阵地、掌握引导主动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

(六)当前,我们面临着“四大危险”,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居于首位。

有的人缺乏主人翁精神,责任意识弱化,情绪上萎靡不振,工作上不求作为,习惯于四平八稳,满足于维持现状,工作打不开局面,事业创不出新路;

有的人能力不足、本领不强,不善于谋划、不注重运作,抓不住发展机遇,理不清发展思路,提不出发展举措,贻误战机,影响全局;

有的人理想信念不牢,对过去的成就视而不见,对当前的状况牢骚满腹,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消极情绪大,彷徨观望多;

有的人价值取向扭曲,目迷五色,道德沦丧,贪图享乐,骄奢淫逸,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

还有一些人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一事当前,为己盘算,把职位当筹码,把权力当资本,大搞权钱交易,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

(七)从实际工作看,一些地方和单位理论宣传教育创新不够、形式不活,一味照搬照抄、空洞说教,局限于“我说你听”,难以引起共鸣,收不到应有效果;

面对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新形势,缺乏足够的准备,不能自如地应对,掌控能力有限,造成工作被动;

一些精神文化产品偏离生活主流,不符合人民群众意愿,一味迎合低级趣味,“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比较突出;

有的地方和单位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片面理解,简单应付,只图外在形式,忽视思想内涵,重“表”不重“里”,见物不见人,起不到应有的育人作用。

(八)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着力点,使主流价值观真正入情入理,入脑入心,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人民群众拥有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心灵;

不同群体需要畅通更多的意愿表达渠道,有效保障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经济转型要求注入更多的先进文化因子,以人为本,诚实守信,提高发展层次,享受发展成果;

社会管理亟待完善更多利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化解矛盾,营造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氛围。

(九)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我省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高尚的人格,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追求,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扎实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明显增强。坚持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心环节,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宣传了李文祥、谢延信、洪战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起到了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

“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积极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积极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以文交友、以文招商,中原文化的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一个蒸蒸日上、正在崛起的新河南展现在国人世人面前。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 “文明中原系列行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硕果累累,文化产业亮点纷呈,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十)汇聚天地之中群贤毕至共谋中原崛起国之方略,仰俯天地之大亿众一心合力华夏祖地理应先行。

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思路、大战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主动作为、加强运作,组织召开一系列座谈会、研讨会,举办“中原经济区建设高层论坛”,国内一批顶级专家学者为中原经济区建言献策,起到了重要参谋作用。

组织广播、电视、报纸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跟踪报道、深入解读,形成了全省共识,扩大了群众基础,产生了全国影响,为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等,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全媒体联动宣传,形成规模,造出声势,被誉为“一次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有益尝试”。

中原经济区从战略构想到“国之方略”,不到一年时间,速度之快、影响令人称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重要地位。

(十一)提升精神力量需要科学理论来武装。

思想是个总开关。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激励人民,用“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凝聚人心,形成推动河南改革发展的强大洪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成效。要充分挖掘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形成思想共识,凝聚精神力量。

要着眼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实践,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探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充分发挥社科理论队伍“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

(十二)提升精神力量需要正确舆论来引导。

要把新闻宣传放到中原崛起的全局中来认识、来谋划,大力宣传河南的发展思路和优势条件,宣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动实践,形成好的宣传导向,凝聚全省人民的共识合力,使新闻媒体成为第一信息源、第一监督源、第一疏导源、第一给力源、第一形象源。着力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具体利益、现实利益,把民生更好地体现在宣传报道之中。要以提高网上舆论掌控能力为重点,积极拓展媒体发展空间,强化新兴媒体建设、运用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十三)提升精神力量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

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宣传“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三平”精神,弘扬河南人民大局、大义、大仁、大气的优良传统,树立河南人民“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良好形象。要注重发现群众身边的英雄,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平民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择善而从、见贤思齐。

要深化拓展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在广泛参与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者、实践者。

(十四)提升精神力量需要先进文化来引领。

文化是根,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根、发展之根;文化是魂,是民族之魂、人类之魂、发展之魂;文化是力,是推动力、凝聚力、提升力;文化是效,是效益、效应、效果。建设中原经济区呼唤文化的蓬勃发展,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丰厚的历史文化是河南发展最重要的优势之一。要充分发挥中原文化“深、厚、重、实”的特点,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载体,打响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为代表的知名文化品牌,让河南真正成为炎黄子孙的寻根圣地、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要加强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十五)越是信息爆炸,众说纷纭,越需要价值引领,守望理想;越是渠道多样,鱼龙混杂,越需要慧眼识真,筑牢堤岗;越是风云变幻,困惑迷茫,越需要坚定方向,科学导航。

面对过去,我们越来越看重的是精神的弘扬;面对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受的是精神的坚强;面对未来,我们越来越相信的是精神的力量。

面向未来,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利用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努力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立足河南省情,时刻关注河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突破、新气象、新跨越,永远与伟大时代同行。

面向未来,我们将会努力构建导向正确、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产业发展,壮大文化实力,充分利用好中原的文化优势,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十六)只有凝聚精气神,才能推动大发展。

篇8:学习新十八谈(推荐)

同心同力建中原

(一)众人同心,其利断金。

人心是最根本的执政资源。人心向背,决定力量的对比,关系事业的成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历史的经验;政权在手,未必人心在握,实为深刻的警醒。

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根本任务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基本理念是求同存异、民主协商、和谐共赢,实质上就是做人的工作,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二)统一战线,党的法宝。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欢送一批即将赴抗日前线的青年时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予他“杏黄旗”、“打神鞭”、“方天印”三样法宝。现在我也赠予你们三件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历史已经并将继续昭示:统一战线不仅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 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今天,它还必将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法宝。

(三)同心思想,鲜明特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

同心才能同德。只有同心,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才能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与党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共创伟业。

同心才能同向。只有同心,才能对共同的事业深怀认同感,对团结合作负有责任心,才能多元而不冲突、多样而不分散、多变而不偏离。

同心才能同行。只有同心,才能思想认同、目标契合,形成统一意志和行动,才能与党委政府同向合拍,与建设中原经济区同频共振,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戮力同行。

同心必先聚心,只有聚心才能聚智,才能聚才,才能聚力。

(四)汇聚天地之中,群贤毕至,共谋中原崛起国之方略;仰俯天地之大,亿众一心,合力华夏祖地理应先行。

“汇聚”,“共谋”,“一心”,“合力”……

省委书记卢展工这段话突出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生动诠释了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同心思想,明确指出了统一战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根本任务。

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和活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和阻力,统一战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重任在肩,使命光荣。

(五)集众智开新篇,聚合力成伟业。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服务的。河南统一战线始终坚持锁定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统一战线领军先行。首先举办“中原经济区发展高层论坛”,省内外媒体竞相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率先开展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大调研,在全省范围内扩大宣传、积极谋划。由省委书记、省长带领省四大班子领导和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共同向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汇报中原经济区战略设想,既是在更高层面宣传中原经济区,也是多党合作、共谋发展的重大创新。一时间,中原大地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主要领 3 导26人次、知名专家学者141人次来豫考察调研,建言河南,助推发展。

河南对外开放大格局的形成,统一战线功不可没。请进来,依托根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海外联谊会、侨联、工商联、台联等统战组织的作用,加强协作,联谊、联心、联动,大招商、招大商,吸引海内外朋友进一步认识河南、投资河南、扎根河南。走出去,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到南美、澳洲、非洲等地寻找商机、投资兴业,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对外合作联谊交流取得新进展,统一战线组织已成为全省重大经贸文化活动的重要承办单位。

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统一战线成绩斐然。统一战线“十件实事”成为长期坚持的同心品牌,“百千万工程”被评为全国工商联系统十大亮点工程,“千企帮千村”活动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河南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光彩事业、感恩行动及慈善捐款等社会公益事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改善民生的积极力量、带动创业就业的中坚力量。民主党派中央与省、市、县的合作向纵深发展。

服务和谐中原建设,统一战线贡献突出。多党合作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保持了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宗教和睦。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队伍不断壮大。港澳台、海外人士情牵中原、心系河南,海外统战工作呈现新气象。

(六)谋转变而奋进,明方向而图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期望新要求,统一战线如何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如何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彰显优势、再立新功?冷静反思,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在思想认识上,有的对统一战线法宝作用认识不够到位,还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对统一战线成员抱有偏见,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

——在同心理念上,有的统一战线成员“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思想树立得还不够牢固,对多党合作制度有模糊认识,合作共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队伍建设上,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管理、监督工作还尚需加强,有的领域还存在青黄不接现象;

——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不够,长期困扰统战工作的一些难题还没有突破的有效办法,有的工作领域还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正视差距,找准症结,才能明确方向,准确定位,乘势而上,奋发有为。

(七)抢机遇不懈怠,乘大势绘宏图。

建设中原经济区,大幕已拉开,舞台已铺就。这是一项宏伟的事业,需要凝聚各界智慧,汇聚八方力量,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为统一战线大发展、大推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统一战线必须抢抓机遇,继续上演大有作为的新活剧,一定要在多凝、善谋、促和、重干上下工夫。

(八)凝,就是凝聚人心,汇集力量。“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作为各种力量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离不开共同理想的感召、共同目标的激励、共同利益的维系,根本归结于人心的凝聚。统一战线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始终坚持以荣辱与共坚定信念、以民主协商扩大共识、以和谐共赢深化合作、以求同存异弥合分歧,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处理好各方面成员的利益关系,引导他们在前进目标上同向、奋斗进取上同力、合作成果上同享,广泛团结各界人士,有效凝聚各方力量,最大程度形成整体合力。

(九)谋,就是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为全局谋,是统一战线的应尽责任和不懈追求。只有胸怀全局、善谋全局,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彰显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当前,我们的全局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统一战线要以服务全局为大方向,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6 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多谋长远之道、多献务实之策、多建睿智之言、多立科学之论。

(十)和,就是和而不同、和谐共存。“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运用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艺术和方法,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平等、民主、包容的态度对待差异,以沟通、协商、引导的方式增进共识,多办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的实事,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

(十一)干,就是崇尚实干、摒弃空谈。“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有干,才能有成效;只有干,才能出成果;只有干,“十二五”规划、中原经济区宏伟蓝图才能真正实现。

——找准定位科学干。锁定中心,站位全局。必须站位全局,以战略的思维,宽广的视野,主动把统战工作放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局中来谋划,深入研究在全局中处于什么样的发展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上下结合,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必须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紧扣着力点,主动融入、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谋定后动。

——发挥优势务实干。因势利导,求真务实。统一战线涵盖民主党派、无党派、民族、宗教、非公经济、港澳台、海外等多个领域,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群英荟萃、智力密集的人才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联系广泛、内引外联的资源优势。认识优势,就会发挥作用;善用优势,则能形成合力;用好优势,才能助推发展。

服务发展怎么干?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着力服务开放经济、非公经济、民族经济、知识经济。

参政议政怎么干?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引导党外人士、专家学者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积极建真言、踊跃献良策。

改善民生怎么干?继续办好统一战线“十件实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怎么干?引导统一战线成员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献计出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城市少数民族群众管理和服务,推进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制化、社会化和民主化,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加强自我管理。

海外联谊怎么干?以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姓氏祖根地文化为抓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凝聚力工程,吸引港澳台、海外人士寻根谒祖、扎根创业、育根发展。

——大胆探索创新干。尊新必兴,守旧必衰。观念要创新。增强战略意识、前瞻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先行先试,不甘人后,力争上游,勇闯新路,闯出一片新天地。思路要创新。跳出统战抓统战、跳出河南看河南,坚持把党委、政府最关心的事情作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部署任务,开展工作。运作要创新。善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智聚力,借势造势,注重相互协作、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调动各界人士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机制要创新。健全协调、合作、协商、学习、培训、调研等各项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的“大统战”格局。

——坚持不懈持续干。人贵有恒,恒则事成。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持续好的思路,持续好的气势,持续好的做法,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起,从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十二)建设好中原经济区,要求我们观念必须更新,思维必须创新,责任必须用心,方法必须求新,唯有如此,统一战线工作才能日日进,年年新。

(十三)同心同行建中原,关键在落实。

必须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谋划中原经济区的热情转化为实干精神、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研究问题、谋划工作、推动发展上。

必须把同心同行建中原活动推动好、宣传好、落实好,注意总结好经验、树立好典型、推广好做法,注重效率、效益、效果、效应,使同心同行建中原各项活动真正见到实效。

必须把统一战线联系广泛、协调各方的优势利用好、发挥好、调动好,让思路进规划绘宏图,让项目进盘子变财富。

(十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上一篇:节日安全防范温馨提示下一篇:老君山的春天的作文